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

————————————————————————————————作者:————————————————————————————————日期: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探究

一、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概述

在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知情权、安全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是最容易受到侵犯的。

(一)消费者知情权

我国消费者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知道自己所购商品的价格、生产者、主要成分、生产日期等信息所以经营者在交易过程中应当履行告知消费者这些信息的义务。知情权是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没有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基本了解,也就没有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同样,对商品或服务的信息了解不全或了解的信息不真实也会严重影响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选择。

(二)消费者安全权

消费者安全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害的权利[1]。消费者安全权分为两个方面的权利:1、人身安全权。它又包括消费者生命安全权和消费者健康安全权[1]。如果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因不合格而导致消费者身体受到损害,这就属于侵犯消费者人身安全权;2、财产安全权。财产安全权是指消费者的财产不受到侵害的权利[1]。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因产品质量没有达到预期或物流过程中质量遭到破坏都会照成消费者的财产损失。

(三)公平交易权

公平交易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与经营者公平交易的权利,虽然我国《消费者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和消费者都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但在交易过程中,由于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方,所以消费者更需要社会的保护。消费者有权拒绝经营者任何形式的违法交易行为,所以经营者必须要履行在

质量、计量、价格等方面的义务的保证。

质量是否能达到消费者使用的价值往往决定着消费者是否购买商品,质量不好会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甚至人身安全受威胁。价格是用来衡量商品价值或服务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质量和价格应该相辅相成,不应以次充好,价格与质量不相符会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我国实行市场为主,国家调节相辅助的市场机制,国家没有规定价格的商品或服务,经营者应严格遵守市场规则,明码标价,不得随口要价,公平对待消费者。计量合理对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建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缺斤少两、偷工减料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四)求偿权

求偿权是指消费者的其他权利受到损害后,依法享有获得赔偿以弥补自身损失的权利。网上所购的商品确实比现实生活中实惠一些,但在网络购物中消费者对经营者所售产品和服务的真假看不见摸不着,不是每个商家、每种产品都是物美价廉的,消费者总会因为被低廉的价格所诱惑,导致买到的商品或服务达不到自己的预期价值,使自身财产受到损失。

二、我国消费者权利保护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不仅仅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体,它还成为商务运用的一个新的平台。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交易模式,它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成为了生活中另外一个市场,给消费者和经营者带来了许多便利,经营者通过网络扩大了自己的销售范围和销售群体,消费者也通过网络能简单快捷的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和服务,通过网络购物、办理业务的人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相对于经营者,消费者在网络交易中的弱势地位逐渐暴露出来,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成为了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难题。努力解决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为消费者建立健康、完善的交易环境,才能更好更快的促进电子商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网络中电商群体的规模迅速增长,运用网络来进行交易成为了一个新兴的潮流,电子商务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第二大市场,电子商务发展前

景十分可观。截止到2014,我国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完成的交易额达到2万亿元,

同比去年增长28.3%。

图1 我国网络交易额在过去几年飞速增长

然而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的弊端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消费者的利益受到越来越多的损害,消费者投诉事件与日俱增。根据中消协发布的数据,2014年,涉及互联网的投诉达20万起,而现实中,电子商务交易坑骗消费者的事件可能要远远高于统计数。只有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网络交易才能存在,电子商务才能蓬勃发展,所以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问题不容忽视。

电商中消费者权益保护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在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权益保护;二是网络交易中消费者个人数据及信息的保护。传统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的消费者权益问题,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也存在,而且情况会更加严重,问题更加突出。电子商务是网络交易,而非现实中的面对面交易,涉及各种各样的商品交易和服务,所以如何使在线企业的信息更加透明,如何保护消费者的权利及个人信息,如何保障交易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等均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无论市场经济还是网络经济,消费者和经营者始终都是交易市场的主题。所以关于消费者权益受侵犯单单从消费者身上找问题是片面的,提高消费者个人保护意识和相关法律意识固然很重要,但所谓“魔高一次,道高一丈”,一些不法

经营者始终能采用各种手段来侵犯消费者的利益。法律法规是任何行业、体制发展完善的基础,而我国《消费者保护法》主要适用于生活中的传统市场经济,而电子商务市场中网购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则处于真空状态。针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解决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除了提高消费者个人保护意识、建立专业的法律法规以外,还要从政府相关部门的行政监管、司法机关严厉执法、经营者遵纪守法、实行规范的行业规则、建立有效的消费者投诉平台、建立实际有效的在线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入手。

三、我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我国互联网发展起步较晚,所以我国的电子系统、通信网络、网络购物平台、电子支付平台等还存在较大的缺陷,经营者的违法侵权、病毒侵袭和非法软件的拦截,使消费者个人权利、个人信息更加得不到安全保障。因此,消费者的权利维护、信息安全、交易安全、隐私的保护等是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一)消费欺诈问题

近年来,为了争取更多消费者,京东商城、淘宝、国美、苏宁等电商企业展开了包括价格、服务等方面的竞争,我们称之为“电商大战”。“电商大战”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好处,然而随之而来却带来了电商信用危机。许多企业价格欺骗、以次从好被暴露,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投诉意味着本来就很难解决的信用问题更加严重。根据我国消费者协会统计,我国近几年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投诉事件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

电子商务是一个网络交易平台,在交易中主体不是特别明确,加上网络技术的复杂性,网络消费欺诈比现实生活中更加严重。网络交易是在一个虚拟的平台上完成的,经营者可以用很多手段掩饰自己的身份信息,所以消费者很难了解真实的经营者个人信息和产品服务信息,导致消费欺诈问题在网络环境下比传统市场经济中更严重。

在我国,消费欺诈存在于各行各业,其存在形式也各种各样,其中常见的网络欺诈形式有:以假乱真、依次充好、以虚假的价格销售商品或服务、虚假的现场说明及演示、虚假的有奖参与活动等。有许多电子商务经营者抓住消费者省钱、赚钱的心理,通过各种为消费者谋取暴利的理由,向消费者收取各种费用赚取黑钱,而消费者却什么也得不到。根据2014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电子商务消费者对经营者所提供的产品信息的真实性的担心达到53%,对按时交货方面的担心达到47%,20%以上的人经历了付过款却没有收到货的情况。

(二)网络支付安全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支付迎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另外一种支付方法。网络支付是电子商务最主要的支付手段,网络支付是以网络为依托,以各商业银行和电商企业自主支付平台为媒介,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手段,通过网络形式来实现资金的流通和支付。现实生活中的交易一般是即时付款,即付款和提供商品或服务同时进行,或者先拿到货或享受服务,然后再付款;而电子商务中则是先付款后发货或提供服务,所以相比生活中,消费者更加关注电子商务中自身财产安全性问题。

网络具有开放性,所以网络支付增加了消费者在支付过程中财产安全所受到的威胁。消费者在使用网络支付时面临的风险有以下几种:1、支付信息被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取后,由于保管不慎,被其他第三者获取,导致消费者支付信息泄露,甚至会导致消费者个人信息被他人冒充使用;2、交易使用的支付系统被病毒攻击或非法侵入,造成支付不能正常进行;3、非法分子破解消费者支付密码,导致消费者支付账户被盗;4、信用卡欺诈。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最担心的网络安全问题是什么呢?《2014中国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网络消费者最担心泄露的信息是网银信息,占比例的53.8%;其次是身份信息,约占23.7%;再者就是网站账户密码安全,占16%。网银信息和身份信息直接关系到消费者自身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安全,所以消费者担心的比例会高一些,而16%的消费者担心自己的网站账户密码则凸显了消费者对支付网站的不信任。据统计,2013

年支付宝发现并拦截的网络支付风险次数达到32万件,其中被迫采取冻结措施的次数达到9171件,涉及金额260万元以上。

网络购物中支付安全的问题给消费者们带来了很多烦恼,2014年4月23日,小王同学在某购物网站买了一条裤子,刚付款不久,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小王刚才所购物的店家,他告知小王说由于网站支付系统短暂出现BUG(故障),造成交易失败需要办理退款手续,所以他给了小王一个“客服”qq号,在与客服沟通过程中,根据对方提供的链接及提示,小王输入了自己的支付账号及密码信息,但过了很久小王仍然没有收到退款的信息,当小王再次联系客服及卖家电话时,发现怎么都联系不上,电话也是空号。小王立刻查询了一下银行卡余额,发现自己的余额为0元,600多块钱遭盗取。这个案例就告诉我们“网购要小心,支付需谨慎”。网络支付是消费者网购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能否保证支付安全,是消费者安全购物的重要前提。

(三)网络虚假广告问题

网络虚假广告是经营者为了达到自身目的,在网络中发布不真实的产品或服务信息。网络广告是互联网在人类的生活中的发展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它的存在进一步推动了网络购物的发展。网络广告是消费者网络购物时最重要的选择依据,消费者在网络上购物时,一般只能通过影像画面和经营者发布的图片来判断该商品或服务是否能达到自身需求,不能像传统市场中那样见到商品原本的面貌,所以消费者很难判断商品或服务的真实可靠性。网络广告中的虚假广告会降低了人们对网络购物的信任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和谐发展。

不久前,郑州市的杨女士在浏览网页时看到一条特别诱人的促销广告:买项链,送戒指,纯白金打造……现在只要299元,存货仅剩20套,赶快抢购吧!杨女士对此半信半疑,就打开了广告链接,拨打了热线电话,打了很多次对方电话都处于通话中,杨女士被火爆的订购电话所信服了。当天晚上杨女士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称由于白天订购者太多,错过了杨女士的电话,对此感到非常的抱歉,询问杨女士是否还有订购意愿,兴奋的杨女士立马就答应订购了一套,并通过网络银行完成交易转账。两天后,杨女士收到了送货快递,当打开包裹时杨女

士震惊了,项链和戒指根本就不是广告上面样式的,而且颜色惨淡,分明就是假货。当杨女士再次联系卖家已联系不上,调查工商登记时得知该经营者是盗用他人营业执照,无法查证实际经营者信息,杨女士也找不到合适的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虚假网络广告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法律严明禁止的,它破坏了正当的市场秩序,严重影响消费者购物选择,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

(四)网络消费者隐私权保护问题

个人信息是消费者权益的组成部分,是个人的基本身份,也是个人资产,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也就是在保护自己的财产。个人信息包括:身份信息、财产信息、账户信息、交易信息、个人信用等。个人信息本身具有很大的价值,而且比较容易获取,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来获取利益。在网络生活中,我们每注册一个网站账号都需要填写自己的邮箱、电话号、姓名等个人信息,每购买一件商品都会暴露自己的收货地址、电话号、姓名等信息,所以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几乎每时每刻都暴露在别人的眼底。消费者个人隐私暴露的形式主要有:网络服务商和经营者的侵权行为、物流运送过程中相关人员的侵权行为、黑客和木马的盗窃几种。

秦先生是一位业余摄影师,近日,秦先生从某网站订购一部单反数码相机。第二天早晨,秦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直呼秦先生名字,并称公司回馈消费者举办系统抽奖活动,秦先生参加的购物活动获得一等奖,办理一些缴费手续后即可获得万元礼包。秦先生知道这是诈骗,并没有理睬他们。但自从那天以后,秦先生经常接到陌生诈骗电话,收到垃圾信息,严重影响了秦先生日常生活。

目前,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越来越严重,相信大家都曾接到过陌生的直呼我们姓名的电话吧?网络交易中不泄露个人隐私是不太可能的,交易的对方必须要了解你的相关信息。如何控制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不泄露,泄露后如何挽回消费者损失成为消费者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四、解决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问题的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保障网络交易安全,除了采取当事人自律规范、从网络技术上确保交易安全等措施外,更要从法律上明确银行、经营者的赔偿责任,平衡其与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义务。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0世纪90年代,我国通过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消保法》)。《消保法》成功的解决了许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过程中的问题,维护了社会主义市场秩序,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型的产业和交易市场,对经营者和消费者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与传统市场交易不同,网络购物有支付不安全、商家不守信用、个人隐私容易暴露等缺点。《消保法》是在我国上世纪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下制定的,虽然也适用于电子商务交易,但电子商务跟传统商务存在很大的区别,在电子商务中有很多消费者权益问题《消保法》是无法彻底解决的,而当今我国电子商务法尚不完善,所以在网络消费者中关于制定和完善新的电子商务法律的呼声越来越高。

针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应当充分结合我国电子商务的特性,尽快制定适合我国我国国情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来保护我国近4亿的网购消费者。

(二)加强行政监管和司法执法能力

电子商务的法律能为电子商务和谐稳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保障网络交易顺利完成的重要原因,而行政监管和严格的执法能力则是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国家的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强大的国家调控能力能指引市场经济向健康的道路发展,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也需要国家的监管调控。严格的政府监管能大量减少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建立电子商务监管体系的脚步应当加快。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电子商务交易实行严格监管:实行严格的网络市场准入原则。对网络经营者实行严格的认证制度,从根本上规范电子商务的经营;再者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从而保证电子商务中经

营者的“质量”。

建立强大的网络巡回检查团队,对更大电子商务交易网站进行巡回检查,规范交易中的违法商业行为,对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严惩不贷,加大网络执法力度。“法不明则不治,令不严则不明”,严格规范的法律只有严格的执行才能发挥其效力。从司法上打击不法经营者,以儆效尤,才能威慑更多的经营者,使他们有心无胆,从根本上制约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三)建立在线争端解决体制

电子商务中的争议问题仍然可以通过现代司法程序解决,但由于电子商务跟传统商务的巨大差别,为了更方便的解决争端,我们应当建立适合现代电子商务的特点的新的争议解决方式──在线争端解决体制(Online Dispute Resolution,ODR)。在线争端解决体制跟传统的争端解决方法差不多,只不过是通过网络在线解决,这样能更加迅速、便捷的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在线争端解决体系主要包括一下几种形式:在线仲裁、在线调解、建立网络法庭。

1.在线仲裁。争议双方通过网络形式将争议内容提交给在线仲裁委员会,由仲裁委员会听取报告后作出裁决,交易双方通过裁决结果来解决争议。

2.在线调解。在线调节跟传统的调节方式不同的是争议双方和调节第三方之间的交流方式。在线调节是通过网络邮件及其他网络沟通工具进行交流的调节方式,由调解的第三方根据争议双方的陈述提出解决方案,如果争议双方对方案无异议,则将达成调解。2006年阿里巴巴成立了消费者纠纷调解中心,该组织立足于电子商务市场,在线引导纠纷各方协商解决,努力营造更好的网络交易环境,促进了电子商务和谐稳定的发展,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3.建立网络法庭。2006年我国首家网络法庭——福建省沙县人民法院高桥法院成立,我国实现了通过视频、语音等方式进行法律开庭的网络法庭。网络法庭成功解决了许多消费者的问题,建立更多更普遍的网络法庭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诉求。相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而法院,网络法庭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提高了效率。由于网络交流方式简单便捷,即使交易双方远隔千里,通过网络庭审方式,也能在同时为交易纠纷出庭解决。

2.节约了消费者的成本。网络法庭节约了许多时间和交通成本,节约消费者的诉讼成本,能使消费者以更少的投入来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争取法律的保护。

3.提高了消费者的积极性。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减少能成功提高消费者的诉讼积极性,不让消费者为诉讼时间和成本担忧,使消费者能随时随地能通过网络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间接的提高了消费者的网络消费积极性和维护自身权利的积极性。

(四)扩大经营者信息披露

经营者的信息披露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重要方法,信息披露也是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后依法求偿的重要依据,所以经营者的信息披露的程度是制约当今电子商务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经营者的信息披露包括:商品或服务信息、交易信息、商业信息三个方面。

1.商品或服务信息。与传统的报刊广告、电视广告相比,网络广告只是改变了广告的途径,所以网络广告也应当遵循现行广告法律。电商企业应当向消费者提供其正确的商品或服务信息,只有商品或服务信息足够准确,消费者才能根据信息判断是否参与交易以及通过交易得到自己想要的商品或服务。

2.交易信息。电商企业应当向消费者提供充足的关于交易的价格、交易条件、交易成本等信息,这些信息一般包括:

向消费者明确企业征收的成本费用,包括由企业向消费者征收的费用和非由企业向消费者征收的费用。

交易的期限,包括付款期限、退款期限。

付款的方法和条件。

购买的限制和购买的条件。如部分儿童产品需要在父母的监护下购买,由于物流范围达不到或物流配送时间较长等情况。

正确的使用商品说明,向消费者明确安全健康提示和警告。

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其以往交易记录及消费者评价信息,使消费者可根据他人的反馈来参考自己是否进行交易。

经营者应当履行自己的担保信息,使消费者确保担保信息有效。

3.商业信息。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自己准确的商业信息,商业信息包括:

企业的身份信息:即企业的名称、注册地址及运营地址等信息。

联系方式:包括电子邮箱、电话号及其他联系方式。

有效的证件:包括经营者的法人、政府颁发的许可证号等。

(五)设立政府主导的网络在线投诉平台

设立专门的网络消费侵权投诉渠道,在消费者投诉以后,投诉信息会自动转发至经营者所在地的管辖部门,减少因地域管辖问题给消费者带来的维权费用,使消费者每时每刻都能通过一些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建议中国消费者协会或有关政府部门专门设立消费者投诉平台,此平台通过网络与各地方消费者协会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相互链接。这样不仅使消费者投诉有道,而且方便了消费者问题的解决。

(六)提高消费者自身意识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大多数人都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容易忽视自己的利益,所以我国很多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比较淡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刻不容缓。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自身权利意识。有很多消费者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后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这些应当的权利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许多不法经营者抓住消费者的权利意识的不足去侵犯消费者的权益。

提高自身法律意识。消费者应当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在自身权利受到侵犯后,通过法律规定的途径去解决争端。一些法律意识不足的消费者在受到侵害以后,采用非法的手段解决问题,照成了很多悲剧性后果。

提高自身防范意识。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时要提高自己被侵权的意识,防范于未然对我们是有利无害的。例如在淘宝上,遇信誉较低、消费者评价较差的商家时,我们应当谨慎,防止受骗。

参考文献

[1]许明月,消费者保护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杨坚争、高富平,电子商务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

[3]阿拉木斯,网络交易法律实务(上/下)(中国电子商务法律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4]高言、倪瑞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理解适用与案例评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

[5]吴敬全,“上帝”在愤怒:消费者受害种种[M],南宁:接力出版社,1993

[6]许晨枫,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M],沈阳: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05

[7]王江云,消费者的法律保护问题[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0.09

[8]张楚,电子商务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9]彭惠梅,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权保护探析[J],时代经济论坛,2007

[10]韦文广,电子商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J],河池师专学报,2002年第22卷第三期

[11]王双燕,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J],现代情报,2003

[12]邵晓钊、李传昭,互联网对消费者和企业营销之影响[J],经济论坛,1999

[13]秦成德,电子商务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14]杨宇澜,消费者的法律盾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与法律指南[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论文

论文摘要: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入的同时,市场消费空间和消费层次不断拓展,各生产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进行市场争夺,侵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如雨后春笋般频频发生,消费者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本文在明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首先从分析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的弱势地位入手,在阐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立法宗旨的基础上,提出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护消费者利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基本精神理论基础;然后从科学技术高度化、经营扩大化、产销过程与流通机构复杂化、法律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分析了消费者问题出现的成因,并列举了在经济迅速发展、消费者生活需要被不断满足的同时,出现的一些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严重社会问题;在消费者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全国性的消费者保护运动,本文结合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的进程,介绍了我国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立法的发展;接着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价值取向问题做了探讨,安全价值、公平交易价值和福利价值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体现的基本价值,在价值取向中都是以消费者利益为第一位的,由此也反映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护消费者利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本精神;最后,文章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消费者权利和经营者义务的具体规定,以及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有效途径方面,进一步论证了“维护消费者利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 精神这一中心论点。 关键词:消费者权益基本精神消费者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价值取向

浅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精神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精神理论基础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有关保护消费者在有偿获得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免受人身、财产损害或侵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对居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提供特别保护的法律,是以保护消费者权利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广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所涉及消费者保护的各种法律规范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如由消费者保护基本法和其他专门的单行消费者保护的法律和法规,以及其他法律和法规中的有关法律条款的规定组成的有机整体即为广义上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狭义上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国家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专门立法。在我国广义上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广告法》、《价格法》、《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等的诸多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而狭义上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则仅指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维护消费者利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是国家对基于消费者弱势地位而给予的特别保护,是维护真正的公平交易市场秩序的法律。之所以说是基于消费者的弱势地位而给予的特别保护,是由于消费者的弱势性而决定的。消费者的弱势性,是指消费者为满足生活消费需要在购买、使用经营者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因缺乏有关知识、信息以及人格缺陷、受控制等因素,导致安全权、知情权、自主权、公平交易权、受偿权、受尊重权、监督权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造成消费者权益的损害。 ㈠、消费者的地位决定着消费者始终处于弱势 首先,消费者与经营者的交易是一种非专业对专业,非知情人与知情人的关系。经营者通晓商品的技术性、了解市场行情、掌握顾客心理、具有一定的销售技巧,可以说知己知彼;而消费者却缺乏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相关知识,所接受的消费信息大多是经过加工的、有促销和诱导作用。消费者难免不被经营者所操纵,并与之建立非公平的交易契约。加之,商品与服务技术含量的提高,会增加经营者的强势地位与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即强势更强、弱势更弱。 其次,现代市场经济简化商品交换程序,加速流通速度的客观要求,使消费合同具有了定式合同或者附从合同的特征。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协议这一传统合同理论,对于消费者来说,已不够真实。有关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条件是由经营者事先规定的,消费者完全是处于单纯地表示接受合同内容的被动地位,无讨价还价、参与合同内容形成的自由,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平等地位缺乏实质性保障。消费者与经营者的交易是个人对组织的关系,在市场交易活动中,消费者多是单个的自然人,经营者多是有组织的法人,交易其实双方地位便不均等,特别是面对集团化的大型垄断企业,消费者往往被迫接受垄断高价。生产经营的集团化、跨国化在形成企业大型化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增强经营者的强势地位,加剧着消费者的弱势地位。 第三,经营者利己行为严重。现代市场经济中不正当竞争的加剧,使得有些商品供给者视损害消费者利益为获取利润的途径之一,他们置诚实信用等商业道德原则于不顾,竟相采取不公平的商业行为或限制性商业行为,在质量、价格、计量、商标等各个方面竭尽各种欺诈手段,坑害消费者,其结果仍然是消费者遭受损害。 最后,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实力地位是非均等的。经营者经济实力雄厚,而作为个体的消费者则受其财务收入水平的硬约束。他必须在效用最大化与交易费用最小化之间做出选择。无论是交易前的信息收集,还是权益受损后的索赔对消费者来说都不经济,他为此付出的交易费

2019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全文

2019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全文 篇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原则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维护全体公民消费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部法律。 1993年10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通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20XX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规定》进行第一次修正。20XX年10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第2次修正。 20XX年3月15日,由全国人大修订的新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新消法”)正式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分总则、消费者的权利、经营者的义务、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消费者组织、争议的解决、法律责任、附则8章63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原则是什么?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原则是指贯彻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中的,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基本准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三项。一是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二是国家对消费者支持与援助的原则。三是动员社会力量保护消费者利益原则。 知悉真实情况权 即消费者所享有的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的过程中或者接受的 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知悉的情况具体包括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等。 自主选择权 即消费者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商 品的品种、服务方式及其提供者应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二是对于选择 商品服务及其提供者应有自由决定的权利而不受强制。实际生活中,损害消费者自由选择权的现象主要是“官商”习气、商品搭售和强买强卖等。 人身财产安全权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论述题共11页

1.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协会在消费者保护 工作中应履行哪些职能?同时也受到哪些限制? 答:职能:(1)向消费者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2)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3)就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向行政部门反映,查询,提出建议;(4)受理消费者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5)对投诉事项中涉及的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提请鉴定部门鉴定;(6)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害消费者提起诉讼;(7)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限制:消费者协会除了像一般社会组织一样必须遵守法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并忠于职守,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以外,还应遵守以下两点限制性规定:一是不得从事经营活动;二是不得以牟利为目的向社会推荐商品和服务. 2.试述产品责任成立的条件. 答:(1)产品存在缺陷.产品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产品是否具备缺陷主要有两个衡量标准,一是产品存在不合理的危险,二是该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2)有损害事实发生.所谓损害是指因为产品缺陷而使人受到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3)损害因产品缺陷而造成.即产品缺陷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近因关系. 3.试述消费者保护法的价值取向. 答:法律的价值是指法律规范所体现的立法者所追求的基本目标,亦 即立法者通过这种法律规范对社会关系调整所要达到的目的,消费者保护 法作为一种类型的法律亦在其明确的价值取向,即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交易公平和消费者福利.①安全价值:安全是消费者保护法最基本的价 值追求,安全包括人身安全和财产的安全.消费者安全是消费者的最基本 的利益形态,亦是消费者保护法最基本的保护对象.②交易公平价值:交易 公平,是指消费者在与经营者的交易中能够获得公正,平等的对待,消费者 获得的商品和服务与其支付的货币价值相当.由于市场的垄断,信息的不 适当分布,现代消费交易形式的变化,消费者在消费交易中往往得不到公 平的对待,因而,必须通过法律对消费者交易关系进行适度矫正.正视消费 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现实差异,通过规范经营者的行为而实现交易公平,正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八大亮点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八大亮点 亮点一:增加个人信息保护权 现今经常发生个人信息资料外泄、遭受不明骚扰事件。快递公司、通信公司等公然出售个人信息,客户信息成为公共信息在网上疯传。我们经常会遭遇这样的情形,刚在影楼拍完婚纱照,就能接到婚庆公司打来的服务电话;刚在某楼盘收完房,就能收到装修公司的客服信息。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四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 “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是新增加的内容,它明确规定了,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对于收集和使用消费者信息规定非常严格,“必须正当,必须有必要,必须明示,必须经本人同意,必须严格保密,必须承担法律后果”。 亮点二:增加安保的义务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

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宾馆、商场、餐馆、银行、机场、车站、港口、影剧院等经营场所的经营者,应当对消费者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在旧《消法》中没有安保的义务,增加了这一条是更加明确了经营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是经营者必须要履行的义务。 亮点三:首次明确召回义务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章第十九条明确规定: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采取召回措施的,经营者应当承担消费者因商品被召回支出的必要费用。 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章第十八条规定: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仍然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解读:在此之前,我国只对于汽车、食品、儿童玩具等出台了相关的召回管理规定,仅限于行政法规。但新消法是首次在国家法律层面明确了经营者召回产品的义务。召回制度,可以说在更大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权益。

关于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与建议

希望本文档可以帮助您 本文下载后可以作为参考资料使用.文档所阐述内容只代表个人想法. 如果文档做商业使用.原作者不做任何承担权益说明.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の旳. 完善与建议

内容摘要:消费者权益是消费者利益在法律上の旳. 体现.是国家对消费者进行保护の旳. 前提和基础.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问题涉及面非常广泛.涉及商品和服务の旳. 种类更是举不胜举.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の旳. 行为也有种种不同の旳. 表现形式.因此.面对这样一个纵横交错の旳. 复杂问题.一方面要做好与现行法律法规の旳. 协调.真正建立起消费者の旳. 法律体系保护の旳. 观念;另一方面又要能够弥补现行法律法规の旳. 不足和空白.包括消费者保护の旳. 各个方面.形成一个立体保护网.使消费者纠纷发生后.有法可依.并能有效地惩治违法行为和迅捷高效地保护消费者の旳. 合法权益.这就必须进一步建立起规范の旳. 市场经营秩序和完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の旳. 法律责任制度. 现代消费者保护立法最早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垄断阶段以后开始の旳. .它の旳. 兴起是与世界性の旳. 消费者保护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の旳. .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の旳. 状况如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发展の旳. 程度和法制建设完善程度の旳. 一个重要标志.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の旳. 不断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の旳. 新情况.其中

有很多问题已经充分暴露出现行の旳.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存在着理论上の旳. 误区和条文上の旳. 缺陷.加强这方面の旳. 理论研究和法律修订已是迫在眉睫の旳. 事情. 目录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の旳. 历史与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の旳. 现状 (1) 二、对准确定义消费者概念の旳. 思考 (2) 三、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の旳. 意义 (4) 四、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の旳. 不足 (7) (一)权利保护范围过窄 (7) (二)行政执法主体多元.行政保护体制失衡 (8) (三)维权途径虽多.但难以发挥实效 (9) (四)举证责任和费用负担成为消费者维权の旳.“拦路虎”11 (五)赔偿主体欠明.消费者权利难以落实 (11) (六)民事责任难以落到实处 (12)

2019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9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1、我国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有〔B 〕 A、8项 B、9项 C、10项 D、7项 2、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 D )起施行? A、 1993年10月31日 B、1993年12月1日 C、1994年1月1日 D、2014年3月15日 3、下面有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 〕 A、消费者依法享有权利,但不能滥用 B、消费者有权选择商品或服务、并确定价格 C、消费者有权利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过程 D、消费者有权要求生产经营者提供产品的生产技术秘密 4、消费者协会有权受理消费者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A) A调查、调解 B、调查、仲裁 C、调查、判决 5、2014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C) A、消费与责任 B、消费与服务 C、新消法新权益新责任 D、让消费 者更有力量6、消费者的消费客体是什么?(B) A、商品和价格 B、商品和服务 C、服务和价格 7、在保修期内( B )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当负责更换或 者退货。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8、手机移动电话机、车载移动电话机、固定电话机的有效“三包”期 限为(A年)?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9、消费者王女士在某商场促销活动中购买了一台三开门冰箱,可使用 两个月后,冰箱内壁便出现了裂痕。在与商场协商不下的情况下,向县消费 者协会投诉。关于冰箱有无出现质量问题的举证该由哪方承担(B) A、消费者协会 B、商场 C、王女士 10、“三·八”购物节时,陈小姐在某大型购物网站上看到一双高跟鞋,款式新颖,价格也很便宜,陈小姐毫不犹豫点击了购买,并支付了货款。收 到货后,陈小姐觉得这双高跟鞋虽然新颖,但颜色跟网页上的图片出入很大,于是便联系上网店店主,要求退货,并愿意承担来往的运费,但遭到店主的 拒绝。该店主违反了新《消法》的那条规定(A) A、七天无理由退货制 B、三包制度 C、没有违法 11. 经营者违反消法规定,应当承担〔D 〕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 A、刑事 B、赔偿 C、民事 D、民事赔偿 12、下列哪种商品不符合新《消法》“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要求?(C) A、羽绒服 B、手机 C、报纸 D、床品四件套 13、李大妈在某超市购物时,看到一款促销的东北大米,原价10.5元/ 公斤,促销价6.2元/公斤。李大妈觉得挺便宜,便买了1公斤。后李大妈 又买了1公斤苹果,苹果原价15 .5元/公斤,促销价10.1元/公斤。结账 回家后,李大妈发现超市在结账时,均是按大米和苹果的原价进行结算的, 于是她找到超市要求赔偿。根据新《消法》第55条规定,李大妈可以得到 多少赔偿(D) A、26元 B、52元 C、 104元 D、500元 14、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因原企业分立、合并的,可以向( B )的企业要求赔偿。 A、原来的 B、变更后承受其权利义务 C、分立、合并后

浅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浅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摘要】 消费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而消费者是消费的主体。在经济学上,消费者是在经济运行中与政府和企业并列的三大主体之一;在法学上,消费者是消费权益保护最重要的主体。消费者是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自然人。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及该权利受到保护时而给消费者带来应有的利益,其核心是消费者的权利。消费者在消费和使用过程中,由于自身或者经营者等方面的原因,会受到一些人身伤害或经济损失。因此在日常消费活动中消费者权益需要得到保护。消费者要提高自己的权益保护意识,还要运用法律手段来实现自己享有的消费者权利,只有通过多种途径消费者权益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我国的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途径也越来越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一部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最密切联系的法律,该法自1993年10月颁布实施以来,在完善社会维权机制、解决消费权益纠纷、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提高消费者依法维权意识以及促进消费维权运动蓬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消费者,消费者权益,经营者,消费者权利

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及行使该权利、该权利受到保护时而给消费者带来的应有的利益,其核心是消费者的权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国家的基本职责,为保护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有效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我国的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国家的保护,经营者的自律,消费者的自我保护。 一、国家的保护 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一般是通过国家机关的职权活动实现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从狭义上讲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从广义上讲,还包括其他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经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八大亮点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 八大亮点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八大亮点 亮点一:增加个人信息保护权 现今经常发生个人信息资料外泄、遭受不明骚扰事件。快递公司、通信公司等公然出售个人信息,客户信息成为公共信息在网上疯传。我们经常会遭遇这样的情形,刚在影楼拍完婚纱照,就能接到婚庆公司打来的服务电话;刚在某楼盘收完房,就能收到装修公司的客服信息。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四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 “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是新增加的内容,它明确规定了,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对于收集和使用消费者信息规定非常严格,“必须正当,必须有必要,必须明示,必须经本人同意,必须严格保密,必须承担法律后果”。 亮点二:增加安保的义务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

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宾馆、商场、餐馆、银行、机场、车站、港口、影剧院等经营场所的经营者,应当对消费者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在旧《消法》中没有安保的义务,增加了这一条是更加明确了经营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是经营者必须要履行的义务。 亮点三:首次明确召回义务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章第十九条明确规定: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采取召回措施的,经营者应当承担消费者因商品被召回支出的必要费用。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章第十八条规定: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仍然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解读:在此之前,我国只对于汽车、食品、儿童玩具等出台了相关的召回管理规定,仅限于行政法规。但新消法是首次在国家法律层面明确了经营者召回产品的义务。召回制度,可以说在更大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权益。

浅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学论文

浅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学论文 论文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与中国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最密切联系的一部法 律,该法自1993年10月颁布实施以来,在唤醒消费者权益自我保护意识、加快我国市场经 济立法进程、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随 着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重大 社会问题。本文从分析消费者问题出现的成因,消费者保护运动立法的发展,促进了有关消 费者保护运动的发展来解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精神。在本法的价值取向及其法律条文 的具体规定中无不体现着对消费者权利的保护,对经营者义务的约束。维护消费者利益、保 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精神。 消费者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1、科学技术高度化;2、经营扩大化;3、产销过程与流通机 构复杂化;4、不正当竞争行为多样化;5、消费者信用低质化;6、消费者团体意识淡薄化; 7、法律制度不健全。

在本法的价值取向及其法律条文的具体规定中无不体现着对消费者权利的保护,对经营者 义务的约束,其主要包括:安全价值、公平交易价值、福利价值。维护消费者利益、保护消 费者合法权益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精神。关键词:消费者权益基本精神消费者问题消费者保护运动价值取向 改革开放十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经历了从短缺经济到买方市场再到消费社会、从有计划的 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转折;我们经历了从无法可依到十年前《消费者权益保 护法》出台,以及之后一系列相关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在十几年 的时间发生过如此巨大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也改变 着我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而这种变化同时也将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消费行为的差距迅 速拉大。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精神主旨所谓的消费者权益是指在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在某种商品经济关系和社会制度下,消 费者在进行具体消费行为和完成具体消费过程时所享受的权利和利益的总和。消费者权益保 护法是有关保护消费者在有偿获得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免受人身、财产损害或侵害的法律规范

2017年5月1日起实施浙版《新消法》将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2017年5月1日起实施,浙版《新消法》将给你的生活带来 哪些变化? No.1|壹2017年3月30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宣布《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以下简称“浙版新消法”)已于当日经浙江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修订通过,将于2017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本次浙版消法在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经营者收取商业预付凭证、美容医疗机构美容服务、商品房相关保修期、精装修商品房交付标准及样板房保留、网络交易平台信用评价体系及设立消费者权益保障金、三包规定、家用汽车质保等领域进行了重大调整,引起了医疗美容及房地产等相关行业人士的极大热议,对普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也将带来不少变化。值此浙版新消法即将正式实施之际,@半月法谈特此对其全文进行标注提示和解读,并重点将浙版新旧消法两者关于房地产行业的规定之前后变化进行对 比分析,以供开发企业和购房者参考。No.2|贰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1995年12月26日浙江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00年10月29日浙江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第一次修订2017年3月30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第二次修订微信公众号@半月法谈

搜集整理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消费行为或者住所地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行为,适用本办法。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本办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单位为职工生活需要购买商品或者服务的,依照本办法规定执行。第三条本办法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研究、解决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负责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价格、旅游、卫生、建设、商务、交通运输、教育、农业、林业、渔业、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检验检疫、通信、邮政、金融等管理工作的部门和机构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加强对经营者及其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举报,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设区的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设立或者指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专门机构,乡(镇)、街道市场监督管理所应当确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专门人员,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第四条省、设区的市和县(市、区)依法成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履行职责所需经

浅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地位与作用

浅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地位与作用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1993年10月31日颁布、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该法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全面确认消费者的权利,因而在我国占有一定的地位。下面从几方面浅谈该法的地位及其作用: 一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产生论其地位及作用 当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获得国家的认可与国际公约的确认。它的产生原因是: 1.从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在市场上的地位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逐渐扩大,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交易活动也明显增多了。但是,消费者在为满足生活需求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或家具,服装等商品时,却因为自己接受的教育程度低或不懂消费者的有关知识,因为缺乏交易经验和交易能力,常遭到经营者故意隐瞒商品的质量等损害,或在接受服务时,人身安全受到损害等;而在社会生活中,“王某在入住酒店时,遭歹徒抢劫”、“张某购买汽车时,”等案例便很好地证明了消费者在市场中所处的是一种弱势的地位,因而致使其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偿权,结社权,知识权,受尊重权,监督权在一定的程度上都受到损害;相反地,经营者对市场有深刻的认识,在市场上吸取过一些经验,总结了一定的销售技巧,掌握到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或欲望与效用;消费者剩余”等一系列的消费心理,因而经营者利用自身强的优势和实力;针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通过一些商业手段去操纵消费者,用五花百门的销售方式,设法地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让消费者享受额外的消费,顺理成章地把钱塞到经营者的口袋里;使得在市场上出现了类似“马太效应”的现象:“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消费者受到的损害越是严重。另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的经营者为了赚更多的利益,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诸如“家具甲醛超标”粗制滥造;“硫酸镁冒充硼肥、非种子冒充种子、尿素中掺盐”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农药的实际成分”缺斤少两;推销假冒伪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浅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作者:————————————————————————————————日期:

浅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摘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有效途径,在完善社会维权机制、解决消费权益纠纷、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提高消费者依法维权意识以及促进消费维权运动蓬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历来都保护着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犯,使消费者受益不浅。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消费关系的出现,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权利保护范围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原有的保护体制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各种程度的侵犯,充分暴露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存在的问题,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法律修订已经迫在眉睫,怎样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问题改革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宗旨 立法宗旨是一部法律制定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根本目标。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条开宗明义地规定了立法宗旨:“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注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一)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消费者受到各种权益侵害时,急需一种具有强制力和有效的法律来保护消费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应运而生了,它的宗旨就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也是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最主要精神体现。 (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消费者权益与社会经济秩序息息相关,然而众多的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激化了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改革开放的进程,进而影响了安定团结的局面。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维护一个公正、公平的竞争秩序,减少纠纷,缓和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进而达到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目的。 (三)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宗旨是通过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而最终达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一方面,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行为的合法性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程序,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以明确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明确市场交易的原则,提高市场的效率和公正性,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原则 立法原则是一部法律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贯彻始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线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消费者保护的整个立法过程中,体现在消费者保护法的各具体规定上。它既是立法的指导原则,也是守法、司法的准则。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给予消费者特别保护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原则;经营者应当承当产品质量责任的原则;消费者权益的综合法律保护原则;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1994年实施至今,确实对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是十五年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制定的法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和对外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今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其自身的不足与缺陷,其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力度也受到了人们的质疑。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不足与缺陷 (一)法律适用范围的不明确。 1、对消费者的界定不明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既然以“消费者”命名,又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首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十大经典案例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十大经典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1994年1月1日实施以后,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消费者的节日。十多年来,《消法》对保障市场经济秩序、提升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我国的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十多年来,消费者维权走过了艰辛的道路,出现了许多“首例”、“第一”的维权经典案件。这既是我国《消法》重要作用的体现,又是我国消费者走向成熟的标志。我们撷取10个案例进行点评,借以回顾这些年的维权历程,并张扬为消费者维权的消法精神。 向收餐具费现象说不 ———对巧立名目重复收费予以抵制 2008年初,消费者冯某在烟台市杨柳居酒店胜利路分店就餐时,工作人员没有向消费者讲清楚可以选择收费与免费的餐具,收取了消费者餐具费12元。冯某将此事投诉到烟台市消协,杨柳居酒店胜利路分店的负责同志得知此事后,立即到消费者协会向消费者赔礼道歉,退回了多收的12元餐具费,并且补偿了由此而产生的其他的合理费用。 点评:消费者在就餐时,餐饮企业提供包括经消毒达到卫生标准的餐具、餐巾等配套服务,是长期以来已获社会共同认可、约定俗成的基本服务内容和行业服务标准,是经营者的随附义务,也是消费者接受就餐服务时的前提。服务产生的费用是经营成本的一部分,其费用已包括在菜肴价格内。现在,部分餐饮企业将这些长期以来向消费者提供的配套服务,改为收费服务,实质是变相降低与消费者约定的服务标准,转嫁随附义务,违背了餐饮业的诚信原则。而众多消费者是在就餐时为了避免与经营者发生冲突而被迫接受额外收费,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受到了侵害。消费者巧立名目重复收费,应予抵制。即便使用了收费餐具也可拒绝“埋单”。 行使舆论监督权韩成刚反诉未获补偿 ———对经营者进行监督是消费者的法定权利 韩成刚于1993年10月至1994年9月间,先后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矿泉壶有害健康的文章,提醒消费者“慎用”和“当心”,并对相关公司的广告点名进行了批评。生产矿泉壶的百龙公司、天津市天磁公司等以侵害其名誉权为由,向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996年6月,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认定,韩成刚从维护消费者权益角度出发,依法行使了舆论监督权,没有侵害天磁公司等商家的名誉权。韩成刚继而向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起诉天磁公司等5被告侵害其舆论监督权,要求被告赔偿4.89万元。一审和二审法院均裁定驳回其起诉,理由是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已依法对韩成刚的舆论监督权给予了保护,韩成刚不能就同一事实再次起诉。但韩成刚因被诉所受到的损失却没有得到补偿———山西法院并没有支持其损害赔偿的反诉,北京法院也不予支持。 点评:本案是《消法》施行以来首例消费者个人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的诉讼。对于经营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消费者个人有权进行批评监督。天磁公司等商家起诉韩成刚侵害法人名誉权,无疑是对韩成刚正当行使监督权的妨害,韩成刚因诉讼所受到的损失同天磁公司等商家的侵害行为有因果关系。因此,韩成刚以天磁公司等5商家为被告起诉其舆论监督权受到侵害,请求赔偿,这是韩成刚应有的权利。 为索赔2.20元邱建东自费数千出庭 ———向服务欺诈索赔的尝试 1997年1月,邱建东到北京出差期间,发现两家公话代办处在收取电话费时,没有执行邮电部关于夜间、节假日长话收费半价的规定,分别向其多收了0.55元话费。于是邱建东分别向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和东城

浅谈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一)

浅谈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经历了从无法可依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出台,以及之后一系列相关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在十几年的时间发生过如此巨大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我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而这种变化同时也将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消费行为的差距迅速拉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3.15”宣传活动的深入人心,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日益增强,但我们同样不得不承认消费者依然没有完全享有其应该享有的所有权利。消费者权益仍旧屡屡受损的现实,表明必须加强消费者维权研究,以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文试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投诉的热点和难点以及近年新出台的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观点与建议。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历史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 首先,所谓的消费者权益是指在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在某种商品经济关系和社会制度下,消费者在进行具体消费行为和完成具体消费过程时所享受的权利和利益的总和。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亦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不断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最早可追溯于消费者运动——它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先驱,产生于发达资本主义垄断阶段,而后波及世界各国成为全球性运动。1891年,世界上第一个旨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消费者组织:纽约消费者协会成立;1898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消费者联盟1]。1960年国际消费者组织联盟(简称IOCU)成立,它是由世界各国、各地区消费者组织参加的国际消费者问题议事中心;它是一个独立的、非盈利的、非政治性组织,其宗旨为在全世界范围内做好消费者权益的一系列保护工作,包括收集和传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情报资料,开展消费者教育,促进国际合作交流,组织有关消费者权益问题的国际研讨,援助不发达地区消费者组织开展工作,在国际机构代表消费者说话。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起步较晚。1983年国际消费者组织联盟将每年的3月15日确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984年9月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作为中国第一个消费者组织率先成立,1984年1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之后,各省市县等各级消费者协会相继成立。中国消费者协会于1987年9月被国际消费者组织联盟接纳为正式会员。中国加入WTO之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在我国有更长足的发展。上海市在2004年初率先将消协更名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更好地体现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的趋势,彰显其本质和职能,从形式上更加贴近了消费者。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发展和“3.15”宣传活动的深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和能力日益增强。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消费者权益合法化、规范化、扩展化。现代消费者保护立法最早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垄断阶段以后开始的,它的兴起是与世界性的消费者保护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的状况如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和法制建设完善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2]当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仅包括专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标准化法、计量法等,而且还包括分散在民事、经济、行政、刑事等法律、法规中相关的规定或条款,它是一种广义上的概念。3]我们知道法律规定的目的之一是设制一定的权利,保护部分特定的利益。美国总统肯尼迪是最早提出消费者权益的人。他于1962年3月15日提出了消费者四项权利,即:安全权利、了解情况的权利、选择权利和意见被听取的权利。1969年尼克松总统又补充了“索取赔偿的权利”。在我国1994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了消费者的九项权利,具体包括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知权、受尊重和监督权。另外于

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试卷类型:A 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2021.0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日,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因“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被市场监管总局依法立案调查。此举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平台经济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平台经济在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随着平台经济迅速崛起,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行为日渐增多,出现了限制竞争、价格歧视、损害消费者权益等一系列问题,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阻碍了行

业创新。整治影响公平竞争的违法行为,有利于促进平台经济更好更健康发展。 平台经济的发展固然离不开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但绝不意味着平台企业可以走向垄断。垄断不是平台企业的基因和特权。回顾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优秀的平台企业,都是在公平竞争中拼杀出来的,今天的大企业、大平台,也都是从当年的小公司、小网站起家的。正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下,平台经济才展现出蓬勃生机、无限潜力,才能不断推进技术、商业模式持续创新。因此,各方面都很期待今天的大企业、大平台也能为后进入的小公司、小网站留有良性竞争的机会。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应该带头强化行业自律,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维护良好的互联网经济生态休系。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垄断是市场经济的大敌。无论什么阶段、什么业态,公平竞争都是一个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加强反垄断监管,维护平台经济领域公平有序竞争,有利于充分发挥平台经济高效匹配供需、降低交易成本、发展潜在市场的作用,推动资源配置优化、技术进步、效率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反垄断可以有效降低市场进入壁垒,形成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让更多市场主体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有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因此,加强反垄断监管与做强做大平台经济并不矛盾,更不会扼杀互联网行业的创新基因,相反,正是对平台经济发展环境的有力保护。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不足与完善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不足和完善 一、关于消费者的概念 美国权威的《布莱克法律词典》对消费者的定义是:“所谓消费者,是指从事消费之人,亦即购买、使用、持有以及处理物品或服务之人”,“消费者是指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使用人。因此,其地位有别于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任何商品或服务的购买者( 有别于为再贩卖为目的的购买者),在默示或明示的担保期间(或服务契约),适应受让该商品或服务者,均该当为消费者”。《牛津法律辞典》也认为:消费者是指“那些购买、获得、使用各种商品和服务(包括住房)的人”。所以,笔者认为,在市场中,所谓消费者是指非以盈利为目的的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对于该定义具体陈述如下: 1.消费者是指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 消费者是在市场上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人。这就是说,消费者既可能是亲自购买商品的个人,也可能是使用和消费他人购买的商品的人;既可能是有关服务合同中接受服务(如旅馆、运输、酒店、食品、劳务等各种服务)的一方当事人,也可能是接受服务的非合同当事人。但必须指出的是,消费者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买受人。所谓买受人,是指买卖合同中,给付价款并受领买卖的标的物的一方当事人。消费者,是指以消费为目的而进行交易,取得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人。 消费者的范围显然比买受人的范围更为宽泛,因为,一方面,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30条的规定,买卖合同只限于对实物的买卖,因此买受人只是商品买卖中购买商品的合同一方当事人,而并不包括提供服务合同中接受服务的一方当事人。而消费者显然包括了提供服务合同中的接受服务者。另一方面,买受人都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即亲自缔约购

买商品的人,而消费者则不限于亲自缔约购买商品的人,还包括他人购买商品后,实际使用该商品的人。当然,这两个概念之间有一定的交叉。如商品买卖合同中的买受人如果是单个的个人,一般都是消费者。 从主体要素来看,显然,我国消法没有给“消费者”规定明确的定义。因此,个人和单位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产生和立法宗旨来看,其是为了保护现代消费社会中的弱者而产生的。将消费者的范围局限于个体社会成员是基于对个体社会成员弱者地位的认识。《消法》之所以要对消费者给予特殊保护,主要就是因为消费者是弱者。单位作为一个有组织的团体,无论从信息获取还是交涉能力方面都远胜于个人。尤其是在交涉能力上,由于其通常所需商品的数量或采购次数较多,且富有交涉经验,因而其综合交涉能力非个人能及,基本上可以和一般经营者处于对等的他们,在这种情形下将其作为消费者加以保护,违背了消法制定的本意,对一般经营者来说有失公平,也有害于对个人消费者提供更有力、更明确的保护。因此,笔者认为不应当把单位列入消费者之内。单位因消费而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应当受合同法调整,只能依据《合同法》来主张接受服务一方当事人的权利,并不适用消法特殊保护。 2.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非以盈利为目的 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并不是为了将这些商品转让给他人从而盈利,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目的主要是用于个人和家庭的消费。这就是说,一方面,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是为了个人的消费,个人消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物质资料的消费,另一部分是劳务消费,即接受各种形式的服务。当然,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目的也不完全限于个人的直接消费,也可能是用于储存、欣赏,或作为赠品赠送给他人等等。另一方面,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也可能是用于家庭的或单位的消费,这些直接使用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