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项施工安全方案及措施

专项施工安全方案及措施

专项施工安全方案及措施
专项施工安全方案及措施

专项施工安全方案

及措施

1

专项施工安全方案及措施

一、工程概况

HQ-08合同段起讫桩号K46+800-K54+200,全长约7.4公里。本标段主要工程量有: 路基挖土方45.7万m3,挖石方93.0 m3, 填土方49.2 m3, 填石方64.8 m3, 弃方26.8 m3涵洞27道, 通道9道, 桥梁3225m/7座( 单幅桥长) , 其中桥梁下部桩基278根, 嵌岩桩254根, 摩擦桩24根。

二、专项施工安全方案及措施

为有效防止项目伤亡和其它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根据本项目施工特点, 特制定本项目的施工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及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的安全施工措施( 方案) , 具体如下:

( 一) 基础工程施工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1、开挖的深基础施工

深基础开挖施工现场可能发生坍塌事故的环节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土方施工采用挖空底脚的方法挖土; 积土、料具、机械设备堆放离坑、槽小于设计规定; 坑槽开挖不符合安全要求; 深挖基坑末设专项支护设施、不设上下通道, 人员上下坑槽采踏边坡; 料具堆放过于集中, 荷载过大; 模板支撑系统末经设计计算; 基坑施工未设置有效排水等。因此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 采取相应预防监控

措施:

- 2 -

( 1) 深挖基础工程施工前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 按照土质的情况设置安全边坡或固壁支撑。基坑深度超过5m有专项支护设计, 并对方案进行论证。对基坑、井坑的边坡和固壁支架应随时检查, 发现边坡有裂痕、疏松或支撑有折断、走动等危险征兆, 应立即采取措施, 消除隐患。对于挖出的泥土, 要按规定放置, 不得随意沿围墙或临时建筑堆放。

( 2) 深挖基础施工中严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械、机具或其它物料在基坑口边的堆放数量和重量, 以避免产生过大的集中荷载, 造成支护以及支架坍塌。

( 3) 开挖前先采取降水位措施, 将水位降至开挖最深度以下, 防止开挖时出水塌方。

( 4) 开挖前准备足够优质木桩和脚手板, 装土袋, 以备护坡(打桩护坡法), 为防止基础出水, 准备2台抽水泵, 随时应急。

( 5) 人工挖孔桩中, 地下存在的各种毒气, 施工现场可能发生中毒的环节, 人工挖孔桩施工中, 要进行毒气试验和配备足够的通风设施。

( 6) 降雨量过大引起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

①基坑的周边设置一般情况下的挡水设施; 同时配备足够数量的草包, 紧急时对基坑周围施做围堰, 防止地面水大量流入坑内。

②施工现场仓库配备足够数量的潜水泵、泥浆泵。在进行现场平面布置时, 考虑适当加大明排系统的能力, 并确保基坑排水顺畅。

- 3 -

③及时获取天气信息, 预先做好准备工作。

( 7) 凡在距地2m以上, 有可能发生坠落的基坑边、基槽边、挖孔桩口、等处作业时, 都必须设置有效可靠的防护设施, 防止坠落和物体打击。

( 8) 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监测及监控要求

①监测前编制系统的监测实施方案并报有关单位批准后方可进行监测。

②设置监测基准点, 对沉降和基坑坡顶位移在基坑开挖前、基坑开挖过程及基坑使用初期, 每天监测直至基础工程施工结束。在桩顶或坡顶的水平位移达到开挖深度的3‰, 桩顶或坡顶水平位移突然加大, 或采用锚杆杆体应力产生突变时, 应加密监测; 突降大雨或暴雨时, 立即起动备用水泵抽水, 安排专人不间断观察基坑的稳定情况。

③当发现附近建筑物倾斜达到警戒值或沉降速度超过规定值时, 立即停止基坑开挖, 加强基坑支护; 邀请有关专家或加固研究所共同制订方案并组织实施。

2、灌注桩基础施工

( 1) 电器设备应设置漏电保护开关, 并保证接地可靠, 登高检修与保养得操作人员必须穿软底鞋, 并将鞋底的淤泥清除干净。

( 2) 冲击成孔作业的落锤区, 任何人不准进入, 主钢丝绳应经常检查, 断丝数超过允许值时, 应立即更换。

( 3) 使用伸缩钻杆时, 应经常检查限位结构, 严防脱落伤人或落

- 4 -

入孔洞中, 检查时避免用手指伸入探摸而轧伤。

( 4) 钻杆与钻头的连接处要经常检查以免松动脱落伤人, 采用泥浆护壁时, 应保持泥浆循环系统的正常状态, 及时清扫浆液防止滑倒。

( 5) 使用取土筒钻作业时, 应注意卸土方向, 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口, 防止卸土时底盖伤人。

( 6) 钻孔后桩顶标高低于地面时, 应在孔口加盖板封挡, 以免人物落入。

( 7) 吊置钢筋笼时, 应合理选择吊点, 并拉好尾绳, 保证平稳起吊入孔。

( 二) 模板工程施工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1、一般预防控制措施

( 1) 模板运到现场后应认真检查构件和材料是否符合设计及各项规范的要求。

( 2) 现场防护设施齐全, 支模板的场地夯实平整, 电源线和漏电保护装置齐全。

( 3) 模板工程作业高度大于2米, 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和防护, 在4米和2层以上操作时周围应设置安全网及防护栏杆, 临街交通要道地区施工区应设置安全警示牌; 模板支撑不能固定在脚手架或门窗上。

( 4) 操作人员上下通行应经过扶梯或施工电梯, 不准攀登模板

- 5 -

或脚手架上下, 不准在无防护栏的模板上行走。

( 5) 在高处作业的架子和平台上一般不宜堆放模板料, 若临时放置, 宜控制在架子或平台允许的荷载范围内。

( 6) 高处支模板所用工具不用时应放入工具袋中, 不能随意放在脚手架上, 以免坠落伤人。

( 7) 雨季施工时, 高耸结构的模板工程应安装避雷设施; 冬季施工时, 操作地点的冰雪要提前清除; 五级以上大风天气, 不宜进行大模板的吊装和拼装。

( 8) 在架空输电线路下施工, 如不能停电作业, 应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夜间施工时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超过36伏, 在潮湿或易触及带电物体的场所, 不得超过24伏。各种电源线应采用绝缘线, 不允许直接固定在钢模板上。

2、模板安装时预防控制措施

( 1) 模板放置时, 下面不得有电线和气焊管线; 叠放运输时, 应绑扎牢固; 组装时, 严禁任何人员随模板起吊, 安装外模板的操作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安装就位后, 模板上严禁行走。

( 2) 钢模板安装就位后, 应采取防止触电措施, 将模板串联并和避雷网接通, 防止漏电。

( 3) 模板的设置应严格按工序进行, 模板未固定前, 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立临时固定设置。

- 6 -

( 4) 使用吊装机械进行吊装时, 应采用卡环和柱模相连, 严禁用钢筋代替。

( 5) 高度3米以上的模板设立时, 应搭设工作平台, 小于3米的能够使用马凳作业, 严禁站在柱模板上操作, 严禁利用拉杆和支撑攀登上下; 高度大于6米不宜单独支模, 应将几个柱子的模板拉成整体; 主柱超过4米就不宜采用工具式钢支柱, 宜采用钢管脚手或门式脚手架。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 各层支架本身宜形成整体的空间结构。

( 6) 用钢管脚手搭设支架时, 扣件应拧紧, 横杆间距应严格按设计规定施工。

( 7) 模板在未安装对拉螺栓前, 要注意板面宜向后倾斜一定角度并撑牢, 模板未支撑稳固前不得松开卡环。

3、模板拆除时事故的预防控制措施

( 1) 任何部位的模板的拆除必须遵守有关规定, 严格按工艺流程进行。

( 2) 在高处或特殊结构模板的拆除时, 应设置脚手架或工作平台, 并有专人指挥, 标明工作区, 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

( 3) 拆除前, 作业人员应检查工具是否完好, 应逐块拆除; 在拆除过程中若发现砼质量有影响结构质量安全的问题时, 应暂停拆除, 上报情况并经过处理后继续拆除; 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或同一垂直面上拆除模板。

- 7 -

( 4) 模板拆除间隙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 防止突然掉落、倒塌。

( 5) 拆除基础及地下工程模板时, 应先检查基槽壁, 发现有松软、龟裂等不安全因素时, 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后继续作业, 拆除的模板应在槽口1米以外的地方堆放, 并及时运走。

( 三) 起重吊装施工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1、起重吊装施工中事故的基本预防控制措施

( 1)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并取得政府主管部门发放特种作业操作证;

( 2) 定人、定机、定岗, 明确职责, 操作和维护保养过程中, 严格遵守有关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 3) 经常对设备进行完好性检查。

( 4) 加强施工管理, 严格按标准化、规范化作业。

( 5) 施工中要经常分析假设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

2、预制构件的起重吊装施工的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 起重吊装施工中事故易发生在桥梁大型预制构件的吊装中, 以下为在起重吊装过程中应采用的安全控制措施:

(1)作业条件

①施工现场若使用的组装起重吊装设备, 须制定安装和拆除施工方案, 严格遵守安装和拆除顺序, 配备齐全有效限位装置。组装完毕, 须经有关部门安全验收签证合格后, 方可投入使用。

②操作司机须经安全培训、考核合格, 身体健康, 并定人定

- 8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