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语文优秀教案-葡萄沟 (部编本)

二年级上语文优秀教案-葡萄沟 (部编本)

二年级上语文优秀教案-葡萄沟 (部编本)
二年级上语文优秀教案-葡萄沟 (部编本)

11.葡萄沟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

3.理解课文,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分层次介绍葡萄沟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并读好长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1.前面我们学习了黄山的奇石、庐山的瀑布,这些自然风光让我们惊叹不已,日月潭的美景更是令人向往。今天老师要再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一个与日月潭一样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教师展示葡萄沟图片)

板书:葡萄沟。

2.请齐读一遍课题,认识“沟”,说说葡萄沟可能会写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自读提示:

(1)让学生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选择你喜欢的办法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3)思考:这里为什么叫“葡萄沟”?

2.同学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读第1自然段。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盛产什么?

(2)这一段中出现的水果有哪些?

(3)学习“份”,注意其结构。

(4)带着喜爱的感情再次朗读课文。

2.自读第2自然段。

(1)葡萄种在什么地方?(山坡的梯田上)

(2)葡萄成熟的时候,你会看到怎样的情景?(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3)学习“搭”“棚”“淡”“够”,分辨多音字“种、好”。

(4)当地的维吾尔族人对待客人是怎样的?(热情好客)

3.按照读第1、2自然段的方法读其他段。

四、指导书写,加深记忆

1.引导学生分析生字:“份、坡、梯、收、城”属于“左窄右宽”,书写时注意占格位置;“市”书写时,上面是一“点”,中间是一“竖”,上下不是一笔。

2.认读生字卡片,检测识字情况。

五、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葡萄沟》,你能说说葡萄沟有哪些使你记忆深刻的地方吗?(学生自由回答)

2.板书课题:葡萄沟。

二、研读课文,参观葡萄沟

1.学习第1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葡萄沟在哪里?那里都出产哪些水果?画出有关的词语。

(2)学生交流。

(3)众多水果中人们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

(4)教师指导朗读。

(5)仿照“五月份有……”介绍我们这里的特产。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秋天,葡萄沟什么样?(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2)本段共有几句话?

(3)分析第2、3句。

①第2句讲葡萄的什么?(茂密)

②第3句讲了葡萄的什么?(果实累累)结合图片,理解“一大串一大串”的样子。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语。

③试着用“五光十色”说一句话。

(4)这段除了讲葡萄沟的葡萄,还讲了什么?(指名读第4句,启发学生说出“人好”)课文中哪些词讲出了那里人好?(热情好客、摘下、吃个够等)

(5)小结:第2自然段,作者先讲葡萄种植的地方,接着讲葡萄的成长情况与果实成熟的情况,最后讲老乡会拿最甜的果实招待客人,叙述有条理,讲出了葡萄沟不仅葡萄好,而且人更好。

(6)仿写,完成课后第3题。

3.学习第3自然段。

(1)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2)葡萄干在什么地方制作?(阴房)

(3)阴房建在哪儿?是什么样子的?课文是怎么描写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山坡、碉堡、小孔”等词的意思。

(4)葡萄是怎样被制成葡萄干的?说出过程。(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演示过程)

(5)在阴房中制成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画出课文中有关的词语。(颜色鲜、味道甜)

4.学习第4自然段。

葡萄沟水果出产多,葡萄长得好(量多、色美),葡萄干有名(色鲜、味甜);那里的人热情好客。作者在结尾发出感叹: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它好在哪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熟读课文,体会感情

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对葡萄沟的热爱,对祖国河山的喜爱之情。

2.对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四、查阅资料,深层了解

查阅资料了解葡萄沟的地理位置、风光特点;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物产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