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企业订单式生产模式

浅论企业订单式生产模式

浅论企业订单式生产模式
浅论企业订单式生产模式

浅论企业订单式生产模式

——商101 徐梅娟1004002012

MTO ( Make-to-Order )即面向订单生产。在面向订单生产的方式中,产品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而生产用的物料尚未订购。在此环境中销售量通常较小,而客户则必须等待进货和生产所需的时间。全部交货提前期包括物料采购时间和生产时间。

MTO 的生产模式的主要特点:

1.产品种类比较多。

2.需求波动比较大。

3.单个订单对产品的需求数量相对比较小,即“需求少量多样”。

4.需求变更频繁。

5.紧急订单( Rush order )多,插单多。

正是由于MTQ生产模式以上的特点,决定了在面向订单生产的企业管理中会有许多的

管理难点。以下简要列出一些销售、计划、采购、工程和财务成本部门的管理难点。

一、销售管理

1、客户订单确认

确认怎样的交期才能既达到客户的期望,又能给生产留有足够的时间?怎样的价格客户会觉得合理并有利润呢?对客户的个性需求如何满足?这些都是销售管理的难点。

2、销售订单变更

MTO 的生产模式下,由于订单的变更频繁,需求对生产计划的冲击非常大。另外,订单变更的执行也是业务管理的一个难点。变更的信息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很难做到步调一致。

3、销售订单全程追踪

客户会对一些需求比较紧急的订单执行状况非常关注,经常询问销售人员实际进度。这

就要求生产企业的销售人员要对订单执行的全过程非常了解。这往往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精力去做。

二、生产及计划管理

1、物料/ 能力计划

由于MTQ企业的产品一般加工工艺繁琐,因此手工进行物料和能力计划的难度会非常大。另外,由于计划不完备导致的频繁的缺料断线,大大吞噬了企业的生产效能和利润。

2、任务单变更/ 改制

由于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经常会导致生产任务单要做变更或改制的处理,增加了生产计划和执行的难度。

3、车间管理

MTO 企业的产品加工工艺一般比较复杂,因此车间的管理难度也较大。在进行派工的

时候要兼顾考虑订单的紧急程度,设备负荷是否合理,模具状况是否良好,技能人员是否到位等等。

三、采购管理

1、采购订单管理

采购订单管理包括采购订单生成,缮制,审核,下达给供应商,跟催订单执行进度,通知仓库按订单收货,根据订单数量、收货数量,请财务开发票并付款等。如何在合适的价格下,确保供应商按时交货是采购管理的重点。

2、采购价格控制

MTO模式下,由于对应订单的专用物料都是采用“Lot for lot(批对批)”的采购策略,

因此采购的批次会比较多。而随着供应市场的变化,同一产品的价格会比较波动。在采购过程中,许多企业都会非常注重采购价格的控制。

3、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的管理包括从最初的供应商开发,供应商稽核,供应商供货比例设置,以及供应商的评价。很多企业针对每一款物料会建立AVL(Approved Ven dor List ,合格供应商

清单)。因此采购在下采购订单时,需要根据供应商以往的供货表现,价格等来分配采购的比例。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供应商并通过评价使得以后的采购更加轻松,是供应商管理的难点。

四、工程管理

1、工程资料完善性

工程资料包括物料编码,工程图纸,BOM( Bill of Material ,物料清单)和工艺路线等。许多企业的基础管理比较薄弱,问题的处理和反馈的流程也不完善,经常发现工程部的物料图纸,BOM和生产线的产品构成不一致。

2、工程变更管理

在MTC企业,工程变更是非常频繁的。工程变更如果管理不好会导致新产品切入时间延误,切换物料库存呆滞,切换没有被良好执行等。

五、成本管理

1、成本预测

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的构成,和最新的市场供应的行情,进行料、工、费的模拟计算,再加上合理利润给客户进行报价。客户订单的模拟报价和成本预测是销售人员或成本会计工作的一个难点。

2、成本控制、核算和分析

实际业务中,由于数据采集困难和核算方法繁琐等原因,往往无法做到针对每张销售订单的成本核算;无法做到针对每张销售订单的成本控制和利润分析。

既然面向订单生产企业的业务管理难度这么大,那么如何才能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生产的协调性和柔性,提高生产的效率呢?这需要通过信息化和业务管理提升两个方面来实现。

面向订单生产企业的信息化

基于对面向订单生产企业业务需求的精确理解,目前已经有一些软件如国外的

SAP ,四班等和国内的金蝶都有了对面向订单生产的成熟的ERP软件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一般都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的特点:

1.以销售订单作为需求的源头。

2.提供销售订单的价格管理。

3.支持订单变更的处理流程。

4.可以和普通ERP软件一样正确计算共用件的需求,也可以根据订单正确计算每个订单的

专用物料的需求。

以上是满足面向订单生产业务的ERP系统相对于普通ERP系统的特点。当然,普通ERP 系统所具备的业务财务一体化,数据集成,流程驱动,业务预警等功能和特点,在这种系统中同样存在。

面向订单生产企业在进行ERP选型的时候,考虑的主要问题点如下:

(1)备选系统是否具备上述的面向订单生产ERP系统的特点?

(2)备选系统对本企业用户的应用水平来讲难易程度是否合适?

(3)备选系统的实施服务能力如何?是否有强大的本地服务团队?

(4)备选系统的可扩展性如何?能否满足企业自身的个性化需求?

(5)备选系统的性价比。

业务管理提升

(一)、优化制造策略,提升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优化制造策略首先从产品设计开始,最大程度地对产品进行标准化、模块化的改进;然后在生产计划的时候采用双层计划”的方式。由于预测的是标准化的、通用的模块,而不是客户真正需求的最终产品,因此预测的准确性会大大提高(预测产品类的准确性要比预测单个产品的准确性高)。这样既降低了交付提前期、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又最大程度降低了需求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二)、改善生产布局,改进作业

MTO 企业通过将车间布局变为基于产品的U 型线的布局方式,生产的柔性增大,能够快速增大或减小产能,因而可以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

(三)、“一个基本思想,两个支柱”

大野耐一曾指出,“我认为只要杜绝浪费,生产效率就有可能提高10 倍。”这种想法,正是现在丰田生产方式的出发点。‘彻底杜绝浪费'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而贯穿其中的两大支柱就是:①准时化;②自动化”。无疑,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持大野耐一致力于改革丰田旧的生产体系,并领着丰田沿着精益生产的道路走向成功。而这种信念对同样是MTC生产方式的企业是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

(四)、降低生产批量,随需应变降低生产批量要通过改变生产布局,改进作业和采用快速换模技术来实现。当客户的

订单数量不是很多的时候,许多MTC企业都是在生产库存,以利用产能。而丰田的做法则不然。丰田在利用这种时间,让操作人员通过不断变化生产的产品,进行换模练习。这样当客户订单量很大,且需求是“少量多样”时,频繁的换模几乎不会对生产产生任何影响。

(五)、持续改善,迈向精益生产

现在业界公认的JIT 的核心是“消除浪费,持续改善”。强调通过持续的改善,消除无效作业(浪费),达到降低库存的目的,达到连续生产、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

因此,企业在追求实现精益生产的过程中,既要明确需要达到的目标,更要注重达到目标的过程。通过采用协同开发,全面品质管理,和考虑人的因素的自动化等精益生产的方法,持续改善,逐步实现目标。

(六)、战略合作,提升供应链竞争力

首先,MTC企业要和客户及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其次,供应链的供需环节间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是非常重要的。有效充分的沟通是降低整个供应链成本,消除浪费的必需条件。而且通过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才会得以增强。这也是近几年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的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