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地理考点总结

2012地理考点总结

第一讲宇宙中的地球

【文基考点】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计算区时地方时等。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计算太阳高度;昼夜长短。

4.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划分依据,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解读】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从小到大排列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4.太阳系:由八大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

小行星轨道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5.八大行星排序: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6.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7.八大行星分类:按结构特征分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8.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一是宇宙环境即恒星际空间和行星际空间比较稳定、安全;二是地球本身的条件即日地距离适中和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大气层的存在。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指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其中约有二十亿分之一到达地球,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2.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分为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三部分,其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为此人们把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

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太阳的寿命(即稳定时期)可达100亿年,目前它正处于稳定而旺盛的中年时期。

4.太阳辐射的意义: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活动和变化的动力。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太阳能转化的能源。

5.太阳的分层: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6.太阳活动:主要类型有黑子、耀斑和太阳风,它们分别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我们把黑子最多的年份叫做太阳活动极大年,那时耀斑也随黑子群的增多而增多。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短波通讯;(2)产生“磁暴”现象;(3)影响气候。有些地方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活动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4)产生极光。

三、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方向: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相反。

2.地球自转速度:角速度每小时大约为15°(南、北极点除外)。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减小,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快,南北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3.地球自转周期:真正周期是恒星日,转360°,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通常所说的一天是昼夜周期,即太阳日,地球转360°59′,时间为24小时。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2)产生地转偏向力。沿水平运动方向,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偏转,随纬度升高,偏向现象愈加明显;(3)产生时

差。

5.地方时、区时及日期的计算:

(1)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经度不同的地方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不同,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地方时经度每隔1度差4分钟。

(2)区时:相邻15度经线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标准时(0°经线的地方时)。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1小时,区时的换算及计算公式如下:

某地区时=已知区时± 1小时×相隔时区数

相隔时区数:同减异加(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大减小;分别在不同时区的相加);东加西减(在已知时区东面的,取+;在已知时区西面的,取-)。计算时,一般把东十二区当作最东,西十二区当作最西。

(3)确定日期范围:确定日期范围,一条界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另一条界线是地方时为0(或24)时的经线度数。地方时为0时的经度自西向东到180°日界线为同一天,即今天;自东向西地方时为24点经线至180°国际日期变更线为另一天,即昨天。

(4)日界线两侧日期的变化判读

①日界线西侧为东十二区,东侧为西十二区,自西向东跨越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跨越日界线要

加一天。

②理论日界线是180°经线,但实际国际日期变更线并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故实地上跨越180°经线,

并不一定穿越国际日期变更线

6.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轨道。每年1月初,地球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

7.地球公转周期:恒星年(真正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四季更替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

8.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9.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指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这个交角是23°26′。

(2)影响:地球以一年为周期绕太阳运转,太阳直射点相应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形成四季的更替。

10.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2)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产生四季的更替;(4)五带的划分。

四、地球的结构

1.地震波:分纵波和横波。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震发生时,在震区陆地上的人们先感觉到纵波影响,后又感觉到横波影响,即在陆地上的人们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透视‖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2.不连续面:地震波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3.地球的内部圈层: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地壳厚度变化规律是: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2)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或者说软流层以上到地表之间部分)。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的厚度。

(3)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物质呈固态;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

4.地球的外部圈层: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跟踪训练】

1.在20世纪末,世界天文学家通过国际性的合作研究,观测并测量出某一遥远的旋涡星系,该星系与地球的距离为()

A.140多亿个天文单位B.140多亿年C.140多亿千米D.140多亿光年

2.在北半球看星空,几乎不动的恒星是()

A.太阳B.北极星C.启明星D.冥王星

3.下列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A.水星B.金星C.木星D.月球

火星是人类重点探索的一个星球。继发射“勇气号”和“机遇号”探测器之后,人类又成功发射了火

4.包含火星的天体系统层次可以分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5.与地球相比较,下列有关火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在火星表面移动的幅度(指纬度)比地球大B.火星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比地球小C.火星季节变化的周期比地球长D.火星的昼夜更替周期比地球的恒星日和太阳日都长6.在火星赤道上的探测器靠吸收太阳能工作。假若不考虑蓄能,探测器连续工作的时间()A.大于12小时B.12小时C.小于12小时D.无法确定

7.科学家们发现火星上的沙尘暴比地球表面强烈,其原因是()

①沙源丰富②风力更大③没有植被④气候干旱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下列关于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文学上把银河系以外的天体系统统称为总星系

B.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属于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C.目前宇宙中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星系

D.银河系是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

9.关于地球生物出现、进化的论述,正确的是()

A.存在大气,地球上必然存在生物B.日地距离对地球表面温度高低没有必然的影响

C.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对地球大气圈的形成没有作用

D.比较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为生命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时空条件

10.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最强烈的时候就是太阳活动高峰期B.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氢气的燃烧

C.大阳辐射能量是由氢在核聚变反应过程中亏损的质量转化而来的

D.冬季由于地球距离太阳较远,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较少

11.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沼气B.煤炭C.石油D.核能

12.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A.重力能B.太阳能C.风能D.生物能

据新华社报道,自2006年12月5日起,理应处于活动低谷周期的太阳突然耀斑爆发,12月7日太阳发生第二次X级耀斑爆发,12月13日北京时间10时40分前后,太阳又发生一次X3级猛烈爆发。此次爆发一直持续到19日。回答13~19题:

1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表现有()A.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B.使地球气候异常,从而产生“磁暴”现象

C.在地球各地的夜空,产生极光D.使地球高层大气高速散逸到星际空间

14.当耀斑爆发时,以下地区能较易观察到绚丽极光的是()A.北冰洋B.南极地区C.赤道地区D.北回归线上

15.第三次太阳耀斑爆发时,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其影响严重的地区是()A.旧金山B.东京C.新加坡D.伦敦

16.上一次太阳活动活跃期为2001年前后,下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发生的时间大约是()A.2006年前后B.2009年前后C.2012年前后D.2015年前后

17.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

A.光球层和色球层B.色球层和日冕层

C.光球层和日冕层D.日珥和太阳风

18.太阳耀斑爆发对地球的重大影响是()

A.给予地球特别多的能量B.使地球的温度升高很多

C.使地球的降水增加很多D.使到达地球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多

19.此次太阳耀斑爆发可能对下列部门工作造成较大影响的是()

①通信部门②航天部门③冶金工业部门④气象研究部门⑤商业部门⑥信息技术研究部门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C.①②④⑥D.①②④⑤⑥

20.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于图中

的()

A.甲处B.乙处

C.丙处D.丁处

21.北京时间12月13日10时40分,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为()

A.12日21时40分B.13日21时40分

C.14日21时40分D.13日23时40分

第29届夏季奥运会将于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回答22~

23题:

22.游客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台前看到旗杆影子长度和朝向在白天不断变化的原因是()A.地球公转运动B.地球自转运动C.黄赤交角影响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23.当天安门广场升旗台旗杆影子长度为一天最短时()

A.北京时间正好是12点B.伦敦夕阳西下C.纽约旭日东升D.东京烈日当空

24.下列与地球运动无关的现象是()

A.昼夜现象B.昼夜更替C.昼夜长短变化D.四季交替

25.北半球一条河流自东向西流,若其他自然条件相同,该河流泥沙淤积较重的可能是()

①北岸②南岸③右岸④左岸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6.卡塔尔首都多哈(东3区)当地时间2006年12月15日晚上8时,举行了第十五届亚运会的闭幕式,广州以名为“东方神韵”的十分钟节目向世界介绍了自己。在广州观众观看该盛典现场直播开始的时间是()

A.12月15日13时B.12月15日3时C.12月16日1时D.12月16日3时据新民晚报报道,我国第四座航天发射中心将―落户‖海南,最早于2010年前投入使用。我国已建成使用的三座航天发射中心是:酒泉、西昌、太原。回答27题:

27.与前三座航天发射中心相比,海南航天发射中心最突出的优势是()A.纬度低,自转角速度大,有利于节省燃料B.晴天多,大气能见度好

C.海上运输价格便宜D.自转线速度大,能增加发射载重量

2007年暑假期间,家住美国旧金山(约122.5°W,38°N)的小明到北京(约116°E,40°N)看望外婆。回答28~30题:

28.小明于当地时间8月1日下午2:30起飞,飞机途中飞行10小时40分钟。小明外婆到首都国际机场接小明的时间应该是()

A.8月1日6:30 B.8月2日6:30 C.8月2日下午5:10 D.8月2日5:10 29.当小明到达北京时,全球日期与北京相同的范围有()

A.一半B.一多半C.一小半D.全部

30.小明在北京发现()

A.北京日出时间比旧金山晚B.北京昼长时间比旧金山长

C.自己正午身影变短D.北京太阳辐射比旧金山强

31.当伦敦为中午12时()

A.美国处于黑夜,中、印、日三国都处于白天B.美国处于白天,中、印、日三国都处于黑夜C.中、印、日三国的日期比美国早一天D.中、印、日、美四国的日期相同

32.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树木年轮的形成B.候鸟的迁徙C.北京时间的确立D.我国南北方的温差较大33.某军队在西经20°、北纬25°沿西经20°经线发射战略导弹,射程600km,落弹点将可能在()

①东半球低纬地区②东半球中纬地区③西半球低纬地区④西半球中纬地区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③④

34.2007年5月1日10:30小王从广州花都国际机场起飞,于美国当地时间5月1日下午5:30到达纽约(西经74°)国际机场。小王在旅途飞行的时间大约是()

A.7小时B.8小时C.20小时D.21小时

35.右图中有关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地在乙地的东侧,位于东十二区内

②甲乙两地时刻相同,甲地比乙地日期晚一天

③乙地位于西十二区内,在甲地的东侧

④乙地位于西经度范围内,在西半球热带地区

⑤从甲地向东到乙地日期减一天

⑥乙地在甲地的东侧,比甲地先看到新一天的日出

A.①②B.③④C.①②⑥D.③④⑤

右图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读后判断回答36~38题:

36.当太阳直射点处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上昼夜平分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D.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37.当太阳直射点移动从d→a之间的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B.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38.当太阳直射点移动从a→b之间的位置时,下列河流中受雨带影响最早形成汛期的有()A.塔里木河B.黄河C.珠江D.松花江

39.某地区有一121~150米深的矿井,采矿工人发现在井底每年能见到两次阳光,此井最有可能位于()A.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B.亚热带气候区C.南、北回归线之间D.寒带地区

40.某地理兴趣小组在M地用量角器测得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

时,收音机里传出―现在是北京时间14点整‖。M地的地理坐标是

()

A.30°N,90°E B.60°N,150°E

C.36°34′N,90°E D.53°26′N,90°E

右图为某地朝北窗户二分二至日正午阳光入射图。据图回答41~42题:

41.当阳光如②所示射入窗户时,若此时北京时间为10:00,则该地的经度

是()

A.150°E B.160°E C.105°E D.90°E

42.若∠2=45°,则该地的地理纬度为()

A.45°N B.45°S C.66°34′N D.66°34′S

读“地球公转图”,分析回答43~44题:

43.当地球公转位于a点后的一段时间内()

A.太阳直射点向南移B.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D.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44.当地球公转位于c点时()

A.北京日出时间明显早于广州B.四川盆地昼长达到最短

C.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快D.郑州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广州

为了冬季采光,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不同纬度带的住宅间的合理间距

45.表中的四个城市所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②③④①

46.表中反映出我国建筑物的日照间距()

A.由南向北逐渐缩小B.由南向北逐渐扩大

C.由西向北逐渐缩小D.由西向东逐渐扩大

我国领土最西端(约73°E)在帕米尔高原上。据此回答47~48题:

47.3月21日,我国领土最西端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8时18分B.9时8分C.10时28分D.11时18分

48.当帕米尔高原日出时间由最晚逐渐提早时,地球公转的线速度()

A.接近最快B.接近最慢C.由最快转慢D.由最慢转快

49.下列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慢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重庆D.广州

50.右图中的大、中、小圆依次代表地理概念间的包含关系是()

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第二讲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

【文基考点】

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考点解读】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1.组成元素:O(50%)、Si(25%)、Al、Fe等。

2.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来形成矿产。常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3.矿产: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

4.岩石:地壳中的矿物按照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按成因岩石分为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5.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6.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7.岩石的成因和分类

(1)岩浆岩: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常见的有花岗岩、玄武岩等。

(2)沉积岩:各种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而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可以寻找到化石。按成因煤属于沉积岩。

(3)变质岩:已生成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而成。如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变质成板岩。

8.地壳物质循环: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即三大类岩石的循环转化。如在高温作用下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在高压作用下页岩→板岩。

9.岩石、矿物与矿产的关系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有用矿物的富集形成矿产;矿产存在于岩石之中;有的岩石本身就是矿产。

二、地表形态的变化

1.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成分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2.地质作用分类: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1)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2)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3.地壳运动

(1)水平运动:引起地壳物质水平位移,使地表岩层在有些地方弯曲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皱山;有些地方则断裂张开,形成裂谷或海洋。水平运动是主导形式。

(2)垂直运动(升降运动):表现为地壳抬升或下沉,从而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4.板块构造学说

(1)主要观点:①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②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③板块张裂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碰撞带形成山脉、海沟、岛屿等。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掌握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5.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概念: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2)分类:褶皱与断层。

①褶皱:分背斜和向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②断层:分地垒和地堑。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等。断层相对下沉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等。

6.地质构造的应用

(1)背斜:适宜石油、天然气的储油构造;打隧道较好。

(2)向斜:适合地下水的含水层构造。

(3)断层:水库选址等应避开断层带,以免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7.外力作用与地貌

(1)流水作用:流水有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如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桂林山水、冲积扇、三角洲。

(2)风力作用:风力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沙丘、沙垄等;风力搬运、沉积如黄土高原的形成。

8.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如修筑梯田、填海造陆、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等是趋利避害的合理措施,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围湖造田、坡地耕作等是有害的。

【跟踪训练】

1.下列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A.砾岩,大理岩B.页岩,石灰岩C.砂岩,玄武岩D.石英岩,花岗岩

2.下列物质属于岩石的是()

A.煤炭B.云母C.石英D.方解石

3.下列关于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按成因玄武岩、大理岩、石灰岩是三类不同的岩石B.岩石的新老关系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依据C.大理石是沉积岩重熔再生形成的D.岩石由矿物组成,大理岩就是由石灰岩组成的

4.与化石形成原因相类似的岩石是()

A.花岗岩B.玄武岩C.大理岩D.石灰岩

5.图中字母表示的岩石形成过程连线正确的是()

A.a——重熔再生作用

B.b——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C.c——上升、冷却、凝固

D.d——变质作用

6.下列四种物质组成排列中,组成排列合理的一组是()

A.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B.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

C.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D.矿物→化学元素→岩石→地壳

7.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

A.元素B.矿物C.矿产D.岩石

8.下列有关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各种岩石中,常常能找到化石B.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基础

C.岩石都是由矿产组成的D.所有的岩石都是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

9.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质作用进行的极其缓慢,不易被人觉察B.地壳运动是内外力作用的体现形式

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D.地质作用可引起地形变化,而地壳的内部结构与地质作用无关

10.下列各组地理概念属于地质构造一组的是()

A.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B.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C.山谷、盆地、山岭、高原、丘陵D.褶皱、断层

右图为一典型褶曲剖面;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

12.图示山岭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B.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变形叫断层

C.油气一般储存在向斜构造盆地中D.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下图完成14~15题:

14.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15.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A.形态B.土壤类型C.坡向D.物质组成

读右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16~18题:

16.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

17.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

A.40

18.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读右图,回答19~24题:

19.图中岩浆侵入活动发生()

A.在褶皱运动之前B.在断层运动之后

C.在断层运动之前D.比图中⑧处岩层形成时代早

20.下列名山或山脉的地质构造与图中①处地质构造相类似的是

()

A.华山B.喜马拉雅山脉C.阿尔卑斯山脉D.安第斯山脉

21.下列地区的地质构造与图中③处不相同的是()

A.渭河平原B.汾河平原C.东非大裂谷D.长江三峡

22.图中④处的山地成因为()

A.背斜成山B.向斜成山C.褶皱隆起成山D.断层上升成山

23.图中易形成陡崖,有利于开展攀岩活动的部位是()

A.①B.②C.④D.⑤

24.造成⑤处成谷地的主要原因是()

A.内力作用B.挤压作用C.外力作用D.板块运动

25.长城西段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原因是()

A.流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水的溶蚀

26.由地壳水平运动引起的是()

A.岩层的水平位移和弯曲隆起B.地壳的抬升或下沉C.海陆变迁D.地势的高低起伏

27.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大洋的是()

A.南极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D.太平洋板块

28.罗布泊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部,这里雅丹地貌发育。雅丹地貌表现为垄、

槽相间的形态(见图),其发育与盛行风的吹蚀密切相关。已知雅丹地貌垄、

槽的伸展方向为东北—西南向,可知罗布泊地区经常吹()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29.塔里木盆地边缘至中心,依次出现戈壁滩、冲积扇和沙丘等环状结构的地理景观,其成因是()A.冰川、流水作用B.风化、流水、风力作用C.风力作用D.所有外力共同作用

30.下列地区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的是( )

A.红海B.雅鲁藏布江谷地C.马里亚纳海沟D.里海广东丹霞山是我国首批世界级地质公园。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霞”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下图为丹霞山某著名风景点的岩石剖面图。回答31题:

31.关于丹霞山该风景点岩石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岩石的形成与洪水有关B.该岩石可能是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C.该岩石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D.该地区可能会找到化石

32.下列地形与其成因搭配正确的是()

A.长江三峡——地壳下降、河水下切B.黄土高原——风力侵蚀、风力堆积

C.黄河三角洲——流水沉积、海浪作用D.华山——板块碰撞

33.关于地质构造与地貌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背斜在地貌上表现为山岭B.向斜在地貌上表现为谷地或盆地

C.阿尔卑斯山是褶皱山脉D.断层构造地带在地形上常发育成盆地

34.下列各组地表形态中由同一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瀑布、戈壁B.沙丘、黄土沟壑C.三角洲、冲积扇D.河流峡谷、花岗岩地貌35.大理石被广泛应用于家庭装潢,其主要原因是()

A.大理石价格昂贵,用它装潢,显示富有B.大理石质地坚固,美观耐用

C.大理石能放射出对人体有益的稀有元素D.大理石能够较好地调节室内气温,使室内冬暖夏凉

36.下列地质现象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死海的变化B.夏威夷群岛C.南沙群岛D.台湾岛

3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侵蚀作用B.内力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38~39题:

38.图中所示的地形景观是在()

A.石灰岩分布区B.花岗岩分布区

C.玄武岩分布区D.砂岩分布

39.该洞穴所反映的各种地貌景观是由哪种地质作用形成的()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40.我国西北地区形成戈壁、沙漠环境的原因是()

①化学风化②物理风化③风力侵蚀④流水侵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1.人们在修建水库大坝时应避开的地带是()

A.断层地带B.褶皱地带C.峡谷D.多雨地带

42.石油和天然气通常存在于沉积地区的()

A.断层中B.褶皱中C.背斜中D.向斜中

43.下列由流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A.黄土高原B.冲积扇C.内蒙古高原D.沙丘

44.下列地貌中,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而形成的是()

A.上海崇明岛B.阿尔卑斯山脉C.青藏高原D.海南岛

45.侵蚀作用中最强大和普遍的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海浪侵蚀D.冰川侵蚀

4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A.板块的俯冲B.板块的挤压C.板块的碰撞D.板块的张裂

47.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化作用D.流水沉积作用

48.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C.风化作用D.沉积作用

49.下列地质作用中,比较缓慢的是()

A.地壳运动B.地震C.山崩D.泥石流

50.内蒙古高原地表主要受()

A.流水搬运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作用D.冰川作用

第三讲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二)

【文基考点】

1.大气受热过程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考点解读】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的组成: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

(1)干洁空气:主要由氮和氧组成,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臭氧等。

①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②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③二氧化碳是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l)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可达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为8~9千米。

特点: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②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平流层: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在22~27千米臭氧含量达最大,形成臭氧层。

特点:①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②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平流层顶至2000-3000千米高空,可分为高空对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三层。

特点:①一些高速运动的空气质点经常散逸到宇宙空间;②在80~500千米高空,存在一电离层。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分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最主要的因素:太阳高度角。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有选择性。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

(2)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3)散射作用: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容易被散射。

3.大气的保温效应

(1)近地面的大气能吸收地面辐射(即阻碍地面辐射散失);

(2)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即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4.气温的水平分布

(1)主要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大气环流、洋流等。

(2)世界1月、7月气温水平分布特点:

①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②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③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5.大气的运动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获得太阳辐射能不均(造成温度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3)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区。

(4)三种作用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①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在北半球的风向右偏,最后平行于等压线,此时背

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

②在实际大气中,由于受地面摩擦力影响,风与等压线斜交。摩擦力愈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

愈大;摩擦力愈小,其夹角愈小。高空摩擦力为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三、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的形成。

(1)低纬环流(赤道—南北纬30°):热力环流。

(2)中纬环流(南北纬30°~南北纬60°):动力环流。

(3)高纬环流(南北纬60°~南北纬90°):热力环流。

2.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

(1)全球有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2)气压带和风带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位移(幅度大致是5°~10°)。

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

(2)l月和7月海平面等温线和等压线分布。

(3)亚洲大陆、北太平洋气压活动中心。

l月: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7月:印度低压和夏威夷高压。

(4)气压活动中心对世界各地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4.季风环流

(1)季风的范围、特征及其成因。

(2)东亚季风的范围、特征及其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3)南亚季风的范围、特征及其成因。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

(4)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①成因不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南亚季风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

移动引起的,但也有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

②范围不同:东亚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其范围大致包括我国东部、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地。南

亚季风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也有西南季风。

③季风强弱不同:东亚季风的冬季风比夏季风强,而南亚季风的夏季风比冬季风强,其主要原因在于气压

梯度的大小。

5.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

(1)冷锋与天气:冷锋主要是锋后降水。对我国的主要影响有寒潮、北方夏季的暴雨、沙尘暴。

(2)暖锋与天气:暖锋主要是锋前降水且多连续性降水天气。

2.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系统

(1)气旋系统:也叫低气压,四周气压高,中心气压低,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逆时针方向,南半球向左偏转成顺时针方向。中心气流上升,常出现阴雨天气。如台风就是一种热带气旋。

(2)反气旋系统:也叫高气压,四周气压低,中心气压高,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顺时针方向,在南半球向左偏转成逆时针方向。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如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夏威夷高压(副高)。

五、气候的形成

1.气候形成因子

(1)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是影响全球气候最基本的因素。

(2)大气环流:是造成全球降水差异的最重要因素。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3)下垫面:(指海陆差异、地形起伏、植被状况)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4)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如修水库、改变地表植被状况。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点

(1)热带4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亚热带2种: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3)温带3种: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4)寒带3种: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3.气候类型的分析与判断

(1)分析气温特点和降水状况:“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2)气候类型的判断:

①通过表格数据判断气候类型;②通过气温曲线图(包括点状)和降水柱状图(包括点状)判断气候类型;

③通过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3)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

(4)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与信风带(副高))、地中海气候(副高与西风带)。

(5)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气候类型: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6)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的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4.气候的变化: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19世纪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1)全球增温是由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和自然因子(如太阳辐射、火山喷发、厄尔尼诺等)造成的。

(2)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一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二是毁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3)全球变暖的影响:①海平面上升;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③导致各国经济结构变化。

5.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进而影响和改造局部地区的气候。人工造林与滥伐森林,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截然不同。

(2)在现阶段,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①在工农业生产中排放至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各种污染物质,改变大气的化学组成;②在农牧业发展和其他活动中改变下垫面的性质,如破坏森林和草原植被,海洋石油污染等等;③在城市中的城市气候效应。据观测事实证明,近数十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氯烃化合物等气体的含量都在急剧增加,而平流层的臭氧总量则明显下降。这些气体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③ 【跟踪训练】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

100km 处。

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判断回答1~2题:

1.探空气球记录的气温随高度升高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

A .一直随高度递减

B .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C .一直随高度递增

D .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2.探空气球探测到臭氧集中的层次是 (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电离层

3.地球上昼夜半球的理论分界线~晨昏线(圈)实际上呈带状的主要原因是 ( )

A .大气的吸收作用

B .大气的反射作用

C .大气的保温作用

D .大气的散射作用

4.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的现象是 ( )

A .城市上空多雾

B .雨后天空格外蓝

C .夏至日漠河几乎是不夜城

D .深秋阴天的晚上无霜冻

5.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正确的是 ( )

A .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吸收作用

B .冬季“月夜苦寒”~大气散射作用

C .夏季多云温差不大~大气反射作用和大气保温作用

D .工矿城市的上空雾比郊区多~空气湿度大

6.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 )

A .气压低

B .空气稀薄

C .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D .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7.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其最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 ( )

A .反射作用

B .散射作用

C .吸收作用

D .选择作用

8.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 ( )

A .赤道

B .撒哈拉沙漠

C .吐鲁番盆地

D .塔克拉玛干沙漠

9.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递减后增加的是 (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臭氧层

10.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气体是 ( )

A .N 2

B .CO 2

C .O 2

D .O 3

11.3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000℃以上,但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烧毁。主要因为 ( )

A .卫星与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B .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能很好地散热

C .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及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都有限

D .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

12.可能导致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突然中断的原因是 ( )

A .对流层的阴雨天气

B .平流层的臭氧空洞

C .高层大气受太阳活动干扰

D .大气严重污染

13.夏季天空多云时,气温不太高,原因是 ( )

A .云层吸收了太阳辐射

B .云层反射了太阳辐射

C .云层散射了太阳辐射

D .云层逆辐射强

14.谚语说:“十雾九晴”指大雾多发生在晴天时,因为 ( )

A .晴天时水汽多

B .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

C .晴天时尘埃多

D .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

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答15~16题: 15.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

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 ) A .① B .② C .④ D .⑤

16.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

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A.①B.②C.④D.⑤

17.―城市风‖的形成是由于()

A.城市气温比周围郊区要高B.城市气温比周围郊区要低

C.城市气温与郊区气温没有差别D.郊区气温有时比城市低,有时比城市高18.下图是某气象观察小组在某一天对汕头中学操场(裸地)、汕头大学

足球场(草地)和中山公园(林地)三个典型地点进行观测获得的地

面温度变化曲线图。(1)(2)(3)三条曲线对应的顺序是()

A.中学操场、中山公园、大学足球场

B.中山公园、中学操场、大学足球场

C.大学足球场、中学操场、中山公园

D.中学操场、大学足球场、中山公园

19.下列各组风带中,风向相同的有()

A.南半球的信风带与北半球的信风带

B.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C.南半球的信风带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D.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与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20.有关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B.高气压带均是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而形成C.低气压带压是由空气遇热膨胀上升而形成D.高气压带均易成云致雨

21.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点位于30oN附近B.乙点位于30oN

C.①是冷性气流D.②盛行西南风

22.如果在我国南极中山站升起五星红旗,红旗迎风飘扬的方向一般是()A.向东飘扬B.向西飘扬C.向南飘扬D.向北飘扬

2006年12月15日当地时间晚八点,随着卡塔尔首都多哈(约25°16′N,51°32′E)

哈里发主体育场亚运圣火渐渐熄灭,第十五届亚运会拉上了帷幕。回答23~24题:

23.该季节卡塔尔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多雨B.炎热干旱C.寒冷干旱D.温和多雨

24.观众到卡塔尔旅游,看到的自然景观是()A.热带草原B.热带沙漠C.温带沙漠D.常绿硬叶林

25.该季节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正确的是()

26.此时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27.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8.在亚欧大陆上,发生低温、水灾、旱灾等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地区B.中亚内陆地区C.西亚沙漠地区D.东亚季风地区

29.我国发生水旱灾害的根本原因是()

A.冬季风势力太强B.特殊的海陆位置C.夏季风强弱和进退早晚D.西高东低的地形30.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式举行的时间比原定时间推后了两周。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原定时间北京经常发生沙尘暴

B.原定时间是我国旅游旺季,会对北京地区交通带来压力

C.改变后的时间更有利于我国运动员的水平发挥

D.原定时间北京较易出现高温闷热、强降雨天气

31.广东省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与世界同纬度大陆西岸相比,广东()A.夏季温度高、降水多B.冬季温度低、降水少

C.冬季温度低、夏季降水多D.夏季温度高、冬季降水少

32.造成广东省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因素B.海陆位置C.季风影响D.洋流影响

33.造成中纬度大陆东西岸气候差异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B.海陆位置C.下垫面性质D.大气环流

34.关于世界降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地区降水充沛B.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的地区雨量丰富

C.大陆西岸由于靠近海洋,降水全年都很丰富D.两极地区由于气流辐合上升,降水也很充沛

2006年夏天,重庆、四川连晴高温,最高气温达44.5℃,旱灾火灾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给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困难,3000万重庆人民经历了一场50年不遇特大旱灾的严峻考验。读我国东部地区

雨带图,回答35~36题:

35.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正常年份,雨带推移至重庆、四川地区的时间大致是()A.4~6月B.6~7月C.6~8月D.5~8月

36.当雨带在Ⅰ地区时,长江中下游农作物生长受到威胁的是()

A.台风B.春旱C.伏旱D.寒潮

37.造成06年川、渝地区异常干旱的原因是()

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脊线位置偏北偏西

B.台风活动异常偏少偏弱,导致降水减少

C.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D.受三峡蓄水和南水北调的负面影响

38.在图中雨带向北推移速度偏快的年份,可能造成()

A.北方河流汛期提前B.我国南涝北旱

C.长江流域伏旱消失D.南部沿海严重干旱

39.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在该雨带不能影响的地区,适宜开发()

A.核电B.水电C.太阳能D.生物能

40.这几天广州的风向最可能是()

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

41.下列选项中,与该天气有关的是()

①感冒患者数量猛增②交通事故频发③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④羽绒服装热销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

42.与广州这几天有关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气旋B.反气旋C.暖锋D.冷锋

4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一般发生在()

A.冬季和春季B.秋季和春季C.秋季和冬季D.初冬和秋末

44.我国东部地区夏、秋季降水量较多,主要原因是()

A.地形雨B.对流雨C.锋面雨D.台风雨

45.下列天气过程中,属于暖性反气旋控制下的是()

A.寒潮B.台风C.梅雨D.伏旱

46.我国不是由于冷锋活动而出现的天气是()

A.北方夏季的暴雨B.冬季爆发的寒潮

C.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的台风D.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

47.下列不属于充分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是()

A.海南岛一年三熟B.塑料大棚C.红土丘陵层层梯田D.间作,套种

48.能给我国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的是()

A.寒潮B.台风C.旱灾D.涝灾

49.当台风中心位于我国台湾海峡时,此时福建沿海吹()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50.我国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

A.长江以北B.北部地区C.西部地区D.长江以南地区

第四讲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三)

【文基考点】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解读】

一、陆地水体

1.水资源的概念:陆地上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分类:按空间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包括江河水、湖沼水和冰川等水体。

3.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河水最主要的来源——大气降水

(2)河水补给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①雨水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主要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

②冰雪融水补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③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有互补关系。

4.河流径流的变化:与河水补给的主要形式密切相关。

二、水循环

1.水循环的类型——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

(l)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

(2)陆上内循环

(3)海上内循环

2.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1)水循环的过程: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

(2)水循环的环节: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3.水循环的意义

(1)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2)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联系起来。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影响

(1)人类可以对地表径流输送施加某些影响,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化害为利。如修水库、跨流域调水。

(2)人类活动如果不恰当地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如大面积地滥伐森林,大面积地排干湖泊和沼

泽,过度抽取地下水,就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后果。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三、世界洋流

1.海水运动的形式: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形式。洋流是海水运动最主要的形式。

(l)波浪:①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②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2)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一天可以观察到海水涨落两次。

(3)洋流:表层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又叫海流。

2.洋流的形成

(1)风海流:受盛行风影响形成的洋流。洋流最主要的形式。

(2)密度流:由于各海域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从而导致海水流动。

(3)补偿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来补充。

3.洋流的分布

(l)在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在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的反时针方向流动大洋环流。

(3)在南纬40°~60°之间形成全球性西风漂流

(4)在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流向:夏顺冬逆。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对生物分布的影响:四大渔场的形成(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

(3)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加快净化或扩大污染范围。

(4)对航海的影响:顺流速度快可节约能源和时间。

【跟踪训练】

右图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读

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A.地下水补给B.降雨补给

C.冰雪融水补给D.湖水补给

2.导致②类型补给春多夏少的主要因素是()

A.春季增温快,冬季积雪多

B.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C.春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

D.夏季单一暖气流控制,少锋面雨

3.调节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重要措施有()

A.开采地下水B.兴建大型水库C.进行人工降雨D.修

建跨流域引水工程

4.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A.生物循环B.大气运动C.地壳物质循环D.水循环

5.黄河下游地区河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是()A.互相补给B.潜水补给河水C.河水补给潜水D.互不补给

6.根据图中河水与地下水的水位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季节该地区河水补给潜水

B.此季节该地区河流处在丰水期

C.此季节该地潜水对河流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

D.此季节河流可以得到潜水的补给

7.通常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河流水B.海洋水C.湖泊水D.冰川

8.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 ( )

A .海陆间大循环

B .陆地内循环

C .海洋水循环

D .生物水循环

9.全球水循环的动力来自 ( )

A .海水蒸发放出的热量

B .水汽凝结放出的热量

C .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D .地球内部的能量

读全球水循环模式图,(箭头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据此回答10~11

题:

10.若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M 、N 分别为 ( )

A .7、16

B .16、7

C .7、23

D .16、77

11.图中与奔腾的长江水有关的环节有 ( )

A .PMNS

B .PMTS

C .MTSN

D .SPQN

12.“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环节是( )

A .M

B .S

C .N

D .Q

13.关于河流径流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 )

A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很大

B .我国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较大

C .有的年份黄河出现断流,其主要原因是气温偏低

D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14.关于水循环的叙述 ( )

A .塔里木河没有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 .夏季风是海陆间水循环的一个环节

C .长江洪峰是海陆间水循环的一个环节

D .高山冰雪融水都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在右图中①是地表径流,②③是地下径流。回答15~17题:

15.三类径流流速比较 ( )

A .①>②>③

B .①>②;①<③

C .①>②;①>③

D .①<②;①>③

16.若沿P 垂线三类径流同时受到相同程度的一次性镉污染,10天内在B 地进行检测( )

A .②最先检测到水体被污染

B .①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

C .任何时候②③污染程度都比①严重

D .③中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

17.三类径流受到污染后 ( )

A .治理难度最大的是①

B .最容易治理的是③

C .②的污染持续时间最长

D .②③污染持续时间比①长

18.下列河流中,径流年际变化最小的是 ( )

A .印度河

B .密西西比河

C .刚果河

D .塔里木河

19.下列河流中汛期最长的 ( )

A .珠江

B .长江

C .淮河

D .黑龙江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回答20~23题:

20.下列四幅图中,最能反映青海湖特征的是 ( )

21.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是 ( )

A .海陆间大循环

B .陆地内循环

C .海洋水循环

D .地表水循环

22.旅游中游客发现,青海湖著名的―鸟岛‖已经与湖岸连成了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 )

A .入湖河水被大量抽取灌溉农田

B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泥沙在湖里淤积

C .流域内实施了大规模的退牧还草工作,使得入湖水量大减

D .气温升高,气候变干,蒸发量增大

23.青海湖未能发挥的湿地功能是 ( )

A .涵养水源、灌溉农田

B .鸟类的栖息地

C .调节气候、净化水质

D .保护生物多样性

24.下列地区中,适宜建海水淡化厂的是 ( )

A .马来群岛各岛屿

B .塔里木盆地

C .波斯湾沿岸

D .撒哈拉沙漠

25.以下属于海陆间循环中水汽输送环节的是 ( )

A .冬季风南下

B .钱塘江水入海

C .台风登陆

D .高山冰川融化

26.当敦煌月牙泉水位上升时 ( )

A .地中海沿岸多雨

B .悉尼正值夏季

C .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D .长江进入枯水期 右图表示我国某河流的水文站在建坝前后测得的径流量曲线图。据此回答27~30题:

27.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河流位于我国 ( )

A .华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江南地区

D .西北地区 28.下列有关该河流正确的说法是 ( ) A .水文站位于水库的上游 B .虚线表示建坝前河流径流量曲线 C .实线表示建坝后河流径流量曲线 D .水文站位于水库的下游 29.该河流7、8月份径流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 A .夏季增温快,冰川积雪融水多 B .夏季多锋面雨

C .夏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

D .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30.若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水文站在1980年和2005年观测到的河流径流量变化曲线,则反映该流域湖

泊的变化及原因可能是 ( )

①湖泊面积变大 ②湖泊面积变小 ③退耕还湖 ④围湖造田 ⑤降水增多,湖泊水量增大 ⑥水土流失,湖泊淤积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31.水库对位于其下游河流的影响是 ( )

A .增加河流年径流量

B .减少泥沙下泄量

C .降低河流水位

D .改变河水空间分配 读某河相对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回答32~33题:

32.该河流域内的气候类型不可能是 ( )

A .热带草原气候

B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

33.若该河在南半球,其流域的典型自然带是 (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热带雨林带

西安交通大学霍有光教授、中国地质大学陈昌礼教授等专家设

想:西调渤海之水,利用沙漠中次一级断陷盆地储存数百亿立方米的海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可以有效治理我国北方的七大沙漠。据此回答34~35题。

34.选择西调渤海之水的理由是 ( )

①离沙漠地区近 ②渤海储水量在我国四个近海中最大 ③渤海污染程度较低

④利用地势 ⑤渤海的淡水比重高 ⑥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A .①⑤

B .②④

C .③⑥

D .①②③④

35.通过海水西调改善西部沙漠环境.这主要是利用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 )

A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B .水汽输送、降水

C .入渗、地下径流

D 读图完成36~38题: 36.图示海域属于 (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37.洋流L 属于 ( ) A .自西向东流的暖流 B .自东向西流的暖流

流量(m 3/秒)

1000

800

600

400 2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C.自西向东流的寒流D.自东向西流的寒流

38.该洋流转向后,气候受其影响最大的城市是()

A.悉尼B.圣保罗C.利马D.东京

读海陆分布示意图,据图判断回答39~40题:

39.①②③④四地点海面温度比较()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

40.调查发现在①③之间有世界性大渔场,在此交汇的洋流是()

A.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B.墨西哥湾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

C.北太平洋暖流与千岛寒流D.北赤道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

41.下列洋流分布示意图中,在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三个大洋中都有分布的是()

42.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A.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B.地球自转偏向力C.海水密度差异D.板块运动

43.在大洋东北部能延伸到北极圈内的洋流是()

A.阿拉斯加暖流B.拉布拉多寒流C.北大西洋暖流D.千岛寒流

44.下列环流图(虚线表示寒流、实线表示暖流)正确反映南大西洋中低纬洋流流向的是()

45.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直接得益于()

A.日本暖流B.北大西洋暖流C.北太平洋暖流D.千岛寒流

46.秘鲁附近渔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有秘鲁寒流流经B.秘鲁寒流与南赤道暖流交汇

C.上升流将海水深处的养料带到海水上层D.下降流将海水上层的养料带到海洋深处

47.下列地理现象中,不受洋流影响的是()

A.浅海中污染的净化B.南美洲巴塔哥尼亚荒漠形成

C.海上冰山的漂移D.副热带海区盐度高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48~50题:

48.若AB线是3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

49.若AB线是6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A.北半球B.南半球C.印度洋D.南大西洋

50.若AB线是60°纬线,则甲、乙、丙、丁四海域水温排序是()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乙﹥丙﹥甲﹥丁D.甲﹥乙﹥丙﹥丁

第五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文基考点】

1.地理环境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解读】

一、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的演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