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热环境因素对畜禽健康的影响

温热环境因素对畜禽健康的影响

温热环境因素对畜禽健康的影响
温热环境因素对畜禽健康的影响

温热环境因素对畜禽健康的影响温热环境是指炎热、寒冷或温暖、凉爽的空气环境,是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力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主要是由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太阳辐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温热环境主要通过热调节对畜禽发生作用。温热环境对畜禽健康和生产力的影响,因畜禽种类、品种、个体、年龄、性别、被毛状态以及对气候的适应性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上热能的主要来源,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都是直接或间接由太阳辐射引起的。太阳辐射的光和热对畜禽生理机能、健康和生产力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l)光光是一种电磁波,根据人的视觉,可将其分为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照射到动物体,其能量在被照部位及皮下组织中转变为热,引起温度升高,血管扩张,皮肤潮红,局部循环加强,组织营养和代谢得到改善。在畜牧生产上,常常用红外线灯作为热源对雏鸡、仔猪、羔羊和病畜进行照射,不仅可以御寒,而且改善了血液循环,促进了生长发育,效果良好。但过强的红外线作用于动物体时,可使动物的体热调节机能发生障碍,产生日射病,甚至产生化学灼伤,引起羞明、视觉模糊等眼睛疾病。

紫外线具有杀菌、抗询楼病、增强免疫力和抗病力的作用。但过度紫外线照射时,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如体温升高,生产力下降等,严重时可出现光照性皮炎、光照性眼炎等。

可见光是太阳辐射中能使人和动物产生光觉和色觉的部分,它是

动物生活必不可少的条件,离开光,动物就从多方面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可见光对机体新陈代谢的影响,与光照强度有关。过强的光照会引起畜禽精神兴奋,减少休息时间,增加甲状腺素的分泌,提高代谢率,从而降低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因此,任何畜禽在肥育期应减弱光照强度。

季节性的光照变化对畜禽的繁殖机能有调节作用。光照的季节性变化,使动物按照光的信号,全面调节其生理活动,其中之一是季节性的性活动,如马、驴、猫、禽类等是在每年春季日照逐渐增长时发情、配种,而绵羊、山羊、鹿等是在秋冬日照逐渐缩短时其性活动增多。在工厂化养鸡中,利用人工控制光照,消除了季节对鸡的影响,使鸡一年中均衡产蛋,收到很好的效果。

(2)太阳辐射在高温时,强烈的太阳辐射,影响畜体的热调节,破坏热平衡,对畜禽的各种生产力都有不良的影响。猪对太阳辐射能的作用较敏感,暴露在31.5℃的太阳光下暴晒30min,结果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都显著升高,试验证明,夏季在没有荫蔽牧地上的牛、羊,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都较有荫蔽牧地上的牛、羊为低。因此,在放牧地上种植遮阳树或搭盖凉棚,可避免太阳的直接辐射,能收到良好的饲养效果。

2.空气沮度空气温度是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力的首要温热因素。空气温度对畜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热交换上,当温度低于畜禽体表温度时,畜禽体内的热量即以辐射、传导、对流方式散人周围环境;当温度高于畜禽体表温度时,畜禽的散热除传导、对流、辐射方

式外,还有蒸发方式,通过体热调节,使体温稳定在一定范围之内,这对于保证畜禽的正常生理活动、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l)等热区(thermonnenutralzone)和临界温度(criticaltemperature)等热区是指恒温动物主

要借物理调节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当体温下降散热增加时,动物必须提高代谢率,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开始提高代谢率的外界温度称为临界温度或下限临界温度。环境温度低于下限临界温度时,动物处于冷应激状态,必须通过提高代谢率来增加产热量,动物将以寒战方式或非寒颤方式增加代谢产热,以维持体温稳定。环境温度高于上限临界温度时,动物的蒸发散热机能活跃,蒸发散热加强,而代谢产热量则因体温升高而增多。当环境温度升至一定高度,超出畜禽调节机能的承受能力,则出现病理状态、甚至死亡。

等热区的温度范围宽窄,与动物的品种、年龄、体重、营养条件、生产水平、被毛状态、饲养管理方式、畜舍条件等有关。家畜在等热区范围内消耗热量最少,饲料转化率最高,健康和生产状况最为理想。因此,在畜禽的饲养管理时,应创造适合于畜禽生长的环境温度。

(2)高温在高温环境中,畜禽的生产性能普遍下降,体重愈大的猪,在炎热环境中受影响愈大,所以在夏季应特别注意对于肥育猪的防署降温工作。牛在炎热的环境中,产奶量下降。产蛋鸡在高温环境下,以消耗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来尽可能维持产蛋,由于鸡的采食量下降很多,故料、蛋比下降,鸡的营养代谢受到破坏,生产性能降低。

高温环境不仅影响畜禽的采食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而且也影响体成分,对畜禽健康和生产力危害很大,因此,做好防著降温工作,缓解以至消除炎热带来的损害,减少畜禽体内产热,是畜牧工作者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3)低温在低温环境中,畜禽甲状腺功能增强,促进了胃肠道的活动,使食物在胃肠道中滞留的时间缩短,表观消化率下降,散热量增多和食物消化率下降,使畜禽代谢受到影响。如果环境温度低于10℃以下或更低,在饲料营养不足的情况下,生产力受到影响,饲料转化率严重下降。当低温时间过长,温度过低,超过动物代偿产热的最高限度,可引起体温维持下降,代谢率亦随之下降,严重者全身机能陷于衰竭状态,最后中枢神经麻痹而冻死。因此,当环境温度低于等热区下限临界温度时,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及时增加动物的饲料供给黛。

(4)气温与家畜疾病冷、热应激原都可以使机体的抵抗力减弱,从而使一般非病原性微生物引起畜禽疾病。对动物的直接伤害有冻伤、热痉挛、热射病和日射病等。动物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病因或诱因与低温袭击有关。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各种病原体和媒介虫类的生存和繁殖,夏季是蝇、蚊、蛇等吸血虫类大量草生的季节,可引发和传播猪丹毒、炭疽等病。

极端的天气条件会影响畜禽的饲养管理和营养状态‘,天气炎热,动物采食量下降,引起营养不良,影响家畜对传染性疾病的抗病力。低温常使块根、块茎、青贮等多汁饲料冰冻,使家畜患胃肠炎、下痢

等。这种对动物间接影响的疾病,在分析病因时应加以考虑。

3.空气湿度(a正rbumidity) 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湿度。空气中的水汽来自海洋、江湖等水面和植物、潮湿土壤等的水分蒸发。

大气中水汽本身所产生的压力称为水汽压,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称为相对湿度(:elaiivehum记ity)。相对湿度说明水汽在空气中的饱和程度,是一个常用的指标。在畜舍中由于家畜皮肤和呼吸道,以及潮湿地面、粪尿、污湿垫料等的水分蒸发,往往舍内湿度大于舍外。湿度对动物的影响常与温度共同作用,影响畜体体热调节和生产性能。

(l)高温高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畜体蒸发面水汽压与空气压之差减少,蒸发散热量减少,畜体散热困难,引起体温上升,易使家畜患热射病。高温高湿能促进细菌、寄生虫

的发育,使家畜易患癣、疥、湿疹等皮肤病。高温高湿使饲料、垫草霉败,可使鸡群爆发曲霉菌病。

(2)低温高湿在低温高湿环境下,畜体非蒸发散热量增加,机体感到寒冷.〕畜禽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感冒、神经痛、风湿症、关节炎、肌肉炎等。

(3)高温低湿湿度过低,将加大皮肤和猫膜表面的蒸发量,造成皮肤和私膜干裂,减弱皮肤和猫膜对微生物的防卫能力。低温与家禽啄癖和猪皮肤落屑有关。

一般认为,环境在14一23℃、相对湿度为50%一80%时,猪的

肥育效果最好;在气温为24℃以上时,湿度的升高会影响奶牛的产乳量和采食量;冬季相对湿度高于85%以上时,影响蛋鸡的产蛋量。

4.气流空气由高气压地区向低气压地区流动形成气流,称为风,风自某一方向吹来,称为该方向的风向。如南风是指从南向北吹。风向是经常变化的,常发风向为主风向。主风向在选择牧场地、建筑物配置和畜舍设计上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气流影响畜体的对流和蒸发散热。加大气流速度可加快对流散热,高温时加大风速,有利于畜体散热,减弱高温的不利影响;可促进蒸发,对排汗动物有利散热,避免降低畜禽的生产力水平。低温和适温时,风速加大会导致畜体失热过多,体温可能下降,以至受冻,严重时可以冻伤、冻死。

畜舍内适宜的气流速度,视天气条件而异。寒冷季节气流速度应在。,1一。,Zm·s一‘之间,不超过0.25m·s一’;炎热的夏季,应尽量加大气流速度加强通风,以缓解高温对畜禽带来的不利影响。

5.气压围绕地球表面空气的重最,对地球表面的压力,称为气压。从海平面向上,空气密度降低,大气厚度变薄,气压减低。大气压的变化是造成天气变化的原因,高气压时是好天气,低气压时是有降水的稍差天气。

气压对畜禽的直接影响在于气压垂直分布的差别,高海拔地区(在3000m以上),家畜可引发“高山病”,动物皮肤和猫膜血管扩张、破裂,呼吸频率和心脏跳动加快,严重影响家畜生产性能。

6.温热环境的综合作用温热环境的各种因素对畜禽健康和生产力的作用是综合的,各因素间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在高温、高湿情况下,如果风速很小,畜体对流散热效果降低,动物感到很难忍受,如加大风速,则可缓和温度、湿度对畜禽的不利影响。又如低温高湿遇气流加大,将是一种很恶劣的环境,使畜体失热量大而迅速,很快受冻甚至冻死,隆冬的暴风雪就是这样一种环境。

采取温热环境的综合评定方法,能反映畜禽所处的温热环境质量,评价对比不同温热环境的综合影响。

(l)有效温度(effectivetemperature,ET)亦称“实感温度”,指能够较有效地代表环境温热程度的空气温度。有效温度是根据气温、气湿、气流对人体产生温热感觉的综合作用指标。由于家畜对环境感受不能表达,只能根据人们观察到的动物表现加以总结。家畜的等热区是家畜的较适宜温度,但气温、气湿和气流相结合,表示各种动物舒适程度的资料较少,只是以空气干球温

度和湿球温度对动物热调节的变化,经计算得出的有效温度来表示,如:

牛:ET=0.357与+0.65T,

猪:ET=0.65几+0.35T,

鸡:ET=0.75几+0.25Tw

式中凡为干球温度,T,为湿球温度。

(2)温湿度指标(temperature一humidityindex,THI)是气温和气湿相结合用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牛的温湿度指标计算公式为:

THI二0.72(兀+T,)+40.6

THI愈大,表示热应激愈严重。在生产上,T川不应超过70以上。一般欧洲牛,T川在69以上时,已开始受热的影响,表现为体温升高,才是粮、生产力和代谢率下降。通常THI在76以下时,乳牛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产乳量可逐渐恢复正常。

(3)风冷指标(wind一Chillindex)是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以估计寒冷程度的一种指标。风冷却温度愈低,冷应激愈严重。空气环境与畜禽生产空气是畜禽生存的必要条件,畜禽与空气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交换。在正常的空气环境中,畜禽可以保持其正常的生理机能,如果空气受有害物质污染,可给畜禽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引起疾病、死亡。

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以及相关预防措

影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以及相关预防措施 2010级医学检验 刘慧琳20105080401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享受高质量、高速率、高消费的生活的同时,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也在日益加剧,环境问题涉及到天空、陆地、河流,直接影响到千家万户的生活,环境造成的后果还会影响到子孙后代,关系到人类的延续发展,因此寻找正确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环境因素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结合我们自身生活的环境,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影响我们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 一、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主要是来自工厂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出的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人类的生活直接与大气相通,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污染、空气质量不佳,会使人们日常生活吸入大量的有害气体,会对人体严重影响,也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例如,1952年伦敦的烟雾事件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在短短四天时间里,支气管、肺炎、哮喘、冠心病骤然剧增,葬送了4000多人的性命,即使在毒雾散去的两个月内陆续有8000人罹难。 二、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主要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的,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大到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笑道日常生活,我们都离不开谁,如果我们生活的环境水体发生了污染,那么会直接造成对人体的损害。例如,日本的痛痛痛事例,由于人们使用了含镉过高的水稻造成的,而罪魁祸首就是浇灌水稻的水,另外,还有类似水俣病,是由于水中贡含量过高引起的。 三、噪声污染 噪声的来源很广,包括交通运输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损害是听力损伤,人们在强的噪声环境暴露一段时间会感到双耳难受,甚至出现头疼等感觉;噪声还会诱发多种疾病,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影响到全身的各个器官,会产生头疼、脑胀、

环境因素对猪的影响

1、温度:猪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只有极少的汗腺可以在热天进行调节,也只有极少的汗毛抵御冬季的寒冷。因此,猪舍必须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效果,只有温度适宜,使猪感到舒服,才能获得高的生产性能。在高温的情况下体热平衡破坏,体温升高、内分泌机能减弱,而体内氧化作用加强,造成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肝脏解毒作用减弱;此外,高温可导致心血管系统负担过重、衰竭,体温升高使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重要器官蛋白质变性,则出现昏迷,最后衰竭而死。过冷则会引起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抵抗力降低,引起呼吸器官病和肠炎、下痢等疾病,低温也是关节炎等疾病的环境诱因。因此温度过高或高或过低都会使猪产生应急反应,导致不良后果。肉猪生长最适宜的气温是:体重60kg之前为16-22℃(最低14℃),体重60-90kg为14-20℃(最低4℃),体重90千克以上为12-16℃(最低10℃)。或者可以用公式计算出某一体重的猪所要求的适宜环境温度: T=-0.06W+26式中T----最适宜的环境温度 w----猪的体重(kg) 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30℃时,就应该采取降温措施,打开纵向排风系统,喷洒凉水或加喂青绿多汁饲料。 2、湿度:湿度对猪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机体的体热调节来影响猪的生产力和健康,它是与温度、气流、辐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适宜的湿度下,湿度对猪的生产力和健康影响不大。空气湿度过高使空气中带菌微利沉降率提高从而降低了咳嗽和肺炎的发病率,但是高湿度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滋生。容易患疥癣、湿疹等疾患,另外高湿常使饲料发霉垫草发霉,造成损失。猪舍内空气湿度过低,易引起皮肤和外露粘膜干裂,降低其防卫能力使呼吸道及皮肤病发病率高。因此建议猪舍的相对湿度以50--70%为宜。 3、密度:育肥猪大群饲养、同槽进食能提高食欲,促进生长,有效利用圈舍和设备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如分群不合理,又会因咬架、争食等而影响猪的增重。分群时一般把来源相同、体重接近、强弱和气质基本一致的猪合群喂养。每群猪的头数不宜太多,要依圈舍面积和饲养密度而定。实践证明,15—60kg的生长育肥猪每头所需面积为0.6—1.0㎡,60kg 以上的育肥猪每头需1.0-1.2㎡,每2头育肥猪要有20~30厘米长的饲槽。每圈头数以10-20头为宜。但具体数目可因不同环境条件而异,在我国北方,由于平均气温低且气候干燥,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南方的夏季气温较高,湿度大,则应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4.通风换气:集约化高密度饲养的生长育肥猪一年四季都需通风换气,通风可以排除猪舍中多余的水汽,降低舍内湿度,防止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同时可排除空气中的尘埃、微生物、有毒有害气体(如NH3、H2S、CO2等),改善猪舍空气的卫生状况。所以,猪舍在任何季节都需要通风,特别是冬季往往为防寒而关闭门窗,造成舍内潮湿和空气卫生状况恶化,必须注意适当通风。在冬季通风和保温是一对矛盾,有条件的企业可用在满足温度供应的情况下,根据猪舍的湿度要求控制通风量;为了降低成本,应该在保证猪舍环境温度基本得以满足的情况下采取通风措施,但在冬季一定要防止“贼风”的出现。猪舍内气流以0.1-0.2m/s为宜,最大不要超过0.25m/s. 5.光照适宜的太阳光能加强机体组织的代谢过程,提高猪的抗病能力。然而过强的光照会引起猪的兴奋,减少休息时间,增加甲状腺的分泌,提高代谢率,影响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育肥猪舍内的光照可暗淡些,只要便于猪采食和饲养管理即可,使猪得到充分休息。 6.噪音猪舍的噪音来自于外界传入,舍内机械和猪只争斗等方面。噪音会使猪的活动量增加而影响增重,还会引起猪的惊恐,降低食欲。因此,要尽量避免突发性的噪音,噪音强度以不超过85dB为宜。而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兴奋神经,刺激食欲,提高代谢机能,就像人听音乐心情舒畅一样。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适当的放些轻音乐,对猪的生长是有利的。 相信广大养猪的朋友如果在以上问题加以注意,肯定能在养猪业上获得更可观的经济效益!

文化对健康的影响

文化对健康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在第六次报告中指出: 一旦人们的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起码的需求,有条件决定生活资料的使用方式,文化因素对健康的作用就越来越重要了。 一、文化的概念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界说,即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 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三、文化对健康的影响 1.信念与信仰对健康的影响: 信念与信仰会决定他的个人生活方式以及他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同时也会决定他对健康的观念的不同。再者可能会对其自身的自我感知认识的不同。 2.个人价值取向对健康的影响: 个人价值取向的不同间接影响着对事物观念的不同,例如富人与穷人价值取向不同,当今的富人都追求素食,而穷人则以荤食为求,便是个人价值取向的不同间接导致。个人价值取向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能会对饮食习惯产生影响。 3.风俗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每个地方都有着其独特的风俗,而这也直接影响到各个地方的饮食习惯的不同。例如有些地方的风俗是早上不吃饭。与此同时风俗习惯在一定的程度上可能对饮食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 4.道德法律对健康的影响: 法律有时也可能对健康产生一定的作用,例如有些地方法律禁止猎杀野生动物,尽管其富有丰富的营养。道德也是影响健康的一方面,道德品质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 5.宗教艺术对健康的影响: 宗教作为一个影响健康的因素,其产生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不同的宗教其信奉不同,例如回族的人不吃猪肉,这便使得导致了饮食文化的差异,间接的影响了健康不同。艺术也在文化健康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艺术使得人们生活方式存在差异,从而间接影响着健康。 四、社会发展与健康 ?一、衡量社会发展常用的指标 1、社会和人口统计指标体系: ◆人口 ◆学习和教育服务 ◆有益的经济活动人口和非经济活动人口

第2章生物与环境(精)

第2章生物与环境 主要内容 ?地球上的生物 ?环境的概念与类型 ?主要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地球上的生物 ?生命的产生与进化 –生命的起源 –生物种的概念 –生物的协同进化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地球自我调节理论 –Gaia假说的形成和发展 –假说的主要论点 林奈物种观点 ?物种是形态相似个体组成,同种个体可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特点:形态 ?问题:物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此外,物种是与其他物种存在着亲缘关系的。 达尔文观点 ?将亲缘关系密切的一群个体统称为物种 ?特点:物种的可变性 ?问题:物种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人可以随意划分的。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不应过分强调而忽略不同物种间的明显的差异。 Mayr关于物种的定义 ?物种是由许多群体组成的生殖单元(与其他生殖单元隔离),它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位置。 –生物种在自然界是真实存在的,是由生物、生态学、行为等特征相互认同的一群形态相似的个体 –遗传学特征:生殖隔离 –形态学特征:相对稳定的形态特征 –生态学特征: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进化特征:生物的可变化、进化特征 Gaia假说—1

?Gaia:又为Gaea, Ge;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Uranus的妻子;有3子:Titans, Furies and Cyclopes. ?J. Lavelock 1965提出。英国科学家,时在研究金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Gaia 假说又可称为大地假说。 Gaia假说—2 ?主要内容:假说认为,地球表面的温度和化学组成是受地球表面的生命总体(生物圈)所主动调节的。 ?假说的说明 ?佐证:①火星,②模拟地球在去除生命后的大气状态,与火星、金星的状态相似(表1),但远未达到平衡。③在地球历史中,陨星大冲撞至今已发现有30次,但是,生命与环境持续地存在下来。 第二节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概念 ?类型 ?环境因子 环境和环境因子 ?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这些环境要素称环境因子。 ?环境依主体而定,有大小之分,大到整个宇宙,小到基本粒子。 环境的类型 ?生物环境一般可分为大环境(macroenvironment)和小环境(microenviroment)。 ?大环境是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macroclimate),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是由大范围因素所决定,如大气环流、地理纬度、距海洋距离、大面积地形等。 ?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大环境直接影响着小环境,对生物体也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小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也更为重要,它的存在,为生物提供选择自身所需要的生活条件。小环境中的气候称小气候(microclimate),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 m以内的气候。小气候变化大,受局部地形、植被和土壤类型的调节,与大气候有极大的差别。 环境因子分类 ?1 依生物种类分类 ?2 依性质分类 ?3 依与生物密度关系分类

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保健服务因素。 (1)环境因素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人类一方面要享受它的成果,一方面要接受它带来的危害。自然界养育了人类,同时也随时产生、存在和传播着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有害物质。气候、气流、气压的突变,不仅会影响人类健康,甚至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在社会环境中,政治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的进步与人类的健康紧密相连。因此,人类要健康,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做好改善环境、美化环境、净化环境和优化环境的工作。 (2)生物因素在生物因素中,影响人类健康最重要是遗传因素和心理因素。现代医学发现,遗传病不仅有二三千种之多,而且发病率高达20%。因此,重视遗传对健康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心理因素对疾病的产生、防治有密切关系,消极心理因素能引起许多疾病,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保持和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医学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消极情绪如焦虑、怨恨、悲伤、恐惧、愤怒等可以使人体各系统机能失调,可以导致失眠、心动过速、血压升高、食欲减退等疾病。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情绪,能经得起胜利和失败的考验。总之,心理状态是社会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反映,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3)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

族、经济、社会、风俗、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很早就认识到生活方式与健康有关,但由于危害人类生命的各种传染病一直是人类死亡的主原因,就忽视了生活方式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直到19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才逐步发现生后方式因素在全部死因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健康是非常重要。 (4)保健服务因素决定健康的因素十分复杂,保健服务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把卫生保健服务分为初级、二级和三级,实现初级卫生保健是当代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其基本内容是: ①健康教育; ②供给符合营养要求的食品; ③供给安全用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 ④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 ⑤开展预防接种; ⑥采取适用的治疗方法; ⑦提供基本药物。 这些无疑对人类健康提供了根本性的保障。 吉化六小

养猪场环境影响评价(全面版)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学生实践作业 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作业四 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2015年 12 月 21 日

目录 一、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 0 (一)主要的环境污染 0 1.施工期主要的污染 0 2.运营期主要的污染 0 (二)环境影响分析 (3) 1.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3) 2.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3) 二、项目环境影响的防治对策 (5) (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5) 1.施工废气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5) 2.施工噪声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6) 3.施工废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6) 4.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7) 5.水土流失评价与防治措施 (8) (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8) 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8)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9) 3.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9) 4.固体废物评价与防治措施 (9) 三、项目的相关问题的思考 (9) (一)简述项目选址是否合理 (10) (二)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10) (三)对环境空气影响的主要因子,计算卫生防护距离可选择的因子 (10) (四)本项目污染治理应关注的因素 (10) (五)给出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公式,并指出主要参数的来源及意义 (10) (六)养猪场选址时应主要考虑的因素 (11)

(七)本项目在项目概况及分析中应交代清楚的内容 (11) (八)给出营运期环境管理基本要求 (12) (九)除水环境影响、环境空气影响外,还应关注的方面 (12) (十)猪场粪便处理是否存在问题 (12) 附录:作业四 (13)

一、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 (一)主要的环境污染 1.施工期主要的污染 (1)废气 1)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在场地平整、物料运输等施工作业时,会排放各 、SO2、烟尘。 类燃油废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NO X 2)土石方装卸、水泥作业、运输时产生的扬尘,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TSP。 (2)废水 运输车辆冲洗水、混凝土工程的灰浆,建(构)筑物冲洗、打磨等作业产生的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施工期,若施工人员平均按50人/d,每人每天用水30L计,则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量为d。 (3)噪声 本项目不设计打桩,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装载机、推土机、水泥车、运输车等施工机械作业时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约75~90dB(A)。 (4)固废 项目施工期固废主要是工程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约d。 (5)水体流失 项目场址区大部分为农田、有少量的农田防护林及灌草丛,养猪场采取半封闭式养殖因此,项目基础工程开挖等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运营期主要的污染 (1)噪声 表1 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强表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第一版)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 传统健康观认为,疾病是由生物或理化的病因引起的,从这些病因入手,可以防治疾病。解决健康问题的主要是医生、护士、医院的事情。随着新医学模式和医学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影响。 一、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概念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SDH)是指在那些直接导致的疾病因素之外,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所拥有的资源所决定的生活和工作所决定的环境,及其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 SDH被认为是决定健康和疾病的根本原因,它包括人们从出生、成长、生活、工作到衰老的全部社会环境特征,如收入、教育、饮水和卫生设施、居住条件和社区环境等。 二、SDH理论的发展历程 (1)1948年:WHO组织章程提及社会因素; (2)20世纪50年代:强调技术和疾病的专业化; (3)20世纪60~70年代:社区运动的兴起; (4)20世纪70年代末:《阿拉木图宣言》和初级卫生保健; (5)21世纪的新进展:世卫组织“健康社会因素决定委员会”(commission on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CSDH)成立。 CSDH 经过3年的努力,在来自17个国家的20名委员的带领下,委员会进行了大量工作,于2008年发布了报告《用一代人时间弥合差距》。该报告提出健康不公平深受政治、社会和经济因素影响,呼吁从健康的社会影响因素方面进行全球动员,并且确立了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的概念框架和行动领域。 三、社会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社会的本质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它的基本特征有: (1)由人群组成,人是社会系统最基本的要素;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形成了整个社会系统; (3)社会是按照一定的文化模式有组织地结合起来的系统; (4)社会以人们的生产活动为基础;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使互动丰富多彩; (6)社会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自我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 四、社会因素概述 (一)社会因素的内涵 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环境、人口和文明程度等。它包括两个方面,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 社会因素对健康存在广泛性及因果联系的多元性,即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和多因多果。 (1)泛影响性:一种因素可导致全身多个器官发生功能变化; (2)恒常性与积累性:社会因素对人类产生稠密和持久的作用,并以一定的时序作用于人体,可形成应答累积及功能损害累积作用;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第二章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4、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和记录,并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鱼儿离不开水,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若让他们对调,结果会怎样? (从而引出“环境”的概念。) 列举常见生物生活的环境。指出这些环境是由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决定的。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自学P17“探究” 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2、阅读教材P18,小组探讨“对照实验”的概念以及“变量”的含义。 3、 探究实验设计。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各组讨论并制定探究方案,注意方案中实验变量的探制。 4、分组进行探究,注意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实验结论的总结。 5、 问题探讨:⑴怎样确定试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光”引起的? ⑵只用一只鼠妇行吗?为什么? 6、试验拓展: 探究湿度对鼠妇的影响。 7、除光外还有哪些环境因素,学生举例并谈及认识。 学习任务二: 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形象说明了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呢? 2.学生阅读教材总结生物之间的三种常见关系。 三、归纳总结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_______和 _______。 生物因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非生物因素是指____________. ★(2)生物之间常见的关系有: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________、_________开始的,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 ★(4)对照实验:在研究____________时,所进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叫做_______________。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做完实验后,应把鼠妇 _______________ (6)实验过程中,为了降低鼠妇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在盘内______________; 怎样处理才能在盘内形成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此时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量是__________; (7)两侧______放_______ 数目的鼠妇,____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_____次。 ★(8)要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不是用1只鼠妇做实验,而是用10只鼠妇做实验,目的是______ 五、学习检测 (一) 1.乳山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海洋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影响? A .温度 B .阳光 C .盐分 D .气体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关系。 A .合作 B .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3.在探究“鼠妇的生活是否受土壤湿度的影响”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 A .光照 B .土壤湿度 C .土壤温度 D .土壤中的无机盐 4、荔枝不能在北方种植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温度较低 B.北方降雨量少 C.北方光照不足 D.北方土壤贫瘠 5、在稻田中,影响其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①阳光 ②杂草 ③水分 ④土壤 ⑤田鼠 ⑥空气 ⑦蝗虫 ⑧蚜虫 A.①②⑤⑥ B.③④⑦⑧ C.①③④⑥ D.②⑤⑦⑧ 6、天空中,越是高处,鸟的种类和数量越少。决定此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空气 D.温度 7、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 .水稻和稗草 B .猫和老鼠 C .人和猪 D .蚂蚁和蚱蜢 8、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阳光照射,天冷了还要把花搬进室内,而且一个花盆中要栽种适量的花卉,这都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请选出正确的对应顺序( ) ①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温度 ⑤生存空间 ⑥水分 A .⑥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②③④⑤⑥① D .⑥②③④⑤①

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健康能否造成危害以及危害的程度,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污染物的理化特性、剂量、作用时间、环境条件、健康状况和易感性特征等。 (一)污染物的理化性质 1.化学结构;2.物理特性 (二)剂量或强度 1.有害元素和非必需元素这些元素因环境污染而进入人体的剂量超过一定程度时可引起异常反应,甚至进一步发展成疾病,对于这类元素主要是研究制订其最高容许量的问题,如环境中的最高容许浓度。 2.必需元素这种元素的剂量-反应关系较为更杂,一方面环境中这种必需元素的含量过少,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时,会使人体的某些功能发生障碍形成一系列病理变化;另一方面,如果环境中这种元素的含量过多,也会引起程度不同的中毒性病变。 因此,对于这类元素不仅要研究和制订环境中最高容许浓度,而且要研究和制订最低供应量的问题。(三)作用时间 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量受摄入量、生物半减期和作用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四)健康效应谱与敏感人群 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人群健康效应,由人体负荷增加到患病、死亡这样一个金字塔的人群健康效应谱所组成,如下图。 图:人群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金字塔形分布 从人群健康效应谱上可以看到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反应是存在差异的。尽管多数人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下呈现出轻度的生理负荷增加和代偿功能状态,但仍有少数人处于病理性变化,即疾病状态甚至出现死亡。通常把这类易受环境损伤的人群称为敏感人群(易感人群)。 机体对环境有害因素的反应与人的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状态、遗传因素等有关,有些还与性别、年龄有关。在多起急性环境污染事件中,老、幼、病人出现病理性改变,症状加重,甚至死亡的人数比普通人群多,如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期间,年龄在45岁以上的居民死亡人数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婴儿死亡数比平时也增加了1倍,在4000名死亡者中,80%名以上患有心脏或呼吸系统病患。

关于社会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关于社会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姓名: 学号:年级专业: 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讯息等方面。其中,后三者离我们最近,产生的影响自然也较大。健康是指不仅身体无疾病,还指人在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上的的良好状态。而社会适应性和心理健康又与社会因素息息相关,故两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也是新的医学模式下要把社会因素加进去的原因。那么两者的关系究竟如何?现我就自己的观点举例谈谈我的看法。 近几年各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于榜首,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我国肺癌死亡率增加了465%,心理诊疗人数越来越多,社会因素导致的身体健康下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社会因素最直接也最重要的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也引起各种诸如高血压、癌症等心身疾病的产生。另外其效应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负面的,作用方式复杂。又因为心理是主观因素,最终产生的效果也具有个体差异。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关系的集合,社会因素也并不是只会引起疾病,对于有的人来说,社会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社会因素大多可作为其生活的动力而存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好比医生通过救死扶伤而实现价值,教育者通过教书育人才有意义一般。然而社会发展到如今,这些因素的促进作用正被其负面效果逐渐吞噬,结果成为,要想实现人生价值就得冒着身体健康的缺失为风险。有的人说:那我不触碰这些因素总可以吧!然而相反,这样会更危险,一旦他们与社会有所接触,就会体现出他们与社会的格格不入,甚至对社会产生畸形的认识。而这样的人是屡见不鲜的,像马加爵、大学生集体自杀等,这类影响他人或者自己健康甚至生命的案件。即使是我们身边甚至包括你自己,这种社会因素也或多或少的在影响着你。如今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用这种方式来逃避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当然,人有趋利避害的特性,但这种行为最终导致对各种社会因素的适应性差,健康问题随之出现。对于那些社会上工作的人来说,因素就表现得更为复杂,从家庭、从工作、从社会讯息……,这就考验我们的接受能力。 总之,社会因素逐渐成为健康的第一杀手,面对他们,我们无法从改变社会入手,只能从现在开始,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社会适应性好的人,就如同一句话说的好: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六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的原理。 (2)掌握微生物的接种方法。 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是由其细胞内外一系列物化环境系统统一体所构成的,除营养条件外,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生理生化过程均能产生很大影响,总之一切不良的环境条件均能使微生物的生长受抑制,甚至导致菌体死亡。物理因素如温度,渗透压,紫外线等,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新陈代谢过程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导致菌体的死亡。不同的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不同,根据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的范围,分为高温菌,中温菌和低温菌。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微生物中属于中温菌。不同的微生物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同,芽孢杆菌的芽孢对高温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渗透压对微生物的生长有重大的影响。等渗溶液适合微生物的生长,高渗溶液可使微生物细胞脱水发生质壁分离,而低渗溶液则会使细胞吸水膨胀,甚至可能使细胞破裂。紫外线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的DNA,使同一条链的DNA 相邻嘧啶间形成的腺嘧啶二聚体。引起双链结构的扭曲变形,阻碍剪辑的正常配对,从而抑制DNA的复制,轻则使微生物发生突变,重则造成微生物的死亡。紫外线照射的量与所用紫外灯光的功率、照射距离和照射时间有关。紫外线光灯照射距离固定、照射的时间越长,则照射剂量越高。紫外线透过物质的能力弱,一层纸足以挡住紫外线的透过。 环境因素中的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如化学药品、PH、氧、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和噬菌体,对微生物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化学药品中的抑菌剂或杀菌剂,有抑菌作用或杀菌作用。本实验选数种常用的药物,以实验其抑菌效能和同一药物对不同的抑制效力。 微生物作为一个群体,其生长的PH范围很广,但绝大多数种类都在PH5~9之间,而每种微生物都有生长的最高、最低和最适PH。根据微生物对氧的需求,可把微生物分为需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量大类。在半固体深层培养基管中,穿刺接种上述对氧需求不同的细菌,适温培养后,各类细菌在半固体深层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各有不同。需氧微生物生长在表面厌氧微生物生长在培养基广的底部,兼性微生物按照其好氧的程度生长在培养基的不同深度。 物理因素——PH通过影响细胞质膜的通透性,膜结构的稳定性和物质的溶解性或电离性来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 化学因素——结晶紫(染料) 通过诱导细胞裂解的方式杀死细胞。 生物因素——土霉素(抗生素)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或杀死微生物的化合物,它们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质膜,作用于呼吸链以干扰氧化磷酸化,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等方式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或杀死微生物。 三、实验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培养基:肉高蛋白胨东培养基 (3)仪器和其他物品:培养皿、移液管、紫外线灯、水浴恒温培养箱、试管、接种环、无菌水、无菌滤纸、无菌滴管。土霉素、新洁尔灭、复方新诺明、汞溴红 红药水、碘酒、结晶紫。 四、实验内容 1紫外线对微生物的影响 (1)取无菌肉高蛋白胨培养基平板3个、分别在培养皿底部表明 (2)分别取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加 在相应的平板上,再用无菌涂棒涂布均匀,然后用无菌黑纸遮盖部分平板。

最新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资料

一、基本概念 1、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经研究提示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有四大因素:生物学基础占15%、环境因素占17%、保健设施占8%和生活方式占60%。 (一)生物学因素是指遗传和心理。遗传不是可改的因素,但心理因素可以修改,保持一个积极心理状态是保持和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影响健康的生物因素包括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二)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所有人类健康问题都与环境有关。污染、人口和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社会问题。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人民健康的根本保证。 (三)卫生服务因素卫生服务的范围、内容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四)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包括危害健康行为与不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活意识和生活行为习惯的统称。不良生活方式和有害健康的行为已成为当今危害人们健康,导致疾病及死亡的主因。在我国前三名死因中是恶性肿瘤、脑血管和心脏病,这些疾病是由生活习惯和不良卫生行为所引起的。 2、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3、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我国当前的健康教育是在过去卫生宣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健康教育主要措施仍可称为卫生宣教。 区别:(1)比之过去的卫生宣教,健康教育明确了自己特定的工作目标——促使人们改善健康相关行为,从而防治疾病、增进健康,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为卫生工作某一时间的中心任务服务; (2)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而是既有调查研究又有干预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涉及多层次多方面对象和内容的系统活动; (3)健康教育在融合医学科学和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传播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4、WHO定义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5、1986年在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的《渥太华宣言》中明确指出,健康促进的五个活动领域: (1)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的含义已超出卫生保健的范畴,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者都要把健康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建立和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做出更有利健康的抉择; (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健康促进必须为人们创造安全、满意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系统地评估快速变化的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保证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的发展; (3)加强社区的行动: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挖掘社区资源,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发展个人技能:通过提供健康信息和教育来帮助人们提高做出健康选择的技能,并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环境因素对猪的影响1

环境因素对猪的影响 10级动科3班 20100082 秦文超 核心提示:环境因素对猪的作用和影响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只有为猪只创造良好的生存和生产条件,才能达到投入最少量的饲料,获取数量多,质量好的产品的效果。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密度,通风换气,舍内有害气体,光照和噪音等。 一、温度的影响 高温与低温对猪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周令和不同体重的猪对温度都有着不同的适应范围,即猪生长发育的临界温度,也叫适宜温度。据有关资料显示:仔猪1周龄适宜温度是27~32度,2周龄是25-27度,3~4周龄是23-25度,4~5周龄是21~23度。体重15~50千克肉猪适宜温度为25-22度,50~100千克为22~20度。体重100千克以上成年猪为18~20度。 猪在处于高于适宜温度时,仔猪则会发生狂燥不安,食欲减退,发育缓慢的表现。气温每增加1度,育肥猪日增重减少30克,饲料消耗增加60~70克。夏季气温过高,不仅影响猪的采食量和增重,而且可能导致中暑直至死亡,因此必须采取降温措施。方法是经常向地面喷洒凉水;在圈外搭凉棚,防止日光暴晒;圈内设置浴池或喷水淋浴;猪舍通风,安置电风扇或通风机;清洁的饮水要供应不断。另外,搞好环境绿化也有助于改善猪舍内的温度。 猪在处于低于适宜温度时,仔猪则会发生疫病。育肥猪则气温每

温低,用于维持体温的能量增加,使饲料消耗增加,猪的增重减慢。这样冬季采取保温措施是提高冬季饲养效果的关键。对于封闭式猪舍要吊顶棚,挂草帘或门帘;对于敞开式猪舍要加设塑料棚,并覆盖稻草帘,白天拉起,黑夜覆盖以利保温。适当多装猪(增加密度),以猪体互相来取暖和猪体散热来保持舍内温度。猪圈四周的裂缝要堵抹严实,以防贼风侵袭。另外,给猪饮温水、不喂冰冷饲料。 高温与低温对猪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周令和不同体重的猪对温度都有着不同的适应范围,即猪生长发育的临界温度,也叫适宜温度。据有关资料显示:仔猪1周龄适宜温度是27~32度,2周龄是25-27度,3~4周龄是23-25度,4~5周龄是21~23度。体重15~50千克肉猪适宜温度为25-22度,50~100千克为22~20度。体重100千克以上成年猪为18~20度。 猪在处于高于适宜温度时,仔猪则会发生狂燥不安,食欲减退,发育缓慢的表现。气温每增加1度,育肥猪日增重减少30克,饲料消耗增加60~70克。夏季气温过高,不仅影响猪的采食量和增重,而且可能导致中暑直至死亡,因此必须采取降温措施。方法是经常向地面喷洒凉水;在圈外搭凉棚,防止日光暴晒;圈内设置浴池或喷水淋浴;猪舍通风,安置电风扇或通风机;清洁的饮水要供应不断。另外,搞好环境绿化也有助于改善猪舍内的温度。 猪在处于低于适宜温度时,仔猪则会发生疫病。育肥猪则气温每

社会因素与健康

社会因素与健康 班级: 姓名: 学号:

社会因素与健康 现代社会中,人类健康不仅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环境、人口与文明程度。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持久性、积累性和交互性作用的特点,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防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等,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关系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 一、社会经济与健康 (一)经济发展与健康 经济是满足社会人群基本需要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卫生工作,卫生工作也同样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具有双向互动作用。 1.经济发展对人群健康的促进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群健康水平提高的根本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明显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必须以人群健康为条件,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健康问题 经济发展在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劳动条件以及社会医疗保障、促进人类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的污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非 绿色GDP的增长,势必诱发工业的后发劣势。这是社会经济 发展中的伴随问题,但本质上是人类生产劳动失控的结果。 2)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主要健康问题已不再是来自营养不良等疾病,而是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 式,如酗酒、吸毒、性瘾乱、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引 起的疾病。 3)心理健康问题的突显: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和紧张程度逐渐增加,心理 健康问题也越加明显,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 4)社会负性事件的增多:伴随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增多。同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使暴力、犯罪事件 增多。 5)流动人口的增加:人口流动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程度及性质取决于社会因素、自然条件和人口特点。人口流动可促进 经济发展,但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卫生问题。 3.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生态学实验1--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实验1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形态结构的特点,理解植物形态结构是如何适应于其生境特征。掌握从植物外部形态及生长,生境特点上鉴别植物耐荫性的方法。 2、理解植物器官的结构特点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其环境适应的意义。初步判定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 3、使学生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 二、实验原理: 1、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光和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根据植物与其生境中水分的的关系,把植物分为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包括了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水生植物依据其生活型又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在演化过程中会形成一些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其中以叶的结构变化最为显著。叶子是植物的重要器官,它有两大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根系吸收水分的动力之一,植物根系吸收的矿物质主要是随蒸腾液流上升并转运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另外,蒸腾作用也能降低叶片的表面温度,从而使叶子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不至于因温度过分升高而受损伤。但蒸腾作用会消耗很到植物体内的水分,因而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和叶片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之间需达到一个等量的状态,即水分平衡状态。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叶表面的角质层,密生绒毛,气孔下陷或形成气孔窝,叶片内储水组子发达等,都是为了适应保持水分,减少水分蒸腾的特征。植物生活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其叶片的这些适应性结构不同,形态变化也较大。 阳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但是由于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植物需要的光强不同。根据植物对光强的不同要求,把它们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三大类。阳地植物与阴生植物是生长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中的植物,由于叶是直接接受光照的器官,因此,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也就容易反映在它们的形态和结构上。又因为具有相同基因型的植物若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会出现结构和生理的趋异性;而不同基因型的植物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又会出现趋同性,所以,即使是同一植物,因叶所处位置的光照不同,也会有阴生与阳生的差异。一般来说树冠上部和向阳一面的叶,具阳生叶特征;而树冠下部和阴面的叶则具阴生叶的特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叶是最具变化的器官。 2、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在适应特点上也是相似的。对植物而言,其生活型是植物对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被类型。它的形成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趋同适应的结果。在同一类生活型中,常常包括了在分类系统上地位不同的许多种,因为不论各种植物在系统分类上的位置如何,只要它们对某一类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并在外貌上具有相似的特征,它们都属于同一类生活型。 关于植物生活型的分类有各种标准和系统,这里采用丹麦生态学家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和《中国植被》中的生活型系统。 (1)Raunkiaer 的生活型分类系统 他以植物体在度过生活不利时期(冬季严寒、夏季干旱)对恶劣条件的适应方式作为作为分类的基础。具体的是以休眠或复苏芽所处位置的高低和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陆生植物划分为五类生活型。

温热环境因素对畜禽健康的影响

温热环境因素对畜禽健康的影响温热环境是指炎热、寒冷或温暖、凉爽的空气环境,是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力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主要是由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太阳辐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温热环境主要通过热调节对畜禽发生作用。温热环境对畜禽健康和生产力的影响,因畜禽种类、品种、个体、年龄、性别、被毛状态以及对气候的适应性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上热能的主要来源,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都是直接或间接由太阳辐射引起的。太阳辐射的光和热对畜禽生理机能、健康和生产力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l)光光是一种电磁波,根据人的视觉,可将其分为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照射到动物体,其能量在被照部位及皮下组织中转变为热,引起温度升高,血管扩张,皮肤潮红,局部循环加强,组织营养和代谢得到改善。在畜牧生产上,常常用红外线灯作为热源对雏鸡、仔猪、羔羊和病畜进行照射,不仅可以御寒,而且改善了血液循环,促进了生长发育,效果良好。但过强的红外线作用于动物体时,可使动物的体热调节机能发生障碍,产生日射病,甚至产生化学灼伤,引起羞明、视觉模糊等眼睛疾病。 紫外线具有杀菌、抗询楼病、增强免疫力和抗病力的作用。但过度紫外线照射时,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如体温升高,生产力下降等,严重时可出现光照性皮炎、光照性眼炎等。 可见光是太阳辐射中能使人和动物产生光觉和色觉的部分,它是

动物生活必不可少的条件,离开光,动物就从多方面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可见光对机体新陈代谢的影响,与光照强度有关。过强的光照会引起畜禽精神兴奋,减少休息时间,增加甲状腺素的分泌,提高代谢率,从而降低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因此,任何畜禽在肥育期应减弱光照强度。 季节性的光照变化对畜禽的繁殖机能有调节作用。光照的季节性变化,使动物按照光的信号,全面调节其生理活动,其中之一是季节性的性活动,如马、驴、猫、禽类等是在每年春季日照逐渐增长时发情、配种,而绵羊、山羊、鹿等是在秋冬日照逐渐缩短时其性活动增多。在工厂化养鸡中,利用人工控制光照,消除了季节对鸡的影响,使鸡一年中均衡产蛋,收到很好的效果。 (2)太阳辐射在高温时,强烈的太阳辐射,影响畜体的热调节,破坏热平衡,对畜禽的各种生产力都有不良的影响。猪对太阳辐射能的作用较敏感,暴露在31.5℃的太阳光下暴晒30min,结果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都显著升高,试验证明,夏季在没有荫蔽牧地上的牛、羊,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都较有荫蔽牧地上的牛、羊为低。因此,在放牧地上种植遮阳树或搭盖凉棚,可避免太阳的直接辐射,能收到良好的饲养效果。 2.空气沮度空气温度是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力的首要温热因素。空气温度对畜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热交换上,当温度低于畜禽体表温度时,畜禽体内的热量即以辐射、传导、对流方式散人周围环境;当温度高于畜禽体表温度时,畜禽的散热除传导、对流、辐射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