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试卷答案

2020年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试卷答案

2020年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试卷答案

6. 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试卷答案(得分97分,错误1题)(总计35题,全部是单选题)以下哪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D有感染后免疫关于传染病,以下哪个描述是不准确的?A传染力大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危害也大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目前认为能导致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是:D以上三种说法都可导致人群易感性降低100万人口的地区,共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5000例,死亡400人。该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死亡率为多少?B40/10万5-传染病之所以能传播、流行,三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新冠肺炎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环节: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尤其是脱卸个人防护装备时,必须在场指导或协助的人员是:A经过培训,掌握穿脫技术的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行按压闭合时需:B双手食指同时按压手套和口罩佩戴时均需进行的检查是:D 气密性检查脱卸防护服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污染面对人身和环境的污染,需要遵守的原则:A内裹外在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过程中,每一步完成后均必须进行的操作是:A手卫生判定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时,活动及接触调查应幵始的时间:A出现症状前2天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新冠肺炎病例

暨南大学流行病学 试卷及答案

暨南大学考试试卷一、名词解释(请将答案写在后附白纸上。每题2分,共20分) 1. 队列研究 2. 流行 3. 冰山现象 4. 金标准 5. 疾病监测 6. A型药物不良 反应 7. 偏倚 8. 医院感染 9. 暴露 10.失效安全数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和理论研究三大类。 2. 偏倚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和。 3. 形成病因假设时常用的Mill准则包括:求同法,,,类推法和排除法 4. 2004年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法定报告的乙类病种中、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三种传染病采取甲类的防制措施。 5. 院感监测常用的指标有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患病率、、和。 6. 队列研究根据观察开始的时间可为和两种类型。 7. 临床试验研究要遵循的三个原则是,和。 8. 病例对照研究类型主要有和。 9. 医院感染的种类包括自身感染,,和代入传染。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某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 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 2.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 A.年龄、性别和种族 B.职业、家庭和环境 C.国家、地区和城乡 D.时间、地区和人群 E.家庭、社会、国家 3.慢性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主要意义取决于:() A.职业和个人卫生习惯 B.排菌时间的长短

C.活动范围的大小 D.携带病原体的多少 E.排菌量的大小 4.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条件:()A.生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素养 B.年龄、性别、职业 C.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D.病情轻重、接触者的多少、疫源地是否经过消毒E.以上均是 5.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的流行特征是:() A.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多见于冬春季 B.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C.在未经免疫的人群中,发病率呈周期性变化 D.儿童多发 E.以上都是 6.现况调查主要分析指标是:() A.发病率B.病死率C.死亡率 D.患病率 E.罹患率 7.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新病例的优点是:() A.需要的样本较小 B.保密性问题较少 C.可以减小回忆偏倚 D.费用较低 E.便于发现病例 8.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最大区别是:() A.年龄不同 B.性别不同 C.目标人群不同 D.干预措施不同 E.观察指标不同 9.为探索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研究者选择了100例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病例,同时选择了同期同医院确诊没有黄疸的新生儿100例。然后查询产妇的分娩记录,了解分娩及产后的各种暴露情况,这种研究是:()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现况研究 10.对头胎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询问并记录她孕期的吸烟情况,而后研究分析吸烟史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联系,这种研究类型是:()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肺炎案例分析

社区获得性肺炎案例分析 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孙淑娟 一、病史摘要 患者,女,68岁,55kg, 158cm。患者20余天前外出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伴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无头晕、头痛,无腹痛、腹泻,无尿急、尿频、尿痛等不适,于外院静脉点滴“洁霉素、激素”(具体不详)治疗3天,体温下降,症状好转,后未再继续治疗。1周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发热,体温达39℃左右,伴咳嗽、咳少量黄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自觉胸闷、胸痛、乏力,胸痛以右侧为主,持续性酸胀痛,自服“银翘解毒片”等对症治疗,效果差,来我院就诊,门诊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血沉82mm/h,胸片示双下肺感染,右侧明显,右下结节影,以“肺炎”收入院。 患者既往健康,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史,10年前因受颅脑外伤住院治疗,无手术、输血史,预防接种随当地。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可,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入院体格检查:T 39.4℃,P 120次/min,R 23次/min,BP 124/72mmHg。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对称,双侧胸廓活动度正常,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未闻及干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血沉82mm/h,胸片示双下肺感染,右侧明显。 入院诊断:肺炎 二、治疗经过 入院第1天:患者发热,最高体温39.4℃,伴咳嗽、咳少量黄痰,痰液较粘稠,不易咳出。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入院后诊疗计划:①监测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完善肝肾功能、炎性反应指标、微生物培养、胸部CT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与病情。②给予经验性抗感染、祛痰、物理降温等治疗。 用药医嘱: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iv.drip, q12h 盐酸氨溴索氯化钠注射液30mg:100ml, iv.drip, q12h 痰热清注射液20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iv.drip, qd 入院第2天:患者仍有发热,体温39℃,给予吲哚美辛栓(50mg)退热。咳嗽、咳痰不明显,自诉胸闷、乏力。食欲差,半流质饮食,间断睡眠,未解大便,小便色量无明显异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一)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动物模型 B、病原体,如细菌、病毒 C、病人群体 D、社区人群 E、单个具体病人 2.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是相互独立的两门学科 B、只和一些临床学科有关系 C、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D、是一门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 E、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 3.有关临床流行病学的不正确说法是() A、是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 B、是专门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C、不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 D、是一门临床科研设计和评价的方法学 E、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 4.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特色不包括() A、临床流行病学必须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 B、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病人及其群体 C、临床流行病学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D、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位在临床医学 E、研究特定人群中的健康相关状况或疾病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同时要应用这种研究的结果去解决健康问题 5.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主要围绕()进行。(多选) A、研究的真实性 B、临床的重要性 C、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D、研究课题的新颖性 E、研究课题的创新性 1.进行临床疗效考核试验设计时,下列哪一条是错的?() A. 设立对照 B.随机分组 C.要有明确的疗效判断标准 D.要使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明确受试因素 E.要有足够的样本数 2.随机抽样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样本量 B.消除抽样误差

C.避免研究者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D.避免研究对象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E. 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3.关于分层随机分组正确的是() A.根据研究对象中某些可能产生混杂作用的特征作为分层因素 B.根据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进行分层 C.根据可能影响研究者判定临床结局的因素作为分层因素 D.只能设置一个分层因素 E. 分层后,同一层的对象全部进入同一个组别 4.关于对照的处理方式,下述正确的是() A.空白对照等于不设对照 B.空白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 C.安慰剂对照的效果与空白对照相同 D.安慰剂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 E. 有效对照是最常用的对照方式 5.在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分组时,常用的随机化方法有: A.简单随机法 B.分层随机法 C.区组随机法 D.系统随机法 E.非随机化分配 6.采用随机化分配的主要优点是 A.保证了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B.保证试验组与对照组人数相等 C.提高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 D.可以避免来自被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干扰 E.为盲法评价打下基础 1.关于样本含量的描述,错误的说法是() A、临床研究中,应选择最适的样本含量 B、样本含量越大越好 C、纳入全部病例进行研究,可以取得完整、无一遗漏结果,但可能出现系统误差 D、以全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不存在抽样误差 E、在估计样本含量的基础上,还要审视它对总体的代表性 2.导致检出症候偏倚的原因不可能是() A、同一症侯可为不同的疾病所致 B、不同疾病也会有相同的症侯重叠出现 C、症侯轻微或处于潜伏期的患者,不一定到医院就诊 D、从医院内选择的研究对象 E、以普查、筛查或疾病监测所发现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临床流行病学整理

一、临床流行病学概述 1、现代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动态分布及影响因素,藉以探索病因和流行规律,拟定并评价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对策和措施的科学。 2、选择性偏倚:同一种病,有的医生观察的重病人多,而有的医生观察的轻病人多,所得的结论必然存在矛盾。 测量偏倚:对同一种病,有的医生观察得仔细,测量得精密;而有的医生观察粗糙、测量误差大,则所得的诊断和疗效结果也必然不同。 3、临床流行病学定义:以医院病例为基础,以人群中的病例为对象; 运用临床与流行病学结合的方法;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其防治规律,研究临床科研的设计、测量和评价的临床基础科学。 4、研究内容:1、诊断试验评价;2、治疗评价试验;3、病因学研究;4、预后研究; 5、临床决策分析 5、现况研究: 设计:横断面调查;三间(地区、时间、人群)分布 指标:患病率、比值比OR 科学性:提出病因假说、检出高危人群 问题:1)研究对象的代表性问题(抽样、选择偏性) 2)不能分析因果时序关系 a.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某一定人群中新发生某病的频率。 发病率=某年内新发生某病例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 患病率(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的病例数(新、旧病例,但不含死亡、痊愈者)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某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例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注:横断面现况调查:患病率;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病率。 b.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的最常用指标。 死亡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 病死率:指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病死率=某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同期内患有该病的例数 6、队列研究:是在“自然状态”下,根据某暴露因素的有无将选定的研究对象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访观察两组疾病及预后结局,以验证暴露因素与研究疾病之间有无因果联系的观察分析方法。 == a.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 非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 RR>1 存在正的关联RR<1 存在负的关联RR=1 无关联 b.特异危险度或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 ,AR) 是指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I1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I0之差。表示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AR = I1 - I0 = I0(RR-1) 7、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一组能代表所研究疾病特征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组未患该病但与病例组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调查两组对象过去有无暴露于某种(些)可疑病因的历史及其暴露的程度;通过分析比较两组对象的暴露史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藉以推断暴露因素作为病因的可能性。 a.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配比:1、组间配比:两组例数可不等,但有关配比因素在两组间的频数

临床流行病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动物模型 B、病原体,如细菌、病毒 C、病人群体 D、社区人群 E、单个具体病人 2?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是相互独立的两门学科 B、只和一些临床学科有关系 C、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D、是一门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 E、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 3?有关临床流行病学的不正确说法是() A、是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 B、是专门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C、不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 D、是一门临床科研设计和评价的方法学 E、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 4?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特色不包括() A、临床流行病学必须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 B、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病人及其群体 C、临床流行病学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D、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位在临床医学 E、研究特定人群中的健康相关状况或疾病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同时要应用这种研究的结果去解决健康问题 5?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主要围绕()进行。(多选) A、研究的真实性 B、临床的重要性 C、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D、研究课题的新颖性 E、研究课题的创新性 1?进行临床疗效考核试验设计时,下列哪一条是错的?() A.设立对照 B ?随机分组 C.要有明确的疗效判断标准 D.要使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明确受试因素 E.要有足够的样本数 2?随机抽样的主要目的是() A ?减少样本量 B ?消除抽样误差 C.避免研究者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D .避免研究对象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E.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3?关于分层随机分组正确的是() A.根据研究对象中某些可能产生混杂作用的特征作为分层因素 B ?根据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进行分层

临床流行病学总结完整版

临床流行病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流行病学定义 1、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已经由研究传染病扩展到非传染病;又从“疾病”扩展、延伸到“健康”以及与健康有关的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vents);研究的内容既包括了描述疾病的人群“分布”、探索疾病的“流行因素(决定因素risk factors,determinants),还包括研究、提出、评价预防与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 2、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是将现代流行病学及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融入临床医学领域,研究患病群体的疾病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 ),通过周密设计(design)、准确的测量(measurement),对临床的诊断(diagnosis)方法、治疗效果(therapeutic efficacy)及预后(prognosis)进行综合评价(evaluation)的一门学科。英文解释:Clinical Epidemiology:The application of the logical and quantitative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epidemiology to problems (diagnostic, prognostic, therapeutic, and preventive) encountered in the clinical delivery of care to individual patients. The population aspect of epidemiology is present because these individual patients are members of conceptual populations. "A basic science for clinical medicine". 3、临床流行病学的目的是建立和发展能够减少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和随机误差(random error)造成误导的临床观察方法,从而得出符合真实情况的结论。 4、最初,临床流行病学强调在临床研究进行严格的设计、测量与评价(desig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n clinical research, DME)。 5、在20世纪90年代初,INCLEN(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络)进入了总体计划的第二期项目,提出其宗旨为:“在最可靠的临床依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促进临床医学实践,从而改善人民健康。为达此目的,本工作网内各国临床医师、统计师及社会学家须共同奋斗,以建立和维持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最佳的和可靠水平的能力。” 第二节、流行病学特性 一、流行病学特点:研究的手段是采用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的对象是临床的病人;研究的任务是解决临床上的各种医学问题。 二、流行病学研究内容: 1、疾病诊断(Diagnosis of Disease) 2、疗效评价(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iciency) 3、探讨病因(Causal Inference) 4、临床决策分析(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and Evaluation) 5、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MB)循证医学提供给病人的医疗是建立在目前所能提供的医学证据的基础上,要求临床医生运用新的技术方法,包括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运用评价临床文献的正规方法,以获得最真实可靠的信息,然后依据这些证据,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做出决策,对疾病的预后进行判断。 6、卫生经济学评价(Health economics evaluation)卫生经济学评价可以应用于预防保健领域,选择最为经济的预防保健措施或者最需要实施预防保健措施的人群,从而使用相同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从产出衡量的角度,卫生经济学评价分为如下三大类:①成本效果分析(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②成本效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③成本效用分析(cost utility analysis) 7、其它方面(The Others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内容还包括可影响临床观察结果的偏倚(bias)、机遇(chance)等干扰因素以及临床不一致性(clinical disagreement)和临床依从性(clinical compliance)等。 第三节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Study Methods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一、原则(Principle) 1、临床流行病学的宗旨就是面对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复杂情况,应用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的原理和方法学,提供可靠的科学方法,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建立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的临床科研方法学,应用于复杂的临床医

新冠肺炎流行病学题(测试题)

新冠肺炎流行病学题(考试题) 1. 以下哪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C A. 有病原体 B. 有传染性 C. 能引起大流行 D. 有感染后免疫 2. 关于传染病,以下哪个描述是不准确的?A A. 传染力大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危害也大 B. 致病力指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 C. 毒力指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 D. 传染力指病原体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 3. 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目前认为能导致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是:D A. 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B.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发病人数增加 C.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隐性感染人数增加 D. 以上三种说法都可导致人群易感性降低 4. 100万人口的地区,共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5000例,死亡400人。该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死亡率为多少?B A. 500/10万 B. 40/10万 C. 0.08 D. 0.92

5. 传染病之所以能传播、流行,三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新冠肺炎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环节:D A.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 B. 人群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 C. 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 D.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6. 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尤其是脱卸个人防护装备时,必须在场指导或协助的人员是:A A. 经过培训,掌握穿脱技术的人员 B. 疾控人员 C. 技术人员 D. 参与疫情处置人员 7. 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行按压闭合时需:B A. 单手拇指和食指同时按压 B.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 C. 单手食指和中指同时按压 D. 随意按压闭合即可 8. 手套和口罩佩戴时均需进行的检查是:D A. 防水性检查 B. 接口完好性检查 C. 材质检查 D. 气密性检查 9. 脱卸防护服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污染面对人身和环境的污染,需要遵守的原则:A A. 内裹外 B. 折叠 C. 清洁 D. 快速脱卸 10. 在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过程中,每一步完成后均必须进行的操作是:A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 1.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D) A.年龄、性别和种族 B.职业、家庭和环境 C.国家、地区和城乡 D.时间、地区和人群 E.家庭、社会、国家 2.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条件:(C) A.生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素养 B.年龄、性别、职业 C.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D.病情轻重、接触者的多少、疫源地是否经过消毒 E.以上均是 3.某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C) 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 4.现况调查主要分析指标是:(D) A.发病率 B.病死率 C.死亡率 D.患病率 E.罹患率 5.慢性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主要意义取决于:(A) A.职业和个人卫生习惯 B.排菌时间的长短 C.活动范围的大小 D.携带病原体的多少 E.排菌量的大小 6.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的流行特征是:(E) A.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多见于冬春季 B.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C.在未经免疫的人群中,发病率呈周期性变化 D.儿童多发 E.以上都是 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最大区别是:(D) A.年龄不同 B.性别不同 C.目标人群不同 D.干预措施不同 E.观察指标不同 8.对头胎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询问并记录她孕期的吸烟情况,而后研究分析吸烟史与新生

儿低出生体重的联系,这种研究类型是:(D)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现况研究 9.为探索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研究者选择了100例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病例,同时选择了同期同医院确诊没有黄疸的新生儿100例。然后查询产妇的分娩记录,了解分娩及产后的各种暴露情况,这种研究是:(C)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现况研究 10.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新病例的优点是:(C) A.需要的样本较小 B.保密性问题较少 C.可以减小回忆偏倚 D.费用较低 E.便于发现病例 11.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D) A.疾病 B.病人 C.健康人 D.人群 E.亚临床型病人 12.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B) A.每10万人口的粗死亡率 B.某病患者中的死亡百分比 C.特殊原因引起的某病死亡率 D.某病在所有死因中的比例 E.任何疾病的死亡结局 13.某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C) 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 14.对某地40万人进行某病普查,共查出病例80人,因此得出:(B) A.某地某病发病率为20/10万 B.某地某病患病率为20/10万 C.某地某病罹患率为20/10万 D.某地某病续发率为20/10万 E.以上都不是

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分析

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5-08-25T11:56:00.70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作者:窦红张铁琴 [导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呼吸科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窦红张铁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呼吸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50 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75 例,观察组患者75 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罗红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率(97.33)显著低于对照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序贯疗法;支原体肺炎;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399-02 支原体肺炎在呼吸内科临床中较为常见,近年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治疗难度有所增大[1]。目前临床治疗支原体肺炎的药物主要有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这两种大环内酯类药物,该病发病期间的病征为刺激性的剧烈干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学习。我院呼吸内科2014 年1 月-2014 年12 月对75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4 年1 月-2014 年12 月入住的150 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75 例,男性患者39 例,女性患者35 例,年龄在33-76 岁之间,平均年龄(45.3±8.3)岁,病程(15±1.3)天;观察组患者75 例,男性患者36 例,女性患者38 例,年龄在31-79 岁之间,平均年龄(54.9±9.3)岁,病程(14.1±1.5)天。所有150 例患者均符合2004 年版《内科学》中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所有纳入对象均符合以下条件:不明显发热且存在明显呼吸道症状和鼻咽部症状等;经肺CT 和X 光片检测存在早期间质性肺炎;应用头孢类抗生素和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无效;经血液检测肺炎支原体呈阳性。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方面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支原体肺炎患者给予口服罗红霉素(国药准字H10960116大连美罗大药厂生产)治疗,150mg/d,一日2 次。观察组支原体肺炎患者给予静滴阿奇霉素(国药准字J20090135 Pfizer IrelandPharmaceuticals 生产)治疗,500mg/d,7 天1 个疗程,在患者体温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候给予口服阿奇霉素片(国药准字H20066931 青岛润恒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500mg/d,一天一次,服用4 天后停止3 天,7 天为一个疗程,治疗1-2 个疗程。患者各项指标基本正常,肺CT 显示肺部病灶基本消失后再继续用药1 个疗程,总计治疗2-4 周。两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均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的应用和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后,患者体征和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肺部CT 和X 光片检测结果正常可判定为治愈;治疗后患者体征和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肺部CT 和X 光片检测结果有所改善可判定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各项体征和临床症状以及肺部CT 和X 管片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改变判定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 IBM 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 ± s表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指标对比(x ± s,d)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咳嗽时间、退烧时间、肺部CT 片结果好转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好转需要的时间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 讨论 在临床中,及时对肺炎支原体进行诊断,并加以正确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相关文献显示,肺炎支原体是导致支原体肺炎发病的主要病原体,是大小在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小生物,且具有高度的多形性。肺炎支原体中的P1蛋白的存在是致病和黏附的主要因素,肺炎支原体含有RNA和DNA,不具有细胞壁,头孢类抗生素和青霉素对其无效[2]。大环内酯类药

临床流行病学历年考题整理《临床流行病学》题目

临床流行病学历年考题整理《临床流行病学》题目分值分布: 名解:6x2.5=15 选择:2X15=30 问答:3x5=15 计算:4X10=40 名解: Relative risk RCT 疾病爆发 抽样调查 患病率 求异法 问答题: 1、什么是病因以及慢性疾病中病因的判断标准 2、配比的概念、类型、作用 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一般病例对照研究的不同点 计算题: 1、计算RR、AR、AR%、PAR、PAR%,以及各自的流行病学意义 2、计算灵敏度Se、特异度Sp、约登指数、漏诊率、误诊率,如何提高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临床上如何提高阳性预测值。 3、给一个案例分析,让你分析会出现什么错误,以及如何修正该错误 4、一个表格,里面有65例肝癌和HBV感染(+、-),让你找出对应的例数,画表,计算塔方值、OR值,并说明有什么意义~~ 名词解释: 发病率 三间分布 随机对照实验 疾病的爆发

偏倚 队列研究 问答题: 1、临床科研研究原则?(不太确定了) 2、队列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的研究方法比较 3、给一个表格 有问要用什么方法研究,对照选择的原则,问暴露因素和腹泻的关系 4、一个疾病怀疑为病因A,要求设计一个研究方法! 记得最后一题是30 多分的大题吧,一个研究,问你是什么类型的,你觉得应该选什么类型的 为什么 让你设计好象是科研设计里考到的 计算有道配比的,还有是什么真实值之类的,呵呵,不知道有没有写错这个概念名称 是非题里面 有个怎么算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之类的一个表格,四个小题,让判断它的算法是不是对的 另外有些RR啊,OR啊之类的 是非选择考了就忘记了 大题: 1.队列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原理和特点的联系和区别 2.要研究喝咖啡和膀胱癌的关系 (1)性别,年龄,吸烟,咖啡的浓度,咖啡加糖否,这其中哪些因素需要配比处理 (2)需要对近期的饮咖啡情况进行调查吗? (3)你会厌倦对病理资料的回顾(查看)吗?为什么? (4)要是对照组在医院选择的话哪些特殊病人不应该被选入?为什么? 参考答案:(halibot) 简单的说下大题答案 参考书上一模一样的2题,我晕 第一个大题不用说,原理很简单,联系和区别各3点。不说了。第二题 (1)配比考虑性别,年龄,吸烟 (2)不询问,因为膀胱癌主要和长期因素,5-10年内的习惯有关 具体自己发挥 ?(3)不厌倦,病理报告中膀胱癌的组织分型是很好的研究资料。。。。 具体想不起来了 (4)排除消化性溃疡,因为这部分病例咖啡饮用情况受到溃疡影响。 填空 1.临床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可分__,__,__ 2.率的三要素__,__,__ 3.固定人群计算发病率用__,变动人群计算发病率用__ 4.常用的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__,__,__,__,__

全国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培训(91分)

全国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培训测试 达标要求:取得90分以上成绩 单选 1. 以下哪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A 有病原体 B 有传染性 C 能引起大流行 D 有感染后免疫 单选 2. 关于传染病,以下哪个描述是不准确的? A 传染力大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危害也大 B 致病力指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 C 毒力指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 D 传染力指病原体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 单选 3. 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目前认为能导致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是:

A 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B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发病人数增加 C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隐性感染人数增加 D 以上三种说法都可导致人群易感性降低 单选 4. 100万人口的地区,共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5000例,死亡400人。该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死亡率为多少? A 500/10万 B 40/10万 C 0.08 D 0.92 单选 5. 传染病之所以能传播、流行,三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新冠肺炎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环节: A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 B 人群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

C 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 D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单选 6. 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尤其是脱卸个人防护装备时,必须在场指导或协助的人员是: A 经过培训,掌握穿脱技术的人员 B 疾控人员 C 技术人员 D 参与疫情处置人员 单选 7. 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行按压闭合时需: A 单手拇指和食指同时按压 B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 C 单手食指和中指同时按压 D 随意按压闭合即可

单选 8. 手套和口罩佩戴时均需进行的检查是: A 防水性检查 B 接口完好性检查 C 材质检查 D 气密性检查 单选 9. 脱卸防护服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污染面对人身和环境的污染,需要遵守的原则: A 内裹外 B 折叠 C 清洁 D 快速脱卸 单选 10. 在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过程中,每一步完成后均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A 手卫生 B 更换手套

流行病学试题(1)及答案

全科医生培训流行病学试题 1、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B、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C、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D、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E、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 2、队列研究属于哪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A、描述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实验流行病学 D、理论流行病学 E、以上均不对 3、下列哪一种指标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4、表示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宜用下列哪种指标: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5、某县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县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试判 断其流行强度: A、散发 B、暴发 C、流行 D、大流行 E、以上均不对 6、下列哪一种传染病一般呈严格的季节性: A、虫媒传染病 B、寄生虫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肠道传染病 E、血液传染病 7、下列哪种因素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A、新生儿增加 B、获得性免疫力自然减退 C、易感人口迁入 D、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E、以上均不对 8、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年龄、性别、季节分布 B、年龄、季节、职业分布 C、年龄、季节、地区分布 D、地区、季节、职业分布 E、时间、地区、人群分布 9、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子应为: A. 麻疹易感儿数 B. 麻疹患儿数 C. 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 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E、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阴性人数 (10~12题请参照下列资料) 某社区年均人口为9万,年内共死亡150人,其中60岁以上死亡100人;在全部死亡者中,因肿瘤死亡人数为50人,该社区年内共出生100人。 A、0.560/00 B、1.660/00 C、0.330/00 D、1.110/00 E、33.33% 10、该社区年度总死亡率为: 11、该社区人口出生率为: 12、该社区肿瘤死亡率为: 13、不属于预防性消毒的方法是: A、饮水加氯消毒 B、食具煮沸消毒 C、痢疾患者每次所排粪便消毒 D、生活用水消毒 E、常规空气消毒 14、我国卫生部规定儿童应接种的四种生物制品是: A、卡介苗、甲肝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B、卡介苗、麻疹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C、卡介苗、百白破、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D、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抗生素序贯疗法的知识

抗生素序贯疗法的概念 1.1 序贯疗法(sequential therapy) 是指同一种抗生素不同剂型间的转换,即由静脉给药变为口服,其药效不变.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乳酸左氧氟沙星由注射剂向片剂的转变. 1.2 降级疗法(step down therapy) 又称“下台阶疗法”或“下行疗法”,是指相同或不同抗生素由静脉给药改为口服给药,其药效下降.这种转变一般是由高级抗生素改为低一级的抗生素. 1.3 转换疗法(switch therapy,transitional therapy) 是指不同抗生素由静脉给药改为口服给药,其药效不变.一般是同一级抗生素不同药物之间的转换. 1.4 后继疗法(follow-on therapy) 是指同级或不同级别的抗生素由静脉给药转变为口服给药,其疗效可以不变,也可以下降. 1.5 层流疗法(streamlining therapy) 是指由(多种)广谱抗生素静脉给药转变为(单一)窄谱抗生素静脉或口服给药. 2 临床施行序贯疗法的理由 2.1 由抗生素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到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如果要通过静脉给予抗生素一般都是中重度感染,此时静脉给药血药浓度高、起效快,能迅速控制感染,达到挽救生命的目的.如果口服给予抗生素则由于吸收缓慢、且血药浓度不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有时甚至会贻误治疗时机而造成不良后果.静脉给予抗生素3~4d后患者感染的临床症状或体征明显好转,能够口服且有合适的口服抗生素代替静脉注射的抗生素,则可实施转换. 2.2 由抗生素本身的特点所决定①有些抗生素各种规格和剂型比较齐全,不但有输液剂、供肌肉注射的注射剂,而且还有口服制剂、外用制剂.这就为抗生素的转换疗法提供了可能.如喹诺酮类抗生素即属此类.②有些抗生素本身由于口服不吸收或在消化道容易被破坏,不适合做成口服制剂而只有注射剂,但同类抗生素中却有抗菌谱、抗菌作用强度和体内药物动力学特征相似的口服制剂.因而也为抗生素的转换疗法提供了可能.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等)的部分品种即属这种情况. 2.3 降低患者治疗费用众所周知注射治疗的费用远远高于口服治疗,这是由注射剂本身费用、注射操作相关费用、误工费等所决定的,有时可因注射造成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甚至静脉炎.因此,适时进行抗生素的转换疗法可以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可以节约医药资源(加快医院病床周转,增加医院收容).这正是序贯疗法在全世界广泛使用的药物经济学原因. 2.4 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很多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之所以不好,除了诊断、药物的选用、患者本身情况不佳以外,患者对治疗的不顺从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抗生素从注射给药转为口服给药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 3 序贯疗法对患者的要求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医院感染流行病学1

一、单选题 1.流行病学三角模型不包括下列哪个? A.宿主 B.病因 C.时间 D.环境 2.现况研究是指在特定时间点/段,特定范围人群,对齐疾病或健康状况和有关因素的分布状况展开调查,以下不属于现况调查的是:() A.研究某社区4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状况的调查 B.对全国结核病的流行现状展开调查 C.对2018年9月1日某医院男性患者医院感染患病情况的相关研究 D.某新型药物对1000名产后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 3.在研究疾病为结局的队列研究中调査对象应选择() A.在患该病人群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B.在患该病人群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未唐病人群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 C.在未患该病人群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患病人群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 D.在未患该病人群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两组 4.医院感染的感染环不包括:() A.感染源 B.易感人群 C.传播途径 D.医院场所 5.以下不属于选择偏倚的是() A.伯克森偏倚 B.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 C.检出症候偏倚 D.回忆偏倚 6.以下关于分子流行病学定义错误的是:() A.以流行病学现场研究为基础 B.需要结合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结果方可进行 C.其核心是对人群中健康分布的研究 D.是一项从宏观到微观水平综合研究疾病及其相关事件的病因、分布和流行规律的科学 7.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探索使用抗菌剂进行尿道口护理是否可能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危险因素,500名CAUTI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例,500名对照组(无CAUTI)中有暴露史者100例,有暴露史的发病率为:() A.20% B.40% C.80% D.无法计算 二、多选题 1.小范围、短时间内相同医院感染病例数的突然增多现象,可能是() A.散发现象 B.暴发现象 C.聚集现象 D.大流行吧 2.流行病学调查应当遵守循证医学理念,在实施循证医学过程中的基础是什么? A.研究证据 B.高素质的医生 C.患者的参与合作 D.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 三、简答题 1.监测是医院感染流行病学数据的重要来源之一,医院感染的监测主要包括那些? 2.同样是描述疾病发病的强度指标,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和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有什么区别?你 觉得那个指标更有价值?为什么? 3.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 四、计算题 1.为确定服用某类激素药物是否增加糖尿病人呼吸道感染的风险,随机选取糖尿病患者样本,发现选择的1500 名患者中,230人应用该类激素的药物,其他人不用,并进行3个月随访,使用和未使用该类激素的两组糖尿病患者均有80人出现呼吸道感染,计算两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AR? - 1 -

流行病学总结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阐明流行和分布规律,探索病因、制定防制对策和措施并评价其效果,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目的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人群;研究范围: 疾病与健康状况;研究任务: 探索病因;研究目的: 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 第二讲 病因与病因推断 一、.病因模型(多因论) (1)三角模式(triangle mode ) 流行病学三角(epidemiological triangle ) (2)轮状模型(wheel mode ) (3)病因因素模型 (4)病因网络(web of causation )模型 二.病因的定义 使人群发病概率即风险升高的因素,包括发病机理和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risk factor ):流行病学层次的病因。 三.病因的分类 必需病因(necessary factor of cause ):是指某疾病发生的必要因素,即缺乏该因素时疾病就不会发生。 促成病因(contributory factor of cause ):是指某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某病产生的概率增加,但该病发生并非一定具有该因素。 四、.病因研究的基本方法 Mill 原则(如何提出假设) 1、求同法:相同事件之间找共同点 2、求异法:不同事件之间找不同点 3、共变法:因素出现频率波动时疾病频率或 强度也发生变化 4、类推法:疾病分布与病因已明的疾病的分布特征相似,推测两者有共同的病因 5、排除法:产生几个假设,逐一排除 五、病因推导原则 因素与疾病关联的形式: 统计学关联 虚假 描述性研究(查明分布) 形成假设(Mill 法则)分析性研究(检验假设)实验性研究(验证假设)病因推断(九条标准) 临床、病理实验等资料

2020年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试卷答案

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试卷答案(得分97分,错误1题) (总计35题,全部是单选题) 1. 以下哪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D 有感染后免疫 2. 关于传染病,以下哪个描述是不准确的? A 传染力大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危害也大 3. 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目前认为能导致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是: D 以上三种说法都可导致人群易感性降低 4. 100万人口的地区,共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5000例,死亡400人。该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死亡率为多少? B 40/10万 5. 传染病之所以能传播、流行,三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新冠肺炎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环节: D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6. 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尤其是脱卸个人防护装备时,必须在场指导或协助的人员是:

A 经过培训,掌握穿脱技术的人员 7. 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行按压闭合时需: B 双手食指同时按压 8. 手套和口罩佩戴时均需进行的检查是: D 气密性检查 9. 脱卸防护服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污染面对人身和环境的污染,需要遵守的原则: A 内裹外 10. 在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过程中,每一步完成后均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A 手卫生 11. 判定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时,活动及接触调查应开始的时间: A 出现症状前2天 12. 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新冠肺炎病例后,应完成初次流行病学调查的时限是:

B 24小时 13. 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应于出院后多长时间接受随访复诊? C 第2、4周 14. 目前我国大多数新冠肺炎病例的转归是怎样的? C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 15. 新冠肺炎病例的潜伏期是: B 1-14天,多为3-7天 16. 分析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信息,以下哪个变量最可能发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 D 现住址 17. 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发病前多少天有境外旅居史,可认为存在境外输入病例的可能? C 发病前1-14天 18. 聚集性疫情主要通过哪种方法开展病例搜索? B 排查密切接触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