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险学原理讲义第一章

保险学原理讲义第一章

保险学原理讲义第一章
保险学原理讲义第一章

《保险学原理》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

第一节风险与风险管理

一、风险的定义: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1、可能存在损失

2、这种损失的不确定性:损失发生与否、时间、地点、程度不确定

二、风险的组成要素

1、风险因素:指引起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多大损失程度的条件,

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

(1)物质风险因素:有形的,某一标的本身所具有的足以引起或增加损失机会和损失幅度的客观原因和条件。

(2)道德风险因素:无形的

(3)心理风险因素:无形的

2、风险事故:指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偶发事件,实在成损害的

直接原因,只有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才能导致损失。

3、损失:狭义: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

广义:既包括精神上的耗损,又包括物质上的损失

4、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的关系:因果关系

三、风险的特点

1、客观性

2、普遍性

3、灾害性

4、偶然性

5、必然性

6、可变性

四、危险程度和危险单位

1、危险程度:已发生的实际损失与预定损失的相差数占预定损失的比率

2、危险单位:发生一次风险事故可能造成标的物损失的范围。它

是保险公司确定其能够承担的最高保险责任的计算基础。划分方法:

(1)地段危险单位;

(2)一个投保单位为一个危险单位;

(3)一个标的为一个危险单位

五、风险的分类

1、按风险损害的对象分: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

2、按风险的性质分类:纯粹风险、投机风险

3、按损失的原因分类: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技术风险

六、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的定义:指社会、经济单位或个人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

所致损失,期望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活

(二)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1、风险识别:指企业面临的和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对风

险性质进行鉴定的过程。

2、风险估测::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资料进

行分析,利用概率统计理论,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

失程度。

3、风险评价:对风险放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它因素全面

进行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

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

应的措施。

4、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分为控制型、财务型两大类。

控制型的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少损失幅度,重点在于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

财务型的目的是以提供基金的方式,降低发生损失的成本,即对无法控制的风险所做的财务安全。

5、风险管理评价:对风险管理技术适用性及收益情况的分析、检

查、修正和评估。

(三)风险管理方式

1、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企业存在的风

险因素采取控制技术以消除风险因素,或减少风险因素的危险

性。方法:

(1)避免(2)预防(3)分散(4)抑制

2、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事先作出财务安排,用以防范一旦事故发生后将给人们造成的经济困难和精神忧虑,并为生产自救、恢复企业经济、维持正常生活等提供财务基础。方法:

(1)自留:通常在风险所指损失频率和幅度的、损失在短期内可以预测,最大损失不影响企业或单位财务稳定时采用。

优点:成本低,方便有效,可减少潜在损失,节省费用,取得基金运用收益

缺点:受风险单位数量和自我承受能力的限制(2)转移:为比年承担风险损失,有意识的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专家给另一些单位或个人去承担的一种风险管

理方法。

A、财务型非保险转移风险:单位或个人通过经济合同,将损

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移给另一些单位或个人去承

B、保险:单位或个人通过定理保险合同将其面临的财产风险、

人身风险、责任风险等专家给保险人的一种风险管理技术。(四)风险与保险的关系

1、风险时保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

2、风险的发展时保险发展的客观依据

3、保险时风险处理的传统有效的措施

4、保险经营效益要受风险管理技术的制约

第二节保险概述

一、保险的定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

保险人对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各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1、经济角度: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

2、法律角度:保险是一种各同行为,体现一定的经济关系。

二、保险的要素

1、可保风险:保险人可以承保的风险

特性:(1)风险不是投机性的

(2)风险必须具有补缺定性

(3)风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4)风险必须是意外的

(5)风险可能导致较大损失

(6)在保险合同期间内收取足够数额的保费,以聚集资金用于支付赔款和各项费用开支,并有可能获得合理

的利润。

2、多数人的同质风险的集合与分散

前提条件:(1)多数人的风险

(2)同质的风险

3、费率的合理厘定:制定保险商品的价格。依据概率论、大数法则原理。

4、保险基金的建立:用于补偿或给付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

体自然规律所致的经济损失和人身损害的转向货币基金。主要来源:开业资金和保险费。

特点:来源的分散性、广泛性、反还性、专项性、增值性

5、定理保险合同:

三、保险的特征:

1、经济性

2、互助性

3、法律性

4、科学性

四、保险的分类

(一)按保险的实施方式分类:自愿保险、法定保险

区别:1、范围和约束力不同:自愿保险的投保人是否投保由投保人自愿决定;法定保险不论被保险人是否愿意

必须投保

2、处理的风险性质不同:自愿保险是为了满足经济单

位或个人对灾害损失补偿的需要;法定保险是政府

为解决某领域的特殊风险实现一定社会目标或政策

目标而实施的

3、合同成立的方式不同:自愿保险的投保人可自行选择

投保条件,当其按合同履行了投保手续,在保险合

同成立后保险责任才产生;法定保险的保费和保险

金额一般由国家规定统一标准,其保险责任是自动

产生的

(二)按照保险保障的范围分类:财产保险、人身保险

1、财产保险:以各种物质财产及其有关利益责任为保险标的

物的保险

(1)财产损失保险:是狭义的财产保险

(2)责任保险: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一发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凡是被保险人因疏忽或过失,造成他人的人身

伤害或财产损失应负的经济赔偿责任,由保险人代为赔偿。

(3)信用保险:是保险人为被保险人向权力人提供的信用担保业务,保险人对权力人因义务人不履行义务或有欺诈犯罪行

为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负经济赔偿责任

①信用保险:投保人投保他人信用的保险,包括国内商业信

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

②保证保险:被保证人根据权力人的要求,要求保险人担保

自己信用的保险。

2、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身体或劳动能力为保险标的的保

险。

(1)人寿保险:死亡保险、生存保险、两保险

(2)意外伤害保险:

(3)健康保险

(三)按业务承包方式进行分类:原保险、再保险、共同保险

1、原保险:保险人直接承保并与投保人签定保险合同,构成投保

人与保险人权力义务关系的保险

2、再保险:一方保险人将原承保的部分或全部保险业务转让给另

一方承担的保险,即对保险人的保险。又称分保。

3、共同保险: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险人同时联合直接承保同一

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而保险金额之和不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也称共保

(四)按保险的经营性质分类:社会保险、商业保险

1、相同点

(1)同以风险的存在为前提

(4)同以概率论和大数法则为制定保险费率的数理基础

(5)同以建立基金作为提供经济保障的物质基础

(6)同以社会再生产的人身要素为标的

2、不同点

(1)行为依据不同:社会保险是依法实施的政府行为;商业保险是依合同实施的契约行为

(2)实施方式不同:社会保险有强制实施的特点;商业保险大多是自愿

(3)强调的原则不同:社会保险强调“社会公平”原则;商业保险强调“个人公平”原则

(4)保险费负担不同:社会保险是隔热、企业政府三方面合理负担;商业保险由投保人全部负担,且担负了保险企业的营业

和管理费用

(5)功能不同:社会保险满足社会成员交底层次的基本需要;商业保险满足各层次的需要

(6)体制不同:社会保险有行政性和垄断性的特色,不以盈利为目的,一般不纳税;商业保险以盈利为目的,要纳税

五、保险的职能

(一)基本职能:分摊风险损失(前提和手段)或给付保险金(目的)

(二)派生职能:1、投资职能;2、防灾防损职能

六、保险的作用:

(一)保险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1、保障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

2、有助于财政收支计划和信贷收支计划的顺利进行

3、增加外汇收支、增强国际支付能力

4、游乐与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保险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1、有利于受灾企业及时恢复生产

2、有利于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增强市场竞争力

3、促进企业加强风险管理

4、有利于安定人民生活

第三节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一、保险的起源

二、现代保险的形成与发展

1、海上保险

2、火灾保险

3、人寿保险

三、保险产生的基础

1、自然基础

2、经济基础

四、我国保险业的形成与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