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会计准则第 39 号——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 39 号——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 39 号——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 39 号——公允价值计量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或披露的情形,本准则第四条和第五条所列情形除外。

第四条下列各项的计量和披露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与公允价值类似的其他计量属性的计量和披露,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范的可变现净值、《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范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分别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二)股份支付业务相关的计量和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三)租赁业务相关的计量和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第五条下列各项的披露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以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可收回金额的资产的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职工离职后福利计划资产的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第二章相关资产或负债

第六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考虑该资产或负债的特征。

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该资产或负债进行定价时考虑的特征,包括资产状况及所在位置、对资产出售或者使用的限制等。

第七条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可以是单项资产或负债

(如一项金融工具、一项非金融资产等),也可以是资产组合、负债组合或者资产和负债的组合(如《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范的资产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范的业务等)。企业是以单项还是以组合的方式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取决于该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

计量单元,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单独或者组合方式进行计量的最小单位。相关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应当由要求或者允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规定,但本准则第十章规范的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除外。

第三章有序交易和市场

第八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假定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交易,是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的有序交易。

有序交易,是指在计量日前一段时期内相关资产或负债具有惯常市场活动的交易。清算等被迫交易不属于有序交易。

第九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假定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有序交易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进行。不存在主要市场的,企业应当假定该交易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最有利市场进行。

主要市场,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交易量最大和交易活跃程度最高的市场。

最有利市场,是指在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后,能够以最高金额出售相关资产或者以最低金额转移相关负债的市场。

交易费用,是指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资产出售或者负债转移的费用。交易费用是直接由交易引起的、交易所必需的、而且不出售资产或者不转移负债就不会发生的费用。

运输费用,是指将资产从当前位置运抵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发生的费用。

第十条企业在识别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时,应当考虑所有

可合理取得的信息,但没有必要考察所有市场。

通常情况下,企业正常进行资产出售或者负债转移的市场可以视为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

第十一条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应当是企业在计量日能够进入的交易市场,但不要求企业于计量日在该市场上实际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

由于不同企业可以进入的市场不同,对于不同企业,相同资产或负债可能具有不同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主要市场的价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不存在主要市场的,企业应当以最有利市场的价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企业不应当因交易费用对该价格进行调整。交易费用不属于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只与特定交易有关。交易费用不包括运输费用。

相关资产所在的位置是该资产的特征,发生的运输费用能够使该资产从当前位置转移到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企业应当根据使该资产从当前位置转移到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运输费用调整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价格。

第十三条当计量日不存在能够提供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相关价格信息的可观察市场时,企业应当从持有资产或者承担负债的市场参与者角度,假定计量日发生了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交易,并以该假定交易的价格为基础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第四章市场参与者

第十四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采用市场参与者在对该资产或负债定价时为实现其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使用的假设。

市场参与者,是指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买方和卖方:

(一)市场参与者应当相互独立,不存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所述的关联方关系;

(二)市场参与者应当熟悉情况,能够根据可取得的信息对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及交易具备合理认知;

(三)市场参与者应当有能力并自愿进行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

第十五条企业在确定市场参与者时,应当考虑所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该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以及在该市场上与企业进行交易的市场参与者等因素,从总体上识别市场参与者。

第五章公允价值初始计量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根据交易性质和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等,判断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是否与其交易价格相等。

在企业取得资产或者承担负债的交易中,交易价格是取得该项资产所支付或者承担该项负债所收到的价格(即进入价格)。公允价值是出售该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该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相关资产或负债在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通常与其交易价格相等,但在下列情况中两者可能不相等:

(一)交易发生在关联方之间。但企业有证据表明该关联方交易是在市场条件下进行的除外。

(二)交易是被迫的。

(三)交易价格所代表的计量单元与按照本准则第七条确定的计量单元不同。

(四)交易市场不是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

第十七条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企业以公允价值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初始计量,且其交易价格与公允价值不相等的,企业应当将相关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但其他相关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章估值技术

第十八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采用在当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企业使用估值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估计在计量日当前市场条件下,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或者转移一项负债的价格。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使用的估值技术主要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企业应当使用与其中一种或多种估值技术相一

致的方法计量公允价值。企业使用多种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的,应当考虑各估值结果的合理性,选取在当前情况下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金额作为公允价值。

市场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的资产、负债或资产和负债组合的价格以及其他相关市场交易信息进行估值的技术。

收益法,是将未来金额转换成单一现值的估值技术。成本法,是反映当前要求重置相关资产服务能力所需金额(通常指现行重置成本)的估值技术。

第十九条企业在估值技术的应用中,应当优先使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只有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实可行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

输入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给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包括可观察输入值和不可观察输入值。

可观察输入值,是指能够从市场数据中取得的输入值。该输入值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在对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

不可观察输入值,是指不能从市场数据中取得的输入值。该输入值应当根据可获得的市场参与者在对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假设的最佳信息确定。

第二十条企业以交易价格作为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且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中使用了涉及不可观察输入值的估值技术的,应当在估值过程中校正该估值技术,以使估值技术确定的初始确认结果与交易价格相等。

企业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中使用估值技术的,尤其是涉及不可观察输入值的,应当确保该估值技术反映了计量日可观察的市场数据,如类似资产或负债的价格等。

第二十一条公允价值计量使用的估值技术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变更估值技术或其应用能使计量结果在当前情况下同样或者更能代表公允价值的情况除外,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况:

(一)出现新的市场。

(二)可以取得新的信息。

(三)无法再取得以前使用的信息。

(四)改进了估值技术。

(五)市场状况发生变化。

企业变更估值技术或其应用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并根据本准则的披露要求对估值技术及其应用的变更进行披露,而不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对相关会计估计变更进行披露。

第二十二条企业采用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时,应当选择与市场参与者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中所考虑的资产或负债特征相一致的输入值,包括流动性折溢价、控制权溢价或少数股东权益折价等,但不包括与本准则第七条规定的计量单元不一致的折溢价。

企业不应当考虑因其大量持有相关资产或负债所产生的折价或溢价。该折价或溢价反映了市场正常日交易量低于企业在当前市场出售或转让其持有的相关资产或负债数量时,市场参与者对该资产或负债报价的调整。

第二十三条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存在出价和要价的,企业应当以在出价和要价之间最能代表当前情况下公允价值的价格确定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企业可以使用出价计量资产头寸、使用要价计量负债头寸。

本准则不限制企业使用市场参与者在实务中使用的在出价和要价之间的中间价或其他定价惯例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

第七章公允价值层次

第二十四条企业应当将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并首先使用第一层次输入值,其次使用第二层次输入值,最后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

第一层次输入值是在计量日能够取得的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活跃市场,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量和交易频率足以持续提供定价信息的市场。

第二层次输入值是除第一层次输入值外相关资产或负债直接或间接

可观察的输入值。

第三层次输入值是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察输入值。

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由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输入值所属的最低层次决定。企业应当在考虑相关资产或负债特征的基础上判断所使用的输入值是否重要。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取决于估值技术的输入值,而不是估值技术本身。

第二十五条第一层次输入值为公允价值提供了最可靠的证据。在所有情况下,企业只要能够获得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就应当将该报价不加调整地应用于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企业持有大量类似但不相同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这些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报价,但难以获得每项资产或负债在计量日单独的定价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采用不单纯依赖报价的其他估值模型。

(二)活跃市场报价未能代表计量日的公允价值,如因发生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重大事件等导致活跃市场的报价未能代表计量日的公允价值。

(三)本准则第三十四条(二)所述情况。

企业因上述情况对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进行调整的,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应当划分为较低层次。

第二十六条企业在使用第二层次输入值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应当根据该资产或负债的特征,对第二层次输入值进行调整。这些特征包括资产状况或所在位置、输入值与类似资产或负债的相关程度(包括本准则第三十四条(二)规定的因素)、可观察输入值所在市场的交易量和活跃程度等。

对于具有合同期限等具体期限的相关资产或负债,第二层次输入值应当在几乎整个期限内是可观察的。

第二层次输入值包括:

(一)活跃市场中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

(二)非活跃市场中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

(三)除报价以外的其他可观察输入值,包括在正常报价间隔期间可观察的利率和收益率曲线、隐含波动率和信用利差等;

(四)市场验证的输入值等。市场验证的输入值,是指通过相关性分析或其他手段获得的主要来源于可观察市场数据或者经过可观察市场数据验证的输入值。

企业使用重要的不可观察输入值对第二层次输入值进行调整,且该调整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而言是重要的,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应当划分为第三层次。

第二十七条企业只有在相关资产或负债不存在市场活动或者市场活动很少导致相关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实可行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即不可观察输入值。

不可观察输入值应当反映市场参与者对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包括有关风险的假设,如特定估值技术的固有风险和估值技术输入值的固有风险等。

第二十八条企业在确定不可观察输入值时,应当使用在当前情况下可合理取得的最佳信息,包括所有可合理取得的市场参与者假设。

企业可以使用内部数据作为不可观察输入值,但如果有证据表明其他市场参与者将使用不同于企业内部数据的其他数据,或者这些企业内部数据是企业特定数据、其他市场参与者不具备企业相关特征时,企业应当对其内部数据做出相应调整。

第八章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第二十九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将该资产用于最佳用途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或者将该资产出售给能够用于最佳用途的其他市场参与者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

最佳用途,是指市场参与者实现一项非金融资产或其所属的资产和负债组合的价值最大化时该非金融资产的用途。

第三十条企业确定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应当考虑法律上是否允许、实物上是否可能以及财务上是否可行等因素。

(一)企业判断非金融资产的用途在法律上是否允许,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在对该资产定价时考虑的资产使用在法律上的限制。

(二)企业判断非金融资产的用途在实物上是否可能,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在对该资产定价时考虑的资产实物特征。

(三)企业判断非金融资产的用途在财务上是否可行,应当考虑在法律上允许且实物上可能的情况下,使用该资产能否产生足够的收益或现金流量,从而在补偿使资产用于该用途所发生的成本后,仍然能够满足市场参与者所要求的投资回报。

第三十一条企业应当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确定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

通常情况下,企业对非金融资产的现行用途可以视为最佳用途,除非市场因素或者其他因素表明市场参与者按照其他用途使用该资产可以实现价值最大化。

第三十二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应当基于最佳用途确定下列估值前提:

(一)市场参与者单独使用一项非金融资产产生最大价值的,该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是将其出售给同样单独使用该资产的市场参与者的当前交易价格。

(二)市场参与者将一项非金融资产与其他资产(或者其他资产或负债的组合)组合使用产生最大价值的,该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是将其出售给以同样组合方式使用该资产的市场参与者的当前交易价格,并且该市场参与者可以取得组合中的其他资产和负债。其中,负债包括企业为筹集营运资金产生的负债,但不包括企业为组合之外的资产筹集资金所产生的负债。最佳用途的假定应当一致地应用于组合中所有与最佳用途相关的资产。

企业应当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判断该资产的最佳用途是单独使

用、与其他资产组合使用、还是与其他资产和负债组合使用,但在计量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应当假定按照本准则第七条确定的计量单元出售该资产。

第九章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第三十三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应当假定在计量日将该负

债转移给其他市场参与者,而且该负债在转移后继续存在,并由作为受让方的市场参与者履行义务。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自身权益工具,应当假定在计量日将该自身权益工具转移给其他市场参与者,而且该自身权益工具在转移后继续存在,并由作为受让方的市场参与者取得与该工具相关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

第三十四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或自身权益工具,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存在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可观察市场报价的,应当以该报价为基础确定该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二)不存在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可观察市场报价,但其他方将其作为资产持有的,企业应当在计量日从持有该资产的市场参与者角度,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该负债或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当该资产的某些特征不适用于所计量的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时,企业应当根据该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以调整后的价值确定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这些特征包括资产出售受到限制、资产与所计量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类似但不相同、资产的计量单元与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计量单元不完全相同等。

(三)不存在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可观察市场报价,并且其他方未将其作为资产持有的,企业应当从承担负债或者发行权益工具的市场参与者角度,采用估值技术确定该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第三十五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应当考虑不履约风险,并假定不履约风险在负债转移前后保持不变。不履约风险,是指企业不履行义务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自身信用风险。

第三十六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或自身权益工具,并且该负债或自身权益工具存在限制转移因素的,如果公允价值计量的输入值中已经考虑了该因素,企业不应当再单独设置相关输入值,也不应当对其他输入值进行相关调整。

第三十七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活期存款等具有可随时要求偿还特征的金融负债的,该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不应当低于债权人随时要求偿还时的应付金额,即从债权人可要求偿还的第一天起折现的现值。

第十章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第三十八条企业以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净敞口为基础管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可以以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当前市场条件下有序交易中出售净多头(即资产)或者转移净空头(即负债)的价格为基础,计量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的公允价值。

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是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也包括不符合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定义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会计处理的其他合同。

与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相关的财务报表列报,应当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第三十九条企业按照本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的公允价值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企业以特定市场风险或特定对手信用风险的净敞口为基础,管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组合;

(二)企业以特定市场风险或特定对手信用风险的净敞口为基础,向企业关键管理人员报告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的信息;

(三)企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组合中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第四十条企业按照本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的公允价值的,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面临的特定市场风险及其期限实质上应当相同。

企业按照本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的公允价值的,如果市场参与者将会考虑假定出现违约情况下能够减小信用风险敞口的所有现行安排,企业应当考虑特定对手的信用风险净敞口

的影响或特定对手对企业的信用风险净敞口的影响,并预计市场参与者依法强制执行这些安排的可能性。

第四十一条企业采用本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确定相关会计政策,并且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一章公允价值披露

第四十二条企业应当根据相关资产或负债的性质、特征、风险以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层次对该资产或负债进行恰当分组,并按照组别披露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信息。

为确定资产和负债的组别,企业通常应当对资产负债表列报项目做进一步分解。企业应当披露各组别与报表列报项目之间的调节信息。

其他相关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相关资产或负债组别且其分组原则符合本条规定的,企业可以直接使用该组别提供相关信息。

第四十三条企业应当区分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和非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

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是指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企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持续以公允价值进行的计量。

非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是指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企业在特定情况下的资产负债表中以公允价值进行的计量。

第四十四条在相关资产或负债初始确认后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至少应当在附注中披露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和负债的下列信息:

(一)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和金额。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层次。

(三)在各层次之间转换的金额和原因,以及确定各层次之间转换时点的政策。每一层次的转入与转出应当分别披露。

(四)对于第二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应当披露使用的估值技术和输入值的描述性信息。当变更估值技术时,企业还应当披露这一变更以及变更的原因。

(五)对于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应当披露使用的估值技术、输入值和估值流程的描述性信息。当变更估值技术时,企业还应当披露这一变更以及变更的原因。企业应当披露公允价值计量中使用的重要的、可合理取得的不可观察输入值的量化信息。

(六)对于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应当披露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之间的调节信息,包括计入当期损益的已实现利得或损失总额,以及确认这些利得或损失时的损益项目;计入当期损益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总额,以及确认这些未实现利得或损失时的损益项目(如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计入当期其他综合收益的利得或损失总额,以及确认这些利得或损失时的其他综合收益项

目;分别披露相关资产或负债购买、出售、发行及结算情况。

(七)对于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当改变不可观察输入值的金额可能导致公允价值显著变化时,企业应当披露有关敏感性分析的描述性信息。

这些输入值和使用的其他不可观察输入值之间具有相关关系

的,企业应当描述这种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其中不可观察输入值至少包括本条(五)要求披露的不可观察输入值。

对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如果为反映合理、可能的其他假设而变更一个或多个不可观察输入值将导致公允价值的重大改变,企业还应当披露这一事实、变更的影响金额及其计算方法。

(八)当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与其当前用途不同时,企业应当披露这一事实及其原因。

第四十五条在相关资产或负债初始确认后的资产负债表中,企业至少应当在附注中披露非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和负债的下列信息:

(一)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企业在特定情况下非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和金额,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因。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层次。

(三)对于第二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应当披露使用的估值技

术和输入值的描述性信息。当变更估值技术时,企业还应当披露这一变更以及变更的原因。

(四)对于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应当披露使用的估值技术、输入值和估值流程的描述性信息,当变更估值技术时,企业还应当披露这一变更以及变更的原因。企业应当披露公允价值计量中使用的重要不可观察输入值的量化信息。

(五)当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与其当前用途不同时,企业应当披露这一事实及其原因。

第四十六条企业调整公允价值计量层次转换时点的相关会计政策应当在前后各会计期间保持一致,并按照本准则第四十四条(三)的规定进行披露。企业调整公允价值计量层次转换时点的相关会计政策应当一致地应用于转出的公允价值计量层次和转入的公允价值计量层次。

第四十七条企业采用本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的会计政策的,应当披露该事实。

第四十八条对于在资产负债表中不以公允价值计量但以公允价值披露的各组资产和负债,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第四十四条(二)、(四)、(五)和(八)披露信息,但不需要按照本准则第四十四

条(五)披露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流程和使用的重要不可观察输入值的量化信息。

第四十九条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在发行时附有不可分割的第三方信用增级的负债,发行人应当披露这一事实,并说明该信用增级是否已反映在该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中。

第五十条企业应当以表格形式披露本准则要求的量化信息,除非其他形式更适当。

第十二章衔接规定

第五十一条本准则施行日之前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本准则要求不一致的,企业不作追溯调整。

第五十二条比较财务报表中披露的本准则施行日之前的信息与本

准则要求不一致的,企业不需要按照本准则的规定进行调整。

第十三章附则

第五十三条本准则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差异分析(一)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差异分析(一) 从2003年末至2004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出了多项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对多项现行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中国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中,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自然就应该走向国际化。与此同时,为了与国际准则更好地协调与接轨,我国财政部也正积极地酝酿这方面的改革。 在众多的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中。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和39号-金融工具无疑是最引入关注的。尽管该准则在国际准则此次修订之前已经生效,但该准则十分复杂,很难应用。而对于中国会计准则来说,这是全新的准则,并代表了对于金融工具会计的重大改变。所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包括金融衍生工具,都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而其中广泛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为交易而持有以及其他指定的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的变动都计入利润表。在实务中,很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应用问题。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持有各类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衍生工具,例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合同、期权等)的企业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盈利亦可能波动频繁。限于篇幅本文仅以“商业债券投资核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二者的差异分析。债券投资是商业银行一项重要资产,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债券投资的核算,对于商业银行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增强信息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债券市场的稳步发展,商业银行债券投资迅速增长。但债券投

资核算明显滞后,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关规定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合理成分,改革和完善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核算,不仅是推动商业银行会计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步骤,也是提升商业银行债券投资核算水平,增强信息透明度,加强风险管理,促进债券投资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试图通过对《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关债券投资规定的对比分析,提出中国商业银行债券投资核算的改革取向。 一、债券投资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平衡收益与风险的重要工具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既要吸收存款,又要通过发放贷款、同业拆放或购买债券等形式,将所吸收的资金有效地加以运用,以赚取合理的利差。同时,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强调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并通过有效的资产组合,去化解风险,提高收益。贷款无疑是银行资金运用最重要的手段,但是贷款的发放不仅要有客户需求,而且要充分考虑到贷款的风险。长期以来我国银行贷款质量不高。呆坏帐多的现状,说明贷款风险很大。而债券投资相对于贷款而言,虽然名义收益率相对较低,但其风险较小,收益稳定。相对于存放和拆放资金而言,收益又较为可观。而且,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通过期限匹配,可以保持债券投资较好的流动性,以满足流动性管理的需要。因此,债券投资的特点决定了银行在没有即时和可靠的贷款投放渠道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必然会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解析课后测试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解析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职工薪酬的类别不包括:√ A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企业提供给职工的全部的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薪酬 B企业提供给职工本人、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 C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 D以社会保险形式提供的保险待遇 正确答案:D 2. 关于职工范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企业正式订立劳动合同的兼职属于企业职工 B未与企业订立正式劳动合同、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但为企业提供了类似服务的人员属于企业职工 C与企业正式订立劳动合同的临时工属于企业职工 D未与企业订立正式劳动合同、未正式任命,虽然为企业提供了类似服务的人员但不属于企业职工 正确答案:D 3. 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包括:√ A职工福利费

B免费的医疗体检 C辞退福利 D社会保险费 正确答案:B 4. 在职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职工薪酬应当根据()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 A管理费用 B成本水平 C受益对象 D会计期间 正确答案:C 5. 下列选项中,权利和义务不能结转下期,会计上不作处理的是:√A年假 B产假 C国家法定节假日 D员工调休 正确答案:B 6. 以自产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在决定发放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入: √ A相关资产或当期损益

B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C库存商品 D营业收入 正确答案:A 7. 辞退福利应当计入:√ A当期费用 B资产成本 C管理费用 D应付职工薪酬 正确答案:A 8. 关于内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退就是一个辞退福利 B按照一定的年龄标准划线之后让员工内部退养 C内退员工在未来期间不再给企业提供服务 D企业在职工内退后,不再承担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 正确答案:D 9. 应当由生产产品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A建造固定资产成本 B无形资产成本

新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

新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 简介: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在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文章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了公允价值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一方面体现了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准则的趋同更近了一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另一方面,其巨大的变化给传统的会计模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公允价值的应用就是其中一例。在38项会计准则中,有近50%的准则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无疑成为了新会计准则实施中的焦点之一。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IASC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GAAP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在非清算交易中,自愿交易的双方购买或销售一项资产的现时价值;负债的公允价值是在非清算交易中,自愿交易的双方发生或偿付一项债务的现时价值。FASB认为:公允价值是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自愿购买(或承担)或出售(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与其他国家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公平交易”、“熟悉情况”、“双方自愿”是公允价值确认的共同基础,同时也是确认公允价值的标准。 二、公允价值的认定 目前,对于公允价值的认定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一)存在活跃、公开的市场价格,则以该价格为标准确认的价值即为公允价值 如果资产交易或负债清偿的标的存在着活跃的、公开的交易市场,在市场综合因素的影响和行业规范的制约下,其交易价格的形成基本符合“公平、熟悉、自愿”的前提,因此具备“公允”的要求,可以作为公允价值的确认标准。这种公允价值的获取途径是比较便利和直接的,并且易于交易方接受并获得关注者认可,可以说是公允价值确认的理想状态。 (二)不存在活跃、公开的市场价格,则在多方询价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估值方法,或由评估机构评估,作为确认公允价值的基准 如果资产交易或负债清偿的标的不存在活跃的、公开的交易市场,可以采用适当的估值方法,搭建相应的数据模型并选用适当的参数,参照各方询价因素,结合现金流量折现、期权定价等方法确认公允价值。 (三)不存在活跃、公开的市场价格,交易标的也不适宜进行评估,并且进行多方询价存在困难的,可以参考同类交易的市场价格,作为确认公允价值的基准 在这种方式下,同类交易标的的价格无法由市场直接获得,因此只能用类比的方式,采集同类交易价格,作为估值的依据。这样,如何选择确定同类交易就成了公允价值确认的关键。同类交易不仅要求选取物与标的具有物理上的同质性,同时其实施载体各要素也应具备可比性,比如期望现金流、期限等。 三、以投资性房地产为例谈公允价值运用中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进行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以及接受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投资时,都由原来的历史成本计价改为了公允价值计价。不仅如此,利润表中还新增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来计量由投资性房地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收益或损失。但截至目前,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没有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由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价值显著低于其公允价值,因此,这一方面对上市公司业绩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由于新会计准则未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作出硬性规定,这就给房地产上市公司留下了选择的空间。那么,众多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何没有采用倍受关注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呢?具体分析其原因如下:

2017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答案

考试项目:2017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1.(判断题)输入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给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包括可观察输入值和不可观察输入值。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2.(判断题)1990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首次正式提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a、正确 b、错误 3.(多选题)公允价值计量使用的估值技术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变更估值技术及其应用方法能使计量结果在当前情况下同样或者更能代表公允价值的情况除外,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的情况的有。(多选) a、市场状况发生变化 b、无法取得新的信息 c、改进了估值技术 d、无法再取得以前使用的信息 4.(判断题)收益法,是反映当前要求重置相关资产服务能力所需金额(通常指现行重置成本)的估值技术。 a、正确 b、错误 5.(判断题)《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 a、正确 b、错误 6.(单选题)( )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a、2014年1月26日 b、2014年1月16日 c、2014年1月17日 d、2014年2月27日

7.(单选题)当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时,其产生的差额计入()。 a、管理费用 b、投资收益 c、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d、交易性金融资产 8.(判断题)输入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给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包括可观察输入值和不可观察输入值。 a、正确 b、错误 9.(单选题)关于公允价值,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脱手价格是取得一项资产所支付或者承担该项负债所收到的价格 b、公允价值是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c、企业应当使用与其中一种或多种估值技术相一致的方法计量公允价值 d、企业使用多种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的,应当考虑各估值结果的合理性,选取在当前情况下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金额作为公允价值 10.(判断题)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a、正确 b、错误 11.(判断题)2002年,美国颁布的《2002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又称为萨班斯法案。 a、正确 b、错误 12.(判断题)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购买一项资产所需支付或者获得一项负债取得的的价格。 a、正确 b、错误 13.(单选题)乙公司于20X4年10月20日,以每股25元的价格购入某上市公司股票50万股,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12月31日该股票的市价为每股28元。20X4年12月31日该交易

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解析(一)

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解析(一) 摘要:随着金融创新浪潮席卷整个西方世界,衍生金融工具所涉及的问题受到各国准则制定机构、监管者、财务报表编制者和用户的关注。因此1998年公布的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具有重要及深刻的意义。本文分析了IAS39的一些关键内容,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绝对主体,具体分析了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关键词:IAS39衍生金融工具商业银行 从1988年起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就开始立项制定金融工具会计准则,1995年批准公布IAS32《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1998年批准公布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并且尚在为完成一个综合性的准则而继续努力。IASC之所以要立项制定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是因为以往的准则存在一些重大缺失。比如以往的会计实务使许多衍生金融工具无法得到确认。因为没有初始成本,不能按传统会计模式确认。再比如以往缺乏合理、统一的套期会计规范。对于套期如何核算,国际会计准则缺乏指南。 一、金融工具国际准则IAS39基本内容 (一)关键术语定义 1、四类金融资产的定义 (1)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指主要为从价格或交易商保证金的短期波动中获利,而购置的金融资产或承担的金融负债。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和回购,且有证据可实际获得短期收益。特别说明对于衍生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负债,除非它们被指定且是有效的套期工具,否则应认为是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2)持有至到期的投资,指具有固定或可确定金额和固定期限,企业明确打算并能够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资产。企业发起的贷款和应收款项不包括在内。 (3)贷款和应收帐款,指企业直接向债务人提供资金、商品或劳务所形成的金融资产。但打算立即或在短期内就转让的贷款和应收款项不包括在内,而后划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指其它金融资产。 2、与确认和计量有关的定义 (1)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AMORTISEDCOST),指初始确认日以计量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金额经以下调整后的余额:减去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初始确认额与到期金额之差额使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累积摊销额;减去因资产减值或资产不能收回而减记的价值(直接或通过备抵账户)。 (2)实际利率法(EFFECTIVEINTERESTMETHOD),指计算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以及在相关期间分配利息收益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指将从现在开始至到期日或下—个以市场为基础的重新定价日预期会发生的未来现金支付额,精确地折现为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当前账面净值所运用的利率。它应包括合同各方之间支付或收到的各项费用和百分点。同时实际利率有时被称作是至到期日或下一个重新定价日的平均收益率,是该期间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内含收益率。 (3)公允价值(FAIRVAIUE),指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 (4)交易费用(TRANSACTIONCOSTS),指可直接归属于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购买、发行或处置的新增费用。它包括支付给代理商、顾问、经销商和自营商的手续费和佣金;监管机构和证交所征收的款项;证券交易税,交易费用不包括债券溢价或折价、筹资费用和内部管理费用或持有成本的摊销。 3、与套期有关的定义 (1)套期工具(HEDGINGINSTRUMENT),在套期会计中,是指定一项或多项套期工具,使其公允价值变动能全部或部分抵消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讲解(一)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讲解(一) 主讲老师:周春利 本准则是新印发的准则,重点阐述了公允价值的含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考虑的特征;公允价值层次的概念,以及公允价值初始计量等内容。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二、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考虑该资产或负债的特征 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该资产或负债进行定价时考虑的特征,包括资产状况及所在位置、对资产出售或者使用的限制等。 【案例1】 如果针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期末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在考虑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期末公允价值时,应当考虑该资产的状况(全新、二手)、位置(地段)以及是否涉及税金等因素考虑。 三、计量单元 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单独或者组合方式进行计量的最小单位。相关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应当由要求或者允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规定,但本准则第十章规范的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除外。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可以是单项资产或负债(如一项金融工具、一项非金融资产等),也可以是资产组合、负债组合或者资产和负债的组合(如《企业会计准则第8——资产减值》规范的资产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范的业务等)。企业是以单项还是以组合的方式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取决于该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 【案例2】 甲上市公司由专利权X、设备Y以及设备Z组成的生产线,专门用于生产产品W。产品W存在活跃市场。生产线生产的产品W,经包装机H进行外包装后对外出售。与产品W生产线及包装机H的有关资料如下: (1)专利权X、专用设备Y和Z是为生产产品W专门订制的,除生产产品W外,无其他用途。 (2)包装机H用于对公司生产的部分产品(包括产品W)进行外包装。该包装机由独立核算的包装车间使用。公司生产的产品进行包装时需按市场价格向包装车间内部结算包装费。 除用于本公司产品的包装外,甲公司还用该机器承接其他企业产品外包装,收取包装费。包装机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后的净额及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能够合理确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 ——职工薪酬》应用指南 一、职工薪酬的范围 本准则将企业因获得职工提供服务而给予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对价,全部纳入职工薪酬的范围。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规范的对职工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 (一)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 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为其提供与职工类似服务的人员,也纳入职工范畴,如劳务用工合同人员。 (二)职工薪酬,包括企业为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也属于职工薪酬。 (三)养老保险费,包括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及根据企业年金计划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 以购买商业保险形式提供给职工的各种保险待遇,也属于职工薪酬。 (四)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

将企业拥有的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为职工无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 二、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企业应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但解除劳动关系补偿(下称“辞退福利”)除外。 (一)计量应付职工薪酬时,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比如,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包括根据企业年金计划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 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的,应当补提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的,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薪酬。 对于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末以后一年以上到期的应付职工薪酬,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应付职工薪酬折现后的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应付职工薪酬金额与其折现后金额相差不大的,也可按照未折现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二)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一、对待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金融界的主要观点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公允价值会计所以饱受指责。随着雷 曼兄弟申请破产等新一轮金融风暴的到来,公允价值会计受到的指责 陡然升级。面对飞流直下的股价,很多银行抱怨根据现行会计准则, 需要将市场价格迅速下降的资产价格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导致与抵押 相关的证券资产巨额减计,在某种水准上加剧或放大了金融危机;当 前受打压的价格反映不了这些资产的长期价值或真实价值。美国联邦 存款保险公司前主席威廉·伊萨克公开宣称,正是因为公允价值会计 准则导致众多银行不得不过多地和不合理地减计资产,从而压缩了银 行的放贷,进一步使经济震动。在危机中倍受损失的华尔街银行家指 责它是危机加剧的重要根源之一,认为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在此次金融 危机中导致金融机构确认巨额的未实现,没有现金流的账面损失,引 发投资者的恐慌,使得绝大多数投资者非理性地大量抛售次贷产品金 融机构的股票,使危机加剧。所以,他们呼吁完全废除或暂时终止公 允价值会计计量的使用。 二、公允价值的内涵与意义及其与历史成本的比较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实行资产交 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对应的是历史成本会计准则历史成本会计计量则 强调,资产和负债理应以当时实际发生的成本和金额实行计量。例如,2007年1月,甲企业用暂时闲置的资金以30元/股的价格,购入中信 证券100万股股票,若不考虑相关费用,甲公司共计支付3000万元。 假定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日,甲公司仍然持有这些100万股 股票,而在2007年末,中信证券的市价已经升值为89.27元/股。那 么甲公司理应怎样在会计报表上对报表使用者报送公司拥有的该项股 票资产?两种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在甲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对该项股票 的列示则有着极大的差异。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甲公司资产负债

企业会计准则解读2014 第39号

1. 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施行时间为(2014年7月1日)。 2.企业是以单项还是以组合的方式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取决于该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正确) 1.以下各项中,不属于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好处的是(能够有效的控制房价过快上涨)。 2.公允价值计量使用的估值技术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正确) 1.企业判断非金融资产的用途在实物上是否可能,应当考虑的因素是(市场参与者在对该资产定价时考虑的资产实物特征)。 2.不履约风险,是指企业不履行义务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自身信用风险。(正确) 1.不存在其他更适当的形式时,企业应当披露本准则要求的量化信息的形式为(表格)。 2.企业应披露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在各层次之间转换的金额和原因,每一层次的转入与转出应当分别披露。(正确) 1.在确定存货的期末可变现净值时,适用的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2.企业判断非金融资产的用途在实物上是否可能,应当考虑的因素是(市场参与者在对该资产定价时考虑的资产实物特征)。 3.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的计量基础是(公允价值)。 4.下列情形中,公允价值计量使用的估值技术不可以变更的是(市场情况稳定)。 5.企业应当将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3 )个层次。 6.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仅指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错误) 7.对于已持有资产适当的市场报价应该是当时卖方的要价;对于已发行的负债,适当的市场报价应该是当时买方的出价。(错误) 8.企业采用脱手价值而非进入价值入账。(正确) 9.企业在确定市场参与者时,应当考虑所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该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以及在该市场上与企业进行交易的市场参与者等因素,从总体上识别市场参与者。(正确) 10.当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与其当前用途不同时,企业应当披露这一事实及其原因。(正确) 1.反映市场参与者在对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的是(可观察输入值)。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非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和负债信息的是(计入当期损益的已实现利得或损失总额)。 3.企业判断初始确认时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否与其交易价格相等的依据是(交易性质和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 4.下列各项中,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使用非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的是(固定资产)。 5.下列关于公允价值级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计量级次越高,要求披露的信息越多)。 6.企业在确定市场参与者时,应当考虑所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该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以及在该市场上与企业进行交易的市场参与者等因素,从总体上识别市场参与者。(正确) 7.企业在识别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时,应当考虑所有可合理取得的信息,需要考察所有市场。(错误) 8.主要市场,是指在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后,能够以最高金额出售相关资产或者以最低金额转移相关负债的市场。(错误) 9.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

IAS 16 国际会计准则16号 固定资产PPE

2013 Technical Summary IAS 16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as issued at 1 January 2013. Includes IFRSs with an effective date after 1 January 2013 but not the IFRSs they will replace. This extract has been prepared by IFRS Foundation staff and has not been approved by the IASB. For the requirements reference must be made to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andard is to prescribe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for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so that users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can discern information about an entity’s investment in its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and the changes in such investment. The principal issues in accounting for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are the recognition of the asset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ir carrying amounts and the depreciation charges and impairment losses to be recognised in relation to them.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are tangible items that: (a)are held for use in the production or supply of goods or services, for rental to others, or for administrative purposes; and (b)are expected to be used during more than one period. The cost of an item of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shall be recognised as an asset if, and only if: (a)it is probable that future economic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the item will flow to the entity; and (b)the cost of the item can be measured reliably. Measurement at recognition: An item of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that qualifies for recognition as an asset shall be measured at its cost. The cost of an item of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is the cash price equivalent at the recognition date. If payment is deferred beyond normal credit term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ash price equivalent and the total payment is recognised as interest over the period of credit unless such interest is capitalised in accordance with IAS 23. The cost of an item of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comprises: (a)its purchase price, including import duties and non-refundable purchase taxes, after deducting trade discounts and rebates. (b)any costs directly attributable to bringing the asset to the location and condition necessary for it to be capable of operating in the manner intended by management.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

本科生学期论文 题目名称: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其探讨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会计学 学生姓名:杨文娟 学号:420613405038 指导教师:王彦卓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其探讨 摘要: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逐渐向国际发展,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也与国际大趋势相适应。公允价值是新会计准则中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市场环境的变化历史成本会计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公允价值尤其固有的优势能弥补历史成本法计量的不足。虽然现今公允价值处于不断地探索阶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公允价值的应用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广泛,显示出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主要是在新会计准则的条件下阐述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现状和应用情况,对公允价值的利弊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字: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会计计量

一、公允价值相关概述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的一般定义是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 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1]原来的会计准则也采用此说法。而新修订的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有了新的表述,“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的价格计量。”由此可以看出第39号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更加的详细、全面、完善、具体。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公允价值的首次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1998年6月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首次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其后《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均涉及公允价值的运用。公允价值概念的引入在当时作为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一个具体体现对促进我国会计准则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及投资准则中应用以后,出现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2] 2001年,为避免对公允价值的滥用和人为操纵利润情况,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大量出现,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等进行了修订,要求相对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以扩大各种资产减值计提范围的方式来体现公允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公允价值的作用也日益突出,2006年2月16日财政部正式发布新会计准则,在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主要选择债务重组和非货币交易、生物资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17个具体准则程度不同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2014年新增公允价值为第39条具体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有序交易”和“市场”的理解都做出了具体的解释,同时依据能从市场上取得输入值的直接程度为标准把公允价值明确的划分为了三个层次,使得公允价值又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为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 2014年发布新会计准则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标准体系在原先的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的基础上,增加到39项具体准则,实现了进一步的扩展与改进。我国此项新准则是以IFSR13《公允价值计量》为参考的。它主要从公允价值相关概念、计量框架和披露要求方面对公允价值予以界定。[3] (一)新准则下公允价值的优势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解析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解析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介绍 在实务当中、执行其它会计准则的时候,会提到公允价值,比如说存货准则。如果接受投资的存货,就需要在存货准则当中规定,可以以合同或者协议规定的价格作为投资的成本。但是合同或者协议规定的价格是不公允的,就要按照公允价值来进行调整。这在存货准则当中,体现了公允价值。 还有很多方面,比如说金融工具的计量和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等,这些准则中都会涉及到公允价值。 在2014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考量: 1、由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变化,2011年5月12日国际会计准则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而且现在中国的经济,是和国际充分地融合的,是市场化、全球化的,所以它需要会计处理的方法以及产生的信息,去符合国际的一些要求。因此国际会计准则在变动,国内的会计准则必然会跟着做一定的修订,来跟进国际会计准则。 2、国内的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分散在各个具体会计准则中,比较分散并未单独就公允价值计量进行规定。 3、到底应该如何来确认公允价值,如何计量,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把它反映出来。为了保持国际准则趋同,提高会计信息的通用性,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和全球化对财务信息的要求。 因此,为使国内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和国际的准则有相应的接轨,同时使国内的一些关于公允价值的论述集中,所以就需要出台这样一个准则。 1. 公允价值定义的变化 首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解析》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做了明确的规定,在过去的准则或者在实务当中,财务人员认为就是在市场中可能购买商品的价格,就是公允价值。这个论述是不完备,比如说在清算市场时,或者是某个企业已经清算了,已经以非正常的价格对外销售了,消费者购买的价格就不属于真正意义上公允价值。 所以过去可能企业更多地认为公允价值只是购买价格。但这个价格,有一定的条件现在。所以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做了一个准确的评判。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课后测试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解析关闭 ?1 ?2 ?3 ? 4.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93.33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职工薪酬的类别不包括:√ A 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企业提供给职工的全部的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薪酬 B 企业提供给职工本人、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 C 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 D 以社会保险形式提供的保险待遇 正确答案: D 2. 关于职工范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与企业正式订立劳动合同的兼职属于企业职工 B 未与企业订立正式劳动合同、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但为企业提供了类似服务的人员属于企业职 工 C 与企业正式订立劳动合同的临时工属于企业职工 D 未与企业订立正式劳动合同、未正式任命,虽然为企业提供了类似服务的人员但不属于企业职工 正确答案: D 3. 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包括:√ A 职工福利费 B 免费的医疗体检 C 辞退福利 D 社会保险费

正确答案: B 4. 在职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职工薪酬应当根据()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 A 管理费用 B 成本水平 C 受益对象 D 会计期间 正确答案: C 5. 下列选项中,权利和义务不能结转下期,会计上不作处理的是:√ A 年假 B 产假 C 国家法定节假日 D 员工调休 正确答案: B 6. 以自产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在决定发放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入:√ A 相关资产或当期损益 B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C 库存商品 D 营业收入 正确答案: A 7. 辞退福利应当计入:× A 当期费用 B 资产成本 C 管理费用 D 应付职工薪酬 正确答案: A 8. 关于内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2.国际会计准则

对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汇率变动的影响(1993年修订)的改进建议1 1本文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国注册会计师研究与发展中心汪珺翻译、丁度校译。其中“征询意见”、“主要变动摘要”和“正文”第1条到第15条在实习生冷冰翻译的基础之上进行翻译。

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汇率变动的影响(200X年修订)

征询意见 理事会将特别欢迎对下列问题的回答。意见中最好能指明有关的准则段落,包含明晰的基本原理,并在合适的地方提出备选措辞的建议。 问题1 您是否同意将功能货币定义为“实体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的建议,以及第7段至12段中所建议的确定实体功能货币的指南? 问题2 您是否同意,报告实体(无论是集团还是孤立实体)应当被允许按其选择的任意一种(或几种)货币列报其财务报表? 问题3 您是否同意,所有实体在将其财务报表折算成列报货币时,都应当使用与为将其纳入报告实体财务报表而对国外经营进行折算时所要求采用的方法一样的方法(参见第37、40段)? 问题4

您是否同意,撤销IAS21第21段中将某些汇兑差额予以资本化的允许选用的处理方法? 问题5 您是否同意,并购国外经营产生的: (1)商誉和 (2)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调整 应作为该国外经营的资产和负债,并按期末汇率进行折算(参见第45段)?

主要改动摘要 主要的改动建议有: ●在IAS21的范围中删除已纳入《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范围的外币衍生工具。 ●以两个新概念代替IAS21中的“报告货币”概念:功能货 币(实体用以计量其财务报表项目的货币)和列报货币(实体用以列报其财务报表的货币)。术语“功能货币”用以替代“计量货币”(《解释公告第19号——报告货币:IAS21和IAS29下财务报表的计量与列报》中所使用的术语),因为二者的含义本质上相同,但功能货币更常用。 ●要求每个实体——无论是孤立实体、集团内的母公司还是 集团内的某个经营(例如子公司、联营企业或分支机 构)——确定其功能货币并以该功能货币计量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理事会建议将功能货币定义为“实体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并将SIC-19中如何确定计量货币的指南中的一部分内容并入IAS21。理事会还建议,较之于对交易进行计价的货币,对决定交易定价的经济中的货币应更为看重。因此: ?实体(无论是孤立实体还是集团内的经营)无权自由 选择功能货币。 ?实体不得以诸如选用一种稳定货币(例如其母公司的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解析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解析

【导读】2014年春节前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标准体系迎来了新成员———《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这项全新的准则由财政部正式发布,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 事实上,在2014年1月间,财政部相继发布了一批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新规定。记者以为,从某种程度上说,2014年1月是名符其实的“会计准则制度发布月”。 最大亮点:公允价值准则掀开面纱 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于2007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规范我国企业会计行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完善、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财政部一直致力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标准体系的建设,并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持续趋同,随之进行修订与完善。 可以说,在2014年1月这一轮的会计准则发布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全新的《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掀开了神秘面纱,惊艳亮相。从2012

年5月公开征求意见算起,《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在国内的问世至少经过了18个月的准备工作。 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国外在两年半之前已经专门针对公允价值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准则,而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要保持与国际持续趋同,公允价值计量肯定也会跟进国际准则。 记者注意到,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与国际金融危机密切相关的重要准则之一,公允价值日益受到各方高度关注。2011年5月,国际两大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更是同步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新规范。 事实上,我国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已经在存货、资产减值、股份支付、租赁、职工薪酬、企业年金基金等内容中涉及到了公允价值的方法和原则,但之前并没有对公允价值计量单独进行规定。目前,公允价值计量已经在会计实践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随着《39号公允价值准则》的发布,在原先的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的基础上,我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修订前后(新旧对比)

修订前(财会[2006]3号) 修订后 (财会[2014]8号) 比较 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职工薪酬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职工薪 酬的确认、计量和相关 信息的披露,根据《企 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相同 第二条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包括: (一)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二)职工福利费; (三)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四)住房公积金; (五)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六)非货币性福利;第二条职工薪酬,是指 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 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 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 或补偿。职工薪酬包括 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 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 工福利。企业提供给职 工配偶、子女、受赡养 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 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 属于职工薪酬。 短期薪酬,是指企业在 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 度报告期间结束后十二 个月内需要全部予以支 付的职工薪酬,因解除 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 的补偿除外。短期薪酬 具体包括:职工工资、 奖金、津贴和补贴,职 职工薪酬的 范围进一步 延伸到离职 后福利,对于 给受益人的 福利,也明确 包括在内。更 明确了全职、 兼职与临时 工,劳务派遣 工包括在内。

(七)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八)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短期带薪缺勤,短期利润分享计划,非货币性福利以及其他短期薪酬。 带薪缺勤,是指企业支付工资或提供补偿的职工缺勤,包括年休假、病假、短期伤残、婚假、产假、丧假、探亲假等。利润分享计划,是指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与职工达成的基于利润或其他经营成果提供薪酬的协议。 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职工薪酬,包括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