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和检验

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和检验

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和检验
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和检验

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和检验

自密实混凝土(SVB)的优点有:整个横断面混凝土质量稳定;对结构设计限制很小;混凝土耐久性得到改善;具有清水混凝土特性;混凝土施工强度减轻;混凝土浇筑时间缩短;在预拌站进行预拌,可以防止噪声,有利于健康保护。

1 引言

按照混凝土设计原理,自密实混凝土(SVB)分为三种类型。

在规程里自密实混凝土(SVB)粉体颗粒含量明显高于普通振动密实的混凝土。传统混凝土力求要达到较高的骨料体积和较小的颗粒空隙体积,这对于自密实混凝土(SVB)来说是不存在的事。换而言之,粗骨料在由粉体颗粒(水泥≤0.125mm骨料混凝土外掺料)、拌和用水和自密实混凝土(SVB)的增塑剂组成的胶结灰浆中是“漂浮”的。自密实混凝土(SVB)优异的功能主要取决于它具有的二个特性:(1)它具有足够高的流动性、具有排气性,在高强度钢筋情况下能达到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最佳结合,并能将缺陷带来的危害(如蜂窝)减少到最小程度;(2)在保持结构的稳定,阻止离析方面,自密实混凝土(SVB)具有好的粘聚能力。一般离析时可能发生两种现象:

(1)沉降:大的骨料下沉,浆液溢出;

(2)分离:在流动过程中大的骨料不再随着一起流动。

为了获得一个足够的粘聚性和令人满意的流动性的混凝土,选择最佳的粉体颗粒混合比例、粉体颗粒与水的比例和增塑剂的数量是至关重

要的和绝对必要的。

水的数量按能满足粉体颗粒需水量和润湿颗粒表面来衡定。显而易见,可以通过替代粉体颗粒成份或通过其他的替代(如粉煤灰代替水泥)改变混凝土需水性,致使混凝土的组成的改变和新拌混凝土性能的改变。附加水的掺入对混凝土流动性和粘聚性会产生影响,可能会导致流动性的提高,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的粘聚性和结构的不稳定。加水量±3 l/M3的变化足以导致混凝土发生沉降、分离、气囊孔或流动能力很小。当水对流动性和粘聚性影响可能导致离析时,可以通过利用增塑剂掺量调节最为重要的混凝土流动能力。

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现在几乎在使用唯一的新一代增塑剂,叫做PCE 增塑剂(Polycarboxylatether)。必须认识到水泥与增塑剂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适应性),另外还必须注意温度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此外,少许增塑剂通过搅拌运输车的搅拌混合会导致附加的液化效果,这叫做“存储效应”,可能导致不久之后混凝土的离析。

加入细颗粒材料(石灰石粉或粉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高含量的很细的组份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会降低混凝土流动性的。除混凝土外掺料对自密实混凝土(SVB)流变学性能的影响外,还有与技术实用性无关的情况,就是掺入外掺料对混凝土表面视觉外观艺术的影响。根据石灰石粉和石英粉的性质,掺入后会带来一个比掺粉煤灰的混凝土更加明亮的混凝土表面。

混凝土各组份间的敏感的关系可能会导致混凝土配比相对小小的变化,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二.设计依据 CECS 203-2006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83-2012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三.配合比设计 1.自密实砼性能要求: 自密实性能:二级强度等级:C40 (1)根据自密实性能等级选取单位体积粗骨料体积用量Vg=0.32m3=320L,则质量为 M g=ρg×V g=2.707?320=866.24kg (2)确定单位体积用水量V W、水粉比W/P和粉体体积V P 考虑到掺入粉煤灰配制C40等级的自密实砼,而且粗细骨料粒形级配良好,砂石表面比较粗糙,选择单位体积用水量175.0L和水粉比0.80(后根据砂率进行微调至0.814)。 V P=V W÷W P =175÷0.814=215L 粉体单位体积用量为0.215m3介于推荐值0.16~0.23m3。 浆体量为0.2150+0.1750=0.390m3介于推荐值0.32~0.40m3。 (3)确定含气量 根据经验以及所使用外加剂的性能设定自密实砼的含气量为1.5%,即15L。(4)计算单位体积细骨料量 因为细骨料中含有2%的粉体,所以根据下式可计算的出细骨料体积用量为281L,质量为731.837kg。 V g+V P+V W+V a+1?2%V S=1000L M s=ρs×V s=2.608?281=731.837kg (5)计算单位体积胶凝材料体积用量V ce

因为未使用惰性掺合料,所以可由下式计算 V ce=V P?2%V S=215?2%×281=209L (6)粉煤灰掺量30%(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例)进行计算 M B×30% ρf + M B×70% ρc =V ce 即: M B×30% 2.3+ M B×70% 3.1 =209 得: M B=587.770kg,M C=M B×70%=411.739kg,M f=176.131kg V c=M C ρC =132.72L,V f= M f ρf =76.67L 水胶比W/B=0.298。 强度计算得到的水胶比如下: f cu,0=f cu,k +1.645σ=40+1.645×5.0=48.23Mpa f b=γf f ce=0.70×56=39.2Mpa W = σS×f b cu,0s b b = 0.53×39.2 =0.396>0.298 强度条件满足,固取自密实自密实性能计算所得水胶比W/B=0.298 (7)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用量取为胶凝材料质量的1.5%。

自密实混凝土对材料的要求

自密实混凝土对材料的要求 1胶凝材料 1.1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1.2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等矿物掺合料,其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当采用其它掺合料时,应通过充分试验进行验证。 2骨料 2.1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或2个及以上单粒径级配搭配使用,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0mm;对于结构紧密的竖向构件、复杂形状的结构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工程,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16mm。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及泥块含量,应符合表2.1的要求,其他性能及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商品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中的相关规定。 2.2轻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2的要求,其它性能及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GB/TI7431.1和行业标准《轻骨料商品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中的相关规定。 2.3细骨料宜选用级配Ⅱ区的中砂,天然砂的含泥量、泥块含量应符合表2.3-1的要求;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应符合表2.3-2的要求,当人工砂中含泥量很低(MB≤1.0),在配制C25及以下商品混凝土时,经试验验证能确保商品混凝土质量后,其石粉含量可放宽到15%。试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商品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中的相关规定进行。 3外加剂 3.1外加剂宜选用高性能减水剂或高效减水剂。外加剂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商品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商品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中的相关规定。 3.2掺用改善拌合物性能的其他外加剂时,应通过充分试验进行验证,其性能应满足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混凝土外加剂氯离子含量试验报告.docx

湖南中天土木工程检测中心混凝土外加剂氯离子含量试验报告委托单位委托单号 工程名称样品编号 施工部位环境条件温度:°C 湿度: % 样品名称混凝土高性能外加剂质量标准GB8076-2008 样品描述淡黄色粘稠液体仪器名称电位测定仪、电极、搅拌器代表数量6t 试验方法电位滴定法 样品批号样品来源 生产厂家试验日期 序号试验项目规定值试验结果 1 氯离子含量X Cl(%)0.1 0.08 结论:经检测,所测指标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标准及《xxx工程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标准》的要求。 备注: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批准: 审核 试验: 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湖南中天土木工程检测中心 混凝土外加剂氯离子含量试验记录表 委托单位 委托单号 工程名称 样品编号 施工部位 环境条件 温度: °C 湿度: % 样品名称 混凝土高性能外加剂 试验依据 GB8077-2012 样品描述 淡黄色粘稠液体 仪器名称 电位测定仪、电极、搅拌器 代表数量 6t 试验日期 外加剂类型 GOR 型高性能减水剂 试验次数 1 2 外加剂试样质量m (g ) 2.1280 2.2260 硝酸银溶液当量浓度c (mol/L ) 0.10 0.10 空白液 加10mL 氯化钠标准液消耗 硝酸银溶液体积V 01(mL ) 10.48 10.43 加20mL 氯化钠标准液消耗 硝酸银溶液体积V 02(mL ) 20.37 20.43 加外 加剂 试验 加10mL 氯化钠标准液消耗 硝酸银溶液体积V 1(mL ) 13.33 13.34 加20mL 氯化钠标准液消耗 硝酸银溶液体积V 2(mL ) 18.35 18.53 氯离子所消耗的硝酸银溶液体积:V=[(V 1-V 01)+(V 2-V 02)]/2 0.42 0.51 氯离子含量:X Cl =[(c ·V ×35.45) / m ]×0.1 0.07 0.08 氯离子含量平均值X Cl (%) 0.08 备注:

自密实混凝土工艺性试验验收办法

鲁南高铁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层自密实 混凝土工艺性试验验收办法 1 总则 1.1 为保证鲁南高铁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施工质量,统一自密实混凝土工艺性试验验收程序和评价标准,特制定本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鲁南高铁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前的工艺性试验验收。 1.3 本办法编制依据为《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高速铁路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隔离层用土工布、弹性缓冲垫层暂行技术条件》(铁总科技〔2013〕125 号)、《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高速铁路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嵌缝材料暂行技术条件的通知》(铁总科技〔2013〕162 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铁路混凝土》(TB/T3275-2011)、鲁南高铁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文件和公司相关质量管理要求。 2 验收程序 2.1 各施工单位依据公司相关管理办法在咨询单位的指导下开展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工艺性试验,试验方案应经监理和咨询单位审核、批复。在工艺性试验经监理单位

初验合格后,由施工单位向公司或指挥部提出验收申请。 2.2公司或指挥部在收到验收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组织成立验收小组开展验收工作。验收小组由公司、指挥部、咨询单位及非验收施工单位有关人员组成,原则上不少于5人。 2.3验收采用现场检验和内业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现场揭板检查应涵盖全部工艺性试验预设工况,现场灌板检查选择最不利工艺性试验预设工况不少于1块板。揭板结果应符合本办法的要求,否则应重新进行工艺性试验,并申请二次验收。 2.4验收前施工单位应提前做好现场灌、揭板准备工作,并准备检测、测量所需工器具。 2.5工艺性试验验收合格后,相关资料应纳入无砟轨道工程开工报告。 3 验收资料。 3.1验收申请资料一式五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保留两份,指挥部保留一份。 3.2申请材料包括以下内容: (1)申请报告(见附件)。 (2)工艺性试验报验表(见附件)。 (3)工艺性试验总结,其内容包括: ①工艺性试验概况。 ②工艺性试验组织管理机构(包括管理形式、人员、职责等)、管理制度和人员培训情况。 ③自密实混凝土拌和站的建设或改建情况。

普通混凝土试验报告

普通混凝土试验报告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委托单位:四川省华蓥市南方送变电有限公司汾阳分公司报告编号:3 建设单位:山西西山晋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收样日期:2012年3月12日 工程名称:斜沟矿井风井场地35KV线路新建工程试配日期:2012年3月12日 监理单位:山西煤炭建设监理咨询公司试验类别:见证取样 检验员:审核人:批准人: 见证人及编号:刘银成晋见1201604 汾阳市恒昌建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章) 2012年3月24日 公司地址:汾阳市建昌村 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监制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报告 委托单位:四川省华蓥市南方送变电有限公司汾阳分公司报告编号:HCJS/SN2

建设单位:山西西山晋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收样日期:2012年3月10日 工程名称:斜沟矿井风井场地35KV线路新建工程检验日期:2012年3月10日 至2012年4月20日 监理单位:山西煤炭建设监理咨询公司试验类别:见证取样 检验员:审核人:批准人: 见证人及编号:刘银成晋见1201604 汾阳市恒昌建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章) 2012年4月20日 公司地址:汾阳市建昌村 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监制 建设用碎石(卵石)检验报告

委托单位:四川省华蓥市南方送变电有限公司汾阳分公司报告编号:7 建设单位:山西西山晋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收样日期:2012年3月12日 工程名称:斜沟矿井风井场地35KV线路新建工程检验日期:2012年3月12日 监理单位:山西煤炭建设监理咨询公司试验类别:见证取样 检验员:审核人:批准人: 见证人及编号:刘银成晋见1201604 汾阳市恒昌建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章) 2012年3月24日 公司地址:汾阳市建昌村 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监制

自密实混凝土暂行技术标准

. 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 7.1 一般规定 7.1.1 应根据设计要求、灌注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等因素,会同设计、监理各 方,共同制定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7.1.2 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包括自密实混凝土的搅拌、运输、灌注、养护和拆模等。根据交通运输条件,采取不同的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方案。 7.1.3 正式施工前,应进行自密实混凝土的试灌注,并进行自密实混凝土的现场揭板质量检验,验证并完善混凝土的灌注施工工艺。 7.1.4施工和监理单位应确定并培训专门从事自密实混凝土关键工序施工的操作人员和试验检验人员。 7.1.5 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每道工序的检验,发现与规定不符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并按规定作好记录。 7.1.6 应明确施工质量检验方法。质量检验方法和手段应符合本技术要求的规定以及国家和铁道部的相关标准要求,检验结果应真实可靠。 7.1.7 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性质以及施工管理要求,在施工现场建立具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 7.1.8 自密实混凝土达到75%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载。 . . 7.2 原材料储存与管理 7.2.1 混凝土原材料进厂(场)后,应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质量 证明书等进行验收核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取样和复验。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方可进厂(场)。

7.2.2 混凝土原材料进厂(场)后,应及时建立“原材料管理台帐”,台帐内容 包括进货日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书”编号、“复试检验报告”编号及检验结果等。“原材料管理台帐”应填写正确、真实、项目齐全,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 7.2.3混凝土用水泥、矿物掺合料等应采用散料仓分别存储。袋装粉状材料在运输和存放期间应用专用库房存放,不得露天堆放,且应特别注意防潮。 7.2.4不同混凝土原材料应有固定的堆放地点和明确的标识,标明材料名称、 品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进厂(场)日期。原材料堆放时应有堆放分界标识,以免误用。骨料堆场应事先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 7.3 混凝土拌合 7.3.1 自密实混凝土应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制,拌合站应配有自动计量系统和强制式搅拌机,混凝土原材料称量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铁建设 [2005]160号文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和料等)±1%;外加剂±1%;骨料±2%;拌合用水±1%。 . . 7.3.2 搅拌混凝土前,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粗细骨料含水率变化,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一般情况下,含水率每班抽测2 次。 7.3.3搅拌时,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粗骨料、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和料和其他材料,搅拌1分钟,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和外加剂,并继续搅拌2分钟。 7.3.4冬期施工时,直接与水泥接触的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自密实混凝土搅拌时间宜较常温施工延长50%左右。 7.3.5 夏(热)期施工时,水泥进入搅拌机时的温度不宜大于50 ℃。 7.3.6 正式生产前必须对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进行开盘鉴定,检测其工作性能。 7.4 模板安装

自密实混凝土标准与试验方法

自密实混凝土标准

Ⅰ. 坍落流动度测试方法 1.应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最大粗集料尺寸不超过40mm的自密实混凝土的坍落流动度试验方法。 2.仪器 2.1 坍落度筒,采用《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98)规定的坍落度筒尺寸。 2.2 钢板,底板采用坚硬不吸水材料,最小边长为800mm的正方型,底板中央有圆形标记,更外围标记有直径为500mm的同心圆。 2.3 刮刀、铲、直尺、秒表 3.步骤 3.1 用湿布擦拭坍落度筒的内外表面和平板表面。将坍落度筒放在水平放置的平板上。 3.2 按照方法A或者方法B向坍落度筒内填充试样。方法A对应于实际建筑物不需要振捣的情况,方法B则对应于需要振捣的情况。在方法A中,混凝土不需插捣或者震动,连续填充。在方法B中,混凝土分三层填充,每层深度相同。用捣棒先使每层水平,然后均匀插捣5次。 注意:(1)水平状态要保持在同一等级上。 (2)准备的试样盛于容器中,向坍落度筒内倒入混凝土并使混凝土均匀分布。 3.3 应在2分钟内将混凝土填充到坍落度筒内。 3.4 抹平混凝土上表面,使其与坍落度筒的上边缘水平,然后立刻垂直向上提起坍落度筒,提升速度稳定并不能有间断[6]。当混凝土的流动停止以后,测量最大直径以及与其成直角方向的直径,取两个直径的平均值作为坍流度。测量只进行一次。

注意:(3)提升坍落度筒至300mm高度的时间应为2到3秒。 3.5 对于500mm流动时间,要测量从提起坍落度筒直到最大直径达到500mm所用的时间,使用秒表测量至0.1秒。 3.6 若要测量流动结束时间,就要用秒表测量从提起坍落度筒开始,直到流动停止所用的时间。 备注:当需要测量坍落度时,应测量混凝土中心的垂直下落高度,将其作为坍落度。测量的坍落度精确至5mm。 4.结果 对坍流度值(mm),成直角方向的两个直径值的测量应精确至1mm。平均值精确至5mm。 备注:如果混凝土扩展流动的形状明显偏离圆形,其坍流度直径的差异达到50mm或者更大时,就需要从同一批次的混凝土中另外取样来重新进行测试。 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必需的项目: (1)时间 (2)天气 (3)气温 (4)批次编号 (5)最大粗集料粒径 (6)混凝土温度 (7)坍落流动度 (8)500mm流动时间 (9)停止流动时间 (10)坍落度 (11)是否观察到离析 6 结果说明 坍流度(SF)值越高,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填充模板的能力越好。对于SCC,要求最低值为650mm。对于特定数值的合理公差方面还没有达成共识,一般可取±50mm。 T50时间是流动度的次要表征。时间短表示流动性好。应用于土木工程方面,建议T50时间可为3~7秒;房屋建筑方面应用时,可为2~5秒。 如果混凝土分离严重,则大多数粗集料停留在混凝土的中央位置,而灰浆或水泥砂浆分布于周边。在混凝土分离较小的情况下,混凝土的边缘将会出现不包裹粗集料的灰浆。如果上述现象没有发生,也不能确定混凝土不会出现分离,因为还有一个时间的影响因素,可能混凝土在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后会出现离析现象。

自密实混凝土大赛设计书

第五届高强度混凝土设计大赛 队名: 队员:

一、设计依据: 1.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2.JGJ55-2011《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3.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4.BJT46-90《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5.JGJ28-86《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 7.GJ52-79《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8.GJ53-79《普通混凝土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9. GB50204-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0.赵铁军教授的《双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实验研究》 二、设计要求 1.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1)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取绝对体积法。 (2) 自密实混凝土要求拌合物在保持大流动性的同时增加粘聚性。国内外一般均采取增加胶结材与惰性粉体量的方法,也可以采取掺用一部分增粘剂的方法。关于自密实混凝土粉体量欧洲规范则规定为160L-240L浆体用量320L-400L。 (3)在增加胶结材浆体粘性的同时,还要保持大流动性,就需要选择优质高效减水剂。宜选用减水率大于30%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 (4 )要选用粒型与级配较优的粗细骨料,并限定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关于粗骨料最大粒径,规范规定粗骨料最大粒径为20 mm或25mm。

在增加粉体量的同时,粗骨料用量也相应减少。规范规定粗骨料用量为280 L-350 L。 2.自密实混凝土用料选择 (1)水泥 水泥的主要问题是与外加剂的相容性、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强度问题,水泥与外加剂是否相适应,决定着能否配制出某个强度等级的自密实混凝土,因此应选用较稳定的水泥。规范建议使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 (2)粗骨料 宜选用4.75~20mm连续级配的碎(卵)石或 4.75~10mm和10~20mm两个单粒级配碎(卵)石。石子的孔隙率应低于40%。最大粒径可选择25mm,应严格控制针片状含量<8%。 (3)细骨料 宜选用2区中砂或中粗砂。细砂的使用易导致外加剂用量的增加,成本提高,所配制的自密实混凝土粘性较大,粘性较低时易发生泌浆、抓底等问题;粗砂的使用易导致粉体用量较高,成本增加 (4) 矿物掺合料 粉煤灰是自密实混凝土最常用的活性掺合料,具有“活性效应”、“界面效应”、“微填充效应”和“减水效应”。在自密实混凝土中,要求充分发挥这些效应,一是要求活性掺合料的颗粒与水泥颗粒在微观上应形成级配体系;二是球形玻璃体含量要求高,因为球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性能研究

·39·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改进,原有的“肥梁胖柱”现象已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结构灵巧、造型奇特的新型结构。由于新型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不断提高,内部配筋状况也发生了变化,较密集的配筋布置已成为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用普通混凝土已不能满足施工要求,而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却能解决这些难题。它可以通过自流动而充实薄壁混凝土结构和钢筋密集的结构部位,可以不经振捣即可密实,这样既解决了混凝土的振捣困难,又消除了施工噪音,因此,这类混凝土极具现实意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试验目标 对于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是研究的重点。分别从流动性、抗离析性、间隙通过性、填充性四个方面考虑。要解决好流动性与抗离析性、间隙通过性与填充性之间的矛盾,混凝土高工作性与硬化后力学和耐久性的矛盾。 具体目标: (1)研制一种高工作性能的易于泵送施工、不用振捣而自行密实的混凝土。 (2)混凝土的高工作性能能保持较长时间,以满足远距离运输后的施工需要。 (3)混凝土硬化后具有理想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4)采用较常规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并经济合理,便于推广应用。 2 材料选择 (1)水泥:鹿泉长城矿渣32.5,3d 强度19.1MPa,28d 强 度36.4MPa ; (2)集料:正定中砂,细度模数2.6,含泥量1.2%; 鹿泉碎石5~10mm,10~20mm,含泥量<0.5%,针片状含量<7.6%; (3)掺合料:西柏坡电厂粉煤灰,其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粉煤灰技术指标 种类级别活性指数(%)胶砂流动度比 7d 28d 粉煤灰 Ⅰ级 89.0 109.0 110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性能研究 刘福战 (河北大地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采用正交试验的设计方法从水胶比、砂率、掺合料掺量、碎石比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参数。进而通过优化配合比,又得出了混凝土的工作参数。同时从抗渗性、抗冻性、碳化、收缩等四个方面对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了研究。[关键词]自密实混凝土;高性能;配合比;耐久性;抗渗性;抗冻性;碳化 (4)外加剂:采用大新外加剂厂生产的RCMG-5高效泵送剂,建议掺量2.0%~3.5%。为了确定合理掺量,通过改变掺量进行试配,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外加剂技术指标 外加剂掺量(%)坍落度(mm)扩展度(mm)7d 强度 (MPa)28d 强度(MPa)56d 强度(MPa)初始90min 2.525559056033.643.247.23.027*********.844.548.03.5 270 650 590 30.9 41.3 46.8 从试验结果看出:改变外加剂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有效改变混凝土拌合物的保塑性能,当掺量在3.0%时,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在90min 内基本保持不变,故外加剂掺量为3.0%效果最佳。 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1 正交试验 选用L9(34)正交表。其因素与水平的安排见表3;L9(34)正交表见表4;试验结果见表5;L9 (34) 正交设计计算表见表6。 表3 正交设计 因素水平 123A :水灰比0.370.400.43B :砂率%424548C :矿渣粉掺量%253035D :碎石比例 3:7 4:6 5:5 通过L9(34)正交计算表可知各因素对混凝土拌合物性 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顺序为: (1)坍落度为A >B >C >D (主次),最优配合比A1B2C2D1(或A2B2C2D3)。 (2)扩展度为A >C >D >B (主次),最优配合比A1C2D3B3。

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特征与硬化后的性能优缺点-朋-批注

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特征与硬化后的性能优缺点 摘要:首先论述了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原理,然后讲述了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则与其特征,最后论述了自密实混凝土硬化后的性能优缺点。 关键词: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硬化。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在日本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减少混凝土施工质量下降的问题,而衍生了自密实混凝土,这一概念首先是Okamura在1986年提出的。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简称SCC)是高性能混凝(Higll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HPC)的一种,是指具有不离析、不泌水,能够不经振捣或少振捣而自动流平,并能够通过钢筋间隙充满模板的混凝土,即无需振捣,仅依靠自重作用就能仿混凝土密实填充模板的各个角落【1】。其与相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较大的浆骨比、砂率较大、细掺料总量大的特点,有很高的施工性能[1]。但至今为止,国内在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技术上,仍未形成一种统一的配合比方法,因为对其配合比特征是很有意义的。混凝土硬化后,在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方面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很大优势。 1 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自密实混凝土自80年代后半期由日本东京大学的岗村甫提出来

而问世以来,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此后,北京建工集团二公司开始研制并试用。中南大学等单位于2005年5月26~28日在湖南长沙主办了我国第一次自密实混凝土技术方面 的国际研讨会(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Design,Performance and Use of Self-Consolidating Concrete,SCC,2005—China)。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有了很大起色,到目前为止,已经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桥梁、隧道及水下工程【3】。但是由于各地原材料和施工条件的差别,具体实施时不能照搬国内外同行的技术经验。为保证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且完全符合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可通过采用优化配合比的方式来改善其工作性能,以达到自密实性。所以,对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特征与硬化后的性能优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2 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原理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自密实混凝土的关键是在新拌阶段能够依靠自重作用充模、密实, 而不需额外的人工振捣, 也就是所谓的“自密实性 (self- compactability)”,它 包括流动性或填充性、间

自密实混凝土试验大纲

自密实砼试验大纲 1、试验目的 本试验是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压力管道斜井回填砼施工需要,对自密实砼的原材料、自密实砼性能及配合比进行试验。通过对自密实砼试验,验证其配合比的适用性、合理性。并总结施工工艺和方法,为下一步压力管道自密实砼施工提供依据和参考。 试验规程 《自密实砼应用技术规程》CECS203:2006; 《自密实砼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2-2004; 《水工砼试验规程》DL/T 5150—2001; 《水工砼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 5150—2001; 试验原材料 (1)水泥—通用三象。 (2)砂石料—2#砂石骨料系统生产的砂石料。 (3)火山灰—云南龙陵县江腾火山灰,掺量为15~30%。 (4)外加剂—FDN-FTC云南绿色高新生产的减水剂,掺量为~%。SF-云南绿色高新生产的引气剂,掺量为%。JM-PCA江苏博特生产的减水剂,掺量为~%。2、试验地点 选择2#拌和系统前的场内公路下挡墙墙身作为此次自密实砼试验的地点。 3、试验方案 试验砼的拌制、运输及入仓 自密实砼拌制由2#拌和系统拌制,8m3的砼运输车运输至施工现场,在现场搭设简易的脚手架,溜槽、溜筒入仓,入仓高度控制在100cm以内。 自密实砼浇筑方案 试验段挡墙长为10m,高为2m,挡墙底部为已砌筑完成的浆砌石基础。试验段挡墙底宽为150cm,顶宽为60cm,工程量为21m3。实验分4组分别进行试验,①、②两组为一级配自密实砼;③、④两组为二级配自密实砼。①②两组采用不

同的外加剂,③④两组也采用不同的外加剂分别进行试验。挡墙预留键槽,其尺寸见图。键槽下挂ф14mm@5cm×5cm双层钢筋网,层间距5cm。2#拌和系统前的场内公路下挡墙墙身砼浇筑分块立面示意图及砼浇筑示意图如下:(单位m) 砼试验结果 (1)不同级配、不同外加剂的自密实砼填充性能见试验报告。 (2)砼养护7天后,拆模检查自密实砼的外观质量。 (3)现场取样养护7天、14天、28天抗压强度,视需要对砼挡墙进行钻芯取样

浅议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

浅议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5-30T10:27:32.99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作者:陈川 [导读] 并提出了相关的应用建议,有利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步伐。 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建筑行业的发展步伐加快,尤其是建筑施工新技术与新材料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程的质量,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其具有较高的性能,主要表现在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噪音等方面,这种材料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从自密实混凝土的概况出发,分析了其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配合比设计等内容,并提出了相关的应用建议,有利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步伐。 关键词: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工程;应用 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技术的革新,对建筑工程而言,其发展主要体现在新技术与新材料的使用上。随着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推进,建筑行业也在逐步推动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新技术与新材料的使用要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减少材料浪费为前提,尽量将施工对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而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性能指标,且噪音污染较小,能够产生良好的施工效果,因此,在施工中得到了广泛且普遍的应用,未来还具有推广使用可能性,促进建筑行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1自密实混凝土的概况 1.1自密实混凝土的定义 自密实混凝土是指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的高流动性与高密实性,保证模板空间的完整填充,该种混凝土的流动性、均匀性与稳定性等性能都较好,浇筑过程中无需借助外力振捣,能够实现良好的施工效果。 1.2自密实混凝土的发展 自密实混凝土具有多年的研究历史,最初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该研究下,逐步开始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但是受到研究领域、技术发展的局限性,使得其对于外加剂、掺合料等性能的研究不足,使得这种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存在一定的约束,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推广与应用。但是在那之后,随着相关研究人员研究的深入,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此背景下,逐步发展形成了一种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这种材料的使用无需振捣,可以实现良好的施工效果。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具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该技术的应用也长达二十年,但是其发展也依旧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虽然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自密实混凝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还需要有进一步研究与推广的现实意义。国内很多学者、专家等不断在进行自密实混凝土研究领域的扩展,以求扩大其应用空间。自密实混凝土的技术性要求较高,需要在施工中注意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设计等。 2自密实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 自密实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主要包括了对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剂、活性矿物掺合料的质量要求。 2.1对水泥的要求 水泥是自密实混凝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但是水泥的选用应该结合国家的相关标准来进行,一般在自密实混凝土中,多使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等,水泥原材料的选用需要考虑标准稠度用水量、超塑化剂的相容性等因素,由于自密实混凝土有相关的强度要求,因此需要考察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指标,一旦其适应性不达标,将会严重影响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一般情况下,低含量C3A、标准稠度用水量较低的水泥更符合工程的标准性要求。 2.2粗骨料与细骨料的要求 对骨料而言,一般需要考察其颗粒形状、弹性模量、最大粒径等性能指标,这些性能决定着混凝土的强度、稳定性与耐久性。根据以往的施工实践,将混凝土最大粒径控制在20mm以内,混凝土的性能最好。因此,骨料最好选用圆形或者不含、少含针、片状颗粒的骨料来作为混凝土的原材料。由于在混凝土的总体积中,骨料占比极大,达到了60%~80%的范围内,使得对于骨料的选择、质量的控制极其重要,普通混凝土中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远远低于自密实混凝土。 2.3对外加剂的要求 自密实混凝土中外加剂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密实混凝土的分离稳定性、填充性、大流动性、间隙通过性等性能。因此,为了保证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指标,需要对外加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主要是要保证外加剂的高减水率、与水泥的高适应性、低拌合物坍落度的损失。因此,在自密实混凝土施工中,应该对外加剂的比例等进行合理的控制,保证其性能符合工程的规范性要求。 2.4对活性矿物掺合料的要求 自密实混凝土中还需要添加相关的活性矿物掺合料,这些掺合料的添加是保证微集料效应、火山灰效应、形态效应的关键因素,这些效应是保证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充分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活性矿物掺合料必须满足工程的标准。首先,活性矿物掺合料的级配体系应该与工程实际相适应,其次,活性矿物掺合料中还需要含有较多的环形颗粒。由于这些环形颗粒掺合料存在减水效应,会大大降低活性矿物掺合料的需水量,保证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实现。另外,由于活性矿物掺合料中含有大量的碳,会对外加剂具有吸附作用,大大降低外加剂的塑性功效,提高水胶比。 3密实混凝土生产施工要求 3.1称量要求 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在施工中应该严格按照工程的规范性要求来进行称量配比,应该在施工中将不同的原材料按照特定的比例来进行混合,保证将各种原材料称量控制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 3.2搅拌要求 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搅拌的效果,一般情况下,人工搅拌不能保证搅拌的效果,往往需要借助于专业的设备来进行,对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而言,多使用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这种搅拌机设备能够克服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塑性粘度大和水胶比低的

自密实混凝土优点及推广意义--(1)

自密实混凝土的优点及推广意义 1 前言 自密实混凝土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前西德发明并首先应用于工程的。这种混凝土在日本得到极其迅速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已生产自密实免振捣混凝土80万m3。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高强混凝土的应用开始普及;到90年代中期,在研制高性能混凝土及高性能外加剂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高强混凝土脱离了单纯高强的范畴,而转向高耐久性,大流动性,超高度泵送,自密实不振捣等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的主要特点是无须振捣而能自密实。在实际施工中自密实混凝土消除了浇筑混凝土时的振捣噪声,提高了施工速度和质量,实现了混凝土浇筑的省力化;为改善和解决过密配筋、薄壁、复杂形体、大体积、钢管混凝土施工,高、深、快速施工,水下施工,以及具有特殊要求、振捣困难的工程施工条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自密实混凝土配制的技术路径,既要考虑施工时(新拌状态下)的高流动性,同时又要照顾到混凝土硬化以后的耐久性,即密实性。换句话说,就是要平衡好新拌状态下混凝土的高变形能力与高抗材料离析性之间的关系,尤其在配有钢筋的狭小区域,混凝土的流动性要求和防止粗骨料被阻塞的要求更高。日本的主要做法是,先做水泥浆和砂浆试验,主要目的是检查超塑化剂、水泥、细骨料和火山灰材料的性能和密实能力,然后再做SCC试验。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在混凝土上重复同一种质量控制,这种质量控制既费时又费力。但该种方法亦有其缺点:一是在拌制SCC前,需要进行水泥浆和砂浆的质量控制试验,但许多施工单位和商品

混凝土供应厂缺乏必要的试验设备;二是这种配合比设计方法和试验程序对于实际工程而言,,显得太过复杂。 瑞典水泥和混凝土研究会、中国大陆及台湾的学者均提出了HPC的设计方法。台湾提出的方法是填密拌合物设计算法,是从最大密度原理和超砂浆理论推导出来的,但无从知道该方法和混凝土通过钢筋间隙与抗离析能力方面之间的关系。大陆的研究表明,如果混凝土中的水泥浆过少,则不仅影响混凝土通过钢筋间隙的能力,而且影响抗压强度。 配制SCC,原则是用水泥浆(胶凝材料)填充骨料骨架的间隙。计算步骤是依次计算:粗、细骨料用量;水泥用量;按强度推算水泥需要的拌合用水量;粉煤灰及矿渣灰掺量;SCC中需要的拌合用水量(水泥、粉煤灰、矿渣灰用水量之和);减少剂用量;根据骨料的含水率调整SCC 中的拌合水用量。计算出配合比后,进行试配和性能测试试验。 3 自密实混凝土性能评定 根据SCC的特点,在试配和生产中应作到:①良好的流动性,即在自重作用下能够自流平、自密实;②具有良好的材料匀质性和稳定性,在流动状态下不泌水、不起泡、无粗骨料离析现象;③硬化后体积稳定性好,不产生收缩裂缝,尽量避免内部缺陷。具体而言,评定SCC质量的要素有:较大变形能力,抗离析能力,钢筋之间的通过能力。此外,根据自密实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还应评价混凝土硬化期的抗渗性,由于评定内容和手段与常规混凝土大致相同,故此处不再赘述。下面仅介绍新拌SCC的评定。 Okamura等开始配制SCC时,以为配制出这种混凝土会很容易,原因是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已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但由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掺用大掺量增稠剂,使得离析问题得到严格控制,同时也阻止了水泥颗粒扩散到周围水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抗水洗水下混凝土不能应用于空气中浇注成型的结构中,原因有两个:首先,由于这种混凝土具有比较高的粘聚性,所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工程概况一. 设计依据二.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 203-2006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3-2012

配合比设计三. 自密实砼性能要求:1.C40 强度等级:自密实性能:二级 原材料性能g/cm35~20m级配,表观密2.70粗骨碎石0.075m的细粉含2区中砂表观密2.60g/cm3小细骨河砂g/cm42.,表观密3.1水普通硅酸盐水302.3g/cm3,建议掺粉煤Ⅱ级粉煤灰,表观密外加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 3配合比设计计 (1)根据自密实性能等级选取单位体积粗骨料体积用量Vg=0.32m3=320L,则质量为 M=ρ×V=2.707?320=866.24kg ggg W/P和粉体体积)确定单位体积用水量V、水粉比V(2PW等级的自密实砼,而且粗细骨料粒形级配良好,考虑到掺入粉煤灰配制C40 (后根据砂率进和水粉比0.80砂石表面比较粗糙,选择单位体积用水量 175.0L 。)行微调至0.814

W=V÷=175V÷0.814=215L WP P粉体单位体积用量为0.215m3介于推荐值 0.16~0.23m3 。 浆体量为0.2150+0.1750=0.390m3介于推荐值 0.32~0.40m3。 (3)确定含气量 根据经验以及所使用外加剂的性能设定自密实砼的含气量为1.5%,即15L。(4)计算单位体积细骨料量 因为细骨料中含有2%的粉体,所以根据下式可计算的出细骨料体积用量为281L,质量为731.837kg。 ()V=1000L?2%V++VVV++1SWPag M=ρ×V=2.608?281=731.837kg sss(5) 计算单位体积胶凝材料体积用量 V ce 因为未使用惰性掺合料,所以可由下式计算209L2%?× 281=V=V?2%V=215SPce(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例)进行计算)粉煤灰掺量30%(670%×M30%M×BB V+=ceρρcf即: 70%MM×30%×BB+=203.2.3得:=176.131kg411.739kg,

自密实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Self Compacting Concrete 或Self-Consolidating Concrete 简称SCC)是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能够流动、密实,即使存在致密钢筋也能完全填充模板,同时获得很好均质性,并且不需要附加振动的混凝土。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就已经开始使用轻微振动的混凝土,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SCC才在日本发展起来。日本发展SCC的主要原因是解决熟练技术工人的减少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高之间的矛盾。欧洲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将SCC第一次用于瑞典的交通网络民用工程上。随后EC建立了一个多国合作SCC指导项目。从此以后,整个欧洲的SCC应用普遍增加。 SCC的硬化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似,而新拌混凝土性能则与普通混凝土相差很大。自密实混凝土的自密实性能主要包括流动性、抗离析性和填充性。 测试: 每种性能均可采用坍落扩展度试验、V漏斗试验(或T50试验)和U型箱试验等一种以上方法检测。 比重: EFCA技术委员会主席Dr. Bert Kilanowski在其《SCC在欧洲的实际地位(及将来发展)》文章中给出了SCC在欧洲预拌混凝土中的比重,并且估计不同国家的SCC在预制混凝土的比重分别是意大利大约30%,芬兰大约30%,西班牙 25-30%;美国10-40%。 优点: 自密实混凝土被称为‘近几十年中混凝土建筑技术最具革命性的发展’,因为自密实混凝土拥有众多优点: ·1 保证混凝土良好地密实。 ·2 提高生产效率。由于不需要振捣,混凝土浇筑需要的时间大幅度缩短,工人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需要工人数量减少。 ·3 改善工作环境和安全性。没有振捣噪音,避免工人长时间手持振动器导致的‘手臂振动综合症’。 · 4改善混凝土的表面质量。不会出现表面气泡或蜂窝麻面,不需要进行表面修补;能够逼真呈现模板表面的纹理或造型。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要求(DOC)

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眉山至乐山(峨眉山)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暂行技术要求 二○一二年二月

前言 为统一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眉山至乐山(峨眉山)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质量标准,指导自密实混凝土设计、生产、施工和质量检验等控制技术要点,确保自密实混凝土工程质量,制订本暂行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主要依据高速铁路岔区板式无砟轨道系统技术深化研究——岔区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材料试验研究的最新成果、《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编制而成。 本技术要求由负责解释。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 (2) 4原材料 (3) 4.1 水泥 (3) 4.2 矿物掺和料 (3) 4.3 细骨料 (4) 4.4 粗骨料 (5) 4.5 减水剂 (6) 4.6 引气剂 (6) 4.7 粘度改性材料 (7) 4.8 膨胀剂 (8) 4.9 拌合水 (8) 5性能要求 (9) 5.1 一般规定 (9) 5.2 性能要求 (9) 6配合比 (10) 6.1 一般规定 (10) 6.2 配合比要求 (10) 7施工 (11) 7.1 一般规定 (11) 7.2 搅拌 (11) 7.3 运输 (11) 7.4 模板安装 (12) 7.5 灌注 (12) 7.6 拆模与养护 (12) 8质量检验 (14) 8.1 一般规定 (14)

8.2 施工前检验 (14) 8.3 施工过程检验 (15) 附录A 水泥净浆粘度比试验方法 (16) 附录B 基准混凝土要求 (18) 附录C 坍落扩展度、扩展时间T50试验方法 (19) 附录D B J试验方法 (21) 附录E H2/H l试验方法 (23) 附录F 竖向膨胀率试验方法 (25)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文献综述 1.1自密实混凝土简介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 如水泥) 和各种矿物掺合料、骨料( 如砂石) 及水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合形成混合物,经过一定时间的凝结硬化,形成具有力学性能的人造石材。自密实混凝土(Self-Consolidating Concrete 简称 SCC)是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能够流动、密实,即使存在致密钢筋也能完全填充模板,同时获得很好均质性,并且不需要附加振动的混凝。 自密实混凝土拥有众多优点:卓越的流动性和自填充性能,并且不离析、不泌水,能够保证混凝土良好的密实性;施工过程中无需振捣,避免了振捣对模板产生的磨损,并且没有振捣噪音,能够改善工作环境和安全性;成型后的混凝土有优异的耐久性,不会出现表面气泡或蜂窝麻面,不需要进行表面修补,能够改善混凝土的表面质量[1]。 自密实混凝土具有砂率较高、胶凝材料掺量较大、高效减水剂用量较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自密实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大不相同。再加上自密实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各种原材料因地域性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材料组成和性质有着天壤之别。所以,针对于某一地区的原材料性能合理地进行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有重要的意义[2]。 二、自密实混凝土概述 2.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3] 从1988年日本有了关于自密实混凝土的首篇报道以来,自密实混凝土的发展已有十几年的历史。本文首先将对其进行综述,概括介绍国外关于自密实混凝土的基本研究应用结论,这为系统地认识自密实混凝土并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2.1.1国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 国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开始于90年代初期。1987年冯乃谦教授提出了流态混凝土概念,奠定了这一研究的基础。1993年,城建集团构件厂在研制出C60-C80大流动性高强度混凝土的基础上开始着手于免振捣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于1996年获得了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的国家专利。之后,中建一局、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及、、天津、等地陆续有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于工程实践的报道。2003年西卡建筑材料公司天津分公司先后在天津和举办“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研讨会”,推动了津京地区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此外,清化大学的廉慧珍教授、覃维祖教授、工业大学的马保国教授、工业大学的巴恒静教授、大学的建岚教授、中南大学的谢友均教授、建工学院的志明教授以及建材研究院、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对自密实混凝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促进了我国自密实混凝土的发展。 2.1.2国外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 国外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报道较早出现于日本。1988年夏,东京大学冈村甫研制室第一次成功地配制出自密实混凝土。次年,在东京举行了自密实混凝土的公开实验,会后许多大建筑公司开始了自密实混凝土的开发。1991年就有13家总承包公司的研究人员在东京大学实验室研究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1992年出席日本混凝土学会关于自密实混凝土年会的单位增至30家。至1994年底,日本已有28个建筑公司掌握了自密实混凝土的技术,可见其发展速度是很快的。其它国家也逐渐开始研制自密实混凝土。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早期挪威建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