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城市旧城改造规划实现中制约因素的思考

对城市旧城改造规划实现中制约因素的思考

对城市旧城改造规划实现中制约因素的思考
对城市旧城改造规划实现中制约因素的思考

对城市旧城改造规划实现中制约因素的思考

摘要: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的突飞猛进,各个城市对旧城区的改造都发生了规模和速度上的飞跃,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在实现过程中遇到很多制约因素。因此,本文结合个人在城中村改造和安置项目实现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针对问题思考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规划支持系统住房政策和策略发展公共空间社会包容

前言

在一个不断城镇化的世界里,将城市和人类居住区作为永续发展的杠杆关键作用。政府和人民信奉高生活质量、繁荣这样的城乡规划愿景的努力,但恰恰就在这愿景的实现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实现或者造成了很多矛盾。

正文

一、城市旧城改造规划设计本身不合理

1.在我国城市旧城改造规划设计常常只是照搬照抄别的城市实践成功的经验,然而地域、人文特点不同城市特点也不同,旧城改造规划的设计却不能满足各个城市的特色需要。规划支持系统(PSS)其实仍然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重视。PSS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引入规划学界,至今还没形成一个全面的、综合的图景。PSS工具发展必须和实践需求密切协作,更快的发展规划支持的功能,将PSS作为研究工具来减轻现今规划工作的复杂性。

2.在我国,特别是内陆地区,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往成为地方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而要打造一个紧凑的城市区域,必须有不同的功能分区,然而在旧城改造规划中如果只是根据旧城的使用效果来设计,很容易产生不合理的规划。所以旧城改造规划设计一定要结合城市功能分区和地段特色进行,旧城改造不是单纯的以旧换新,因此,城市旧城改造规划的设计理念应当依托城市化建设的总体功能,对旧城具有纪念意义的地标建筑进行更新维护而并非完全拆除,在优化城市总体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对旧城进行合理的改造规划设计。

3.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度决定了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在城市旧城改造规划设计中时,公共设施的设计普遍不被重视,忽略了适合人们生产生活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或许部分功能能维持居民日常生活,但是城市化建设需要城市内容更加适宜居民生产生活,要求市政基础设施更加符合当代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不仅要满足日常生活,还要在满足的基础上更加满意。因此,完善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时城市旧城改造规划中一个重点。

二、城市包容性

在2016年10月在厄瓜多尔举行的联合国第三次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

会(简称“人居Ⅲ”),多次强调社会包容、城市包容,持久的、包容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以及充分、众多的就业机会,体面地工作,是可持续发展城镇和国土发展的关键要素,城市和人类住区应当为人们提供公平的机会,以及健康、高效、繁荣和充实的生活。而由于我们国家很多城市过度追求城市发展速度,急功近利,在旧城改造规划中对旧城地区的本地资源(自然资源和土地的可持续管理利用)、文化遗产、公共基础设施、教育培训、福利事业等得不到彻底的改善。我们应促进包容的工业发展和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创造有利于商业、创新和创业的大环境,促进房地产领域对于其他经济领域的生产力刺激作用,同时也要特别关注所有群体的能源和交通需求,进而促进资本集聚、收入增长、就业增长。尤其是贫苦人口和非正式居住地的居民,给这些人提供公平的收入机会、知识技能与教育机会,以此来增强城市与人类住区的生产力和共同繁荣。一个城市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包容的胎记,在城市永续发展中,我们要正确对待,而不是忽略或者刻意强求。

三、住房政策

随着旧城改造,伴随更多的是商品住宅而不是拆迁、安置住宅,原本所有人都应有获得足够的住房的权利,而房地产商要牟取更多的利益,房价攀升,无家可归、处于逆境、低收入以及残障人士无法支付。所以在旧城改造规划中一定要完善相关地区所有领域的综合、年龄和性别平等的各级政府的住房政策和策略的发展。促进多样性、能支付的和可持续的住房发展方案的政策、工具、机制和融资形式,加强地方因素和住房措施结合的住房政策,提供足够、能支付的、可达、资源高效、安全、有韧性、人脉广泛和区位良好的住房,还有注意距离因素,以及加强与城市肌理和周边功能区域的空间关系。只有满足不同

收入社会群体的各种住房供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改善各种人群生活条件,促进他们全面参与,该地区旧城改造规划才能更好得到实现。

四、土地征收、移民、拆迁问题

土地征收、移民、拆迁一直都是棘手的问题,而即使在好多已完成旧城改造的地区,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所以一定要支持在住房部门制定充分且可执行的规定,包括韧性建筑规范、标准、开发许可、土地使用章程和条例、规划法规,打击和预防投机行为、流离失所和任意强拆、确保可持续、高质量、能支付的、健康、安全、可达、能源和资源效益和韧性,提升土地稳定拥有权的保障和规范,采取冲突预防和调停的措施。而拆迁已由拆除公有房产、单位房产为主转向拆除私有房产为主,拆迁补偿由实物补偿转向货币补偿为主,拆迁的补偿标准已由房屋重置价结合成新补偿转向房地产市场评估进行补偿。拆迁后改造重建,所需资金巨大。同时旧房拆迁户又是无偿分房,这两项资金已超过建筑造价的2~3倍。而且,其它名目繁多的摊派收费,越来越多,据开发公司统计已达60多种,都打入商品房综合售价,转移到开发公司和购房者

身上,使商品房售价远远背离了价值规律,造成建房的建不起,买房的买不超,影响旧城改造速度。所有这些变化,都要求拆迁部门切实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作风,调整工作方法,以便更好的适应新形势对拆迁工作的要求。旧城改造应该注重安抚民意。在改造过程中,民意是最为不稳定的因素,在改造过程中因尽量避免与民众冲突。

五、生态环境

旧城改造规划同时也意味着改变该地区原有生态系统,包括原有可持续的给排水、固废管理、雨水管理、减少空气污染等系统。往往城市在旧城改造规划中尽可能的减少改造成本,造成雨污水系统、废弃物管理等承受能力的上限太低,甚至远远超出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城市大面积积水、空气质量差,尤其近几年来雾霾日益严重等环境问题。我国几乎每个大城市都面临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问题,尤其作为一个像西安这样的内陆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是总所周知的,例如过度提高容积率,增大建筑密度,减少建筑间距,造成过密开发和土地滥用,导致环境持续恶化。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在不违反规划,旧城改造开放几乎没有利润可言。所以在旧城改造规划尤其是居住环境、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都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来完成。比如有些位置就必须进行绿化或者建成开放空间,或者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一些居民搬出,获得的土地用于环境建设。

结语

根据联合国第三次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简称“人居Ⅲ”)中预计到2050年,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将接近翻番,使城镇化成为21世纪最大的变革趋势之一。由于全世界的人口、经济活动、社会和文化交流,以及环境、人道主义影响都越来越向城市集中,这同时也自然会对城市的旧城区改造规划住房、基础设施、基本服务、食品安全、健康、教育、体面的工作、安全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城市旧城改造规划实现中,要对未来有预见性,要让城市旧城改造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利器,旧城改造是城市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必然,是一项城市更新的计划。区域更新中的规划是动态的,并通过综合系统的规划达到土地增值以及解决土地指标目的,在旧城改造中,政府及城市规划部位,应强调“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职能,各地区根据自身的情况,旧城改造规划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前者是统筹改造方针、原则和总量控制,后者遵循“成熟一片,改造一片”的原则,为各相关利益者提供一个合理型博弈平台。旧城改造中应避免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错位,尽量做好更新地区的人性化配套,城市更新的功能和意义绝不应该是通过增加居民负担而换取更新后的光鲜与浮华。

参考文献

《规划研究方法手册》

[英]伊丽莎白?A?席尔瓦帕齐?希利等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设计》

王建国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人居 III新城市议程草案文件》

最新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⑤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 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 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②隋初,长安城建设,强调建设时序。③元大都建设,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形地貌特点----整体观念、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④米列都城,采用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3.你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田园城市、卫星城镇、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有机疏散、理性主义、城市设计、社会学和新马克思主义、永续发展和全球化理论。

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冯长安 摘要:高速铁路从诞生至今已近50年,纵观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其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而高速铁路建设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依据我国高速铁路规划,在未来30年将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高峰时期。本文从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形势、国外高铁建设的相关经验、高铁建设的作用与目标进行系统的说明,通过区域的视角和严密的论证来分析高铁建设对城市本体以及城市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为我国今后高速铁路以及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铁建设;城市发展;区域空间结构 1引言 在我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目前仅有的普通铁路运输系统已经日益饱和,负重越来越大,日渐不能满足我国的交通运输需求。在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形势下,加快作为资源节约型的高速铁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必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应运而生,由此我国开始了高速铁路建设的新篇章。 在我国即将进入高速铁路建设的快速时期,研究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以便为今后高速铁路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到未雨绸缪,科学建设,合理发展。 2研究意义 2.1我国高铁建设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4年1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通过,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时代的来临。其规划至2020年实现“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 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的建设完成。建 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运速度目标值 达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如图所示: 在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中,又确定了高速 铁路建设的近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实现 “五纵六横八连线(568网)”;远期实现 “8 图 1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图 纵15横26连线(81526网)”。 由此可以看出,未来30年将是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重要时期。 2.2高铁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2021智慧城市规划试卷70分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2021智慧城市规划试卷70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智慧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需要通过完善的服务体制和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作为支撑。 A.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B.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 C.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D.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2.实现城市居民在“吃、住、行、游、购、娱、健”各个方面,都能够做到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使用任何设备或方式获得其所需的各种社会服务,是智慧社区建设的()。A.近期目标 B.远期目标 C.根本目标 D.终极目标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3.()的出现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感知和控制提供全面支持,并应用于智慧的各个领域。 A.泛在网络 B.云计算 C.物联网 D.大数据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4.从技术实现上,智慧社区包括五个层次和两大保障体系。其中两大保障体系包括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保障和()。 A.信息共享保障 B.信息智能保障 C.信息安全保障 D.信息多样化保障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5.()的出现为大数据应用提供了平台与支撑,对异构、多维和海量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方法、模型预测和可视化分析,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用户可用信息。A.泛在网络 B.云计算 C.物联网 D.大数据 用户答案:[C] 得分: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过于强调信息通信技术易于导致()。

A.商业利益主导城市发展 B.城市发展缓慢 C.经济可持续问题的恶化 D.社会可持续问题的恶化 E.城市两极分化 用户答案:[ADE] 得分:8.00 2.与以往的“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相比,“智慧城市”具有以下特点()。 A.更加提倡人文与和谐 B.更加聚焦民生与服务 C.更加鼓励创新与发展 D.更加关注共享与协同 E.更加强调认知与关联 用户答案:[BCD] 得分:8.00 3.相对于传统社区,智慧社区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其关键特性是(),而智慧社区因其组织管理更为先进合理更加具备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更具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A.智能感知 B.可持续发展 C.和谐社区 D.主动服务 E.信息技术 用户答案:[AE] 得分:0.00 4.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信息技术也成为继农业、工业生产力之后的新兴生产力,并迅猛发展,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 A.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B.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C.不断创新信息技术 D.促进信息交流 E.知识共享 用户答案:[AD] 得分:2.00 5.智慧城市是以()为目标,整个城市具有较为完善的行为意识和调控能力,具有空天地多平台协同能力。 A.发展更科学 B.社会更和谐 C.管理更高效 D.交通更便利 E.生活更美好? 用户答案:[ABCE] 得分:8.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3道题】

城市规划之旧城改造的若干问题探讨

城市规划之旧城改造的若干问题探讨 摘要:伴随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旧城区的物质环境老化、城市功能衰退、历史文化色彩消失等问题作为城市改造的重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文章首先阐述了旧城改造的重要性,其次对当前旧城改造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旧城改造;问题;对策 一、旧城改造的重要作用 1.改变城市面貌 旧城往往建筑密集,建筑见缝插针,外观形象较差,是城市中脏乱差比较集中的地区。通过旧城改造,不论是推到重建,还是更新改造,都将在很大程度改变其面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2.提高人民居住水平 旧城区建筑年代久远,通风和卫生条件相对较差,且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居住条件较差。通过旧城改造,统一规划,配备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给旧城区市民提供一个宜居宜业的新环境。 3.挖掘城市用地潜力 挖掘潜力是旧城改造的重点工作和重要目的。旧城一般面积较大,且土地价值未得到最大发挥。在城市不断扩张、用地紧张的背景下,通过旧城改造,可有效地挖掘用地潜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 4.加速城市现代化 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旧城多落后于新区,在公共设施以及交通、环境等方面,旧城都存在很多不足,在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启动旧城改造工作有利于完善整个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改善城市的住宅、商业、用地、环境、交通等问题,加速整个城市的现代化。 二、当前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改造成本较高,资金难以兑现 旧城改造资金的合理来源和有效运作是保证改造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问题。旧城区多处于城市建筑密集、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段,光是高昂的拆迁成本就足以让政府和开发商望而却步。如广州天河区冼村改造工程,由于对拆迁难度估计不足,造成后续资金跟不上,实际改造后的效果与当初规划的蓝图有较大出入,尽管后来做了补救工作,但已经推迟了原计划的改造进程,给周边市民带来相当不便。 2.更新改造手段单一, 具体实施及管理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各城市对于旧城区更新采取的手段和策略较为单一、粗暴。改造方式的物质化、单一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改造的深度和广度。通常的做法是推平重建高楼,但这样做光是场地改造、土建施工上的花费就难以承受。国外的旧城改造往往注重循环利用,认真调查并分析街区的历史与现状,利用已开发的土地,不改变建筑外型而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周密规划详尽保护与改造方案,由公众参与最终确定方案。 3.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 旧城往往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所在地,是城市特定历史条件下遗留下来的建筑空间环境,是城市传统与特色的继承。在城市建设中,旧城改造本是一个挖掘文化遗产的科学文化价值和教育美学价值的机会。然而实际过程中,当前旧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3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3

第三篇城乡空间规划 10.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11.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 12.城乡区域规划 13.总体规划 14.控制性详细规划 10.1试比较2008年颁布的《城乡规划法》与1989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法》的异同。 10.2试比较各层面规划类型在内容与深度上的不同。 10.3城市基本资料搜集。 11.1哪些要素决定了不同城市土地的价值级差?有学者认为,我国实施的土地拍卖制度提升了房产的价格,是否应该叫停土地拍卖? 1.土地级差—— 由于城市土地的自然性质或者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的差别,而又不同的价值,这被称为“价值级差”,影响城市土地价值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土地的区位,适用性,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①区位:一般指的土地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或者是土地所属的城市的基本状况, 如相同城市,市中心的地块通常比郊区价值高,大城市的地块一般比小城市价值高。 ②适用性:指的是土地的适用性评定结果,一般是一类用地的价值>二类用地的 价值>三类用地的价值。 ③用地的基础实施建设: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的,一般其价值越高。 2.土地拍卖—— 土地拍卖的制度提升了地产的价格,地价上涨推动房价上涨,但是并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叫停土地拍卖,原因如下: ①从放假高涨的原因来说,土地拍卖出高价不是带来房产涨价的直接原因,因 为房价本身就是开发商自己根据市场制定的,无论土地是否高价拿来,开发商都可以定出高价来的,因此叫停土地拍卖,并没有找到其问题根源,更重要是的建立健全的土地财政政策,预防、限制土地拍卖过程中对于土地价格的提升给房价带来的影响。 ②土地拍卖的经济收入,是地方政府发展自身的重要经济来源,叫停土地拍卖, 会给地方政府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现代化城市设计与旧城改造

现代化城市设计与旧城改造 发表时间:2016-05-19T09:21:32.5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期作者:黄建荣 [导读] 中山市三乡镇城乡建设服务中心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旧城改造能够通过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城市功能的再造、城市形象的提升。 中山市三乡镇城乡建设服务中心 摘要: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旧城改造能够通过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城市功能的再造、城市形象的提升,表现出积极的意义。文章以此作为旧城改造的目标,分别从各个方面入手,深入研讨具体的改造模式。 关键词:旧城改造;城市规划;改造模式 2006年广州市确立了“东进、西联、南拓、北优、中调”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随着广州南站、大学城、亚运村等 “南拓”战略的深入实施,番禺区受到了广州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直接带动和强力牵引。2006年12月,广州地铁三号线全线通车,线路从北往南贯通了五山高校科研文化区、新城市中轴线地区、番禺新城,直达番禺广场,并于2010年往北接通广州白云机场。三号线的开通不仅对广州市发展新区、调整城市功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为番禺区城市发展建设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动力、一次重要的契机。如何充分发挥地铁三号线的交通功能,又充分利用地铁三号线带动与促进沿线地区的开发与结构优化,成为番禺区持续快速发展的热点问题。 地处广州南拓轴重要节点的番禺广场建成于2000年,是番禺区政府所在地,也是番禺市民活动的重要场所。自地铁三号线开通以来,周边地价迅速上涨,住房、商业、消费等需求不断增加,而地面交通组织不佳、服务设施不足、环境质量较差等问题日益彰显。为迎接2010广州亚运会,将番禺广场周边地区打造成多功能复合型城市副中心,塑造番禺中央活力区,有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公共生活的质量,番禺区人民政府于2007年开展《广州市番禺区番禺广场周边地区城市设计(深化设计)》。 一、旧城改造对城市规划设计的意义 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要求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再造城市的功能和提升城市的形象,而旧城改造,旨在顺利实现以上几方面的城市规划设计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积极意义。 (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规划设计要求解决生态破坏和生态污染等问题,并提供健康、清洁、舒适的生态环境。旧城改造以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目标之一,通过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互相协调,确保在拆迁、建设等过程中,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并合理增加生态因素,以实现新的生态平衡状态,这属于高层次的城市规划设计模式,也是旧城改造需要致力实现的目标。 (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每个城市的发展,长时间积累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历史文化,尤其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物,通常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珍贵的美学价值,传承着城市的传统特色。城市规划设计要求在创新建设的同时,保护好具有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譬如将古代建筑列入文物保护名单,旧城改造并非意味着将所有“旧”的城市文化因素摒弃,以及将历史文化遗产作为阻碍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绊脚石,相反,旧城改造应该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将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旧城改造的重要构成元素,使得规划设计后的城市主体,更具历史和文化底蕴。 (三)提升城市功能形象 针对日益衰退的城市结构和城市功能,旧城改造通过房屋的改建、道路的重修和其他市政设施的增设,全方位提升城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以此再造城市的功能和提升城市的形象。城市规划设计亦要求通过调整和优化城市结构与功能,改善旧城区的环境质量,解决城市老化的问题,促进整个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于城市规划设计视角旧城改造的模式研讨 在明确旧城改造对城市规划设计意义的基础上,旧城改造模式的研讨,可分别从整体运作模式、拆迁模式、开发模式几个方面入手。笔者结合相关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措施: (一)整体运作模式 旧城改造的运作模式,分为政府型、开发商主导型、政府主导下开发商参与型三种: (1)政府型运作模式。主要针对旧城改造的居民回迁问题,由政府直接提供启动资金或者融资担保,进行统一的改造和开发。这种运作模式强调社会大众的利益和住宅的保障功能,并且容易得到拆迁对象的支持,但其前提是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脱离市场的运作,较为适用于经适房和廉租房等的建设。 (2)开发商主导型运作模式。开发商通过房地产一级市场获得土地后,由自己出资开发建设,以及独立承担拆迁补偿、安置和回迁责任,这种模式完全遵从市场的规律,政府可大大减轻改造的资金投入压力,在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下,开发商会想办法提高旧城土地的利用率,但并不排除个别开发商违背政策和法律规定违规操作,譬如未经批准强拆民宅和古建筑的行为,从侧面要求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和法律干预。 (3)政府主导下开发参与型运作模式。在政府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委托开发商全权设计、建造和运营,其中拆迁、补偿和安置工作,由政府组织实施。由于这种模式的总体规划权在政府手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开发商的利益驱动,但同时也需要避免限制开发商的投资热情。 (二)拆迁模式 旧城改造的拆迁模式,分为“阳光型”、“不动迁型”、“模拟型”、“自主型”四种: (1)阳光型拆迁。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面向全社会制定拆迁政策、确定拆迁补偿标准和实行拆迁管理,并严格监督和约束拆迁人员的行为,旨在最大限度化解拆迁过程中的矛盾。在拆迁评估补偿方面,应该综合考虑被拆迁区域房屋的区位、结构、用途、成新、环境等因素,按照市场的平均价格,进行分类评估和分户评估。其中评估机构的确定,以抽签的方式邀请,并由公证机构现

城市规划原理--思考题

1.简述城市形成的过程及其主要动因是什么?答: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成生了剩余产品,人们需要对剩余产品进行交换,于是产生了私有制,产生了劳动分工。随着交换量的增加及交换次数的频繁,有了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商业和手工业也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就出现了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原始居民点也发生变化,其中以农业为主的农村,一些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点逐渐发展为市,即出现了城市。所以,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2.古代城市和现代城市的特点答:古代城市的特点:1城市结构简单,城市职能单一;2城市规模小;3军事职能占主要地位;4城市化水平低,且进展缓慢。现代城市的特点:1城市化速度加快,变化剧烈;2城市结构趋向复杂,规模日渐增大;3城市职能多样化,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城市主要职能;4城市类型增多;5人口向城市急剧聚集,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 3.规划的特点有哪些?答:很强的综合性,很强的政策性,很强的先期性,不确定性. 4.城市规划的定义?其核心内容有哪些?答: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核心内容:土地使用的配置;城市空间的组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 5.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关系答:1.城市规划对建筑的影响作用:1)城市规划影响建筑的选址;2)规划影响建筑的综合效益;3)规划影响建筑布局,形体与风格。 2.建筑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作用:1)建筑直接影响城市规划;2)建筑影响城市的环境与景观质量;3)建筑影响城市基础设 备的使用效益;4)建筑影响城 市布局结构。 6.解释:用地面积:城市用地是 指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 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它们既 是指已经建利用的土地,也包 括已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区范围 而尚待开发使用的土地。建筑 红线:指建筑用地相互之间的 用地分界线。不经规划主管部 门批准,建筑物的平台,窗户, 基础,地下管线等不允许突出 红线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 地与建筑用地之间的分界线。 建筑范围控制线:基础上用以 标定可建建筑区域范围的界 线,受红线后退及其他因素影 响,基础上可建建筑的范围比 红线标定的范围小。建筑范围 控制线与红线之间的用地归基 础的持有者所有,可布置道路、 绿化、停车场及其某些非永久 性建筑物、构筑物等,并计入 用地面积参加其他指标的计 算。建筑密度:又称建筑率, 指基地上各类建筑的基地总面 积与基地总用地面积的计算。 容积率:指基地内各类建筑物 的总建筑面积的比值,比值为 1-2时,基地上可见多层建筑; 比值为4-10时,基地上可建高 层建筑,通过给定基地容积率, 可现指基地上最大总建筑面 积。 7.对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影响 要素? 8.论述“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历程及主要思想 答:1)1898年霍华德提出了 田园城市的设想,田园城市尽 管在20世纪初得到了初步的 实践,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分 化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 指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自 给自足;另一种是指城市郊区。 2)到20世纪20年代,曾在霍 华德的指导下主持完成第一个 田园城市莱彻沃斯规划的恩温 提出了卫星城理论,并以此来 继续推行霍华德的思想。3) 1924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 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建设卫 星城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的 一个重要方法,从此,卫星城 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概念。20世 纪50年代以后,人们对于这类 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城市统称为 新城。4)1932年F·L·赖特 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这一 设想将城市分散理论的思想发 挥到了极点。5)E·沙里宁为 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产生的 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 理论,他在1942年出版的《城 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 一书中阐述了有机疏散理论。 加粗的即为主要思想 9.简述“有机疏散理论”答: 1942年沙里宁在《城市:它的 发展、衰败和未来》中阐述的 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进 行调整的理论。它的改建目标: 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 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 些活动的地方去;把腾出来的 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 该做其他适宜的用途;保护一 切老的核心的实用价值。 10.何谓城市性质?确定城市 的性质对规划有何意义?如何 确定某城市的性质?答:城市 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 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起的作 用,指各城市在全国城市网络 中的分工和职能。意义:1.不 同的城市性质决定着不同城市 规划的特征,对城市规模的大 小、城市用地组织的特点以及 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水平起重 要的作用。2.是决定一系列技 术经济措施及其相适应的技术 经济指标的前提和基础,便于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把规划的一 般原则与城市的特点结合起 来,使城市规划更切合实际。 3.正确拟订城市性质是确定城 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有 利于合理选定城市建设项目, 有利于突出规划结构的特点, 有利于为规划方案提供可靠的 技术经济依据。确定依据:城 市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组 成城市的一些要素主要是满足 本市范围以外地区需要而服务 的,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城市的 形成和发展起着直接的决定作 用。如果其产品仅为满足本市 居民需要,则该因素不是城市 的基本要素。 11、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 械增长答:自然增长指人口再 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 死亡人数的净差值;机械增长 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 量,即一定时期内迁入城市的 人口与迁出城市的人口的净差 值。 13、估算城市人口的规模的方 法有哪些?答:劳动平衡法、 职工带眷系数法、.综合平衡法 14城市用地自然条件分析包含 哪些内容?答:1.) 地质条件: 主要表现在与城市用地选择和 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方 面的分析。2.)水文及水文地 质条件3.气候条件4.)地形条 件 15、城市用地平衡表的概念? 主要作用是什么?答:用地平 衡表的概念:用数量概念说明 城市各类用地的相互关系的表 格。用地平衡表的作用:通过 编制用地平衡表,检验城市各 项用地的分配比例以及是否符 合规定的定额指标,为合理分 配城市用地提供必要依据。1) 反映城市土地使用的水平和比 例,作为调整用地和制定规划 的依据之一;2)用以比较城 市之间建设用地的情况;3)作 为规划管理单位审定城市建设 用地的必要依据。 16.试论述当前我国土地储备 机制的运行模式及其存在的主 要问题答:运行模式:1.按照 市场机制运行的模式;2.行政 指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 式。存在问题:1土地储备机 制立法滞后,土地立法体系有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作者:————————————————————————————————日期: 2

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摘要】城市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城市规划,它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配置城市资源、调控城市布局的重要作用,为城市的发展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城市的发展规律与现状,本文主要从城市规划的概念、阶段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入手,进行简要分析与描述。 【关键字】城市规划;城市发展;重要性;影响 1978年11月,我国在经济上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而后的三十多年里,我的经济的发展果然不负众望,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在飞速进行中,无论是东部、中部、西部还是沿海内地,城市的面貌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华灯璀璨。在建筑设计者、城市规划设计师以及行政主管部门工作者们的辛苦努力下,我们生活的城市的环境与形象变得越来越美好,居住的家园变得越来越温馨。 一、城市规划的概述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 在早期,人们的生活没有固定的场所,三五成群,靠捕鱼打猎为生。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开始崛起,人们也开始由此进入到群居的最高级模式,逐渐的走向了成熟与文明的时代。当然,伴随着城市的出现与发展,一个新的名词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城市规划。 谈及城市规划,每个民族对其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知识的组成。所谓城市规划,顾名思义就是科学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走向、处理城市与其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布局以及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它侧重于研究城市物质形态的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根据,在城市管理规划、建设、运行三个阶段中位于最首要的地位,是城市管理的龙头。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分析 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随着时代与地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也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并且紧跟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对城市规划的研究自古以来就存在了,而因为各个学科的参与,也为城市规划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后盾,例如地理学科、社会学科、历史学科以及考古学科等知识文化对研究城市

数字城市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展望

数字城市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展望 1 数字城市的产生背景与基本概念 1.1数字城市的产生背景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题为“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演讲中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并指出数字地球是一种能嵌入巨量地理信息,对我们的星球所做的多分辨率、三维的描述之后,各国政府和科技界迅速作出积极反应,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于1999年11月底在我国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会上指出:中国将力争在数字地球建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表明我国政府和科技界对数字地球的高度重视与关注,经过两年的研究和讨论,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们对数字地球的概念、支撑技术应用前景以及优先发展的应用领域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和阐述,与此同时科学家们还提了数字中国、数字北京及数字海南等概念,这些概念在全球、国家及区域三个层次上概括了数字地球的作用,在数字地球的背景下城市问题的专家提出了数字城市概念。 1.2数字城市的含义 数字城市的概念,正如数字地球概念一样,目前尚无公认的严格定义,实际上,数字城市指的是信息化的城市,是真实城市(物质城市及其社会政治经济特征综合体)的虚拟对照体,数字城市的核心是真实城市及其时空变化在虚拟三维空间的数字化重视与认识,数字城市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延伸与发展,其技术基础是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数字城市的内容包括城市设施的数字化、城市网络化、城市智能化和可视化等主要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城市还会被赋予不同的新的内涵.数字城市是一种通俗说法用数字化手段处理城市问题是数字城市概念的本质. 1.3数宇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城市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体.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居环境复杂.国民经济产值80%以上集中在城市.发达国家8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城市同时.诸如农业人口不断向城市集结使得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与膨胀.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科技企业带来的失业.工业、汽车尾气噪音生活垃圾影响城市环境、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影响城市交通等诸多城市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城市发展.这些城市问题.不能仅仅依靠领导意志、专家个人经验对局部或单一问题进行调整解决.未来的城市发展.必须从城市的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全面考虑.城市现代化智能化.需要构建数字城市.对城市问题的现状作出全面、准确的估计与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目前计算科学、空间信息科学、城市科学,地球科学、系统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发展,已经为构建数字城市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数字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2构建数字城市的核心支撑技术 2.1遥感技术 航天航空遥感具有信息丰富、影像直观现实性好及更新速度快等特点根据遥感信息可以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建立地面数字高程模型.自动识别地面目标及其性质等.它们将是数字城市的几何空间信息和部分属性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手段. 目前航天遥感影像的长线阵CCD成像扫描仪可达到1~2m的空间分辨率.使我们可以看到城市中的建筑道路上的车辆等.成像光谱仪的光谱细分可达到5~6nm水平.能自动程度较

关于旧城改造的提案

关于新旧城改造的提案 近年来,沈阳市经济发展迅速,高楼林立,但仍面临新旧城区更替的问题。 为此提出建议: 1、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相结合,创建和谐社会 经济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城市规 划必须符合市情、县情‘镇情,采用各项建设标准 和定额指标,应与城市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坚持合理使用土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注意保护地 方风貌,体现城市特色,严格控制中心市区的规模, 合理发展中小城市。 只有把握住沈阳市经济发展的方向,充分利用法律,税收,投资等手段,强化规划管理,调控和 引导沈阳市的建设规模和发展方向。例如,在经济 快速发展时,通过城市规划保证城市经发的有序发 展;在经济发展较慢时,城市规划应注重新的经济 增长点的培育与扶持。当城市规划因某种原因需要 重新修订时,应在政府指导,专家论证以及建设和 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注意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用 人以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导向、规划、建设城市, 今儿既要保证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用房,还要充分体 现沈阳特色。 2、新城区开发与老城区改造相结合,共同促进沈阳市 的经济发展 新城区开发与老城区改造作为城市系统工程

建设的两个方面,虽然均以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为基础,但又各具特点,并在资金、资源、等方面 存在一定矛盾。新城区的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利润 较大,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社区服务、 人性化的管理都是吸引老城区居民来此居住、工商 业来此投资的必然优势。新城区开发的结果,短期 内可以缓解老城区的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可能是 老城区的发展陷入困境,并诱发老城区的改造。老 城区改造的核心内容是调整用地功能、优化土地配 置、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显然改造后的 土地价格、使用费用将大大提高,这不但促进了城 市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为新城区的进一步开发创 造条件。新城区的开发与老城区的改造作为矛盾的 两方面,必须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切不可因新 城区开发的高利润而无限制开发,也不可忽视历史 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放松老城区的改造,同时应该用 市场杠杆来调整人口分配,使老城区与新城区共同 繁荣。 3、完善老城区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沈阳城市建 设的可持续发展 老城区的改造成功与否,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各区县应按照沈阳市城市规划的要求, 在完善本地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注意与相邻区县 的衔接,切不可因追求高利润而随意更改规划内容,更不能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随意变为建筑用 地。同时,应当树立寿命周期、生态城市、循环经 济的观念,通过创造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

自然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自然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Nature factor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city planning 作者:…… 摘要::影响城市规划的因素有许多,文章认为自然因素应该更多的在城市规划中起到主导作用。本文阐述了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的构成、科学内涵、自然环境、自然因素的保护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及生态学原理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城市规划应该更多的反映社会和民众的呼声,而不应成为行政和金钱的奴隶。许多国家已经将自然环境、自然因素的保护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Abstrac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ity planning have many, the article thinks that the nature factor shoulds be more to rises in city planning predominant function. This text expatiated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mposing, science content, natural environment, nature factor of the concept, city planning of the city planning to influence and ecology principles of the city planning in the application in the city planning.

The city planning should reflect the society morely with the civil noise of shouting, but shouldn't become the administration with the peculiarly slave. Many nations have modernized the protection conduct and actions city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nature factor to level with the civilization degree of a measures the standard. 关键词:城市;城市规划;自然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 Key words:City;City planning;The influenc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和影响 城市规划有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城市规划是国家或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载体。在城市规划问题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自然系统对城市道路、城市绿地系统、及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而这些都可归结为城市规划范畴内。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_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浅谈对城市规划的认识

浅谈对城市规划的认识----从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作用谈谈 了解城市规划,首先从了解城市和城市的发展开始。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中国,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两种类型,因“城”而“市”就是城市的形成先有城后有市,市是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因“市”而“城”则是由于市的发展而形成的城市,即是先有市场后有城市的形成,这类城市比较多见,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是人类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城市的形成,无论多么复杂,都不外乎这两种形式。而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在中国,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则加强了全面规划;宋开封城是按照五代的周世宗柴荣颁发的诏书,有规划地进行扩建的要例;北宋中叶,开封城已走向较为开放的街巷制体系,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结构形态;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使北京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最辉煌实例。而在西方,在古希腊城邦时期已出现了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古代罗马建筑师马可·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阐述了城市选址、环境卫生、纺机建设、公共建筑布局等方面的基本原则。中世纪社会发展缓慢,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阿尔伯蒂、安德烈亚·帕拉第奥、斯卡摩锡等也提出了一些反映当时商业兴盛和城市生活多样化的城市理论和城市模式。产业革命前的欧洲城市城市规划多侧重于防御功能和政治需要,封闭性强。19世纪上半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设想,把改良住房、改进城市规划作为医治城市社会病症的措施之一。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霍华德倡导“田园城市”。至今,城市规划仍是采取上面所说的旧城改建和新城建设两种基本形式。19世纪90年代,西欧各国已逐渐形成以公共投资改进市政建设和控制私人用地相结台的城市发展战略概念。制定城市建设法规最初的目的是维持整齐、清洁、安定的城市环境,以保障居民健康。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有相应的法律体系,严格的城市建设法规可以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质量。产业革命后,城市内部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促使人们从理论上研究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寻求最佳模式。1922年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主张充分利用技术成就,建造高层高密度的建筑群,使城市集中发展,以求得最好的生活环境和最高的工作效率,这种思想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美国建筑师赖特提出的“广亩城市”认为城市应与周围的乡村结合在一起,平均每公顷居住2.5人,被称为城市分散主义,这两种城市模式影响甚广。从城市功能要求出发提出各种城市布局形态,如带形城市、同心圆式的环状城市、楔子状结构城市、多核心城市等;从城市中各种系统的组织出发,宏观地研究城市所在的地区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从微观上对构成城市的单元细胞进行剖析来研究城市的形态。 通过研究前人对于城市规划的研究,我们知道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而城市规划就有着有它无法取代的作用: 城市规划师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建设的展开在相当程度上需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运作,但纯粹的市场机制运作会出现“市场失效”的现象。因此需要政府对市场的运行进行干预,这种干预的手段是多样的,既有财政方面的,也有行政

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方法

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方法浅述 摘要: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城市改造过程中, 尤其是旧城改造的速度、规模和开发强度都令人咋舌。同时,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都提出了城市形象的塑造问题,但仍不断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使城市失去本有特色.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得到人们的重视,引入城市设计理念,加强旧城改造的环境建设,本文结合工作经验,针对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进行了初浅论述。 关键词:旧城改造;城市设计;方法 1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的提出 城市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过程,自城市诞生之日起,旧城改造就作为城市自我调节机制存在于城市发展之中,是城市发展的综合需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旧城原有物质设施的水平低下和自然老化,以及旧城功能的过于集中和用地结构的不合理,使旧城居住紧张、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越发难以解决,而且在工业离开市中心、居住向外疏散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旧城出现功能和结构的衰退问题,亟需进一步配置商业、服务业、金融业及必要的交通和市政设施,提升城市中心区的服务功能。

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与城市功能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与内容需要达到完美统一的结合。 2城市设计的含义 城市设计对于城市规划的深化和营造适用、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城市设计的内容是广泛的,对于城市设计含义的理解也是广泛的,国内外不少研究者对城市设计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但都涉及到城市的空间环境问题,而空间环境是由城市物质实体和空间互为依存的因素而组成,具有三维的概念。由空间和物质实体所组成的环境是显性的,可被感知的。 不应忽略的是,城市设计应和经济建设联系起来,应以有利于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城市希望通过改善自身的形象以吸引更多的人投资、购物和工作。城市设计的目的在于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同时,城市设计也是为了管理和控制城市发展,使城市的发展与原有部分和谐融合,以维护城市环境的质量和特色。当今的城市设计涉及的环境质量内容,除城市“美”外,正越来越扩展到其他方面,进一步的涉及到城市的物质层面,尽管这种影响也许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但这种观点无疑为我们开拓了视野和思维。 3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的三个原则 3.1探索旧城的空间布局规律因为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面貌不仅仅取决于一幢幢单独的建筑。建筑物之间良好的建筑关系,细腻而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