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医学中物理治疗的综合概述

现代医学中物理治疗的综合概述

现代医学中物理治疗的综合概述
现代医学中物理治疗的综合概述

收稿日期:!""#$"%$"&

现代医学中物理治疗的综合概述

陈’旭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摘’要〕目的:归纳总结现代医学中物理诊断和治疗的应用原理和应用内容。方法:分析电波、电流、电场理疗技术;激光技术;超声技术;微波技术;红外线技术;毫米波技术;电磁场技术作用于机体后的现象和效果。结果:达到了诊断和治疗的目的。结论:物理治疗的各种应用方法和手段将对医疗事业起到肯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电波、电流、电场理疗技术;激光技术;超声技术;微波技术;红外线技术;毫米波技术;电磁场技术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人类在医治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上,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特别是在利用物理治疗方面更是发生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和革新。本文就此综合归纳和进一步探讨物理设备在医学领域中的使用。

!"物理治疗的应用原理和应用内容

利用不同的物理因素,通过各种介入手段和相应的仪器对人体及体内进行相应的作用,达到医治或缓解疾病的目的,称为物理治疗。自然界中可利用于医学的物理因素有热、光(辐射)、电、磁、声、机械等物理能量,在理疗技术中,就是利用这些物理能量如:静电、交直流电、无线电磁波、激光、红外线、超声波、高能粒子等效应作用于人体和体内从而达到物理治疗的手段和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物理治疗已从陈旧、单一的传统方法如:简单的阳光晒烤、火烤、热熨等单纯地用升温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的热疗技术,利用灯光照射作为光疗,利用高频电进行电疗等逐步发展为利用传导、对流、辐射等方式应用电磁波、超声波、激光等现代手段对人体进行治疗。#"现代物理技术

#$!"电波、电流、电场理疗技术

人体组织是由水分、无机盐和带电胶体组成的复杂电解质导电体。当脉冲电作用于机体时,使带电的离子定向运动,消除细胞膜的极化现象,使离子的浓度及分布发生变化,从而使组织的生理代谢发生改变;另一方面通过作用于淋巴管壁和血管壁的神经感受器,通过植物神经中枢反射到局部,出现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的渗透性增加,改善了血液供给和营

养,提高组织细胞的生活力,再生过程得到加强。各种高、中、低频治疗仪以及中波、短波治疗仪以及场效应治疗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利用电子技术通过不同的振荡电路,产生不同频率的脉冲电波,如:方波、尖波、三角波、锯齿波、指数波、阶梯波、正弦波等经过功放后,并包括时间变换和不同的刺激强度以及不同的作用形式(电流或电场)作用于人体,起到不同的治疗作用和效果,其临床效果有:

(*)镇痛作用:脉冲电刺激的镇痛作用有两种,一是掩盖效应,造成肌肉的微小震颤感和电紧张,使神经的传导作用受到抑制和中断,达到镇痛作用。二是消除神经纤维间水肿,从而消除水肿压迫神经所致的疼痛。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脉冲电刺激后,降低了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和引起脊髓与轴索反射,造成血管扩张,局部皮温升高,促进血液循环。

(%)调节神经肌肉组织:脉冲电刺激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使神经和肌肉有节奏地收缩和放松,从而达到调节紧张度的作用。

(.)消炎作用:脉冲电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结果,使非常异性炎症产生消炎作用。

())松驰和软化作用:脉冲刺激有较好的松驰组织粘连和软化瘢痕的作用。#$#"激光技术

在激光医学中,除了激光器的设备性能外,激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机理也是极其重要的。

当把激光应用于生物组织时,其相互作用机理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特殊组织的特性以及激光参数更有助于这种多样性。当要选择某种确定的相互作用类型时,曝光时间是一个决定性的参数。可以把这些相互作用分为五种:光化学相互作用;热相互作用;光

#

医疗装备!""#第)期

万方数据

蚀除;等离子体诱导蚀除;光致破裂。

(!)光化学相互作用

在低功率密度(典型值为!"#$%&)和长曝光时间的时间范围在秒和连续波之间,光化学相互作用就会发生。

在很低的辐照度下可以发生生物刺激,它属于光化学作用类型。在受伤区域,经常生成或阻止细胞增生的条件,比如低的氧浓度或低的’(值。曝光在红光或近红外光下,这样它们就可充当刺激物以增快细胞的增生。

(&)热相互作用

热效应可以由连续波或脉冲激光辐射产生。依靠组织所达到的温度的持续时间和峰值,可分为凝结,汽化,碳化和熔融。热量产生是由激光参数和生物组织的光学性质决定的,这些性质主要是辐照度、曝光时间,以及吸收系数。热传输完全通过生物组织热学特性来表示。热效应最终依赖于生物组织的类型和生物组织内所达到的温度。热是在激光曝光期间在组织内产生的。

())光蚀除作用

由紫外光诱导的蚀除称为光蚀除。紫外光辐射用于光蚀除有可能导致突变,在细胞内引起毒素效应。

(*)等离子体诱导蚀除

等离子体诱导蚀除也被称为等离子体间接蚀除。它是等离子体本身的电离作用造成的。等离子体诱导蚀除可以用于临床诊断。通过对诱导等离子体瞬态放电的光谱的分析,就可以估算出自由电子的密度和等离子体的温度。而且,又可得到目标物的化学浓度的详细信息,因此就可得到关于所观察的组织的健康状态的某些结论。

(+)光致破裂

与光致击穿有关的物理效应有等离子体的形成以及冲击波的产生。如果冲击波发生在软组织或流体中,会附加产生空化和产生射流,最后导致了一个不平衡的闭合。

现在激光已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不久将会研制出其他种类的激光并将在医疗中发挥它们的作用。其小型化特点将会增强它们的实用性和可应用性,高精度、专门化的输送光学系统可以提高外科医生的能力来达到精确的治疗。

!"#$超声技术

超声技术应用于医学可分为两大类:超声诊断和超声治疗。其中超声治疗主要包括:组织摘除、骨骼以及软组织切割、肝脑肿瘤吸引、体外体内碎石、洁牙以及聚集治癌等。

频率在&,-(.以上的波称为超声波。超声波作用于人体组织后,会产生一系列生理效应,主要表现

为:

(!)机械效应。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振动和压力必然会对人体细胞和组织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其加速度可达+/!,*0到!&/!,*0,任何生物组织处于如此激烈变化的运动场中,其功能和生理过程乃至结构都会发生变化。

(&)空化效应。生物组织或液体中的微气泡(空化核),在周期性交变的声压作用下,体积将急剧膨胀、压缩,直至破裂,产生局部高温、高压,改变生物组织的结构状态,或引起生物化学反应。

())热效应。生物组织能吸引超声波,将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引起组织温度升高。如果热量不能及时带走,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组织将会受到损伤。

(*)弥散效应。超声波能增强半透膜渗透作用,使代谢加速,利于药物进入病菌体内。

(+)触变效应。超声波能引起生物组织物理或化学性质改变。

(1)声流效应。声流可导致细胞集聚或散开,使细胞拉伸、扭曲或破裂,引起组织撕裂。

医疗设备主要利用超声的这六种效应分别作用于人体,达到治疗目的。如:超声诊断仪;超声吸引刀;超声乳化吸脂机;超声洁牙机;体外(体内)超声碎石机;超声药物透入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引器等等。

!"%$微波技术

(!)微波技术在诊断方面的应用

微波技术在诊断方面的应用,是建立在微波对人体传输特性上的。当微波入射到人体时,一部分能量被吸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或折射)。在吸收、反射中信号的振幅与相位随之变化,这与人体不同组织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了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因此,利用微波测量技术,在对象为人体情况下,测量其有关微波信号的参数,从中找出正常与不正常的关系,从而达到诊断目的。

(&)微波技术在治疗方面的应用

当微波能进入人体组织被吸收后,其能量转变为热能,使人体组织的温度升高。这一效应称之为微波热效应。微波局部加热人体组织产生的温升会引起许多生理反应,正是这些反应才获得了医疗效果。

微波能作用于人体时的热效应与其他加热方法比较有以下特点:

!具有透入加热作用。随着微波波长的增加其透入深度亦增加。加热深度范围内同时加热,具有升温快的特点。

"控制方便。热源不存在热惯性,随着调节其热源强度迅速变化,当热源电源被切断,瞬时热源即不

23456$789:;6’%4<=>?8@&,,A?@+万方数据

存在。

!能量较集中。通过设计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幅射器,可以对不同区域进行局部加热,减少对不需加热区的损伤。考虑实际需要设有体外型及体腔型两大类幅射器。

!"#$红外线技术

红外线和可见光一样都是电磁波,它们的区别仅是波长不同,

红外线又称作热线,以热效应著称。红外线对生物组织的作用主要是热效应,可以证明,热能可使生物组织温度升高,细胞的通透性、胶体状态、生物电、酸硷度、酶系统发生改变,形成生物活性物质组织胺和乙酰胆硷等。使新陈代谢旺盛,生物组织营养状态改善,组织再生能力加强,功能恢复加速。因而,在治疗扭伤、消炎、镇痛解痉、活血化瘀、恢复肌肉功能等方面皆有明显效果。

!"%$毫米波技术

毫米波是指波长为!"!#$$的电磁波。早在!%&’年,前苏联科学院无线电和电子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就对低强度毫米波的生物医学应用进行了开创性的基础研究,而!%&(年西方学者也注意到毫米波的生物学效应,并试图以“生物体谐振及相干振荡”理论来加以解释。!%))年,毫米波才应用于临床研究,治愈了头枕部损伤,随后又成功地治疗了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并逐步对小儿麻痹症、支气管哮喘、前列腺炎、肩周炎、血液病及肿瘤开展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毫米波局部照射对浅表肿瘤具有直接抑瘤效应已为大量的临床疗效所证实,深部以及远隔部位的肿瘤则是利用毫米波远位生物学效应达到治疗的目的。

毫米波在生物体产生远位效应的确切机理目前还未明了。大多数学者同意毫米波循经传导至远隔目标(靶区)产生远位疗效的观点。在低功率密度毫米波对临床表浅恶性肿瘤取得明显抗瘤疗效和放疗增敏疗效的基础上,高功率密度毫米波一开始就把治疗目标定位于深部及远隔肿瘤的治疗,这一疗效的实现有赖于高功率密度毫米波的远位效应机理。

高功率密度毫米波对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功效已

为大量国内外基础实验研究所证实,其临床疗效也已被国内外许多医生认可,虽然到目前为止毫米波的生物学效应机理还不成熟,至今还没有一个被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成熟理论,但应通过实验和临床应用来进一步充实和发展理论。

!"&$电磁场技术

由于人类的生存环境本身就处在地球这个大磁场的包围之中,因此电磁场与人体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受到科研机构及公众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各种磁疗仪器和设备纷纷投入市场,但还只限于家庭使用,医疗行业开展的应用仅有核磁共振等为数不多的设备。而对于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目前正在实验角度进行。但在场型、频率、强度及生物机体机能状态诸因素中,任一因素的改变均会影响最终的生物效应。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绝大多数结果尚未系统化,甚至互相矛盾,可靠性、重复性和可比性较低。因此,要改善这种状况,除提高实验设备的精度,严格控制影响实验的各参量的误差外,还应开展对电磁场生物效应机理的研究。从本质上解释电磁场生物效应的各种现象,为电磁场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制定合理的卫生标准提供理论根据,除此以外,还应运用物理学、工程学等方法预言电磁场的生物效应,评价效应的强度。

综上所述,物理治疗的各种应用方法和手段都对医疗事业起到肯定的作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一些主要支柱学科,如材料科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开拓和创新,物理治疗的未来将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庞小峰*《红外线的生理效应和医疗功能》[+]*世界医疗器械,,###,(%):

[,]忻旅明*《微波技术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世界医疗器械,!%%’,’(!):

[-]王.开,李峻亨*《激光介入治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世界医疗器械,,##!,!#(!#):

[/]王中和*《高功率密度毫米波在恶性肿瘤治疗上的应用》[+]*世界医疗器械,,###,!,(!,):!,*

’())*+,-./0,123*4506+*7,28)-96+8)6923286

012345

(6789:;<=>8?@A8B<1?<@:=CA DE F5G$:GH,F5G$:GH&’##!!,07:GC):;15+*35:<;=6352>6:<5$5@@7I<:JCA C@@A:JC=:?G@;:GJ:@A8CGK J?G=8G=?E K:CHG?<8

B6,C-+91:8A8J=;:J LCM8、J5;;8G=8A8J=;:J E:8AK@7I<:JCA=78;C@I=8J7G?A?HI;AC<8;=8J7G?A?HI;5A=;C

%医疗装备,##)第’期

万方数据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历了从显微水平到亚显微和分子水平 的发展过程,成为今天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细胞精细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医学细胞生物学 (medical cell biology):医学细胞生物学以揭示人体各种细胞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 的生 命活动规律为目的,期望能对人体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予以深入阐明,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 供理论依据和策略。 对细胞概念理解的五个角度: 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 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⑤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生物界划分的三个类型:原核细胞、古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p13 表 2-1 生物大分子:是由有机小分子构成的,大约有 3000种,分子量从 10000到 1000000。 核酸 (nucleic acid ) 的基本单位 :核苷酸。 核苷酸:核苷的戊糖羟基与磷酸形成酯键,即成为核苷酸。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p18图 2-8):DNA 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 即一条链中磷酸二酯键连接的核苷酸方向是 5'→3',另一条是 3'→ 5',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 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称为基因组。 动物细胞内含有的主要 RNA 种类及功能: p20 表 2-3 核酶 (ribozyme ) :核酶是具有酶活性的 RNA 分子。 蛋白质 ( protein )的基本单 位:氨基酸。 肽键:肽键是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 羧基 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 氨基经脱水缩合 而成的化学键。 肽 (peptide) :氨基通过肽键而连接成的化合物称为肽。 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 α -螺旋, β-片层。 酶 (enzyme):酶是由生物体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剂作用的蛋白质。 酶的特性:高催化效率,高度专一性,高度不稳定性。 光学显微镜的种类: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 微镜。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指细胞在体外的培养技术,即无菌条件下,从机体中取出组织或细胞,模拟机 体内正常生理状态下生存的基本条件,让它在培养器皿中继续生存、生长和繁殖的方法。 细胞膜 (cell membrane ):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 ( plasma membrane ) 生物膜 ( biomembrane ):目前把 质膜 和细胞内膜系统 总称为生物膜。 细胞膜的组成: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 磷脂 (phospholipid)可分为两类:甘油磷脂 由于磷脂分子具有亲水头和疏水 尾,故称为 膜蛋白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膜内在蛋白 蛋白 (lipid anchored protein) 。 细胞外被 ( cell coat ):在大多数真核细胞表面有富含糖类的周缘区,称为细胞外被或糖萼。 细胞外被的基本功能: 保护细胞抵御各种物理、化学性损伤 ,如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细胞的细胞外 被有助于润滑、防止机械损伤,保护黏膜上皮不受消化酶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20. 21 . 22 . 23 . 24 . 25 . 26. 27. 28. (phosphoglycerides )和鞘磷脂 (sphingomyelin,SM) 。 两亲性分子 或兼性分子 。 intrinsic protein )、膜外在蛋白 (extrinsic

《康复医学概论》考试试题

《康复医学概论》考试试卷 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 1、康复医学的团队成员不包括() A康复医师B物理治疗师C骨科医 生D作业治疗师 2、残疾不包括() A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B日常生活大部分依赖 C胆囊摘除 D智力低下伴有社会适应能力低下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康复生物工程() A假肢B轮椅 C助行器具D药物治疗 4、康复医学服务的对象不包括() A传染病患者B功能障碍者C残疾者D生活不能自理者 5、不属于运动功能评定的是() A肌力、肌张力B步态分析 C平衡及协调功能D计算能力 6、下列哪项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A颅神经B大脑半球C内囊D脊髓 7、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地位哪一个不正确? ( ) A现代医学由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和康复医学

构成 B综合医院必须加强康复医学科建设 C康复医学尚未纳入临床医学一级学科 D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强调“六位一体”,其中康复是一个重要内容 8、肘关节伸展主要的主动肌是() A三角肌B肱三头肌C肱二头肌D喙肱肌 9、康复的最终目标不包括() A回归家庭和社会B功能恢复 C重新就业D提高生活质量 10、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是() A两者并列而互相渗透B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的辅助 C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加强D两者独立而互不相干 11、下列关于疾病与残疾的关系错误的是: A残疾与疾病相同,没有区别 B疾病可导致残疾,但残疾不一定就是疾病或伴有疾病 C残疾可以与疾病无关 D残疾可以与疾病同时存在 12、下列哪一种不是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 别?() A核心理念不同B治疗目不同 C治疗手段不同D工作模式不同

13、不是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是( ) A循环渐进 B全面康复 C持之以恒 D没有疾病 14、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社会康复就是社区康复 B健康就是没有疾病或衰弱 C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 D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工作方式是康复小组 15、不属于康复治疗技术的是() A物理治疗 B作业治疗 C言语治疗 D心肺复苏术 二、判断题。 1、康复医学的宗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恢复进程,预防和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的程度。() 2、临床医学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患者主动参与的功能训练,康复医学的治疗手段主要是药物和手术。() 3、现代医学体系主要由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组成。() 4、康复评定贯穿于康复的整个过程。() 5、骨折后功能训练的目的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促进骨折的愈合。() 三、简单题。 1.名词解释:①康复;②康复医学(备注:选择其中一个即可) 2.简述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异同。

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培训

血液学与临床检验: RBC计数液中硫酸钠用于提高相对比密防止粘连,氯化高汞是防腐剂。HiCN法的缺点:KCN有毒,HbCO转化慢,高白血球和高球蛋白易混浊。试验后处理应加入(先用水稀释,再用次氯酸钠混匀放开放置15小时使CN氧化为N2和CO2或CO3和NH4。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小细胞中生理性中心淡染区消逝。碱性点彩红细胞多见于铅铋汞中毒,是铅中毒的筛选指标。卡波氏环是胞质中脂蛋白变性所致,常与染色体小体同在,见于巨幼红和铅中毒。LFR,MFR,HMR分不是低,中,高荧光率。良性肿瘤ESR 多正常,恶性肿瘤ESR多增加,低色素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镰状贫血时ESR减低。杆状核过5%或有稚嫩细胞为核左移,中性粒分叶5叶以上超3%为核右移。钩虫病E细胞可达90%以上。E细胞白血病时亦可,但以稚嫩为主。E计中乙醇

或丙酮是爱护E细胞而破坏其它,伊红或石楠红是使E着色,一小时内计数。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有:中毒颗粒,空泡,Doles 小体,退行性变。异形淋巴细胞多为T淋,分空泡,不规则,稚嫩三型。淋巴细胞有卫星核,即微核,是射线损伤后较为专门的形态。白血病时血小板(MPV)增高是骨髓恢复的第一征兆。ABO 遗传基因位于第9号染色体长臂三区四带,脑脊液中无血型物质,抗A与抗B要紧是IgM,O型血中以IgG为主。新生儿不宜做反向定型。新生儿溶血的直接实验依据: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HLA分型的方法要紧有:1淋巴细胞毒试验,一类抗原用T或外周淋,二类抗原用B。2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3HLA基因分析。强直性脊椎炎有91%带有B27抗原而正常人只有6%。血液保存液有:1,ACD(A枸橼酸C枸橼酸三钠D葡萄糖)2,CPD(C 枸橼酸三钠P磷酸盐D葡萄糖腺嘌呤枸橼酸)。枸橼酸是防止葡萄糖在消毒中焦化,腺嘌呤促进ATP合成延长红细胞寿命,磷酸盐提高PH。输粒细胞时用ABO和Rh血型相同的血液,一般BPC 小于二万时可输血。糖尿病酮症:烂苹果味,泌尿系感染和膀胱癌:腐败臭味,苯丙酮尿症:老鼠屎味。尿液渗透浓度(OSM)是检查尿中可渗透溶质各质点实际浓度的一种指标,与粒子大小及电荷无关,要紧取决于小分子物质的浓度,是评价肾浓缩功能

医学细胞生物学复习(带答案)

细胞衰老与死亡 1.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是常常出现下列哪种结构的固缩 A.核仁B.细胞核 C.染色体 D.脂褐质 E.线粒体 2.小鼠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平均分裂次数为 A.25 次B.50 次 C.100 次 D.140 次 E.12 次 3.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最主要的区别是后者出现 A.细胞核肿胀 B.内质网扩张 C.细胞变形D.炎症反应 E.细胞质变形 4.细胞凋亡指的是 A.细胞因增龄而导致的正常死亡 B.细胞因损伤而导致的死亡 C.机体细胞程序性的自杀死亡 D.机体细胞非程序性的自杀死亡 E.细胞因衰老而导致死亡 5.下列哪项不属细胞衰老的特征 A.原生质减少,细胞形状改变 B.细胞膜磷脂含量下降,胆固醇含量上升C.线粒体数目减少,核膜皱襞D.脂褐素减少,细胞代谢能力下降 E.核明显变化为核固缩,常染色体减少 6.迅速判断细胞是否死亡的方法是 A.形态学改变 B.功能状态检测 C.繁殖能力测定D.活性染色法 E.内部结构观察 7.机体中寿命最长的细胞是 A.红细胞 B.表皮细胞 C.白细胞 D.上皮细胞E.神经细胞

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1.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作用 E.吞噬 2. 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转运可使 A. 2个Na+移出膜外 B. 2个K+移入膜内 C. 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D. 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E. 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小分子的跨膜运输 1.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入胞作用 E. 吞噬核糖体 1.多聚核糖体是指 A.细胞中有两个以上的核糖体集中成一团 B.一条mRNA 串连多个核糖体的结构组合 C.细胞中两个以上的核糖体聚集成簇状或菊花状结构D.rRNA 的聚合体 E.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医学科研设计

《医学科研设计》考试卷(A卷)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医学科研设计: 2、金标准: 3、临床试验: 4、操作定义: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提出研究假设的四种方法。 2、简述建立科研结论的条件。 3、简述医学科研设计的四大原则。 4、简述误差控制的6种基本方法。 三、实践题(40分) 结合你所从事的专业和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要求,拟定一份简要的医学科研设计方案。 《医学科研设计》考试卷(A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医学科研设计:医学科研设计是运用科学的、专业的和艺术的思维方法对医学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决策、规划的过程。 2、金标准:即同行公认的专业标准,如疾病诊断的病原学、病理学、影像学、解剖学标准。 3、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干预与对照所显示的效果及其临床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4、操作定义:操作性定义是一种规定,它可使被确定的需要定义的变量和条件的操作或特征具体化。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提出研究假设的四种方法。 提出假设有以下4种基本方法: (1)差异法。一种疾病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发病明显不同,那么,在一种情况下出现的因素在另一种情况下没有出现,则这种因素的存在或缺少应可能是该疾病的病因(如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肺癌发病的差异)。 (2)一致法。如果一种因素的存在与否都与一系列不同场合中某病的出现与否有联系,那么这种因素的存在与否就与该病的发生有关(如甲肝的发生与接触病人、拥挤、卫生条件差有关,这些因素都有利于肝炎病毒的传播)。 (3)伴随变异法或剂量反应效应。如饮食中含碘减少,则地方性甲状腺病增加;放射线暴露增加,则白血病发病率增加;不洁性行为越多,爱滋病的感染机会越大。这些都是伴随变异的具体例子。 (4)相似法。一种疾病或某种结果的分布和频率可能与另一种疾病十分相似,就说明其发病原因相似,如乙肝病毒感染和肝癌。 2、简述建立科研结论的条件。 在医学研究中,经过统计学检验成立的假设还不能成为科学理论,而只能形成一种有待进一步验证的假说。假说要转化为理论需要具备如下3个基本条件: (1)假说与客观事实相符。即科学假说运用于实践时,有越来越多的事实与这个假说的内容

现代医学概论总结————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 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2.动脉血压 指血液对单位面积主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压强),一般是指主动脉内的血压3.肺活量 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 4.机械性消化 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肛门的消化过程 5.水利尿 一次大量饮水1000ml以上,会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 6.突触 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传到另一细胞间的相互接触的结构 7.允许作用 有些激素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器官、组织或细胞而产生生理作用,但是它的存在却为另一种激素的生理学效应创造了条件的现象 1.正反馈 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 2.兴奋性 活的组织,细胞或有机体对于内外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3.心动周期 心脏活动呈周期性,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4.呼吸运动 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称为呼吸运动

5.吸收 食物经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由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6.侏儒症 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生长发育停滞,身材矮小 7.肾糖阈 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超过9-10mmol/L时,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到极限,尿中刚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1.内环境 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 2.血液凝固 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 3.心输出量 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总量 4.肺活量 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 5.胃排空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6.滤过分数 指GFR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7.巨人症 系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GH)过多所致 1.反射 为受刺激物对刺激物的逆反应 2.体温 人体内部的温度 3.每搏输出量 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4.呼吸运动 见前

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线粒体: 1.呼吸链(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chain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和释放H+和e-的化学物质所组成的酶体系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地排列成互相关联的链状。 2.化学渗透假说(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起质子泵的作用,利用高能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内膜外,造成内膜内外的一个H+梯度(严格地讲是离子的电化学梯度),A TP合酶再利用这个电化学梯度来合成A TP。 3.电子载体: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与释放的电子结合并将电子传递下去的物质称为电子载体。参与传递的电子载体有四种∶黄素蛋白、细胞色素、铁硫蛋白和辅酶Q,在这四类电子载体中,除了辅酶Q以外,接受和提供电子的氧化还原中心都是与蛋白相连的辅基。 4.阈值效应:突变所产生的效应取决于该细胞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线粒体DNA的比例,只有突变型DNA达到一定数量(阈值)才足以引起细胞的功能障碍,这种现象称为阈值效应。 5.导向序列:将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信号称为导向信号,或导向序列,由于这一段序列是氨基酸组成的肽,所以又称为转运肽。 6.信号序列:将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的序列称为信号序列,将组成该序列的肽称为信号肽。 7.共翻译转运: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定位信号,一边翻译,一边进入内质网,由于这种转运定位是在蛋白质翻译的同时进行的,故称为共翻译转运。 8.蛋白质分选:在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信号肽,经过连续的膜系统转运分选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这一过程又称为蛋白质分选。 核糖体: 1.原核生物mRNA中与核糖体16S rRNA结合的序列称为SD序列(SD sequence) 。 2.核酶:将具有酶功能的RNA称为核酶。 3.N-端规则(N-end rule): 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寿命特征,称为半衰期(half-life)。研究发现多肽链N-端特异的氨基酸与半衰期相关,称为N-端规则。 4.泛素介导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通过泛素(ubiquitin)介导,故称为泛素降解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作用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对被降解的蛋白质进行标记,由泛素完成;二是蛋白酶解作用,由蛋白酶体催化。 细胞核: 1.核内膜:有特有的蛋白成份(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膜的内表面有一层网络状纤维蛋白质,即核纤层(nuclear lamina),可支持核膜。 核外膜:靠向细胞质的一层,是内质网的一部分,胞质面附有核糖体 核周隙:内、外膜之间有宽20~40nm的腔隙,与粗面内质网腔相通 核孔复合体:内、外膜融合处,物质运输的通道 核纤层:内核膜内表面的纤维网络,支持核膜,并与染色质、核骨架相连。 2.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内外膜融合形成的小孔,直径约为70 nm,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物质交换的通道。 3.核孔蛋白:参与构成核孔的蛋白质,可能在经核孔的主动运输中发挥作用。 核运输受体:参与物质通过核孔的主动运输。 核周蛋白: 是一类与核孔选择性运输有关的蛋白家族,相当于受体蛋白。 5.输入蛋白:核定位信号的受体蛋白, 存在于胞质溶胶中, 可与核定位信号结合, 帮助核蛋白进入细胞核。 输出蛋白:存在于细胞核中识别并与输出信号结合的蛋白质, 帮助核内物质通过核孔复合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重点

1、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2、同化作用:指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后,把它们制造成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 异化作用:指机体把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以供生命活动和合成物质的需要,并把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3、阈强度:当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一定时,能引起机体兴奋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刺激。阈值愈小,组织的兴奋性愈高,对刺激的反应愈灵敏) 4、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5、细胞质中各细胞器的主要功能:附着核蛋白体:合成输送到细胞外的分泌蛋白 核蛋白体(核糖体):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主要构造。分为 游离核蛋白体:合成结构蛋白内质网:运输功能(分为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 线粒体:细胞内的“动力工厂”,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溶酶体:水解作用 6、被覆上皮的分布: 单层扁平上皮:覆盖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内皮覆盖于胸膜腔、腹膜腔和心包腔面——间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主要分布在呼吸道的腔面 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皮肤表面、口腔、食管、阴道等器官的腔面 7、疏松结缔组织中细胞的主要功能: 成纤维细胞:生成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和基质 巨噬细胞:吞噬和清除异物与衰老伤亡的细胞,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免疫球蛋白),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 肥大细胞:充满粗大的碱性颗粒,颗粒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8、细胞膜转运物质的形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载体、通道)、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 9、骨骼肌细胞的收缩过程:肌肉处于静息状态时原肌凝蛋白遮盖肌动蛋白上与横桥结合的位点,横桥无法与位点 相结合。当兴奋使肌质网终池内的Ca2+进入肌质,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原肌凝蛋白分子构象发生改变,将肌动蛋白上与横桥结合的位点暴露出来,引发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的ATP酶作用使A TP分解释放能量,供横桥连续作同方向的摆动,拉动细肌丝向肌节中心方向滑行,结果是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当肌质中的Ca2+被转运回肌池,肌质内Ca2+降低时,Ca2+即与肌钙蛋白分离,原肌凝蛋白构象恢复、复位,重新遮盖肌动蛋白与横桥结合的位点,使横桥与肌动蛋白分离,横桥停止摆动,细肌丝恢复到收缩前的位置,结果是肌节变长,肌细胞舒张。 10、骨的形态和分类:按部位分为:颅骨、躯干骨、四肢骨按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 11、肋骨:共12对,上7对肋骨前端借肋软骨直接与胸骨相连,稳固性较大,称真肋。下5对肋骨不直接与胸骨 相连,弹性较大,称假肋。其中第8~10对肋软骨前端依次附着于上位肋软骨,构成肋弓。第11、第12对肋骨连同肋软骨,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活动性较大,为浮肋。 12、翼点:颞窝内额、顶、蝶、颞四骨的交汇处称翼点。 13、内环境:构成细胞具体生活的液体环境——细胞外液,成为内环境。机体内环境相对恒定的功能状态叫内环境 稳态。 14、血浆蛋白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 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参与免疫功能、运输作用、营养功能、缓冲作用、参与凝血和 抗凝血作用 15、血沉:将血液从体内取出与抗凝剂混合,垂直静置于血沉管中,由于重力的作用,红细胞将缓慢下沉,以单位 时间红细胞沉降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讲稿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免疫学篇 讲稿 于琨瑛 基础医学院微免教研室

第28章抗原 【重点】抗原的概念,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抗原决定基及其类型,抗原的分类,超抗原。 【难点】交叉抗原,抗原的分类。 抗原(Antigen, Ag):能与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特异性结合,具有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且能与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 1.免疫原性:抗原刺激集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2.免疫反应性:或抗原性,抗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结 合的能力 由此,抗原可分为完全抗原和半抗原。前者为具备以上两种性质的抗原,如大多数蛋白质和各类病原微生物;后者为仅具备抗原性,如各类化学药物等小分子化合物。半抗原加载体形成完全抗原。 第一节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一、异物性——首要条件 异物:在胚胎期末与免疫活性细胞充分接触过的物质。 亲缘关系或种属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 二、理化性质 1.分子大小 分子量一般≥10kD,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分子量越大,表面分布的抗原决定簇越多,化学结构相对稳定,降解及排除速度越慢,能够持续刺激免疫系统。 2.化学组成 化学组成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如明胶,分子量>100kD,但仅为直链氨基酸,化学结构简单,免疫原性弱;而胰岛素,分子量仅为5.7kD,但具有芳香族氨基酸,化学结构复杂,免疫原性强。 3.易接近性 是指抗原决定簇是否易被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所接近;如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侧链的位臵。 4.物理性状 颗粒性免疫原性强于可溶性;多聚体免疫原性强于单体。 三、宿主因素 不同物种、同种不同品系等,机体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等,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剂量、是否添加佐剂等,多种因素都可以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的强弱。以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为例,一般情况下,皮内>皮下>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 第二节抗原的特异性

最新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完整版)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By 小羊,小生(修整)友情提示:知识点很多,重点加粗,书中的表格均有,有些重点需掌握绘图(请查阅书本)。主要考点:名词解释,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建议系统总结一下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的标志酶和各自的功能。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开展研究的学科。 2.对细胞概念理解的五个角度: 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⑤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⑥细胞具有全能性。 3.生物界划分的三个类型:原核细胞、古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p13表2-1 5.真核细胞特点的理解: ①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膜相结构体系-生物膜系统 ②以核酸,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体系-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③由特异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细胞骨架体系-细胞骨架系统 ④细胞质溶胶 6.生物大分子:细胞内主要的大分子有核酸,蛋白质,多糖。 7.核酸(nucleic acid)的基本单位:核苷酸。 8.核苷酸:核苷酸由戊糖,碱基和磷酸三部分组成。 9.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p18图2-8):DNA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

即一条链中磷酸二酯键连接的核苷酸方向是5’→3’,另一条是3’→5’,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简而言之: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核苷酸链组成。 10.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称为基因组。 11.动物细胞内含有的主要RNA种类及功能:p20表2-3 12.核酶(ribozyme):核酶是具有酶活性的RNA分子。 13.蛋白质(protein)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14.肽键:肽键是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氨基经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学键。15.肽(peptide):氨基酸通过肽键而连接成的化合物称为肽。 16.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α-螺旋,β-片层。 17.酶(enzyme):酶是由生物体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剂作用的蛋白质。 18.酶的特性:高催化效率,高度专一性,高度不稳定性。 19.光学显微镜的种类: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20.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指细胞在体外的培养技术,即无菌条件下,从机体中取出组织或细胞,模拟机体内正常生理状态下生存的基本条件,让它在培养器皿中继续生存、生长和繁殖的方法。

现代医学概论总结————简答题

1.单一兴奋细胞动作电位有何特点?(21面) 1.“全或无”定律 2.不衰减传导 2.胰液的成分有哪些? 1,碳酸氢盐 2.蛋白水解酶 3.胰淀粉酶 4.胰脂肪酶 3.组织液生成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有公式如何表示其大小?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4.化学结合运输CO2有哪几种形式? 主要有两种 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5.机体的散热有哪些形式?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哪里? 1.(1)辐射散热(2)传导散热(3)对流散热(4)蒸发散热; 2. 位于下丘脑 1.什么叫内环境、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集体内部细胞直接接触的生存环境是细胞外液,故将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稳态:内环境中各种成分和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红细胞有何功能? 1.运输功能 2.免疫和防御功能 3维持内环境稳态

3.什么叫渗透性利尿?产生的机理是什么? 由于渗透压升高而引起的尿量增多的现象 4.胸内负压有何生理意义? 1.维持肺泡与小气道的扩张 2.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 5.胰液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1.碳酸氢盐 2.蛋白质水解酶 3.胰淀粉酶 4.胰脂肪酶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有哪几种方式? 单纯扩散、出胞与入胞、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2.心脏每搏输出量受哪些因素影响? 3.支配胃肠道外来神经有哪些?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4.血液中葡萄糖超过肾塘阈为什么引起尿量增加? 血糖浓度过高,超过近球小管对糖重吸收的能力而其余各段肾小管又不能重吸收糖,导致肾小管溶质浓度增加,肾小管内渗透压增加,水的重吸收减少而引起尿量增多 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 2.内脏痛觉有什么特点? (1)定位不准确:最主要的特点 (2)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

医学细胞生物学总复习提纲

细胞生物总复习提纲 特别提醒:每道题都有答题限制时间,若时间到了没有主动点提交,系统都会自动提交更新为下一道(系统会默认提交测试者点选得答案,若无点选则无答案),不能回瞧,所以要在注意时间得前提下认真思考作答。 一.主要题型 1.英译汉5道,合计5分(一些重点章节得重点单词,不 考汉译英); 2.问答题2个(以细胞膜、内膜系统、细胞核、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等章节内容为主,2题分别为12分与8分, 合计20分); 3.实验图片题10道,合计15分。(电镜图片及光镜图片。 电镜图片以实验手册后面得图片为主;光镜图片以实验 课做过瞧过得重点结构为主); 4.选择题:单选60道,合计54分,多选6道,合计6分。 以上四项卷面满分合计100分,折算率90%后为90分; 5.平时3次实验到勤及实验报告平均分折算率10%后为 10分。 二.重点章节 第4、5、8、13章。就是出问答题最有可能得章节。 三.主要内容

第一章 1、细胞生物学发展史中得里程碑式事件(每个阶段1-2件事); 2、基本概念:医学细胞生物学(英文)。 第二章 1、细胞得形状要结合有关实例来记忆 影响细胞形态得几个方面因素,请瞧教材 2、最小得细胞 3、真核细胞得结构 4、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得区别 5、分子基础记忆氨基酸,核苷酸(基团及分类,化学键) 6、蛋白质掌握1,2级结构;DNA,RNA得基本结构特点与类型 7、英文:原核细胞、真核细胞、膜相结构、非膜相结构、氨基 酸、蛋白质、核酸、核苷酸 第三章 1、光学显微镜与电学显微镜得主要特点及其主要差别 2.分辨率,分辨力得概念理解 3、最高分辨率,最大放大倍数 4、老师PPT上有光镜及电镜标本制作厚薄及特殊要求。 5、荧光显微镜得光源,相差显微镜及暗视野显微镜得主要得适 用标本、优点。 6、细胞培养技术关注细胞融合得概念,诱导融合方法手段,成 功得例子

现代临床医学概论复习资料

现代临床医学概论 第一章常见症状 1、症状:指患者主观感到的不适或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如腹痛、疲乏、发热等. 2、体征:指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如肝肿大、心脏杂音、肺部啰音等。 3、体温的测量:口腔(舌下)的温度一般36.3-37。2℃,腋下温度比口腔温度约低0.2-0.5℃,肛门温度比口腔约高0。2—0。5℃。 4、发热:各种致热源作用下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5、发热的分度一般分为:低热37。4-38℃,中等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6、热型的分类及代表病: ①稽留热型:体温恒定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多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高热期. ②弛张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③间歇热型:体温骤升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间歇期可持续一天至数天,体温再次升高,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④回归热型: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⑤不规则热型: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7、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入气道内的异物,对机体有益。但长期、频繁、剧烈咳嗽则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工作和休息的则称为病理现象。 8、咳痰:将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或肺泡内的渗出液(痰),借助咳嗽将其排出,称为咳痰,痰在正常状况下不会出现。 9、咳嗽无痰或痰量甚少,称干性咳嗽,见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咳嗽伴有痰液称湿性咳嗽,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空洞型肺结核。 10、咯血: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排出者. 11、呕血:上消化道疾病(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12、便血: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 13、隐血便:指少量的消化道出血不引起粪便颜色改变,需经隐血试验才能确定者. 14、呕血的同时因部分血液经肠道排出体外,可致便血或可形成黑便。 15、柏油便: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则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黏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称柏油便. 16、急性细菌性疾病多有黏液脓性鲜血便. 17、临床上呕血的原因:最常见的为消化道溃疡,其次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次急性胃黏膜病变。 18、咯血与有血的区别 咯血(下呼吸道)呕血(上消化道)

医学细胞生物学要点

1.电镜与光镜的主要区别?什么叫显微镜分辨率?光学显微镜是以可见光为照明源,将微小的物体形成放大影像的光学仪器;而电子显微镜则是以电子束为照明源,通过电子流对样品的透射或反射及电磁透镜的多级放大后在荧光屏上成像的大型仪器。显微镜分辨率:分辨率或称分辨力是指在人眼明视距离处,能够清楚地分辨被检物体细微结构最小间隔的能力。 2.电镜主要分哪二类?透视和扫描 3.流式细胞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目前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定量,细胞周期分析,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细胞因子的检测,活细胞分类纯化等领域。 4.配制培养基时调节pH值的目的是什么?因为有的培养物对生长环境PH值要求高,有的则要求低,不同培养物的最适生长pH不同 5.细胞传代培养的目的是什么?传代培养是组织培养常规保种方法之一。也是几乎所有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础。当细胞在培养瓶中长满后就需要将其稀释分种成多瓶,细胞才能继续生长。这一过程就叫传代。传代培养可获得大量细胞供实验所需。 6.蛋白质电泳的种类及特点?蛋白质电泳(一般指SDS-PAGE)一般使用的都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泳的驱动力靠与蛋白质结合的SDS上所携带的负电荷。特点:分辨力高和固相免疫测定特异性高,敏感等 7.核酸杂交技术的分类?根据杂交对象的不同可分为:DNA与DNA;RNA与DNA另外:Western blot,根据杂交对象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固相杂交,液相杂交,原位杂交。 8.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实施步骤是什么?1.DNA变性(90℃-96℃):双链DNA模板在热作用下,氢键断裂,形成单链DNA2.退火(25℃-65℃):系统温度降低,引物与DNA模板结合,形成局部双链。3.延伸(70℃-75℃):在Taq酶(在72℃左右,活性最佳)的作用下,以dNTP为原料,从引物的5′端→3′端延伸,合成与模板互补的DNA链。4.还有就是体外快速DNA复制 9.细胞膜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细胞膜把细胞包裹起来,使细胞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此外,细胞所必需的养分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出都要通过细胞膜。所以,细胞膜的这种选择性的让某些分子进入或排出细胞的特性,叫做选择渗透性。这是细胞膜最基本的一种功能。如果细胞丧失了这种功能,细胞就会死亡.。细胞膜除了通过选择性渗透来调节和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外,还能以"胞吞"和"胞吐"的方式,帮助细胞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液体小滴和捕获食物颗粒,供应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细胞膜也能接收外界信号的刺激使细胞做出反应,从而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膜不单是细胞的物理屏障,也是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有复杂功能的重要结构。 10.细胞膜上膜脂和膜蛋白的种类?膜脂有磷脂,糖脂,胆固醇,膜蛋白有膜内在蛋白(整合膜蛋白)(2)膜外在蛋白(周边膜蛋白)(3)脂锚定蛋白(连接蛋白) 11.简述真核细胞中小分子和大分子的跨膜运输途径和主要特点?(1)小分子和离子(需载体蛋白,通道蛋白)被动运输(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顺浓度梯度主动运输(消耗能量),(2)大分子物质胞吞胞吐(消耗能量) 12.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物质跨膜运输中的作用?通道蛋白只参与被动运输,载体蛋白既参与主动运输又参与被动运输,(1)通道蛋白:在蛋白质中心形成一个亲水性的通道,使特定溶质穿越。被动运输②载体蛋白:通过蛋白质发生可逆的构象变化进行物质运输。 主动或被动; 13.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区别?一、吞噬作用,细胞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质,如细菌、细胞碎片等,称为吞噬作用。吞噬现象是原生动物获取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在后生动物中亦存在吞噬现象。如:在哺乳动物中,中性颗粒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具有极强的吞噬能

第三节 现代医学与医学模式

第三节现代医学与医学模式 一、现代科技革命及其对医学的影响 二、医学革命 【一、二、是谈现代医学的发展,,他们又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基础。在此归纳如下。】 现代医学的发展为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先后兴起了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不仅使基础科学各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进展,同时还出现了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一组新技术群,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也带来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在它们的推动下,医学科学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青霉素等抗菌药物的应用使化学治疗成为新的有效手段;以X-CT为代表的各种医学影像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包括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带来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革命。同时,医学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生命观和死亡观、健康观和疾病观、治疗观和预防观的转变,显示出辩证、整体的发展趋势,从而为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内涵 (二)实现医学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1977年,美国纽约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的教授恩格尔根据新的形式变化,率先指出了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以及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必要性,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并逐渐形成一种共识。 医学模式转变的必要性【概括为以下4点,参见教材中(二)的内容,有修改】 1. 现代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心理和社会致病因素。现代大工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人们的劳动、工作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也导致竞争加剧、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使人们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此外,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事故频繁,吸毒、酗酒、纵欲、饮食过度等不良生活方式则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新的威胁。这些来自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致病因素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现代医学概论 (2)

现代医学概论 名词解释: 1.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 出的有规律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称为反射。(P4) 2. 内环境:细胞所出的生存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P4) 3. 阈值:在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的变化率固定不变时,刚 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P15) 4. 阈电位:能够导致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数值, 称为阈电位。(P15) 5. 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 简称心输出量。(P41) 6. 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P219) 7. 体温:生物学所说的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即体核 温度。(P193) 8. 水利尿一次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 (p211) 简答题: 1) 简述ABO血型的分型依据?(P28) 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外表面上有两种抗原,即A凝集原和B凝 集原。据凝集原的分布不同可将血液分为4种血型。仅有A凝集原为A型血,仅有B凝集原者为B型血,两者均有着为AB型,两者均无着为O 型。 2) 血液凝固的概念及基本过程。(P27) 血液凝固过程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激活的过程,最终过程是凝血酶和 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而且每步反应均有放大效应。血液凝固的三大基 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Ca2+ 第二步凝血酶原凝血酶 Ca2+ 第三步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3) 动脉血压是如何形成的?(P52) 有4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形成: 1 足够的血量充盈于血管,是形成血压的前提。 2 心室射血作为动力推动血液流动。 3 外周阻力阻止血液过快的流失。 4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可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 4) 呼吸的概念及三个环节。(P70)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三个环节包括外呼吸、气体在血液的运输、内呼吸。 5) 肺内压的周期变化。(P72) 吸气时,吸气肌收缩使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压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大气压时,气体依气压差的推动经气道入肺。吸气末,肺内压与大气压达到平衡,通气即停止。随后,吸气肌舒张,胸廓和肺回位,肺缩小,肺内压升高。当升高到超过大气压时,气体依气压差的推动经气道呼出。呼气末,肺内压与大气压达到平衡。 6)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多尿?(P207) 1 原尿中葡萄糖总含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限度,此时尿中出现葡萄糖称为糖尿。 2 由于血糖浓度升高,体内的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过的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 7) 何谓胸内压?其有哪些重要的生理意义?(P72) 胸内压即胸膜腔内的压力。生理意义: 1 保持肺的扩张状态,有利于肺通气和肺换气; 2 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完整版)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By 小羊,小生(修整)友情提示:知识点很多,重点加粗,书中得表格均有,有些重点需掌握绘图(请查阅书本)。主要考点:名词解释,细胞得结构与功能。建议系统总结一下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得标志酶与各自得功能。 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就是从细胞得显微,亚显微与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得各种生命活动开展研究得学科。 2.对细胞概念理解得五个角度: ①细胞就是构成有机体得基本单位; ②细胞就是代谢与功能得基本单位; ③细胞就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得基础; ④细胞就是遗传得基本单位; ⑤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得生命。 ⑥细胞具有全能性。 3.生物界划分得三个类型:原核细胞、古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得比较:p13表2-1 5.真核细胞特点得理解: ①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得膜相结构体系-生物膜系统 ②以核酸,蛋白质为主要成分得遗传信息表达体系-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③由特异蛋白质分子构成得细胞骨架体系-细胞骨架系统 ④细胞质溶胶 6.生物大分子:细胞内主要得大分子有核酸,蛋白质,多糖。 7.核酸(nucleic acid)得基本单位:核苷酸。 8.核苷酸:核苷酸由戊糖,碱基与磷酸三部分组成。 9.DNA分子得双螺旋结构模型(p18图2-8):DNA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得多核苷酸链组成,即一条链中磷酸二酯键连接得核苷酸方向就是5’→3’,另一条就是3’→5’,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

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简而言之:DNA分子就是由两条反向平行得核苷酸链组成。 10.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得一套完整得单倍体遗传物质称为基因组。 11 12.核酶(ribozyme):核酶就是具有酶活性得RNA分子。 13.蛋白质(protein)得基本单位:氨基酸。 14.肽键:肽键就是一个氨基酸分子上得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得氨基经脱水缩合而成得化学键。15.肽(peptide):氨基酸通过肽键而连接成得化合物称为肽。 16.蛋白质分子得二级结构:α-螺旋,β-片层。 17.酶(enzyme):酶就是由生物体细胞产生得具有催化剂作用得蛋白质。 18.酶得特性:高催化效率,高度专一性,高度不稳定性。 19.光学显微镜得种类: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20.细胞培养:细胞培养就是指细胞在体外得培养技术,即无菌条件下,从机体中取出组织或细胞,模拟机体内正常生理状态下生存得基本条件,让它在培养器皿中继续生存、生长与繁殖得方法。 21.细胞膜(cell membrane):细胞膜就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得一层薄膜,又称质膜(plasma membrane)。22.生物膜(biomembrane):目前把质膜与细胞内膜系统总称为生物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