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邓论讨论

邓论讨论

邓论讨论
邓论讨论

15、论述“三步走”战略的内容及其完成和调整情况。

答:党的十三大报告在论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时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核心和关键作用。

早在1975年6月,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他在会见一个美国代表团时就谈到: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家,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国的工业、农业、科学技术这些方面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体系,使各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发展。第二步是在这个世纪的末期达到现代化水平,就是接近或比较接近现在发达国家的水平。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了著名的“小康”概念。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的讲话中,转述了他与大平正芳会见时讲到的关于“小康”目标的设想。当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二百几十美元,邓小平据此推算,到本世纪末达到1000美元,就要增加3倍。这是他首次提出现代化的量化目标。当时虽然没有使用“翻两番”这个词,但增加3倍,实际上就是翻两番。同年12月25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经过二十年的时间,使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达到小康水平,然后继续前进,逐步达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后来,邓小平考虑到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口将不止10亿,大体要达到12亿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达到1万亿美元左右,在人口12亿的情况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是800美元多一点。因此,邓小平特别对“小康”水平作了一个说明:“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800美元。”

1981年11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确认了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目标:“力争用20年的时间使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的消费水平达到小康”。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又把这一目标作为党的行动纲领提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000亿元左右。实现了这个目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十二大还对经济发展作出了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即到1990年为第一步,是打基础的阶段,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剩下的10年为经济起飞阶段,在新的基础上使工农业年总产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一部署和安排,体现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实现小康目标的要求。

在确立了本世纪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以后,党中央又开始思考我国经济的跨世纪发展。1984年4月18日,邓小平在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时说,中国这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同我们的大目标相比,这仅仅是开始,达到小康水平以后,我们还要在下世纪30年到50年内,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同年5月29日,他在会见外宾时又说,在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再发展30年到50年,我们就可以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同年10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国内外金融企业界人士时又对战略目标的新设想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说,我们的第一步是实现翻两番,需要20年,还有第二步需要30年到50年,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两步加起来,正好50年到70年。

在后来的谈话和讲话中,邓小平在不同场合一再地谈到这一问题,从而使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逐渐清晰、具体和完整。1987年4月16日,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他说: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800至1000美元,看来1000美元是有希望的。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基础,再过50年,再翻两番,达到人均4000美元的水平。那时,15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就是6万亿,中国是个中等发达的国家了。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人均4000美元”、“国民生产总值6万亿美元”的量化目标,及“中等发达的国家”的概念。

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他说: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党的十三大继十二大之后,对邓小平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构想,作了更加明确地确认和阐述

14、怎样理解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答: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唯有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历史课题,赋予了党的性质以深刻的时代意义,赋予了党的宗旨以丰富的时代内涵,赋予了党的性质以鲜明的时代特征,标志着我们党对自身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获得了新的飞跃。

13、试述党的十六大关于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

答:1 、要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含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党的执政能力给出了一个科学而简明的定义,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这一定义,阐明了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要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其科学内涵,就需要深刻领会这一定义所蕴含的五个关系:一是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的关系;二是执政能力与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的关系;三是执政能力与领导制度、领导方式的关系;四是执政能力与党制定的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关系;五是执政能力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自身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系。

2 、要始终坚持和充分利用党执政的主要经验。

党的十六大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系统总结了从1989 年至2002 年13年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本经验。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此基础上,深刻总结了55年来党执政的六条主要经验。

这六条经验,既是长期以来我们党执政实践的规律性认识和理论升华,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始终坚持和充分运用党执政的主要经验,就一定能够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就一定能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向前进。

3 、要准确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五个以"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分别从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骨干力量、体制保证和组织基础的角度,指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关键、重点、基础,是对55年来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实践的理论概括,是我们党执政半个多世纪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4 、要全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个方面能力"涵盖了治党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党执政活动的全部领域,它于十六大提出的"五种能力"要求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从最根本、最广泛的意义来说,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这五个方面能力,是我们党执政最全面、最根本的能力,其他能力都是包含在这五种能力下面的从属能力。能否在实践中不

断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是对我们全党的重大考验。正如《决定》指出的:"全党要紧紧围绕上述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5 、深刻理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

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成效,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的要求。按照《决定》的要求,我们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要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关键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兴求直务实之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大力发展党内民主,维护中央权威,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在这两天的培训中,同志们要紧扣上面的这五个问题认真学习、深入思考,使自己对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比较全面、准确、深刻的理解,以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更好地为全县的发展服务。

12、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答:(一) 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工人阶级是对我国国民经济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而集中的力量,对于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动力。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关键在于维护和加强全体职工的国家主人翁地位。

(二) 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和创造精神,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和民主权利,减轻农民负担,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三)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知识分子是科技的载体,是经济增长点上的主要支撑因素,对加快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依靠知识分子,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就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创造更加有利于知识分子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

(四)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毛概论文之改革开放

外国语学院12级英教4班林婉婷120201092 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演绎了前所未有的果断决策,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回忆过去,面对现实,思考未来,中国要消除“左”的干扰、摆脱传统体制的制约,就只有进行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走向繁荣富强。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不断推动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向前发展。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发展成就 正文: 改革开放实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怎样理解改革开放也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弄清这些问题,对全面认识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邓小平不但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而且描绘并规划了具体蓝图,领导制定了实现这个蓝图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从而始终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大方向。而今,改革开放已成为深入民心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邓小平理论不仅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更为我们建设了一个新时代。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分析了建国以来一些失误产生的原因。首先在思想路线上进行拨乱反正,强调全党应解放思想、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人民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产生迷茫的时候,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事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在思想观念上为改革开放铺平了道路,使人民纠正了过去的错误观念,以辩证双向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的发展。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而实施的方法,就是改革开放。

邓论论述题

邓论论述题 第一章 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1)在邓小平理论中,有一种坚实的哲学思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在邓小平理论中,有一个明确的理论主题——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思考。 (3)在邓小平理论中,有一系列内在联系的重要观点(9个方面,16条)。 2.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第二章 3.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脉相承。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到新高度。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并在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使之上升到理论。 4.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三章 5.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 (2)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的观点和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2021年电大专科邓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邓小平理论概论试题 注意事项 一、将你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规定栏内。考试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阐明,并按题目规定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取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指引思想地位是在( )。 A.党十四大 B.党十五大C.党十六大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为,加强( )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A.社会主义政治文明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3.思想路线本质在于( ),在于不断地研究新问题,在摸索中迈进。 A.与时俱进 B.革命 C.创新 4.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必要不断解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 )环节和问题。 A.不适合思想路线 B.不适合生产力发展 C.不适合社会主义制度 5.党十七大通过党章,把( )同“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A.和谐 B.进步 C.发展 6.党十七大报告在讲到走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时强调,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 )需求方针。 A.生产 B.消费C.出口 7.咱们要把( )作为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关系重要结合点。 A.改进人民生活 B.政策稳定C.改革力度 8.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基本政策是( )。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B.增进各民族之间团结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9.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规定是( )。 A.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爱劳动、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

邓论模拟题参考答案秋

邓论模拟题参考答案( 秋) 说明: 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 蓝色小册子) 最后的两套邓论模拟题, 题目基本出自邓论学习指导书, 不过, 许多题目( 特别是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的ABCD选项顺序都发生了变化。因此答案选项也与指导书里不一样。大家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一定要看清楚题目选项排序有无变化, 再作出正确的判断。 考试由中央电大命题, 各章均会涉及。实行开卷考, 但也不能 掉以轻心。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复习作业册里的四次练习( 答案已在课程主页上挂出) 和期末复习指导小册子后的两套模 拟题,以及在网上课堂挂出的邓论案例分析专题。要熟悉教材、特别是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不然会找不到答案。 材料分析是论述题中的新题型, 除了模拟题中的两题, 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 蓝色小册子) P3-4页中还有一题, 大家复习的时候能够参考。 模拟题( 1)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C 5B 6B 7A 8A 9A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BD 3ABCD 4ABCD 5ABCD 6 ABCD 7BC 8BD 9ABC 10BCD 11ABCD 12 ABCD 13BCD 14ACD 15ABD 三、论述题 1、参照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学习指导书P213/215论述题第7题答案 2、参照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要结合材料论述 重要性: 参见学习指导书P87-88简答题7建设新农村的意义措施: 参见学习指导书P80( 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部分 模拟题( 2)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A 5B 6C 7B 8C 9A 10B 二、多项选择题

邓论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邓论》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开学的第八周,我校的老师带了我们几个系的学生到广州黄埔笑翻天乐园游玩.我怀着莫名的心情上了校车,开始了一天的旅游和运动. 我们同宿舍的同学一起玩 ,第一次有点陌生,首先到达的是水上游乐区,第一个我们挑战的是木桩桥,这个项目是用一根坚实的钢丝绳吊着若干根有五十厘米左右高的木桩,每根木桩都会摇晃,而且呢,稍微不小心就会变成"落汤鸡",因为水上游乐区的项目是建在小溪上面的,每一个项目的脚下都是水,虽然掉下水成了"落汤鸡",但是没有危险,因为水浅没有沙鱼.但这对心理素质也是一种考验!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抓着吊木桩的粗绳子就往上踩,由于速度过快,险些跌落"炖鸡锅",我抓紧绳索,继续向前迈,心里面鼓励自己,一定要坚持,一定要坚持!经过重重的心里考验,最后我通过了,多一些锻炼.面对接下来的几十种项目,我更有信心了.不过接下来的项目可是一个比一个难,但我始终坚持着...... 下午我们系也举行了系对系,班对班的比赛,同学们挟手互帮互助克服了各项目的难点,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精诚协作的团队意识,闯了一关又一关,精彩片段不断,结果我们系和我们班都获得了第二名,但可惜的是我没有参加比赛,只是在旁边做“啦啦队”,我想没关系,因为“啦啦队”

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也是一种力量.笑翻天乐园的某个招牌写着,"胆大上来,胆小再来".所以我想下次有机会再参加吧. 我做“啦啦队”的同时也看到了几个企业团体来游玩和比赛,看他们身穿着相同颜色的上衣,玩着同一个项目,看着他们玩得这么开心,同我校的师生发出连绵不绝的笑声,弥漫了整个笑翻天乐园,此时我也感觉到一种快乐,温馨的气份。 这里能锻炼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其独特的体育拓展娱乐项目,将极高地锻炼与提升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能力、自主参与能力、危机应变能力、体能耐力,激发身体与心理潜能;帮助其建立起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精诚协作的团队意识.作为企业团体,要想打造一个强劲的团队,需要团队精神与企业的凝聚力. 我们当代大学生跟前辈比,我们的社会实践远远比不上前辈们的辛劳,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的提高,大学生自己动手的事情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就是懒,那种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精诚协作的团队意识也随之缺乏了,所以我们当代学生要拓展以上娱乐项目,将极高地锻炼与提升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能力、自主参与能力、危机应变能力、体能耐力,激发身体与心理潜能.

论文格式要求

封面 论文作者:………… 指导教师:………校内导师…校外导师专业学位类别:教育硕士 专业领域:学科教学(思政) 提交论文日期:2016年4月 论文答辩日期:2016年5月 中国·重庆 2016年4月

目录 摘要………………………………………………Abstract………………………………………………文献综述 绪论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一、…………………… (一)…………………… 1.……………… 2.……………………(二)………………………… 1.…………………… 2.……………………………… 二、………………………………(一)……………………1.………………………… …………………………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致谢

参考文献 经典著作类: [1]列宁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列宁全集第十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邓小平文选第一、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江泽民文选第二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九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一般著作类: [1]唐铁汉.邓小平现代领导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孟东方.邓小平理论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中央团校青年工作教研室.共青团工作理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 [4]罗洪铁.现代人才资源开发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期刊论文类: [1]易希康.邓小平关于干部年轻化的一个重要思想[J].求实,2000(5). [2]陈正群.邓小平青年工作思想略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6). [3]罗晓红.新世纪邓小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思想研究综述[J].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2). [4]刘明博.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干部队伍年轻化的思想[J].理论学习,1997(7). [5]邓亚秋,罗洪铁.邓小平高端人才培养途径思想述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 [6]陈洪玲.论邓小平干部管理思想的理论创新[J].党政干部学刊,2006(6). [7]肖春燕.论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学习邓小平关于老中青干部经验互补的理论观点[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1998(4). [8]李合敏.论邓小平关于接班人的思想[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3). [9]徐念农.邓小平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研究[J].学术论坛,2004(3). [10]徐国喜.邓小平对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阐述及启迪[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5(4).

(完整word版)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础上发端的,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征程中逐步形成、完善和发展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探索和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们的艰辛探索为后来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种探索是从反思苏联苏联模式利弊开始的。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体制,长处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也确实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弊端日益暴露,如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管理体制僵化、农民负担过重等。毛泽东1955年就提出“以苏为戒”,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1956年,他发表《论十大关系》,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社会建设的重大关系。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要求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由于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个复杂的新课题,我们党缺乏经验,加之国内外形势复杂,党内左倾思想滋长,使得一些正确方针没有得到贯彻。但是毛泽东的艰辛探索为我们党提供了宝贵财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二)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抉择。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代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十三大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十四大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五大将这一理论正式定名为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形成。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邓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邓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恢复与重新确立是在------(C) A、1945年 B、1966年 C、1978年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 A、发展生产力 B、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3、我国在(B)年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A、1949年 B、1956年 C、1957年 4、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是中共--(C)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五大 5、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C) A、战争与革命 B、科技与创新 C、和平与发展 6、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C) A、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 B、新技术革命浪潮迅猛发展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B) A、党的先进性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 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A)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党的阶级性 9、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C)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党的阶级性 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中----(B) A、改革是目的 B、发展是硬道理 C、稳定是绝对的 11、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是----(C) A、引进外资 B、引进外资技术 C、自力更生 1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A) A、改革 B、阶级斗争 C、物质利益原则 13、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制定并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在----(A) 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14、邓小平指出,全党全国的工作中心是----(C)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经济建设 15、决定所有制结构的是----(A) A、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B、生产关系的性质 C、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基本路线 16、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B) A、思想领导 B、政治领导 C、组织领导 1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是----(C) A、民主制 B、集中制 C、民主集中制 18、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B) A、相异的 B、一致的 C、相辅相成的 19、目前,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重要障碍是----(A)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军事集团和军事同盟按生产要素分配 C、地区冲

招教 公基 统考 邓论练习题及答案 李新广 20110821

教师网(https://www.doczj.com/doc/e72389034.html, ) 最全最专业的教师考试网 乘华图翅膀 圆教师梦想 1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习题分模块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一)模拟试题(每题1分,共231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C A .邓小平理论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 .科学发展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是D A .邓小平理论 B .毛泽东思想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3.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B A .马克思主义 B .社会主义 C .科学发展观 D .改革开放 4.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D A .科学发展观 B .改革开放 C .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8.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内容的最准确表述是C A .改革开放 B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经济建设 28.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D A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D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9.中国共产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是D A .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 B .不断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 C .不断促进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 D .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0.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C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D .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 4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C A .解放思想 B .实事求是 C .与时俱进 D .开拓创新 47.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是D A .尊重事实 B .与时俱进 C .尊重实践 D .解放思想 48.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两者统一于A A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B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D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52.解放思想是A A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B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C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D .我们党和国家到二○二○年的奋斗目标 53.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是B A .与时俱进 B .解放思想 C .求真务实 D .一切从实际出发 5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是A A .解放思想 B .实事求是 C .与时俱进 D .求真务实 56.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B A .实践创新 B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大一个人总结

大一个人总结 大一>个人总结(一) 回首一年的大学校园生活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对我这一年来的大学生活作出总结。 首先从生活上的变化。首先是独立自主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以前上高中时从未住过校,但现在离家比较远什么事都需依靠自己一人独立完成,所以个人的独立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第二就是理财能力,一起拿花钱从来不计算着,有多少花多少,但现在每一分钱都必须自己有计划的使用,锻炼了自己的理财能力,由此也更加清楚了钱的来之不易及父母当家的艰辛。因而能更加体谅父母孝敬父母。在宿舍和班级的日常生活中,我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和睦共处,互帮互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形成独立自理自立的良好品德。在平时的交流中,我认识到了在与陌生人相处时,平等是第一位的,在与人交往中要将一些身份、地位去除——这样既有利于交往,又是尊重别人。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在生活方面的不足之处则是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上太过散漫或许说颓废,这都是在新学期内应改进的地方。 再来说学习上讲起。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帮助,所以在每次考试后,我都会总结一下学习经验。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每每看到自己可喜的成绩,我就会感叹只要你有决心,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在学习方面,在这一学期中收获了不少,尤其是在英语学习方面。虽然在镐京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但是英文版的邓论,计算机概论,管理学原理还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英语水平。还有每星期的听力考试,更是弥补了我们听力的不足。从最初的抱怨、不适应,到现在的坦然面对,我收获了很多。之前最头疼的要数高数了,以前我的数学就不怎么好,在下学期又遭遇了线性代数的挂科,这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本来大学面对高数更是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又有了线代,还好有老师的细心安排,每天晚自习班里同学的高数讲解真是帮了我很多,虽然仅仅是及格的水平,但还是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此,我很感谢那些为班里同学讲解高数和线代的同学,他们牺牲自己的时间服务大家。在下一学年我们的任务也更重,要面对英语四级和六级的国家考试,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的努力,竭尽全力去做好学校和老师安排的每一件事,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按照学校的进度完成各项考试。我还要每天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要认真对待英语的每一部分的学习,制定好一个学习计划,如下便是我为大二所做的安排: 1、首要目标是上好英语课,为大二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打下坚实基础;另外,上好英语口语课,要完成课文和单词的背诵。 2、由于在上学期还没有接触到专业课,因此在下一学年要认真学习专业课,同时在其他课程上面,专心听讲,做好笔记,为专业基础的学习做好铺垫。有责任为班级

毛概论文

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 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事项 院系:英语语言学院班级:2011级25班 学号:2011010240428姓名:刘小清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历史地位的谈论,进而提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说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也在在实践中显示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我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事项。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历史地位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当前,中国的发展成就前所未有,中国的发展难题前所未有,中国处在一个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又处在一个发展的矛盾凸显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发展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第一,我国经济发展由缺乏财力难以兼顾解决长期积压的问题的阶段进入到

了一个有较为充裕的财力开始能够解决长期积压问题的阶段。第二,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能够支撑我国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到了已无力支撑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阶段。第三,我国贫富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状况由可以为社会所承受的阶段进入到了社会越来越难以承受的阶段。第四,我国社会矛盾关系由不突出抓好主要矛盾就无法解决非主要矛盾的阶段进入到了不兼顾解决好某些非主要矛盾就难以继续抓好主要矛盾的阶段。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分析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和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国际国内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具有统领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前景。因为,科学发展观是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因而也是关于当

邓论期末考试重点

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形式 题型包括: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论述题——两题,共50分。(联系实际论述) 二、复习重点 第1—3章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XX论成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包含: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1.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九大方面 1.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 2.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3. 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4.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 5.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理论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 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理论 8.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 9. 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第二,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第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XX论武器。 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三,重要的指导方针和重大的战略思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3.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注意: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阶段、时间及标志。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两次飞跃 思想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界定 ?党的理论创新 ?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3.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读经典学哲学心得体会最佳原创最佳原创

“读经典学哲学”心得体会 军事科:吴永安 近期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一书,使我感受很深,使我进一步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使我更加社深入地了解到了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力量,使我更加正确的认识了社会主义,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更加热爱。更增强了我对祖国明天更美好的信心。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一门学科,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做为新世纪的中青年领导干部,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党的十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像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主要包涵这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邓小平理论属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有继承也有发展,相对于毛泽东思想而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邓小平理论不是哪一个人的理论成果,而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邓小平是这一理论的创立者,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成果。 从内容上来看,邓小平理论系统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形成了科学体系。 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理论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建设画卷: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础,展开了一幅建设社会主义的画卷。 作为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 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他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认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以及特定的历史根据和时代背景、命题提出和形成的发展过程。邓小平理论就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并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靠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党才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因为有了邓

高教自考公共课邓论简答题总结 (1)

高教自考公共课邓论简答题总结(一) 1 、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和当前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性?(1)邓小平根据我国各地区的特点和条件,运用事物的不平衡发展规律,提出了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2)这一战略构想的内容是:沿海地区利用有利条件和时机,较快的发展起来。但大原则是共同富裕,发展到一定时候,沿海地区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内地发展。(3)这一地区经济梯次推进发展的战略使沿海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并带动了全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同时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扩大了。(4)实施西部开发的必要性在于: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共同富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2 、试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

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2)建设主义法治国家的意义:第一,实行依法治国,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实行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第四,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第五,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3 、从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角度,阐述我们党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 、在中国,发展生产力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

思政论文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摘要 以邓小平为主创者,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邓小平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它初步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特殊背景下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涵盖哲学、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与党建等各个方面,是在我国伟大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这一理论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关于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理论。 只要我们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以这个理论为指导的基本路线,坚持用这样的理论和路线去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使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就是无限光明的。 关键词:中国化实践发展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 (一)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邓小平精辟地分析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形势,以此为立论的基础,以这种时代眼光和世界历史眼光思考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以及中国的发展思路,从而形成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理论就其根本内容和精神实质而言,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属于同一个思想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和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历史环境下,邓小平理论自觉地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有发达国家

邓论模拟题参考答案(秋)

邓论模拟题参考答案(2018秋) 说明: 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蓝色小册子)最后的两套邓论模拟题,题目基本出自邓论学习指导书,不过,许多题目(尤其是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的ABCD选项顺序都发生了变化。所以答案选项也与指导书里不一样。大家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一定要看清楚题目选项排序有无变化,再作出正确的判断。 考试由中央电大命题,各章均会涉及。实行开卷考,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复习作业册里的四次练习(答案已在课程主页上挂出)和期末复习指导小册子后的两套模拟题,以及在网上课堂挂出的邓论案例分析专题。要熟悉教材、尤其是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不然会找不到答案。 材料分析是论述题中的新题型,除了模拟题中的两题,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蓝色小册子) P3-4页中还有一题,大家复习的时候可以参考。 模拟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C 5B 6B 7A 8A 9A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BD 3ABCD 4ABCD 5ABCD 6 ABCD 7BC 8BD 9ABC 10BCD 11ABCD 12 ABCD 13BCD 14ACD 15ABD 三、论述题 1、参照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学习指导书P213/215论述题第7题答案 2、参照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要结合材料论述 重要性:参见学习指导书P87-88简答题7建设新农村的意义 措施:参见学习指导书P80(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部分 模拟题(2)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A 5B 6C 7B 8C 9A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D 3BD 4ABC 5BD 6 ABCD 7AC 8 AC 9ABD 10BD 11ACD 12 BCD 13ABCD 14ACD 15ABC 三、论述题 1、参照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学习指导书P153/154论述题第7题答案

思想政治总结

在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友善,明礼诚信;始终坚持把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重点,领会党在新时期的方针、路线、政策,不断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自身素养。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党的性质和纲领决定的,体现了工人阶级与现代化大生产相联系,代表了最先进生产力这一阶级本质和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新世纪、新矛盾面前,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解决矛盾和问题的主动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动脑筋,勇于探索,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解决新矛盾、新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紧密结合,求真务实,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用心思考,保证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成,在真学、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提高解决矛盾的本领,实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尤其是在世界金融危机蔓延的严峻考验形势下,顺应“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势,牢固树立在服务发展大局中找准位置的理念,发扬敢想、真做、苦干的精神,学会以全球化、国际化的视野,解放思想,突破惯性思维,寻找比较优势,把握危机中蕴藏的契机,用开放的思路谋划工作,用创新的方法开拓资源,切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精通一行,努力成为本职岗位上的内行和能手,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

历届期末考试论文点评

历届期末考试论文点评 为使同学们有写作上的参考,我选择了一些历届生所写的原滋原味的文章,只做了错别字的修改。本次选择了各分数段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并对文章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点评。而抄袭和雷同的文章一律被判定为0分。 从一年来同学们进行论文考的情况看,写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文章题目大而空洞;文章的中心不突出、主题不明确;不能结合实际,或者很少结合实际。希望同学们通过对文章的比较,参考老师的点评并自己品评,能对本学期参加论文考的同学以帮助。 文章一:《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之我见 我是一名****电大的学生,本学期电大开设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理论》这门课。这门课程在学校老师的生动全面的教学下,让我进一步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力量,使我更加正确地认识了社会主义,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更加热爱,更让我增强了对祖国美好明天的信心。 一、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党的十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邓小平理论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有继承也有发展,相对于毛泽东思想而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不是哪一个人的理论成果,而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贵的精神财富。 邓小平理论是这一理论的创立者,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动作成果。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最根本就是靠邓小平理论的指导,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是实现中国发展核稳定的思想体系。 三、学校邓小平理论更要学习其中的哲学道理及人生观态度 我觉得学习邓小平理论,不光是研究其理论内容本身,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真正以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导,不断要深入理解理论内容,更要学习其中的哲学道理以及人生观态度,健康成长。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和世界的形势都有了变化。如果我们仍用上世纪的观点来看待整个地球的发展,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在对中国的国情有了细致的了解后,又联系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形式,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先进的“三个代表”即: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代表先进的文化方向,代表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三个代表不仅清楚的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性质、任务,更为中国指明了一条道路。只有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增强党的基层工作建设,融入世界,才能真正发展中国,尽快实现党和人民的最高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今天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是要刻苦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树立信心,明确责任,确立科教兴国战略,谋求祖国的更大发展。 该文考试成绩:5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