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频、外频、倍频与前端总线的关系

主频、外频、倍频与前端总线的关系

主频、外频、倍频与前端总线的关系
主频、外频、倍频与前端总线的关系

主频、外频、倍频与前端总线的关系

CPU的倍频,全称是倍频系数。CPU的核心工作频率与外频之间存在着一个比值关系,这个比值就是倍频系数,简称倍频。理论上倍频是从1.5一直到无限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倍频是以0.5为一个间隔单位。外频与倍频相乘就是主频,所以其中任何一项提高都可以使CPU的主频上升。

原先并没有倍频概念,CPU的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但CPU的速度越来越快,倍频技术也就应允而生。它可使系统总线工作在相对较低的频率上,而CPU速度可以通过倍频来无限提升。那么CPU主频的计算方式变为:主频 = 外频 x 倍频。也就是倍频是指CPU和系统总线之间相差的倍数,当外频不变时,提高倍频,CPU主频也就越高。

CPU的外频是CPU乃至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兆赫兹)。在早期的电脑中,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等于外频,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对于目前的计算机系统来说,两者完全可以不相同,但是外频的意义仍然存在,计算机系统中大多数的频率都是在外频的基础上,乘以一定的倍数来实现,这个倍数可以是大于1的,也可以是小于1的。

说到处理器外频,就要提到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倍频与主频,主频就是CPU的时钟频率;倍频即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主频、外频、倍频,其关系式:主频=外频×倍频。

在486之前,CPU的主频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CPU的主频一般都等于外频。而在486出现以后,由于CPU工作频率不断提高,而PC机的一些其他设备(如插卡、硬盘等)却受到工艺的限制,不能承受更高的频率,因此限制了CPU频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出现了倍频技术,该技术能够使CPU内部工作频率变为外部频率的倍数,从而通过提升倍频而达到提升主频的目的。倍频技术就是使外部设备可以工作在一个较低外频上,而CPU主频是外频的倍数。

在Pentium时代,CPU的外频一般是60/66MHz,从Pentium Ⅱ 350开始,CPU外频提高到100MHz,目前CPU外频已经达到了200MHz。由于正常情况下外频和内存总线频率相同,所以当CPU外频提高后,与内存之间的交换速度也相应得到了提高,对提高电脑整体运行速度影响较大。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度,更实质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数据传输的速度。而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万万次,它更多的影响了PIC及其他总线的频率。之所以前端总线与外频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现之前和刚出现Pentium 4时),前端总线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为外频,最终造成这样的误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前端总线频率需要高于外频,因此采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术,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个目的。这些技术的原理类似于AGP的2X或者4X,它们使得前端总线的频率成为外频的2倍、4倍甚至更高,从此之后前端总线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

主频,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说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1秒内发生的同步脉冲数)的简称。单位是Hz。它决定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主频由过去MHZ发展到了现在的GHZ(1G=1024M)。通常来讲,在同系列微处理器,主频越高就代表计算机的速度也越快,但对与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它就只能作为一个参数来作参考。另外CPU 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因此主频仅

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说到处理器主频,就要提到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倍频与外频,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倍频即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主频、外频、倍频,其关系式:主频=外频×倍频。早期的CPU并没有“倍频”这个概念,那时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随着技术的发展,CPU速度越来越快,内存、硬盘等配件逐渐跟不上CPU的速度了,而倍频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使内存等部件仍然工作在相对较低的系统总线频率下,而CPU的主频可以通过倍频来无限提升(理论上)。我们可以把外频看作是机器内的一条生产线,而倍频则是生产线的条数,一台机器生产速度的快慢(主频)自然就是生产线的速度(外频)乘以生产线的条数(倍频)了。现在的厂商基本上都已经把倍频锁死,要超频只有从外频下手,通过倍频与外频的搭配来对主板的跳线或在BIOS中设置软超频,从而达到计算机总体性能的部分提升。所以在购买的时候要尽量注意CPU的外频。

中心极限定理及其应用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 题目:中心极限定理及其应用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 年06 月27 日

青岛农业大学课程论文任务书 论文题目中心极限定理及其应用 要求完成时间 2012年 07 月 02 日 论文内容(需明确列出研究的问题):研究中心极限定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心极限定理,更好的了解中心极限定理的作用,更好地使用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资料、数据、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求论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和一定的创造性。文字要流畅、语言要准确、论点要清楚、论据要准确、论证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计算数据要求准确,涉及到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等要标明出处,结论要写的概括简短。参考文献的书写按论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中心极限定理及其应用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老师姓名) 摘要:中心极限定理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阐述了中心极限定理的内容并简单介绍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心极限定理;正态分布;随机变量

Central limit theorem and its application Student majoring in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Specialty (学生英文名) Tutor (老师英文名) Abstract:The central limit theorem in 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tent of the central limit theorem and briefly introduces its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Key words: Central limit theorem Normal distribution Random variable

时钟频率

时钟频率 一、频率是什么? 频率用f表示,基本单位为“1次/秒”,记做Hz(赫兹)。1Hz就是每秒一次,10Hz是每秒10次(图1)。不过,Hz这个单位在电脑里面太小了,因此通常以KHz、MHz或GHz来表示信号频率。随着频率的攀升,若干年以后恐怕需要使用THz作为频率的单位了(表1)。 表1:频率表示法 频率单位kHz MHz GHz THz 换算关系1×10^3Hz 1×10^6Hz 1×10^9Hz 1×10^12Hz 英文名称Kilo Hz Mega Hz Giga Hz Tera Hz 中文名称千赫兹兆赫兹吉赫兹太赫兹 1.周期与频率 在电脑技术中,与频率相对应的一个常用术语是周期。周期是频率的倒数,频率越高,周期越短。譬如时钟频率为1GHz时,其时钟周期为1纳秒(表2)。 表2:频率与周期对照表 时钟频率时钟周期时钟频率时钟周期 5MHz 200ns 133MHz 7.5ns 10MHz 100ns 166MHz 6.0ns 20MHz 50ns 200MHz 5.0ns 25MHz 40ns 250MHz 4.0ns 33MHz 30ns 300MHz 3.3ns 40MHz 25ns 333MHz 3.0ns 50MHz 20ns 400MHz 2.5ns 66MHz 15ns 500MHz 2.0ns 80MHz 12ns 800MHz 1.2ns 100MHz 10ns 1GHz 1.0ns 120MHz 8.3ns 4GHz 0.25ns 2.带宽与频率 与频率相关的另一个参数是数据传输率,也称为“带宽”,用于衡量数据通信速度的快慢。通常情况下,带宽=时钟频率×(位宽÷8)。譬如PCI总线的时钟频率为33.33MH z,因其位宽为32bit,所以其带宽为33.33×(32÷8)=133MB/s。 3.CPU的频率 在286及以前的电脑中,CPU的频率与外部总线的频率相同。Intel 386电脑中采用了时钟分频方式,时钟电路提供给CPU的时钟信号的频率66MHz,而CPU内部则以33MHz的频率工作。Intel 80486 DX2则采用倍频方式,它允许CPU以2倍或3倍于外部总线的速度运行,但仍以原有时钟频率与外界通讯。进入Pentium时代以后,倍频技术获得广泛应用,目前处理器的倍频已达20倍。 系统时钟频率:通常也称作“外频”——CPU外部总线的时钟频率。外频由频率合成器芯片提供,后文将对频率合成器芯片进行详细介绍。主频:主频是CPU内核(整数和浮点运算器)电路的实际运行频率,由外频(或前端总线频率)与倍率共同决定,也即:主频=外频×倍率。 前端总线频率: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FSB)频率是CPU和北桥芯片间进行数据交换

振动试验基本知识

专业知识 1、振动试验基本知识 1.1 振动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包括试验目的,一般说明、试验要求、严酷等级及试验程序等几个主要部分。为了完成试验程序中规定的试验,在振动试验方法中又规定了“正弦振动试验”和“随机振动试验”两种型式的试验方法。 正弦振动试验 正弦振动试验控制的参数主要是两个,即频率和幅值。依照频率变和不变分为定频和扫频两种。 定频试验主要用于: a)耐共振频率处理:在产品振动频响检查时发现的明显共振频率点上,施加规定振动参数振幅的振动,以考核产品耐共振振动的能力。 b)耐予定频率处理:在已知产品使用环境条件振动频率时,可采用耐予定频率的振动试验,其目的还是为考核产品在予定危险频率下承受振动的能力。 扫频试验主要用于: ●产品振动频响的检查(即最初共振检查):确定共振点及工作的稳定性,找出产品共振频率,以做耐振处理。 ●耐扫频处理:当产品在使用频率范围内无共振点时,或有数个不明显的谐振点,必须进行耐扫频处理,扫频处理方式在低频段采用定位移幅值,高频段采用定加速度幅值的对数连续扫描,其交越频率一般在55-72Hz,扫频速率一般按每分钟一个倍频进行。 ●最后共振检查:以产品振动频响检查相同的方法检查产品经耐振处理后,各共振点 有无改变,以确定产品通过耐振处理后的可靠程度。 随机振动试验 随机振动试验按实际环境要求有以下几种类型:宽带随机振动试验、窄带随机振动试验、宽带随机加上一个或数个正弦信号、宽带随机加上一个或数个窄带随机。前两种是随机试验,后两种是混合型也可以归入随机试验。 电动振动台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电磁力作用的安培定律。 1.2 机械环境试验方法标准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国家标准汇编(第二版)2001年4月 汇编中汇集了截止目前我国正式发布实施的环境试验方面的国家标准72项,其中有近50项不同程度地采用IEC标准,内容包括:总则、名词术语、各种试验方法、试验导则及环境参数测量方法标准。 其中常用的机械环境试验方法标准: (1)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 (2)GB/T 2423.6-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b和导则:碰撞 (3)GB/T 2423.7-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c和导则:倾跌与翻倒(主要用于设备型产品) (4)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d和导则:自由跌落 (5)GB/T 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 (6)GB/T 2423.11-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汽轮机振动大的原因分析及其解决方法[1]

汽轮机振动大的原因分析及其解决方法 摘要:为了保障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居民用电的稳定,加强汽轮机组日常保养与维护,保障城市供电已经成为了火力发电厂维护部门的重要任务。文章就汽轮机异常振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故障的排除,在振动监测方面应做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汽轮机;异常振动;故障排除;振动监测;汽流激振现象 对转动机械来说,微小的振动是不可避免的,振动幅度不超过规定标准的属于正常振动。这里所说的振动,系指机组转动中振幅比原有水平增大,特别是增大到超过允许标准的振动,也就是异常振动。任何一种异常振动都潜伏着设备损坏的危险。比如轴系质量失去平衡(掉叶片、大轴弯曲、轴系中心变化、发电机转子内冷水路局部堵塞等)、动静磨擦、膨胀受阻、轴承磨损或轴承座松动,以及电磁力不平衡等等都会表面在振动增大,甚至强烈振动。 而强烈振又会导致机组其他零部件松动甚至损坏,加剧动静部分摩擦,形成恶性循环,加剧设备损坏程度。异常振动是汽轮发电机运转中缺陷,隐患的综合反映,是发生故障的信号。因此,新安装或检修后的机组,必须经过试运行,测试各轴承振动及各轴承处轴振在合格标准以下,方可将机组投入运行。振动超标的则必须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将振动降到合格范围内,才能移交生产或投入正常运行。 一、汽轮机异常振动原因分析 汽轮机组担负着火力发电企业发电任务的重点。由于其运行时间长、关键部位长期磨损等原因,汽轮机组故障时常出现,这严重影响了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汽轮机组异常振动是汽轮机常见故障中较为复杂的一种故障。由于机组的振动往往受多方面的影响,只要跟机本体有关的任何一个设备或介质都会是机组振动的原因,比如进汽参数、疏水、油温、油质、等等。因此,针对汽轮机异常震动原因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查明原因才能对症维修。针对导致汽轮机异常振动的各个原因分析是维修汽轮机异常振动的关键。 二、汽轮机组常见异常震动的分析与排除 引起汽轮机组异常振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汽流激振、转子热变形、摩擦振动等。 (一)汽流激振现象与故障排除 汽流激振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应该出现较大量值的低频分量;二是振动的增大受运行参数的影响明显,且增大应该呈突发性,如负荷。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叶片受不均衡的气体来流冲击就会发生汽流激振;对于大型机组,由于末级较长,气体在叶片膨胀末端产生流道紊乱也可能发生汽流激振现象;轴封也可能发生汽流激振现象。针对汽轮机组汽流激振的特征,其故障分析要通过长时间的记录每次机组振动的数据,连同机组满负荷时的数据记录,做出成组曲线,观察曲线的变化趋势和范围。通过改变升降负荷速率,从5T/h到50T/h的给水量逐一变化的过程,观察曲线变化情况。通过改变汽轮机不同负荷时高压调速汽门重调特性,消除气流激振。简单的说就是确定机组产生汽流激振的工作状态,采用减低负荷变化率和避开产生汽流激振的负荷范围的方式来避免汽流激振的产生。 (二)转子热变形导致的机组异常振动特征、原因及排除 转子热变形引发的振动特征是一倍频振幅的增加与转子温度和蒸汽参数有密切关系,大都发生在机组冷态启机定速后带负荷阶段,此时转子温度逐渐升高,材质内应力释放引起转子热变形,一倍频振动增大,同时可能伴随相位变化。由于引起了转子弯曲变形而导致机组异常振动。转子永久性弯曲和临时性弯曲是

中心极限定理及其应用

中心极限定理及其应用 [摘要] 在中心极限定理的基础上,通过实例介绍它的应用。 [关键词] 中心极限定理随机变量应用 中心极限定理是棣莫佛在18世纪首先提出的,至今其内容已经非常丰富。它不仅是概率论中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数理统计中大样本统计推断的理论基础。一种随机现象可能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果这些彼此之间没有什么依存关系,且谁也没有特别突出的影响,那么,这些影响的“累积效应”将会使现象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中心极限定理在很一般的情况下证明了,无论随机变量服从什么分布,个随机变量的和当时的极限分布是正态分布。因此,它不仅提供了计算独立随机变量之和的近似概率的简单方法,而且有助于解释在现实中为什么很多数量指标都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这一事实。在中心极限定理的教学中,通过列举一些用中心极限定理解决问题的实例,能使学生较深地理解中心极限定理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一、两个常用的中心极限定理 根据不同的假设条件,有多个中心极限定理。这里只介绍两个常用的中心极限定理。 定理1 列维—林德伯格(Levy-Lindeberg)定理(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 设随机变量相互独立,服从同一分布,且具有数学期望和方差.则随机变量 的分布函数Fn(x)对于任意x满足 (5.7) 从定理1的结论可知,当n充分大时,有 或者说,当n充分大时,有 如果用表示相互独立的各随机因素。假定它们都服从相同的分布(不论服从什么分布),且都有有限的期望与方差(每个因素的影响有一定限度)。则(5.8)式说明,作为总和这个随机变量,当n充分大时,便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 定理2(棣莫佛-拉普拉斯(De Moivre Laplace)定理) 设随机变量X服从参数为n,p (0<p<1)的二项分布,即,则

内存和CPU频率匹配方法的探讨

内存和CPU频率匹配方法的探讨 目录 1.CPU频率的概念 (1) 2.前端总线的概念 (2) 3.各种内存频率的名称辨析 (2) 4.内存的类别和属性 (2) 5.Intel平台内存和CPU同步的条件 (3) 6.FSB带宽和内存带宽相匹配条件 (4) 7.Intel平台的内存异步设置方法 (4) 8.AMD平台的内存实际频率的计算方法 (6) 9.关于双通道内存技术 (8) 10. 小结 (11) 11. 后记 (11) 关于内存与CPU搭配的问题,是电脑爱好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怎样搭配?在网上有成百上千篇文章,把人给看得眼花缭乱,如果不仔细分析判断,很难辨别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据我分析,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多种:一是CPU的外频跟前端总线的频率经常混用,有时还把前端总线跟HT总线也混同;二是三种内存(SDRAM、DDR1 SDRAM、DDR2 SDRAM)的特性不 1

同,但是,经常被混同、混用;三是因为同一个频率有多种名称,各种名称经常被混用;四是Intel的CPU和AMD的CPU特性不同,它们跟内存的搭配方法也不相同,但是经常被混同;五是AMD的K8以前的CPU跟K8及以后的CPU 特性不同,经常被混同;六是各个主板厂商对内存的设置经常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名称,容易使人迷惑;七是文章写作年代不予注明,不知道说的是哪个年代的、用的是什么型号的内存;八是写作者的水平参差不齐,鱼龙混杂,有时很难辨别孰是孰非。因此,我在学习内存知识时,还真的花了不少时间。因为看得多了,想得也多了,当然,也会萌生一些个人的见解。为了巩固我的学习成果,我作了此小结备忘。当然也希望给同是“菜鸟”的网友们以参考,更欢迎“大侠”们指正。 1.CPU频率的概念 CPU的频率就是我们常说的电脑的速度,非常重要。但是,CPU本身只是一个芯片,不会产生频率,频率是电脑的主板外加给它的。它的主频是它能正常工作的频率,如果频率太高,即对它作过度超频使用时,它会“罢工”甚至被烧坏的。CPU的主频等于外频(CPU Host Frequency)乘以倍频(Multiplier),即 有 主频=外频×倍频 其实,倍频并不是频率,只是一个倍数,倍频器是设在CPU中的。外频是计算机主板上的频率发生器产生的,是计算机的时钟标准,也称为系统时钟频率。例如一个CPU的倍频器的倍数是10,加给它的外频是200 MHz时,这个CPU 的主频就等于 200 MHz×10 = 2000 MHz = 2.0 GHz

振动基础知识

精心整理 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一、常见的工程物理量 力、压力、应力、应变、位移、速度、加速度、转速等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物体承受的力可以有加载力,也可以有动态力,我们常测试的力主要是动态力,即给结构施加力,激发结构的某些特性,便 (四)振动速度:质量块在振荡过程中运动快慢的度量。质量块在运动波形的上部和下部极限位置时,其速度为0,这是因为质量块在这两点处,在它改变运动方向之前,必须停下来。质量块的振动速度在平衡位置处达到最大值,在此点处质量块已经加速到最大值,在此点以后质量块开始减速运动。振动速度的单位是用mm/s来表示。 (五)振动加速度:被定义为振动速度的变化率,其单位是用有多少个m/s2或g来表示。由下图可见加速度最大值处是速度值最小值的地方,在这些点处质量块由减速到停止然后再开始加速。

(六)转速:旋转机械的转动速度 (七)简谐振动及振动三要素 振动是一种运动形式――往复运动 d=Dsin(2πt/T+Φ) D T f ω和f ω f 将式( d 振动三要素:振幅D、频率f和相位Φ(八)、表示振动的参数:位移、速度、加速度振动位移:d=Dsin t D

π) 振动速度:v=Dωcosωt=Vsin(ωt+ 2 V=Dω 振动加速度:a=-Dω2sinωt=Asin(ωt+π) A=-Dω2 (九)振动三要素在工程振动中的意义 1、振幅 ○振幅~物体动态运动或振动的幅度。 ★振幅是振动强度和能量水平的标志,是评价机器运转状态优劣的主要指标。 即“有没有问题看振幅”。 ○峰峰值、单峰值、有效值 振幅的量值可以表示为峰峰值(pp)、 单峰值(p)、有效值(rms)或平均值(ap)。 峰峰值是整个振动历程的最大值,即正峰 与负峰之间的差值;单峰值是正峰或负峰 的最大值;有效值即均方根值。 ○振动位移、振动速度、振动加速度 振幅分别用振动位移、振动速度、振 动加速度值加以描述、度量,三者相互之间可以通过微分或积分进行换算。在振动测量中,除特别注明外,习惯上: ○振动位移的量值为峰峰值,单位是微米[μm]或毫米[mm]; ○振动速度的量值为有效值(均方根值),单位是毫米/秒[mm/s]; ○振动加速度的量值是单峰值,单位是米/秒平方[m/s2]或重力加速度[g],1[g]=9.81[m/s2]。 ○峰峰值、有效值、单峰值三者之间的量值关系 单峰值=峰峰值/2,有效值=0.707峰峰值(峰峰值=1.414有效值) 平均值=0.637峰峰值,平均值应用较少。 △在低频范围内,振动强度与位移成正比; △在中频范围内,振动强度与速度成正比; △在高频范围内,振动强度与加速度成正比。 频率低意味着振动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少、过程时间长,速度、加速度的数值相对

中心极限定理与大数定理的关系

渤海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题目: 中心极限定理与大数定理的关系 系别: 渤海大学 专业: 数学系 班级: 2002级1班 姓名:于丹 指导教师:金铁英 完成日期:2006年5月19日 中心极限定理与大数定理的关系 于丹 (渤海大学数学系辽宁锦州 121000 中国) 摘要:中心极限定理是概率与数理统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都是讨论的随机变量序列的极限问题,它们是概率论中比较深入的理论结果。 本篇论文从研究大数定理开始,然后由大数定理以及收敛性引出了中心极限定理,最后通过对定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举例和定理的一些反例的研究使我们弄清中心极限定理的内涵与外延,进一步弄清了大数定理与中心极限定理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大数定理中心极限定理收敛性 The relation of the central limit theorem and large numbers law Yu Dan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Bohai University Liaoning jinzhou 121000 China) Abstract:The Central limit theorem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 The large numbers law and the central limit theorem is limit question of random variable sequence .They are the quite thorough theory result in the theory of probability. This paper commences from large numbers law,then the central limit theorem is cited by large numbers law and convergence.Eventually,we can understand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central limit theorem by its examples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large numbers law and the central limit theorem . Key words:large numbers law ; the central limit theorem ; convergence. 引言

倍频电路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倍频电路设计 初始条件: 具较扎实的电子电路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对电路器件的选型及电路形式的选择有一定的了解;具备高频电子电路的基本设计能力及基本调试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电路的调试与检测。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 采用晶体管或集成电路设计一个倍频电路; 2. 额定电压5V,电流10~15 mA ; 3. 输入频率4MHz,输出频率12 MHz 左右; 4. 输出电压≥ 1 V,输出失真小; 5. 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应包含电路图,清单、调试及设计总结)。 时间安排: 1.2011年6月3日分班集中,布置课程设计任务、选题;讲解课设具体实施计划与课程设计报告格式的要求;课设答疑事项。 2.2011年6月4日至2011年6月9日完成资料查阅、设计、制作与调试;完成课程设计报告撰写。 3. 2011年6月10日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进行课程设计验收和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1 绪论 (1) 2 设计内容及要求 (2) 2.1 设计目的及主要任务 (2) 2.1.1 设计的目的 (2) 2.1.2 设计任务及主要技术指标 (2) 2.2 设计思想 (2) 3 设计原理及方案 (3) 3.1 设计原理 (3) 3.1.1锁相环组成介绍 (3) 3.1.2锁相环原理 (5) 3.1.3 NE564芯片介绍 (6) 3.2 设计方案 (7) 4 电路制作及硬件调试 (9) 5 心得体会 (10) 参考文献 (11)

CPU的三个主要参数,主频.总线频率.缓存容量。

要弄明白这些参数的意思,首先要明白MHz(兆赫)是什么东西,MHz(兆赫)是Hz(赫兹)的一个衍生当量级,Hz相应的衍生单位有:kHz(千赫)、MHz(兆赫)、GHz(吉赫)、THz(太赫)、PHz(拍赫) 、EHz(艾赫)。Hz在电子技术中,是指一个按一定电压幅度,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时间是s(秒)),一秒钟一个周期就是1Hz ,一秒钟1000个周期就是1000Hz。(赫兹频率计算单位为:1 千赫kHz 10^3 Hz =1 000 Hz .1 兆赫MHz 10^6 =Hz 1 000 000 Hz .1 吉赫GHz 10^9 Hz =1 000 000 000 Hz。衍生单位以千进位1000kHz(千赫)=1MHz(兆赫)、1000MHz=1GHz(吉赫))。CPU一般运行在MHz(兆赫)、GHz(吉赫)段,人们偏好用MHz(兆赫)表示。一个cpu 主频如果是1800MHz,也可以叫1.8GHz(吉赫),则表示脉冲信号一秒钟内在这个cpu运行了18亿个周期(一个周期cpu可以完成1次二进制运算)。 以酷睿2双核E8400为例: 主频:3000MHz. 总线频率:1333MHz. 二级缓存容量:6144KB. cpu主频: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代表一秒钟内脉冲信号运行了X个周期,主频对于提高CPU运算速度却至关重要,如:CPU在同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同一条运算指令,运行在1000MHz主频时,比运行在2000MHz主频时速度慢一倍,因为2000MHz的时钟周期比1000MHz的时钟周期占用时间减少了一半。同等条件下主频越高运行的速度越快。 但不能精确代表实际的计算速度,因为一颗cpu需要许多技术支持才能有优秀的表现。如:酷睿i3处理器比同频酷睿E快10%以上,AMD闪龙2800+主频1600MHz速度性能却与Intel 的2800MHzCPU相当。CPU的主频代表速度不等同CPU实际的运算能力。 酷睿2双核E8400,主频:3000MHz,就是说一秒钟内脉冲信号可以在E8400中运行30亿个周期。也意味着E8400每秒钟能够完成30亿次二进制运算。 总线频率(FSB):CPU标注的总线频率是指CPU连接到北桥芯片总线的最高频率,CPU 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也是CPU与外界交换数据的主要通道,因此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对整机性能影响很大。最大带宽决定着数据传输速度,而数据带宽的计算公式=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酷睿2双核E8400,总线频率:1333MHz,(1333x64÷8=10664MB/s),酷睿2双核E4300,总线频率:800(800x64÷8=6400MB/s),计算得知E8400比E4300,数据传输能力强了1.6倍,所以总线频率高的cpu比总线频率低的cpu其数据传输优势不言而喻。高档的cpu一定配有高的总线频率。 酷睿2双核E8400,总线频率:1333MHz,就是说它可以用每秒10664MB带宽传输数据。缓存容量:1L(一级缓存)、L2(二级缓存)、L3(三级缓存)是处理器内部的缓冲存储器,工作在cpu与内存之间,能够大幅度提升CPU的处理速度,缓存大小直接影响CPU性能。缓存作用与内存相仿一同为处理器提供数据,但cpu从缓存上读取数据的速度是内存无法相比拟的。1L与CPU同速运行,L2比一级缓存速度稍慢,但是容量大,三级缓存相对二级缓存速度更慢一些,容量也更大,1L、L2、L3通称为高速缓存。CPU在运行时读取数据的顺序是1L、L2、L3再内存和虚拟内存。只有在缓存中查找不到数据时cpu才会从内存中查找并把这个数据所在的数据块同时调入缓存中,现在大多数CPU缓存读取率可达90%左右,大约10%需要从内存读取,就是说CPU下一次要读取的数据90%都可在缓存中找到,在拥有三级缓存的CPU中,只有约5%的数据需要从内存中调用。一级缓存制造成本很高生产难度很大,所有cpu一级缓存容量很难扩大。随着CPU制造工艺的发展,二级缓存容量在逐年提升,二级缓存上的差异,往往是同一核心CPU高低端的分水岭。只有高档cpu才具高的二级缓存和三级缓存。 酷睿2双核E8400,二级缓存容量:6144KB,就是说cpu在缓存中一次可以调用一个6144KB

振动频谱中一倍频振动增大的原因分析据统计有19%的设备振动来

振动频谱中一倍频振动增大的原因分析 据统计有19%的设备振动来自动不平衡即一倍频,而产生动不平衡有很多原因。现场测量的许多频谱结果也多与机器的一倍频有关系,下面仅就一倍频振动增大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单一一倍频信号 转子不平衡振动的时域波形为正弦波,频率为转子工作频率,径向振动大。频谱图中基频有稳定的高峰,谐波能量集中于基频,其他倍频振幅较小。当振动频率小于固有频率时,基频振幅随转速增大而增大;当振动频率大于固有频率时,转速增加振幅趋于一个较小的稳定值;当振动频率接近固有频率时机器发生共振,振幅具有最大峰值。由于通常轴承水平方向的刚度小,振动幅值较大,使轴心轨迹成为椭圆形。振动强烈程度对工作转速的变化很敏感。 1.力不平衡 频谱特征为振动波形接近正弦波,轴心轨迹近似圆形;振动以径向为主,一般水平方向幅值大于垂直方向;振幅与转速平方成正比,振动频率为一倍频;相位稳定,两个轴承处相位接近,同一轴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相位差接近90度。 2.偶不平衡 频谱特征为振动波形接近正弦波,轴心轨迹近似圆形;在两个轴承处均产生较大的振动,不平衡严重时,还会产生较大的轴向振动;振幅与转速平方成正比,振动频率以一倍频为主,有时也会有二、三倍频成分;振动相位稳定,两个轴承处相位相差180度。

3.动不平衡 频谱特征为振动波形接近正弦波,轴心轨迹近似圆形;振动以径向为主,振幅与转速平方成正比,频率以一倍频为主;振动相位稳定,两个轴承处相位接近。 4. 外力作用下(旋转)产生的共振 各个零部件、结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固有共振为自激振动,其频率与不同的结构对应,即刚度不同引起的不同共振。频谱特征为时域波形为正弦波,振动频率以一倍频为主。 二、相关一倍频信号 1.转子永久弯曲 振动类似于动不平衡和不对中,以一倍转频为主,也会产生二倍转频振动;振动随转速增加很快;通常振幅稳定,轴向振动较大,两支承处相位相差180度。 2.转子存在裂纹使挠度增大 转子系统的转轴上出现横向疲劳裂纹,可能引发断轴事故,危害很大。及时确定裂纹可防止突然断裂的灾难性事故。转轴裂纹常用的诊断方法是监测机器开停机过程中通过“半临界转速”的振幅变化,以及监测转子运行中振幅和相位的变化。 转轴的横向疲劳裂纹为半月状的弧形裂纹,由于裂纹区所受的应力状态不同,转轴的横向裂纹呈现张开、闭合、时张时闭三种情况。当裂纹区转轴总受拉应力时,裂纹处于张开或具有张开倾向的状态,轴刚度小于无裂纹时的刚度,挠度大于无裂纹时的挠度,在

锁相环倍频器

锁相环倍频器

摘要 倍频器(frequency multiplier)使输出信号频率等于输入信号频率整数倍的电路。输入频率为f1,则输出频率为f0=nf1,系数n为任意正整数,称倍频次数。倍频器用途广泛,如发射机采用倍频器后可使主振器振荡在较低频率,以提高频率稳定度;调频设备用倍频器来增大频率偏移;在相位键控通信机中,倍频器是载波恢复电路的一个重要组成单元。 利用非线性电路产生高次谐波或者利用频率控制回路都可以构成倍频器。倍频器也可由一个压控振荡器和控制环路构成。它的控制电路产生一控制电压,使压控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严格地锁定在输入频率f1的倍乘值f0=nf1上。

目录 一课题目 (4) 二课题介绍 (4) 三关键词 (4) 四锁相环介绍 (4) 五CD4046介绍 (6) 六CD4518介绍 (10) 七锁相环倍频器设计电路及工作原理 (12) 八电路元件清单 (13) 九焊接与制作 (13) 十实物图 (14) 十一心得体会 (14) 十二参考文献 (15) 十三致谢 (15)

题目锁相环倍频器 一.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配合《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理论课程而设置的一次实践性课程,祈祷巩固所学知识,加强综合实力,培养电路设计能力,提高实验技术,启发创新思想的效果。 二.课程介绍 倍频器有晶体管倍频器、变容二极管倍频器、阶跃恢复二极管倍频器等。用其他非线性电阻、电感和电容也能构成倍频器,如铁氧体倍频器等。非线性电阻构成的倍频器,倍频噪声较大。这是因为非线性变换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谐波使输出信号相位不稳定而引起的。倍频次数越高,倍频噪声就越大,使倍频器的应用受到限制。在要求倍频噪声较小的设备中,可采用根据锁相环原理构成的锁相环倍频器和同步倍频器。 三.关键词 锁相环CD4046 CD4518 四.锁相环介绍 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为无线电发射中使频率较 为稳定的一种方法,。锁相的意义是相位同步的自动控制,能够完成两个电信号相位同步的自动控制闭环系统叫做锁相环,简称PLL。它广泛应用于广播通信、频率合成、自动控制及时钟同步等技术领域。锁相环主要由相位比较器(PC)、压控振荡器(VCO)。低通滤波器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主频、外频、倍频、前端总线频率、内存频率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主频、外频、倍频、前端总线频率、内存频率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010-01-27 09:51:34| 分类:电脑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主频、外频、倍频、前端总线频率、内存频率的概念 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天蚕收集整理2010-01-27 现在网上对主频、外频、倍频、前端总线频率、内存频率的叫法千奇百怪,对同一种事物的叫法都没有统一,给人感觉好像有很多种类似的,所以很有必要先理清头绪,搞清楚多种不同叫法之间的等价关 系: 1.主频=CPU频率=CPU内部的频率 2.外频=CPU外频=CPU外部的频率 3.倍频=CPU倍频 4.前端总线频率=FSB频率 5.内存频率=DRAM频率 一、参数名称的历史沿革、发展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概述 我们知道,电脑有许多配件,配件不同,速度也就不同。在286、386和早期的486电脑里,CPU 的速度不是太高,和内存保持一样的速度。后来随着CPU速度的飞速提升,内存由于电气结构关系,无法象CPU那样提升很高的速度,于是造成了内存和CPU之间出现了速度差异,这时就提出一个CPU的主频、倍频和外频的概念。外频顾名思义就是CPU外部的频率,早期也就是内存的频率,CPU以这个频率来与内存联系。CPU的主频就是CPU内部的实际运算速度,主频肯定是比外频高的,高一定的倍数,这个数就是倍频。例如:一个老的INTEL 486 CPU,上面印着486 DX/2 66。这个486的CPU的主频是66MHZ,DX/2代表是2倍频的,于是算出CPU的外频是33MZ,也就是内存的工作频率,这同时也是前端总线(英文Front Side Bus)FSB的频率。因为CPU是通过前端总线来与内存发生联系的,所以内存的工作频率(或者说外频也行)就是前端总线的频率,即前端总线的频率就是33MZ。这样的前端总线结构一直延续到486之后的奔腾(俗话说的586)、奔腾2、奔腾3。 到了奔腾4年代,内存和CPU的工作模式发生了改变,前端总线的概念也变得有些复杂了。奔腾4 CPU采用了Quad Pumped(4倍并发)技术,该技术可以使系统总线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传送4次数据,也就是传输效率是原来的4倍,相当于用了4条原来的前端总线来和内存发生联系,即前端总线FSB有效频率=外频X4。在外频仍然是133MHZ的时候,前端总线的速度增加4倍变成了133X4=533MHZ,当外频升到200MHZ,前端总线变成200X4=800MHZ,所以你会看到533 MHZ前端总线的P4和800 MHZ 前端总线的P4,就是这样来的。但他们的实际外频只有133 MHZ和200 MHZ,不过,由于人们保留了以前老的概念——前端总线就是外频,所以习惯了这样的叫法:533 MHZ外频的P4和800 MHZ外频的P4。其实应该叫533 MHZ前端总线P4或533 MHZ FSB的P4才准确。到现在,外频与前端前线的概念则出现了明显的区别:即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是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的次数;而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即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震荡频率的概念,而后者则是传输量的概念。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1

一倍频振动增大的原因分析

一倍频振动增大的原因分析 据统计,有19%的设备振动来自动不平衡即一倍频,而产生动不平衡有很多原因。现场测量的许多频谱结果也多与机器的一倍频有关系,下面仅就一倍频振动增大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单一一倍频信号 转子不平衡振动的时域波形为正弦波,频率为转子工作频率,径向振动大。频谱图中基频有稳定的高峰,谐波能量集中于基频,其他倍频振幅较小。当振动频率小于固有频率时,基频振幅随转速增大而增大;当振动频率大于固有频率时,转速增加振幅趋于一个较小的稳定值;当振动频率接近固有频率时机器发生共振,振幅具有最大峰值。由于通常轴承水平方向的刚度小,振动幅值较大,使轴心轨迹成为椭圆形。振动强烈程度对工作转速的变化很敏感。1.力不平衡 频谱特征为振动波形接近正弦波,轴心轨迹近似圆形;振动以径向为主,一般水平方向幅值大于垂直方向;振幅与转速平方成正比,振动频率为一倍频;相位稳定,两个轴承处相位接近,同一轴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相位差接近90度。 2.偶不平衡 频谱特征为振动波形接近正弦波,轴心轨迹近似圆形;在两个轴承处均产生较大的振动,不平衡严重时,还会产生较大的轴间振动;振幅与转速平方成正比,振动频率以一倍频为主,有时也会有二、三倍频成分;振动相位稳定,两个轴承处相位相差180度。 3.动不平衡 频谱特征为振动波形接近正弦波,轴心轨迹近似圆形;振动以径向为主,振幅与转速平方成正比,频率以一倍频为主;振动相位稳定,两个轴承处相位接近。 4.外力作用下(旋转)产生的共振 各个零部件、结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固有共振为自激振动,其频率与不同的结构对应,即刚度不同引起的不同共振。 频谱特征为时域波形为正弦波,振动频率以一倍频为主。 二、相关一倍频信号 1.转子永久弯曲 振动类似于动不平衡和不对中,以一倍转频为主,也会产生二倍转频振动;振动随转速增加很快;通常振幅稳定,轴向振动较大,两支承处相位相差180度。 2.转子存在裂纹使挠度增大 转子系统的转轴上出现横向疲劳裂纹,可能引发断轴事故,危害很大。及时确定裂纹防止突然断裂的灾难性事故。转轴裂纹常用的诊断方法是监测机器开停机过程中通过“半临界转速”的振幅变化,以及监测转子运行中振幅和相位的变化。 转轴的横向疲劳裂纹为半月状的弧形裂纹,由于裂纹区所受的应力状态不同,转轴的横向裂纹呈现张开、闭合、时张时闭三种情况。当裂纹区转轴总受拉应力时,裂纹处于张开或具有张开倾向的状态,轴刚度小于无裂纹时的刚度,挠度大于无裂纹时的挠度,在一定工作转速下振幅及相位都发生变化。当裂纹区转轴总受压应力时,裂纹处于闭合状态,轴的刚度略小

数电实验锁相环倍频器

实验11 锁相环倍频器 121180166 琛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数字锁相环集成电路,锁相环倍频器的基础知识。 2根据数字锁相环74HC/HCT4046的数据手册,分析、设计数字锁相环倍频器,学习根据集成电路数据手册分析、设计电路的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器材 双踪示波器、方波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CD4046、74LS47。 三、实验预习、研究、思考题 1 锁相环锁定与失锁的标志是什么?如何用示波器来判断? 答:锁定的标志是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频率相同,仅有相位的不同。用示波器判断,可以调节输入电压,若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差不变化,频率一致,即两信号相对稳定,则完成锁相。 2 锁相环的锁定围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 答:由CD4046技术手册可知,期锁定围由R1、R2、C1三个主要参数决定。具体值要看这三个参数的关系图。其中,C1、R1决定中心频率,R2、C1决定最低频率,R1、R2决定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比值。 3 CD4046有两个相位比较器,有何区别?74HC4046有3个相位比较器,有何区别?

答:对于CD4046,两个相位比较器分别为异或相位比较器(NOR )即PC1,其相位锁定围为0——180°;相位——频率比较器(PFD ),即PC2,其相位锁定围为-360°——360°。其中PC1比较容易锁定,但是要求输入信号50%占空比,或者是波形较好小信号。若条件达到尽可能用PC1,否则使用PC2已达到稳定的锁相。一般多用PC2,比较容易满足条件。 对于74HC4046,除去CD4046已有的两个触发器外,还有第三个触发器 JK 触发相位比较器(JK ),即PC3,其相位锁定围是0——360°。选择方式与CD4046类似。 4 试推导有一个零点的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的时域表达式和超调量的表达式。 答:对于有一个零点的二阶系统,其H(s)= b as s b as 2+++,其中a=2ζω,b=ω2,这是一个冲激响应。其对应阶跃响应为G (s )=b as s b as 2+++*s 1。对其进行拉普拉斯逆变换可知,由于表达式过于复杂,故使用matlab 进行拉普拉斯逆变换可得,g (t )=1 - (cosh(t*(a^2/4 - b)^(1/2)) - (a*sinh(t*(a^2/4 - b)^(1/2)))/(2*(a^2/4 - b)^(1/2)))/exp((a*t)/2)

CPU的频率

当人们想要购买或评价一台计算机时, 最先谈到的往往就是该机器的CPU,如Pentium4 2.8GHz/800MHz FSB, 即2.8GHz的CPU 主频, 8 00 MHz的前端总线频率, 它们都影响着CPU的运算速度, 另外还有外频、倍频等相关指标, CPU的这些工作频率是反映CPU性能的主要指标。 一、计算主频的公式 “主频=外频*倍频”是我们大家熟悉的计算CPU主频的公式, 但现在当我们浏览相关网页时, 我们也会看到另外一个公式——主频=前端总线频率*倍频。而通常计算机厂商会标示出CPU的额定主频和它所能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FSB) , 而倍频和外频一般不直接标示, 如一款Intel Pentium4 CPU 2.80GHz, 前端总线频率是800MHz,假设CPU 的实际工作频率和额定频率一致, 那按照公式——主频=前端总线频率*倍频计算, CPU的倍频是2800MHz/800MHz=3.5吗? 抑或按照公式——主频=外频* 倍频计算?那外频又是多少呢? 前端总线与外频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下面本文就对主频、外频、倍频、前端总线频率等相关概念的定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与区别作一个较为详细的辨析。 二、频率的定义及计算机的时钟频率 在电子技术中, 脉冲信号是按一定的电压幅度, 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我们将第一个脉冲和第二个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 而将在单位时间(如1秒) 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称为频率。频率是描述周期性信号(包括脉冲信号)在单位时间内所发出的脉冲数量多

少的计量单位,它的标准计量单位是Hz(赫兹) 。计算机中的系统时钟就是一个典型的频率相当精确和稳定的脉冲信号发生器。1Hz= 1/ 1秒。计算机内主要震荡的来源来自主板上的时钟频率发生器(负责控制CPU 等配件的频率)。它利用电流刺激石英震荡来计算时间, 并驱使电流状态进行改变。每震荡一次, 电流信号状态就会改变一次, 因为计算机的工作都是通过电流信号状态的传输, 因此震荡越快, 电流信号的改变就越快,计算机工作也就越快。MHZ指频率发生器每秒震荡百万次。例如100MHz、133MHz等,所以100MHz 就是每秒震荡1 00百万次。 三、主频、外频与前端总线频率、倍频 1.主频 CPU的主频(内频) 是指CPU的内部工作频率。单位为MHz或GH z, 1G=1024M。用来表示CPU 的运算速度。一般来说, 主频越高, 一个时钟周期里完成的指令数也越多,CPU的运算速度也越快。CPU的主频已经从8086 的4.77MHz 提高到Pentium 4 的3GHz 以上。 2.外频与前端总线频率 CPU 的外频是指主板的外部总线时钟频率,单位也是MHz, CPU 外频主要由与其相匹配的主板决定, 是CPU 的基准频率。通过主板上的时钟频率发生器(CLK)芯片对旁边的晶体振荡器元件进行锁频控制, 生成66MHz和100MHz和133MHz等几个标准外频,供给处理器和内存。同时, 再经过不同的分频如2/3分频和1/3分频得到的66MHz和33 MHz的时钟频率供给AGP和PCI设备。在AMD的雷鸟系列CPU发布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