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第二节

第四章 第二节

第四章 第二节
第四章 第二节

财经法规第四章第二节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府采购当事人的是()。

A.采购人

B.保证人

C.供应商

D.采购代理机构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政府采购主体的是()。

A.国家机关

B.事业单位

C.从事公共社会活动的团体组织

D.国有企业

3.政府采购要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对所有供应商一视同仁,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干预采购活动的正常开展,这体现了()。

A.公开透明原则

B.公平竞争原则

C.公正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4. 根据《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应是( )。

A.公开招标 B.邀请招标 C.竞争性谈判 D.询价

5.根据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规定,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采购人应当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中随机邀请()以上的供应商,并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其参加投标。

A.3家

B.5家

C.10家

D.15家

6. 根据《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对于具有特殊性,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供应商处采购的货物,其适用的政府采购方式是()。

A.公开招村方式

B.邀请招标方式

C.竞争性谈判方式

D.单一来源方式

7.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单位中,不适用《政府采购法》的主体是()。

A.国家机关

B.事业单位

C.社会团体

D.国有企业

8.依据有关法律规定,下列选项中,适用《政府采购法》的是()。

A.某中外合资经营企业采购设备

B.某国有独资公司采购基本建设项目设备

C.某高等院校用教育经费拨款购买教学用计算机

D.某上市公司承揽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而采购加工设备

9.政府采购资金中不包括()。

A.预算内资金

B.预算外资金

C.与财政资金相配套的单位自筹资金

D.社会捐助资金

10. 下列各项中,确定并公布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的是()。

A. 省级人民政府

B. 市级人民政府

C. 县级人民政府

D. 乡、民族乡、镇政府

11.政府采购法规政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集中采购目录、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和公开招标数额标准,政府采购招标业务代理机构名录,招标投标信息应当公开,体现了政府采购的()。

A.公开透明原则

B.公平竞争原则

C.公正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12.除极少数法定情形外,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这一规定体现了政府采购的()功能。

A.活跃市场经济

B.反腐倡廉

C.保护民族产业

D.强化宏观调控

13.以下属于采购代理机构义务的是()。

A.依法发布采购信息

B.投标中标后,按规定程序签订政府采购合同并严格履行合同义务

C.在指定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政府采购信息、招标结果

D.遵守采购代理机构的工作秩序

14.与过去分散的采购体制相比较,实行统一集中的政府采购使用采购规模得到扩大,有助于形成政府采购买方市场,这体现了政府采购的()功能。

A.节约财政支出

B.强化宏观调控

C.活跃市场经济

D.保护民族产业

15.采购人向3家以上潜在的供应商发出询价单,对各供应商一次性报出的价格进行分析比较,按照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中标供应商的采购方式为()。

A.公开招标

B.邀请招标

C.竞争性谈判

D.询价

16.()是政府采购的监督部门。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各级人大常委会

C.各级人民政府

D.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17.下列有关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

B.属于中央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其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由国务院确定并公布

C.属于地方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其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无权确定并公布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

18. 政府采购主管部门相对于作为被监督人的多个当事人而言,应站在中立、公允、超然的立场上,对于每位相对人都要一视同仁,而不厚此薄彼,因其身份不同而施行差别对待。这体现了政府采购的原则是()。

A. 公开透明

B. 公平竞争

C. 公正

D. 诚实信用

19. 对于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或者没有合格标的或者重新招标未能成立的货物或服务,可以采用的采购方式是()。

A. 公开招标

B. 邀请招标

C. 竞争性谈判

D. 询价

20. 下列不属于我国政府采购的功能是( )。

A.推进反腐倡廉

B.强化宏观调控

C.保护民族产业

D.提高财政收入

21. 政府采购中的集中采购的范围由( )公布的集中采购目录确定。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财政部

D.镇级以上人民政府

22. 根据《政府采购法》的规定,供应商在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 )年,在经营活动中应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A.2

B.3

C.4

D.5

23.招标采购单位依法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的方式,属于( )。

A.询价方式

B.邀请招标方式

C.公开招标方式

D.竞争性谈判方式

24.下列关于政府采购中的供应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供应商在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1年内,在经营活动中应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B.供应商只能为一个主体,不能组成联合体

C.供应商应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D.供应商是货物或工程的提供者,不包括服务

25. 属于本单位有特殊要求的项目,经()批准,可以自行采购。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C.财政部

D.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26. 中央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其集中采购目录由()确定并公布。

A.财政部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多选题

1. 政府采购的功能有( )。

A.节约财政支出,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 B.强化宏观调控

C.推进反腐倡廉 D.保护民族产业

2. 根据《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政府采购采用的方式包括()等。

A.公开招标

B.邀请招标

C.竞争性谈判

D.单一来源

3.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由()构成。

A.《政府采购法》

B.《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

C.《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D.《政府采购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4.下列适用《政府采购法》的主体包括()。

A.某市中级人民法院采购办公设备

B.某股份有限公司购买生产设备

C.某省级人民医院购买医疗设备

D.某国有企业订购一套大型计算机系统

5.政府采购的资金范围包括()。

A.预算内资金

B.预算外资金

C.与财政资金配套的单位自筹资金

D.社会慈善基金

6.政府采购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

A.公开透明

B.公平竞争

C.公正

D.诚实信用

7.政府采购的当事人包括()。

A.采购人

B. 供应商

C. 采购代理机构

D.资产评估机构

8.下列属于供应商的义务的是()

A.遵守政府采购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B.按规定接受供应商资格审查,并在资格审查中客观真实地反映自身情况

C.在指定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政府采购信息、招标结果

D.依法发布采购信息

9. 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

A.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B.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C.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D.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3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10. 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 )。

A.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 B.采购范围、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C.政府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 D.政府采购人员的专业技能

11. 政府采购的对象包括()

A.货物 B.工程 C.服务 D.劳务

12. 供应商的权利有()。

A.平等地取得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的权利 B.平等地获得政府采购信息

C.自主、平等地参加政府采购竞争 D.自主、平等地签订政府采购合同

13. 下列各项中,属于采购商的义务的是()。

A. 遵守政府采购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B. 按规定接受供应商资格审查,并在资格审查中客观真实地反映自身情况

C. 在指定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政府采购信息、招标结果

D. 依法发布采购信息

14.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货物或者服务,可以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的有( )。

A. 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

B. 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

C. 必须保证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继续从原供应商处添购,且添购资金总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百分之十的

D. 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

15. 政府采购的监督检查包括( )。

A.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

B.集中采购机构的内部监督

C.采购人的内部监督

D.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

16. 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

A.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

B.政府采购具体的询价报价清单

C.采购范围、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

D.政府采购人员的执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17. 下列关于采购人的内部监督说法正确的有( )

A.采购人必须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的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进行采购

B.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标准和采购结果应当公开

C.按照法律规定的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进行采购是对采购人的基本要求

D.采购活动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18.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包括()。

A.政府采购法

B.政府采购部门规章

C.政府采购地方性法规

D.政府采购地方性政府规章

19. 下列关于政府采购的监督检查说法正确的是()。

A.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及集中采购机构的监督检查

B.集中采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C.采购人必须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的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进行采购

D.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政府采购负有行政监督职责的政府部门,应当按照其职责分工,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

三、判断题

1.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2. 采购人使用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进行的政府采购必须适用《政府采购法》。()

3. 政府采购主体中的国家机关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党务机关等。()

4.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

5.我国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由《政府采购法》、国务院颁布的一系列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组成。()

6.《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7.《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19号)是财政部颁发的部门规章。()

8. 政府采购资金为财政性资金。按照财政部的现行规定,财政性资金是指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的总和。()

9.政府采购的对象包括货物、工程、服务和知识产权。()

10.《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11.诚实信用原则要求采购主体在项目发标、信息发布、评标审标中要真实,不得由所隐瞒。()

12.我国《政府采购法》规定,除极少数法定情形外,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这一规定体现了政府采购具有活跃市场经济的功能。()

13.《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采购人采购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实行集中采购。()

14.《政府采购法》规定,集中采购必须委托集中采购代理机构。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本级政府采购项目组织集中采购的需要设立集中采购机构。()

15.《政府采购法》规定,采购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只能自行采购。()

16.采购人的权利包括在指定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政府采购信息、招标结果。()

17.采购人的义务包括依法确定中标供应商。()

18.供应商的义务包括要求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保守其商业秘密。()

19.采购代理机构分为一般采购代理机构和集中采购代理机构。()

20.一般采购代理机构的资格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主要负责分散采购的代理业务。()

21.集中采购代理机构是进行政府集中采购的法定代理机构,由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本级政府采购项目组织集中采购的需要设立。()

22.政府采购中公开招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

23.采购人不得将应当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货物或者服务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公开招标采购。()

24. 政府采购信息应当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上向社会公开发布,体现了政府采购中的公正原则。()

25. 供应商是指向采购人提供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包括自然人。()

26. 邀请招标,是指采购人依法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中随机邀请2家以上供应商,并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其参加投标。()

27. 属于中央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其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并公布。()

28. 货物服务采购项目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可以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或其他方式。()

29. 货物或者服务具有特殊性,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供应商处采购的可以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

30. 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可以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

31. 各级人民政府审计部门是负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部门,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

32. 集中采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采购活动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

财经法规第四章第二节测试

一、单选题

1.B

2.D

3.C

4.A

5.A

6.B

7.D

8.C

9.D 10.A 11.A 12.C 13.A 14.A 15.D 16.D 17.D

18.C 19.C 20.D 21.A 22.B 23.C 24.C 25.B 26.B

二、多选题

1.ABCD

2.ABCD

3.ABCD

4.AC

5.ABC

6.ABCD

7.ABC

8.AB

9.ABCD 10.ABCD 11.ABC 12.ABCD 13.AC 14.ABC 15.ABCD 16.ACD 17.ABC 18.ABCD

19.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2.× 13.√ 14.×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章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 中图版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 【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看“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第四章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

第四章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本资料为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我国工业的分布》图进行技术处理,把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做成闪动,使学生观察更清楚。 学生准备:以《我的小天地》为题照出自己居室的工业产品相片。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提问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学习用具,使学生清楚工业产品是由众多的工厂生产的。被称为工业部门。 观察图“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小组讨论: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总结:利用插图,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查找数据证明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理解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观察图“我国工业的分布”,在教师引导下说出工业的

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铁路线,了解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引入:同学们,今天早上来上学,我们都使用了什么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时哪生产的? 学生:自行车、汽车。工厂生产。 教师:当然,我们同学还知道许多的工厂,如:化肥厂、钢铁厂、拖拉机制造厂等。有众多的工厂组成的部门,我们称为工业部门。工业部门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门。今天我们要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课题: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观察图“什么是工业”,有三幅图片。看一下这三幅图片都说了什么。 学生:依据图片说明回答 教师:请同学讨论三幅图片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 第一幅图:通过挖掘、开采、提取的方式,可以从自然界获得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还可以从自然界取得棉花、木材等资源。即从自然界中挖掘、开采、提取工业原材料是工业生产的一个环节。 第二幅图:对原材料进行加工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工业(第2课时我国工业的分布)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时我国工业的分布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的分布。 2.理解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工业分布图中获取信息解决地理问题,培养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图、分析,养成用图的好习惯。 重点 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和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的分布。 难点 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和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的分布。 一、导入新课 教师:工业为我们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工具和设备、原材料和动力等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假设你是一位知名钢铁、煤炭公司总裁,你准备把你的资金投入到哪些地区?你能说明一下原因吗? 学生:钢铁工业投资在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市场消费量大的地区;煤炭工业应投资在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教师:同学们的设计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我国工业分布究竟是怎样的。 二、讲授新课 教师:阅读图4.21“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对照图例,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学生讨论交流,展示成果,教师指导订正,适时评价鼓励。 学生:从图中信息可看出,我国已有很多实力雄厚的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我国工业集中分布在中东部。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有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等四大工业基地。西部主要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探究活动:学生自主活动,同桌之间合作交流,最后由一名同学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巡视指导订正,适时评价鼓励。阅读图 4.21“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认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 教师:阅读图4.20,观察我国主要工业中心的分布。 (1)找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工业中心的分布。 (2)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找出我国主要工业中心的分布。 学生:观察图中图例表示的工业中心,可以看出:(1)我国沿海主要工业中心有:天津、北京、上海、福州、广州等。(2)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我国主要工业中心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 教师:阅读图4.22“2010年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人均工业总产值”,说出我国人均工

2020人教版地理必修三 第4章 第2节

第四章第二节 基础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1~2题。 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C) 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 2.进入阶段Ⅱ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A)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劳动力成本降低 ④政策优势突显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第1题,在工业化推进的第Ⅰ阶段,珠江三角洲依托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这一优势,承担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工业化的起步。第2题,进入第Ⅱ阶段,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政策优势已逐渐减弱。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3~5题。 3.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A)

A.江苏省B.河南省 C.四川省D.海南省 4.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D)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5.该省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A)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面积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省区判断。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说明该省经济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该省区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由此判断该省区为江苏省。故A项正确。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发展特点。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故D项正确。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故A项正确。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当E>1时,表示产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当E<1时,则表示产业相对滞后发展,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粤东、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习惯上被合称为“粤东西北”,属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下表示意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据此完成6~7题。

第四章第三节工业习题3

《工业》测试题 1.关于我国工业分布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分布是东部沿海地区多,长江沿岸地区很少 B.我国西部地区无现代化工业 C.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但发展迅猛 D.近些年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缓慢 读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分布图,回答2~3题。 2.我国四大工业基地按纬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辽中南、长江三角洲、京津唐、珠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辽中南 C.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D.京津唐、辽中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3.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是() A.都靠近原料、燃料生产基地 B.都集中在广大的内陆地区 C.沿海和内陆均衡分布 D.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现代工业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我国工业发展迅速,部门齐全,基础雄厚,规模庞大。根据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位于长江流域的钢铁工业基地是() A.重庆、武汉B.京津唐C.包头、太原 D.鞍山、本溪5.若从接近原料产地方面考虑,呼和浩特纺织工业应为()A.棉纺织工业B.毛纺织工业C.麻纺织工业 D.纺织工业 读图,回答6~8题。 6.该图所示工业区是() A.京津唐工业区 B.沪宁杭工业区 C.珠三角工业区D.辽中南工业区 7.图中A港口的名称是() A.大连 B.上海 C.天津 D.广州 8.该地区适合发展的主要产业是() ①钢铁工业②机械制造业③海洋渔业④畜牧业⑤造船业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合理分布工业是工业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分布着四大工业基地。读下图,回答9~11题。

第四章 第二节工业二

1.2 中国工业(二)课型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中国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分布和纺织工业分布 2.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3.掌握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域分布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和纺织工业分布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地域分布特点 难点:中国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分布和纺织工业分布 【自主学习】要求:自学课本P95-100,独立完成学案,“独立自主,勤于思考,让学习事半功倍”。 1、我国大型的钢铁工业基地,在东部沿海有、、、、 、等,在中部地区有、、、、等,在西部地区有的有、等 2、全国性的大型机械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 、、等全国大型机械工业基地。。 3、我国纺织工业体系为完整,其中以最为重要、、 、、、、等地是主要的棉纺织工业基地 4、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跃居世界位。 5、当前,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主要布局在三角洲、三角洲和地区。 6、我国主要有高新技术产业四大密集区:(1)以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2)以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3)以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4)以 为中心的沿亚欧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一).课本第95页-96页活动题 1.阅读课本第95页表,想一想,为什么中国一边在大量生产石油和铁矿石,一边还要大量进口石油和铁矿石? 2.阅读课本第96页材料,说一说首钢为什么要搬迁?议一议,首钢迁至曹妃甸新址对其转型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二).课本第98页活动题完成下列任务 1..读图4-25,结合图4-10说一说中国棉纺织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 2.辽中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区内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便利的交 通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读课本图4-26,完成下列任务。 (1)辽中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自然资源? (2)辽中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 (3)联系资源与工业的分布,议一议矿产资源对辽中南地区工业分布的影响。【自主测试】“一试身手,展‘亮剑’风采”。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重要的纺织工业部门是() A、毛纺织业 B、棉纺织业 C、麻纺织业 D、化纤 2、下列棉纺织工业基地中,位于长江中下游棉花产区的是() A、天津和青岛 B、郑州和西安 C、武汉和上海 D、石家庄和邯郸 3、下列工业城市与工业部门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A、长春—汽车 B、郑州—纺织 C、大连—造船 D、重庆—石油 4、下列城市既是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同时又是主要棉纺织工业中心的是( ) A、成都 B、重庆 C、上海 D、西安 5、下列城市所在区域,能源紧张的是()A、北京 B、哈尔滨 C、上海 D、攀枝花 6、我国棉纺织工业中心布局的主要特征是() A.靠近棉花生产集中区B.靠近能源生产集中区 C.靠近东南沿海区D.靠近西部内陆区 8从就近原材料方面考虑,武汉的纺织工业应为() A、棉纺织业 B、丝织业 C、毛纺织业 D、麻纺织业 9位于辽宁中南部的大型钢铁工业基地是()A.攀枝花 B.鞍(山)本(溪) C.包头 D.太原 10下列钢铁工业的布局,不属于资源型的是() A.攀枝花钢铁基地 B.太原钢铁基地C.鞍本钢铁基地D.上海钢铁基地 11.下列工业产品中,属于高科技产品的是()A、大型车床B、汽车C、织布机D、计算机 12、下列地点,适合发展电子工业的是() A、劳动力丰富地区 B、大学、科研所附近 C、煤铁产地附近 D、铁路沿线 13、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属于() A、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B、沿长江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C、沿亚欧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D、东南沿海高科技产业密集区 二、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007年10月,我国“嫦娥一号”卫星在A城市发射升空,该城市位于省。 (2)根据图中信息,简要说明攀枝花市发展 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 (3)二滩水电站是我国大型水利工程,试分 析二滩附近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4)近年来,该地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试分析其有利的气候条件 三、钢铁工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料和燃料,所以早期的钢铁工业多分布于有丰富铁矿和煤矿的附近地区,如攀枝花钢铁基地,上海钢铁工业基地附近既没有铁矿,又没有煤矿,试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课后反思:

统计学第四章第三节

第二节离散程度的测度 10天 道森供应公司克拉克批发公司 5 0.5 4 0.4 9 10 11 工作日数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工作日数 集中趋势只是数据分布的一个特征,数据的离中趋势是数据分布的另一个重要特 征。两者是反映总体数据分布特征的一对对立统一的代表值。 一、离散程度指标,又称标志变异指标,标志变动度。 (一)定义 就是总体各项标志值差别大小的程度。 (二)应用 1.主要是评价平均数代表性的依据。平均数的代表性与标志变动度的数值成反 比。 例如:有甲乙两组工人,人数都是5人。每人每日产量: 甲:5 20 45 85 95 乙:48 49 50 51 52 平均数 50 95-590 52-48 4 2.标志变动度可以用来反映社会生产和其他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 或协调性。

标志变动度小,就说明生产或经济活动各阶段变动幅度小,是均衡的协调的,反之,就是不均衡,不协调的。 二、测量标志变动度的主要方法 (一)异众比率——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1 定义:异众比率,即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率。 2 公式: Vr=(∑fi —fm)/ ∑fi =1—fm/ ∑fi ∑fi变量值的总频数, fm众数组的频数。 3作用:主要用于衡量众数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 异众比率越大,说明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重越大,众数的代表性就越差;反之,异众比率越小,说明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重越小,众数的代表性越好。 4 适用范围:测定分类数据(也可以是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的离散程度 饮料品牌频数 可口可乐 15 旭日升 11 百事可乐 9 汇源果汁 6 露露 9 合计 50 异众比率 解: Vr=(∑fi —fm)/ ∑fi =1—fm/ ∑fi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本节是《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的第三节课。本节内容有三个标题:工业与我们,工业分布的大势,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的分布是这节中的一个突出的重点,如何突破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出工业分布的特点,是这节课要着重注意的地方。 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设置材料很简单:归纳性的文字叙述和一幅我国工业分布图。如果照本宣科,内容枯燥乏味,也不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仔细地分析教材以后,我决定充分利用多媒体动态地图,以读图分析的形式来开展课堂活动。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局限性,要引导他们去看图,去找出规律,就要一步一步地启发他们结合地图进行。 首先,引导学生读中国工业分布图,让学生找出我国主要的工业中心,并归纳工业分布有何明显的特点。同学们会回答“多在铁路线附近”、“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等,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图上读出哪几条铁路干线上的工业中心最多最密集,学生回答后,在图中动态显示京广线、京沪线、哈大线等铁路沿线是我国的一个工业密集地带,验证学生的答案。 然后让学生读图,找出长江沿线主要的工业中心,并在图上作标记。指出长江沿线也是我国的一个工业密集地带。 接着提出问题:黄河中游的山西、陕西两省哪种自然资源非常丰富?黄河下游地区有我国著名的哪些油田?这部分内容给学生补充说明,并在图中作出标记,顺势指出黄河流域是我国能源开发的工业密集地带。 继续指导学生读图:我国沿海地区工业城市众多,主要有四个密集地区。分别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工业基地。然后请学生根据它们所处的位置为它们命名。并指出:沿海地区是我国又一个工业密集地带。 最后,让学生归纳我国工业分布的特征,引导他们得出结论。 本节课以活动为载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通过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探究,使听、看、说、思、做有机配合,使学生学会探究和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还有欠缺,特别是在活动方面对学生的引导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1

第四章 第二节~第三节

第二节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第三节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学习目标]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掌握定量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物体质量关系的方法.3.了解气垫导轨减小摩擦的原理和光电门及数字计时器在实验中的作用.4.能作出物体运动的a -F 、a -1 m 图象,并会利用图象发现实验规律. 一、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1.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物体的质量都有关系. 2.加速度的测量:加速度不是一个可以直接测量的量,可通过时间、位移等能直接测量的量去间接地测量加速度.例如,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通过测量时间、位移,由位移s =12at 2间接测量加速度a =2s t 2. 3.定性探究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1)实验器材 带有刻度尺的光滑斜面、一辆四轮小车、秒表、弹簧测力计、砝码. (2)实验基本思想——控制变量法. (3)实验过程 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的关系(保持车的质量不变) 实验设计: ①如图1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释放; 图1 ②记下小车的运动时间t ; ③从斜面的刻度尺上读出小车的位移s ; ④由a =2s t 2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⑤改变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改变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大小,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当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逐渐增大,其加速度将逐渐增大;反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逐渐减小,其加速度也逐渐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保持小车所受合力不变) 实验设计: ①把小车放在斜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小车,使小车保持静止状态,记下弹簧测

八地上(RJ)第四章第三节工业教案

第三节工业 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掌握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认识一些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3、要求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4、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分布。 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认识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综合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农业的地区分布:(1)东西差异; (2)南北差异,(秦岭——淮河为界) 新授: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1、什么是工业 读图4.17从采矿一炼钢一机械制造图片分析什么是工业?(工业是从自然界获得原料、对 原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从事这三阶段中任一过程都为工业) 学生完成课本102页活动1、2;(让学生理解工业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工业的重要性 读图4.18工业对其他生产部门的重要性来分组讨论工业与农业、国防、科学研究、 生活的关系 读图4.19分析工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地位 (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1、让学生分析讨论影响工业发展的条件 活动(畅所欲言):你长大后想投资办厂,工厂选址考虑因素

2、读图4.21 了解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1)让学生找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 (2)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找出我国主要的工业中心 (3)讨论分析小结我国工业分布大势,沿海的工业区是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空间:东部,密集;中部,较多;西部,较少,稀疏) 3、阅读4.22,说出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分布的情况。 (1)比较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心的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比较内蒙古自治区和山东省工业总产值的差异 (3)小组讨论人均工业总产值高的地区,工业总产值并不一定高的原因。 (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5页图4.24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举例”,帮助学生了解高新技术 产业的内涵,并认识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实力。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5页图4.23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增长”,帮助学生认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10多年来的蓬勃发展 (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6页图4.25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相关课文分析讨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特点? (4)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阅读材料“中关村”分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优势。(举例) 沿海地区: 沿边地区: 内地: (5)引导学生阅读107页活动提供的材料,开阔视野,也可让学生查找资料,让学生对高 新技术产业有更深的认识,体会高新技术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知识点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概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是为了某种目的 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方程式以及图表、图像等数学表达式。 2.意义,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规律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种群数量的增长,1.种群的“J”型增长 (1)“J”型曲线: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2)“J”型增长的原因: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这一理想条件只有在实验室或某物种最初进入一条件非常适宜的环境时才会出现。 (3)“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增长速率不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建立模型:,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两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2=N1×λ=N0λ2,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 t=N0λt,N0: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时间;N t:t年后种群数量;λ:增长的倍数。注:当λ1时,种群数量上升;当λ=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λ1时,种群数量下降。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S”型曲线出现的原因,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使生存斗争加剧,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 (2)实例:高斯的实验。 (3)“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呈“S”型。 ①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a.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K值不同。 b.当环境改变时生物的K值改变。 ②K/2值:K值的一半,是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点。 ③增长速率:可以看出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K/2之前不断增加,在K/2之后逐渐减小,当达到K值

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地理思维训练)

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二课时) 课标: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考纲: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一、思维导图 二、思维训练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的类型 (1) 上的联系。 (2)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2.工业集聚:具有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 3.作用 (1)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和协作,降低,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 (2)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 4.工业地域的成因: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5.工业地域的分类 (1)形成分类 a.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b. 建设的工业地域。 (2)性质分类 a.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b.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的成因 (1)为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一些有相互协作关系的工厂之间并不产 生。

(2)有些生产企业所需要的零件也不可能在同一地区生产。 2.工业的地域联系 (1)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企业。 (2)作用: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流动。 (3)发展动力:现代化的方式和现代化的技术与手段。 三、思维拓展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主要布局在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位置见下图)。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10位。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2016年仅以16.1万辆的产量排在世界第32位。2017年10月20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1)说明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存续期间,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 (2)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 (3)简述澳大利亚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4)指出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学习本节的收获

第四章第二节农业(第二课时)

天下无难事,有志者成之;天下无易事,有恒者得之。 A B C 课题:第二节 农业(第二课时) 课标与教材 课程标准要求: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后两个标题: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走科技强农之路”。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农业发展和分布主要爱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理解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二是让学生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又能激发学生爱国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技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生知道了农业的地区分布,结合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对于因地制宜的观念学生也能理解,但对于走科技强农之路对于学生来说知道,但不甚理解,所以在此多利用课件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来引导学生理解科技在发展农业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要求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知道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要求学生通过资料认识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 要作用,树立科技才能兴农的意识。 3、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要求学生通过本节学习能简单分析各地饮食文化与农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创新支点的设计: 充分利用实例和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识记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来轻松突破难点,解决重点。 教学评价:在自主学习环节采用即时评价;在探究中应用小组评价;最后利用当堂达标对学生整体评价。 学习方法与媒体:图释导学法、问题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知道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通过资料认识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才能兴农的意识。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技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通过资料认识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学法指导:以图释文,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分析法,培养学生通过相关材料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构建动场】 1、知识链接:目的是温故知新 读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描绘农业地区东西部的分界线; (2)写出图中ABC 三地的农业发展的主要部门。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四个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图片,问学生能否解释当地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原因吗?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学习活动一: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自主学习】 通过阅读95-96页文本,理解农业生产受哪些条件的影响?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人教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工业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工业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6分)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下列属于工业生产活动的是() A. 饲养野猪 B. 下河捕鱼 C. 水力发电 D. 汽车运输 【答案】C 【考点】我国工业区分布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工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工业活动是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生产所必须的各种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下海捕鱼、饲养野猪属于农业生产活动;汽车运输属于服务活动;水力发电属于工业生产活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的部门,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了解工业的门类是答题的基础。 2.2010年世博会在我国最大城市一一上海成功举办,该举办城市位于() A.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B.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D. 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沪宁杭工业基地 【答案】A 【考点】我国工业区分布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指京津唐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是东北的辽中南工业基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及发展特征,属于常考的基础考点,难度不大,要求学生牢记每个工业基地的位置及发展条件等内容。 3.下列属于轻工业产品的是() A. 铁轨 B. 拖拉机 C. 洗衣机 D. 化肥 【答案】C 【考点】我国工业区分布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轻工业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缝纫、皮革和毛皮制作、造纸以及印刷等工业; (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文教体育用品、化学药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日用化学制品、日用玻璃制品、日用金属制品、手工工具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等工业。可见洗衣机是以工业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品。

【人教版高一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工业的布局除了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外,还要考虑到环境效益。试想一下,工业为当地的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烦恼:河流没有以前清澈了,天空没有以前蓝了,虫叫鸟鸣也渐渐离我们远去了......对此,我们更应了解工业的污染类型,从而更好地安排我们的生活......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工业联系 1.工业生产系统:组成:原料投入、生产活动、产品产出三部分 类型:包括全球生产系统和地方生产系统 2.工业联系的表现:工业部门之间往往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形成全球生产系统和地方生产系统。 3. 工业联系主要有:(1)生产上的联系(投入一产出关系):工业生产的过程复杂,工序繁 多,往往需要经过多家工厂的加工才能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因 此,在这些工厂之间就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 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例如,服装生产由纺纱、织布、印染、缝制等多个环节组成,这样, 纺织厂、印染厂、制衣厂之间便发生了联系。 (2)非生产上的联系:如地理空间上的联系。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 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 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了空间利用上 的工业联系。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建立在这种工业联 系基础上的。 考点2 工业集聚 1、集聚的两种情况:专业生产的集聚 共用基础设施的集聚 例如:制鞋企业集聚,拥有相关配套的皮革鞋材、印刷包装、化工原料、鞋机至数字制模的专业厂家,形成制鞋专业镇。这些相关企业集聚分布,减少了运输费用,降 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而炼铝工业耗电量大,集聚于大型电站附近,有利于共同利用廉价的能源,减少能源成本。 2、工业集聚优势: (1)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费和能耗,进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2)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考点3 工业地域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工业教案人教版

工业教学 内容 第四章第三节工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生产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能力目标 能用图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能绘制一些简单工业产品的生产联系图;能用图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我国工业的发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中心。我国工业发展的前景。 教学 难点 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条件。教具 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 集体定教 分工备教个性 补教一、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图4.25:张梦的家,找出家里的工业产品。 (承转过渡)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家,其实就是一个工业 产品的“展览室”,没有这些工业产品,我们的家就会黯然无色,没有这些 丰富多彩,我们的生活也会单调乏味。但工业产品远不止这些!

二、讲授新课 看“家具厂沙发的生产联系图”做餐桌、面包的生产联系图。 判断以上所涉及到的工业部门,哪些为重工业,哪些为轻工业? 轻工业:家具加工、食品加工、面粉加工、食油加工。 重工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木材加工。 (读图分析)现在我国重要的工业地区和城市分布在哪里?全国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呢?(用电脑打出课本图4.26“我国工业的分布”)提问:1.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哪儿稠密?哪儿稀疏?(东部稠密、西部稀疏) 2.全国重要工业城市都沿什么分布?(铁路线)京广线(电脑闪动)上的重要工业城市有哪些?(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等)京沪线〈电脑闪动)上的工业城市有哪些?(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无锡、上海等)陇海—兰新线(电脑闪动)上重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 3.兰州、包头、西安、郑州、济南(电脑闪动)这几个工业城市除靠近铁路线外,还有什么共同点?(都靠近黄河) 4.长江(电脑闪动)沿线重要的工业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 5.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这四个地区(电脑闪动)是我国工业中心分布最密集,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区,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这四大工业基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点?(沿海分布)沿海分布工业分布有什么好处?(便于利用廉价的海上运输,运输原料和产品)我国在沿海地区还设立了五个经济特区,是哪5个特区?(深圳、珠海、汕

第二节 工业-教案

第二节工业 知识目标 1、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3、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4、了解基础工业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5.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6、掌握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阅读有关地图,比较新中国成立前后主要工业中心的变化,说明我国工业分布的变化。 教学重点 1.运用有关地图说明建国以来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2.掌握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农业,今天我们学习国民经济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或者说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工业,我们了解一下工业的基本类别、特点,我国工业50年来的发展及前景。 (板)第二节工业 (板)一、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讨论)工业的作用 (小结)(1)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 (2)工业生产的一些产品是现代农业所不可缺少的,而一些农产品也需要工业的加工才能为我们所利用。 (3)显然,对于交通和国防建设来说,其现代化水平同样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因此,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板)二、我国工业的发展 (问)(1)从1978年到2000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怎样?(较快)其中增长倍数最大的是什么?(彩电) (2)从这组数据的变化中,你可得到什么结论?(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业发展迅速,如彩电、化纤) (自读)教材11页的正文 (问)(1)旧中国我国工业布局有什么特点?重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轻纺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分布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3的第四章第2节,在第1节课中已经介绍了种群的一些基本特征,而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与种群密度密不可分的是种群的数量,在第2节中,就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进行了探讨。同时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种群所生存的环境条件,如天敌、食物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因而为第3节群落的引出作了铺垫。本节,在新课标中具体内容标准是: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通过实例来说明如何建构种群增长模型,通过建构的数学模型来解释种群数量的增长,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并且详细讨论了种群增长的两种方式的产生条件及特点等:在理想环境中,种群增长呈“J”型曲线;在存在环境阻力的情况下,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种群数量变化除了增长以外,还存在波动、下降等其他形式。本节最后分析了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各种因素,意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及正确的资源利用意识。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主要是以探究构建数学模型为主,因此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功底。本册为高中必修3第4章的内容,对象是高二或高三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对这样的数学模型构建来说还是较有能力能够把握的,最多需要一些小小的提示。因此,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探讨活动,而不用为他们讲解太多。对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几种形势则较易于理解。同时,也需要学生对上一节课的知识掌握比较充分,才有利于这节课的进行。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阐述种群数量增长的种类和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工业教案

第二节 工 业 一、教学目标 1.联系身边实际和运用资料,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及其在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 2.运用数据或其他资料,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能源、钢铁、机械、纺织等工业分布特点。 4.运用资料,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中国工业的发展”“中国工业的分布”“蓬勃发展的高 “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这部分内容没有直接对应的课标,但这部分内容对帮助学生了解工业活动、理解工业分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材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工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工业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尽管在世界地理的相关章节中经常涉及工业活动,但学生对工业活动的内涵并不清晰,因此教材采用“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图像并结合生活实际,来了解工业活动及其与农业活动的差异,举例说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初中地理课程并不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但要理解工业分布特点,就必须初步了解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教材用简洁的文字高度概括了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与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以及经济基础。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举例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工业发展和布局的。 “中国工业的发展”这部分内容没有直接对应的课标,但这部分内容与课标中的“工业分布特点”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工业的发展既表现为工业产品产量增长,也表现为工业布局的合理变化。教材先用简洁的文字和图表说明了中国工业产品产量及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工业结构和工业技术水平的变化特点,然后分三个阶段较详细地说明了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特点。新中成立前,中国工业高度集中在少数沿海城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改造沿海工业城市的基础上,推进中西部工业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布局以沿海地区相对集中,但工业布局趋于相对均衡。教材通过两幅图片介绍了工业区环境的变化。最后,教材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家乡工业的发展 国民经济的主 导产业 中国工业的发 展 中国工业的分 布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 主要工业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能源工业分布 工业布局趋于合理 钢铁工业分布 机械工业分布 蓬勃发展的高 新技术产业 纺织工业分布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高新技术产业分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