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详细的养老金计算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24.08 KB
- 文档页数:5
河南退休金计算办法退休金是指在职工退休后由单位支付的经济补贴,以保障退休职工的生活质量。
河南省也有一套完善的退休金计算办法,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基本养老金的计算方法河南省的基本养老金计算方法采用的是个人缴费数额和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的综合计算方式。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基本养老金=个人缴费数额 ×个人缴费年限 / 缴费月数1. 个人缴费数额个人缴费数额是指个人按照规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
根据河南省相关规定,个人缴费数额为缴费工资或缴费工资的一定比例。
具体比例根据个人缴费年限的不同而异。
2. 个人缴费年限个人缴费年限是指个人在职期间实际缴费的年限。
河南省根据个人缴费年限不同,将个人缴费年限划分为不同档次,每个档次对应不同的缴费比例。
3. 缴费月数缴费月数是指个人在职期间实际缴费的月数。
河南省规定,缴费月数最多为360个月。
二、退休金的计算方法除了基本养老金外,河南省还考虑了个人缴费年限和个人平均工资对退休金的影响。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退休金=个人缴费数额 ×个人缴费年限 / 缴费月数 ×退休工资倍数1. 个人平均工资个人平均工资是指个人在领取退休金前的连续60个月(即5年)的工资总额除以60得出的平均数。
2. 退休工资倍数退休工资倍数是指根据个人的缴费年限和个人平均工资确定的退休工资系数。
河南省根据个人缴费年限和个人平均工资不同,将退休工资倍数划分为不同档次,并分别对应不同的退休金计算比例。
三、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在河南省的养老保险制度中,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指个人在职期间缴纳的养老金。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个人账户养老金=账户余额 ×账户养老金比例1. 账户余额账户余额是个人在养老保险缴费期间实际缴纳的养老金总额减去已领取的养老金金额。
2. 账户养老金比例账户养老金比例根据个人缴费年限的不同而异,具体比例由河南省制定。
四、特殊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在特殊情况下,如工伤、因公致残等,退休金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个人养老金计算方法1.累计储蓄法:累计储蓄法是一种最为常见和简单的个人养老金计算方法。
根据该方法,个人每月或每年按一定比例将一定金额的收入进行储蓄,形成养老金账户,用以在退休后支付个人养老金。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养老金=储蓄金额×储蓄期限×年化利率其中储蓄金额为个人每月或每年储蓄的金额;储蓄期限为个人储蓄的年限,即从开始储蓄到退休的年数;年化利率为个人储蓄的年利率。
个人养老金计算的关键在于确定合理的储蓄金额、储蓄期限和年化利率。
储蓄金额的确定应基于个人收入水平、家庭支出以及预期的退休年限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储蓄期限则需根据退休年龄和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年化利率则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和个人投资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积累准备金法:积累准备金法是一种按实际退休年数来计算个人养老金的方法。
该方法以个人的实际工作年限和每年储蓄金额为基础,通过计算积累准备金的方式来确定个人养老金。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养老金=积累准备金×年化利率其中积累准备金为个人每年储蓄金额×工作年限;年化利率为个人储蓄所得的年化投资收益率。
积累准备金法的核心是确定合理的积累准备金和年化利率,而这两个因素的设定则需基于个人实际情况和预期的退休时间进行规划。
此外,个人需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和风险偏好,以实现预期的年化利率。
3.个人账户法:个人账户法是一种以个人在养老金计划中的累积账户余额为基础,通过计算账户余额的方式来确定个人养老金。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养老金=账户余额×年化利率其中账户余额为个人在养老金计划中的累积账户余额;年化利率为个人投资所得的年化利率。
个人账户法要求个人在养老金计划中有一笔资金作为账户余额,并将其投资于风险适度的投资组合中,以获得相应的投资收益。
因此,个人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养老金计划,并进行合理的投资规划。
根据2024年81号文件,个人的工龄是指个人在工作单位(企事业单位、机关等)工作的年限。
这个年限可以包括在该单位正式工作的实际年限,也包括在该单位的实习、实训等相关工作经验。
工龄的计算原则上是以实际工作的年限为准,但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相关政策的规定,还可能对个人做出合理调整。
根据2024年81号文件规定,个人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如下:个人养老金=个人工龄系数×个人工资基数×养老金统筹支付比例其中个人工龄系数是个人工龄的函数,根据个人工龄的不同,具体数值也有所不同。
以38年工龄为例,根据规定,个人工龄系数为1.6、这意味着38年工龄的人,其个人工龄系数为1.6个人工资基数是指个人在退休前一年的基本工资,这通常是根据个人在退休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来确定的。
养老金统筹支付比例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具体数值根据国家财政状况、养老保险基金等因素而定。
统筹支付比例一般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数值,但也可能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而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对于38年工龄的个人来说,其养老金计算公式为个人养老金=1.6×个人工资基数×养老金统筹支付比例。
其中个人工龄系数为1.6,个人工资基数是个人在退休前一年的基本工资,养老金统筹支付比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工龄对养老金的计算有一定的影响,但其他因素,如个人年龄、缴纳养老保险的时间和个人缴费金额等也会对养老金产生影响。
因此,仅仅拥有38年工龄并不能确保获得较高的养老金。
个人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划退休前的收入和缴费,并了解相关政策规定,以确保自己在退休后能够获得合适的养老金待遇。
总之,2024年81号文件对于38年工龄的个人养老金计算提出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该文件,38年工龄的个人养老金计算公式为个人养老金=1.6×个人工资基数×养老金统筹支付比例。
然而,养老金的计算不仅仅依赖于工龄,还与其他因素如年龄、缴费时间和个人缴费金额等有关。
最详细的养老金计算方法一、确定计算基数计算养老金的第一步是确定计算基数,即用于计算养老金的工资数额。
在中国,计算基数通常是一个人在职期间的平均工资。
1.从个人工资中筛选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工资。
在中国,个人工资(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各种形式的报酬收入)中的一部分被用作计算养老金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工资。
通常情况下,将个人工资中的一些百分比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工资。
2.确定缴费工资的上下限。
根据国家规定,养老保险缴费工资在一定范围内,超出该范围的部分不计入养老金计算。
通常,缴费工资的下限是国家规定的基本工资或最低工资标准,上限是一些比例的平均工资。
3.计算个人缴费工资累计值。
根据每个人每年的缴费工资,计算该人在职期间的缴费工资累计值。
二、计算个人缴费年限养老金计算的第二步是确定个人的缴费年限。
个人缴费年限是指一个人在工作期间实际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的年数。
1.确定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通常是指一个人的工作年限,即从一个人开始工作到退休的年数。
2.计算未缴费的补充年限。
除了个人实际缴费年限外,还可以计算未缴费的补充年限。
在中国,如果一个人没有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可以用补充年限来填补这一缺口。
具体的补充年限计算方法因地区而异。
三、确定养老金缴费比例和制度规定在中国的养老金计算中,需要确定养老金缴费比例和制度规定。
养老金缴费比例是指员工和雇主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的比例。
制度规定包括如何计算和支付养老金、退休年龄和退休金级数等。
四、计算养老金金额根据确定的计算基数、个人缴费年限和制度规定,可以计算出一个人的养老金金额。
具体计算方法因地区和制度规定而异。
1.计算个人月平均缴费工资。
将个人缴费工资累计值除以个人的缴费年限,得出个人的月平均缴费工资。
2.计算养老金缴费月数。
根据个人的实际缴费年限和制度规定,计算出个人的养老金缴费月数。
3.根据制度规定计算养老金金额。
根据制度规定和个人的月平均缴费工资,计算出个人的养老金金额。
上海市养老金计算方法及计算实例上海市养老金计算方法及计算实例1:引言养老金是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旨在为退休人员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
本文将介绍上海市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实例,并提供相关附件以及解释法律名词。
2:养老金计算方法2.1 缴费基数确定养老金的缴费基数是根据参保人员的工资收入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基数越高,缴费金额越高,养老金的计算基数也会相应提高。
2.2 缴费年限计算养老金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参保人员的缴费年限。
缴费年限越长,累计缴费金额越多,最终可以获得的养老金额度也会相应增加。
2.3 养老金计算公式根据上海市养老金计算的相关规定,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如下:养老金 = 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缴费年限2.4 缴费比例确定上海市的养老金缴费比例根据参保人员的年龄来确定。
随着年龄的增长,缴费比例也会相应增加。
3:养老金计算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养老金的计算方法,下面提供一个计算实例。
假设参保人员缴费基数为10000元,其缴费比例为8%,缴费年限为30年。
养老金 = 10000 × 0:08 × 30 = 24000元根据以上计算,参保人员在退休后将获得24000元的养老金。
4: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 上海市养老金计算表格- 养老金缴费基数调整通知5:法律名词及注释为了更好理解养老金计算方法,下面对一些涉及到的法律名词进行解释:- 缴费基数:参保人员的工资收入作为计算养老金的基础金额。
- 缴费年限:参保人员已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的年限。
- 缴费比例:根据参保人员的年龄和社会保险政策确定的缴费比率。
6:结束语本文介绍了上海市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实例,希望能对大家了解养老金制度提供帮助。
如需更详细信息,请参考附件。
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相关部门或专业人士。
1:本文档涉及附件。
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西安市社保退休工资计算公式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使得退休工资的计算变得越来越规范化和透明化。
本文将以西安市社保退休工资计算公式为主题,介绍西安市退休工资计算的相关规定和具体计算方法。
一、退休工资的基本构成西安市的退休工资主要由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四部分构成。
1.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是指由国家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的养老金。
西安市的基本养老金计算方法如下:基本养老金=本人缴费年限×月平均工资÷12×养老金计算比例其中,月平均工资是指过去12个月的平均工资,养老金计算比例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确定的。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指由个人缴纳的养老金。
西安市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方法如下: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比例其中,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是指个人在参加养老保险期间,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和政府补贴的累计金额。
3.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是指在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未满足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件时,由政府支付的养老金。
西安市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法如下:过渡性养老金=领取年限×月平均工资÷12×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比例其中,领取年限是指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未满足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年限。
4.补充养老金补充养老金是指企业和个人自愿缴纳的养老金。
西安市的补充养老金计算方法如下:补充养老金=本人缴费年限×月平均工资÷12×补充养老金计算比例其中,补充养老金计算比例是由企业和个人自行协商确定的。
二、退休工资的计算方法西安市的退休工资计算方法如下:退休工资=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补充养老金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退休工资时,还需要考虑到退休工龄、工资调整和缴费年限等因素。
1.退休工龄退休工龄是指个人在参加养老保险期间的工作年限。
上海个人社保退休金养老金计算方法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劳动者养老生活提供经济支持。
上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商贸中心,其养老保险制度也较为完善。
本文将介绍上海个人社保退休金养老金的计算方法。
首先,上海个人社保退休金养老金计算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上海市的基本养老金计算方法遵循“月累计记账、年度累计更新”原则。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缴费工资总额×职工月缴费比例×目前的基本养老金月发放标准个人账户累计缴费工资总额为参保人员在个人账户缴费期间的累计工资总额(含缴费基数封顶部分的工资)。
职工月缴费比例是根据个人缴费工资和单位缴费工资之和来确定的,上海市规定该比例为8%。
基本养老金月发放标准是根据上海市政府颁布的标准确定的,根据参保人员缴费年限和所在年度的基本养老金月发放标准表确定。
如2024年全年的基本养老金月发放标准为:-15年以下:275元-15-30年:275元+(个人缴费年限-15)×12.5元-30年以上:275元+15年×12.5元+(个人缴费年限-30)×7.5元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根据个人缴费部分的资金收益与亏损、变动进行计算。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缴费总额×缴费年限占比×个人账户积累年利率个人缴费总额为个人账户缴费期间个人缴费部分的累计金额。
缴费年限占比是指个人缴费年限与参保年限的比例。
个人账户积累年利率是根据上海市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通告确定的,通常为年化利率。
需要注意的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结果不能超过个人账户累计缴费工资总额的50%。
2024退休工资计算公式及方法2024退休工资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上一年度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养老金具体怎么计算?用简单例子和大家讲解下:小明25岁开始工作,60岁退休,每个月工资5000(为了计算简单,假定工资固定,零涨幅)个人账户养老金储存额=5000*35(年)*12(月)*8%=16800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储存额/计发月数=168000/139=1208元再看看基础养老金,假设退休时月均工资7000元基础养老金=7000*(1+5000/7000)/2*35年*1%=2100元退休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3308元再算算,养老金替代率=3308/5000*100%=66%如果小明每月工资20000元呢,我们再来算算:个人账户养老金=20000*35(年)*12(月)*8%/139=4834元基础养老金=7000*(1+20000/7000)/2*35年*1%=4725元退休金=4834+4725=9559元养老金替代率为47.8%影响养老金多少的因素1. 当你退休时,前一年的省级工资(省级工资每年增加,养老金逐年增加)。
所以,你退休越晚,养老金越多);2.本人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为缴费年限。
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越多);3. 个人账户储蓄(缴款越多,养老金越多)。
多)。
注:各地规定可能有所不同,以参赛地政策为准。
退休工资没有到账怎么办?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通常都是按时足额发放的。
如果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没有按时足额发放,应当向本人办理退休手续所在地社保局查询。
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工资基数计算的。
养老金计算方法与公式大全(养老金计算方法)个人养老金计算公式和方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有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而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某缴费年限某1%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某本扰塌链人平均缴费指数(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在上面的缴费中我们了解到,最高为300%,最低为60%,那么指数在0.6-3之间)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其中,根衫告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人口平均寿命-退缓孙休年龄)某12(一年12月)。
举个例子:小新缴费30年,目前养老金账户中有20万,假设江苏省2023年月平均工资为5164元,小新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为10328元。
假设小新每年月平均工资为当地社会月平均工资的200%,小新55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为170。
那么:基础养老金=(5164+10328)÷2某30某1%=2323.8元个人账户养老金=200000÷170=1176.47小新退休后,每月到手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2323.8+1176.47=3500.27元。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搜衫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养老金领取条件:1、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二是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
2、按照相关规定,中国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
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以下称特殊工种)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最详细的养老金计算方法 135人浏览 0人评论 正常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是由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和定额补贴构成。 计算公式如下: (1) 基础养老金=(省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全部缴费年限×1% (2) 过渡性养老金=(省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建立帐户前缴费年限×过渡系数1.4% +符合政策增发额 (3) 个人帐户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4) 定额补贴=[调剂金(25元)+统筹项目内补贴]×减发比例 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年利息按月积数法计息,计算公式如下: 年利息=个人账户年初储存额×本年度记账利率-本年度支付月积数×本年度记账利率×1/12 本年度支付月积数=∑[n月支付额×(12-n+1)] (n为本年度各支付月份顺序号,且1≤n≤12) 养老金的多少,与购买的时间长短和金额大小有关。缴费的基数大,缴费的时间长,退休时养老金会多,反之就少。 由于每个人每个时段的缴费数量不一,因此养老金的计算按“分段计算、综合结算”原则处理。
A、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数×1%。 (月缴费指数:月缴费工资÷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例如:某人今年40岁开始买社保,20年后退休。设:第一年的基数为2454元,按理论计算,如果社平工资每年递增11%计算,(今年增12.4),到2028年7月1日后退休,到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约为15144元。(查下表) (如本人月缴费工资指数为0.6,公式规定,缴费基数高于或等于0.6,乘以1%))计算结果: (15114元+15114×0.6)÷2×20年×1% (15114+9068)÷2×20年×1% 24182÷2×20×1% =12091×20×1%=2418元
B、个人帐户养老金新的制度规定本人养老金个人帐户储蓄额÷计发月数 不同的退休年龄,计发的月数不同,如下表: 退休年龄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计发月数 233 230 226 223 220 216 212 208 退休年龄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计发月数 164 158 152 145 139 132 125 117 退休年龄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计发月数 204 199 195 190 185 180 175 170 退休年龄 64 65 66 67 68 69 70 计发月数 109 101 93 84 75 65 56 例如:按理论计算,某人到时养老金帐个人户储蓄额的本息有286239元×40%=114495元。 114495÷139=823元 C、奖励金 国家为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从2007年7月1日起,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规定:参保人每缴一年,增发一个百分点的基础养老金,上不封顶,有利于形成“多工作,多交费,多领养老金”的机制。 如上例,某人的缴费时间为20年, 2418×20%=484元 两项相加:2418+484=2902元
D、物价补贴 考虑物价上涨因素,每年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每月增加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不包含在内。 如果到时每人每月有300元的补贴,四项相加:某人到退休时每月的退休金总额: 2418元+823元+484元+300元=4025元 3)、收回投入的时间 该人20年缴费本息累计为286239元,按静态算, 286239÷4025=71(个月) 退休后领6年的退休工资就可以把投入的钱全部收回。 4)、缴费多少的受益对比 根据缴费的时间长短和数额多少与待遇水平挂钩的原则,缴费的多少与将来的基础养老金多少是有直接关系的。原则上是缴多得多。
基本养老金计算举例 甲某,男,1946年12月生,广州市属某国企固定工,1967年1月参加工作,1992年7月起在本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按时足额缴费至2006年12月年满60周岁。1994年1月~2006年12月的个人缴费工资记录见表1。 表1:甲某个人缴费工资记录 时间 1994.1-1994.6 1994.7-1995.6 1995.7-1996.6 1996.7-1997.6 缴费工资 498 523 957 1256 时间 1997.7-1998.6 1998.7-1999.6 1999.7-2000.6 2000.7-2001.6 缴费工资 1646 1823 2016 2249 时间 2001.7-2002.6 2002.7-2003.6 2003.7-2004.6 2004.7-2005.6 缴费工资 2688 3011 3279 3316 时间 2005.7-2006.6 2006.7-2006.12 缴费工资 3742 4050 解答:甲某基本养老保险金具体计算过程及结果。
(一)已知的相关数据。 1、2005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997元。 2、2004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585元。 3、甲某的视同缴费年限为:25年6个月(审核至1992年6月)。但在计算养老金时,将1993年12月前的实际缴费年限也计算在内,即甲某的视同缴费年限按27年计算。 4、甲某的实际缴费年限为:14年6个月(从1992年7月至2006年12月)。但在计算养老金时,其实际缴费年限从1994年1月起计算,之前的实际缴费年限计入视同缴费年限中,即甲某的实际缴费年限按13年计算。 5、甲某的缴费年限为:40年(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 6、市本级视同缴费指数=1.201(查《1993年底前全省各地“视同缴费账户”建账标准和“视同缴费指数”一览表》可知)。 7、市本级视同缴费账户“每满1年记账额”:1685.30元(查《1993年底前全省各地“视同缴费账户”建账标准和“视同缴费指数”一览表》可知)。 8、市本级个人缴费费率一览表。 时间 1994.1-1995.6 1995.7-1997.6 1997.7-1998.6 1998.7-1999.6 费率 2% 3% 4% 5% 时间 1999.7-2000.6 2000.7-2001.6 2001.7-2002.6 2002.7~ 费率 6% 7% 8% 8% 9、2006年7月后个人账户年记账利率为:1.98%。 10、甲某1998年6月30日前的缴费年限为31.5年。 11、甲某2006年6月30日前在广州的缴费年限为39.5年。 12、截至2006年6月底,甲某个人账户储存额为31421.88元;截至退休前,甲某个人账户储存额为33688.19元。
(二)计算新办法基本养老金 第一步:先计算实际缴费指数。 ①实际缴费指数=缴费工资÷所属社保年度使用的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甲某每年实际缴费指数的计算结果如下: 时间 1994.1-1994.6 1994.7-1995.6 1995.7-1996.6 1996.7-1997.6 1997.7-1998.6 缴费工资 498 523 957 1256 1646 全省在岗职平 444 444 593.00 688.00 761.00 缴费指数 1.122 1.178 1.614 1.826 2.163 时间 1998.7-1999.6 1999.7-2000.6 2000.7-2001.6 2001.7-2002.6 2002.7-2003.6 缴费工资 1823 2016 2249 2688 3011 全省在岗职平 808.00 853.00 942.00 1152.00 1307.00 缴费指数 2.256 2.363 2.387 2.333 2.304 时间 2003.7-2004.6 2004.7-2005.6 2005.7-2006.6 2006.7-2006.12 缴费工资 3279 3316 3742 4050 全省在岗职平 1485.00 1666.00 1843.00 1997.00 缴费指数 2.208 1.990 2.030 2.028 ②实际缴费指数之和: =1.122×6+(1.178+1.614+1.826+2.163+2.256+2.363+2.387+2.333+2.304+2.208+1.990+2.030)×12+2.028×6=314.738
第二步:计算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月数+实际月缴费指数之和)÷(视同缴费月数+实际缴费月数) =[(1.201×27年×12个月)+314.738]÷[(27年×12个月)+(13年×12个月)] =1.466 第三步:计算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7×1.466=2927.602
第四步:计算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 = =984.92元/月 第五步: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总额÷计发月数 =33688.19÷139=242.36
第六步: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①先计算1994年1月至1998年6月底本人实际缴费总额 1994年1月至1998年6月底本人实际缴费总额 =498×2%×6+523×2%×12+957×3%×12+1256×3%×12+1646×4%×12 =1772.04 ②计算截至2006年6月30日时视同缴费账户储存额 截至2006年6月30日时视同缴费账户储存额 =截至2006年6月30日时视同缴费账户补记总额+截至2006年6月30日时视同缴费账户补齐总额 =[1993年所在统筹区职工月平均工资×8%×12×1993年底以前视同缴费年限×(1+10%)12.5]+[(1994年1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本人缴费工资之和×8%-1994年1月至1998年6月底本人实际缴费总额)]×(1+4%)8 =(1685.30×27.0)+(55572×8%-1772.04)×1.37 =49166.09 ③计算视同缴费账户2006年7月1日至2006年12月底)退休前)的利息。 利息(按半年计息)=483.03 ④计算退休时视同缴费账户总额 退休时过渡性账户总额=截至2006年6月30日时视同缴费账户储存额+利息 =49166.09+483.03 =49649.12元 ⑤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过渡性账户总额÷120 =49649.12÷120=413.74元
第七步:计算新办法基本养老金 新办法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984.92+242.36+413.74=1641.02元
(三)计算地方养老金 地方养老金=(2005年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005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2006年6月前在我市的缴费年限×1% = =170.6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