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响水灌区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响水灌区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响水灌区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响水灌区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第五章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魏岭2012年5月2日 1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格式可不按以下叙述) 1.1主体工程方案比选情况 对主体拟选及比选方案进行介绍,并总结主体工程评价结论。 1.2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1.2.1工程选址(线)建设方案及布局制约性因素分析 (1)选址(线)必须兼顾水土保持要求,应避开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 (2)选址(线)应避开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实验区,不得占用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 (3)城镇新区的建设项目应提高植被建设标准和景观效果,还应建设灌溉、排水和雨水利用设施。 (4)公路、铁路工程在高填深挖路段,应采用加大桥隧比例的方案,减少大填大挖。填高大于20m或挖深大于30m的,必须有桥隧必选方案。路堤、路堑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基础上,应采用植物防护或工程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5)选址(线)宜避开生态脆弱区、固定半固定沙丘区、国家划

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成果区,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土地和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 (6)工程占地不宜占用农耕地,特别是水浇地、水田等生产力较高的土地。 (7)评价时不能一味拘泥以上要点,如果不涉及以上情况,直接说明工程区特点(即不存在以上情况即可),不用照搬过来分析。另外,环境影响方面有特殊限制的要予以说明,如磷化工周边800m、硫酸厂周边200m范围不能有村庄等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1.2.2取土(石、料)场选址制约性因素分析 (1)严禁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生区内设置取土(石、料)场。 (2)在山区、丘陵区选址,应分析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 (3)应符合城镇、景区等规划要求,并与周边景观相互协调,宜避开正常的可视范围(不能面山开采)。 (4)在河道取砂(砾)料的应遵循河道管理的有关规定。 1.2.3弃土(石、渣)场选址制约性因素分析 (1)不得影响周边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的安全。 (2)涉及河道的,应符合治导规划及防洪行洪的规定,不得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设置弃土(石、渣)场。 (3)禁止在对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行洪安全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经济活动正以高新技术为动力推动着一场世界性新的产业革命并极大地推进着产业结构发展的进程当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更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问题。其中克拉克在《经济发展条件》年中指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结构将发生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产业继而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变。进入新世纪后罗默年通过对经济增长的计算后认为长期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含经济制度的变迁贡献的而短期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所贡献的。然而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在一定产业结构中组织在一起进行生产的对于给定的资本、劳动和技术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生产。我国“十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方针之一就是“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我国已经进入了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最主要的方面之一也是经济结构调整中要处理的首要问题。调整产业结构一是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二是要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这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省之一的江苏省其产业结构随着科技进步正逐步地由技术水平低的传统技术产业向现代技术产业以至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演进从初加工工业向高加工工业演进主导产业先由消费资料部门向生产资料部门再向消费资料部门和服务部门转换从与国际市场联系较少向与国际市场相适应建立完善的内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转变。这些转变都标志着江苏省产业结构正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尽管如此从总体上来看江苏省产业结构仍然存在诸多不协调如产业结构整体层次较低、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对资源能源过度依赖城乡二元结构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问题严重苏南苏北区域差异加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仍旧存在有的问题还处于日益加剧的状况。江苏省如何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从省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正确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关系到全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江苏省“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地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全面优化升级。调强第一产业发展能力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调优第二产业结构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调高第三产业比重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专业化和深加工不断提高增加值率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高效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嘲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国外研究现状美国学者的相关研究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早在世纪年代就着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的均衡问题他的《美国经济结构》、‘投入产出经济学是这个领域的经典之作。投入产出技术应用于以下几个专门问题①美国对外贸易②地区经济平衡和裁军③环境污染问题④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目前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已经在世界各国进行产业结构分析中运用得最普通的工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研究他的代表作《现代经济增长》和‘各国经济增长》在现代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内研究的经济变化的一般趋势并得到他称之为的“世界性进程”的现代经济增长的六大特征初步讨论了国际相互依赖的若干机制。嘲发展经济学创始人之一、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在年发表了著名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另一位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在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的“不平衡增长”的模型即发展中国家必须按照一个平衡增长路线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是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理论的学者将经济成长划分为六个阶段将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其经济增长阶段论和非总量部门分析法在当代经济学中影响很深第一章绪论钱纳里将开放的产业结构理论规范化提出了“发展型式”理论将研究领域

水土保持监测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与改进策略分析 何利伟

水土保持监测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与改进策略分析何利伟 发表时间:2020-01-18T09:37:39.6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何利伟 [导读]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水土保持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绥化市水务局黑龙江绥化 152001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水土保持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我国维护生态平衡,使我国的生态系统不受破坏。而水土保持监测就是为水土保持把关的闸道口,是水土保持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本文就水土保持监测这项重要的“把关口”展开研究,指出其重要性,罗列其有待改进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重要性;改进策略 引言 近年来,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乡村的发展振兴是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利于实现乡村建设与城市建设齐头并进,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科技、工业等发展优势,而乡村经济发展则主要以农业、畜牧业等为主,这类农业经济对水土资源的依赖性很大,如何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是乡村振兴发展中必将面对的重要课题。 1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发挥的作用 1.1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稳固和水利工程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土壤得到了固定才充分保证蓄水能力,避免水土流失的现象发生。如果水土流失严重,就不能保证土壤中的水分,不能保证自然的水循环,那么建立水利工程的意义就丧失了,因此生态修复是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2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与森林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水土流失严重往往是由于森林、绿色植被遭到破坏而导致的。一方面,森林及绿色植被的根系可以牢牢锁住周边水土资源,避免了水土资源流失;另一方面,水土资源的有效保护也能为森林提供了更好的生长条件,对促进森林植被的健康生长、改善了生态环境提供帮助。因此,水土保持对于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根本要务;同时,水土保持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至关重要,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水土资源,保护水土资源就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土资源的自我修复能力,也是实现生态环境自我修复的关键;此外,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生态旅游必然离不开水土资源的保护,因此,水土保持是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必须重视的工作要务。 1.3促进相关行业利益和效率的综合性提高 水利工程是通过人为的改造将原来的水循环,从而达到利用水资源的目的。但目前的我国水利技术并不成熟,在施工及其后期会对水土造成影响目前,因此发展生态修复技术,弥补水利技术上的缺陷是极其重要的,能够促进相关行业利益和效率的综合性提高。 2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的问题 (1)监测开展力度有待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是水土治理的重中之重,相关部门为了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水土保持工作上,分配给监测工作的资金与精力少之又少。在这样不受重视的背景下,要想提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质量,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究其原因,是相关负责人没有认识到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甚至某些建设单位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时,为了降低治理成本,应付或直接停掉监测工作,致使监测工作流于形式,这会给水土保持工作埋下巨大隐患,即使治理过程中即使出现不当之处也无法及时修正,致使工程产生更大的损失。(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有待提高。每个地区发生水土流失都有自己的成因,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强度大、侵蚀重、成因复杂,而且区域差异明显,因此单一的监测技术是无法全面反映具体情况的。除了巡查监测、调查监测等简单手段以外,相关工作人员更应努力发展其他新型监测手段与监测机械,以满足监测高标准的工作要求,适应我国复杂的地形地貌。此外,监测技术方面的配合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通常会用到多种监测手段,若他们只是各测各的,彼此之间没有有效的配合,除了会出现数据重复调查之外,可能会出现数据调查遗漏现象。这样的重复调查手段无法保障水土保持工作高效率开展,也增加了相关数据统计不足的风险,这会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 3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改进策略 3.1保护土壤、表层种植土 就目前生态修复来说,土壤资源是最为重要的,土壤的质量,对生态修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水利工程中,采用比较粗放的方式,开挖弃渣堆,使土壤遭到彻底的破坏。在后续的施工中,要将弃渣回填。然后在回填的土地上进行植物的种植,往往植物不能有效地吸收水分和养分。因此在水利工程中要非常重视对土壤的保护,施工容易导致大面积的表层土壤破坏,而被施工废渣覆盖,原来的地表植物也遭到破坏,因此施工过程中要极大程度的保护地表植物和表层土壤,这样才能避 免水土流失。 3.2从乡村居民生产生活入手,建立长效保护和治理机制 乡村居民生产生活对周边水土资源带来了很大影响,保护水土资源,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需要从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入手,通过建立长效的保护机制和治理机制,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首先,扩大水土保持宣传力度,提高乡村居民水土资源保护意识,早些年间过分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对水土资源带来了很大的侵害,造成水土资源的严重流失,通过宣传教育,让乡村居民意识到保护水土资源的重要性,有利于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保护水土资源不能单单依赖于乡村居民的自觉性,政府部门应建立水土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规约束,提高乡村居民对水土资源的保护意识;再次,正视乡村生活污染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大力整治乡村污染,如建立乡村生活垃圾处理站,做好垃圾回收和垃圾分类工作,避免生活垃圾随处丢弃,污染水土资源,同时,要严格控制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禁生活污水排放至河流湖泊,避免河水及地下水受到污染。此外,建立相应水土流失治理机制,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通过退耕还林、建设绿色植被、重塑地质生态环境等方式,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3.3水土保持管理 水土保持管理基本到位,常出现的问题:一是由于不同建设单位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认知不同,管理体制与制度建设不同,应根据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管理机构与人员、现有水土保持(生态安全)管理制度等情况,提出具有建设性、针对性、明确的、具体的个性化要求,

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3.5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3.5.1灌溉水源分析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612.8毫米,偏枯年份降水量499.79毫米,有效降水系数取75%(《水土资源评价与节水灌溉规划》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天然降水有效利用量=降水量×有效降水利用系数×承雨面积=499.79×0.001×75%×61.2892=22.97万立方米,则项目区的年有效降水量为22.97万立方米。 项目区处于华北陆台渤海凹陷部分,水动力特征为潜水-承压水。地下水主要由降水和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浅层水PH值呈弱碱性-中性,盐碱度较高,不宜作为农业灌溉用水,埋深280~350米的承压水层水质好、富水性强,是项目区的主要农业灌溉水源,根据水文资料以及当地现有地下水开采情况,该水层开采模数为11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3.5.2需水量预测 1、灌溉取水方式 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主要分为天然有效降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地下水主要依靠打机井提取。本规划水资源平衡分析中只考虑农业用水。 2、灌溉保证率

项目区位于滨海盐碱水资源紧缺地区,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水资源紧缺地区,其灌水方式为地面灌溉时,水稻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0~80%。据此,本规划确定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即以中等偏枯年为设计标准。 3、灌溉制度设计 (1)水稻净灌溉定额:由育苗水、泡田(洗盐)水和生育期补水定额三部分组成。 ①育苗水:水稻节水育苗可分为旱育苗、软盘旱育苗、营养钵旱育苗、尼龙布育苗四种方式。辽宁省水稻灌区大多采用尼龙布育苗。根据项目区所在地的水稻育苗经验,水稻育苗用水折合每亩为15立方米。 ②泡田(洗盐)水:由饱和土壤水量、洗盐水量和建立水层水量三部分组成。 a、饱和土壤水量:根据水田区泡田期的地下水埋深和土壤质地为重壤土的物理性能指标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饱和土壤水量=667×H×A(1-β0) 式中:H―土壤饱和深度(m),翻耕松散层H=0.20m,未翻耕底层H=1.35米;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健康发展的前提。它不但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区域产业经济效益,增强区域经济实力,而且还有利于满足区域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合理的产业结构,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持续发展的保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如何正确分析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存在差异的原因,提出了不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关键词:合理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江苏;经济发展 Abstract: The 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health. It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full use of regional resources to play a regional advantage, improve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economic efficiency, enhancing the regional economy, but also to meet the region's growing popul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Have a 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but als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ffec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tors, how to correctly analyze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ies in China,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Jiangsu Province reasons for differences in industry structure, regional structure made of different Adjustment. Key words: 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economy; Jiangsu; economicdevelopment

船山区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4.1 水土资源总量 4.1.1 水资源 1、水资源总量 该区水资源主要由境内地表水、过境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 (1)境内地表水资源 某区地表径流主要是大气降水,径流的地区分布同降雨趋势一致,其多年平均径流深空间分布为,区境南部245mm,北部200mm,南北相差45mm,全区多年平均径流深214.5mm。区境内径流年际差异大,径流在年内分配不均。 根据某市水文水资公报提供的资料显示,该区境内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1.33亿立方米,不同典型年的年径流量见下表4-1。 表4-1 某区境内地表水资源表 (2)过境地表水资源 全区过境地表水数量较大,主要为涪江,过境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5.55亿立方米(数据引用:遂府办发…2009?19号《某市城市节水中长期规划》),由于上游地区进入我区的过境水,大部分以洪水形式在汛期集中过境,除沿江两岸工业、城镇及局部耕地极少部分利用以外,受技术、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加之我市无大型调蓄水利工程,过境水开发利用率极低,绝大部分客水未经开发利用。,不同典型年过境径流量见下表4-2。 表4-2 某区过境水资源统计表 单位:亿立方米

(3)地下水资源 根据区域内地层岩性分布及其区域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及本次调查成果,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其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的孔隙潜水和浅层风化裂隙水两类。其分布情况为:松散岩类的孔隙潜水主要为全新统冲洪积砂砾石含水层(Q4al+pl), 含水层厚3~15米,富水性较好,富水程度每年每平方公里产水10.24万立方米,沿涪江两岸约127.89平方公里平坝区域分布; 区内风化带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上统某组(J3s)和中统沙溪庙组 (J2s)砂、泥岩风化裂隙中,主要分布于区内约489.11平方公里的红层区域范围内,区内地下水均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某区为丘陵区域,由于缺乏水文资料,无法采用河川基流确定本区。故地下水资源量的确定根据降水入渗系数和降水量来计算,降水量按某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确定。入渗系数的选择以80年代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资料为基础,即某组地层降水入渗系数取值0.06、沙溪庙组地层降水入渗系数取值0.064。综合取值0.061. 降雨入渗补给量按下式计算: Q = X ?α? F ?1000 式中:Q——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m3/a); X ——年降水量; α——入渗系数; F ——补给区面积(平方公里) 计算得降水入渗补给量约为3538万立方米;其可开采量约为2087万立方米。采用降雨入渗系数法计算天然资源量方法得当,较为切合实际。根据某市(某区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分析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水土流失,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极大地影响着这些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制约其经济发展,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使我国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已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对策 Abstract: Soil erosion, as a natural phenomenon, greatly affecting these areas people’s production, life, restricts i t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reasingly serious harm. China is the world’s most serious soil erosion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Soil and water loss makes our country serious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obstacles. Key words: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soil erosion; countermeasure 一、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而土壤基本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然而,由于人们的过度开采,出现了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影响各业生产的发展。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群众生存,削弱地力,加剧干旱发展。其次,水土流失造成了江河、湖泊和水库的淤积,降低了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增加了江河洪水威胁,降低了江河通航能力。近年,长江流域屡受洪涝威胁,与沿江湖泊萎缩有很大关系。此外,因河道淤塞而导致通航能力下降。而河道淤积造成潜在的洪水威胁,可能是更为重大的问题。再次,水土流失已严重地影响到我国一些地区经济的发展。据水利部门的调查,凡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也都是人民生活贫困、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地力下降,耕地萎缩,生产结构单一,农民陷入一种“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之中。从而要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二、水土保持的预防和治理 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的精髓。预防水土流失就是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教育的手段,使人们在生产活动、开发建设中,尽量避免造成水土流失,更不能加剧水土流失。 措施可分为以下三点:1.坚决禁止严重破坏水土资源的行为,如禁止毁林开荒等。2.严格控制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并要求达到法定的条件,如实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审批制度等。3.积极采取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如植树造林等,防止新的水土流失的产生。 治理水土流失就是在已经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采取并合理配置生物措

20068151253_《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导则》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编制组 2006年8月

ICSXXXXXXX XXX 备案号:XXXX-XXX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XXX-XXXX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predic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200x-xx-xx 发布 200x--xx-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前言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在总结以往水资源调查评价和供需平衡预测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编制《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总则:对标准的编制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分区原则、基本资料收集与整理、现状调查与评价、成果合理性分析等作了说明。 基本资料:对基础资料的搜集及对资料的要求、成果资料的搜集与对资料的要求作了说明。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对经济社会资料收集整理、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调查统计、供水量调查统计、用水量调查统计、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废污水排放量和污染源调查分析、河道内用水调查分析、以及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需水预测:对统计口径与分类、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生活需水量预测、生产需水量预测、生态环境需水量预测、河道内需水量预测、及河道外需水量汇总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供水预测:对地表水供水、地下水供水和其他水源开发利用、供水预测与供水方案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水资源供需分析:对供需分析的基本原则与要求、计算途径与方法、基准年供需分析、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跨流域调水水资源供需分析、以及城市水资源供需分析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 本标准参编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出版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

浅谈水资源供需平衡

浅谈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摘要:在当今资源紧张的大背景下,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基础性资源之一的水资源,它不仅是环境组成的基本要素,更是一种支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不可代替的重要自然资源,然而,从近几年我国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来看,有限的水资源要想得到充分的利用,必须处理好供需之间的平衡问题,这在城市供水系统中更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做基本的分析和预测,从而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关键字:水资源供需平衡充分利用 一、基本概述 所谓水资源供需平衡就是指可供水量与实际需水量间的关系,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则指的是,在一定的行政、经济(流域)范围内,各个时期的需水量总和与供水量总和的供求关系分析。它是在流域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评价分析的基础上,以水资源的供需现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与国土整治规划为依据,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测算今后各个时期的用水量和需水量,制定综合平衡、供需协调的水资源长期供求计划和水资源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 具体来讲,水资源的可供给量与其开发的程度和技术水平有关;而实际需水量与工业发展程度、人民正常生产生活水平以及利用水资源的技术等有关。因此,在不同时期,可供水量与实际需水量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可变的。供需关系基本表现出3种情况:①供大于需。这说明可利用的水资源还有一定的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力;②供等于需。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供需状态,说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与同一阶段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相适应;③供小于需。说明水资源量的短缺,需进一步寻求增加供应量的方法,及时采取开源节流等措施,以缓解供需矛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水资源供需之间的平衡只是相对而言的,两者之间的不平衡现象是始终存在的,如果想要利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益,我们就需不断研究分析、变动调整供需关系,为制定水资源宏观决策及合理分配与调度奠定基础。 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原则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一个问题,它不仅要研究供水量与需水量,而且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分析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时有用一定的原则做引导。 ⑴流域和地区相结合 通常在研究水资源时都是以流域为基本研究对象的,这也是研究可供水量的起点。而需水量的研究则是要结合所研究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等的发展情况,具有一定的地区分布特点。然而,我国的经济或行政区域通常与流域分布是不一致的,因此,在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时,要将两者尽可能的统一,划好分区,把小区和大区,区域和流域结合起来。实际上,我国在进行水资源评价时,就已经做到过这一点。在进行具体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时,要结合以前水资源评价时的经验,使两者充分衔接。如果牵涉到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则更是要注意大小区域的结合,流域与地区的结合。 ⑵近期与远期相结合

水资源平衡分析

水资源平衡分析 国家投资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了提高耕地质量,绝大多数都规划了灌溉工程。为此,这样的项目区地形图灌区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平衡分析。 灌区的水资源平衡分析,包含着水质、水量和水位等方面内容,水位的来用水平衡分析比较简单,经过对地形与取用水位相互关系的分析,结合取水工程的设置,划定出自流区和扬水区(扬程大小)即可。这里侧重讨论水量平衡分析的内容。 灌区的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是根据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的,这两个过程是逐年变化的,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先确定用哪个年份的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平衡计算,这个特定的水文年份叫设计典型年,简称设计年,而设计年又是根据灌溉设计标准确定的。 一、灌溉设计标准 选择设计年所依据的标准称为灌溉设计标准。它综合反映了水源对灌区用水的保证程度,关系到灌溉工程的规模、投资和效益。 国标(GB50288-99)规定,设计灌溉工程时,应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南方小型水稻灌区的灌溉工程也可按抗旱天数进行设计。 (一)灌溉设计保证率 1定义: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用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率表示。它综合反映了用水和来水两方面的情况。

将多年(长系列)的年灌溉用水量按大小顺序排列,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并绘制年灌溉用水量频率曲线,在此曲线上选用的频率值即为灌溉设计保证率值。 如灌溉设计保证率P= 80 %,则表示频率P= 80 %对应的灌溉用水量出现的机会为 P= 80%,意味着每百年中有80年这样的年灌溉用水量可以得到保证,只有20年供水不足或中断,换一种说法(用重现期的语言)就是相当于平均每五年出现一次(五年一遇)供水不足或中断的情况。 2.灌溉用水保证率的确定 ①国标(GB50288-99)规定:

水土保持措施单价分析表

表1-1 人工开挖土方单价计算表 分项工程名称:人工开挖排、截水沟 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概01006 定额单位:100m3(自然方)工作内容:挂线、使用镐锹开挖。 表1-2 人工挖沉砂池单价计算表 分项工程名称:人工开挖沉砂池 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概01038 定额单位:100m3(自然方) 工作内容:挖坑,抛土并倒运到坑边0.5m以外,修整底、边。

表1-3 人工清理表层土单价计算表 分项工程名称:表土剥离 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概01004 定额单位:100m3(自然方)工作内容:用铁锨、锄头清除施工场地表层土及杂草。 表1-4 人工回填土方单价计算表 分项工程名称:管沟土方回填 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概01093 定额单位:100m3 工作内容:平土、刨毛、分层夯实和清理杂物等。

表1-5 推土机清理表层土(Ⅰ~Ⅱ类土) 分项工程名称:表土剥离 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概01146 定额单位:100m3(自然方) 工作内容:推平、剥离表土 表1-6 机械平整土地(覆土)工程单价计算表 分项工程名称:机械平整土地 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概08045 定额单价:1hm2工作内容:摊平。

表1-6 绿化区覆土单价计算表 分项工程名称:绿化区表土返还 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概01151 定额单位:100m3 工作内容:推松、运送、卸除、拖平、空回。 表1-8 袋装土垒砌单价计算表 分项工程名称:袋装土垒砌 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概03053 定额单位:100m3工作内容:装土(石)、封包、堆筑。

表1-9 袋装土拆除单价计算表 分项工程名称:袋装土拆除 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概03054 定额单位:100m3工作内容:拆除、清理。 表1-10 防雨土工布覆盖工程单价计算表 分项工程名称:防雨土工布覆盖 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概03003 定额单位:100m2 工作内容:场内运输、铺设、搭接

10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0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0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0.1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10.1.1投资估算编制原则、依据、方法 10.1.1.1编制原则 (1)本工程水土保持投资估算的价格水平年、主要材料价格与主体工程相一致,工程单价、费用计取等选用水土保持行业标准,不能满足要求的部分参照地方标准;作为主体工程投资估算的组成部分,计入总投资估算中;林草苗木价格依据当地市场价格水平确定。 (2)对已计入主体工程中,并纳入水保方案投资的工程,其投资计入本方案水土保持总投资中,方案新增投资不再重复计列,不再计算独立费用。 (3)本方案的价格水平年与主体工程投资估算价格水平一致,即2010年第1季度。 10.1.1.2 估算依据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 水利部水总[2003]67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 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造价编制指南》(2003年);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10号文; 水利部司局函保监[2005]22号《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07]670号文;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16号令); 《关于发布<甘肃省执行交通部一九九六年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甘交建[2004]1号; 1994年9月1日甘肃省物价委员会、财政厅、水利厅发布《甘肃省水土流失危害补偿费、防治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 10.1.1.3 编制方法 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附表及附件按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和水利部保监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供需平衡分析

(2015届) 菏泽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与供需平衡分析 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 学生姓名: 班级:水文一班学号: 指导老师:职称:副教授 2015年6月

摘要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节水灌溉项目中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项目区的水资源状况及供水保证率的分析评价,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及拟采取的治理措施,它是节水灌溉项目前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本文通过对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概念、内容及一般原则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对菏泽市的水资源进行了供需平衡分析,主要内容可以分为: 1.从分析的范围考虑,可划分为:(1)计算单元的供需分析;(2)菏泽市整个区域的供需分析;(3)菏泽市河流流域的供需分析 2.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可划分为:(1)菏泽市现状的供需分析;(2)菏泽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供需分析 3.从供需分析的深度,可划分为:(1)菏泽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一次供需分析;(2)菏泽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二次供需分析 4.按用水性质,可划分为:(1)河道外用水的供需分;(2)河道内用水的供需分分析 在对菏泽市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后,分析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编制节水灌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具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文还进行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学习,并设计了一个模型,增进了自己对水资源优化的认识。 关键词: 供需平衡分析,菏泽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目录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2 研究范围、水资源分区及水平年 (1)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 (1) 第2章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3) 2.1 自然地理概况 (3) 2.2 社会经济概况 (3) 2.3 水资源量分析 (4) 2.3.1 降水量 (4) 2.3.2 地表水资源量 (4) 2.3.3 地下水资源量 (5) 2.3.4 水资源总量 (5) 2.3.5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5) 2.3.6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7) 2.3.7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8) 2.4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水环境质量 (10) 2.4.1 地表水开发利用情况 (10) 2.4.2 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 (26) 2.4.3 现状供水工程情况及实际用水量 (27) 2.4.4 水环境质量 (29) 第3章水资源供需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30) 3.1 供水预测 (30) 3.2 需水预测 (31) 3.2.1生产需水预测 (31) 3.2.3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40) 3.2.2 总需水量预测成果 (43) 3.3 供需平衡分析 (45) 3.3.1 分析原则与方法 (45) 3.3.2现状供需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规划年供需分析 (46) 第4章水资源优化配置 (48) 4.1 水资源优化配置概述 (48)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欢迎阅读1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1.1需水量分析 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是高效节水农业的基础,尤其是对以水稻为主的地区,灌溉制度设计更加重要。参考当地已有的实验成果,结合本项目区实际,应大力推广“浅湿间歇”和“浅晒深湿”型节水增产灌溉模式。 a)水稻灌溉制度 水稻全生育期用水包括育秧用水、泡田用水、本田期用水三部分。

b)旱作物灌溉制度 本次选小麦及蔬菜作为旱作物代表,根据省内需水实验及有关规划资料,拟定各代表作物灌水制度如下: 1)小麦 以小麦代表午季的油菜和小麦。11~3月期间,相邻两个月的总需水量大于同期降雨量30mm 以上,或月降雨量小于5mm时,灌水一次为60mm;4~5月期间,月需水量大于同期降雨量90mm 以上,灌水一次为60mm。 2)蔬菜 11~4 经计算,项目区在P=80%的典型年1985年下,综合净灌溉定额为343.5m3/亩。 项目区拟实行自流引水,斗、农、毛渠配水到田间的灌溉方式,斗、农渠两级渠道水利用系数分别可达0.8,田间水利用按0.95计算。典型年内设计种植制度为一年两熟,综合净灌溉定额跟别为M1=343.5 m3/亩,则设计典型年内毛灌溉定额:

M 毛 = 净M =343.5/(0.80×0.80×0.95)=565 m3/亩 设计年内项目区农业总需水量为W 需=M 毛×A=565立方米/亩×2394亩=136万m3。 综上,项目区年总需水量为136万m3。 1.2供水量分析 a)降雨、径流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918.0毫米,由于受季风影响,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而且年内分布不均,季节性明显,平均夏季6~8月占年降水量的52%,春季3~5月占年降水量的23%,秋季9~11月占年降水量的18%,冬季12~2月占 年降水量的7%,其中7月份降水量最多,占年降水量的26.7%,12 200万=40%×200万b)米以c)109.573.7万1.3供>W 需。 1.4农田水利工程 项目区内容主要工程有:灌排渠、斗渠、涵管、闸、泵站、蓄水塘坝等。 1.4.1灌溉工程设计 (1) 灌水定额和灌水周期的确定: 按《土地开发整理标准》规定,灌溉方法采用地面灌溉,水资源丰富地区以水稻和油菜种植为主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取75-85%。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及当地水利建设实践经验,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为80%。项目区开发后以水稻和油菜种植为主,综合紧张时期灌水定额取120立方米/亩,灌水周期取6天。 (2) 项目区灌溉渠道工作制度的确定 综合考虑设计渠道的工程量及其设计水力要求等因素,项目区全部采取续灌的方式。

5风险分析水土保持

第5章风险分析 (2) 5.1事故风险概率分析 (2) 5.2事故后果分析 (3) 5.3风险管理 (3) 第6章水土保持 (5) 6.1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5) 6.2水土流失预测分析 (6) 6.3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及主要工程量 (8) 6.4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4)

第5章风险分析 本项目环境风险主要源自在桥梁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导致的水污染风险。对本项目而言,即指运输化学危险品(主要是化学品、农药及石油类)车辆在桥梁上发生交通事故或意外,造成化学危险品倾倒、泄漏等,流入浏阳河水体,对水环境和桥梁附近居民的人生安全造成危害。 5.1事故风险概率分析 采用概率分析方法预测项目营运期在重要水域路段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的概率,具体计算如下: ①预测模式 P=Q o×Q l×Q2×Q3×Q4 P——重要水域地段出现污染风险概率; Q0——该地区公路车辆相撞翻车等重大交通事故概率,次/百万辆×公里; Q1——预测年的年绝对交通量,百万辆/年; Q2——装载有毒、有害危险品货车占总交通量的比例(%); Q3——重要水域路段的长度,公里; Q4——与普通公路的事故概率比; ②参数确定 Q o的确定:参照湖南省等级公路调查和统计,Q o取0.2次/(百万辆×公里); Q1的确定:根据预测车流量,重要水域路段的Q1值为近期7.92 pcu/a、中期13.86 pcu/a、远期71.69pcu/a。 Q2的确定:项目所在区域运输有毒、有害危险品的车辆约占总车流量的1.0%,故Q2取值为0.010; Q3的确定:重要水域路段的长度,km;取值0.3。 Q4的确定:Q4取1。 ③预测结果 根据预测模式和上述各参数的确定,计算结果见表5.1-1。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 (2)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以苏州市和徐州市为例 姓名:王天玉班级:13商21 学号:130082031 摘要:产业结构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主要受社会消费、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已有工业因素等的影响。产业结构影响着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反过来又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演进和升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正确把握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地区更好发展。本文将主要通过分析苏南地区以苏州市为代表的和苏北地区以徐州市为代表的两个城市的产业结构,来研究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并对他们的产业结构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 Abstract:Industrial structure is determined by the level of productivity, mainly by social consumption, resource statu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factors, etc.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fluences the economic growth, the economic growth can als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upgrade, the two are complementary. Correctly grasp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 region, it will help t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This paper will mainly analy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outh of Jiangsu cit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wo cities in Suzhou, Xuzhou Province, to study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Jiangsu province and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关键词:产业结构三次产业产业优化苏州徐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