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化检验指标相应缩写及所代表意义

生化检验指标相应缩写及所代表意义

生化检验指标相应缩写及所代表意义
生化检验指标相应缩写及所代表意义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考试过关必做2000题(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八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https://www.doczj.com/doc/e714902724.html, 第八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A1/A2型题 1.下列对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有意义的是( )。A.白细胞增高,见大量淋巴细胞 B.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C.白细胞正常,见较多原始淋巴细胞 D.白细胞增高,见大量变态淋巴细胞 E.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C 2.如在光镜下见到许多体积较小的白血病细胞,为鉴别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还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首选的试验是( )。A.NAP 染色 B.POX 染色 C.PAS 染色 D.ACP 染色 E.α-NAE 染色 【答案】B 3.FAB 分类法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 1型的标准包括( )。 A.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B.大原始淋巴细胞占80%以上 C.核仁清晰可见,1~3个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圣才电子书https://www.doczj.com/doc/e714902724.html, D.骨髓增生活跃 E.核染质细胞质均匀 【答案】A 4.属于急淋白血病的特点的是()。 A.白细胞数增高 B.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 C.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 D.苏丹黑染色阳性 E.无Auer 小体 【答案】E 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 2型,核仁的特点是( )。 A.小而不清楚 B.清楚,一个或多个 C.小泡状 D.明显 E.偏心 【答案】B 6.下列不符合ALL 骨髓象的是()。 A.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 B.退化细胞增多 C.巨核细胞增加 D.粒细胞减少

E.篮细胞多见 【答案】C A3/A4型题 (1~2题共用题干) 患儿,男,8岁,低热、关节疼痛、鼻出血1周。体检: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肋下 1.0cm,胸骨压痛;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30%,淋巴细胞 20%,原始细胞50%,血小板20×109/L,骨髓检查:原始细胞56%,涂抹细胞增多,POX(-)。 1.诊断可能为()。 A.淋巴瘤 B.ITP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答案】C 2.细胞学特征,大小较一致,以小型为主,核染色质较浓集,核仁小,不清楚,胞质少,可能的白血病是()。 A.L1 B.L2 C.L3 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常用化验项目英文缩写

血液自动分析仪 WBC 白细胞 L YM 淋巴细胞 MID 中间细胞或中值细胞(单核细胞、大淋巴细胞、原始细胞、幼稚细胞、 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 细胞) GRAN 嗜中性粒细胞 W-SCR 白细胞小细胞和淋巴细胞百分比W-LCR 白细胞大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W-SCC 白细胞小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 W-LCC 白细胞大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数 量 RBC 红细胞 HGB 血红蛋白 HCT 红细胞比容 MCV 平均红细胞容积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PLT 血小板 MPV 血小板平均容积 PCT 血小板容积 PDW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尿液自动分析仪 SG 比密(比重) PH 酸度 LEU 白细胞 MT 亚硝酸盐 GLU 葡萄糖 KET 酮体 BLO 血液 PRO 蛋白质 BIL 胆红素 URO 尿胆原 血凝分析仪 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PT 凝血酶原时间 FIB 纤维蛋白原 TT 凝血酶时间 生化自动分析仪 TP 总蛋白 ALB 清蛋白GLO 球蛋白 A/G 清蛋白/球蛋白 TBIL 总胆红素 DBIL 直接胆红素 UREA 尿素 CRE 肌酐 UA 尿酸 TBA 总胆汁酸 GLU 葡萄糖 GSP 糖化血清蛋白 TG 甘油三酯 CHO 胆固醇 LP(a) 脂蛋白(a) 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HO APOAI 载脂蛋白AI APOB 载脂蛋白B APOA/APOB AL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 谷丙转氨酶 AST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 谷草转氨酶 LDH 乳酸脱氢酶 HBDH a-羟丁酸脱氢酶 CK 肌酸激酶 CKMB 肌酸激酶同工酶 GGT L-r-谷氨酰基转移酶ALP 碱性磷酸酶 ACP 酸性磷酸酶 AMS 淀粉酶 CHE 胆碱酯酶 5’-NT 5’-核苷酸酶 G-6-PD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MAO 单胺氧化酶 AFU 岩澡糖苷酶 ADA 腺苷酸脱氢酶 SA 唾液酸 CA 钙 IP 无机磷 Fe 铁 Mg 镁 Cu 铜 Zn 锌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13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13-1) 医学试题精选 20**-01-01 22:05:03 阅读75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十三章基因表达调控 [測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2.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 3.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element) 4.操纵子(operon) 5.启动子(promoter) 6.增强子(enhancer) 7.沉默子(silencer) 8.锌指结构(zinc finger) 9.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RNAi) 10.CpG岛 11.反转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 12.基本转录因子(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s) 13.特异转录因子(special transcription factors) 14.基因表达诱导(gene expression induction) 15.基因表达阻遏(gene expression repression) 16.共有序列(consensus sequence ) 17.衰减子(attenuator) 18.基因组(genome) 19.DNA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 20.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 21.基因表达的时间特异性(temporal specificity) 22.基因表达的空间特异性(spatial specificity) 23.自我控制(autogenous control) 24.反义控制(antisense control) 二、填空题 25.基因表达的时间特异性和空间特异性是由____ 、____和____相互作用决定的。 26.基因表达的方式有____和____。 27.可诱导和可阻遏基因受启动子与_相互作用的影响。 28.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意义包括____ 、____。 29.操纵子通常由2个以上的_序列与____序列,____序列以及其他调节序列在基因组中成簇串联组成。30.真核生物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常见的有____ 、____ 、____。 31.原核生物基因调节蛋白分为____ 、____ 、____三类。____决定____对启动序列的特异识别和结合能力;____与____序列结合,阻遏基因转录。 32.就基因转录激活而言,与其有关的要素有____ 、____ 、____ 、____。 33.乳糖操纵子的调节区是由____ 、____ 、____构成的。 34.反义RNA对翻译的调节作用是通过与 ____ 杂交阻断30S小亚基对____的识别及与____序列的结合。35.转录调节因子按功能特性分为____ 、____两类。 36.所有转录调节因子至少包括____ 、____两个不同的结构域。

2019-2020年北京市资格从业考试《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考前练习题[二十三]

2019-2020年北京市资格从业考试《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 考前练习题[二十三] 一、单选题-1/知识点:白细胞检查及临床意义 伤寒病极期白细胞分类中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改变是 A.中性分叶核细胞减少 B.核左移 C.单核细胞减少 D.淋巴细胞减少 E.嗜酸粒细胞减少 二、单选题-2/知识点:综合练习 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不能确诊的疾病是 A.急性白血病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多发性骨髓瘤 D.慢性白血病 E.缺铁性贫血 三、单选题-3/知识点:试题 枸橼酸钠用于血沉检查,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是 A.1:2 B.1:4 C.1:6 D.1:8

E.1:9 四、单选题-4/知识点:章节测试 在FⅫ缺陷时,其实验室或临床表现为 A.AFTT正常 B.STGT正常 C.PT异常 D.没有临床出血症状 E.以上均不是 五、单选题-5/知识点:白细胞检查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均增高,同时有明显核左移时,常表示 A.造血功能衰退 B.感染已近恢复期 C.感染严重 D.轻度感染 E.预后良好 六、单选题-6/知识点:综合练习 可产生PML/RARa 融合基因的易位核型是 A.t(6;9) B.t(8;21) C.t(9;22)

D.t(15;17) E.inv(16) 七、单选题-7/知识点:章节测试 下列哪项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M1 B.M3 C.L1 D.M5 E.M4 八、单选题-8/知识点:章节测试 下列哪项组合是错误的 A.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B.不稳定Hb-异丙醇试验阳性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抗碱血红蛋白测定增高 D.G6PD缺乏-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增高 E.PNH-酸化血清溶血试验阳性 九、单选题-9/知识点:章节测试 下列哪种情况不是溶血性黄疸的特征 A.皮肤瘙痒 B.红细胞脆性改变 C.涂片中可见球形红细胞 D.血液中网织红细胞增加 E.凡登白间接反应阳性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缩写

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全称 TB total bilirubin 总胆红素 DB direct bilirubin 直接胆红素 TP total protein 总蛋白 ALB albumin 白蛋白 GLOB globulin 球蛋白 UREA urea 尿素 CREA creatinine 肌肝 UA uric acid 尿酸 GLU glucose 血糖 ALT alanine amiotransferas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GT γ-glutamyl transpeptadase谷氨酰转肽酶 CK creatine kinase肌酸肌酶 CK-MB creatine kinase-MB 肌酸肌酶同工酶LDH lactate dehydrogenase 乳酸脱氢酶 α-hydroxybutyric dehydrogena α-HBD seα-羟丁酸脱氢酶AMY serum amylase 血淀粉酶 TG triglyceride 甘油三脂 CHOL cholesterol胆固醇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高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低密度脂蛋白VLDL very low-density lipoprotein 极低密度脂蛋白Ca serum calcium钙 Mg serum magnesium镁 IP inorganic phosphate无机磷 ALP alkaline phosphatase碱性磷酸酶TBA total biliary acid 总胆汁酸 ASO antistreptolysin抗链球菌溶血素a-AG a-acid glycoprotein a-酸性糖蛋白CRP C-reactive protein C反应蛋白 RF rheumatoid factor 类风湿因子MTP mili-total protein微量蛋白 IgG immunoglobin G 免疫球蛋白G IgA immunoglobin A 免疫球蛋白A IgM immunoglobin M 免疫球蛋白M C3 complement C3 补体C3 C4 complement C4 补体C4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 一:红细胞记数RBC: 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正常参考值:男(4.0-5.5)T/L 女(3.5-5.0)T/L 二:血红蛋白HGB 临床意义:同上 正常参考值:110-160g/L 三:红细胞比积HCT 临床意义:同上 正常参考值:0.37-0.49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 正常参考值:82-92fl 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正常参考值:27-31pg 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正常参考值:320-360g/L 七: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临床意义:RDW增加可见于营养缺乏性贫血 正常参考值:11.6-14.8 八:白细胞记数WBC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白血病;降低见于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进等 正常参考值:4-10G/L 九:白细胞分类DC 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感染、白血病;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 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及传染病的早期;降低见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正常参考值:分叶核粒细胞GRAN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OS50-300G/L(G=106)淋巴细胞LYM 20-40% 单核细胞MID 3-8% 十:血小板记数PLT 临床意义:检测凝血系统的功能 正常参考值:100-300G/L 十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临床意义: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正常参考值:6.8-13.5fl 十二:血小板压积PCT 临床意义:同PLT 正常参考值:0.1-0.3% 十三: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临床意义:PDW增加见于血小板降低 正常参考值:15.5-18.0% 十四:网织红细胞记数RC 临床意义:判断骨髓增生情况,评价疗效 正常参考值:0.5-1.5%

生物化学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第一章蛋白质化学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B(每克样品*6.25) A.2.00g B.2.50g C.6.40g D.3.00g E.6.25g 2.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E A.精氨酸B.赖氨酸C.甘氨酸 D.色氨酸 E.谷氨酸 3.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D A.盐键 B.疏水键 C.肽键D.氢键 E.二硫键(三级结构) 4.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B 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的这种结构 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D.亲水基团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 E.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 5.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E 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B.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多肽链的基础上,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 C.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D.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 E.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在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 6.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C A.溶液pH值大于pI B.溶液pH值小于pI C.溶液pH值等于pI D.溶液pH值等于7.4 E.在水溶液中 7.蛋白质变性是由于:D A.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B.氨基酸组成的改变C.肽键的断裂D.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E.蛋白质的水解 8.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D A.粘度下降B.溶解度增加C.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D.生物学活性丧失 E.容易被盐析出现沉淀 9.若用重金属沉淀pI为8的蛋白质时,该溶液的pH值应为:B A.8 B.>8 C.<8 D.≤8 E.≥8 10.蛋白质分子组成中不含有下列哪种氨基酸?E A.半胱氨酸 B.蛋氨酸 C.胱氨酸 D.丝氨酸 E.瓜氨酸二、多项选择题 1.含硫氨基酸包括:AD A.蛋氨酸 B.苏氨酸 C.组氨酸D.半胖氨酸2.下列哪些是碱性氨基酸:ACD A.组氨酸B.蛋氨酸C.精氨酸D.赖氨酸 3.芳香族氨基酸是:ABD A.苯丙氨酸 B.酪氨酸 C.色氨酸 D.脯氨酸 4.关于α-螺旋正确的是:ABD A.螺旋中每3.6个氨基酸残基为一周 B.为右手螺旋结构 C.两螺旋之间借二硫键维持其稳定(氢键) D.氨基酸侧链R基团分布在螺旋外侧 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ABCD A.α-螺旋 B.β-片层C.β-转角 D.无规卷曲 6.下列关于β-片层结构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ABC A.是一种伸展的肽链结构 B.肽键平面折叠成锯齿状 C.也可由两条以上多肽链顺向或逆向平行排列而成 D.两链间形成离子键以使结构稳定(氢键) 7.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BCD A.肽键B.疏水键C.离子键D.范德华引力 8.下列哪种蛋白质在pH5的溶液中带正电荷?BCD(>5) A.pI为4.5的蛋白质B.pI为7.4的蛋白质 C.pI为7的蛋白质D.pI为6.5的蛋白质 9.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的方法有:AC A.中性盐沉淀蛋白 B.鞣酸沉淀蛋白 C.低温乙醇沉淀蛋白D.重金属盐沉淀蛋白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重点总结

临床血液学检验 1.骨髓造血:骨髓的造血细胞大部分来源于肝脏,部分来源于脾脏。骨髓是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的主要场所,骨髓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因此骨髓不仅是造血器官,同时也是一个中枢淋巴器官。 2.髓外造血: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和血小板,但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这些组织又可从头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3.血细胞的分化是指分裂后产生新的子细胞在生物学性状上产生了新的特点,即通过特定基因的表达合成了特定的蛋白质,与原来的细胞有了质的例外。这种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是血细胞失去某些潜能同时又获得新功能的过程。 4.血象和骨髓象检验是诊断血液系统疾病、观察疗效及病情的严重手段之一。 5.粒细胞系统包括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粒细胞是由于胞质中常有许多颗粒而得名的。颗粒从II型原始粒细胞开始出现,称为非特异性颗粒(又称为A颗粒、嗜天青颗粒、嗜苯胺蓝颗粒),从中幼粒细胞开始出现特异性颗粒(即S颗粒),S可以有三种:中性颗粒、嗜酸性颗粒及嗜碱性颗粒。 6.早幼粒细胞其胞体直径12~25um,较原始粒细胞大。 7.骨髓穿刺:最为理想的穿刺部位是髂骨上棘(包括髂骨前、髂骨后上棘) 8.骨髓取材情况判断:(1)取材满意:a.抽吸骨髓液时,患者感到有瞬间的酸痛感(有的患者无这种感觉);b.抽出的骨髓液中有较多的黄色小粒(多为骨髓小粒,有的是脂肪);c.显微镜下涂片中可见较多骨髓特有细胞:稚童粒细胞、有核红细胞、巨核细胞、浆细胞、造骨细胞、破骨细胞、脂肪细胞、肥大细胞、组织细胞、吞噬细胞等;d.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比值大于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比值,有核细胞数大于外周血有核细胞数。(2)取材失败(即骨髓稀释):如抽吸骨髓液时混进血液,称为骨髓部分稀释;

2020年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缩写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全称TB total bilirubin 总胆红素 DB direct bilirubin 直接胆红素 TP total protein 总蛋白 ALB albumin 白蛋白 GLOB globulin 球蛋白 UREA urea 尿素 CREA creatinine 肌肝 UA uric acid 尿酸 GLU glucose 血糖 ALT alanine amiotransferas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GT γ-glutamyl transpeptadase谷氨酰转肽酶 CK creatine kinase肌酸肌酶 CK-MB creatine kinase-MB 肌酸肌酶同工酶LDH lactate dehydrogenase 乳酸脱氢酶 α-HBD α-hydroxybutyric dehydrogenaseα-羟丁酸脱氢酶AMY serum amylase 血淀粉酶

TG triglyceride 甘油三脂 CHOL cholesterol胆固醇 HDL-c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高密度脂蛋白LDL-c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低密度脂蛋白VLDL very low-density lipoprotein 极低密度脂蛋白Ca serum calcium钙 Mg serum magnesium镁 IP inorganic phosphate无机磷 ALP alkaline phosphatase碱性磷酸酶 TBA total biliary acid 总胆汁酸 ASO antistreptolysin抗链球菌溶血素O a-AG a-acid glycoprotein a-酸性糖蛋白CRP C-reactive protein C反应蛋白 RF rheumatoid factor 类风湿因子 MTP mili-total protein微量蛋白 IgG immunoglobin G 免疫球蛋白G IgA immunoglobin A 免疫球蛋白A IgM immunoglobin M 免疫球蛋白M C3 complement C3 补体C3 C4 complement C4 补体C4

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卫生部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卫办医政发〔2011〕56号)。特介绍微生物检验项目,方便统计与分析点评。细菌检验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目标性治疗:提高微生物的送检率与检出率,有利于诊断与使用抗菌药。 经验治疗:根据本地区病原菌类型时间、区域、耐药谱等使用抗菌药。 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性用药:获得准确病原菌和细菌药敏结果。 细菌培养的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不同,由于其样本采集易受杂菌的干扰和培养条件的限制,因而造成检测结果有时与临床不完全一致,故在分析细菌培养报告时应明白:细菌培养阴性不代表无细菌感染、细菌培养阳性不代表该菌一定是病原菌,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1、血液和骨髓培养 目前血液培养仍然是菌血症和败血症的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方法,并且广泛地应用于伤寒、副伤寒及其它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的诊断。菌血症系病原菌一时性或间断地由局部进入血流,但并不在血中繁殖,无明显血液感染临床征象。常可发生在病灶感染或牙齿感染,尤以拔牙、扁桃体切除及脊髓炎手术后等多见。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造成身体的严重损害,引起显著的全身症状(如不规则高热与全身中毒等症状),它多继发于组织器官感染,尤其是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及烧伤等。 单次的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无鉴别指导意义,应多次多部位采集血液进行培养,才可判定检出菌究竟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 抽血时应特别注意皮肤消毒和培养瓶口的灭菌。 2、脑脊液培养 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故在脑脊液中检出细菌(排除操作中的污染)应视为病原菌。引起脑膜炎的细菌种类不同,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多为脑膜炎奈瑟菌,除此之外尚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尿液培养 尿液细菌培养对于膀胱和肾脏感染的及早发现和病原学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尿道、前列腺以及内外生殖器的炎症也有一定价值。尿液中出现细菌通常称为菌尿症,如果尿液本身澄清但培养出细菌,一般为标本采集时未彻底消毒尿道口引起。如果细菌培养阳性同时伴有脓尿出现,则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需指出轻度感染时可无脓尿出现)。泌尿系感染常见菌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除结核分枝支杆菌外,这些细菌又是尿道口常驻菌,极易引起标本留样污染,应注意鉴别。某些真菌疾病,如曲菌病在播散时也可造成肾脏感染,且尿中也能检查到。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题 A 一、判断题(15个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 ) 1、蛋白质溶液稳定的主要因素就是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水 化膜,并在偏离等电点时带有相同电荷 2、糖类化合物都具有还原性 ( ) 3、动物脂肪的熔点高在室温时为固体,就是因为它含有的不 饱与脂肪酸比植物油多。( ) 4、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副键就是二硫键。 ( ) 5、ATP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 ) 6、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时,抑制剂与酶结合则影响底物与酶的 结合。 ( ) 7、儿童经常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预防佝偻病。 ( ) 8、氰化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就是由于它具有解偶联作用。 ( ) 9、血糖基本来源靠食物提供。 ( )

10、脂肪酸氧化称β-氧化。( ) 11、肝细胞中合成尿素的部位就是线粒体。( ) 12、构成RNA的碱基有A、U、G、T。( ) 13、胆红素经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强。( ) 14、胆汁酸过多可反馈抑制7α-羟化酶。( ) 15、脂溶性较强的一类激素就是通过与胞液或胞核中受体的

1、下列哪个化合物就是糖单位间以α-1,4糖苷键相连: () A、麦芽糖 B、蔗糖 C、乳糖 D、纤维素 E、香菇多糖 2、下列何物就是体内贮能的主要形式 ( ) A、硬酯酸 B、胆固醇 C、胆酸 D、醛固酮 E、脂酰甘油 3、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就是下列哪个: ( ) A、多肽 B、二肽 C、L-α氨基酸 D、L-β-氨基 酸 E、以上都不就是 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就是 ( ) A、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 时间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D、反应前后质与量无改 E、对 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5、通过翻译过程生成的产物就是: ( ) A、tRNA B、mRNA C、rRNA D、多肽链 E、DNA

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试题(doc 8页)

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试题(doc 8页)

1.[临床血液学检验]再障的发病机制包括下列 哪些因素()。 A.造血干细胞异常 B.造血微环境缺陷 C.免疫机制异常 D.遗传倾向 E.隐性遗传 【解析】再障的发病机制包括:造血干细胞异常、造血微环境缺陷、免疫机制异常和遗传倾向等。 ABC =================================== 2.[临床血液学检验]体内有血小板聚集最常见 于()。 A.淋巴瘤 B.HbS病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解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特点是体内有血小板聚集,病理性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在微血管中沉积,形成广泛性微血栓。消耗了大量血小板和大量凝血因子使凝血活性减低。D =================================== 3.[寄生虫学及检验]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A.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 过程 B.寄生虫发育和繁殖的方式 C.寄生虫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全过程 D.寄生虫寄生生活的整个过程E.寄生虫在中间宿主和终宿主的寄生活动【解析】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A =================================== 4.[微生物学检验]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可以不考 虑()。 A.动物的敏感性 B.动物的品系

C.动物的性别 D.动物的年龄 E.动物的颜色 【解析】通常按实验目的、要求选择实验动物,选择时应考虑如下几点:①根据实验的要求而选择不同的实验动物;②选用动物的数量必须符合统计学上预计数字的需要;③根据实验的性质也可选不同品系的动物,其目的在于使动物试验结果有规律性、重复性和可比性;④由于同一种实验动物存在着个体差异,还应注意个体的选择,如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等。E =================================== 5.[临床血液学检验]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下列 哪项除外()。 A.正常细胞性贫血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大细胞性贫血 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单纯红细胞性贫血 【解析】按形态学分类,贫血可分为:正常细胞性贫血、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单纯红细胞性贫血 及大细胞性贫血。D

生化检验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检验 试 题 ( 专业(类) 日 午考)考试时间: 90 分钟 一、A 型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荧光定量分析法中,下列哪种不是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 A .荧光物质的浓度 B .溶剂的性质 C .荧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 D .温度 E .溶液的pH 值 2.琼脂糖凝胶电泳用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可以把血清蛋白质分成五条区带,由正极向负极数起它们的顺序是( ) A .白蛋白、β-球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 B .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 C .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β-球蛋白 D .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白蛋白 E .白蛋白、β-球蛋白、α1-球蛋白、γ-球蛋白、α2-球蛋白 3.在区带电泳中,能产生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的固体支持介质有( ) A .醋酸纤维素薄膜、纤维素、淀粉 B .纤维素、淀粉、琼脂糖 C .硅胶、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 D .淀粉、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 E .醋酸纤维素薄膜、硅胶、纤维素 4.利用流动相中的离子能与固定相进行可逆的交换性质来分离离子型化合物的方法 是( ) A .凝胶层析法 B .吸附层析法 C .分配层析法 D .亲和层析法 E .离子交换层析法 5.通过在波片或硅片上制作各种微泵、阀、微电泳以及微流路,将生化分析功能浓缩固化在生物芯片上称( ) A .基因芯片 B .蛋白质芯片 C .细胞芯片 D .组织芯片 E .芯片实验室 6.离心机砖头的旋转速度为20000γ/min 的离心为( ) A .低速离心 B .平衡离心 C .高速离心 D .超速离心 E .等密度离心 7.标本条码下有10个阿拉伯数字,其中第4~5位表示( ) A .标本号 B .标本类型 C .组合号 D .月份 E .日期 8.由实验室自己配置或为商品,其中有关物质的量由参考方法定值的标准品为( ) A .一级标准品 B .二级标准品 C .控制物 D .参考物 E .原级参考物 9.经过详细的研究,没有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或在某些方面不够明确的方法为( ) A .决定性方法 B .推荐方法 C .参考方法 D .常规方法 E .对比方法 10.测定恒定误差的试验是( ) A .重复性试验 B .回收试验 C .线性试验 D .干扰试验 E .检测能力试验 二、X 型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酶免疫分析的基本技术组成为( ) A .应有高活性的酶和高质量的酶标抗体 B .最佳固相载体和抗体包被技术 C .最佳酶作用的底物 D .通过电场来精确控制整个分析过程 E .检测放大系统及再生技术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外不要写姓名、学号、工作单位,违者试卷作0分处理

初级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2017年练习题第十九章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

2017 第十九章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 一、A1 1、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是()。 A、因子Ⅺ B、因子Ⅻ C、因子Ⅶ D、因子Ⅲ E、因子Ⅴ 2、下列哪项叙述不符合凝血过程()。 A、凝血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酶解的过程 B、凝血的最终结果是生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凝块 C、内外两条凝血途径的根本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及参加的因子不同 D、血小板参与内源性凝血 E、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因子Ⅺ被激活到Ⅸa-Ⅷa-Ca2+-PF3复合物的形成 3、接触系统的凝血因子是指 A、因子Ⅱ、Ⅶ、Ⅸ、Ⅹ B、因子Ⅱ、Ⅴ、Ⅶ、Ⅹ C、因子Ⅷ、Ⅸ、PK、HMWK D、因子Ⅻ、Ⅺ、PK、HMWK E、因子PK、Ⅶ、Ⅺ、Ⅻ 4、PS为凝血酶原的激活剂,而促进了血栓的发生,PS的意思是()。 A、脂质和钙的运动 B、糖蛋白和蛋白质的运动 C、血小板花生四烯酸 D、磷脂酰丝氨酸 E、脂类及膜蛋白 5、下列哪项说法不符合接触系统凝血因子 A、接触系统因子包括Ⅻ、Ⅺ、PK、HMWK B、可以被酶类或表面带负电荷的固体物质激活 C、接触系统因子缺乏,临床上均有出血现象 D、接触系统因子缺乏,临床上可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倾向 E、活化的因子可激活其他因子,并可参与纤溶、补体系统激活 6、血液凝块的收缩是由于 A、纤维蛋白收缩 B、PF3的作用 C、红细胞的叠连 D、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 E、GPⅠa/Ⅱa复合物

7、内源性激活途径一般开始于 A、损伤组织因子Ⅲ B、血小板聚集 C、接触激活因子Ⅻ D、磷酸脂粒表面阶段 E、凝血酶原激活 8、下列对凝血酶敏感的是 A、因子Ⅰ B、因子Ⅴ C、因子Ⅷ D、因子ⅩⅢ E、以上都是 9、启动外源性激活途径的物质是 A、Ca2+ B、因子Ⅲ C、因子Ⅶ D、血小板因子Ⅲ E、因子Ⅻ 10、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 A、凝血酶原含量减低 B、疑血酶原活性减低 C、巨球蛋白血症 D、组织液混入血浆 E、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11、不属于凝血酶特点的是 A、是丝氨酸蛋白酶 B、能水解纤维蛋白原 C、激活血小板 D、激活抗凝系统的蛋白C E、促进纤维蛋白(原)溶解活性 12、vWF的主要作用是 A、介导血小板的黏附作用 B、介导血小板的聚集作用 C、介导血小板的收缩作用 D、介导血小板的释放作用 E、下调FⅧ的合成 13、血小板的何种功能保证了血管受损时血小板参与一期止血 A、黏附 B、聚集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9)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9) 第九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关键酶 2.变构调节 3.酶的化学修饰调节 4.诱导剂 5.阻遏剂 6.细胞水平调节 7.激素水平调节 8.激素受体 9.整体水平调节 10.应激 二、填空题: 11.代谢调节的三级水平调节为、、。 12.酶的调节包括和。 13.酶的结构调节有和两种方式。 14.酶的化学修饰常见的方式有与、与等。 15.在酶的化学修饰调节中,修饰酶的与两种形式的转变是通过的作用来实现的。 16.酶量的调节通过改变酶的与,从而调节代谢的速度和强度。 17.按激素受体在细胞的部位不同,可将激素分为和两大类。 18.应激时糖、脂、蛋白质代谢的特点是增强,受到抑制。 三、选择题 A型题(19~36) 19.变构效应剂与酶结合的部位是 A.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 B.活性中心催化基团 C.酶的-SH基团 D.酶的调节部位 E.酶的任何部位 20.下列哪一代谢途径不在胞浆中进行 A.糖酵解 B.磷酸戊糖途径 C.糖原合成与分解 D.脂肪酸β-氧化 E.脂肪酸合成 21.长期饥饿时,大脑的能源主要是 A.葡萄糖 B.糖原 C.甘油 D.酮体 E.氨基酸 22.最常见的化学修饰方式是 A.聚合与解聚 B.酶蛋白的合成与降解 C.磷酸化与去磷酸化 D.乙酰化与去乙酰化 E.甲基化与去甲基化 23.机体饥饿时,肝内哪条代谢途径加强 A.糖酵解途径 B.磷酸戊糖途径 C.糖原合成 D.糖异生 E.脂肪合成 24.作用于细胞膜受体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 B.类固醇激素 C.前列腺素 D.甲状腺素 E.1,25(OH)2D3 25.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 B.类固醇激素 C.生长因子 D.蛋白类激素 E.肽类激素 26.有关酶的化学修饰,错误的是 A.一般都存在有活性(高活性)和无活性(低活性)两种形式 B.有活性和无活性两种形式在酶作用下可以互相转变 C.化学修饰的方式主要是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题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题 姓名:学号: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 A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1、带3蛋白是红细胞膜中含量最多的一种(D) A、锚蛋白 B、收缩蛋白 C、肌动蛋白 D、跨膜糖蛋白E肌球蛋白 2、影响DNA合成的常见因素( E ) A、丙酮酸激酶缺乏 B 、铁缺乏 C 、维生素C缺乏 D 、微量元素缺乏E、叶酸和维生素B12(vitamin B12)缺乏 3、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指标是( A ) ` A、血清铁蛋白降低 B 、血清铁降低 C 、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D 、总铁结合力升高 E 、铁粒幼细胞增多 4、PAS染色对下列哪项最有意义: (A) A、巨贫与红血病的鉴别 B、急淋与急非淋的鉴别 C、PNH与再障的鉴别 D、外周血象检查 E、以上均不正确 5、活化蛋白C可灭活下列哪些因子(C) A、因子Ⅹa、Ⅺa B、因子Ⅶa、Ⅹa C、因子Ⅴa、Ⅷa D、因子Ⅹa、Ⅸa E、AT、HCⅡ 6、关于NAP的临床意义,哪项是错误的( C )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NAP活性降低,而类白血病反应时则增强 B、{ C、化脓性感染时NAP活性增加,而病毒感染时则无变化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NAP活性降低,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则增强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急性变时NAP活性增强 F、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NAP活性增强,PNH时则降低 7、下列哪项符合血管外溶血的实验室指标( B ) A、血浆中出现高铁血红素 B、血浆血红素结合蛋白下降 C、尿中含铁血黄素试验阴性 D、尿中出现游离血红蛋白 E、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 8、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依据是(D) A、巨核细胞受抑、血小板减少 B、原始细胞形态差别显著 C、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 D、POX染色 E、胞质中可见Auer小体 9、由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形成交联性纤维蛋白的过程中,参与的凝血因子有( C ) A、因子ⅩⅢ B、因子ⅩⅢa C、因子ⅩⅢa 、Ca2+ D、因子Ⅹ E、因子Ⅹa、Ca2+ 10、下列检查哪项改变与溶血无关( B )

常规生化和血常规项目缩写及临床意义(北方生科)

一、简介 生化全套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 生化全套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 二、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缩写

三、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缓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总胆红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胆石 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 8.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血清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

生物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复习 一、单选题: 1. 能出现在蛋白质分子中的下列氨基酸,哪一种没有遗传密码E.羟脯氢酸 2.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A.L-α-氨基酸 3. 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C.溶液PH值等于PI 4. 下列关于对谷胱甘肽的叙述中,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C.是一种酸性肽 5. 核酸对紫外线的吸收是由哪一结构所产生的C.嘌呤、嘧啶环上的共轭双键 6. 核酸分子中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关键部分是B.碱基序列 7. 镰刀型红细胞患者血红蛋白β-链第六位上B.缬氨酸取代谷氨酸 8. 酶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根本在于它E.能大大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9. 临床上常用辅助治疗婴儿惊厥和妊娠呕吐的维生素是C.维生素B6 10. 缺乏下列哪种维生素可造成神经组织中的丙酮酸和乳酸堆积D. 维生素B1 11. 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12.下列哪种因素不能使蛋白质变性E.盐析 13. 蛋白质与氨基酸都具有A A.两性 B.双缩脲胍 C.胶体性 D.沉淀作用 E.所列都具有 14. 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C A.甲硫氨酸 B.胱氨酸 C.羟脯氨酸 D.同型半胱氨酸 E.精氨酸 15. 镰刀型红细胞患者血红蛋白β-链第六位上B A.赖氨酸取代谷氨酸 B.缬氨酸取代谷氨酸 C.丙氨酸取代谷氨酸 D.蛋氨酸取代谷氨酸 E.苯丙氨酸取代谷氨酸 16. 关于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D A.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结构相似 B.抑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与抑制剂浓度与底物浓度的相对比例 C.抑制作用能用增加底物的办法消除 D.在底物浓度不变情况下,抑制剂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能起到抑制作用 E.能与底物竞争同一酶的活性中心 17. 下列关于酶的活性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A A.所有的酶都有活性中心 B.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 C.酶的必须基团都位于活性中心之内 D.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 E.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 18. 下列关于酶的变构调节,错误的是C A.受变构调节的酶称为变构酶 B.变构酶多是关键酶(如限速酶),催化的反应常是不可逆反应 C.变构酶催化的反应,其反应动力学是符合米-曼氏方程的 D.变构调节是快速调节 E.变构调节不引起酶的构型变化

临床血液学检验配套试题及答案

第十章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一、选择题 A1型题 1.临床上最容易导致DIC的白血病是下列哪种? A. M1 B. M3 C. M5 D. M7 E. ALL 2.某急性白血病患者,其骨髓中的原始细胞形态主要 特点如下:胞体中等大小,胞体规则,胞质量中等,蓝色,少数细胞胞质中可见较粗短的棒状小体,核形规则, 染色质细致,核仁2-4个,较小、清楚。根据细胞形态你初步考虑什么系列急性白血病? A. 粒细胞系列 B. 单核细胞系列 C. 粒单核细胞系列 D. 淋巴细胞系列 E. 巨核细胞系列 3.白血病患者通过化疗或骨髓移植后临床和血液学 检查可达到完全缓解,但体内仍残留着一定数量的白血病细胞,约为多少? A. 104~106 B. 106~108 C. 108~1010 D. 1010~1012 E. 1012~1014 4.急性白血病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白血病细胞侵犯血管,导致血管破裂 B.血小板破坏增加 C.血小板生成减少和功能异常 D.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E.纤溶系统活性亢进 5.M4EO常可见下列哪种特异性染色异常? A. t(8;21) (q22;q22) B. t(9;22) (q34;q11) C. t(15;17) (q22;q11-12) D. t(8;14) (q 24;q 32) E. t(11;14) (p 13;q 11) 6.口腔粘膜明显浸润,以下列哪种白血病最常见? A. ALL B. M2 C. M3 D. M5 E. M6 7.下列哪项不是急性白血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A. 贫血 B. 出血 C. 发烧 D. 浸润 E. 皮疹

8.M1患者骨髓中原粒细胞占百分之多少(NEC)? A. 30%~90% B. ≥30% C. ≥90% D. ≥80% E.30%~80% 9.M5复查患者,其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52%,红系22%,原单核细胞加幼单核细胞占3.5%,其他无明显异常。你认为该患者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 基本正常骨髓象 B. 完全缓解骨髓象 C. 部分缓解骨髓象 D. 未缓解骨髓象 E. 复发骨髓象 10.M6初诊患者,其骨髓中有核红细胞百分比一般是多少? A. ≥30% B. ≥40% C. ≥50% D. ≥60% E. ≥80% 11.WHO分型将急性白血病的原始细胞百分比 调整为多少? A. ≥10% B. ≥15% C. ≥20% D. ≥25% E. ≥30% 12.目前临床上对急性白血病主张采用下列哪种分型? A. 分子生物学分型 B. 细胞形态分型 C. 细胞免疫学分型 D. 细胞遗传学分型 E. 综合上述各种分类 13.ALL患者血常规检查时,常表现为下列哪种类型? A. 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数正常,血小板数下降 B. 白细胞数下降,其他细胞数正常 C. 白细胞数增加,红细胞数下降,血小板数正常 D. 白细胞数增加,红细胞数下降,血小板数下降 E. 全血细胞减少 14.下列哪项是前B-ALL较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 A.t(6;9) B. t(1;14) C. t(8;16) D. t(5;17) E. t(1;19) 15.某急性白血病,其细胞免疫分型结果为:HLA-DR+、CD34+、CD19+、CD22+、CD20+、CD10+、CyIgM-、SmIg-,你考虑是下列哪种白血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