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外科手术记录规范化模板-急性硬膜下血肿

神经外科手术记录规范化模板-急性硬膜下血肿

神经外科手术记录规范化模板-急性硬膜下血肿

手术记录单

手术时间:

术前诊断:

手术名称:

术后诊断:

手术人员:

麻醉方式:

麻醉人员:

手术经过:(包括病人体位、切口处理、病灶所见及手术步骤等)

记录要点:

1.手术入路:

体位(包括体位和头位),手术切口(位置、形状、大小),术野有无开放伤(有无异物;如何清创、消毒),头皮裂伤与手术切口的关系;

是否行颞下快速减压,记录快速减压的过程,切开硬膜后吸出的血肿量以及当时生命体征有无改变;

皮瓣、肌瓣处理(软组织有无挫伤),皮瓣的翻开方向;颅骨有无骨折(情况描述);骨瓣的形成大小、边界和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例如额窦、蝶骨嵴、眶壁等);硬膜是否完好,硬膜的张力,硬膜的切开和翻开方向;

2. 血肿清除:

血肿性状(凝固为主或液态为主),血肿量估计;清除血肿过程,包括骨窗外血肿的清除;出血点的描述以及处理(如:表面血管挫伤、侧裂血管挫伤、桥静脉断裂等等);血肿残留情况;脑表面挫伤情况(如伴有明显脑挫伤或脑内血肿,需要手术清除者,记录相关信息,具体要点可参看“脑内血肿手术”);

3.关颅过程:

术野止血情况,止血材料的使用;关颅时脑组织张力情况;脑膜缝合情况(是否扩大修补,修补大小及材料);硬脑膜悬吊情况(间隔大小;脑膜中央有无悬吊至骨瓣);骨瓣是否还纳(有无缺损、固定或修补方法);肌瓣,皮瓣缝合及引流管放置情况;

4.其他:

手术过程中出血量的估计、输血情况(有无自体血液回输);术后麻醉恢复情况。

记录医师:XXX

神经外科病历模板1

手术谈话要点: 1.术中大出血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死亡可能; 2.术后长期昏迷、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偏瘫、失语、癫痫、精神症状等可能; 3.术后手术部位再出血或继发脑梗死可能,并需要再次手术,甚至危及生命; 4.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脑脊液漏,切口、颅内感染可能; 5.术后手术区颅骨缺损可能; 6.术后肺部、尿路感染,肝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可能,并危 及生命; 7.其他不可预料的并发症。 一般颅脑外伤开颅手术记录1(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去骨瓣): (麻醉和体位)平卧位,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静脉和吸入复合麻醉;头偏向右龙胆紫标出左额颞顶开颅切口位置,常规碘伏、酒精消毒铺巾。(手术入境)左额颞顶切开皮肤,帽状腱膜下分离,翻起皮瓣;剪开颞肌及筋膜,颅骨钻孔2枚,电动铣刀游离骨瓣约12cm 10cm,咬平蝶骨嵴,骨窗四周悬吊,弧形剪开硬膜,并将硬膜翻转牵开,(探查术中所见)术中见头皮血肿,术区未见骨折线,术中见到左额颞部脑压高,脑搏动弱,硬膜下呈紫蓝色,硬膜下血肿量约20ml,左额及颞极、顶叶广泛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血肿量约50ml。(操作步骤)手术清除硬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用吸引器吸除坏死的脑组织,严密电凝止血,冲洗干净,创面平铺速即纱及明胶海绵数块,未见活动性渗血,术毕清点脑棉无误。严密缝合硬膜,颞肌减张缝合,去除骨瓣,逐层缝合骨膜以及颞肌、帽状腱膜及头皮并置头皮下硅胶引流管一根。 术后首次: 手术简要经过:全麻满意后,患者取平卧位,头右偏,常规消毒铺巾,左额颞常规开颅,钻孔后释放部分硬膜下血肿,游离骨瓣剪开硬膜后清除左额颞坏死脑组织及血肿,颞肌减张缝合,去除骨瓣,逐层缝合头皮并置头皮下硅胶引流管一根。 术中所见:术中见脑压高,脑搏动弱,左额颞硬膜蓝紫色,术中清除硬膜下血肿约20ml,坏死脑组织及脑内血肿约50ml。 处理:1、生命体征监测,呼吸机辅助呼吸;2、抗生素等围手术期用药;3、补液对症及营养支持治疗。 术后注意事项:1、密切注意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变化;2、注意肢体活动情况;3、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情况;4、注意创口情况。 一般颅脑开颅手术记录2(硬膜外血肿、脑挫裂伤,回复骨瓣): (体位及手术入境) 平卧位,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静脉和吸入复合麻醉;头偏向右龙胆紫标出左颞顶马蹄形开颅切口位置,常规碘伏、酒精消毒铺巾。沿标示切开皮肤,帽状腱膜下分离,游离皮瓣,剥离骨膜和颞肌,颅骨钻2孔,电动铣刀取下左颞顶游离骨瓣,暴露硬膜外血肿。(探查术中所见)术中见头皮血肿,术区未见骨折线,硬膜外血凝块及血肿量约30ml,术区硬膜完整,颞部弧形剪开硬膜,脑搏动可见,颞部脑挫裂伤范围约2cm 2cm,予清除坏死脑组织及血肿。骨窗四周硬膜予悬吊及止血后未见活动性出血。(操作步骤)取下颅骨,暴露硬膜外血肿后,清除硬膜外血肿,骨窗四周硬膜悬吊。咬除颞部部分骨质,咬平蝶骨嵴,弧形剪开硬膜。手术先清除硬膜下血肿,用吸引器吸除坏死的脑组织,严密电凝

硬膜外血肿护理常规

硬膜外血肿病人护理常规 概念: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其中大部分属于急性血肿,次为亚急性,慢性较少。 【观察要点】 1、观察意识变化,有无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 2、观察颅内高压症状、肢体活动的变化。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2)病人出现头痛剧烈,躁动不安等时,通知医生,遵医嘱按时使用脱水剂。同时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如禁食、备血、备皮等。 2、安全护理:对躁动不安,去脑强直病人,注意防止意外损伤。 3.心理护理:消除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树立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4.手术前晚保持良好的睡眠,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适当镇静剂。 5.手术前若病人发生异常情况,如女性病人月经来潮,体温异常(超过37.50)及时与医师联系。 6.手术区皮肤准备范围:开颅手术:术晨剃去全部的头发,洗净头部后予无痛碘消毒并戴上一次性消毒帽。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 (2)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情况,保持伤口处敷料干燥。 2、饮食护理:神志清醒、无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术后第一天可进流质饮食,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为宜,第三天后予半流质,术后一周予以普食。 3、引流管护理:保持头部负压引流管通畅,每班记录引流量、颜色及性状。翻身及搬动时予以夹闭,防止脱落倒流逆行感染,一般引流管在术后24~48小时拔除。 4、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术后一个月不宜洗头,可用温水毛巾擦拭,避免用手抓伤口,预防感染发生。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戒烟、酒(如鱼、鸡蛋、瘦肉、水果、蔬菜类)。 3、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4、颅骨缺损者外出时戴帽,以防意外,出院后3~6个月来院行颅骨缺损修补。

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和鉴别

1.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和鉴别 A.形态:新月形,月牙形;;梭形,双凸镜形,内缘境界清楚。 B.分布范围:广,可越过颅缝;;较窄,不越过颅缝。 C.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较少见。 D.占位效应:明显;;范围大者较明显 2.肾癌的CT表现:表现为肾实质内缘不规则肿块,可向外突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癌肿多为不均匀强化,癌肿向外侵犯可致肾周脂肪消失 3.胃癌:早期X线表现:低张气钡双重造影,胃小弯和胃小沟破坏消失。中晚期:1.胃腔变窄,广泛受累时呈现“皮革”状胃 2.充盈缺损,呈现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的充盈缺损,与正常的胃壁分界清楚3.粘膜皱襞消失,破坏,结节状增粗 4.龛影,见于溃疡型,癌肿向腔内突出形成大而浅的不规则碟形溃疡 4.结肠癌:1,肠腔偏心性或环形狭窄,轮廓不规则2.粘膜皱襞破坏,消失和中断3.龛影较大,形状不规则,龛影边缘有尖角极不规则结节状充盈缺损 风湿性心脏病的二尖瓣狭窄的X线表现:左心房和右心室增大,肺淤血及肺循环高压征象,心底部可看见双心房影,非业内出现肺纹理增强,模糊,肺野透亮度降低,支气管分叉角度加大 5.二尖瓣关闭不全的X线表现:轻者心影大小形状无明显改变,或仅见左心房,左心室轻度增大,二尖瓣较重,左心房可明显增大,搏动增强,左心室也增大,主动脉结正常或略小 6.左心室增大见于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

不全及部分先天性心脏病 7.右心室增大见于二尖瓣狭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狭窄,心房或心室间隔缺损以及法洛四联症 8.左心房增大见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室功能衰竭和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9.中央型肺癌于周围型肺癌的X线,CT表现: 中央型肺癌:早期癌肿局限于黏膜内,可无异常发现,病变发展,癌组织从支气管黏膜表面像腔内生长或沿支气管壁浸润生长,使管腔狭窄CT表现为:肺门区分叶状肿块影或病变支气管腔内的结节及息肉样阴影,支气管关闭不规则增厚,引起支气管官腔的狭窄与截断 周围型肺癌:发生于肺段以下较小支气管的肺癌,由于管壁结构薄弱,易侵入肺内或经局部淋巴管播散在非小叶内生长,形成肿块 10.胸腔积液的X线表现:游离性积液;少量积液是,液体首先聚积与后肋隔角,立为表现为患侧肋膈角变钝、变平,透视下液体可随呼吸及体位改变而移动,中量积液时表现为患侧下肺野均匀致密影,肋隔角消失,隔面及心缘被遮盖,由液体形成的致密影其上缘呈外高内低的斜行弧线,大量积液是指液体上缘达第二前肋间以上,患侧肺野均为致密,有时仅肺尖透明,肋间隙增宽,纵膈向对侧移位 11.化脓性骨髓炎的感染途径和X线表现:血源性,外伤性,临近软组织或关节化脓性感染直接延伸所致。急性化脓性骨髓炎:1.软组织弥漫性肿胀2.骨膜增生3.骨质破坏4.死骨慢性:骨皮质增厚和骨干增粗,轮廓不整,骨髓腔狭窄或消失

神经外科病历考核硬膜外血肿标准

病历考核标准:硬膜外血肿(颅脑外伤) 一、病史询问要点 颅脑损伤病人入院时大多存在意识障碍,在不能直接向病人询问病史的情况下应尽量向陪同人员了解情况: (1)确切致伤时间; (2)致伤原因; (3)受伤部位; (4)伤后意识状态的变化;有无典型的中间清醒期。 (5)伤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6)在伤后至入院前一段时间曾受过那些处置,使用过那些药物; (7)病人的既往史,特别是有无高血压、糖尿病、排尿性晕厥、心脏病及精神病史等。二、体格检查要点 颅脑损伤病人的体格检查原则是迅速、准确、有重点的检查,其要点为: (1)生命体征的检查(呼吸、血压、脉搏和体温); 生命体征改变:当硬膜外血肿形成时,由于产生脑压迫,脑水肿及颅内压升高,随着颅内压的增高,病人常有头疼,呕吐加剧,躁动不安,早期即可出现Cushing 氏反应:四曲线,表现血压升高,尤以收缩压升高较明显,脉压差增大;体温上升;心率及脉搏缓慢;呼吸缓慢,严重时且不规则等代偿性反应,等到衰竭时,则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及呼吸抑制。(2)意识状态的评估根据GCS(Glasgow-Coma Scale)评分方法记录意识障碍的程度; 意识障碍:由于原发性脑损伤程度不一,意识变化可有三种不同情况: (a)原发性脑损伤较轻,伤后无原发昏迷,至颅内血肿形成后,始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及意识障碍;往往因伤员可自己到医院看病或回家,也就是说伤员原发脑伤很轻微,头皮也可能无明显伤痕,颅骨平片无骨折,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误诊机会较多,应予以重视。 (b)原发性脑损伤略重,伤后曾一度有短期原发昏迷,以后逐渐有意识好转或完全清醒,但不久又再次陷入昏迷状态,这类病人即所谓典型病例,容易诊断。 (c)原发性脑损伤严重,伤后持续昏迷,且有进行性加深表现,颅内血肿的征象常被原发性脑挫裂伤或脑干损伤所掩盖,较易误诊; 也可以在原发脑伤较重的基础上,继发颅内血肿,这病例易误诊为脑挫裂伤,而采用非手术治疗,当出现脑疝时,始想到颅内血肿的存在。上述第(a)(b)种意识改变的特点在硬膜外血肿比较常见,而第(c)种多为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为多。 (3)瞳孔大小的检查,双侧是否等大等圆以及对光反应情况; (4)对头颅的检查应注意有无开放性伤口,伤口范围、深度及有无异物残留,颅骨有无凹陷,眼、耳、鼻及口腔有无出血和脑脊液样液体溢出; (5)对处于休克状态的病人特别注意有无合并伤的存在 (6)神经反射的检查确定生理反射消失与否,病理反射是否出现,有无锥体束征; 神经系统废损体征:单纯的硬膜外血肿,早期较少出现神经废损体征。仅在伴有脑挫裂伤或因血肿形成压迫功能区时才出现相应的阳性体征。如果病人伤后立即出现面瘫,偏瘫或失语等症状和体征时,应归咎于原发性脑损伤。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神经体征更较少,小脑体征偶尔可见。 当颅内压增高的程度超过其代偿能力时,位于天幕上的硬膜外血肿即可表现颞叶钩回疝的症状.其典型表现:1)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2)生命体征紊乱。3)患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光反射消失。4)对侧偏瘫,常呈硬瘫,肌张力增加,病理反射阳性。 不典型者:因出血速度快,血肿量大,造成急性脑干移位,扭曲,致使对侧的大脑脚嵌压在小脑幕切迹缘上,而引起同侧肢体瘫痪,和对侧瞳孔散大的相反体征,使血肿的定位诊断发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 (六)松果体区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六)--松果体区 笔者端详着James L. Poppen(1903–1978)肖像,情不自禁地再次想起经典的力量。 西方神经外科有两本经典巨著,即《Youmans Neurological Surgery》以及《SCHMIDEK & SWEET Operative Neurosurgical Techniques》,在各自的第六版,其松果体区肿瘤部分,均是来自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Jeffrey N. Bruce教授的手笔。Bruce教授重点探讨了四种手术入路,即:1. Krause:Infratentorial Supracerebellar Approach2. Poppen: Occipital Transtentorial Approach3. Dandy: Transcallosal Interhemispheric Approach4. Wagenen: Transcortical Transventricular Approach 但是,这四种入路各自的优缺点,Bruce教授,在文中仅是给予文字阐述,却没有列出清晰的图表显示。 日本学者,确实细致、简洁。Isao Yamamoto教授,在其文章Pineal region tumor: surgical anatomy and approach (Journal of Neuro-Oncology 54: 263–275, 2001.)中,将这四个入路各自的优缺点用图表形式夺目展示。笔者读来,印象深刻,并认为,有关松果体区肿瘤切除手术入路的探讨、争鸣、争论,无非都是围绕着这四个图表展开。 本篇无意围绕这些入路的具体技术细节展开,只是想大体谈

神经外科手术记录

颅咽管瘤 气管插管全麻成功后,仰卧右侧头位。取左翼点+纵裂切口。常规术野皮肤消毒,铺巾单;切口膜固定巾单缘。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双极电凝、头皮夹止血。沿帽状腱膜下钝性分离。将皮瓣翻向颞部并牵开。切开肌层、骨膜;沿骨膜下分离,将肌瓣翻向颞部并牵开。电钻钻颅孔7个,线锯一一锯开,取下骨瓣备用。硬脑膜张力不高。电凝硬膜渗血。弧形剪开硬脑膜并悬吊。用蛇形牵开器牵开额叶。剪开侧裂池蛛网膜;分离侧裂池、剪开颈内动脉池、鞍上池。因筛前动脉粗大、额叶导静脉粗大;放弃纵裂入路。术中见左侧视神经扁平、上抬。鞍上、鞍内有包膜完整肿瘤。穿刺肿瘤,抽出淡黄色液体5ml,囊液为淡黄色、油状、内含金色结晶。电凝肿瘤包膜,包膜内为白色、泥状沉积物,囊壁部分钙化;予以刮除、摘除内容物及钙化。包膜部分切除(70℅).细致电凝止血,反复生理盐水冲洗,用止血纱布覆盖鞍内。缝合硬脑膜并用人工硬脑膜覆盖。硬膜外放置引流管一根。颅骨复位,用颅骨连接片5枚固定。缝合肌层、皮下、皮肤。手术顺利,出血400ml。输浓缩红细胞2u。 脑外伤开颅手术 气管插管全麻成功后,仰卧右侧头位。取右额颞部皮肤切口。常规术野皮肤消毒,铺巾单;切口膜固定巾单缘。依次切开头皮各层,双极电凝、头皮夹止血。自骨膜下分离皮瓣,沿帽状腱膜下钝性分离。将皮瓣翻向颞部并牵开。切开肌层、骨膜;沿骨膜下分离,将肌瓣翻

向颞部并牵开。电钻钻颅孔7个,线锯一一锯开,取下骨瓣备用。。硬膜外血肿大小约4×4×4cm,脑膜中动脉破裂出血,脑膜部分挫碎。手术全部清除血肿,彻底止血。脑压很高,打开硬膜,脑组织向外膨出,颞叶脑组织挫碎并颞叶内部分小血肿。手术清除挫碎颞叶组织及血肿,彻底止血。脑搏动良好,但脑压仍高。人工硬脑膜扩大修补,去骨瓣减压。放回皮瓣,逐层缝合。手术顺利,出血约500ml,输浓红8单位,术后安返病房。 基底节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 气管插管全麻成功后,仰卧左侧头位。取右额颞“马蹄形”头皮切口。常规术野皮肤消毒,铺巾单;切口膜固定巾单缘。依次切开头皮各层,双极电凝、头皮夹止血。沿帽状腱膜下钝性分离。将皮瓣翻向颞部并牵开固定。切开肌层、骨膜;沿骨膜下分离,将肌瓣翻向颞部并牵开。电钻钻颅孔7个,线锯一一锯开,取下骨瓣备用。骨缘骨腊止血,硬膜悬吊。见硬脑膜张力高并蓝变,电凝硬膜渗血。弧形剪开硬脑膜。分离侧裂中部额侧切口约2cm。导入显微镜操作:用脑压板牵开侧裂并向岛叶皮层探查。电凝切开岛叶皮层约2cm见血肿,血肿约8cm×8cm×8cm的脑内血肿、呈血凝块样。手术在显微镜下清除血肿,血肿腔彻底止血并帖服止血纱布。清除血肿后脑压仍较正常高,搏动好。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硬膜下腔,查无出血,用人工硬脑膜修补硬膜。硬膜外彻底止血并留置引流管一根。行去骨瓣减压。放回皮肌瓣,依次缝合肌层、皮下、皮肤。手术顺利。术后入监护室。

神经外科常见病术后观察要点

一、动脉瘤术后观察与护理 1、观察生命体征:呼吸、血压、脉搏及经皮氧饱和; 2、观察意识:神志、瞳孔、光反应; 3、各种管路:胃管、引流管、尿管、气切套管; 4、四肢活动度,包括肌力的判断; 5、饮食的护理; 6、心理护理; 二、垂体瘤术后的观察与护理(视力、尿量、鼻漏) 1、体位: 脑脊液鼻漏应取去枕平卧位7~15d。无脑脊液鼻漏血压平稳抬高床 头15°~30°,以利呼吸,并降低颅内压。 2、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教会陪护人员为患者测量尿 量,护士要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3、术野的护理: 蝶窦入路的手术患者应注意双侧鼻孔内渗液情况,一般鼻 腔纱条在术后3d既可拔除。应注意观察有无液体漏出,并鉴别是否是脑 脊液。 4、高热护理: 据患者的饮食习惯为患者调配合理的饮食,给予高热量、高 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日摄入量不少于24h的出量。体温在39℃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方法 有冰袋、冰帽、冷敷;乙醇擦浴、冰水擦浴、温水擦浴。在患者大量出 汗或退热时,应注意保暖,观察有无虚脱现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疼痛的护理: 痛是术后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应严密观察疼痛的原 因、性质、程度及部位。加强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首先要和患者建立良

好的感情,取得信任,稳定患者的情绪,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还可 以为患者介绍一些缓解疼痛的方法。 附: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崩症的护理及指导) 1 尿量的观察: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应为最常见的并发症,由手术中垂体瘤后叶或垂体柄 损伤所致。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严格准确记录病人每小时尿量及24h尿量。如尿量大于 250ml/h或24h尿量>4 000ml,尿色变淡,常提示多尿及尿崩的出现,应立即汇报医生予以处理,并 保持进入液量的平衡。 2 饮食与营养指导:应给予低盐、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多补充饮料,忌饮浓茶、咖啡 等,按医嘱根据病人排尿量补充液体,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3 心理支持与自我调适指导:因病人对尿崩易产生恐惧、焦虑,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病人, 多与病人交谈,加强心理咨询,稳定病人情绪,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4 休息与活动指导:术后尿崩症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避免重体力劳动 和剧烈运动。 5 用药指导:有持续尿崩时,使用药物治疗如脑垂体后叶素、长效尿崩停、双氧支尿塞等。 注意用药后尿量变化,以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注射长效尿崩停,要先摇匀油剂,吸入尿崩停 时不可过猛,以免刺激上呼吸道,吸入过量时可引起胸闷、腹胀。另外使用脑垂体后叶素可使 腹部血管痉挛致腹痛,要密切观察。(醋酸去氨加压素、弥凝口服药) 6 出院指导:注意适当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继续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戒烟 酒、浓茶。稳定病人情绪,避免不良刺激,继续观察尿量,定期检查尿比重,如果发现尿量2 4h超过4 000ml尿比重低于1.005,应立即去医院就医。 三、听神经瘤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肢体活动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2)后组颅神经损伤可造成咽喉肌麻痹,咳嗽反射消失,出现声嘶,喉鸣及呼吸困难,咳嗽无力等症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给予吸氧。 (3)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可导致咽反射消失而出现呛咳、吞咽困难。故术后前2日应暂禁饮食,2日后先试饮水,若出现呛咳及吞咽困难时应给予鼻饲,待吞咽功能恢复后再拔除鼻饲管。 (4)注意观察有无面瘫、眼睑闭合不全及角膜反射消失等情况。

硬膜外血肿中医诊疗方案

(脑膜外瘀血病)急性硬膜外血肿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1)有头部损伤史,(2)主要症状:头痛(胀痛为主)、或神情木呆,健忘,神志恍惚,或昏厥,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双手紧握。常伴有呕吐。(3)次要症状:偏瘫,语言不利或昏语、不语,或昏沉嗜卧,或可出现气粗息涌,喉中痰鸣。(4)头颅CT可提示在颅骨与硬脑膜间见梭形高密度病灶。(5)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脉沉涩。 具备(1)、(4),加(2)、(3)、(5)中的任何一项症状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1)有头部外伤史,患者常有伤后当时清醒,以后昏迷,或出现有中间清醒期的意识障碍过程。 (2)常伴有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及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 (4)头颅CT检查病变区多呈凸透镜状高密度影,部份患者中线结构偏移。 辨证分析:外力损伤头部至头部骨塌陷、震裂,脉络受损,血离经髓则渗溢流瘀,故头痛,瘀血阻于脑脉,压迫脑髓,蒙闭清,故出现昏厥,不省人事,神情木呆,健忘,神志恍惚、昏沉嗜卧、错语。手足三阳经循行均经过头面部,连于四肢及舌本,瘀血瘀阻头部面脉络,流窜经脉,故出现四肢偏瘫,失语或语言不利。足阳明胃经上耳前,过额主人,循发际,至额

颅,头部经脉受阻,流窜足阳明胃经,胃气升降失常,故出现呕吐。手阳明经脉受阻,郁而化热,上传于手太阴肺经,肺失宣降,痰浊内生,肺气上逆,故出现现气粗息涌,喉中痰鸣。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脉沉涩多为瘀血内阻之象。 鉴别诊断:中医鉴别诊断:脑膜外瘀血苏醒期头痛与内伤头能相鉴别:二者都以头痛为主要症状,但外伤头痛有外伤史,内伤头痛无外伤史。 脑膜外瘀血头痛与眩晕相鉴别,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脑膜外瘀血病头痛原因多为外伤所致,眩晕以内伤为主,头痛以疼痛为主,眩晕以昏晕为主,重侧有视物眩转。而头痛多无视物眩转。 脑膜外瘀血昏聩期与中风相鉴别:中风病无外伤史,以老年人多见,素有肝阳亢盛病史,中脏腑者突然昏 昏时间较长,苏醒后有偏瘫;而厥证可有外伤史或无外伤史,以中青少年多见,多无肝阳亢盛病史,伤后即不省人事,可出现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 西医鉴别诊断:硬膜外血肿与急性硬膜下血肿相鉴别:二者都可有外伤后昏迷史,硬膜外血肿多由颅骨板障或硬脑膜上血管破裂引起,硬膜下血肿多因脑皮层表面血管破裂引起,但硬膜外血肿多有昏清醒再昏迷的中间清醒期过程,急性硬膜下血肿多为持续性昏迷或昏迷进行性加重。头颅CT急性硬膜外血肿多呈凸透镜状,伴有相应部位颅骨骨折,脑水肿反应轻,而急性硬膜下血肿多呈新月状,伴有脑挫裂伤,脑水肿反应重。故可鉴别。 (三)证候诊断 昏聩期:1.血瘀气闭:昏厥,不醒人事,双手紧握,牙关紧闭。舌紫暗或有瘀斑。

神经外科病历考核硬膜外血肿标准

病历考核标准: 硬膜外血肿(颅脑外伤) 一、病史询问要点 颅脑损伤病人入院时大多存在意识障碍,在不能直接向病人询问病史的情况下应尽量向陪同人员了解情况: (1)确切致伤时间; (2)致伤原因; (3)受伤部位; (4)伤后意识状态的变化;有无典型的中间清醒期。 (5)伤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6)在伤后至入院前一段时间曾受过那些处置,使用过那些药物; (7)病人的既往史,特别是有无高血压、糖尿病、排尿性晕厥、心脏病及精神病史等。 二、xx要点 颅脑损伤病人的体格检查原则是迅速、准确、有重点的检查,其要点为: (1)生命体征的检查(呼吸、血压、脉搏和体温); 生命体征改变: 当硬膜外血肿形成时,由于产生脑压迫,脑水肿及颅内压升高,随着颅内压的增高,病人常有头疼,呕吐加剧,躁动不安,早期即可出现Cushing 氏反应: 四曲线,表现血压升高,尤以收缩压升高较明显,脉压差增大;体温上升;心率及脉搏缓慢;呼吸缓慢,严重时且不规则等代偿性反应,等到衰竭时,则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及呼吸抑制。

(2)意识状态的评估根据GCS(Glasgow-Coma Scale)评分方法记录意识障碍的程度;意识障碍: 由于原发性脑损伤程度不一,意识变化可有三种不同情况: (a)原发性脑损伤较轻,伤后无原发昏迷,至颅内血肿形成后,始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及意识障碍;往往因伤员可自己到医院看病或回家,也就是说伤员原发脑伤很轻微,头皮也可能无明显伤痕,颅骨平片无骨折,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误诊机会较多,应予以重视。 (b)原发性脑损伤略重,伤后曾一度有短期原发昏迷,以后逐渐有意识好转或完全清醒,但不久又再次陷入昏迷状态,这类病人即所谓典型病例,容易诊断。 (c)原发性脑损伤严重,伤后持续昏迷,且有进行性加深表现,颅内血肿的征象常被原发性脑挫裂伤或脑干损伤所掩盖,较易误诊; 也可以在原发脑伤较重的基础上,继发颅内血肿,这病例易误诊为脑挫裂伤,而采用非手术治疗,当出现脑疝时,始想到颅内血肿的存在。上述第(a)(b)种意识改变的特点在硬膜外血肿比较常见,而第(c)种多为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为多。 (3)瞳孔大小的检查,双侧是否等大等圆以及对光反应情况; (4)对头颅的检查应注意有无开放性伤口,伤口范围、深度及有无异物残留,颅骨有无凹陷,眼、耳、鼻及口腔有无出血和脑脊液样液体溢出; (5)对处于休克状态的病人特别注意有无合并伤的存在 (6)神经反射的检查确定生理反射消失与否,病理反射是否出现,有无锥体束征;神经系统废损体征: 单纯的硬膜外血肿,早期较少出现神经废损体征。仅在伴有脑挫裂伤或因血肿形成压迫功能区时才出现相应的阳性体征。如果病人伤后立即出现面瘫,偏瘫或失语等症状和体征时,应归咎于原发性脑损伤。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神经体征更较少,小脑体征偶尔可见。

骨科手术记录大全

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DHS内固定>> 手术程序: 1.麻醉成功后,平卧位,右侧腰背部垫高450,在C-臂机透视下牵引复位骨折,常规消毒铺巾。 2.以右侧股骨大粗隆为起点作外侧纵切口,长10cm,逐层切开,纵形切开阔筋膜、股外侧肌,骨膜下剥离暴露股骨上段外侧。 3.术中见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大粗隆和小粗隆均劈裂、移位,将骨折复位,以一枚导针进贴股骨颈前方打入股骨头作为股骨颈前倾角导向,于大粗隆下方约 2cm钻孔为进针点,在1350定位导向器确定角度并与前一导针平行以确定前倾角,钻入股骨颈,C-臂机透视下观察骨折复位满意,导针位置尚好,测得导针在股骨颈内长8cm,选用7.5cm长DHS螺钉,调好绞刀,顺导针钻入绞刀7.5cm,丝钻攻好螺纹,拧入7.5cm长DHS螺钉,装入滑槽钢板,使钢板紧贴股骨,逐一钻孔拧入4枚螺钉,拧入DHS螺钉尾钉,使骨折端得到加压,检查髋关节活动度好,冲洗伤口,置引流管一根,逐层缝合切口,术毕。 髌骨骨折 1. 平卧位 2. 常规消毒铺巾。 3. 在右膝关节作横弧形切口,切开筋膜层,显露髌骨骨折端,及断裂的髌韧带扩张部,冲洗膝关节腔,清除血肿,见骨折粉碎,移位,将骨折复位,以巾钳维持,平行髌骨纵向钻入两枚克氏针,再以钢丝“8”字环绕绑扎,取1—0Dexon 线环绕髌骨缝扎两周,以固定。 4. 冲洗术野,彻底止血,逐层缝合。 肱骨骨折 手术程序: 1. 臂丛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左上臂置于胸前,左上臂根部绑止血带,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巾。 2. 驱血至300mmHg,上止血带,自尺骨鹰嘴至肱骨下段后方切开约长10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肱三头肌及腱膜,显露出尺神经,牵开尺神经以免损伤,自肱三头肌中线切开直至肱骨骨膜,将肱三头肌向两侧拉开,显露肱骨骨折端,见远端向前成角移位,将骨折端血肿清除,牵引复位骨折并维持,取5孔肱骨重建钢板预弯后置于肱骨后侧,钻孔,攻螺纹,拧入螺钉固定,并使骨折端加压,检查骨折固定稳定,肘关节活动不受影响。 3. 冲洗伤口,彻底止血,留置胶管引流1条,逐层缝合。 4. 麻醉满意,术程顺利,术后予左上肢石膏托外固定。 外踝骨折

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和临床路径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行硬膜外血肿清 除手术治疗诊疗规范 (神经外科) 一、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ICD-10:S06.401)行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ICD-9-CM-3:01.245)。 (二)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病史:一般均有外伤史,临床症状较重,并迅速恶化,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伤后短时间内可发展为濒死状态; (2)意识障碍:伤后多数为原发性昏迷与继发性昏迷相重叠,或昏迷的程度逐渐加深;较少出现中间清醒期; (3)颅内压增高表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呕吐和躁动较常见,生命体征变化明显(Cushing’s反应);

(4)脑疝症状:出现较快,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一侧瞳孔散大后短时间内出现对侧瞳孔散大,并出现去脑强直、病理性呼吸等症状; (5)局灶症状:较多见,早期即可因脑挫伤或/和血肿压迫引起偏瘫、失语。 2.辅助检查: 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典型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间有一双凸镜形或梭形高密度影。CT检查可明确诊断、确定血肿部位、评估血肿量。骨窗像对诊断颅骨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1.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诊断明确,选用骨瓣开颅血肿清创术: (1)临床有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 (2)幕上血肿>30ml,颞区血肿>20ml,幕下血肿>10ml; (3)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出现昏迷者。 2.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当充分告知风险,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4.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的患者,如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新发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应当立即复查头颅CT,并重新评价手术指征。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S06.401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双侧瞳孔散大,自主呼吸停止1小时以上,或处于濒死状态,不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入院当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手术记录

㈠髌骨骨折 1. 平卧位 2. 常规消毒铺巾。 3. 在右膝关节作横弧形切口,切开筋膜层,显露髌骨骨折端,及断裂的髌韧带扩张部,冲洗膝关节腔,清除血肿,见骨折粉碎,移位,将骨折复位,以巾钳维持,平行髌骨纵向钻入两枚克氏针,再以钢丝“8”字环绕绑扎,取1—0Dexon线环绕髌骨缝扎两周,以固定。 4. 冲洗术野,彻底止血,逐层缝合。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麻醉平稳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取右膝前正中长约8厘米纵行切口,切开皮肤浅深筋膜,分离显露骨折处。 2.术中可见髌骨骨折,呈粉碎性,关节腔可见有大量凝血块,髌腱膜于骨折处横断。 3.手术清除骨折端处凝血块,将骨折复位后,暂用巾钳固定。于髌骨旁纵行切开关节囊,手指探查髌骨关节面复位良好,以髌骨记忆合金张力钩固定,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关节腔及切口,用粗丝线缝合修补髌腱膜及关节囊。

4.清点器械无误后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不多,术后患者安返病房。 ㈡、肱骨骨折 手术程序: 1. 臂丛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左上臂置于胸前,左上臂根部绑止血带,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巾。 2. 驱血至300mmHg,上止血带,自尺骨鹰嘴至肱骨下段后方切开约长10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肱三头肌及腱膜,显露出尺神经,牵开尺神经以免损伤,自肱三头肌中线切开直至肱骨骨膜,将肱三头肌向两侧拉开,显露肱骨骨折端,见远端向前成角移位,将骨折端血肿清除,牵引复位骨折并维持,取5孔肱骨重建钢板预弯后置于肱骨后侧,钻孔,攻螺纹,拧入螺钉固定,并使骨折端加压,检查骨折固定稳定,肘关节活动不受影响。 3. 冲洗伤口,彻底止血,留置胶管引流1条,逐层缝合。 4. 麻醉满意,术程顺利,术后予左上肢石膏托外固定。 左肱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再次骨折

最新神经外科专业知识总结

1、脑外伤发生脑梗塞的机理(1)颅脑损伤后,当颅内不同部位血肿形成或广泛脑挫裂伤,脑组织移位,脑疝,使临近血管移位、牵拉,造成血管内膜受损肿胀或直接受压而致狭窄或闭塞;(2)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脑血管痉挛,严重者可致血管闭塞;(3)合并有颈部损伤者可能伤及颈动脉和椎动脉使血管内膜或斑块剥离脱落,脱落组织随血流进入颅内,造成血管闭塞;(4)伴有软组织严重损伤或长骨骨折者,脂肪滴通过大循环经肺毛细血管进入脑血管,造成脂肪栓塞。(5)因脱水药物使用过久,血液浓缩,导致脑血管血栓形成。 2、钩回发作时表现嗅幻觉及梦样状态,病人可嗅到一种不愉快的难闻气味如腐烂食品、尸体、烧焦物品、化学品的气味,脑电图检查可见颞叶局灶性异常波。 3、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处理原则:尽早彻底的请创,切除糜烂、坏死的脑组织,清除颅内的异物和血肿,修复缺损的硬膜和头皮缺口,变开放型为闭合性。清创尽量在24-72 小时内完成,如果有休克,必须先行纠正休克。手术前后需用大量抗生素控制感染。伤后3-6 天者,伤口只作部分缝合或者开

放伤口。伤后7 天者,则应该开放创口,通畅引流,待感染控制后作进一步处理。 4、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指征: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清除 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的神经元有恢复的可能性,防止和减轻出血后的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打破威胁生命的恶性循环。由于各地对手术指征选择的不同,因此所获治疗效果不相同,目前尚无法比较。根据我们的经验,综合以下几点考虑: (1)意识状态:据回顾性分析表明:无意识障碍者,无需手术; 有明显意识障碍但脑疝不明显者,外科治疗优于内科;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生命体征趋于衰竭者,用外科治疗暂不理想。根据出血后意识状态临床分为五级,以便记录比较。五级为:1 级:清醒或嗜睡,伴有不同程度偏瘫及/或失语;2 级:嗜睡或朦胧,伴不同程度偏瘫及/或失语;3 级:浅昏迷,伴偏瘫,瞳孔等大;4 级:昏迷伴偏瘫,瞳孔等大或不等大;5 级:深昏迷,去大脑强直或四肢软瘫,瞳孔单侧或双侧散大。综上所述,不论年龄大小及血肿部位,1 级病人可以进行非手术治疗;5 级病人只能进行非手术治疗;2 、3级患者中大多数适宜手术;3、4 级病人是外科治疗的绝对适应证。但是应综合其他因素考虑,如2 级患者出血少,可以先采取内科治疗。 (2)部位:浅部出血应考虑手术,如皮质下、小脑出血。脑干出血急性期不考

神经外科病历考核硬膜外血肿标准

1 / 9 病历考核标准: 硬膜外血肿(颅脑外伤) 一、病史询问要点 颅脑损伤病人入院时大多存在意识障碍,在不能直接向病人询问病史的情况下应尽量向陪同人员了解情况: (1)确切致伤时间; (2)致伤原因; (3)受伤部位; (4)伤后意识状态的变化;有无典型的中间清醒期。 (5)伤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6)在伤后至入院前一段时间曾受过那些处置,使用过那些药物; (7)病人的既往史,特别是有无高血压、糖尿病、排尿性晕厥、心脏病及精神病史等。 二、xx要点 颅脑损伤病人的体格检查原则是迅速、准确、有重点的检查,其要点为: (1)生命体征的检查(呼吸、血压、脉搏和体温); 生命体征改变: 当硬膜外血肿形成时,由于产生脑压迫,脑水肿及颅内压升高,随着颅内压的增高,病人常有头疼,呕吐加剧,躁动不安,早期

即可出现Cushing 氏反应: 四曲线,表现血压升高,尤以收缩压升高较明显,脉压差增大;体温上升;心率及脉搏缓慢;呼吸缓慢,严重时且不规则等代偿性反应,等到衰竭时,则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及呼吸抑制。 2 / 9 (2)意识状态的评估根据GCS(Glasgow-Coma Scale)评分方法记录意识障碍的程度;意识障碍: 由于原发性脑损伤程度不一,意识变化可有三种不同情况:(a)原发性脑损伤较轻,伤后无原发昏迷,至颅内血肿形成后,始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及意识障碍;往往因伤员可自己到医院看病或回家,也就是说伤员原发脑伤很轻微,头皮也可能无明显伤痕,颅骨平片无骨折,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误诊机会较多,应予以重视。 (b)原发性脑损伤略重,伤后曾一度有短期原发昏迷,以后逐渐有意识好转或完全清醒,但不久又再次陷入昏迷状态,这类病人即所谓典型病例,容易诊断。 (c)原发性脑损伤严重,伤后持续昏迷,且有进行性加深表现,颅内血肿的征象常被原发性脑挫裂伤或脑干损伤所掩盖,较易误诊;也可以在原发脑伤较重的基础上,继发颅内血肿,这病例易误诊为脑挫裂伤,而采用非手术治疗,当出现脑疝时,始想到颅内血肿的存在。上述第(a)(b)种意识改变的特点在硬膜外血肿比 较常见,而第(c)种多为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为多。

神经外科手术分级标准

神经外科 ㈠一级手术 1、颞肌下减压术 2、颅骨肿瘤手术 3、颅骨缺损修补 4、颈部动脉结扎术㈡二级手术 1、凹陷性颅骨骨折复位术 2、颅脑外伤钻孔探查术 3、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 4、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 5、硬脑膜下积液清除术 6、颅骨成形术(颅骨修补术) 7、大脑半球神经胶质瘤切除术 8、高血压性皮层下血肿清除术 9、颅骨骨髓炎手术 10、硬脑膜外脓肿清除术 11、硬脑膜下脓肿引流术 12、脑脓肿穿刺吸引术 13、颅骨凸面纤维结构不良症手术 14、颅骨上皮样囊肿切除术

15、硬脊膜外肿瘤切除术 16、脊髓硬膜下髓外肿瘤切除术 17、椎板减压术(后入路) 18、硬脊膜外脓肿切开引流术 19、硬脊膜外血肿清除术 20、侧脑室—延髓池分流术 21、梗阻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 22、枕骨大孔区畸形颅后窝减压术 23、脑膜膨出修补术 24、脊膜膨出修补术 25、枕大池蛛网膜囊肿切除术 ㈢三级手术 1、脑内血肿清除术 2、颅后窝血肿清除术 3、脑挫伤液化组织清除术 4、脑脊液漏修补术 5、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6、经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7、大脑凸面脑膜瘤切除术

8、大脑镰旁脑膜瘤切除术 9、夭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 10、嗅沟脑膜瘤切除术 11、蝶骨脊中、外 1/3 脑膜瘤切除术 12、侧脑室内肿瘤切除术 13、小脑半球肿瘤切除术 14、小脑蚓部肿瘤切除术 15、经迷路听神经瘤切除术 16、高血压性基底节血肿清除术 17、高血压性小脑内血肿清除术 18、大脑半球凸面 AVM 切除术 19、大网膜脑内移植术 20、脑脓肿切除术 21、颅底纤维结构不良症手术 22、头皮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23、颅骨骨膜窦切除术 24、颅骨巨骨细胞瘤切除术 25、颅骨肉瘤切除术 26、经颅视神经管狭窄减压术

神经外科病历

-----------神经外科病历书写要求 参照普通外科及神经科病历要求书写,应特别注意下列各项。 (一)病史及体格检查 1.在头颅部外伤伤员中,应重点记载受伤当时得意识状态,有无近事遗忘,头颅着力部位及运动方向,伤后有无头痛、呕吐与抽搐等。 2.有可疑颅内压增高得患者,应询问头痛得性质,发作时间、部位及与休息得关系,发作时有无恶心呕吐、视力障碍与昏睡等。病史中有无高血压,屈光不正、慢性鼻窦炎、耳流脓及外伤史等。 3.对有抽搐得患者,应重点记载起病时得年龄,发作开始部位,每次抽搐发作得持续时间,就是全身性还就是局限性,就是强直性还就是阵挛性;有无意识丧失、口吐白沫、误咬唇舌、大小便失禁。过去史中有无产伤、颅脑外伤、颅内炎症及家庭中有无类似发作等。 4.瘫痪患者,应询问起病缓急、部位、肢体瘫痪先后顺序,有无肌肉萎缩、肌肉震颤与运动不协调等情况。 5.患者有无感觉异常。对感觉异常者,检查其部位、范围、性质及发展情况等。 6.患者有无内分泌功能障碍,例如有无过度肥胖、性功能障碍、月经不正常、第二性征异常及尿崩等情况。 (二)检验及其她检查 1.检验除常规进行血、尿、粪常规外,对重大手术病人应作出血,血凝时间测定,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与血液化学检查以及血气分析等。对怀疑有颅内感染病人,如无腰穿禁忌证,可行腰穿及脑脊液常规检查,包括糖、蛋白、氯化物定量及细菌学检查。颅内及椎管内占位病变病人,行脑脊液检查时,要注意蛋白定时与肿瘤细胞得检查。 2.对有内分泌障碍得病人,应重视有关垂体或其她器官得内分泌功能检查,如血清催乳素、生长激素、皮质醇、性激素、甲状腺功能与血糖等测定。 3.影像学检查 (1)对颅脑外伤、颅内肿瘤、血管性及感染性疾病病人,应常规进行头颅X线平片检查,必要时加照特殊位置。椎管内病变需摄脊柱正、侧位及基些特殊位置得X线片。 (2)根据病情选择脑血管造影、CT、磁共振检查或脑室造影等。 4.其她检查对颅脑外伤或颅内占位病变者可酌行头颅超声波、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等。对疑有脑供血不足病人,可行脑血流图、转颈试验及颈动脉多普勒检查等。 对手术切除标本,应描述眼观所见,并送病理学检查。囊肿、脓肿液体,应注意镜检原虫(阿米巴、弓形虫等)、包虫(棘球蚴)、猪囊尾蚴、脑型肺吸血虫等,细胞学检查、蛋白定量。为排除颅咽管瘤,需行胆固醇定量。 -----------神经外科病历举例 入院记录 郑金娥,女,30岁,广西宾阳人,汉族,广西宾阳纸板厂工人。因右眼视力进行性减退,眼球突出、失明7年,闭经2年,于1991年5月8日入院,病史由本人口述,当天记录。 患者于1984年3月15日工作中不慎右眼被石棉块击中,当时无明显不适,视力亦无明显障碍。2周后发现右眼视力突然减退,视物模糊不清,有双影。12月发现右眼突出、外斜、并有胀痛感。曾在当医院按“右眼视神经萎缩”治疗,未见效果。现因右眼失明,伴有泌乳现象、闭经已2年,病情逐渐加重,特来沪求医。 平素体分健。3岁时患过“庥疹”,否认其她外伤,手术及药物过敏史。 出生于原籍,在当地工作,未到过外地。无烟酒嗜好。月经3/31~32,血量中等,无痛经史。26岁结婚,1984年人工流产,1987年足月生产一女孩,健康,末次月经1989年6月。丈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 定义硬膜外血肿是指外伤后出血积聚于颅骨内板和硬膜之间。常见于青壮年,>60岁或<2岁的人群发生率很低,这与老年人硬膜和颅骨粘连紧密、婴幼儿脑膜血管细、颅骨脑膜血管沟尚未形成有关。血肿以颞部最为常见,多为单发,多发性少见,临床上合并硬膜下血肿或脑内血肿亦有发生。出血多为急性,有的甚至可在伤后3~24小时内发生脑疝。 病因硬膜外血肿多因头部遭受外力直接打击,产生着力点处的颅骨变形或骨折,伤及血管所致。出血积聚于硬膜与颅骨内板分离处,并随着血肿的增大而使硬膜进一步分离。出血主要来源于: ①脑膜血管,是造成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主要原因,尤以脑膜中动、静脉最为常见。脑膜中动、静脉位于颞部的同名骨沟中。颞部骨质较薄,受外力打击后引起骨折,刺破血管引起出血。如损伤位于动脉主干或较大分支,则出血凶猛,血肿迅速增大,短时间内可形成巨大血肿,导致脑疝。如出血由静脉引起,则病情发展稍缓。 ②静脉窦、上矢状窦、横窦和乙状窦均位于同名骨沟中,如发生骑跨静脉窦的颅骨骨折,即可使其受损。此种出血凶猛,与静脉窦没有平滑肌层,破裂后与无收缩能力有关,而血肿范围的扩大则因出血使硬膜剥离,剥离的硬膜引致再出血。 ③颅骨板障静脉,颅骨骨折常有板障静脉出血,但出血量有限,不易单独形成巨大血肿,是成为颅后窝硬膜外血肿的主要来源。 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由于伴发的脑损伤较轻,伤后原发性昏迷时间较短,出现中间清醒期或中间好转期较多,伤后持续昏迷者少。(2)颅内压增高症状:在继发性昏迷前常有躁动不安,亚急性或慢性血肿病人的眼底检查视乳头水肿。(3)局部症状血肿位于运动区和其临近部位较多,故中枢性面瘫、轻偏瘫、运动性失语等常见,位于矢状窦旁血肿可出现下肢偏瘫,颅后窝硬膜外血肿可出现眼球震颤和共济失调。 诊断及辅助检查幕上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应判定在颞叶钩回疝征象之前,而不是昏迷加深、瞳孔散大之后。故临床观察殊为重要,当病人头痛呕吐加剧、躁动不安、血压升高、脉压差加大及/或出现新的体征时,即应高度怀疑颅内血肿,及时给予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颅骨平片、A型超声波、脑血管造影或CT扫描等。 (1)着力部位除头皮挫伤外,常见头皮局部肿胀,出血经骨折线到骨膜下,或经破裂的骨膜至帽状筋膜下血肿。(2)血肿大多位于一侧大脑半球表面,故超声波探查时,中线波移位明显(3)颅骨骨折发生率较高,95%显示颅骨骨折。(4)脑血管造影在血肿部位呈示典型的双凸镜形无血管区。5ct扫描,在脑表面呈双凸镜形密度增高形。 治疗措施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原则上一经诊断即应施行手术,排除血肿以缓解颅内高压,术后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非手术治疗。一般若无其他严重并发症且脑原发损伤较轻者,预后均良好。死亡率介于10%~25%之间,不同地区或单位悬殊较大。实际上这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并非血肿本身,而是因脑疝形成后所引起的脑干继发性损害所致,因此,必须作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才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 1)手术治疗:通常多采用骨窗开颅或骨瓣开颅术,便于彻底清除血肿、充分止血和必要时行硬膜下探查,是硬膜外血肿沿用已久的术式。近年来,由于CT扫描检查的广泛应用,血肿的部位、大小和脑损伤情况了如指掌,并能动态地观察血肿的变化,因此有作者采用颅骨钻孔引流硬膜外血肿也获得成功。①骨窗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术:适用于病情危急,已有脑疝来不及行影像学诊断及定位,直接送入手术室抢救的病人,先行钻孔探查,然后扩大成骨窗清除血肿。钻孔的顺序应是先在瞳孔散大侧颞部骨折线的附近,约有60%~70%的硬膜外血肿可被发现。探得血肿后按需要延长切口,扩大骨扎,排出血肿,并妥善止血。若清除血肿后硬脑膜张力仍高,或膨起或呈蓝色时均应切开探查,以免遗漏硬脑膜下或脑内血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