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华南农业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论文《城市绿地规划》课程论文

东莞生态园规划分析

班级:14本科

学号:30号

姓名:胡德鹏

教学点:农科

成绩:

完成时间:2016年6月30日

摘要

简介

总则

城市定位、目标与策略

区位图与中心区结构图

协调区用地规划与系统图

土地利用现状与空间结构图用地规划图与交通规划图

水体景观与绿地系统图

绿地系统规划

生态功能分区与景观系统规划生态规划

水体整治规划

规划措施与建议

生态优先、以水为源。

东莞生态园是东莞市级湿地生态园,高端产业配套服务区,将建成以生态为主的综合园区,打造成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配套园区,成为东莞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东莞生态园总体规划是在“东莞市东部快速路沿线(六镇)土地统筹协调规划”(以下简称六镇协调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修改完成。六镇协调规划主要从东莞市域甚至更大区域层面上,初步确定生态园的定位及“生态优先、以水为源”的规划构想,同时通过对六镇生态安全、用地布局、道路交通、市政配套等的深入研究,重点解决生态园同周边镇区的衔接与协调发展问题。

东莞生态园不是孤立地建设东部的“第七个镇”,而是统筹和集约六镇镇区各种发展资源,实现土地的高效和高质利用,实现东莞镇区高标准的城市化目标。东莞生态园应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指导下的新型的、深度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示范项目。因此,坚持生态优先、治水为前、以绿为基、以水为源的原则,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实施大项目带动策略。

东莞生态园的规划建设将以全新的社会资源观,梳理、重组东莞东部地区的城市服务链和产业链,以生态环境整治为抓手,城市空间整合为手段,产业优化提升为目标,成为东莞社会经济双转型的示范项目。

为加快东莞市中心城区城市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四位一体”的中心城区格局形成,统筹协调区域发展,建立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生态园健康有序的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与要求,特编制《东莞生态园总体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规划目标

适应东莞社会经济双转型的要求,高标准建设生态园,使之成为东莞市双转型的示范地区,带动区域的产业提升和空间优化。

突出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合理确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成为指导下层次规划及工程实施的有效依据。

探索基于生态园模式的新城发展研究,通过对生态园发展的认识和研究,寻求新的城市空间发展路径,成为相关规划编制和管理领域的示范样板。

规划基本依据

1、《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

2、《东莞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0)》

3、《东莞市东部快速沿线(六镇)土地统筹协调规划》

4、茶山、石排、企石、东坑、横沥及寮步等六镇总体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

5、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其中:

近期:2007-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城市规划区

规划区位于东莞市中北部六镇交界的东莞生态园征地范围,具体界限为广深铁路(茶山段)以东,龙岗大道(石排)西南,东部快速路以北的核心地区,以及寮步寒溪河三角洲片区,石排东南部、茶山南部、横沥、东坑北部靠近东部快速路(以下简称东快)的部分用地,规划总面积30.54平方公里(不含各镇返还用地)。

本规划是东莞生态园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基本依据,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的建设行为,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本规划经东莞市人民政府批准,由东莞生态园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

城市定位、目标与策略

城市定位

东莞市级湿地生态园,高端产业配套服务区。

发展目标

在未来10-20年里,东莞生态园将发展成为东莞市城镇群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复合环境生态的综合发展区、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城市休闲旅游区、现代产业及其配套服务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配套园区。

城市发展策略

1、新城发展策略

以生态园建设为契机,创新资源利用方式,统筹区域中的要素与资源,实现土地的高效、高质利用,建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示范区,构建具有区域节点价值的新城。

2、生态修复策略

治水为前:在满足防洪排涝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水系改造、水生态修复措施,实现水系的合理利用,使水系成为东莞生态园建设的亮点。

以绿为基:合理串联“山、水、路、林、田”等生态空间要素,以维护生态平衡、改进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方便群众游憩为目的,建立完整的生态框架,连续的生态廊道和系统化、网络化的绿地系统,形成自然与城市的渗透融合。

以水为源:对生态园的众多水景资源进行功能区划,并围绕水空间合理组织、积极引导城市活动场所,建设具有生态湿地特色的生态园。

3、产业创新策略

积极引导发展以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为主的生态经济,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根植性的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集聚化和规模化发展园区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优化提升周边镇区传统优势产业,推进周边镇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加速向产业链高端迈

进。

加强自主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引领和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建设园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创业孵化体系,吸纳高新技术项目及企业入园发展。

4、区域统筹策略

从区域资源一体化利用角度出发,统筹各项资源配置,通过地区水系的整治带动东莞市河流水系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构筑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

通过产业的提升和带动,加速传统优势产业的更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使地区产业结构转型。

通过空间的整合,实现由“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城市空间结构转型,强化中心城区的集聚和幅射功能,协调六镇的土地集约利用和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推动东莞社会经济双转型。

5、文化传承策略

注重生态园周边文化遗产的多功能、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着眼整体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风貌和特点。

适度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弘扬岭南文化特色,利用周边南社和塘尾等人文历史资源,与生态园的湿地环境修复相结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塑造地域特色和文化品位。建设生态文明,推行绿色健康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区位图与中心区结构图

区位图

中心区结构图

协调区用地规划图

协调区生态系统图

土地利用现状

空间结构图

用地规划图

交通规划图

水体景观

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目标

构建结构合理、效益充分、功能完备的与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园区生态安全

格局,建立科学、完整的生态园园林绿地系统。把东莞生态园建成全国生态绿化水平领先,空间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符合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的生态园区。

规划布局

规划为“一轴一带·两网多核心”的绿地空间结构

一轴:是指由生态园中心轴线上连续的生态湿地组成的湿地生态轴。

一带:东部快速路是生态园串联六镇(寮步、茶山、石排、东坑、横沥、企石)的骨架,由它两侧的带状绿地构成了复合型的生态绿带。

两网:两网分别为绿网和蓝网,它们的交织构成了生态园的生态基底。

多核心:在绿网、蓝网交接的、自然资源比较优越的区域形成由湿地公园等公园绿地组成的生态绿核。

绿地分类规划

生态园的绿地包括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1、公共绿地

规划公共绿地面积为126.87公顷。在生态园园区内新建多处综合性公园以及社区公园,同时结合河道、渠道设置带状绿地,结合道路广场设置街头绿地等。

2、生产防护绿地

规划生产防护绿地面积93.52公顷。主要沿着东部快速路、龙岗大道、铁路以及南畬朗排洪渠两侧。

3、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附属绿地主要包括居住区绿地、工业绿地和道路绿地,主要分布在居住区、工业用地的周边及区内道路绿地。生态园中的其他绿地以生态绿地为主,包括生态林地和生态湿地。规划生态绿地及水面面积为1496.1公顷,占生态园总面积的49%。

古树名木保护

生态园内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集中在茶山起朗麦屋围背底,共32株,其中国家一级古树标准的有5株,国家二级古树标准的有3株,国家三级古树标准的有24株,以高山榕和朴树为主。规划建设中应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并对其采取必要的管理保护措施。

景观系统规划图

生态修复目标

修复现有生态环境,构建以水体、湿地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完善区域生态网络结构,构建生态安全体系;提高园区生态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对已遭受破坏、污染的部分环境,进行不同级别的恢复和重建。加强环境保护,改善能源结构和利用效率,逐步改善空气环境质量;采取分区治理的原则,处理污水,整治河道,重现生机蓬勃的生态景观。

整体生态格局

以“山、水、路、林、田”等生态要素为底质,利用现有生态资源,以市域生态结构为骨架,以东江生态走廊、寒溪河生态走廊、东部快速路生态走廊为基础增加南畬朗生态走廊,构建两纵两横的生态框架。形成“纵横成网、多绿径、多节点”的生态系统,实现区域范围绿色空间的生态重构。

生态功能分区

1、生态核心区:主要指南畬朗中央水系、东快生态走廊,三角洲生态湿地、下沙生态湿地等环境生态组合资源,以水体保护、生态修复为手段,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

2、生态保育区:主要指广深铁路与中央水系之间区域,以生态防护和低密度建设研发、旅游、度假等为主要功能;

3、生态影响区:主要指南畬朗东北侧、东快南侧等建设用地,以生活居住、综合服务、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功能。

生态修复规划

生态修复规划分为水体、植被、土壤及生物多样性修复四个方面。

1、水体生态修复:沟通池塘,改善水质;种植水生、水际植物;引进培养

底栖生物体系,并结合东莞市域水库联网工程,建立长期保证水质的措施。

2、植被生态修复:以适地适树为原则,营造乔、灌、草复层结构,清除入侵性较强的水生物种,引进具有湿地特色且适合当地生长的湿地植物群落,丰富自然植物群落种类,最大限度的发挥绿化的生态效益。

3、土壤生态修复:控制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对于被污染的土壤进行生物修复,通过生态复绿与生物工程改善土壤土质。

4、生物多样性修复:从适生性动植物两个层面入手,创造条件,建立水——微生物——植物——动物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形成多级食物链网络。

水系整治规划

规划目标

通过水系改造、水生态修复和水体景观规划,在满足防洪排涝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水系的合理利用,营造生态之水、景观之水、文化之水,使水系成为东莞生态园建设的亮点。成为促进生态园的开发建设,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整体意象的基本结构。

水系布局

本次规划生态园水系主要由排洪渠、中央水系、生态湿地组成。

1、排洪渠

保留现状南畬朗排渠、大圳埔排渠基本走向不变,并进行清淤、挖深、疏通、局部拓宽及断面改造。在南畬朗排渠南侧新建排洪渠,将南畬朗与大圳埔联通。使三条主要排洪渠相互连通,从而使区内水系形成网状。

2、中央水系

结合生态园水系生态景观及蓄洪滞洪的需要,采取适度的挖湖措施,建设中央水系。中央水系由月塘湖、生态岛群组成,是生态园的生态核心。

3、生态湿地

规划建设燕岭湿地、下沙生态湿地、大圳埔生态湿地。三湿地分别净化南畬朗污水处理厂尾水及园内水体,以改善水质,形成良好的水生态系统。

水系整治

水系整治措施主要包括:截污及污水处理、排渠建设与整治、挖湖造水、排涝设施建设、水体置换、湿地建设等。

1、截污及污水处理

沿龙岗大道铺设截污干管,主要收集企石镇东部及石排镇的污水入南畬朗污

水处理厂,南畬朗污水处理厂处理截污干管收集的污水后排放。

2、排渠建设与整治

对南畬朗、大圳埔排渠进行拓宽、清淤、疏浚改造,并在南畬朗排渠南侧新建排水渠。

3、挖湖造水

建设生态岛群及月塘湖,形成近2平方公里的集中水面,作为生态园的景观核心,同时在洪水期承担调洪滞洪的作用。

4、排涝设施建设

保留燕岭排站,新建下沙排站,扩建南畬朗排站、大圳埔排站。

5、水体置换

在水系建设的初期,洪水季节在东引河水质相对较好时,引东引河水进入南畬朗排渠,将生态园已被污染的水体进行置换,并以东莞水库联网工程作为生态园改善中央水系水质的备用水源。

6、湿地建设

建设燕岭、下沙、大圳埔三处集中的湿地,发挥一定的净化生态园水系水质的功效。

水体分级保护规划

保护区:位于下沙湿地和大圳埔生态湿地区域。在该区内不开展公众参与性较强的水上活动,除大圳埔渠主航道外,不允许任何游客船只驶入,只设立必要的游步道。

限制区:北部燕岭湿地,可有限制的开展一些旅游活动,允许摇橹船驶入,但不允许大型船只进入。

活动区:西南部的三角洲地带和中部的月塘湖、生态岛群区域。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可开展各项旅游活动,允许电瓶船驶入。

水体景观游赏规划

园林绿化报告

园林绿化设计与城市风貌特色建设与传承 Landscape design and urban construction and heritage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X X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西安710043) 摘要从古至今,园林绿化思想一直渗透在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绿化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其不仅是为城市增加生机与活力,供人们休闲、游憩、观赏,更为城市的绿色发展增加色彩,为城市的特色风貌建设增添浓厚的底蕴,带给人们良好的环境和健康的身心,让我们更好的为城市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文主要从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提出绿化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并以西安为例进一步说明两者在实际中的应用。 The Times landscape thought has been penetr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constru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landscape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Because the city is not only to increase the life and vitality, leisure, recreation, for people to look at, the green development more city adds colour, for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city style construction of the details of thick add, to bring people good environment and the health of body and mind, let us better for construction of city make their contribu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landscape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the function and effect,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植种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 :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率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 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 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 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 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 4.网络分隔 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产与发展 ·古代城市绿地规划

《苏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7-2035)》项目评价报告

《苏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7-2035)》 项目评价报告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2019年4月

目录 1《苏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7-2035)》项目的编制情况 (2) 1.1项目概况 (2) 1.2时间安排 (2) 1.3实际完成内容 (3) 1.4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 (3) 2实施过程评价 (3) 2.1前期决策过程评价 (3) 2.2前期准备工作与评价 (4) 2.3规划编制阶段评价 (5) 3实施效果评价 (5) 3.1环境效益评价 (5) 3.2社会效益评价 (6) 3.3 综合评价 (6) 4评价结论 (6) 评价结论 (6)

1《苏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7-2035)》项目的编制情况 1.1项目概况 为进一步加强苏州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建设,推动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我局于2017年底启动了《苏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7-2035)》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局深入开展城市绿地现状绿化调研,并充分对接各区县分管部门落实基础数据,同时我局充分对接规划局、中规院等部门,保持与总规等上位规划的信息互通,确保核心管控内容纳入总规。 目前《苏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7-2035)》已获得市政府同意。《苏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7-2035)》形成“两带一核,四环四楔”规划结构和“滨水绿网生态廊道体系”的江南特色,强调了对苏州整体生态环、生态廊道和苏州城市四角山水的保护。我们希望通过规划引领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和建设,突出特色亮点,以更高的标准,更科学的理念,精心描绘出苏州绿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把苏州打造成令人向往的绿色之城、生态之城、园林之城。 1.2时间安排 根据市规划局《关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征求意见的通知》的要求,我局迅速开展《苏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7-2035)》市场公开招标前期准备工作,2017年11月确定该项目招标代理单位,12月25日产生规划设计单位,随即启动规划编制。 2018年7月5日,《苏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7-2035)》顺利通过专家论证会。2018年11月7日,《苏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7-2035)》上报市政府,12月11日,吴晓东副市长召集相关部门专题听取了《苏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7-2035)》汇报。12月14日,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生态建设 1、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把郑州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生态网络

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生态农业区、河湖水系等。结合郑州的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四带七廊多核”的市域生态网络体系。 四带:北部沿黄生态带、中部山林生态带、南部生态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带。加强绿化,恢复自然植被,减轻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及风沙的影响,建设城市生态屏障。 七廊:建设七条南北向生态廊道。沿南北向组团隔离带、高速公路、主要城市道路布置绿色廊道,连接东西向生态带,保证绿色空间渗透到城市内部。 多核:由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等构成市域生态核心。 3、森林公园 完善以河南嵩山国家森林公园、郑州国家森林公园、新郑始祖山森林公园、河南嵩北森林公园、巩义青龙山森林公园、中牟森林公园为重点的生态森林公园建设。 4、风景名胜区 依托各地特色风景资源,设立风景名胜区,包括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河南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环翠峪风景名胜区、新密黄帝宫风景名胜区等。 5、湿地保护区 在黄河沿线划定黄河湿地保护区、雁鸣湖湿地保护区范围,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6、生态农业区 加强以市域中、东部平原地区为主的生态农业区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加强农村污染控制,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控制禽畜养殖污染。 7、河湖水系 按照建设生态型城市的要求,结合防洪除涝,构建六横六纵河渠、七中五小水库、两湖泊两湿地的生态水系格局。保护常庄、尖岗、坞罗、纸坊水库等水源地,治理伊洛河、贾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报批稿) 一、总则 1、规划背景 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武汉市城市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适应武汉市城市功能提升,提高城市亲合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务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要求,特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是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为基础、依托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一项专项系统性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中有关绿化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指导思想和原则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 通过城乡绿化空间的均衡、协调和互联布局,树立大绿化观和系统观,确保在武汉市域城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绿化生态体系,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背景和基础。 (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

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 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武汉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 结合武汉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3、规划依据 (1)《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国务院100号令)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3)《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建设部784号) (4)《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0]106号) (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 (7)《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2002年) (8)《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9)《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0)《武汉市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综合规划(1998-2002年)》 (11)《武汉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98-2010年)》 (12)武汉市相关专业部门(园林、林业、水务等)规划或计划 4、规划范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主城区为重点,结合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主城区功能布局,按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主城区三个层次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安排。 市域即武汉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主城区和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黄陂、新洲等六个远城区。在市域范围内结合市郊风景区、森林公园、林业用地、农田林网以及农业结构调整,进行大环境绿化。市域总面积为849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主城区、外围城关镇、重点镇(新城)、风景区及其间的农业和生态用地。主要规划范围是城镇地区,即在主城区外围、主城区和重点镇(新城)之间,控制绿化和生态空间,以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绿地生态系统框架和城市

辛集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4-2030)文本

辛集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 (2014-2030) 文本 2015年7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规划目的 (1) 第二条规划依据 (1)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 (1) 第四条规划原则 (1) 第五条规划区范围 (2) 第六条规划期限 (2) 第七条城市规模 (2)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2) 第八条规划目标 (2) 第九条规划指标 (2) 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3) 第十条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3) 第十一条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4) 第十二条生态绿地保护规划 (4) 第四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4) 第十三条城市绿地分类 (5) 第十四条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5) 第十五条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5) 第十六条公园绿地规划 (5) 第十七条生产绿地规划 (8) 第十八条防护绿地规划 (9) 第十九条附属绿地规划 (9) 第二十条其他绿地规划 (11) 第五章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 (11) 第二十一条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原则 (11) 第二十二条防灾避险绿地指标 (12) 第二十三条防灾避险绿地布局规划 (12) 第二十四条防灾避险绿地植物种植 (14) 第二十五条防灾避险绿地管理措施 (15) 第六章中心城区绿地景观规划 (16) 第二十六条规划结构与布局 (16) 第七章城市绿道绿廊规划 (16) 第二十七条规划原则 (16) 第二十八条总体布局 (17) 第二十九条分类建设指引 (17) 第三十条慢行道规划 (18)

第八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18) 第三十一条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18) 第三十二条动物等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18) 第九章植物风景与树种选择 (19) 第三十三条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 (19) 第三十四条树种选择技术经济指标 (19) 第三十五条主要树种选择 (20) 第十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20) 第三十六条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20) 第十一章绿线规划 (20) 第三十七条绿线规划原则 (20) 第三十八条绿线控制层次 (21) 第三十九条绿线管理 (21) 第十二章分期建设规划 (21) 第四十条分期与目标 (21) 第四十一条近期建设规划 (22) 第十三章规划实施 (23) 第四十二条实施措施 (23) 第四十三条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 (24) 第十四章附则 (24) 第四十四条生效时间 (24) 第四十五条解释权 (24) 第四十六条法律效力 (2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习报告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为了对本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好地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相结合起来,我们去上海、苏州、杭州三个城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 二、实习介绍 1、实习时间:2014年6月24日---2014年6月29日 2、实习地点:上海(中华文化宫、世纪公园、后滩公园)---苏州 (留园、狮子林、拙政园、网师园)----杭州(西湖、西溪湿地公园) 三、实习内容 我们于6月25日中午到达上海,然后在导游的带领下马不停蹄的赶到了中华艺术馆。临近艺术馆,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华”字建筑造型,大家照相留念。随即我们开始了中华艺术宫的艺术之旅。 中华艺术宫是具有收藏保管、学术研究、陈列展示、普及教育和对外交流为基本职能的艺术博物馆,将收藏、展示和陈列反映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与发展脉络的艺术珍品。 中华艺术宫将以上海国有艺术单位的收藏为基础,常年陈列反映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与发展脉络的艺术珍品,并联手全国美术界,收藏和展示代表中国艺术创作水平的艺术作品,联手世界艺术博物馆

合作展示各国近现代艺术珍品。通过向公众提供普及性的艺术讲座、艺术教学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艺术鉴赏水平,普及民族艺术、传承文化精神,使中华艺术宫成为公众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基地。通过举办、承办各种高层次、高水准的艺术、学术交流活动,建立上海与海内外优秀艺术家、艺术机构间的交流机制,使中华艺术宫成为世界艺术网络的重要枢纽、国内外优秀艺术人才的集聚地和国际高层次文化艺术交流的综合平台,为上海成为中国近现代经典艺术传播、东西方文化交流展示的中心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馆中,我看到了大量的艺术画和摄影作品,还有很多的雕塑,最让我喜欢的是“镇馆之宝”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和动画一样,栩栩如生,整幅画分为白天和夜晚,每一个人都演绎的生动形象。我们在里面看了好久,我对《清明上河图》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记忆。 第二天,我们冒雨到达了世纪公园。世纪公园是上海最大的富有自然特征的生态城市公园,占地140.3公顷,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人与自然的融合,具有现代特色的中国园林风格。 世纪公园位于浦东新区花木行政文化区,东邻芳甸路,南临花木路,北靠锦绣路,占地面积140.3公顷,是上海市中心区域内最大的最大的城市生态公园。公园以大面积的草坪、森林、湖泊为主体,建有乡土田园区、湖滨区、疏林草坪区、鸟类保护区、异国园区和迷你高尔夫球场等七个景区,以及世纪花钟、镜天湖、高柱喷泉、南国风情、东方虹珠盆景园、绿色世界浮雕、音乐喷泉、音乐广场、缘池、鸟岛、奥尔梅加头像和蒙特利尔园等四十五个景点。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概况与自然条件 1、南京市概况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处于北纬31°54′~32°16′,东经118°32′~119°24′之间;东邻仪征、句容、溧阳3县,北与安徽天长县交界,南接安徽郎溪、宣城二县,西面自北向南与安徽来安县、滁县、全椒县、和县、马鞍山市和当涂县相邻。 南京市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主要的中心城市。南京建城于公元前472年,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朝定都,史称“十代故都”。 南京市现辖10个区、五个县,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10区是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区;5个县是江宁、江浦、六合、溧水和高淳县。长江由西南到东北流贯南京市中部,分全市为江南、江北两个部分。江南有8个区和江宁、溧水、高淳3县,江北有浦口、大厂2区和江浦、六合2县。 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地貌区域为宁、镇、扬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长江南京段长度约95KM;江南有秦淮河,江北有滁河,为南京市境内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其河谷平原为重要农业区。水面占全市总面积11.4%,平原、洼地占24.08%。 南京山脉主要由3个背斜组成,地貌上形成宁镇山脉西段的3个分支:北支沿长江南岸向西延续,包括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海拔130~286米;中支至南京东边城墙,脉延伸入市区,包括钟山——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鼓楼岗——五台山——清凉山,海拔32~486米;南支绕城东南、南部,包括青龙山——方山——牛首山——三山——云台山,海拔95~382米。江北部分,西南为老山山地,海拔442米;南部是滁河河谷平原,北部为大片岗地和零星分布的丘陵。 南京市平原主要有河谷平原、滨湖平原,沿江洲地及江心洲3种类型。河谷平原主要有秦淮河沿岸的秦淮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7~10米;有位于鼓楼以北金川河沿岸的金川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在6~10米;有位于江北滁河中下游沿岸的滁河河谷平 原,海拔大部分在5~10米;有位于高淳东部胥溪河河谷平原,滨湖平原为南部石臼湖与固城湖湖滨地区,地面海拔大部分在5~7米。沿江洲地分布在上新河——板桥一带,江浦、浦口沿江,六合瓜埠以南和江宁营防乡等;江心洲有八卦洲、江心洲、新济洲、兴隆洲等十多个大小江心洲;海拔大部在4~7米。 (2)水系: ①河流: 南京城内主要河流有长江和秦淮河.长江南京段从江宁铜井镇南开始,至江宁营防乡东为止,境内长约95公里。秦淮河全长103公里;到南京武定门外分两股,一股为干流,称外秦淮河,绕城经中华门、水西门、定淮门外由三汊河注入长江;又一股称内秦淮河,由通济门东水关入城,在淮清桥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十里秦淮”,经夫子庙文德桥至水西门西水关出城,与干流汇集,北支即古运渎、经内桥至张公桥出涵洞口入干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A卷答案版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2 —— 2013 学年第一学期开卷考试(A) 课程名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 1.为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理论上每人所需要面积为 平方米的树林或面积为平方米的草坪绿地。(10/25) 2.研究证实乔、灌、草结构的绿地空气湿度可以增加,一般森林的湿度比城市高,公园的湿度比城市其他地区 高。(10-20%/36%/27%) 3.武昌江滩公园属于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的类绿地,代码是;黄鹤楼公园属于类绿地,代码是;东湖风景名胜区属于类绿地,代码是。 (带状公园、G14;历史名园,G134;其他绿地,G5) 4.一般而言,城市的园林绿地资料向政府的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及相关规划资料向政府的获取;林业普查资料向政府的获取。(园林局/国土局/林业局) 5.依据《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10年版)》,在人均建设用地小于80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要达到以上,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为以上。 (7.5/5平方米) 6.某市级综合性公园的面积为24公顷,其合理的游人容量为人。(4000) 7.110KV高压线走廊的绿带宽度为米;防风林每条林带宽度不应小于米,林带与林带间距离为米。 (15-25/10/300-600) 8.国家二级古树指树龄年的树木。 (300-499) 9.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方式有和。(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请分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四种主要模式的优缺点。 答:以块状绿地为主的布局、以带状绿地为主的布局、以楔形绿地为主的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 答全以上4种绿地的优点给1分,缺点给1分,答对一部分则给0.5分。 2.请对比分析新、旧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在城市绿地方面的差异,并阐述 其改进理由。 答:生产绿地G2在新版中没有了(2分);增加广场绿地G3(2分) 以上2点分别阐述理由较好2分,一般1分,无理由0分。 3.道路绿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一板二带式——1条车行道,2条绿带(2分)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绿化形式,中间是车行道,在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其优点是简单整齐,用地比较经济,管理方便。但在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同时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不利于组织交通,易出车祸。 二板三带式——即分成单向行驶的2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中间以1条绿带分隔开。(2分) 此种形式对城市面貌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车辆分为上、下行,减少了行车事故发生。但由于不同车辆,不能分开行驶,还不能完全解决互相干扰的矛盾。这种形式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入城道路。 三板四带式——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故称为三板四带式(2分) 用地面积较大,但组织交通方便、安全,解决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矛盾,尤其在非机动车辆多的情况下是较适合的。 四板五带式——利用3条分隔带将车道分成4条(2分) 这种道路分割可以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均分成上下行,互不干扰,保证了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但用地面积较大,其中绿带可考虑用栏杆代替,以节约城市用地,此种还是可行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规划的探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规划的探讨 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 J/T 85- 2002)(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其他绿地”(Other Green Space)的概念[1],同年10月16日颁布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则明确规定必须进行“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即“阐明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和分类发展规划,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覆盖整个市域,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2]”。而市域绿地系统中的绝大多数绿地,在《标准》中都属于“其他绿地”,相应的,在《纲要》中专列了“其他绿地”一节。“其他绿地”概念的提出,将过去城市绿地的概念从仅限于城市建设用地拓展到按当时《城市规划法》划定的城市规划区;而《纲要》所作的规划要求,则将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范围进一步拓展到市域。这无疑对我国城市“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生态、景观基础上进行可持续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是构建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完整的生态系统路程上的一步重大推进。然而,由于对“其他绿地”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规划的目的任务不甚明确等原因,目前“其他绿地”的规划往往只停留在分述城市周边的生态景观绿地的阶段,没有明确的规划范围,也没有从宏观上把握“其他绿地”在构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试图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界定的概念出发,剖析“其他绿地”的概念,分析现行相关规划中“其他绿地”规划的状况,探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的规划编制问题。 1“其他绿地”概念的剖析 从我国相关的行业标准对绿地的定义看,不同学科对绿地相关概念的界定略有差别;不同专业人士对绿地相关概念的表述也不尽相同;再加上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绿地约定俗成的理解的影响,使得绿地相关概念的表述错综复杂。正确理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概念的外延与内涵,是做好整个城市绿地系统大环境规划的前提。而要正确理解“其他绿地”的概念,必须首先弄清“城市绿地”和“市域绿地”概念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1.1“城市绿地”的定义 按约定俗成理解,“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不妨称“市区绿地”)。而《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 J/T91- 2002)将其表述为:“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它包括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整合、优化杭州新市区绿地系统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经批准后的《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是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性文件。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区,总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余杭、萧山八区,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基本一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 7、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9月); 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9、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 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方法》(2000年,192号文); 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城建240号文); 13、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2002年城建249号文); 1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 1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等相关规范; 18、省政府:《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5年) 19、《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7年) 20、《杭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 21、《杭州市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树种规划》(2000年); 22、《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及各专项规划(报批稿)等 第五条规划期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基本一致,即: 近期:2002—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展望到2050年左右。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2、大地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风景绿地与园林绿地相结合,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精心构筑具有杭州特色的地域景观风貌的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大纲汇报会主持人讲话稿会议发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大纲汇报会主持人讲话稿会议发 言 导读: 根据我市绿化发展的目标,我们委托上海交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所编制了这套《张家港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大纲》。根据程序,大纲评审通过后,才能开始下步规划文本的编制及评审,完成规划。今天,我市召开张家港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大纲汇报会,请负责编制规划大纲的专家作讲解汇报,并请各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会议,目的有两个:一是各相关单位在听取专家汇报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使规划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专家论证前,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充分准备,使规划更具前瞻性和先进性,确保规划论证能一致通过。首先,我向各位介绍在座嘉宾: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家港市人大 、张家港市政协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副局长 、苏州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绿化管理处处长、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林源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杨学军博士以及我市绿化、规划、建设、国土、交通、水利、环保、旅游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今天会议议程安排1、专家汇报张家港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大纲2、各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3、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领导讲话4、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市

长总结讲话5、专家讲话下面,请林源祥教授向大家汇报《张家港市绿地系统规划大纲》,大家欢迎。……听了林教授的汇报,我市未来的绿化蓝图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大纲基本符合我市已通过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规划,也达到了我市目标要求,规划设计理念新,具有超前性和可行性。下面请各部门对规划大纲提出意见和建议,请大家热烈发言。……请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副局长 讲话。……下面请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市长 讲话。……请专家林源祥教授讲话。……这次汇报会开得很成功,专家的讲解生动形象,简明扼要,曹市长、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的领导都作了重要指示,各部门也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市绿管局要认真对照,修改完善。感谢林源祥教授、杨学军博士的辛勤劳动,预祝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审论证能顺利通过。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大纲汇报会主持人讲话稿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北碚区绿地现状综合调研报告城规

北碚区绿地现状综合调研报告城规

《北碚区绿地现状综合调研报告》 在小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为期两周的现场调研,查询网络资料,按照任务书要求,在任务内容和要求的指导下,大家共同得出了这样的调研成果。本报告为“北碚区绿地现状综合调研”。内容包括: (1)北碚市域绿地现状分析及相应图纸;市域绿地结构图等。 (2)北碚城市建成区绿地现状分析及相应图纸;建成区绿地结构图、建成区现状绿地分布图等。 (3)北碚城区北碚原旧城区(E组团)或新城区绿地现状分析;相应的系列图纸与表格。(专业规 划层次) 绿地结构分析图、绿地现状布局图、绿地服务半径分析图、古树名木分布图、绿地现状指标统计分 析表等。 (4)北碚城区北碚原旧城区(E组团)或新城区绿地改进建议及措施。 (5)调研小组所认为的其它必要成果。 一.场地介绍 1.区位介绍 北碚区是重庆市北面的一座卫星城,以浓郁的文化氛围、著名的风景名胜、雄厚的科技实力、秀丽 的花园城市而名扬四方。位于重庆市区西北郊的缙云山下,嘉陵江畔,幅员面积753平方公里,人口63万,是重庆的风景旅游区和智力型清洁工业基地。1997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和重庆市第一个山水园林城区。辖天生街道、朝阳街道、龙凤桥街道、北温泉街道、东阳街道、歇马镇、金刀峡镇、三圣镇、施家梁镇、童家溪镇、蔡家岗镇、柳荫镇、澄江镇、静观镇、复兴镇、水土镇、天府镇共五个街道,十二个镇。东接渝北区,南连接沙坪坝区,西界璧山县,北邻合川市。北碚山多水美,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以长江四大支流之一的嘉陵江为区内水系骨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九峰绵延,是长江流域保存较好的一座绿色宝库;北温泉公园水温洞奇、典故流芳;嘉陵江小三峡景色各异、意趣天成;金刀峡谷深壁峭、原始幽美;磨滩河悬岩飞瀑,水沫凝烟。旅游开发潜力十分巨大。 2调查区范围 本次调查范围为北碚建成区。

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XX概况及现状分析 第一节城市概况 一、地理位置 XX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市域南北长108.9公里,东西宽90.3公里,幅员面积5300平方公里。其东邻广安、南充,南接重庆、内江,西连资阳、德阳,北靠绵阳。距离成都、重庆各140余公里,呈等距三角关系;与省内绵阳、内江、广安、南充等地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 XX交通优势比较明显。川鄂、绵渝公路在此交汇,达成铁路穿境而过,成南高速公路、遂渝快速铁路已建成通车,遂绵高速公路、遂渝高速公路、遂内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遂绵铁路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XX已成为四川第二大交通枢纽。 二、城市沿革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恒温平蜀后置XX郡,取息乱安宁之意,XX由此得名。因其四面环山,又名“斗城”。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称:遂居蜀之腴;宋《南楼记》称其为东蜀之都会。其历来是川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之称。东晋以来,曾为郡、州、府、县、地区和地级市治所。

建国初期,即为XX专署所在地,辖XX、蓬溪、射洪、三台、盐亭、中江、安岳、乐至和潼南九县。1958年10月并入绵阳专区。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2003年撤市中区建船山区、安居区,现辖船山区、安居区、射洪县、蓬溪县、大英县两区三县。 三、行政区划与人口 XX市幅员面积5325平方公里,全市共有118个镇乡(其中镇65个,乡40个)、街道办事处13个。 XX市200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380.02万人,以汉族为主。其中非农业人口770983人,农业人口3029172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07人。远大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四、经济发展 XX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全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93.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951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6.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7.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5.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0元,城乡收入比为2.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1亿元。出口创汇总额7000万美元。 XX工业初步形成以沱牌、高金、美宁为龙头的食品工业;以锦华等公司为骨干的纺织工业;以飞虹、万丰等为首的机械工业;以明

柳林县县域绿地系统规划汇报稿

柳林县县城绿地系统规划 汇报稿 山西容海城市规划设计院 2010年2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受柳林城乡建设局的委托,根据山西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的要求,我单位对柳林县县城绿地系统进行了规划。下面由我分十二部分进行汇报。 第一部分总则 1.规划范围及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和《柳林县县城总体规划》第二层次确定的范围一致。即包括柳林镇、穆村镇、李家湾乡“二镇一乡”全境及薛村镇的墕哉、高红、董家庄、新庄、薛村、田家岭、邢家庄、薛家垣、小李家垣、大中嘴、八盘山、韩家曲十二个村庄,总计176平方公里。 成图范围和《柳林县县城总体规划》第三层次确定的范围一致。东至雅沟村,西至高红工业集中区。即包括柳林镇、穆村镇总规确定的范围。 2.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 ○3《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4《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8年11月; ○7《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6月;

○8《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5月; ○9《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2003年2月; ○10《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4年5月; ○11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9月; ○12《柳林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0)》; ○13《柳林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 3.规划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城市规划期限的条例规定,结合柳林县社会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设想,本次编制绿地系统规划期限为:2010—2020。其中: 近期:2010-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第二部分规划目标与指标 1.目标 建设黄河中游生态大县,把城区打造为明间留传古语(柳林是个小北京)。达到山在城中,楼在林中,人在景中。 构筑“青山、碧水、绿地、蓝天”的景观格局,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公园化城市”; 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共保、共建和共享,维护县城和区域的生态安全。 目标口号是:小北京享誉全城,大生态蓄保共存,低硅碳发展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doc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 一、基本概念 1、城市绿地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区,是市民生活的环境载体。绿地一词的定义和范围,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称为开敞空间。城市中的绿地对于城市的形态、功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它是城市的有几座城部分。 我国现行标准城市绿地是: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内覆有人工(或自然)植被的用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2、绿地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所谓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和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绿色有机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整体性特征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同的绿地类型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绿地类型的有机结合使得整个绿地系统发挥更多的综合功效。 (2)层次性特征现代城市绿地系统都具有一定完的内部也随着时间、季节的更替转换,发生着变化,导致整个城市绿地系统整的层次结构体系,按照规模及精细程度可以从大到小分为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3)互动性特征包括绿地系统各层次、要素内部的互动和绿地系统与城市其他系统间的互动。 (4)时间性特征绿地系统是一种有生命的系统。根据植物生长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植物景观会随时间、季节、年龄逐渐产生周期性的变化,绿地系统的时间性演变特征。 (5)开放性特征城市绿地是城市环境中唯一有生命的面向每一个居民的市政基础服务设施,是向公众开放的开敞空间。 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提供生态产品城市绿地系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重要的 生态产品生产者。 (1)城市绿地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降低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城市低空范围内调节和改善城区的碳氧平衡,缓解和消除局部缺氧,以改善局部地区的空气 质量。 (2)长沙市绿地具有提供清洁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3)城市绿地具有明显改善城市小气候,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作用。 (4)城市绿地可以结合观赏种植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既可以售出又可以丰富人们生活。 2、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市中不同群落类型配植的绿地可以为不同的野生动物提供相应的 生活空间,另外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对于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决定性作用。3、防灾减灾合理布置尘世绿地可以增强城市防灾减灾的能力,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 衡。 (1)植物群落通过降低风速二起到减尘作用,并可有效地减少地面尘土进入空气。(2)植物可以降低沙尘暴对城市的影响。

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文本)

前言 绿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的象征。 绿化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表明,使城市贴近自然,融入自然,日益成为未来城市绿化发展的主旋律。 一、总则 第一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以及《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2、《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1/5/11批准)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1、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2、体现大都市圈发展的思想,规划城乡一体、具有特大型城市特点的绿化体系。 3、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市民居住、生活、休憩功能。 第三条规划原则

1、生态性原则:以生态效应为核心,完善绿化生态功能。 2、系统性原则:增强绿化系统功能,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 3、多样性原则:体现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群落层次、种类。 4、地带性原则:强化地域特点,品种选择、栽植因地制宜。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远期到2020年,近期到2005年。 第五条规划范围 为市域6340平方公里 二、现状分析 第六条对城市绿化发展的总体认识和分析 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上海的绿化建设经历了由慢到快,由小到大、由量变逐步到质变的发展阶段,形成今天的格局和特点。 1、1949~1978年,缓慢发展阶段。 解放前,上海的绿化建设缓慢、无序,分布不均。1949年前的百年间,全市平均每年仅开辟绿地0.6公顷,各种公园绿地约为89ha。这些绿地绝大部分集中于租界和上层人士聚居的住宅区,市民群众居住集中的南市、普陀、杨浦等地区没有一块公共绿地。 解放以后,上海的绿地建设随着城市发展逐步展开。特别是结合旧城改造,相继建成第一条外滩滨江绿带、肇嘉浜林荫道、人民公园、杨浦公园、长风公园、

校园绿地系统现状调查报告

校园绿地系统现状调查报告 在进行校园绿地规划之前,我们通过实地调研,观察场地基本情况等方法,获取了海南大学儋州校区绿地的基本资料。 一、儋州校区自然环境简况 1、地理概貌: 整个校区坐落于海南省西部的儋州市宝岛新村,周围地势平坦,起伏较小,偶有散乱低矮山丘,比较近的几座分布在学校东面和南面。校区整体地形相对较平坦,北部教学区比南部的宿舍区稍高,以登峰路为中心,往东西两个方向,地势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其中西部的农学院基地方向比东部稍高。 2、水文及其生态状况: 学校南北两侧分别有一条河流,自西向东流淌,其干流在学校西侧分支,演变成为环绕学校的两条小河,其中南侧的水量较大,沿学生宿舍区----美食街流走;北侧河流流量稍小,从植物园和南药园之间穿过校园,最后与南面的河流在学校东北部汇合。由于南部河流在进行驳岸翻修,放闸没有蓄水,东湖干涸,但只有少量草本植物生长在底部。北部河流的堤坝于2009年受台风影响,被大水冲毁,此后并未修缮;加之流量偏小,植物园旁的人工湖常年缺水,其底部植物自然衍生出不同种类,且乔灌草层次丰富,植被茂盛。且南北两侧河道,除了河流本身,还有许多相连的水田、池塘,周围又环有林木,水鸟多栖息在附近。 3、气候和土壤: 地属海南岛的亚热带气候,旱季雨季分明。夏季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冬季温暖湿润,适合热带亚热带植物生长。偶有台风侵袭,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破坏力。当地土壤情况,由于该地区开发深度较浅,因此区内自然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动的不是十分严重,自然植被虽然被人工植被代替,但由于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其恢复能力较强,即使是在生产用地的经济林里,也有野生地被。该区土地利用率高,农业生产发达。土地利用格局主要为林业用地、香蕉林和农田,其次为宅基地、乡镇工业用地和花圃用地。 4、生态环境概况: 校园周围生态环境受到人类开发的影响。虽然周围大量的植被、环校的水体,都为野生动植物的生息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人类开发力度过大,人群活动频繁,树木、草丛中已无大型哺乳动物,仅有鸟类、鼠类、蛇类、蛙类及昆虫类小型动物。以作物为特点的人工植被主要为水稻、橡胶、水果种植。 二、校园绿地现状调查 将校园视为小镇,则儋州校区的绿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1、公园绿地: (1)位于校园东北侧的植物园和南药园:可将其视为公园。该场地范围较大,内有丰富植物。园内沿园路设有简单座椅和廊架,没有太多的服务设施,游园以游览为主。与植物园相连,外侧河边有开阔草地,设有少量石桌石凳,平时使用率较高,多为傍晚锻炼和散步的去处,也做游园之后休憩停留的地点。南药园以药类植物为主,全园分区,沿河呈带状分布,园内没有任何可供休憩的设施。 (2)位于宿舍区和教学区之间的带状公园:(由三部分组成) ①位于新教楼前的广场:由于校区内缺乏硬质铺装的场地给人们活动,加之该场地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