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连理工自动控制原理打印版(精)

大连理工自动控制原理打印版(精)

大连理工自动控制原理打印版(精)
大连理工自动控制原理打印版(精)

大连理工大学二OOO 年硕士生入学考试

《自动控制原理(含20%现代)》试题

一、(20分)(本题仅限于单考生完成,单考生还需在以下各题中选做80分的考题,统考生不做此题)

1.给定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判别K 取值时系统稳定。

2.已知某一闭环系统有一对主导极点,由于这对主导极点距离S 平面的虚轴太近,使得系统的阶跃响应较差。试问系统响应较差表现在哪方面?欲改善系统性能应采取什么措施?

二、(10分)试求图一所示系统的微分方程。其中处作用力u(t)为输入,小车位移x(t)为输出。

三、(10分)给定系统的方框图如图二所示,试求闭环传递函数)

()(s R s C 。

四、(10分)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5)(1(++s s s K 1. 求K=20,单位斜坡输入r(t)=t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2. 欲使系统的稳态误差减小10倍,应采取什么措施。

五、(10分)某控制系统的开环零、极点分布如图三所示,试绘制根轨迹图。

六、(10分)试用相平面法分析如下系统的稳定性。

七、(20分)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10)(1(1000++s s s 1. 绘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和对数坐标图。

2. 用奈魁斯特稳定性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八、(10分)已知某离散系统的Z 特征方程为

Z 3+3.5Z 2+3.5Z+1=0

试判断该系统有几个不稳定根。

九、(20分)已知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为

1.求系统的特征值、特征向量以及约当标准型。2.判断系统的状态能控性、能观测性。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 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精品

第 一 章 1-1 图1-2是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在任意情况下,希望液面高度c 维持不变,试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块图。 图1-2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 解:被控对象:水箱;被控量:水箱的实际水位;给定量电位器设定水位r u (表征液位的希望值 r c );比较元件:电位器;执行元件:电动机;控制任务:保持水箱液位高度不变。 工作原理:当电位电刷位于中点(对应r u )时,电动机静止不动,控制阀门有一定的 开度,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相等,从而使液面保持给定高度 r c ,一旦流入水量或流出水量发生变化时,液面高度就会偏离给定高度r c 。 当液面升高时,浮子也相应升高,通过杠杆作用,使电位器电刷由中点位置下移,从而给电动机提供一定的控制电压,驱动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带动进水阀门向减小开度的方向转动,从而减少流入的水量,使液面逐渐降低,浮子位置也相应下降,直到电位器电刷回到中点位置,电动机的控制电压为零,系统重新处于平衡状态,液面恢复给定高度r c 。 反之,若液面降低,则通过自动控制作用,增大进水阀门开度,加大流入水量,使液面升高到给定高度r c 。 系统方块图如图所示: 1-10 下列各式是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其中c(t)为输出量,r (t)为输入量,试判断哪些是线性定常或时变系统,哪些是非线性系统? (1)222 )()(5)(dt t r d t t r t c ++=;

(2))()(8)(6)(3)(2233t r t c dt t dc dt t c d dt t c d =+++; (3) dt t dr t r t c dt t dc t )(3)()()(+=+; (4)5cos )()(+=t t r t c ω; (5)?∞-++=t d r dt t dr t r t c ττ)(5)(6)(3)(; (6))()(2t r t c =; (7)?????≥<=.6),(6,0)(t t r t t c 解:(1)因为c(t)的表达式中包含变量的二次项2()r t ,所以该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2)因为该微分方程不含变量及其导数的高次幂或乘积项,且各项系数均为常数,所以该系统为线性定常系统。 (3)该微分方程不含变量及其导数的高次幂或乘积项,所以该系统为线性系统,但第一项() dc t t dt 的系数为t ,是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因此该系统为线性时变系统。 (4)因为c(t)的表达式中r(t)的系数为非线性函数cos t ω,所以该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5)因为该微分方程不含变量及其导数的高次幂或乘积项,且各项系数均为常数,所以该系统为线性定常系统。 (6)因为c(t)的表达式中包含变量的二次项2()r t ,表示二次曲线关系,所以该系统为非 线性系统。 (7)因为c(t)的表达式可写为()()c t a r t =?,其中 0(6)1(6)t a t ?

大工《软件工程》大作业参考题目及要求【内容仅供参考】787

网络教育学院 《软件工程》课程大作业 题目:企业货物管理系统 第一大题:谈谈你对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在学习软件工程过程中,或许有诸多不解,我们要从整体概念上较好地理解和把握、学好软件工程,学习时要注意多看多练要注意结合实际,更要多思考,面对错误不要一范就问,要尝试自己去解决。但是还要注意什么都学,肯定是什么都学不透的,要集中精力打攻坚战,学习软件工程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学习目标究竟是什么,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出发,有针对性的在相应的学习方向上进行提高,制定出详细的学习规划。还要注意与其他科目的相辅相成,就像我们在学习面向对象分析的时候要结合大一学习的面向对象及其方法学这一在写软件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有整体的结构和思路,这样才能照着一定的思想一定思路去写下去,有人说其实写软件并不难,只要给你一个思路你就可以不断地往下写。我觉得确是如此,其实我们平时写软件我觉得并不是很难的事,平时即使遇到处理不了的技术问题,哪里编译出现错误等等其实都可以在网上提问。技术问题一般我们都可以在网上得到答案,但软件的思想不是我们看了一下就能真正理解的。 第二大题:完成下面一项课程设计。

2020秋《软件工程》课程大作业 注意:从以下4个题目中任选其一作答。 题目二:企业货物管理系统 总则:不限制编程语言,可以选用VB/C#等,不限数据库,可选用SQL/MYSQL/ACCESS等设计一个企业货物管理系统。(具 体工具平台及语言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习惯选用,不必完 全按照上述技术要求) 要求:(1)撰写一份word文档,里面包括(需求分析规格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测试报告书)章节。 (2)需求分析规格书,包含功能需求分析、数据需求分析。 功能需求分析介绍该系统具体包含何种功能。 (3)详细设计说明书包含数据表,核心程序,模块相关截 图。数据表为数据库所建立的数据表,至少包含管理人员 信息表、货物信息表、调价记录表等。核心程序需列出系 统的核心程序。 (4)测试报告书要求简单介绍测试的方法与测试的示例, 举出一组示例即可。 (5)整个word文件名为 [作业提交: 大作业上交时文件名写法为:[以附件形式上交离线作业(附件的大小限制在

大工《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考试模拟试卷A

1、连续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是( C ) 2、时域信号的时间尺度压缩时,其频谱的变化为( B )。 3、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意味着传感器所能感知的( A )越小。 4、若测试系统由两个环节串联而成,的函数分别为12(),()H s H s ,则该系统总的传递函数为( B )。 5、磁电式绝对振动速度传感器的测振频率应( A )其固有频率。 6、在一定条件下RC 带通滤波器实际上是低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 A )而成的。 7、正弦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使原有的相位信息( B )。 8、为了能从调幅波中很好地恢复出原被测信号,通常用( D )做为解调器。 9、供电系统的抗干扰措施中,可消除过压、欠压造成的影响,保证供电稳定的是( C )。 10、调制可以看成是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 A )。 二、填空题 1、确定性信号可分为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 两类。 2、为了求取测试装置本身的动态特性,常用的实验方法是阶跃响应法和频率响应法。 3、交流电桥平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相对两臂 阻抗之模的乘积_应相等,并且它们的阻抗角之和也必须相 4、按照变换方式的不同,电感式传感器可分为: 自感型 和 互感型 。 5、常用的压电材料大致可分为三类:压电单晶 、压电陶瓷 和 有机压电薄膜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6分,共24分) 1、相关函数和相关系数有什么区别?相关分析有什么用途,举例说明。 答:(1)通常,两个变量之间若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则称两者存在着函数关系,相关函数又分为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当两个随机变量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时,随着某一个变量数值的确定,另一变量却可能取许多不同的值,但取值有一定的概率统计规律,这时称两个随机变量存在相关关系,对于变量X和Y之间的相关程度通常用相关系数ρ来表示。 (2)在测试技术领域中,无论分析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还是分析两个信号或一个信号在一定时移前后的关系,都需要应用相关分析。例如在振动测试分析、雷达测距、声发射探伤等都用到相关分析。 2、什么是调制?调制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实现对信号进行调幅和解调? .答:调制是指利用某种低频信号来控制或改变一高频振荡信号的某个参数的过程。 信号调理的目的是:(1)实现缓变信号的传输,特别是远距离传输;(2)提高信号传输中的抗干扰能力和信噪比。对信号进行调幅是将一个高频载波信号与被测信号相乘,使得高频信号的幅值随被测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可使用同步解调、相敏检波的方式来实现对信号进行解调。 3、什么是负载效应?对于电压输出的环节,减轻负载效应的措施有哪些? 答:当一个装置联接到另一装置上时,由于发生能量交换而使前装置的联接处甚至整个装置的状态和输出都将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负载效应。 对于电压输出的环节,减轻负载效应的办法有:(1)提高后续环节(负载)的输入阻抗; (2)在原来两个相联接的环节之中,插入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的放大器,以便一方面减小从前环节吸取能量,另一方面在承受后一环节(负载)后又能减小电压输出的变化,从而减轻负载效应;(2分)(3)使用反馈或零点测量原理,使后面环节几乎不从前环节吸取能量。 4、何谓压电效应?压电式传感器对测量电路有何特殊要求?为什么? 答:某些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不仅几何尺寸发生了变化,而且内部极化,某些表面上出现电荷,形成电场。当外力去掉时,又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这一性质称为压电效应。 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必须有高输入阻抗并在输入端并联一定的电容C i 以加大时间常数C R 0。主要是为了在测量动态量时,获得一定的输出电压并实现不失真测量。 四、计算题1、信号()x t 由两个频率和相位角均不相等的余弦函数叠加而成,其数学表达式为111222()cos()cos()x t A t A t =ω+θ+ω+θ,求该信号的自相关函数()x R τ .解:设 111222()()() ()cos()()cos() x t y t z t y t A t z t A t =+=ω+θ=ω+θ (3分) 则()x t 的自相关函数可表示为 ()()()()()x y yz zy z R R R R R τττττ=+++ (3分) 因为12ω≠ω则 ()0;()0zy yz R R ττ= = (3分) 所以21212()()() cos cos 22 x y z R R R A A τττττ=+ =ω+ω

大连理工大学02-05年硕士招生.环境化学真题

大连理工大学 02/04/05年硕士生入学考试——《环境化学》试题(综合版) 一、填空 1、所谓“三致作用”,通常是指()、()、()。P292 2、所谓(剂量—反应)关系,是指外来化合物的剂量与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关系。P287 3、Monod方程,里面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思。环化P178 4、可在大气中长期漂浮的悬浮物称为(飘尘),其粒径主要是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P76 5、根据大气温度层结,密度层结和运动规律,可将大气划分为()、()、()、()、()五个层结。P76 6、通常在水中测定有机物的水解是一级反应,有机物【RX】的消失速率可以表示为()。P170公式,看里面的符号代表的意思。 7、二恶英(PCDD)的母体结构是()P311,316;多氯联苯的母体结构是(),农药林丹(丙体六六六)的结构是()P227,请给出一个多环芳烃分子的结构式并命名()。P318 8、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他们的相对含量因时因地而异,土壤固相包括()和()。P200 9、生长代谢P177 10、通常将208-320nm这部分光称为(),这部分紫外光可以导致阳光烧灼和其他的生物效应,在许多污染物(包括大部分日常使用的农药)的直接光解中起主要作用,通常将320-400nm波长范围的光,称为()。(环境化学教程P81) 11、半导体中被价电子占有的能带成为(满带),其最高能级称为(空带)。注:没找到答案,自作答案,仅供参考。 12、所谓自由基,通常指的是(电子壳层外层的不成对电子,具有很高的活性和强氧化作用)。注:没找到答案,自作答案,仅供参考。 13、致突变作用指生物细胞内(DNA)改变,引起遗传特性突变的作用,这一突变作用可以传至后代,致突变作用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类。 14、环境化学P164,有机物自水中挥发速率的预测方法,公式中的各符号含义。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答案(精)

∑??=i i i s s Q s H ((1(zidpngkongzhi 1 闭环系统(或反馈系统的特征:采用负反馈,系统的被控变量对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即被控变量对自己有控制作用。 2 典型闭环系统的功能框图。 自动控制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自动控制系统由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任务的系统。被控制量在控制系统中.按规定的任务需要加以控制的物理量。 控制量作为被控制量的控制指令而加给系统的输入星.也称控制输入。 扰动量干扰或破坏系统按预定规律运行的输入量,也称扰动输入或干扰掐入。 反馈通过测量变换装置将系统或元件的输出量反送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相比较。反送到输入端的信号称为反馈信号。负反馈反馈信号与输人信号相减,其差为偏差信号。 负反馈控制原理检测偏差用以消除偏差。将系统的输出信号引回插入端,与输入信号相减,形成偏差信号。然后根据偏差信号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力图消除或减少偏差的过程。开环控制系统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不存在反馈回路,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这样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又分为无扰动补偿和有扰动补偿两种。 闭环控制系统凡是系统输出端与输入端存在反馈回路,即输出量对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叫作闭环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所讨论的主要是闭环负反馈控制系统。 复合控制系统复合控制系统是一种将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结合在一起的控制系统。它在闭环控制的基础上,用开环方式提供一个控制输入信号或扰动输入信号的顺馈通道,用以提高系统的精度。

自动控制系统组成闭环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如图1.2所示。组成一个自动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基本元件 .给定元件给出与被控制量希望位相对应的控制输入信号(给定信号,这个控制输入信号的量纲要与主反馈信号的量纲相同。 给定元件通常不在闭环回路中。2.测量元件测量元件也叫传感器,用于测量被控制量,产生与被控制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信号。被控制量成比例或与其导数成比例的信号。测量元件的精度直接影响控制系统的精度应使测量元件的精度高于系统的精度,还要有足够宽的频带。3.比较无件用于比较控制量和反馈量并产生偏差信号。电桥、运算放大器可作为电信号的比较元件。有些比较元件与测量元件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测角位移的旋转变压器和自整 角机等。4.放大元件对信号进行幅值或功率的放大,以及信号形式的变换.如交流变直流的相敏整流或直流变交流的相敏调制。5.执行元件用于操纵被控对象,如机械位移系统中的电动机、液压伺服马达、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加热装置。执行元件的选择应具有足够大的功率和足够宽的频带。6.校正元件用于改善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根据被控对象特点和性能指标的要求而设计。校正元件串联在由偏差信号到被控制信号间的前向通道中的称为串联校正;校正元件在反馈回路中的称为反馈校正。7.被控对象控制系统所要控制的对象,例如水箱水位控制系统中的水箱、房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1 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解答:1开环系统 (1) 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稳定。用于系统输入信号及扰动作用能预先知道时,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2) 缺点:不能自动调节被控量的偏差。因此系统元器件参数变化,外来未知扰动存在时,控制精度差。 2 闭环系统 ⑴优点:不管由于干扰或由于系统本身结构参数变化所引起的被控量 偏离给定值,都会产生控制作用去清除此偏差,所以控制精度较高。它是一种按偏差调节的控制系统。在实际中应用广泛。 ⑵缺点:主要缺点是被控量可能出现波动,严重时系统无法工作。 1-2 什么叫反馈?为什么闭环控制系统常采用负反馈?试举例说 明之。 解答:将系统输出信号引回输入端并对系统产生控制作用的控制方式叫反馈。 闭环控制系统常采用负反馈。由1-1中的描述的闭环系统的优点所证明。例如,一个温度控制系统通过热电阻(或热电偶)检测出当前炉子的温度,再与温度值相比较,去控制加热系统,以达到设定值。 1-3 试判断下列微分方程所描述的系统属于何种类型(线性,非 线性,定常,时变)? (1)22 ()()() 234()56()d y t dy t du t y t u t dt dt dt ++=+ (2)()2()y t u t =+ (3)()()2()4()dy t du t t y t u t dt dt +=+ (4)() 2()()sin dy t y t u t t dt ω+= (5)22 ()() ()2()3()d y t dy t y t y t u t dt dt ++= (6)2() ()2() dy t y t u t dt +=

大工《机械工程材料》课程考试模拟试卷B及答案

绝 密★启用前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0年9月份《机械工程材料》课程考试 模 拟 试 卷 考试形式:闭卷 试卷类型:(B ) ☆ 注意事项: 1、本考卷满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试题必须答到试卷答题纸上,答到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试卷答题纸一并交回。 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长轴类零件在热处理后进行冷校直,可能会造成力学性能指标降低,主要是( B )。 A .b σ B .1-σ C .δ D .HB 2、在零件图样上出现如下几种硬技术条件的标注,其中正确的是( B )。 A .HB159 B .180~210HB C .800HV D .10~17HRC 3、间隙固溶体与间隙化合物的( D )。 A .结构相同,性能不同 B .结构不同,性能相同 C .结构与性能都相同 D .结构与性能都不同 4、固溶体的性能特点是( A )。 A .塑性韧性高、强度硬度较低 B .塑性韧性低、强度硬度高 C .综合力学性能高 D .综合力学性能低 5、在发生)(βα+-L 的共晶反应时,三相的相对成分( B )。 A .相同 B .确定 C .不定 D .发生变化 6、马氏体的硬度取决于( C )。 A .奥氏体的冷却速度 B .奥氏体的转变温度 C .奥氏体的碳含量 D .奥氏体的晶粒 7、对形状复杂,截面变化大的钢件进行淬火时,应选用( A )。

A .高淬透性钢 B .中淬透性钢 C .低淬透性钢 D.碳素钢 8、对形状复杂,截面变化大的零件进行淬火时,应采用( C )。 A .水中淬火 B .油中淬火 C .盐浴中淬火 D .空冷 9、GCr15钢中Cr 的平均含量为( B )。 A .15% B .1.5% C .0.15% D .没有表示出来 10、高速钢二次硬化属于( D )。 A .固溶强化 B .细晶强化 C .位错强化 D .第二相强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奥氏体是( BD )。 A .碳在Fe -α中的间隙固溶体 B .碳在Fe -γ中的间隙固溶体 C .碳在Fe -α中的有限固溶体 D .碳在Fe -γ中的有限固溶体 2、下列能进行锻造的铁碳合金是( AB )。 A .亚共析钢 B .共析钢 C .共晶白口铸铁 D .亚共晶白口铸铁 3、影响碳钢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的主要因素是( BD )。 A .钢材本身的碳含量 B .钢中奥氏体的碳含量 C .钢中碳化物的含量 D .钢的淬火加热温度 4、汽车、拖拉机的齿轮要求表面高耐磨性,中心有良好的强韧性,应选用( AC )。 A .20号钢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 B .40Cr 淬火后高温回火 C .20CrMnTi 渗碳后淬火低温回火 D .ZGMn13水韧处理 5、下列钢种中,以球化退火作为预备热处理的钢种是( BD )。 A .40Cr B .T12 C .16Mn D .GCr15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 1、合金的相结构有 固溶体 和 金属化合物 两大类,其中前者具有较好的 塑性 性能,适宜作 基本相 ;后者具有较高的 硬度 ,适宜作 强化相 。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上贝氏体的组织特征呈 羽毛 状,而下贝氏体则呈 针 状。 3、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 分解 、 吸附 和 扩散 三个阶段。 4、促进石墨化的元素有 碳 、 硅 ,阻碍石墨化的元素有 硫 、 锰 。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化学-所有作业答案

绪论部分: 2、简述环境问题的分类?(10分) 答: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大致可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也称为第一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危及人类自身和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很难截然分开,它们之间常常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 4、什么是环境化学,学习环境化学有什么意义?(10分) 答: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意义:用来掌握污染来源,消除和控制污染,确定环境保护决策,以及提供科学依据诸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5、简述环境化学的分支学科。(10分) 答:主要包括6类。 ①环境分析化学:是研究化学品的形态、价态、结构、样品前处理和痕量分析的学科。 ②环境污染化学: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元素循环的化学过程。 ③污染控制化学:主要研究与污染控制有关的化学机制及工艺技术中化学基础性问题。 ④污染生态化学: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产生生态效应的化学过程的学科。 ⑤环境计算化学:主要利用有效的数学近似以及电脑程序计算分子的性质。 ⑥环境生物化学:是研究环境化学品对生命影响的学科。 第一章: 1、地球环境主要由哪些圈层构成?英文单词?各之间有什么联系?各有哪些性 质?(10分) 答:地球环境主要由大气圈(atmosphere)、水圈(hydrosphere)、土壤圈(pedosphere)、岩石圈(lithosphere)和生物圈(biosphere)构成。 联系: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环境系统,每个圈层都离不开

大工1709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答案

机密★启用前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7年春《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期末考试复习题 ☆注意事项:本复习题满分共:409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3分,共105分) 1、多种信号之和的频谱是( C )。 A.离散的 B.连续的 C.随机性的 D.周期性的 2、时域信号的时间尺度压缩时,其频谱的变化为( B )。 A.频带变窄、幅值增高 B.频带变宽、幅值压低 C.频带变窄、幅值压低 D.频带变宽、幅值增高 3、测试装置能检测输入信号的最小变化能力,称为( D )。 A.精度 B.灵敏度 C.精密度 D.分辨力 T的乘积是( B )。 4、滤波器的带宽B和建立时间 e A.常数 B.信号频率的函数 C.随机变量 D.周期函数 5、调频式电涡流传感器的解调电路是( C )。 A.整流电路 B.相敏检波电路 C.鉴频器 D.滤波电路 6、电容式传感器中,灵敏度最高的是( C )。 A.面积变化型 B.介质变化型 C.极距变化型 D.介质变化型和极距变化型 7、在动态测试中,电桥的输出量通常采用( B )。 A.电阻量 B.电压量 C.电流量 D.电感量 8、正弦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使原有的相位信息( B )。 A.不变 B.丢失

C.移相 D.一定变为90° 9、两个不同频率的简谐信号,其互相关函数为( C )。 A.周期信号 B.常数 C.零 D.1 10、已知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为3cosωτ,则该信号的均方根值为( C )。 A.9 B.3 D.6 11、时域信号,当持续时间延长时,则频域中的高频成分( C )。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变化不定 12、将时域信号进行时移,则频域信号将会( D )。 A.扩展 B.压缩 C.不变 D.仅有相移 13、时间常数为τ的一阶装置,输入频率为 1 ω τ =的正弦信号,则其输出与输入间的相位差是( A )。 A.-45° B.-90° C.-180° D.-60° 14、一般来说,测试系统的灵敏度越高,其测量范围( B )。 A.越宽 B.越窄 C.不变 D.不定 15、对于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C )。 A.非线性大 B.对环境温度敏感性大 C.测量时不易受到干扰 D.灵敏度较高 16、电涡流式传感器是利用( A )材料的电涡流效应工作的。 A.金属导电 B.半导体 C.非金属 D.有色金属 17、要使RC低通滤波器的通带加宽,则RC值应( B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加再减小 18、直流电桥同一桥臂增加应变片数时,电桥灵敏度将( C )。 A.增大 B.减少

《环境化学》 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学时32)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以及评价、预防、控制和修复化学物质污染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解,在能力训练方面强化学生辩证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及综合表达能力的培养。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秉承“教为不教、学为会学”以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 本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是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化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考虑到课程学时和与其它课程衔接等因素,本课程只学习该教材的第一至第五章,其它内容,或在本专业其它课程中有所涉及,或可由学生自学。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国内外环境与发展问题、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环境污染的成因及污染物的分类;掌握地球环境、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等环境介质的性质。 2.了解化学污染物在大气、水和土壤中发生的主要迁移方式以及影响这些迁移行为的因素;理解迁移过程涉及的动力学方程、基本理论及基本概念;掌握描述吸附、分配行为的理化参数及其环境意义。 3.掌握大气及水体中重要无机污染物转化的基本原理;了解某些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光化学转化行为,掌握光吸收、光物理与光化学过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有机污染物的酸碱解离、水解反应、氧化降解、生物降解等转化行为。 4.掌握外源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代谢及它们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机制及生态健康效应,了解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价。 5.了解典型化学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危害及其来源解析方法。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能力 1 第一章环境介质 及性质 1.自然环境 2.大气圈 3.水圈 1. 讲授地球环境、大气圈、水 圈、土壤圈等圈层的性质 2. 结合案例,讲授环境污染的 成因及污染物的分类 6 课堂讲 授、课堂 讨论、案 例教学、 完成作业 1

02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3103211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应专业:材料物理 总学时:54 总学分:3 课程简介: 环境化学是一门面向材料物理专业开设的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目前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与效应,及污染控制的化学原理与方法的科学,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授课教材:《环境化学》,陈景文,全燮,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目: [1] 《环境化学》(第2版),戴树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 《环境化学》,张宝贵,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 二、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 (1) 通过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的基本知识,了解目前环境问题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2) 介绍化学污染物的迁移行为,了解环境的基本原理。 (3) 通过学习典型化学污染物及来源,了解化学污染物的源解析技术。 (4) 学习化学污染物的转化行为。 (5) 通过学习多介质环境模型,掌握代表性的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 (6) 掌握污染控制与修复化学技术。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1章环境介质及性质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自然环境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自然环境;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环境问题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是了解自然环境、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环境的基本问题。 第2章化学污染物的迁移行为 教学重点:挥发与沉降

教学难点:挥发与沉降和界面吸附与分配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概述;挥发与沉降;界面吸附与分配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挥发与沉降;掌握界面吸附与分配。 第3章化学污染物的转化行为 教学重点:有机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教学难点:光化学转化、典型无机污染物的转化行为和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动力学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光化学转化;典型无机污染物的转化行为;有机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动力学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光化学转化,掌握典型无机污染物的转化行为,掌握有机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掌握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动力学。 第4章污染物的生态毒理 教学重点: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毒性及其机理 教学难点:生物转运;生物富集、放大与积累;生物转化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生物转运;生物富集、放大与积累;生物转化;毒性及其机理;化学品污染的生态风险性评价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了解生物转运,掌握生物富集、放大与积累,掌握生物转化,掌握毒性及其机理,了解化学品污染的生态风险性评价。 第5章典型化学污染物及来源 教学重点:有机污染物 教学难点:重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污染物的源解析技术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重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有机污染物;化学污染物的源解析技术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重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了解有机污染物,掌握化学污染物的源解析技术。 第6章有机污染物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教学重点:分子结构的参数化表征 教学难点:QSAR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透明性;QSAR模型的验证和表征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分子结构的参数化表征;QSAR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透明性;QSAR模型的验证和表征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分子结构的参数化表征,掌握QSAR模型的建立方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精要与真题详解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精要与真题详解,益星学习网提供全套资料 目录 第1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重点与难点解析 1.2 考研真题详解 1.3 期末考试真题详解 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重点与难点解析 2.2 考研真题详解 2.3 期末考试真题详解 第3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3.1 重点与难点解析 3.2 考研真题详解 3.3 期末考试真题详解 第4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4.1 重点与难点解析 4.2 考研真题详解 4.3 期末考试真题详解 第5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5.1 重点与难点解析 5.2 考研真题详解 5.3 期末考试真题详解 第6章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法 6.1 重点与难点解析 6.2 考研真题详解 6.3 期末考试真题详解 第7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7.1 重点与难点解析 7.2 考研真题详解 7.3 期末考试真题详解 第8章非线性系统分析 8.1 重点与难点解析 8.2 考研真题详解 8.3 期末考试真题详解 第9章李雅普洛夫稳定性理论 9.1 重点与难点解析 9.2 考研真题详解 附录 附录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控制工程综合》考研试题与答案 附录2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控制原理》考研试题与答案

附录3 东北大学2010年《自动控制原理》考研试题与答案 附录4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自动控制原理》考研试题与答案 附录5 浙江大学2010年《自动控制原理》考研试题与答案 附录6 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控制理论》考研试题与答案 附录7 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自动控制原理》考研试题与答案 附录8 天津大学2010年《自动控制理论》考研试题与答案 附录9 西安交通大学2008年《自动控制原理与信号处理》考研试题与答案

高考专业对比环境科学VS环境工程

2015高考专业对比:环境科学VS环境工程 今天是2015高考最后一天,大家面对高考志愿专业选择,家长和考生也开始做准备了。中国教育在线就业频道为大家总结易混淆专业对比,指导考生依据职业定位选择专业,填报志愿,仅供参考。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面对自然界生态环境的平衡问题,专业的“环科人”并不仅从生态系统的自然演变过程来研究它,因为这样不能充分地阐明它的内在演变规律。只有当我们把生态系统与人类经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彻底揭示生态平衡问题的本质。我们大学四年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并运用这一发展规律,有目的地控制当前生态环境向着人类宜居的状态行进,从而实现远离风沙、雾霾的美好“生态梦”。 在环科的大家庭中,小伙伴们既是数理化能手,也是化验计量达人;既要拥有宽广的学术视野,也要力争成为与理工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在专业课上,我们会把环境科学的相关理论基础打得扎扎实实,我们学习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国际环境科学界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 主要课程: 专业课:环境化学、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普通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监测、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与法规、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制图、环境流体力学、环境地学、环境毒理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技术、水污染生态修复技术、测量学、植物学等。 毕业去向: 很多怀揣梦想的优秀“环科人”走上了科研的第一线,在各大环境研究所中从事着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监测、评价、管理和规划等工作;还有些人则成为环境工程师,基于市场需求为用户开发环保产品以及跟进某些环境工程,统筹全局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此外,一些中央和地方、各工业部委的环境科学研究部门也是“环科人”的向往之处。 拥有环境科学专业国家特色专业院校名单:浙江大学、云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安庆师范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大学、长安大学。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uml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 2019-4-24

目录 第1章需求分析 (3) 1.1 功能需求 (3) 1.2 用例模型 (3) 1.2.1识别参与者与用例 (3) 1.2.2用例图 (3) 1.2.2用例规约 (4) 第2章建立静态模型 (6) 2.1确定对象类和关联 (6) 2.2添加属性和操作 (7) 2.3寻找继承关系 (7) 2.4类图 (7) 第3章建立动态模型 (9) 3.1序列图 (9) 3.2状态图 (11) 第4章物理模型 (11) 4.1 创建系统构件图 (11) 4.2 创建系统配置图 (11) 第5章分工小结 (12)

第1章需求分析 1.1 功能需求 (1)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查询成绩、计算绩点等服务。每个学生拥有唯一的账号,每一个账号包括学号、姓名、密码等个人信息。 (2)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允许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录入、查询、修改或删除。每个教师拥有唯一的账号,每一个账号包括教工号、姓名、密码等个人信息。(3)教学管理员能够新建学生信息和课程信息,能够查询、修改或删除这些信息,并且管理员能够对本系统设置权限。每个管理员拥有唯一的账号,每一个账号包括管理员号、姓名、密码等个人信息。 1.2 用例模型 采用用例驱动的分析方法,识别出系统中的参与者和用例,并建立用例模型。 1.2.1识别参与者与用例 ●参与者可确定为: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员。 ●用例可确定为:登陆系统、找回密码、查询成绩、计算绩点、修改成绩、删 除成绩、录入成绩、新建(查询/修改/删除)学生信息、新建(查询/修改/删除)课程信息。 1.2.2用例图 学生用例图:

大工软件工程课程大作业答案

网络教育学院《软件工程》课程大作业 题目:企业货物管理系统 学习中心: 层次: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 完成日期:

总体设计说明书, 一、运行环境 硬件开发环境: CPU:Intel Pentium 4 2.00GHz 内存:2G 硬盘:160G 软件开发环境: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P2 开发工具包:Java(TM) SE Development Kit 6 开发工具:MyEclipse Enterprise Workbench 5.5.1 GA JSP服务器:Apache Tomcat 5.5.26 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并安装升级补丁 浏览器: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6.0以上 二、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介绍管理人员的登录与注册模块、进货入库管理模块、退货管理模块、商品调价管理模板的具体功能。 登录:用以实现用户的登录和注册。 用户管理:对系统所有的用户以列表形式浏览并能进行删除。 部门管理:对本企业的部门进行管理,有添加、删除、修改等管理。 供应商管理:对提供物资的企业或厂商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 员工管理:对企业的员工进行添加、删除、修改。 进货合同:对企业采购物品的合同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管理。 库房管理:对企业库房进行管理。 库存管理:对所有库存中的物资以列表形式列出,可以对该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 退货管理:对核查不合格的产品情况进行管理。 核查管理:对所采购的物资进行核查,合格进入库房,不合格列入退货列中。

大工18秋《机械工程材料》在线作业1

【奥鹏】[大连理工大学]大工18秋《机械工程材料》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工艺性能是指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所表现的性能,包括下列的()。 A、铸造 B、锻压 C、热处理 D、焊接和切削加工性能 ,B,C,D 第2题,材料受外力作用时所表现的性能称为力学性能,下列各项属于力学性能的是()。 A、强度 B、塑性 C、硬度 D、韧性及疲劳强度 ,B,C,D 第3题,根据外力加载方式不同,强度指标包括下列的()。 A、屈服强度 B、抗拉强度 C、抗压强度 D、抗弯强度 ,B,C,D 第4题,材料的物理性能包括下列的()。 A、热膨胀性 B、导热性 C、导电性 D、磁性 ,B,C,D 第5题,根据受力情况,裂纹分为()。 A、张开型 B、滑开型 C、撕开型 D、断开型 ,B,C 第6题,材料受外力作用时所表现的性能称为()。 A、物理性能

B、化学性能 C、力学性能 D、工艺性能 第7题,材料在外力去除后能够恢复的变形称为(),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 A、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B、塑性变形,弹性变形 C、弹性变形,弹性变形 D、塑性变形,塑性变形 第8题,材料受力破坏前承受最大塑性变形的能力是()。 A、硬度 B、塑性 C、强度 D、变形 第9题,材料常常在远()其屈服强度的应力下发生断裂,这种现象称为疲劳。 A、高于 B、低于 C、不高于 D、不低于 第10题,实际服役的金属材料有()是因为疲劳而破坏的。 A、90% B、80% C、70% D、60% 第11题,工程材料通常是固态物质。 T、对 F、错 正确答案:T

第12题,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多,不容易失去。 T、对 F、错 正确答案:F 第13题,共价键中的电子对数因元素种类不同而不同。 T、对 F、错 正确答案:T 第14题,固态物质按照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方式,分为晶体和非晶体。T、对 F、错 正确答案:T 第15题,常见的金属材料都具有非晶体结构。 T、对 F、错 正确答案:F 第16题,线缺陷就是晶体中的位错。 T、对 F、错 正确答案:T 第17题,晶体中一维尺寸很大、另两维尺寸很小的缺陷称为面缺陷。T、对 F、错 正确答案:F 第18题,晶相是陶瓷材料中的主要组成相。 T、对 F、错 正确答案:T 第19题,晶相中的晶粒大小对陶瓷材料的性能影响很小。 T、对

【工程】大工18春软件工程在线作业2辅导资料

【关键字】工程 大工18春《软件工程》在线作业2 1、C 2、B 3、D 4、A 5、B 一、单选题共10题,50分 1、通信内聚、逻辑内聚、顺序内聚和时间内聚的内聚性从高到低顺序是()。 A通信、逻辑、顺序、时间 B通信、时间、顺序、逻辑 C顺序、通信、时间、逻辑 D顺序、通信、逻辑、时间 正确答案是:C 2、模块内聚度越高,说明模块内各成分彼此结合的程度越()。 A松散 B紧密 C无法判断 D相等 正确答案是:B 3、结构化方法是一种()的软件开发方法。 A面向用户 B面向数据结构 C面向对象 D面向数据流 正确答案是:D 4、层次图是用来描绘软件的层次结构,其中一个矩形框代表一个模块,若矩形框之间有直线连接,表示它们之间存在()。 A调用关系 B组成关系 C链接关系 D顺序执行关系 正确答案是:A 5、美国IBM公司发明的“层次图加输入/处理/输出图”是指()。 A层次图 BHIPO图 CPAD图 DDFD图 正确答案是:B 6、在以下白盒技术尝试用例的设计中()是最弱的覆盖标准。 A语句 B条件 C条件组合 D判定 正确答案是:A 7、等价划分尝试方法属于()。 A黑盒尝试 B白盒尝试

C边界值尝试 D错误推测 正确答案是:A 8、确认软件的功能是否与用户所要求的功能相符的尝试属于()。 A集成尝试 B自底向上集成尝试 C确认尝试 D回归尝试 正确答案是:C 9、在用户界面层次上(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对软件进行尝试属于哪种尝试方法()。 A黑盒测试 B白盒测试 C逻辑覆盖测试 D控制结构测试 正确答案是:A 10、以下属于用白盒技术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是()。 A边界值分析 B条件组合覆盖 C等价划分 D错误推测 正确答案是:B 二、判断题共10题,50分 1、软件维护阶段是软件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 A对 B错 正确答案是:B 2、决定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主要有: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移植性等。 A对 B错 正确答案是:A 3、软件可移植性指的是,把程序从一种计算环境(硬件配置和操作系统)转移到另一种计算环境的难易程度。 A对 B错 正确答案是:A 4、“如果一个程序的代码块仅仅通过顺序、选择和循环这3种基本控制结构进行连接,并且每个代码块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则称这个程序是结构化的。”这句话是结构程序设计的经典定义。 A对 B错 正确答案是:A 5、系统响应时间指从用户完成某个控制动作,到软件给出预期的响应之间的这段时间。 A对

自动控制原理概念整理

1.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 变换值比,定义为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传递函数表达了系统内在特性,只与系统的结构、参数有关,而与输入量或输入函数的形式无关。 2.一个一般控制系统由若干个典型环节构成,常用的典型环节有比例环节、惯性 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振荡环节与延迟环节等。 3.构成方框图的基本符号有四种,即信号线、比较点、方框与引出点。 4.环节串联后总的传递函数等于各个环节传递函数的乘积。环节并联后总的传 递函数就是所有并联环节传递函数的代数与。 5.在使用梅森增益公式时,注意增益公式只能用在输入节点与输出节点之间。 6.上升时间tr、峰值时间tp与调整时间ts反应系统的快速性;而最大超调量Mp 与振荡次数则反应系统的平稳性。 7.稳定性就是控制系统的重要性能,使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控制理论用于 判别一个线性定常系统就是否稳定提供了多种稳定判据有:代数判据(Routh 与Hurwitz判据)与Nyquist稳定判据。 8.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系统特征根的实部均小于零,或系统的特征根 均在跟平面的左半平面。 9.稳态误差与系统输入信号r(t)的形式有关,与系统的结构及参数有关。 10.系统只有在稳定的条件下计算稳态误差才有意义,所以应先判别系统的稳定 性。 11.Kp的大小反映了系统在阶跃输入下消除误差的能力,Kp越大,稳态误差越小; Kv的大小反映了系统跟踪斜坡输入信号的能力,Kv越大,系统稳态误差越小; Ka的大小反映了系统跟踪加速度输入信号的能力,Ka越大,系统跟踪精度越高 12.扰动信号作用下产生的稳态误差essn除了与扰动信号的形式有关外,还与扰 动作用点之前(扰动点与误差点之间)的传递函数的结构及参数有关,但与扰动作用点之后的传递函数无关。 13.超调量仅与阻尼比ξ有关,ξ越大,Mp则越小,相应的平稳性越好。反之,阻尼 比ξ越小,振荡越强,平稳性越差。当ξ=0,系统为具有频率为Wn的等幅震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