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复习(微课+课件+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复习(微课+课件+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复习(微课+课件+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复习(微课+课件+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复习(微课课件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知识点总结

第八课:国家利益

1.什么是国家利益?

答:(1)国家利益的内涵/什么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

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

(2)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其中,国家的核心利益(6项)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

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2.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1)总述: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2)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①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二者相辅相成、高度统一

②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

维护;

③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3)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的。

3. 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该怎么办?

答: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

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4.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如何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答:(1)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

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3)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珍惜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为维护国家利益贡献力量。同

时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5.如何捍卫国家利益?

答:(1)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2)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

(3)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

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

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第九课:国家安全

6.国家安全是什么?

答: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它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

以及保障可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7. 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答:(1)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关系人民幸福、社会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3)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

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8.怎样面对复杂的国家安全形势?/怎样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怎样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答:(1)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

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一条道路)....*....*....*.....

(2)面对国家安全形式的新变化,我们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十个重视)....*....*....*.....

(3)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

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

家安全体系。(一个体系)....*....*....*.....

9.我们(个人)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答:(1)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

①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

②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

③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④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2)维护国家安全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怎样履行好这一法定义务?)

①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

治意识。

②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第十课:国家发展

10.祖国的伟大成就有哪些?

答:(1)社会生活方面(微观视角):出行、文化生活、政府决策、衣食

住行用……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感受到国家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2)国家层面(宏观视角):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主法治建设;文化

建设;科技创新;社会保障水平;综合国力……祖国的伟大成就令世界瞩目,让我们倍感自豪。....*....*....*.....

11.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答:我们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例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还

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居民收入差距依然

较大,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等等。....*....*....*.....

12. 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国家是怎么做的?/鉴于存在的各种问题,你对国家的未来是否有信心,为什么?....*....*....*.....

答:国家正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取得积极成效。....*....*....*.....

13.劳动的重要性有哪些?

答:(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2)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劳动换来的。

(3)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

展作出贡献。

14. 我们对不同劳动者应有的态度:

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15.怎样理解实干创造未来?

答:(1)只有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辉煌(2)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作为青少年,我们要接过历史

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

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

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章摘要: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依课本结构编排,分八个单元,分别罗列各个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本资料着重突出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辅佐以基础的字词句知识。对于复习、应考,本份资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编者按】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罗列了各个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既有基础的字词句知识,又包含了大量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且以后者为主。对于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与复习、应考来说,本份材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我们来看看吧。(一)第一单元 1、多音字 (1)假:假装、假日 (2)好:问好、好奇 (3)发:发现、白发 (4)晃:晃眼、摇晃 (5)朝:朝向、朝霞 2、学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3、阅读:找出文中描写的字句或段落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

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找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金色的草地》一文,找出描写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字句。 4、体会句中词语的妙用,以及传达的情感 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终于:突出了爬山之路的艰辛,以及爬上山后的喜悦) 5、写作:记叙课余活动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6、古诗积累 《小儿垂钓》 (诗的后两句写出了小孩子垂钓时的专注神态,绘形绘神,跃然纸上)(二)第二单元 1、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1)平铺直叙式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2)语言在动作之前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强调话语) (3)话语分隔式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PEP】五年级下英语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PEP】五年级下英语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重点词汇 mine我的your 你的,(你们的)his 他的hers 她的theirs 他们的,她们的ours 我们的climbing (正在)攀爬eating(正在)吃playing (正在)玩jumping(正在)跳drinking(正在)喝sleeping (正在)睡觉 一、掌握的短语 climb tree 爬树play football 踢足球look at 看a beautiful painting 一幅美丽的画in the kitchen在厨房play with each other一起玩耍drink water 喝水listen to music 听音乐read books 读书 | 二、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表示所有关系的代词叫做物主代词,即表示事物主人的代词。它包括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 注意:1、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不能单独使用,后面需要跟名词,常用来修饰、限定后面的名词。如:This is my book(这是我的书)、That is his bag(那是他的书包) 2、名词性物主代词需独立使用,后面不能跟名词,它相当于“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名词”。如:It’s mine. (它是我的) 四、动词ing形式的变化规则

口诀记忆:动词-ing很好记,一般情况直接加。 词尾若有哑音e,去e再加-ing。 “一辅重闭”作尾巴,双写后加-ing。 还有一点要注意,ie变y再加-ing。 五、重点句型 1、询问物品的归属 ~

句型结构:问:Whose(+物品)+are there/those?(这些/那些是谁的?) 答:There are+名词性物主代词。(它们是···的。)或:There are+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物品。(它们是···的···)。例:问:Whose pens are these? (这些钢笔是谁的?) 答:They are mine.(它们是我的)。 2、如要询问单个物品的归属的句型结构是:问:Whose(+物品)+is it/this/that?(它/这/那是谁的?) 答:It’s+名词性物主代词。(它是···的。)或:It’s+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物品。(它是····的···)。 例:问:Whose dog is it?(它是谁的狗?) 答:It’s hers. (它是她的。) ~ 3、确认多个物品的归属 句型结构:问:Are these+名词性物主代词?(这些是···的吗?) 答:Yes,they are/No,they aren’t(是的,它们是/不,它们不是)。 例:The Chinese book is mine.(这本语文书是我的。)

语文二年级下 第二单元 知识要点归纳

第二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一、易读错的字 曾(céng)经泥泞(nìng)顺(shùn)着荆(jīng)棘晶莹(yíng)面粉(fěn)甘蔗(zhe)甜菜(cài)就算(suàn)的(dí)确 波纹(wén)葱(cōng)绿不舍(shě)一株(zhū)工程(chéng) 建筑(zhù)营(yíng)业饲(sì)养 二、易写错的字 背:第二笔是横,不是点。 暖:左边是“日”,不是“目”,右边不是“爱”。 味:右边是“未”,不是“末”。 具:注意里面是三横。 匹:最后一笔是竖折,里面是“儿”。 恋:下面的“心”,注意卧钩要卧倒,不能写成斜钩。 三、会写词语 léi fēng shū shū zú jì zuó tiān mào zhe liú xià wān wān liǔ shù bēi zhe sǎ xià liǔ yè mí lù wēn nuǎn ài xīn yí dìng yě xǔ yāo qiú zhuō zi píng shí nán dào wèi dào héàn jiù shì jiā gōng zhǒng zi liǔ tiáo nóng jù tián cài gōng jù láo dòng jīng guò cái néng mǎi mài gān tián yī pǐ mèi mèi

chū sè hé shuǐ bì lǜ bō wén jǐng sè hǎo xiàng liàn liàn bù shě 四、多音字 曾zēng()蒙 měng()的 dí()应 yīng()曾céng()蒙 méng()的 de()应yìng ()散 sàn()还hái() 散sǎn()还huán() 五、形近字 波()纹()具()买()温()披()蚊()真()卖()湿() 锋()洒()弯()匹() 峰()酒()变()区() 六、近义词 长长—狭长寻找—寻觅足迹—脚印好奇—奇怪特别—特殊 难道—莫非傍晚—黄昏波纹—水纹柔软—松软平时—平常 七、反义词 弯弯—笔直温暖—寒冷特别—一般柔软—坚硬美丽—丑陋松开—抓住八、词语搭配 ()的小溪()的孩子()的细雨()的大娘()的露珠()的春风()的糕()地问 九、词语归类 1. “AAB的”式的词语:蒙蒙的细细的大大的红红的 2.“AABB”式的词语:平平常常开开心心整整齐齐大大咧咧 十、句子积累 1. 感叹句: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2. 比喻句: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最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从太阳系到无限的宇宙 1.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象. 2.搜集整理资料时,对那些(),(),()或无关的资料,应筛选掉. 3、地球环绕着太阳转叫( ).地球公转方向与( )方向一致,即( ).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保持不变. 4、地球公转的周期为()年,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和(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天,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有了(). 5、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年时间走过的距离.1光年约是( )千米. 6、秋夜比较显眼的星座是东北方的(),它主要有5颗亮星组成,形状像字母“W”. 7、春季比较显眼的星座是( );夏天比较显眼的星座是();冬季比较显眼的星座是(). 8、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从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其中()有一道美丽的光环.()也叫“启明星”,”长庚星”.()是距太阳最近的行星.其中()的卫星数量最多,有62颗.地球

有一颗卫星,就是月球.四季的变化与()、()有关. 9、()和地球最为相似.火星的内部结构跟地球一样. 10、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转,这叫“地心说”.后来古希腊天文学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学说. 第二单元时间的脚步 1、()是现在最为准确的计时工具. 2、()是人类最古老的计时工具. 3、我们共搜集了9种计时工具.按时间分2大类.第一类是古代钟,有日晷,沙漏,水运仪象台,水钟.第二类是机械钟,怀钟,机械摆钟,第三类是石英手表,第四类是原子钟. 4.它们是怎样计时的?日晷是利用太阳照射时,铁针投下的影子计时.机械钟是利用齿轮的转动来计时.摆钟是利用摆有规律的摆动来计时的.石英表是利用石英晶体有规律的震动来计时的. 5、1656年,有摆的挂钟诞生于()的实验室内.它是以()发现的摆的摆动具有规律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 6、摆往返一次为摆动一次;摆的快慢与()有关,摆线越短,摆动越(),摆线越(),摆动越慢.摆的快慢与()无关,与()无关. 7、人们利用某些物体相对稳定的运动规律,发明了各种各样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1.毫米: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米(m)=1分米 10厘米(cm)=1分米 100毫米(mm)=1分米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km。 1千米(公里)=1,000米(公尺)=100,000厘米(公分)=1,000,000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加法各部分名称:“+”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例:100(加数)+(加号)300(加数)=(等于号)400(和) 加法性质:(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7.减法: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五单元基础知识必记一、易读错的字 母亲(qīn)鹦(yīng)鹉翠(cuì)鸟 吞(tūn)下捕(bǔ)鱼蒲(pú)公英 合拢(lǒng)盛(shèng)开观察(chá) 二、易写错的字 搭:右上边是“艹”,不是“”。 翠:羽字头不带钩。 耍:上面是个“而”字,第二笔是撇。 钓:右边的“勺”,第三笔是点。 趣: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喜:注意上边是“士”,不是“土”。 睡:右边第四笔横最长,最后一笔横最短。 三、重点词语 搭船母亲外祖父沙啦响亮羽毛 翠绿长嘴静悄悄吞下捕鱼雨点 船夫用力船头翠鸟蒲公英盛开 玩耍呼喊哈欠钓鱼而是观察 合拢有趣喜爱睡觉乡下窗前 常常绒毛假装起床一本正经 四、多音字 啦(来啦)lā(沙啦)假(放假)jiǎ(真假) 乐(音乐)lè (快乐)悄(悄然)qiāo(静悄悄) 觉(睡觉)jué(自觉)盛(盛满)shèng(盛开) 五、形近字 吵闹沙发回答搭船消失悄悄 拉手沙啦养蚕吞下盆子盛开 吹风哈欠重要玩耍钩子钓鱼 六、近义词 用力—使劲美丽—漂亮玩耍—嬉戏 喜爱—喜欢快乐—欢乐盛开—开放 仔细—认真合拢—收拢张开—展开 一本正经—不苟言笑引人注目—惹人注意 七、反义词 漂亮一丑陋快乐—悲伤引人注目—默默无闻 喜爱—讨厌仔细—马虎合拢—张开 吞—吐有趣—枯燥静悄悄—闹哄哄 八、词语搭配

【形容词搭配】 (彩色)的小鸟(翠绿)的羽毛(红色)的长嘴 (金色)的草地(绿色)的草地(可爱)的草地 (一本正经)的样子(有趣)的蒲公英 【量词搭配】 一(条)小鱼一(只)翠鸟 一(张)长嘴一(种)花一(片)草地 九、词语归类 【ABB 式词语】静悄悄傻乎乎懒洋洋毛茸茸脏兮兮慢吞吞喜洋洋【拟声词】沙啦呼噜嘎吱喀嚓轰隆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一本正经大惊失色从容不迫心平气和没精打采 十、句子积累 1. 比喻句: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2. 感叹句: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十一、考点提示 1.《搭船的鸟》第2-4 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2.《金色的草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常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 3. 学会和同学交流你观察到的事物。 4. 能够把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事物、人物或场景写下来。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五下册复习资料总汇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6、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总结一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必记 一、易读错的字 早晨(chén) 绒(róng)球花粗(cū)壮荒(huāng)野照例(lì) 放假(jià) 衣裳(shang) 双臂(bì) 背诵(sòng) 挨(ái)打 二、易写错的字 晨:上边是扁“日”,下边不要少写一横。 装:上半部分右边是“士”,不是“土”。 荒:中间部分是“亡”,不要多写一点。 舞:共有十四画,第十三笔是竖折。 扬:右面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要写得左窄右宽。 三、会写词语 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粗壮穿戴校园 敬爱国旗敬礼铜钟教室树枝这些好奇招引古老枝干影子落下 荒野口笛跳舞狂欢处罚放假互相所有能够猜想扬起双臂

六、近义词 鲜艳—艳丽好奇—新奇打扮—装扮洁白—雪白安静—宁静 轰响—轰鸣狂欢—狂喜突然—忽然觉得—感觉流利—流畅 详细—详尽认真—仔细清楚—明白鸦雀无声—悄然无声 七、反义词 安静—热闹招引—驱赶洁白—乌黑湿润—干燥出来—进去扬起—放下主动—被动认真—马虎清楚—模糊 糊里糊涂—一清二楚鸦雀无声—人声鼎沸 八、词语搭配 【动词搭配】 (打)招呼(朗读)课文 (跳)孔雀舞 (做)游戏 (看)热闹(走过)荒野 (吹着)口笛 (站)墙角 (收起)戒尺 【形容词搭配】 (敬爱)的老师 (可爱)的小学 (古老)的铜钟 (粗壮)的枝干 (洁白)的粉墙 【数量词搭配】 一(条)小路一(间)教室一(所)小学两(只)猴子 九、词语归类 【ABB 式词语】一条条一个个

【 AABB 式词语】急急忙忙高高兴兴 【“一×一×”式词语】一字不漏一声不响 十、句子积累 1. 拟人句: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2. 反问句: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十一、考点提示 1. 背诵:“日积月累”里的古诗《所见》。 2. 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学校里有不同民族的学生,大家穿戴不同。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一起做游戏,非常快乐。 3. 仿写句子: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清风一吹,他们便跳起欢快的舞蹈;蝴蝶一来,他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招呼。 4. 识记含有身体器官名称的成语: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5.写写自己的同学,把其长相、性格特征和经常做的事情等写下来,让别人猜猜他是谁。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必记 一、易读错的字

初中化学第2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课题1 空气 一、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三、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四、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 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2、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3、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五、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例如:氧气、氮气、水、二氧化碳等可用化学式表示。 混合物: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例如:空气、各种溶液等 多数天然存在的物质,包括矿石、河水、海水等,物质的溶液也属于混合物。 课题2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 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 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 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 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17、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8、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19、上游河床中一般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而下游河 床堆满细沙。 20、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最大、最著名和建立最早的国家公园,是世界上 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21、一只百灵鸟一年可以吃掉4万只蝗虫。6万只猫每天要吃掉60万只鸟。 第二单元《光》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 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 千米,从太阳了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 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 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 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15分= 一刻一刻=15分 测量 1.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5.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 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 1公里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1;汉字产生于大约四千年前,它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大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发展阶段。其中,隶书这种字体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 2;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日本,韩国等国的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 3;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其中大部分汉字是形声。 4;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 5;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王懿荣是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 6;一点值千金的启示:一个小小的错误,有时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们做事、学习一定 要养成仔细认真的习惯。 7;错别字的原因:同音混淆、形近混淆、多笔少画 8;解决错别字的方法:将错别字归类、总结错误原因、经常复习。准备错别字更正本, 及时发现,及时摘录订正。 9;《我爱你,中国汉字》作者:刘湛秋,表达了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10;赞汉字《汪竹柏)默写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11;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他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12;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楷书四大书体之一,历代学楷书柳体字的人,多以《玄秘塔碑》为范本。 13;《字谜七则》《有趣的谐音》分别从字谜、谐音歇后语两方面说明了汉字的有趣和神秘。14;《仓颉造字》让我们了解到没有汉字时,古人曾使用“结绳记事”、“物语”等方式交 流思想,传说是仓颉从模拟鸟的足迹中创造了汉字。 15;《“册”“典”“删”的来历》让我们知道文字最初是刻在兽骨、龟甲等平整的东西上的,中间很长的一段时间是刻在竹子、木头等物体上的,最后写在纸上。 16;世界文字可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大类,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17;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 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 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为那壮丽的景色而送醉,我无限钟情于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汉字,并震惊于它的无限活力和奇特魅力。 18;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 19;我国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 20;默默无闻随心所欲精彩亮相天长地久草莓樱桃文具盒钢笔高压锅消毒 柜牙刷晾衣架康师傅牙膏旧貌换新颜啤酒饼干板蓝根韭菜零售豆腐 雪糕安装按照 黯然失色暴殄天物变本加厉川流不息刻不容缓一鸣惊人 21;书法名家: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fǔ) 22;左形右声:编、清右形左声:飘、雅上形下声:茅、管外形内声:园、阁 23;刘伶饮尽不留零,贾岛醉来非假倒 24;歇后语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整理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点燃 4.原理:表达式: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 开止水夹;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 (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考点三)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考点四)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氧气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考点五)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七、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见教材P32。 课题2 氧气 考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沉浮 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2、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 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5、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6、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8、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9、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0、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11、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1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3、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 (排开的水量越大)或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4、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15、马铃薯在(浓盐水、浓糖水)等液体里都能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6、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7、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水重会(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水轻会(上浮)。 18、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比重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 9、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结束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 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 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③写得数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③写得数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中间的0既要向前一位借,又要借给下一位,所以借回来的“10”只剩下“9”了。如1000-234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公式: 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被减数-差=减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6、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加数=另一个加数验算。 7、减法的验算:可以是减数+差=被减数验算,也可以用被减数-差=减数验算。 8、估算:(1)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记忆:看保留位数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2)估算的应用:收银员收钱要准确,要精确计算。准备多少钱才够的可以估算,但因为是交钱买东西,要估大。

六年级科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十课:蚯蚓找家 主要知识点: 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北 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鲸鱼生活在大海中,骆驼生活在沙漠中,大象生活在热带雨林。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防止水分的丧失是蚯蚓生 存的关键。喜欢的食物主要是: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等 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形,以减少水分蒸发。 蚯蚓的生活习性:六喜:喜阴暗、喜潮湿、喜安静、喜温暖, 喜甜,酸味、喜同代同居;六怕:怕光、怕震动、怕水浸泡、怕闷气、怕农药、怕酸碱。 第二十一课:变色龙 主要知识点: 1、动物的自我保护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2、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 护色。生物的体色与周围的环境越相似,就越容易隐蔽自己。例如:变色龙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来适应不同的环境。 3、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例如毒箭蛙用鲜艳的颜色来警告捕食者不要吃它。 4、动物依靠体态、颜色模拟不可食的物体或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的 动物,借以保护自己,这种现象叫做拟态。例如:枯叶蝶借助与枯叶相似的外表保护自己免遭其他捕食者的侵袭,这是一种生物对另5、一种生物形态的模仿。假死是动物躲避天敌的捕食时,外表看 起来好像已经死亡,实际上还活着的一种状态。 6、动物保护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有哪些?举例说明。 答:保护色:变色龙改变身体的颜色; 警戒色:如毒箭蛙、黄蜂; 拟态:如竹节虫、尺蠖、枯叶蝶; 冬眠:如青蛙,蛇; 断尾:如壁虎断尾逃生; 解放军战士为什么要穿迷彩服?它是根据什么设计的? 答:迷彩服与周围的环境相似,可以伪装自己,不被敌人发现;这是根据动物的保护色的原理设计的。 第二十二课:植物向哪里生长 知识点总结: 各种植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植物的生活环境包括阳光、 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2、向日葵的“头”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转动,这种受光刺激 而引起的生长弯曲现象叫做向光性。例如:一般说来,北半球树木的南侧比北侧长得好。 植物的根向地下生长的现象称为向地性,也是地心引力作用的 结果。

最新小学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1、根有直根和须根;直根的特点:有明显主根和侧根,须根的特点:没有明显 的主根和侧根,都是不定根,根的粗细和长短相近,看上去像一把胡子;直根:白菜、大豆、蒲公英、芝麻,须根:稻、洋水仙。 2、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根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深、广、 多。 3、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大豆、白菜等属于直根系,它们有 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玉米、水稻是须根系,它们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了许多像胡须一样的根。 4、植物根系生长特点与环境有关: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 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在沙漠中的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地下伸长,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能较好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吸收水分。 5、从根的顶端到生用根毛的一段,就是根尖。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部分为根毛; 根毛的功能:吸收水和无机盐、分泌酸类物质、溶解土中不易溶解的养分。 6、植物茎的作用:吸收地下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等。 茎的形态:a、按质地分:木质茎和草质茎;b、按生长状况分:直立茎、缠绕茎(自身缠绕)、攀援茎(卷须攀援)、匍匐茎。 茎的特点:有叶、节、芽。 7、为什么树怕剥皮:植物体叶子制造的养分要通过树皮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切断树皮,养分运输通道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和叶也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8、叶片有互不遮蔽的规律,叫叶镶嵌,这样的规律有利于叶片尽可能吸收更多 阳光。 9、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和氧气。 10、几乎所有的生物呼吸都需要氧气,并排放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除了要 进行呼吸之外,它们的叶片在阳光照射下,还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放出氧气。 11、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并放出二 氧化碳; 植物的绿叶可以把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和从气孔进入的二氧化碳,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制成养料和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①制造有机物;②转化并储存太阳能;③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④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作用。光合作用分为: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12、根据花的构造,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在一朵花中,花萼、花 冠、雄蕊、雌蕊四部分俱全的,叫完全花,如白菜花、桃花;缺少其中一至三部分的,叫不完全花。生活中常见的有木棉花、白菜花、萝卜花、油菜花、茄花、蚕豆花、梨花、桃花、柑橘花、牵牛花等;有百合花(缺花萼)、南瓜花(属于单性花,缺雄蕊和雌蕊)、黄瓜花(属于单性花,缺雄蕊和雌蕊)、鸡蛋花(缺花萼)柳树花(缺花冠)。 13、花各部分的作用:a) 花萼保护幼嫩的花蕾b) 花冠保护雄蕊和雌蕊c) 花 瓣:虫媒花花瓣鲜艳吸引昆虫传粉,风媒花花瓣很小或退化有利于接受花粉。 d)雄蕊:雄性生殖器官e) 雌蕊:雌性生殖器官f) 胚珠:发育成种子g) 子 房:发育成果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