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点的投影题型(三)

点的投影题型(三)

点的投影题型(三)
点的投影题型(三)

点的投影题型(三)1、点A(10、20、14),点B在点A之上5mm,

之后6mm,之左7mm。求两点的三面投影。

2、点A(16、10、0),点A比点B靠左10mm,

靠下8mm,靠前4mm。求两点的三面投影。

4、点C(16、0、10),点D在点C之下7mm,

之前5mm,之右12mm。求两点的三面投影。

3、点C(20、8、15),点D在点C之下5mm,

之前10mm,之右7mm。求两点的三面投影。

5、点E到V面的距离为10mm,到W面的距离为15mm,

到H面的距离为18mm。点F的Y和Z值与点E相同,X值

相差10mm,且点F比点E靠右。求两点的三面投影。

6、点E到V面的距离为8mm,到W面的距离为14mm

,到H面的距离为0mm。点F的X值为0,且比点E

高5mm,往前8mm。求两点的三面投影。

1

2

8、点G(16、0、0),点G在点H靠左10mm,

靠下8mm,靠后4mm。求两点的三面投影。

7、点G(0、16、12),点H在点G之上5mm,

之后16mm,之左5mm。求两点的三面投影。

10、点I(12、0、10),点J在点I之下7mm,

之后前5mm,之左12mm。求两点的三面投影。

9、点I(0、0、10),点J在点I之上5mm,

之前10mm,之左7mm。求两点的三面投影。

12、点K到V面的距离为8mm,到W面的距离为14mm,到H面的距离为0mm。点L均比点K

靠后、上、左5mm。求两点的三面投影。

11、点K到V面的距离为10mm,到W面的距离为15mm,到H面的距离为5mm。点L均比点K靠右、

上、前5mm。求两点的三面投影。

第三章 正投影与三视图

第三章正投影与三视图 【知识结构框架】 【重点难点提示】 l.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2.点→线→面→基本几何体的技影,空间概念的培养。 【知识要点精讲】 一、正投影与三视图: 1、投影的概念:灯光或日光照射物体,在墙面或地面上得到影子的现象称为投影。 2、投影法:一组射线通过物体,射向预定平面而得到图形的方法称为投影法。 一组射线——称投影线; 其中预定平面——称投影面; 得到的图形——称投影。 3、投影法的分类: 中心投影法:投影线汇交于一点。如图3-1。 投影法分两大类正投影:投影钱垂直于投影面。如图3-2。 平行投影法:投影线相互平行 斜投影:投影线倾斜于投影面。如图3-3。

由于正投影能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尺寸,所以在机械制图中得到广泛应用,绘制机械图样主要采用正投影法。 4、三视图的形成: ①设立三投影面体系:如图3-4 正投影面V—正立位置; 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水平投影面H—水平位置; 侧投影面W—侧立位置。 X轴—H面与V面的交线; 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轴 y轴—H面与W面的交线; Z轴—V面与W面的交线。 一个原点O—— X、Y、Z三轴的交点。 ②三视图的形成:如图3-5 把物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按正投影的方法分别向三个投影面进行投影,即得到物体的正面投影,水平面技影和侧面投影。如图3 - 5(a)。 为了方便画图,按GB规定,将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展开摊平在同一平面上: V面一不动 如图3-5(b),即 H面一绕ox轴向下旋转90° W面一绕oz轴向右旋转90°

H面上的用"Y H"表示。 注意:展开摊平后,Y轴被分为两部分 w面上的用"Yw"表示。 V面上的投影-称主视图 展开摊平后: H面上的投影-称俯视图统称三视图。如图3-5(c) W面上的投影-称左视图 去掉投影面范围线(它的大小与视图无关)如图3-5(d),待熟练之后,投影轴也可省略不画。

九年级下册数学《投影与视图》知识点整理

投影与视图 知识要点 1、投影 (1)投影: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projection),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2)平行投影: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或探照灯光的一束光中的光线。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parallel projection). (3)中心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center projection)。 (4)正投影: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 注:物体正投影的形状、大小与它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有关。 2、三视图 (1)三视图:是指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 将人的视线规定为平行投影线,然后正对着物体看过去,将所见物体的轮廓用正投影法绘制出来该图形称为视图。一个物体有六个视图: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前面形状,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上面形状,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左面形状,三视图就是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总称。 (2)特点: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位的形状,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方向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投射的结果,另外还有如剖面图、半剖面图等做为辅助,基本能完整的表达物体的结构。 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位的形状,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方向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投射的结果,另外还有如剖面图、半剖面图等做为辅助,基本能完整的表达物体的结构。

3-2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教案)

任务3-2 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本项目参考课时:8学时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出勤,作好学生考勤记录。 强调课堂纪律,活跃课堂气氛。 在对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绘图练习来筑固所学的知识。 【课题导入】 机件是一个立体的,而视图则是平面图,我们如何用平面图来准确表达机件的结构?这就是我们学习机械制图的核心内容。本任务的重点主要学习、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讲授新课】 任务3-2 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一、教学内容 (一)三投影面体系与三视图的形成 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定,用正投影法所绘制出的物体的图形称为视图。 一个视图一般不能反映物体的真实的空间形状,如图3-2-1所示。为此,要想全面物体的完整形状,就必须多增加几个投影,使其互相补充。工程上常用的是三视图。 图3-2-1 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

1.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三投影面体系是由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组成,如图3-2-2所示。 在三投影面体系中,三个投影面分别如下: 正立投影面:简称为正面,用V表示。 水平投影面:简称为水平面,用H表示。 侧立投影面:简称为侧面,用W表示。 三个投影面之间的交线称为投影轴,分别 用OX、OY、OZ 表示,简称X 轴、Y 轴、 Z轴。X 轴是V 面与H 面的交线,Y 轴是H 面与W 面的交线,Z 轴是V 面与W 面的交 线。X、Y、Z 轴两两垂直,它们的交点称为原 点,用O 表示。图3-2-2三投影面体系2.三视图的形成 将物体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如图3-2-3(a)所示,利用正投影法将物体分别向三个投影面投射,即得物体的三视图,如图3-2-3(b)所示。 三个视图分别为: 主视图——由前向后投射,在V 面上得到的视图; 俯视图——由上向下投射;在H 面上得到的视图; 左视图——由左向右投射,在W 面上得到的视图; 为了绘图和识图的方便,需将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展开摊平在同一个平面上。其展开方法是:正面(V 面)不动,水平面(H 面)绕X 轴向下旋转90°,侧面(W 面)绕Z轴向右旋转90°,分别旋转到与正面处在同一平面上,如图3-2-3(c)所示。 由于视图所表达的物体与投影面的大小,物体与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所以工程上通常不画出投影面的边框和投影轴,如图3-2-3(d)所示.

(完整word版)投影与视图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投影与视图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中心投影 有关概念 1. 投影现象: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其他平面上留下它的影子,这 就是投影现象,影子所在的平面称为投影面。 2. 手电筒、路灯和台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个点发出的,这样的光线所形成 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n

知识点三:平行投影及应用 1.平行投影的定义 太阳光线可以看成是平行光线,平行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当平行光线与投影面垂直,这种投影称为正投影 2.平行投影的应用: (1)等高的物体垂直地面放置时,太阳光下的影长相等。 (2)等长的物体平行于地面放置时,太阳下的影长相等。 3.作物体的平行投影:由于平行投影的光线是平行的,而物体的顶端与影子 的顶端确定的直线就是光线,故根据另一物体的顶端可作出其影子。 例1:如图,小华(线段CD)在观察某建筑物AB (1)请你根据小华在阳关下的影长(线段DF),画出此时建筑物AB在阳光下的影子。 (2)已知小华身高1.65m,在同一时刻,测得小华和建筑物AB的影长分别为1.2m 和8m,求建筑物AB的高。 例2:小明在公园游玩,想利用太阳光下的影子测量一颗大树AB的高,他发现大树的影子恰好落在假山坡面CD和地面BC上,如图所示,经测量CD=4m,BC=10m,CD与地面成30度的角,此时量得1m标杆的影长为2m,请你帮助小明求出大树AB的高度?

知识点四:视图 1.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 2.三视图的排列规则:俯视图放在主视图的下面,长度与主视图的长度一样;左视图放在主视图的右面,高度与主视图的高度一样,宽度与俯视图的宽度一样,可简记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注意:在画物体的三视图时,对看得见的轮廓线用实线画出,而对看不见的轮廓线要用虚线画出。在三种视图中,主视图反映的是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的是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的是物体的宽和高.因此,在画三视图时,对应部分的长要相等。 例1:如图是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一个几何体,请画出它的三视图。 例2:画出下列物体的三视图

制图的基本规定、正投影与三视图、点的投影试题

机械制图(制图的基本规定、正投影与三视图、点的投影)阶段测试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下面描述正确的是()。(07年高考题) A.主视图只反映物体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 B.主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和左右的相对位置; C.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前后的相对位置关系; D.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左右相对位置关系。 2.确定图形中各部分几何形状大小的尺寸称为()。(07年高考题) A.定位尺寸 B.定形尺寸 C.总体尺寸 D.结构尺寸 3.在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中,已知线段是指()。(09高考) A.定形、定位尺寸都不全的线段; B.只有定形尺寸而无定位尺寸的线段; C.只有定形尺寸和一个定位尺寸; D.定形、定位尺寸均齐全的线段。 4.A0图纸幅面是A4图纸幅面的()倍。 A.4倍 B.8倍 C.16倍 D.32倍 5.国家标准中规定标题栏正常情况下应画在图纸的()。 A.左上角 B.右上角 C.左下角 D.右下角 6.用下列比例分别画同一个机件,所绘图形最大的是()。 A.1:1 B.1:5 C.5:1 D.2:1 7.在机械图样中,不能用细实线表达的是()。 A.图面线 B.尺寸线及尺寸轮廓线 C.不可见轮廓线 D.成规律分布的相同要素的连线 8.主视图反映物体的() A.长度和宽度 B.长度和高度 C.高度和宽度 D.长度、高度和宽度 9.表示基本几何体相对位置的尺寸为()。 A.定形尺寸 B.定位尺寸 C.总体尺寸 D.结构尺寸 10.机械图样采用的投影方法是()。 A.正投影法 B.中心投影法 C.平行投影法 D.斜投影法 11.粗实线主要用于绘制()。 A.过渡轮廓 B.可见轮廓 C.不可见轮廓 D.轴心 12.机械图样中的尺寸以()为单位。 A.cm B.mm C.dm D. m 13.角度数字的书写要求()。 A.一律水平书写 B.随着角度的方向而改变 C.与角度水平书写 D.视情况而定

人教版初中数学投影与视图知识点总复习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投影与视图知识点总复习有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A.B.C.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找到从正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 【详解】 解:从正面可看到从左往右2列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小正方形,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主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看得到的视图. 2.如图,小明用由5个相同的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研究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变化情况.若由图1变到图2,不变化的是() A.主视图B.主视图和左视图C.主视图和俯视图D.左视图和俯视图【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主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看得到的视图,俯视图是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左视图是左边看得到的图形,可得答案. 【详解】 主视图都是第一层三个正方形,第二层左边一个正方形,故主视图不变; 左视图都是第一层两个正方形,第二层左边一个正方形,故左视图不变; 俯视图底层的正方形位置发生了变化. ∴不改变的是主视图和左视图.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利用三视图的意义是解题关键. 3.图2是图1中长方体的三视图,若用S 表示面积,23S x x =+主,2S x x =+左,则 S =俯( ) A .243x x ++ B .232x x ++ C .221x x ++ D .224x x + 【答案】A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已知视图的边长结合其面积得出另一边长,即可得出俯视图的边长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S 主23(3)=+=+x x x x ,S 左2(1)=+=+x x x x , ∴主视图的长3x =+,左视图的长1x =+, 则俯视图的两边长分别为:3x +、1x +, S 俯2(3)(1)43=++=++x x x x , 故选:A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已知三视图求边长,正确得出俯视图的边长是解题关键. 4.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A .25cm B .28cm C .29cm D .210cm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推知几何体为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1cm 、1cm 、2cm ,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即可求其表面积.

初中数学中考模拟数学总复习 投影与视图经典考试题及答案2 .docx

xx学校xx学年xx 学期xx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 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试题1: 如图,在一水平面上摆放两个几何体,它的主视图是() A. B.C. D. 试题2: 如图是由三个小正方体叠成的一个几何体,它的左视图是() A. B. C. D. 试题3: 如图,从左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能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评卷人得分

A. B. C. D. 试题4: 如图,由4个相同的小立方块组成一个立体图形,它的主视图是() A. B. C. D. 试题5: 如图,一个几何体由5个大小相同、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搭成,下列关于这个几何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视图的面积为5 B.左视图的面积为3 C.俯视图的面积为3 D.三种视图的面积都是4 试题6: 某运动器材的形状如图所示,以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左视方向,则它的主视图可以是()

A. B. C. D. 试题7: 如图的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A. B. C. D. 试题8: 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体快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A. B. C. D. 试题9: 某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分别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3π B.2π C.π D. 12 试题10: 由一些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则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可能是. 试题11: 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若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36,则它的表面积是. 试题12: 由一些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则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可能 是. 试题13: 一个长方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若其俯视图为正方形,则这个长方体的底面边长是.

机械制图——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教学时数:2学时 课题:§3-2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教学目标: 利用正投影特性掌握三视图的投影及对应关系。 教学重点: 三视图的方位关系、对应关系及投影规律。 教学难点: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 木模、挂图、板图 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3-2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一、三视图的形成 物体是有长、宽、高三个尺度的立体。我们要认识它,就应该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面去观察它,才能对其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图3-4所示的是四个不同的物体,它们只取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如果不附加其它说明,是不能确定各个物体的整个形状的。要反

映物体的完整形状,必须根据物体的繁简,多取几个投影面上的投影相互补充,才能把物体的形状表达清楚。 为了准确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我们选取互相垂直的三个投影面。 1、三投影面体系 三面: 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用 V 表示 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用 H 表示 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用 W 表示

OX轴:V面与H面的交线。 OY轴:H面与W面的交线。 OZ轴:V面与W面的交线。 OX轴、OY轴、OZ轴的交点为圆点。 2、三视图的形成: (1)三视图 主视图:正面投影(由物体的前方向后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俯视图:水平面投影(由物体的上方向下投射所得到的视图)左视图:侧面投影(由物体的左方向右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2)三视图的展开规定 正面保持不动,水平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0,侧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0。 二、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1、位置关系: 主视图在上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左视图的正

最新初中数学投影与视图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投影与视图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是() A.三棱柱B.圆柱C.六棱柱D.圆锥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主视图和左视图确定是柱体,锥体还是球体,再由俯视图确定具体形状. 【详解】 解:由俯视图可知有六个棱,再由主视图即左视图分析可知为六棱柱,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三视图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考查.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 2.如图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搭成的几何体,搭成这个几何体需要()个小正方体,在保持主视图和左视图不变的情况下,最多可以拿掉()个小正方体 A.10:2B.9:2 C.10:1D.9:1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已知条件可知这个几何体由10个小正方体组成,主视图有3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3、1、2;左视图又列,每列小正方形的数目分别为3、2、1;俯视图有3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3、2、1,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解:这个几何体由10个小正方体组成; ∵主视图有3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3、1、2;左视图有3列,每列小正方形的数目分别为3、2、1;俯视图有3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3、2、1, ∴在保持主视图和左视图不变的情况下,只能拿掉俯视图的第2列中减少1个小正方体,因此,最多可以拿掉1个小正方体.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视图,需注意被其他部分遮挡而看不见的小正方体. 3.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从前往后看到一个矩形,后面的轮廓线用虚线表示. 【详解】 该几何体为三棱柱,它的主视图是由1个矩形,中间的轮廓线用虚线表示.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画物体的主视图的口诀为: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掌握常见的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 4.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A .25cm B .28cm C .29cm D .210cm

初三-上册第五章投影与三视图知识点

名师精编优秀资料 投影与视图; 一.投影: 1.光源 点光源:像手电筒、路灯、台灯都可以看成一个点光源。 平行光源:太阳光可以看成是一个平行光源 2.概念 定义: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1)平行投影: 由平行光线(太阳的光线是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 (2)中心投影: 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 (3)两者区别与联系: 区别 光线物体与投影面平行 联系 时的投影 平行投影平行的投射线全等都是物体在光 线的照射下,在某中心投影从一点出发的投射线放大(位似变换) 个平面内形成的影 子。(即都是投影) 3.投影知识点: 测量同一时刻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时: ①若两物体的高度之比等于影长之比时,则这两个物体的影子是平行投影。 ②若两物体的高度之比不等于影长之比时,则这两个物体的影子是中心投影 4.投影的性质: ①将两个等高物体垂直于与地面放置时,离点光源较近的物体的影子较短,反之则越长。 ②将两个等高物体平行于与地面放置时,离点光源较近的物体的影子较长,反之则越短。5.易错题整理: 1)直线的平行投影一定是直线(×)原因: 2)矩形的投影一定是矩形(×)原因: 3)一个圆在平面上的投影一定是圆。(×)原因: 二.视图: 1.概念: 用正投影的方法绘制的物体在投影面上的图形,称为物体的视图。 2.分类: 视图有: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3.正方体的主要视图及展开: 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 1)1-4-1型:6种 2)2-3-1型:3种 3)2-2-2型:1种 4) 3-3 型:1种 4.看视图确定物体有多少正方体组成:在俯视图中画圈标注法,取较小数值的和。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29投影与视图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29投影与视图 【编者按】本章中我们将了解投影的基础知识,并借助投影的原理认识视图,然后进一步讨论:如何由立体图画出三视图,如何由三视图想象出立体图。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经历实践探索,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会画事物的三视图,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一、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同学们应该熟练掌握以下内容。 1.会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 2.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3.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的三视图与正投影的相互关系及三视图中位置关系、大小关系 4.明确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关系 5.经历探索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能识别物体的三视图 6.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二、知识框架

三、重点、难点 重点: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和会画简单的三视图,能够做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 难点: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及正确画出三棱柱的三视图,三视图中三个位置关系的理解。 四、知识点、概念总结 1.投影:从初中数学的角度来说,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平行投影: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或探照灯光的一束光中的光线。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 中心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 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联系 光线物体与投影面平行 时的投影 平行投影平行的投 射线 全等都是物体在 光线的照射下,在 某个平面内形成 的影子。(即都是 投影) 中心投影从一点出 发的投射 线 放大(位似变换)

九年级下册数学 第3章 投影与视图 单元测试题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册数学湘教新版《第3章投影与视图》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1)、(2)、(3)、(4)是一天中四个不同时刻的木杆在地面上的影子,将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4)、(3)、(1)、(2)B.(1)、(2)、(3)、(4) C.(2)、(3)、(1)、(4)D.(3)、(1)、(4)、(2) 2.如图,小明和小燕在院子里玩捉迷藏游戏,院子里有三堵墙,现在小明站在O点,小燕如果不想被小明看到,则不应该站的区域是() A.(1)B.(2)C.(3)D.(4) 3.从某个角度看一个几何体,看到的是一个圆,那么这个几何体不可能是()A.圆柱B.圆锥C.球D.棱柱 4.如图1所示的四个物体中,主视图如图2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5.由下列光线形成的投影不是中心投影的是() A.手电筒B.探照灯C.太阳D.电灯 6.如图,是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所得到的视图,则该物体可能是()

A.三棱锥B.五棱柱C.五棱锥D.三棱柱 7.平面展开图是下面名称几何体的展开图,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不相符的是()A.B. C.D. 二.填空题 8.如图:桌上放着一摞书和一个茶杯,A,B,C分别是从物体的、、看到的.(选填“左面”、“前面”或“上面”) 9.平行投影是由光线形成的,太阳光线可以看成. 10.一个几何体分别从上面看、从左面看、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 1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是.(填字母即可) 12.如图是两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请你写出这两个立体图形的名称.

投影与视图知识点总结

投影与视图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 投影与视图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中心投影有关概念 1、投影现象: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其他平面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影子所在的平面称为投影面。 2、手电筒、路灯和台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个点发出的,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3、作一物体中心投影的方法:过投影中心与物体顶端作直线,直线与投影面的交点与物体的底端之间的线段即为物体的影子。 投影与视图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知识点2:视点、视线和盲区观测点的位置称为视点由视点发出的观测线称为视线 视线不能穿过障碍物,若视线遇到障碍物,则会有观测不到的地方,就称为盲区。 知识点三:平行投影及应用 1、平行投影的定义 太阳光线可以看成是平行光线,平行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当平行光线与投影面垂直,这种投影称为正投影 2、平行投影的应用: 1 / 9 精品文档 (1) 等高的物体垂直地面放置时,太阳光下的影长相等。

(2) 等长的物体平行于地面放置时,太阳下的影长相等。 3、作物体的平行投影:由于平行投影的光线是平行的,而物体的顶端与影子的顶端确定的直线就是光线,故根据另一物体的顶端可作出其影子。 知识点四:视图 1、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 2、三视图的排列规则:俯视图放在主视图的下面,长度与主视图的长度一样;左视图放在主视图的右面,高度与主视图的高度一样,宽度与俯视图的宽度一样,可简记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注意:在画物体的三视图时,对看得见的轮廓线用实线画出,而对看不见的轮廓线要用虚线画出。在三种视图中,主视图反映的是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的是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的是物体的宽和高。因此,在画三视图时,对应部分的长要相等。 投影与视图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3、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1)由三种视图判断几何体的形状。 (2)给出三种视图,求搭成该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 2 / 9 精品文档 数。 2投影与三视图知识点总结 一、视角与盲区如图 小明眼睛的位置称为视点由视点出发的线称为视线,两条视线的夹角称为视角。小明看不到的地方称为盲区。 哪个区域是盲区,小丽坐在哪里,小明就可以看到明她, 二、投影:

初三下册数学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1.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截面形状是( ) 2.有如图所示的几种几何体: 将它们按截面形状分成两类时,下面的分法正确的是( ). A.截面可能是圆和三角形两类 B.截面可能是圆和四边形两类 C.截面可能是圆和五边形两类 D.截面可能是三角形和四边形两类3.有如图所示的一座小屋,站在小屋的前面和右面看到的依次是( ). 4.在如第二、10题图所示的正方体的三个面上,分别画了填充不同的圆,下面的4个图中,是这个正方体展开图的有( ).

5.如图,表示一个用于防震的L形的包装塑料泡沫,当俯视这一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形状是() 6.如图,DH∥EG∥BC,且DC∥EF,那么图中与∠1相等的角的个数(不包括∠1)是( )个. (A)2 (B)4 (C)5 (D)6 7.如图(1),是一起吊重物的简单装置,AB是吊杆,当它倾斜时,将重物挂起,当它逐渐直立时,重物便能逐渐升高.在阳光下,当∠ABC=60°时,量得吊杆AB的影子长BC=11.5米,很快将吊杆直立(直立过程所需时间忽略不计),如图(2),AB与地面垂直时,量得吊杆AB 的影子长BC=4米,求吊杆AB的长(结果精确到1米).

8.如图(1)表示一幢小楼,图(2)是它的俯视图.小明、小亮和小勇在这儿玩踢球游戏,小明、小亮各守一个球门,小勇无论将球踢进谁的球门都算胜利.为此,小勇打算在他们两人都看不见的区域运球,然后突然出现,以便使守门的措手不及.你能在俯视图上画出小明和小亮都看不见的区域吗?

9.将一块正六边形硬纸片(左图),做成一个底面仍为正六边形且高相等的无盖纸盒(侧面均垂直于底面,见图右图),需在每一个顶点处剪去一个四边形,例如图中的四边形AGA'H,那么的大小是度. 参考答案: 1.B;2.B;3.B;4.C;5.B;6.D;7.设调杆AB的长,利用图二中三角形相似证明;8.作图略;9.60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案.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案 教学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王幼龙主编的《机械制图》 教学目的:理解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熟练掌握三视图与物体方位之间的关系 熟练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掌握三面投影图的画法 教学手段:实物演示、多媒体手段 教学重点: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教学难点: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三视图与物体方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老师:袁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A:上次课我们学习了两大投影方法,首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两大投影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1:中心投影法 (特点:投影光线汇交于一点,优点是绘制的图形立体感较强,缺点是得到的投影不能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平行投影法

(又分为两类A:斜投影投射线与投影平面成一定的角度B:正投影投射线与投影平面垂直优点是正投影法得到的投影能够表达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具有较好的度量性,绘制也较简便,故工程制图上采用正投影。 B:用正投影的方式对物体进行单一平面的投影,所得到的物体的三大投影特性是什么?(用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演示 1:真实性当物体的某一个表面平行于被投影面P时,物体上的该平面在投影面P 上反映真实性 2:收缩性当物体的某一个表面倾斜于被投影面P时,物体上的该平面在投影面P 上反映收缩性 3:积聚性当物体的某一个表面垂直于被投影面P时,物体上的该平面在投影面P 上反映积聚性 二:激趣引入 提问:1:用一面视图能否正确反映物体的完整结构形状?用事例否定(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2:用二面视图能否正确反映物体的完整结构形状?用事例否定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因为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上的度量,所以一般情况下,要反映一个物体的完整结构形状,一般需用三视图。 三:新课 1: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用实物演示 为了准确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选取三个互相垂直的三个投影面。 正立投影面简称V面

正投影与三视图教学设计

正投影与三视图教学设计 课题: 正投影与三视图 使用教材:为了发展双语教学,我将把中文教材(P120-P123)与英文原版教材(P42-P47)相结合。 教学内容分析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正投影与三视图”(苏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方法、原理,三视图的绘制(识读)方法和规律等。三视图作为一种技术图样是设计交流与表达的一种常用的技术语言形式。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能绘制简单三视图”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一种设计交流的技术语言,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高一学生能够较熟练地绘制(识读)平面图和正等轴测图,也有光线投射成影的感知和体验。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按照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求证的认识过程展开,建构正投影与三视图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及分析 1.知识目标: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3)掌握三视图一般绘图规则。 2.能力目标: (1)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2)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技术交流中三视图的作用; (2)养成细致、严谨的态度。 4、教学重点: (1)掌握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2)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5、教学难点: 能规范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教学准备 利用投影仪自制平行光源,利用厚胶纸制作多个透明的模型,水彩笔多盒,卡片纸(三投影面)、模型(两个),直尺,圆规。 教学策略及媒体运用 在本节的教学中,将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知识建构——合作探究——总结提升——能力拓展”。 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投影与三视图的原理及其画法。多媒体动画能够清楚地

初中数学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知识点

第29章投影与三视图 一、目标与要求 1.会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 2.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3.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的三视图与正投影的相互关系及三视图中位置关系、大小关系 4.明确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关系 5.经历探索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能识别物体的三视图 6.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二、知识框架 四、重点、难点 重点: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和会画简单的三视图,能够做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 难点: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及正确画出三棱柱的三视图,三视图中三个位置关系的理解。 四、中考所占分数及题型分布 本章在中考中会出1道选择或者填空,也有可能不出。在简答题中会在几何题中穿插应用,本章约占3-5分。

第29章 投影与三视图 29.1 投影 1.投影: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2.平行投影: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或探照灯光的一束光中的光线。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 3.中心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4.正投影: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 例.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线段AB)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1)铁丝平行于投影面; (2)铁丝倾斜于投影面; (3)铁丝垂直于投影面(铁丝不一定要与投影面有公共点). 三种情形下铁丝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通过观察、测量可知: (1)当线段AB 平行于投影面P 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11A B ,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11AB A B =; (2)当线段AB 倾斜于投影面P 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22A B ,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22AB A B =; (3)当线段AB 垂直于投影面P 时,它的正投影是一个点3A . 例.把一正方形硬纸板P (记正方形ABCD )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1)纸板平行于投影面; (2)纸板倾斜于投影面; (3)纸板垂直于投影面。 三种情形下纸板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投影与视图—知识讲解

投影与视图—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在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中增强对空间物体的把握和理解能力; 2.通过实例了解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3.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和球的三种视图; 4.能根据三种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要点梳理】 要点一、投影 1.投影现象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其他平面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影子所在的平面称为投影面. 2. 中心投影 手电筒、路灯和台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点发出的,这样的光线照射在物体上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相应地,我们会得到两个结论: (1)等高的物体垂直地面放置时,如图1所示,在灯光下,离点光源近的物体它的影子短,离点光源远的物体它的影子长. (2)等长的物体平行于地面放置时,如图2所示.一般情况下,离点光源越近,影子越长;离点光源越远,影子越短,但不会比物体本身的长度还短. 在中心投影的情况下,还有这样一个重要结论:点光源、物体边缘上的点以及它在影子上的对应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其中两个点,就可以求出第三个点的位置. 要点诠释: 光源和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方向影响物体的中心投影,光源或物体的方向改变,则该物体的影子的方向也发生变化,但光源、物体的影子始终分离在物体的两侧. 3.平行投影 1.平行投影的定义 太阳光线可看成平行光线,平行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相应地,我们会得到两个结论: ①等高的物体垂直地面放置时,如图1所示,在太阳光下,它们的影子一样长. ②等长的物体平行于地面放置时,如图2所示,它们在太阳光下的影子一样长,且影长等于物体本身的长度.

2. 物高与影长的关系 ①在不同时刻,同一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和大小可能不同.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的大小在变,方向也在改变,就北半球而言,从早晨到傍晚,物体影子的指向是:西→西北→北→东北→东,影长也是由长变短再变长. ②在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影长成正比例. 即:. 利用上面的关系式可以计算高大物体的高度,比如旗杆的高度等. 注意:利用影长计算物高时,要注意的是测量两物体在同一时刻的影长. 要点诠释: 1.平行投影是物体投影的一种,是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产生的.利用平行投影知识解题要分清不同时刻和同一时刻. 2.物体与影子上的对应点的连线是平行的就说明是平行光线. 4、正投影 如图所示,图(1)中的投影线集中于一点,形成中心投影;图(2)(3)中,投影线互相平行,形成平行投影;图(2)中,投影线斜着照射投影面;图(3)中投影线垂直照射投影面(即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我们也称这种情形为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像图(3)这样,当平行光线与投影面垂直时,这种投影称为正投影. 要点诠释: 正投影是特殊的平行投影,它不可能是中心投影. 要点二、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1)太阳光线是平行的,故太阳光下的影子长度都与物体高度成比例;灯光是发散的,灯光下的影子与物体高度不一定成比例. (2)同一时刻,太阳光下影子的方向总是在同一方向,而灯光下的影子可能在同一方向,也可能在不同方向. 2.联系: (1)中心投影、平行投影都是研究物体投影的一种,只不过平行投影是在平行光线下所形成的投影,通常的平行光线有太阳光线、月光等,而中心投影是从一点发出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通常状况下,灯泡的光线、手电筒的光线等都可看成是从某一点发射出来的光线. (2)在平行投影中,同一时刻改变物体的方向和位置,其投影也跟着发生变化;在中心投影中,同一灯光下,改变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其投影也跟着发生变化.在中心投影中,固定物体的位置和方向,改变灯光的位置,物体投影的方向和位置也要发生变化. 要点诠释: 在解决有关投影的问题时必须先判断准确是平行投影还是中心投影,然后再根据它们的具体特点进一步解决问题.

制图的基本规定正投影与三视图点的投影试题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机械制图(制图的基本规定、正投影与三视图、点的投影)阶段测试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下面描述正确的是()。(07年高考题) A.主视图只反映物体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 B.主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和左右的相对位置; C.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前后的相对位置关系; D.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左右相对位置关系。 2.确定图形中各部分几何形状大小的尺寸称为()。(07年高考题) A.定位尺寸 B.定形尺寸 C.总体尺寸 D.结构尺寸 3.在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中,已知线段是指()。(09高考) A.定形、定位尺寸都不全的线段; B.只有定形尺寸而无定位尺寸的线段; C.只有定形尺寸和一个定位尺寸; D.定形、定位尺寸均齐全的线段。 4.A0图纸幅面是A4图纸幅面的()倍。 A.4倍 B.8倍 C.16倍 D.32倍 5.国家标准中规定标题栏正常情况下应画在图纸的()。 A.左上角 B.右上角 C.左下角 D.右下角 6.用下列比例分别画同一个机件,所绘图形最大的是()。 A.1:1 B.1:5 C.5:1 D.2:1 7.在机械图样中,不能用细实线表达的是()。 A.图面线 B.尺寸线及尺寸轮廓线 C.不可见轮廓线 D.成规律分布的相同要素的连线 8.主视图反映物体的() A.长度和宽度 B.长度和高度 C.高度和宽度 D.长度、高度和宽度 9.表示基本几何体相对位置的尺寸为()。 A.定形尺寸 B.定位尺寸 C.总体尺寸 D.结构尺寸 10.机械图样采用的投影方法是()。 A.正投影法 B.中心投影法 C.平行投影法 D.斜投影法 11.粗实线主要用于绘制()。 A.过渡轮廓 B.可见轮廓 C.不可见轮廓 D.轴心 12.机械图样中的尺寸以()为单位。 A.cm B.mm C.dm D. m 13.角度数字的书写要求()。 A.一律水平书写 B.随着角度的方向而改变 C.与角度水平书写 D.视情况而定 14.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中,中间线段是指()。 定形、定位尺寸均齐全的线段A.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视图与投影讲义

九年级上册数学讲义——视图与投影知识点 本章精要知识点归纳 1. 主要概念: (1)圆柱的主视图是矩形,左视图是矩形,俯视图是圆。 (2)圆锥的主视图是三角形;左视图是三角形;俯视图是圆,还要画上圆心。 (3)球的主视图是圆;左视图是圆;俯视图是圆。 (4)投影: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 (5)平行投影:太阳光线可以看成是平行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6)中心投影:由一点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是中心投影。 (7)视点:眼睛的位置称为视点。 (8)视线:由视点出发的线称为视线。 (9)盲区:视线看不到的地方称为盲区。 2. 主要原理: (1)画视图时,看得见的部分的轮廓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 (2)我们在画三视图时,主、左视图的高要相等;俯、左视图的宽要相等。 (3)在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影子与它们的高度是成比例的。 (4)在同一天中,由早晨到傍晚,物体的影子由正西、北偏西、正北、北偏东、正东的方向移动。 (5)当投影光线与投影面垂直时,形成的投影就是物体的正投影。 第一节视图 知识剖析: 1、画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还记得一个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吗,你能画出下面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吗? 圆柱圆锥球 图中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些儿何体,它们的形状各是什么样的? 上面我们研究的是三种有代表性的几何体,生活中还有更多几何体及物体. 2、画直三棱柱与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

先想象出图中各几何体的三种视图,然后互相讨论结果的正确性。 根据想象和讨论,可以基本确定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 直三棱柱 直四棱柱 从上面的直棱柱的三种视图中,能否总结一下,在画视图时应注意什么? (在画视图时,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应注意主视图和左视图是否同样宽.)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画出正三棱柱在这两种位置时的视图。 位置(一)位置(二) 解:图中正三棱柱在位置(一)时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图中正三棱柱在位置(二)时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例2. 如图所示,画出下列物体的三视图。

正投影与三视图分析

正投影与三视图(公开课) 温溪高级中学李茂林2009-12-4 地点:312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正投影法的含义。 (2)掌握三投影面体系的组成及其展开方法。 (3)了解三视图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细致、严谨的态度。 (2)学会多个角度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的绘制 【难点】 三视图的绘制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自主阅读法、练习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三角尺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课件展示)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影子(展示图片) 投影: -----在光的照射下,形体在投影平面上产生的影子。 2.新课教学 1.投影法 投射线通过物体,向投影平面进行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 展示视图的投影过程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正投影法: ------投影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时,在投影平面上得到物体视图的方法。例1.画出下面各物体在屏幕上的正投影 学生练习 例2.画出下面各物体在屏幕上的正投影 学生解答: 是正投影吗?

提问:一个方向的投影能不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能不能区分不同的物体? 一般要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才能表达清楚物体的形状? 学生:不能,一般需要是三个方向来描述物体。 2. 三视图 三视图的形成 学生观看思考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提示长、宽、高) 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 V H W X 长 Y 宽Z 高 主视图从前向后看 俯视图从上往下看 向后翻90 o 正面投影面 水平投影面 侧面投影面 左视图 从左向右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