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2017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元角分》单元教案

2016-2017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元角分》单元教案

2016-2017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元角分》单元教案
2016-2017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元角分》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例1和例2,第67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面值是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

2、使学生经历换币、付币、找币、计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获得一些简单的购物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知道人民币的简单换算

教具准备:

准备1元以内各种面值人民币,并准备10个1分硬币,10张一角纸币、硬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例1中的第一幅场景图,提问:小朋友,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你们去商场买过东西吗?

揭示课题:买东西要用到钱。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做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几种小面值的人民币。(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二、认识元、角、分

1、教学例1。

(1)认识面值是1元、1角、1分的人民币。

出示1元、1角、1分的纸币、硬币,谈话:小朋友都认识这几种人民币吗?你是怎样辨认这些人民币的?

引导学生说说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使他们认识到可以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和文字进行区分。

小结:1元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但它们的币值是一样的;1角的人民币也有纸币和硬币两种,它们的币值也是一样的。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出示人民币上的国徽)通常人民币上都有这样的标志,你认识它吗?生交流。

师:这个标志是国徽,国徽代表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人民币。

(2)教学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出示例1中的第二幅场景图,谈话:请小朋友们看这一幅图,图中的三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提问:笔记本的价钱是1元,如果让你买一本笔记本,你准备怎样付钱呢?请小朋友用课前准备的钱付一付。

学生活动后,交流不同的付钱方法。

小结:买一本1元的笔记本,可以付1元,也可以付10角,10角就是1元。提出要求:你能从1角数到10角吗?1元和10角是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元=10角。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1元=10角,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角=10分。

提出要求:请小朋友用准备的1分硬币,数出1角钱。

2、教学例2。

(1)出示5角、5分、和2分的人民币,提出要求:它们各是多少钱?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辨认这些人民币的。

组织交流后,追问:5角是几个1角,5分时几个1分,2分是几个1分?(2)出示一张1元的人民币,提出要求:这里有一张1元的人民币,用它可以换几张5角的人民币?请同桌两名同学合作,一个人拿一张1元的人民币,另一个拿5角的人民币,并想想应该拿几张,再互相说一说思考过程。学生活动后提问:请小朋友再想一想,几枚5分的硬币可以换1枚1角的硬币?

学生同桌互相换一换,并说说换钱时的思考过程。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商品实物图及标价,追问:你能说出每件商品的价钱是多少吗?

出示人民币图,提出要求:你能把每件商品的标价与相应的人民币连一连吗?

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组织交流:左边一幅图中的两张人民币各是几角,把它们合起来是多少角?右边一幅图中的人民币各是多少,其中1枚5角与3枚1角合起来是几角,8角与1元再合起来呢?

指出:把几元和几角合在一起,就是“几元几角”。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观察场景图,教师提出要求:从图中你能了解到什么?

提问:如果让你买一枚1元2角的邮票,你准备怎样付钱?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付钱方法。

【小学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元角分专项练习题

1、人民币单位转换问题 人民币的单位有( )、( )、( )。 1角=( )分 600分=( )元 1元=( )角 2元=( )角 4角=( )分 1元=( )分 10角=( )元 10元=( )角 80分=( )角 40角=( )元 2元=( )角 5角=( )分 80分=( )角 200分=( )元 7角=( )分 10分=( )角 60角=( )元 70角=( )元 9角=()分 20分=( )角 100分= ( )元 100角=( )元 1元1角=( )角1角1分=( )分2元3角=( )角2角2分=( )分4元5角=( )角3角5分=( )分 27分=( )角( )分 59角=( )元( )角12角=( )元( )角 79角=( )元( )角 65角=( )元( )角 64分=( )角( )分 23分=( )角( )分 52分=( )角( )分 73分=( )角( )分 6角3分=( )分3角8分=( )分 6角2分=( )分 3角5分=( )分 2角2分=( )分 1角1分=( )分 5角4分=( )分 2元3角=( )角 1元1角=( )角 2元3角=( )角 3元6角=( )角 4元5角=( )角

3元4角=( )角 7元5角=( )角 3元5角=( )角 5元4角=( )角 9元9角=( )角 1元5角=( )角 0.50元=( )角 2. 00元=( )元 0.05元=( )分 0.25元=( )角( )分 1.50元=( )元( )角 10.20元=( )元( )角100.55元=( )元( )角( )分 2、人民币兑换问题 5元能换( )1元 2角能换( )1角 5角能换( )2角和( )1角 10元能换( )2元 100元能换( )10元 100元能换( )20元100元能换( )50元 50元能换( )10元 10元能换( )2元和( )1元 1张1元可以换成( )张1角。 1张1元可以换成( )张2角。 1张1元可以换成( )张5角。 1张2元可以换成( )张1元。 1张5元可以换成( )张1元。 1张5元可以换成( )张2元和( )张1元。 1张10元可以换成( )张1元。

2018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数学元角分测试题

一、填空 (1)1角可以换()枚壹分硬币; ()枚贰分硬币; ()枚伍分硬币1元可以换()枚壹角硬币; ()枚贰角硬币; ()枚伍角硬币 (2)5角、5角、5分、2分是()元()角()分 (3)2个5角、1个2分、1个1分是()元()分 (4)5元、3元、2角是()元()角 (5)一张100元人民币可以换()张10元人民币; (6)5张10元人民币可以换()张50元人民币; (7)1角=()分8角=()分20分=()角1元=()角9元=()分30角=()元100角=()分100分=()角100分=()元100角=()元 24分=()角()分50分=()角 15角=()元()角78角=()元()角 1元5角=()角6角9分=()分 3元3角=()角5角8分=()分 47=50—()93=100—()46=50—()30-14= 12+()=20 88=90—()24=30—()60-45=

4元7角=5元—()角8元—1元2角= 7元8角=8元—()角11元—6元5角= 1元5角+1元3角=()元()角2角3分+1角3分=()角()分7元4角+2元4角=()元()角8角2分+1角3分=()角()分 2元7角+1元3角=()元()角=()元 5元9角+3元1角=()元 3角4分+3角6分=()角2角5分+5分= ()角 6角2分+3角8分=()元 7角+8角=()角=()元()角 13分一7分—4分5角+6角 20元+10元 15元一7元 15分一9分22元+8元 7角+2角+1角18角—7分20元一1元 二、填空 1、一个5角和一个15元5角,一共()元 2、一个15元5角和一个10元一共()元()角 3、一个10元比一个2元贵()元。 4、一个6角比一个2元便宜()元()角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一)

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等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识结构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强烈推荐】小学一年级数学元角分专项练习题

1、人民币单位转换问题人民币的单位有( )、( )、( )。 1角=( )分 600分=( )元 1元=( )角 2元=( )角 4角=( )分 1元=( )分 10角=( )元 10元=( )角 80分=( )角 40角=( )元 2元=( )角 5角=( )分 80分=( )角 200分=( )元 7角=( )分 10分=( )角 60角=( )元 70角=( )元 9角=()分 20分=( )角 100分= ( )元 100角=( )元 1元1角=( )角1角1分=( )分2元3角=( )角2角2分=( )分4元5角=( )角3角5分=( )分 27分=( )角( )分 59角=( )元( )角12角=( )元( )角 79角=( )元( )角 65角=( )元( )角 64分=( )角( )分 23分=( )角( )分 52分=( )角( )分 73分=( )角( )分 6角3分=( )分3角8分=( )分 6角2分=( )分 3角5分=( )分 2角2分=( )分 1角1分=( )分 5角4分=( )分 2元3角=( )角 1元1角=( )角 2元3角=( )角 3元6角=( )角 4元5角=( )角

3元4角=( )角 7元5角=( )角 3元5角=( )角 5元4角=( )角 9元9角=( )角 1元5角=( )角 0.50元=( )角 2. 00元=( )元 0.05元=( )分 0.25元=( )角( )分 1.50元=( )元( )角 10.20元=( )元( )角100.55元=( )元( )角( )分 2、人民币兑换问题 5元能换( )1元 2角能换( )1角 5角能换( )2角和( )1角 10元能换( )2元 100元能换( )10元 100元能换( )20元100元能换( )50元 50元能换( )10元 10元能换( )2元和( )1元 1张1元可以换成( )张1角。 1张1元可以换成( )张2角。 1张1元可以换成( )张5角。 1张2元可以换成( )张1元。 1张5元可以换成( )张1元。 1张5元可以换成( )张2元和( )张1元。 1张10元可以换成( )张1元。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实物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二、初次感知,认识图形 这些立体图形上面有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他们就藏在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上,你在哪个立体图形的表面上找到了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呢? 生1: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2:我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 ……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面”在“体”上,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寻找多种方法。 师:你能把你找到的图形移下来吗?你可以用什么方法? 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几种方法: (1)描形的方法。 (2)用印泥印的方法。 (3)用剪的方法。 (4)在纸上折出印痕的方法。 3、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利用手中的实物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在纸上得到物体的表面图形。 师:我请同学们把画好的图形贴到黑板上。贴的时候要思考,你画的图形和谁是好朋友? 三、初步认识图形特征

一年级数学下册《元角分》教案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元角分》教案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元角分》教案分析[教材简解]: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是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时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创设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再利用小组活动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为以后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作准备。 [目标预设]: 1在知识技能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制定如下目标: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在购物的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购物。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取币、付币、找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重点难点]: 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难点是:在取币、付币、找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本时的授对象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年龄小、好奇、

2揭示题:买东西要用钱,我国的钱又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板书题:认识人民币。学生齐读题)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教学新 (一)认识人民币 1相互介绍。 师:都见过人民币吧,每小组桌上的小盒子里就放着一些人民币,每人拿一张你所认识的人民币把它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2重点认识。 师:(出示:一元纸币)老师这儿也有一张人民币,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是多少钱吗?(1元)谁来做小老师介绍给大家听?你是从哪儿看出来这是1元的呢? (学生可能介绍:A:这里有数字1,这儿有字,是“圆”。B:这里有两个字,“壹圆”。) 师:讲得真好!这里有数字“1”,这里有汉字“壹圆”,“圆”是人民币的单位,我们一般写作这个“元”。(板书:元) 我们可以通过看数字和汉字来认识人民币。 师:小朋友桌上有1元吗?(有!)举起来!(生有的举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元角分专项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元角分专项练习题.DOC 人民币的单位有( )、( )、( )。 1角=( )分 600分=( )元 1元=( )角 2元=( )角 4角=( )分 1元=( )分 10角=( )元 10元=( )角 80分=( )角 40角=( )元 2元=( )角 5角=( )分 80分=( )角 200分=( )元 7角=( )分 10分=( )角 60角=( )元 70角=( )元 9角=()分 20分=( )角 100分= ( )元 100角=( )元 1元1角=( )角1角1分=( )分 2元3角=( )角2角2分=( )分4元5角=( )角 3角5分=( )分 27分=( )角( )分 59角=( )元( )角12角=( )元( )角 79角=( )元( )角 65角=( )元( )角 64分=( )角( )分 23分=( )角( )分 52分=( )角( )分 73分=( )角( )分 6角3分=( )分3角8分=( )分 6角2分=( )分 3角5分=( )分 2角2分=( )分 1角1分=( )分 5角4分=( )分 2元3角=( )角 1元1角=( )角 2元3角=( )角 3元6角=( )角 4元5角=( )角

3元4角=( )角 7元5角=( )角 3元5角=( )角 5元4角=( )角 9元9角=( )角 1元5角=( )角 0.50元=( )角 2. 00元=( )元 0.05元=( )分 0.25元=( )角( )分 1.50元=( )元( )角 10.20元=( )元( )角100.55元=( )元( )角( )分 2、人民币兑换问题 5元能换( )1元 2角能换( )1角 5角能换( )2角和( )1角 10元能换( )2元 100元能换( )10元 100元能换( )20元100元能换( )50元 50元能换( )10元 10元能换( )2元和( )1元 1张1元可以换成( )张1角。 1张1元可以换成( )张2角。 1张1元可以换成( )张5角。 1张2元可以换成( )张1元。 1张5元可以换成( )张1元。 1张5元可以换成( )张2元和( )张1元。 1张10元可以换成( )张1元。

2020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 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元角分》练习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元角分》练习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0分=()角7角=()分60角=()元1元=()分40角=()元1元=()角5角4分=()分65角()元()角9角=()分 3元6角=()角23分=()角()分70角=()元 二、在里填上“>”|“<”或“=”。 50分5角4分4角1元9角3角31分7元7角 6元8角7元42分4元1角15角10元19角2元 三、换人民币。 1、1张1元可以换成()张1角。 2、1张1元可以换成()张2角。 3、1张1元可以换成()张5角。 4、1张1元可以换成()张5角、()张2角和()张1角。 5、1张2元可以换成()张1元。 6、1张5元可以换成()张1元 7、1张5元可以换成()张2元和()张1元。 8、1张10元可以换成()张1元。 9、1张10元可以换成()张2元。 10、1张10元可以换成()5元。 11、1张10元可以换成()张2元和()张1元。 12、1张10元可以换成()张5元和()张1元。 13、1张20元可以换成()张1元。 14、1张20元可以换成()张2元。 15、1张20元可以换成()张5元。 16、1张20元可以换成()张10元。 17、1张50元可以换成()张5元。 18、1张50元可以换成()张10元。 19、1张50元可以换成()张20元和()张10元。 20、1张100元可以换成()张10元。 21、1张100元可以换成()张20元。 22、1张100元可以换成()张50元。 四、付人民币。 一个台灯65元可以怎样付钱?一个足球37元可以怎样付钱? 1、明明有100元钱,买书包用去50元,还剩多少元? 2、一个计算器50元,明明现在有40元钱,想买一个计算器够吗?明明还差多少钱? 3、星期天妈妈去买菜,用去16元后还剩下10元,妈妈原来有多少钱?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数学全册教案

学期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年级下册数学元角分的换算练习题

元角分的换算练习题 篇一 3元= 角5元= 角 9元= 角 6角= 分5角= 分 1角= 分 40角= 元 80角= 元40角= 元60分= 角 60分= 角 80分= 角 7元= 分1元= 分7元= 分 60分= 角 50分= 角 70分= 角 26角= 元角 43角= 元角32角= 元角32分= 角分 11分= 角分27分= 角分4元8角= 角5元1角= 角 5元3角= 角3角7分= 分1角4分= 分 2角2分= 分篇二 1. 聪聪有8角,买铅笔用了4角,还剩多少钱? 2. 李阿姨有45元,买一件裙子用了18元,还剩多少钱?

3. 李阿姨有17元,买猪肉用了10元,还剩多少钱? 4. 王叔叔有5角,买橡皮擦用了3角,还剩多少钱? 5. 张太太有62元,买衣服用了50元,还剩多少钱? 6. 李阿姨有25元,买猪肉用了10元,还剩多少钱? 7. 张太太有6元,买香梨用了3元,还剩多少钱? 8. 妈妈有18元,买牙刷用了3元,还剩多少钱? 9. 哥哥有25元,买牙膏用了7元,还剩多少钱? 10. 小丽有20元,买青菜用了2元,还剩多少钱? 11. 哥哥有9元,买苹果用了5元,还剩多少钱? 12. 王叔叔有7元,买一本书用了4元,还剩多少钱? 13. 小李有30元,买新华字典用了9元,还剩多少钱? 14. 张伯伯有10元,买彩色笔用了6元,还剩多少钱? 15. 小明有31元,买书包用了15元,还剩多少钱? 篇三

1角5分-4分=( )角( )分4角+9角=( )元( )角 5分+3分=( )分1元-3角=( )角 1角2分-6分=( )分 9分+5分=( )角( )分 1角5分-4分=( )角( )分4角+9角=( )元( )角 5分+3分=( )分1元-3角=( )角 1角2分-6分=( )分 9分+5分=( )角( )分 1元=()角、 1角=()分,1元=()分 3元4角=()角 75角=()角 2元3角=()角4角+9角=()角 4元5角+4角=()元()角8角5分-4分=( )角( )分 7角+9角=( )元( )角 5分+8分=( )分 1元-9角=( )角 100元=()角 1角8分-6分=( )分 6分+5分=( )角( )分1元5角+2元5角=()元3元4角-5角=()元()角 56角=()元()角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39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爱护人民

一年级下册数学元角分练习题

练习题 1、6元3角-2元7角= 7元3角-3元= 6元4角-3元9角= 7元5角-2元8角= 6元3角-1元5角= 4元1角-1元3角= 8元2角-1元4角= 3元5角-1元9角= 8元-2元5角= 13元-1元9角= 6元8角-2元8角= 7元-3元4角= 5元6角-2元= 3元1角-1元7角= 5元1角-1元1角=9元3角-7角= 8元2角-4元2角= 6元8角-8角= 3元4角-2元9角= 6元3角+5元7角= 9元1角-9元=3元3角-2元8角= 6角+1元9角=3元3角+4元8角= 2元2角-5角= 6元-1元5角= 4元2角-3元2角= 9元6角-7元7角= 10元8角-7元8角=6元3角-2元7角= 2、用小数表示的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如何换算成几元几角几分? 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25)元(5)角(6)分 0.50元=(0)元(5)角(0)分 0.50元=(5)角 14.10元=(14)元(1)角(0)分 14.10元=(14)元(1)角 练习:12.00元=( )元 2.40元=( )元( )角 3.20元=( )元( )角

9.80元=( )元( )角 1.20元=( )元( )角 0.90元=( )元( )角 8.73元=( )元( )角( )分 17.30元=( )元( )角( )分 0.75元=( )角( )分 0.60元=( )角 100.40元=( )元( )角 3、把“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填在合适的括号里。 (1)鸭比鹅()。(2)鸡比鹅()。 (3)鸭比鸡()。(4)鸡比鸭()。 (5)鹅比鸭()。(6)鹅比鸡()。 《认识人民币》练习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数。(要求:说说怎样想的) 20分=()角7角=()分60角=()元 1元=()分40角=()元1元=()角5角4分=()分65角=()元()角9角=()分 3元6角=()角23分=()角()分70角=()元 二、在里填上“>”|“<”或“=”。 505角44角19角331分 7元7角6元8角元42分元1角 三、换人民币(要求动手操作,并填空,再读读记记)。 1、1张1元可以换成()张1角。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 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 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 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 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 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 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 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 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二课时:拼一拼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 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

一年级数学下册元角分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元角分练习题 1、人民币单位转换问题 人民币的单位有()、()、()。 1角=()分 600分=()元 1元=()角 2元=()角 4角=()分 1元=()分 10角=()元 10元=()角 80分=()角 40角=()元 2元=()角 5角=( )分 80分=( )角 200分=( )元 7角=()分 10分=( )角 60角=()元 70角=()元 9角=()分 20分=()角 100分= ()元 100角=( )元 1元1角=()角 1角1分=()分2元3角=( )角 2角2分=( )分 4元5角=( )角 3角5分=( )分 27分=()角()分 59角=()元()角 12角=()元()角79角=()元()角 65角=()元()角 64分=( )角( )分 23分=()角()分 52分=( )角( )分 73分=( )角( )分 6角3分=()分 3角8分=( )分 6角2分=( )分 3角5分=( )分2角2分=( )分 1角1分=( )分 5角4分=() 2元3角=()角 1元1角=( )角 2元3角=( )角 3元6角=()角4元5角=( )角 3元4角=()角 7元5角=()角 3元5角=()角5元4角= ()角 9元9角=()角 1元5角=( )角 元=()角 2. 00元=()元元=()分 元=()角()分元=()元()角元=()元()角 元=()元()角()分 2、人民币兑换问题 5元能换()1元 2角能换()1角 5角能换()2角和()1角 10元能换()2元 100元能换()10元 100元能换()20元 100元能换()50元 50元能换()10元 10元能换()2元和()1元 1张1元可以换成()张1角。 1张1元可以换成()张2角。 1张1元可以换成()张5角。 1张2元可以换成()张1元。 1张5元可以换成()张1元 1张5元可以换成()张2元和()张1元1张10元可以换成()张1元。 1张10元可以换成()张2元。 1张10元可以换成()5元。 1张10元可以换成()张2元和()张1元1张20元可以换成()张1元。 1张10元可以换成()张5元和()张1元1张20元可以换成()张2元。 1张20元可以换成()张5元。 1张20元可以换成()张10元。 1张50元可以换成()张5元。 1张50元可以换成()张10元。 1张50元可以换成()张20元和()张10元1张100元可以换成()张10元。 1张100元可以换成()张20元。 1张100元可以换成()张50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0新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计划 (1) 第1课时:认识图形(1) (2) 第2课时:认识图形(2) (4) 第3课时:认识图形(3) (5)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计划 (7) 第1课时十几减9 (8) 第2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10) 第3课时十几减8 (12) 第4课时十几减7、6 (14) 第5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 (16) 第6课时十几减5、4、3、2 (17) 第7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 (18) 第8课时解决问题(一) (19) 第9课时解决问题(二) (21) 第10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23)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24)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26)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计划 (27) 第1课时单一标准 (28) 第2课时不同标准 (29)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计划 (31)

第1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32) 第2课时读数、写数 (35) 第3课时练习课 (38) 第4课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39) 第5课时多些,少些 (42) 第6课时解决问题 (44) 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45) 第8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47) 第9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48)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计划 (50) 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一) (51) 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二)..................................... 53第3课时简单的计算(一). (54) 第4课时简单的计算(二) (56)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计划 (58)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59)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61) 第3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63) 第4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 (65) 第5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 (66) 第6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67) 第7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69) 第8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 (71) 第9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二) (7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