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角课课练华师大版-初中一年级数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数学试卷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角课课练华师大版-初中一年级数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数学试卷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角课课练华师大版-初中一年级数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数学试卷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角课课练华师大版-初中一年级数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数学试卷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角课课练华师大版-初中一年级数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

复习资料-初中数学试卷-试卷下载

4.6 角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角的两边可以度量;

(B)角是由两条射线构成的图形.

(C)一条直线可以看成是一个平角;(D)平角的两边可以看成直线.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个锐角的和不一定大于直角;(B)两个钝角的和不一定大于平角.

(C)只有锐角才有余角;

(D)任何小于平角的角都有补角.

3.从∠AOB的顶点O引出两条射线OC、OD两条射线,图中共有角的个数为()(A)4个.(B)5个.(C)6个.(D)7个.

4.下列各角中,是钝角的为()

(A).(B).(C).(D).

5.如图,共有()个小于平角的角.

(A)5.(B)6.(C)7.(D)8.

(第7题图)

(第5题图)

6.用一副三角板的内角可以画出大于0º且小于180º的不同角度的角共有()

(A)9种.(B)10种.(C)11种.(D)12种.

7.如图,已知∠1=∠2,∠3=∠4,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为()

①AD平分∠BAF.

②AF平分∠DAC.

③AE平分∠DAF.④AE平分∠BAC.

(A)1.(B)2.(C)3.(D)4.

8.∠A与∠B互补,∠B与∠C互余,则∠A一定是()

(A)锐角.(B)钝角.

(C)直角.(D)不能确定.

9.八点三十分,这一时刻,时针与分针夹角是()

(A)70°.(B)75°.(C)80°.(D)85°.

二、填空题

10.角是由有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两条射线的是这个角的顶点,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

11.1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

12.当时钟的时间为6:30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度.

13.从8点10分到8点40分,时钟的时针转过度,时钟的分针转过

度.

14.108°42ˊ=

度;35.28°=度分

秒.

15.13°39ˊ+64°45ˊ=.

16.图中共有角,以点A为顶点的角是

.

B

(第16题图)(第17题图)

17.如图,已知∠COE=∠BOD=∠AOC=90°,则图中互余的角有对,互补的角有对.

18.如图,A,B,C分别代表学校、图书馆、小红家,学校和图书馆分别在小红家的北偏西方向,学校又在图书馆的北偏东方向,那么图中点A表示,点B表示,点C表示.

(第18题图)

(第20题图)

19.如果车站在学校的北偏东10千米处,那么学校在车站的方向处.

20.如图,∠BOC=60°,OE、OD分别为∠AOC和∠BOC的平分线,则∠EOD=

,

∠COE=,∠BOE的平分线是.

三、解答题

21.计算:

22.如图,以B为顶点的角共有几个?请把它们写出来,以D为顶点的角呢?

23.如果在∠AOD的内部从顶点O引出2条射线,求图中有多少个角?如果引出3条射线呢?如果引出100条射线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4.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的三倍还多20°,求这个角.

25.在图中画出:

(1)表示北偏东30°的射线OA;

(2)表示东南方向的射线OB;

(3)表示南偏西方向60°的射线OC.

26.如图,∠AOC与∠BOD都是直角,且∠AOB:∠AOD=2:11.求∠AOB与∠BOC的度数.

D C

B

O

A

27.在平面上,∠AOB=100°,∠BOC=60°,若OM平分∠AOB,ON平分∠BOC,求∠MON的度数.

28.小刚星期天早晨8:00出发去奶奶家,中午11:30返回.他出发时和返回时时钟的时针和分针夹角各是多少?时针转过的角度是多少?

答案:

一、1.D 2.B 3.C 4.C 5.C 6.C7.B8.B9.B

二、10.公共端点公共端点绕端点旋转而得到的图形11.24

12.15°13.15° 180°14.108.7°

15.78°24ˊ16.8 ∠A17. 4,5 18.学校

图书馆小红家

19.南偏西

10千米20.90°60° 射线OC

三、21.①69°10ˊ②187°15ˊ③30°47ˊ ④23°20ˊ

22.3个∠ABE∠ABC∠EBC4个∠ADE∠ADB∠BDC∠CDE

23.6个10个515124.55°25.略

26. 20°, 70° 27. 80°或20°

28.120°165°105°

课题:4.6 角讲学槁

学习目标:

1、认识互为余角和补角概念,理解互为余角和补角主要反映角的数量关系。

2、认识对顶角的概念,理解对顶角主要反映了角的一种位置关系。

预习要求:认真预习课本p157—p158和创新目标手册p127—p129

预习自测:

1、两个角的和等于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简称。

2.两个角的和等于

,就说这两个角

,简称。

3.同角或等角的余角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对顶角。

4.判断:

①若∠1+∠2+∠3=180°,

则∠1,∠2,∠3互补。-----------------------()

②任何角都有余角。----------------------------------------------------------()

③若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④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比这个角大。----------------------------------------()

⑤两个角的补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也相等。-------------------------()尝试探讨一:

1.已知∠=60°18′,求∠的余角和补角。

2.在图中,∠1=50°,那么∠2、∠3和∠4各等于多少度?

尝试探讨二:

1.锐角∠=x°,则∠的余角为

∠的补角为,补角与余角的差为。

2.如图,直线AB、CD相交与点O,OE、OF是过点O的

射线,其中对顶角有

3.一个角等于它的补角的2倍,求这个角的补角的余角。

尝试探讨二:1.两条直线相交有几对对顶角?

2.三条直线相交有几对对顶角?

3.四条直线相交有几对对顶角?

4.n条直线相交有几对对顶角?

课堂训练

1.判断:

① 90°的角叫做余角。--------------------------------------------------------()

② 如果∠1是∠2的补角,那么∠1一定是钝角。----------------------()

③ 如果∠1是∠2的余角,那么∠1一定是锐角。----------------------()

④ 若两个角的顶点相同,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⑤若∠1﹤∠2,则∠1的补角也小于∠2的补角-------------------------()

2.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

°

3.若∠1与∠2是对顶角,则∠1与∠2的大小关系是

4.若∠1+∠2=90°,∠1+∠3=90°,则∠2与∠3的大小关系是

,其理由是

5.若∠1+∠2=180°,∠3+∠4=180°,且∠1=∠3,则∠2与∠4的大小关系是

,其理由是

6.已知∠A与∠B互补,且∠A﹕∠B=7﹕2,求∠A与∠B的大小。

7.一个角的余角与这个角的补角互补,求这个角。

8.一个角的余角与这个角的补角的和比平角的多1°,求这个角。9.如图,∠ACB=90°,∠CDB=90°,

(1)与∠A互余的角有

(2)与∠B互余的角有

(3)与∠A相等的角有

(4)与∠B相等的角有

10.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2倍还大20度,

求这个角。

欢迎下载使用,分享让人快乐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2.1. 二次根式(1)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1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2、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 当a 是正数时,a 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即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当a 是零时,a 等于0,它表示零的平方根,也叫做零的算术平方根. 当a 是负数时,a 没有意义. 二、概括:a (a ≥0)表示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a (a ≥0)是一 个非负数,它的平方等于a .即有: (1)a ≥0(a ≥0); (2)2)(a =a (a ≥0). 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在二次根式a 中,字母a 必须满足a ≥0,即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三、例题讲解 例题: x 是怎样的实数时,二次根式1-x 有意义? 分析 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解: 被开方数x-1≥0,即x ≥1. 所以,当x ≥1时,二次根式1-x 有意义. 思考:2a 等于什么? 我们不妨取a 的一些值,如2,-2,3,-3,……分别计算对应的a2的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概括: 当a ≥0时,a a =2; 当a <0时,a a -=2. 这是二次根式的又一重要性质.如果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一个完全平方,运用这个性质, 可以将它“开方”出来,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例如: 22)2(4x x ==2x (x ≥0); 2224)(x x x ==. 四、练习: x 取什么实数时,下列各式有意义. (1)x 43-; (2)23-x ; (3)2)3(-x ; (4)x x 3443-+-

华师版七年级上数学优秀教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时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重点:加强数学意识; 难点: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与数学交朋友 1、数学伴我们成长 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将哺育着你的成长。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 从生活的一系列人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另外,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2、人类离不开数学 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 如:蜜蜂营造的峰房;电子计算机等等。 从生活中的常见的天气预报图,从经济生活中的股票指数,到某些图案的组成: 学生练习:(1)P4: 学好数学还要关于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 学生练习:(1)完成铺地毯的米数的计算。 二、激发训练: 课作业: P6,阅读材料:你知道吗? 三、作业巩固: 练习册: 第2课时 第二章有理数 2.1 正数和负数(1) 正数、负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明白生活中存在着无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举例说明; 2、能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和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重点:通过列举现实世界中的“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来引进正数和负数,要求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为以后通过实例引进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加法和乘法法则打基础。 难点:对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课是一个从小学过渡的知识点,主要是要抓紧在数围上扩充,对引进“负数”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及意义的理解。 二、新课拆析: 1、回顾小学中有关数的围及数的分类,指出小学中的“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如:0,1,2,3,…,31,5 12 2、能让学生举例出更多的有关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面。 如: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温度是零上10°C 和零下5°C ; 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3、 上面所列举的表示相反意义量,我们也许就会发现:如果只用原来所学过的数很难区 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一个“—”号来表示。 如:在表示温度时,通常规定零上为“正”,零下为“负”即零上10°C 表示为10°C ,零下 5°C 表示为-5°C 概括:我们把这一种新数,叫做负数, 如:-3,-45,… 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叫做正数,如:1,2.2…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例:下面各数中,哪些数是正数,哪些数是负数,

(完整版)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华师大版数学(下) 第16章分式 § 16.1分式及基本性质 一、分式的概念 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B 叫做分式。 2、对于分式概念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点: (1)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其中分子是被除式,分母是除式,分数线 起除号和括号的作用;(2)分式的分子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但分式的分母一定要含有字母才是分式;(3)分母不能为零。 3、分式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 (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 (2)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等于0。 4、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 当分式的分子等于0,而分母不等于0时,分式的值为0。即,使-=0的条 B 件是:A=0, B M 0。 5、有理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整式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 整式单项式 分类:有理式整式多项项 分式 - 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 多项式:由几个单项式的和组成的代数式。 二、分式的基本性质 1、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

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B = B -M = A ^M ,其中M ( M 工0)为整式 2、通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都乘以适当的整式,不改变 分式的值,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 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确定最简公分母的一般方法是: (1)如果各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最简公分母就是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 字母的最高次幕、所有不同字母及指数的积。(2)如果各分母中有多项式,就先 把分母是多项式的分解因式,再参照单项式求最简公分母的方法,从系数、相同 因式、不同因式三个方面去确定。 3、约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去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 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 在约分时要注意:(1)如果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可直接约去分子、 分母的公因式,即约去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幕;(2) 如果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多项式就应先分解因式,然后找出它们的公因式再 约分;(3)约分一定要把公因式约完。 三、分式的符号法则: § 16.2分式的运算 一、分式的乘除法 1、法则: (1)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 的分母。(意思就是,分式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 a c ac —?— -- 用式子表示:b d bd (1) a a -b = — b ; -a b ; (3) -a -b

最新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培训资料

最新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

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知识点小结 第21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意义 形如)0(≥a a 的式子叫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a 有意义,a 的取值范围是;0≥a 当a 0<时,a 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 2、最简二次根式 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被开方数因数因式的次数为1); ③分母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主要性质 (1)双重非负性:)0(0≥≥a a (2)还原性:(a 2)=a )0(≥a 。 *(3)绝对性:?? ???<-=>==)0()0(0)0(2a a a a a a a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 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 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分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 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去。 (2)有理化因式与分母有理化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若它们的积不含二次根式,则称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步骤:一化二找三合并 (4)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二次根式相乘(除),就是把被开方数相乘(除),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 式。 0,0).a b ?=≥≥ = (0,0)b a ≥> (5)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练习题 命题人:刘宇新 时间:2015-12-22 一、选择题(3×10分) 1.若2a m b 2m+n 与4a n+1b 11的和仍是一个单项式,则m,n 的的值分别为( ) A.m=3 .n=3 B.m=3 n=4 C.m=4 n=3 D.m=-2 n=3 2.-[x-(2y-3x)]去括号后的结果为( ) A.-x+2y-3x B.-x-2y+3x C.-x-2y-3x D.-x+2y+3x 3.若M=2a 2b,N=3ab 2,P= -4a 2b,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M+N=5a 3b 3 B.N+P=-ab C.M+P=-2a 2b D.M-P=2a 2b 4.多项式x 2-x+5减去3x 2+3的结果为( ) A.4x 2-x+8 B.2x 2-x+2 C.-2x 2-x+2 D.-2x 2+x+8 5.如果甲数为a,甲数比乙数多10%,那么乙数是( ) A.110%a + B.(1-10%)a C.110% a - D.(1+10%)a 6.已知a 是两位数, b 是一位数,把a 写在b 的后面,就成为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可表示成( ) A.10b+a B.ba C.100b+a D.b+10a 7.如图所示,陀螺是由下面那两个几何体组合而成的( ) A.长方形和圆锥 B.长方形和三角形 C.圆和三角形 D.圆柱和圆锥 8.若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正数,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数小于它的倒数 B.这个数大于它的相反数 C.这个数小于它的平方 D.这个数大于它的立方 9.平面上的三点可以确定直线( ) A.4条 B.3条 C.3条或1条 D.1条 10已知平面上有三个点,经过其中的任意两个点画直线,最后能把这个平面分成( ) A.4部分 B.5部分 C.6部分 D.7部分 二、填空题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docx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2.1 数怎么不够用了(1) §2.1 数怎么不够用了(2) §2.2 数轴( 1) §2.2 数轴( 2) §2.3 绝对值( 1) §2.3 绝对值( 2) §2.4 有理数的加法(1) §2.4 有理数的加法(2) §2.4 有理数的减法 §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 单元测验课 试卷评讲课 §2.8 有理数的乘法(1) §2.4 有理数的乘法(2) §2.9 有理数的除法 §2.10 有理数的乘方(1) §2.10 有理数的乘方(2) §2.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2.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 §2.11 有理数复习课 §3.1 代数式 §3.2 列代数式 §3.3 代数式求值 §3.4 去括号 (一 ) §3.4 去括号 (2) §4.1 线段、射线、直线 §4.2 比较线段的长短 §4.3 角的度量与表示 §4.4 角的比较 §4.5 平行 §4.6 垂直 §4.7 有趣的七巧板 §5.1 一元一次方程(1) §5.1 一元一次方程(2) §5.1 一元一次方程(3) §5.1 一元一次方程(4) §5.1 一元一次方程(5) §5.1 一元一次方程(6) §5.1 一元一次方程(7)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4)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6)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7)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8)

§复( 1) §复( 2) §复( 3) 第十四 §2.1 数怎么不够用了(1) 二、教学目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数是从需要中生的;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是数; 3.初步会用正数表示具有相反意的量; 4.在数概念的形成程中,培养学生的察、与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点 重点点 数的意.数的意. 四、教学手段 代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式教学 六、教学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知构提出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研究数的学.在我一起来回一下,小学里已学 哪些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指出:小学里学的数可以分三:自然数 (正整数 )、分数和零 (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都是由于需要而生的. 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用到整数1, 2,?? 4.87、?? 了表示“没有人” 、“没有羊”、??,我要用到0. 但在生活中,有多量不能用上述所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生共同研究形成正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 5℃,最低温度是零下 5℃.要表示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 学的数,都作 5℃,就不能把它区清楚.它是具有相反意的两个量. 生活中,像的相反意的量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峰高于海平面8848 米,吐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 米,“高于” 和“低于”其意是相反的. 和“运出”,其意是相反的. 同学能例子? 学生回答后,教提出:怎区相反意的量才好呢? 待学生思考后,学生回答、、充. 教小:同学成了明家.甲同学,用不同色来区分,比如,色5℃表示零下 5℃,黑色 5℃表示零上5℃;乙同学,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采用不同的色来区 分,古叫做“正算黑,算赤”.如今种方法在的候使用.所“赤字”,就是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17章 分式 1.分式 形如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0≠B ) 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注】分式中。分母不能为零,否则分式无意义。 2.有理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1)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分式?那些值整式? ()13 94,3,2,3,21,1y x x x x m x y x x +--+ (2)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①,21x ②22+-x x ③142++x x ④5 34-x x (1) 一件工作,甲独做a 小时完成,乙独做b 小时完成,则甲、乙两人合作完成需要( )小时。 A.b a 11+ B.ab 1 C.b a +1 D.b a a b + (2)当a 时,分式3 21 +-a a 有意义。

把下列有理式中是分式的代号填在横线上 ①-3x ;②y x ;③ 22 73 2xy y x -;④-x 81 ;⑤ 3 5+y ;⑥ 1 1 2--x x ; ⑦- π 1 2-m ;⑧5 .02 3+m . 3.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4.最简分式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5.最简公分母 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1)约分 ① 2 232axy y ax ② ) (3)(2b a b b a a ++- ③()() 32 a x x a -- ④ y xy x 242+- (2)通分 ①xy x 125, 31 2 ②x x x x -+221 , 1 (1)不改变分式 y x y x +- 3 2 252的值,把分子、分母中各项 系数化为整数,结果是( ) A. y x y x +-4152 B. y x y x 3254+- C. y x y x 24156+-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华师版

1.二次根式:式子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a ≥0 3. 二次根式的性质: (1)(a )2 =a (a ≥0); (2)==a a 2 4.二次根式的乘法---------)0,0(≥≥? ?b a ab b a 5.二次根式的除法--------- )0,0(>≥? b a b a b a 6.最简二次根式: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7.同类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 8.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简,再将同类二次根式合并。 9.分母有理化: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 ① a 的有理化因式是a ; ② a 的有理化因式是a 。 1.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2.一般形式:c b a c bx ax ,,(02 =++是已知数,)0≠a 。 其中c b a ,,分别叫做二次项的系数,一次项的系数,常数项。 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4.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若()02 ≥=a a x ,则a x ±= (2)配方法-----步骤:①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②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③方程两边同时 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配成完全平方公式;④直接开平方。 (3)公式法-------求根公式:)04(242 2≥--±-= ac b a ac b b x 步骤:①把方程化为()002 ≠=++a c bx ax 的形式,确定的值c b a .,(注意符号);②求出ac b 42 -的值;③若 042≥-ac b ,则.,b a 把及ac b 42-的值代入求根公式,求出21,x x 。 (4)因式分解法-----------要求方程右边必须是0,左边能分解因式。 注意:形如“ ()()为常数b a b a x b a x ,02=+++可将左边分解因式,方程变形为()()0=++b x a x ,则 00=+=+b x a x 或,即b x a x -=-=21,。 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ac b 42 - ①△=ac b 42 -﹥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②△=ac b 4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③△=ac b 42-﹤0?方程没有实数根。 注意:逆用根的判别式求未知数的值或取值范围,不能忽略二次项系数不为0这一条件。 a (a >0) a -(a <0) 0 (a =0);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 册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1.1 与数学交朋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 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 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教学分析: 重点:加强数学意识; 难点: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与数学交朋友 1、数学伴我们成长 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将哺育着你的成长。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 从生活的一系列人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

位置有关。另外,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2、人类离不开数学 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 如:蜜蜂营造的峰房;电子计算机等等。 从生活中的常见的天气预报图,从经济生活中的股票指数,到某些图案的组成: 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 学好数学还要关于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激发训练: 三、作业巩固: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1.2 让我们来做数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 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难点: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让我们来做数学: 1、跟我学 要正确地解数学题,需要掌握数学题的方法。 例:如图所示的3 3 的方格图案中多少个正方形?

最新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013年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四川省射洪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华师大版第17章分式 §com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元总重m千克箱重n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二概括 形如 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B≠0 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

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即有理式整式分式 三例题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2 3 4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中a≠0在分式中m≠n 当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分析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0即≠1 所以当≠1时分式有意义 2分母2≠0即≠- 所以当≠-时分式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五小结 什么是分式什么是有理式 六作业 P5习题171第12题第3题24 七教学反思 §com 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约分方法熟练进行约分并了解最简分式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分式通分的意义掌握分式通分的方法及步骤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约分通分的依据和作用学会分式约分与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约分 2几个分式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过程httpx kb1com 1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是 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2020年秋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走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若a是最简二次根式,则a的值可能是() A.-2 B.2 C.3 2D.8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 B.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 2 C.概率很小的事件不可能发生 D.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正面朝上的次数一定为50次 3.如图,一个正六边形转盘被分成六个全等的正三角形,任意转动这个转盘一次,指针指向阴影区域的概率是() A.1 3 B. 2 3 C. 1 9 D. 2 9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5-3= 2 B.3 3 =1 C.(2 3)2=24 D.3 5×2 3=6 15 5.已知tanα=5 12,α是锐角,则sinα的值是() A.13 5 B. 12 13 C. 5 13 D. 12 5 6.若一元二次方程x2+bx+5=0配方后为(x-3)2=k,则b,k的值分别为() A.0,4 B.0,5 C.-6,5 D.-6,4 7.将点A(-2,3)平移到点B(1,-2)处,正确的移法是() A.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 B.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 C.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 D.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

8.关于一元二次方程2 018(x-2)2=2 019的两个根判断正确的是() A.一根小于1,另一根大于3 B.一根小于-2,另一根大于2 C.两根都小于0 D.两根都小于2 9.如图,已知AD⊥BD,AC⊥BC,D,C分别是垂足,E为AB的中点,则△CDE 一定是() A.等腰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10.如图,Rt△ABC中,∠C=90°,AC=12,BC=5,等腰直角三角形DEF的顶点D,E分别在边AC,AB上,且ED⊥AC于点D,连结AF并延长交BC 于点G.已知DE=EF=2,则BG的长为()

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 1、数学伴我们成长,测量、称重、计算等都与数学有关. 2、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人类离不开数学. 3、人人都能学好数学. 第2章有理数 1、相反意义的量:像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降低、买入和卖出等都表 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正数和负数 (1)正数都大于零; (2)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都小于零;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3、有理数 (4)有理数:正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5)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 (6)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4、有理数的分类:0和正数统称为非负数,0和负数统称为非正数. 5、数轴的概念:规定了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6、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利用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利用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7、相反数的意义 (1)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0; (2)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8、相反数的表示方法: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 9、绝对值的意义 (1)几何意义:把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2)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零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相反数. 10、绝对值的非负性: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0. 11、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法则: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2、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1)利用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利用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包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当分式x x -2 有意义时,x 的取值应满足( ) A .x =0 B .x ≠0 C .x = 2 D .x ≠ 2 2.某种计算机完成一次基本运算的时间约为0.000 000 001 s .把0.000 000 001 s 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 .0.1×10-8 s B .1×10-9 s C .1×10-8 s D .0.1×10-9 s 3.解分式方程2x -1+x +2 1-x =3时,去分母后变形正确的是( ) A .2-(x +2)=3(x -1) B .2-x +2=3(x -1) C .2-(x +2)=3 D .2+(x +2)=3(x -1) 4.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4),当x >2时,所对应的函数值y 的取值范围是( ) A .-2<y <0 B .-3<y <-1 C .-4<y <0 D .0<y <1 5.下面是嘉淇在学习分式运算时,解答的四道题,其中正确的是( ) ①2÷m×1m =2;②x 2 x -1=x -x 2;③1x -y -1y -x =0;④1x -1-1x 2-x =x x (x -1)- 1x (x -1)=1 x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对于一次函数y =-2x +4,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 B .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 C .函数的图象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y =-2x 的图象 D .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0,4)

7.某次列车平均提速v km/h ,用相同的时间,列车提速前行驶s km ,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50 km.设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 km/h ,则列方程是( ) A.s x =s +50x +v B.s x +v =s +50x C.s x =s +50 x -v D. s x -v =s +50x 8.体育课上,20人一组进行足球比赛,每人射点球5次,已知某一组的进球总数为49个,进球情况记录如下表,其中进2个球的有x 人,进3个球的有y 人.若(x ,y)恰好是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则这两条直线的表达式是( ) A.y =x +9与y =23x +3 B .y =-x +9与y =3x +22 3 C .y =-x +9与y =-23x +22 3 D .y =x +9与y =-23x +22 3 9.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图,那么正比例函数y =kx 和反比例函数y =b x 在同一 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 1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 为直角,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C →D 的路径匀速前进到D ,在这个过程中,△APD 的面积S 随时间t 的变化过程可以用图象近似地表示为( )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在函数y =2x +5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最新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含期末试题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达标检测卷 (120分,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给出一列数:2,3,5,8,13,,34,里应填() A.20 B.21 C.22 D.24 2.某学校教学楼从每层楼到它的上一层楼都要经过20级台阶,则小明从一楼到五楼要经过的台阶数是() A.100 B.80 C.50 D.120 3.将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相比() A.周长相等,面积相等B.周长相等,面积不等 C.周长不等,面积不等D.周长不等,面积相等 4.如图所示信息,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六年级学生最少B.八年级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C.七年级女生人数比男生多D.七年级学生和九年级学生一样多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5.如图,是一座房子的平面图,这幅图是由()组成的. A.三角形、长方形B.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C.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D.正方形、长方形、梯形 6.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7 ℃左右,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体温有所不同,如图反映的是某天24小时内小明的体温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清晨6时体温最低 B.下午6时体温最高 C.这一天中小明的体温T(℃)的变化范围是36.5≤T≤37.5 D.从6时到24时,小明的体温一直是升高的 7.小强拿了一张正方形的纸如图①,沿虚线对折一次得图②,再对折一次得图③,然后用剪刀沿图③中的虚线(虚线与底边平行)剪去一个角,打开这张纸后的形状应是()

(第7题) 8.已知a、b是两个自然数,若a+b=10,则a×b的值最大为() A.4 B.10 C.20 D.25 9.一根细长的绳子,沿中间对折,再沿对折后的中间对折,这样连续沿中间对折3次,用剪刀沿3次对折后的中间将绳子全部剪断,此时细绳被剪成()段. A.7 B.8 C.9 D.10

最新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第6章综合能力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下列方程:①9x +2;②x 2-5x =2;③1x =3;④13x -15x =1 2(x -3);⑤x +2+y =0.其中一元一次方程有( A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一元一次方程4x +1=0的解是( B ) A .x =14 B .x =-1 4 C .x =4 D .x =-4 3.下列解方程的过程中,变形正确的是( D ) A .由2x -1=3,得2x =3-1 B .由2x 4-5=5x 3-1,得6x -5=20x -1 C .由-5x =4,得x =-54 D .由x 3-x 2=1,得2x -3x =6 4.若代数式1-x 2与1-x +1 3的值相等,则x 的值是( A ) A .-1 B .1 C .2 D .-2 5.若代数式2x 3n -5与-3x 2(n - 1)是同类项,则n 的值为( C ) A .1 B .2 C .3 D .4 6.某同学在解方程■x +2 3+1=x 时,不小心将■处的数字用墨水弄脏了,于是他看后 面的答案,得知方程的解是x =5,那么■处的数字是( D ) A .5 B .4 C .3 D .2 7.某车间原计划13小时生产一批零件,后来每小时多生产10件,用了12小时,不但完成任务,而且还多生产60件.设原计划每小时生产x 个零件,则所列方程为( B ) A .13x =12(x +10)+60 B .12(x +10)=13x +60 C.x 13-x +60 12=10 D.x +6012-x 13 =0 8.某种商品每件的标价是330元,按标价的八价销售,仍可获利10%,则这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 A ) A .240元 B .250元 C .280元 D .300元 9.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圆柱形的杯子,杯深均为15公分,各装有10公分高的水,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三个杯子的底面积.今小明将甲、乙两杯内一些水倒入丙杯,过程中水没溢出,使得甲、乙、丙三杯内水的高度比变为3∶4∶5.若不计杯子厚度,则甲杯内水的高度变为多少公分?( C )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完整版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 学教学计划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主要内容包括“分式” “ 函数及其图象”“全等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共五章,各章都力图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呈现给同学们。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观察----探索----猜测----证明”的学习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2] 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二、内容分析 第十七章分式是是代数式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通分等变形,是全章的理论基础,分式的加、减、乘、除及乘方运算,是全章的重点内容,分式方程的概念,主要涉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时,应用化归思想,并且要注意检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本章应尽可能采用类比方法学习,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十八章函数及其图象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

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第十九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二十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将在上册学习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图形的变换探索发现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合理运用几何证明所得数学结论,努力实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 第二十一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是在前几册统计与概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选用合适统计图表,进行数据整理,清晰而又准确地表示所收集的数据,同时通过情境引入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以及方差、极差与标准差,较为正确地比较所得数据,使学生掌握分析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见解。 三、采取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华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最全最实用知识点大全

b a b a b a a a b a b a a a --= +==1,,1 第21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形如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a )2 =a (a ≥0); (2)==a a 2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 (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a≥0,b≥0); (b≥0,a>0). 6.实数的大小比较和估计值 (1)大小比较的方法:平方法、倒数法、作差法。 (2)实数的估计值,例如:__5的整数部分是2_______________- 7.绝对值、二次根式、平方的和为0,那么每个加数分别为0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a b ab b b a a = (>0) (<0) 0 (=0);

21212121211 (3)()4,(4) ___________,(5)_____x x x x x x x x -=+-?+=+=2222,;();,a x a mx n p x n p a b a ==±+=+=±=±若x 则若,则m 若则=b 提公因式法: 完全平方公式: 平方差公式: 十字相乘法: 2 2 24()24b ac b ax bx c a x a a -++=++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 2 +bx+c=0(a ≠0),其中ax 2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 (1)直接开平方法: (2) 因式分解法: (3) 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四开方. (4)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当b 2 -4ac ≥0时,x =____________. ( 5)换元法:2222 (21)3(21)40,()3()40x x x x x x +-+-=----= 3.配方法:将二次三项式配方: … 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__________. (1)b 2 -4a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有两个__________实数根; (2)b 2 -4a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有两个__________实数根; (3)b 2 -4a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__________实数根. 5.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1)若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的两个实数根是x 1,x 2,则x 1+x 2= __________,x 1x 2=__________. 【 注意:(1)222121212()2x x x x x x +=+-?(2)22 121212()()4x x x x x x -=+-?;

华师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期期末复习提纲 第六章 一元一次方程 一、基本概念 (一)方程的变形法则 法则1:方程两边都 或 同一个数或同一个 ,方程的解不变。 例如:在方程7-3x=4左右两边都减去7,得到新方程:-3x+3=4-7。 在方程6x=-2x-6左右两边都加上4x ,得到新方程:8x=-6。 移项: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动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注意 移项要变号。 例如:(1)将方程x -5=7移项得:x =7+5 即 x =12 (2)将方程4x =3x -4移项得:4x -3x =-4即 x =-4 法则2:方程两边都除以或 同一个 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例如: (1)将方程-5x =2两边都除以-5得:x=-5 2 (2)将方程32 x =1 3 两边都乘以32得:x=9 2 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为“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注意: (1)如遇未知数的系数为整数,“系数化为1”时,就要除以这个整数;如遇到未知数的系数 为分数,“系数化为1”时,就要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2)不论上一乘以或除以数时,都要注意结果的符号。 方程的解的概念: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不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 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 ,未知数的次数是 ,这样的 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方程7-3x=4、6x=-2x-6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而这些方程5x 2-3x+1=0、2x+y =l -3y 、1x-1 =5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为:ax+b=0(其中a 、b 为常数,且a ≠0) 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为:ax=b (其中a 、b 为常数,且a ≠0)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注意:(1)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 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2)“去分母”指去掉方程两边各项系数的分母;去分母时,要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掉分 母后,注意添括号。去分母时,不要忘记不等式两边的每一项都乘以最小公倍数(即公分母)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纯数学上的应用:(1)一元一次方程定义的应用;(2)方程解的概念的应用;(3)代数中的 应用;(4)公式变形等。 2.实际生活上的应用:(1)调配问题;(2)行程问题;(3)工程问题;(4)利息问题;(5)面 积问题等。 3.探索性应用:这类问题与上面的几类问题有联系,但也有区别,有时是一种没有结论的问题,需要你给出结论并解答。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基本概念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 1.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都含有 个未知数,并且 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整式方 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一般形式为:ax+by=c (a 、b 、c 为常数,且a 、b 均不为0) 结合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对“元”和“次”作进一步的理解;“元”与“未知数” 相通,几个元是指几个未知数,“次”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 例如:方程7y-3x=4、-3a+3=4-7b 、2m+3n=0、1-s+t=2s 等都是二元一次方程。 而6x 2=-2y-6、4x+8y=-6z 、m 2=n 等都不是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例如:???-=+=-8532y x y x 、???=--=+1 2337b a b a 、???=-=+12n m n m 、???-=+=-1132t s t s 等都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