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的基本概念3

会计的基本概念3

会计的基本概念3
会计的基本概念3

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的概念

考试内容:了解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概念及两者的主要联系和区别。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通过对单位的全部资金运动进行系统、客观、及时地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形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根本的区别是对外提供还是对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二)会计的职能

考试内容:掌握会计的职能。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

1.会计的核算职能

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2.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不可分割的。核算是基本的、首要的,核算是监督的前提;会计监督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

现代会计的职能还包括预测、决策、评价等。

(三)会计的对象

考试内容:掌握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周转、资金退出三个基本环节,或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过程。

财务会计的对象通常是已发生的经济活动,管理会计的对象是未来的经济活动,主要是

预期的价值增值活动或现金流动。

会计的目标

(一)会计的目标

考试内容:掌握会计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一般目标是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和企业外部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主体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及其与之相关的其他财务信息。

(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考试内容:熟悉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

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外部利益关系人两大类。

1.企业内部管理人员

2.外部使用者

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主要是指企业外部的与企业有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包括:

(1)投资者

包括现在的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

(2)债权人

主要包括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债券购买人、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和客户以及其他向企业提供信贷的单位和个人。

(3)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4)社会公众

(5)其他使用者

如监管部门、企业职工

(三)会计信息的内容

考试内容:掌握会计信息的内容。

总体上说,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内容有三大类。

1.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反映。

2.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主要通过利润表来反映。

3.有关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主要通过现金流量表来反映。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又叫会计对象要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也称资产负债表要素。它们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2)收入、费用、利润是组成利润表的会计要素,也称利润表要素。它们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 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且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①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②资产必须是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只有能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和经济利益的资源才可以作为资产;

③形成资产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即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④资产必须是能以货币计量的,不能以货币计量的资产不能作为资产。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是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2.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它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负债具有以下特征:

①企业的负债只能由过去的交易活动或本期经济业务所形成,且必须于未来某一特定时期予以清偿的现有义务,不需要未来偿还的现有义务或企业在将来要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负债。

②负债必须有其可用货币额反映的价值量,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不能作为负债。

③负债必须是企业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预期会造成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符合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一是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或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收益,是投资人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即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企业投资人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

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从会计要素的角度看,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为企业资产的取得来源,两者都可以对企业资产提出索偿要求,但负债体现的是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索偿权。负债不参与利润分配,所有者权益参与企业利润分配。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1.收入

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确认的条件,一是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二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注意:收入是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

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2.费用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费用的定义外,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与费用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其他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狭义的费用指营业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

营业费用是企业费用的主体部分,按照是否构成产品成本,工业企业的营业费用可划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其中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费用与成本是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产品的生产费用是构成产品成本的基础,费用是按照时间归集的,而产品成本是按照产品对象归集的。

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3.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是反映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三)会计等式

(1)资产=权益=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平衡公式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归属关系。

(2)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平衡公式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

它是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

四大确认计量原则: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

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企业是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来确认。

权责发生制是与收付实现制相对而言的。

(二)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并应相互配比,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方式主要有两种:按因果关系进行配比;按时间配比。

(三)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或原始成本原则,是指企业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了解历史成本计价的优点和不足。历史成本原则是以币值稳定为前提的。在历史成本原则下,如果企业的资产发生了较大的价值变化,其账面价值就不能反映其实际价值,就不能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

(四)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收益性支出是指在本期发生的只与本期收益有关的应当在本期已实现的收益中得到补偿的支出;资本性支出是指为当期发生的不但与本期收益有关,而且与以后会计期间收益有关的,应当在以后若干会计期间的收益中得到补偿的支出。

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并在利润表中反映;资本性支出,列入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并根据其与以后各期收益的关系,将其价值分摊到以后各个会计期间。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目的在于正确确定企业的当期损益。如果一笔收益性支出按资本性支出处理了,就会造成少计费用而多计资产价值,出现净收益和资产价值虚增的现象;相反,如果一笔资本性支出按收益性支出处理了,则会出现多计费用少计资产价值的现象,出现当期净收益降低,甚至亏损,以及资产价值偏低的结果。

会计基本前提

会计基本前提,亦称为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是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一个特定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为对象。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为了把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与其他会计主体以及投资者的经济业务划分开。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也可以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核算内容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而不考虑企业停业或破产清算,也不考虑企业大规模削减业务。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又叫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从而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期间一般分为年度和中期。

(四)货币计量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考试内容: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熟悉每个要求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会计信息质量的八大要求为: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靠性包括真实性和客观性两方面涵义。

(二)相关性(有用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三)清晰性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1)同一企业纵向可比: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在附注中说明;(2)不同企业横向可比: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办法,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可以进行横向比较。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融资租赁。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七)谨慎性

谨慎性,又称为稳健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会计循环

考试内容:掌握会计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内涵。

会计信息是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三个环节形成的。按照确认、计量和报告为主要环节的会计基本程序及相应方法称为会计循环。

(一)会计确认

确认是会计数据进入会计系统进行记录和报告的程序,是要明确某一经济业务涉及哪个会计要素的问题。

会计确认的一般标准包括:一是被确认的项目是通过经济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其交易性质符合会计要素的要求;二是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企业的不确定性能明确地评估;三是该项目应有可以计量的属性,并能可靠地进行计量。权责发生制构成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础,也进一步构成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基础。

会计确认主要是通过将会计要素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会计记录来实现的。

会计记录是通过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等载体,运用复式记账等手段,对确认和计量的结果进行记录,为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积累数据的过程。会计记录的方法主要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

1.设置账户

账户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照账户所反映的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费用类和损益类。按照账户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可以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账户结构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划分为左右两方,以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账户的余额。

2.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计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的一种记账方法。主要的复式记账法有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其中借贷记账法是一种被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借方核算资产期初余额、

资产增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减少和资产期末余额;贷方核算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增加、资产减少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试算平衡一般是采用发生额平衡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余额平衡的方法,要求都是借贷平衡。即: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3.填制和审核凭证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填制的。

经济业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4.登记账簿

设置和登记账簿是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

按照账簿的用途分类,账簿可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备查账簿。

对账工作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二)会计计量

考试内容:熟悉会计计量的概念及会计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在会计报表中确认和计量有关会计要素的实际状况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计量问题是会计的核心问题,贯穿于会计从确认、记录到报告的全过程。

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计量基础)两个方面的内容。会计的计量单位主要以货币为主导计量单位,同时为了管理的需要辅之以各种实物量度;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

1.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为原始成本,是指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重置成本适用的前提是资产处于使用状态,且能够继续使用,对所有者具有使用价值。

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估计售价减去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以及估计销售所必需的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我国会计准则中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4.现值

现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估计的未来现金流入扣除未来现金流出后的余额,用恰当的折现率予以折现而得到的价值。

5.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三)会计报告

考试内容:了解会计报告的内容和分类。

1.会计报告的概念

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

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2.会计报告的内容

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3.会计报表的分类

(1)会计报表按照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报表、反映经营成果的报表和反映现金流量的报表三类。

(2)按照会计报表报送对象不同,分为对外会计报表和对内会计报表两类。企业对外会计报表种类、格式和编制方法由财政部统一规定。

(3)按照会计报表编报主体的不同,分为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

(4)按照会计报表编制的时间范围不同,分为年度会计报表、季度会计报表、月份会计报表三类。

(一)会计的基本概念

1.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旨在①提高经济效益,以②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的③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④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⑤提供会计信息的⑥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①最终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②计量单位,货币是主要的计量单位;

③会计对象: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

④会计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⑤基本目标: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⑥会计本质: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属于管理的范畴

2.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

(1)会计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5个环节,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3项工作,从而提供信息的功能)。

随着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和经济管理要求的提高,会计的核算职能不仅仅是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反映,而是渗透到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核算及事中核算、事后核算。

(2)会计监督――也称控制职能

我国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单位内部监督、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以及以政府有关部门为主体的国家监督。其中后两部分属于“外部监督”。我们所说的会计监督职能是指“单位内部监督”,监督主体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监督对象是本单位的经济活动;监督的内容包括合法性和合理性监督两个方面。会计监督按照与经济活动过程的关系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3) 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核算是监督基础;监督是核算的质量保障

(4) 会计的其他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以及评价经营业绩等

3. 会计的目标

会计的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会计管理工作的总目标或终极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或直接目标是向有关各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1)会计要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提供信息。

(2)会计要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

(3)会计要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有关方面包括: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等。

投资者分析企业的理财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预测投资风险和报酬

债权人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衡量贷款风险,作出贷款决策

社会公众了解企业产品质量和价格变动、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信誉等,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工作的客体。凡是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一般意义上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的退出三个基本环节

①资金的投入(所有者和债权人的投入)

②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资金的运动是资金在企业内部的循环和周转。企业的资金运动是从货币资金开始,经过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环节,

③资金的退出。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债务、上交税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使得这部分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总之,工业企业因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以及资金的退出所发生的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就是工业企业会计的对象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本章的分值及内容简介:

本章内容较少。主要讲述了会计科目和账户的相关内容,包括: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账户的概念、账户的分类、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要求掌握)

(一)定义: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二)说明: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个会计要素又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而这六个会计要素对于纷繁复杂的企业经济业务的反映又显得过于粗略。因此,为满足经营管理及有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必须对会计要素进行细化。即采用一定的形式,对每个会计要素所反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门别类的划分,设置会计科目。

(三)会计科目在会计核算中的意义:

会计科目是进行各项会计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的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

(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复式记账要求每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以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会计凭证是确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应计入何种科目以及分门别类登记账簿的凭据。

(3)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

通过会计科目的设置,有助于成本核算,使各种成本计算成为可能;而通过账面记录与实际结存的核对,又为财产清查、保证账实相符提供了必备条件。

(4)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会计报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及其提供的及时性,会计报表中的许多项目与会计科目是一致的,并根据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或余额填列。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要求掌握)

(一)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1)总分类科目又称为总账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原材料”等。

设置:总分类科目一般按财政部门制定的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设置。

(2)明细分类科目又称为明细科目,是对于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应收账款”科目按债务人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

设置:除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明细分类科目以外,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设置明细分类科目。

(3)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

总分类科目概括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明细分类科目详细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总分类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具有控制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二)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具体如下:

(1)资产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资产增减变化,提供资产类项目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资产类科目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帐准备、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物资采购、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待摊费用、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益等。

(2)负债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负债增减变化,提供负债类项目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负债类科目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代销商品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化,提供所有者权益有关项目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

(4)成本类科目是用于核算成本的发生和归集情况,提供成本相关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

(5)损益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收入、费用的发生或归集,提供一定期间损益相关的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损益类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

会计相关的基本概念:

1.会计: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2.会计核算:

指对大量的经济业务通过记录、计算、归类、整理和汇总,并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程序,全面、完整、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并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3.会计监督:

是指会计能够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目标。

4.会计假设:

是指组织正常会计核算工作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或者说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决定会计核算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制约条件。

5.会计主体:

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是一个特定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6.持续经营:

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7.会计期间:

是指可以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的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8.货币计量:

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都可以通过货币加以计量予以综合反映,且币值是稳定的。其它计量手段都只起辅助作用。

9.资产:

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0.负债:

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11.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12.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13.费用:

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14.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第十九章会计档案

第一节会计档案的概念和内容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会计档案包括:

1、会计凭证;包括记账凭证睡原始凭证

2、会计账簿;包括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等

3、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4、其他会计资料;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等。

《会计学基础》相关作业(doc 9页)

《会计学基础》作业 名词解释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复式记账法、会计循环、会计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平行登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结账、实地盘存制、永续盘存制、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 思考题 1.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哪些? 2.会计信息有哪些质量要求? 3.什么是会计计量?它包括哪些计量属性? 4.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区别有哪些? 5.错账更正主要有哪些方法? 6.简述资产负债表的概念与作用。 7.简述利润表的概念与作用。 8.简述现金流量表的概念与作用。 9.简述现金流量的分类。 10.账务处理程序有哪几种? 11.简述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2.简述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 13.简述常用的会计方法。 帐务处理 一、[资料] 中兴公司十月发生的部分经济业务如下: (1)销售商品一批,价款117 000元未收。该批商品成本为68 000元。 (2)以银行存款预付第四季度设备租金9 000元。 (3)收到上月销货欠款234 000元,该批商品成本为150 000元。 (4)预收某公司订货款50 000元存入银行。 (5)销售商品一批,价款351 000元存入银行,该批商品成本为220 000元。 (6)以银行存款支付本月水电费16 000元。 (7)本月短期借款利息3 000元,银行按季度进行结算支付。 (8)销售商品一批,价款175 500元已于9月份预收,该批商品成本为128 000元。 [要求] 根据以上资料分别按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计算收入、费用和利润。

二、资料:甲公司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某单位投入一批原材料,总成本200 000元。 (2)向银行借入3个月期借款100 000元存入银行。 (3)向银行借入3年期借款800 000元存入银行。 (4)从银行存款中支付本季度短期借款利息32 000元,本季度前两个月已预提短期借款利 息21 000元。 (5)计提长期借款利息90 000元,其中固定资产在建期间的借款利息70 000元,固定资 产完工交付使用并已办理竣工手续后的利息20 000元。 (6)以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50 000元,长期借款100 000元。 (7)收到某公司投入本企业商标权一项,投资双方确认的价值为200 000元。 (8)按规定将盈余公积金30 000元转作资本金。 (9)接受外商捐赠汽车1辆,价值120 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会计分录。 三、资料:某工厂某年10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购进1台设备,买价80 000元,运输费400元,包装费300元,所有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设备交付使用。 (2)向大明工厂购进甲材料1 500千克,单价30元,计45 000元,增值税7650元;乙材料2 000千克,单价15元,计30 000元,增值税5100元,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3)用银行存款支付上述甲、乙材料的运杂费7 000元。 (4)向宏天工厂购进丙材料3 000千克,单价25元,计75 000元,增值税12750元,款项尚未支付。 (5)用现金支付丙材料的运费及装卸费3 000元。 (6)甲、乙、丙三种材料发生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3 250元(按材料重量比例分摊),用现金支付。 (7)本期购进的甲、乙、丙材料均已验收入库,现结转实际采购成本。 要求:(1)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运杂费和挑选整理费按材料重量分摊)。

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完整版

基础护理从我做起 人、健康、环境和护理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影响和决定护理实践的四个基本概念。对这四个概念的研究和描述构成了护理学的基本要素和总体理论框架,决定着护理工作的任务和方向。在这四个概念中,人是护理实践的核心,由人的护理是实践者对这四个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更是直接影响着护理实践的质量。 一做为基础护理我们首先了解护理的程序及其有哪些步骤,了解护理程序的特点和历史。 熟悉每个患者的病史、治疗方法、内容及其他信息,能够正确实施护理诊断及评价。 最后能独立完成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 以上这些我觉得使我们护理人员应该掌握的一个最基础的护理理念 二我们护士的本职工作就是护理,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就是了解病人。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我们应该掌握 1.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值及其评估。 2.体温过高和过低的护理。 3.体温计、血压计的种类与构造。 4.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时的注意事项。 5.测量和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方法。 6.缺氧程度的评估、氧气表的结构、吸氧种类、氧疗副作用的预

7.给氧的注意事项并能正确实施鼻导管及鼻塞吸氧法。 8.吸痰法及注意事项。 这些是做为护理人员我们应该了解的基础护理知识 三另外护理病人的同时还应注意病人的清洁卫生 熟悉皮肤的评估内容,熟悉盆浴和淋浴的注意事项,掌握床上擦浴。这些都能够很好的促进病人的康复 掌握好对起褥疮的高危人群、好发部位及临床表现使我们能够及时预防褥疮的发生 对卧床不起的病人我们还应该掌握床上洗头方法。 四护理治疗的最基本操作是静脉输液 我们应该熟悉静脉输液的目的和适应症。熟悉常用液体的种类。掌握临床补液的原则。及静脉输液的用物准备、常用部位及操作步骤、输液速度的调节及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以及掌握输液反应及其防治。 五最后我们应该完成一份合格的护理病历按照医嘱单、特别护理记录单和病室报告的记录方法。以标准护理病历的书写要求及顺序完成一份合格的护理病历。 基础护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财务会计基本知识[1]

财务会计基础知识培训 一、会计的概念:(什么是会计?) 会计是利用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记录、分类、汇总和分析考核等方法为企事业及相关部门提供所需要的经济信息的信息系统。同时它本身也是现代化经济组织,实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的职能(会计是干什么用的?) 会计具备两个作用: 1.会计核算:是指利用一套专门的方法把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真实地反映出来。 名词解释: 1)专门方法:是指设置会计科目和帐户,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记帐依据),利用复式记帐法登记帐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通俗点说就是记帐、算帐、报帐) 这些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使用的,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将其纳入规定的会计科目并填制相关的会计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运用复式记帐法将其记入相应帐簿,再根据帐簿资料中反映的经济信息进行成本计算,进行财产清查后求得帐实相符,最终编制完成会计报表。 2)经济活动:包括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和使用情况,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各种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以及财务成果(利润)的计算、分配和处理情况。 2.会计监督:以会计资料为依据,控制企业经营活动按预定的计划目标进行,使企业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各种财经法规的前提下,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会计工作有那些特点: 1.按照经济活动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 2.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3.会计记录必须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 四、会计的对象(即会计核算的内容是什么?) <<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定义了会计核算的六项内容(也称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静态反映企业某一时点的(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财务状况,最终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来体现。 收入、费用、利润是动态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经营成果,可通过编制损益表来体现。 名词解释: 1)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资产、债权和其他权利。2)负债:是指企业应该承担且能以货币计量,需要用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它是企业经营资金的一项重要来源。 3)所有者权益:指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也即企业的净资产。 4)收入: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或营业以外的收入。 5)费用: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消耗的综合,包括购买商品的商品销售成本(即商品的买价)、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6)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也即企业一定时期的全部收入减去全部支出后的差额。 五、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特点

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特点 (一). 会计的概念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又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分。 (1)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单位(企业/事业/行政)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单位(企业/事业/行政)内部财务状快、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 (2)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管理会计侧重于未来信息,为内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由会计的本质持征所决定的固有的、直接的功能。会计的职能就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会计的基本职能表达为: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会计的职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一些新的职能不断出现。一般认为,除了会计核算监督两个基本职能之外,还有分析经济情况、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等各种职能控制。 1.会计核算职能主要是采取货币形式从数量方面综合反映企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 2.会计监督职能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工作。 会计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就无法进行监督,只有正确地核算,监督才有真实可靠的依据;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就不能发挥会计应有的作用。 (三).会计的特点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可以综合反映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2.会计必须以合法的原始凭证作为核算依据。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记录,是记账的依据。如:发货票、火车票、入库单等。

本科会计学作业 第1次作业(含全部答案)

学校:年级:姓名:专业:得分: 《管理会计》本科第一次作业 1 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1)联系:信息资源共享,共同服务于企业管理,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两者使用的方法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所生产的信息有着共同的特征,即相关性和可靠性。(2)区别:职能目标不同、主体不同、资料时效不同、核算依据不同、信息的精确程度不同、编报时间不同、法律效力不同。 2简述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特征 固定成本的特点:固定成本大部分是间接成本,如企业管理人员的薪金和保险费、固定资产的折旧和维护费、办公费等。当产品产量或商品流转量的变动超过一定的范围时,固定费用就会有所增减。所以,固定成本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概念,我们称之为“相对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 变动成本的特点:变动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总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都是典型的变动成本,在一定期间内它们的发生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产品的耗费则保持不变。 3简述两种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

当产量等于销量,且无期初存货时,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计算的利润完全相同;当产量大于销量,且无期初存货时,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小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当产量小于销量,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大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 4 简述经营杠杆系数的变动规律。 (1)只要固定成本不等于零。经营杠杆系数恒大于1; (2)产销量的变动与经营杠杆系数的变动方向相反; (3)成本指标的变动与经营杠杆系数变动方向相同; (4)单价的变动与经营杠杆系数的变动方向相反; (5)在同一产量水平上,经营杠杆系数越大,利润变动幅度越大,从而风险也越大。 5 简述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销售量;单价与保本点的关系。保本点销售量= 固定成本总额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售价-单位税金-单位变动成本) 《金融企业会计》本科第1次作业 1、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应遵循哪些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哪些? 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都要以这一系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质量要求: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

第3章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护理理论(1)

教案首页

第3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护理理论 第1节护理学的性质和范畴 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作为指导实践的基础,这些知识体系就是护理概念、护理理论和护理模式。在卫生保健事业中,护理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一、护理学的性质 1、护理学是生命科学中综合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护理学包含的内容: (1)自然科学: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 (2)社会及人文科学:如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社会学等知识。 二、护理学的范畴 (一)护理学的理论范畴 (1)护理的基本概念 (2)护理模式 (3)护理学发展中引用的其他学科的理论 (二)护理学的实践范畴 1、临床护理 护理的对象:病人 包括的内容: (1)基础护理:研究并应用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态度方法来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心理需要,治疗需要。 (2)专科护理:以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结合临床各专科病人的特点及诊疗要求,为病人进行身心整体护理。 2、社区护理: 护理对象:是一定范围的居民和社会群体。 目的:最大限度的发挥机体的潜能,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3、护理教育: 分类:学校教育:中专教育,大专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 毕业后继续教育:是为在职护理人员提供的,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为目标的终身性教育。 4、护理管理 目的: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5、护理科研: 目的:促进人的健康,减轻病人痛苦,挽救危重者生命。 第2节护理的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一)护理的定义: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护理研究的对象是人。 护理工作任务是:促进和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减轻痛苦。 (二)护理的几个基本概念

会计学原理基本概念

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的职能 1.会计的核算职能-核算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 用一定的会计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连续、系统、完整地反映,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的功能。 会计核算是通过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2.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监督就是监督经济活动按照有关的法规和计划进行。 二、会计的含义 (一)概念-会计是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统一的计量标准,对企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 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记录.计算和分析,以便反映和监督各项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管理活动. (二)特点 主要是会计核算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尽管有时会计也要运用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作为辅助量度,但是货币量度始终是会计最基本的、统一的、主要的计量尺度。 2.以凭证为依据会计的任何记录和计量都必须以会计凭证为依据,这就使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和可验证性。只有经过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凭据)才能据以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进行加工处理。这一特征也是其他经济管理活动所不具备的。 3.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会计在利用货币量度计算和监督经济活动时,以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为顺序连续地不间断地进行登记,对每一次经济业务都无一遗漏地进行登记,不能任意取舍,做到全面完整。现时,登记时,要进行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而不能杂乱无章,并通过价值量进行综合、汇总,以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三、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通过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要理解会计目标,就必须明确: 即会计目标主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①哪些人期望达到结果; ②期望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③如何达到这些结果 ①向谁提供会计信息 ②提供哪些会计信息 ③如何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的基本概念试题

会计的基本概念试题 2.14会计的基本概念来源: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 A.核算B.监督 C.核算和监督D.控制 2.我国会计年度的起止日期是( )。来源: A.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B.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 C.每年5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D.每年2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 3.会计主要利用的计量单位是( )。 A.实物计量单位B.货币计量单位 C.劳动计量单位D.工时计量单位 4.有关会计监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会计监督是一种经常性的监督 B.会计监督主要利用各种价值指标 C.会计监督是以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依据的监督 D.上述说法都对 5.会计核算的内容不包括( )。 A.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B.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C.工程合同的签发D.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6.下列关于会计监督内容表述中,错误的是( )。 A.会计人员要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 B.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随意涂改 C.会计账簿记录的各项财产物资应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保证账实相符 D.会计账簿记录不一定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 7.会计假设中,规定了会计核算内容空间范围的是( )。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 8.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明确了会计工作时间长度的是( )。来源: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 9.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的资产价值才能运用( )计价。 A.现行市价B.历史成本 C.清算价格D.重估价格 10.关于会计假设下列提法错误的是( )。 A.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主体B.我国采用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 C.会计主体就是法人主体D.编制的会计报表必须以人民币反映 1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是( )的要求。

会计的基本概念

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的概念 考试内容:了解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概念及两者的主要联系和区别。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通过对单位的全部资金运动进行系统、客观、及时地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形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根本的区别是对外提供还是对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二)会计的职能 考试内容:掌握会计的职能。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 1.会计的核算职能 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2.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不可分割的。核算是基本的、首要的,核算是监督的前提;会计监督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

现代会计的职能还包括预测、决策、评价等。 (三)会计的对象 考试内容:掌握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周转、资金退出三个基本环节,或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过程。 财务会计的对象通常是已发生的经济活动,管理会计的对象是未来的经济活动,主要是预期的价值增值活动或现金流动。 会计的目标 (一)会计的目标 考试内容:掌握会计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一般目标是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和企业外部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主体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及其与之相关的其他财务信息。 (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考试内容:熟悉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 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外部利益关系人两大类。 1.企业内部管理人员

作业会计产生的社会背景

作业会计产生的社会背景 : 当代高的蓬勃,可称之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它为当今世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生产高度的电脑化、自动化,使得产品生产从订货开始,直到设计、制造、销售等所有阶段所使用的各种自动化系统综合成一个整体,由电脑统一调控,这些为生产经营管理进行革命性的变革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并使各国制造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和推行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思想――适时生产系统(JustintimeProductionSystem――JIT),简称适时制。所谓适时制,其涵义是 指以必要的劳动,确保在必要的时间内按必要的数量生产必要的产品,亦即以需求带动生产和采购,以期达到杜绝浪费、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目的。其与传统生产系统的不同在于,传统生产系统是生产推动系统,即企业只按计划安排生产,其产品在某生产工序完工后,即转入后一生产工序继续加工,而不管后者的确切需要量是多少。这种由前向后推动式的生产系统,使前面的生产工序居于主导地位,而后面的生产工序只是被动地接受前一生产工序转移下来的加工对象,这就必然会造成生产经营环节的不直接,其结果必然导致大量的材料、在产品、半成品的存在。而JIT是一种“需求拉动”的生产系统,即由后向前拉动式的生产系统,企业根据顾客订货所提出的有关数量、质量和交货时间等特定要求来安排生产任务,以最终满足客户需求为起点,由后向前进行逐步推移来安排生产任务,前一生产工序只能按后一生产工序所要求的有关数量、质量和交货时间等特定要求来组织生产,它要求企业材料适时到达生产现场,前一生产程序的半成品适时送达后一生产程序,产成品适时送达给顾客,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无须建立库存储备,实现“零存货”的目标。可见,JIT要求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紧密地协调配合,准确无误地进行 运转,使之达到高的效益和效率。

财务会计基本概念复习

1.财务会计:(外部会计;定期对外公布,记,算,报账;遵守会计准则;反应过去,现在;服务于利益相关者。目的:向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信息使用者报告关于企业获利能力(经营成果:利润表),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量等所需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内部会计;不需对外公布且不定期向内汇报提预测,决策;机密) 2.财务会计特点:以提供信息为主要目标;通过财务报告提供信息;有一套比较科学,统一的会计处理程序,方法;以公认会计原则为指导; 3.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4.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两个凡是:当期已实现收入和已发生负担费用,款项是否收付,应当做当期收入费用),收付实现制 5.计量单位:货币(人民币);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6.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性,相关性,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实质重于形式 7.货币资金种类:库存现金(五不准:白条顶库,公款私存,小金库,谎报用途套取现金,向其他单位,个人出借用银行账户;签发与支付2人,付款有原始凭证;);银行存款(银行本票(同城),支票(同城),托收承付(异地),信用证(国贸);核对:企业或银行账务处理错误,存在未达账项);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阜存款,银行汇票,银行本票,信用卡,信用保证金存款和存出投资款) 8.应收票据特点:合法凭证的债权,更有法律约束力;流通性强:持票人可提前贴现,背书转让或抵押;银行承兑汇票发生坏帐损失风险小;分类:承兑人不同,是否带息;有无追索权;期限:小于6个月。 9.应收帐款:销售折扣和现金折扣;减值的核算:账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本期快长准备余额=期末应收款项余额*本期计提的坏账准备率);销货百分比法(本期估计坏帐损失=赊销额*估计坏账百分比(估计坏账/估计赊销额));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坏账准备科目贷方(借)余额;账务处理:直接转销法和备低法。 10.存货特征:有形资产,具有物质实体;较大流动性;目的是为了出售或生产耗用;时效性和发生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11.存货分类:经济内容: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存放地点:在库,在途,委托加工,在售;取得方式:外购,自制,委托加工,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通过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盘盈。 12.存货收发存:收(买价,相关税金,其他附带费用)发(成本流转假设(先进先出,月末一次加权平均,移动平均,个别计价))存 13.原材料核算:实际成本法(发出:赔偿: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自然灾害: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无法收回:管理费用),计划成本法(材料发出核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总额)/(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负担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优点:看利于考核采购部门工作业绩,利于考核生产部门耗费水平;加速和简化材料收发凭证的计价和材料明细分类帐的登记工作。缺点:准确性差) 14.库存商品:发出: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法(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当期购进的商品的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当期购进的商品售价)) 15.存货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长期股权投资:可回收金额与账面价值孰低;持有至到期投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与帐面价值孰低;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公允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较高者)与帐面价值孰低

16秋学期《基础会计学》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所得税费用”账户属于()。 A. 资产类账户 B. 负债类账户 C. 费用类账户 D. 收入类账户 满分:2 分 2. 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上的会计科目用错,应采用的更正方法是()。 A. 划线更正法 B. 红字更正法 C. 补充登记法 D. 作废原凭证重填 满分:2 分 3. 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簿()。 A. 只反映价值量 B. 只反映实物量 C. 既反映价值量,又反映实物量 D. 既不反映价值量,也不反映实物量 满分:2 分 4.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是()。 A. 根据各种汇总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明细分类账

B. 根据各种汇总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总分类账 C. 根据各种汇总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日记账 D. 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总分类账 满分:2 分 5. 下列费用中,被称为间接费用的是()。 A. 直接人工 B. 管理费用 C. 制造费用 D. 销售费用 满分:2 分 6. 一般说来,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 A. 资金分配 B. 资金筹集 C. 资金运动 D. 生产关系 满分:2 分 7. 下列各种方法中,定期总括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专门方法是()。 A. 财产清查 B. 登记账簿 C. 编制财务报告 D.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满分:2 分 8. 在以下各项中,被称为利得的是()。 A. 主营业务收入 B. 其他业务收入 C. 营业外收入

D. 投资收益 满分:2 分 9. 企业对发出材料进行汇总并计入有关成本费用账户的主要依据是()。 A. 材料的名称 B. 材料的数量 C. 材料的用途 D. 材料的种类 满分:2 分 10. 一般认为,会计产生至今已有()。 A. 一千余年 B. 两千余年 C. 三千余年 D. 四千余年 满分:2 分 11. 在以下各项内容中,不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要素的是()。 A. 实收资本 B. 资本公积 C. 盈余公积 D. 库存现金 E. 未分配利润 满分:2 分 12. 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为会计的题词是()。 A.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 B. 诚信为本,遵守准则,操守为重,不做假账 C.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原则,不做假账 D. 诚信为本,信用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

《财务会计》教案

财 务 会 计 教 案 教师:XXX 第一章总论 【教学课题】企业财务会计概述;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财务会计的概念; 2、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假设;学会区别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3、了解掌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会计的含义、特点。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教学难点:财务会计四大基本假设。 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财务会计概述 一、财务会计 1、企业财务会计的含义 财务会计是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的经济信息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2、财务会计的特点 对外投资

支付工资等生产费用补偿生产过程中耗费 案例:卢乐乐创办的浙江远大印刷厂在2008年3月份发生了如下业务: 1.接受甲股东投入40万元存入银行。 2.向银行借入为期3年的借款20万元存入企业账户。 3.企业购买材料一批,买价8万元,增值税万元,材料已入库,开出支票支付。 4.购入机器4台,共20万元,款项尚未支付。 5.为生产领用材料7万元,支付生产工人工资1万元。 万元的产品完工入库后。 7.企业销售售价为11万元,增值税万元。款项已收存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和基础 一、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和单位,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所以面对题目或业务,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清楚为谁做账。否则,就容易出错。 会计主体所处的经营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彻底的停滞、甚至解散清算。但除了为了完成临时任务而建立的会计主体,人们通常期望所建立的会计主体能够长期存在下去。因此我们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以企业持续正常的业务活动为前提。

CPA 会计 第A118讲_每股收益的基本概念,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1)

会计(2020)考试辅导第二十八章++每股收益 第二十八章每股收益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阐述了每股收益的计算,分数不高,属于不太重要章节。 本章近三年主要考点: (1)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2)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3)需要重新计算财务报表各列报期间每股收益的情况。 本章应关注的主要问题:正确理解和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2019年教材主要变化 本章内容基本无变化。 主要内容 第一节每股收益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基本每股收益 第三节稀释每股收益 第四节每股收益的列报 第一节每股收益的基本概念 每股收益是指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普通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净亏损。 每股收益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两类。 第二节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提示】公司库存股不属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 【教材例28-1】某公司20×7年期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30 000万股;4月30日新发行普通股16 200万股;12月1日回购普通股7 200万股以备将来奖励职工之用。该公司当年度实现净利润为16 250万元。假定该公司按月数计算每股收益的时间权重。2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计算如下: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0 000×12/12+16 200×8/12-7 200×1/12=40 200(万股) 或者: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0 000×4/12+46 200×7/12+39 000×1/12=40 200(万股) 基本每股收益=16 250/40 200=0.4(元/股)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2×17年度,甲公司涉及普通股股数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1)年初发行在外普通股25 000万股;(2)3月1日发行普通股2 000万股;(3)5月5日,回购普通股800万股;(4)5月30日注销库存股800万股。下列各项中,不会影响甲公司2×1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金额的是()。(2017年回忆版) A.当年发行的普通股股数 B.当年注销的库存股股数 C.当年回购的普通股股数 D.年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答案】B 第1页

财务会计理论作业

第一章 1、规会计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归纳法,演绎法,伦理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 2、资本主义对会计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股份公司对会计理论的影响(2)工业革命对会计理论的影响(3)会计职业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3、近代会计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不同企业对同一会计事项所采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是不同的,从而使不同企业的会计报表无法进行比较(2)会计目标主要是为了计算应税收益,并且是为了尽可能少交所得税(3)人为地平均各个年度的收益。例如,随意采用递延收益和递延费用的账务处理方法是极为普遍的(4)大多数会计程序和方法缺少会计理论上的依据,因而会计具有实用主义的特点,对复杂的会计账务问题采用权宜的处理方法 4、实证会计理论具有那些优点? (1)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某一假设是否合理,从而可以接受或抛弃某一理论,因此就方法论而已要优于规会计理论(2)其目的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而不是像规会计理论那样描述会计实务,它克服了规会计理论中的目标及目标函数的束缚,从而在没有谁先谁后的目标前提下得出结论(3)可以评价现有会计原则的合理性,这是规会计理论无可比拟的(4)试图将会计、企业和市场纳入一个模

型,从而可以在整个经济框架结构中分析会计问题。 第二章 1、民间制定会计准则方式的优点 (1)民间指定会计准则方式的优点:它响应了不同社会成分的要求。第一,除注册会计师外,ASB的成员构成包括了各种不同的利益集团;第二,其资金支持与个体、公司及协会的呢个不同团体组成的供资者是相分离的;第三。它采纳了复杂的正当充分处理的程序,该程序十分注重向所有利益集团的反映;第四,正当充分处理的程序引发了对各利益集团行动后果的积极关注。(2)它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会计准则的技术性,保证其科学化和合理化。它能够吸引具有必要技术知识的人作为其成员或工作人员去开发和执行不同的计量和披露体系,并使准则制定的在逻辑一致性和完整性得到充分保证。作为一个整体,毫无疑问,准则更有可能被会计公司、企业和外部用户所认可。(3)它所制订的准则强调“真实和公允的要求“至高无上、会计概念清晰和明确,并重视会计环境的制约。(4)最能代表公众(指大众投资者)的利益。这是因为它能避免会计准则依附特定政策(如政府政策多变)而反复变更,也能避免因政府或党派之争或过分政治化而导致特定会计准则项目的破产。 2、政府制定会计准则方式的优点 政府制定会计准则方式的优点:(1)通过政府或立法机构的选定权限使会计准则取得了更高的法律效力和执行权力,保证了会计准则的权威性(2)政府对于会计准改革过程的推动作用不可置疑,在指导从“安全“或”稳健“的会计方法向革新的和现实的会计方法过渡方面,政府或立法机构将发挥主导作用,保证了会

财管(2015)第1章 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课后作业资料

第一章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企业的组织形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典型的企业组织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三种形式 B.个人独资企业难以从外部获得大量资本用于经营 C.合伙企业中合伙人转让其所有权时不需要取得其他合伙人的同意 D.公司制企业存在代理问题 2.下列关于企业的组织形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个人独资企业容易从外部获得大量资本用于经营 B.合伙企业对债务承担的责任和个人独资企业相同 C.公司制企业转让所有权需经过其他股东同意 D.公司制企业存在代理问题 3.长期筹资中最重要的筹资决策是()。 A.债务结构决策 B.股利分配决策 C.资本结构决策 D.短期资金决策 4.下列关于财管中的长期投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期投资的直接目的是获取长期资产的再出售收益 B.长期投资是公司对经营性长期资产的直接投资 C.投资的主体是公司 D.投资的对象是经营性资产 5.为财务管理确定具体量化的目标的财务管理基本职能是()。 A.财务分析 B.财务预测 C.财务决策 D.财务计划 6.下列关于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B.财务预测按预测对象分为单项预测与多项预测 C.财务决策的目的在于确定合理可行的财务方案 D.财务决策和财务计划是财务分析和财务预测的延续 7.下列有关利润最大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没有考虑利润的取得时间 B.没有考虑所获利润和所投入资本额的关系 C.考虑了获取利润和所承担风险的关系 D.许多经理人员都把提高利润作为公司的短期目标 8.下列不属于防止经营者背离股东目标的方式是()。 A.对经营者进行监督 B.给予股票期权奖励 C.解雇经营者 D.规定资金的用途

护理学导论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护理学 2.独立性护理功能 3.专业性护理工作 二、填空题 1.按照护理专业的划分,护士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能力分析及解决护理问题,称为护理工作。 2.南丁格尔两本最著名的护理经典著作为及。 三、判断题 1.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护理界最黑暗的时期。 2.西方学者卡渤认为,护理学的知识中应包含个人知识。 3.护理专业的自主性体现为护士能自行决定所有的护理措施及护理行为。 4.南丁格尔的办学宗旨是将护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职业,采用新的教育体制及方法来培养护士。 5.解放以前,中国没有高等护理专业教育。 6.中国现代护理的发展在最初阶段主要受西方护理界的影响。 四、选择题 【A型题】 1.护理艺术、技能及行为方面的知识称为 A.个人知识 B.美学知识 C.行为知识 D.伦理学知识 E.科学知识 2.护理人员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决定护理措施及护理服务,属于 A独立性护理功能 B.合作性护理功能 C.技术性护理功能 D.依赖性护理功能 E.艺术性护理功能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护理专业特征 A.为人类服务为目的 B.有完善的教育体制 C.有系统而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D.有良好的科研体系 E.有专业自主性 4.自1964年以来,中国护理界群众性团体称为 A.中国护士会 B.中华护士学会 C.中华护理学会 D.中国护理学会 E.中华护士会 5.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命名根据是 A.南丁格尔的生日 B.南丁格尔所建立的第一所护士学校的日期 C.南丁格尔逝世的日期 D.南丁格尔受国际护士会奖励的日期 E.南丁格尔受英国政府奖励的日期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以健康为中心阶段的护理特点: A.护理模式转变 B.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 C.服务场所从医院扩展到了社区、家庭及各种机构 D.护理的服务对象为所有年龄段的健康人及病人 E.护理从属于医疗 【B型题】 (1~5题共用备选答案) A.护理学是研究帮助健康人或患病的人保持或恢复健康,预防疾病或者平静死亡的科学。 B.护理学是研究如何判断和处理人类对已经存在或潜在健康问题反应的科学。 C.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科学,其理论逐渐形成体系,有其独立的学说及理论,有明确的为人民服务思想。

基础会计 第一章 会计的基本概念

会计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会计?多年来通俗的说法,会计就是记账、算账和报账。 我国古代“会计”一词产生于西周,主要指对收支活动的记录、计算、考察和监督。清代学者焦循在《孟子正义》一书中,对“会”和“计”作过概括性的解释:“零星算为之计,总合算为之会”,说明会计既要进行连续的个别核算,又要把个别核算加以综合,进行系统综合全面的核算。 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从会计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 1.会计首先是一种经济计算。它要对经济过程利用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计算。经济计算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经济关系(等价交换、所有权、分配、信贷、结算等)和经济过程(投入、产出、收入、成本、效率等)所进行的数量计算的总称。经济计算既包括对经济现象静态状况的存量计算,也包括对期动态状况的流量计算,既包括事前的计划计算,也包括事后的实际计算。会计是一种典型的经济计算,经济计算除包括会计计算外,还包括统计计算和业务计算等。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它将一个公司分散的经营活动转化成一组客观的数据,提供有关公司的业绩、问题、以及企业资金、劳动、所有权、收入、成本、利润、债权、债务等信息。向有关方面提供有关信息咨询服务,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会计提供的信息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并作为其决策的依据。可见,会计是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是企业经营的计分牌,因而会计又被人称为“企业语言”。 3.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在非商品的经济条件下,会计是直接对财产物资进行管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经济活动中的财产物资都是以价值形式表现的,会计是利用价值形式对财产物资进行管理的。如果说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主要是对企业外部的有关信息使用者而言的,那么说会计是一个经济管理活动,则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来说的。从历史的发展和现实状况来看,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生产发展和管理需要而产生的,尤其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出现要求通过管理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同时,会计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变化,由单纯的记账、算账,主要办理账务业务,对外报送会计报表,发展为参与事前经营预测、决策,对经济活动进行事中控制、监督,开展事后分析、检查。可见,会计无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它都是人们对经济进行管理的活动。 会计要素: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是通过会计所反映的经济业务体现出来的。经济业务是指通过 会计来核算和监督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具体事项,又称会计事项。例如,以现金支付费用,以银行存款购入材料物资,销售产品取得银行存款收入,分配投资者的利润等等,都是会计事项。会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称为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分类,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项目。 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是指组织正常会计核算工作应当具备的前提条 件。正如在交通规则中,为了保证交通秩序,要求来往行人与车辆等都必须靠右行驶一样,会计面对的是一个现实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要使会计核算工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必须对会计工作提出一定的前提条件,即作出某些假设,从而使会计工作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比较理想的环境中。 《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假设分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四个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