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某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某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某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某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1 概述 (1)

1.1 项目概况 (1)

1.2 项目背景 (1)

1.2.1 项目的提出 (1)

1.2.2 任务由来 (3)

1.3 项目编制依据 (4)

1.3.1 编制依据 (4)

1.3.2 基础资料 (5)

1.3.3 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6)

1.4 编制范围 (8)

1.5 编制原则 (8)

1.6 主要研究结论 (10)

1.6.1 工程主体方案 (10)

1.6.2 工程建设目标 (11)

1.6.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

2 建设项目的必要性 (13)

3 XX河流域概况及其污染现状 (20)

3.1 XX河水系及其流域概况 (20)

3.2 社会经济概况 (23)

3.3 气候气象 (24)

3.4 XX河流域水污染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4)

3.4.1 XX河流域污染现状 (24)

3.4.2 XX河流域水污染发展趋势 (28)

4 技术方案分析 (29)

4.1 水体功能指标的确定 (29)

4.1.1 水体功能指标依据 (29)

4.1.2 各水体功能指标 (30)

4.2 技术方案分析 (31)

4.2.1 任庄水库人工强化自净生态工程技术方案分析 (31)

4.2.2 污水处理厂回用工程技术方案分析 (32)

4.2.3 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方案分析 (42)

4.3 结论 (48)

5 工程方案 (48)

5.1人工湿地处理工程 (48)

5.1.1 工艺概况 (48)

5.1.2 处理水量 (49)

5.1.3 处理水质 (49)

5.1.4工程区位臵 (49)

5.2 任庄水库人工强化自净生态工程 (50)

5.3 污水处理厂回用工程 (51)

5.3.1 高平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巴公工业污水处理厂回用工程 (51)

5.3.2 生活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 (57)

5.4 河道生态修复工程 (61)

5.4.1 许河河道生态修复工程 (61)

5.4.2 巴公河河道生态修复工程 (68)

5.4.3 北石店河河道生态修复工程 (75)

6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87)

6.1 投资估算 (87)

6.1.1 工程费用投资估算依据及说明 (87)

6.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估算依据及说明 (87)

6.1.3 分项投资估算 (89)

6.1.4工程总投资估算 (95)

6.1.4建设期利息 (96)

6.1.5铺底流动资金估算 (96)

6.1.6项目总投资 (96)

6.2 资金筹措及投资使用情况 (96)

6.3 资金使用情况 (96)

7 工程实施进度与招投标 (97)

7.1 建设工期 (97)

7.2 工程招投标 (97)

7.3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97)

8 工程效益分析 (101)

8.1 环境效益 (102)

8.2 经济效益 (103)

8.3 社会效益 (104)

9 环境保护 (105)

9.1 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05)

9.2 工程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106)

10 劳动安全与卫生消防 (108)

10.1 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108)

10.1.1 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108)

10.1.2 自热危害因素分析 (109)

10.1.3 生产危害因素分析 (110)

10.2 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110)

10.2.1 抗震 (111)

10.2.2 防洪防涝 (111)

10.2.3 防雷 (111)

10.2.4 防不良地质 (111)

10.2.5 防暑 (111)

10.2.6 减振减噪 (112)

10.2.7 防灾防爆 (112)

10.3 防火及消防措施 (112)

10.3.1总图运输 (112)

10.3.2 建筑 (113)

10.3.3 电气 (113)

10.3.4 消防设施 (113)

11 节能措施 (114)

11.1 工艺节能措施 (114)

11.2 电气与设备节能 (114)

12 结论与建议 (115)

12.1 结论 (115)

12.2 建议 (116)

1 概述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

工程规模:河水处理量约10万立方米/天、工业污水回用工程3万立方米/天、生活污水回用工程13万立方米/天工程选址:各子工程具体选址见相关章节

1.2 项目背景

1.2.1 项目的提出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煤炭工业在体制、资源、安全、环境和转产发展等方面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很多,山西是产煤大省,遇到的问题更为突出,煤炭工业、产煤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国函…2006?52号)的精神和《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要求,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的整体开展,确保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扎实有序进行。根据煤炭采区特别是跨区域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人民政府本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合理布局”的原则,编制了《XX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并修订《山西省XX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以解决因煤炭开

采造成的跨区域性水污染问题为目标,为XX河流域社会经济和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环境基础。

的煤炭开采,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是,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矿区环境污染,水资源破坏,地表沉陷,煤矸石堆积,植被破坏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重制约了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地表水资源因煤炭开采受到污染破坏问题尤为严重。

据统计,2005年全市矿井水排放量为6543.45万吨/年,占全省矿井水排放量的11.1%,其中COD排放量为3872.01吨,SS排放量为9680.13吨,大量的矿井排水对地表水造成严重的污染。由于煤矿开采造成地表沉陷和裂缝,地表水渗流加速,促使地表径流减少,水库存水量下降,甚至断流、干涸。在全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现状调研中发现,因采煤开采致使水资源减少影响到299个自然村,21.48万人,1.07头大牲畜吃水;因采煤排水、生活废水的排放及矿井水造成的水质污染使70个自然村,4.39万人,0.27万头大牲畜吃水困难;同时,受采煤破坏水资源,影响周围水源,使周边583个自然村,11.74万人,1.81万头大牲畜吃水困难。

XX河,作为的主要河流之一,流域的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沿河流域的煤炭开采活动改变了水文下垫面,造成XX河径流量减少及煤矿排水影响地表水水质。煤炭开采活动给流域内的高平、晋城城市饮用水源和郭壁泉、青天河饮用水源地造成了严重威胁,流域内的生态破坏

尤其是水体功能遭到严重破坏。随着XX河流域煤炭开采及煤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应的流域水资源消耗量和废水排放量都会有大的增加,势必给XX河水体带来更大的污染负荷,为最终解决煤炭开采活动造成的XX河流域跨区域性环境问题,在加大区域内煤炭采区综合规划的同时,提出了开展XX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

1.2.2 任务由来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因煤炭开采活动造成的XX河流域跨区域性环境问题,改善XX河水质,促进XX河流域综合治理目标的实现,依据《XX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山西省XX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006年修订版),从煤炭开采影响区的XX河全流域综合整治的角度出发,对XX 河主流及主要支流许河、巴公河、北石店河段的污水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并考虑对该流域的三个主要污水处理厂的回用工程,与其他工程配套最终实现全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同时,结合河道水污染治理的成功经验和实际工程,做好XX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项目。

山西省环境规划院受委托,按照《山西省XX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006年修订版)对XX河水质的具体要求,结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部关于对煤炭开采区跨区域性生态环境治理和水污染治理政策及环境保护要求,负责编制《山西省煤炭采区XX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接受编制任务后,我院及时组织有关专业人员,于2008年8月1日至5日,对XX河流域污染现状进行了现场实地调查。在调查中,我们重点对XX河流域的主流和许河、巴公河、北石店河三条污染严重支流以及高平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巴公工业污水处理厂等进行了实地踏勘和现场调研。同时对人工湿地工程的运行情况也进行了现场调研。为了进一步搞清楚XX河流域的污染来源,我们还组织专家人员,对XX河两岸煤矿生产企业进行了调查和了解。

1.3 项目编制依据

1.3.1 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的意见》(国函[2006]52号);

(2)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发[2007]9号文件);

(3)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安排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的复函(发改办能源[2007]1805号)

(4)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8]32次、44次、45次会议纪要

(5)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2008.7)

(6)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的意见(晋政办发[2008]35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3);(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

(9)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项目办公室关于编制《煤炭采区XX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10)《山西省XX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006年修订草案);

(11)《山西省地表水域水环境管理区域方案》(2005.5);(12)《城市总体规划》(2003.11);

(13)《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及2015年规划》(2000.12);(14)《XX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05.8);(15)山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人工湿地处理工程可研报告的评审意见;

(16)环保局2005年度地表水全年监测结果报告;

(17)国家环保局科技司城市污水土地利用处理技术指南;(18)《山西省生态功能和经济区划》;

(19)《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转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晋政发[2006]);

(20)《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蓝天碧水工程的决定》(晋政发[2006]15号)。

1.3.2 基础资料

水库水生态保护及修复的新思路

水库水生态保护及修复的新思路 发表时间:2018-10-18T10:41:30.7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作者:郭永研[导读] 由于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尽管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必要措施,但是对于社会和经济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破坏也不容忽视。郭永研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水利电力设计院广西梧州 543000摘要: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尽管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必要措施,但是对于社会和经济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破坏也不容忽视。关键词:水库水生态;保护;修复 引言 我国的水资源比较短缺,兴建水库巨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在水库发挥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功能的同时,加强水库的水生态保护及修复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水库的生态环境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游及库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水平,水库水生态的保护及修复工作不应仅限于库区管理范围,应当从水库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1水库修建的生态破坏问题 1.1水库生态环境改变 水库的修建改变了库区的生态环境,由原来的河流—陆地生态变为水域—消落带—陆地的生态结构。拦河筑坝使单一的河流生境分化为河流区域、过渡区域和坝前的敞水区域。泥沙在坝前沉积,导致下游河床下切严重,水生栖息地面积减小。整个水库流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也会因河川径流特征、泥沙输送形式的改变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2生物群落结构改变 修筑闸坝切断了河流的连续性,洄游性鱼类难以通过,降低了物种的生存能力。水库的出现导致河流的水流条件、混浊度、温度分布规律和矿物质营养来源改变,使原生物群落中部分物种消失,破坏了食物链的完整性,种群结构中优胜劣汰,新的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同时,在农业、林业、渔业等发展的过程中,不恰当的引进新物种,造成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1.3建设及运行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库在建设期间破坏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建筑垃圾的不合理堆放、土石方工程产生的粉尘、混凝土系统产生的碱性废水、生活污水等都不可避免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水库运行期间,水库蓄水调节,出于兴利目的的水力发电造成河流水量季节性交替消失,枯水期下游生态需水量难以保障。 2水库的环境污染问题 2.1水库外源污染 降雨是河流径流的重要来源。降雨在补充河流水源的同时也将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如:SOX、NOX、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等带入水体。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等是点源污染的重要来源。工业废水中有害成分复杂,包含可自然降解和不能降解的物质,未经处理的乱排乱放将严重影响水体的质量。城市地表径流以及农业面源污染,促使水体中氮、磷、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增多。根据区域产流、汇流的特征,超出水体自净能力的污染物质最终都将到达库区。 2.2水库内源污染 外源污染是水库产生内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外来污染物质在水库不断累积、叠加,有可能使水库成为新的污染源。水库底部的淤泥在缺氧条件下,将使氮磷类营养物、铁锰类重金属向水体溶解,即使在无外源污染的水库中,这种叠加作用也可能造成水质恶化、富营养问题。水库内的浮游生物、动物以及各种微生物的尸体也是内源污染的一种来源。不规范的库区渔业发展,进一步导致了水库污染加剧。 3水库水生态保护及修复的新思路 3.1沿河生态修复技术 我国现阶段水库建设选址除坝址占用河道外,施工营地、管理房及料场等往往是在河流沿岸或者是河流周边。建设过程中对河流沿河周边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后期需进行水土保持治理。沿河生态修复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生态修复减轻水库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实现河流沿岸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季节性河道方式进行河道生态修复,在河道两岸种植各类植物,以此形成一个生物隔离带,这样一来,既可以治理河道污染,还可以保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对于水库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3.2调整上游及库区的产业结构 上游及库区应当发展即节约资源消耗又生态环保的产业。依法取消高污染、低产出的企业,合理淘汰过剩产能,减少“三废”排放。集中农村散乱的养殖业,设置无害化处理设施,改变粗放式管理,发展生态种植模式。作为重要水源地的水库还要进行禁渔管理。努力做到区域范围内绿色、可持续发展。 3.3加强污染控制 3.3.1控制点源污染 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和重点排污口治理工作,封闭违规建设的排污设施,大力发展污水处理行业,对高污染企业的污染处理设备运行情况进行严查;控制城镇人口规模,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禁止向河内倒垃圾,从而控制排入水库的污染物质总量。解决垃圾问题首先就是选择合理的垃圾处理技术,其主要有四种:卫生填埋、堆肥(好氧发酵)、沼气(厌氧发酵)与焚烧。适用于地区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见表1。表1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特征及适用范围

清华大学:城市水环境整治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实践培训资料

清华大学:城市水环境整治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实践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翔 我国城市河流有90%左右受到污染,出现水体滞流、多处于厌氧状态、复氧能力差、淤积严重、透明度低、甚至发生黑臭等现象。由于城市水体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城市有限受纳水 —N等污染物严重超标,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体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导致河水中COD、NH 3 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城市水体的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日益衰退,水体修复和水生态功能恢复的难度明显加大,城市河流水环境生态系统处于失衡状态。同时,城市污水中氮磷污染物未经有效去除,又成为城市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重要诱因,造成水体生态功能的衰退甚至丧失,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有水皆污”、“河道黑臭”已经成为许多城市面临亟待解决的环境顽疾。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体修复技术是破解上述难题的有效方法,国家重大水专项城市主题在“十一五”期间重点针对城市水体修复技术开展了研究集成和示范应用,突破了44项关键技术,建立了25项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国水体修复积累了技术集成方案和工程实践经验。 1城市水体修复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思路 城市水体修复技术是指根据生态学和环境学的原理,综合运用水生生物和微生物的方法,使污染水体得到改善或恢复所采用的技术。其特点是充分发挥现有水环境工程的作用,综合利用流域内的湿地、滩涂、水塘、堤坡及水生生物等自然资源及人工合成材料,对城市水域自恢复能力和自净能力进行强化恢复或提升。 生态修复是相对于生态破坏而言的,生态破坏就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因而生态修复就是恢复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就是重建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其本质是恢复系统的必要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我维持的状态。修复的目的就是要再现一个自然的、能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使它与它所在的生态景观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要将一个受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恢复到受损前的水平是一项艰巨、困难和漫长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修复又可定义为使受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受损前的水平。就是针对具体受损的生态系统,找出目前环境条件的限制性因素,根据生态工程学原理,对该系统实施种群组建或重建,恢复其原有的生物多样性,使其达到具备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的能力。因此,要从生态、社会需求出发,实现

第二节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

第十章专项规划 第二节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些有关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方面论文的阅读,理解,整理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等。以及如何合理的制定完整的水生态环境修复规划。并简单列出修复水生态环境的规划措施及水源净化方法。 关键词:水生态环境河流环境保护修复规划治理 一、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概述: 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问题,而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系统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子,可以说,水资源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系统的质量。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水生态环境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一些地方出现河道断流、湿地消失、江河湖泊水污染和富营养化、大面积的水体被覆盖, 河道被硬化、渠化, 人工与自然的比例不协调, 河流原有生态系统被破坏, 河流自净能力丧失等问题,导致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维护江河湖泊的健康生命,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破坏河流自然环境状态的河流整治工程进行了反思, 并逐步对已改造的河流进行了回归自然状态的再改造。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基本内容有两项, 即保护水生态环境和修复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同步进行, 保护推动修复, 修复促进保护。其一, 保护水生态环境就是对水体及涉水部分进行保护, 包括保护水量水质, 防治水污染, 使其质量不再下降。同时保护水系和河流的自然形态, 保护水中生物及其多样性, 保护水生物群落结构, 保护本地历史物种、特有物种、珍稀濒危物种, 保护生物栖息地。此外, 还要注意保护水文化。其二, 对已经退化或受到损害的水生态环境采取工程技术措施进行修复, 遏制退化趋势, 使其转向良性循环。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工程技术措施应是综合性的, 可利用现有的或建设湿地保护区、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控制点源和非点源等) 、清除内污染源(受污染的淤泥二次释放, 还有藻类和其他水生物残体等) 、相机以水工程科学调度调水释污、河道整治、水系调整、建设江河湖泊生态护坡护岸工程、滨水生态隔离带工程(包括滨水景观绿化带) 、河道曝气、前置库等各项工程技术措施, 进行合理选配。目的是要起到削减污染物产生量和进入水体量、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 增加水环境容量,改善水质, 使水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同时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配套, 确保工程技术措施的全面实施, 发挥其最大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效果。【1】 1、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原则。 水利部《关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基本原则包括: 遵循自然规律原则、经济社会现实可行原则、保护与修复长期性原则、保持水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原则【2】。 (1) 遵循自然规律是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关键。健康江河湖泊应该是生态功能与开发利用功能和谐统一的, 既有良好的生态, 又能够合理利用, 造福人民。维护江河湖泊的健康, 既要维持其良好的生态环境, 又要可持续开发利用其使用功能,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可靠支撑。生态环境的各种要素相互依存、互相作用、相互制约、互为因果。要树立与江河湖泊和谐共处观念, 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 特别是人与水的关系。国内一些湖泊的治理经验表明, 要慎重采取换水和清淤的措施来改善水生态环境, 否则, 都极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要深化对江河湖泊的自然生态规律的研究,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

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

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自然资源厅(局)、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保护局: 为加强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我们研究制定了《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以下简称治理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治理资金是指中央预算安排的,用于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废弃工矿地整治等工作,促进生态环境恢复和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的资金。 第三条治理资金使用和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公益方向。治理资金使用要区分政府和市场边界,支持公益性工作。 (二)合理划分事权。治理资金使用要着眼全局,立足中央层面,支持具有全国性、跨区域或者影响较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三)统筹集中使用。中央层面注重集中分配,聚焦于生态系统受损、开展修复最迫切的重点区域和工程;地方层面注重统筹使用,加强生态环保领域资金的整合,发挥资金协同效应,同时避免相关专项资金重复安排。 (四)资金安排公开透明。治理资金安排情况要及时向社会公开。根据项目法安排的治理资金要坚持采取竞争性评审方式择优确定,并确保评审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第四条治理资金由财政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等部门组织实施。具体实施方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决策部署制定。 本办法实施期限至2023年底。期满后财政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等部门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及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形势需要评估确定是否继续实施及延续期限。 第五条财政部负责审核治理资金分配建议方案,编制资金预算并下达,指导地方加强资金管理等工作。 自然资源部等部门负责组织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审核,研究提出工作任务及资金分配建议方案,开展日常监管、综合成效评估和技术标准制定等工作,指导地方做好项目管理,配合财政部做好预算绩效管理等相关工作。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工作计划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工作计划 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15年是实施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关键之年,也是水利改革发展不断深入、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上级部署,科学谋划,积极推进,确保取得阶段性效果。 一、工作思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水资源的科学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遏止局部水生态系统失衡趋势,通过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创建水生态系统规范管理体系,打造“碧水蓝天、魅力”,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有效控制地下水开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按照“优先使用再生水,充分利用地表水,有效保护地下水”的原则,按区域、分步骤,科学关闭自备井,在2012年已关闭10眼的基础上,今年再关闭8眼自备井,实现全部关闭。并对全县地热井规范管理,切实控制地下水开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合理利用地上水,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 突出抓好四项工程建设: 1、地表水厂及管网体系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有利时机,投资9644万元建设一座日供水能力为2万立方日的地表水厂及配套管

网,该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正在进行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今年5月份可以开工建设,2014年底投入使用,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切实增强公共供水能力。 2、环城水系引黄供水工程。投资1500余万元,新建扬水站2座,节制闸10座,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2015年可投入使用。年引黄河水800余万立方米,可有效补充地下水,减少地下水的农田灌溉。 3、渠道治理工程。自2015年开始,利用2-3年时间,投资1800万元对西清临干渠等主干渠进行治理,提高渠道利用系数。 4、尖冢灌区改造工程。尖冢灌区是卫运河流域最大的灌区,灌区面积45万亩,由于建设时间早,设备老化,计划投资1600万元,进行设备维修改造和闸涵建设,工程实施后灌区内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进一步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节约地下淡水资源。 (三)发展节水型农业,创造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 从水生态承载力出发,积极调整产业机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谋求更持续的经济发展。2015-2015年每年投资2000万元实施现代农业粮食产业项目,2015年实施老官寨镇21个村的节水改造,铺设地下管道347.9千米,利用现有的机井发展管灌面积3.78万亩,有效地减少地下水开采。 (四)建设生态环境工程,创建美丽和谐 2015年,我县利用引黄工程在县城新区建设的北湖、玉河两处大型的水生态公园将开始蓄水开放,切实改善县城生态环境;同时建设的“环城水系”工程,可使县城东西南北四条渠道24公里常年蓄水100万方,环城水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进一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不断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下大气力抓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近年来,我国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既讲求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

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方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瑶岗仙矿区生态修复工程 技术方案

建设单位:湖南瑶岗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地点:宜章县瑶岗仙镇 设计单位:长沙赛恩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1) 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 (1) 1.2 编制依据 (1) 1.2.1法律和法规 (1) 1.2.2标准和规范 (1) 1.2.3与项目其他相关资料 (3) 1.3 编制目的 (3) 1.4 编制原则 (3) 1.5 编制范围及内容 (4) 第二章场地说明及建设条件 (6) 2.1 自然地理条件 (6) 2.1.1 地理位置 (6) 2.1.2 地形地貌 (7)

2.1.3 气候气象 (9) 2.1.4 水文水系 (10) 2.2 建设条件 (10) 2.2.1 交通条件 (10) 2.2.2 配套条件 (10) 2.2.3供水条件 (11) 2 1............................................................. . 污染现状及建设思路第三章.3.1 区域现状及工程量. (12) 3.2 治理思路 (16) 第四章总平面布置............................................................................. 17 4.1布置原则 (17) 4.2 平面布局 (17) 4.3 竖向布置 (18) 第五章项目实施方案.......................................................................... 19 5.1 山体裂缝治理 (19) 5.2 生态恢复方案 (19) 5.2.1 处理方式确定 (19) 5.2.1 A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23) 5.2.2 C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26)

东江源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自然地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地理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地形地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水文气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土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5植被...........................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6矿产资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社会经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发展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水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开发利用状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水功能区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水生态系统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生态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2水生态系统调查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水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河道生态需水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水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 复治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地质灾害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 一、避免和减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实行矿山开发"六个禁止,三个限制"的准入条件。禁止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限定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批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和不可恢复利用的矿产资源开采的新建项目,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炼油、炼焦、炼硫。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多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地区采石、采砂、取土,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取土烧砖,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露天开采活动,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采矿。 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生态环境保护及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源、土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时,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 二、加强现有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义务。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停产或者关闭。建立相对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

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论

据,分析内蒙古段水资源现状:磴口(二)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3.2亿m3,1962~1981年平均径流量为304.5亿m3,1990~1999年,平均径流量为221.1亿m3,2000~2014年,平均径流量为216.5亿m3;磴口(二)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3.34m3/kg,1990~1999年,平均含沙量为4.34m3/kg,2000~2014年,平均含沙量为2.36m3/kg,入库水量、沙量呈减少趋势,尤其是2014年上游海渤湾枢纽工程的投入运行,含沙量锐减,2014年磴口(二)站年平均含沙量为 0.337m3/kg。 2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环境现状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位于黄河上游冲积平原段,地处西北干旱寒冷地区,该河段所经区域大部分为荒漠和半荒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其间基本无支流汇入,对黄河水资源依赖性较强,入境水资源量的变化直接影响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黄河主流摆动不定,形成大面积河滩区,属于平原弯曲型河道,在汛期和凌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洪水和冰凌灾害。该河段内有以“万里黄河第一闸”著称的三盛公水利枢纽工

程,历年来为河套灌区、鄂尔多斯灌区及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资源条件,在灌溉、防洪、发电及工业供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上游河段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有刘家峡、青铜峡及海渤湾水利枢纽,而该区域几乎没有地表径流,也无支流汇入,因此,入境黄河水成为该地区经济、生态、文化的重要保障。随着黄河流域工农业用水的逐年增加,近年来,各水文监测断面的年径流量普遍呈现出衰减的趋势,因此,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关系到沿黄两岸人民的人健康生活和安居乐业,是该地区生存与发展的命脉。 3水生态环境的修复 3.1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改善沿河生态环境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就是:通过发挥工程功能、协调人与水之间关系,洪水时消减水量、缺水时补充水量,大沙时排沙、小沙时蓄水;通过生物措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及水生物涵养能力,达到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即在水量控制的基础上进行水质优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二者相辅相成,以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力,以点带面,改善全流域水生态环境。 3.2加大力度治理水环境污染,为水生态修复提供条件 该区域内,存在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灌溉退水中的残留物及工业废水。因此,应对灌溉退水、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防治水污染。除此之外,该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应大力开展种草植树,采取坡面种草、沙漠区植树等绿化措施,进行封沙固土,增加植被覆盖率,阻止风沙对地面的侵

水专项支撑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荐技术手册(第一册)——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分册

理科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体 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专项支撑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荐技术手册(第一册) (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分册)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 2019年3月 控制 与治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控制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控制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理科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体 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目录 目录 1 农村污水.................................................................................................................................. - 1 - 1.1 FMBR兼氧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 1 - 1.2 农村生活污水营养供体利用型处理技术.................................................................. - 2 - 1.3 农村生活污水自充氧层叠生态滤床处理技术.......................................................... - 6 - 1.4 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 8 - 1.5 人工快渗一体化净化技术........................................................................................ - 11 - 1.6 村落面源污染收集与处理技术................................................................................ - 12 - 2 畜禽养殖................................................................................................................................ - 14 - 2.1 畜禽养殖废水氨氮削减及粪污资源化技术............................................................ - 14 - 2.2 基于无害化微生物发酵床的养殖废弃物全循环技术............................................ - 16 - 2.3 多原料预处理高效厌氧发酵技术............................................................................ - 21 - 2.4 高浓度有机污水制备生物基醇................................................................................ - 24 - 3 农田径流................................................................................................................................ - 26 - 3.1 以营养盐平衡为核心的农田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 - 26 - 3.2 基于水稻专用缓控释肥与插秧施肥一体化的稻田氮磷投入减量关键技术 ........ - 27 - 3.3 基于硝化抑制剂-水肥一体化耦合的蔬菜氮磷投入减量关键技术....................... - 28 - 3.4 基于行间生草耦合树盘覆盖的果园氮磷投入减量关键技术................................ - 30 - 3.5 基于污染物输移的“陆域-陆水界面-沟渠塘”的全过程拦截技术.............................. - 31 - 3.6 环湖生态农业圈构建与优化技术............................................................................ - 33 - 3.7 水稻施肥插秧一体化技术........................................................................................ - 35 - 3.8 农业废弃物(秸秆)养分资源管理与再利用技术................................................ - 37 - 3.9 农田氮磷入支流(河浜)前拦截技术.................................................................... - 40 - 4 低污染水................................................................................................................................ - 4 5 - 4.1 添加水生植物生物质炭-发酵液的人工湿地强化净化技术................................... - 45 - 4.2 光伏电解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技术............................................................................ - 47 - 4.3 低污染水生态净化的模块化组装技术.................................................................... - 49 - 4.4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季节性交替维稳技术................................................................ - 51 - 4.5 湿地植物生产有机酸和改性生物质炭技术............................................................ - 53 - 4.6 农田型低污染水调蓄经济湿地技术........................................................................ - 56 - 4.7 规模水产养殖低污染尾水组合生态净化技术........................................................ - 58 - 4.8 尾水多阶湿地深度净化技术.................................................................................... - 61 - 4.9 以本土物种为主的生物群落构建与配置技术........................................................ - 63 - 4.10 湿地配水及水力途径改善技术.............................................................................. - 64 - 4.11 村落型低污染水高水力负荷生态砾石床技术...................................................... - 65 - 5 农村垃圾................................................................................................................................ - 68 - 5.1 农村面源固体污染物制取活性炭闭路循环技术.................................................... - 68 - 控制 与治

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规划

水环境爱护与生态修复规划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2005年6月5日

项目名称:沈阳市水环境爱护与生态修复规划 项目托付单位:沈阳市环保局 项目承担单位: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项目总负责:郝明家郭怀成 项目参加人员: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郝明家教授级高工 赵玉强高级工程师 张丽君高级工程师 乔卓工程师 薛兵工程师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郭怀成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永博士范英英硕士 周丰博士毛国柱博士 王金风硕士邢可霞博士

王真硕士王丽婧硕士 郁亚娟博士黄凯博士 王树通硕士 前言 沈阳市是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通过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持续的改革、调整、改造和建设,这座新中国的老工业都市积蓄了巨大的进展能量,沈阳人民重新焕发了重振老基地、再造新沈阳的激情和干劲。面对老工业都市如何实现可持续进展这一重大历史课题,在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2002年初,沈阳市委、市政府果断提出了克服一切困难、三年创建国家环保榜样都市的目标,到2003年底,差不多完成了创模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然而,沈阳市委、市政府清醒的认识到沈阳市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治理方式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专门落后,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的状况依旧存在,日益激烈的都市竞争,焦

点在环境,作为老工业都市,沈阳进展的关键也在环境。没有环境就没有生产力的进展,就没有对外开放的条件,就没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就没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为此,沈阳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提出建设生态都市的伟大战略构想。通过生态都市建设,实现沈阳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进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 生态都市的建设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领域及众多学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水环境是都市生态环境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促进沈阳市生态都市的建设,特设立“沈阳市水环境爱护与生态修复规划”。本规划由沈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联合编制完成。编制单位在辽宁省和全国其他地点开展了多项水环境研究和规划工作,同时参与了沈阳市水环境的多项研究,积存了丰富的经验。 本规划在充分分析沈阳市水环境、水景观、水生态与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沈阳市建设生态都市的需求,并将兼顾沈阳市水环境功能区划、以后的进展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的要求,以水环境预测与污染操纵、沈阳市景观格局分析与水生态功能区划、水环境承载力研究为基础,开展沈阳市水系建设及爱护规划、水

高中作文素材: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高中作文素材: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一、【主要角度】 1.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科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3、生态文明 二、【经典名言】 1、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2、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3、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4、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5、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甘哈曼 6、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惠特曼 7、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诺曼·卡曾斯 8、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 ——南丁格尔 三、【经典论据】 1、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文明翻开新篇章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历史性地写入宪法。自生态文明写入党章后,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已逐渐成为宪法学界、环境法学界的共识。 2、组建生态环境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今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生态环境部,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生态环境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并组织实施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和标准,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工作,监督管理污染防治、核与辐射安全,组织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查等。原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为生态环境部首任部长。 3、让绿水青山成为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 坚持保护生态,加强生态扶贫,推进绿色发展,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绿水青山成为当地群众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永续保护绿水青山,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 让绿水青山成为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是永续保护绿水青山基本保障要坚持“要美丽也要富裕,要生态也要小康”的理念,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加快推进生态扶贫、脱贫。要把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积极探索让生态效益变成经济效益、让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的发展路径,促进美丽与富裕高度统一,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让绿水青山成为老百姓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借力绿水青山助推老百姓“拔穷根”“摘穷帽”,实现从“绿色的贫困”到“美丽的富饶”的新跨越,让生态红利惠及贫困地区群众,让生态成果全民共享。

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26T15:00:00.2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肖孟富 [导读] 摘要:人均水资源的逐渐减少,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了水生态的平衡,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10600 摘要:人均水资源的逐渐减少,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了水生态的平衡,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本文从水生态修复概念入手,介绍了水生物基础修复技术,然后分析了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应用;研究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但是对河道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及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泛滥等现象。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地处理这些问题,而且不需要耗费能源,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低,因此该项技术已经成为河道整治的新措施。 1.水生态修复概念 完整的水生态系统需要具备水生植物群落以及水生动物,同时,还要有数目巨大的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等。而水生态修复技术这是运用栽培植物和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来进行转化水中的污染物,或者进行转移降解等方法,来改善水生物的生存环境,以此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这种技术在目前也是国际上常用的用于治理水体污染的其中一个方法,水生态修复技术不仅具有治污效果好造价低,而且运行成本也低的优点。根据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对河道水体的治理,就一定要从污染源开始进行控制,与此同时,将水生态修复技术与之相结合,从而达到根本上进行治理,恢复水体生态。 2.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内容 水生态修复系统是在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的当今,生态治水新理念的提倡而应运而生。水生态修复技术注重对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是目前治理河道水生态的关键技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称为生态系统,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包括水生植物群落和鱼、虾、螺、贝类、大型浮游动物等水生动物,以及种类和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具体内容是指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和降解,净化水质,改善、修复水生物生存环境。作为目前来讲国际上常用的水体污染治理办法之一,水生态修复技术具有治污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实践生活表明,对河流水环境的治理,必须采取污染源控制和水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截污治污、恢复生态”。 3.水生态修复主要技术类型 3.1生物处理技术 水生态修复技术中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以及厌氧-好痒组合处理三种。其运用人工培养的适用于分解污染物的一些微生物。运用控制这些微生物的品种、数量以及生长环境等,并结合人工曝气等措施,来加快并稳定诸如COD、氨氮以及有机氮等污染物的处理。生物处理技术依照河道水体的流域面积、水流以及污染程度等因素予以具体制定,现在主要为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运用于污染较为严重河道的水质净化。 3.2修建生态岸坡 水生态修复技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对受到污染的水体生物环境进行合理的修复,重新建立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生物平衡体系,使其可以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完成生态食物链的重建。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理念也随之改变。人们的环境保护理念已经逐步的由传统的防洪、排涝向安全、生态的水环境观念转变。生态型岸坡的修建,不仅改变了传统河坡直立的结构形式,同时随着岸边植物种植数量的不断增加,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实现土壤固结的目的,不仅有助于岸坡稳定性的全面提升,降低了岸坡被雨水冲刷现象发生的几率,而且岸边种植的大量的植物,也发挥出其在水生物保护方面的作用,为水生物营造了良好的栖息城所,加快了水体生态系统恢复的速率。 3.3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指运用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转化、分解、吸收水中污染物,从而达到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优化的效果。生态修复技术不仅能是单一动植物与微生物的修复,还可为不同动植物与微生物一同构成的水生态系统来开展水生态修复。在河道生态修复中动植物与微生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其都在水体净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重要作用,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三重作用实现水体净化工作。人工湿地的修建可以维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调节地表径流,通过重建较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人工湿地不仅能够美化当地环境、构造景观,更能调节气温及空气湿度,对局部气候有效进行调节。 4.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 4.1合理配置植物种类 将植物的种类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选择适合该河道的植物种类对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植物对土质的适应性和选择性不同,这就要求在选择植物护岸时,就必须按照河道不同的水位来进行,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开展。 4.2建设多样性河流 通过恢复河流横、纵向连通来实现建设河流的多样性,河流形态多样可以有效减少岸坡和河床材料硬质化。进行河流横向的连通,是为了恢复和维持河流蜿蜒、曲折、多变的形态;进行纵向的连续性,即将河流建设成有护坡地基主河槽的复合断面状态。如果是在用护岸的地段,就需要采用透水岸坡防护结构,与此同时,科学的运用植物护坡和天然材料,像木桩、水葱、芦荟、柳树和乱石等,以此避免河流护岸硬质化。 4.3布置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比较常见的人造景观,有些湿地是在现有河道形态基础上进行开凿和布置人工湿地;也有部分人工湿地经由人工开凿,完全由人工来重现湿地景观。人工湿地作为水生态净化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恢复河道的水生动植物系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