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规划.doc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规划.doc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规划.doc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规划.doc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规划

学院名称专业名称课程名称拟建设年份艺术学院工业设计表现技法

艺术学院工业设计设计基础(形态)

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创新思维

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

艺术学院工业设计设计调研分析

艺术学院工业设计智能产品设计基础2015 艺术学院工业设计整合与创新设计

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产品开发设计

艺术设计环境设计公共建筑与室内设

2016 计

艺术学院环境设计植物造景2016 艺术学院环境设计场地分析2016

艺术学院环境设计、适合设西方设计文化概论

2016 计学各专业(双语)

艺术学院环境设计展示设计2016 艺术学院环境设计居室室内设计2017 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传统园林2017 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标志与 vi 设计2015 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书籍设计2016 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海报设计2016

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界面交互设计2017 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网页设计2017 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字体设计2018 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设计心理学2018 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景观城市雕塑设计

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建筑概念设计

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公共空间园林景观

设计

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公共艺术规划与专

项设计

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材料与科技2016

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装饰基础

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计算机三维

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设计管理2016

艺术学院动画虚拟现实2016

艺术学院动画游戏美术制作2017

艺术学院动画视听语言2018

艺术学院动画三维动画2016

艺术学院动画角色设计2017

艺术学院动画绘本设计2018

艺术学院动画动画运动规律2018

艺术学院动画二维动画技法已完成

请各学院交一份书面盖章材料到教务处教学科,电子材料发送到

jxk@https://www.doczj.com/doc/e711024369.html, 。(联系人:徐静波,电话: 88320370)

教务处

2015年 9月 28日

完整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 2005.9 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目标 1.1 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加快教改步伐,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控、科研素质的培养来大力推进专业学科建设,拓宽专业覆盖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建成基础厚实、特色突出、实力较强的专业。 1.2 专业建设整体目标 通过5 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建设与发展,打造出特色、优势专业,建设成高水平学科,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1)科学合理地定好自己的位置,确定好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在专业性质上加强材料科 学与工程基础、侧重材料制备和表征训练,以现代科学与工程体系为主干构建专业和组织教学,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具创新精神、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优秀工程型人才”。 (2)专业方向紧密结合产业科技进步需要、地方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 (3)突出优势,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专业方向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 4)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辅以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全面推进、整体优化。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5)强化学生大工程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培养适应2l 世纪时代特征要求的创新性人才,为 我国材料产业的产品更新换代、产业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6) 把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打造出特色品牌专业,建设成高水平学科,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措施 2.1 建立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以新的人才培养观确立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及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的重要性。高等工程教育应从“授技型”向“育才型”转变,从单纯传播知识向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转变,从狭窄的专业技术教育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应将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大工程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开拓创新精神、独立深入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 (2)建立起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两段式、三平台、多专业方向 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三年的基础教育阶段和一年的专业技术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过程;基础教育阶段的三级教学平台——通式教育基础教学平台,大学科基础教学平台,按一级学 科设置专业基础教学平台;多专业方向。 2.2 以“大学科、大材料、大工程”的人才培养观,以创新的思路构建起了新型课程体系 21 世纪人才需求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素质是前题、能力是关键、知识是载体的新型人才观,以“大学科、大材料、大工程”的意识,以创新的思路构建起新型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充分发挥知识平台和课程群(教学模快)的整体功能作用。如何做到厚基础,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

浙江大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浙江大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试行) 浙大发本【】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高【】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校本科课程与教案改革,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专业能力构成的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学生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起决定作用的课程。 第三条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须重新梳理各学科专业知识点,整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各院系要仔细研究现有专业课程的教案大纲,围绕专业核心知识点,同时充分考察国际一流大学相同或相近学科的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结合我校特色和优势,重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第四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可总体规划,分步分级实施,学校鼓励院系通过自筹经费,先行建设,并择优向学校推荐。学校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年建设,在全校所有本科专业中建设门左右,平均每个专业门专业核心课程。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标杆,辐射和带动其它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本科课程教案质量。学校优先支持高水平教师从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讲授,以提升专业课程的教案水准。 第二章课程设计与教案 第五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以先进的教育教案理念为指导,聚焦最能反映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知识点,强调传统经典知识与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相结合,课堂教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充分研究,精心设计。 第六条专业核心课程教案要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教案过程的深度参

与。课程难度大,富有挑战性与吸引力。重视基于知识的方法启迪、研讨和习得,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过程参与,重视学生课前、课后的深度学习。原则上,讨论课、习题课、基于问题(项目)的学习等互动教案课时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 第七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以每门课程学分为主,长学期开设。原则上,学分课程可设计为周学时,即每周理论讲课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案等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学时;学分课程可设计为周学时,即每周理论讲课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案等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学时;学分课程设计为周学时或,即每周理论讲课()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案等()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学时;以此类推。研讨或案例课应分小班进行,具体视各课程教案需要定。 第八条核心课程采用多种方式,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强调课程考核由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转变,学生研讨课表现、平时作业(论文)、平时测验、期末考试等均有清晰而明确评分,要求多维度评价学生学业。 第九条学校鼓励有条件的院系采用双语教案。 第三章教案团队与职责 第十条课程负责人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主要领导人和责任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设一位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同时必须是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学校授予课程负责人该课程“首席主讲教师”荣誉称号。课程负责人可以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遴选产生,也可在全球范围内招聘。 第十一条各专业可根据实际课程学分、专业人数和学科特点,由课程负责人负责组建教案团队。教案团队由首席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和助教组成。原则则上,除首席主讲教师外,主讲教师不超过人。个别特别学科,可酌情增加。原则上每人的讨论班可配备名助教,助教可由本学科的年轻教师或在职博士生担任。 第十二条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任职条件: 1.必须具有相当于教授的专业技术职称(本领域资深教授);

《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建设规划

《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现状 《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是**学院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在学院重点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本着坚持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国家及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学院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地开展课程建设。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大胆创新,开展能力本位课程改革,建立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相配套的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体系,实施了开放式高职教育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创建工程,安排了专项经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与整合,课程团队正努力进行课程建设,以逐步形成课程教学特色。 二、指导思想 《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建设在认真总结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以转变教学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性创新人才为出发点,依据建构主义理论,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建立课程评价制度,加强课程教学过程的管理,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课程建设,树立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意识,使教学研究与教学建设相结合,构建与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内容体系。以职业标准要求为课程内容,以教学内容模块化为课程结构,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核心,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为课程视野,以双师教师结构、仿真和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为课程保障,建设辐射性强、影响力大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三、总体建设目标 《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建设将按照学院“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级建设、注重实效”总的课程建设方针,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形成一套适应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并将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法、课程管理、教材、评价与反馈等建设配套改革,使之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明显的高职特色;形成一支师德高尚、适应课程建设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并使他们能够有渊博的学术造诣、丰富的实际经验和对高等职业教育本质规律有深刻的认识;课程建设的成效达到三个满足,即: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要

足球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京华中学创足球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京华中学是冷水滩区公办学校的领头羊,在校学生3500余名,校内有30000平方米的运动场,场内设有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和标准的11人足球场,学校各类足球设施较全,为我校开办足球班,开展群众性足球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经学校讨论研究决定开展足球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区教育局有关“体教结合”的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主线,以“体验足球、快乐成长”为主题,努力遵循“项目特色---学校特色”的发展思路,把开展足球文化作为我校的一项传统特色来打造,办好足球班,开展好班级、校级足球活动,从而推动我校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弘扬足球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 二、发展理念 1、以球育德,促进学生良好的品质的形成。足球作为一项竞技运动项目,既需要整个团队的通力合作,又需要队员们遵守一定的球场规则,还需要队员们既能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使队员们养成遵守行为规范、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队员们在快乐的足球活动中,快乐参与、快乐体验、快乐成长。 2、以球健体,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足球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球场上的奔跑,运球盘带,各种动作技巧等是平时刻苦训练的积累,足球游戏、足球团体操、足球啦啦队队操等都能活跃身心。足球运动使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反应能力以及身体素质都有明显提高,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等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3、以球促智,促进学生学科成绩的提高。强健的体魄是学习的基础,凭借学生在足球运动中养成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更能促进其智育的良好发展,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三、发展目标 1、总目标以“足球”为载体,以“足球文化”为主题,从“体教结合”中挖掘“乐学、苦练”足球特色文化,将之升华为足球精神、校园文化、努力探索足球活动规律,提高我校足球运动水平和足球竞技水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形成一种“乐学苦练拼搏向上”校园精神。加强对学校足球特色发展的领导,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完善足球校本课程建设,形成课程体系,并得到有效实施,加强校级、年级、班级三级足球队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活动,提升足球文化品质,参加各类足球竞赛取得一定的成绩,形成以“足球文化”为核心的独特的校园文化,使之成为学校特色,争创冷水滩区足球传统项目学校,促进学校综合素质提高,提升学校知名度。 2、年度目标

某某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XX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就是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的改革与建设是学校各项改革与建设的核心,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课程质量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要尺度。 课程建设是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为依据,以教学设备,实践条件建设为保证,以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为成果载体,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课程是学校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进而实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课业及其进程,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载体,从广义上讲,课程是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载体。 开展课程建设活动,不仅决定了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决定着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明确课程定位,有效开展课程建设,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了使课程建设与改进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学校提出了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思路。(一)基本原则 课程建设要体现职业教育的思想,贯彻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多样人才;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原则。专业课程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课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建设课程的原则。 要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实施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探索工学交替、任务趋动、项目引导、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学习模式,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融教学研为一体,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积极改革学业评价模式,推行多元多主体评价原则。 改革学生学业的评价方法,大力推行多元多主体评价。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创新活动及表现,学习过程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实行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以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的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校企合作开发优质教材,

核心课程建设内容要求及规范

在学院骨干院校建设项目中,核心课程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项目,影响范围较广,对学院的课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核心课程建设内容的要求与规范如下: 一、资源入库前的总体属性要求: 1、Title (标题):资源的名称; 2、Creator (创建者):资源的创建者、作者; 3、Subject (主题):资源的主题内容; 4、Description:(描述):资源的内容、介绍信息; 5、Date (日期):资源制作及上传时间; 6、Type (类型):资源所属的类别,系统也可自动识别; 7、适用专业 8、关键字:时间、主题、涉及系部; 9、扩充属性包含:适用课程(可以多个),资源来源等等。 二、教学文件类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定义: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2、内容要求: 含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要素的完整文档。(学院提供模板) 3、技术标准: 文档格式为word 或pdf。

4、获取途径: 根据学院骨干建设目标与要求,由学院教务处提供模板,各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组织撰写,聘请专家论证,由学院教学委员会审议后调用。 (二)课程标准 1、定义: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专业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结果的期望。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内容要求: 含有课程标准各要素的完整文档。(学院提供模板) 3、技术标准: 文档格式为word 或pdf。 4、获取途径: 由各核心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根据课程目标,参考学院提供的模板,自制本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经系重点专业负责人审核,报教务处审核通过后实施。 (三)课程设计 1、定义: 课程设计是课程工作者对达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因素、技术和程序,进行构想、计划、选择的慎思过程。狭义指课程组织实施的过程及进度的规划。 2、内容要求: (1)含有课程设计的各要素。(学院提供模板) 2)课程设计以2 课时为教学组织单元 3、技术标准: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四川天一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为加快课程建设步伐,扩大课程建设的成果,使课程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学院将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为实现学院“十三五”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课程改革的方向。把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变上。通过课程建设,逐步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相适的问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课程建设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以通用能力为基础,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合理设计课程。课程要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突出高级技工与高职教育的融合;要体现本专业、本课程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先进性特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心理和教学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四)正确处理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课程建设中的重点与一般、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做到课程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内容合适。 二、课程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课程建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为目的。在建设中采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大批量合格课程建设与部分较高水平的优秀课程

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分级、分期、分批进行建设。从所有课程抓起,以对教学质量影响最大的课程为先导,建成一批院级乃至省、国家级精品课程,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经过3—5年的建设,建立150门核心课程标准,开发30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一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三、建设内容 (一) 教学文件与教学条件 1.教学文件。课程标准、教材、教案、试题、学生成绩、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质量分析总结、学生考核分析等保存完整。课程标准应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其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阐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基本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课时分配、教学方法及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反映本课程的最新成果及教改思路,实验课程标准要符合培养目标,要有完整、系统的实验讲义或指导书。教材选用应符合教学与专业评估要求,内容精而新,与专业层次要求相适应,深、广度符合标准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所选教材不完全适合,应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增删,调整或编写补充教材。要有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含教学参考书、习题集、实验指导书、自学指导书、一定数量的必读书目及有关参考图书。教学进程要统一,教学进度计划表填写规范且认真执行。 2.教学条件建设 (1)实验、设备状况:实验设备套数能保证本课程实验的开出,具有开出基本实验的全部设备,且设备完好率≥95%;设备使用率≥95%。 (2)实验数量及水平:能开出全部基本实验;能开展综合性、创新性或研究性实验。 (3)实践教学设备能基本满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 (4)要有多媒体教学辅助等设备以及教学必需的教具、挂图、演示实验仪器、幻灯、投影仪、声像资料等,能较好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校特色建设方案

“尚美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为了进一步打造学校特色、创出学校品牌,学校以阳光课程建设为起点,以阳光课堂打造为突破口,以阳光教师专业成长为重点,以阳 光文化的孕育为着力点,制定我校“阳光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一、办学理念 “尚美教育”——使用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真正做到求真务实、以乐醒人、以美育人的积极效果。 二、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以“尚美教育”的实施为总抓手,涵养师生人文底蕴,引导师生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把学校办成底蕴丰厚、内涵丰富、充满活力、师生共进的特色学校。 (二)培养目标 造就智慧型尚美教师;培养自信型尚美少年。 (三)近期目标 1、分类梳理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学校发展需要适时补充修改。 2、全面实施尚美教育, 3、进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深化研究。 4、注重“学生与教师”的基本素质培养,使师生初步达到标准要求。 5、搞好网络基础建设,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四)中远期目标 1、深入落实“尚美课程”,为培养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学生与注重专业自主发展的教师搭建有效平台。 2、探索依法自主管理模式,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发展。 3、形成科学合理的阳光教育实践体系与评价体系。 4、提炼“尚美师生”的培养策略为后续工作的实施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5、总结教师团队管理策略,打造高质高效优秀团队。 6、各学科“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趋向成熟,凸显风格。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发挥网络平台作用,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8、形成较为完善的学校制度保障体系。 三、发展内容 (一)尚美课程 开发并实施尚美课程,提升校本课程品质,培育阳光少年。 1、开发并实施“尚美经典”课程——开发名人、名著、名曲、古诗四个系列课程。 2、开发并实施“尚美诵读”课程——1—6年级分别诵读国学经典系列《三字经》、《论语》《传统文化》等。 3、开发并实施“尚美实践”课程。——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与特长,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阳光。 (二)尚美课堂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认真贯彻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09-2013年)》文件精神,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实施“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有: 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2.协调发展原则:要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以人为本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辐射示范原则: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建设规划(定稿)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系财务管理专业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管理方式及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改革,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按照“加强基础、提高起点;精选主干,扩大选修;注重交叉,形成能力”的原则设置课程,通过删减、增设、融合、重组等多种形式,夯实经济、管理以及数理基础知识,建立适合安徽省和合肥市产学研发展需要的“应用型、能力型、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培养方案。 二、课程建设总体目标及要求 课程建设的总目标是从实际出发,围绕课程建设、课程调整、课程整合、课程引进、课程评价、课程研究等几方面,以社会需要和课程设置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核心,以培养“应用型、知识性、能力型”人才为目标。先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的建设,再进行单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建设,以“素质、知识、能力”三大要素为中心设置相应的知识模块,构建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财务管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同时形成对课程的教师、教学参考书、教学设备配置、实验实践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方案,拟至2012年前基本完成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核心“知识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建设。 三、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将拟建设的课程分为精品课程(院级)建设、优质课程(院级)建设、特色课程建设、双语课程建四个层次,分别组织实施: 1.精品课程(院级) 精品课程是具有鲜明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到好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精品课程建设要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示范性。 首批建设:《财务管理学》(院级精品课程) 建设目标:在未来2~3年内,院级精品课程增至1~2门,力争省级精品课程实现零的突破。 2.优质课程(院级)

创建省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创建省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 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安徽铜陵智通职业技术学校 铜陵智通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2007年5月,是由原铜陵智通职业培训学校升格而成的一所省级示范民办中等职业学校,集全日制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学校目前开设有轴承加工制造、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电子电工、旅游与酒店管理、高铁、高级护理、财经、学前教育、对口高考等十多种不同类型的专业。 2011年,我校以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评为“安徽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先后荣获“安徽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国家教育部电教办计算机教育培训基地”、“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行业合作办学示范院校”、“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TI职业技术培训考核单位”、“教育部电教办“计算机教育培训基地”、“CSIA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行业合作办学示范院校”、“Adobe中国授权考试点”、“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优秀组织奖”、“安徽省职业技能定点考试培训机构”、“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共青团安徽省委青年文明号”、“铜陵市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铜陵市青年创业(就业)实践基地”、“共青团铜陵市委青年文明号标兵”、“铜陵县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15年,在省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中,我校共有xx个项目获奖,其中有xx名学生分别获得省市一、二、三等奖,有xx名教师获奖。 一、学校办学方向 1、办学定位 我校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办学方向,尊重市场规律,对接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有效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实行多元办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 -2020年) 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结合我院课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院自升本以来,积极探索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1.构建“三平台+二模块”的课程体系。,学院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等三大平台和集中性实践教学与素质能力拓展活动等两大模块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又分为基础课和素质课两个小模块,学科基础课程又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大类基础,专业课程又分为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职业素质课。集中性实践教学按照通用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发展能力的培养递进式安排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应用、工程训练和创新实践,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素质能力拓展活动统一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必须修满至少10个学分。 2.规范课程建设管理。制订了课程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了课程教学大纲、考核大纲、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教案等教学文件的撰写、教师课程教学工作考核,制定了精品课程、双语课

程建设标准,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双语课程6门,对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进行了规范。 3.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在“卓越计划专业”开发了校企合作课程,组织开设《中西文化十二讲》,引进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加强了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方面,以课堂教学为重点,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项目式、研讨式等教学法,立项支持探究式示范建设课程6门,启动了基于互联网络的以翻转课堂为特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全面实施了通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进行了分层分级教学,大学体育课程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在教学手段方面,鼓励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当前,学院本科课程建设仍处于初期,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规范管理、课程教学及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进展缓慢。 二、指导思想 -2020年,学院课程建设以学院发展规划为依据,以落实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文件要求为出发点,以“规范管理、优化体系、加快改革、强化实践”为基本方针,进一步规划课程建设管理,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加快教学内容、方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一、专业建设的背景和依据 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与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旅游业在近5年内人才的需求会十分旺盛。有关专家论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业和出境旅游业将会越来越兴旺,旅游业在我国已进入大发展阶段,这样中文旅游服务人才十分紧缺,我院旅游专业的就业前景将十分乐观。 旅游专业开办于2003年,旅游专业规模逐渐扩大,每年招收两个班,学生70名左右,目前旅游专业在校生三届,150余人。依托广厦集团旅游业的大背景,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服务于浙江旅游行业,具有鲜明特色的文科专业,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优势。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办专业特色,培养用人单位需要的、熟悉旅游服务与管理的高职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建设目标 1、根据我省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需求状况,设计开发具有高职教育特色,体现教学改革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 (1)专业知识要求 掌握高职层次的旅游管理与服务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旅游活动中的基本礼仪知识;掌握旅行社服务、导游服务中的英语常用语;掌握旅行社、旅游风景区的基本管理与经营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导游员的基础知识及相应的实务知识。 (2)专业能力要求 具备导游员的讲解与带团能力;具备旅行社、旅游风景区基层岗位员工的市场营销策划能力、市场调查分析能力;具备较好的自学和创新能力;具备导游服务工作中常用英语的表达能力等。 (3)专业素质要求 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2、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1)规范教材征订,多使用高职高专类教材;

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修订稿)特色学校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校发挥优势、开拓创新的有效载体,也是学校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品位与办学水平,切实做好创建特色学校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及十七大精神等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质量促发展,以特色铸品牌”的办学宗旨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力争从特色学校建设中求突破,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具有长期性、独特性、稳定性、先进性的特点,开展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科研,总结一套特色办学的经验,建设一支有教育特色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提高办学质量,提升社会声誉。做到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活动有成效,素质有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有特长的“四有”人才。 三、工作要求 1、明确目标,统一思想。要提高对建设特色学校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的认识,积极营造建设特色学校的良好氛围。 2、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成立由校长杨天波担任组长的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集体智慧和作用,扎实开展建设特色学校活动。 3、突出特色,细化方案。要结合本校实际,确定特色项目,制订特色学校建设规划和较为详细的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分阶段实施,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要发掘本校内在教师资源,加大培养有独特风格的特长教师的力度,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苦练内功,培养有一定专业特长且满足特色学校建设需要的一大批教师。同时,从社会上聘请兼职教师,确保特色学校建设的顺利实施。 5、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完善必要的硬件设施,以满足开展特色项目活动的需要。学校必须拨出特色项目建设的专项经费,确保特色项目的正常开展。 四、工作措施 1、落实工作责任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把特色项目建设按计划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层层抓落实,确保特色项目建设工作长期有序高效地开展。 2、建立检查指导机制。要建立特色项目检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特色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不断完善和丰富活动内容,使特色项目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总则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产出导向教育(OBE)人才培养理念和质量观,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经研究决定开展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 遵循“产出导向、目标引领、重点建设、绩效为先”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以核心课程建设助推本科专业内涵提升和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提升。 第三条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建设300门“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学生学习产出和能力培养为导向,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科

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本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课程。 第四条建设内容 1.制订课程质量标准。制定并完善课程质量标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该课程对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作用与贡献,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提供指导和依据。 2.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并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确保核心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联系,能有效减少重复与脱漏。 3.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课程配套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并在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校外在线课程教学平台进行开放共享、扩大受益面。 4.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校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引入研讨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样化手段与方法,开展混合式教学,引导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方案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国际酒店管理方向) 课程建设方案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设立于2010年,至今已近7年。目前,我酒店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同时,酒店发展的国际化、集团化趋势,也对酒店人才的专业化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酒店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搭建更高更好的学习平台,经一系列考查研讨,我院拟决定在原有酒店管理专业基础上,增设国际酒店管理方向,同时结合当今国际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为进一步增强学生行业竞争力,拟引入美国饭店协会教育学院部分课程,具体课程建设方案如下: 一、课程建设背景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隶属于国际教育学院,专业通过几年的发展,力求被打造成为一个能够满足当今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行业摇篮,专业毕业学生能够在行业中有很好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走向。为此,我院引进美国饭店协会教育学院的相关课程体系,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铺设更为广阔的道路。 美国饭店协会教育学院(AHLEI)成立于1953年,是全球酒店业界与酒店专业学校对于高质量酒店专业教育、培训和职业认证需求的主要满足者。AHLEI的职业认证被认为是酒店业界人士专业表现和成就的最高认可。 二、课程建设内容 1、《当今饭店业》:本课程从管理者的视角阐释了酒店、餐厅、邮轮和俱乐部的组织结构,包括财务、管理合同、职业道德、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各方面的知识。课程中使用的图表、行业统计数据、专业网站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即学即用的实用信息。 2、《前厅部的运营与管理》:本课程阐述了前厅部的工作与职能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作用,重点关注了如何管理好前厅部以实现酒店的整体目标。本课程所展示的知识与技能可以提高前厅部工作效率、提升销售业绩。 3、《餐饮运营管理》:为员工在餐饮运营中作出明智决策奠定基础。本课程阐述为了满足客人的需求,员工要如何计划、实施和评估餐饮运营的全过程。学生将通过学习这么课程学会如何借助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来赢得业务,如何满足客人对于食品质量和营养的要求,以及如何通过最大限度提高服务质量、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准来增加收益。 4、《客房运营管理》:本课程涵盖了客房部运营的方方面面,包括聘用与留住高素质员工、计划、组织和清洁酒店各个区域的技术细节。酒店业专家所提供

(完整版)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一、需求论证 (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2010年,黑龙江省旅游业总收入达2454.07亿元,同比增长15.75%;旅游外汇收入达8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5.56%,居全国第七;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130万,间接就业人数650万。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政府也提出了“旅游强市”的战略,在“旅游强市”战略指导下,建成了太阳岛旅游区等旅游景区。以目前黑龙江省旅游经济的发展状况预测,每年接纳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可以在300人左右,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量还会不断增加,特别是专业技能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将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对象,旅游专业的学生择业空间很大,就业前景乐观。 (二)专业定位: 旅游管理专业立足哈市,面向黑龙江为旅行社、景区、酒店宾馆等企业培养具有旅游和餐饮服务业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导游技能及旅游景点、休闲农庄、酒店宾馆等业务岗位的高素质人才。 二、建设目标 (一) 总体目标根据专业定位,以培养具有扎实业务能力、浓厚文化底蕴和一定涉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双素质双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逐步建成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二)具体目标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完善“2+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知名旅游企业深度合作。 2. 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 建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完成专业课程实训教学指导书的编写,并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同时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3.“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进一步加大教师引进、培养和聘用力度,使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同时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努力培养省学科带头人,并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形成素质高、教科研业务能力强、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 4. 实践基地建设 加大专业投入,逐步充实完善现有实训室。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建立满足教学需求、合作紧密、实习教学效果良好的校外实践基地。进一步推进以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基地产学研作用发挥等为内容的实践基地内涵建设,使人才培养质量能符合企业岗位需求。 三、专业建设思路 (一)总体建设思路 进一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新需求,积极创建基于产业要素和行业、企业发展为导向的由综合或交叉学科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明显提升旅游管理学科专业教育层次和教学质量水平,充分发挥其优势,调整完善并充分发挥本专业特色,继续拓展相关专业及

学校特色发展规划方案

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深化学校办学特色 ——宜春市上高田心中心小学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宜春市委上高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 代化的决定》精神,落实宜春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文件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进一步深化我校办学特色,特制定《宜春市上高田心中心小学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一、基本策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要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提出了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三级管理。随着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的日益彰显,校本课程开发逐渐成为理论和实践领域关注的焦点。校本课程对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近十年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从主管部门到学校校长、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价值、程序、方法等还存在认识不清,实施起来举步维艰的困难,其主要表现在:集中化课程管理模式阻碍校本课程的发展

进程,统一化考试制度影响校本课程的实施实效,封闭化校本课程开发妨碍校本课程质量提升,形式化校本课程实践限制了校本课程的发展水平。因此,在今后的五年中,我们要在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突破现有课程体系的藩篱,举全校之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特色化、选修课程超市化。具体实施以下四项基本策略:自觉以教育哲学作为校本课程实践的理论基础,以完善校本制度作为校本课程实践的重要保证;将校本课程实践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将校本课程实践与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办学特色相结合,把深化办学特色作为目标追求。 二、简要回顾 校本课程是在保证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在国家赋予的权限内,以学校为基地,自主开发的课程。过去的五年中,我校秉承“关爱全体”、“全人教育”,“个性特长”,“特色品牌”办学思想,在已有写字教育特色的基础上,拨出专项经费,从学校传统、教师特长、学生需求三个方面考虑,确定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基本思路和做法,为实施特色教育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一)写字教育校本课程日臻成熟 2003年9月,在探索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我校率先在写字教育校本教材上取得了突破,开发了《硬笔书法》教材12册,供全校各年级每周一节写字课使用。2005年9月,我校在原有《硬笔书法》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硬笔书法》教材,将12册压缩为6册,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