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世纪以来中国小提琴艺术理论

21世纪以来中国小提琴艺术理论

21世纪以来中国小提琴艺术理论
21世纪以来中国小提琴艺术理论

21世纪以来中国小提琴艺术理论

21世纪以来,我国小提琴演奏艺术飞速发展,理论研究也是如此。该时期小提琴艺术的理论研究正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不过,相比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小提琴实践、教学水平,还存在差距,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等,都是该时期小提琴艺术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笔者从《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学报》、《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这七个音乐类核心期刊中检索了本时期以小提琴为主题的文献共115篇,并将其中的典型进行分类,试图考察本时期我国小提琴艺术理论研究的现状。

一、小提琴乐器的研究

“在以往音乐学(musicology)研究的学术范畴里,乐器向来是重要的探索对象之一,……无论谈及中西音乐,对于乐器的变革与发展的探讨总是伴随着中西音乐学科史的发展”[1]。我国对于小提琴这一实物乐器的研究,虽然出现较早,但主要集中于小提琴在西方发展的史料研究,21世纪以来的相关理论研究主要偏向于小提琴艺术在中国的发端与兴盛。

1.艺术史的研究

本时期有关小提琴艺术史的研究文献有4篇。《中国小提琴发展略述》[2]从小提琴乐器在欧洲的发端谈起,介绍了我国老一辈音

乐教育家对中国早期小提琴艺术的开拓及所做的杰出贡献;描述了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小提琴艺术,包括制琴技术的发展。《18世纪德语地区各国的小提琴家和作曲家》[3]通过对巴赫、莫扎特等对小提琴无伴奏、协奏曲等体裁的创作分析,总结了18世纪德国,奥地利和波希米亚地区的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对小提琴音乐与曲目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李奇华的《意大利小提琴音乐中炫技因素勃兴的社会文化环境分析》[4]从音乐史学与社会学角度对意大利小提琴音乐中的“炫技”因素诞生的缘起与社会文化环境进行研究,认为巴洛克时期意大利小提琴音乐艺术中“炫技”风格的勃兴成因体现在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特征,社会活动中人们对个性化的追求,以及对声乐上炫技效果的借鉴3个方面。《试论社会变革对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影响》[5]一文论述了十六世纪下半叶以来,欧洲社会音乐生活的变革对意大利小提琴艺术的影响。这四篇文章征引大量史料,对于小提琴艺术史的研究具有现实的学术价值和史学价值。

在中国小提琴艺术发展道路上,不得不提到一位先驱人物:马思聪。本时期38篇记录小提琴发展史的文献中,有34篇都是以马思聪为主题的。其中12篇,记录了关于马思聪的纪念活动和研讨会。如《兰幽香风远——记马思聪诞辰9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6]、《纪念马思聪诞辰9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7]等文章,翔实地记录了相关活动内容和主题。其余的22篇,则从马思聪生前的小提琴作品,以及作曲技法、教学方法、对中国小提琴教育及其在小提琴社会活

动中的影响三个方面着手,探索了这位集创作、演奏、教育教学于一身的伟大音乐家对中国小提琴艺术的杰出贡献。这些承载了太多珍贵史料的理论研究,无论是对马思聪本人历史地位的评价,还是对彼时中国小提琴历史的发展,都是真实而深刻的记录,对我国小提琴学派的建立、小提琴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都有着极高的现实指导意义。

2.制作技术的研究

小提琴乐器作为舶来品,在我国的发展已有一个多世纪之久,如今我国的小提琴演奏、教学水平正飞速发展,但小提琴的制作水平和经验积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第一把小提琴由司徒梦岩于1910年完成,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得小提琴首奖[8]。之后的近半个世纪,小提琴制作在我国还基本局限于个人爱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提琴产业界才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提琴制作规模的壮大、该行业内部交流活动的增多,我国的制琴业已走向世界,并在中低档提琴市场占领了绝对优势。同期,对于小提琴制作技术的理论研究也初具规模。

2003年伊始,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翻译家蒋和璠、蒋芸的译著《小提琴制作艺术》[9]。该著介绍了制琴所需要的工具设备,详细论述了小提琴制作的全过程,填补了我国此类书籍的缺失。在前文提到的七种期刊中,小提琴制作类的文献寥寥无几,但可从本时期《乐器》杂志中刊登的22篇小提琴制作类文章中,对我国小提

琴制作业发展的理论研究窥探一斑。其中,小提琴及其零部件制作过程的文章12篇,以制作师为主题的有6篇,记录提琴产业界的会议和比赛的2篇,从演奏方法论述制作原理的1篇,提琴鉴赏选择的1篇。《小提琴琴弓的制作过程》[10]、《小提琴音板刚度测试仪的实验研究》[11]等文章,从制作原材料的选择到,对音色的影响,社会经济价值等方面,为大家展示了制琴的全过程。《可以考证的最早的小提琴制作家──安德烈亚·阿玛提》[12],通过征引大量史料,记载了小提琴制作的发展与变革;《中国小提琴制作家写真》[13]、《“他是5%以内的顶尖级提琴制作家”——访著名提琴制作家朱明江》[14]、《一辈子就爱干这一行——访琴弓制作师刘崇余》[15]等文章,通过对我国知名制琴师的研究,折射出十余年来,中国人在提琴制作方面的艰辛努力及所取得的成绩。

二、相关作品研究

对小提琴作品的研究,是小提琴艺术研究的重点。在前文所述期刊中,研究小提琴作品类的文献有26篇,较21世纪以前着重于对作品体裁、结构的剖析和演奏技法分析的研究方式而言,本时期的研究有着更为深入的成果。其中,《马思聪晚期小提琴作品中的和声技法——以四部小提琴曲为例》[16]、《红色浪漫的启迪——约翰·科里利亚诺〈红色小提琴—为小提琴和管弦乐队的恰空〉的创作技术途径》[17]、《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谐谑曲”结构辨析》[18]、《施尼特凯的两首双小提琴作品研究——〈纪念肖斯塔科维奇的前奏曲〉与〈莫扎特〉两部作品的音乐分析与复调

技法运用》[19]等文,以某部经典小提琴作品为例,通过内部曲式结构、和声变革、调性布局等方面,论述了作曲家的创作手法。引用详尽的资料,进行周密的分析,对研究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及其所处的创作时代,都有理论指导意义。《阿尔班·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的人文寓意诠释》[20]、《席曼诺夫斯基〈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学分析(上、下)》[21]等文,从作品本身出发,立足于社会学、音乐学等其他学科的高度,拓宽了小提琴艺术理论研究的范围,在更高更广的层面为以后的学者开辟了研究空间。《评郭文景的〈小提琴协奏曲——土韵〉》[22]、《析小提琴协奏曲〈红楼梦〉的语言与结构》[23]、《茫无涯际其音若响——评小提琴曲际响——额尔古纳之唤〉》[24]等文,站在本民族传统音乐的角度,分析当代中国小提琴曲的创作技法和特点,对于中国小提琴“民族化”模式的发展,以及民族风格的创作研究都有着深刻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三、演奏与教学研究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要求的普遍提高,我国的小提琴演奏艺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的大弟子胡坤于1980年在芬兰的西贝柳斯小提琴比赛中获得第五名,刷新了中国小提琴家在世界比赛“零”的记录。在此之后,多位华人青年演奏家问鼎世界重大小提琴比赛并逐步成为世界知名演奏家活跃在国际舞台。中国的小提琴技术训练也被国际小提琴“教母”迪蕾①盛赞:“超过欧洲所有的学校,包括历史最悠久的

法国音乐学院”[25]。近年来我国小提琴演奏与教学的突破性发展,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把对实践的关注转化为理论的思考,对演奏技法、教学方法、西方经验等相关内容的总结归纳,亦成为近十多年来,我国小提琴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

1.演奏技法研究

我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谭抒真在他的《小提琴教学的几个问题》[25]一文中指出:“年轻时一定要打好基础,基础打得越结实后头发展得越高。”可见基础训练在小提琴演奏教学中的重要性。《小提琴基础教学领域中科学思维的建构》[26]一文系统地阐述了演奏过程中基础训练的必要性,并通过对典型音阶、练习曲的演奏分析,提出详细的基础训练方法,理性地构建了小提琴演奏技法的基础教学阶段。上海音乐学院的方蕾教授在《小提琴的揉弦技术》[27]一文中明确指出:“揉弦技术是所有弦乐器必须掌握和使用的手法,小提琴美妙动听的音色更离不开揉弦技术的运用。初学时掌握揉弦技术的好与否,对以后演奏中追求音乐表现的层次有很大的影响。”并结合自身30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揉弦的三种方式、不同作品揉弦的风格、揉弦的作用这三个方面,系统归纳了揉弦——这一小提琴演奏和教育者长期关心的话题,颇有学习借鉴的意义。《20世纪音乐文献中小提琴发音理论的比较和总结性话语》[28]一文,作者通过对五本重要的小提琴理论著作,俾托维茨基:《小提琴演奏法》[29],莱奥波尔德·奥厄:《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学法》[30],卡尔·弗来什:《小提琴演奏艺术》[31],伊凡·加拉米安:《小提琴演奏和

教学的原则》[32],尤·伊·扬凯列维奇:《论小提琴演奏与教学》[33]中对小提琴发音理论观点比较,探寻小提琴发音理论的变化与发展,为演奏和教育者提供了理论平台。

2.教学研究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掀起了追求“新文化”的浪潮,也促使了专业音乐教育的起步,先后建立了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2年)、上海美专音乐系(1925)年等中国第一批音乐教育机构。正规的小提琴教育在我国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随着我国小提琴艺术的不断发展,对小提琴教育教学方法的归纳与总结也更加完善与系统。据统计:21世纪以来,上述期刊发表的提琴教育教学法研究的论文共14篇,其中,对“金牌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育教学法的研究论文五篇。

第一届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②后,《人民音乐》的特约记者对担任大赛评委会主席的林耀基进行了专访[34]。访问中,林耀基对中国当代小提琴教育事业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并对当下的专业音乐院校的小提琴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参考学习价值。弦乐艺术家杨宝智教授在他的《林耀基和他的小提琴教学法》[35]、《走中国特色小提琴教育之路——纪念杰出的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36]等文章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林氏教学特有的“动与静”、“用力与放松”、“时间与空间”等辩证的教育法则;风趣生动地阐释了林氏教学“口诀”的奥秘,如:“减少空间,争取时间”、“内心歌唱率两手,两手顺从跟着走;基本要求匀准美,胆大心细精益

求”等,并通过对其教学思想的探索,总结出林氏小提琴教学的中国特色模式。林耀基独树一帜的教育模式和近50年的教学经验为中国小提琴实践和教育界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对其小提琴教育科学性、规律性等特色的理论研究,也对我国小提琴教育事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21世纪以来我国的小提琴演奏技法理论还呈现出跨学科的研究趋势,从前文所提到的核心期刊来看,主要涉及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心理学、声乐学,以及物理学、数学等学科。如周泽华的《从音乐声学看小提琴音色》[37]通过对琴弦振动频率以及音的频谱等声学角度分析,探讨琴弦对小提琴音色的影响。《小提琴音色改变的几种物理现象及方法》[38]一文由物理学系的学生与艺术学教授共同完成,作者分别站在物理学科和小提琴演奏的角度共同探讨改善音色的途径。交叉学科、多个领域相结合的理论研究在中国当代小提琴艺术理论研究中还属凤毛麟角,拓宽到多个学术视野的纵向理论研究现象体现了小提琴艺术的丰富性和多元化的特征,也预示着艺术理论新的研究趋势。

四、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的研究

在对小提琴文献检索的过程中,笔者发现,21世纪以来,对小提琴的基本演奏知识或者演奏家及作品的常识介绍越来越少,在全球经济文化大融合的浪潮推动下,学术界愈发地关注民族文化的发展研究。在该时期探讨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的8篇文献中,学者们都站在传统音乐的高度,探讨小提琴民族化的发展模式,对近现代

音乐发展脱离中华文化根基[39]的现象进行了反思。其中,姜素民的《一个需要继续坚持和努力的目标——重温“小提琴民族乐派”的实践》[40]一文,通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所处的民族音乐环境及其在中国当代音乐史上地位的分析,提出了“建立中国小提琴学派”的口号。赵纯的《中国小提琴学派构想与民族化问题思考》[41]一文,从马思聪对中国小提琴民族化道路所作的贡献谈起,通过中国小提琴艺术发展的历史回顾,立足于现状,提出了民族化是中国小提琴学派建立的根基和发展之路的主张。池瑾璟的《交响乐本土化探索半世纪国内外传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创作50年》[42]一文,记录了《梁祝》这部中国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曲折的创作过程和丰富的演出经历,分析了作品本身在创作技法和艺术处理上的浓厚的本土民族特色,评判了作品中的民族审美和中西文化融合的特点。这些文章观点明确,眼界开阔,研究深入,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及当代小提琴艺术——尤其是小提琴曲的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启发。为民族传统音乐与小提琴艺术实践相结合这一理论课题奠定了较好的学术基础。

五、结语

小提琴艺术在我国发展了百年之久,与过往的沿用西方演奏、教学体系的发展模式相比,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已经逐步形成中国特色。但小提琴理论研究水平与日趋成熟的实践水平有较大差距,对发展历史及传统文化的探索还不够深入,较国际上同领域的研究水平相对滞后。可以说,理论研究在我国的小提琴艺

术发展道路上还属薄弱环节。但我们应欣喜地看到:21世纪以来,我国的小提琴理论研究从数量和质量方面已有重大突破,研究范围和深度都向纵深发展,对这一西洋乐器在中国特色传统文化中的发展愈发关注。相信经过学者们的努力,必能将中国悠久历史文化融入小提琴这一极具魅力的西方乐器中,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小提琴学派。

注释:

①dorothy delay,当代最杰出的小提琴教育家之一。

②2005年9月1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在青岛主办,这是中国继中国国际钢琴比赛、中国国际声乐比赛后主办的第三项国际性的音乐赛事,为期13天。

参考文献:

[1]蔡灿煌.乐器、音乐与人际关系:乐器学研究的发展与现今趋势[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

[2]刘昭.中国小提琴发展略述[j].中国音乐,2000.

[3]范额伦.18世纪德语地区各国的小提琴家和作曲家[j].音乐

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

[4]李奇华.意大利小提琴音乐中炫技因素勃兴的社会文化环境

分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

[5]周敏.试论社会变革对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影响[j].人民音乐,2009.

[6]李岩.兰幽香风远——记马思聪诞辰9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j].

中国音乐学,2002.

[7]邹璐.纪念马思聪诞辰9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j].音乐研究,2003.

[8]李书.中国提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j].乐器,2008.

[9][英]克里斯·约翰逊,(英)罗伊·考特诺尔.小提琴制作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10]晓梦.小提琴琴弓的制作过程[j].乐器,2005.

[11]牛建芳.小提琴音板刚度测试仪的实验研究[j].乐器,2012.

[12]华天礽.可以考证的最早的小提琴制作家──安德烈亚?阿玛提[j].乐器,2000.

[13]中国小提琴制作家写真[j].乐器,2000.

[14]孟建军.“他是5%以内的顶尖级提琴制作家”——访著名提琴制作家朱明江[j].乐器,2005.

[15]孟建军.一辈子就爱干这一行——访琴弓制作师刘崇余[j].乐器,2010.

[16]樊祖荫.马思聪晚期小提琴作品中的和声技法——以四部小提琴曲为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

[17]雷兴明.红色浪漫的启迪——约翰·科里利亚诺《红色小提琴—为小提琴和管弦乐队的恰空》的创作技术途径[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

[18]檀革胜.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谐谑曲”结构辨析[j].音乐研究,2008.

[19]曲佳琳.施尼特凯的两首双小提琴作品研究——《纪念肖斯塔科维奇的前奏曲》与《莫扎特》两部作品的音乐分析与复调技法运用[j].音乐艺术,2009.

[20]张漪,杨燕迪.阿尔班·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的人文寓意诠释[j].中国音乐学,2007.

[21]潘澜.席曼诺夫斯基《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学分析(上),(下)[j].中央音乐学院,2004.

[22]刘云燕.评郭文景的《小提琴协奏曲——土韵》[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

[23]杨和平.析小提琴协奏曲《红楼梦》的语言与结构[j].音乐艺术,2009.

[24]邬娟.茫无涯际其音若响——评小提琴曲际响——额尔古纳之唤》[j].人民音乐,2009.

[25]谭抒真.小提琴教学的几个问题[j].音乐艺术,1982.

[26]杨九华.小提琴基础教学领域中科学思维的建构[j].音乐艺术,2002.

[27]方蕾.小提琴的揉弦技术[j].音乐艺术,2004.

[28]童力.20世纪音乐文献中小提琴发音理论的比较和总结性话语[j].黄钟,2006.

[29]俾托维茨基.小提琴演奏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

[30]莱奥波尔德·奥厄.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学法[m].陕西省艺术学院《延安歌声》编辑部,1993.

[31]卡尔·弗来什.小提琴演奏艺术[m].音乐出版社,1961.

[32]伊凡·加拉米安.小提琴演奏和教学的原则[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33]尤·伊·扬凯列维奇.论小提琴演奏与教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4]杜莹.第一届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后专访林耀基[j].人民音乐,2006.

[35]杨宝智.林耀基和他的小提琴教学法[j].人民音乐,2000.

[36]杨宝智.走中国特色小提琴教育之路——纪念杰出的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

[37]周泽华.从音乐声学看小提琴音色[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

[38]张帆,张磊.小提琴音色改变的几种物理现象及方法[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

[39]陶亚兵.1996年中国近代音乐史研究综述[j].中国音乐年鉴,1997.

[40]姜素民.一个需要继续坚持和努力的目标——重温“小提琴民族乐派”的实践[j].人民音乐,2002.

[41]赵纯.中国小提琴学派构想与民族化问题思考[j].音乐研究,2006.

[42]池瑾璟.交响乐本土化探索半世纪国内外传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创作50年[j].人民音乐,2010.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1,中国画的分类: 技法不同:工笔画,写意画 题材不同: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2,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 人物画:传神写照 山水画: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知识补充]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鉴赏(一) 在人类早期活动中,文字还远未形成以前,就已有了绘画的萌芽。大约在距今八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彩色陶器上画上各种图案花纹,或一些动物的形象。把过去的历史记载和近年来考古发掘中出上的文物对照来看,我国的绘画艺术在战国时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最突出的例子便是1949年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中 出土的一帼晚周帛画。画着一个侧身而立的细腰长裳的女子,合掌敬礼,左上方为乘龙跨凤升天之像。画家运用细劲有力的线条,生动地描绘了仪态端庄的女子,矫健腾飞的龙凤,表现了作者杰出的艺术才能。但汉以前的绘画,笔墨简略,构图还未臻复杂。

秦汉时代,对画工和画家作了不少记述。汉元帝时的 御用画工毛延寿,就是一个很好的肖像画家,把人物的像貌和年龄特质都能画得很逼真。同时汉代石刻如画像石、画像砖等,存世很多,所以汉代又可以石刻艺术为其特征。另外在辽宁的辽阳、营城子,河北望都等地发现许多汉墓壁画,说明汉朝的壁画也开始盛行。从汉墓壁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来看,大都以朴实的墨线,勾出形象的轮廓,然后用朱、青、黄等明快的原色加以点染,具有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的特点。 东晋时期顾恺之的《文史箴图》,是为西晋诗人张华《女史箴》一文作的几段插图,在我国是最早的卷轴绘画,在中国和世界画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魏晋南北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勃兴期。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西等大画家,蔚然并起,他们继承秦汉艺术的传统,并大大发扬创造,后人对他们的评语是:“张得其肉,陆得 其骨,顾得其神。”说明三人各有其独特的绘画风格。顾画中的线条,具有连绵不断、悠缓自然、非常匀和的特点。历代画家称顾的用笔“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或是“青云浮空,流水行地”。陆是顾的学生,画中的线条有连绵不断之状,而被人称为 “一笔画”。从文献记载获知张僧繇作画时, “笔才一二,像已应焉,”有点像后来的速写法,后来人将此种画法与顾、陆连绵不绝的一笔画加以比较,则

小提琴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民族风格的小提琴艺术 用小提琴演奏中华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的作品,亲切自然,深受人们喜爱。孩子从小就接触很多本民族的民歌和民间音乐,这对他们的成长将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中国的小提琴艺术要走向世界,除了需要有数量众多的、反映我们五千年文化背景的、表现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绚丽多彩的音乐风格的小提琴曲目之外,还需有一大批既能掌握国际比赛曲目又能掌握具有中国民族特点和风格曲目的 小提琴演奏家。 一、小提琴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 小提琴传入中国是在清朝末年。从1920年开始,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先后到中国演出,鼓舞了许多热爱音乐的青年学习小提琴;许多高水平的小提琴家来华工作,同时也培养了众多中国自己的教师和演奏家,如:马思聪,刘天华,冼星海和黎国荃等。从这一时期开始,也陆续出版和翻译了不少《小提琴演奏法》,并有作曲家创作出许多经典的中国小提琴曲,像《梁祝》和《苗岭的早晨》等,都是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刚先生所作。 从1980年代开始,一批中国自己培养的青年小提琴家分别在众多的国际大赛中获奖,胡坤既是其中第一位。他曾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林药剂教授,并获得芬兰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五名的好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提琴教育获得重大发展。一是国家陆续

恢复了各大行政区原有的音乐专科学校和艺术学院,并有不少音乐专科学校升为艺术学院,最近,又将一批艺术中专学校升为艺术职业学院,使全国形成了空前规模的音乐艺术教育网络,在这些音乐学院、艺术学院中,绝大多数开设有小提琴专业;二是全国各地的综合类大学都开设了艺术系、音乐系,并设有小提琴专业;三是一大批小提琴爱好者,从小便受到了较正规的教育,从而使小提琴教学得到了普及。随着小提琴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我国小提琴教育的师资队伍也逐步成长和成熟起来,并出现了一批享有盛誉的小提琴教育家,他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了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小提琴演奏人才。 二、小提琴音乐创作素材的民族化 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由于人们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各民族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差异,产生出不同风格的民族艺术,成为了作曲家创作素材的主要源泉。这种利用民族素材进行加工再创造的方式,使小提琴等外来音乐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生命力。 在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中,作曲家非常重视从民族民间音乐形态的各个领域广泛选取素材。有直接引用民族音乐曲调作为作品的音乐主题并加以展开的;有根据民族器乐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以及创作歌曲、歌舞音乐等移植、改编的;有采用选取民族音乐作品中的部分曲调或片段,形成全曲完整音乐主题的方法进行创作的。 1.以一个基本完整的民族音乐曲调构架作品,再技术自如地融合

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

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 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于1782年10月27日出生在热那亚。他幼年时曾受学于塞尔威托和科斯塔,9岁的时候就登台演奏自己编写的《变奏曲》,13岁时开始旅行演奏。后来,他曾担任过卢卡宫廷乐师。 1828年3月,帕格尼尼第一次访问维也纳,演出时盛况空前。在那里,他赢得了著名诗人海涅、作曲家舒曼、钢琴家李斯特等人的高度赞赏,并成为维也纳人崇拜的艺术大师。海涅曾在他的小说《佛罗伦萨之夜》中,对帕格尼尼的形象作过精彩的描绘。1831年3月,帕格尼尼在法国巴黎演出,接着又访问英国,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两年以后他重访巴黎时,应邀作了一次中提琴独奏,帕格尼尼把中提琴的性能和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特意创作了著名的中提琴与管弦乐协奏曲《哈罗德在意大利》,献给帕格尼尼。从1835年以后,由于健康原因,帕格尼尼的演出越来越少。到1838年他的嗓音完全消失,1840年5月27日,帕格尼尼因喉癌病逝,终年58岁。 作为演奏家,帕格尼尼以许多超越常规的手法来吸引听众,有些技巧以前从未有人用过,属于他的独创。他的小提琴演奏音调优美动听,音色温和,纯净无瑕,双音和泛音的运用发展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帕格尼尼还经常使用左手拨弦与右手运弓同时进行的演奏方法以及许多其他独特的指法和弓法。他常常在音乐会上作精彩的即兴演奏,取得了惊人的效果。中小学2-6人小组学科辅导,首选上海致学教育 帕格尼尼还是第一个在公开场合凭记忆演奏大型作品的小提琴家。他运用多种新颖的方法,扩大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术,为现代小提琴演奏艺术奠定了宽广的基础。 帕格尼尼也是一位卓越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以旋律优美灵活而著称于世。在帕格尼尼生活的时代,技巧是保密的,因此他生前只出版过极少数的作品,大部分作品是在他去世以后由别人整理出版的。帕格尼尼流传最广的作品有:《24首小提琴独奏随想曲》、《b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支曲子后人经常用D调演奏)、《女巫之舞》、《威尼斯狂欢节》、《钟曲》等。他的很多作品被著名音乐家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拉赫玛尼诺夫等人改编为钢琴曲而流传后世。 帕格尼尼一生为人们留下了很多不朽的作品,有些作品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他在去世之前将自己终身喜爱的一把瓜纳里小提琴赠送给故乡热那亚市。这把小提琴被保存在一家博物馆里,只有在一年一度的音乐节期间才取出来,由当时最优秀的小提琴家用它演奏,以示对帕格尼尼的怀念。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教案

课题: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欣赏型 授课对象: 七年级 教材分析: 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介绍中国古代画的历史和代表作及其内容和特点,并引入相应背景资料;使同学们领略中国古代绘画的风采,提高学生们的欣赏能力,力争达到使同学开阔视野。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掌握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历史和具体内容,欣赏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画的部分作品的学习和欣赏,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课本选取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介绍,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的鉴赏,提高同学们对古代绘画的了解和喜欢,促进同学们正确对待古代绘画。 教学重点:让同学们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本课中介绍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和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和其代表作品。 第一,宋时期清明上河图的分析和欣赏,则要求教师讲课时结合图例作品的不同艺术特征,在理解艺术发展现律的基础之上,进行较深入的讲解和赏析,另

外也可增加唐宋时期其他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画家作品来加强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第二,中国古代绘画所强调的笔墨韵味和书性的表现要求,追求气韵的审美标准以及超越视觉表象的文化精神。 教学难点: 本课中的内容涵盖比较广,要设置内容全面的讲解,提高同学们的艺术审美欣赏能力,是同学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教学方法: 1?教法: 欣赏、讲解和师生讨论结合。 2学法: 观察、讨论、理解、评述。 教具准备: 教科书(借助多媒体教学,使用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 1、教科书、笔记本 教学过程:

小提琴之神——帕格尼尼

名家风采 帕格尼尼 小提琴之神——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1782—1840) 意大利小提琴大师(应是演奏家,大家如果仔细阅读他的曲谱,可以发现他的思想境界和 其他一些大师相比,不在一个境界——偏低,但他演奏技法很高,可以称得上是小提琴演奏巨 匠)、作曲家。于1782年10月27日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热亚那。父亲是小 商人,没受多少教育,但非常喜爱音乐,是一个吉他和曼陀铃业余爱好者。父亲教他弹曼托林 并请了一位剧院小提琴手教他小提琴,后又与热亚那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学习。他幼年充分显露 出音乐才能,不论什么曲子,他立刻能轻松地演奏出来。同时他还学习作曲。八岁就写小提琴 奏鸣曲。11岁,在热亚那举行公开演奏会,获极大成功。他13岁开始旅行演出。他十四、五岁时,当时法国著名小提琴家鲁道尔夫·克鲁采尔,也就是贝多芬写的《克鲁采尔奏鸣曲》所献给的那个人,听了他的演奏时被惊呆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1805年任卢加宫廷乐队 小提琴独奏家。1825年后,他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他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表现了高超的技巧。他的技巧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的作品有《bE 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军队奏鸣曲》、《拿破仑奏鸣曲》、《爱的场面》、《魔女》、《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另外,还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种室内乐曲。1840年5月27日夜,这位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的人离开了人世,年仅五十八岁。 幼年即学琴,后去热那亚和帕尔马学习,九岁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十三岁旅行演出,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显示出惊人的才华。 他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还将吉它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作品有《bE 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等。著名的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帕格尼尼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一位诗人说:世界上的音乐全被世上的男人手掌握着,而女人则是掌握男人手的人。这话搁在意大利音乐家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身上太准确了。帕格尼尼是意大利著名的小提琴家、作曲家。他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热内亚,父亲安东尼欧·帕格尼尼,母亲狄蕾莎.波姬亚蒂,皆未受过正式音乐教育,夫妇俩在酒店唱歌赚取赏金,帕格尼尼大概是继承了父母天份。他的身体似乎天生就是拉琴的,他的肩膀,他的手肘,他的手腕关节异常柔软。宽大的胸幅使他不必使用肩垫及腮托,小脑特别发达,听觉格外敏感,即使是用调音不准的琴依然可以拉出准确的音.还有他可以将曲子任意升高或降低半音来拉,当然不是基于调音,而是从指法的改变。学过乐器的人都知道一首曲子调半音以后,会使得升降记号大变,即使看谱已很困难,何况是即时的演奏。 帕格尼尼的手是不可思议的,一般小提琴家必须在高把位才能用1、3指在两条弦上拉出八度音,但据说帕格尼尼可以用四根手指在四条弦拉出四个八度,这相当于在手掌弯曲状态下,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公分以上。 帕格尼尼的身材瘦长,拉琴时情绪激越,似痴似醉,如魔鬼附身.技巧之精湛。在帕格尼尼在五十八年的音乐生涯中,创作了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钟》、《魔鬼的颤音》、《狩猎》的名曲。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他一度挥金如土,赌博成性,与妓女鬼混。那双拉琴的手,那双抓住音乐翅膀的手,一只伸进了肮脏的赌场,一只伸进里狐臭飘香的妓女幔帐。他把金质的音符当作了筹码,输掉了不仅是自己的尊严还自己的人格;他把生命最精彩的部分, 输给了龌龊的温床和淫荡 帕格尼尼

中国古代艺术风格研究

中国古代艺术风格研究 中国古代各门类艺术领域涌现出的无数名家杰作之所以为人敬仰,缘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人类艺术史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新创造。追求独创性风格,历来是创作者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对风格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也是众多理论研究者所 关注的热门论题。 目前,关于古代艺术风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各门类艺术的具体研究或断代研究上,而将古代各门类艺术视作一个整体,从宏观层面对其共性风格问题进行 系统性研究至今付诸阙如。基于此,本文从宏观层面对古代各门类艺术所具有的共性风格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且必要。 古代艺术风格的形成,对影响古代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作了系统性分析研究。本文认为风格的形成与事物发生的原因之间具有共通性,可从地点、时间、人物三个维度予以思考。 风格是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创作主体通过艺术作品在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中所呈现出的稳定而独特的整体风貌与艺术特色,由此提出地理环境、时代环境和创作主体是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艺术风格是三者融会贯通、共同作用的结果。古代艺术风格的类型,从类型学意义对古代艺术风格类型作了研究。 本文在对古代艺术风格类型理论发展脉络梳理概括的基础上,发现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之间具有类型化的趋向,划分的依据与角度不同,所得风格类型也不同。由此提出从“形”、“意”、“文”、“法”、“气”五个方面来建立古代艺术的基本风格类型:简约与繁丰、含蓄与明快、素朴与华丽、谨严与疏放、阴柔与阳刚,以实现多重审美角度下对古代艺术风格的全面观照。 古代艺术风格的特征,对艺术风格的一般特征和品评特征作了研究。风格一

般特征是各门类艺术都具有的共性特征,任何层面的艺术风格都必然具备独特性、多样性、稳定性、变异性以及归属性特征;对风格品评特征的概括,基于古人对风格品评的重视,常采用“以物譬喻”、“分级品第”的方式品评作家、作品风格,由此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话语系统,风格品评的意象化、品第化特征,代表了古人认识与理解风格特征的独特视角和审美情趣。 古代艺术风格的发展,对风格发展的规律、路径及对后世创作的影响作了研究。本文认为古代艺术风格不断承传发展,符合辩证法发展规律,这一基本规律就是“通变”;由于不同时代创作主体始终秉持“师古”、“师造化”、“师心”的发展路径,推动艺术风格在保持历史继承性的同时不断发展嬗变。 古代艺术风格影响后世艺术创作是必然的,且历时越久,风格面目越多,为后世所提供的资源储备与典型范式也就愈加丰厚,受顾颉刚“层累说”思想启发, 本文提出古代艺术风格以“层累”态势影响后世艺术创作,且主要通过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展开,体现为内容的衍生、演变与形式的延续、拓展。

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原型及其流变分析(一)

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原型及其流变分析(一) 摘要:《苗岭的早晨》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陈刚先生根据同名口笛独奏曲改编而成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其素材取自黔东南苗族飞歌的音调,具有苗族飞歌优美、质朴、高亢、委婉的特点;作曲家赋予原曲立体的思维与形象,作品的风格依旧是富于民族意蕴的,符合人民大众的审美标准,充满着苗族飞歌所特有的艺术神韵,使苗歌韵律更具有广泛的传播价值。笔者试从音乐学的角度,对其原型及其流变做一简单的梳理,试图对苗族音乐文化及其传播方式做出阐释。 关键词:《苗岭的早晨》苗族飞歌原型流变 《苗岭的早晨》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陈刚先生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独奏曲改编而成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其素材取自贵州黔东南苗族飞歌的音调,具有苗族飞歌优美、质朴、高亢、委婉的特点;这种运用西方交响乐队中最具旋律美感的小提琴独奏来诠释苗族人民乐观开朗、热情豪放的民族性格,无疑是一次全新的尝试。随着小提琴家指尖在琴上缓缓的滑动,一幅苗族与命运不断抗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立刻呈现在人们眼前。笔者试从音乐学的角度,对其原型及其流变做一简单的梳理,试图对苗族音乐文化及其传播方式做出笔者个人的阐释。 一、文化背景 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苗族总人口接近九百万,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

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祖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由于各方面的客观原因在历史上曾多次迁徙,最后定居在苗岭山脉与武陵山脉的崇山峻岭中。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20世纪50年代后期苗族又开始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风格独特,苗族飞歌及木鼓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歌和舞,具有普遍意义的芦笙舞,表演技巧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绚丽多彩,在国内国际上均享有盛名。苗族节日甚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苗年节”、“牯藏节”、“龙船节”等。 苗族正是因为历史上战乱、迁徙等方面的原因,其居住地多是在雷公山、武陵山的崇山峻岭之中。这一带山高林密、沟壑纵横,交通闭塞、经济滞后,正是在这种艰难的自然环境条件下,铸造了当地苗民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品格,同时也孕育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飞歌”便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歌谣之一。飞歌旋律悠扬,高亢嘹亮,音调极富特色,其中“535”和“b3”音都是极具苗族飞歌的特性音调,深刻表现苗族人民的性格特点。作曲家陈刚正是依据这独特的旋律及特性音调,编创出了脍炙人口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

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简介

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简介 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主要作品有《女巫之舞》、《军队奏鸣曲》等,还有吉他曲二百余首,他既是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同时也是作曲家,人送外号小提琴上的魔鬼。 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父亲从3他岁时就教他学习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帕格尼尼每天用 大约12个小时练习演奏,在8岁时创作了第一首小提琴演奏曲,1979年后他的琴声遍布 世界各地,传言他只用四个手指就可以拉出一般人不能拉出的四个八度,他身材瘦长,拉 琴时情绪激昂就像被魔鬼附身,演奏非常精妙。自1800年后帕格尼尼演出获得极大成功,与此同时他也备受疾病的折磨,不管是1828年维也纳演出,还是1831年的巴黎演出都引 起了极大轰动,但从1828年后帕格尼尼的演出越来越少。 他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为小提琴演奏发展做出了不能磨 灭的贡献,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共创作了二十多首小提琴随想曲,其中就有《钟》、《狩猎》等世界名曲,他不遗余力对小提琴的演奏技巧进行创新升华,是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帕格尼尼才华横溢但一度赌博成性,最后不得不将自己的小提琴卖掉来维持生活。但 他还是幸运的,荻达通过心灵及音乐上的帮助使他重新拾回自信,并举办了小提琴演奏音 乐会。1840年被誉为“音乐之王”的帕格尼尼离开了人世,享年五十八岁。 帕格尼尼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他不遗余力的对小提琴的演奏技巧进行诸 多创新。法国有位小提琴家曾表示帕格尼尼不只是第一个发展,虽然帕格尼尼使用的一些 演奏技巧在当时早已出现,但已经停滞不前不再创新。当时的杰出小提琴家主要关注的是 音调及弓法,这两个最基础却也最关键的问题。 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刚好打开了这种僵持的局面,通过他的创新,小提琴作品的创作 性被很大程度的提高了,他的作曲中运用高难度和极其丰富的指法和弓法来取悦听众,帕 格尼尼的演奏技巧并不被认为是最完美的,但他将小提琴的色彩提高到从未有过的高度上,帕格尼尼还是位出色的吉他演奏家,并创作了超过200部吉他演奏作品。 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之精妙让人无不叹服,他可以在一个把位上用四根弦弹奏出三个 八度,这个特殊的技巧即使在今天来看也是难以想象的,他的灵活性也许是因为马凡氏综 合征,而他的特殊指法,像音演奏技巧,左手拨弦和焕指八度在当时认为是完全不可能完 成的事,直到半个世纪后才由其他小提琴家完成可以与之媲美的小提琴跳跃式发展,而在 现在这种技巧是小提琴家们的常规训练,现代人喜欢用帕格尼尼来形容艺术达到登峰造极 的人也是因为尼科罗·帕格尼尼的成就太过突出。 1782年生于意大利的帕格尼尼,属晚期古典乐派,是闻名世界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主要作品有《无穷动》等。帕格尼尼的评价里说小提琴家中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达到像帕格 尼尼那样辉煌的声望,在和他同一时代的人眼里,他是个奇人和天才的结合体。帕格尼尼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最全版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 一、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以文字、画面及有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得到有关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应当比较全面地体验古代艺术的各种形式,认识其丰富内涵。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教师应注重直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情绪。 可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充分发挥学生艺术方面的潜力,利用讨论、分组表演、自由创作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发挥和展示才华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多姿多彩的风貌,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生活内容,培养内心的艺术情操。 通过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增强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本目重点、难点】 重点:汉字、绘画起源和演变过程,戏曲的发展历程 难点:书画的关系 三、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 1、概述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汉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汉字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 2、概述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他买了全世界最顶级的小提琴

他买了全世界最顶级的小提琴 顶级薛伟vs 耶稣﹒瓜奈利Top violin 薛伟\ 耶稣﹒瓜奈利\ 格鲁米欧\小提琴 世界最顶级小提琴来到中国,首次被我国名家购得01 耶稣﹒瓜奈利介绍意大利制琴的“大名头”,是与世界制作小提琴史上最著名的“斯特拉迪瓦利”齐名的大家。据说,斯特拉迪瓦利的琴现存世600把左右,瓜奈利的琴存世量在150把左右,经确认的有47把,瓜奈利制作的小提琴因帕格尼尼演奏过《无穷动》而名气大增,这些琴现在每把都是“天价”。耶稣﹒瓜奈利是世界最顶级的小提琴制作家,全世界演奏家的终身目标就是能拥有一支耶稣﹒瓜奈利的琴。●薛伟出生于河南开封。是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曾赢取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赛银奖,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并囊括了其他所有奖项,创下有史以来中国人在世界音乐大赛中最高最多奖项。提到耶稣·瓜奈利的名字,很多演奏家都非常熟悉。最近,耶稣·瓜奈利制作的世界最顶级小提琴,被我国著名小提琴家薛伟买入,让这支名琴首次来到了中国。由于耶稣·瓜奈利去世较早,留存在世的琴非常稀少,因此额外珍贵。“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说明了中国能有这样的能力,也有这样的中国人愿意下决心买它。事实上,历史上中国也曾有这样的琴出现过,但后来因战争而被送走,但如今才真正意义算是来

到中国。”郑荃教授讲到。作为当代中国最负盛名和影响力的国际小提琴大师,薛伟曾获国际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赛银奖以及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等诸多奖项,并出版了大量CD。年仅25岁时就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聘为教授。在25日的名琴分享会上,薛伟向环球展示了这把曾经属于著名小提琴大师格鲁米欧的耶稣·瓜奈利小提琴。他表示,能够买到这把琴实属巧合,但也历尽了千辛万苦。当时,日本基金会也提出要购买此琴,为了不让琴被买走,薛伟经过一番努力和耐心等待,终于成功了。薛伟没有透露琴的具体价格,但据了解,此前德籍华人购买的耶稣·瓜奈利之琴约为1.6亿人民币左右。那么,这样的一支琴对演奏家的意义是什么呢?薛伟说,一支好琴能够放大所有可能,能让演奏家的想像力生出一双翅膀。“ 比如,一个油画家手里只有三种颜色,尽管他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能调配出太多的变化。但有了瓜奈利的琴,你就能够驰骋赤橙黄绿青蓝紫。”薛伟这样比喻到。同时薛伟表示,虽说好琴重要,演奏家的创造力才是根本,否则再好的琴也不能让你心里的种子成长。”近年来,除了研究音乐和哲学,薛伟还做了很多公共外交的工作,这让他受益匪浅。“我希望能为国家和社会做一些事情,弘扬更多的正能量。”薛伟说,拿到琴的一刻,世界似乎又一次敞开了。02一支好琴能让演奏家的想像力生出一双翅膀。薛伟,籍贯江苏无锡,生在河南开封。8岁学琴,14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

中国古代的艺术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的艺术文化传统 本文是关于艺术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在古老的中国,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艺术文化,它们有着典雅而神秘的风韵,也证实了炎黄子孙的聪明和才智古诗是中国的一大文化艺术作品,表现了古人的心情和感悟,有的还描写了风景和植物等,就如我们现在的写作一般。唐代的李白、杜甫,清代的李清照,宋代的杨万里;他们都是著名的大诗人,也是古代的艺术家。所以,古诗是文学中的一门艺术。 弦乐器是古人用来奏乐的乐器,在古代的宫廷里,那些奏乐的宫女们面前摆放着一架架古香古色的古筝或箜篌,弹奏出的声音如同高山流水,时而柔和,时而空灵。古筝和箜篌这两种乐器也算得上是古代的极品乐器,只有在宫廷和大户人家中才能看见。它们的乐声被世人称赞,今天也有不少人喜欢欣赏。所以,弦乐器是音乐中的一门艺术。 陶瓷,人们常说:景德镇陶瓷甲天下。没错,陶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手工作品,它的主要原料是泥土。先用泥土做成想要的形状,然后再煎烤,成型后,再上色,一个美丽复古的陶瓷作品就这样完成了!有时候,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一些不显眼的泥土竟能做出如此美丽的陶瓷作品。所以,陶瓷是手工中的一门艺术。 水墨画。中国古代的水墨画也是很有名的,古代的画家利用水墨画把祖国的壮丽山河,名胜古迹都描画得淋漓尽致,不但是祖国的壮

丽山河,就连徐悲鸿的骏马,齐白石的龙虾,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动物也令人拍案叫绝,可想而知,中国的水墨画是多么出名。所以,水墨画是美术中的一门艺术。 中国的艺术还有很多很多,它们说不完也道不尽,中国的艺术是不可低估的,它们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欣赏。我爱中国的艺术!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中国古代美术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美术》课程简介 一、课程号:04122580 二、课程名称:《中国古代美术》(Ancient Arts of China ) 三、周学时:3-0 学分: 预修课程:素描、博物馆学 课程主要内容: 从博物馆学与艺术学的角度,学习中国古代美术品和实用美术品的发生、发展、演变流程。掌握古代美术的重要文献纪载,古代各类美术作品的源起及传承和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历史地位。熟悉古代美术家和工艺美术家及理论。了解宋元以后文人绘画的传播。比较古代美术品和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 六、推荐材料: 《中国美术史》王伯敏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国书画》杨仁恺主编,上海古藉出版社出版 《中国古代美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美术(Ancient Arts of China) 一、课程号:04122580 二、周学时:3-0 学分:3 三、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教学目的:从研究博物馆学与艺术学专业的角度,学习中国古代美术的发生、发展。 2.基本要求: (1)掌握工艺器皿、雕塑、建筑、墓室、石窟等装饰绘画艺术发展演变流程。 (2)掌握有关于美术作品的古代文献记载。 (3)掌握古代各朝代绘画艺术各种画种、画派的源起和传承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历史地位。 (4)熟悉中国古代著名美术家以及绘画理论。 (5)了解宋代以后文人绘画的传播。 (6)比较古代美术品与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以便于懂得全面欣赏中国古代艺术作品。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每周3学时,共17周 主要内容: 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5学时) 第一节史前美术(3学时) 一、旧石器时期晚期的装饰品 二、石器时期陶文化产生的奥秘 三、从陶塑、陶绘上看新石器时期的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 四、装饰的形成 第二节先秦美术(2学时) 一、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

2020北京印刷学院《艺术基础理论》-艺术设计-考试大纲及推荐书目

《艺术基础理论》考试大纲与推荐书目 一、考试要点与相关能力要求 1.考查考生运用设计理论、中外美术史、中外设计史等基本理论分析艺术设计作品、艺术设计现象、艺术设计本质和艺术设计与社会关系的能力。 2.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知识信息综合运用水平及相应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考试题型 本门课程考试包括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题型。 三、考试范围 第一部分设计理论 第1章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现状 一、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批评 二、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对当代西方设计思潮的一般看法、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概述 第2章设计的多重特征 一、设计与艺术 设计的艺术渊源、设计的艺术指向、设计中的艺术手法、艺术对设计 的影响 二、设计与科学技术 科技进步对设计的影响、科学理论与设计、作为科技商品化载体的设 计 三、设计与经济

设计与经济发展规划的关系、作为产品附加值的设计、作为经济体管 理手段的设计、生产和消费中的设计。 第3章中国设计溯源 一、史前时期 石器、陶器、玉器、建筑、服饰、工具 二、夏、商、周和战国时期 青铜器、玉器、建筑、服饰 三、从秦代到晚清 瓷器、建筑、园林、家具、纺织品与服饰、工具、兵器 第4章西方设计概观 一、“前设计”时期 史前、古典期、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罗可可 二、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的开端 工业革命的意义、印刷业的发展与视觉传达设计、现代意义的设计师 三、西方19世纪设计 19世纪设计发展的背景、设计教育和设计改革 四、现代设计运动 现代主义运动、二战后的设计、“波普”审美观 五、当代设计的现状 后现代主义理论与设计、新时代的设计方向 第5章设计的现代分类 一、视觉传达设计 概念、构成要素、领域 二、产品设计 概念、基本要素、基本要求、分类 三、环境设计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中国传统艺术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之花中最灿烂的一朵,它蕴含着丰富的崇高美、悲剧美、意境美与和谐美。中国古典音乐正是因为具有了上述四种美质,才具有神奇的魅力和感人的力量,才流传千年而永不衰败。中国的现代音乐,只有充分吸收中国古典音乐的精华,借鉴中国古典音乐的美质,才有可能发扬光大,永远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中国书法是中国美学的灵魂,它能表现中国艺术最潇洒、最灵动的自由精神,它是中国艺术门类中的阳春白雪,亦是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最高表现。 线条飞动,是中国书法的本体特征。由于书法是线的艺术,这种线条不是板滞的,而是灵动的,所以中国书法的线条便具有生命感。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干湿等变化,通过轻重坚柔、光润滞涩的墨痕,传达出人的心灵的焦灼、畅达、甜美、苦涩等情感意绪。 笔意墨象,是中国书法的精神迹化。书法线条之美在于用笔用墨,由笔势笔意、墨法和心情共同完成,形成一种空间形式。笔意是生成书法独特气质的关键。“心手达情”是创作形式;笔断意连是审美要求。墨实处为万物所生息,空白处任灵气之往来。 书法属于平面造型艺术,其根本问题是构图问题。作为

一种专门的艺术形式,其构图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着十分复杂的因素和丰富的内容。正是由于汉字的美学特性和书法特有的美学品格所具有的特质,决定了人们在认识其规律的道路上难得其门径。正如唐代张怀瓘《书议》所说:“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无声之乐,无形之家”。中国文化精神是中国书法艺术精神的基石。中国书法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上生生不息,就是基于它所包含的哲学精神。一个成功的书法作品为何在一笺白纸上虚空留白,惜墨若金?看一块拓片、一帖古代书法,透过那斑驳失据的刻画,那墨色依稀的笔画,感到的是书法所禀有的沉雄洒脱之气;尤其在荒郊野岭面对残碑断简时,感到的是历史人生的沧桑和中国文化的浑厚。甚至,中国文化哲学将书品与人品相联系,讲究在书法四品(神品、逸品、妙品、能品)中直观书法家的心性根基。 简言之,中国书法是以笔法、墨法、章法共同构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是中国民族审美精神的外化,是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观察与思考的心声。 中国古代绘画种类很多,按照技法的不同,可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类 工笔:强调以线造型,只表现物体的固有色,抛弃环境对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大庆市第五十八中学李金燕 课时:1课时(第十六周)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和特点,学生并尝试如何欣赏古代美术作品。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作业要求: 每人根据所学知识,试析一件古代艺术作品(欣赏过的或者从"自学教材"中选择均可)。要求从体裁、内容、表现方法、历史背景以及个人的感受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文字限定500字左右。 课业类别:欣赏课。 教学重点: 1。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2。中国古代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古代雕塑欣赏;古代美术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作品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表扬认真搜集古代美术作品和资料的学生(2分钟) 二、导入新课:可以复习观赏艺术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进行导

入,针对不少学生面对一件古代美术作品不知如何欣赏,不知好在哪里的情况入手,激起学生兴趣。(1分钟) 三、讲授新课: (一)扳书课题: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二)出示本课学习提要: 1。中国古代绘画分为哪几类?各类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代绘画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3。欣赏古代绘画的一般方法。 4。中国古代雕塑包括哪几部分? 5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及其作用。 (三)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1、请学生读第18页第一自然段"中国。。。三大类",让全班同学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下波纹线。 2、请学生读课本有关自然段"中国。。。根本要求",让学生在"线条、传神"下画波纹线。 3、依次欣赏二幅人物画 《韩熙载夜图》《历代帝王图》 人物、题材、内容、形象特征、造型。 以传神为塑造形象的基本要求,分析人物动态表情及相关关系。 提炼主题思想。 概括地讲,基顺序为:题材内容--形象分析--造型--提炼主题--

关于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故事

关于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故事 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1782.10.27--1840.5.27),意大 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他的技巧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 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的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 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军队 奏鸣曲》、《拿破仑奏鸣曲》、《爱的场面》、《魔女》、《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另外,还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种室内乐曲。 帕格尼尼 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一生遭遇了很多苦难,但这并没妨碍他成为一 个音乐界的巨人。4岁时,帕格尼尼患上了麻疹和可怕的昏厥症,险些丧命;儿童时期,他患上了严重的肺炎;中年时他口腔疾病严重,口舌 糜烂,满口疮痍,拔掉了所有牙齿,紧接着又染上了可怕的眼疾,走 路都无法看清;50岁后,相继发作的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吞噬着他的身体;后来,他完全失去了发音的水平,儿子只能通过口 型来判断他的意思;57岁那年,他走完了多灾多难的一生,离开了人世。 从4岁到57岁,帕格尼尼一直在与苦难为伍,但这并没有让他退缩,更没有将他压垮,反而让他在音乐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是 凭什么做到这些的? 在病痛的折磨下,帕格尼尼爱上了音乐。他闭门不出,疯狂地练琴,每天十多个小时。13岁时,他开始带着一把琴周游,过着流浪者 的生活。同时,他还坚持学习作曲与指挥,创作出了《随想曲》、 《无穷动》、《女妖舞》和6部小提琴协奏曲及很多吉他演奏曲,这 些都让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与汗水。15岁时,他成功举办了一次音乐会。就是这次音乐会使他震惊了世界,一举成名,他的名声传遍英、法、德、意、奥、捷等国。 有多少人能如帕格尼尼一般,经历诸多苦难,而又有多少人能够 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对于帕格尼尼来说,也许正是因为这些苦难,才

中国小提琴十大品牌

中国小提琴十大品牌/小提琴2016年品牌拍行榜 小提琴(violin)是一种超擦奏管弦得鸣提乐器。它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现代小提琴的出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自17世纪以来西方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被誉为乐器皇后,其制作本身是一门极为精致的艺术。你知道在中国都有哪些知名小提琴品牌吗?你想知道哪些品牌的小提琴更好么?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中国小提琴十大品牌。 1.铃木(亚洲第一小提琴品牌,具有120多年历史,有着历史悠久的生产工厂,主要源自于铃木家族传统的制作工艺,畅销于国内外市场,广东铃木乐器发展有限公司) 2.凤灵(江苏省著名商标,中国提琴协会会长单位,行业多项标准的参与起草单位,江苏凤灵乐器集团) 3.红棉(始创于1953年,拥有50多年历史的知名专业提琴生产企业,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广州市红棉提琴有限公司) 4.华东乐器(国内生产小提琴等弦乐器的大型专业企业,中国乐器行业知名企业,中国乐器50强,北京华东乐器有限公司) 5.金音(河北省名牌产品,河北省著名商标,长笛著名品牌,乐器多项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河北金音乐器集团有限公司) 6.百灵(中国提琴制作历史最为悠久企业之一,产品畅销于国内外市场,小提琴十大品牌,上海百灵金钟乐器有限公司) 7.森林(国内专业纯手工提琴制作企业,中国高级提琴制作企业,中国乐器协会理事单位,北京森林乐器有限公司) 8.斯坦特(STENTOR,英国独资企业,高品质提琴专业制造商,其产品以优秀与完美的设计享誉于业界,泰兴斯坦特乐器有限公司) 9.田园(中国乐器协会提琴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国内知名的精工型提琴制作企业,泰兴市田

《洪湖赤卫队随想曲 》小提琴独奏 潘寅林

《洪湖赤卫队随想曲》小提琴独奏潘寅林《洪湖赤卫队随想曲》小提琴独奏潘寅林 【乐曲简介】 以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的歌剧《洪湖赤卫队》,创排于1959年,是中国歌剧中的代表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旋律高风亮节、优美抒情,响遍祖国大地,是新中国民族音乐的优秀之作,50年来久演不衰。虽然已经有几代演员在“洪湖水,浪打浪”的歌声中告别舞台,但《洪湖赤卫队》传扬的精神已铭刻在无数中国人的心中。 我国著名音乐家阿克俭先生根据歌剧的主题,将其改编为小提琴协奏曲。乐曲为奏鸣曲式,交响乐队和小提琴的协奏以其强大的张力,有机地将歌剧里面的几个经典主题完整而连贯地呈现出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原曲作者为张敬安、欧阳谦叔,阿克俭改编,潘寅林小提琴独奏,上海交响乐团协奏,张振山指挥。 小提琴协奏曲《洪湖赤卫队随想曲》可谓是一气呵成,概括地表现了歌剧《洪湖赤卫队》的主题思想。 第一段在乐队简短的前奏后,小提琴独奏华彩乐段,在一片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碧波荡漾的景色中,引入“洪湖水,浪打浪”这既朴素又优美动听的旋律。第二段用进行曲速

度演奏,坚定而有力。音乐时近时远,时响时轻,表现了革命历程艰难曲折,以及坚定的必胜信念。第三段是英雄的内心独白,感情深厚而细腻,充满戏剧性。这一段篇幅较长,是全曲的核心部分。第四段以兴奋而热烈的情绪,表现了欢庆胜利的场面,小提琴在乐队全奏中辉煌地结束。 【潘寅林简介】 潘寅林195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至196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音附中,1969年,在潘寅林22岁时,他就被上海交响乐团选为乐团首席!从1984年开始,潘寅林先后在日本读卖乐团、澳大利亚歌舞剧院、日本东京都交响乐团担任首席近二十年,开了中国人在国外大交响乐团担任首席之先河。 2003年8月,潘寅林回到了阔别23年之久的上海交响乐团。丰富的阅历造就了潘寅林深厚的演奏功底,演奏以优美的音色著称:高音明亮富有穿透力,低音浑厚温暖,各个音区衔接流畅,常常使听众沉醉其中。 如果说当年的殷承宗凭借了《黄河》拯救了钢琴的话,那么同样也是因为潘寅林出色地演奏了一系列的红色经典,从而拯救了小提琴独奏。由他首演的《苗岭的早晨》《金色的炉台》《洪湖赤卫队随想曲》《千年的铁树开了花》温暖了无数干涸的心灵,感染了整整一代人。

中国美术史与理论

绘画作品及人物 1、《人物驭龙图》战国时期 2、《虢国夫人游春图》元张萱 3、徐黄二体特点在《图画见闻志》中的概括:皇家富贵,徐熙野逸、 4、吴门四家(明四家):沈周,文徽明,唐寅,仇英、 5、浙派鼻祖:戴进、 6、清六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翬,吴历,恽寿平、 7、《画荃》清笪重光 8、《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 9、《女史箴图》、《论画》东晋顾恺之 10、《历代帝王图》唐阎立本 11、《潇湘奇观图》宋米有仁 12、《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 13、《珍禽图》五代黄荃 14、《五马图》,《丽人行》宋李公麟 15、《早春图》北宋郭熙 16、杨柳青年画天津清 17、林风眠《静物》20世纪90年代 18、《荷花水鸟图》朱耷清末明初 19、《五牛图》唐韩滉 20、《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 21、《唐朝名画录》唐朱景玄 22、《采薇图》宋李唐 23、《秋郊饮马图》元赵孟頫 24、《龙凤人物图》战国陈家大山工墓 25、《山水画序》晋宗炳 26、《牧马图》唐韩干《匡庐图》。《笔法记》五代荆浩 27、《春山晴雨图》元高克恭 28、《春山积翠图》浙派戴进 29、岭南画派广东高剑父 30、《溪山行旅图》元范宽 31、《梅竹寒禽图》南宋林椿 32、《泼墨仙人图》南宋梁楷 33、《神岳琼林图》元方从义 34、《庐山高图》明沈周 35、《苍山结茅图》清髡残 36、《梅花图册》清金农 37、《游春图》隋展子虔 38、《挥扇仕女图》唐周昉39、《阆苑女仙图》五代阮郜 40、《寒林平野图》宋李成 41、《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五代巨然 42、《葛稚川移居图》元王蒙 43、《杨竹西小像》、《六君子图》 元倪瓒 44、《真赏斋图》明文徽明 45、《愚公移山》清任伯年 46、《圣朝名画品》北宋刘道醇 47、《山水松石格》南朝萧绎 48、《渔父图》元吴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