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RP之生产管理系统论文

ERP之生产管理系统论文

ERP之生产管理系统论文
ERP之生产管理系统论文

ERP之生产管理系统论文

论文2.84万字+c#程序+sql数据库+任务书+翻译+开题报告

下面以生产电脑来模拟执行一次生产过程:

1) 同时执行PROC_作业工艺拷贝, PROC_作业BOM拷贝, PROC_计算子物料数量和PROC_生成作业领料单, 生成<<作业工序标准>>,<<作业工序费率>>,<<作业BOM明细表>>和<<作业领料单>>并计算子物料作业单号和生产批量和领料数量。

详细的计算结果请查看数据库的表。

作业领料单需要根据最高层(0层)物料生成,但制造是从低层制造开始,所以首先是发出低层制造所需的物料。物料数量的计算:

电脑数量为1。

主机数量 = 电脑数量*(1+废品率) = 1*(1+0.02) =1.02.

主板数量 = 主机数量*(1+废品率) = 1.02*(1+0.01) = 1.0302.

线路板数量 = 主板数量*(1+废品率) = 1.0302*(1+0.05) = 1.0817.

塑料数量 = 线路板数量*(1+废品率) = 1.0817*(1+0.01) = 11.899.

2) 执行存储过程"PROC_批量领料", 领取材料的数量和成本过账, 即通过<<工序批量领料明细表>>将材料发到生产场地,减少材料仓库的数量和成本,增加工序材料库存数量和成本。领取生产线路板的物料。只有塑料一种物料。

入库材料成本 = 入库数量*单位材料成本

--入库数量(生产领料数量). 由作业领料单中的父项数量计算出来的.

--单位材料成本,是从物料主文件_实际成本中取的数量

3) 根据完工量计算子物料的消耗量. 执行存储过程"PROC_完工量计算子数". 通过分析计算, 将子物料消耗量和成本插入到<<工序库存累计表>>.结转线路板所消耗的子物料的数量和成本.录入完工数据到<<生产入库明细表>>. 线路板所属的子物料塑料发到生产车间, 我然后被耗用.

1.2) 执行存储过程"PROC_制成品过账", 计算生产主板本层增值成本, 并将下层累加, 即该生成主板的成本.

人工成本 = 工资率 * (准备时间+加工时间) = 10*(1+10) = 110

这个工资率是在雇员主文件中定义, 可以看成是实际人工成本. 因为拿月薪的工资可以计算出工资率. 准备时间和加工时间取自<<生产入库明细表>>, 是实际的生产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 = 变动制造费用*(工时_件+准备时间)=(10+1)*10 = 110.

--变动制造费率取<<作业工序费率>>中的数据,见存储过程"PROC_制成品过账".

--准备时间和加工时间取自<<生产入库明细表>>, 是实际的生产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和外协加工费计算与变动制造费用计算赔同理.

1.3 ) 如果继续生产主板, 则再执行存储过程"PROC_批量领料", 即领料生产主板.

1.4) 根据完工数据计算子物料的消耗量. 执行存储过程"PROC_完工量计算子数". 将生产量和生产工时录入到<<生产入库明细表>>中. 主板所属的子物料线路板和CPU发到生产车间, 然后被消耗, 在<<工序库存累计表>>中, 入库既是发到生产车间的物料, 出库既是被消耗的物料.

线路板材料成本 = 1.0817 * 119 = 128.7.

线路板人工成本 = 1.0817 * 110 = 118.80.

线路板变动制造费用 = 1.0817 * 110 = 118.80

线路板外协费用 = 1.0405*300 = 118.80

CPU材料成本 = 1.0405*300 = 312.20

1.5) 执行存储过程"PROC_制成品过账", 计算本层主板增值成本, 并将下层累加, 生成主板的成本.

主板材料成本=128.7 + 312.2 = 441.

主板人工成本 = 下层人工成本+本层增值人工成本=119+110=219

主板变动制造费用=下层变动制造费用+本层变动制造费用=119+110=219

主板固定制造费用 = 下层固定制造费用+本层固定制造费用=119+110=219

主板外协费用 = 下层外协费用+本层外协费用=119+110=219

主机和电脑的成本计算由此类推.

实际成本的计算与成本滚加是不同的.这一点要认识清楚.成本滚加是对物料清

单的成本滚加, 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 不能能存货计价成本, 只能用于成本分析.而实际成本是根据移动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成本, 需要以此做存货计价成本.

5.3.2 程序执行流程说明

如果是第一次运行程序, 系统将提示用户配置数据库. 配置完数据库后可以选

择保存连接字符串, 这样下次在数据库位置没有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可以不必再

配置数据库. 当然也可以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修改数据库连接配置.

数据库一旦连接成功, 就可以进行生产了, 请选择管理-生产管理即可进行生

产过程的模拟.生产管理过程的演示是一个向导共有十步.用户可以按照向导的要求完成生产过程.

在进行生产的同时可以修改数据库中的表,也可以查询部分报表.

在生产完成之后,可以查看报表,也可以维护数据库.

5.3.3 各个模块使用说明

1. 数据库连接配置

数据源配置向导是一个对话框, 如图3-11:

第五章生产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5.1 概要设计

数据库作为应用程序的底层, 一旦设计完成, 我们就可以做软件的设计了, 本章将实现这个ERP生产管理软件.

5.1.1 生产管理系统设计要求

ERP生产管理模块支持现代科学的生产模式:既能完全按订单控制生产,又能兼顾安全库存、销售订单控制生产,通过企业自定义的产品工序、产品物料、生产工时能实时控制生产流程,控制生产成本,即支持内部生产,也支持委外生产。

能根据实际情况汇总生成生产计划,通过强大的生产调度模块汇总生成最优的生产派工单,并通过系统自动分析生成物料清单,触发库存、采购模块,最快速的进行物料准备或采购,并且能支持生产中意外发生的物料应用。对实际的生产中每一道工序所用的工时成本、物料成本进行日清日结登记累加,工序之间交接进行有效管理,能得到精确的产品生产成本。ERP 的生产管理包括:产品生产工序设计、工序物料设计、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内部 / 委外生产管理、物料损益管理、生产成本查询、标准数据报表等功能。

1).产品生产工序设计

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工序可能都不一样,使用者可根据实际设计出不同的生产工序方案,并通过该模块进行严格的设计流程控制,通过设计、审核、变更、查询对产品的生产工序进行设计或因需变更。

2 ).工序物料设计

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工序可能都不一样,那么每道工序的物料应用也需要设计,使用者可根据实际设计出不同的工序物料设计方案,并通过该模块进行严格的设计流程控制,通过设计、审核、变更、查询对产品的不同生产工序进行物料设计或因需变更。

3).生产计划管理

ERP 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块具有支持单一或多计划单汇总、自动分析库存、确认生产数量等智能功能,为安排实际生产、采购物料自动提供数据清单。为了流程控制准确,生成的计划单如不能通过审核,系统支持自动还原再进行没有数量限制的重新制定生产计划单。

4).生产调度管理

ERP 的生产调度管理模块支持单一或多生产计划单汇总后生成生产派工单,为了流程控制准确,生成的派工单如不能通过审核,系统支持自动还原再进行没有数量限制的重新制定生产派工单。生成的生产派工单包含各工序物料、工时的设计成本等信息,在内部 / 委外生产模块中等待执行.

5).内部 / 委外生产管理

ERP 的内部 / 委外生产管理模块对实际的生产中每一道工序(或者委托加工的环节)所用的工时成本、物料成本进行日清日结登记累加,对每道工序完成后的产品交接进行有效控制,保证产品的质量,通过对每道工序成本控制考核,从而达到对整体生产成本控制的目的。该模块的强大的查询功能能实时地的知道派工单的生产状态。

6).物料损益管理

实际的生产中的物料应用可能会与设计的物料数量、种类有出入,ERP 的物料损益管理模块能将意外发生的物料应用记录、累加,并能识别应用设计之外物料的相应工序,不论是增加或者节省了物料都能有效控制,利于生产成本控制。

7).生产成本查询

该模块对通过条件查询、关键字查询等对已完成的生产派工单进行汇总查询、报表打印。

5.1.2 软件设计结构

对于这样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来说,我们很容易想到用模块化来设计它。这样做至少可以提高代码的重用程序,降低硬代码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等。出于上面的考虑,我将生产管理系统软件设计分为模块:主窗口,数据库连接配置模块,数据库访问代理模块,

生产管理系统模块(核心),数据库表编辑模块,生成报表模块。

图3-3显示了生产管理系统的软件结构图:

ERP之生产管理系统论文

中国电子口岸平台,政府与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可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数据交换对象包括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国内外企业、驻华使领馆、个体工商户等;连接方法有:PSTN, ISDN, ADSL,DDN, FR, A TM等有线或GRPS, CDMA等无线接入方式;交换格式包括EDFACT, XML, HTML, WML, SWIFT等。

2.3.2事务处理功能.

中国电子口岸可为政府部门和企业办理核销审批、加工贸易合同审批、减免税审批、报关单申报、进出口许可证件和外汇核销单和申领、结付汇核销、保税区台帐申请、A TA单证申请等提供实时在线服务。

2.3.3身份认证功能.

电子政务网上操作谁也见不到谁,不仅要解决安全问题,更要解决信任问题,否则发生法律纠纷难以判定法律责任。中国电子口岸入网用户都要经过工商、税务、质检、外贸、海关、外汇等6个职能管理部门严格的入网资格审查,才能取得入网IC卡开展网上业务,从而有效解决网上业务信任关系和法律责任问题。身份认证包括:对工商、税务、海关、外汇、外贸、技术监督局等政府部门的身份认证;对进出口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贸工业服务企业、外贸附属企业的身份认证;对个体工商户的身份认证。

2.3.4存证举证功能.

根据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授权以及上海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与各用户单位之间签订的协议,上海电子口岸数据中心针对部门联网应用项目承担存证举证的责任,电子数据存证期为20年。

2.3.5标准转换功能.

按照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各部门以及企业用户的需要,由上海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对交换数据进行代码转换,如组织机构代码转换,业务单证代码转换,参数数据代码转换。

2.3.6查询统计功能.

根据提供共享业务数据主管部门或单位的授权,有控制地开放数据查询和统计服务。共享数据包括进出口报关单数据、企业经济户口档案数据、外汇核销单数据、海陆空铁邮及快件等货运数据、知识产权数据等。

2.3.7网上支付功能.

针对用户支付税费和货款的需求,由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在中国电子口岸设立网上银行,为用户开设电子帐户,提供资金支持、信用担保、帐务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

2.3.8网络隔离功能.

企业及个人与政府部门的联网通过电子口岸实现“一点接入”,使上海电子口岸成为上海市政府网关,并实现政府网与互联网的逻辑隔离,从而确保政府网络的安全性。

3. 文献综述

3.1国内研究现状

上海海关关长孙毅彪在题为《共识?共进?共赢--长三角通关管理一体化新思路》的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深化“大通关”工程建设扩大上海电子口岸的应用面,实现上海口岸所有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的“一点式”接入。拓宽上海电子口岸的覆盖范围,与长三角和长江流域主要口岸城市互联,推动长三角各地方电子口岸的互通和对接。同时,加强与地方党政机关、口岸相关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按照区域通关改革的进度和要求,协调口岸相关管理部门实施配套改革,建立海关与口岸管理部门的协作机制,有效提升区域整体通

关效率。

中国海关杂志专栏评论学者刑海洋也在相关文章中指出口岸是国家的门户,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0 后,对外贸易量增大,就更有必要建设和完善电子口岸。针对目前上海市的电子口岸发展存在的一下特征:

1. 外经贸企业对发展电子口岸的意识薄弱

2. 电子口岸的发展缺乏专业性服务

3. 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4. 普遍缺乏国际电子口岸的商务人才

他提出了以加强部门间的协调, 加大宣传力度, 务实地发展电子口岸, 培养适应电子口岸发展的专门人才来推进本地区电子口岸发展的进程. 明确了地方政府在口岸建设中具有组织和管理能力,政府必须努力提高电子口岸的调控能力。要提高政府的管理调控能力,必须先明确相应的管理调控主体,政府内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努力培育电子口岸市场.

3.2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末,在信息革命和电子技术的推动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无纸化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均加强对电子口岸建设的研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电子口岸工作效率。美国学者瑞维?卡拉科塔和安德鲁?B?惠斯顿1995年提出3P(人员people、程序process、合作partnership,即精干的人员,实用高效的程序,与外界良好的合作)发展战略,更注重海关内部、海关与企业之间以及海关与相关部门之间相互作用的观念和方式的变化。通过对守法评估、客户导向和经济担保实施了电子化的程序管理,把海关的监管活动当作生产产品的过程来加以管理,投入的是海关的管理资源(如人力、物力、信息、法规和社会需求),产出的是海关监管的整体效果(包括通关速度、查验比例、税款数量、查获违禁品数量和社会满意度);通过立法为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法律保障;推行了预报关方式,促进电子口岸工作效率的提高。澳大利亚,通关模式体现了在货物到达前,通过准确及时的电子数据库信息对高风险货物进行认定例外干涉.对信誉客户的灵活报关安排;定期的报关或延期的关税交付四个主要概念。

新加坡作为一座岛国花园城市口岸物流是其整个国家竞争力的良好体现.因此,新加坡学者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对电子口岸建设的研究,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开展情况被封为是全球电子政务的典范.新加坡学者认为在考虑电子口岸建设的时候应该以宏观的眼光看待,主要考虑协调政府和工商界的交流:风险管理和企业分类;安全的电子通关平台;电子商务和网络安全的立法5个方面。承认不同的机构在电子通关控制中拥有不同的优先权,电子口岸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提高通关速度,树立新加坡世界一流口岸的需要.然而,日本海事大学学者在其EMBA学位论文提到口岸通关工作效率问题研究更强调不同权利机关之间的合作是提高电子通关效率的基础。运用电子商务,进一步加强协调过程,以电子报关和电子审单为基础,新加坡海关和其他政府部门尝试建立一种称为无缝的“一站式”电子通关系统,这意味着只需要一次报关,客户就可以完成进出口通关程序,这一次性的报关包含了所有涉及到的部门,如海关、商检、口岸、运输公司、银行和税务等。

4. 电子口岸相关问题的研究

4.1电子口岸的内容

中国电子口岸系统的整体框架是:利用IT技术和电信公网(Internet),将国家外经贸、海关、国检、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各行政管理机关分别管理的整个进出口业务过程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数据电子化—以“电子底帐”的形式存放到公共数据中心,实现各行政管理部门内部网与公共数据中心连接,在一个完全互联的平台上,实现国家12个部委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联网核查,而企业上网就可以办理报关、出口退税、外汇核销、转关运输等各种进出口手续。理调控主体,政府内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努力培育电子口岸市场. 3.2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末,在信息革命和电子技术的推动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无纸化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均加强对电子口岸建设的研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电子口岸工作效率。美国学者瑞维?卡拉科塔和安德鲁?B?惠斯顿1995年提出3P(人员people、程序process、合作partnership,即精干的人员,实用高效的程序,与外界良好的合作)发展战略,更注重海关内部、海关与企业之间以及海关与相关部门之间相互作用的观念和方式的变化。通过对守法评估、客户导向和经济担保实施了电子化的程序管理,把海关的监管活动当作生产产品的过程来加以管理,投入的是海关的管理资源(如人力、物力、信息、法规和社会需求),产出的是海关监管的整体效果(包括通关速度、查验比例、税款数量、查获违禁品数量和社会满意度);通过立法为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法律保障;推行了预报关方式,促进电子口岸工作效率的提高。澳大利亚,通关模式体现了在货物到达前,通过准确及时的电子数据库信息对高风险货物进行认定例外干涉.对信誉客户的灵活报关安排;定期的报关或延期的关税交付四个主要概念。

新加坡作为一座岛国花园城市口岸物流是其整个国家竞争力的良好体现.因此,新加坡学者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对电子口岸建设的研究,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开展情况被封为是全球电子政务的典范.新加坡学者认为在考虑电子口岸建设的时候应该以宏观的眼光看待,主要考虑协调政府和工商界的交流:风险管理和企业分类;安全的电子通关平台;电子商务和网络安全的立法5个方面。承认不同的机构在电子通关控制中拥有不同的优先权,电子口岸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提高通关速度,树立新加坡世界一流口岸的需要.然而,日本海事大学学者在其EMBA学位论文提到口岸通关工作效率问题研究更强调不同权利机关之间的合作是提高电子通关效率的基础。运用电子商务,进一步加强协调过程,以电子报关和电子审单为基础,新加坡海关和其他政府部门尝试建立一种称为无缝的“一站式”电子通关系统,这意味着只需要一次报关,客户就可以完成进出口通关程序,这一次性的报关包含了所有涉及到的部门,如海关、商检、口岸、运输公司、银行和税务等。

4. 电子口岸相关问题的研究

4.1电子口岸的内容

中国电子口岸系统的整体框架是:利用IT技术和电信公网(Internet),将国家外经贸、海关、国检、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各行政管理机关分别管理的整个进出口业务过程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数据电子化—以“电子底帐”的形式存放到公共数据中心,实现各行政管理部门内部网与公共数据中心连接,在一个完全互联的平台上,实现国家12个部委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联网核查,而企业上网就可以办理报关、出口退税、外汇核

中国电子口岸系统整体框架如下图(表1.1)所示:

资料来源:上海海关网

5.上海电子口岸发展面临的环境形势分析

5.1宏观环境

目前国际局势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不会改变,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上海发展的国际政治环境也不会发生显著变化。我国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和用好2 1世纪头二十年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本国经济.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在信息技术革命与跨国公司扩张的推动一下,生产国际化、贸易自由化和区域一体化不断突破国界的限制,商品、服务、资本与信息的跨国流动规模日趋扩大,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效率不断提高,各国、各地区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空前增加,竞争与合作逐渐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旋律。这种贸易国际化的趋势必然要求海关作业也以同样国际化的标准进行,电子口岸建设和完善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将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人文环境。根据国际交流的新需求、新挑战,积极推动与国际大都市相符的人文环境,推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吸收西洋文化内涵,发展能够代表当今世界最新时尚,体现当代政治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社会文化结构、时代精神风貌,建设具有国际水准、不断变革创新与冒险精神,充满活力与较高素质的人文环境。

从技术环境上来看,讲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更加紧密。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社会使得上海电子口岸建设适应运输工具大型化,口岸运作信息化、网络化,口岸服务高效化、便捷化:能够做到信息资源共享,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的无纸化贸易。

5.2微观环境

从空港来看,上海口岸的目标是建设航空枢纽,而周边的香港、仁川、新加坡和吉隆坡都提出了类似的目标:香港机场管理当局的宗旨是本着保持香港主要国际及地区航空中心地位和目标,致力于成为世界级的机场营运机构;韩国仁川机场战略目标为“21世纪东北亚的一流航空枢纽,力争成为欧美大陆从空中进入北太平洋地区的门户.新加坡机场已获得“亚洲最佳机场”和“全球顾客最满意机场”殊荣,战略定位为把樟宜建成世界空中交通枢纽和世界最好的机场;吉隆坡机场的目标则是力争成为东南亚的客货运中枢。对此,国家民航总局和上海市政府十分重视,成立了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联合领导小组,制定了《推进上海航空枢纽行动方案》,各相关部门正按行动方案的内容分阶段逐步推进,力争2007年初步确立上海航空枢纽地位。

从海港来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应该以东亚地区集装箱枢纽港为优先发展目标。这是因为:一是从运输方式看,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运输中的80%-90%由国际海运来承担,国际海运的特点造成了国际航运的船舶大型化、集装箱化,而多式联运的综合物流系统以及信息化的发展使集装箱运输成为国际海运中最重要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运输方式;二是从地域因素看,据分析和预测,2005年全球出口量将有53%来自亚洲,而亚洲的进口占全球进口量的37%,同时出口北美、欧洲的货量也将在未来4年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毫无疑问,亚洲目前及今后将继续是全球集装箱运输发展前景最好、市场最繁荣的地区,特别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与大力发展,必将进一步促使亚洲成为全球集装箱运输竞争的焦点。东亚地区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上海应努力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电子口岸业务。

5.3内部环境

根据上海近几年的发展总体情况来看,上海口岸承接20世纪90年代以来良好的发展态势,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增长的幅度也越来越大。上海海港口岸集装箱量近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8. 36,近3年平均增长率为32%;货物吞吐量近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5. 42%,近3年平均增长率为19.7 % .上海空港口岸进出口货邮近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8. 61,近3年平均增长率为38. 2%,出入境旅客近5年平均增长率为20. 31%(由于“非典”的影响2003年增长率为一14. 21)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给上海口岸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上海电子口岸加快硬件和软件建设,提高上海口岸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利条件。

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完善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成为连接世界各地与中国的空中门户,建成亚太地区的核心枢纽,最终成为世界航空网络的重要节点;成为集本地运量集散功能、门户枢纽功能(国内到国际中转、国际到国内中转)、国内中转功能和国际中转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复合枢纽;上海空港建设的加快为上海空港建设带来机遇. 为上海空港口岸的建设带来机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以上海为中心、江苏浙江为两翼所组成的一个港口群的概念,其核心就是要拥有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关键是洋山深水港建设。2005年6月,

国务院批复设立洋山保税港区,这对于改善洋山深水港区的口岸政策软环境,提升其国际综合竞争力,确立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我们将以有利于形成上海电子口岸优势和功能提高,有利于形成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有利于形成电子口岸监管协调统一发挥整体优势,体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为原则,力求通关手续更简便、通关流程更优化、通关速度更快捷、通关服务更完善、口岸管理更科学。使上海电子口岸贸易物流功能不断增强;上海口岸电子通关查验功能不断完善;上海电子口岸货运货代服务业不断发展;上海电子口岸贸易和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6 上海电子口岸现状及分析

6.1上海电子口岸现状

上海电子口岸工程于2001年5月24日开始在海关总署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筹建下成立.同日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上海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它是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在全国建立的第一个分中心。该中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上海市以电子口岸建设为契机,实施“大通关”工程,建立“大通关”工作协调机制,积极推进“大通关”工作。在上海市政府的协调下,

由上海市信息办、上海市计委、上海市外经贸委、上海海关、中国电信集团、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联手协作,组建了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集国际经贸信息、港口物流信息和政府监管信息于一体的权威的电子口岸信息统一发布平台—亿通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上海口岸一般进口货物通关提货时间,海运已经压缩为48小时左右(不涉税的货物仅24-36小时),空运压缩为14个小时左右。特定地区通关效率的提高更是明显:外高桥保税区49家空运进口“直通式”试点企业,通关时间仅需6小时,40%的货物4小时内通关;松江出口加工区货物快速通关,时间不超过4小时;空运国际快件通关时间由原来的平均36个小时缩短为2小时;上海海关的进出口无纸通关试点,至今已有3千余票(次)货物通关,对不涉税,不需查验的货物,海关从电子审单到放行仅需5分钟。上海市电子口岸“大通关”的提速,极大地促进了口岸管理的规范化,不仅口岸执法单位实现了有效监督,而且促使中介管理机构规模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出口企业更是交口称赞,一致反映实行电子“大通关”后,

口岸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企业通关成本显著下降。据上海菲利浦电子元件公司介绍,仅2001年一年,该企业因通关速度提高就节省了180万美元,公司投资总额已由1996年的2300万美元扩大到2001年的10600万美元;富士施乐公司反映,由于以前通关效率不快,不得不储存大量零配件,大通关后,该公司的仓储下降了10%,客户满意度出由73%提高到92%; IBM公司反映,通关效率提高后,企业成本降低了20%-25%,增强了企业对市场的灵敏度,上海IBM公司已成为总公司的亚太区物流中心,2001年又新增投资3亿美元在上海建立芯片封装厂。

目前,上海市正在深化和完善电子口岸建设工作,扩大无纸通关试点范围,目标是在2007年年底前,上海口岸通关效率和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海运进出口货物通关提关货在24小时内完成,空运在12小时内完成。其中重点区域和IT等重点产业及有快速提货要求企业的通关提货时间在8小时以内完成;区内生产性企业的空运进口货物,从飞机落地到运达企业在6小时内完成,出口加工区内企业空运进口货物在4小时内完成。6.2上海电子口岸现状分析

中国电子口岸作为新生事物,尤其是作为一个跨12个部委庞大的信息系统,在实现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信息共享、促进经贸发展的同时,目前也存在一些显性或隐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中国电子口岸的建设,影响电子口岸的效能的发挥。

6.2.1信息共享问题.

电子口岸的正常运转涉及到12个部委的相互协调与相互配合,最重要的能实现信息共享,

以提高办事效率和执法透明度和公正度。然而,尽管有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与积极推动,但电子口岸系统的信息共享并不容乐观。首先是遭到一些机构掩盖落后的本能抵制。如海关总署曾希望与某机构共享海关的数据,但该机构却拒绝接收;问题反映到国务院,有关领导先后批示要求加快该机构与海关总署的联网,但该机构却迟迟不愿意联网。原来,该机构采用的系统在技术上有缺陷,虽然明知联网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与海关联网必然要对自己的系统进行大规模改造,于是该机构选择了低效率而不愿信息共享。其次是部门利益的驱动。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下,信息不对称对部门利益的贡献不匪,一些部门对涉及本部门的利益的信息不愿共享,担心信息共享会损害本部门的利益;或者出于对利益的追求,一方面只想共享别部门的信息,而不愿意本部门的信息被共享。

6.2.2标准体系问题.

由于启动电子口岸建设时,相应的12个部委已经或多或少地建立了一些信息系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数据标准。例如海关给企业的数据代码为10位,外汇管理局给企业的数据代码是9位,其它的业务单证代码、参数数据代码等也是各不相同。目前为止,电子口岸还没有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这无疑将影响信息系统的共享效率与价值,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增加业务出错的机率。

6.2.3.信息安全问题.

电子政务作为政务活动在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在安全性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政务活动不同于商务活动,它涉及政府机密、敏感信息和公民企业隐私,所以安全问题是电子政务建设中非常重要也是十分紧迫敏感的问题。电子口岸作为相关部委电子政务门户网站,同样面临信息安全问题。电子口岸虽然采用了“一点接入”的方式把每一个行政管理机关与其它行政管理机关和企业联接通道全部进行逻辑隔离,在公共数据中心加装多重防护措施,以保证有效保护运行系统和网络的安全,但由于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些不法分子或好事之徒有可能利用所掌握的技术对信息系统进行恶意破坏或攻击,造成系统瘫痪或企业客户信息丢失,被窃损害,从而形成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

6.2.4.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外经贸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正忙于解决吃饭问题,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计算机网络设施建设。拥有计算机的外经贸企业,也主要是用于文本处理、数据统计。多数外经贸企业虽然已经上网,但主要用于信息查询和进出口的部分纠纷;建立企业网结或在网络平台建立企业网页的仍为数不多。对产、供、销,人、财、物等重要资源实现电子化、网络化管理的企业比例更小。再加上对电子商务安全的担忧,许多外经贸企业加入上海电子口岸的意识不是很强,因而也就疏于加强本企业的信息基础建设了。在电子口岸这一系统框架内,相关政府机构因有国家财政的支持而处于信息技术的高端,而许多外经贸企业则处于信息技术的低端,产生了政企之间的数字鸿沟。

6.3.5商务人才问题.

电子口岸的发展,需要企业拥有所需的各方面人才,特别是计算机原理、软件开发、应用与维护、网络技术与国际贸易、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知识相结合的人才。由于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原因,再加上电子口岸是一种新事物,其完善和发展也有待于国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因此国际电子口岸的商务人才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相关政府机构也同样存在人才缺口。

7 上海电子口岸发展对策

7. 1加强政府对电子口岸建设宏观管理

上海电子口岸建设是我国推行“金关工程”的必然要求,需要政府及相关机构从宏观的角度,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协调,建立联络机制,统筹制定标准,加大宣传力度,共同推进上

海电子口岸良性发展.上海电子口岸建设不但涉及面广、程序复杂,而且政策性强、专业性强、时效性强,涉及的职能部门多,环节多,各个口岸具体情况不同,发展也不平衡,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势必会给上海的电子口岸建设带来一定的工作难度。要顺利推进上海电子口岸建设,离不开上海市政府有关机构的指导和大力支持,离不开各方的密切配合。各相关政府机构要将上海电子口岸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上海电子口岸建设工作协调机构,统一领导,加强协调,把有关部门协调起来,将有关企业协调起来,推动上海电子口岸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各口岸管理部门和工作协调机构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困难,认真总结经验,加强督促检查,实行分类指导,强化协调机制,使上海电子口岸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成效。

7.2加强企业物流数据的信息化建设

在上海电子口岸建设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一步.企业没有实现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口岸的电子化.在企业管理中,任何工作和岗位都脱离不开对信息及数据的依赖。作为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物流,其对数据的需求和依靠更为迫切。数据管理不仅工作量非常大,而且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物流信息化的手段和工具。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才是科学决策的可靠依据。库存信息、单据信息、费用凭证的真实、实时,是进出口企业实现快速通关的基础。

7.3努力建成上海口岸物流信息和电子商务统一平台。

全面实现电子平台与口岸所有部门、机构和区域、企业的联网,实现口岸所有单位一点接入电子平台初步实现电子交易、电子通关、电子物流、电子支付的各项主要功能。争取口岸信息化程度在2-3年内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初步形成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口岸信息、枢纽。电子平台要实现与国家有关部门、长江三角洲主要港口、重点城市和货物集散地的联网.全面实现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上海口岸的信息交换和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功能;借鉴国际经验,采纳国际标准,形成跨国信息网络,提供全球供应链管理(SCM)信息服务。

7.4加快单证电子化。

开发船舶信息电子申报系统,实现船代一次申报,海事、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港务、理货、引航等部门信息共享,推进海运进口提货单和出口十联单电子化应用,用电子单证替代原来复杂繁复的纸质单证,真正实现贸易的无纸化.只有单证先实现了电子化,企业才有可能实现信息化.电子口岸建设才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7.5完善“一站式”报检报关服务

提高上海电子口岸工作效率是一个系统问题,不仅仅海关方面,而且还涉及海关、检验检疫、代理、港务、运输等,甚至于涉及货主与执法部门之间的互信关系。发达国家有先进的、24小时运作的电子报关系统,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将海关、检验检疫、代理、港务、运输、货主等部门连成一体,进行“一站式”服务,同时能够进行电子预报关,之后的通关环节也基本在网上进行,大大缩短了通关时间。上海按照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要求,也要建设一个集约化程度高、设施完备、服务管理运作经验及企业文化

长期以来我国汽车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非常不完善,很多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同时我国汽车企业还具有浓厚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这造成了很多上市公司治理失效、无视市场规律、行政命令式经营管理盛行、条块分割严重。直接的影响就是公司业绩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通过合资带来的先进管理方法不仅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素质,而且改善了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提高公司治理的效果与效率,打破条块分割的现状,按照市场化原则来运营企业,并把国际先进的管理系统、经营理念植入中国企业,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江铃汽车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2000年之前,江铃汽车一直处于亏本状态,但自2000年以来,公司业绩持续、稳步上升,这虽然与市场向好、公司自身改善经营管理等有关,但

是与福特公司进入该公司董事会,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也有很大关系。

外资介入上市公司对提高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国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高出国内企业很多,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不仅从国外企业业绩指标、生产率指标等可以看出,就是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身上也可以得到反映。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合格的经理人才的缺乏,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完成的,因而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是很困难的。因此,在上市公司中引入外资股东,当外资股东的股份比例达到一定水平时,则外资股东就不仅会介入公司董事会,而且还会派出一些优秀的经理人员进入经理层,这些经理人员的就任,不仅有利于提高公司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为国内经营管理人员提供了学习和效仿的现实对象,对培养国内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影响重大。江铃汽车为国内其它汽车制造企业输送了一批合格的经营管理人才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2.3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要并扩大出口量

2003年,由于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国内汽车产品进口配额增加,同时由于国内汽车市场形势大好,产销量猛增,但国产零部件又不能全面满足国内汽车市场多样化的需求,高档豪华乘用车、特殊用途专用车零部件短缺,使得零部件进口量增加较快。近几年来,由于一些国外零部件企业纷纷来华合资或独资建厂生产汽车零部件,国内零部件企业也纷纷引进技术,开发生产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产品,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对外出口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已经成为汽车产品出口的主力军,汽车零部件的出口金额大大高于整车、整机出口;在以劳动密集型、中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的同时,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出口也有一定的发展;发达国家、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我国主要零部件的主要出口国。亚洲、北美和欧洲是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三大主要市场,与此同时,对中东、南美、非洲等一些新兴市场的开拓也取得了成效;在国外建厂、收购国外企业的现象已经出现。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产品返销出口成为出口主力军之一。

通过建立合资企业.及时满足了国内迅速发展的轿车市场的需要。从我国汽车企业1998年到2005年的销售情况,显示合资企业产品市场占绝对优势,尤其是中级以上技术档次的产品细分市场,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跨国公司的合资企业中。中外合资汽车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主要力量,在汽车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如果没有建立这些合资企业,我国的轿车产量将减少2/3以上,国家将付出大量外汇进口轿车,对国家外汇收支平衡造成严重影响。

2.4促进汽车产品技术水平提高,产品和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发达国家在汽车制造方面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正积极地寻求海外市场,向海外转移生产能力。而我国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巨大的市场对这部分生产资源具有强大吸引力。通过外资并购,国内的汽车企业可以快速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开发研究能力。实现技术水平和产品的升级。

与跨国公司广司的技与资术本合作,促进了我国汽车工业产品档次和水平的提高,有些产品已达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轿车工业,通过合资,不断地获得新的技术。现在有些企业开始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具有自己部分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如上海大众的桑塔纳2000GSI、神龙公司的富康988等,就是中外合作开发的。一汽则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具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红旗98新星。

在汽车产品结构上,改变了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以来缺重少轻,几乎没有轿车的不合理局面,使我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合作,轿车比重已从1990的年8.33%上升到1998年的31.54%;客车比重从1990年的20.79%上升到1998年的28.36%;载货车比重从1990年的7O.79%下降到1998年的39.83%,在载货车中,重型载货车比重上升,中型载货车比重持续下降。

在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上,通过合资建立了几个大的轿车生产企业,抑制了盲目的重复建设,使我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台理化。目前,我国轿车工业前五家的生产集中度已达95%以上,其中4家是合资企业。

2.5提高市场竞争力

外资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外资的合作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汽车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它们为中国带来了大大优于国有企业的产品和流程,外资的进入,使产品价格迅速下降,而车型数量和质量双双上升。入世以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另一大特点是企业加大了汽车特别轿车新成品的开发力度,新产品不断推出,汽车产品结构调整速度加快,新款汽车上市节奏加快。2001年以后,面对汽车市场日趋白热化的竞争,进入中国的汽车厂商,纷纷向中国市场投放最具竞争力的新产品。2002年,全国汽车整车投放新产品90种,其中轿车38种。在所有的新产品中,属于合资或技术引进的占61种外资还促进了对中国汽配行业的大量投资。外资并购激发行业进入自觉重组整合阶段此外,行业内外的整合也以加速。不难发现从05年以来外商投资再掀高潮,国内汽车行业整合也开始加剧,“内外齐并购”大大推动了我国汽车业重组的步伐。中国汽车并没有如一些人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前所料的被进口车“挤掉”,而是昂起头颅,借助外资力量做大规模,提高竞争力,正在逐步借助资本市场奔向全球。从目前来看,汽车业对外合作“起步”不错,大量外资利用这个方式进入中国汽车市场,此起彼伏的合资动作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首先是华晨与宝马的合作;东风与日产组建了风神轿车公司,并与雪铁龙加强了合作;长安与福特的合资车型生产进展十分迅猛。另一方面,国内汽车行业的整合也愈演愈烈,围绕三大汽车产业集团的收购兼并活动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上汽合并了奇瑞、兼并了仪征、重组柳州五菱;东风参股悦达起亚;华晨收购金杯、一汽拿下青岛颐中汽车、控股天汽。从目前情况来看,加入世贸组织实现了以前所迫切希望的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使我国汽车行业进入自觉重组整合阶段。

2.6促进汽车产业规模的实现

外资并购中国的汽车产业,通过资本重组,企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有利于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一部分规模小技术力量弱,成本居高不下的汽车企业退出市场或投奔到优势企业旗下。中国汽车工业形成了几家生产规模大、技术开发能力较强、产品系列化、分工协作合理的大型企业集团,并最终形成少数几家企业集团控制全国大部分汽车市场的局面。据有关方面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2年末,世界汽车巨头已经在中国累计合资举办了46家汽车企业,形成生产规模200多万辆。2004年我国十大汽车厂家产量占全国汽车产量的83.9%,销量占84.19%。上汽集团产销双双接近85万辆,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和东风汽车产销超过50万辆这5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占全国汽车市场的68.8%。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整车销售突破1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占50万,这是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年销售100万辆汽车的实现,标志着中国一汽集团的企业规模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台阶,这标志着一汽集团加速建设“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新一汽的目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化生产迈上新台阶。中国其他的汽车集团如东风、上汽、北汽也在逐渐加大加快发展的步伐,在未来十年左右均有望成为中国市场销售百万的汽车巨头。

2.7有效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汽车工业产业关联度大,上游产业包括钢铁、轮胎、油漆、汽车配件等等,下游产业则体现在消费信贷、保险理赔、维修保养、配件供应、二手车交易、车辆置换、汽车文化娱乐等一系列汽车金融服务上。合资活动有效地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但有利于二级、三级本土供应商水平得到提升,也对整车企业有一定的技术示范作用。汽车产业不仅科技含量较高,术水平提高,产品和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发达国家在汽车制造方面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正积极地寻求海外市场,向海外转移生产能力。而我国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巨大的市场对这部分生产资源具有强大吸引力。通过外资并购,国内的汽车企业可以快速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开发研究能力。实现技术水平和产品的升级。

与跨国公司广司的技与资术本合作,促进了我国汽车工业产品档次和水平的提高,有些产品已达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轿车工业,通过合资,不断地获得新的技术。现在有些企业开始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具有自己部分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如上海大众的桑塔纳2000GSI、神龙公司的富康988等,就是中外合作开发的。一汽则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具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红旗98新星。

在汽车产品结构上,改变了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以来缺重少轻,几乎没有轿车的不合理局面,使我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合作,轿车比重已从1990的年8.33%上升到1998年的31.54%;客车比重从1990年的20.79%上升到1998年的28.36%;载货车比重从1990年的7O.79%下降到1998年的39.83%,在载货车中,重型载货车比重上升,中型载货车比重持续下降。

在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上,通过合资建立了几个大的轿车生产企业,抑制了盲目的重复建设,使我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台理化。目前,我国轿车工业前五家的生产集中度已达95%以上,其中4家是合资企业。

2.5提高市场竞争力

外资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外资的合作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汽车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它们为中国带来了大大优于国有企业的产品和流程,外资的进入,使产品价格迅速下降,而车型数量和质量双双上升。入世以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另一大特点是企业加大了汽车特别轿车新成品的开发力度,新产品不断推出,汽车产品结构调整速度加快,新款汽车上市节奏加快。2001年以后,面对汽车市场日趋白热化的竞争,进入中国的汽车厂商,纷纷向中国市场投放最具竞争力的新产品。2002年,全国汽车整车投放新产品90种,其中轿车38种。在所有的新产品中,属于合资或技术引进的占61种外资还促进了对中国汽配行业的大量投资。外资并购激发行业进入自觉重组整合阶段此外,行业内外的整合也以加速。不难发现从05年以来外商投资再掀高潮,国内汽车行业整合也开始加剧,“内外齐并购”大大推动了我国汽车业重组的步伐。中国汽车并没有如一些人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前所料的被进口车“挤掉”,而是昂起头颅,借助外资力量做大规模,提高竞争力,正在逐步借助资本市场奔向全球。从目前来看,汽车业对外合作“起步”不错,大量外资利用这个方式进入中国汽车市场,此起彼伏的合资动作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首先是华晨与宝马的合作;东风与日产组建了风神轿车公司,并与雪铁龙加强了合作;长安与福特的合资车型生产进展十分迅猛。另一方面,国内汽车行业的整合也愈演愈烈,围绕三大汽车产业集团的收购兼并活动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上汽合并了奇瑞、兼并了仪征、重组柳州五菱;东风参股悦达起亚;华晨收购金杯、一汽拿下青岛颐中汽车、控股天汽。从目前情况来看,加入世贸组织实现了以前所迫切希望的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使我国汽车行业进入自觉重组整合阶段。

2.6促进汽车产业规模的实现

外资并购中国的汽车产业,通过资本重组,企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有利于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一部分规模小技术力量弱,成本居高不下的汽车企业退出市场或投奔到优势企业旗下。中国汽车工业形成了几家生产规模大、技术开发能力较强、产品系列化、分工协作合理的大型企业集团,并最终形成少数几家企业集团控制全国大部分汽车市场的局面。据有关方面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2年末,世界汽车巨头已经在中国累计合资举办了46家汽车企业,形成生产规模200

多万辆。2004年我国十大汽车厂家产量占全国汽车产量的83.9%,销量占84.19%。上汽集团产销双双接近85万辆,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和东风汽车产销超过50万辆这5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占全国汽车市场的68.8%。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整车销售突破1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占50万,这是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年销售100万辆汽车的实现,标志着中国一汽集团的企业规模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台阶,这标志着一汽集团加速建设“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新一汽的目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化生产迈上新台阶。中国其他的汽车集团如东风、上汽、北汽也在逐渐加大加快发展的步伐,在未来十年左右均有望成为中国市场销售百万的汽车巨头。

2.7有效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汽车工业产业关联度大,上游产业包括钢铁、轮胎、油漆、汽车配件等等,下游产业则体现在消费信贷、保险理赔、维修保养、配件供应、二手车交易、车辆置换、汽车文化娱乐等一系列汽车金融服务上。合资活动有效地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但有利于二级、三级本土供应商水平得到提升,也对整车企业有一定的技术示范作用。汽车产业不仅科技含量较高,能与现代高新技术同步发展和形成良性互动,而且能带动其它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的发展对金融、冶金、橡胶、石油、光机电、商业等十几个产业都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据有关数据统计汽车制造业与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关联比例约为0.65:1:2.63,汽车制造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而且,汽车制造业每提供1个就业岗位,就给上下游产业创造10至15人的就业机会。汽车产业的链条延伸出去,可以涉及十几个大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冶金、机电、石化、建材、橡胶、塑料、电子信息、服务等。

术水平提高,产品和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发达国家在汽车制造方面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正积极地寻求海外市场,向海外转移生产能力。而我国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巨大的市场对这部分生产资源具有强大吸引力。通过外资并购,国内的汽车企业可以快速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开发研究能力。实现技术水平和产品的升级。

与跨国公司广司的技与资术本合作,促进了我国汽车工业产品档次和水平的提高,有些产品已达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轿车工业,通过合资,不断地获得新的技术。现在有些企业开始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具有自己部分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如上海大众的桑塔纳2000GSI、神龙公司的富康988等,就是中外合作开发的。一汽则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具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红旗98新星。

在汽车产品结构上,改变了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以来缺重少轻,几乎没有轿车的不合理局面,使我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合作,轿车比重已从1990的年8.33%上升到1998年的31.54%;客车比重从1990年的20.79%上升到1998年的28.36%;载货车比重从1990年的7O.79%下降到1998年的39.83%,在载货车中,重型载货车比重上升,中型载货车比重持续下降。

在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上,通过合资建立了几个大的轿车生产企业,抑制了盲目的重复建设,使我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台理化。目前,我国轿车工业前五家的生产集中度已达95%以上,其中4家是合资企业。

2.5提高市场竞争力

外资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外资的合作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汽车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它们为中国带来了大大优于国有企业的产品和流程,外资的进入,使产品价格迅速下降,而车型数量和质量双双上升。入世以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另一大特点是企业加大了汽车特别轿车新成品的开发力度,新产品不断推出,汽车产品结构调整速度加快,新款汽车上市节奏加快。2001年以后,面对汽车市场日趋白热化的竞争,进入中国的汽车厂商,纷纷

向中国市场投放最具竞争力的新产品。2002年,全国汽车整车投放新产品90种,其中轿车38种。在所有的新产品中,属于合资或技术引进的占61种外资还促进了对中国汽配行业的大量投资。外资并购激发行业进入自觉重组整合阶段此外,行业内外的整合也以加速。不难发现从05年以来外商投资再掀高潮,国内汽车行业整合也开始加剧,“内外齐并购”大大推动了我国汽车业重组的步伐。中国汽车并没有如一些人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前所料的被进口车“挤掉”,而是昂起头颅,借助外资力量做大规模,提高竞争力,正在逐步借助资本市场奔向全球。从目前来看,汽车业对外合作“起步”不错,大量外资利用这个方式进入中国汽车市场,此起彼伏的合资动作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首先是华晨与宝马的合作;东风与日产组建了风神轿车公司,并与雪铁龙加强了合作;长安与福特的合资车型生产进展十分迅猛。另一方面,国内汽车行业的整合也愈演愈烈,围绕三大汽车产业集团的收购兼并活动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上汽合并了奇瑞、兼并了仪征、重组柳州五菱;东风参股悦达起亚;华晨收购金杯、一汽拿下青岛颐中汽车、控股天汽。从目前情况来看,加入世贸组织实现了以前所迫切希望的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使我国汽车行业进入自觉重组整合阶段。

2.6促进汽车产业规模的实现

外资并购中国的汽车产业,通过资本重组,企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有利于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一部分规模小技术力量弱,成本居高不下的汽车企业退出市场或投奔到优势企业旗下。中国汽车工业形成了几家生产规模大、技术开发能力较强、产品系列化、分工协作合理的大型企业集团,并最终形成少数几家企业集团控制全国大部分汽车市场的局面。据有关方面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2年末,世界汽车巨头已经在中国累计合资举办了46家汽车企业,形成生产规模200多万辆。2004年我国十大汽车厂家产量占全国汽车产量的83.9%,销量占84.19%。上汽集团产销双双接近85万辆,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和东风汽车产销超过50万辆这5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占全国汽车市场的68.8%。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整车销售突破1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占50万,这是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年销售100万辆汽车的实现,标志着中国一汽集团的企业规模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台阶,这标志着一汽集团加速建设“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新一汽的目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化生产迈上新台阶。中国其他的汽车集团如东风、上汽、北汽也在逐渐加大加快发展的步伐,在未来十年左右均有望成为中国市场销售百万的汽车巨头。

2.7有效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汽车工业产业关联度大,上游产业包括钢铁、轮胎、油漆、汽车配件等等,下游产业则体现在消费信贷、保险理赔、维修保养、配件供应、二手车交易、车辆置换、汽车文化娱乐等一系列汽车金融服务上。合资活动有效地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但有利于二级、三级本土供应商水平得到提升,也对整车企业有一定的技术示范作用。汽车产业不仅科技含量较高,能与现代高新技术同步发展和形成良性互动,而且能带动其它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的发展对金融、冶金、橡胶、石油、光机电、商业等十几个产业都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据有关数据统计汽车制造业与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关联比例约为0.65:1:2.63,汽车制造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而且,汽车制造业每提供1个就业岗位,就给上下游产业创造10至15人的就业机会。汽车产业的链条延伸出去,可以涉及十几个大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冶金、机电、石化、建材、橡胶、塑料、电子信息、服务等。

能与现代高新技术同步发展和形成良性互动,而且能带动其它产业的快术水平提高,产品和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发达国家在汽车制造方面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正积极地寻求海外市场,向海外转移生产

能力。而我国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巨大的市场对这部分生产资源具有强大吸引力。通过外资并购,国内的汽车企业可以快速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开发研究能力。实现技术水平和产品的升级。

与跨国公司广司的技与资术本合作,促进了我国汽车工业产品档次和水平的提高,有些产品已达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轿车工业,通过合资,不断地获得新的技术。现在有些企业开始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具有自己部分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如上海大众的桑塔纳2000GSI、神龙公司的富康988等,就是中外合作开发的。一汽则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具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红旗98新星。

在汽车产品结构上,改变了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以来缺重少轻,几乎没有轿车的不合理局面,使我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合作,轿车比重已从1990的年8.33%上升到1998年的31.54%;客车比重从1990年的20.79%上升到1998年的28.36%;载货车比重从1990年的7O.79%下降到1998年的39.83%,在载货车中,重型载货车比重上升,中型载货车比重持续下降。

在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上,通过合资建立了几个大的轿车生产企业,抑制了盲目的重复建设,使我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台理化。目前,我国轿车工业前五家的生产集中度已达95%以上,其中4家是合资企业。

2.5提高市场竞争力

外资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外资的合作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汽车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它们为中国带来了大大优于国有企业的产品和流程,外资的进入,使产品价格迅速下降,而车型数量和质量双双上升。入世以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另一大特点是企业加大了汽车特别轿车新成品的开发力度,新产品不断推出,汽车产品结构调整速度加快,新款汽车上市节奏加快。2001年以后,面对汽车市场日趋白热化的竞争,进入中国的汽车厂商,纷纷向中国市场投放最具竞争力的新产品。2002年,全国汽车整车投放新产品90种,其中轿车38种。在所有的新产品中,属于合资或技术引进的占61种外资还促进了对中国汽配行业的大量投资。外资并购激发行业进入自觉重组整合阶段此外,行业内外的整合也以加速。不难发现从05年以来外商投资再掀高潮,国内汽车行业整合也开始加剧,“内外齐并购”大大推动了我国汽车业重组的步伐。中国汽车并没有如一些人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前所料的被进口车“挤掉”,而是昂起头颅,借助外资力量做大规模,提高竞争力,正在逐步借助资本市场奔向全球。从目前来看,汽车业对外合作“起步”不错,大量外资利用这个方式进入中国汽车市场,此起彼伏的合资动作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首先是华晨与宝马的合作;东风与日产组建了风神轿车公司,并与雪铁龙加强了合作;长安与福特的合资车型生产进展十分迅猛。另一方面,国内汽车行业的整合也愈演愈烈,围绕三大汽车产业集团的收购兼并活动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上汽合并了奇瑞、兼并了仪征、重组柳州五菱;东风参股悦达起亚;华晨收购金杯、一汽拿下青岛颐中汽车、控股天汽。从目前情况来看,加入世贸组织实现了以前所迫切希望的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使我国汽车行业进入自觉重组整合阶段。

2.6促进汽车产业规模的实现

外资并购中国的汽车产业,通过资本重组,企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有利于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一部分规模小技术力量弱,成本居高不下的汽车企业退出市场或投奔到优势企业旗下。中国汽车工业形成了几家生产规模大、技术开发能力较强、产品系列化、分工协作合理的大型企业集团,并最终形成少数几家企业集团控制全国大部分汽车市场的局面。据有关方面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2年末,世界汽车巨头已经在中国累计合资举办了46家汽车企业,形成生产规模200多万辆。2004年我国十大汽车厂家产量占全国汽车产量的83.9%,销量占84.19%。上

汽集团产销双双接近85万辆,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和东风汽车产销超过50万辆这5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占全国汽车市场的68.8%。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整车销售突破1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占50万,这是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年销售100万辆汽车的实现,标志着中国一汽集团的企业规模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台阶,这标志着一汽集团加速建设“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新一汽的目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化生产迈上新台阶。中国其他的汽车集团如东风、上汽、北汽也在逐渐加大加快发展的步伐,在未来十年左右均有望成为中国市场销售百万的汽车巨头。

2.7有效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汽车工业产业关联度大,上游产业包括钢铁、轮胎、油漆、汽车配件等等,下游产业则体现在消费信贷、保险理赔、维修保养、配件供应、二手车交易、车辆置换、汽车文化娱乐等一系列汽车金融服务上。合资活动有效地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但有利于二级、三级本土供应商水平得到提升,也对整车企业有一定的技术示范作用。汽车产业不仅科技含量较高,能与现代高新技术同步发展和形成良性互动,而且能带动其它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的发展对金融、冶金、橡胶、石油、光机电、商业等十几个产业都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据有关数据统计汽车制造业与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关联比例约为0.65:1:2.63,汽车制造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而且,汽车制造业每提供1个就业岗位,就给上下游产业创造10至15人的就业机会。汽车产业的链条延伸出去,可以涉及十几个大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冶金、机电、石化、建材、橡胶、塑料、电子信息、服务等。

速发展。汽车工业的发展对金融、冶金、橡胶、石油、光机电、商业等十几个产业都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据有关数据统计汽车制造业与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关联比例约为0.65:1:2.63,汽车制造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而且,汽车制造业每提供1个就业岗位,就给上下游产业创造10至15人的就业机会。汽车产业的链条延伸出去,可以涉及十几个大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冶金、机电、石化、建材、橡胶、塑料、电子信息、服务等。

外资既可以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又可以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可以通过产业本身和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吸收大量劳动力就业,可谓一举多得。现在一汽集团对汽车上游产业的发展已形成至少二千三百亿元的拉动效应,对下游产业也形成了六百七十亿元的拉动效应。另外,在税收、就业方面也有贡献。专家指出,合资零部件企业有效地拉动了企业上下游关联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这也是贡献之一。

随着对外资开放进一步加深,外资开始加速进入国内的汽车市场。虽然外资对中国的汽车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给国内市场带来许多好处, 但是,随着外资的进入,是否真如人们开始所预料的带来很多好处呢?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些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外资进入其根本动机是推广及提高外资自有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以及利用中国大量廉价劳动力。

3外资进入我国汽车业的消极影响

3.1中国汽车业难以获得核心技术

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说“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合资模式并不支持中国产生系统性的自主研发的能力,相反地,合资企业普遍存在严格的技术限制条款,他们会通过多种方式防止中方产生新设计能力。虽然多年来中国一直提倡以市场换技术来发展汽车业,但是我们现在花费大量金钱买来的技术往往不是最先进的,有些甚至是淘汰的技术! 最为关键的是,引进来的技术,我们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举个例子,北京现代合资以后,引

进现代技术,弃北汽原先所有的设备不用,而从韩国进口,不仅仅对我国的机床企业沉重打击,假3.1中国汽车业难以获得核心技术

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说“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合资模式并不支持中国产生系统性的自主研发的能力,相反地,合资企业普遍存在严格的技术限制条款,他们会通过多种方式防止中方产生新设计能力。虽然多年来中国一直提倡以市场换技术来发展汽车业,但是我们现在花费大量金钱买来的技术往往不是最先进的,有些甚至是淘汰的技术! 最为关键的是,引进来的技术,我们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举个例子,北京现代合资以后,引进现代技术,弃北汽原先所有的设备不用,而从韩国进口,不仅仅对我国的机床企业沉重打击,假使以后双方不合作了,因为它是与相应的技术对应的,那么这套进口的设备也只能废置。外资进入中国,只是把中国当做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加工车间,在这些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布局中,研发及其他高端部门一般位于跨国公司母国或其他发达国家,真正的关键技术,以及相应的研发力量根本不需要转移到中国。这种情况下,作为加工车间的外商在华企业事实上并不拥有多少核心技术。他们通过知识产权和专利等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汽车业向上的发展空间, 在管理、采购等环节一次又一次地攫取超额利润,让中国汽车“贫血”。甚至在销售网络的控制上,他们也以技术优势相威胁取得主导地位,从而逐步控制住中国汽车业。因此,也就没有这些跨国公司的核心技术向中国企业扩散的机会,中国企业想要依靠它们掌握核心技术显然不现实,而且易形成技术依附心理,最后市场也丢了,消费者都成了别的品牌别人的忠诚客户!中国汽车裹足不前!

3.2加剧我国汽车业的竞争

外资的进入,从理论上提高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优化了我国汽车产业结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加入WTO以后,对汽车工业领域外商投资的各种限制措施的消除和外资进入壁垒的降低,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全球知名汽车集团加大在我国的投资。汽车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会进一步加剧我国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承诺在加入后2年逐步取消对汽车生产者所生产汽车类别、类型或车型限制的所有措施。,外商原来对我国的汽车行业投资项目有可能进行生产类别、车型或类型方面的调整,新的外商投资汽车项目也有可能向利润比较丰厚的轿车行业集中,这将必然导致一些地方可能出现投资汽车热,特别是投资轿车热,造成国内厂家竞争更加激烈,形成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而入世5年内,逐步放开汽车贸易经营权,逐步放开批发、零售、特许经营等分销服务领域,取消拥有30家及以上分店的汽车零售连锁店的外资股比限制将有可能进一步挤跨国内现有的汽车营销网络,削弱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对国内汽车市场的控制力。中国汽车工业至今仍是以外资为主并控制的产业,至于产品开发更无从谈起,利益的分配取决于外资我国甚至有可能成为今后若干年世界汽车工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之一。

3.3外资集中度过高,控制高技术领域

外资进入中国汽车基本采用全部散装,简单组装方式,利用这种方式,外资进入不再按部就班的建工厂,配生产线,铺销售网络,而是以出人意料的快节奏使合资合作项目立竿见影。这虽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推车车子,减少风险,但是这种方式容易忽视自己的研究开发,在车型更新上极度依赖外国汽车公司,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国内的汽车零部件生产,给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和整车、零部件国产化、大批量生产带来难度,据不完全统计,外资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已经占到60%以上的份额。,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高技术含量领域,外资控制的企业高达90%,甚至更高。这意味着,在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领域,中国几乎是外资企业横行天下。中国汽车企业已经“过度合资”,对外资的依赖度已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国内汽车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又薄弱,同时消化吸收能力差,导致集群技术创新不足,产品更新换代差。长此以往,我们将很难形成自己的汽车产业,我国最终将沦为跨国公司的汽车组装工厂及产品销售地,而不能成为具有独立研发能力,

企业erp系统管理及要求

企业ERP系统系统管理员职责及要求

1.概述 为了使我公司信息化工作沿着健康的轨道继续巩固提高,保证ERP数据的安全,防范数据丢失和系统奔溃等方面的风险,避免因为数据管理不善带来的损失,同时满足领导决策信息和信息披露的需要,特制定如下职责和要求,以规范系统管理员的日常工作。 1.为了加强公司ERP系统的管理,要求在ERP实施过程中,做到岗位、责任明确,人员分工明确,系统管理员应由专人担当。 系统日常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求系统管理员根据分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满足相关职责和技能的要求,从而保证ERP 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3.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系统管理员应全程参与,并协助各部门制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制度,如:日常操作规范,操作哦系统安装其他应用软件规范、网络安全规范等。 4.系统管理员在ERP实施完成后们需要能独立承担软件、硬件、数据库、网络等某及部分的维护工作,并能在以后业务及公司规模拓展时为其他人员提供哦哦那个相关培训。 5.对于信息系统各方面性能等的改善,系统管理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保证信息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系统管理员必须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额作用,规避软硬件等各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在出现问题时能快速解决。 6.系统管理员有责任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形

成文档,进行备份,便于后期维护工作的进行。 7.系统管理员需要根据各部门操作情况及多发性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在公司内网发布相关问题处理方法。 8.建立公司“技术支持热线”和“项目管理网络系统”,负责协调各种同信息系统相关的技术服务和相关技术问题的解答。 以下将从系统观六岸日常工作的几个总店,对其责任及要求进行详细说明 2.硬件管理? 1)岗位职责 A.负责日常支持ERP系统运行的服务器硬件的维护工作 B.负责硬件防火墙等安全设备的维护工作 C.负责支持ERP运行的网络硬件的维护工作 D.负责支持ERP运行的各客户端硬件的维护 E.负责建立日常支持ERP系统运行的硬件设备的档案及维护记录,并在日常维护中进行登记 F.定期检查硬件设备的运行情况,登记设备运行记录,重点管住重要设备 G.负责硬件设备的维修,对硬件设备的扩充及购买根据系统运行需要提出配置建议 H.在进行硬件设备大的变动,会影响ERP正常运行时,首先向相关领导提出申请,然后通知相关部门和操作员,如进行交换机断电扽。 2)岗位要求

ERP-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论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作为ERP(企业资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实施至关重要。本文在简要介绍该系统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其作用和规则、主要特征方面分析它的运行机理。阐述其在企业中的应用与面临的问题,并重点对成功实施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条件和应采取的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用 一、引言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简称,其宗旨是将企业的各方面资源进行科学地计划、管理和控制,可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应用系统三个层次进行理解。其实质是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面向企业核心业务的管理思想,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 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化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中具有脑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它是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并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指组织或社会团体运用系统学理论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分析、规划、实施、调整,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力资源更有效地服务于组织或团体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一种管理工具,它使人力资源管理趋于合理化、简单化和最优化。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利用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ERP人力资源系统可以通过规范、整合、集成各项人事数据,实现信息的及时、准确,管理的规范、高效,支持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如何更好地管理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它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完善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制度的同时,充分利用ERP信息技术开发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二、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发展状况 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十年代末。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了实用阶段,而大型企业却用手工来计算和发放薪资,既费时又容易出差错,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第一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当时因技术条件和需求限制,系统既不包含非财务的信息,也不包含薪资的历史信息。 第二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阶段性发展提供了可能。第二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基本上解决了第一代系统的主要缺陷,但未能考虑人力资源的需求和理念。 20世纪九十年代末,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意味着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诞生。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基于Web(网络)进行开发并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2、具有灵活的客户化定制能力;3、灵活安全的权限控制方式。 三、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运行机理 (一)系统的作用和规则。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企业范围内的人事数据共享、数据标准化和人事管理工作规范化,为企业做好“三控制,一规范”(控制机构编制、控制用工总量、控制人工成本过快增长,规范薪酬分配秩序)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为规范企业管理构建了支撑平台。

库存管理系统论文

第一章引言 新的世纪、新的千年和新的时代,同时向我们走来。即将过去的二十世纪是伟大的,正在向我们走来的新世纪将更加伟大。人类将从传统的物质经济迈向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电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将成为时代的标志,单位是知识的前沿领域,单位的一些管理者应该首先冲入智能化、网络化的行列。那么库存管理应该用哪些软件、怎样来设计呢? Visual Basic 6.0是由软件界巨头、著名的微软公司可视化编程语言、由于其可视化程度高、代码简洁易读,因此是最容易入门的编程之一。Visual Basic6.0使用了Microsoft 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许多先进特性和设计思想,提供了向导自动生成代码,支持拖放技术、属性提示与检查、语法检查等内置自动化,大大降低了编写代码的工作量,特别是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控件,使得Visual Basic 6.0成为最简捷、最有效的开发 Windows应用程序工具。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Visual Basic 6.0的应用范围也从开发单机软件发展到开发网上颁式应用程序。Visual Basic 6.0不但受到广大初、中级计算机爱好者的欢迎,也越来越受到高级程序员的欢迎。 1

第二章概述 2.1 程序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库存管理系统是一个企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库存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库存,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库存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因此,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在下面的各章中我们将以开发一套库存管理系统为例,谈谈其开发过程和所涉及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正文的介绍 2.2开发一个库存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如今,很多单位和部门已经拥有了计算机设备,具备了物质条件,但很多日常工作仍由管理者手工操作完成,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计算机的价格已经十分低廉,性能却有了长足的进步。它已经被应用于许多领域,计算机之所以如此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计算机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许多繁杂的劳动; 其次,计算机可以节省许多资源; 第三,计算机可以大大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第四,计算机可以使敏感文档更加安全,等等; 第五,办公自动化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利用计算机开发软件系统,替代传统的人工操作来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人、财、物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3 在公司中用计算机管理库存的意义 现在许多的公司中库存的管理水平还停留在纸介质的基础上,这样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为它浪费了许多人力和物力,在信息时代这 2

企业erp管理系统

企业 ERP管理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 系 统 介 绍 江苏幻网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部分:系统概述 第一节:前言 随着中国企业信息化基础的完善和信息化意识的增强,信息化企业管理软件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企业在企业管理软件选型和实施过程中,往往会更注重投资规模、实施周期长短、实施效果等问题。系统对企业库房、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计划、控制和反馈,帮助企业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增强企业应变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随着企业的发展,采购、库存、销售、生产、客商管理等诸多环节的业务越来越多,数据量急剧增加,但大多企业目前主要是手工业务处理,个别业务使用计算机打印一些文档与单据。所以,迫切需要建立完整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将各部门的工作紧密连接起来,形成统一的业务运作和统计分析的平台,使各环节管理科学有序,实现企业的经营信息快速反馈,使企业管理上升一个新的高度,通过规范的管理流程和迅速准确的经营决策,从而实现企业的业务再产生新的飞跃。 应用ERP 管理系统可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实现:行政管理、生产、销售、采购、库房、售后等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下,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第二节:系统简介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ERP系统是一种主要面向企业进行物资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集成一体化管理的企业管理软件系统。 一、ERP实现工作目标: 1、建立企业管理与决策的计算机管理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建立综合管理系统数据库,实现对数据的集中存储与管理; 3、实现对数据的授权访问控制机制; 4、实现企业各部门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5、实现系统设备与应用的安全可靠运行 6、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技术决策支持; 7、建立进、销、存的统一管理机制; 8、建立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的维护管理机制。 二、ERP实施可以实现: 1、可以快捷及时查询当前企业全局经营信息 2、可以对各下属部门、机构业务进行实时管理与监控 3、通过各类统计分析报表对公司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全面分析,辅助决策 4、可以提高公司形象及辅助管理,使管理更上一个层次 5、实现销售计划制订、执行情况监督 6、实现供应商信息管理(基本信息、购买记录等)及信用控制 7、实现对生产订单的自动分解 8、实现客户的售前售后等技术支持。 9、根据生产订单和仓库情况,生成物料需求计划 10、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跟踪 11、加强对市场动态的实时跟踪

库存管理论文:库存管理系统

库存管理论文: 库存管理系统 摘要:库存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经过分析,我们使用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Basic6.0开发工具,数据库选用SQL Server2000,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和数据库的结合比较方便,我们开发了这套库存管理系统,包括仓库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库存管理以及查询等模块。仓库管理可用于配置企业的仓库信息;出库、入库管理可以使管理人员管理各种类型的货物进出;库存管理可提供便捷的库存查询管理。 库存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对物流的管理,用来控制存储物料的数量,以保证稳定的物流支持正常的生产,但又最小限度地占用资本。它是一种相关的、动态的及真实的库存控制系统。它能够结合、满足相关部门的需求,随时间变化动态地调整库存,精确地反映库存现状,加强库存环节管理,有效地控制物料收发,降低了库存,优化了库存结构;能够及时了解物料状态,全方位的仓库管理可以及时了解物料分布,避免了物料短缺、积压、过期变质,及时了解物料的收发成本,物料数据共享。 同时,用户还可以方便地得到整理后的各种报表,包括仓库信息的报表、入库清单、出库清单和库存信息报表。通过这4个报表的自动生成和格式化,用户可以更为直观地得到库存部门日常所需的各种信息,做好整个企业的销售工作。 关键词:仓库管理查询VB SQLSERVER 绪论 1. 概述 库存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科学。在21世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中,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的预测和辅助决策的功能,即利用现代管理的决策和支持。 2.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简介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之前,对开发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应当了解,对数据库的结构、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步骤、开发体系及方法都应当有相当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满足用户长期需求的产品。开发的主要过程为:理解用户的需求,然后把它们转变为有效的数据库设计,把设计转变为实际的数据库,并且这些数据库带有功能完备、高效能的应用。 3. 库存管理系统 库存管理系统是一个企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内容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库存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库存,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诸如效率低、保密性差等,而且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不断发展,其强大的功能已经被人们深刻认识,它已经进入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产品库存信息进行管理,具有人工管理无法比拟的优点;检索迅速、查找方便、

全面推进ERP系统应用的对策探讨毕业论文(设计)

云南财经大学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全面推进ERP系统应用的对策探讨系(院):会计学院 专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 班级:会信06-2班 学号:20071211 论文作者:王昊阳 指导教师:叶明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2011年4月 云南财经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云南财经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作者专业: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 作者学号:20061211 2010 年4 月26日云南财经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

论文(设计)来源:导师课题、社会实践、自选、其他 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软件设计等; 目录 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Ⅰ) 开题报告表 (Ⅱ)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Ⅵ)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Ⅶ)

一、E RP 理论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ERP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系统实施目标认识不准……………………………………………… (二)缺乏应用ERP 系统后的管理对策…………………………………… (三)缺乏有效的项目组织与管理………………………………………… (四)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三、对ERP实施过程问题的分析评价 (一)认识ERP实质,确定合适的系统实施目标……………………………… (二)改变ERP系统实施后的管理观念……………………………………… (三)提高ERP系统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四)保证ERP系统实施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四、企业有效推进ERP系统应用的策略………………………………………………… (一)以人为本,从思想、观念上加以改进…………………………………………… (二)以技术为指导,通过改进技术提高成功率……………………………………… 五、结束语 参考文献……………………………………………………………………………致谢……………………………………………………………………………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示例——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1.问题的提出 (1)开发背景 XX厂是我国的一家老加工企业,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该厂的生产任务日益繁重,从而对库存管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时期,一种物品由进货到发货,要经过若干环节,且由于物品的规格型号繁多,加之业务人员素质较低等因素,造成物品供应效率低下,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由于库房与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困难,造成库存严重积压,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另外也使得物资管理、数据汇总成为了一大难题。 当今该厂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在各个方面加强管理,并要求企业有更高的信息化集成,能够对企业的整体资源进行集成管理。现代企业都意识到,企业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要求企业有更强的资金实力,更快的市场响应速度。这就要求企业各部门之间统一计划,协调生产步骤,汇总信息,调配集团内部资源,实现既要独立,又要统一的资源共享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该厂为了提高库存周转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决定开发“库存管理信息系统”。 (2)项目目标 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采用VB6.0作为开发工具,利用ACCESS数据库建立一个高效、准确、操作方便,具有专业的查询、更新及统计功能的微机管理信息系统,以满足工作人员进行综合的、模糊的查询及更新要求,从而更加方便的管理库存物品。该系统的开发与建立会极大程度提高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对现有系统进行需求调查 需求调查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础。要开发并实施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必须首先了理解用户的需求,并形成系统需求说明书。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程序编码等工作。该厂在需求调查过程中发放了8种不同种类的调查表,要求相关人员对其进行逐条逐项的填写,从而对其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1)现行系统业务流程 通过大量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该厂的业务流程如下:各车间向商品供应部门提出对某种商品的需求计划,仓库将相应的商品发放给各车间,一般要经过计划、库房管理等流程。(2)现行系统存在的问题 由于采用的是手工管理,账目繁多,加之几个仓库之间距离较远,库管员、计划员和有关领导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困难,使得物资供应效率低下,影响生产。同时每月的月末报表会耗费大量的人力,且由于手工处理容易造成失误,从而影响了数据的效率和准确率,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该厂必须建立相应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使其能根据市场情况,及时合理地采购所需商品,同时又能科学地对商品进行管理,统筹安排人力、物力、财力,有效地改善当前管理的混乱状况。 库存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库存管理既必须保证生产车间对原材料、零部件需求,又直接影响采购、销售部门的购、销活动。为盘活企业流动资金,加快资金周转,在保障供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商品的库存量,节省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根据对该厂的库存管理情况所作的调查和参考有关资料,发现目前该厂在库存管理方面存在着如下问题: ①不能及时获得库存信息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ERP系统的影响

毕业论文 外文文献翻译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会计0902班 姓名 原文出处 The Effort Of ERP,February,2009 评分 指导教师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2013 年 1 月

ERP系统的影响 约瑟夫·布雷泽尔 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际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他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其基本构成包括会计人员、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要素,其核心部分则是功能完善的会计软件资源。 计算机的计算速度非常快,而采用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数据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处理,这样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和及时,同时也为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如通过财务软件来进行数据的分析、预测,从而更加充分的发回会计的预测、决策职能,不局限于其反应、监督职能。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只有将原始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归集、汇总、分析等工作,全部由计算机完成。这样就将会计人员从繁杂的记账、算账,、报账中解脱出来,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会计软件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校验,防止非法数据的进入,如一张借贷不平的凭证,计算机拒绝接收,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完整性,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不仅有核算,监督这样的基本职能,而且还通过计算机分析、预测并参与经济决策,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此外大量的信息可以得到共享,促

进和带动其他业务、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为整个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础。 目前,许多企业还未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首先,许多企业领导者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有的领导甚至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账册,仅把会计电算化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其次,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应用中,多数单位缺乏对手工系统进行充分分析的意识,没有针对本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求和运行模式,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设置和调整。在不少财务人员看来,电算化仅仅是代替了手工核算,提高了核算效率,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是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从表面上看,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而实际上,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而且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革,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

erp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e r p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论E R 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作为ERP(企业资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实施至关重要。本文在简要介绍该系统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其作用和规则、主要特征方面分析它的运行机理。阐述其在企业中的应用与面临的问题,并重点对成功实施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条件和应采取的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用 一、引言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的简称,其宗旨是将企业的各方面资源进行科学地计划、管理和控制,可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应用系统三个层次进行理解。其实质是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面向企业核心业务的管理思想,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化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中具有脑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它是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并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指组织或社会团体运用系统学理论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分析、规划、实施、调整,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力资源更有效地服务于组织或团体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一种管理工具,它使人力资源管理趋于合理化、简单化和最优化。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利用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ERP人力资源系统可以通过规范、整合、集成各项人事数据,实现信息的及时、准确,管理的规范、高效,支持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如何更好地管理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它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完善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制度的同时,充分利用ERP信息技术开发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二、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发展状况 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十年代末。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了实用阶段,而大型企业却用手工来计算和发放薪资,既费时又容易出差错,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第一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当时因技术条件和需求限制,系统既不包含非财务的信息,也不包含薪资的历史信息。第二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阶段性发展提供了可能。第二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基本上解决了第一代系统的主要缺陷,但未能考虑人力资源的需求和理念。 20世纪九十年代末,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意味着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诞生。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基于Web(网络)进行开发并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2、具有灵活的客户化定制能力;3、灵活安全的权限控制方式。 三、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运行机理

毕业论文《库存管理系统》Word版

中文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不断发展,其强大的功能已经被人们深刻认识,它已经进入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产品库存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人工管理无法比拟的优点,它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可减少更多的人力物力,这些都能够极大地提高货品库存的管理效率,也是企业库存管理科学化、正规化,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处理系统的环境。计算机最大的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尤其对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 本文主要分析了库存管理系统的一些基本功能和组成情况,包括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结构,功能模块划分以及数据库模式分析等,重点对应用程序的实际开发实现作了介绍。达到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且应用程序功能完备,符合了库存管理系统作为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的要求。同时简单介绍了Visual Basic编程环境和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特点,库存管理系统是企业物流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库存管理”,“数据库”,“信息管理”,“VB” summa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computer is being paid attention to by enterprises. This text has analysed some basic functions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如何用ERP系统实现现代企业管理

如何用ERP系统实现现代企业管理 导语;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大家跟着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用ERP系统实现现代企业管理 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 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 ERP的核心目的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

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Production)”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商品库存管理系统论文

南阳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商品库存管理系统 Commodity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 学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张三三 学号: 983495998 指导教师(职称): retro(教授) 评阅教师:抗日根据(讲师) 完成日期: 2010年5月 南阳理工学院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商品库存管理系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张三三 [摘要]针对商品库存的要求,运用Internet和https://www.doczj.com/doc/e88163994.html,开发技术,采用B/S 模式,建立一个基于Web的库存管理系统。本系统可由操作员和普通用户登录,操作员具有该系统的全部操作权限,该系统主要分为4大模块,用户管理,进货管理,销售管理以及系统设置,每一模块又细分为各个不同的小功能模块,不同的角色根据权限只可以操作相应的模块。用户管理实现了用户登录和管理用户等功能。进货管理主要实现采购进货,采购单查询及库存变动情况查询等功能,销售管理主要实现商品销售,销售单查询,库存变动情况查询等功能。系统设置只能由操作员使用,主要实现了商品管理,供货商设置,仓库设置,客户设置,员工设置以及操作员的设置等功能。 [关键词]进货;销售;B/S;https://www.doczj.com/doc/e88163994.html, Commodity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LV Fang-Cao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ommodity inventory request, utilizes Internet and the ASP development technology, uses the B/S pattern, establishes commodity inventory system based on the Web . .This system realized the operator and ordinary users to land only, This system is divided into four major modules, user management, purchase and management, sales management and system settings. Each module, and further into different small function module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oles of permissions can only operate corresponding https://www.doczj.com/doc/e88163994.html,er management realized user login and managing users and so on. Purchase and manage mainly realizes purchasing stock, purchase order enquiry and inventory changes inquires and so on.Sales management major realized commodity sales, selling single inquires, inventory changes inquires and so on. Only by operators use system settings, mainly realizes the merchandise management, suppliers settings, warehouse settings, customer settings, staff setting and operator's setting and so on.

毕业论文ERP在中小企业的应用与研究

毕业论文E R P在中小企业的应用与研究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E R P理论在中小企业实践中的路径探索 内容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竟争环境。中小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竟争能力,求得生存与发展,不仅要提高企业的制造技术水平,还要充分利用企业己有资源来增强企业经营能力。事实上,世界上有许多的企业成功通过实施ERP来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在国内,中小企业实施ERP的并不多,成功的案例就更少。 本文正是基于此,对ERP管理理论和在中小企业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全文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在引言部分说明此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从理论的角度来介绍ERP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指出ERP的本质不仅仅是只是计算机软件,更是先进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的高度浓缩,通过信息技术将其加以固化,信息技术只是实现管理理念的手段,从本质上来看ERP是一个管理问题。第三章详细分析了ERP在中小企业应用的现状和优劣势,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接着在本文的第四章相应的举出了浙江金鹰食品机械有限公司实施ERP 的例子予以佐证。最后第五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展望ERP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意义在于探索出一种将ERP管理理念、计算机技术结合并成功运用在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方法。 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ERP);信息化;管理理论;中小企业 正文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选题意义 当今时代,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制造业大市场中,无论是流程式系统还是离散式,无论是单件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少品种重复生产还是标准产品大量生产的企业,其内部管理都可能遇到以下一些问题:如企业可能拥有卓越的销售人员推销产品,但无法有把握地回答客户提出的产品交货日期和进度的问题;已签订的销售合同生产部门却没有办法如期交货;车间管理人员抱怨说采购部门不能及时供应原料;但实际上采购部门的仓库里堆满了原材料和半成品,有的原材料甚至一年都用不完。这说明:一方面存在严重脱期交货的现象,另一方面企业里的半成品又堆积如山。再有,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常抱怨工程设计部门的修改屡屡使他们应付不暇,又抱怨财务上拖延支付货款导致供应短缺;而财务部门则抱怨销售合同收不回款,资金周转困难;企业领导眼看着成本居高不下,每个业务部门的具体困难却又都是事实;各个部门的统计数据不一致,时间上的延误也往往无法满足迅速决策的需要,领导人很难做正确的决策,甚至根本做不了决策等等。 不能否认,以上这些情况正是我们大多数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然而,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又能有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它呢事实是在中国的企业界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国外的ERP/MRPII的软件厂商早己悄然地走进了中国市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ERP即开始逐渐被中国的企业界、理论界所认识。到了现在,只要我们随手翻翻有关管理、信息技术方面的报纸杂志,就会有大量的、各式各样的MRPII/ERP广告和相关报道跃然纸上。 二十一世纪我国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可以概括为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开始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同时,我国己加入WTO,这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也必然从封闭型趋向开放型,并处于日益全球化的进程之中。随着中国中小企业队伍日益庞大,企业管理也逐渐规范,中国企业的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通过信息化提升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家的共识。从中国企业发展状况、企业信息化应用

库存管理系统设计方案书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库存管理 1.1库存的分类 1.2库存的作用与弊端 1.2.1库存的作用 1.2.2库存的弊端 1.3库存量的控制 1.3.1独立需求的库存控制 1.3.2相关需求的库存控制 1.4库存管理策略 1.4.1 ABC库存控制法 1.4.2控制库存的管理策略 1.5库存作业与信息处理 1.5.1物料入库和移动管理 1.5.2库存盘点 1.5.3库存物料管理信息分析 第二章库存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2.1 库存管理业务分析 2.2 库存管理业务数据流程图 2.3 实体关系设计 2.4 模块功能设计 第三章需求分析 第四章库存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第五章

绪论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是由美国Garter Group Inc.咨询公司提出的。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模式。 ERP的形成经历了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基本MRP),闭环MRP,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MRP-Ⅱ)等过程发展而来。随着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提出和发展,MRP-Ⅱ逐步吸收和融入其他先进思想完善和发展自身,到20世纪90年代,发展到新的阶段:ERP 企业资源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ERP)体现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并提供了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方案。它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对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金、材料、设备、方案(生产技术)、信息和时间等各项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充分考虑,最大限度的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科学、有效地管理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等各项具体业务工作。 概括的说,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

企业ERP系统功能有哪些

SAP Business One 是一款面向中小型企业的ERP 管理软件,能够帮助中小型企业加强对自身企业的掌控。该软件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专为中小型企业打造等优势,已经为全球150个国家/地区的55,000多家企业客户带来了深受信赖的产品服务。它也涵盖了11个领域的相关功能,有助于在其主要的管理功能基础上进一一步拓展能力,从而能够帮您简化所有的业务流程。具体的产品功能包括: 1.财务 处理所有的财务交易,包括总账、账户设置和维护、日记账分录、外币调整和预算。 2.银行交易

负责所有的财务处理,如现金收据、支票填写、银行转账、存款、预付款、信用卡付款和银行对账。 3.成本控制 定义进行成本分配的多维成本中心和分配规则,并通过成本中心分析业务。 4.销售 帮助创建报价、输入客户订单、设置交付、更新库存结余并管理所有发票和应收账款。 5.采购 管理和维护供应商交易,如发布采购报价和订单、更新库存数量、计算进口物料的到岸成本、处理退货和信贷,以及处理付款。 6.客户关系管理一体化

控制客户、经销商、供应商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参数文件、联系方式汇总、账户余额和销售漏斗分析。创建、维护和分析市场营销活动的信息。 上海悠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团队专注于企业信息系统的咨询、实施服务及设计开发服务十八年,提供全球先进的SAP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及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公司拥一个完整的服务团队体系,依托数年ERP行业的实施及研发经验,基于SAP系列产品为核心,以一体化产品体系支撑企业管理各级应用, 帮助广大企业快速、持续地提高管理水平、经营绩效和综合竞争力。悠远取自《中庸》“悠远则博厚”,秉承“至诚双赢,博厚悠远”的核心理念,与企业共赢,共生,共同前行,共同成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