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世民原来是这样的一个人:为啥说李世民的最大爱好是爱美女

李世民原来是这样的一个人:为啥说李世民的最大爱好是爱美女

为啥说李世民的最大爱好是爱美女

——《李世民原来是这样一个人》第十三章

李恒昌

李世民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没有之一,只有唯一。

——题记

【作为一代帝王的李世民,是否只专注于“革命工作”,没有业余爱好?如果有,那么他的最大业余爱好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爱好?李世民晚年,曾长时间迷恋长生不老药,是他昏头了,还是有其他原因?】

一个人,如果心里只有“革命工作”,没有一点业余爱好,虽然或许能干出些事业,但注定是一个乏味、单调、没意思的人。李世民不想做这样一个人,所以他在干事创业之余,坚持和葆有四大业余爱好:美女、书法、诗文和不老药。由于这些爱好,使他生活得更加充实,也使他成为一个更加立体,也更有血有肉的人物。

李世民的最大爱好:美女!

如果拿现在通行的“党员领导干部登记表”让李世民填写,而李世民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话,那么,在“特长爱好”一栏里,应该填下这样三个字:爱美女!

爱美女是天下男人的基本特征,也是历代帝王的显著特征。如果一个人,他不承认自己爱美女,那么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他是一个极其虚伪的人,另一种是他有病。应该看到,如果一个人连美女也不爱,那他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李世民是一个男人中的男人,所以,他的最大爱好是爱美女。不过,实事求是地讲,凡事都必须有个度。李世民爱美女,显得有些过了。

李世民爱美女,有三大特点:

一是在数量上,追求多多益善。李世民虽然皇后只有一个,而且始终只有一个(家里红旗不倒),但嫔妃数量众多,所谓“后宫佳丽三千”(外面彩旗飘飘)。为了占尽天下美女,他多次下诏,并亲自组织规模盛大的选美活动。当然,那时的选美和现代选美截然不同。那时候只要选中的,都为他自己所有。现在的选美更多地市博取一些名声。

二是在成色上,不在意是否处女。一般皇上选美女,多数只选未开苞的处女,但李世民不在乎这些。有些已经结婚成家的妇女,只要长得漂亮,姿色出众,即便是“副处”,他也乐意。或许在他心目中,那些结过婚的人更有“经验”,也更具风韵。

三是在伦理上,可以突破道德底线。李世民爱美女,只要他看上的,不管是谁,都不会放过。这其中,包括隋炀帝的皇后萧氏、弟弟李元吉的爱妃杨氏、庐江王李瑗的女人崔氏,还有大臣侯君集的女人无名氏。这等于神马?等于把人家人家赶下台,还要把人家的老婆弄过来;把自己的亲弟弟杀了,还要把他的老婆弄过来;看到兄弟们和手下大臣的女人好,也统统弄过来,至于是否“乱伦”,全然不顾。

李世民为何这样做?主要原因有两条:

其一,从他本人来说,作为一代枭雄,其最大人生目标,便是征服世界。征服更多的女人是征服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地讲,女人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男人则通过征服女人征服世界的另一半。李世民便是这样一个征服欲望很强的人。

其二,从外在来说,长孙皇后的宽宏大量,也是他过度热爱美女的有力助推。一般皇后,对丈夫爱别的女人多持嫉妒之心,为了防止丈夫移情别恋,有的是“一哭二闹三上吊”,有的是动心机,搞阴谋,极力排挤其他女人;长孙皇后不同,她不仅不嫉妒,反而帮着丈夫找更多的女人。像她这样大度的女人世上罕见,这无疑助推了李世民追逐女人的疯狂。

李世民热爱美女,最集中地体现在他与徐惠的关系上。因为,徐惠是除了长孙皇后之外,李世民最爱的人。

李世民爱徐惠,不仅是因为她长得漂亮,而且更主要的是她“很油菜”,是那个时代少有的文艺女青年。

有人曾这样编过一个手机短信:她,出生5天就能说话,4岁便通读论语和诗经,8岁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11岁入宫成为“才人”,羡慕吗?可是她24岁就死了。她就是李世民的嫔妃、著名文艺女青年徐惠。

封建社会,有个非常脑残的说法,叫“女子无才便是德”。如果按照这一标准来衡量,徐惠简直就是“无德”的典型代表。可是,我们敬爱的李世民先生不管这些,尽管徐惠“无德”,但是很爱她,爱的就是她的“油菜”或曰“无德”。

女人的才气,一般都作为欣赏之用,徐惠才气的功能不止这些。她的才气,有时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

有一次,李世民让人叫徐惠来和自己玩耍,也许是徐惠收拾打扮的时间过长了,让李世民等了很久才姗姗而来。

这世界上,没有比等人更令人烦躁的事情了,尤其等恨不得立马就见到的人。何况等待的人是皇上。

徐惠的迟到,让李世民憋了一肚子火,由于是自己喜欢的人,又不便发作,只能在那里闷闷不乐。徐惠见到李世民脸色难看,冷如冰霜,自己装作不在意的样子,挥笔作诗一首献给李世民,诗中写道: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意思是,早上来之前,先在镜子前化了妆,化完之后,刚想直接过来,仔细一想又犹豫了,为什么呢?人家古代帝王的爱妃,花千金才能买来一笑呢,我岂能一听您的招呼,便屁颠屁颠地赶来呢?我要故意摆摆谱啊!

这首诗太厉害了,瞬间把李世民等待的烦恼化作云烟。李世民读后,哈哈大笑,怒气一下子全部消失。人家这等幽默,自己再生气,未免肚量也太小了。

曹植七步作诗,徐惠一步也没走,便作出诗来,而且这诗还被收录《全唐诗》,没有点真功夫,肯定不行。

徐惠是24死去世的,属于英年早逝。不过,这可不是自然死亡,而是为爱而死。贞观二十三年,丈夫李世民去世,徐惠因过于悲痛忧思成疾,卧床不起。当时,太

医给她看病,并开了药,但是徐惠拒绝治疗,也拒绝吃药,不为其他,只为能早一天追随丈夫而去。其情罕见,令人动容。如果李世民死后,她根本不放在心上,或许能活更长时间。从这个角度讲,李世民对徐惠,没白疼,没白爱!

李世民的第二大爱好:爱书法。

如果说李世民是皇帝,这谁都知道。如果说李世民是位书法家,这很多人不知道。

事实上,人家李世民皇帝,不仅会骑马打仗,也不仅会治理国家,还会很多东西,既属于多才多艺,也属于复合型干部。书法艺术,就是李世民其中的一大才艺。

李世民练习书法,专学大家,师从书圣王羲之。因为,他知道,跟大师学,学不好,也能混个二流三流;一开始就跟三流四流学,最后只能弄个末流。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李世民练习书法,不像现在某些领导干部一样,属于附庸风雅,他是真正喜欢和爱好。

李世民练习书法,也不像现在某些领导干部一样,热情很高,水平很差,或者只擅长写自己的名字,签写“同意”。他的书法水平很高,功力很深。史书记载他擅长飞白书法,曾经用他的字赏赐群臣,朝中诸臣以能得到他的字为荣耀。

李世民当初练习书法非常刻苦,也非常认真。在这之前,曾经发生过一个小故事。他在学“戈”字旁时感觉很难写,怎么写也写不好,于是便想到了偷懒。有一次,

他写“戬”字,写好了左边的“晋”字旁,便请当时的书法指导老师虞世南先生补写了右

半边的“戈”。这虞世南也很不负责任,听他一说,便真的替他写了。

字写好之后,李世民拿给魏征看,意思是说,看看,我的书法有很大进步吧?尤其是那个“戈”字旁,写得很漂亮吧?魏征是书法的内行,搭眼一看就看出了猫腻,他说:这里面的字,其他都是你写的,唯有“戈”字旁不是你写的。并说,功夫不欺人,就怕人自欺。

魏征一顿话,让李世民浑身冒汗,从此练字再也不敢偷懒。

如果给李世民弄一张现代艺术家的名片,大致内容应该是这样:

李世民,字济世,号安民。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师从王羲之,尤擅飞白书云云。

李世民喜欢书法,不仅仅局限在写字,还对理论有很深的研究。他既是一位书法家,也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曾经撰写三部书法艺术著作:《笔法论》、《指法论》和《笔意论》,内容既包括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创作手法,还包括书法艺术的思想内容,堪称书法艺术的《矛盾论》、《实践论》。

李世民喜欢书法,不仅安于自己创作,而且积极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他依靠自己的力量,掀起了一场书法革新运动,明确规定,王羲之的书体是全国统一的正宗书体,克服了书法界长期存在的“文人相轻、各立门户”弊端,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从中可以看出,人家爱好书法,是真爱,而不是附庸风雅。

李世民的第三大爱好:爱诗文。

李世民是行伍出身,骑马射箭打仗是他的专长。但人家虽然读书不多,文化功底也非常了得。尤其是能写一手好文章。

打天下靠枪杆子,治天下靠笔杆子。李世民前期武功,后期文治,靠的就是这“两杆子”。

草莽英雄打天下,二杆子闯天下,文人雅士坐天下。李世民是该当草莽英雄时,绝不当骚客;该当文人雅士时,绝不当二杆子。

武德之初,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军。当时,天下寇乱稍平,四海趋于安定,人心思安,百姓思富。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胸怀远大志向的李世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经过一个时期的深思熟虑,他审时度势,决定适应形势的变化,调整工作思路,由战争年代的“尚武”,转变为和平时期的“崇文”。

基于此种考虑,武德四年,李世民做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在首都长安,开办史上第一个文学馆,收聘天下贤才,聚集天下智慧。文学馆既是学习的场所,也是研究的场所;既是提高综合素质的场所,也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李世民为文学馆制定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受聘于文学馆的学士,都非等闲之辈,他们一个个胸怀天下,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出则入仕,退则治学。

文学馆开张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名动天下,成为头条“国际新闻”。一时天下英才纷纷“投简历”,参答辩,竞相争取获得由李世民亲自颁发的“院士证书”。当时,文学馆汇集了天下最著名的学士高手。其中,最著名的是“十八学士”。包括杜如晦、房玄龄、姚思廉、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等人,一个个如雷贯耳,厉害得不得了。

李世民为文学馆建设颇费心思,“十八学士”也不负众望,他们剖论时政,建言献策,真正担负起“高级智囊团”和“研究院”的职责,为李世民最终统一天下、开创初唐盛世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其中,房玄龄、杜如晦、苏世长、陆德明、孔颖达等人还留下千古相传的佳话。

李世民不仅格外重视文人,而且身体力行,亲自写作。他擅长诗歌和政论文。一生著作很多,被收入《全唐文》和《全唐诗》的有文章7大卷,赋5篇,诗歌接近80首。

令人敬佩的是,历史上很多帝王的文书和文告,多数属于“秘书班子”撰写,而李世民不是这样,他是能自己写的自己亲自写,实在忙不过来时才让房玄龄等人代写,写完之后,自己再做斟酌修改。他的《帝范》、《金镜》堪称古代政论文的代表作。

李世民虽然爱好诗文,但绝不图虚名。当时,有人建议,将他的文章汇集成册,编印《李世民选集》,全国发行,但因李世民坚决反对,始终没有付梓印刷。

李世民的第四大爱好:长生不老药。

李世民晚年,迷恋上方士炼制的金石丹药,长期服用,祈求长生不老。

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爱好,一不高雅,二很魔道,与英明君主的身份极不相符。

对这个问题,应该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来分析和看待。

首先,那个时代,人们的寿命太短了。有道是,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社会,人的平均寿命,也就四十岁左右,皇帝家族,别看生活条件好,一般体质比较差,寿命更低,能活到五十岁就算高寿了,六七十岁,属于“骨灰级”。摊到现在,能活七十岁算啥啊,八九十岁也不稀罕啊。这事情,只有身处其中,才会有深刻的体会。那时候,人虽然结婚早,但是死得也太早。如果我们生活在古代,刚接近退休年龄、开始享受的时候,就要死了,想想就会感到悲哀和可怕。因此,李世民晚年(所谓晚年,其实不大,也就四十多岁吧,摊到现在,刚具备当国家领导人的年龄资格),迷恋金石丹药,完全可以理解。

其次,当时李世民的身体不是很好,晚年疾病缠身,而且久治不愈。有一次,就连长孙皇后都感到没治了,自己偷偷带了毒药,准备一旦丈夫死了,自己也随他而去。李世民身体为何不好?那样的生活方式,好才怪呢!当年征战四方,肯定吃不好睡不好,影响身体健康是肯定的。后来当皇上了,条件好了,但整天憋在皇宫之中,身边又有“三千美女”,几乎每天都要和美女做“床上运动”,时间长了,身体能好吗?身体不好,自然而然就想走捷径啊!所以,吃长生不老药不可理喻,但可以理解。

第三,那时候的医疗条件太差了。当时的所谓太医,按水平,最多也就赶上现在三级甲等医院的主任医师,甚至连他们的水平也赶不上。因为,那时候只有中药,没有西药;只能靠号脉等中医手段,没有CT、磁共振等检查设备,有时病死了,都不知道究竟得什么病死的。如果当时医疗条件好些,李世民多活几年,恐怕中国历史又会改写。当时,那些致力于炼金丹的方士,实际上也是一种探索,是古代西医的一大分支,只是没有成功而已。由此,我们也应该对他们有所敬重了。

2011年6月10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