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文论复习

马克思主义文论复习

马克思主义文论复习
马克思主义文论复习

马克思主义文论复习

一、普利汉诺夫的社会心理。

1 在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学说的基础上,普利汉诺夫提出了“五项因素公式”

理论,把生产力状况,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在经济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政治制度,社会众人的心理以及各种思想体系作为构成社会结构的五项基本因素。他将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划分为社会中的人的心理和思想体系两种发展阶段,并把社会心理看成是沟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思想体系的“中间环节”,社会心理一部分有经济直接决定,另一部分有生长在经济上的全部社会政治制度所决定,而社会心理又是思想体系的根源。

2 这里“社会心理”大致可以界定为:某个特定时代的某个民族、阶级或阶层在共同的社

会生活中所自发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情感、情绪、感觉、愿望、理想、兴趣、习惯、信仰、道德风尚和审美情趣等,是特定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的总和。

3 社会心理成为沟通经济政治因素与各种思想体系的桥梁。文学是思想体系的一部分,社

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普列汉诺夫把社会心理看成是文学艺术的直接源泉,因此文学艺术应表现和反映社会心理,由于人是文学艺术的表现对象,而个人心理又是社会心理的反映,所以可以通过描写个人心理去表现普遍的社会心理,要注意的是文学艺术的发展又是始终离不开经济因素的。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

19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不断求索、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在与各种文艺流派的论争中,在评论法国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马克思现实主义理论。

1 恩格斯《至费迪南·拉萨尔》中批评拉萨尔的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中说“不应

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山士比亚。”

“席勒式”指席勒文学创作中存在的从观念出发的概念化、抽象化的倾向。

“莎士比亚化”要求作家从社会生活出发,通过人物揭示社会现实的某些本质;在现实的基础上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创造富于生活气息、朴实、明快的语言,构成生动丰富的情节等。这是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创作规律。

2 恩格斯1885年11月26日写给敏娜考茨基的信中说:“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

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文艺的倾向性指文艺作品中所关注的作家、艺术家的主观因素,也是作家、艺术家对作品中涉及的社会历史人物、现象的主观态度。

倾向性应蕴藏在场面和情节中,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倾向性可以不完全是作者的见解,甚至可以违背作者的见解而已现实主义的原则予以表露。总之倾向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真正的倾向性不以作者主观意志为转移。

3 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恩格斯在1885年11月26日致敏娜考茨基的信中指出,文学人物达到真正的典型化,就要做到“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有时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

这种典型要来源于现实生活,具有真实性;典型在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同时还要具有代表性。此典型观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强调了性格的现实主义基础,辩证处理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得到了深入的发展。

4 恩格斯在评论哈克奈斯《城市姑娘》时说:“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

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细节的真实”是现实主义的基础,要求再现生活中具体的、个别的、有着丰富个性特征

的“这一个”。“典型环境”是充分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典型人物”则强调个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相互依存。而二者的辩证统一要通过“真实的再现”去实现。

“真实的再现”是现实主义真实性的必然要求,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做到静态的细节的真实,还要以发展的眼光去描绘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理论。

1 马克思与恩格斯从自己的研究出发,对黑格尔的悲剧观点进行了批判和改造,并由恩格

斯最终指出真正的悲剧性的冲突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2 所谓的“历史的必然要求”主要是指体现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

向的合理要求或理想。

所谓的“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旧有势力或不合理因素的存在和强大,使合规律的要求、理想遭遇挫折,暂时未能实现。要注意的是这种失败是暂时的,历史的必然要求最终一定会实现。

3 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运动规律的学说为基础,马恩对悲剧性的揭示相较于黑格

尔来说,更近了一步,更具有现实意义。这个悲剧命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科学性,但依旧不能囊括或适用曾经的或将有的所有悲剧,他们所揭示的只是一种社会革命悲剧、历史英雄悲剧,只是其中的一种尤其是进入20世纪,这个观点就更显出局限了。

四、索绪尔的语言学转向与启示。

语言学理论:

1 索绪尔是瑞士语言学家,其学生根据上课笔记以及索绪尔留下的手稿编成了一部《普通

语言学教程》,深刻影响了语言学的研究,并也直接启发了其它人文与社会科学的“语言学转向”。

2 以往的语言学研究都是以书面语为范本的,索绪尔则强调要注重一切表达形式,从而将

语言学研究范围加以扩大,并祛除了权威的等级化的语言观念。他从共时性立场出发,将语言分为两部分,即语言与言语。前者包括语言系统的各种一般规则和信码,他能使我们说出我们想说的,并且得到成员间的有效回应和共享;后者包括成员的说、写或描绘的各种实际行为。

3 在此基础上,索绪尔强调构成语言符号的不是抽象的事物,而是现实的个体,是所谓“能

指”与“所指”联合在一起的共同体。“能指”是实际阅听的词或形象,“所指”则是与具体形式相连、存在于人的大脑的观念或概念,二者的相互作用生产着意义。能指与所指间不存在必然联系,这就造成了各种符号意义的不确定性欲可塑性。

语言学转向启示:

语言论转向曾被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它很快超越了作为单一学科的语言学本身,不仅属于观念意义上的更新,同时还具有方法论的价值。文艺理论和美学领域里的各种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符号学、结构批评等,大多得益于此,它也成为20世纪马克思美学关注的焦点,如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复调理论,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论等等,都是在语言论向后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五、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和狂欢理论。

复调小说理论

1、复调小说理论是巴赫金在研究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巴赫金指

出的是主人公意识的独立性,主人公之间,主人公与作者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他借用了音乐学中的术语“复调”,来说明这种小说创作中的“多声部”现象。

2、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不是作者思想观念的直接表现者,而是表现自我意识的主体。复调小

说中并不存在着一个至高无上的作者的统一意识,小说不是按照这种统一意识展开情节、人物命运、形象性格的,而是展现有相同价值的不同意识的世界。复调小说由互不相容的各种独立意识,各具完整价值的多重声音组成。

3、复调小说的世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世界,作者把各种矛盾对立的思想集中于同一平面上

来描写,让所有声音存在于同一空间,相互作用。因此复调小说创作具有共时性艺术特征。

4、复调小说理论是巴赫金的创新发现,推进了叙事学的研究,也为小说形式研究开辟了一

条新途径。

狂欢化理论

1 狂欢化诗学是巴赫金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结合拉伯雷等人的创作,探讨了人类笑文

化和民间狂欢文化现象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他指出狂欢节期间,人们戴上面具,纵情欢乐,释放原始本能,不必顾及等级差别,而许多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就是受到了这样一种狂欢化作用的影响,特别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庄谐体文学以及文艺复兴现象等。

2 具体来说狂欢化诗学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重视人类笑文学,颠覆了传统以严肃高

雅文学为正统的文学观。(2)提倡平等对待一切文学体裁、语言和风格等。(3)消除史学研究封闭性,加大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开放性,寻求各种文学因素的融合。(4)用狂欢幻化思维方式打破逻辑在中心主义,走出传统用语言学研究的框架。(5)用狂欢幻化的享乐哲学来重新审视世界,把人从现实的压抑中解放出来,反对永恒不变的绝对精神,提倡价值的相对性。

3 开拓了诗学研究视野,促进了文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丰富了当代文学理论。

六、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批评的两个标准。

1 1847年,恩格斯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一文中,针对卡尔·格律恩的《从

人的观点论歌德》,在谈到如何评价歌德说:“我们绝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提到了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此后对拉萨尔《济金根》评论中进一步指出:“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不仅提出了两个标准,还认为这是最高标准。

2 “美学标准”指的是从美学角度分析作品的审美表现和美学价值,它是衡量作品艺术性

高低的尺度,后来的一些文论著作提到的“艺术标准”大旨也是此意。美学标准包括艺术形象的生动性、典型性以及艺术形式的完美性。

“历史标准”,指的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考察作品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和思想倾向,它是衡量作品思想内容的尺度,后来的一些文论著作提到的“思想标准”大旨同理。此标准包括真实性和倾向性两个方面:真实性指作品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所达到的程度,作家应真实地描写人物形象,反映社会与时代的本质特征;

倾向性指作家蕴含在作品中的立场观点以及通过作品描写的现象所显示出来的思想意义,作家的政治倾向应通过人物、场面、情节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3 这两个标准的理论来源是黑格尔“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的原则。

七、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主要内容与自己的看法。

主要内容

1 文艺性质。《讲话》中的文艺,只能是革命的文艺。文艺工作者要站在党的立场,要站在

党性和党的政策立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

2 文艺对象。文艺要为工人、农民、兵士、城市小资产阶级服务,因为工人是革命的领导

阶级,农民是革命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兵士是战争的主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同盟者。文艺应该反映他们的生活,表现他们熟悉的东西。

3 文艺标准。《讲话》在恩格斯“历史的观点”与“美学的观点”基础上提出“政治标准”

和“艺术标准”。以“政治标准”取代“历史标准”,是为了抗战的需要。按照政治标准来说,一切有利于抗日团结的,鼓励群众同心同德的,反对倒退、促成进步的东西,便都是好的。

评价

1 《讲话》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随之便成为当时的文艺政策指南,影响一直持续到建国

后,产生了一系列相应的作品与讨论,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2 但作为政策指南,应该理性地考虑其具体适用范围和历史条件,尤其是建国后,条件变

化了,文艺政策也应有所调整,被任意推广,就难免产生偏颇。

八、艺术生产理论

1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正式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广义地说,

艺术生产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的精神生产的一种,不以满足物质需求为目的,而是作家、艺术家通过脑力创造精神产品;狭义地说,艺术生产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时期直接同资本交换的的生产性劳动,只有进入资本运作过程,作家的劳动才是产品。

2 作为一种人类生产,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具有同质性。首先文学和艺术深深地植根于社

会的物质生活实践中,艺术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纸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生产力不断发展变化,带动了艺术生产的不断发展变化。其次它们的生产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也同样进入艺术生产的考察之中(以此引入了两个概念即“艺术生产力”和“艺术生产关系”)。

3 然而艺术生产有其独立性。首先它并非与物质生产绝对同步,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具

有不平衡关系。比如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物质生产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近代资本主义,但希腊人和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却是近代远不可及的,18世纪的德国,国内手工业、商业、工农业极端凋敝,却在文学方面做出了辉煌的成就……这是因为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受到物质生产的作用是间接的,之间涉及到各种制度,社会心理以及在这之上的其它丰富的思想体系的影响,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同时艺术生产也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都是在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精神资料的基础上发展的。其次,艺术生产是一种以创造审美价值为目标的精神生产,有其内在的,不同于物质生产的规律。

九、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理论。

1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提出了著名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论。

2 他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艺术生产也进入到机械复制时代。大规模的作品复制使得

艺术品当时当地的独一无二的“光晕”消失,从由少数人的工具和玩物变成一种群众的生活方式,打破了旧的生产关系,变革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和欣赏方式,从侧重膜拜价值的凝神观照变成侧重展示价值的消遣性接受,并使得可用机械复制的艺术,特别是电视电影等艺术兴盛起来。

3 这一理论运用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贯穿着技术主义的倾向,显示了本雅明对新兴艺

术的支持。但是却相对的忽略了艺术的独创性与精神性。

十、法兰克福学派

1 法兰克福学派是由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内部的社会研究所构成的学术团体,

2 其主要代表人物的活动年代几乎涵盖整个20世纪,

3 代表人物有霍克海姆,阿多诺,弗诺姆,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

4 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是一种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从艺术活动的本质规定性出发,通

过文化工业理论,机械复制理论等,对文化艺术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严重异化现象进行了猛烈抨击,痛斥大众文化的平庸化、商品化、齐一化和意识形态功能。

十一、伯明翰学派

1 1964年,

2 英国伯明翰大学创立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其学术方向和研究成果被后人成为伯明翰学

派。

3 代表人物主要有理查德·霍加特,雷蒙·威廉斯,E·P·汤普森和斯图亚特·霍尔等。

4 伯明翰学派在马克思主义框架下,对以往被贬低的大众文化、工人阶级文化从理论上

进行了积极的评价和阐释,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较为广泛地吸收了其它理论,纠正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狭隘,拓宽了文化批评的视野,促进其多元化的发展。

十二、文化研究的基本特征和自己的看法。

文化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公认发端于英国伯明翰大学1964年成立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1972年发表第一期《文化研究报告》。宣布将文化研究纳入理性的地图,从此拉开文化研究的序幕。文化研究涵盖了众多学科,探究了文化霸权、大众文化、文化工业、性别、种族、身份、地域等等一些列问题,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研究特质。

文化研究的特征,一般概括为:

1 实践性。文化研究没有固定的、与众不同个的方法,其方法的选择是实践性的、策略

性的,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与调整。

2 政治性。文化研究是要辨明、阐释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及文化应当如何在于

经济政治的关联中得到阐释与说明。

3 批判性。文化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与政治立场十分鲜明,决定了文化研究是

以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作为自己批判反思对象的。

4 开放性。文化研究不仅研究领域广泛,其研究方法与价值立场总是在具体语境中建构,

并且依据语境而不断调整。

5 反学科性。文化研究不仅是跨学科的,,而且有意的要打破学科界限,认为文化的边界

应该是开放的。

文化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较为广泛的吸收了其它理论,拓宽了文化批评的视野,刺激人们从不同角度、立场和视野去重新思考文化定义,审视当代文化问题,促使文化批评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知识点

9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上)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掌握其理论 的要点。 二. 课程内容 9.1理论背景和发展概况。 9.2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 9.3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论。 9.4 马舍雷和戈德曼的结构主义文论。 9.5伊格尔顿的新马克思主义文论。 三.考核知识点 9.1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 9.2 卢卡契论艺术本质、艺术发生和艺术功能。 9.3 葛兰西论“民族—人民的文学”。 9.4 马舍雷的“沉默论”。 9.5 戈德曼论“有意义的结构”。 9.6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理论。 四.考核要求 9.1 识记:卢卡契的主要论著《历史与阶级意识》、《审美特性》;葛兰西的主要论著《狱中札记》、《狱中书简》;马舍雷的主要论著

《文学生产理论》;戈德曼的主要论著《文学社会学方法论》;伊格尔顿的主要论著《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学原理引论》。 9.2领会:卢卡契论艺术本质:文艺的内容来自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又是对客观现实的超越;卢卡契的艺术发生说:一方面接受并发挥了马恩的劳动起源论,另一方面又用巫术起源论加以补充;卢卡契论艺术功能:激发情感与认识世界统一论。 9.3领会:葛兰西论“民族—人民的文学”:要求文学作为“新文化”的一部分,成为“精神、道德革新的表现”,为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 9.4 应用:马舍雷的“沉默论”:作品中的空白和沉默是意味深长的,它们间接地表现了意识形态。 9.5领会:戈德曼论“有意义的结构”:文学创作是作家通过自身的努力,制造一个由其思想、情感和行为组成的有意义的连续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涉及到某一文学作品的各部分内容要素之间的整体 关系,另一方面又与整个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 9.6应用: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理论:(1)把文学艺术看作商品,文艺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又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社会经济生产的形式;(2)从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的相互关系看艺术形式,艺术生产和消费既可以改变艺术形式,也可以改变艺术家与欣赏者的关系,还可以改变艺术家之间的关系。 10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掌握其理论的要点。 二.课程内容 10.1布洛赫乌托邦式的幻想艺术论。 10.2布莱希特以理性为本的戏剧理论。

【免费下载】马克思主义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20分) 1后康德美学中————、—————和——————三人的美学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极为突出。 2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明确地将人的本质特征(“类特性”)规定为“————————”或“————————”。 3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就提出了“——————”的概念, 4马克思在《——————》中直接提出“精神生产”,说:“精神生产随着物 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 5在马克思、恩格斯致——————信中,出现了“——————”和“席勒式”名词。 6马克思在《————————》中,提出了人类对世界的四种重要的掌握方式问题,其中就包括对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问题。 二、解释题:解释下列观点(每题10分,共40分) 1“首先对劳动者说来,劳动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是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并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并不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报按、精神遭到摧残。因此,劳动者只是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由自在,而在劳动之内则感到突然若失。……结果,人(劳动者)只是在执行自己的动物机能时.亦即在饮食男女时,至多还在居家打捞等等时,才觉得自己是自由地活动的,而在执行自己的人类机能时,却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P8

2.您完全正确地反映了现在流行的恶劣的个性化,这种个性化总而言之是一种纯 粹低贱的白作聪明,并且是垂死的模仿文学的亠个本质的标记。此外,我觉得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他怎样做;从这方面来看,我相信,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剧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受到损害的。P189 3.“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想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 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于世界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粹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 4“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进步这个概念决不能在通常的抽象意义上去理解。……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酷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例如,拿希腊人或莎士比亚同现代人相比。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P165 三、简答题(20分) 1马克思恩格斯文论发展可以简单地分为几个时期?各个时期各有那些涉及或论述 文艺问题的著作?(8分) 2如何理解马克思对艺术意识形态性确定的意义?(6分) 3 什么是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想“三融合”的观点或原则?(6分)

《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童庆炳版汇编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本从俄文翻译而来,其正确名称为文学学,后传为文艺学。 2.文学理论的性质: ①学科归属(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②对象(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③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 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学科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基本形态: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 依据:文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文学的阐述和解释。它的特点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学是什么作出总体解释。 文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属于文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基本特征为对文学与社会作多维研究,从而阐明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文学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介于文学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着力探讨文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作为文学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的心理奥秘,从而提高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信息学,是以信息的文学加工,文学信息的形态,文学信息的功能,文学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利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文学价值学,是对文学进行价值论研究的理论。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一种效用关系。文学价值论把文学视为主体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有目的的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第11卷 总第47期) Journal of Inner M ong 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 ocial S cience Edition)No.5 2009(Vol.11 Sum No.47)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3 ● 周 健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人自由全面充分发展的社会。消除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一直是人类社会为之奋斗的目标。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也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并在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深刻的技术批判和社会批判的层面上,展开了对人的发展的阐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的发展的思考,对我们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也颇有启示和意义。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9)05-0265-03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产生历史背景 自20世纪以来,人类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次世界大战和持续不断的局部战争、地区冲突及宗教、民族、文化冲突,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地践踏了人性和人权,损害了人的尊严。全球性问题、生态危机、信仰危机、后工业社会等现象的出现使人们对现代化工业社会及其生活方式普遍感到厌倦,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和悲观失望。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等又使人们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对自身前途和命运进行深刻反省和重新认识。而中国等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大胆改革,积极创新,取得巨大成就,资本主义也努力寻求和实践“第三条道路”并取得一定成效,社会矛盾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这种态势又给人们带来一点希望。同时,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广泛交流,意识形态的互相渗透,使得国际局势日益复杂化。作为资产阶级掘墓人的无产阶级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蓝领、白领等阶层,社会地位和利益分配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各阶层思想意识的变化,出现了各种社会思潮自由主义复兴,非理性主义蔓延,后现代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出现等等。作为现代西方社会思潮之一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诸如乔治?卢卡奇、葛兰西、马尔库塞、萨特、哈贝马斯、丹尼尔?贝尔等人对历史活动中人的主体性的关注,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强烈的人文关怀,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人学思想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人的问题”历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它以不同的表现形态始终处于各种哲学的核心位置。但与以往哲学不同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境遇,以人的自由和解放为主导价值取向。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观点体现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的重要哲学思潮,是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分化和发展。他们秉承马克思“人的解放”这一伟大理想和哲学主题,立足对西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批判,结合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现实,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1.卢卡奇:人的存在的总体性 卢卡奇认为,现代社会的整个经济、政治与文化系统日益使人物化,而且不断把人驯服为工具,而人的主观方面也存在物化,人不仅不能控制自己所创造的商品世界,就连本身也成为商品,并且为商品所控制,人的主体性发生错位。“商品形式必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并按照自己的形象来改造这些方面,而且不只是同不依赖于它、旨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建立表面上的联系”[1]。随着物化现象的普遍化,不仅工人,整个社会的人们都处于物化现象的笼罩之下,并逐渐在人们内心中形成了一种物化意识,使人们更加难以克服物化现象,并将其当作了必然命运来接受。“随着商品的范畴的普遍化,这种情况彻底地发生了质变。工人的命运成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命运……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表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整个社会隶属于一个统一的经济过程;社会所有成员的命运都由一些统一的规律来决定”[2]。当社会生活已经被商品弄得支离破碎,人与人之间丰富多样的社会关系已经被物的关系所代替,技术理性成为一种统治人的力量,人被淹没在消费和享乐的文化中,主体地位颠覆了,主体性力量变为经济过程中异化人的物化力量,主体异化为客体。因 3收稿日期:2009-04-22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Innovation Project of Guangxi Graduate Education)“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2008106020305M278)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史及其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 健(1979-),男,广西玉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文论

1,马克思主义文论创立的时间、创立者、创立的奠基之作马克思主义文论创立的时间: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奠基之作:《巴黎手稿》2,列宁的“两种民族文化”学说一,列宁论“两种民族文化”学说1,关于文化的涵义,列宁用“文化”的概念是很严格的,他运用文化这个概念非常注意区分广义和狭义2,列宁“两种民族文化”的基本涵义(1)每一个民族都有两种文化(2)两种文化各自的地位不同(3)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在中国现代文论史上很早提出文学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之理论的是谁冯雪峰对于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论述.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一直是文艺界关心的一个问题,很多文艺理论家都作了探讨。值得特别提及的是,冯雪峰很早就提出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样的看法。他在《过渡性与独创性》中说:“我们现在是从旧的民族文化过渡到新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是从国民的文化走到世界的文化”,他认为民族性中也有“世界性”或“人类性”的意蕴,“任何民族在任何环境里生活战斗上所达到的最基础的也是最高的要求与理想,也是一切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人类共同的生活理想与意向”,因此,“民族的独创能力和独创性要求,并不是向着特殊的民族性的树立,然而却是世界文化的到达所必要”。由此可见,冯雪峰在当时已经认识到文化文艺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越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世界的也就越是民族的,两者并行不悖。4,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主要内容1)内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表现创造的主动性,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高尔基对于俄国文学和西欧文学都很熟悉,还系统地讲过《俄国文学史》, 所以对于各种流派的作品都熟悉,他认为在 文学上主要的潮流或者倾向共有两个,即现 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他热爱现实主义文学, 对于自然主义和颓废主义深恶痛绝,并始终 不懈地与之进行斗争。有比较才有鉴别,这 样他就有可能寻找新的创作方法。2)特点1, 文学艺术应该具有崇高的社会目的,要为促 进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服务,反对“为艺术 而艺术”以及那些引人颓废、堕落的艺术。2, 要求作家艺术家把过去的现实、现在的现实、 将来的现实这样三种“现实”有机地结合起 来3,要求作家艺术家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 观武装头脑,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社会现实 生活,讴歌现实的变化和正在成长中的社会 主义新人,激励他们求真、向善和爱美 5,毛泽东用《孟子》中的一句什么话来说明 “共同美”的存在关于“口之于味,与同嗜 焉”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 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 子》)译文:口对于味道,有相同的嗜好; 耳朵对于声音,有相同的听觉;眼睛对于颜 色,有相同的美感。 6,席勒式1)“席勒式”这一词语出自马 克思1859年4月19日给拉萨尔的信:“你 的最大的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 精神的传声筒。”所谓“席勒式”指席勒创 作中部分存在的一种偏向,即忽视文艺创作 形象地表现生活,使作品主人公变成宣传某 种抽象化观念的化身。2)关于“席勒式”倾 向a为一般找特殊b在艺术构思和创作中进 行哲学思考c以理想代替现实d人物形象的 抽象化、概念化e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7,文学是“人学”1)高尔基认为文学是人 学。教材里对这个问题说了三点:一是指文 学的主要对象问题;二是指体现了高尔基的 美学思想;三是指体现了高尔基对人道主义 性质的理解。这三点概括缺乏内在的逻辑贯 通,而且着眼的角度并不一致。2)笼统地说 高尔基关于文学是人学的说法体现了高尔基 的美学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具体地说,这 个说法可以分为三层来理解:一是文学是写 人的;二是文学是人写的;三是文学是为人 写的。 8,“主观战斗精神”1)胡风的“主观战斗精 神”强调创作主体的心理意识是一种“人” 的文学观,同时也是主客观相结合的文艺思 想。创作主体需要在客观对象的活的表现中 熔铸自己的同感的肯定或反感的否定,而客 观对象也会以其真实性来促成修改、甚至推 翻作家的认识。这个“相生相克”的动态过 程的结果就是新的艺术世界的诞生。能够促 成这一过程深入进行的动力则是作家认识世 界的思想力,体验现实的感受力,投身现实 的热情,三者合而称之,即为“主观战斗精 神”。胡风提出“一方面要求主观力量的坚 强,坚强到能够和血肉的对象搏斗,能够对 血肉的对象进行批判”,“另一方面要求作 家向感性的对象深入,深入到和对象的感性 表现结为一体。” 2)胡风强调要用“主观战 斗精神”拥抱现实,即要求作家在对客观现实 的描写中反映出自己的强烈的主观愿望。胡 风将其概括为“主观精神与客观真理的结合 和融合”,并把这视为“新文艺底战斗的生 命”。他指出,优秀作家如果想投入“为人生” 的艺术创作,“一方面须得有…为?人生的真诚 的心愿,另一方面须得有对于被…为?的人生 的深入的认识。所…采?者,所…揭发?者,须得 是人生的真实……这种主观精神和客观真理 的结合和融合,就产生了新文艺底战斗的生 命。” 值得注意的是胡风强调的是主观战斗 精神与客观真理的结合与融合,不能发生偏 颇。为了预防这种偏颇,胡风明确反对两种 倾向:一种是偏于主观,使艺术形象成为抽 象概念的冷冰冰的绘图演义;一种是偏于客 观,即主观战斗精神被客观现象所吞没。为 此他提出要使“对生活的感受力”、“热情”和 “深邃的思想力量”三者“浑然一体”。 9,“杂取种种人”典型化:“往往嘴在浙江, 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 脚色”,“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10,莎士比亚化首先,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的形象化表述。它要求文学创作严格地遵循 莎士比亚所主张的现实主义原则,从客观的 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 写”(恩格斯《致敏考茨基》),广泛地反映 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思想,“真实地评述人类 的关系”(《神圣家族》)。恩格斯批评拉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试题及答案

绪论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B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 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 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D ) A. 剩余价值论 B. 历史观 C. 辩证法 D. 劳动价值论 9.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A哲理性B荒诞性? ? ? C象征性? ? ? ?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 ) A抒情动作? ? ? B抒情内容? ? ? C声音组织? ? ? 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 ) A? ? 象征性? ? ? B主观性? ? ? C评价性? ? ? ? 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 ? ? ) A表现功能? ? ? ? ? B通讯功能? ? ? C意义功能? ? ? D形式功能 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 ? ? ) A倒装与歧义? ? ? ? B夸张与对比? ? ? C借代与用典? ? ? ? D 比喻与象征 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 ? ) A亚里士多德? ? B钱钟书? C王夫之? ? D布封 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 ? ) A创作个性?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8风格的特性是(? ? ? ? ) A独创性? ? ?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 ? ) A《文心雕龙》? ? ? ?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 ? D 《诗学》 10文学接受客体指(? ? ? ) A认识属性? ? ? ? ? B? 审美属性? ? C文化属性? ? ? ? D整体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 ? ? ) A阐释者? ? ? B审美者? ? C认识者? ? D思想者 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 ? ? ) A黑格尔? ? ? ? ? B姚斯? ? C刘勰? ? D布封 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 ? ) A莱蒙托夫? ? ? B姚斯? ? ? C布封? ? ? D伊瑟尔? 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 ? ? ? ? ) ? A净化? ? ? ? B共鸣? ? C领悟? ? D延留 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 ? ? ) A新批评? ? ? B自然主义批评? C俄国形式主义? ? D结构主义 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 ? ? ? ) A马克思? ? ? B恩格斯? ? C列宁? ? ? D毛泽东? 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 ? ) A真实性? ? ? ? B革命性? ? C情感性? ? ? D倾向性? 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 ? )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 B进步的倾向性? ? 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 ? 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 ? ? ) A批评风格? ? ? ? B最高标准? ? ? C批评方法论? ? ? D批评原则? 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 ? ? ) A人本主义心理学? ? ? B原型心理学? ? C格式塔心理学? ? D精神分析学? 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 ? ? )效果。 A领悟? ? ? B延留? ? C净化? ? ? D共鸣 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 ? ? ) A伊瑟尔? ? ? ? B加达默尔? ? C英加登? ? ? D弗洛伊德? 23接受动机可分为(? ? ? ) A审美动机? ? ? B求知动机? C借鉴动机? ? ? 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 ? ? ) A? 语言表现? ? B? 体裁类型? ? C? 结构安排? ? ? D? 形象创造 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 ? ? ) A抒情内容? ? ? B抒情话语? ? C抒情现实? ? 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 ? ? ) A声音? ? B画面? ? C情感经验? ? ? D情景关系 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 ? ) A结构? ? ? ? B声音? ? ? C故事? ? ? D视角? 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 ? ? ? ) A人物、情节、环境? ? B叙述方式? ? C叙述的声音特点? ? ? 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 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 ) A叙事功能? ? ? ? B抒情功能? ? C描述外在事物? ? ? 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 ? ? ? ) A表意式意象? ? B表情式意象? ? C寓言式意象? ? D符号式意象? 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 ?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 ? ? ) A读者? ? ? B世界? C作家? D? 作品 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 ? ? ) A实践性? ? ? B艺术性? ? C价值取向? ? D? 综合性 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 ? ) A立普斯? ? ? B克罗齐? ? C弗洛伊德? ? D? 布洛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考试题目单项选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 无论是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C) A.文艺学 B.文学学 C.诗学 D.文学理论 2. 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独立的分支是在(D) A. 17世纪 B. 18世纪 C. 19世纪 D. 20世纪 3. 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A) A.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B.文学理论史、文学史、文学批评史 C.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史 D.文学理论、文学学、文学批评 〈〈镜与灯- 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的作者是(D) A.亚里士多德 B.黑格尔 C.英伽登 D.艾布拉姆斯 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D) 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英伽登D.艾布拉姆斯 在中国古代提出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是(B) A. xx B. xx C. xx D. xx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C) A.社会生活的反映 B.精神生产 C.人的生活活动 D.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之一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B)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精神生产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马克思主义解答文学源泉问题用的是(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反映论 D.辩证法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艺术生产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精神生产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艺术交往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C) A.社会生活 B.文学作品 C.人 D.摹仿 文学活动的前提是(B) A.生活的积累 B.人的生活活动 C.知识的积累 D.作家的出现 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白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同 对象(C) A.发生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形成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C.保持一种白由的关系 D.形成对立关系

马克思文论复习资料

现实主义(恩格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充分的现实主义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人物生活的环境必须是典型的;典型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将自己的本质外化出去,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把异化真正提升为一个哲学概念始于黑格尔;在费尔巴哈那里异化第一次被赋予引申的哲学含义;真正使异化概念流行起来的人是马克思。 “莎士比亚化”所谓“莎士比亚化”,实际上就是现实主义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的形象化表述。出发点从现实出发;创作方式:典型化方式(“福斯泰夫式背景”)重要特征情节生动丰富。现实主义化。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典型化的方法,描绘出典型的社会生活场景,刻画出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内涵:深度强调文学的审美属性;表现出历史内容;反映一定的思想。 “席勒式”所谓“席勒式”,指在席勒的部分创作中,从观念出发,以主观观念演绎代替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描写,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传声筒的创作原则出发点从观念出发;创作方式:单纯的观念传达重要特征以“论证性的辩论”代替“剧情本身的进程”。主观化、观念化。从观念出发,在作品中直截了当地表达作家的主观倾向,人物、环境因观念而生。“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传声筒”内涵抽象化、概念化描写;以主观代替客观。 托尔斯泰主义在《列尼·托尔斯泰和他的时代》中提出。不抵抗主义和向精神呼吁是它的核心;基础是农村的社会现实;表现特征是矛盾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是“悲观主义”、“不以暴力抗恶”、“向精神呼吁”。 “镜子说”提出者:达芬奇、绘画理论、艺术理论;列宁;能动反映说(能动反映社会现实)。①时代的镜子。农奴制残余、资本主义势力;对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宗教制度的抨击。②俄国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镜子。农民问题。③宗法制农民的镜子。农民的苦难; 缺陷:农民对所追求的新的社会生活应当是什么样子,并不明了。 单向度社会1964年马尔库塞发表代表作《单向度的人》提出“单向度”理论。“向度”是指方向、维度、价值取向和评判尺度,“单向度社会”其含义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成为生产的奴隶,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中,整个社会只存在单一的价值取向,单一的判断标准,现代工业社会使人被商品拜物教控制,是一种病态的社会。 单向度的人(先解释“向度”)“单向度的人”是“单向度社会”的首要体现,是指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是“工业文明的奴隶”,这群人丧失了自由、思考和判断,主体性消失。 文化工业:提出者: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内涵: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 症候阅读比喻性说法,通过文本表层的矛盾、空白、断裂等,找到隐藏在其中的社会意识形态结构,揭示其实质。 意识形态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与政治立场相联系,思想或者观念体系。18世纪初由法国哲学家特拉西提出。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核心命题对文艺的鉴定———文艺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马列文论的三个发展阶段①马恩阶段:无产阶级刚刚崛起②列宁毛泽东阶段:革命取得胜利(文艺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列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毛泽东)③邓小平阶段:发展和繁荣时期(“二为方针”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马列文论的主要特征①反映论的文学观。强调了文学是什么,是作家思想观念的体现,是历史、现实、文化、意识形态的体现;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决定作用;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对文化的重要影响②人本主义的文学观。强调审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审美活动的终极意义、异化及其克服③工具论的文学观。强调文学的现实功利性。 为什么要学习马列文论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存在价值而言,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②从文艺理论学而言,马列文论是观察问题的立足点③从文科生的理论素养而言,马列文论能提高哲学素养。 文艺的意识形态内涵①文艺是精神领域的特殊活动:观念的上层建筑或精神生产②文艺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较强的独立自主性:具有自身的发展轨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与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何看待列宁对托尔斯泰的评价美学和史学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总原则)内涵①确立了文艺批评的双重标准:艺术性标和准思想性标准②全方位的批评视野(总体原则)③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原则。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①文艺的观念形态性②能动的反映论③无产阶级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如何服务两个“深入”、两个“学习”,同时,在普及与提高的辩证关系中为人民大众服务。 对《讲话》的态度①坚持和发展其革命和科学的理论原则②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评价①“文化大革命”之前17年的文艺路线是基本正确的,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成绩也是值得肯定的②毛泽东文艺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特指其中科学的、正确的文艺思想③“我们的文艺队伍是好的”。 邓小平文艺思想①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从属于人民:表现人民的优秀品质;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二为”方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对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面向群众,精益求精,注重作品的社会效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增强艺术表现能力;老一代文艺工作者还要培养年轻的文艺工作者②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应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人培养。“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今用、古为今用的方针”③文艺标准问题:实现四个现代化。④坚持“双百”方针⑤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具备革命理想和科学态度、有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有宽阔眼界和求实精神;重要意义:激发积极性,促进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文艺思想的主要贡献①将文艺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②进一步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从属于政治③“二为方针”的提出④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和创作道路⑤党对文艺工作领导的原则和方法:“双百方针”、改进党的作风、重视思想教育、发挥党员文艺工作者的模仿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 A卷) 2007学年第1学期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考试注意事项 1、自带铅笔、钢笔、签字笔、圆珠笔等。 2、客观题答案必须用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才有效。主观题答案必须写在主观题答题卷上才有效。答题卡和主观题答题卷必须写上学号、姓名、年级专业。 3、考完试后分开交答题卡、主观题答题卷、试卷卷。 4、遵守华南农业大学教务处规定的其它相关考场纪律。 客观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5、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结构性 D、层次性 7、荀子说“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雷鼓在侧而不闻。”说的是意识具有(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与答案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4.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5.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6.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7.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渊源、代表、观点和评价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渊源、代表、观点和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其实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想潮流,或者是理论体系,而是一个总体称谓,它其中包含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潮、流派和学说,不同的学派都有着各自的代表人物和其主流思想,对后世也有着不同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有着某种共同的理论基础,又在具体的思想内容上变现得极其复杂和庞大。虽然有时候会与马克思注意的基本原理会有些许冲突,但是其中也包含着许多有创新性而且深刻的理论观点。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渊源 一方面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纪元。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鼓舞下,西方的德国、芬兰、波兰、匈牙利和奥地利等国也相继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但都遭到了失败。于是,西欧马克思主义者纷纷从理论上进行反思,探讨西欧各国革命失败的原因。他们把革命陷于低潮的原因归于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机械化、教条化了,忽视了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在革命实践中的能动作用,削弱了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功能。 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飞速发展,给西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后工业化”,不但经济迅速发展时期,还引起了社会结构、阶级结构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导致了对马克思暴力革命说、列宁的帝国主义垂死说、斯大林的集权主义的怀疑和不满,于是提出了种种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论。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代表及其观点 1、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 卢卡契是现代匈牙利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哲学家。主要论著有:《美学》、《审美特性》、《美学史论文集》、《美学补遗》、《文学与民主》等。他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在20世纪影响很大、争议也很多。他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第一,艺术本质是审美反映论。卢卡契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人的心理是第二性的,任何反映都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结合,而不是机械的反映,强调社会、人类和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原则,坚持现实主义的立场。文学艺术作为审美反映是反映现实和超越现实的辩证统一,审美反映必然渗透着艺术家的主观成分;包含了主观辩证法,通过有意识的选择而超越客观现实;审美反映是一种拟人化的反映,通过典型来反映现实,典型是普遍性和个别性的有机统一。第二,艺术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巫术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是因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首先因为审美活动的主体条件是在劳动过程中历史地生成的,艺术创造的抽象形式与劳动密切相联;其次是因为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有了闲暇,从而有了进行艺术创造活动的可能。最后是因为文学艺术的历史生成还借助于巫术的中介作用。巫术是现实生活的模仿,从而具有现实生活的现象形式;巫术能激发思想感情,这两点是产生文学艺术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三,艺术功能是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艺术生产不同于其他精神生产的特点和规律是什么? 精神生产分为艺术生产和科学研究两种,艺术生产和科学研究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即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抽象思维,艺术生产主要靠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内容不同于抽象思维的内容的,形象思维是以社会生活五彩缤纷、生动活泼的形象为思维对象的,而社会生活中的形象是千差完别无限多样的,因而,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形象的反映的文艺作品中的形象就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状况其次艺术生产的形象思维过程中是离不开形象的,作家艺术家在进行形象思维时,因为他们的思维是形象的,所以就带有形象的多样性,鲜明性和独特性,再次,从艺术创作的形象思维的结果看,形象思维的结果是艺术形象,在艺术形象的过程中,生活的形象变成了艺术的形象一般说来。这种艺术形象同别的艺术形象有差别性,因为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活形象,所以也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艺术形象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1844年4~8月在巴黎写成的,因此又被称为“巴黎手稿”。它由三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这些手稿反映了当时马克思在经济学和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形成阶段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在批判黑格尔唯心论和改造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基础上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涉及并阐述了美和美感等问题,包含有丰富、深刻的文艺思想和美学思想。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的历史背景。 答:(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内部固有的矛盾已经暴露,工人运动迅速开展。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是这个时期最不复存在的革命运动。(2)1844全巴黎工人举行了频繁的起义,巴黎成为欧洲革命运动的中心,此时住在巴黎的马克思同很多工人组织建立了联系。(3)马克思根据斗争实践的需要,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并加以改造和发展。(4)1843年夏,马克思感到需要研究政治经济学,之后他阅读了国民经济学家的著作,着手物质生活关系的研究,并在1844年8月完成了这部手稿的写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理解美感和艺术起源的启示。 答: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我们只能从人化的自然社会生活中去寻求美。美和美感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2)人类实践活动的初期,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同时进行的,在满足肉体的需要时,又能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愉悦。享受和情感上的反映。人们制造物体,同时也把自己的力量,智慧等体现出来。因此,当他们再看到他们所制造的物体时,便从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从而获得审美的享受。3)艺术的产生也是和物质活动密切相关的。如狩猎前后大跳集体舞,目的显然是为了猎取食物,但也是和艺术活动结合着的。4)费尔巴哈认为,实用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要在先,审美的艺术的活动在后,马克思继承了这一思想。人们首先按照人的各种需要改造自然物,对象的审美属性开始隐藏在使用价值中。5)美感的观念产生后和各种观念复杂的结合在一起,如实用的观念,富有的观念,心理的观念,奇怪的道德观念等。6)马克思在《手稿》中记述了提高审美感受能力对进行审美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马克思的《手稿》对我们理解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中主客观关系有何启示? (1)不论是文艺创作还是文艺欣赏,都要正确处理主客观的关系,否则便不会有真正的创作和欣赏,二者都要求主观方面的思想感情和客观对象的性质和属性相适应、相切合、相和谐(2)创作是在反映对象的同时表现自己的本质力量,欣赏是在对象化的作品中“直观自己本身(3)如创作中,郑板桥画竹,既表现竹的挺拔同时展示自己的高风亮节,欣赏中也是如此,人的心情心境和物的本性和属性也应当是和谐默契的,如”移情说“强调”把我的情感移注到物里去分享物的生命”,“艺术对人的目的在让他在外界寻回自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