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无

总学时数:72学时

学分:4学分

适合专业:生物科学

一、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2、通过植物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及科研情况,开拓学术视野,着重培养学生认识、利用和改造植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自然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下必要基础。

3、为学生学习有关后续课和专业课(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遗传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植物学是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提高大学生基本科学素质和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和极大的影响。

作为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植物学课程的学习,一方面是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培养合格的中学生物教师,以及能够从事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的人才

,使之掌握一定的植物学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

三、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植物学是由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和系统分类(包括孢子植物分类和种子植物分类)两大部分组成。在学习种子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时,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组织的起源和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并通过实验,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识别细胞、组织的结构和特征,器官的主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徒手切片以及染色、装片等方法和技术。

在孢子植物部分,要求学生对孢子植物中各大类群和门的特征,以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有所认识,从而建立起植物界演化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在种子植物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各大类群,关键科、属及其特征,分布,系统学意义以及经济价值,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对流行的种子植物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有所了解。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各类群特征的同时,也应掌握有关的名词术语,基本概念,尽可能记忆有关名词术语的英文拼读,熟记若干著名属、种的拉丁学名。要通过实验和野外实习,综合应用学到的形态和分类学知识,掌握识别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方法,了解检索表的不同编排方法,能应用检索表和植物志等工具书,鉴定常见的植物。通过课堂和野外实习,认识一些常见的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了解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压制方法。

四、教学学时分配

五、大纲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绪论部分的学习,使同学们对整个植物界和植物学这门学科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激发同学们学习植物学的兴趣,提高同学们对学习植物学的认识。

通过学习要求了解生物界的划分(特别是二界系统),植物的类型、分布和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植物界的发生、发展等;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分支学科、发展简史和趋势以及已取得的新成就。明确学习植物学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点,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植物界的划分依据,植物界中包括的主要类群,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让学生对什么是植物界和什么是植物有明确的认识。

教学内容

1、植物界

2、什么是植物学(植物学的研究对象)

3、为什么要学习植物学(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意义)

4、如何学好植物学(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思考题

1、谈谈生物的分界

2、谈谈植物的多样性及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我国植物资源的丰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植物学各分支学科概况及植物学科划分的新趋势。

5、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植物学科的认识及今后学习植物学的打算?

第一章植物细胞(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只有首先弄清楚有关细胞的知识,才有可能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以后将要学习的一系列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特别是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一些主要细胞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原生质和原生质体的概念、细胞器的概念;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细胞壁、质体特别是叶绿体、液泡);细胞分裂的意义和方式,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特点和意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以及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难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以及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和植物细胞所处分裂期的判断;染色质与染色体的成分和两者的相互关系及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细胞壁和细胞核的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

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⑴、原生质和原生质体⑵、单位膜和生物膜⑶、细胞器⑷、胞间连丝

⑸、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⑹、纹孔

2、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显著特征有哪些?

3、植物细胞的细胞器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结构和功能如何?

4、植物细胞的初生壁和次生壁有什么区别?在各种细胞中它们是否都存在?

5、植物体中每个细胞所含有的细胞器类型是否相同?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6、简述有丝分裂的过程。

7、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意义?

8、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主要有哪几种?如何鉴别它们?

9、细胞大小与生物体大小有无关系?

10、判断与改错:

⑴植物细胞中液泡的大小和数量不随细胞的生长而发生变化。

⑵细胞在形成次生壁时,细胞已停止生长。

⑶只有细胞在有性生殖时,才进行减数分裂。

⑷植物细胞壁上的纹孔是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流的通道,纹孔处无细胞壁。

⑸植物细胞中,无定形蛋白质常被一层膜包裹成圆球状的颗粒,称为糊粉粒。第二章植物组织(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组织是由细胞构成的。由于细胞的分化导致了组织的形成。植物每一类器官都包含有一定种类的组织,其中每一种组织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行使一种主要的生理功能。因此只有学好本章的内容,才能学好后面有关植物器官的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细胞分化和组织的概念;植物组织的类型、起源;各种组织的分布、结构特征及各种组织的分类和功能;掌握木质部、韧皮部、维管束的概念及维管束的类型。学生对此必须熟练掌握以便为下一步学习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组织的基本概念,组织的分类和各类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分生组织、成熟组织、复合组织、组织系统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木质部、韧皮部和维管束的概念及维管束的类型。

难点:细胞分化概念的理解;各类组织的结构特点(特别是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维管束的种类及对不同维管束类型的判断,不同维管束的组织构成特点及空间排列形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分化和组织的概念

第二节植物组织的类型

第三节组织系统

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⑴细胞分化⑵植物组织⑶木质部⑷韧皮部⑸次生分生组织

2、植物组织的类型有哪些?

3、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的区别有哪些?

4、分生组织有几种类型?它们在植物体上的分布位置如何?

5、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组成来分析,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6、表皮和周皮有什么区别?从外观上如何区别具表皮的枝条和具周皮的枝条?

7、比较下列各对组织的异同点:

⑴导管和管胞⑵导管和筛管⑶筛管和筛胞⑷贮藏组织和贮水组织

8、试述维管束的类型和结构

9、植物体内有那几种组织系统?它们的分布和功能如何?

10、判断与改错:

⑴次生分生组织来自于初生分生组织

⑵辐射型的维管束大多存在于茎的初生结构中

⑶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同属于机械组织,成熟后都是死结构。

⑷次生分生组织就是侧生分生组织。

⑸周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

第三章种子和幼苗(1.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属繁殖器官,是种子植物所特有的。植物的器官是由种子发育而来的。农作物的生长一般也是从播种开始。因此在学习植物器官之前,应首先了解种子的结构。

通过学习着重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种子萌发的过程;弄清种子包括哪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什么说胚是新一代植物的雏体、不同类型种子的结构区别、种子萌发必需具备哪些条件及萌发过程中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幼苗的类型。了解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如何打破其休眠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种子的基本结构,种子的类型和区别;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以及幼苗类型。

难点:正确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其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作用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种子的形态结构和类型

第二节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思考题

1、解释名词:

⑴子叶出土的幼苗和子叶留土的幼苗⑵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2、植物的种子在结构上包括哪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什么说胚是新一代植物的雏体?

3、简述蚕豆种子和小麦种子的结构,并说明二者的区别。

4、简述棉花种子的结构,并与蚕豆种子作比较。

5、种子萌发所必须的外界条件有哪些?贮藏种子的最适宜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6、试述种子萌发为幼苗的过程。

7、判断与改错:

⑴双子叶植物的种子都没有胚乳,单子叶植物的种子都有胚乳

⑵所有的种子都具有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

⑶种子萌发所不可缺少的外界条件是水分、温度和氧气。

⑷种子萌发时,所谓“出芽”就是指种子露出了胚芽。

⑸一粒小麦籽粒就是一粒种子。

⑹无胚乳种子在发育过程中不形成胚乳。

⑺休眠种子内的代谢活动完全停止。

第四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1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三种,它们对植物的营养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根尖的结构和发展,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茎与根在外形上的区别,茎尖的结构和发展,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裸子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叶的组成,单叶和复叶,等面叶和异面叶,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不同生态类型叶的结构特点等。并认识和了解根、茎、叶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根和根系的类型,侧根的形成,根瘤和菌根,芽的概念和类型,分枝的方式,叶的形态,脉序的类型,异形叶性,松针的结构,落叶和离层,根、茎、叶的变态,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根尖和茎尖的分区及结构;一般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生长、初生结构以及次生生长、次生结构;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茎结构的异同点;木材三切面;比较茎与根的不同;不同类型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以及环境条件与植物叶片结构的相关性(不同生态类型叶的结构特点)。

难点:是明确营养器官解剖结构在不同类型植物上的表现和差异;各个营养器官(根、茎、叶)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密切联系等;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次生生长及次生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根

第二节茎

第三节叶

第四节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第五节营养器官变态

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⑴植物器官⑵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⑶凯氏带⑷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⑸内始式和外始式⑹内起源和外起源⑺平周分裂⑻枝条和芽⑼木材和年轮⑽落皮层和树皮⑾等面叶和异面叶⑿叶镶嵌

⒀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

2、根尖分为哪几个区?各区的特点如何?

3、绘出双子叶植物根和茎初生结构的横切面轮廓图,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并说出二者的主要区别。

4、试述双子叶植物根中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以及所形成的次生结构的情况。

5、单子叶(禾本科)植物茎的解剖结构和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比较,有什么特点?

6、年轮是怎样形成的?为何又称生长轮?哪些植物有年轮?它是怎样反映气候环境的?

7、比较双子叶植物根、茎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来源和次生结构的异同。

8、怎样鉴别木材的三切面?

9、裸子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茎在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上有何异同?

10、C3植物和C4植物在叶的结构上有何区别?

11、冬季落叶后,植物茎干上出现哪些冬态?

12、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各有哪些适应其环境的结构特点?

13、试述双子叶植物木本植物茎由初生生长到次生生长的转变过程及形成的次生结构的情况。

14、怎样区别单叶和复叶?

15、茎和根在外形上的区别有哪些?

16、用植物学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⑴在树干上钉一标记,十年后树长高了,标记高度位置没有改变。

⑵把树干的树皮全部剥光必致树于死地,但在树干的某侧凿一深沟则不会令树木死亡。

⑶一棵大树“空心”了,仍能活着和生长。

⑷软木塞适合作瓶塞,可以保温。

⑸一棵树的茎干开裂,为了挽救它,放一个金属栓穿过茎干,比用一根金属带围绕着茎干要好。

17、判断与改错:

⑴侧根的发生和茎上侧枝的发生都与顶端分生组织有关。

⑵木栓形成层只能来自中柱鞘。

⑶树皮就是指树干外围呈褐色的木栓组织。

⑷玉米茎内的无限外韧维管束散生于基本组织中。

⑸松属植物的木质部主要由导管和纤维组成。

⑹叶一般上面绿色深,是因为上表皮细胞含叶绿体多。

⑺等面叶即指叶内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区别。

⑻会落叶的树叫落叶树,不会落叶的树叫常绿树。

⑼根和茎的表皮同属于保护组织。

⑽束间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属于次生分生组织。

第五章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1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包括花、果实和种子。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花的组成,花程式和花图式,心皮的概念,花序,花药的发育、结构和花粉粒的形成、结构,胚珠的发育、结构和胚囊的形成、结构,传粉作用,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种子的发育过程(特别是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和果实的形成,果实的类型,被子植物的生活史等。理解花的概念,花序和花序的类型。了解开花、果实和种子对传播的适应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花的组成和结构,花药的发育、结构和花粉粒的形成、结构,胚珠的发育、

结构和胚囊的形成、结构(蓼型胚囊),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胚和胚乳的发育(荠菜胚的发育、核型胚乳和细胞型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结构、真果、假果等。

难点:理解花药和胚珠的发育过程及花粉和胚囊的形成和解剖结构特征,双受精作用的生物学意义,荠菜胚的发育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的繁殖

第二节花

第三节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的形成

第四节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第五节开花、传粉与受精

第六节种子和果实

第七节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⑴花基数、⑵心皮、⑶十字花冠、⑷蝶形花冠、⑸唇形花冠、⑹四强雄蕊、⑺二体雄蕊、⑻单体雄蕊、⑼聚药雄蕊、⑽单子房、⑾单室复子房、⑿多室复子房、⒀子房上位下位花、⒁子房上位周位花、⒂子房下位上位花、⒃传粉、⒄真果、假果、⒅单果、聚合果、聚花果⒆世代交替

2、从演化的方面解释花的概念。

3、用简表表示出花药壁和花粉粒的发育过程及结构。

4、用简表表示出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并说出其特点。

5、简述或用简表表示出单孢八核型胚囊的发育过程及结构。

6、如何绘制花图式和写一个花程式?举例说明。

7、被子植物的双受精有何生物学意义?

8、、简述荠菜胚的发育过程。

9、、胚乳的发育方式有哪几种,并说出前两种方式的特点。

10、什么是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异花传粉比自花传粉在后代的发育过程中更有优越性,原因是什么?植物如何在花部的形态结构或开花方式方面避免自花传粉的发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