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Part I. Term interpreting

1.Culture——文化

2.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国际文化交流

3.Globalization——全球化

4.Non-verbal Communication——非语言的交流

5.To meet one’s Waterloo ——遭遇决定性成败

6.Kick the bucket ____死了,翘辫子,蹬腿

7.Cinderella---- 灰姑娘

8.Under the rose----私下里,秘密地

Part ⅡTranslate the following

?Mr. 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 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 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lately. 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study. I hope he’ll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White: 忠实可靠

?Green:病色

?Blue:沮丧;悲伤

?In a Brown study:沉思

?In the pink:身体很棒(幽默语)

?布朗先生是一位忠实可靠之人。那天他脸色不

好,近来感到闷闷不乐。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显得心事重重。

我希望他早点振作起来。

?

Part Ⅲ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1.什么是全球化?它有什么特点?

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全球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讲,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这几个发展阶段。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

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

2.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学为什么产生在美国?

所谓跨文化交际,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早期也称为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学最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文化碰撞时有发生。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都强调并维护自己的文化,因此形成了美国的多元文化格局。于是跨文化交际引起了美国学者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3.跨文化交际学主要和那些学科关系密切?为什么?

跨文化交际学主要和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传播学这几个学科的关系比较密切,因为跨文化交际学是个复合学科,它涉及的学科知识必须要有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的理论知识做基础才可以有效开展。

4. 为什么文化有这么多不同的定义?它具有哪些特点?

首先,文化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从事跨文化交际时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文化对比。如果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同,对比就可能不准确,甚至对比的事物可能不同。所以,首先要弄清文化研究的是什么。其次,术语的界定是研究任何学科的前提。术语界定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学科本身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第三,对于文化定义的讨论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文化的性质和特点。各学科的学者对于文化都企图给予准确的解释。因此,他们的解释都带有本学科的特色,也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都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文化的本质。所以,讨论文化的定义不仅是对于“文化”一词应如何理解的问题,同时,也是深入了解文化本质所必需的。

1.文化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文化是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遗传。正是人类有了语言,人类知识才得以积累,文化才得以传承。

2.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一个人具有什么文化并不取决于它的种族,而是取决于他生活的环境。

3.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人们在行动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文化在支配自己,觉得一切都发生的十分自然,如同人呼吸氧气一般,只是在缺氧时才会突然感到其重要。我们对自己文化的许多方面都视为当然,只是在与异文化接触时才会感到自己文化的独特之处。(冰山说P40)。

4.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文化支配着人的行动。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我们的文化所规定的。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是在一定的文化约束之中。

5.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同时又是不断变化的。在几千年

的历史中,我国的文化经历了巨大的变化。(P42-43)。

5.举例说明英汉词汇中指示意义相同但联想意义不同的现象。

“红”(red):在中国历史上不同的朝代崇尚不同的颜色,如夏朝崇尚青色,商朝喜欢白色,秦汉钟情黑色等等。但红色被推祟的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包括周朝、汉、隋、唐、宋、元、明、清。人们用红色象征幸福、喜庆、吉祥、欢乐、兴旺发达等。所以,汉民族在春节时在大门两边贴红对联,在门上贴红“福”字,在门窗上贴红吊钱,门口挂红灯笼。结婚被称作红喜事…除了传统的吉祥喜庆含义,“红”又可用来象征革命,如红旗、红军、红心、红领巾、红色政权、又红又专等。而在英语中red不具备汉语的那些文化内涵,恰恰相反,red常常与生气、愤怒、危险、亏损等联系起来。只有在red carpet,red-letter day中似乎包含了一些喜气,而red flag并非革命的红旗,而是需要提高警惕预防出事的信号。即使用来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也往往会有贬义。还有blue、green、white、yellow ,etc.

又如,在汉语中,“柳树”的“柳”因与“挽留”的“留”谐音,就赋予了“离别、思念”之义,反映了中国人喜欢以物喻人,崇尚自然的文化心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雨霖铃)对恋人的思念。

古往今来,在诗人们的眼中,“柳”是他们所钟爱的意象之一。清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这样写道:“柳贵乎垂,不垂则无柳;柳贵乎长,不长则无婀娜之致。”《诗经》中的“杨柳依依”之句,其意境只有垂柳(weeping willow)才可以担当。于是乎,诗人们或咏柳喻人,或借柳送别,或缘柳抒情,或道人生哲理……凡此种种,“柳”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哀,而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形象地表达了戍边战士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折柳——作为送别的意象:“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抒发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willow在英语中却与中国文化中的“柳树”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它常使人想起悲哀和忧愁。如在莎士比亚《奥赛罗》(Othello)中,戴斯德蒙娜(Desdemona)就曾唱过一首“柳树歌”表达她的悲哀,同时暗示了她的死。(《圣经》Psalm: By the rivers of Babylon, there we sat

down, yea, we wept, when we remember Zion./ we hanged our harps upon the willows in the mist thereof. )

6. 简述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并举例说明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世界上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广义的文化包括语言,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语言,使语言为了适应文化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变得更加精确和缜密。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例如,骆驼在阿拉伯人民的生活中曾经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阿拉伯语中目前还保留着几十个与骆驼有关的词。亲属称谓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一个突出例证。例如,英语中的brother 是“兄”或“弟”,sister 是“姐”或“妹”,汉语中没有一个词能与brother与sister或完全对等。在汉语文化中,因为“长幼有序”,兄弟姐妹要严格区分。英语中uncle一词相当于汉语的“伯/叔/舅/姨/姑父”,aunt相当于汉语中的“伯/婶/舅/姨/姑母”。这反映了汉文化不仅注重长幼有序,而且对于父系、母系或姻系血缘宗亲亦十分重视。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与崇尚对称和谐的文化心理也大量反映在汉语词汇中。汉语中的许多成语是意义相反或相对立的词构成的,如:同床异梦,小题大做,水深火热,因祸得福,眼高手低,无中生有,得不偿失,新陈代谢,悲喜交集,等等。因此,文化不仅影响词汇的发展和使用,在语法、讲话规则、篇章结构、文体风格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只掌握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不了解深层的文化意义,是不可能进行顺畅的交际的。

7. “学习外语而不了解其相关文化,如同按照手册学开车却从没摸过方向盘一样。” 试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Part IV Case Analysis

Xiao Li and Xiao Wang were colleagues. Xiao Li gave a lot of help to Xiao Wang financially and socially. Recently Xiao Li would get married. But he forgot inviting Xiao Wang attend his wedding. Later Xiao Wang got informati on about Xiao Li’s wedding and sent RMB 500 Y uan to Xiao Li.

Question: What culture and mentality can be seen from the case?

Case2 Li Lan had an American friend Susan. They usually had lunch together and Li Lan often asked Susan for advice on problems she faced adjusting to American society. Susan gave Li Lan a lot of advice and helped her to improve her English. Once Li Lan needed urgently a big sum of money to pay her tuition fee. Since she has no other

friends in the States, she turned to Susan for help and promised that she would return the money soon.

To Li Lan's great disappointment, this time Susan didn't seem happy to lend the money to her. Though Li Lan returned the money as she promised, they didn't get along well from then on.

Questions:

(1)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in what American and Chinese young people expect from their friends?

(2) What kind of advice would you give to both of them so that they could get to know each other?

3. An American woman executive is sent to negotiate a contract with

a corporation in Saudi Arabia. She dresses conservatively in a dark business suit and completes her makeup and hair as she would in the United States. She finds the Arabs to be very aloof. She is asked when her boss will be arriving and is basically feeling ignored.

4. Fred, the manager of a large U.S. bookstore, hired Ching Wu, a newcomer from China, as one of his clerks. In an attempt to get to know Ching Wu better, Fred invited her to join him for coffee. Throughout their conversation, he noticed that Ching Wu always looked down at the floor and never gave him eye contact. He interpreted this as a lack of respect.

Case 5

(Situation: Jonathan is a teacher from the US. After the class, he is

speaking to Ann, one of his students from China.)

Jonathan: Ann, your English is improving. I’m pleased with your work.

Ann: (Looking down) Oh, no, my English is not very good.

Jonathan: Why do you say that, Ann? You’re doing very well in class.

Ann: No, I’m not a good student.

Jonathan: Ann, you’re making progress in this class. You should be

proud of your English.

Ann: No, it’s not true. You’re a good teacher, but I’m not a good

student.

Jonathan: (He is surprised by her response and wonders why she thinks

her English is so bad. He doesn’t know what to say and

wonders if he should stop giving her compliments.)

Case 6: 3 scenes

Scene 1:(between two Americans)

American A: We’re going to New Orleans this weekend.

American B: What fun! I wish we were going with you. (If

she wants a ride, she will ask.) How long are

you going to be there?

American A: Three days. By the way, we may need a ride

to the airport. Do you think you can take us?

American B: Sure. What time?

American A: 10:30 P.M. this coming Saturday.

Scene 2:(between two Chinese)

Chinese A: We’re goin g to New Orleans this weekend.

Chinese B: What fun! I wish we were going with you. How

long are you going to be there?

Chinese A: Three days. (I hope she’ll offer me a ride to

the airport.)

Chinese B: (She may want me to give her a ride.) Do you

need a ride to the airport? I’ll take you.

Chinese A: Are you sure it’s not too much trouble?

Chinese B: It’s no trouble at all.

Scene 3:(between a Chinese and an American)

Chinese: We are going to New Orleans this weekend.

American: What fun! I wish we were going with you. How

long are you going to be there?

Chinese: Three days, (I hope she’ll offer me a ride to the

airport.)

American: (If she wants a ride, she’ll ask me.) Have a great

time.

Chinese: (If she had wanted to give me ride, she would

have offered it. I’d better ask somebody else.)

Thanks. I’ll see you when I get back.

Case5,case6答案:东西方交际方式差异是由东西方文化差异所致,因为东方文化注重维护群体和谐,强调社会等级制度,而西方人注重个人利益至上,淡化社会等级制度。这些差异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东方重等级,重身份,言谈举止非常注重礼貌,以体现出地位等级上的差别;西方人则重平等,谈话举止相对随意轻松。

二、东方重意境,表达含糊,常给人欲言又止的感

觉,这就要求听者依靠说话时的语境来理解说话者的意思,而且东方人常把沉默当作一种回应的方式,所以有时在交谈时还要考虑说话人的神情举止,以便做出正确的推断;西方人则重言传,表达清晰达意,谈话中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有效信息。

三、东方重面子,说话往往迂回婉转,尤其与对方有不同意见时更是隐晦含糊,担心伤和气,伤感情,对有些话甚至避而不谈以求一团和气;西方重诚实,凡事以事实为先,说话方式直截了当,遇到不同意见时不惜针锋相对求得是非曲直。

四、东方重集体负责,西方重个人负责。尤其在谈判中,东方人想好了再说,因为在谈判桌上代表的是团体的意见,是个人所属的群体,因此,说话往往显得比较谨慎;西方人边想边说,在权责范围内可以自行作出决策,注重谈判的实效。

五、东方回避矛盾,遇到问题常采取拖延的态度,静观事态的发展,有时会延误解决问题的时机;西方则习惯于直面矛盾,主动分析问题所在,并采取积极的态度解决矛盾,具有相当的效率。

case7. Some Westerners think that Chinese people are cold because parents don’t usually kiss their children, nor are husbands and wives seen to kiss each other when they meet after a long separation.

Part V Film Comment

List some intercultural phenomena (at least three) shown in the film “ The Guasha Treatment”, and make comments on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观电影《刮痧》杂感

守望者0202 发布于:2009-02-12 22:26

郑晓龙2001年的影视作品《刮痧》,油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在以美国为背景的环境中,以中医疗法“刮痧”为线索,展示了中西文化差异或者说是矛盾,综观整个影片,令人思索···

一.关于文化

中国由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开始,到汉代的独尊儒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伦理观,讲究尊老爱幼,讲究祖先崇拜,讲究后代的繁衍,由此也形成了我们中国特色的“打是亲,骂是爱”的传统观念,只有在我们这个国土之上生长起来的人才能够真正的理解其内涵。影片

中许大同的儿子小丹尼斯对此就是一个不理解,以致和他的玩伴矛盾不断。这个是家庭伦理上中西文化的差异。

另外一个,医学上的差异也是让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的刮痧治疗术。在法庭上,许大同说到中医的脉络,律师和法官都茫茫然。其实,别说西方人,就是中国人,即便是中医医生,很多人都不能很好的理解中医理论的阴阳、五行、经络,何况时外国人呢?

按“百家讲坛”中王新陆教授的《解读中医》的讲座来说,中西方在开始的时候,医学基本都是一致的,都是从生产生活种积累起来的经验,都讲究整体论治,起初都是巫医不分。只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在后来才逐渐逐渐地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有了各自的理论体系。西方从盖伦的《子宫图谱解剖》走向了实证论,走向了微观;我国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伤寒论》奠定了辩证施治的基础。

其实这部电影也可以让我们思索一下中医的出路究竟在何方?由于中医学的时间长,且需记的特别多,悟性亦很重要,在急功近利的今天,想要把已经式微的中医学再度焕发活力和口碑,尤其是在世界上赢得普遍的认可,尤其显得艰难和意义重大!

可幸的是,中医学在治疗好些疑难杂症的疗效上引起了世界上很多人的关注,它的个性化治疗亦逐渐受到了重视。

二.关于友谊

许大同的老板,本来去法庭时为了帮助其一臂之力的,但看到照片上的小丹尼斯因刮痧而其的伤痕时,缄口不再发言。由此也引起了许大同的强烈不满,认为他不够朋友,从法庭出来后直接辞工,还对那个老板兼朋友者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看到这里,可以引起我们的思考。确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因为他人与自己的关系亲疏而或多或少地给予方便。但许大同的那个老板加朋友的人不是如此,当他以为许大同虐待小孩时,不再帮其辩护。这是个对事不对人的态度。他从许父口中得知刮痧是一种中医治疗法时,不辞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求证,为许大同一家的重新团圆和完整付出了不小的努力。这友谊难道不足以珍惜吗?

在这个故事中,亦可看出欧美世界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与中国人治的点点痕迹。

三.关于教育

说到教育,离不开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在开篇为许大同举行的庆功会上,小丹尼斯和老板的儿子干了一架,许大同要他向老板的儿子道歉,小丹尼斯没有接受,于是把小丹尼斯揍了一顿。在后来,许大同跟老板说,这是给他面子,但他的老板觉得很难理解。

中国人讲求个人自扫门前雪,讲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人讲求己所欲施于人。同同是从自身出发,但一个是从所不欲出发,一个是从己所欲出发。这就让两个地域的人有了完全不同的观念。在影片中,护士发现小丹尼斯背上的刮痧所致的伤痕时,马上报案,其他人也为了小孩不生活在自己认为的虐待环境中而不惜出庭作证,连许大同的老板兼朋友那个人同样出席,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为了对小孩好。想想咱们中国,会为了他人家庭因教育小孩而出庭作证吗?会为了这种不利己得罪人的事挺身而出吗?

四.关于脾气

法庭中,那个儿童权利保护中心的律师为了赢得官司,任意曲解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精神实质,终于激怒了许大同而让这事走向了诉讼。在此,引用一个网友的话来说就是,中国的暴躁正好掉进了美国的冷静陷阱里。

在这里,看到许大同被激怒得近乎失去理智的表现,我们观众可能都会深深地给予同情,而对那个律师厌恶之。

实际生活中,愤怒往往于事无补,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愤怒是一把双刃剑,让爱自己的人受伤,也让自己受伤;是让亲者痛,仇者快的的东西。也许,一个人只有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愤怒,很理智的对待所发生的事情时,才是一个真正成熟的应有的态度。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1.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 7."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8."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 9."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 10."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11."中美时间观之对比 1 2."浅析汉英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 13."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探析 14."英语身体语的交际功能研究 1 5."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 16."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 1 7."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生的影响 18."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9."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0."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21."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2 2."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3."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之成效 24."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策略 25."英汉道歉语差异及原因 26."中西跨文化礼貌语差异探析 27."英汉语言中礼貌表达法之比较 28."英汉习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源 29."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的异同研究 3 0."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31."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 32."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 3 3."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4."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 35."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

6."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7."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38."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439."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40."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 4 1."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42."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43."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44."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 4 5."论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46."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的非语言交际 47."浅析英汉汽车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 48."英汉隐喻差异的文化阐释 49."文化语境下的英汉植物词 50."文化语境下的英汉动物词 51."从体态语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52."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53."文化视野下英语谚语的比较

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 form of global communication. It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wide range of communication problems that naturally appear within an organization made up of individuals from different religious, social, ethnic,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s.As a separate notion, it studies situations where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interact. Aside from languag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cuses on social attributes, thought patterns, and the culture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It also involves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 cultures, languages and customs of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lays a role in social sciences such as anthropology, cultural studies, linguistics psychology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base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es. There are several cross-cultural service providers around who can assis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Research is a major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s we all know,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ure of the East and West that I can not list all of their different aspects. I will focus on the differences of diet custom and teaching system. For your better understand , I will set examples of China and America. It is no doubt that it is a tradition to use chopsticks for Chinese. But people in America prefer to forks and knives. This different result is based on different food they are like .Americans choose to eat beefsteak, bread, and salad, while Chinese people choose noodles, pancakes and rice. What is more, the custom of drinking tea in China and drinking coffee in America are stand out particularly .However, there is a trend that the food in both countries has been mixture. For example, the coffee and bread have introduced to China. The famous KFC is very popular at children. The gap of teaching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s big. Chinese students always complain about their homework. Too much homework has limited the time to exercise and relax. They have to recite many things as to get a high mark. Homework comes the first to them. In my opinion, the study in America is more interesting .Teachers pay attentions t o training students? skills in thinking in realistic life not to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 ce of memories. In a addition, the rate of going to school ,the salary of teaching ,and t he job of graduates are quite different, too. I should say that China government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improve its teaching system. I am also expect to be one day ,the West give more cheers to our country. “Culture is the collective programming of the mind which distinguishes the me mbers of one category of people from another.”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has impact on business. For example, when a company is having meeting, the word “table” they mention in American Engli sh means to put something on the agenda, but in British English it means to put somet hing off the agenda. This example indicated how the culture affects the business. In Western wedding culture and the first in the West in thinking about the differe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宁五中张永宏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英语教学现状,探索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具体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大组成,思考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义文化语用文化 多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传统的听说法“with its end less and mind-numbing repetitive drills”和古老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法。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或使用是否流畅,而较少注重结合语言使用的场合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即使是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能用所学的英语同外国人进行有效地交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人们必然对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的这种缺陷。 首先,何为跨文化交际呢?“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等诸语境因素,造成人们不同的说话方式或习惯话语。这就可能使交际双方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地推论,从而产生冲突、误会或交际的故障。 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针对文化冲突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在理解、掌握外国文化知识与交际技能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 广泛, 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 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 文化交际。中国成功地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能用英语熟练有效地交际的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给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其现实意义。 2、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我们要打破以往“就语言教语言”的模式,把交际因素引 进到英语教学中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揭示那些隐伏在语言背后的,易引起误会和冲突的文化因素。掌握语言不只是掌握语法、音位和语义规则,还必须考虑到外国社会文化背景造成的语言之外的规则。 3、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二 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

跨文化交际论文中文

浅谈跨文化交际 【摘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文化冲突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一.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一一叙述,只能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1.隐私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

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3.客套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4.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

跨文化交际答案1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双语课程水平测试题(一) I. Multiple Choice(20 points, 2 points each) Directions: There are some statements in this section. For each statement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D, choose the ONE that best complete the statement. 1.In the United States continues to welcome a large number of immigrants移民each year and has referred to as a melting-pot大熔炉society. This trend can reflect the theory of ___A__. A. macroculture B. microculture C. globalization D. modernization 2. A teenager dresses like and talks like a gang member but not a member of any gang. This case reflects the ___A____ characteristic of subgroup. A. deviant label B. temporality C. wanna-be behavior D. unexamined 3.When you talk with your friends about Picasso, Beethoven, you are talking about culture from ___B___ perspective. A. anthropological人类学 B. intellectual有才智的 C. social D. psychological心理 4.The dialogues at the United Nations, for example, would be termed __B_______. A. 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B.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C.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5.There is a Chinese belief that “One is good in nature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ut similar habits. However, if he is not well educated, his nature changes”. This belief can reflect that____C___. A. Human nature is evil but perfectible B. Human nature is a mixture of good and evil C. Human nature is good but corruptible容易 堕落的 D. None of the above 6.Mr. Wang, a Chinese immigrate in U.S, has adapted himself so well to American culture that he gradually lost his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This process is called__C___. A. separation and segregation隔离 B. integration整合一体化 C. assimilation吸收同化 D. marginalization边缘化 7.Liming, a Chinese student, just began his study in a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his first week in U.S., he thought everything was new and exciting, and he enjoyed himself a lot. Liming is in__A___ stage of culture shock. A. honeymoon蜜月 B. crisis危机 C. reintegration再整合 D. gradual adjustment逐渐适应 8. ___C__ is the process of putting an idea into a symbol. A. Decoding B. Channel C. Encoding D. Source 9.___A__ refers to anything that distorts歪曲曲解the message the source encodes. A. Noise B. Message C. Source D. Context 10.___D__ refers to that portion of the receiver response of which the source has knowledge and to which the source attends and assigns meaning.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 中国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研究有近 60年的历史,近些年来有了更快的发展。如今,外语教学中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了许多教育家,语言学家的极大关注。外语教学应当结合相关文化来进行,这一点似乎已经成为当今外语教学界的共识。近年来,文化成了热门话题,文章和论著都有不少。无论是讨论教学还是教材,教学大纲还是课程设计,几乎无一不强调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强调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习得相关的文化。而我们的英语教学侧重于语言教学,对文化方面涉及不多致使学生一开口常常是“汉语思维,英语形式”。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导致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Thomas)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错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出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现在外语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文化教学很多只停留在文化知识层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大文化信息量的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发觉文化差异方面的信息。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学生也才能有掌握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勿庸置疑的,关键问题是在于如何培养。高一虹教授指出,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应该有以下特点:1.它以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中心,有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对异文化共情能力,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觉察和反省。2 .注重态度和情感层面,也包括认知层面,特别是批判性的反思能力。3. 不限于目的语文化,而是通用于与任何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跨文化交际 例题一: 内容提要:合资企业中,跨文化差异现象的存在,使得企业领导与员工的沟通具有一定的障碍,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造成的。面对这种文化冲突,要理性地去对 待,避免感情用事,致使矛盾愈深。 案例名称:《回答的方式》 案例介绍:飞利浦照明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美国人)与一位中国员工交谈。中国员工的回答令副总裁难以理解,甚至不耐烦。 个人简介 姓名:朱生玉学号:200440001 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系 案例:《回答的方式》 飞利浦照明公司某区人力资源副总裁(美国人)与一位被认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国员工交谈。想听听这位员工对自己今后五年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期望达到的位置。中国员工并没有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开始谈论起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的晋升体系,以及目前他本人在组织中的位置等等。讲了半天也没有正面回答副总裁的问题。副总有些大惑不解,没等他说完已经有写不耐烦了,因为同样的事情之前已经发生了好几次。“我不过是想知道这位员工对于自己未来五年发展的打算,想要在飞利浦做到什么样的职位罢了,可为何就不能得到明确的回答呢?”谈话结束后,副总忍不住想人力资源总监甲抱怨道。“这位老外总裁怎么这样咄咄逼人?”谈话中受到压力的员工也想甲谈苦。作为人力资源总监,甲明白双方之间不同的沟通方式引起了隔阂,虽然他极力想双方解释,但要完全消除已经产生的问题并不容易。 以上便是整个案例,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跨文化焦急的例子。首先,我们看到这位副总裁是美国籍人,而那位员工则是中国籍。既然出生于两个不同的过度,那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文化北京、教育程度、文化差异等众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正是由于这些文化差异的存在,才使得双方在交流、沟通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障碍。其次,“中国员工并没有正面回答问题”,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位中国员工没有正面回答问题的原因。比如说由于语言障碍、没有理解透彻美国副总裁所说话语的原意;或者说副总的文化方式让中国员工产生了误解;亦或是中国员工有意回避从正面回答……。以上原因都知识我们的推测而已。下面我们给出一个假设。假设这位中国员工从正面直接回答了副总的问题。比如,中国员工回答:“……想在五年之内作到营销部经理的职位。”很显然,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心理,这样的回答违反了中国人一向谦虚、委婉的心理习惯。太直接反而暴露出自己很有野心,高傲自大的缺陷。谦虚也可以给自己留有后路,万一做不到那个理想的位子,也不至于丢面子,被人耻笑。恰恰相反,美国人一向简单明了,很直接,这也是他们一贯的思维方式。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汉硕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最近很多人问关于汉语国际教育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该怎样答,我根据自己的粗浅经验,现总结如下: 1.答题思路:按照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具体如下:(1)发现问题:也就是提出问题。在所给的案例中,某个出国教汉语的志愿者教师或来中国教外语的外教等,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遇到的困难可能是课堂教学时的,比如学生上课都不积极回答问题,不愿意参与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或者问老师一些可能涉及到“隐私”的问题;也可以是这位老师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比如无法与当地人沟通或交流(语言障碍,文化障碍),无法适应当地人的生活,或不理解当地人做某事时为什么会采取那样的方式,等等。注意: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要从多角度分析,一般情况下,也不只是一个问题,所以,要按条来答。 (2)分析问题:要求你具体分析一下这位老师或某人遇到这种困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主要是文化方面的原因,可能还涉及到一些他所采用的文化策略等。比如,他由于对对方国家文化不了解,对方国家可能很注重“隐私”,而在我们国家这不被看做是“隐私”。同时要求你分析出我们的母语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最主要的是和对方国家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因此造成了他在文化方面的不适应,以至于教学和生活中都出现了问题或遇到了困难。关于他所使用的文化策略,主要就是他自身有没有做到尊重当地的文化,有没有试着去融入这种文化,接受这种文化,还是一味的采取排斥策略,认为自己的一切都好,别人的一切都不好。这就是分析问题了。 (3)解决问题: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了。怎么解决他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你自己提出个对策就行了,当然,要根据一些你所知道的文化常识和应对策略。比如首先尊重当地文化,多和当地人交流,努力让自己适应当地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做到求同存异,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有些文化的知识是很灵活的,比如中国人的谦虚、中庸的思想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就知道的,就是稍微总结一下,理顺一下,就能答题了。关于这个,如果时间还来得及,就看一下程裕祯的《中国文化要略》,看一下中国文化的特点等,很多东西是很细致的,自己要稍加总结。如果时间不是很充分了,就把刘珣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上的关于“跨文化交际”的那个章节仔细看一下,我觉得应对这道题应该够用了。 2.答题方法:其实思路清晰了就很好弄了,老师会看你的逻辑分析能力。强烈建议大家一定要分条论述,千万别想到哪说到哪,写出一大片,阅卷老师还得自己去给你找点,这样,老师会很疲劳的,老师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思维混乱的。所以说,大家答题时我觉得可以按两种方法来写: 第一种: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写,一共三条,然后在每条的下边分几个小点,因为发现的问题肯定不止一个,相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会不止一条。 第二种:按一共出现了几个问题分条,第一条,问题1: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3--以此类推。 总结一下,以上两种方法都各有利弊,因为有时不同的问题是由同一个原因产生的,或者需要同一种解决策略。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其中一种。按以上的问题全部分析完以后,最好再来个综述,大致总结一下,字数不用太多,就是有个小结尾。 最后,要跟大家说的是,字数和字迹的问题。这个案例分析要求是1000字以上

跨文化交际

【知识点归纳】 1.重点概念: (1)文化:culture,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研究者有不同定义。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定义影响很大。 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其特性是:人类独有;来自后天习得;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动态,与一定历史时期相联系。 (2)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活动,文化在交际中得到发展与传播。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主要指人际间通过语言等交际工具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 (3)编码与解码 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编码是把思想、感情、意识等编成语码的过程,解码是对外界接受的符号或信息赋予意义或进行解释的过程。 (4)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言语交际是指使用语言作为交际媒介; 非言语交际是指使用除语言以外的交际工具作为交际媒介,例如:文字、盲文、手语、手势、旗语、号语等。 (5)跨文化交际 广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往来或信息传播与沟通活动。 狭义: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阶层、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6)文化模式分为特殊的文化模式和普遍的文化模式两类。 特殊的文化模式是指各民族或国家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普遍的文化模式是指一切文化都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种文化构造适用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美国人类学家C.威斯勒尔认为,普遍的文化模式包括:①语言;②物质特质;③美术;④神话与科学知识;⑤宗教习惯;⑥家庭与社会体制;⑦财产;⑧政府;⑨战争。 (7)文化深层结构 亦称为“文化潜意识”,相对于文化表层结构而言。指一个民族族体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的固定心态,在一种文化中既不产生律动也不产生突变的心理层次。有些学者认为,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不断地追求变动,渴望不断地超越”;而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则具有静态的目的性,寻求天下太平,维持整个结构的平稳和不变 (8)文化定势 “定势”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政治评论家Lippmann 在1922 年出版的《公

(完整版)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翻译1-10单元

1 Translation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直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比以前多了,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理解有着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2 Translation 文化有时候被称为我们的心智程序,我们“头脑的软件”。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这个用电脑所做的类比,把文化看作是支持运行的操作环境。文化就像电脑使用的DOS或者Unix或者“视窗”(Windows)等操作系统一样,使我们能在各种各样的实际应用中处理信息。用“视窗”这个比喻来描述文化似乎也很有吸引力。文化就是我们心灵的视窗,透过它我们审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社会中不同个体的视窗是不大一样的,但都有着一些重要的共同特征。 文化就好像是鱼畅游于其中的水一般,人们想当然地把文化看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很少去研究它。文化存在于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之中,文化对于我们了解我们自身之为何物是必不可少的,就正如生命离不开空气一样。文化是特定群体的共有财产,而不单是个体的特征。社会按照文化设定的程序运作,这种程序来自于相似的生活体验以及对这种生活体验之含义的相似阐释。 如果文化是一种心智程序,那么它也是现实的心灵地图。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文化就告诉我们应该看重什么、偏好什么、规避什么和做些什么,文化还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是什么样。文化为我们提供超越个体经验可能的理想典范,帮助我们决定应该优先考虑的人或事。文化为我们建立起行为准则,并视遵守这些准则的行为为正当、合法。 3 Translation 43

浅析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导论课程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s trend, exchanges between countries become more and more closer, and the shock or conflicts among countries is inevitable. It is very significant to master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so that we can exchange and cooperate people from different regions much better. This article may give a brief overview on what i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real function of getting the communicative skills,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what capabilities we need to know,and how to improve abiliti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present situation, methods of improv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浅析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学号: 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 写作批次:

原创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 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年月日

目录 摘要 (4) 前言 (5) 一、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的产生原因 (6) (一)思维模式的差异 (6) (二)行为规范的差异 (6) (三)价值取向差异 (7) (四)语用迁移所造成的影响 (7) 二、跨文化交际中误解现象的表现 (8) (一)称谓用语 (8) (二)礼貌用语 (8) (三)招呼用语 (9) (四)邀约用语 (9) (五)比喻用语 (9) 三、避免产生跨文化交际失误的方法 (10) (一)社会层面 (10) (二)教育教学方面 (10) 1、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11) 2、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1) 3、更新教学观念 (12) (三)交际双方 (12)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自从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以来,跨文化交际的次数在不断的上升当中,而文化差异现象则是造成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篇文章针对此问题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的产生原因、跨文化交际中误解现象的表现以及避免产生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的一些方式方法等,以期能够对各位同仁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

跨文化交际开题报告

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问题 A Probe into the Differences of Taboo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Cultures (一)选题依据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频繁,在跨文化中的语用失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禁忌是世界各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禁忌规范了人们的言语行为与社会交际,而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汉英禁忌语的迥异,就是禁忌语,跨文化交际是现代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语言禁忌现象就成了最基本的要求,可以使跨文化交际更加得体,更清晰的展示出中西方禁忌语的异同,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能避免出现言语不当的问题,并通过中西方禁忌语的异同研究出来。 (二)选题意义 禁忌是世界各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禁忌规范了人们的言语行为与社会交际。而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汉英禁忌语的迥异。所以,无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因传统或社会风俗不同,会引起对方强烈反感,这样便导致了有些词语我们要避免使用,就是禁忌语。在经济和信息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是现代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语言禁忌现象就成了最基本的要求,可以使跨文化交际更加得体。 本选题重点关注日常交流中跨文化交际语的禁忌语,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在跨文化交际的视野里,界定和区分了禁忌语的几种类型,分析了中西方禁忌语不同的种种原因,以期在注重语言知识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交际失当,从而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日常对话中避免语用失误的出现,即使出现也能很快认识并改正,而此篇论文的目的就是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更清晰的展示出中西方禁忌语的异同,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能避免出现言语不当的问题,并通过中西方禁忌语的异同研究出其折射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样可以更透彻的了解中西方文化,对于跨文化交际很有帮助。 (三)课题写作的目标 禁忌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语言现象,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习惯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在每个民族和每种语言中都有体现。中西方文化和信仰差异导致了禁忌语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于是,这篇论文要先陈诉清楚禁忌语的定义,来源,特征,然后总结出中西方禁忌语的异同,最后从这些异同中总结出产生中西方禁忌语相似和差异的原因,最终从这些原因中总结禁忌语折射在文化上的差异。了解了这种差异,才能避免的跨文化交际因为文化差异而发生一些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跨文化交际。 (四)课题的基本内容 Content

跨文化交际_名词解释

1.Globalization is considered as a process of increasing involvment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 经济学视角中的全球化表现为不断增加的国际商务往来过程。 2.Macroculture:The term macroculture implies losing ethnic differences and forming one large society. 宏观文化意味着种族差异的消失和一个大社会的形成。 3.Melting pot means a sociocultural assimilation of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nationlities. 熔炉:不同背景和国籍的人们之间的社会文化的同化。 4.Microcultures:cultures within cultures 微观文化:文化中的文化 5.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e perceptions and symbol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跨文化交际:指拥有不同文化认知和符号体系的人文之间进行的交际。 Chapter 1 6.Culture is a learned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 about beliefs,values,and norms,which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 of people. 文化是习得的一套关于信仰,价值观,规范的公认的解释,这些信仰,价值观,规范对相当大人类群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7.Culture identity refers to one’s sense of belonging to a particular culture or ethnic group. 文化身份:指有意识地把自己归为某一特定文化或种族群体。 8.Subculture are formed by groups of people possessing characteristic traits that set apart and distinguish them from others within a larger society or dominant culture. 亚文化:具有能在更大的一个社会范围内或主流文化中使自己有别于他人的特点的人类群体所形成的文化。 9.Subgroup are groups with the dominant culture does not agree and with which it has communication problems. 亚群体:与主流文化不一致,并与主流文化有交际障碍的交际群体。 10.Rules may refers to socially agreed-on behavior or to individual guidelines for behavior. 规则:社会认同的行为或行为的个体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