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抗日电视剧

儿童抗日电视剧

儿童抗日电视剧

鸡毛信烽火少年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古城童话还是《狼行拂晓》出奇制胜

大号小兵遍地烽火抗日小奇兵小小飞虎队小鬼特种兵剑蝶红缨枪

三挺机枪的故事红毛巾谁是卧底穿越烽火线特殊八连

策反翻译官说死不投降功夫少年之陈真

大人看的抗日战争片:近几年来,抗日的电视剧太多了

《雪豹》、《中国远征军》、《铁梨花》、《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亮剑》、《特战先锋》、《铁道游击队》、《血色湘西》,《功勋》,《暗算》《八路军》,《五号特工组》,《狼毒花》,

《远东特遣队》,《烈火金刚》《新四军》,《白求恩》,《军刀》,《江塘集中营》,《吕梁英雄传》,《敌后武工队》,《敌营十八年》

《我的团长我的团》,《长征》,《中天悬剑》

谍战迷迎春花东北抗联战雷神满山打鬼子

抗战影视作品观后感15篇

《抗战影视作品观后感》 抗战影视作品观后感(一): 《鸡毛信》观后感 暑假,我看了一部电影,叫《鸡毛信》,电影了的海娃冒着生命危险,把信送到了张连长的手里。 一天,海娃正在放羊,海娃的爸爸拿着一封信来找海娃了,爸爸叫海娃把鸡毛信送到张连长那,而且要亲收送到张连长的手里。 海娃在路上遇着了鬼子,鬼子把海娃抓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村里,鬼子叫海娃把羊都赶到圈里,鬼子太君还说今晚要吃羊。海娃趁鬼子睡觉时逃了出来,把藏在羊尾巴下面的鸡毛信拿出来逃跑了。谁知小鬼子追了上来,鬼子和八路军打了一仗,鬼子朝海娃打了一枪,但是海娃还是把信交给了张连长。 我要向海娃同志学习,学习他机智勇敢的精神。 抗战影视作品观后感(二): 抗战电影的观后感 《小小飞虎队》观后感 这个寒假,我和好朋友栾琪相约在永乐电影城观看电影《小小飞虎队》。 这部电影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主人公是:小银、大壮和虎子。他们为了把情报送到飞虎队那里,历经千难万险,还到处被鬼子通缉。 记得有一次冒险,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三个小伙伴和小次郎君打擂台,虎子和小银吓得都躲在了大壮的身后,说:大壮,你块头、力气最大,还是你来吧。打了一半,大壮坚持不住了,于是他灵机一动,抱住小鬼子,虎子和小银搭档,把鬼子打了个脚朝天,让他哭笑不得。 最后,三个伙伴还是被鬼子捉走了,逼大壮说出情报,大壮想:小鬼子肯定不懂中国字。于是顺口编了一个情报:夜里老尿炕,不尿它就憋得慌。哈哈,观众们都笑的前仰后合。 啪啪啪,有枪声,肯定是老洪和飞虎队来救咱们了。大壮欣喜地说。于是,三个小伙伴开始了新的一战。 最终,三个小伙伴在飞虎队的帮忙下,逃出了虎口,成功把情报告诉了老洪,这使飞虎队歼灭了大队日寇。小伙伴正式成为了小飞虎队的成员,是三个名副其实的抗日小英雄。 他们的年龄和我们一样大,但是他们都那么机智勇敢、临危不惧。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要珍惜此刻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勇敢应对困难,用我们的智慧把祖国建设的更完美,更强大。 抗战影视作品观后感(三):

最新-抗日儿童题材电影剧本 精品

抗日儿童题材电影剧本 1、小河边日夏日的阳光火辣火辣的,照射在碧绿的稻苗上,泛起了一点一点的白光。 一阵熏风吹过,稻苗掀起了一层层的绿浪。 远远望去,绕村而过的小河已经断流。 但是,小河在流经临近岗楼的拐弯处,白亮的河水却呈弧形一下飞上、一下落下,凌空激起了一片片的浪花。 两顶荷叶帽儿一下冒出,又一下儿低下不见。 2、岗楼上日日军用杉木条搭起的高高的岗楼上,一个胖乎乎的日本兵提着三八大盖,踮起脚后跟,好奇地朝河边张望。 原来那是两个十来岁的孩子,一男一女各顶着荷叶帽儿,拿着破木盆与木瓢,崛起小屁股在一下一下地戽水。 看来,他们想戽干了塘堰里的河水,去捉其中的活鱼。 3、小河边日河水已经给戽得所剩无几,塘堰里已经水落石出了。 一条大鲫鱼突然撞在那个女孩的脚上,又溜走了,惊得女孩大叫一声。 他们赶紧朝污水里扫了一眼,那鲫鱼竟然不见了;他们继而相视一笑,因为他们都是一张汗水与污水淋漓的淋漓的脸;突然,河水猛地哗啦一响,两人急忙低头,那条鲫鱼竟然在水里飞快地游来游去。 他们飞扑下去,鲫鱼不见了;只是他们的脏脸更加脏了。 男孩用脚在水里使劲地划动了几下,鲫鱼跳出了污水,落在塘堰里的烂泥里。 两个孩子又扑了上去,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捉住了那条活蹦乱跳的鲫鱼。 4、小桥上日一小队日本兵,牵着一条军用狼狗,押着十来个衣衫蓝缕的农民,朝架在小河上的小桥徐徐走来。 农民们被日本兵用棕绳一个个的捆住以后,又用一根长长的棕绳串成了一长条。 两个日本兵抬着一排扫荡来的鸡鸭,跟在队伍的后面。 他们走上了桥顶,其中的小队长小本一郎,一路都是没精打采的,只有当他看见两个孩子时,才有了一些精神,他朝队伍一挥手,命令队伍继续前进,自己却朝两个正在田埂上烧火的流浪孩子跑去。 5、田埂上日田埂上,三块石头架着大大小小几个泥包,已经给柴火烧得发

抗日战争著名战役

抗日战争著名战役: 1------------第二次淞沪会战2------------徐州会战 3------------武汉会战 4------------平型关大捷 5------------雁门关伏击战6------------台儿庄战役 7------------百团大战 8----------南昌会战

1第二次淞沪会战(1937.08.13 - 11.12)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 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沪兵力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七·七”事变,侵占平津后,企图侵占上海,而后进攻南京。8月9日,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进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被中国保安部队击毙。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挟中国政府撤出上海保安部队,亦向上海增兵。 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以虹口区预设阵地为依托,向淞沪铁路天通庵站至横滨路的中国守军开枪挑畔,并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被中国守军击退。 8月14日,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同时,军事委员会以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辖3个师1个旅及上海警察总队、江苏保安团等部,担负反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任务;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 并扫荡浦东之敌。 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声称“为了惩罚中国军队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觉醒,于今不得不采取之断然措施”。同日,日本下达编组上海派遣军的命令,以松井石根上将为司令官,下辖第3、第9、第11师(欠天谷支队)等部,作战任务为“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占领上海及其北面地区的重要地带。” 与此同时,蒋介石下达全国总动员令,将全国临战地区划为5个战区,沪杭地区为第3战区,冯玉祥任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并任命陈诚为第3战区前敌总指挥。决定以主力集中华东,迅速扫荡淞沪敌海军基地,阻止后续敌军登陆。 8月17日,中国军队再次向虹口、杨树浦方面之敌反击。第87师攻占日海军俱乐部,并击退敌多次反扑。第88师在八字桥、法学院、虹口公园等处与敌反复争夺。8月19日,中国军队又一次发起攻势,以从西安到达的宋希廉所属第36师加入战斗,与第88师、第87师一起,经昼夜激战,突破日军阵地全纵深,攻入汇山码头。日军凭借坚固工事顽抗待援,中国军队进展困难。第36师第215团第2营300余名官兵攻入华德路十字街口,突入巷内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不料被日军以坦克阻塞路口,遭到火力袭击,全部壮烈牺牲。 在此期间,中国军队亦与日本航空队展开激战,并积极攻击进犯的日本陆军和舰艇,击落日机47架,炸沉日巡洋舰1艘,中国空军队员阎海文、沈崇诲等壮烈牺牲。

抗战题材赏析

抗战题材作品何以经典难现? 抗战题材的写作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始终是重要的脉络,曾经涌现出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尤其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抗战题材长篇小说在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准等方面均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然而,抗日战争胜利过去近70年,尽管历史留给我们足够的距离,也留给我们足够的眼光和力量去透视这段岁月,真正称得上经典的作品还少有出现,原因何在?何以有大量重复、平庸甚至低俗的作品占据荧屏?当前的抗战题材写作怎样才能在思想认识、叙述方式、文学观念、史料挖掘、历史意识以及现实观照等方面有所突破? 抗战题材作品娱乐化、庸俗化现象严重 “横店摄影基地有四五十个剧组都在拍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中国作协创研部评论家李朝全说,有些抗战题材的剧中出现手撕鬼子、用手榴弹炸飞机的雷人场景,如此荒诞、滑稽的电视剧,败坏了神圣的、悲壮的历史,抗战题材电视剧武侠化、偶像化,鬼子脸谱化问题严重。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倡导真诚写作,回到历史真实,用严肃的态度还原历史。很多抗战题材的作品遮蔽真相、消解真实性,没有经得住推敲的细节,有严重的娱乐化倾向,缺乏精神性、文化性、诗性的品质,这是我们必须警惕、必须对抗的。评论家李建军提出,写日本鬼子多么坏、多么蠢,我们多么勇敢、多么机智,都是外在化的。那么内在化的关于战争的叙事是什么呢?我觉得就是要有人性,有反思。战争是巨大的人为灾难,

不管对被侵略者还是侵略者而言都是巨大的灾难,这些需要站在很高的基点看。 抗战题材作品娱乐化盛行的另一面是历史真实的缺位。《解放军报》记者傅逸尘在阅读了大量当下抗战题材作品后,感觉现在很多抗战题材作品,尤其长篇小说,看不出作者写的是哪一场战役,看不到当时任何真实的历史风貌,看不清战争进行的过程,也不讲究战略战术,武器都很不专业。面对抗日战争这段惨烈悲壮的历史,很多虚构作品缺乏悲剧精神、缺乏悲悯情怀、缺乏存在感、缺乏超越性。他说:“有很多作品想象力过于泛滥。作家写作这样的历史题材时,过分依靠想象力是可耻的。” 抗战题材作品怎样才能有所突破? 曾经以《亮剑》、《狼烟北平》等作品为读者熟知的都梁,几部战争题材小说都被改编成电视剧,他的新作《大崩溃》也已纳入拍摄计划。在作品动笔之前,都梁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寻找史料,包括公开的出版物和相关文献,采访当年的抗日老兵等,另有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辨别史料真伪。都梁认为,一部严谨的军事小说,不仅需要史实真实,各种细节也必须经得起推敲。“在我们被影视剧培养出来的印象中,国军军官往往穿着笔挺军服,皮鞋光鉴照人,有空就喝咖啡吃西餐,武器也是精良的美式装备。然而真相并非如此。”都梁说:“我想重新梳理抗日战争中一些模棱两可的史观和史实。比如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配合,比如花

中国抗日战争历程必掌握70题

中国抗日战争历程必掌握70题 2015年8月12日10:54 阅读2131 1.1927 年6 月27 日,针对中国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形势,为制定日本对华政策,日本外务省在东京召开了(),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会上宣读了《对华政策纲要》,表明了日本对华动用武力的强硬政策。 A.“北方会议” B.“东方会议” C.“西方会议”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这一事件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 A.万宝山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八事变 3.九一八事变后,面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的情况,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奉行的方针和政策是()。 A.“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和“不抵抗”政策 B.“一致对外”的方针和“积极抵抗”政策 C.“全面抗战”的方针和“不抵抗”政策 4.九一八事变后,1931 年9 月20 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明确提出坚决反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等主张。 A.《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B.《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C.《对日战争宣言》 5.1932 年5 月5 日,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该协定是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退让政策的产物,规定日军可留驻上海,为日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提供条件。 A.《淞沪停战协定》 B.《何梅协定》 C.《秦土协定》 6.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后,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临刑前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著名将领是()。 A.冯玉祥 B.杨虎城 C.吉鸿昌

7.1934 年7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中国工农红军第7 军团为主,由军团长寻淮洲率领,准备进行抗日斗争的部队名称是()。 A.北上抗日先遣队 B.抗日义勇军 C.抗日同盟军 8.1935 年10 月1 日,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报》发表了著名的()。 A.《八一宣言》 B.《战争指导方案》 C.《自卫抗战声明书》 9.1935 年12 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北平学联组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抗日爱国示威游行,史称()运动。 A.五四 B.一二九 C.一二一六 10.1935 年12 月17 日至25 日,中共中央召开()。会议着重讨论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并相应地调整了各项具体政策,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11.1935 年12 月27 日,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报告,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利用地主买办营垒内部矛盾的可能性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 A.《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B.《论持久战》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2.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着重争取在西北的国民党军队上层人士是()两位著名将军。 A.宋哲元与王以哲 B.冯玉祥与吉鸿昌 C.张学良与杨虎城 13.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作战,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1935 年 11 月,()在反对日、伪军对哈尔滨东部地区的“讨伐”中在左撇子沟与敌人激战一日,不幸受伤被俘,1936 年8 月英勇就义。 A.杨靖宇

抗战题材影视剧观后感

抗战题材影视剧观后感 本文为抗战题材影视剧观后感,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近年来国产电视剧良莠不齐,翻拍改编雷剧翻滚不断。在这样的潮流下,不得不说《红色》这部戏确实是国产良心剧。说起抗日,我估计很多人听到这个题材就想说拜拜了。毕竟手撕鬼子的烂俗戏码让人不忍直视。而《红色》却不是一部单纯的抗日剧。它没有狂轰滥炸两军交战的场面,没有主角英勇无敌以一敌百浴血奋战的桥段。它有的是一件件扣人心弦的策划预谋,你可以说它是推理剧;它有的男女主角缠缠绵绵的纯情爱恋,你可以说它是言情剧;它有的是邻里之间家长里短恩恩怨怨,你可以说它是生活剧;它有的佳肴美食,几乎每集都会出现让你想流口水的食物,你都不禁想问,这是舌尖上的抗日剧吗? 但非常遗憾的是,如此优秀的作品,却遭遇各种不顺,为了精良制作,没有请什么大牌明星压阵,使投资方大面积撤资,编剧徐兵可谓是“砸锅卖铁”才是这部剧得以进行。演员吸毒被抓,影响电视剧播出,不得不删减片段,是剧情完整感有所缺失。后期缺乏资金,无法有力宣传电视剧,造成收视率观看量不理想。但是不管怎么样,还是很高兴看到有这么一部国产良心剧。我总觉得是金子总会发光,而那些总是找噱头弄炒作而没有把心用在作品上的电视剧不过朝

夕之间。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此类优秀作品,天天观看雷剧脑残剧只会让你的智商越来越低,而一部好的作品是可以让你有所触动和感悟的。 这部剧的名字叫《红色》,红色是什么?颜色,鲜血,战斗,胜利抑或是爱? 本片主人公徐天是一个红色色盲兼晕血症者。他分不清红色灰色,这是一个很巧妙的设计,并不是说这个设计对剧情有多大的推动和影响,而是对主题的内涵有着更深层的表达。徐天的晕血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影响的,是什么时候开始,大概就是从看到父亲血淋淋的死亡开始。这点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他害怕见血,害怕死亡,所以他只是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头老百姓。 还记得那本红色的册子吗?上面记录着七个共产党员的名字,他们因党牺牲,为党而死。每一次的任务与抗战都是要付出鲜血的代价,对了,徐天的父亲也是共产党员。当时大半个中国正处于危难时刻,屠杀与抵抗哪一样不是以血为代价。红色,流淌着鲜血,也昭示着胜利。还有租界内各种势力的交错,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利益而迫害他人。 至于我为什么说是爱情,还记得那条红色的围巾吗?那是田丹的围巾,也是徐天爱情的源头。他用热血将爱情守护,知道那个桃花盛开的日子。 在人物刻画方面,虽然说没有请什么大牌明星坐镇,却

中国人必看的十大经典抗战电影

中国人必看的十大经典抗战电影(转) 文/守望月儿 今年日本又有议员去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了,我们只能去谴责,除此还能做什么呢?罪恶的历史可以原谅,但是绝不能遗忘!就让我们去观看经典抗战电影,重温一下当年抗战的艰辛吧! 一、《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年) 电影内容:上海某纱厂女工素芬,贤淑善良,在夜校读书时结识教师张忠良,结为夫妇。婚后一年,抗战爆发,孩子呱呱坠地,取名抗生。忠良参加救护队,奉命随军转移。忠良在南京险遭敌人枪杀,后又被敌人俘虏,备尝艰辛。家乡沦陷后,忠良的弟弟忠民及其在乡村小学的同事婉华加入了游击队;老父被敌人吊死;素芬带着孩子和婆婆逃回上海。素芬进难民收容所服务,悉心照管孤儿。 二、《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年) 电影内容:女学生江玲玉在上海某大学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玲玉不顾姨母和表兄周家荣的阻止,毅然参加救亡演剧队,沿京沪线宣传抗日。不久,她与同队青年音乐家高礼彬相爱。抗战胜利后,玲玉与礼彬成婚。 三、《地道战》(1965年) 电影内容:1942年,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当地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及时应变,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几家相通的多口地道。某夜,黑风口据点的日军偷袭高家庄,高老忠为敲钟报警献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坏,幸亏区长赵平原带领游击队和民兵及时赶到,群众幸免于难。…… 四、《铁道游击队》(1956年) 电影内容: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由刘洪为大队长、李正为政委的铁道游击队,活跃于山东临城、枣庄一带铁路线上。日本侵略军小林部队及其特务队长冈村视他们为心腹之患,千方百计进行围剿。不久,抗战胜利,李正伤愈归队,率队赴临城阻遏国民党军队北上,救出了芳林嫂,并迫使小林残部投降。 五、《平原游击队》(1955年) 电影内容:1943年秋,为粉碎日本侵略军“扫荡”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阴谋,游击队队长李向阳奉命牵制日军驻守县城的松井部队,阻敌进山增援,同时保住李庄的粮食。松井恐老窝有失,被迫撤出李庄急返。最终李向阳终于全歼松井部队。 六、《地雷战》(1962年)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分别是: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长沙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滇缅之战,湘西会战,太原会战 1.淞沪会战 简介 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日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1] 这次战役,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月内占领上海。当时的国民政府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中正(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和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分省市保安总队,总计兵力约70万余师,奋勇迎战。 战果 淞沪会战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粉碎了他们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它是我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 这次战役,日伤亡6万多人,被我军击毁击伤飞机200多架,舰船20余艘。但是我军以落后的武器死守被日军优势火力控制的战线,加上指挥失当,伤亡重大,有大约30万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军团级干部损失过半,导致我军中下层出现断层,致使我军战力在后续出现下滑。 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2.上高会战 “上高战役”闻名中外,又称“锦江会战”。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歼灭日军16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缴获日军军马2800余匹,辎重物资无数。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将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蒋介石对担任攻击主力的74军甚为满意,特以军委会名义授予74军“飞虎旗”一面,此为国民革命军中最高奖励。 背景 当时,日寇企图拔掉驻守在上高的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这颗钉子,于元月份开始,盘踞在南昌的日军,陆续将派往鄂西及武汉的部队调返原驻地,并积极补充兵员,增加给养。日军积极进行渡河及夜战演习,并有侵华日空军第3飞行团主力先后飞抵南昌机场。日军拟兵分三路,总兵力约6.5万人,配有战车40辆,飞机150架,以第11军团司令官园部和一郎为总指挥。 战斗过程 1941年3月15日,圆部和一郎指挥2个师团、1个独立混成旅团,由安义、南昌等地分3路向上高地区进攻,企图攻歼国民党军第9战区第19集团军主力。 安义;中路日军第34师团占领高安后,向官桥、泗溪等地继续攻击;南路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一部在独城、经楼地区被国民党军第49军阻击,主力被阻止在灰埠,被迫渡江北上与第34师团会合。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于19日下决心:利用既设阵地,逐次抗击,诱日军进入上高地区予以围歼。当即电令:“严饬各军积秀对敌猛攻,务将深入之敌,歼灭于高安锦河南北地区。”为了增强罗集团的攻击力量,第战区长官部抽调王陵基川军陈良基、傅翼两个师由三都导区兼程南下。各军慑于军律之森严,又知援军即将到达,士气大振,奋勇争先与敌搏斗,围歼日军第34师师团之战于上高地区展开。 日中路军第34师团本已陷入绝境,而第34师团夺取上高的野心却未死,自19日经余程万师阻止于泗水东岸泗溪附近后,20日第34师团又采取锥形突入之战术,集中大炮十余门、飞机30余架,集中轰击泗水西岸唐、港西罗地区,阵地被毁,敌军遂乘机分由档口、港西

抗日战争电影名

血战台儿庄》、☆《鬼子来了》、《紫日》、《栖霞寺1937》、《东京审判》、《七七事变》、《我爱夜来香》、《梅花>>,《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粮食》、《小兵张噶》、《赵一曼》、《八女投江》、《鸡毛信》、《血战台儿庄》、《铁血昆仑关》、《大决战》、《太行山上》、《八路军》、《新四军》、《大反攻》、《强渡大渡河》、《飞虎队》、《蒙古王》、《黑山阻击战》、《烈火金刚》、《刺寇》、勾魂地堡》、《地下尖兵》、《集结号》、《犬王》、《锅盖头》、《向我开炮》、《八月一日》、《突破乌江》、《战友》、《红日》、《不该凋谢的玫瑰》、《黑太阳731》、《红色娘子军》、《小花》、《林海雪原》、《夜袭》、《黑太阳南京大屠杀》、《军人本色》、《万水千山》、《高山上的花环》、《打击侵略者》、《董存瑞》、《红军桥》、《奇袭》、《东进序曲》、《闪闪的红星》、《铁道游击队》、《英雄儿女》、《苦菜花》、《侦察兵》、《野火春风斗古城》、《上甘岭》、《渡江侦察记》、《长空雄鹰》、《南征北战》、《狼牙山五壮士》、《平原游击队》、《飞刀》、《直入虎穴》、太行山上》 、《东方红1949》、《解放》、《亮剑》、《长征》、《七战七捷》、《百团大战》、《周恩来在重庆》、《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中国兄弟连》《台湾1895》《仁者无敌》《敌营十八年》《狙击手》《我是太阳》《我的团长,我的团》《人间正道是沧桑》《我的兄弟叫顺溜》 《血战台儿庄》、☆《鬼子来了》、《紫日》、《栖霞寺1937》、《东京审判》、《七七事变》、《我爱夜来香》、《梅花>>,《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粮食》、《小兵张噶》、《赵一曼》、《八女投江》、《鸡毛信》、《血战台儿庄》、《铁血昆仑关》、《大决战》、《太行山上》、《八路军》、《新四军》、《大反攻》、《强渡大渡河》、《飞虎队》、《蒙古王》、《黑山阻击战》、《烈火金刚》、《刺寇》、勾魂地堡》、《地下尖兵》、《集结号》、《犬王》、《锅盖头》、《向我开炮》、《八月一日》、《突破乌江》、《战友》、《红日》、《不该凋谢的玫瑰》、《黑太阳731》、《红色娘子军》、《小花》、《林海雪原》、《夜袭》、《黑太阳南京大屠杀》、《军人本色》、《万水千山》、《高山上的花环》、《打击侵略者》、《董存瑞》、《红军桥》、《奇袭》、《东进序曲》、《闪闪的 1/ 2

抗日战争中的经典历史故事

抗日战争中的经典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日军先后投入30万兵力,动用了300多架飞机、几十艘军舰。中*队将70多万兵力调往淞沪战场。随着日军持续增援,中*队逐渐处于劣势。11月12日,上海沦陷。中*队共毙伤日军4万多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开始,中国中央军精锐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第三十六师等部,在京沪警备总司令张治中指挥下,主动进攻,企图一举扫荡驻上海之日本海军陆战队,但因指挥不当,竟未能奏功。8月22日深夜至8月23日晨,日本援军第三师团、第十一师团等,在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官、陆军大将松井石根的指挥下,在长江口南岸川沙口、狮子林直至吴淞口、张华浜等地强行登陆成功。日本援军在日海、空军的强大支持下,向宝山城、月浦、罗店、浏河镇一线发动猛烈进攻,企图包抄中国上海守军的后路,重施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故技。 历史战争故事: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3日,企图攻占太原的日军先头部队进抵平型关附近,八路军115师决定在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设伏。25日8时30分,日军坂垣师团21旅团的两个联队进入伏击圈,八路军设伏部队居高临下,向敌猛烈射击,将其分成几段,各个歼灭。战至下午1时,日军主力基本被消灭。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后的首次胜利,共歼灭日军1000多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轻重机枪20余挺、长短枪1000多支。 1937年9月25日,中国*领导的人民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第一个重要胜利——平型关大捷。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山西省灵丘县西南的平

对于抗战题材的文章

对于抗战题材的文章,一谈到国民党军队抗战失败的原因或说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战,有些人便神经过敏、气急败坏了!甚至是抢天呼地、捶胸顿足般发泄胸中异常不满的情绪。不仅如此,还如同“祥林嫂”般不停地反复地念叨着国军荣耀的“一系列会战”和“国军伤亡惨重的数字”!以此证明国军是抗日了,而且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民族英雄! 且不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来就客观评价国民党的抗日爱国行动,并把一些如:张自忠等国民党的抗日将士定为民族英雄而大肆宣传!但就历史的事实令人又不能不想到这些人已不折不扣地滑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全盘肯定国民党的抗日战争,对为什么丢失大半个中国并发生了本不应该发生的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悲剧而不能有任何反思之意! 于是这样全盘肯定国民党抗日的结果就令人产生了许多不解! 不解这些人在他们的文中, 只字不提东北是怎么丢的?蒙古是怎么丢的?华北是怎么丢的?国民党首 都南京是怎么丢的?直至大半个中国是怎么丢的? 只字不提“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前国民党在抗日上几乎无所作为,放任日军在东北做大做强,而只在”西安事变“之后国民党才开始抗日? 只字不提为什么国民党军队除了极少数胜仗之外,几乎是每仗必败?从东北一泻千里到崇山峻岭的大西南? 只字不提1931年“918”,甚至七七事变后的“淞沪会战”不思全力抵抗而是把中国的命运寄托与“国联”? 只字不提有时仅仅是日军一两万人就可以使数十万国民党军顷刻土崩瓦 解? 只字不提拥有几十万驻防大军的国军抵不住几万日军的进攻,为了在后方有

时间构筑新的防御工事竟然拔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日军没有阻挡住,却活活淹死了上百万无辜的百姓,并让数百万百姓无家可归,任凭滔滔黄河水使豫、皖、苏三省四十四个县尽成泽国,田庐村陌皆付流水,历时近长达九年? 只字不提进入相持阶段以来,日军对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主要进行局部的有限进攻,实施”政治和战略上”的压制性作战。每次作战通常在一个月之内,且往往在到达预定地区后即行停止或撤回。国民党军队则始终在战略上采取消极的防御作战,缺乏对敌军的主动进攻,因此在南昌、随枣、枣宜、豫南、上高、长沙等一系列会战中,尽管广大爱国官兵不乏英勇抗敌,壮烈牺牲,却往往不能打破日军的作战企图? 只字不提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了确保在中国的占领区,使之成为太平洋战争的兵站和基地,对敌后根据地实施了更加残酷的大扫荡和治安强化运动;对国民党则继续执行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当日军使用在华总兵力的72%对敌后根据地进行以“三光”政策闻名的最惨无人道 的大扫荡时,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反而沉寂了下来? 只字不提欧战爆发后,英美对华支援转趋积极。1940年10月,英国首先开放了封锁已达3个月的滇缅路,援华物质开始源源进入。1941年11月,滇缅边境情况紧急,为了确保滇缅路国际交通线的通畅,决定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于是有42年初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10万远征军作战5月有余,最终以损兵折将而告终。中国西南唯一的国际交通线被切断? 只字不提美国总统罗斯福对“蒋抗日屡屡失败”的感悟:“中国军队一心只放在监视共产军上,根本无心和日军作战。”(据罗斯福的儿子艾利沃特的回忆录)? 只字不提按照开罗会议的商议,中国军队将在1944年春季向缅甸日军发动进

国民党抗战影片汇总

导演: 杨光远/翟俊杰 主演: 邵宏来/初国梁/江化霖 评语: 中国大陆首部正面描写国民党抗战的战争巨片,制作非常精良,公正客观,在海外的影响力很大。影片高度还原了当时的军服和武器,其严谨的程度是国内其他抗战片远远不能及的 《我的团长我的团》 导演: 康洪雷 主演: 张译、段奕宏、张国强、邢佳栋、李晨、曹海涛、刘威葳、高峰 评语: 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为背景的片子。原来国民党也不是个个大腹便便、穿着豪华,穷苦朴素的百姓官兵亦不在少数。 《七七事变》 导演: 李前宽、肖桂云 主演: 吴桂苓、吴京安、李法曾、杜志国、郑邦玉、郑继勇、周宁朝 评语: 虽然意识形态很浓,日军也说着一口汉语,但片子拍得还比较严谨,主要人物包括在卢沟桥上第一个以身殉国的排长,都有确切可查的事迹,现在中国的片子很少拍得如此认真了。 《东京审判》 导演: 高群书 主演: 刘松仁、朱孝天、曾江、谢君豪、林熙蕾、英达、曾志伟 《铁血昆仑关》 导演: 杨光远 主演: 刘颖涛-杜聿明、郑玉-戴安澜、王玉璋-郑洞国、绳中-邱清泉、褚家设-黄翔、周艺华-邵一之、郑晓宁-郑庭笈、舒耀碹-陈布雷 评语: 《血战台儿庄》的姐妹篇,本片曾在西班牙电影节上获奖,并被破例连映两场。 《南京大屠杀南京1937》 导演: 吴子牛 主演: 秦汉、早乙女爱、刘若英 评语: 相比其他南京大屠杀的作品,本片多了一段对南京陷落时中国军队拼死抵抗的情节。 《大捷》 导演: 吴天戈 主演: 雷恪生、袁苑、赵胜胜 评语: 很多人认为《集结号》是第一部表现士兵怯懦一面的国产影片,但其实早在90年代的《大捷》就已经突出了这一点,但其实影片的拍摄水平很一般。

简论近年来中国抗战题材文学的特点

简论近年来中国抗战题材文学的特点

简论近年来中国抗战题材文学的特点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日战争的爆发。此后,不到一年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于1932年3月成立伪满洲政权,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中国的抗日战争分为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在战争初期,国民党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转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八年抗战中仅仅中国的军民人员伤亡超过3000万以上。但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地位。在抗战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产生了许多抗战题材的文学作品,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抗战文学。 1937年-1945年之间产生的属于狭义上的抗战文学,这些文学与抗战生活紧密联系,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马峰和西戎的《吕梁英雄传》、刑野的《王二小》、管桦的《小英雄雨来》、华山的《鸡毛信》等等。 从抗日战争开始至今,抗战题材的文学作品源源不断的涌现,且呈现出“越临近抗战后期,成熟的作品越多”的特点,如:《四世同堂》、《亮剑》、《白山黑水》、《王贵与李香香》、《铁流》等等。 从整体看,中国抗日题材文学具有史诗性、真实性和政治性。 1、史诗性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与痛苦。但是,战争这朵“恶之花”,也使我们民族觉醒与奋起,当帝国主义的枪炮对准我们胸膛的时候,中华民族发出了排山倒海般的怒吼,战争动员了人民,也创造了文学。在新时期文学中,有许多作家以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继承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以崭新的审美意识重新审视中华民族同休戚、共命运的这段悲壮动人的历史。作家或歌颂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成千上万的英雄,或记录光辉灿烂的战斗里程,或毕现残酷悲壮的战争场面,它们构成鲜明的时

抗日题材读书笔记

抗日题材读书笔记 【篇一:抗日战争读后感范文】 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可你,是否想过,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怎 么来的?这可是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换来的。这个代价太大了!今天,让我们来顾过去的点点滴滴吧!在抗日战争文章中,我看到了 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 搏的八路军战士们。万山丛中,青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 抗日游击健儿到处逞英豪;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 争的汪洋大海。我还看到了19路军组织的“敢死队”出发前接受长官 的指示。我还看到抗战1月27日午后,日军准备开火的消息使住在 北四川路一带的上海居民纷纷涌向租界避难。最后,蔡延锴军长亲 临前线指挥??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忠贞奖章,“血战台儿庄”的 杀敌大刀,“武汉会战”中毙敌3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中缴获的战利品??抗战初期,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正面作战,给 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美梦。 “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 职!”“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 我们的出路。”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战的号角。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抛弃恩怨再 次走到一起,中华民族全面神圣抗战从此以燎原之势燃烧起来。 这场在1945年9月3日赢得的战争胜利全然不同以往110年前的 甲午战争,中国进行的仍是一次封建王朝战争,而日本则进行的是 一次国民战。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惟一赢得的,就是60 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 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国可亡,史不可灭”,在《抗日战争》中,我了解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学生,建设祖国,无疑是责无旁贷,却又是一件难以 承载的任务。战士们就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 的新中国。 【篇二:抗日战争读后感】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在这其中就有许多著名的战役。 在抗日第一阶段,即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先后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其中的淞沪会战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3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3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由于国民革命军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军队损失惨重,但是日军在上海浴血缠斗三个月,才勉强攻下国军的阵地,已经使得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的抗日实力与决心,产生刮目相看的态度,而日军久战未胜,日本的民心士气,则出现了怀疑与困惑。日本几乎已经可以确定,无法在短期内结束与中国的战争,那么日本就将面临其战略最大的致命弱点,就是日本缺乏战争与民生的资源,根本经不起长期的消耗,一旦它无法在中国战场上达成速战速决,那么最后的溃败,也就成为日本无法避免的命运了。而在淞沪会战惊心动魄的三个月当中,全中国上下凝聚出了一个共识,就是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决定,整个民族决心以全面的牺牲来面对历史危机的挑战。当时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的声明,可以说是对于这场会战的过程与意义,做出最好的历史见证与结论。”蒋介石与全体军民的共同结论是,虽然上海作战失败了,但是中国决心以更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 抗日战争的第二阶段是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同时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坚决地进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百团大战是这里面最为成功的战役。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

简论近年来中国抗战题材文学的特点

简论近年来中国抗战题材文学的特点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日战争的爆发。此后,不到一年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于1932年3月成立伪满洲政权,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中国的抗日战争分为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在战争初期,国民党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转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八年抗战中仅仅中国的军民人员伤亡超过3000万以上。但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地位。在抗战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产生了许多抗战题材的文学作品,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抗战文学。 1937年-1945年之间产生的属于狭义上的抗战文学,这些文学与抗战生活紧密联系,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马峰和西戎的《吕梁英雄传》、刑野的《王二小》、管桦的《小英雄雨来》、华山的《鸡毛信》等等。 从抗日战争开始至今,抗战题材的文学作品源源不断的涌现,且呈现出“越临近抗战后期,成熟的作品越多”的特点,如:《四世同堂》、《亮剑》、《白山黑水》、《王贵与李香香》、《铁流》等等。 从整体看,中国抗日题材文学具有史诗性、真实性和政治性。 1、史诗性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与痛苦。但是,战争这朵“恶之花”,也使我们民族觉醒与奋起,当帝国主义的枪炮对准我们胸膛的时候,中华民族发出了排山倒海般的怒吼,战争动员了人民,也创造了文学。在新时期文学中,有许多作家以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继承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以崭新的审美意识重新审视中华民族同休戚、共命运的这段悲壮动人的历史。作家或歌颂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成千上万的英雄,或记录光辉灿烂的战斗里程,或毕现残酷悲壮的战争场面,它们构成鲜明的时代性、厚重的历史

抗战题材手抄报

抗战题材手抄报 中秋节手抄报题材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 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 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 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 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 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 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

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八月十五夜月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齐已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中秋待月陆龟蒙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二战经典战争电影35部

至少值得看三遍的二战经典战争电影35部 ——兼向网友古纳和同好郑重推荐 笑独行精心编评 编评者按:该目录纯以一己喜好为之,旨在向同好推荐知见二战经典,只代表在下个人的审美趣味。此间“战争电影”的概念限制为:故事发生在战场上、军营中,以战争为主背景、以军人为主人公(所以不取《北非谍影》、《辛德勒的名单》、《苦海余生》、《英国病人》、《第八个是铜像》、《小兵张嘎》、《地道战》、《鬼子来了》等众多绝对一流或另类的二战经典);选择标准主要是美学的和商业的(即不是政治的、历史的或军事的,所以未取《莫斯科保卫战》等难得壮观和惨烈的二战经典),既引人入胜又耐人寻味,既好看又耐看,既过瘾又够味,也就是“至少值得看三遍”——经得起推敲、琢磨、品味、摩玩(从这个意义上说,像《莫斯科保卫战》这样几乎长达六个小时的电影也是不合适的,而《巴顿将军》、《西线平魔》等经典也略嫌余味不足了)…… 1.《最长的一天》(The Longest Day,美国、英国、法国,1962) 全景式记录盟军诺曼底大反攻的史诗。盟军最大的一个成功案例。公认的二战战争电影盖棺之作。告诉我们成功中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性。 2.《遥远的桥》(A Bridge too far,美国、英国,1977) 盟军荷兰空降兵的命运。可能是盟军最大的一个失败案例。异想天开与急切冒进让盟军付出了惨重代价。其间一位德军将领的风度和气度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3.《坦克大决战》(Battle Of The Bulge,美国,1965)

战线过长与补给不及让德军功亏一篑,失败令人扼腕、顿足。 4.《马耳他攻防战》(Malta Story,英国,1953) 早期二战经典。英军在马耳他捉襟见肘的遭遇。 5.《雷玛根大桥》(The Bridge at Remagen,法国,1969) 情节紧凑,精彩纷呈,一气呵成,淋漓尽致。 6.《红一纵队》(The Big Red One,美国,1980)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活着”就是硬道理。 7.《雷霆战将》(When Trumpets Fade,美国,1998) 告诉你一种反英雄主义的战场生存之道。 8.《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美国,1998) 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 9.《斯大林格勒战役》(Stalingrad,德国、瑞典,1993) 斯大林格勒漫无边际的雪原就是德军士兵的坟墓。未见德军与苏军的正面对峙而惨烈、惨淡之情弥漫荧屏,挥之不去。 10.《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大敌当前》,美国、德国、英国、爱尔兰,2001) 苏军与德军决战中狙击手之间扣人心弦、震撼人心的较量,穿插苏军男女狙击手之间的爱情。 11.《星星敢死队》(The Star,《东部战线1944》,俄罗斯,2004) 诗化的意境,信念的力量,内敛的情感,不朽的军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