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

  • 格式:docx
  • 大小:21.19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的几个主要概念

(一)、新的课程理念是什么?

新的课程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即指: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

(二)、课程的涵义是什么?

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或者在教师的组织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的总和。

(三)、教学的实质是什么?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其实质是“交往”。

(四)、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及特征是什么?

1.自主学习:自定目标、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监控。

2•合作学习:团队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学习:创设情境(独立选择、发现问题)

探究活动(经历过程、情感体验)

获得发展(掌握方法、建构知识)

(五)、教师应该有哪些行为转变?

接纳:学会沉默与倾听。

关注:注意学生的需求与问题。

交流:友善的对话与沟通。

帮助:进行澄清与引导。

、新课程操作的十个焦点现象

1 •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

2 •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

3 •责任分担与同伴合作。

4 •课堂秩序与课堂活跃。

5 •课时任务与情况分离。

6 •言多人少与言少人多。

7 •课前预习与课后阅读。8 •学习容量与学习质量。

9 •日常教学与公开观摩。10 •表扬鼓励与严格要求。

三、新课程涉及的十个热点问题

1 •注重以人为本。

2 •教师角色行为。

3 •学生学习方式。

4 •把握三维目标。

5 •多元智能理论。

6 •建构主义观点。

7 •范例教学思想。8 •课堂教学评价。

9 .加强科学普及一。10、人文精神塑造。

四、什么是三维目标

(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

1、知识与能力目标。“总目标”的6-10 条是对课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我们要深入钻研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中的知识能力要求与旧大纲比较有什么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如,阅读教学,旧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

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新课标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

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有阅读量阅读速度方面的要求,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这是旧大纲所没有的。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这是新课标所特有的。“总目标”第五条是有关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倡导

“探究性学习”,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过程”,重在“亲历”。“识字”“阅读”“口语

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方法”,应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中外教学史

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旧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总目标” 4 条是 1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国际理解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

(二)理清三维之间关系

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与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这是无庸置疑的。产生怀疑或动摇,将使语文教学无所适从,也将使语文教学质量严重滑坡。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语文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没有“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在兼顾其他二维的情况下,知识和能力的坚实牢固,是语文新课程追求的目标。

(三)整合三维目标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处处为我们整合三维目标提供了典范。如,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第6 条规定:“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自信心”“积极”“感兴趣”是情感、态度的要求,“表达”“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是技能方面的要求,而“参加”“发表”就体现过程,如何讨论和怎样发表意见则体现学习方法地要求。在拟订三维教学目标时,我们要借鉴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整合方法。

五、三维目标确立与教学目标虚化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

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到了冷落和忽视,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

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则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

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突岀表现在:

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岀过程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

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形式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

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

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种对人的情感和道德的普遍关注,是传统的

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所难以想象的,也难以企及的。参与实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意识和追求,

用他们的话说:“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授受,还要关心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他们学的过程

有什么样的体验。”这实在是了不起的进步。

但是,由于对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岀现了教学目标

的虚化现象。突岀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它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

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然而,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

知识、技能目标,反而岀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一些课听下来我们总觉得心虚,我们不能像传统

课堂那样只抓“双基”,但也决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放弃“双基”。“双基”毕竟是学生学习

的重要抓手,也是形成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

第二,过程、方法目标,岀现了“游离”的现象。首先,由于“过程、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

是以往课堂教学所忽略的新要求,一般教师设计这类目标的意识不强,有些教师是有明确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