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抢救规范与流程图

新生儿抢救规范与流程图

新生儿抢救规范与流程图
新生儿抢救规范与流程图

新生儿抢救制度及规一、抢救流程

二、物品准备

1、如何准备气管套管?

管径(毫米)新生儿体重(克)妊娠周数

2.5 <1,000 <28

3.0 1,000~2,000 28~34

3.5 2,000~3,000 34~38

3.5~

4.0 >3,000 >38

如何准备喉镜和其它用品?

1、首先选择适当型号的叶片并把它装到喉镜把柄上

* 早产儿用0号

* 足月儿用1号

2、检查电源,打开开关,检查电池及灯泡功能是否正常,灯泡是否旋紧,

以免插入时松动或脱落。

3、准备好吸引器装置备用:

* 吸引源调节到100毫米汞柱,连接套管。

* 连接10号(或10号以上)吸管和套管,使其能吸出口鼻的分泌物。

* 如需保留气管套管,经套管吸管吸痰,则应准备小号吸管(5号、6号或8号,依套管型号而定)。

气管套管型号吸管型号

2.5 5号或6号

3.0 6号或8号

3.5 8号

4.0 8号或10号

罩,以备插管前后用及插管失败时使用。插管后最初

检查套管是否放置好和必要时提供持续的人工呼吸

时,都需要使用不带面罩的气囊来给新生儿输氧。

5、打开氧气开关,氧气管应连接氧气源提供

100%常压氧气,或连接复气囊。氧气流量应调到5

至10升/分钟。

6、需要一付听诊器,检查双肺呼吸音。

7、剪胶布或准备固定装置。

正确插入套管需要了解哪些解剖标志?

图1.气道解剖图与气管插管有关的解剖标志在图1和2中已标

出。利用所有插图学习这些标志相应的位置,因为在

操作过程中这些标志十分重要。

图2. 声门和周围结构的照片和图片

三、气管插管规

应如何摆放新生儿体位使气管插管更容易?

新生儿复的正确体位与气囊面罩人工呼吸一样:平

卧,头在中线位置,颈部轻度仰伸。在肩胛后垫一卷纱

布有利于保持颈部的仰伸。该体位是气管上端与视线在

同一直线上的最佳位置,插入喉镜后即可见到声门。注

意不要使颈部过度仰伸,否则气管上端高于视线,且气

管变狭窄,不利于空气进入。如颈部仰伸不够,则下巴

贴近胸部,那么将会看到后咽,而无法直视声门(图3)。

如何持喉镜?

接通喉镜电源,左手持喉镜,夹在拇指与前两个或

三个手指间,叶片朝外(图4)。应有一、两个手指空闲,

靠在新生儿面部提供稳定性。不论是左势还是右势者都

只能用左手握镜。若用右手握镜则叶片的弯度要遮挡视

线,声门不能暴露,套管无法插入。

图4. 持喉镜的正确手势图5. 准备插入喉镜图3. 气管插管正确和错误的体位

如何看到声门并插入套管?

在复过程中,这些步骤需要快速完成(约20秒)。

首先,用右手稳住新生儿头部。最好有助手控制头部呈期望的“吸气”位置。整个过程中,应常压给氧(图5)。

第二,喉镜叶片应沿着舌面右边滑入,将舌头推至口腔左边,推进叶片直至其顶端达会厌谷,即刚超过舌根(图6)。可能需要用右手食指开新生儿的口腔,以便插入喉镜。

第三,轻轻抬起叶片,舌头即抬起,暴露喉区。上抬时需将整个叶片平行朝镜柄方向移动,不可上撬叶片顶端来抬起叶片,而把镜柄后拉(图7)。上撬而不是抬高叶片顶端既不能暴露声门,又会把过大压力作用在患儿牙龈上,从而损伤牙龈或影响日后牙齿的发育。

图6. 喉镜位置示意图图7. 抬起喉镜叶片以暴露咽喉

第四,寻找解剖标志。如叶片顶端在会厌谷正确放置,应在上方看到会厌,下方看到打开的声门。还应看到声带,看起来象会厌两边的垂直条纹,或象反向的字母“V”(图25)。如没有立即看到这些标志,应快速调整叶片直至能看到它们。向下用力压环状软骨有助于看到会厌。可用操作者自己的小指或由助手协助下压。吸出分泌物也有助于改善视野。

第五,插入气管套管。右手持管,沿口腔右侧插入套管,以防套管挡住视野,看不清声门所在。看准声门,当声门开时,插入套管顶端,直到套管上的声带线达声门水平(图8)。这时套管顶端将会在气管、声门与气管隆凸连线中点上。注意患儿口唇处的套管刻度。

第六,一手固定套管,另一手退出喉镜。右手握住面部,将套管紧紧贴在唇上和/或用一个手指按在患儿上颚。左手小心退出喉镜,而不移动套管。如有金属芯,将其从气管套管中退出(图9)。

尽管紧紧握住套管很重要,但小心不要压得太紧以致压扁套管、阻塞气流。

图8. 在声带间插入气管套管图9. 撤除喉镜时固定气管套管

如气管插管是用来吸胎粪的,下一步该

做什么?

如第二节中所述,若羊水中有胎

粪,且新生儿无活力(肌力差,无呼

吸,或心率低于100次/分),应做气管

插管,吸引胎粪。

在插入气管套管后,立即退出金

属芯,然后

* 将气管套管连接胎粪吸引

管,该吸引管连接负压吸引器(图10)。

* 堵住吸引管的控制端口,边

抽吸气管的胎粪,边慢慢撤出气管套

管,时间不超过3~5秒。

* 第一次抽吸时发现胎粪,查

心率。如新生儿无显著的心动过缓,

再次插管抽吸。如心率很低,可不再

重复该程序,执行正压人工呼吸。

图10. 抽吸气管的胎粪下面的照片显示了气管插管吸引胎粪

的过程(图11)

有胎粪无活力的新生儿,准备气管吸引

插入气管套管,连接胎粪吸引管,将连接吸引器

堵住吸引管的控制端口,边抽吸胎粪,边撤出气管套管

图11 气管插管吸引胎粪

如气管插管给新生儿做人工呼吸,怎样确定管子是否在气管?

如已正确插入气管套管,应观察:

* 每次挤压气囊时有胸廓起伏,而胃区不扩。

* 双肺(在腋下)闻及呼吸音,而胃区有很小的或无声音。

* 呼气时,有雾气凝结在套管壁。

如怀疑气管套管可能未插入气管,该怎么办?

如存在以下状况,管子很可能没有插入气管:

* 未发现胸廓起伏

* 未听到良好的双肺呼吸音

* 听到胃有气体进入声

* 管没有雾气

* 看见腹部扩

* 尽管做正压人工呼吸,新生儿仍紫绀和心动过缓。

如怀疑气管套管未插入气管,应:

* 右手固定管子,左手重新插入喉镜直至能看见声门,并看清管子是否穿过声带。

和/或

* 退出管子,用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恢复心率和颜色后,再重复气管插管。

怎样才能知道管子的顶端已插入气管正确位置?

如管子放置正确,其顶端将会在气管中央、声门与气管隆突连线中点上(图12)。如插得太深,通常会往下进入右支气管(图13)。

图12.气管套管的正确放置,顶端在气管中图13. 气管套管的错误放置,顶端在右支气管。注意左肺的萎陷

如插得太深,听到的右侧呼吸音会比左侧响得多。这时,应边听诊边慢慢退出管子,当管子顶端拉到气管隆突时,应听到两侧对称的呼吸音。

还可用顶端-唇部刻度估计管子是否已插到正确深度(见表)。

体重(kg)插入深度(cm,由上唇始)

1*7

28

39

410

*如早产儿体重<750g,仅需要插入6cm。

此外,将新生儿体重的kg数加6,也可得到管尖到上唇正确长度的估计值。

确定管子已插到正确位置,记住上唇处的cm记号,有助于保持插入的适当深度。

如最初复后管子仍要留在气管里,应照胸部X光最后确认管子所在位置正确。

气管插管时如何继续复?

在进行气管插管时,大部分复动作无法继续,如须拿开气囊面罩,停止人工呼吸;要停止胸外按压等。因此,应尽力减少气管插管导致的缺氧。下列做法会有所帮助:

* 在开始气管插管之前和重复插管之间,用气囊面罩进行正压通气,给予100%浓度的氧。

* 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当气管插管者在清洁气道和尝试看清解剖标志时,由助手输送100%常压氧气给新生儿。

* 插管过程努力限制在20秒以。如无法看见声门并在20秒插入管子,撤出喉镜,用气囊面罩做人工呼吸。然后再次尝试。

四、药物

何时应注射肾上腺素?

在30秒人工呼吸和又30秒胸外按压配合人工呼吸后,心率仍低于60次/分钟,就需要使用肾上腺素。

在建立适当的人工呼吸之前,不需要使用肾上腺素,因为:

* 将会浪费宝贵时间,这些时间应集中在建立有效人工呼吸和给氧上。

* 肾上腺素会在缺少氧气的情况下增加心肌负荷和耗氧量,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心肌损伤。

尤其对早产儿避免使用大剂量的肾上腺素。心率改善后,残留的肾上腺素会造成潜在的高血压和脑血流灌注增加的可能,从而导致颅出血。

应如何注射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应通过输送药物到心肌的最佳途径注射。心肌的血液来自位于左心室上的冠状动脉。因此,肾上腺素应注入快速流进心脏的血液。对新生儿来说,最佳途径是:* 气管套管:注射入气管套管的肾上腺素会被肺部吸收进入肺静脉,直接流入心脏。尽管通常这是最佳途径,但是肺部吸收需要的反应时间比将肾上腺素直接注入血液的反应时间长。

* 脐静脉:肾上腺素由插入导管的脐静脉注入,会进入下腔静脉,流入右心室。尽管这个途径很可能带来更有效的药物在血液的含量,但是导管插入需要消耗额外的时间。

如何通过气管套管注入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可直接通过气管套管注入(图14)或经导管给药(图14)。然后做正压人工

呼吸,使药物扩散到支气管及其分支。但少量药物在注入时可能会聚集在接口或管壁上,无法流入肺部吸收。可用少量的生理盐水(0.5至1.0ml)进行冲洗。

图14 肾上腺素可直接通过

气管套管注入(左)或通过

图15 切断脐带桩准备插入脐静脉导管插入气管套管的导管注入

(右)

如何通过脐静脉注入肾上腺素?

* 在脐带根部用丝线打一个松松的结。如在切断脐带后出血过多,可将此结拉紧。用碘酒消毒脐带残端。

* 将生理盐水注入3.5号或5号脐静脉导管。导管末端连接注射器,防止液体流失和空气进入。

* 使用消毒技术,在钳子下皮肤线1至2 cm处用手术刀垂直切断脐带(图15)。脐静脉看似一个大的薄壁结构,通常在时钟11至12点的位置。两根脐动脉壁较厚、互相靠近,通常在时钟4至8点的位置。但两根动脉在脐带盘绕,切口下方的脐带桩越长,脐动脉的位置就越可能改变。

* 将导管插入脐静脉。静脉血是向上流,进入心脏的,所以应按这个方向插入导管。继续插入导管2至4厘米,直到打开导管和注射器间的阀门,轻轻抽吸注射器出现回血即可。复期间紧急使用时,导管尖端应仅达皮下进入静脉——即刚开始有回血时。插入过深,则注入液体可能直接入肝损伤肝脏。

* 注入适当剂量的肾上腺素,再用0.5至1.0 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的药物流入患儿体。

* 患儿复后,留置导管或取出导管缝合都可,拉紧脐带结,打好结防止残端出血。一旦消毒区域被污染了,不要继续插入导管。

肾上腺素的作用,准备和剂量

肾上腺素可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同时使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增加冠状动脉与大脑的血流供应。

市售肾上腺素剂型为1:1,000浓度的,但建议对新生儿使用1:10,000浓度的肾上腺素,因此需稀释10倍。

经气管给药,药物到达心脏时,可能会导致血浆浓度下降。经静脉注入肾上腺素可能更有效,但建立静脉通道消耗的时间可能会延误药物输送。

新生儿的推荐量是0.1~0.3 ml/kg的1:10,000溶液(等于0.01至0.03 mg/kg)。新生儿出生后,需估计其体重。经气管给药,血液中药物浓度可能会下降。因此,在使用该用药途径时,可考虑使用剂量围较大的剂量。

推荐浓度=1:10,000

推荐途径=经气管套管或静脉注射

推荐剂量=0.1至0.3 ml/kg的1:10,000溶液

推荐准备=1:10,000溶液抽入1 ml注射器

推荐注射速率=迅速——尽可能快

注入肾上腺素后应期待的效果

继续做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注射肾上腺素后,30秒心率应增加到60次/分钟以上。

如没有出现上述结果,可每隔3至5分钟重复注入相同剂量。但应确保:

* 胸廓运动良好,有双肺呼吸音。

* 胸外按压深度为胸部直径三分之一,且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配合默契。

* 如先前没有做,现在可插入气管套管。如已插好,确保管子位置正确。

* 肾上腺素已到达新生儿心脏。认为药物可能还在气管套管。可决定插入脐静脉导管以保证血管输送,并决定重复注入相同剂量的肾上腺素。

如新生儿苍白、有失血证据和/或对复反应不良,该怎么办?

如出现胎盘破裂,胎盘早期剥离或脐带失血,新生儿可能会出现低血容量休克。有时,新生儿流失的血液可能会进入母体循环,只出现休克而无明显失血证据。

休克的新生儿颜色苍白,脉搏微弱,心率可能持续高或低。有效的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肾上腺素通常不会改善机体的循环状况。如新生儿对复没有反应,有失血的证据,可能需要注射扩容剂。

如何扩充血容量?

紧急治疗低血容量的推荐溶液是等渗晶体溶液。可使用的溶液包括:

*生理盐水

* 乳酸林格氏液

首次剂量为10 ml/kg。如首次注射后新生儿好转不明显,可能需要再注射10 ml/kg。扩容剂必须注入血液循环系统,通常脐静脉是最佳途径。

推荐溶液=生理盐水

推荐剂量=10 ml/kg

推荐途径=脐静脉

推荐准备=将估计的容量抽入大注射器

推荐注射速率= >5~10分钟

如怀疑或经血气分析证实有严重代性酸中毒,应给什么药?

尽管在复时使用碳酸氢钠目前还有争议,但这样有助于纠正乳酸积聚导致的代性酸中毒。严重的酸中毒会造成心肌收缩力降低,肺血管收缩,加重缺氧缺血性损伤。

然而,碳酸氢钠可能对人体有害,尤其当复过程中给药太早时。应先确定肺部充分通气。当碳酸氢钠与酸中和时会生成CO2,肺部必须充分通气以排出CO2。因此,在充分的通气建立之后,才可注入碳酸氢钠。

注意:尽管在严重窒息的新生儿常见有代性酸中毒,但恢复充足的循环血容量和充足的给氧之后常会使其自行消失。一般认为不应急于实施碳酸氢钠治疗。

如何给予碳酸氢钠?

如其它复步骤都已采取,情况仍无好转,可注射碳酸氢钠。如决定注射碳酸氢钠,记住它有非常强的腐蚀性和渗透性,不应经气管套管给药,必须经大静脉给药。

推荐剂量=5%NaHCO2 3.3 ml/kg(2 mmol/kg)

推荐途径=脐静脉或外周静脉

推荐准备=所需5% NaHCO2 ml数 + 等量10%GS稀释

推荐注射速率=慢---< 1 mmol/kg/min

如情况仍没有好转,该怎么办?

如新生儿严重窒息而所有复努力都已规完成,则应尽快注射肾上腺素。以下四个复步骤的每一步都要求在30秒完成:

* 评价和最初步骤

* 正压人工呼吸

* 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 正压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注射肾上腺素

还要施行气管插管,检查每个步骤的效果,并考虑低血容量和/或代性酸中毒的可能性。

如心率可测,但持续低于60次/分钟,新生儿仍可能被复,除非新生儿严重早产或有致命的先天畸形。如确定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用药都实施恰当,就可考虑反应不良的机械原因,如气道畸形、气胸、隔疝或先天心脏病。

如正确复15分钟仍无心率,或在一定情况下无好转,如严重早产,则可停止复努力。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新生儿窒息紧急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1、临产后如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宫内窘迫立即向家属交代病情,同时通 知二线值班医生采取适当措施纠正缺氧状态,根据具体情况尽快结束 分娩。二线值班医生接通知后10分钟到场。 2、阴道分娩准备接生时,立即通知新生儿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接通知 后5分钟内到场并做好窒息复苏准备工作。 3、剖宫产术中估计新生儿会发生窒息者,立即通知新生儿科医生,新生 儿科医生接到通知后5分钟内到达手术室,做好窒息准备工作。 4、新生儿科医生到产房或手术室后立即组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小组, 以备用。抢救小组成员由包括新生儿科医生在内的至少3人组成,并 做好分工,由新生儿科医生领导。 5、病房发生窒息护士立即抱入产房行初步复苏,同时通知产科值班医生 及新生儿科医生。 6、发生新生儿窒息后,严格按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实施抢救。新生儿出生 5分钟仍未建立自主呼吸者,立即通知新生儿科主任到场指挥抢救。 并再次向家属交代病情。 7、窒息复苏10分钟仍未建立自主呼吸是立即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组织 我院抢救小组到场。并再次向家属交待病情。必要时联系转院。 8、窒息复苏后新生儿转儿科进一步诊治。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一)立即通知医师,组成抢救小组进行抢救。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心率<100次/分,给正压人工通气,心率<60次/分,胸外按压30秒,心率<60次/分,遵医嘱给予药物复苏,评价心率<60次/分,应配合麻醉师气管插管药物复苏,心率>60次/分,停止胸外按压,继续正压通气,如心率>100次/分,停止正压人工通气,评价皮肤颜色,四肢青紫或红润,继续观察紫绀、给氧、病情变化。 (三)准备各种抢救药物器械。 (四)复苏后,严密观察生命征及病情变化,加强保暖,做好记录。 【程序】 发现患儿呼吸暂停、心率小于100次/分 ↓ 检查,呼叫医生,摆好体位,垫高头肩部1.5—2cm, 置于鼻吸气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先口后鼻 ↓

(完整word版)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流程演练(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

应急预案演练记录(二) 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演练 演练时间: 2013-10-30演练地点:产房 演练内容:产后出血抢救流程演练 主持人: 参加人员: 演练场景及记录: 场景:产妇高美丽 ,G2P1 ,孕 37 周,无合并症,估计胎儿体重2700 克,2013 年 10 月 30 日 20 时 30 分娩一男婴,出生时重度窒息,医生助产 士组织抢救。 角色扮演: A :儿科医生或产科医生 B:接生助产士或产科医生 C:巡回护士或助产士 站位: A :接生时站在接生台左侧 (以产妇位为坐标 ),抢救时站在辐射台的右侧; B:站在右侧 (接生主导位 ),抢救时转到辐射台的正前中位; C:站在产妇与辐射台之间。 职责分工: A- 负责指挥组织抢救、评估新生儿、行胸外按压、气管插管B-初步复苏 (保暖、摆正体位、清理呼吸道、刺激 )、气囊正压人工呼 吸 C-准备用物、药物、传递物品、处理垃圾、维护抢救物品的整洁有 序、抢救后终末消毒

演练记录: 一、物品准备 (C 准备好后口述 ): 新生儿辐射台温度 34 摄氏度温度调好;喉镜完好;注射器 1 毫升一个,10 毫升一个;生理盐水 250ml 一瓶;3 号 (根据估计新生儿体重而定 ) 气管插管导管一根;管芯一根,管芯已经置入导管内,管芯距导管开口 1cm ;12 号吸痰管一根并与吸引装置连接完好;吸引器压力已经调至 0.01mPa ;复苏球囊与氧气连接号氧气浓度 8ML( 一手轻轻挤压球囊,另一手感受球囊气流 );胶布一卷;剪刀一把。物品准备完毕! (戴上无菌手套)。 二、第一个 30 秒: B:接生出一男婴,将婴儿仰卧平放接生台,立即清理呼吸道 5 秒。 C:报告出生时间。 A :5 秒钟内完成初步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足月吗 ?羊水清吗 ?有呼吸或哭声吗 ?肌张力好吗 ?)口述:羊水清,没有哭声没有呼吸,肌张力差, 肤色苍白。请大家立即准备抢救。 C:打新生儿病房电话48621041 ,简要叙述病情,请新生儿科医生 急会诊。 B:快速断脐,将新生儿抱至新生儿辐射台上保暖、摆正体位、清理 呼吸道 (吸痰 )、擦干全身、刺激 (弹足底或摩擦背部数下)并重新摆正体位(鼻吸气位)。 A :评估呼吸、心率、肤色。 (评估心率方法:数 6 秒的心率数乘以10 所得次数 )。口述:呼吸暂停,心率80 次。请使用呼吸气囊进行正压人工

新生儿抢救规范及流程.

新生儿抢救制度及规范一、抢救流程 二、物品准备 1、如何准备气管套管?

如何准备喉镜和其它用品? 1、首先选择适当型号的叶片并把它装到喉镜把柄上 * 早产儿用0号 * 足月儿用1号 2、检查电源,打开开关,检查电池及灯泡功能是否正常,灯泡是否旋紧,以免插入时松动或脱落。 3、准备好吸引器装置备用: * 吸引源调节到100毫米汞柱,连接套管。 * 连接10号(或10号以上)吸管和套管,使其能吸出口鼻内的分泌物。 * 如需保留气管套管,经套管内吸管吸痰,则应准备小号吸管(5号、6号或8号,依套管型号而定)。 备插管前后用及插管失败时使用。插管后最初检查套管是否放置好和必要时提供持续的人工呼吸时,都需要使用不带面罩的气囊来给新生儿输氧。 5、打开氧气开关,氧气管应连接氧气源提供100%常压氧气,或连接复苏气囊。氧气流量应调到5至10升/分钟。 6、需要一付听诊器,检查双肺呼吸音。 7、剪胶布或准备固定装置。 正确插入套管需要了解哪些解剖标志? 与气管插管有关的解剖标志在图1和2中已标出。利用所有插图学习这些标志相应的位置,因为在操作过程中这些标志十分重要。 图1.气道解剖图

图2. 声门和周围结构的照片和图片 三、气管插管规范 应如何摆放新生儿体位使气管插管更容易? 新生儿复苏的正确体位与气囊面罩人工呼吸一样:平卧,头 在中线位置,颈部轻度仰伸。在肩胛后垫一卷纱布有利于保持颈 部的仰伸。该体位是气管上端与视线在同一直线上的最佳位置, 插入喉镜后即可见到声门。注意不要使颈部过度仰伸,否则气管 上端高于视线,且气管变狭窄,不利于空气进入。如颈部仰伸不 够,则下巴贴近胸部,那么将会看到后咽,而无法直视声门(图 3)。 如何持喉镜? 接通喉镜电源,左手持喉镜,夹在拇指与前两个或三个手指 间,叶片朝外(图4)。应有一、两个手指空闲,靠在新生儿面 部提供稳定性。不论是左势还是右势者都只能用左手握镜。若用 右手握镜则叶片的弯度要遮挡视线,声门不能暴露,套管无法插 入。 图4. 持喉镜的正确手势图5. 准备插入喉镜图3. 气管插管正确和错误的体位

新生儿重症抢救转诊制度

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制度 为进一步建立较完善的救治网络,加强我院对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的管理,确保及时、迅速、有序地抢救重症新生儿,使重症新生儿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不断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结合我科实际,特制订新生儿科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工作制度。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医院重症新生儿抢救领导小组(抢救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表1)。负责对我院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组织协调各科室和上级专家对我院发生的重症新生儿进行会诊、转诊和抢救。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杨明清 副组长:李桃凤 成员:谭善宏、李曙光、候伍平 抢救领导小组下设急救专家组及科室抢救小组人员。 (二)成立院内重症新生儿抢救专家组(院内抢救专家组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表2)。人员由分管院长、新生儿科、产科、ICU、内科、外科、麻醉科、相关医技科室及后勤科室人员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高年资主治医师或我院业务骨干担任,负责制定院内重症新生儿抢救应急预案并组织落实、保

障急救抢救资源的配置、储备和正常运行,及时上报重症新生儿抢救个案,负责院内重症新生儿的抢救评估和报告。 组长:李桃凤 副组长:谭善宏、候伍平 成员:田丽、张晓凤、杨胜金、符付献、张清贵、刘龙刚、崔晶、杨沙平 (三)成立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小组,负责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的组织和实施。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小组人员组成如下组长:李桃凤 副组长:谭善宏、候伍平 成员: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 二、救治措施 (一)制定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流程(抢救流程图见附件5),定期检查和维护监护和抢救设备,保证药物、血液的及时供给,确保重症新生儿抢救的绿色通道畅通。 (二)认真学习各种救治方案和工作流程,组织培训和考核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的相关内容,定期召开抢救小组会议和组织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演练,一旦新生儿出现危重情况,立即启动本院的重症新生儿抢救预案。 (三)严格执行医院的接诊制度。 1、值班医护人员接到产科高危孕产妇准备分娩电话后,应立即赶往产房或手术室,详细了解孕妇及胎儿情况,初步评

危重孕产妇救治演练方案

金沙县 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应急演练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急危重症孕产妇抢救管理的文件精神,强化医务人员对危急重症孕产妇抢救的思想认识,为规范高危孕产妇的呼救、运转、抢救程序,确保高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医疗救治,提高抢救领导小组、专家小组的应急能力和技术水平,切实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根据我县工作情况,拟开展2017年金沙县急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急救应急演练。 一、演练前准备: 1。召开危急重症孕产妇抢救领导小组会议,对演练进行安排布置。 2。准备病例,模拟演练场景,做好相关事项的准备和协调。 3.重点评价:呼救接诊、出诊、设施准备、电话指导、现场处置、方案制定、请示报告情况、接回、院内准备工作情况。 二、案例: 一孕妇家属呼救,告知自己住城关镇大堰村三组,家中有一高龄孕妇于1小时前经阴道分娩一活男婴,男婴全身皮肤青紫,产妇出现腹痛伴阴道大出血,并晕厥一次,请求救援。(现孕妇表情淡漠,面色苍白)

1。一线医生接诊处理并请二线、三线医生到产科待命. 2。工作时间报告医务科(),非工作时间报告行政总值班() 3.急诊科派出急救车、120急救员以及产科、新生儿科医生、护士各一名到城关镇大堰村接诊产妇,并作初步救治工作并请示住院总医师。产妇到达医院后,经产科住院总和科主任评估病情后,立即启动金沙县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抢救专家组(10分钟内到产科)会诊,查看抢救专家组名单是否与到场人员相符,其中包括金沙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领导、金沙县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院院长、金沙县人民医院分管院长、医务科、产科、新生儿科、急诊科、内一科、内二科、外一科、妇科、儿科、麻醉科、ICU、药剂、检验输血科、B超室等科室主任. 4.由妇产科专家现场发出病情进展指令,考核接诊、会诊抢救处理流程等内容。(具体见抢救流程图) 5.与上级医院联系协调转诊事宜,并报告病人的基本情况请上级 医院做好接诊准备,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电话:,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电话:9,贵州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电话:工作日8,夜间、周末3。 6。转诊时有妇产科医生及相关学科医生护送,并携带病人的病史、救治情况、院内会诊及全部检查结果,详细报告给接诊医院。 7。护送危重症孕产妇转诊的医生与接诊医院医生完成病人的交接后,得到接诊医生同意后方可离开。 三、请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领导小组、救治专家组人员一同参与

新生儿复苏工作规章制度

新生儿复苏抢救工作制度 1、建立新生儿复苏培训与复训制度,确保每位参与新生儿复苏抢救的医务人员均接受培训。 2、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复苏抢救设备,设备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保持设备无损,处于功能状态。 3、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复苏抢救药品,药品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并注明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短缺时应及时补全。 4、产房、手术室均贴新生儿复苏抢救流程图。 5、产、儿科密切协作,新生儿娩出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抢救过程中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抢救结束后及时转诊和治疗。 6、做好抢救现场记录工作,认真详实填写复苏现场记录表,记录抢救经过。 7、严格执行新生儿转运程序。危重患儿转诊时应备转诊车,新生儿医生护送,携带抢救设备及药品,做好转诊记录。 8、危重新生儿和新生儿死亡病例,应及时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做好讨论记录。

新生儿复苏产、儿科协作制度 1、新生儿复苏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组织产、儿科医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及现场抢救工作。 2、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产、儿科联合查房,(新生) 儿科医生及时了解即将分娩的高危产妇病情,产科医生了解已转入新生儿科的危重患儿病情。 3、(新生) 儿科医生参加高危产妇分娩或手术前讨论。 4、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新生)儿科医生提前进入产房或手术室,现场等待分娩,参加新生儿复苏抢救。 5、对正常分娩的新生儿,若出现窒息或特殊情况,产科医生应及时通知 (新生) 儿科医生,尽快给予处埋和抢救。 6、危重新生儿抢救后,应及时转入(新生) 儿科监护病房,由(新生)儿科医生负责窒息患儿的监护和治疗,或转入上级医疗机构。 7、产、儿科每月至少联合进行一次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病例讨论。 8、从产、儿科合作建立重度窒息新生儿病例随访制度,定期对出院后病儿进行追踪,了解恢复情况并做好指导。

高危新生儿抢救管理流程

高危新生儿抢救管理流程 入科,通知医师,立即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或辅助呼吸,维持心功能,建立静脉通道,监测心电、呼吸指标,完善辅助检查(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生化、胸片等),进一步维持呼吸、循环稳定,记录抢救过程,向患儿家长交代病情,并签知情同意转到厦门市新生儿急救中心。如图示: . 入科,通知医师 立即抢救 保持呼吸道通畅 辅助呼吸维持心功能建立静脉通道 用药监测心电、呼吸指标完善辅助检查 进一步维持呼吸、循环稳定 记录抢救过程 签知情同意书、病重、病危通知书 血常规 血气分析 生化 胸片 凝血筛查

我院高危新生儿范围: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需进一步观察各项生命体征、需要进行呼吸管理的新生儿、轻度ARDS、需要氧疗、气管插管、CPAP者;

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抢救流程立即抢救 签知情同意书、病危通知 入科,通知医师 保暖必要时供氧防止低血糖发生喂养 必要时CPAP 等监测生命体征完善辅助检查 血常规 血气分析生化凝血筛查 头颅B 超、胸片等 建立静脉通道 进一步维持呼吸、循环稳定 记录抢救过程预防感染

危重新生儿转诊工作制度 1、科室设专人接听电话,保证电话24小时畅通,并语言清楚,态度和蔼,及时记录转诊医院、地址、患儿病情,不得推诿病人。 2、接转诊电话后及时通知科室负责人,安排转诊医生、护士、司机,在30分钟内准备工作并出车。 3、转诊医生由具有NICU工作经验的医生承担。 4、转诊护士由具有NICU工作经验,能配合医生做好 护理及有关的技术操作。 5、转诊人员实行24小时工作制度。 6、转诊结束后,及时补齐转运车内所耗物资,定期检 查,以备所需。 7、转运途中保持通讯联络,以便医院做好准备。 8、科内定期对参与转诊医生、护士培训。

整理急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图

急 危 重 病 人 抢 救 流 程 图 20 年月日A4打印/ 可编辑

1.采购需求 1.服务需求一览表 1.招标编号:0686-2041Q3561152Z 2.项目名称:急诊临床信息系统建设(软件) 3.采购内容: 注:具体服务需求详见第二部分

1.服务要求 一、系统基本要求 急诊软件系统应该采用真正的SOA三层架构体系,应遵循《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及国家有关规章制度。系统要求与院方的集成平台、HIS、LIS、PACS 等系统无缝集成,并应提供标准的数据交换接口,支持被医院其他信息系统的应用集成。 系统应该在现有医疗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基于医疗信息标准体系,利用中间件技术实现异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患者无论是步行来院还是救护车来院,均先到达分诊台,由分诊程序通过设备联机自动采集的病人体征和症状点选、病情评估调用分诊知识库为患者自动分级。其中三四级的患者按分诊序号进入诊室就诊,一二级的患者进入抢救室。系统支持先分诊后挂号与先挂号后分诊模式,通过与HIS的接口设计,实现信息共享,减少重复劳动。对于无名氏重急症患者,系统提供无名氏登记功能,可以先抢救,后补录身份信息,后挂号后收费。对于群伤涌入大批重症患者,系统提供一键分诊功能,直接进入抢救室抢救。通过抢救区和诊室区,可以根据病情和医院实际医疗资源情况,把病人转归至输液、留观、住院等各个区域。抢救区、留观区与诊室区域之间更是可以任意流转。 二、系统设计要求 1)先进性。采用先进的基于构件/构架的设计思想和开发方法,支持大用户量并发访问,包括大并发下的缓存技术,页面异步数据交换,支持html5等新的互联网技术。 2)安全性。系统采用分级管理模式,对不同级别用户的操作权限和数据访问范围有严格的限制,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设置安全策略,支持定期备份。 3)兼容性。技术上按照国际标准,同时符合国家标准,支持多种主流浏览器访问,自适应移动设备在线浏览,实现良好的跨平台能力,便于与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互。 4)开发技术。系统采用B/S架构,数据库支持SQL Server等大型数据库,支持主流的应用服务器。 5)可扩展性。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框架,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可相互关联。在已有功能基础上添加新模块或新功能,都非常方便。而且系统采用对象化设计理念,程序接口和数据接口都要清晰,便于二次开发。

急危重症抢救流程图集

急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陪人禁入 病情较重 说明:1、CT 、X 、检验等检查项目需根据患者病情及抢救押金情况而定。 2、急救药物若缺可由护士去药房借用后一起结算。 记录(医生记录抢救病历) (护士记录抢救项目清单) 进一步抢救或收入病房 抢救成功(医生开出所有抢救治疗单,护士或陪人去收费处初步结算) 观察病情、化验单、影像检查结果进一步评估 请相关二线班会诊 留观室 向陪人交待病情及签危重通知单 初步抢救治疗(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 急救患者就诊 初步判断病情 重症监护室

急救通则(Fist Aid ) 一个需要进行抢救的病人或者可能需要抢救的患者 第一步 紧急评估:判断患者有我危及生命的情况 A :有无气道阻塞 B :有无呼吸,呼吸频率和程度 B :有无体表可见大量出血 C :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 S :神志是否清楚 第二步 立即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 气道阻塞 呼吸异常 呼之无反应,无脉搏 重要大出血 ●清除气道血块和异物 ●开放气道并保持气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 ●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 心肺复苏 立即对外表能控制的大出血进行止血(压迫、结扎) 第三步 次级评估:判断是否有严重或者其他紧急的情况 ●简要、迅速系统的病史了解和体格检查 ●必要和主要的诊断性治疗试验和辅助检查 第四步 优先处理患者当前最为严重的或者其他紧急问题 A 固定重要部位的骨折、闭合胸腹部伤口 B 建立静脉通道或者骨通道,对危重或者如果90秒钟无法建立静脉通道则需要建立骨通道 C 吸氧:通常需要大流量,目标是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D 抗休克(见休克抢救流程图) E 纠正呼吸、循环、代谢内分泌紊乱 第五步 主要的一般性处理 ●体位:通常需要卧床休息,侧卧位、面向一侧可以防止误吸和窒息 ●监护:进一步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必要时检测出入量 ●生命体征:力争保持在理想状态:血压90-160/60-100mmHg ,心率50-100次/分,呼吸12-25次/分 ●如为感染性疾病,治疗严重感染 ●处理广泛的软组织损伤 ●治疗其他的特殊急诊问题 ●寻求完整、全面的资料(包括病史) ●选择适当的进一步诊断性治疗试验和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正确确定去向(例如,是否住院、去ICU 、留院短暂观察或回家) ●完整记录、充分反映病人抢救、治疗和检查情况 ●尽可能满足患者的愿望和要求 紧急评估 抢救措施 评估和判断 一般性处理 注释说明

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制度

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工作制度 根据广州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广州市重症儿童转诊管理规定〉(试行)》(穗卫妇社〔2000〕6号)及广州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加强急危重症儿童救治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穗卫妇社〔2012〕20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建立较完善的救治网络,加强我院对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的管理,确保及时、迅速、有序地抢救重症新生儿,使重症新生儿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不断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结合我科实际,特制订新生儿科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工作制度。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医院重症新生儿抢救领导小组(抢救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表1)。负责对我院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组织协调各科室和上级专家对我院发生的重症新生儿进行会诊、转诊和抢救。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赖志寿 副组长:刘苗矿 成员:陈建华、辛菊英、张林、岑智聪、周宏、徐立新、陈海玉、彭慧萍、朱琼祥、李金荣、成祖勋、雷军、彭红娣、庾永基、赖家桂、庞芳、杨国荣。 抢救领导小组下设急救专家组及科室抢救小组人员。

(二)成立院内重症新生儿抢救专家组(院内抢救专家组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表2)。人员由分管院长、新生儿科、产科、ICU、内科、外科、麻醉科、相关医技科室及后勤科室人员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高年资主治医师或我院业务骨干担任,负责制定院内重症新生儿抢救应急预案并组织落实、保障急救抢救资源的配置、储备和正常运行,及时上报重症新生儿抢救个案,负责院内重症新生儿的抢救评估和报告。 (三)成立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小组,负责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的组织和实施。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小组人员组成如下(详细见附表3): 组长:周宏 副组长:姚炬文、岑月媚、曹先胜、邓耀先、凌敏。 成员: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 二、救治措施 (一)制定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流程(抢救流程图见附件5),定期检查和维护监护和抢救设备,保证药物、血液的及时供给,确保重症新生儿抢救的绿色通道畅通。 (二)认真学习各种救治方案和工作流程,组织培训和考核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的相关内容,定期召开抢救小组会议和组织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演练,一旦新生儿出现危重情况,立即启动本院的重症新生儿抢救预案。 (三)严格执行医院的接诊制度。

危重抢救制度及流程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 组织并主持抢救。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 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特 殊病人或需多专业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上报医务科、业务副院长。原则上由医务科或业务副院长领导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工作 者,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 职。对危重病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各种记录及时全面。涉及到法律纠纷的,要报告医务科。 3.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医嘱。执行口 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事后及时补记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 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 4.安排有权威的专门人员及时向患者家属或单位讲明病情及预后, 以期取得家属或单位的配合,了解患者家属的意见,告知内容须记 录在病历上。发出病重(危)通知书,医师和家属双签字,完成告 知义务。两个科室以上联合抢救时,须共同承担告知义务,以主要实 施科室(如手术)为主。 5.抢救记录,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内容包括:病情变化情况,抢救时间(精确到分)、抢救经过、检查和治疗的时间、参加抢救 人员及技术职称、上级医师意见及执行情况、是否下达病重、病危 通知书,有无知情同意书及家属签字等;死亡患者须注明死亡时间和

死亡原因。 6.拒绝抢救的患者,须有详细记录及患者直系亲属代表签字。一定 要详细交代检查、抢救与治疗的必要性、可能的作用、副作用;强调拒绝抢救的后果。 7.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检查科室,应积极配合 抢救。 8.急、危重症患者离开病房检查治疗或进入手术室的途中,须有 医务人员陪同,根据患者情况,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及药品。 9.患者死亡后,医生须向患者家属提出尸检建议,并将家属意见记 入病历,家属签字。家属同意尸检的,须按程序填写尸检同意书。10.各科的抢救设备须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有关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设备的使用。

2016年最新新生儿窒息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新生儿窒息(2016年版) 一、新生儿窒息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生儿窒息(ICD-10: P21.9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有导致窒息的高危因素; 2. 出生时有严重呼吸抑制、至生后1min仍不能建立有效自主呼吸且Apgar评分≤7分;包括持续至出生后5min仍未建立有效自主呼吸且Apgar评分≤7分或出生时Apgar评分不低、但至出生后5min降至≤7分者; 3.脐动脉血气分析:pH<7.15; 4. 除外其他引起低Apgar评分的病因。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窒息复苏治疗:根据出生窒息情况进行合理复苏,包括气管插管。依照具体流程图进行。 2.基础治疗:维持适中环境温度、合理给氧、呼吸支持; 3.多器官功能损害的治疗:改善脑、心、肾、肺、胃肠、肝等组织脏器损伤,并对症支持治疗。 4.控制并减轻脑水肿; 5.维持血糖正常水平; 6.预防或治疗DIC; 7.评估及随访组织脏器损伤程度及预后,尤其神经系统。(四)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儿窒息ICD-10: P21.900疾病编码。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监测动脉血气、电解质和血糖; (3)血生化全套、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头颅超声。 2.根据患儿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生效日期:2012 修订日期: 应急预案:(一)初步复苏年 年 06 月月 01日 日 1、将新生儿放在预热的辐射保温台上。 2、摆正体位,肩押部垫高3厘米,呈鼻吸气位。 3、清理呼吸道,先口后鼻(必要时气管插管)。 4、擦干全身,给予刺激,重新摆正体位,肩押部垫高3厘米,呈鼻吸气位。 5、必要时给氧。 6、评价呼吸、心率、肤色,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措施。 (1)如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2)呼吸暂停或心率《100次/分,肤色青紫,立即给予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二)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1、选择气囊,接上氧源,选择合适型号的面罩。 2、检查气囊(压力、减压阀、性能等)。 3、站在新生儿的一侧或头部,将新生儿的头部摆正到鼻吸气位。 4、将气囊和面罩放置在新生儿面部,查气道密闭性(用正确压力 通气胸廓扩张情况)。 2-3次,观察 5.100%氧开始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30秒后,评价: (1)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可停止加压给氧,并给予触觉刺 激,使其大声啼哭后,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 (2)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心率<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肤色青紫,需要实行胸外心脏按压。 (三)胸外心脏按压 1、手的正确位置在胸骨下1/3处(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 2、双指法(用中指和食指或无名指指尖,垂直压迫) 3、拇指法(两拇指可并排放置或重叠,拇指第1节应弯曲,垂直压迫,双手环抱胸廓 支撑. 4、压迫深度为前后胸直径1/3,放松时指尖或拇指不离开胸骨,下压时间应稍短于放 松时间,节奏每秒按压3次呼吸1次,频率为120次/分. s.30秒胸外按压后,评价: (1)心率>80次/分,停止胸外心脏按压继续人工呼吸,如有自主呼吸,肤色红 润,可停止加压给氧改为常压给氧,送入新生儿病房继续护理,与当班护士交接、 记录. (2)心率<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肤色青 紫,重新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并进行气管插管和使用药物。 (四)气管插管 1、气管插管指征: (1)需要气管内吸引清除胎粪时; (2)气囊面罩人工呼吸无效或要延长时; (3)经气管注入药物时; (4)特殊复苏情况,如先天性AA病或超低出生体重儿。 2、选择合适型号的镜片(1号足月儿用,0号早产儿用

新生儿重症抢救转诊制度教程文件

新生儿重症抢救转诊 制度

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制度 为进一步建立较完善的救治网络,加强我院对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的管理,确保及时、迅速、有序地抢救重症新生儿,使重症新生儿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不断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结合我科实际,特制订新生儿科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工作制度。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医院重症新生儿抢救领导小组(抢救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表1)。负责对我院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组织协调各科室和上级专家对我院发生的重症新生儿进行会诊、转诊和抢救。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杨明清 副组长:李桃凤 成员:谭善宏、李曙光、候伍平 抢救领导小组下设急救专家组及科室抢救小组人员。(二)成立院内重症新生儿抢救专家组(院内抢救专家组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表2)。人员由分管院长、新生儿科、产科、ICU、内科、外科、麻醉科、相关医技科室及后勤科室人员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高年资主治医师或我院业务

骨干担任,负责制定院内重症新生儿抢救应急预案并组织落实、保障急救抢救资源的配置、储备和正常运行,及时上报重症新生儿抢救个案,负责院内重症新生儿的抢救评估和报告。 组长:李桃凤 副组长:谭善宏、候伍平 成员:田丽、张晓凤、杨胜金、符付献、张清贵、刘龙刚、崔晶、杨沙平 (三)成立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小组,负责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的组织和实施。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小组人员组成如下组长:李桃凤 副组长:谭善宏、候伍平 成员: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 二、救治措施 (一)制定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流程(抢救流程图见附件5),定期检查和维护监护和抢救设备,保证药物、血液的及时供给,确保重症新生儿抢救的绿色通道畅通。 (二)认真学习各种救治方案和工作流程,组织培训和考核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的相关内容,定期召开抢救小组会议和组织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演练,一旦新生儿出现危重情况,立即启动本院的重症新生儿抢救预案。 (三)严格执行医院的接诊制度。

(完整word版)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建立完善区域性危重孕产妇转会诊和救治网络,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和服务质量,保证救治服务的及时性和安全性,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设置应当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原则上依托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医疗机构,或产科实力突出且与其他医疗机构建立了多学科诊疗协作机制的妇幼保健院或专科医院。 第三条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承担辖区危重孕产妇的救治、会诊和转诊工作,并对下级救治中心开展技术指导和双向协作。 第二章区域组织管理 第四条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设置应当遵循统筹规划、择优确定、科学布局的原则。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符合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区域医疗资源情况和危重孕产妇救治需求对区域内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数量和布局进行统筹规划,确定本级危重孕产妇救

治中心。省级应当建立若干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市、县两级均应当建立至少1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 第五条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综合考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服务能力以及地方实际情况,建立危重孕产妇转会诊和救治网络。省级和市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依托产科实力和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三级综合医院、三级妇幼保健院或三级妇产医院设立;县级救治中心原则上依托已建有ICU病区,且产科实力和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或妇产医院设立。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确定的功能定位和职责任务,配合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开展危重孕产妇救治、会诊和转诊工作。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要保障危重孕产妇救治床位,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原则上要设立重症监护室。 第六条承担危重孕产妇救治任务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较强的危重孕产妇临床救治能力。各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应当具备开展危重孕产妇救治工作所需的设施、设备、人员、服务能力等基本条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服务能力基本要求见附件1)。产科床位调整应当符合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优先在医疗机构内部调剂。 第七条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的保障母婴安全协调工作机制,

危重重症抢救流程图

急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陪人禁入 病情较重 说明:1、CT 、X 、检验等检查项目需根据患者病情及抢救押金情况而定。 2、急救药物若缺可由护士去药房借用后一起结算。 记录(医生记录抢救病历) (护士记录抢救项目清单) 进一步抢救或收入病房 抢救成功(医生开出所有抢救治疗单,护士或陪人去收费处初步结算) 观察病情、化验单、影像检查结果进一步评估 请相关二线班会诊 留观室 向陪人交待病情及签危重通知单 初步抢救治疗(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 急救患者就诊 初步判断病情 重症监护室

急救通则(Fist Aid ) 一个需要进行抢救的病人或者可能需要抢救的患者 第一步 紧急评估:判断患者有我危及生命的情况 A :有无气道阻塞 B :有无呼吸,呼吸频率和程度 B :有无体表可见大量出血 C :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 S :神志是否清楚 第二步 立即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 气道阻塞 呼吸异常 呼之无反应,无脉搏 重要大出血 ●清除气道血块和异物 ●开放气道并保持气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 ●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 心肺复苏 立即对外表能控制的大出血进行止血(压迫、结扎) 第三步 次级评估:判断是否有严重或者其他紧急的情况 ●简要、迅速系统的病史了解和体格检查 ●必要和主要的诊断性治疗试验和辅助检查 第四步 优先处理患者当前最为严重的或者其他紧急问题 A 固定重要部位的骨折、闭合胸腹部伤口 B 建立静脉通道或者骨通道,对危重或者如果90秒钟无法建立静脉通道则需要建立骨通道 C 吸氧:通常需要大流量,目标是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D 抗休克(见休克抢救流程图) E 纠正呼吸、循环、代谢内分泌紊乱 第五步 主要的一般性处理 ●体位:通常需要卧床休息,侧卧位、面向一侧可以防止误吸和窒息 ●监护:进一步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必要时检测出入量 ●生命体征:力争保持在理想状态:血压90-160/60-100mmHg ,心率50-100次/分,呼吸12-25次/分 ●如为感染性疾病,治疗严重感染 ●处理广泛的软组织损伤 ●治疗其他的特殊急诊问题 ●寻求完整、全面的资料(包括病史) ●选择适当的进一步诊断性治疗试验和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正确确定去向(例如,是否住院、去ICU 、留院短暂观察或回家) ●完整记录、充分反映病人抢救、治疗和检查情况 ●尽可能满足患者的愿望和要求 紧急评估 抢救措施 评估和判断 一般性处理 注释说明

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样本

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生效日期: 06月01日 修订日期:年月日 应急预案: (一)初步复苏 1、将新生儿放在预热的辐射保温台上。 2、摆正体位,肩押部垫高3厘米,呈鼻吸气位。 3、清理呼吸道,先口后鼻(必要时气管插管)。 4、擦干全身,给予刺激,重新摆正体位,肩押部垫高3厘米,呈鼻吸气位。 5、必要时给氧。 6、评价呼吸、心率、肤色,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措施。 (1)如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 (2)呼吸暂停或心率《100次/分,肤色青紫,立即给予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二)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1、选择气囊,接上氧源,选择合适型号的面罩。 2、检查气囊(压力、减压阀、性能等)。 3、站在新生儿的一侧或头部,将新生儿的头部摆正到鼻吸气位。 4、将气囊和面罩放置在新生儿面部,查气道密闭性(用正确压力通气2-3次,观察

胸廓扩张情况)。 5. 100%氧开始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30秒后,评价: (1)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可停止加压给氧,并给予触觉刺激, 使其大声啼哭后,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 (2)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心率<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肤色青紫,需要实行胸外心脏按压。 (三)胸外心脏按压 1、手的正确位置在胸骨下1/3处(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 2、双指法(用中指和食指或无名指指尖,垂直压迫) 3、拇指法(两拇指可并排放置或重叠,拇指第1节应弯曲,垂直压迫,双手环抱胸廓 支撑. 4、压迫深度为前后胸直径1 /3,放松时指尖或拇指不离开胸骨,下压时间应稍短于放 松时间,节奏每秒按压3次呼吸1次,频率为120次/分. s. 30秒胸外按压后,评价: (1)心率>80次/分,停止胸外心脏按压继续人工呼吸,如有自主呼吸,肤色红润, 可停止加压给氧改为常压给氧,送入新生儿病房继续护理,与当班护士交接、记录. (2)心率<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无自主呼吸或

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

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的转诊与急救工作,不断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保护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促进我市社会经济永续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整合全市助产医疗保健机构的优势资源,形成合力,保证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绿色通道的畅通,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确保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 二、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以镇妇幼保健院牵头,综合村级卫生组织共同参与的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转诊治疗体系。 (一)阎店楼中心卫生院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指挥中心。 阎店楼中心卫生院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于阎店楼中心卫生院,程慧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阎店楼中心卫生院妇幼保健院医务科。 办公室成员:孙珊珊 主要负责本乡镇内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转诊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文件及具体组织架构等材料报眉山市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指挥中心备案。 三、工作原则和职责

工作原则: 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抢救应以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遵循就近救治、区域协调原则。 工作职责: (一)高危急重症孕产妇抢救指挥中心。 1.制定《阎店楼中心卫生院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转诊实施方案》,明确各级领导、专家、管理人员职责,组建强有力的专家团队,健全各级管理制度,完善早期发现、诊断、急救、转诊、专家抢救治疗的管理运行机制。 2.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加大对妇幼卫生投入,为各级助产机构配置高科技含量的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转诊救护车辆及医疗仪器设备。 3.解决全镇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转诊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必要时协调市中心血站和市“ 120”急救指挥中心全力配合救治工作。 4.定期组织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和疑难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病例评审,督查和评估转诊救治网络运行成效。 (二) 阎店楼中心卫生院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指挥中心办公室。 1.在市指挥中心的领导下,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组织协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转发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标准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标 准(试行)的通知 各县(区)卫生计生委,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现将《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标准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标准(试行)的通知》 (豫卫妇幼…2016?14号)转发给你们,并提以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高度重视,积极筹建 建设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是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关于切实做好高龄孕产妇管理服务和临床救治的意见》的具体举措,是积极应对全面二孩政策,确保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的实际行动,各县(区)卫生计生委一定要高度重视,结合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实力和实际情况,3月底之前,每个县均要建立1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红头文件上报至妇幼科备案)。 二、对照标准,努力提升 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是挽救高危孕产妇和重症新生儿生命的“堡垒”和“屏障”,生命所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已经建成的各级“救治中心”要对照相应

的标准,逐条完善,逐项提升,确保硬件过硬,技术设备达标,功能完善,运行通畅,真正担负起“救死扶伤、力挽狂澜”的重任。正在筹建的县级中心,要按照相应的标准,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起点运行,确保救治中心全面达标。市人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严格按照两个标准进行自我提升,3月底将提升整改报告上报妇幼科。各县建立的中心,也要在3月底之前完成提升任务,县卫生计生委要适时进行达标验收,并把结果报市卫计委妇幼科。 三、完善救治网络,畅通绿色通道 发挥救治中心的最大效能,重在完善救治网络,畅通救治绿色通道。市人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要依据医疗救治的相关规定,结合分级诊疗和转诊制度,制定市级转诊救治网络和流程,市卫计委将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形成市级救治网络体系。各县区要根据本县区的具体情况,研究制定本辖区的转诊救治网络体系。确保在2018年前,形成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救治有力的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急救、会诊、转诊网络。 2017年2月23日

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工作组织计划

XXXXXXXXXXXXX医院 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转诊工作,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省卫生计生委《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工作实施方案》、《XXXX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工作实施方案》XX卫计发〔XXXX〕XX号文件要求,我院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救治对象 在我医院辖区内因各种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或其它因素危及生命安全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 二、强化组织管理 (一)行政管理。 为提高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工作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获得及时有效救治,及时协调救治相关工作,成立XXXXXX医院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组织、协调我院辖区范围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工作(XXXXXX 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领导小组详见附件1)。 (二)机构内部管理

根据职能任务和服务开展情况,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医疗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XXXX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验收标准》和《XX市产科质量建设标准》要求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将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工作纳入医院整体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并报属地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建立“全院合作、多科联动”的救治机制,畅通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绿色通道”,规范高危管理和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转运,全力保障母婴安全。 三、完善急救网络 我院作为XXXX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严格按照《XXXX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验收标准》和《XXXX市产科质量建设标准》文件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中心职责,加强产科、新生儿科质量建设和设施设备配置,加强人才培养,落实技术规范;确保达到省级建设要求;挂救治中心牌匾,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布急救电话,切实承担危重孕产妇和新生救治保障任务。 四、成立专家组 成立XXXX市XXXXXXXX医院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专家组,承担医院辖区内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会诊、出诊、咨询、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评估等任务,专家成员从医院相关科室专业人员组成(XXXXXXXX医院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专家组详见附件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