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与CAD》的教学思考与改进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机械制图与CAD》的教学思考与改进
作者:沈安邦
来源:《职业·中旬》2011年第08期
一、目前的教学状况分析
职业学校的很多专业都要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机械制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图形表达能力和空间形象思维能力。
目前,随着学校的不断扩招、课时的调整,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常常采取课堂教学满堂灌的形式。
而学生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程意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出现了对机械制图知识疲于应付、顾此失彼的问题,完全没有理解和思考的时间。
这样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的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对学生要求的提高,图样信息已从传统的手工绘图转变为计算机绘图。
因此,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也必须要掌握如何用计算机来快速准确地绘图,我们的学生在学校也应该具备这样的初步能力。
但由于在教学中不能将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尽管学习了这两门基础课,但仍不能熟练地用计算机来绘制工程图样。
这说明我们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不足。
二、教学改进
1.教学方法的思考
不同的专业应从其培养目标或专业要求出发,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选择适宜的教材来授课。
机械制图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绘图、读图能力。
不管现代化设施多么先进,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全部采用多媒体演示,针对有难度的知识点,要能够现场板书作图示范,并且充分结合实物模型讲解,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实例图的难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顺序上的调整
目前,大部分教材在内容顺序上几乎相同。
但在授课过程中,若按照书本上的章节顺序介绍,有些内容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适当调整。
多年来,在这方面进行的课程教学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培养学生的立体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后续课程,我们先讲轴测图的相关知识,然后再介绍正投影、三视图的知识。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三视图想象不清物体的形状时,直观地画出轴测图来辅助思考;三视图介绍后进行简单物体读图,我们称为感性阶段。
而对于第一章的制图基本知识,也没有必要第一节课全部介绍,可以穿插在后续课程当中。
3.教学模式的改进
工程制图作为技术基础课,实践性强,很多学生在课上能够听懂,且能想出立体图,但独立做作业时却漏洞百出。
因此,机械制图的教学模式应由单一的课堂教学扩展为课堂教学和课程辅导两部分,能够让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共同讨论,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使习题辅导课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式、引导式教学很重要,主要体现在设计讨论题、多种讲解形式以及教师的应变能力。
比如:教师要出能举一反三的典型题,补画第三视图的一题多解题等锻炼学生灵活思维。
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注意把握讨论中出现的新观点、新想法,对于讨论中的偏见或误解要适时修正。
最后对讨论中出现的情况进行概括、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讲解、总结的形式也很重要,教师的思路要清晰、语言简练,可以板书画立体图来将学生头脑中的抽象思维转变为直观的图形,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画轴测图的能力。
还可以利用三维软件来演示,三维机械设计软件Inventor具有优秀的三维设计解决方案和工程图功能。
近年来,我们课程组灵活运用该三维设计软件绘制作业中的立体模型,学生可以动态、直观地观看到模型形体的各个侧面。
4.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有机融合
为了使学生既能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又能灵活运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快速、准确绘图,必须将这两门基础课有效地结合起来,而非相对独立。
为此,我们开设了《机械制图与CAD》这门课。
目前,采用较多的是AutoCAD绘图软件,它具有功能强大、易于掌握、使用方便、体系结构开放等特点,深受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欢迎。
教师要能够针对教学课时、教学内容及进度,合理地安排这两门课的内容,如机械制图课之初在学习基本投影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在上机课上熟悉AutoCAD软件,重点练习绘图命令和编辑修改命令;而学习到剖视剖面时,CAD课上相对应的讲授绘制面域与图案填充一章;而机械制图讲到线型及尺寸标注时,上机进行相应章节的练习。
总之,每周理论课与上机课要同步进行,互相渗透,使学生既能够掌握制图知识,又能够把握如何用软件来实现绘图。
(作者单位:淮安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