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盛是怎样炼成的:“投行五诀”铸就不败神话

高盛是怎样炼成的:“投行五诀”铸就不败神话

高盛是怎样炼成的:“投行五诀”铸就不败神话
高盛是怎样炼成的:“投行五诀”铸就不败神话

高盛是怎样炼成的:“投行五诀”铸就不败神话

发布时间:2011-10-20 来源:投资时报作者:东方证券研究所

百年成长,高盛公司铸就不败神话:高盛公司成立于1869年,是集投资银行、证券交易和资产管理等多业务为一体的国际著名投资银行。其总部设在纽约,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2010年,高盛实现84亿美元净利润,1999年上市至今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8%。高盛股价期间涨幅达2.7倍,年复合增长率达8.9%,远跑赢同期大盘指数表现。

卖方起步,成功转型为全能型金融服务提供商:高盛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转型能力,更重要的是其各项业务环环相扣,互为补充。从1869年成立至今,高盛主要经历了五个重要阶段:1869年—20世纪30年代:依托商业票据业务的领先地位顺势进入股票承销和投资领域,但在1929年股灾中铩羽。20世纪30-60年代:利用投行业务优势卷土重来,在机构大扩容的60年代率先发展大宗交易、机构经纪等业务,形成先发优势。20世纪70-80年代:巩固已有的机构业务优势,积极推进投行领域创新,稳步拓展债券业务。20世纪80-90年代:前瞻性地由传统卖方向资本中介型券商转型,并成功实施全球化扩张。20世纪90年代-至今:依托上市后的充足资本,进一步引入资产管理和直投等业务,终于成长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全能性投资银行。

高盛的成功对发现我国券商长期投资价值的借鉴意义:高盛的成功之道,以下五点缺一不可。

紧密的客户和业务关系网络

驱动高盛业绩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其强大的客户和业务关系网络既包括广阔的客户网络,也包括紧密联系的业务网络。这些紧密的客户关系形成了一张牢不可破的网络,能不断为公司带来业务机会,而不同业务之间也能为彼此带来业务机会。

投资银行业务是高盛业务网络的前沿。高盛投资银行部拥有广泛的客户网络,服务对象包括企业、财务投资者、机构和政府。同时高盛通过反收购业务,使其成为公司和管理层可信任的朋友,与更多美国最大的和声望最高的公司建立了投行业务关系。公司绝大多数直接投资业务机会都源自高盛的客户网络,客户会选择高盛在上市前担任联合投资者或合伙人,得以在上市时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可。而反收购业务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高盛商业票据和卖方代理业务的拓展和升级,套利和大宗交易也蒸蒸日上。

高盛打造的研究部门成为众多机构投资者研究服务的最重要提供者。该部门在获取强大盈利的同时为今后承销业务的成功打下了客户基础。2000年上半年,高盛的分析师参与了31宗并购交易,涉及资金560亿美元,为209家公司提供总额为830亿美元的融资,分析师还协助获得了328宗单独业务。分析师的覆盖面在各公司的投标文件中是一个获得投行业务机会的卖点。虽然这点在后来受到市场诟病,认为其有利益输送的嫌疑,但是我们从中依然可以看出高盛业务网络间的协同效应。

高盛私人客户业务的快速发展又为其带来了大量的投资银行业务。私人客户服务业务也成为高盛国际扩张战略的关键部分,加强了高盛在欧洲的力量,而且是高盛在亚洲业务的先

行者。通过私人客户服务业务,高盛产生了两项重要的业务:私人财富管理和机构经纪业务。大型机构客户经纪业务的增长几乎和对冲基金业务的增长一样迅速。从1993年到2001年的8年间,对冲基金的资产规模从1000多亿美元增长到6000多亿美元。在私人客户服务部门的融资支持和高盛3亿美元的承诺下,高盛资本合伙人(GS Capital Partners)一期于1991年成功融得10亿美元。私人客户业务帮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与高盛其他部门建立联系,让他们在享受高盛私人银行专业服务之余,还得益于其在投资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方面的专长。

高盛的各项业务紧密联系,环环相扣。通过与客户的长期紧密联系和经营管理,使得高盛的各项业务在合规的情况下彼此互通有无,能够快速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并为之提供服务。高盛成为集战略顾问意见、市场知识、风险管理和融资、交易技能于一身的全方位、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提供商,使其具有了相对于对手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强大的战略预判和灵活转型能力

高盛长期以来的优势地位是在处于变革和转型的美国市场中获取的,高盛能够运用自身的经验与强大的战略判断力来适应这些趋势,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壮大了自己。

近50年来,高盛几乎所有的转型总能顺应当时的市场趋势。上世纪60年代以后,来自国际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并且从业务角度看,也衍生出众多需要运用资本、需要承担风险但同时收益良好的业务。高盛从最开始的大宗交易、机构经纪、投行业务等卖方业务为主最终转型为以固定收益、衍生品、股权投资、资产管理等买方业务为主,无一不是抓住了当时的时代转型潮流,顺应了客户需求。当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司强大的战略预判能力。

积极的全球化扩张战略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各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美国以外的资本市场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强劲增长、德国经济的复苏,为高盛创造了更加诱人的机遇,也使高盛的全球化战略进一步加速。

高盛首创“金砖四国”概念,加强了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投入,尤其是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中东。高盛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得益于自90年代初至今对中国业务的投入。通过与北京高华证券共同组建合资公司高盛高华证券,高盛能够在中国国内市场开展业务,并对中国工商银行作出了战略性投资。通过高盛(印度),高盛在印度建立了广泛的投资银行和证券业务,与印度多家大型公司建立了稳固的关系。在俄罗斯,高盛在莫斯科开设了一家办事处,为俄罗斯公司发展国际业务。在巴西,高盛获得了签发当地外汇业务许可证,并积极建立了颇具规模的销售和贸易业务。同时,为常驻圣保罗市投资银行部配备管理团队,进一步加强了与巴西及整个拉丁美洲的业务合作。在中东,高盛在阿拉伯湾开设了办事处,与投资银行和个人理财客户更紧密地合作。

高盛成为美国同行中营业收入组合最分散的公司之一。高盛的全球化扩张不仅扩大了其投资银行规模、与更广泛的公司客户合作,也使得其业务结构更加平衡,从而提高了其防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07年,高盛美国以外市场税前盈利占比首次超过50%。2010年公司海

外业务收入占公司收入比重仍达45%。

优良的员工激励机制与网罗人才的能力

金融企业说到底是由人组成的企业,员工的素质和积极性是一家金融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因此如何网罗、培养并留住优秀人才成为众多金融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高盛的成功与其一贯优良的员工网罗和激励机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在加入高盛之前,应聘者要经历多轮面试,很多人还必须接受合伙人的面试。然后是实习,通过直接观察,选出其中最优秀的1%或者2%的人。高盛动用的招聘团队力量比多数公司都要强,针对一所高校一般会派出12-15人的团队,由合伙人带队,每年都要拜访校方10次左右。因为校方最了解学生,可以向高盛推荐最优秀的学生,这使得高盛的招聘非常高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盛成为华尔街最早面试MBA学生的公司,高盛当时的竞争者很少,能够招到符合高盛文化的人。高盛有一套独特的评选规则基于三个标准:1/3基于由成绩及SAT分数衡量的智力水平,1/3基于课外活动中所展示出来的领导力,1/3基于成功的野心。招聘网络在大范围铺开,高盛故意开很低的薪酬,因为看重高薪的人即使加入高盛,后期也会为了更高的工资离开公司。20世纪60年代,高盛开始招聘暑期实习生。从每年招聘两名实习生开始,到80年代,增加到几十人。招聘实习生给公司带来低成本的甄选候选人的机会,也是一种长期评估候选人的有效方法。70年代后期,高盛的招聘扩增到本科生。让他们参加辅助项目工作(数据录入工作),高盛采用多种评估及直接观察的方式相结合,这种系统化的招聘总能吸引优秀的人才。

由于业务高速扩张,在人员提拔方面,高盛一直坚持从内部提拔员工。因为团队合作需要时间与磨合,同时内部员工对公司的文化理解更为透彻,因此内部提拔员工的方式使得高盛的团队能持续保持高效运转。

另外,高盛的合伙人制度是一种很强的激励机制,能实时淘汰弱者,从而令强者掌权,使得高盛能一直保持最强的竞争力。在上市之前,高盛是一家合伙制企业,优秀的人才在晋升合伙人之后,薪酬和奖金与公司业绩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良好的员工激励机制促使员工在工作时更多为公司利益着想。因为公司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就意味着员工利益的最大化。当时高盛合伙人始终保持在300人左右,并且每两年更新其中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这种能上能下的制度进一步增加了高盛员工的危机感,利于其更努力地为公司创造效益。高盛公司上市之后,尽管合伙制不复存在,但公司仍保留了部分合伙制的特点,合伙人(尽管与合伙制下的真正合伙人不同)仍能分享公司收益,与公司共进退。截至目前,高盛在全球约有400-500名合伙人。

高盛的启示

可以说,高盛的历史就是一部美国证券业简史。高盛向我们展示了一家以票据业务起家的证券公司如何通过良好的激励、卓有成效的业务拓展以及关键时刻的转型能力成长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全能型券商。从战略前瞻性、业务结构及激励机制等角度看,中信证券更有潜力成长为中国的高盛。同时上市券商中,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等也可能是最终突围的标的。

如何成为分析师-一个投行内部人士的心得

真正大公司高水平的分析师估计没什么时间泡论坛,也没有机会给别人讲这些。尤其是其中很多人都是很顺利的进入这个行业,或者发展的很好,没有体会到很多个中难处和迷惘。看来只能由我们这种比较闲暇的人来说一说了,如果您是某大行的分析师,我哪里说得不对请不要拿诺基亚拍我,至于大部分还没工作的同学们,希望能从我的废话中获得自己想知道的信息,早日成为分析师,或者发现分析师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避免误入歧途。 首先,什么是分析师,或者有些地方叫做研究员。不光在证券行业里,很多金融、财务、咨询等相关行业都有这个岗位,英文是analyst。其实国外的分析师大部分是指那些拥有指定机构或协会注册证明的分析师,比如RCA注册特许分析师、FRCA资深注册特许分析师、CFA金融特许分析师。仅仅通过考试的一般称为准分析师,必须其他条件也都合格,比如说3-5年的相关领域工作经验,才能正式在协会或机构注册,成为注册分析师,这才是真正的分析师。 国内的分析师体制还不是很健全,仅有证券业协会主办的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以及相应的岗位注册制度。对应的分析师来说要考基础知识和证券投资分析这两门,通过后加上2年的工作经验,取得的是证券投资咨询的资格。这仅是个从业的资格,与国际的注册分析师来讲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尤其是国内的考试很简单,工作经验可以编一编啊。 有了这个从业资格之后,就可以在证券公司、投资咨询公司从事证券投资咨询的业务了,但不能说就是大家所理解的分析师了,很多其实是股评和大客户经理。因此我们需要在这里应该把我国的分析师做个定义,或者说做个分类。 第一,分析师应该指的是任职证券公司,公墓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部门,专业投资咨询公司(天相,万德),私募基金等主要从事证券投资或者为机构提供专业投资咨询的分析师。那些咨询公司的财务分析师,项目分析师,产业研究员就不算了,一般跟证券投资不挨边,不是仅专注于上市企业,非上市企业对他们同等重要。 第二,买方分析师和卖方分析师。这是最常见的分析师分类:买方分析师就是指购买其他机构(主要是证券公司和天相这样的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然后为自己公司提出投资建议的分析师,一般隶属于证券,基金,私募,资管的投资部;卖方分析师就是销售自己报告的分析师,多数是证券公司的研究部门。这两者的具体区别以后介绍。 第三,经纪业务分析师。主要指的是针对大客户的或者证券公司各营业厅的分析师,主要面对散户进行服务。 提供买方分析师岗位的:各证券公司投资部(如东方证券,上海证券等等,没有中金公司,不过中金现在好像正在筹备这方面的事宜),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部(不是每个公司都有的),各公募基金(嘉实、易方达、南方,QFII,QDII等等),各私募基金,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如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这可是个大户),资产管理公司(除了几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外,还有很多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还有诸如联想控股的这类民营公司,实际上应该算私募。还有各大集团的财务公司,有证券投资资格的。),而很多企业也都在主营业务外利用闲钱投资证券市场,其中的投资人员还不能称为分析师。 提供卖方分析师岗位的:大证券公司的研究所、研究中心、研发中心,如中金、中信,国金,国信,申万、国泰、海通,招商,平安,兴业,光大,中信建投,广发,长江,银河是做的比较久的,渤海、东兴、信达、民族、东北、联合、第一创业、安信也都不错,

中美投资银行比较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美投资银行比较及未来发展趋势 20世纪后期,美国华尔街引领了全球的金融创新。然而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华尔街五大投行轰然倒塌,华尔街的投资理念、经营模式乃至现代金融技术,引起了全球金融界的反思。一直把美国投行作为学习典范的中国证券行业也感到困惑和迷惘。在这种情况下,对中美投资银行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吸取美国投行发展的经验教训,这对中国证券公司探索未来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美投资银行发展路径、经营及监管模式比较 沿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中美投行在市场规模、经营模式、业务结构、竞争格局、监管模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发展路径比较 美国投资银行产生于19世纪,当时的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相互渗透,实行混业经营。1929年大萧条后出台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确立了分业经营体制,促成了华尔街投行模式的诞生。1980年以后,金融全球化使得混业经营再次成为一种趋势,但混业经营的发展并未改变美国投资银行的独立地位。特别是在1980年初至2007年间美国投资银行经历了迅速扩张,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美国投资银行业的格局彻底改变。随着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等华尔街五大投行的破产、转型或被收购,盛极一时的华尔街独立投行模式宣告终结。 比较而言,中国证券公司发展历史很短,在经历了初创期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2002?2004年期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多家证券公司纷纷倒闭或被行政接管,证券行业多年累积的风险集中爆发,证券行业面临严重的系统性危机。经过2004?2007年间的综合治理,建立了以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的分类监管体系,优质证券公司得到政策支持做大做强,一批高风险证券公司被处置。券商步入全新的规范发展时期。券商的经营环境明显改善,经营业绩大幅提升,但是新问题、新矛盾也层出不穷。 市场规模比较 从市场规模来看,美国股票市场规模是我国的7倍,证券化率(股市市值/GDP)是我国的2倍,上市公司家数是我国的3.7倍,说明我国证券市场与美国证券市场的规模存在较大差距。 经营模式比较 美国投资银行采用集团化模式,业务多元化,利润来源多样化。在美国投行的利润来源中,经纪、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成为主体,基于资产证券化的衍生产品业务规模占一定比重。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实施以后,以华尔街大投行为主体的投资银行以其雄厚的资金优势、人才优势和服务体系优势,经过对一些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财务公司的并购

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之高盛

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之高盛 本文为宏源证券非银行金融研究组撰写的国际投行组织架构变革分析系列文章。报告撰写人为:黄立军 根据一系列的美国大投行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行业进入结构转型,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的时候,必然有以下规律:市场环境变化—调整市场定位—整合资源—产生新的经营模式—组织架构变化—提高运营效率—ROE、杠杆率增长—盈利能力提高—收入、利 润率增长。 凡是公司管理层能够做到精准分析和判断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改变公司经营策略与组织架构,并制定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的公司,抓住机会的证券公司,将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逐渐在行业中独占鳌头。 本篇文章分析高盛的组织架构变革以及对该投行经营的影响。 (一)公司概况 $高盛(GS)$集团(Goldman Sachs)高盛集团成立于 1869 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 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在香港设有分部,在 23个国家拥有 41 个办事处。 高盛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与美国金融市场变化紧密相连,业务结构随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而不断调整。例如八十年代后期,在《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逐渐放松管制之际,高盛开始发展新的业务。为了避免与客户竞争,此前 1976 年高盛的资产管理业务被出售;而 1986 年,高盛创立资产管理部,管理共同基金与对冲基金;1986 年,高盛成立了专门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的高盛资本合伙部,开始直投。1986-2006 年间,共进行了 170 亿美元投资。同时进行的还有过桥贷款、住房抵押贷款、杠杆收购等高风险业务。这一期间,高盛的交易风格逐渐趋向激进,短期利润重要性上升。1993 年在利率交易中获得 6 亿美元收入,固定收益证券获得 10 亿美元收入。1991 年起高盛在债市获利丰厚,在全球开始设立更多代表处。到 1994 年员工数量增长48%,公共费用增长率是之前的两倍。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美国金融市场上的创新浪潮、并购浪潮等进一步推动高盛的发展及演变。

投行案例分析

最佳主板IPO项目 农业银行 最后的IPO航母 估值相对较高,发行时又值市场低迷,上市首日将破发的预期影响了散户对农行新股的申购热情,但由于保荐机构抓住了农行的三大亮点进行路演,机构投资者则相当给力。加之上市时进行了多种模式的创新,农行IPO最终功德圆满。 2010年8月16日,农业银行(601288)宣告,通过在香港和内地两地市场成功行使绿鞋机制,最终募集资金221亿美元,成为当年全球最大IPO,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系统工程至此圆满收官。 相比建行、工行、中行等大块头,农行的上市时机并不理想。其路演招股期间(2010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恰值上证指数处于年内低点,银行股的估值水平也受回收流动性等预期的影响回落至2008年金融危机来的最低点。据Wind数据统计,当时14家上市银行对应2009年业绩的加权PE值仅为10.06倍。而农行以2.68元发行,发行市盈率对应2009年业绩为14.43倍。农行缘何在极其不利的环境下高市盈率发行且全部行使绿鞋机制? 万亿改制,农行脱胎换骨 成立于1951年的农业银行,在长期经营中积累了沉重的包袱,不仅盈利能力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垫底,资产质量也长期为人诟病。在其他三大银行借势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之际,推动农行改制上市,已经不再是一个企业的经济问题。而要将资产质量相对低下的农业银行推上国际资本舞台,首当其冲的就是为其打造靓丽的身段。 据招股书披露,为使农业银行符合上市条件,前后进行了国家注资、财务重组、发行次级债券和社保基金入股等四个步骤。 第一步:国家注资。2008年10月,汇金公司向农行注入约190亿美元资产(与1300亿元人民币等值)。随后,财政部和汇金公司签署《发起人协议书》,财政部以截至2007年末经评估的农行净资产权益为基础,保留1300亿元作为对农行的出资,发起设立股份公司,双方各持50%股权,并于2009年1月得到银监会批准。自此,农行上市主体得以清晰。 第二步:剥离不良资产。2008年11月,农行按账面原值剥离不良资产8156.95亿元,其中可疑类贷款2173.23亿元、损失类贷款5494.45亿元、非信贷资产489.27亿元。财政部以无追索权方式购买该等不良资产,并对其中的1506.02亿元以2007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农行免息再贷款方式等额置换,其余6650.93亿元形成农行应收财政部款项,且自2008年1月1日起按3.3%的年利率计息。 第三步:发行次级债券。2009年5月,农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次级债券,包括5+5固定利率、5+5浮动利率及10+5固定利率三个品种,筹集资金500亿元。该次发行的次级债券使农行的资本充足率进一步提升。 第四步:社保基金理事会入股。2010年4月,社保基金理事会斥资155.20亿元认购农行向其新发行的100亿股。农行的注册资本变更为2700亿元,财政部、汇金公司、社保基金理事会所持农行股份的比例分别约为48.15%、48.15%、3.7%。 上述改制中,剥离不良资产至为关键。据招股说明书披露,此后农行的不良贷款率从2007年的

最新证券公司组织结构

证券公司组织结构 1、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的一般性分析 1.1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的理论分析 1.2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的实例分析 2、证券公司的几种组织结构形式分析 2.1证券公司职能部门型组织结构 2.2证券公司分公司组织结构 2.3证券公司事业部型组织结构 2.4控股公司型组织结构 3、控股公司型组织结构发展中的可能问题

内容提要 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的发展是循着从简单到复杂的路径演变的,各种组织结构是与证券公司不同的规模、发展阶段及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最初证券公司采取的是职能部门型的组织结构。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职能部门复杂化且效率低下,组织结构按地域划分横向发展为分公司型,按业务划分纵向发展为事业部型,并进一步演变为矩阵式组织结构。当投资银行向巨型化发展之后,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更加复杂化,公司的内部组织外部化,某些部分就成为独立的企业,向控股公司型演化,成为了“金融航母”。事实上,证券公司往往混合式地采取各种组织结构,如同时采取子公司和分公司两种形式,并在控股公司下采取事业部制,而事业部之下采取职能部门制。 《证券公司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证券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和控股子公司。控股公司型组织结构在中国证券公司的采用,将有利于公司提高效率,降低风险,有利于培育大型证券公司,还有利于监管能力的提高。控股公司型组织结构发展中,对经营管理的要求提高,监管的难度加大,现行规定对子公司的设立限制较多,这些问题都应引起重视,并采取适当措施解决之。 一、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的一般性分析 (一)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的理论分析 证券公司内外各种因素的变化会对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公司的规模、战略、环境、技术等。证券公司的规模越大,组织的构成就越专业化,越复杂。奉行防守型战略的证券公司其组织结构的特征是严格控制,规范化程度高,规章制度多,集权程度高;奉行进攻型战略的证券公司采取分权化的松散型结构。由于证券市场处于经常性快速变动状态,因为环境的不稳定,要求证券公司组织结构也具有相对灵活的动态性。环境越复杂,就越需要协调组织内部的各种活动,形成统一的整体。证券公司采取有机式组织结构,经常变动自己的组织结构,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并不存在一个适应各个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各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是根据各自的规模、战略等因素而决定和设计的。但是,证券公司组织结构又有一些具有共性的东西,尤其是在组织结构的发展过程中有相似之处。 科层结构是一种最基本的组织结构型态,在现代证券公司组织结构中仍可找到科层结构的踪影。科层结构强调分工和专业化,明确规定职权、等级制度。科层制中组织层次过多会引起沟通成本的剧增,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延长了信息沟通的渠道,从而增加信息传递的时间,可能会造成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导致延误时机和决策失误。由于指挥路线过长,上下级关系不确定,会造成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科层组织中下级没有主动性、创造性,易使组织僵化,缺乏适应环境变化的弹性。而证券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要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并且要注意组织结构能随时适应不同的环境。职能部门化的组织结构形式相对科层组织而言,更适应证券公司的特征。职能部门是一种传统的、普遍的组织形式。因为职能是划分活动类型、从而设立部门的最自然、最方便、最符合逻辑的标准,据此进行的分工和设计的组织结构可以带来专业化分工的种种好处。 随着证券公司的发展和金融产品多样化,把性质不同和客户不同的产品集中在同一部门,会给部门管理带来日益增多的困难。事业部制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新的部门不断增加,企业最高领导难以控制许多部门管理工作的情况下产生的。与扩大了的企业规模相对应,证券公司的最高管理层除了保留一些必要的职能外,根据证券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或所服务的客户来设立事业部。所谓事业部制,就是把企业按业务或地区划分成各个事业部。各事

投行岗位分析

投行核心岗位分析 1.基金经理 1)工作内容和时间: i.典型的一天工作内容 8:30 到公司,看报告,看邮件,回邮件。 9:00晨会 9:30-1:00处理邮件,电话客户,看fund的performance,更新所有的数据和模型,准备执行交易,和销售更新情况,如果监管人的邮件到了会执行交易(如果没有一般就是下午做)1:00-2:00午饭 2:00-5:30见客户,出去见客户,准备presentation,交易分析,基金分析等事情,杂事比较多。 6:00下班 ii.加班或出差情况 见客户很重要,下班后经常会出去参加一些活动,招待很不错的销售人员也很重要,有时候会招待尽职调查、审计的人。 2)职业门槛 iii.专业知识与学历 能做基金经理的一般都是名校MBA或者硕士出身,专业背景基本集中在金融、经济、会计或者管理,偶尔也会有理工科出身的人跻身行业前列。一般都是从基金研究员做起,每天拿着只有基金经理一般的工资做加倍的工作,最后熬出头了就能升职成基金经理。 英语是投行人员的另一项重要技能,投行人员基本要求英语无障碍交流,最起码也要读写无障碍。 证券从业资格证是必须的,有的人还会考CPA或者CFA等证书,根据Linkin上面的用户数据,CPA比CFA更有用。 iv.性格与情商 面对信息爆炸时代,优秀的基金经理头脑里应该有一个信息筛选机制,不需要看很多的新闻以及涉及的那么广阔,但是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会高度的敏感、关注,同时对整个商业流程要很清楚。 另外很需要优秀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自控应变能力、创新能力。 v.其他先天条件 家里没有背景的很难挤进金字塔尖,会遭遇瓶颈。如果你不是出身名校,没有过硬的成绩或者实习经历,家庭背景和人脉关系就更加重要了。 3)入门以及后3-5年薪资 本科生在一线城市只能到小公司工作,月薪在5k-8k之间。3-5年后升到基金经理助理或者经理,月薪可达9k-15k。硕士生的起点较高,应届生可达9k-12k,3-5年后月薪可达20k-40k。 4)晋升路径及发展空间分析 应届生可以从基金研究员开始做起,每天拿着低工资做高强度工作; 做两三年熬出头了就可以升成基金经理助理,这时候工资涨的不多,活儿还是多; 剩下的时间要看个人能力,过过若干年升成VP,然后是ED或者MD。

XXXX年券商投行IPO业务量排名

2010年度证券公司股票主承销家数排名

创业的三十种死法(靳海涛) 从创业者的精神、企业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结构、产品技术及商业策略与经营模式五大层面,分析创业企业为何失败。 什么是创业失败?倒闭了是失败;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却陷入平庸也是失败;预期目标和现实相差很大,也是失败;想做大做强,但总是小打小闹,也是失败;一遇风雨就飘摇也是失败。这些都是广义的失败。 做创投的都要研究失败。投资初创期的项目,可能是成二败八;投资成长期的项目,可能是成五败五;投资相对成熟的上市前的公司,可能是成七败三。创业者经历的失败就更多了,创业者个体的失败率非常高,所以研究失败非常重要。 我从五个层面并用一些案例,来说明什么因素导致了失败。第一是创业者的精神和道德层面;第二是企业发展战略层面;第三是公司治理结构层面;第四是产品技术层面;第五是商业策略与经营模式层面。

创业者的精神和道德层面 缺乏理想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有理想。反之,我们投资失败的企业,失败的首要原因就是缺乏理想和情操,把钱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我们原来投资的一家企业做艾滋病药研究,预期可以是个明星企业。如果这个企业还存在的话,肯定在创业板第一批上市公司阵容里。但是它倒闭了,老板也锒铛入狱了。为什么呢?在做企业过程中,他利用这个平台,想自己挣更多的钱。如果一个创业者把钱看得最重要,早晚要失败,因为他可能为了钱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所以,做小生意勤快就够,做中生意要拼智慧,如果要做大生意,必须靠德,也就是说要有理想。 只适应顺风顺水,缺乏坚持的决心和毅力我们投了一个企业,做生物新药。在过去十年里,它没有一分钱收入。但是它坚持下来了。在美国的同类药,去年卖了78亿美元,而我们做的这个药,价格可以便宜一半。这个成功是个大成功,但如果没有永不言弃的精神,这个公司早干不下去了。 我们投资的另一家企业,在路由器行业兴盛时做路由器,做得不是太成功,就转向网络安全。干了一段,又不行。现在转向了系统集成—一个在中国可能做不大的行业。如果这位创业者坚持做路由器,我想这家公司至少不是现在这种境地。 过于依赖以往的经验,因循守旧拒绝改变产品要升级,模式要创新,管理上也要创新。任何一方面,如果依赖以往的经验,都可能导致失败。我们投资过一个资源类行业企业,条件非常好。但是它死守传统,不去开发创新的产品,也没有开拓创新的模式。金融危机前,传统的产品每年能贡献5千万~6千万元利润,金融危机以后只有500万了,处于半死不活状态。

券商今后的七大重点创新领域和五大重点业务模式(之一)

券商今后的七大重点创新领域和五大重点业务模式(之一) 2014-08-26 22:28阅读:87 市场化之势倒逼券商差异化定位与布局 ——券商今后的七大重点创新领域和五大重点业务模式(之一) 朱有为华泰证券 时间已经逼近2014年第三季度最后一个月了,今年以来,证券业从竞相触网,到几家重量级券商的并购重组,从新三板大幅扩容,到这周新三板做市商业务的正式推出,后边还有一码通账户、沪港通、个股期权等等。在股票市场回暖的背景下,证券业的改革创新可谓高潮迭出,热点连连。管制在不断放松,监管在不断加强,但资本市场和证券业“五月新政”所确立的顶层设计框架和诸多政策部署,确实在一步步推进和落地。按照时间表,年底前很多政策还在倒计时。券商创新大会特殊的历史使命已经阶段性结束,今后几年不管有无创新大会,或者什么形式的大会,做的工作也都是落地和推进今年确立的总体路线。只是《中国证券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几经删减调整,至今也没有推出,看来对未来发展的某些问题还是存在些分歧的。今后创新要逐步回归券商机构主体(当然现在还有相当的距离),可选择的领域也越来越多,馅饼确实不少,但陷阱也不少,关键是券商自身怎么定位?怎么选择?能否抢到并吃到最为适合的那份馅饼,躲过和规避致命的陷阱。诞生现代大型投行的政策和市场土壤正在一步步的培育,到底能否在今后十几年产生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几家投行机构,到底能否出现经得起市场检验的特色券商还有待观察,但一切都在不可逆转地快步前行。 这篇报告撰写于今年5月末,结合政策预期,本人认为,今后券商有“七大重点创新领域”和“五大重点业务模式”。现在看来这些也正是目前各类型券商在各自发力的重点方向。当然七大重点创新领域和五大重点业务模式是就整体行业而言的,不同类型的券商则有不同的选择。本报告也重点对“新国九条” 以及券商“创新十五条”进行了细致的解构与分析,也提供了落实券商“创新十五条”的具体时间表。因此,不妨整理一下发布,供关心券商发展的人士参考吧。 今年的5月份对国内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而言是一个极具历史性意义的月份。从5月9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到5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创新十五条”或《意见》),及5月16日中国证券业协会牵头举办2014年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研讨会,再到5月19日证监会研究部署学习贯彻新“国九条”的相关工作(以下简称“资本市场十一条”),这一连串紧密衔接的高频动作以前所未有的高规格和高标准开启了资本市场和证券业“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从“路线图”到“时间表”的快速切换表明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券商的创新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高举高打”的政策出台方式显著提升券商创新政策层级 早在今年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已经部署了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六条意见,市场也简称“国六条”。“国六条”实际上为一个多月后发布的新“国九条”定了主基调和主体框架。新“国九条”由证监会起草,以国务院名义发布并予以政策背书。新“国九条”是自2004年

公司的组织机构与结构分析

公司的组织机构与结构 A:公司的组织机构 一、公司组织机构的内容和原则 (一)公司组织机构的内容 公司组织机构是指从事公司经营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公司最高领导机构。 一般讲来,公司的组织机构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即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 (二)公司组织机构的原则 (1)在公司的组织机构中,要实行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离的原则。 (2)要把公司组织机构成员的利益同公司经营治理的好坏紧密联系起来。 (3)公司组织机构的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养,但对不同成员素养的要求是不同的

二、公司的决策机构 (一)股东大会 1.股东 一个公司的股东是指持有该公司股票的个人或组织。 任何拥有财产的组织或个人都有资格购买公司股票而成为该公司的股东。但公司不可自为股东,否则,当公司停业解散时,属于公司的那部分股份将没有最终的所有者。 股东对公司具有一定程度的治理权和监察权,还有取得股息的受益权以及对公司资产的拥有权。股东对公司行使的操纵权一般差不多上在股东大会上或以书面同意方式通过决议而实现的。股东通过选举而操纵董事会,进而获得对公司业务的操纵权。股东所拥有的治理权一般不是指股东直接治理,而是指股东通过董事会间接地参与对公司日常行政事务的领导和治理。股东还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股东的权利和义务的大小完全由其所持有的股票或股份数量的多寡而定。这些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由各公司的章程和内部细则规定。

2.股东大会 股东大会是由公司全体股东组成的决定公司重大问题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表达其意志、利益和要求的要紧场所和工具。 (1)股东大会的种类有: ①股东一般年会,即公司一年一次必须召开的股东大会。一般年会一般由董事会组织召开。通常由公司法对两个年会之间的间隔期限做出具体规定。假如公司超过一定的期限仍不召开会议,有管辖权的法院有权依照任何股东的请求,迅即责令公司进行会议。会议的要紧内容,在公司法规定的范围内,一般由各个公司的章程或内部细则具体规定。通常包括如下内容:第一,一般权限,即经常性的只需一般决议的权限,包括: A.通过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其他会计报表; B.董事会和监察委员会成员的选任、解任及其酬劳的确定; C.审议董事会和监察委员会的报告; D.分配红利,确定并宣布股息。 第二,特不权限,即需通过特不决议的权限,包括:

解析投行之路

解析投行之路 现下,随着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金融行业岗位变得供不应求。许多参加CFA考试的考生,大都将考取此证作为自身叩响金融之门、亦或补足金融体系的一种方式。在高顿网校cfa小编的接触当中,很多考生都怀着对投行的憧憬而考取CFA证书。那投行,究竟是什么样的?现下就由小编带考生们领略一番。 投行的工作是什么? 金融界有三大主体:投资者与融资方是最基本常见的金融交易。 金融顾名思义就是资金的融通,在投资者和融资方之间的调度中出现一个中介的角色。中间的中介就是投行,或者是泛投行机构。 投行扮演的角色,基本定义为帮融资方设定权益内容,融资服务,债务融资服务等其他与融资有关的事宜。 他们一方面,为融资方提供快捷低成本的服务和融资方式;另一方面,为投资者选择目标,按着低风险高回报,高流通性的规律,使用融资工具,帮助投资者投资。 换而言之,在金融界,谁在干着这样的工作,谁就是在干投行。投行的工作用简明扼要来介绍的话,就是兼管+占位。

目前投行界所分的三个业态: 第一个,传统金融资产网销。类似于余额宝。传统金融资产网销,它是把货币基金搬到网上来销售。 第二个,p2p网站,他将投资方和融资方捆绑在一起。而实际意义上,直接把投资者的钱放进了融资方的口袋----网贷。 第三种,金融资产交易服务平台,致力于为个人投资者建设快捷财富增值通道,实现个人与各银行间的一站式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 在中国投行的工作是什么样的?

在许多人的想象当中,投行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无可厚非,他所能带来的薪水回报,的确非常丰厚。然而,并不是每一位投行人都享受着出差五星级酒店,飞机头等舱来回,品着82年的拉菲谈笑风生间就能谈成一桩桩大宗交易的。 电影,永远是生活原版的扩大版。 从事投行的工作者,都有接触过许多成长型企业。那时,即使下了飞机赶到另一座城市,也需要坐巴士或者火车,去到偏远地方的企业所在地。 在一场打着领结各个一丝不苟演示着ppt的投行人里,你并不会知道他曾为了这套方案熬过多少个昼夜。冗长的考察企业,伏案写材料,整理一捆捆打印好的材料才是投行真正务实的工作。 投行工作所能带来的个人提升: 对投行工作者而言,在严密工作的同时,首先是非常可以锻炼人的耐心。其次,对金融知识的系统和全面性也会随时间增加。评估企业和洽谈项目的水准,随着经验的积累逐渐老道,同时又在工作中冠有强调的独立思考的磨砺下变得独当一面。 在人脉方面,投行的职业平台非常之高。经常与企业的老总或同一等级的人接触,每一位高层背后都有他的可学之处。这些高层的奋斗史,亦或办事风格亦常影响到投行工作者本身。其次,对于这方面高层人脉的积累,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可谓有着极大的帮助。

金融投行有哪些职级职位

金融投行有哪些职级职位经理、高级经理、副总裁、高级副总裁、总监、执行副总裁、执行总经理、董事总经理等等职位怎么分有时一个公司竟然涌现出十几二十个甚至几十个冠以各种副总裁、总经理的人。各种高级头衔令人雾里看花,摸不着头脑;即使是专业猎头顾问,要想完全弄清其中的位置、顺序和职级,也不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其他人更是常常找不着北。 一般来说,国内几家大型投行的职级设立,基本上是从海外投行引入的,这套职级系统最早落地国内投行,由低到高分为五大级:分析师(Analyst,简称AN)、经理(Associate,简称A)、副总裁(Vice President,简称VP)、总监( Director,简称D)、执行总经理(Executive Director,简称ED)、董事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简称MD)。部分国内投行还在A和VP前增加了高级(Senior)一级分别为高级经理(SA)和高级副总裁(SVP)。除了高级副总裁之外,有的公司还设有常务副总裁/执行副总裁(Executive Vice President,EVP)之类。 依照海外投行经验,应届毕业生从最初AN到A需要至少三年,此后两个级别的晋升需要两年以上, VP或者D晋升至ED需要三年,而由ED升至MD则要参照业务能力和业绩贡献度等综合指标,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套旨在对投资银行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管理的洋系统嫁接于中国投行后,伴随近两年国内投行业务的蓬勃发展和从业人员人数的激增,洋职级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投行每年级别晋升的惯例导致高职级含金量骤降,MD

和ED越来越多。5年前,一家合资券商的MD可能不到20个,如今人数可能翻了几番。 也正因为,各家投行对职级定义并不统一,猎头顾问常常会遇到,同样的管辖范围和核心职责,在这家可能职位叫经理,在那家可能就是冠以总经理的头衔了。拥有同样从业经历、年龄以及业绩的员工,在不同公司职级可能完全不同,这种现象在联合承销同一个项目时时常遇到:类似年龄、履历的年轻人,一个是SA,一个可能是SVP,其得到的发行方待遇由此迥异。 更多的则是对职级追逐所引起的行业乱象。不少投行管理层出手阔绰,挖角而来的人才职级直接连跳两级,由此诞生为数不少的通过不断跳槽迅速升至ED的年轻人。瑞银集团旗下一些投行员工出走的重要原因便是国内部分投行能够给予其MD的头衔和待遇。很多投行从业人员越来越看重职别和薪酬,而非责任和承诺。中国金融市场一直存在重职级,轻专业的思维。相信当国内投资银行业务技术含量大幅提升后,投资银行的文化会趋向专业化、精细化,届时,现阶段投资银行关于职级的一些怪现象将逐渐消失对于猎头顾问或其他想搞清楚这种复杂职级职位关系的人来说,面对这种情况,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比如: 一、他所在的部门或组织的全名是什么是公司总部、分子公司、办事 处、事业群、职能部门,还是其他 二、他负责管辖的工作模块是什么核心职责和权限是什么 三、他的直接汇报对象是谁其直接汇报对象的直接汇报对象又是谁直 到最高层。

估值模型在投行业务中的应用以及A公司定价分析 杨伊琳

估值模型在投行业务中的应用以及A公司定价分析杨伊琳 默认分类2007-12-22 18:40:01 阅读217 评论4 字号:大中小订阅 在投行业务中,估值方法无论对于IPO定价,私募融资,股权定价,管理层持股,或者并购行为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投行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和工具,合理的估值也是交易行为成功进行的基础和保证。现从A公司私募融资案例中来分析估值的方法和在投行业务中的应用。 A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体育用品专业零售公司之一,专业代理经销NIKE、ADIDAS、KAPPA、REEBOK、PUMA、李宁等世界知名运动及运动休闲品牌。公司于1987年成立,1996年进入上海市场,目前营业网点已经遍布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天津、湖北、福建、河北等省市。 2005年,A公司成功引入外资,成为上海首批中外合资的零售企业。现在(截至2007年),A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十一家分公司,拥有500多家连锁专卖店、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目前公司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向前发展,年销售额已突破二十亿元人民币,几年来累计上缴税收达亿元,仅2006年在上海市上缴税收达5000多万。 A公司之所以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与2005年成功的进行了私募融资是分不开的,2005年A公司向战略投资人出让股权49%,共募集资金3.3亿元人民币。对于当时此项股权转让行为和定价区间的合理,我们必须对A公司的整体价值进行评估。 估值关键点: §由于公司还没有进行过公开市场发行,没有现成的市场价值,因此需要用特定的方法对企业的价值进行估算,为确定股权融资价格提供依据 §在企业公开发行之前对其进行估值通常使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可比公司法(Comps, Comparable Company Analysis),一是现金流贴现法(DCF, Discounted Cashflow)。这两类方法已经得到广泛接受,投资银行和机构投资者通常都使用这两种方法用于常规估值和私募估值§在股权融资估值时,可比公司法和现金流贴现法通常结合使用。现金流贴现法为估值提供基础价值(Anchor Value),而可比公司法则可以对现金流贴现法的结论加以验证。 §另外,非公开市场交易法也是投资银行常用的估值方法 §在这里,我们主要采用了现金流贴现法(DCF)对目标公司进行价值评估,并以此作为股权转让定价的有力依据。 一、估值需考虑的定性因素

2017年投行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投行行业分析 报告 2017年7月

目录 一、投行业务发展机会 (3) 1、监管层鼓励股权融资发展 (3) 2、实体经济证券化率有待提高 (3) 3、并购重组需求将增多 (4) 二、投行业务发展现状 (5) 1、股权承销业务规模收入增长,费率未明显下滑 (5) 2、股权承销业务竞争格局较稳定,IPO业务中大券商表现更好 (6) 3、并购重组业务收入集中度较高 (9) 4、并购重组业务竞争格局趋于稳定 (10) 三、券商投行业务模式 (11) 1、央企系:大项目经验带来品牌溢价,精细化行业区域布局 (11) 2、地方国企系:基于区域优势,深耕细分领域 (13) 3、民营系:体制更灵活,业务增长靠引进成熟人才 (13) 4、PE/VC系:参与新兴企业全融资周期 (15) 5、小结:各派系因禀赋不同,更应该针对自身特色进行差异化发展 (17)

一、投行业务发展机会 1、监管层鼓励股权融资发展 2016年5月人民日报刊登的权威人士署名文章和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都多次强调了实体经济降杠杆。而在实体经济去杠杆的过程中,资本市场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经济虽然已换档降速,但依然保持6.5%以上的速度增长,融资需求仍非常庞大。在顶层坚定去杠杆的态势下,这些融资需求势必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尤其是股权融资(IPO、再融资、配股、可转债、优先股)来实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IPO发行提速也侧面印证了监管层鼓励股权融资的态度。 2、实体经济证券化率有待提高 目前A股市值中实体经济证券化率依然较低。2016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利润6.88万亿元。若按照新股发行最高23倍PE估算,

美国投资银行模式的沿革与未来

美国投资银行模式的沿革与未来 本轮金融危机对美国银行业整体造成了巨大震荡,其中的投资银行业更是处于震中。危机彻底改变了投资银行业原有的版图,而新的结构正在形成之中但仍然具有不确定性。本文根据美国投资银行业自30年代以来的历史,特别是在最近十几年包括这次危机中的经历,分析独立投资银行模式的沿革变迁及其背后的主要动因,剖析不同类型的独立投资银行在危机中特别是目前的状态,并由此勾画其未来发展的脉络。 美国投资银行业务模式在近十几年走向分化 在20世纪30年代《格拉斯—斯蒂格尔法》颁布以后,美国投资银行业受分业经营和治理结构的限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经营规模有限、审慎涉足高风险领域。这段时间里的主要特点是:(1)分业经营使得投资银行成为独立的机构,也成为美国投资银行区别于欧洲全能银行的一大特征。(2)投资银行主要采取合伙人制而非公开上市股份制。这种组织结构限制了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首先由于资金来源有限,投资银行业务规模通常较小。其次由于资金是合伙人自有资金,高杠杆率没有成为投资银行资产扩张的普遍手段。其三投资银行慎于发展高风险业务,特别是自有账户交易和证券投资类资产业务,而主要从事公司财务顾问、并购顾问、证券发行和经纪、资产管理等收费及佣金收入业务。交易业务限于客户证券发行上市后的造市活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投资银行的上述特点收到诸多因素的冲击,发展模式也因此出现分化。影响较大的因素有二: 市场压力。一方面是大型商业银行不断向投资银行业务渗透。另一方面则是1998年的《金融现代化法》进一步取消了对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限制,催生了美国的全能银行——金融控股公司。其中公开上市的大型银行不仅从事投资银行业务,而且凭借其资本和资金条件从传统收费业务进一步向自有账户交易、证券投资,特别是结构性产品市场交易等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扩张。独立的投资银行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不得不寻求新出路。 利益诱惑。投资银行经不住全能银行在结构性创新产品领域的丰厚收益诱惑,纷纷进入这一高风险领域。 在上述因素影响下,美国的投资银行之发展路径在1990年代以来趋于多元化,大致可分为两种不同模式。 第一类模式即激进创新模式。其代表机构是所谓在近两年先后倒下或转型的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贝尔斯登。这类投资银行的特点是: (1)纷纷变合伙人制为公开上市股份制,以筹集更多资本,从治理结构上打造了业务扩张平台。

2021投行分析员英文简历模板

2021投行分析员英文简历模板 导语:当我们找工作的时候,我们都需要用到简历,那么大家是否知道应该如何做一份优秀的简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20xx投行分析员英文简历模板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Bachelor of Science in Economics Physics May 20xx GPA: 3.79/ 4.00 Honors/Awards: Five terms University Honors (GPA higher than 3.5) James B. Angell Scholar (Two consecutive Aterms)

William J. Branstrom Freshman Prize (awarded to top 5% of freshman class/Fall 20xx) Course Highlights: Econometrics, International Finance, Modern Physics, Law and Philosophy WORK EXPERIENCE JP MORGAN CHASE Ann Arbor, MI Summer Analyst, Corporate Rates FX Derivatives Sept. 20xx - present Developed over 50 client interest rate and foreign currency exposure profiles from financial statements

投行案例分析

投行案例分析 投资银行,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商业银行,而是指从商业银行分离,专门从事证券发行承销、证券经纪、企业并购、项目融资、公司理财、投资管理等业务,不办理存贷业务的一种金融中介机构。 一、投资银行的企业并购业务 投资银行的企业并购业务被视为投资银行业中“财力与智力的高级结合”。在我国,企业并购是兼并、收购、托管、资产置换、资产划拨、借壳、买壳等行为的总称,企业并购的实质是在企业控制权运动过程中,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权所作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企业并购这一产权交易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经营的交易费用,但由于企业并购是一项十分复杂、专业性很强而且风险很大的企业外部交易型战略决策,因而交易活动的参与者为达成交易,还要发生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如果企业并购的运行费用高,以致超过因企业并购而节约的交易费用,并购交易就难以实现。为尽可能地减少并购运行费用,促成并购交易的实现,需要各种交易中介组织的介入,各自承担某种或某几种交易职能,为市场主体提供各种服务,保证市场交易顺利有序进行。投资银行作为一种高级形态的中介机构,可以为企业并购而提供专业化金融支持,从而有效地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促进市场效率的提高,为生产的进一步分工扫除市场的障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大多数企业并购都是在投资银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协助下完成的。 投资银行发展到今天,其并购业务可分为两类:并购策划、财务顾问业务和产权交易业务。在并购策划、财务顾问业务中,投资银行不是并购交易的主体,而只作为中介人为并购交易的并购主体或被并购企业提供策划、顾问及相关的融资服务。这是投资银行传统“正宗”的并购业务。在产权交易业务中,投资银行是并购交易的主体,它把产权(公司)买卖当作一种投资行为,先是买下产权,然后或直接整体转让,或分拆卖出,或重组经营待价而沽,或包装上市抛售股权套现,目的是从中赚取买卖差价。在我国,这类业务,就像证券商在证券交易中自营业务和经纪代理业务一样,投资银行的这两类并购业务可以被视为风险自营和并购代理。投资银行在其并购业务兴起之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充当并购和财务顾问的角色,产权投资业务是在较晚的时候才出现的。作为产权投资商

世界投行的四种类型

世界投资银行的四种类型 投资银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一、当前世界的投资银行主要有四种类型: 1、独立的投资银行 这种形式的投资银行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存在,美国的高盛公司、美林公司、摩根·史丹利公司、第一波士顿公司、日本的野村证券、大和证券、日兴证券、山一证券、英国的华宝公司、宝源公司等均属于此种类型,并且,他们都有各自擅长的专业方向。 2、商人银行 这种形式的投资银行主要是商业银行对现存的投资银行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或建立自己的附属公司形式从事商人银行及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的投资银行在英、德等国非常典型。 3、全能型银行 这种类型的投资银行主要在欧洲大陆,他们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同时也从事一般的商业银行业务。 4、大型跨国财务公司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美林、雷曼倒台,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转型为金融控股公司。

投行的发展 投行在美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但真正的崛起是在《1933年银行法》出台以后。法案要求银行必须在商业银行和投行业务之间做出选择,此时独立出来的投行没有存贷款业务,佣金收入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受益于美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银行迅速成长壮大。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美国银行业回归混业经营模式,商业银行开始从事投行业务。对利润的追逐、自身的创新激励以及竞争压力迫使投行开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房价的“只涨不跌”使得次贷成为一个选择,通过将次贷进行复杂的打包再销售给投资者,可以赚取丰厚的回报。发展到后来,产品设计越来越复杂,投行自身也成为次贷的购买者。此时交易与自营业务在投行业务中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业务,参与交易的金融机构也越来越多。 五大投行在金融危机中的变化 投行的盈利模式逐渐从注重长期稳定的客户业务转变为交易驱动型,“精英们”绞尽脑汁创造出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借此赚取巨额利润。随着次贷危机的发生,曾经为投行带来丰厚回报的自营交易业务成为他们亏损的主要来源;市场环境恶化时,通过货币市场进行融资的不稳定也暴露了高杠杆率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危机引发的巨额亏损直接导致了五大投行在2008年的相继转制。 首先倒下的是贝尔斯登,这个昔日市场上耀眼的明星于2008年3月被宣布低价出售给摩根大通,点燃了金融危机的导火索。2008年9月,雷曼申请破产保护,将金融危机推向了顶点。在雷曼宣布破产的同一天,美国银行宣布收购美林集团。9月21日,美联储宣布,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获准向银行控股公司转型。最后两家大投行的转型意味着华尔街五大投行在危机期间纷纷转制,独立大投行模式告一段落,华尔街回归混业经营模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