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路基础实验讲义word版

电路基础实验讲义word版

电路基础实验讲义word版
电路基础实验讲义word版

1.线性与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直读式仪表和直流稳压电源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线性电阻元件、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的测试技能

3.加深对线性电阻元件、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理解.验证欧姆定律

二.实验原理

电阻元件是一种对电流呈现阻力的元件,有阻碍电流流动的性能。当电流通过电阻元件时,电阻元件将电能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并沿着电流流动的方向产生电压降。电压降的大小等于电流的大小与电阻的乘积。电压降和电流及电阻的这一关系称为欧姆定律。

U=IR

上式的前提条件是电压U和电流I的参考方向相关联.亦即参考方向一致。如果参考方向相反.则欧姆定律的形式应为

U=-IR

电阻上的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是同时并存的.也就是说,任何时刻电阻两端的电压降只由该时刻流过电阻的电流所确定,与该时刻前的电流的大小无关,因此,电阻元件又被称为“无记忆”元件。

当电阻元件R的值不随电压或电流大小的变化而改变时,则电阻R两端的电压与流过它的电流成正比例。我们把符合这种条件的元件称为线性电阻元件。反之.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电阻元件被叫做非线性电阻元件。

电阻元件的特性除了用电压和电流的方程式表示外,还可以用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图形来表示,该图形称为此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该直线的斜率即为电阻值,它是一个常数。如图1-1所示。

半导体二极管是一种非线性电阻元件。它的电阻值随着流过它的电流的大小而变化。半

导体二极管的电路符号用表示.其伏安特性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为非对称曲线。

图1-1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图l-2半导体二极管伏安特性

对比图1-l和图1-2可以发现,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对称于坐标原点。这种性质称为双向性,为所有线性电阻元件所具备。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不但是非线性的.而且对于坐标原点来说是非对称性的,又称非双向性。这种性质为多数非线性电阻元件所具备。半导体二极管的电阻随着其端电压的大小和极性的不同而不同,当外加电压的极性和二极管的极性相同时,其电阻值很小,反之二极管的电阻很大。半导体二极管的这一性能称为单向导电性,利用单向导电性可以把交流电变换成为直流电。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测定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

本实验在九孔实验方板上进行。分立元件R=200Ω和R=2000Ω电阻作为被测元件.井按图1-3接好线路。经检查无误后.打开直流稳压电源开关。依次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为表1-1l中所列数值。并将相对应的电流值记录在表1-l中。

图1-3 测量电阻的伏安特性电路图

表1-1 测定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

U(V) 0 2 4 6 8 10

R=200ΩI(mA)

R=2000ΩI(mA)

2 测量半导体二极管

(1) 正向特性

图1-4(a) 测量半导体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电路图

按图1-4(a)接好线路。经检查无误后,开启稳压电源.输山电压调至2v。调节电位器R,使电压表读数分别为表1-2中数值,井将相对应的电流表读数记于表1-2中,为了便于作图,在曲线弯曲部分可适当多取几个测量点。

表1-2 测定二极管的正向伏安特性

U(V) 0 0.1 0.2 0.3 0.4 0.5 0.55 0.6 0.65 0.7 0.75 I(mA)

(2)反向特性

图1-4(b) 测量半导体二极管反向伏安特性电路图

按图1-4(b)接好线路。经检查无误后,开启稳压电源.输山电压调至20v。调节可变电阻器使电压的读数分别为表1-3中所列数值,井将相对应的电流表读数记入表1-3中。

表1-3 测定二极管的反向伏安特性

U(V) 0 5 10 15 20 I(mA)

3.测定小灯泡灯丝的伏安特性

图1-5 测最小灯泡灯丝伏安特性电路图

本实验采用低压小灯泡做为测试对象。

接图1-5接好线路.经检查无误后.打开直流稳压电源开关。依次调节电源输山电压为表2—4所列数值。井将相对应的电流值记录在表1-4中。

表1-4 测定小灯泡灯丝的伏安特性

U(V) 0 0.4 0.8 1.2 1.6 2 3 4 5 6 8

I(mA)

四.实验设备

名称数量型号

1.直流可调电压0-30V板 1 MC1046

2 电阻

3 10Ω×1,200Ω×1,2kΩ×1

3 电位器 1 1kΩ×1

4 二极管 1

5 灯座和灯泡 1 12V/0,1A×1

6 标准型导线若干

7 标准型短接桥若干

8 九孔实验方板1块200mm×300mm

9 交直流电压电流表2块MC1102,MC1108

五.分析与讨论

1.按报告单上所列项日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2.根据实验中所得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两个线性电阻、半导体二极管、小灯泡灯丝的伏安特性曲线。

3.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4.回答下列思考题:

(1)试说明图1-4(a)、(b)中电压表和电流表接法的区别,为什么?

(2)通过比较线性电阻与灯丝的伏安特性曲线分析这两种元什性质的异同。

(3)什么叫双向元件?白炽灯灯丝是双向元件吗?

2.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2.加深对参考方向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理论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概括了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分别遵循的基本规律。它包括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KVL)。

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定律:电路中任意时刻流进(或流出)任一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其数学表达式为:

∑I=0。

此定律阐述了电路任一节点上各支路电流间的约束关系,这种关系与各支路上元件的性质无关,不论元什是线性的或是非线性的,含源的或是无源的,时变的或时不变的。

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电路中任意时刻.沿任一闭合回路,电压的代数和为零。其数学表达式为

∑U=0。

此定阐明了任一闭合回路中各电压间的约束关系。这种关系仅与电路的结构有关.而与构成回路的各元件的性质无关。不论这些元件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含源的或无源的,时变的或时不变的。

参考方向:

KCL和KVI表达式中的电流和电压都是代数量。它们除具有大小之外,还有其方向,其方向是以它量值的正、负表示的。为研究问题方便,人们通常在电路中假定一个方向为参考.称为参考方向。当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时取正值,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时取负值。

例如,测量某节点各支路电流时,可以设流入该节点的电流方向为参考方向(反之亦可)。将电流表负极接到该节点上,而将电流表的正极分别串入各条支路,当电流为正值,表示电流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当电流为负值,表示电流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测量某闭合电路各电压时,也应假定某一绕行方向为参考方向。按绕行方向测量各电压时,若电压为正值,表示电压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当电压为负值,表示电压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本实验在九孔实验方板上进行.按图2-1接好线路,图中x1、x2、x3,X4、x5、x6为节点B的三条支路电流测量接口(三条支路自己定义)。在实验过程中.先将此六个节点用短

接桥连接,在测量某个支路电流时,将电流表接在该支路接口上,然后拔掉此支路接口上的短接桥即可测量此处的电流。验证KCL定律时,可假定流入该节点的电流为正(反之也可),并将表笔负极接在节点接口上,表笔正极接到支路接口上。将测量的结果填入表2-l中。

图2-1 实验电路图

表2-1 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计算值测量值绝对误差

I1(mA)

I2(mA)

I3(mA)

∑I(mA)

2 验证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KVL)。-

实验电路与图2-1相同,用短接桥将三个电流接口短接。取两个验证同路:回路1为ABEFA,同路2为BCDEB。用电压表依次测取ABEFA同路中各支路电压UAB、UBE、UEF 和UFA:BCDEB回路中各支路电压UBC、UCD、UDE、UEB,。将测量结果填入表2-2中。测量时可选顺时针方向为绕行方向,并注意被测电压的极性。

UAB UBE UEF UFA 回路∑U UBC UCD UDE UEB 回路∑U

计算值

测量值

误差

四.实验设备

名称数量型号

1 直流可调电压0~30V扳 1 MCl046

2 4-15V及恒流源200mA扳 1 MC1034

3 电阻 5 430Ω×1,620Ω×1,680Ω×1

4 交直流电压电流表 1 MC1108或MC1102

j 标准型导线若干

6 标准型短接桥若干

7 九孔实验方扳1块200mm×300mm

五.分析与讨论

1.利用表2-1和表2-2中的测量结果验证基尔霍夫两个定律。

2.利用电路中所给数据,计算各支路电压和电流,并计算删量值与计算值之问的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3.回答下列问题

1) 已知某支路电流约为3mA,现有一电流表分别有20mA,200mA和2A三挡量程.你将使用电流表的哪档量程进行测量?为什么?

2)改变电流或电压的参考方向,对验证基尔霍犬定律有影响吗?为什么?

3.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l 通过实验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加深对等效电路概念的理解

2 学习用补偿法测量开路电压。

二实验原理

1.对任何一个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如图3-1(a)),根据戴维南定理,可以用图3-1(b)

所示电路代替;根据诺顿定理,可以用图3-1(c)所示电路代替。其等效条件是:UOC是含源一端口网络C、D两端的开路电压;ISC是含源一端口网络C、D两端短路后的短路电流;电阻R是把含源一端口网络化成无源网络后的入端电阻。

(a)含源一端口网络(b)用戴维南定理等效替代(c)用诺顿定理等效替代

图3-l 等效电源定理

用等效电路替代一端口含源网络的等效性,在于保持外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不变,即替代前后两者引出端钮间的电压相等时,流出(或流入)引出端钮的电流也必须相等(伏安特性相同)。

2.含源一端口网络开路电压的测量方法。

(1)直接测量法:

当含源一端口网络的入端等效电阻Ri与电压表内阻Rv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直接用电压表测量其开路电压Uoc。

(2)补偿法

当一端口网络的入端电阻Ri与电压表内阻Rv相比不可忽略时,用电压表直接测量开路电压,就会影响被测电路的原工作状态,使所测电压与实际值间有较大的误著。补偿法可以排除电压表内阻对测量所造成的影响。

图3-2是用补偿法测量电压的电路,测量步骤如下:

1)用电压表初测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井调整补偿电路中分压器的电压,使它近似等丁初测的开路电压,

2)将C、D与C’、D’对应相接.再细调补偿电路中分压器的输出电压.使检流计G 的指示为零。因为G中无电流通过,这时电压表指示的电压等于被测电压.并且补偿电路的接入没有影响被删电路的工作状态。

图3-2 补偿法测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

3.一端口网络入端等效电阻Ri的实验求法:

入端等效电阻Ri,可根据一端口网络除源(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保留内阻)后的无源网络通过计算求得.也可通过实验的办法求出。

1)测量含源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和短路电流Isc,则

OC

i

SC

U

R

I

=

2)将含源一端口网络除源,化为无源网络P,然后按图3—3接线,测量Us和I,

S

i

U

R

I

=

图3-3 测量一端口无源网络输入端电阻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本实验在九孔方板上进行,按图3—4接线使U1=25V,本实验选择C、D两端左侧为一端口含源网络。

图3—4 实验电路

1.测量含源一端口网络的外部伏安特性:

调节一端口网络外接电阻RL的数值.使其分别为表3一l中的数值.测量通过RL 的电流(X5和X6电流接口处电流表读数)和CD两端电压,将测量结果填入表3—1中.其中RL=0时的电流称为短路电流。

表3一l 测量含源一端口网络的外部伏安特性

RL(Ω) 0 510 1k 1.5k 2k 2.5k 开路

I(mA)

U(V)

2 验证戴维南定理

(1) 分别用直接测量法和补偿法测量C、D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UOC;

(2) 用补偿法(或直接测量法)所测得的开路电压UOC和步骤1中测得的短路电流(RL=0)ISC,计算C、D端入端等效电阻

OC

CD i

SC

U

R R

I

==

(3)按图3一l(b)构成戴维南等效电路,其中电压源用直流稳压电源代替,调节电源输出电

压,使之等于UOC,Ri用电阻箱代替,在C、D端接入负载电阻RL,如图3-5所示。

按表3一l中相同的电阻值,测取电流和电压,填入表3—2。

图3—5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4) 将表3一l和表3-2中的数据进行比较,验证戴维南定理。

RL(Ω) 0 510 1k 1.5k 2k 2.5k 开路

I(mA)

U(V)

3 验证诺顿定理

图3-6诺顿定理的验证

按图3-6接线,构成诺顿等效电路,其中Isc需要用可调电流源与Ri并联,接上负载电阻RL,使其阻值分别为表3-1中的值,测量电流和电压填入表3-3,比较表3 1和表3-3中的数据,验证诺顿定理。

表3-3验证诺顿定理

四.实验设备

名称数量型号

l 直流可调电压0~30V板 1 MCl046

2 ±15V电压源和200mA恒流源 1 MCl034

3 电阻 5 430Ω×1,620Ω×l,680Ω×1,

820Ω×1 1kΩ×1

4 电位器 1 5.1kΩ×

5 交直流电压电流表 1 MC1102或MC1108

6 标准型导线若干

7.标准型短接桥若干

8 九孔实验方板1块200mm×300mm

五.分析与讨论

1.在同一张坐标纸上画出原一端口网络和各等效网络的伏安特性曲线,并做分析比较,说明如何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2.同答问题

对于图3-2,如果在补偿法测量开路电压时,将C’和D相接,D’与C相接,能否达到测量电压UOC的目的?为什么?

4.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电流源及其外特性的认识

2.掌握电流源和电压源进行等效变换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

电流源是除电压源以外的另一种形式的电源.它可以给外电路提供电流。电流源可分为理想电流源和实际电流源(实际电流源通常简称电流源),理想电流源可以向外电路提供一个恒值电流,不论外电路电阻的大小如何。理想电流源具有两个基本性质:第一,它的电流是恒值的.而与其端电压的大小无关;第二,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井不能由它本身决定,而是由与之相联接的外电路确定的。理想电流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4一l所示-

图4-1 理想电流源及其伏安特性

当实际电流源的端电压增加时,通过外电路的电流并非恒定值,而是要减小。端电压越高,电流下降得越多;相反,端电压越低,通过外电路的电流越大.当端电压为零时,流过外电路的电流最大,为I s 。实际电流源可以用一个理想电流源I s 种一个内阻Rs 相并联的电路模型表示。实际电流源的电路模型及伏安特性如图4—2所示·

图4.2实际电流源及其伏安特性

某些器件的伏安特性具有近似理想电流源的性质,如硅光电池.晶体三极管输出特性等。 本实验中的电流源是用晶体管来实现的。晶体三极管在共基极联接时.集电极电流Ic 和集电极与基极间的电压UCB 的关系如图4-3所示。由图可见Ic=f(UCB)关系曲线的平坦部分具有恒流特性,当UCB 在一定范围变化时,集电极电流Ic 近乎恒定值,可以近似地将其视为理想电流源。

图4_3三极管伏安特性

电源的等效变换:

一个实际的电源,就其外部特性而言.既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压源,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电流源。原理证明如下:设有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流源分别与相同阻值的外电阻R 相接,如图4—4所示。对于电压源来说.电阻R 两端的电压U 和流过R 的电流I 间的关系表示为:

S S U U IR =-

S

S

U U

I

R

-

=

图4-4 实际电源的两种等效电路

对于电流源电路来说,电阻R两端的电压U和流过它的电流I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

S

S

U

I I

R

=-

或''

S S S

U I R IR

=-

如果两种电源的参数满足以下关系:

S

S

S

U

I

R

=(4-1)

'

S S

R R

=(4-2)

则电压源电路的二个表达式可以写成:

''

S S

S S S

U U IR

I R IR

=-

=-

'

S

S

S

S

U U

I

R

U

I

R

-

=

=-

可见表达式与电流源电路的表达式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说,在满足(4-1)式和(4-2)式的条件下,两种电源对外电路电阻R是完全等效的。若将两种电源互相替换,对外电路将不发生任何影响。

(4-1)式和(4-2)式为电源等效互换的条件。利用它可以很方便的把一个参数为Us和Rs

的电压源变换为一个参数为S

S

S

U

I

R

=和Rs的等效电流源;反之.也可以容易地把一个电流源转换成一个等效的电压源。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测试理想电流源的伏安特性。

此实验在九孔方板上进行。按图4-5(a)接好电路,其等效电路如图4-5(b)所示。

(a)实验电路(b)等效电路

图4-5 测量电源伏安特性的实验电路及等效电路

图中Ee和Ec由双路直流稳压电源提供.调节电位器Re.使Ic=8mA。按表4一l中的数值从小到人依次调节电阻RL的值,记录电流相对应的读数.填入表4—1中。

表4—1测试理想电流源的伏安特性

RL(Ω) 0 200 400 600 800 1k

Ic(mA)

U(V)

2.测试实际电流源的伏安特性。

将图4—5(a)中与RS串联的开关闭合.其实际电路如图4—5(a)所示,其等效电路如图4—5(b)所示,其中RS=lkΩ。

调节Re使Ic=8mA,改变RL使其分别为表4—2中数值.记录相对应的IL值填入表中。

RL(Ω) 0 200 400 600 800 1k

Ic(mA)

U(V)

3.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等效变换。

根据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图4—6(a)所示电流源可以变换成一个电压源,其参数为

Us=Ic×Rs=8mA×1kΩ=8V,等效电路如图4—6所示,按图4组成电路。其中Us由直流稳压电源提供(要用实验用电压表测量),RL用电阻箱,Rs用1kΩ固定电阻。RL为表4—3中数值,记录对应的电流值IL,填入表4—3中。比较表4—2和表4—3中的数据.验证实际电流源(图4—6)与实际电压源(图4—7)的等效性。

图4—6 等效性验证

表4—3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等效变换 RL(Ω) 0 200 400 600 800 1k Ic(mA) U(V)

四.实验设备

名称 数量 型号 L .直流可调电压0~30V 板 1 MCl046 2.±15V 电压源和200mA 恒流源 l MCl034 3.电阻箱 2 ZX2l

4.电阻 2 300Ω×1,1k Ω×1 5.电位器 2 1k Ω×1,5.1k Ω×1 6.三极管 1 9013

7.交直流电压电流表 1 MC1108或MC1102 8.标准型导线 若干 9.标准型短接桥 若干

10.九孔实验方板 1块 200mm ×300mm

五.分析与讨论

1.根据表4-l ,表4-2,表4-3中的实验数据绘制理想电流源、实际电流源以及电压源的伏安特性曲线。

2.比较两种电源等效变换后的结果,井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3.回答下列问题:

(1)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是什么?

(2)理想电流源和理想电压源是否能够进行等效变换?为什么?

5.一阶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研究元件参数改变时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2.学习函数信号发生器和示渡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RC 电路在脉冲信号的作用下,电容器充电,电容器上的电压按指数规律上升,即

/()(1)t C U t U e τ-=- (5—1)

Uc 随时间上升的规律可用曲线表示,如图5—1所示。

图5.1 RC 充电过渡过程 图5.2 RC 放电过渡过程

电路达到稳态后.将电源短路,电容器放电,其电压按指数规律衰减,即

/()t C U t Ue τ-= (5—2)

Uc 随时间衰减的规律可以用曲线表示。如图5—2所示。

其中τ=RC 称为电路的时间常数,它的太小决定了过渡过程进行的快慢。其物理意义是电路零输入相应衰减到初始值的36.8%所需要地时间,或者是电路零状态相应上升到稳定值的63.2%所需要的时间,虽然真正到达稳态所需要的时间无限大,但通常认为经过(3~5)

τ

的时间,过渡过程就基本结束,电路进入稳态。

对于一般电路.时间常数均较小,在毫秒甚至微秒级,电路会很快达到稳态。一般仪表 尚来不及反应,过渡过程已经消失。因此,用普通仪表难以观测到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示波器可以观测到周期变化的电压波形,如果使电路的过渡过程按一定周期重复出现,在示 波器荧光屏上就可以观察到稳定的过渡过程波形.本实验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作实验电源,由 它产生一个周定频率的方波,模拟阶跃信号。在方波的前沿相当于接通直流电源,电容器通过电阻充电,如图5—1;方波后沿相当于电源短路,电容器通过电阻放电.如图5—2。方波周期性重复出现,电路就不断地进行充电、放电。将电容器两端接到示波器输入端,就可观察到一阶电路充电、放电的过渡过程。用同样的办法也可以观察到RL 电路的过渡过程。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观察并记录RC 电路的过渡过程 (1) 观察并记录电容器上的过渡过程

按图5—3接好电路。调节方波频率为IkHz .并使占空比为l :l ,方波幅值为2 5V ,图中R=300Ω,C=0.1μF 。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调节示波器的放大倍率,放大过渡曲线,从波形图上测量电路的时间常数τ,计算测量误差,然后与用电路参数的计算时间常数相比较,分析二者不同的原因。

图5-3 实验电路1

(2) 观察并记录参数改变对Uc(t)过渡过程的影响

将电路参数改为R=820Ω,C=0.1μF ,重复步骤(1)的实验内容。

(3) 按图5-4接好电路,观察并记录电阻上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u R (t)

图5-4 实验电路2

R=300Ω,C=0.1 u F,调整方波频率为lkHz,方波幅值为2.5V,观察电阻上电压UR(t)的波形,井川坐标纸记录下所观察到的波形。

(4) 将电路参数改为R=820Ω.C=0.1 u F.重复(3)的实验内容。

2.观察并记录RL电路的过渡过程

(1) 按图5-5接好电路,调节频率为1kHz.方波幅值为2.5V,占空比1:1;使R=300Ω,L=22mH,观察并记录电感上的电压波形u L(t)。

图5-5 实验电路3

(2) 改变参数,使R=820Ω,L=22mH,重复步骤(1)的实验内容。

(3) 按图5—6接线.使R=300Ω.L=22mH,观察并记录电阻R上的电压波形uR(t)

(4) 改变参数值R=820Ω,L=22mH.重复步骤(3)的实验内容。

图5-6 实验电路4

四.实验设备

名称数量型号

函数信号发生器 1 TFG2006 DDS

示波器 1 CS一4125A

电阻 2 300Ω×1,820Ω×1

电容 1 0.1u F ×1 电感 1 22mH 标准型导线 若干 标准型短接桥 若干

九孔实验方板 1块 200mm ×300mm

五.分析与讨论

1.用坐标纸绘制所观察到的各种波形。 2.说明元件参数的变化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3.为什么实验中要使RC 电路的时间常数较方波的周期小很多?如果方波周期较RC 电路时间常数小很多,会出现什么情况?

6.二阶电路过渡过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R 、L 、C 串联电路的过渡过程

2.了解二阶电路参数与过渡过程类型的关系

3.学习从波形中测量固有振荡周期和衰减系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R 、L 、C 串联电路如图6一1所示,它可以用线性二阶常系数微分方程描述其规律:

22C C C S d u du

LC RC u U dt dt

++= (6-1)

图6-1 RLC 串联电路

其微分方程的解等于对应的齐次方程的通解''

C u 和它的特解'

C u 之和,即

'''

C C C u u u =+

其中'

C S u U =,12''

12s t s t C

u A e A e =+

1212s t s t C S u A e A e U =++ (6—2)

A1和A2是由初始条件决定的常数;s1和S2是特征方程的根,由电路的参数决定。由于电路参数R 、L 、C 之间的关系不同,电路响应会出现下述三种情况。 (1)当2L

R C

>时,响应是非振荡的,称为过阻尼情况,uC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6-2所示。 (2)当2L

R C

=时,响应是临界状态的,称为临界阻尼情况,uC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6-2所示。 (3)当2L

R C

<时,响应时衰减振荡的,成为欠阻尼情况,uC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6-2所示。

图6-2二阶电路响应的三种情况

2.振荡周期T 和衰减系数δ的测量方法

当电路处于欠阻尼情况时,响应uc 的表达式为 10[1sin()]t C S u U e t tg σωω

ωωδ

--=-

- (6-3)

其振荡波形如图6-3(a)所示.其中 2T π

ω

=振荡周期,

2R

L

δ=

衰减系数(其中R 为回路总电阻), 0LC

ω=

固有频率。 在电流I 的波形图上,若第一个正峰点出现的对刻为t1,第二个正峰点出现的时刻为t2,则衰减振荡周期

T=t2-t1 (6-4)

(a) (b) 图6-3 RLC 串联电路欠阻尼振荡

若第一个正峰值为Im1,第二个正峰值为Im2,则有

1

2112

2sin sin t S m t S m

U I e t L

U I e t L

δδωωωω--==

所以

21()1

2

t t m m I e I δ--= 故

12

1m m I ln T I δ=

(6-5)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按图6—4接线,c=0.01u F ,L=10mH ,电阻元件用电阻箱;方波激励信号取自函数信号发生器。

图6—4

2.使R在0—4kΩ间变化,用示波器观察uC和I在欠阻尼(衰减振荡)、临界阻尼和过阻尼情况下的各种波形,把三种状态下的波形描绘在坐标纸上.井根据衰减振荡波形测量和计算衰减系数和衰减振荡周期(δ和T)。

3.仔细观察R改变时波形的变化,找到临界状态,记录此时的电阻值,井与计算值=相比较。

R L C

2/

四.实验设备

名称数量型号

1.函数信号发生器 1 TFG2006 DDS

2.示波器 1 CS-4125

3.电容l 0.01 μF×1

4.电感 1 10mH

5.电位器 1 5.lkΩ×l

6.标准型导线若干

7.标准型短接桥若干

8.九孔实验方板1块200mm×300mm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写清实验目的,画出实验电路。

2.绘制过渡过程中的欠阻尼(衰减振荡)、临界阻尼、过阻尼三种波形图,在图上测量并计算δ和T,井与按参数值计算的结果相比较。

7.研究LC元件在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的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研究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在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的不同特性

2.加深正弦交流电路中向量和向量图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线性电感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为

di

=

u L

dt

由上式可以看出,电感元件是一个动态元件,它在电路中(如图7—1)显示的性质和通过元件电流的变化率有关,当电路中电流不随时间变化时,它两端的电压为零,故电感元件在直流稳恒电路中相当于短路线。

图7-l 电路中的电感元件

如果电感元件L 接在交流电路中,则它的动态性质就表现为感抗(XL=ωL)的形式。感抗与频率成正比,随频率的增高而增大,表明电感在高频下有较大的感抗;当ω很小时,XL=ωL ≈0,电感相当于短路线。所以,电感元件在电路中通常用做接通直流和低频讯号,阻碍高频信号通过的元件。

线性电容元件上的电压和电流关系为

du i C

dt

= 显然,电容元件也是一个动态元件,它在电路中(如图7—2)显示的性质和元件上电压的变化率有关,当电压不随时间变化时,电流为零,这时电容元件相当于开路,故电容元件在稳态直流电路中有隔断电流(简称隔直)的作用。

图7-2 电路中的电容元件

如果将电容元件接在交流电路中,它的动态特性就表现为容抗(1

C X C

ω=

)的形式,容抗与频率成反比。当ω→∞时,0C X →,即相当于短路;而当0ω= (直流)时,C X →∞,即电容相当于开路。所以电容元件在电路中通常用做通高频、阻低频、隔直流信号的元件。 在_止弦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都是用向量表示的。基尔霍夫定律的向量形式为

0, 0I U

==∑∑&&

对于图7-3所示电路,如果用交直流电压电流表测量各支路电流和元件上电压的有效值后,我们可以用两种办法建立这些量的向量芙系。

图7-3 交流电路

1.通过计算或测量,求出各元件的阻抗角,然后根据己知的阻抗角画出电路的向量图。 电路中电阻R 和灯泡均为电阻性负载,阻抗角为零,线圈具有电感L 和电阻r ,其阻抗角

实验六--计算机基础——WORD段落设置

实验六--计算机基础——WORD 段落设置

实验六WORD段落设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Word文档基本操作 2.掌握Word文字编辑和段落设置 二.实验内容 1.文档编辑与保存 (1)在Word中输入下列文字,保存文档为lx1.doc,并关闭文档。 计算机不但具有高速运算能力、逻辑分析和判断能力、海量的存储能力,同时还有快速、准确、通用的特性,使其能够部分代替人类的脑力劳动,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目前,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可以说已经进入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数值计算也称科学计算。主要涉及复杂的数学问题。在这类计算中,计算的系数、常数和条件比较多,具有计算量大、计算过程繁杂和计算精度要求高等特点。数值计算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尤其在尖端科学领域里极其重要。 数据处理也称事务处理,泛指非科技工程方面的所有任何形式的数据资料的计算、管理和处理。它

与数值计算不同,它不涉及大量复杂的数学问题,只是要求处理的数据量极大,时间性很强。目前,计算机数据处理应用已非常普遍。 (2)打开lx1.doc,为文档增加标题文字“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3)将正文第2段在结尾复制两遍,形成两个新段落;将正文第3段在结尾复制两遍,形成两个新段落。 (4)在正文末尾插入当前系统日期及Wingdings 字体的符号“ ”。 2.格式排版 (1)标题文字“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设置为“标题3”样式、居中;将其中文字“计算机的”设置为红色、字符间距加宽6磅、文字提升6磅、加着重号;将其中文字“应用领域”设置为二号。为标题加15%的底纹及2.25磅的阴影边框(注意:应用范围为段落)。 (2)设置正文各段,段前间距0.5行,段后间距2.5磅,首行缩进2字符,单倍行间距。 (3)正文第1段设置为宋体、小四;文字“海量的存储”添加1.5磅单线框;文字“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开辟了使用计算机的新领域”加宽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讲义(试用)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简要讲义 适用专业:电气专业 编写人:于云华、何进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 2015.3

目录 实验一:基本仪器熟悉使用和基本逻辑门电路功能测试 (3) 实验二:小规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4) 实验三: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5) 实验四:触发器的功能测试及其应用 (7) 实验五:计数器的功能测试及其应用 (8) 实验六:计数、译码与显示综合电路的设计 (9)

实验一:基本仪器熟悉使用和常用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 (建议实验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实验仪器与设备,学会识别常用数字集成芯片的引脚分配; 2、掌握门电路的逻辑功能测试方法; 3、掌握简单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二、实验内容: 1、测试常用数字集成逻辑芯片的逻辑功能:74LS00,74LS02,74LS04,74LS08,74LS20,74LS32,74LS86等(预习时查出每个芯片的逻辑功能、内部结构以及管脚分配)。 2、采用两输入端与非门74LS00实现以下逻辑功能: ① F=ABC ② F=ABC③ F=A+B ④ F=A B+A B 三、实验步骤:(学生根据自己实验情况简要总结步骤和内容)主要包括: 1、实验电路设计原理图;如:实现F=A+B的电路原理图: 2、实验真值表; 3、实验测试结果记录。如: 输入输出 A B F3 00灭

四、实验总结: (学生根据自己实验情况,简要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注:本实验室提供的数字集成芯片有: 74LS00, 74LS02,74LS04,74LS08,74LS20,74LS32,74LS74,74LS90,74LS112, 74LS138,74LS153, 74LS161 实验二:小规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建议实验学时: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基本门电路设计、实现小规模组合逻辑电路。 2、学会测试、调试小规模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入、输出逻辑关系。 二、实验内容: 1、用最少的门电路设计三输入变量的奇偶校验电路:当三个输入端有奇数个1时,输出为高,否则为低。(预习时画出电路原理图,注明所用芯片型号) 2、用最少的门电路实现1位二进制全加器电路。(预习时画出电路原理图,注明所用芯片型号) 3、用门电路实现“判断输入者与受血者的血型符合规定的电路”,测试其功能。要求如下:人类由四种基本血型:A、B、AB、O 型。输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必须符合下述原则: O型血可以输给任意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 AB型血只能输给AB型血的人,但AB血型的人能够接受所有血型的血; A 型血能给A型与AB型血的人;但A型血的人能够接受A型与O型血; B型血能给B型与AB型血的人,而B型血的人能够接受B型与O型血。 试设计一个检验输血者与受血者血型是否符合上述规定的逻辑电路,如果符合规定电路,输出高电平(提示:电路只需要四个输入端,它们组成一组二进制数码,每组数码代表一对输血与受血的血型对)。 约定“00”代表“O”型 “01”代表“A”型 “10”代表“B”型 “11”代表“AB”型(预习时画出电路原理图,注明所用芯片型号) 三、实验步骤:(学生根据自己实验情况简要总结步骤和内容),与实验一说明类似。

电路理论实验讲义

实验一电路元器件伏安特性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常用电路元件。 2、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3、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 1、RXDI-1A电路原理实验箱1台 2、万用表1台 三、实验原理 任何一个二端元件的特性可用该元件上的端电压U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 之间的函数关系I=f(U)来表示,即用I-U平面上的一条曲线来表示,这条曲线称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图1 1、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图1中a曲线所示,该直线的斜率的倒数等于该电阻器的电阻值。 2、一般的半导体二极管是一个非线性电阻元件,其伏安特性如图1中b所示。正向压降很小(一般的锗管约为0.2~0.3V,硅管约为0.5~0.7V),正向电流随正向压降的升高而急骤上升,而反向电压从零一直增加到十几伏至几十伏时,其反向电流增加很小,粗略地可视为零。可见,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如果反向电压加得过高,超过管子的极限值,则会导致管子击穿损坏。 3、稳压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二极管,其正向特性与普通二极管类似,但

其反向特性特别,如图1中c所示。在反向电压开始增加时,其反向电流几乎为零,但当反向电压增加到某一数值时(称为管子的稳压值,有各种不同稳压值的稳压管)电流将突然增加,以后它的端电压将维持恒定,不再随外加的反向电压升高而增大。注意:流过二极管或稳压二极管的电流不能超过管子的极限值,否则管子会被烧坏。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测定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 按图2接线,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U,从0V开始缓慢地增加,记下相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图2 图3 2、测定半导体二极管IN4007的伏安特性 按图3接线,R为限流电阻,测二极管的正向特性时,其正向电流不得超过35mA,正向压降可在0~0.75V之间取值。特别0.5~0.75V之间应多取几个测量点。测反向特性实验时,只需将图3中的二极管D反接,且其反向电压可加至24V。 3、测定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将图3中的二极管IN4007换成稳压二极管2CW55,重复实验内容2的测量。 4、根据各实验数据(数据见表1、表2、表3、表4、表5),分别在方格纸上绘制出光滑的伏安特性曲线。(其中二极管和稳压管的正、反向特性均要求画在同一张图中,正、反向电压可取为不同的比例尺),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归纳被测各元件的特性,做必要的误差分析。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 表1线性电阻特性实验数据 U(V) I(mA)

数字电路实验讲义

数字电路实验讲义 课题:实验一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课型:验证性实验 教学目标:熟悉门电路逻辑功能,熟悉数字电路实验箱及示波器使用方法 重点:熟悉门电路逻辑功能。 难点:用与非门组成其它门电路 教学手段、方法:演示及讲授 实验仪器: 1、示波器; 2、实验用元器件 74LS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 2 片 74LS20 四输入端双与非门 1 片 74LS86 二输入端四异或门 1 片 74LS04 六反相器 1 片 实验内容: 1、测试门电路逻辑功能 (1)选用双四输入与非门74LS20 一只,插入面包板(注意集成电路应摆正放平),按图1.1接线,输入端接S1~S4(实验箱左下角的逻辑电平开关的输出插口),输出端接实验箱上方的LED 电平指示二极管输入插口D1~D8 中的任意一个。 (2)将逻辑电平开关按表1.1 状态转换,测出输出逻辑状态值及电压值填表。

2、逻辑电路的逻辑关系 (1)用74LS00 双输入四与非门电路,按图1.2、图1.3 接线,将输入输出逻辑关系分别填入表1.2,表1.3 中。 (2)写出两个电路的逻辑表达式。 3、利用与非门控制输出 用一片74LS00 按图1.4 接线。S 分别接高、低电平开关,用示波器观察S 对输出脉冲的控制作用。 4、用与非门组成其它门电路并测试验证。

(1)组成或非门:

用一片二输入端四与非门组成或非门B = =,画出电路图,测试并填 + Y? A B A 表1.4。 (2)组成异或门: ①将异或门表达式转化为与非门表达式; ②画出逻辑电路图; ③测试并填表1.5。 5、异或门逻辑功能测试 (1)选二输入四异或门电路74LS86,按图1.5 接线,输入端1、2、4、5 接电平开关输出插口,输出端A、B、Y 接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 (2)将电平开关按表1.6 的状态转换,将结果填入表中。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第一次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二、三) 一、实验名称实验二KCL与KVL的验证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基尔霍夫定理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KCL为任一时刻,流出某个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流入任一封闭面的电流代数和总等于零。且规定规定:流出节点的电流为正,流入节点的电流为负。 KVL为任一时刻,沿任意回路巡行,所有支路电压降之和为零。且各元件取号按照遇电压降取“+”,遇电压升取“-”的方式。沿顺时针方向绕行电压总和为0。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间任一条路径经过的各元件电压降的代数和。 四、实验内容 电路图截图:

1.验证KCL: 以节点2为研究节点,电流表1、3、5的运行结果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流入节点2的电流为2.25A,流出节点2 的电流分别为750mA和1.5A。2.25=0.75+1.5。所以,可验证KCL成立。 2.验证KVL: 以左侧的回路为研究对象,运行结果的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R3两端电压为22.5V,R1两端电压为7.5V,电压源电压为30V。22.5+7.5-30=0。所以,回路电压为0,所以,可验证KVL成立。 一、实验名称实验三回路法或网孔法求支路电流(电压)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网孔分析法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为减少未知量(方程)的个数,可以假想每个回路中有一个回路电流。若回路电流已求得,则各支路电流可用回路电流线性组合表示。这样即可求得电路的解。回路电流法就是以回路电流为未知量列写电路方程分析电路的方法。网孔电流法就是对平面电路,若以网孔为独立回

计算机基础word2010上机操作

实验1 Word 2010文档编辑与排版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Word文档的建立、保存与打开方法 2.熟练掌握文本的输入方法,以及样式和表格的设置 3.熟练掌握文本编辑过程中的插入、删除、修改、移动、复制、粘贴等操作 4.掌握Word文档的字符、段落、页面格式的设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熟悉Word的工作界面和各个组成部分 (1)启动Word认识Word的工作界面,熟悉各组成部分。观察浏览一下标题栏,各项菜单项、工具按钮、视图方式、状态栏及右侧的任务窗口等,建立初 步的感性认识。 (2)熟悉Word的个性化菜单。所谓个性化是指仅将用户常用的菜单命令项优先显现出来,其余暂时隐藏,方便用户工作。 单击主窗口上某一主菜单项,如“文件”,注意到其下拉菜单结尾处的向下 双箭头按钮,鼠标指向它便会展开整个菜单。 (3)Word的工作界面基本是稳定的,用户也可以显示或隐藏某些部分,例如工具栏、命令按钮等。 2.建立与保存文档 (1)启动Word2010后,利用你熟悉的某种汉字输入法,在Word文档中输入下面的文字内容(段首暂不要空格)

说明:在我们输入文本之前,可以先花少许时间先浏览一下,寻找出现次数较多的词组,如,本段文本中的“Word”,输入时用一个文中不会出现的符号(如“#”)暂代之,输入完成后,利用“编辑|替换”命令,再以Word替换“#”。显然,这是一种有效的输入技巧。 (2)以“姓名1.doc”为文件名保存在“E:\专业+姓名”文件夹中,然后关闭该文档。 说明:当我们第一次保存文件时,Word默认的保存位置是“C:\我的文档” 文件夹。 3.打开文档进行编辑 (1)打开建立的“姓名1.doc”文档,在最前面插入一行标题文字“字处理软件概述”; 然后在两段之间再插入小标题“1.字处理软件的发展:”。 【提示】要在文档的最前面插入标题,只要将光标定位到最前面,按Enter键就可 插入新空行,然后输入要插入的标题。 (2)将文档分成三段,使“最早较有影响······杰出代表。”、“1982年……声音与一体”,各为一段;然后将正文的第一段复制到文档的最后;将“微软”替换为 “Microsoft”。 说明:在编辑文本时,为了实现快速编辑,经常要查找文本中的内容,往往还要对 某些相同的内容批量替换,或者是快速定位到文档中指定的位置,这些操作都是通 过“开始”菜单下的三条命令实现的:查找、替换、定位。

计算机基础word练习题

样文1 操作系统是最底层的系统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充,也是其他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能够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基础。 操作系统实际上是一组程序,它能对计算机系统中的软/硬件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为用户提供一个使用计算机的工作环境,起到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作用。 常见的操作系统 DOS OS/2 Netware Windows UNIX Linux 机器语言是面向机器的语言,即对于不同的计算机硬件(主要是微处理器)有不同的机器语言。人们一般也称它为第一代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执行效率比较高,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性能。 机器语言计算机最底层的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是机器语言源程序,它是用直接与计算机打交道的机器指令表达的。用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读、写都非常麻烦,容易出现错误,缺乏通用性。 练习1 1.将第一段落的文字放大到原来的140%。将第一段落的字体设为楷体、字号小四,添 加“删除线”效果。 2.在第一段落末尾输入:【重点】 3.在页面设置中将纸张大小设为A4,页面的上、下边距均设为2厘米。 4.将第二段落的行间距设为固定值17磅。将第二段落的最后一句话位置降低3磅。 将第二段落分成三栏,加分隔线。 5.将第三段落设置为首字下沉3行,首字的字体为楷体。 6.为第四到第九段落文字添加项目符号,符号的字符任选,颜色为绿色。 7.将第十段落添加“阴影”边框,颜色为蓝色,应用范围为段落。 8.为第十一段落添加底纹,底纹图案的样式为“浅色横线”,应用范围为段落。 9.利用“查找替换”功能将样文区中所有的加粗文字带下划线,下划线颜色为绿色。 10.用文字“操作系统”做页眉,页眉右对齐。 11.文字后插入5行3列表格,在第一个单元格中输入“姓名”,将表格行高设为1厘 米。 12.在样文1后面插入分页符。 13.

大学物理实验讲义(rc电路)

用RC 电路测电容 【实验目的】 1、观察电容充放电现象,了解电容特性; 2、利用电容器的充、放电测定电容; 3、根据电容容抗的频率特性测定电容。 【仪器仪器】 两个电容(其中一个为电解电容,电容值470F μ;另一个电容值约为0.1F μ),电阻箱,直流电源,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电表,示波器,导线.开关等。 【实验原理】 1.电容器 电容器是常用电子元件之一,其符号如图l 所示,用C 表示. 常用电容器以两层金属箔(膜)为极板。极板中间有一层绝缘材料作为介质。极板上可积聚等量异号的电荷Q,两极板的电压为U ,两 者成线性关系,其比值即为电容 U Q C = 电容符号电容的基本单位是F ,这个单位太大,常用单位有F μ和pF : F μ610F 1=,pF 610F 1=μ, 电容的种类很多,分为固定电容和可变电容,固定电容有:瓷介质电容、云母电容、薄膜介质电容、纸介质电容和电解电容器等,常用的电解电容器电容值较大,且有正负极性,使用时应注意将正极接高电位,负极接低电位;如果极性接反,会将电容器击穿损坏.电容的主要参数有:电容值和额定工作电压。 由于电容的充放电特性,以及电容具有隔直流和通交流的能力,在电子技术中使用十分普遍,常用于滤渡电路、定时电路、锯齿波发生器电路、微分积分等电路. 2.RC 电路充放电特性 将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串联构成RC 电路,电路如图2所示当开关K 合到图2中的“1”时,直流电源通过电阻R 给电容充电,电容上的电压c u 逐渐增大,最终与电源电压E 相等;然后再将开关合向“2”,电容C 将通过电阻R 放电,c u 逐渐减小,直至为零。 在RC 电路充放电过程中c u 和R u 的变化遵循以下规律: C 图 1 电容符号 R E K 1 2 图 2 电容充放电原理图

计算机基础与综合编程实验报告word文档

《计算机基础与综合编程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计算机类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1 实验目的 通过迭代式开发,深入掌握C语言的文件、链表、结构体、动态内存管理等技术,开发实现一个计费管理软件。 2 系统功能与描述 1.添加卡与查询卡的操作 (1)添加卡信息。 ①介绍 添加卡信息时,将添加的卡信息保存到工程目录下的card.ams文件。 ②输入 a、输入菜单项编号1实现“添加卡” b、添加卡信息时输入的卡信息 c、保存卡信息的文件路径 ③处理 a、获取保存卡信息的文件路径。 b、获取添加的卡信息。卡信息包括:卡号、密码、开卡金额、卡状态、开卡时间、截止时间、最后使用时间、使用次数、累积金额。 c、将每个卡信息组装成一条字符串,一张卡的每个信息间用“##”分隔。 d、将保存的卡信息的字符串写到工程目录下的card.ams文件末尾。 ④输出 a、保存成功,则显示添加的卡信息。 b、保存失败,则提示添加卡信息失败。 (2)查询卡信息:

①介绍 从工程目录下的card.ams文件中,读取并解析卡信息,将卡信息显示到界面中。 ②输入 a、输入菜单项编号2实现“查询卡” b、card.ams文件中的卡信息 ③处理 a、获取保存卡信息的文件路径。 b、逐行读取该文件中的卡信息并解析。 c、将将解析结果保存到内存中,在界面上显示读取出来的卡信息。 ④输出 a、读取失败,提示没有该卡的信息。 b、读取成功,则在界面输出卡号,状态,余额,累计使用,使用次数,上次使用时间,一共六个信息。 2.上机: ①介绍 根据用户输入的卡号和密码,判断该卡能否进行上机。更新可以上机卡的状态。 ②输入 a、输入菜单项编号3,实现“上机功能” b、输入卡号和密码 c、链表和文件中添加过的卡信息 ③处理 a、执行上机操作时,从卡信息文件中获取卡信息,添加到链表中。 b、以卡号和密码为条件,遍历链表中的卡信息,找到与输入条件相符的卡信息。 c、如果找到,以列表方式显示该卡的上机信息,并更新卡信息。如果未找到,就提示用户。 ④输出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指导书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电力系统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电力系统物理模拟实验的基本方法; 2、加深理解功率极限的概念,在实验中体会各种提高功率极限措施的作用; 3、通过对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观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理论结合实际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原理 所谓简单电力系统,一般是指发电机通过变压器、输电线路与无限大容量母线联接而且不计各元件的电阻和导纳的输电系统。 对于简单系统,如发电机至系统d 轴和q 轴总电抗分别为X d ∑和X q ∑,则发电机的功率特性为: δδ2sin 2sin 2∑ ∑∑ ∑∑?-?+= q d q d d q Eq X X X X U X U E P 当发电机装有励磁调节器时,发电机电势E q 随运行情况而变化。根据一般励磁调节器 的性能,可认为保持发电机E 'q (或E ')恒定。这时发电机的功率特性可表示成: δδ2sin 2sin 2∑ ∑∑∑∑?'-'?+''='q d q d d q Eq X X X X U X U E P 或 δ'''='∑sin d q E X U E P 这时功率极限为 ∑ '='d Em X U E P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扩大,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更加突出,而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和输送能力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是尽可能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极限,从简单电力系统功率极限的表达式看,提高功率极限可以通过发电机装设性能良好的励磁调节器以提高发电机电势、增加并联运行线路回路数或串联电容补偿等手段以减少系统电抗、受端系统维持较高的运行电压水平或输电线采用中继同步调相机或中继电力系统以稳定系统中继点电压等手段实现。

郑大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册答案

习题及实验(一) 第一部分习题 一、简答题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 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占地170平方,150KW。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 calculator)全称叫“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 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1964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操作系统。 第三个发展阶段:1964-1970年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1964-1965)(1965-1970) 第四个发展阶段:1970-现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1946 1957 电子管运算速度较低,耗电量大存储容量小。 第二代计算机1958 1964 晶体管体积小,耗电量较少,运算速度高,价格下降。 第三代计算机1965 1971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体积功能进一步减少,可靠性及速度进一步提高。 第四代计算机1972年至今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性能到规模提高,价格大幅度降低,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走进办公室和家庭 2.主要应用:计算机的应用极其广泛,早期的计算机主要体现在科学计算机,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等几个方面.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慌和迅速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总门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计算机除了传统的应用外,还应用于以下几个大方面. 1.办化自动化 2.计算机辅助系统 3.虚拟现实 4.人工智能 5.电子商务 3. 1.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1)监视资源 2)决定分配资源策略 3)分配资源 4)回收资源 2.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 1)命令行界面 2)图形化界面 4.操作系统大致可分为6种类型。 简单操作系统。分时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操作系统。智能操作系。目前微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OS/2、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 等。 5.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用以实现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控制、运行、维护,并完成应用程序的装入、编译等任务的程序。系统软件是开发和运行应用软件的平台,系统软件的核心是操作系统。

数字电路实验讲义

实验一KHD-2型数字电路实验装置的使用和 集成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KHD-2型数字电路实验装置的使用。 2.熟悉74LS20和74LS00集成门电路的外形和管脚引线。 3.掌握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和异或门逻辑功能的测试。 二、实验器材及设备 1.KHD-2数字电路实验台 2.4输入2与非门74LS20(1块) 3.2输入4与非门74LS00或CC4011(1块) 三、实验原理 (一)KHD-2型数字电路实验台 KHD-2型数字电路实验台由实验控制屏与实验桌组成。实验控制屏主要由两块单面敷铜印刷线路板与相应电源、仪器仪表等组成。控制屏由两块相同的数电实验功能板组成,其控制屏两侧均装有交流电压220V的单相三芯电源插座。每块实验功能板上均包含以下各部分内容: 1.实验板上装有一只电源总开关及一只熔断器(额定电流为1A)作为短路保护用。 2.实验板上共装有600多个高可靠的自锁紧式、防转、叠插式插座。它们与集成电路插座、镀银针管座以及其他固定器件、线路的连线已设计在印刷线路板上。板正面印有黑线条连接的器件,表示反面已装上器件并接通。 3.实验板上共装有200多根镀银长15mm的紫铜针管插座,供实验时接插小型电位器、电阻、电容、三极管及其他电子器件使用。 4.实验板上装有四路直流稳压电源(±5V、1A及两路0~18V、0.75A可调的直流稳 压电源)。实验板上标有处,是指实验时需用导线将直流电源+5V引入该处,是+5V 电源的输入插口。 5.高性能双列直插式圆集成电路插座18只(其中40P 1只、28P 1只、24P 1只、20P 1只、16P 5只、14P 6只、8P 2只、40P锁紧座1只)。 6.6位十六进制七段译码器与LED数码显示器:每一位译码器均采用可编程器件GAL 设计而成,具有十六进制全译码功能。显示器采用LED共阴极红色数码管(与译码器在反面已连接好),可显示四位BCD十六进制的全译码代号:0、1、2、3、4、5、6、7、8、9、A、B、C、D、E和F。 使用时,只要用锁紧线将+5V在没有BCD码输入时六位译码器均显示“F”。 7.四位BCD码十进制拔码开关组:每一位的显示窗指示出0~9中的任一个十进制数字,在A、B、C、D四个输出插口处输出相对应的BCD码。每按动一次“+”或“ ”键,将顺序地进行加1计数或减1计数。 若将某位拔码开关的输出口A、B、C、D连接在“2”的一位译码显示的输入端口A、B、C、D处,当接通+5V电源时,数码管将点亮显示出与拔码开关所指示一致的数字。

计算机基础 Word和Excel 题目

前言 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以一种文化形态渗入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成为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在这种情况下,广大教师作为社会文明的传播者和现代化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运用以及相关素质的状况,不仅关系到下一代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目前,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能力尚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有些教师虽然进行了初步的计算机知识培训,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由于所学知识的针对性较差,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实践,以致学用脱节。毫无疑问,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在近阶段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用途最广,并将逐步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的得力工具。长期以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大多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制作开发,而在教学中最有发言权的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却没有发挥出来。事实上,教师应成为开发和应用教学辅助软件的主要力量,没有教师参与开发和使用辅助教学软件,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不可能真正发挥出来。有关专家对目前教学软件状况所作的“数量不少,缺乏精品,实用性差”的评价 第二个文件 从计算机文化到信息素养 人们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就已认识到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强有力的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必将进入信息社会。为了适应信息社会需要,基础教育应该培养一种具有计算机文化的现代文明人。对计算机文化含义的不同理解,导致了以不同方式开设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综观我国多年来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变化,可以非常清晰地划分

为两个阶段:80年代的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阶段及现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阶段。这与国外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情况基本一致。 由于程序设计在计算机科学中的特殊地位,在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早期,程序设计一度被认为是计算机文化的核心。前苏联的计算机教育学家叶尔肖夫在1981年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所作的著名报告“程序设计——第二文化”中提出了人类生活在一个“程序设计的世界”的看法。一时间,在世界范围掀起了程序设计热。我国在这一阶段是以BASIC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为特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与BASIC语言或程序设计语言在当时几乎成为同义语。潭浩强先生的《BASIC语言》也因此一举成为我国图书发行史上的第一畅销书。不能否认,当时的“BASIC热”对推动我国计算机普及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当时的计算机水平也只能进行单一的程序设计工作。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将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文化的核心而要求人人都必须掌握毫无疑问是非常片面的,它夸大了程序设计对社会普通人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小的。 计算机文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则要比第一阶段在认识上更全面、更理智。这一阶段,是以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如操作系统、汉字输入、文字信息处理、数据库及简单的程序设计为核心的。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把计算机作为人们处理日常信息(如文字处理、数据统计等)的工具来掌握,而不再认为掌握计算机与掌握数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不再认为程序设计等同于使用计算机。这种观念的改变,使得人们对计算机的认识更具体与全面,而不再对其充满“神秘”的色彩。不过,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与误区,主要是没有完全摆脱“计算机专业思想”的束缚,把许多计算机科学的专业思想试图灌输给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或初学者。 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Internet在全球的广泛普及与高速发展,信息社会的来临不再是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的预言那样的将来,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面对这种形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再一次被提出。这次人们的眼光应该放得更远、视线应该更开阔。以“超媒体文化”与“计算机网络文化”为特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计算机文化观已逐渐形成。为了能更精确地描述这一代计算机文化观的本质,一般将其称为“信息素养”或者“信息文化”。 我们知道,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动力之一,与物质、能量一起共同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信息运用能力”将是21世纪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基本素质,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先走了一步。如日本早在1986年4月就提出了“信息运用能力”的概念,并制定了信息教育的三个基本目标(1)信息运用的实践能力;(2)对信息的科学理解;(3)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还分别规定了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对信息教育的实施方案。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作出反应,修订基础教育的教学大纲及培养目标,编写教材,培训师资等。因为,这是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立足与领先的大事,因此,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我国也已着手这方面的工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信息教育将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将在各级教育教学中普及。 第三个文件

模拟电路实验讲义..

实验一 单级交流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图1-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1和R 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 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 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 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图1-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1-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R B2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 基极电流I B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 B2 B1B1 B U R R R U +≈ U CE =U CC -I C (R C +R E ) 电压放大倍数 C E BE B E I R U U I ≈-≈

be L C V r R R β A // -= 输入电阻 R i =R B1 // R B2 // r be 输出电阻 R O ≈R C 由于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晶体管放大电路时,离不开测量和调试技术。在设计前应测量所用元器件的参数,为电路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完成设计和装配以后,还必须测量和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各项性能指标。一个优质放大器,必定是理论设计与实验调整相结合的产物。因此,除了学习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测量和调试技术。 放大器的测量和调试一般包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消除干扰与自激振荡及放大器各项动态参数的测量与调试等。 1、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 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 i =0的情况下进行, 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直流毫安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 C 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 B 、U C 和U E 。一般实验中,为了避免断开集电极,所以采用测量电压U E 或U C ,然后算出I C 的方法,例如,只要测出U E ,即可用 E E E C R U I I = ≈算出I C (也可根据C C CC C R U U I -=,由U C 确定I C ), 同时也能算出U BE =U B -U E ,U CE =U C -U E 。 为了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应选用内阻较高的直流电压表。 2)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是指对管子集电极电流I C (或U CE )的调整与测试。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大影响。如工作点偏高,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以后易产生饱和失真,此时u O 的负半周将被削底,如图1-2(a)所示;如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失真,即u O 的正半周被缩顶(一般截止失真不如饱和失真明显),如图1-2(b)所示。这些情况都不符合不失真放大

《大学计算机基础》Word第一次实验课操作步骤

1、字符格式设置(P72) ——设置标题 1)将标题“复活节”设置为:华文彩云、初号,红色,居中 2)字符间距:加宽2磅 3)文字效果:礼花绽放 4)字符底纹:浅黄 ——设置正文 5)第一段文字设置为:黑体、小四;加黄色下划线 6)其余正文部分设置为:幼圆、小四、黑色。 7)中文版式的设置:第一段文字中,给“每”字加增大圈号;给“教堂”两字加拼音。 2、段落格式设置(P75页) 1)首行缩进:设置正文部分所有段落首行缩进两字符。 2)左右缩进:设置正文第一段左、右缩进各5字符 3)行间距:设置正文第一段行间距为1.15倍行距 4)首字下沉:设置正文第二段复活节的“复”字首字下沉三行 5)边框和底纹:在“页面边框”中选择一种艺术性边框,给页面围上花纹。 3、分栏 1)设置正文最后一段分成两栏,加分隔线。 4、图文混排 ——图形设置(P93) 1)插入图片“复活节彩蛋”。 2)设置图片大小为高6.5CM,宽9.5CM(注意:取消“锁定纵横比”) 3)设置图片格式为“四周形环绕”,调整图片位置,使得第三段文字环绕在图片周围 4)插入剪贴画——类别“Web背景”、纹理。 5)设置剪贴画衬于文字下方。 6)设置剪贴画为“水印”效果。 7)将剪贴画设置为文档的背景图。 ——艺术字设置(P98) 8)在文档末尾插入艺术字“复活节的来历”,波浪形式样,华文行楷,40号 9)再设置艺术字格式,填充颜色为“双色过渡”填充效果,从桔黄过渡到海绿;线条颜色为黄色,1磅实线条。 完成效果如下图:

文字素材: 复活节 每年在教堂庆祝的复活节指的是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如果月圆那天刚好是星期天,复活节则推迟一星期。因而复活节可能在从3月22日到4月25日之间的任何一天。 复活节是最古老最有意义的基督教节日。因为它庆祝的是基督的复活,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都 要庆祝这一节日。复活节庆祝活动从四旬斋开始。四旬斋从圣灰星期三到复活节刚好四十天,

数字电路实验讲义

数字电路实验讲义 目录 1 数字电路实验箱简介 2 实验一基本门电路和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测试 3 实验二常用集成组合逻辑电路(MSI)的功能测试及应用 4 实验三常用中规模集成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及应用 5 实验四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6 实验五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7 实验六综合设计实验 8 附录功能常用芯片引脚图

数字电路实验箱简介 TPE系列数字电路实验箱是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的产品,该实验箱提供了数字电路实验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如电源,集成电路接线板,逻辑电平产生电路,单脉冲产生电路和逻辑电平测量显示电路,实验箱还为复杂实验提供了一些其他功能。 下面以JK触发器测试为例说明最典型的测试电路,图1为74LS112双JK触发器的测试电路。其中Sd、Rd 、J、K为电平有效的较入信号,由实验箱的逻辑电平产生电路提供。CP为边沿有效的触发信号,由单脉冲产生电路提供。Q和为电路的输出,接至逻辑电平测量显示电路,改变不同输入的组合和触发条件,记录对应的输出,即可测试该触发器的功能。 逻辑电平测量显示 图1. JK触发器测试电路

实验一 基本门电路和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测试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集成芯片管脚识别方法。 2、掌握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 3、掌握RS 触发器、JK 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 1、数字电路实验箱 2、万用表 3、双列直插式组件 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 74LS86:四—2输入异或门 74LS112:双J-K 触发器 三、实验原理与内容 1、测试与非门的逻辑功能 74LS00为四—2输入与非门,在一个双列直插14引脚的芯片里封装了四个2输入与非门,引脚图见附录。14脚为电源端,工作时接5V,7脚为接地端,1A ,113和1Y 组成一个与非门, B A Y 111?=。剩余三个与非门类似。按图1—1连接实验电路。改变输信号,测量对应输出, 填入表1—1中,验证其逻辑功能。 测 量 显 示 逻 辑 电 平 图1—1 74LS00测试电路

《数字电路》实验讲义

B A ?B A 电子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电子技术实验室编写 2009年9月

目录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一仪器使用及逻辑电路实验 (2) 实验二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基本应用 (7) 实验三组合逻辑电路的实验分析 (9) 实验四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与测试 (9) 实验五触发器的功能测试....................................... (11) 实验六计数器的应用......................................... (14) 附录A 数字集成电路(TTL电路)的使用规则................... ..16 附录B 常用芯片的引脚号和信号名称.. (17) 附录C DZX-1型电子学综合实验装置使用说明.……...…… .. 16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2、进入实验室后,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一切规章制度。按已分好的小组进行实验。 3、了解并熟悉实验设备及器件(从附录B中查清所选用集成块的引脚及功能,特别注意集成块V CC及GND的接线不能错),按实验要求连好线路,自已检查无误或经指导教师同意,方可通电继续进行实验。 4、发生事故时,应立即断开电源,保持现场,待找出并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进行实验。 5、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做好记录。 6、需要变更原实验线路进行后面实验内容时,必须先切断电源,不能带电插拔元器件。 7、培养踏实、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8、爱护实验室财物,当发生仪器、设备损坏时,必须认真检查原因,并立即告知教师及实验室管理员,以便按实验室有关条例处理。 9、保持实验室内安静、整洁以及良好的秩序。实验结束应将仪器、元件、导线等整理好放妥,并协助实验室管理员搞好清洁卫生。

电路实验讲义(修改版)

实验7 元件参数测量 一. 实验目的 1. 学会用相位法或功率法测量电感线圈、电阻器、电容器的参数,学会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串联参数R 、L 、C 和并联参数G 、B L 、B C 。 2. 阅读附录一,正确掌握多功能智能表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原理与说明 电感线圈、电阻器、电容器是常用的元件。电感线圈是由导线绕制而成的,必然存在一定的电阻R L ,因此,电感线圈的模型可用电感L 和电阻R L 来表示。电容器则因其介质在交变电场作用下有能量损耗或有漏电,可用电容C 和电阻R C 作为电容器的电路模型。线绕电阻器是用导线绕制而成的,存 在一定的电感'L ,可用电阻R 和电感'L 作为电阻器的电路模型。图9-1是它们的串联电路模型。 R 'L L 'L R C ' C R 图9-1 根据阻抗与导纳的等效变化关系可知,电阻与电抗串联的阻抗,可以用电导G 和电纳B 并联的等效电路代替,由此可知电阻器、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并联电路模型如图9-2所示。 电阻器 线圈 电容器 图9-2 电阻器、电感线圈、电容器的并联电路模型 值得指出的是:对于电阻器和电感线圈可以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得某值,但这值是直流电阻,而不是交流电阻(且频率越高两者差别越大);而在电容器模型中,RC 也不是用万用表欧姆档测出的电阻,它是用来反映交流电通过电容器时的损耗,需要通过交流测量得出。 在工频交流电路中的电阻器、电感线圈、电容器的参数,可用下列方法测量: 方法一:相位表法 在图9-3中,可直接从各电表中读得阻抗Z 的端电压U ,电流I 及其相位角φ。当阻抗Z 的模I U Z =求得后,再利用相位角便不难将Z 的实部和虚部求出。如:当测出电感线圈两端电压U 、流过电感线圈电流I 及其相位 角φ,显然I U R L ?cos =,ω ? I U L sin =。其并联参数G 、B L 如何根据U 、I 、 φ值计算,由实验者自行推导。

大学计算机实验WORD作业1

WORD作业1——图文混排 (第1次实验课内容) 一、实验内容 参考《实验1-1 应用Word设计制作班级报刊》(实验教程P1),用Word完成一篇图文混排的文稿。 ?注:内容及形式不限(不限于“班级报刊”),如:可上网收集自己感兴 趣主题的文字和图片等资源,在此基础上完成“图文混排”文档。作业 文档中至少要包括插图(图片、剪贴画、形状等对象)、文本(文本框、 艺术字、字首下沉等对象)、表格等对象,且要恰到好处地设置它们与正 文之间的位置关系,加强自己所表现的主题内容;文档中要有项目符号、 分栏、边框底文等格式的应用。 二、提交作业要求 ◆结果文档(包括实验小结)。 ?“实验小结”包括实验后收获、所遇问题、解决方法、未解决的问题及 简答一道思考题。 ?结果文档的文件名要规范,命名规则:学号_姓名_WORD作业1.docx。 例:“12011001_常佳鑫_WORD作业1.docx”。 ?认真阅读“六、实验习题”中提出的问题,在实验报告的“实验小结” 中选答一道(简答)。 ◆ 注意:未能当堂完成的作业要保存在自己的优盘或邮箱里,已完成且提交了的作业也需自己保存一段时间(后续作业可能需在该作业基础上进行,也有可能所提交的作业出现问题(如无法打开等))。 注意:每名学生的文档内容不可能完全相同,要独立完成作业,若出现完全一样的作业结果文档,被视为抄袭,0分处理。

三、作业评分规则: 1.5分:在完全消化了“指导书”中的实验知识点后的再创新,实验要完 整,小结要有自己的特色;实验结果文档命名规范。 是“最好的”作业,得满分就一定要认真、需付出更多的思考和努力, 鼓励自主创新。 2.4分:基本完成“指导书”中的实验知识点,实验基本完整(其中1-2 个小要点完成情况不是很好);小结一般;实验结果文档命名规范。 是大多数学生的作业成绩。 3.3分:基本完成“指导书”中的实验知识点,实验基本完整(其中3个 以上小要点完成情况不是很好);小结一般;实验结果文档命名不规范。 目的: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提高下次实验成绩。 4.2或1分:实验不完整(缺多个要点)、或无小结等。 少数;计算机操作基础很弱、又很想努力掌握操作技能的同学应该主 动寻求帮助。 5.0分:抄袭,警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