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审计署系统面试必备秘密武器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审计署系统面试必备秘密武器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审计署系统面试必备秘密武器

2013年审计署公务员面试终极预测》撷要

为了让同学们把辅导课程中的学习最大限度地在考场上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中公教育的顶级研发团队在考前又倾注智慧和心血,把最新的考点和研发成果融入“终极预测”之中,《2013年审计署公务员面试终极预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审计署面试命题规律终极提示》、《2013年审计署公务员面试考前热点精要》以及《2013 年审计署公务员面试考前模拟预测题》。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获益,下面把部分要点撷取出来供考生学习(鉴于此资料对参加辅导课程的同学具有专属性,这里只能做少部分的分享)。

第一部分审计署面试命题规律终极提示

关于审计署的命题特点,同学们已经在辅导课程中学习过,大体的规律也已经掌握,这里从其他的角度对其命题给同学们做一个更深入的提示,以帮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其命题规律。

1.自我认知题,几乎每年必考

自我认知题是审计署每年必不可少的一道题目,且多为1~2题,从2012年审计署的面试题目来看,自我认知题的考查已经超出了原本单纯的自我介绍,而更多地融入了对职位匹配性的考查。

命题形式较为固定,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通过举例子来证明自己是否具备某些能力,这些能力主要是审计工作中的基本素质要求,包括严谨细致、高标准要求自己、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受挫折能力、沟通能力等。例如,2012年2月25日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面试真题:你工作中遇到过挫折与困难吗?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当时是如何克服的?第二,要求考生充分发掘自身经历,讲述一件给予自身最大感悟的事情,主要包括最成功、最失败的事情等,考查考生的工作态度。例如,2012年2月26日审计署面试真题:请你讲一个在你学习和生活中做过的、有目标且结果还超出你预期的成功案例。

2.命题背景以审计署的工作场景为主

从近两年审计署的面试题目来看,题目场景的选取贴近岗位要求,紧密结合部门的工作背景,这一点在结构化面试中的情景应变题、组织管理题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情景应变题、组织管理题选取的场景以职场场景为主,多为具体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直接考查考生的办事能力。例如,2012年2月25日审计署面试真题:“某县发生旱灾,财政拨款20万元,要求给受灾群众每人500元,如果你是镇审计局工作人员,领导让你去核实资金发放情况,请问你将用何种方式确保搜集数据的真实性?2012年2月26日审计署面试真

题:“你去一个单位,要做现金盘查,但财务科长说保险库管理员外出不在,无法配合你的工作,假如你对面坐的就是财务科长,你将如何说服他配合你的工作?”

此外,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历年审计署面试热点的考查规律来看,较少涉及对具体社会热点事件的考查,但是热点事件往往能折射出当前的重大政策,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作为公务员理应对此有所了解。我们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类别,对近一年内的社会热点进行了梳理,在每类热点下选取了最凝练实用的政策理论,帮助考生迅速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考生只需大概了解即可。

第二部分 2013年审计署公务员面试考前热点精要

经济热点

一、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热点链接】

2013年3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答记者问时提到,“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完善过程中,靠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还有巨大的潜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的空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们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去推进能够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

“关键在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更多内容请参阅附后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提问(撷要)》) 热点解析

两会闭幕了,新一届政府领导人全面阐述了施政愿景: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实现中国梦,要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与幸福;李克强总理在与中外记者会面时提出,要改善民生、建立社会公正,就得以壮士断腕方式来推动改革。改革是中国未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最大红利。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变化。经济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过去30多年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巨变,是改革红利的具体体现。

新阶段的改革红利要靠“精耕细作”来实现。要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

从市场层面看,要推动生产要素的进一步市场化。包括土地制度、户籍制度、金融体系等领域的改革,使土地、人力、资金等生产要素更加顺畅地流动起来,得到效率更高的配置

和利用。例如,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需求潜力,但这种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依托于收入增长和生产率提高。城镇化的主要优势,在于从生产、流通、创新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居民生活上的集聚效应,从而产生传统农村经济难以比拟的高生产率。推动高质量的城镇化,关键是要通过人和地这两个基本要素更好地流动和配置,提高集聚效应和生产率,进而把需求潜力充分释放出来。改革户籍制度,提高对进城农民的公共服务水平,不仅有利于扩大消费,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本质量,进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从政府层面看,要推动财税制度在收支两方面的重要转型。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在压缩公务开支、厉行节约的同时,将支出重心转向公共服务,逐步提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支出比重。当然,这方面也要汲取国际上过度福利化的教训,坚持量入为出。在收入方面,要逐步提高财产税等直接税的比重,这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生产流量规模相应收缩,而居民财产规模逐步扩大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有利于保障税源稳定,也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为此,除了推进相关财税制度改革外,居民财产信息登记制度等基础建设也需要先行一步。

https://www.doczj.com/doc/e62016551.html,/html/2013/09/1446_2.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