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与说课指导

教学设计与说课指导

教学设计与说课指导
教学设计与说课指导

谈“教学设计”和“说课”

以培训手册为准,以培训手册编写人员的解读为准,我仅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主要谈三方面的内容: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什么是“说课”?

二、怎样写“教学设计”?怎样说课?

三、几点提示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什么是说课? (一)“教学设计”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案。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用书面语言记录下来的思考成果,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案(教案)。

教学设计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课前拟定的预案)。

教学设计不同于教学实录(课中进行的记录)。

教学设计师平面的——只用纸笔、静止的——只谈结果

“说课”是教师用口头语言表达设计教学的思考过程与思考结果。“说课”是立体的——讲解、板书、演示(教具演示、ppt 演示),动态的——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二)“教学设计和说课”是教师进行交流和展示教学能力的平台。 今天,在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是一个规定动作,有一定的模式。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的教育、教学科学理论,以书面语言的形式就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阐述自己的教学思路、阐述对教材理解与使用、阐述教学程序安排及活动的组织。这样的设计,既可以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还可以进行教学展示、研讨和交流。

过去的“教学设计”重在教学活动中具体的操作层面,今天的“设计”不仅从内容上更丰富了,涉及的面更广泛了(增加了“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学情分析”)等内ppt 1 ppt 2 Ppt3

容;突出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要说“打算怎样做”,还要说出这样做的理论与

学情的根据。 在海淀区说课交流的现场,有一位老师感慨地说:“缺少数学知识说不准,缺少文学修养说不生动,缺少哲学思想说不深刻,缺少情感润泽说不饱满。”

其实,除了这四方面的感触以外句以外,还应该有:缺少课标指引,定性不当,缺少整体把握,定位不准;等等。

总而言之,今天的“教学设计”和“说课”,是教师展示自己教育思想、教学水平、文化底蕴等方面综合功力的平台。

“课前说课”、“课后说课”和“无课说课”。下面介绍的是有关“教学设计” 和对“无课说课”的一些思考。

我们进行教学设计和说课的练习,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而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延续和规范化的过程。

二、怎样写“教学设计”?怎样说课?

(一)

ppt 4

(二)怎样写?怎样说?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清晰表达本课时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选自《培训手册》p35)

面对一个教学内容,你进行了哪些分析?你认为要讲什么?除了知识技能以外,还应关注什么?这节课的思路是什么?你准备要学生经历怎样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以上几方面都要写出来,这几方面是可以考虑的问题。)

总之,你怎样给这节课定性?要写出课本、教参以外的东西,写出自己的想法。。 你怎样把这节课与“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以及你认同的教育理论挂上钩? 如,要写出自己的想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课标、教材和教学一体化。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计算技能的教学,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把估算、口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动手操作学具,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研究算法,理解算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发展估算意识,掌握笔算方法提供有力的支撑。

又如, “比的意义”——王杰——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启航之地”。对于一节重要的单元起始课,我把它看成是学生的“启航之地”。在扬帆起航之前,我们到底应该给学生作哪些储备?我想,首先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勇于航行的自信和期待,给学生以开阔的视野和广阔的胸怀。下面,我将结合《生活中的比》这一课的教学设计,阐述这一主题。

再如,

“三角形边的关系”——周冬梅——定性。 这节课的教学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结论(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通过操作学具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确认结论的正确性,会判断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难道这就是我们的价值取向?就是我们用40分钟要实现的目标?

“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分析数据 ——概括总结”应该是这节课的教学思Ppt 9

ppt 6

ppt 7、8

Ppt 10

路,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一般来说,从哪里找到这些话?

※概念类知识要充分考虑到抽象概括的过程。

数概念——整数、分数(小数)要关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要在人数中培养学生的数感(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的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运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形概念——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要关注图形的抽象过程,要关注小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特点——直观几何、实验几何,要落脚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上(由实物想象到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事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三维图、展开图之间的转换,能根据条件作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出其中的元素及关系,能描述事物或几何图形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进行思考)。

※计算类的知识要充分考虑到:

计算与解决问题结合;

要把估算、口算、笔算有机的结合;

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适度的”优化;

低年级的计算教学,要关注直观教具和学具的使用,中高年级的计算教学,要关注转化等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及算理的具体化和算法的抽象化过程等等。

教学设计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是却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站位高度,反映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能力,反映了教师独特的视角和驾驭课的功底。

这段看似“序言”的话,需要在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的确定,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中得到有力支撑。这段话中的每一个要点,都要在后面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里中有所体现。这段话是宣言,都要实践方案中找到对应事实。

写“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忌大、忌空、忌长。什么弗兰登塔尔、什么波利亚、什么奥苏泊尔,还有“课标”里面的原话等等,不要直接端出来,而是要“挖出来,融进去”。

所谓“第一印象”、“先入为主”、“先声夺人”,这就是开头的这段话的作用。

2.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准确分析教学基本内容要点,以及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选自《培训手册》p35) ① 分析什么

※ 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要点以及要点之间逻辑的关系,要说清楚。

要说清本节教材内容的编排意图或编排特点,说清与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附件(如插图、图册、注解、练习题、思考题及阅读材料等)及其作用。

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化归——转化图形——思考后的操作

对应——建立联系——操作中的思考

归纳——推导公式——总结整理

实践——解决问题——用中加深认识 ※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已有知识、后续知识的联系,要说明白。

要说清本节教材的内容在整套教材或整个单元中的作用、地位,说明白它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说明白它对前后教材的承启和后续。也就是说,纵向梳理前后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如,笔算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横向比较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如图形的认识)。

② 怎样表达你对教材的分析? ◎ 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分析

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包含几个要点,它们之间又怎样的逻辑关系。可以用ppt 真实、形象地进行解读。

如,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赵雪丽

分析什么?怎样分析

教材分析 技术准备 ppt 11 学情分析 Ppt 12

Ppt 14

Ppt 13

Ppt 15

◎对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系的分析 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系,就是立足“今天”——回想“明天”——展望“明天”。同样可以用ppt 进行直观演示。 说编排体系,还可以用框架图表示。

“比的意义”——王杰 从知识的前后联系来看,比所在的知识链条,是以低年级“倍”的认识为起始的。 (2)学情分析——对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前的与之相关的前概念水平进行分析,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对策。(选自《培训手册》p35) 要看基本功展示的程序和要求(给不给调查学情的时间)

①分析什么 ◎ 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基础,牢不牢?

知识的(分数的意义)、技能的(口算)、方法的(图形的认识,公式的推导)等。 ◎ 对于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学生的学习困难在哪里?

◎ 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②怎样表达对学情的分析?

◎ 展示原始问卷材料。

◎统计图、表

对于通过问卷、访谈、收集、整理学生作业(或试卷)中反映出来的学情信息,以及对以往教学的回顾、反思,教师对这些材料,要有自己的分析,要在说课的过程中阐述学情使自己产生哪些思考,得到哪些启示,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对教学安排的流程所产生的影响。

我们的思考——赵雪丽 “仅仅有了情境学生不一定能够自觉估算,还需要借助其他方式培养估算意识。 能够准确计算的学生不一定能够理解算理,他们还需要借助形象的支撑,在深刻理解算理的同时,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计算,我们要关注两类人,一类是看似已经会了的学生,他们的理解是缺乏支撑的;还有一类,是在解决问题时有困难,他Ppt 16、17

Ppt 18

Ppt 19

Ppt20

Ppt 21、22

Ppt 23、24

Ppt 25

们同样需要借助支撑达到会的程度。有了这样的支撑,才能为他们的思维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情调查给我的启示——梁静 “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是什么呢?我想还是应该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上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让学生操作学具,当学生还留恋在直观形象的算理中的时候,却要马上面对十分抽象的算法,接下来都是运用抽象的算法进行计算,是否有点操之过急呢?在直观的算理向抽象的算法过渡和演变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应该拉长学生感受的时间,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铺设一条道路呢?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言语表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从而到达到对算理深层次的理解,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3.教学目标设计 “准确表述本科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对制定的教学重难点进行分析;分析说明教学资源的设计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关系。”——(选自《培训手册》p35)

(1)制定教学目标的核心是“是准确”。

教学目标是贯穿与统率全课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方面,从学生的角度加以表述。

在写出每一条教学目标时,都要在自己的头脑中,闪现出相对应的实实在在的活动内容。 ① 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时,要把“是什么”和“达到的程度”说得全面、说的肯定。用好表示程度的语言(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如,“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会正确地笔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初步掌握估算的方法。

又如,“立体图形的复习”

认识直柱体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掌握直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再如,“用字母表示数”

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含义,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简明概括的特点,掌握用字母Ppt 26

Ppt 27

Ppt 28、29

表示数的方法。 ② 确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时,要把过程写具体(这个“过程”是操作的过程、思考的过程、交流的过程),“过程”要落在数学思想方法的体会、领悟上,数感的增强、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上,空间观念的发展上……(不要仅仅放在知识上)。表述过程目标的语言,要用发展性语言(领悟、体会、感受、增强、发展等等),不要用终结性语言(形成、建立、具备等等)。

如,“立体图形的复习” 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类比、转化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又如,“用字母表示数”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的符号化思想。

再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发展估算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 确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时,要贴近教学内容,联系活动方式去考虑。

如, “比的意义”——体会比的思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概念类、计算类的教学内容,可以考虑应用的广泛性,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图形类的教学内容,可以考虑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快乐等等。

(2)说重、难点及其理由。 所谓重点,就是联贯全局、带动全面的重要之点。它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起着核心作用,是进一步学习中起基础和纽带。每节课的教学重点,要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教材的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说课中,既要说清什么是教学重点,又要说出为什么要确定它为重点的理由,才能使课堂教学层次清晰,主次分明。多数情况下重点是一致的(当然,要看教学的定性,定性不同,重点不同)。

如,“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又如,“比的意义”

Ppt 31

Ppt 33

Ppt 34 Ppt 30

Ppt 32

所谓的难点,就是造成学习成绩有差距的分化点,它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知识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而造成的。

教学难点往往因所教学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因此分析教学难点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作,教师要从教材本身的特点,教学过程的矛盾、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综合分析,说清教学的难点以及为什么是难点的道理。

4.教学过程设计 “清晰描述教学各个环节的目标及教学过程,阐述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说米高学资源的使用时机和使用点对突出教学重点、徒步哦难点的意义,分析说明关注学生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描述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分析教学过程中可能的生成,说明应对策略等。”——(选自《培训手册》p35)

一般来说,这部分是教学设计和说课的重要内容(课前或课后说课时除外),但切忌将此过程变成教学过程设计的简单复述。

在设计和说课时,不但要说明“怎样做?”,而且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要把怎样设计作为主要内容,辅以有针对性的、与教学设计紧密联系的理论依据。教师在说教学过程设计时,应注意不要面面俱到,而要选择主要教学环节或教学设计的独到之处重点的说,有针对性的说。主要应说教学的基本思路、突出重点的重点之处、突破难点的关键之处,教学设计的独到之处等等。其他环节可一语带过,做到详略得当。 总之,教师在说课时应该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各部分的详略,既不能将说课变成课堂教学的简单重演,也不能将说课变成空洞的理论堆砌,要把教学实际与教学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可以先把“过程”总体上进行表述,使比别人对“过程”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如,“比的意义”用流程图的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介绍。 又如,“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用对比的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介绍。 上表中说的“模型”,指的是实物、教具和学具(如下图)。 说“教学过程”可以先说教学全过程的框架,然后着重说教学过程中“起始”、“重点展开”和“课上练习”三部分。一般来说,说教学过程采取夹叙夹议的形式比较好。

换句话说,就是不用把教学过程中的细节(每一个设问,每一种生成的预想,对生成的教学资源的再利用等等)全部说一遍,一方面是时间(一共才15分钟)不允许,Ppt 35

Ppt 36

Ppt 37 Ppt 38

Ppt 39

另一方面是容易冲淡重点。

(1)课的起始部分——贴切、简洁、有效。

Ppt 40

①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如,教学“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课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学生对计算意义的理解〉”

因此,我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不少同学都为希望工程捐出自己的课外书,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又有一个班的同学今天可以看到课外书了!(出示主体图)哎!这个同学想什么哪?“是啊,每人一本书,40本够吗?”这时口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就会说道:“够!19+18=37,40比37大,所以够了。”学生通过准确计算来解决够不够的问题,这是很普遍也很正常的现象。加强估算教学,是“课标”对计算教学的重要要求之一,这里又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估算的内容,因此,在这里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通过提问:“让我们再仔细体会一下题目的要求,假如不用准确地计算出得数,能不能解决‘够不够’的问题呢?”这时有的学生会把两个数都看成20,也有的学生把其中的一个数看成20,另一个数不变,由此得出40本够了。这些方法都是合理的,我不仅要给予肯定,而且对于这样的想法做出积极的评价:对于解决“够不够”的问题,大家把19和18都看成很接近的整十数,把不整齐的数,变得整齐了,这样用估算的方法很快、很轻松地就解决了问题,真了不起!

这样做一方面知道了学生估算的方法,另一方面用积极的评价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价值,以此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接着,借用“采用精确计算”的那位学生的想法,引发新的讨论“19+18”这个算式是在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同时又为下一步验证自己的估算是否正确买下伏笔,即赴阿齐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起,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活动……

②从已有的数学知识,提出新问题,引发新的思考。

如,“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三角形。哪位同学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在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教师强调,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

然后放慢语速,“换句话说,也就是只要有三条线段,我们就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大家对我的说法,有什么意见?于是引发出“能围成三角形”和“不能围成三角形”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当我们的认识有分歧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下一个环节——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检验。而实验的动机,实验的目标都在刚才师生交流中得到了有利的强化。 之所以用“以旧引新”的方法导入新课,完全基于我们这样的认识: 数学发展的动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动力,不仅仅局限在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还在于数学内部的矛盾。

(2)课的展开部分——浓墨重彩,个性突出。 这节课主要学什么?重点内容是什么?打算怎样突出这个重点内容?其理由是什么?都要一一阐述明白。

如,教学“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在对这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认为要为学生建立起口算与笔算之间的桥梁,要用拉长笔算过程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于是,教师用下面的方式,阐述对教学过程中重点展开部分。

19+18=多少呢?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课前为学生准备了小棒、计数单位模型小方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动手摆、在纸上画、写等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时,教师一面参与讨论,一面注意采样,为组织全班交流做准备。 在组织全班交流时,我想让用学具摆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学生会利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边摆学具,边说出自己的想法:“先摆个位上的9+8,满十进一。”虽然“满十进一”是这节课的重点,有了前一节课的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很容易理解,但这节课十位上要三个数相加,这是区别于原有知识的,教师就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进行追问:“十位上的3是怎么来的?”教师这样质疑,使会计算的学生用模型理解计算方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借助模型探索计算方法。

在学生多种算法中,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一些想法。确定得数是37以后,教师引导学生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18+19的得数真的比40小”,与精确计算前的估算再次联系,使学生认识到估算不仅可以用来解决问题,还是一种对精确计算的验算方法,进一Ppt 42

Ppt 43

Ppt 41

步强化估算的价值。

至此,我们对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算法的探究,就可以结束了吗?计算教学仅仅是为了使学生会算出正确得数吗?接下来我们是不是就该让学生做大量的计算题了呢?如果是这样,学生的思维的不到任何的提升和发展,学生救国探究所得到得那么多的东西,为学生的后继学习能提供什么样的基础呢?这恰恰是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

于是,针对“用竖式”计算的学生,教师追问:“用竖式是怎样计算的?”在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计算过程以后,教师引导全班学生思考:用竖式计算出得数是37的过程也是经过一番思考的,只不过是把思考的过程放在脑子里,如果我们把计算过程写下来,会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写法:

1 9 1 9

+ 1 8 + 1 8 1 7 2 0 + 2 0 + 1 7

3 7 3 7

这样,很自然地建立起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致使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教师再一次追问:“这样的想法在这儿(指17+20=37的口算题)能找到吗?在这儿(指20+17=37的口算题)能找到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建立起了笔算与口算之间的联系,完成了从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之间的过渡,是探究结果在简化中得到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活动经验。

接着,教师就这两个原始的竖式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两个竖式都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最后,引导学生对两个简化后的竖式进行评价:

1 9

+ 1 8

3 7

“为什么大家用竖式计算都要这样写呢?”是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竖式的简捷。 (3)课的练习部分——展示内容,适当解释。 如果是一节定位于讲授新知识的课,要安排好基本练习和初步应用性的练习。 如,教学“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拉长竖式的计算过程 Ppt 45、46

Ppt 47

可以用展示练习内容,同时对练习内容作适当解释。

如果是一节定为介绍方法性知识的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理清主要环节,总结出规律性的活动经验。

如,“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提出问题——进行实验(获取数据)——分析,归纳——形成认识。

5.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运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说明具体的评价要点和方法(通常把巩固练习的内容作为终结性评价的内容)。

6.设计特点分析——亮点回顾(或本课的特点)

(1)低调且针对性强。

(2)简练且重点突出。 三、几点提示 (一)要有个好的标题。 《计算教学还能带给学生什么?》——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流动在指尖上的智慧》——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一是一!二是二!一是一?二是二?》——分数的意义

《启航之地》——比的意义

《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立体图形的复习

(二)教学设计和说课稿都不要长(4~5页),要运用好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前者要便于看,后者要便于说,。 (三)说课一定要脱稿,交流。

(四)要边说、边写、边演示,同时用ppt 画面支持。

(五)怎样进行答疑?

1.要平静面对答疑。

Ppt 51

Ppt49

Ppt 50

Ppt 48

2.从哪里找答案?

3.要善于为自己赢得时间。以上是我的一点建议,仅供老师们参考。

Ppt 52

谢谢各位老师!

分式复习(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运算(化简及求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做中体会知识,再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良好的 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学习重点:分式的运算 学习难点:运用分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进行灵活运算 教学过程: 一、提问复习导入: 二、共同学习: (一)展示学习目标 (二)真题体验: 1.计算错误的是 ( ) A.0.2a +b 0.7a -b =2a +b 7a -b B.x 3y 2x 2y 3=x y C.a -b b -a =-1 D.1c +2c =3c 2.(1)计算:x x +1+1x +1= ; (2)化简:x 2 +4x +4x 2-4-x x -2 = . 3.先化简,再求值:? ????3x -2+2x +2÷5x 2+2x x 2-4 ,其中x =63. 考点剖析:考点一:分式的意义 1.形如A B (B ≠0,B 中含字母,A ,B 为整式)的代数式叫做分式. 2.当B ≠0时,分式A B 有意义;当B =0时,分式A B 无意义;当A =0且B ≠0时,分式A B 的值为0. 【精选考题1】 若分式x -3x +4 的值为0,则x 的值是( ) A .x =3 B .x =0 C .x =-3 D .x =-4 【预测演练1-1】使代数式x 2x -1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x ≥0 B .x ≠12 C .x ≥0且x ≠12 D .一切实数 【预测演练1-2】 若分式x 2-x -2x 2+2x +1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

考点剖析 考点(二)分式的性质 1.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即A B =A ×C B ×C ,A B =A ÷C B ÷C ,其中B ≠0,C ≠0. 2.通分: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式化成分母相同的分式,叫做通分. 3.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 【精选考题2】 化简m 2-163m -12,得 ;当m =-1时,原式的值为 . 【预测演练2-1】 下列运算中,错误的是 ( ) A.a b =ac bc (c ≠0) B.-a -b a +b =-1 C.0.5a +b 0.2a -0.3b =5a +10b 2a -3b D.x -y x +y =y -x y +x 【预测演练2-2】 若分式2a a +b 中的a ,b 的值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则此分式的值 ( ) A .扩大到原来的20倍 B .扩大到原来的10倍 C .缩小到原来的110 倍 D .不变 考点剖析 考点(三)分式的运算 1.符号法则: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用式子表示为: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 2.分式的加减法: (1)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即a c ±b c =a ±b c ; (2)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异分母分式化为同分 母分式,然后再相加减.即b a ±d c =bc ±ad ac . 3.分式的乘除:A B ×C D =A ·C B ·D ;A B ÷C D =A B ×D C =A ·D B ·C . 4.分式的乘方:? ?? ??a b n =a n b n (n 为正整数).

《珍珠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主掌握本课字词,并学会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佳句。 3、联系上下文,从描写珍珠鸟可爱的句子和词语里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情感。 4、理解“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的含义,领悟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与信赖的美好境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初读课文,感受“情意” 2、品词论句,理解“真爱”感受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与照顾下与“我”亲近的过程,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3、赏读课文,欣赏境界,品味信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重难点: 1、体会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与我亲近的过程。 2、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感受信赖之美。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发情感 同学们,你们家里养小动物吗?你们和它们的关系怎么样吧?好,我们今天来学习《珍珠鸟》,看一下作者和它的关系。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读准下列字音。 蔓扒瞅捂暮睑眸赖 ﹙2﹚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如;垂蔓雏儿斑斑驳驳天色入暮不动声色眼睑 ﹙3﹚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回答问题,珍珠鸟是一种怎样的鸟? 三、细读课文,理解“真爱”。 咱们先看看对于这种怕人的大鸟,作者是怎么照顾它们的呢? 1.快读1-5小节,勾画“我”精心呵护照顾珍珠鸟的语句 2.组织交流句子,谈感受,指导有感情朗读。 (1)“它们被安置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织的笼子里,笼人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2)“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像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点拨:作者用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给珍珠鸟营造了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家,让它们在最接近自然的环境里轻松自在地生活,可见作者的细心。 (3)“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点拨:“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并不是因为“我”不想瞧,而是因为“我”不想打扰它们的生活,体现了“我”内心对它们的爱护与尊重。 3.小结。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很难与人亲近,可我的细心和诚心却换来了它们的信任。它们敢瞅我了,与我熟悉起来了。 4、通过上节学习,我们知道作者这样精心爱护朋友给他的珍珠鸟,这对珍珠鸟给了作

教学设计说课稿 《护士人文修养》信息化教学设计说 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将要给大家展示的是《护士人文修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本次设计主要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一:教学分析 护士人文修养是护理学专业的入门课,是将社会学、文化学、美学、人际关系学应用于护理学科的一门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合格护士必备的人文素质。它是提高护理队伍的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一)学情分析 1.该课程教学对象为护理学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均为女生,高中毕业后进入我院,好奇心强,表现欲望强,善于模仿,喜欢上网,喜欢参与性学习,但学习持续性不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模拟实训。他们刚刚接触医学知识,对职业岗位没有概念;有很强的同情心、爱心,这些都为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奠定了基础。...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参考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护士人文修养》,主编:史瑞芬。教学资源主要是学院优质资源教学平台、学院思政网站、学院数字图书馆、科学文库等。...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二)、教学内容 本章内容选自护理专业《护士人文修养》课程,参考了高职高专护理类十二五规划教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立足地区护理人才需求,结合学院现有设备优势,将该教材分为八章,本次章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绪论部分:人文为护理注入灵魂,要求学生了解及掌握人文、人文修养、人文关怀的概念和内涵;当前的人文忧患状况,医学人文缺失的原因;人文与医学科学的关系;护理人文关怀及护士人文修养的内涵。...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人文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人文修养的内容,熟悉护士应有的人文修养。 能力目标:学习及掌握提高护士人文修养的途径与方法,掌握人文科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素质目标: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提高美学修养,掌握人际沟通的方法,自觉运用将人文关怀精神指导护理实践。...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解释人文修养的有关概念,理解护理学的人文内核;难点是确立正确的护理价值观和态度。

说课稿与教案的区别联系 1.说课说什么? 说课的内容一般说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⑴说课标 说课标就是要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作为本课题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驭教材和指导教学设计。 说课标,要重点说明有关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操作等在课程标准中的原则性要求,从而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寻找到用力的依据。 说课标,可以结合到说教材中去进行。 ⑵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能否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合乎实际地处理教材,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说课的首要环节。 说教材的要求有: ①说清楚本节教材在本单元甚至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或知识结构体系。 ②说明如何依据教材内容(并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任务。课时目标是课时备课时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分析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说明。③说明如何精选教材内容,并合理地扩展或加深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加工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即搞清各个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④说明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⑤说明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⑶说学法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实施课程标准后,要求教师转换角色,基于这一转变,说课者就必须说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说课活动中虽然没有学生,看不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但从教师的说课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课改精神——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启发者。具体要说清两大问题: ①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的,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它,这种学法的特点怎样?如何在课堂上操作? ②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做怎样的学法指导?怎样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倒好处地融进学法指导? ⑷说教法 说教法,应说出“怎么教”的办法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根据,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说出本节课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或原则。 ②要说出本节课所选择的一组教学方法、手段,对它们的优化组合及其依据。无

《8、 7、 6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8、7、6加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闯关”活动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计算8、 7、 6加几的各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 7、 6加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动手操作等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计算8、 7、 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听说游戏.(教师口头出示10+几和8、7、6可以分成几的式子让学生抢答) 2、教师和学生一起玩“凑十”的拍手游戏 3、谈话“小朋友们,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看行吗? 教师和学生一起观看动画片后提问:它是谁?它怎么了?它为什么会哭?(引导学生说出它被灰太狼抓走了,打算把它做成涮羊肉)多可怜啊!你们愿意帮帮它吗? 二、教学例1 8+6= □ 1、大屏幕展示例1 8+6=□ (配音+动画)灰太狼:小朋友们,要想救出美羊羊,可没那么简单。我设立了三道关卡,嘿嘿嘿~~~第一关:(配音+动画)昨天上午我抓了8只灰兔,下午我抓了6只白兔,一共多少只兔? 2、让学生讨论或运用桌上的小棒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抽生回答并具体讲解“凑十法”思维过程,并板书出来。 三、教学例2 (配音+动画) 灰太狼:还不错嘛,闯过了第一关,不过第二关你们能闯过吗?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的式子:8+4= □ 7+6=□ 6+5=□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抽生说说自己的运算方法,教师作简单评价。 四、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探究学习例3 8+9=□ (配音+动画) 灰太狼:咦……你们还真有两刷子嘛!最后一关,我是不会让你们闯过的!我老婆还等着吃涮羊肉呢?每个小朋友至少得用两种方法完成任务。(大屏幕展示8+9=□)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和教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将从“说教学理念、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本课的教学理念有: 1、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主体意识。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验证、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规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基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知规律,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规律的关系。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判断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2、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观察事物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概念,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三、说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根据概念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直观演示法 先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 2、实际操作法 指导学生亲自动一动、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多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

一、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相同点: (1)主要内容相同 (2)主要任务相同 (3)主要做法相同,都要学习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设计教学过程。 不同点: (1)概念内涵不同 (2)对象不同 (3)目的不同 (4)基本要求不同 二、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不同点: (1)要求不同 上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说课则不仅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学”的问题。 (2)对象不同 上课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教学活动;说课是课堂外教师同行间的教研活动。 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教学研究水平的领导和同行。由于对象不同,因此说课比上课更具有灵活性,它不受空间限制,不受教学进度的影响,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同时,说课不受教材、年级的限制,也不受人员的限制,大可到学校,小可到教研组。 (3)评价标准不同 上课的评价标准虽也看重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但更着重课堂教学的效果,着重学生实际接受新知、发展智能的情况;说课重在评价教师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应用教学理论以及展示教学基本功等方面。

三、说课的内容 ⑴ 说课程标准 ⑵说教材 ①说清楚本节教材在本单元甚至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或知识结构体系。 ②说明如何依据教材内容(并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任务。课时目标是课时备课时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分析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③说明如何精选教材内容,并合理地扩展或加深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加工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即搞清各个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④说明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⑤说明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⑶说学法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实施课程标准后,要求教师转换角色,基于这一转变,说课者就必须说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课改精神——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启发者。具体要说清两大问题: ①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的,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它,这种学法的特点怎样?如何在课堂上操作? ②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做怎样的学法指导?怎样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倒好处地融进学法指导? ⑷说教法 说教法,应说出“怎么教”的办法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根据,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说出本节课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或原则。

说课和教案的区别 【篇一:说课稿和教案,说课和讲课的区别、关系】 说课稿与教案的区别联系 1.说课说什么? 说课的内容一般说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⑴说课标 说课标就是要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作为本课题教 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驭教材和指导教学设计。 说课标,要重点说明有关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操作等在 课程标准中的原则性要求,从而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寻找到用力的依据。说课标,可以结合到说教材中去进行。 ⑵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能否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瓴地驾驭 教材,合乎实际地处理教材,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是备好课、上 好课的前提,也是说课的首要环节。 说教材的要求有: ①说清楚本节教材在本单元甚至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弄清 教材的编排意图或知识结构体系。 ②说明如何依据教材内容(并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来确定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或任务。课时目标是课时备课时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 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 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分析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说明。③说明如何精 选教材内容,并合理地扩展或加深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加工将其 转化为教学内容,即搞清各个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④说明 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⑤说明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⑶说学法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 怎样学习。实施课程标准后,要求教师转换角色,基于这一转变, 说课者就必须说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 极思维,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说课活动中虽然没有学生,看

说课稿、教案说课与讲课这三者的区别 一、教案 教案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学的内容和行为,即:“教什么”。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对于教师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方案,所以教师必须提前编写,因而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设性。编写时,要求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把计划实施的教学内容,誊写在教学笔记簿上,供教学时使用。 教案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步骤,板书设计和教后反思等。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教师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和决策。具体地讲,是指教师以教育理论为基础,依据教育对象和教师自己的教育理念、经验,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因此,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育对象的特点从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新生事物,是日常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是教师依据课标,根据教材,结合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教具、教学过程,向领导、或同事进行阐释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稿,就是为了说好课而准备的文字材料。 四、三者之间的联系 第一,教学目标相同。都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事先而做得准备活动。可以是同一的教学目标。 第二、运用理念一致。在课改的今天,不管是哪家版本的教材,落实的都是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必须以生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准备工作吻合。就是在撰写它们之前,都必须学习课标,钻研教材,通览教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确立教法、学法以及教具、学具准备等。 五、三者之间的不同点 第一、教案只是教师课堂教学方案。一般只要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分配和教学过程。仅是事先的准备。 第二、教学设计也是教师为了课堂教学而设计的方案,基本内容与教案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学设计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要有设计的理念,或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考察教师的理论素养。

教案、教学设计与说课稿联系与区别 一、教案 教案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学的内容和行为,即:“教什么”。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对于教师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教案是教师的教学方案,所以教师必须提前编写,因而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设性。编写时,要求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把计划实施的教学内容落到实处。 教案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三维目标,课时安排,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和教后反思作业布置等。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教师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和决策。具体地讲,是指教师以教育理论为基础,依据教育对象和教师自己的教育理念、经验,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因此,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育对象的特点从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新生事物,是日常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是教师依据课标,根据教材,结合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教具、教学过程,进行阐释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稿,就是为了说好课而准备的文字材料。 四、三者之间的联系 第一,教学目标相同。都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事先而做得准备活动。可以是同一的教学目标。 第二、运用理念一致。在课改的今天,不管是哪家版本的教材,落实的都是课程标准的精神,必须以生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准备工作吻合。就是在撰写它们之前,都必须学习课标,钻研教材,通览教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确立教法、学法以及教具、学具准备等。 五、三者之间的不同点 第一、教案只是教师课堂教学方案。一般只要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分配和教学过程。仅是事先的准备。 第二、教学设计也是教师为了课堂教学而设计的方案,基本内容与教案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学设计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要有设计的理念,或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考察教师的理论素养。 第三、说课稿,是教师面对同事或领导说课的书面材料,要求相对较高,编写难点相对较大,除了具有它们二者具有的内容之外,还应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指导、学法选择等。 1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们团队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面试方法与技巧》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及成效特色五方面逐一进行阐述。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属于“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本次课属于第七单元模块三《面试方法与技巧》的内容,所需学时4学时。 (二)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为自动化系三年级学生,即毕业班级,学生对求职知识需求强烈,面试知识略知一二,但不系统;90后的高职生具有信息化能力强、爱动不爱静、爱做不爱钻等特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面试知识、提升应聘能力和信息化设备使用、审美、协作等各项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信息化环境下,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找到成就感,增强求职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 面试自我介绍与面试礼仪——教学重点 面试问题回答——教学难点 二、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内容、对象与目标,以做中教、做中学、错中学的教学理念为引领,选择运用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自我训练法、游戏法,形成课堂的有效翻转,最终完成对面试知识的理解深化和面试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教学手段

片及游戏软件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资源共建共享、实体课堂与网络课堂即时互动,提供了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 本次课由课前学习与准备、课堂任务实施与分析、课后训练与提升三个阶段,聆听面试、准备面试、体验面试、面试反思、面试检验、面试拓展6大教学环节组成。 (一)课前学习与准备——知识的初步认知 环节1 聆听面试 学生在网站“教学内容”、“拓展资源”板块,自主学习教案、课件、教师自制微课、网络优秀微课,形成对面试知识的初步认知。 环节2 准备面试 教师在两周前通过移动学习平台,下发《职来职往实践教学方案》和任务单。对不同角色提出不同任务要求。 职来职往角色分工及任务要求 了解活动流程之后,自愿选择不同角色,并按要求进行相关内容准备,并制作课堂所需ppt 。

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 2.根据学习目标,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升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而说课是教师依据课标,根据教材,结合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教具、教学过程,向领导、或同事进行阐释的一种教研活动,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

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 说课的内容可以总结为“四说二写一展示” “四说” (1)、说教材:说教材主要说明“教什么”的问题和“为什么要教这些”的道理。即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说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它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和前后联系并说出教者是如何根据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的。 (2)、说教法:主要是说明“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道理。在确定教学目的要求后,恰当地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还要说出教者在教学中是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以及如何处理教与学,讲与练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上,必须体现教与学的交融,重视教法与学法的相互转化。(3)、说学法:说学法就是要说出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并结合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具体地说出理论依据。 (4)、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就是说明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即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 “二写”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23――24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理解并能运用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发展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交流能力;进步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激发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精神,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平行四边形卡片、小剪刀。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去年,我们学校租车组织一部分同学去山脚下的假日农庄帮农民伯伯拔萝 卜,我们班也有三个同学去了,回来后我采访了一下,大家猜猜这几位同学有什么感 受呢? 学生汇报 师:这次拔萝卜虽然很累,很辛苦,但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也感受到 了丰收的喜悦。可是我们还要租车大老远跑到那边去很不方便,偶然的机会,老师知 道了农庄有一位老伯有块地在我们学校附近,我们就商量: 能不能把地换一下?这样岂 不两全齐美。老伯说:“好啊!”于是我们到两 块地里去看了一下,感到为难了。同学们,你们愿意帮我们解决问题吗? (愿 意)原来,这两块地的形状不一样,一块是长方形,一块是平行四边形,这样换公平 吗?怎样知道他们的大小呢? (多媒体出示一块长方形的地,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 学生汇报 师:你们准备怎样解决呢? 生:分别算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行了。 师:怎样才能知道这块长方形地的面积呢?(引导学生得出两种方法: 数格子 和用公式计算:测量出它的长和宽,用长乘宽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多媒体出示方格和长方形的长与宽,学生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Unit 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双河镇中心校宋文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认、读句型: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evening?I'm going to the cinema。并能对其中的动词和时间短语进行替换操练。能够听、说、认、读动词短语:take a trip 、go to the cinema、 read a magazine.能够听、说、读、写时间短语: next week/ this morning/this afternoon/this evening.并能够听、说、认、读时间短语:tomorrow 、tonight。 2、能力目标:能够在Pair work中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时间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能力。 二、学习策略:关注小组合作与交流,加强自主学习。 三、教学重点:能够听、说、读、写Let's learn部分的四会短语,并能替换be going to do 句型中的动词和时间短语对将来的活动进行表述。 四、教学难点:四会词语的听、说、读、写以及对be going to do 句型的理解和替换操练。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录音机。 六、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1、What day is today ?(It's Wednesdays.) 2、What do we have on Wednesdays?Let me see...(看课表:We have ...) 3、What time is it now?(It's--;--)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课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大荔县实验小学:冯立红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册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设计意图、教学效果预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以“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迷人景色,总结出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感受风景名胜的美丽,体会作者蕴于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这篇课文是这一重点的典型范文,之前已经有《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作了铺垫,在本文中又有许多句子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可以进行充分的体会。 3、教学目的 ①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感受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特有的美;

②准确理解描写四季美景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各个季节景色特点观察的方法; 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学法: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三、教学设计意图: (一)、关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意图: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在“春、夏、秋、冬”各部分教学中,我将用配有相应文字的精美图片展现小兴安岭的美景。这样,在图文对照下,吸引学生注意力,直观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主动学习,有所感悟;直接展示教学难点,主导学生对重难点词句形象地理解,体会句子的生动描写,进而满怀喜爱之情,有所抒发。 比如:学生欣赏夏天“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之后,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有所感慨,就适时地让学生谈出自己美的感受——这其中就蕴含着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执教人: 一、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是一首融儿童情趣的儿歌,共有十行诗句,非常适合儿童学习。儿歌内容描写了雪地里的一群“小画家”画画的事。文字生动充满儿童情趣。儿歌先讲一群小画家来到了雪地里;然后讲这群小画家画的什么画,并称赞小画家的本领大;最后写青蛙在冬天冬眠,没有来到雪地上画画。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学生喜欢下雪,喜欢玩雪,因此在学习中应利用电教媒体力求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自主识记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会写“几用”。 2、学习儿歌,轻中度学生理解儿歌内容,并能流利的朗读儿歌。 3、通过学习观察四种小动物的脚印,培养学生分辨相似图形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教学引发学生的兴趣。 2、用连线、贴图等形式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丰富他们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马、小狗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难点 能将不同的脚印图片贴到对应的小动物身后。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小朋友们喜欢冬天吗?冬天是个魔术师,它一吹,满天就飘起了雪花,数不清的雪花从空中飘下来,你们喜欢吗?(播放课件) 2、师:在这么高兴的日子里,有一群小动物听到小朋友的喊声也来到了这里,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看拼音自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3、生开火车读。 (三)学习新知 1、师:他们呀可是一群了不起的小画家呢,谁能把这个句子念给大家听一听?轻带中重度学生读句子(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晶莹、洁白的雪落在小动物的家门口,小动物们多么开心、高兴,站在小动物的角度引导学生朗读;我们看到这么美的雪从空中飘落下来,情不自禁地喊着——联系生活,让学生读出高兴、惊喜、兴奋。 3、师:既然是小画家们来了,那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在雪地里都画了什么?(播放课件)讲解四幅画,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种脚印的形状。(在小动物图片后,板贴四种小脚印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读出完整的句子----“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不仅了解小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和脚印的美丽可爱,而且能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无限情趣。) (四)巩固新知 1、看图连线: 师:同学们,我们就和小画家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的作品,看看谁找的又快又准!(播放课件)学生边看图边连线。 2、师:现在我们用学过的知识为小画家们编一首小儿歌,来看大屏幕。 儿歌: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人:杨光再 授课时间:2017.3、27 授课地点:白泥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并学习作者虚实结合、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激发学生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2、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产生的幻想中体会她的悲惨命运。 【教学难点】从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关于填写五次擦燃火柴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卖火柴小女孩的画面,“看到这幅画面你想起了谁?”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师: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围绕“幸福”,提出疑问 出示句子1: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指名读。问:为什么冻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 出示句子2: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了。 (她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明明那么悲惨,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 三、层层深入,品味“幸福” (一)整体感知课文,深悟第二部分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第5-10自然段,思考:在寒冷和饥饿中,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2、指名回答。

(二)深入研读第一次擦火柴的部分 1、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第一次擦燃火柴的语句,一起来读一读。 阅读提示: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小女孩所在的现实生活是怎样的?说明什么? 2、指名回答。(体会小女孩现实生活是寒冷的,说明她需要温暖。) (三)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第二至第五次擦燃火柴部分) 1、小组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利用刚才的学法,小组内学习其他几次擦燃火柴的情节,班内交流汇报。 (自学提示: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找出描写其他几次擦燃火柴的语句,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小女孩所在的现实生活是怎样的?说明什么?) 2、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四人一组,每人一份) 3、感情朗读,体会情感,生谈体会,教师适时评价,及时释疑。 4、了解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的表达方式。 四、虚实对比,揭秘“幸福” 抓住重点句,进行感悟 1、小女孩死了,她“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模板(一) 此模板适合当前班级集体授课形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要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使他们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基于“教”的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见5~8页),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章节名称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 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若本节课(尤其是理科的一些章节)和思想、情感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则不必挖空心思搞形式主义。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4.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3个部分: (1)知识点编号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

怎样写说课稿与教学设计 我们教学的出发点是让我们的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让学生有所获,有所得,学会,会学和乐学。通过各种可以利用的手段,追求课堂的有效,甚至高效。有时我又这样想,追求高效的课堂唯一好的途径:可能就是通过集体的说课研讨将教学的内容理解到位,理念渗透到位,方法、策略设计到位,做好方方面面的预设,从而使教学设计设计的切合学情和教情,科学有效,绝对优质,课堂上再最大限度的生成。所以说课教研必不可少,优化教学设计必不可少。 一、从定义上理解“说课稿、教学设计”。 资料上定义:说课,就是让我们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以课堂教学为背景,以教材中的单元教学内容为课题,以现代教育思想、新课标的理念、方法和要求为指导,在备课的基础上,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教学内容地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我的理解:说课就是一种教研形式,面对教师或专业人员,说出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说出想在完成教学任务时的设想、方法和课堂的组织形式等等环节。说课稿则是为了参与此项教研活动而准备的发言材料。 资料上定义: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学习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资源和学习活动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

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我的理解是:教学设计是将教和学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过程。通过设计寻找的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最优化实施方案。 教案,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执行方案。 二、从“说课稿、教学设计”侧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上理解。 说课讲稿有别于教案(教学设计),它不是具体的教学过程或教学流程的表述,说课稿是我们在说课活动中使用的文稿,侧重于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的阐述,①要求说清楚“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②还要说清楚要求在教学设计中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数学新课程的哪些基本理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大家都在打造高效课堂,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是不会产生“高效”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说课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发现我们的不足,借鉴别人的优点,在相互交流学习中提高我们的业务研究水平。平时工作很忙很累,我们试想一下:一个年级有五个人教学,把教学任务进行分配,然后通过说课的形式进行资源分析,资源共享。在分析和共享中产生最佳的设计,方能达到“好课”的标准。从这个层面上理解说课稿应写些什么,或许大家应该有所感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