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赏析诗歌我爱这土地【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赏析诗歌我爱这土地【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赏析诗歌我爱这土地【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赏析诗歌我爱这土地【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篇一

我是一只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著名的诗句,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像长了翅膀,飞进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里,猛烈地撞击着他们的心灵,掀动着他们的感情。凡是读过这诗句的人,无不为诗人那真诚的深厚的感情所感染。他们也像诗人那样,眼睛里含上了泪水……

这首诗以它巨大的艺术魅力震撼着诗坛。

这首诗写于1938年的武汉。

此时的诗人,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阅历。无论是社会的动荡,民族的危机,还是民众的苦难,都给过或正在给着诗人以强烈的震撼。而这一切,都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直关怀着、思考着这片国土的诗人,此时对土地的理解更深刻了,对土地的感情更浓烈了。诗人出生在金华农村,从小就对南方的土地有着血肉一般的情感。而后,随着生活的颠簸,诗人到过上海、常州,又到过山西、陕西,深深地为北方的土地所感动。对于这片生育、养育自己的土地,对于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对于这片灾难深重的土地,对于这片正在燃烧着抗战烽火的土地,诗人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该如何对待这片土地呢?诗人再也按捺不住自己

内心火焰般的情感了,他要表达出自己对这片土地的强烈的爱……

这浓烈的情感,凝聚成了诗《我爱这土地》。

从这首诗的题目看,诗人的意图很明显,就是突出这一个“爱”字,斩钉截铁,毫不含混。而诗人是怎样写出自己对这土地之爱呢?读了诗,使我们对它五体投地。

诗人对于土地之爱,在他的许多诗篇中都表达过。而像这首诗写得这样集中,这样浓烈,这样撼动人心,还是不多见的。

对于土地的感情如何,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的自白。诗人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

诗人把自己比作了一只鸟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我”是一只鸟,要歌唱,一直到死。为谁而歌唱?诗人用了四行象征性的诗句,来概括“我”的使命。这四句诗并没有具体所指,但它们以更形象更广泛的泛指性,扩大加深了这使命的内含。诗人所深深爱着的这土地,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的大搏斗,大变革。在这片土地上,已不是死水一潭,已不是只有凄凉和苦难。人民在奋起,民族在觉醒,“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可望了……诗人作为一只鸟,就要为这一伟大的时代歌唱!

诗人为了执行自己的历史使命,视死如归。“——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一句,把自己的决心写得入木三分,也把诗人自己与土地的关系写得再透彻不过了。“我”死了,“我”的肉,“我”的骨,“我”的血,要埋在土地里面,“我”的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也就是说,我的一切一切,都要毫无保留地全部献给这片土地……

写到这里,诗人对于土地之爱,已经表达得淋漓尽致。那“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已够撼动人心。但是,诗人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以最后两句,再一次撼动读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写得朴实平易,却有着惊天动地的撼人力量。因为这“泪水”里,含着多么丰富的情感啊!千言万语,不用说了,一切的一切,都含在这“泪水”里了。

这里,我们看到了诗人是如何卓越地把握住了自己的情感,又是如何卓越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啊!

什么是好诗?这种疑问常常在读者脑中回旋。的确,这样一个简单问题往往又是很难回答的。不过,好诗毕竟是好诗,它是有着人们公认的道理的。

简单地说,看得懂的诗不一定不好,不一定就是直白,就是无诗味。看不懂的诗不一定就好,不一定就是含意深刻。这要看诗人是为什么而写,是如何写的。艾青曾说过“诗好坏,不能以看得懂与看不懂作为衡量的标准;

也不能以为人理解的程度作为衡量作品的价值。”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应该说并不难懂,它的含意是明朗的。而这首诗又是这样杰出,有着巨大影响。这就清楚表明,含意明朗而又成其为好诗的诗,是能够创作出来的,这就看诗人的艺术工力了。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是诗人在武汉时期的代表作。这首诗同《北方》等诗一起,标志着诗人的又一个丰收期。在诗人创作的道路上,这一时期的诗占有重要位置。

篇二

从这首诗的题目看,诗人的意图很明显,就是突出这一个“爱”字,斩钉截铁,毫不含混。而诗人是怎样写出自己对这土地之爱呢?读了诗,使我们对它五体投地。

诗人对于土地之爱,在他的许多诗篇中都表达过。而像这首诗写得这样集中,这样浓烈,这样撼动人心,还是不多见的。

对于土地的感情如何,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的自白。诗人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

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怀着高昂的爱国热情、同仇敌忾的民族义愤,投身于反侵略的伟大斗争,他拿起诗笔,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我爱这土地》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抗战初期,是藉土地激发诗人情绪的代表作。

朴实的意象,凝聚深沉的爱意象即意境。“土地”和“太阳”是艾青诗中的两个主导意象,“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因此“土地”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对民族危难和人民疾苦的深广忧愤。我们从诗的题目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再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真实朴素的两句诗,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永恒的“土地”情结。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艾青的诗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象世界。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使读者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作者对此作出了阐释。“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 下面四行诗,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四个对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

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艾青我爱这片土地赏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艾青我爱这片土地赏析 我爱这土地 作者: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使读者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作者对此作出了阐释。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

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 下面四行诗,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四个对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 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因

我爱这土地比较阅读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阅读《树》,然后答题。 树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春)1.作者艾青,原名_____,现代着名______,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 《________》。他的诗作运用________化的________诗体,抒发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清新。 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________年春天,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华民族正日益走向精神的________。 3.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树》的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反复的手法,着意强调和突现一棵棵“树”的形象。 B.“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反映了中华民族遭受凌辱的精神受到扭曲的现象。

C.诗的第二段,由“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形象,进行相反联想,慧眼独具,“在看不见的深处”,看到“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D.“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中华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的力量。 E.这首诗采用的是“比”的手法,是把具体的人和物相比。 4.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 C.“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 D.全诗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给人以多方位、多层次的启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参考答案 1.蒋海澄诗人《大堰河》散文自由 2.1940觉醒 3.E 4.D 诗歌阅读《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第十八章艾青的诗歌创作 (1910-1996) 一.【教学要点】 一、年谱 二、艾青诗歌创作的发展 三、艾清对现代诗歌发展的贡献 四、艾清的诗论 二、【基本内容】 一、年谱 ?1910-3-27,出生于金华县畈(FAN)田蒋村,原名蒋海澄 ?1928,考入西湖艺术院绘画系 ?1929年春,赴巴黎勤工俭学。 ?1932-4,回上海。5月,加入左翼美术家联盟 ?7月,处女作《东方部的会合》 ?(1月16日,作于巴黎),《北斗》2卷3、4合期) ?1932年被捕入狱,判处6年徒刑 1935-10,出狱。 1936年上半年,在常州五进女子师范教了一个学期的书,后失业 1936-11,《大堰河》自费出版 1937-7-6,离沪赴杭,在路上写了《复活的土地》 9,在杭州私立蕙兰中学任教数月,冬天回金华。 ?1938年初,由武汉去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 ?春,离西安回武汉。 8月,离武汉经湖南于11月底流亡到桂林编《广西日报》副刊《南方》/与戴望舒合编诗刊《顶点》 1939年,上半年,《北方》自费出版。

冬,到湖南新宁衡山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1940-4,离湘西去重庆。 1941-3,从重庆去延安。 -9,《诗论》由桂林三户图书社出版 ?1945年上半年,在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 ?-10,任华北文艺工作团团长,带领一批文艺工作者进驻张家口,并入华北联合大学,作为文艺学院,任院长。 ?1948-1,《原野与城市》(译诗,凡尔哈仑),上海新群出版社出版。 ?1949-2,随解放军进入北平,任中央美术学院军代表。 ?1956-6,《春天》,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58-4,错划为右派,先后在北大荒、新疆农恳部生产建设兵团劳动。 ?1980-5,《归来的歌》,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6-5-5,逝世。 二、艾青诗歌创作的发展 ㈠早期创作(1932—1937) ㈡抗战时期的创作(1937年—1945 ) ⑴早期诗歌创作的主题 以诗集《大堰河》(9首)(1936) 《马槽集》(抗战前夜所作、后收入《旷野》) 表达了“一个纯真的灵魂对于世界的责难”,被誉为歌唱民主、战斗的“吹芦笛的诗人”。 艾青在《我怎样写诗·为什么写诗》中说,他在巴黎很孤独,但“心却被更丰富的世界惊醒了”,写下了“一个纯真的灵魂对于世界的责难” 一、对资本主义世界所显露的一切矛盾与对于革命的呼喊 《巴黎》描绘了现代资本主义都市的情景:“你有你自己个性的/愤怒,欢乐/悲痛,嘻戏和激昂!”“你用了/纯药,拿破仑的铸像,酒精,凯旋们/铁塔,女性/卢佛尔博物馆,歌剧院/交易所,银行/招致了:/整个地球上的——/白痴,赌徒,淫辊/酒徒,大腹贾/野心家,拳击师/空想者,投机者们……/啊,巴黎/为了你的嫣然一笑/已使得多少人们/抛弃了/深深的爱着的他们的家园/迷失在你的暧昧的青睐里”“巴黎,你——噫/这淫荡的/淫荡的/妖艳的姑娘” 《马塞》描绘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繁荣景象:“叫嚣的/繁殖着那暴力的/无理性的/你的脸颜和你的/向海洋伸张着的巨臂/因为你啊/你是财富和贫穷的锁孔/你是掠夺和剥削的脏库//马塞啊/你这盗匪的故乡/可怕的城市” 二、写给“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艾青的诗歌欣赏范文【篇一:《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篇二:《春姑娘》】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而我 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 一一躺在时间的河流上 苦难的浪涛 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一一 流浪与监禁 己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我的生命

也像你们的生命 一样的憔悴呀。 【篇三:《手推车》】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篇四:《树》】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生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篇五:《给太阳》】 早晨,我从睡眠中醒来, 看见你的光辉就高兴; ——虽然昨夜我还是困倦, 而且被无数的恶梦纠缠。 你新鲜、温柔、明洁的光辉,照在我久未打开的窗上, 把窗纸敷上浅黄如花粉的颜色,嵌在浅蓝而整齐的格影里, 我心里充满感激,从床上起来,打开已关了一个冬季的窗门,让你把全金丝织的明丽的台巾,

艾青的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历史上所完成的事历史的“综合”任务。一方面,坚持并发展中国诗歌会诗人“忠实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克服、扬弃其“优质的叫喊”的弱点,批判地吸收现代派诗人在新诗艺术探讨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进一步丰富与发展新诗艺术,成为新诗第三个十年最有影响的代表诗人。 每一个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向:在这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诗人说过:“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发展向上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正是从这种美学思想处出发,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 运用土地和太阳意象最好的两首诗是《我爱这土地》和《黎明的通知》,下面分别进行赏析。 我爱这土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怀着高昂的爱国热情、同仇敌忾的民族义愤,投身于反侵略的伟大斗争,他拿起诗笔,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我爱这土地》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抗战初期,是藉土地激发诗人情绪的代表作。 朴实的意象,凝聚深沉的爱。意象即意境。“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因此“土地”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对民族危难和人民疾苦的深广忧愤。我们从诗的题目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再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真实朴素的两句诗,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永恒的“土地”情结。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艾青的诗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象世界。 悲怆的诗句,反映热切的情。作为抒情的艺术,诗歌作品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响读者的心弦。这首诗中回荡着忧郁的调子,郁积着深深的忧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句中交织着忧郁悲怆之情,但这种抒情基调是诗人敏感的心灵对民族苦难现实和人民悲苦生活的回应,是感情极度热切的反映。 人非鸟兽,不言自明,此诗偏以“假如”开头,这是第一层强化。谁不知道鸟声优美清脆,此诗偏以“嘶哑”相形容,这是第二层强化。光有这两层强化还不够,于是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描写这些对象时达到了穷形尽相、淋漓酣畅的地步,充分体现了这位自由体诗人的艺术特色。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一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是艾青的自由诗创作不同于其他自由诗作者(如田间)的一个重要特色。《我爱这土地》自然也不例外,试看诗人在“土地”“河流”“风”“黎明”这样的中心词语前面特意加上的“悲愤的”“激烈的”“温柔的”等许多修饰语,就不难窥见其中的奥秘了。以上所说的这些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观的长句,可说是第三层强化。 强烈的对比,映射执著的爱。“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使读者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这是作者在开头留给我们的悬念。正当读者为诗人不断的歌唱——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所吸引时,没料到诗篇陡然来了一个大的转折,一个破折号之后突出“我死了”,让身躯肥沃土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篇一我是一只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著名的诗句,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像长了翅膀,飞进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里,猛烈地撞击着他们的心灵,掀动着他们的感情。凡是读过这诗句的人,无不为诗人那真诚的深厚的感情所感染。他们也像诗人那样,眼睛里含上了泪水…… 这首诗以它巨大的艺术魅力震撼着诗坛。 这首诗写于1938年的武汉。 此时的诗人,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阅历。无论是社会的动荡,民族的危机,还是民众的苦难,都给过或正在给着诗人以强烈的震撼。而这一切,都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直关怀着、思考着这片国土的诗人,此时对土地的理解更深刻了,对土地的感情更浓烈了。诗人出生在金华农村,从小就对南方的土地有着血肉一般的情感。而后,随着生活的颠簸,诗人到过上海、常州,又到过山西、陕西,深深地为北方的土地所感动。对于这片生育、养育自己的土地,对于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对于这片灾难深重的土地,对于这片正在燃烧着抗战烽火的土地,诗人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该如何对待这片土地呢?诗人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火焰般的情感了,他要表达出自己对这片土地的强烈的爱……

这浓烈的情感,凝聚成了诗《我爱这土地》。 从这首诗的题目看,诗人的意图很明显,就是突出这一个“爱”字,斩钉截铁,毫不含混。而诗人是怎样写出自己对这土地之爱呢?读了诗,使我们对它五体投地。 诗人对于土地之爱,在他的许多诗篇中都表达过。而像这首诗写得这样集中,这样浓烈,这样撼动人心,还是不多见的。 对于土地的感情如何,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的自白。诗人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 诗人把自己比作了一只鸟: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我”是一只鸟,要歌唱,一直到死。为谁而歌唱?诗人用了四行象征性的诗句,来概括“我”的使命。这四句诗并没有具体所指,但它们以更形象更广泛的泛指性,扩大加深了这使命的内含。诗人所深深爱着的这土地,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的大搏斗,大变革。在这片土地上,已不是死水一潭,已不是只有凄凉和苦难。人民在奋起,民族在觉醒,“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可望了……诗人作为一只鸟,就要为这一伟大的时代歌唱! 诗人为了执行自己的历史使命,视死如归。“——然后我死了,

艾青的诗歌创作(1910-1996)年谱(一)1910-3-27,出生于金华县畈(FAN)田蒋村,原名蒋海澄 1928,考入西湖艺术院绘画系 1929年春,赴巴黎勤工俭学。 1932-4,回上海。 5月,加入左翼美术家联盟 7月,处女作《东方部的会合》(1月16日,作于巴黎),《北斗》2卷3、4合期) 1932年被捕入狱,判处6年徒刑 1935-10,出狱。 1936年上半年,在常州五进女子师范教了一个学期的书,后失业年谱二1936-11,《大堰河》自费出版 1937-7-6,离沪赴杭,在路上写了《复活的土地》 9,在杭州私立蕙兰中学任教数月,冬天回金华。1938年初,由武汉去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春,离西安回武汉。 8月,离武汉经湖南于11月底流亡到桂林编《广西日报》副刊《南方》/与戴望舒合编诗刊《顶点》 1939年,上半年,《北方》自费出版。冬,到湖南新宁衡山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1940-4,离湘西去重庆。 1941-3,从重庆去延安。-9,《诗论》由桂林三户图书社出版年谱三 1945年上半年,在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 -10,任华北文艺工作团团长,带领一批文艺工作者进驻张家口,并入华北联合大学,作为文艺学院,任院长。1948-1,《原野与城市》(译诗,凡尔哈仑),上海新群出版社出版。1949-2,随解放军进入北平,任中央美术学院军代表。 1956-6,《春天》,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58-4,错划为右派,先后在北大荒、新疆农恳部生产建设兵团劳动。 1980-5,《归来的歌》,四川人民出

版社出版。 1996-5-5,逝世。艾青诗歌创作的发展早期创作(1932―1937)抗战时期的创作(1937年―1945 )早期诗歌创作的主题以诗集《大堰河》(9首)(1936)《马槽集》(抗战前夜所作、后收入《旷野》)表达了“一个纯真的灵魂对于世界的责难”,被誉为歌唱民主、战斗的“吹芦笛的诗人”。艾青在《我怎样写诗??为什么写诗》中说,他在巴黎很孤独,但“心却被更丰富的世界惊醒了”,写下了“一个纯真的灵魂对于世界的责难”一、对资本主义世界所显露的一切矛盾与对于革命的呼喊《巴黎》描绘了现代资本主义都市的情景:“你有你自己个性的/愤怒,欢乐/悲痛,嘻戏和激昂!”“你用了/纯药,拿破仑的铸像,酒精,凯旋们/铁塔,女性/卢佛尔博物馆,歌剧院/交易所,银行/招致了:/整个地球上的――/白痴,赌徒,淫辊/酒徒,大腹贾/野心家,拳击师/空想者,投机者们……/啊,巴黎/为了你的嫣然一笑/已使得多少人们/抛弃了/深深的爱着的他们的家园/迷失在你的暧昧的青睐里”“巴黎,你――噫/这淫荡的/淫荡的/妖艳的姑娘”《马塞》描绘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繁荣景象:“叫嚣的/繁殖着那暴力的/无理性的/你的脸颜和你的/向海洋伸张着的巨臂/因为你啊/你是财富和贫穷的锁孔/你是掠夺和剥削的脏库//马塞啊/你这盗匪的故乡/可怕的城市”二、写给“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大堰河》(1933-1-14日作于狱中)《一个拿撒勒人的死》(1933-6-16):耶稣之死的故事。“一切都将更变/世界呵/也将受到森严的审判/帝王将受谴责/盲者,病者,贫困的人们/将找到他们自己的天国/朋友们,请信我/凭着我预言生活去/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赏析 诗人艾青是一位擅长抒发内心的深沉情感的杰出歌手 , 《我爱这土地》 , 写在抗日救亡的最艰难的岁月。

如何表达对於祖国的最为深沉的爱?诗人没有直呼 " 热爱呀 " 之类的口号,也没直接渲泄自己的感情,而是运用象征的手 法,让抒情主人公化作一只小鸟,把心底的全部情感浓缩在 小鸟那 "嘶哑的喉咙 "的"歌唱 "中。 " 歌唱 "也不是轻柔空灵的,而是无比凝重深沉。因为祖国那 " 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 ,正惨遭蹂躏 , 面临沦亡。最后,诗人以小鸟之死,把诗情升华到顶点,而死后也要与祖国的土地浑融合一,则是诗人赤诚之心的真实写照。 扩展资料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 1938 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 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 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 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赏析:从艺术手法来看,在《礁石》一诗中,诗人把他对生活的独到思考熔铸于“礁石”这一象征性的形象之中,使礁石人格化,所以在读的时候,应该超然于物外,想得更深远。的确,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这首诗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微笑的方式生活,无论 你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这是《礁石》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启示!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 绿的草原 ,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使读者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作者对此作出了阐释。“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 下面四行诗,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四个对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 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艾青的诗歌创作 导读:艾青是抗战时期中国诗坛上一颗最亮的诗星,曾被智利大诗人聂鲁达称为“中国诗坛的泰斗”。 1、艾青诗歌的创作历程: ⑴艾青抗战爆发前的诗歌创作:当“新月派”、“现代派”的诗风(后期走向颓废)弥漫诗坛的时候,艾青、田间、臧克家等青年诗人为诗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流。1932年,他在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及其他八首诗,后来结成他的第一个诗集《大堰河》。除此而外,在早期,诗人还写了许多短诗,其中《太阳》、《春》、《黎明》等构成了一组向往光明、歌唱理想的诗篇。 艾青早期的诗作初步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带着深沉的忧郁,语言朴素而形象,形式自由不受拘束,一方面,他抒发了自己对旧世界的诅咒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对革命和光明的向往。 ⑵抗战时期是诗人创作的高潮期。这一时期,诗人的视野扩大了,诗的主题开掘更深了。短诗集有《北方》、《献给乡村的诗》、《旷野》、《黎明的通知》等等;这一时期,诗人将对祖国苦难的忧郁和对光明、对理想的欢愉结合在一起,对祖国苦难的认识更深沉,对光明的认识逐步深化。 抗战时期是艾青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新时期以来,是他创作的第二高峰期,代表作《光的赞歌》。 2、艾青诗歌的艺术特点:

⑴艾青诗歌当中的意象: 艾青40年代的诗作中出现的意象是多姿多彩的,表现了诗作“向善”的精神内质,它们既是诗人所具体描绘的形象,也是诗人强烈、深厚的情绪的客观对应物。它们是诗人爱与恨、真与善的最高意义的表达,同时也反映出了时代的主题。如: ①“雪与雾”,这组意象是作为黑暗社会与险恶环境的象征物而出现在艾青的诗作中的。 ②“土地和旷野”,这组意象有着多重含义:首先是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的最深沉的爱;其次是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沉的忧患意识;另外,还凝聚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和对他们的命运的关切与探索。 ③“黎明和太阳”,艾青始终如一地热情歌颂着太阳、朝霞、黎明、曙光、春天、火焰、生命、红旗和胜利。这组意象是艾青诗中出现最多的意象。首先,它们是中国光明前途的象征;其次,也是对革命战斗者精神源泉和其前进动力的解释;第三,这组意象也是寄寓着诗人追求真理,挑战旧社会,向黑暗势力搏击,向美好明天进发的思想趋向。 ④“生与死”,这组意象是对英勇战斗和不畏牺牲的战士品格的写照。 ⑵艾青诗歌中的主导性精神意识:反叛意识、苦难意识、平民意识、战斗意识; ⑶艾青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摘抄加赏析精选5 篇 艾青的诗如寒冬里的阳光,照在中国大陆上,照在被黑暗所奴役着的人脸上,是如此的温暖!他的诗给当时久经压迫的人民带来希望;给祖国千千万万的青年带来动力。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艾青诗选读书笔记摘抄加赏析,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摘抄加赏析1 《艾青诗选》这本书的封面,有着一副图:干旱的土地,一眼望去没有一点绿色,枯黄的树,生长杂乱的枝干,我知道当时的人们过的很辛苦,糟糕。 打开书,一股书香味扑鼻而来,带领着我进入书的世界。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创作于抗日战争初期。当时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世界里,在绝望中无力的嘶喊着,想为国家做点什么,却无能为力。而作者也是如此。

这篇诗的开头作者将自己比作一只鸟。鸟在这个生态环境中是渺小的,短暂的。鸟是辛勤的,它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它的使命就是得学会飞翔,围绕着这祖国飞翔,直到它死去的那一刻也要为祖国歌唱。但是在国家有危险的时候,它也要尽力为祖国歌唱。“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了一只饱受折磨的鸟,显然它已经唱不出优美的歌声,可是它仍在歌唱着,这是它用生命发出来声音,抒发了对土地义无反顾的执着和不放弃。 诗歌就在这样的基础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歌唱的描述: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都是遭受暴风雨的打击,悲愤满怀和奋力抗击的形象,与下文鸟儿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只鸟儿在歌唱土地,河流,风,黎明时,将自己也与着土地融为一体,投身怀抱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隐含了愿意为祖国献出生命之情。 “这被暴风雨所击打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这看似是排比,其实“暴风雨所击打”,“无休止吹刮着”,“悲愤的河流”这些告诉我们,当时艾青所魂牵梦萦的他热爱的土地,正遭受着打击,满是伤痕累累。 “河流”“风”,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悲愤”“激怒”,表现出人民对侵略中国的暴行表示愤怒,和意志昂扬的战斗精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导读 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想;作为另一面,与诗人血脉相连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他曾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

家和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 新诗上有它的重要篇幅。”(《献给乡村的诗·序》)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农民、民族、祖国的挚爱。写于抗战爆发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就是艾青这种特有的土地情结的代表作。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艾青向祖国捧出一颗赤子之心,爱国深情的抒发,波澜起伏,层层推进。

一、点出土地情结。先欣赏起始两句:“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爱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形容词“嘶哑”,已不能再唱出美丽悦耳清亮动听的情歌,但这“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著。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二、倾吐土地情结。可分四层。第一层:隐喻人民苦难。“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暴风雨”、“悲愤的河流”这些意象告诉我们,艾青魂牵梦绕地爱着的土地,是布满痛苦、躯体上有太多凝结成块的流不动的悲愤的土地。当时日寇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等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艾青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有着相似的描写:“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诗人用“寒冷”、“雪”、“风”、“封锁”等意象勾勒出扼杀着一个个求生的生命的悲惨处境。两首诗写于同一时期,都表现出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情关注。第二层,隐喻人民反抗。“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一句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神州土地养育了中华民族,也养育了一种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无止息”暗寓反抗精神的传承,“刮”、“激怒”表示力量的强大,由悲土地之苦难转入赞土地的抗争,诗人的土地情结深了一层;第三层,“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一句可以看作是斗争前景的象征,也可以更“实”一点,看作是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的象征,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象征。总之,诗人的情思已由悲愤、称颂进入憧憬,表现出坚定的必胜信念,构思又进一层:

《艾青诗选》名著阅读 《艾青诗选》导读 《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该诗歌集创作于1979年。 一、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二、写作背景: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三、诗人逸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四、精彩名句: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2.动乱不安的年代,友谊像阴天的芦苇,在风中哆嗦着,发出听不见的哀叹。 3.说什么家乡不家乡,灶王爷贴在腿肚子上。祖国的山河处处都可爱,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乡 4.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座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 5.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去问南来的燕子,去问轻柔的杨柳 6.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7.谁的泪水退回内心?谁的汗水落地成河!而谁在溯游在水之中央守住梦想的温床?生命的洪浪此起彼落。在川流不息的日子里我守住梦想。守住灿烂的阳光正如守住涉足远行的方向! 五、名篇赏析: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主题 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他养他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 “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意象 作者艾青堪称“土地的歌者”,“土地”构成了作者诗歌的中心意象。“土地”这一意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其中聚集着作者对祖国和大地母亲深深的爱,诗人表示要像鸟一样歌唱祖国大地;死了,也要使自己融进祖国的土地中。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挟着这份感情,用忧郁的目光扫视周围时,寂寞、贫困的旷野的载体――土地便进如作者的脑海。作者通过吟唱土地这一个“象”,诅咒摧残土地的人,幻想着土地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诗中,作者的歌喉虽然沙哑但却宽厚,虽然悲哀但却博大,显示出一种雄浑的生命感;虽古朴但却苍劲有力,因为土地是孕育万物的基础。正是由于有了对土地的这种热爱和眷恋,作者笔下的另外三个意象便顺流而出。“河流”的前面加上“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两个形容词,“风”前面加上“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就把“河流”“风”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象”,就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黎明”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但是作者意犹未尽,“一一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对土地执着的爱。最后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再回归到土地这个意象上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赏析1 朴实意象凝聚深爱,悲怆诗句道出真情——《我爱这土地》赏析 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怀着高昂的爱国热情、同仇敌忾的民族义愤,投身于反侵略的伟大斗争,他拿起诗笔,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我爱这土地》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抗战初期,是藉土地激发诗人情绪的代表作。我们学习这首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掌握: 一、朴实的意象,凝聚深沉的爱 意象即意境。“土地”和“太阳”是艾青诗中的两个主导意象,“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因此“土地”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对民族危难和人民疾苦的深广忧愤。我们从诗的题目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再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真实朴素的两句诗,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永恒的“土地”情结。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艾青的诗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象世界。 二、悲怆的诗句,反映热切的情 作为抒情的艺术,诗歌作品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响读者的心弦。这首诗中回荡着忧郁的调子,郁积着深深的忧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句中交织着忧郁悲怆之情,但这种抒情基调是诗人敏感的心灵对民族苦难现实和人民悲苦生活的回应,是感情极度热切的反映。 人非鸟兽,不言自明,此诗偏以“假如”开头,这是第一层强化。谁不知道鸟声优美清脆,此诗偏以“嘶哑”相形容,这是第二层强化。光有这两层强化还不够,于是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描写这些对象时达到了穷形尽相、淋漓酣畅的地步,充分体现了这位自由体诗人的艺术特色。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一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是艾青的自由诗创作不同于其他自由诗作者(如田间)的一个重要特色。《我爱这土地》自然也不例外,试看诗人在“土地”“河流”“风”“黎明”这样的中心词语前面特意加上的“悲愤的”“激烈的”“温柔的”等许多修饰语,就不难窥见其中的奥秘了。以上所说的这些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观的长句,可说是第三层强化。 三、强烈的对比,映射执着的爱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解析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解析 一、基础知识 1. 作者情况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 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1985 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 成书过程 1976 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 1979 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3. 作品风格

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二、拓展延伸 1. 诗人故事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2. 经典名言 1.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 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3. 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使读者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作者对此作出了阐释。“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 下面四行诗,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四个对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 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