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全面初中各学科知识点及其占比完整版(精华版)

最全面初中各学科知识点及其占比完整版(精华版)

最全面初中各学科知识点及其占比完整版(精华版)
最全面初中各学科知识点及其占比完整版(精华版)

初中同步教学篇 各学科知识点及其占比

初中数学同步教学知识点及其分值

期末考试 中分值 建议 课时 年级

章节 内容 主要知识点

正数、负数;数轴;绝对值;相反数;有理数 的大小;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点和线;线段的长短、和与差;角以及角的度 量;角的大小;角的和与差;平面图形的旋转 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代数式的值 整式;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整式的加减 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 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二 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命题;相交线;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 线的判定 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 幂的除法;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科学计数

法 三角形的边;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的角平分 线、中线、高 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 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一元一次不 等式组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分式;分式

的乘法;分式的加减;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的应用 命题与证明;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平方根;立方根;实数;近似数 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乘

除运算;二次根式的 加减运算;混合运算

第 1 章 有理数 约 23 分 8-12 几何图形的初步 认识 代数

式 整式的加减 第 2 章

约 27 分 8-10 七年级

(上) 第 第 3 章

4 章

约 16 分 约 14 分

4-6 8-10

第 5 章 一元一次方程 约 20 分 10-12 第 6 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约 16 分 6-8 第 7 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约 24 分

8-10

第 8 章

整式的乘法

约 20 分 8-10

七年级 (下)

第 9 章

三角形 约 13 分 6

一元一次不等式

(组) 第 10 章 约 21 分 8 第 11 章

因式分解

约 6 分 8 第 12 章 分式和分式方程 约 24 分 8-10 第 13 章

全等三角形

约 16 分 8-10 八年级

(上) 第

14 章 实数 约 15 分 4-6 第 15 章

二次根式

约 13 分 6-8 第 16 章 轴对称和中心对

约 8 分

6-8

轴对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中

心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直角三 角形全等的判定;反证法 统计的初步认识;抽样调查;数据的整理与表 示;频数分布与直方图 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与图形的位置;坐标与 图形的变化 常量与变量;函数;函数的表示;函数的初步 应用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确定一次 函数的表达式;一次函数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矩 形;菱形;正方形 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方差; 有样本推断总体 图形的相似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 定;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相似多边形和图形的

位似 锐角三角函数;

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反比 例函数的应用 圆的概念与性质;过三点的圆;圆心角和圆周 角;垂径定理;弧长和扇形的面

积计算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切 线的性质和判定;切线长定理;正多边形和圆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形和性质;二次函数 表达式的求法;二次函数的应用;二次函数与 一元二次方程 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随机事假的概率;用频 率估计概率;用列举法求简单事件的概率

投影;视图;直棱柱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第 17 章

特殊三角形

约 24 分 10-12 第 18 章 数据收集与整理 约 10 分 4 第 19 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约 11 分 6 八年级 (下)

第 20 章 函数 约 6 分

4

第 21 章 一次函数 约 31 分 10-16 第 22 章 四边形 约 42 分 10-16 第 23 章

数据分析

约 12 分

2

第 24 章

图形的相似

约 24 分 10-12

九年级

(上) 第 25 章

解直角三角形 约 22 分 8-10 第 26 章 反比例函数

约 20 分

8-10

第 27 章

约 22 分 10-12 直线和圆的位置

关系

第 28 章 约 32 分

8-12

第 29 章 二次函数

约 43 分 12-16

九年级 (下)

第 30 章 随机事件的概率 约 15 分 4-6 第 31 章

投影与视图

约 10 分

2-4

初中英语同步知识点及分值

建议 课时

年级

单元

内容

知识点

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的词汇以及 日常交际用语

1、特殊疑问词 疑问句 3 、词汇

2 、一般疑问句和特殊 热身 Unit1-3

2—4

1、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 2 、 be 动词

向别人介绍自己,如何向别人 询问电话号码

Unit1 3、特殊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 0-9

4 、数字 2—4 1、指示代词 2 、名词单、复数 3 、名

Unit2

向别人介绍自己 词所有格 who

4 、介词 in

5 、特殊疑问词 2—4

1、陈述句变一般疑问句 's 所有格 1、特殊疑问词 where

2、实意动词 ask

1、助动词 do 、does 2

2 、形容词

3 、 Unit3 介绍物品的主人

2—4 Unit4

用相应的介词讨论物品的位置

2—4

七年级 (上)

、一般疑问句与

Unit5

谈论物品的主人 否定句 3 、感官动词 sound 4 、介词 2—4

on 、with 、after 5

、形容词

1、 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2 、含助动

谈论每个人喜爱与不喜爱的东 西

Unit6

词的否定句 3 、形容词 healthy 、fat 介词 for

1、特殊疑问词 how much 2 、定冠词 4、 2—4 询问价格,提供帮助并表示感 谢

Unit7 2—4 the 3 、数字 0-31 4 、祈使句 1、特殊疑问词 when 、how old 2 词 on 、in 、 at 3 、序数词

、介 Unit8 谈论事件的日期 2—4 1、特殊疑问词 why 、what 2 介词

形容词 3 、 Unit9 谈论最喜欢

的人或物

2—4 Unit1 谈论做事情的能力 1、 情态动词 can 、must 的用法 2—4 1、 what time 的用法 Unit2 时间的表达法与动词短语 2—4 2、动词短语的积累 1、特殊疑问词 how Unit3 讨论怎样去学校的方式

2—4 2、 by + 交通工具 表方式 Unit4 谈论做事的规则

1、 祈使句 的肯定和否定形式 2—4 七年级 (下)

1、表原因的特殊疑问词 because 、 so 现在进行时

2 、连词 Unit5 描述动物、表达喜好 2—4 Unit6-Unit7

Unit8 Unit9 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 如何向别人描述地点所在地 描述人的相貌 2—4 2—4 2—4 1、 there be 1、固定句型 1、 would like 不可数名词

句型 2 、表方位的介词 2 、形容词的用法 的用法 2、可数名词与

Unit10

如何预定想要的食物

2—4

Unit11-Unit12

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一般过去时

2—4

1、一般过去时 enjoy doing

2 、不定代词

3 、固定搭配 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2— 4

Unit1

1、特殊疑问词 how often 2 、频率副词的 谈论做某件事的频率

2— 4

Unit2

运用 3 、It is +adj.+for

sb. to do sth.

1、形容词的比较级 固定搭配

2 、形容词的原级 、

3 谈论个人的事情并进行对比

2— 4

Unit3

1、形容词的最高级 the other 等的用法

2 、other 、others 、 谈论个人的事情并作对比 2— 4

Unit4

1、表喜好的特殊疑问句及常见答语

2、名词与形容词的转化 谈论个人喜好并作计划 2— 4

Unit5 八年级 (上)

1、一般将来时的相关用法

2 、want sb. to

谈论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 do sth. 3、danger 与 dangerous 的用法 4 、 2— 4 Unit6-Unit7

doing 句型 5 、

take 表“花费” there be 1、动词短语 词

2 、复习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 描述做食物的过程以及具体顺序

2— 4

Unit8

1、复习情态动词的用法

2 、怎样对别人的

如何做,接受并拒绝别人的邀请

邀请作出回答 to 1、条件状语

从句 语 、感叹句 4 、look forward 2— 4

Unit9

3 2 、动名词短语作句子主

谈论假设条件下的事件后果

2— 4

Unit10

1、特殊疑问句 ?

2、

What is the matter 谈论健康问题并给出建议 2— 4 Unit1 给出建议的固定短语 3 、介词 + doing 主动给别人提供帮助

1、动词短语的积累 2— 4 Unit2 委婉地向别人发出请求并获得许

1、提出要求的常用句型

2— 4 Unit3-Unit4

八年级 (下)

2、动词短语的积累 3 、make sb. do sth. 讨论过去正在进行的事情

如何讲故事 谈论地理

与大自然 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对现在的影 响

1、过去进行时的用法 1、复习一般过去时 1、复习形容词的最高级 2— 4 2— 4 2— 4 Unit5 Unit6 Unit7 1、现在完成时

2— 4

Unit8-Unit10

1、 by doing 2 、because of 3 、动名 Unit1

描述怎样学习的方式 2—4 词短语作句子主语 九年级

Unit2 对某件事情发出感叹 1、感叹句 2 、宾语从句 2—4 1、 Could you please do sth.? 2 有特殊疑问词的宾语从句

、含

Unit3

如何礼貌地寻求建议

2—4

1、used to do sth. sth. 与be used to doing

Unit4 谈论过去所喜爱的事情2—4

1、含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与情

态动词的被动语态

2、allow to do sth.

Unit5-Unit7 用被动语态来表示句子2—4

1、情态动词must、can not 猜测 2 、belong to sb.

1、定语从句

1、be supposed to do

1、make sb. do sth.

1、过去完成时

2、固定搭配、may表示

Unit8 如何表示猜测2—4

Unit9 Unit10 Unit11 Unit12 Unit13 定语从句

谈论习俗以及怎么做谈论影

响你的事情描述过去的过去

谈论污染与保护环境的做法

分享过去的记忆与经历并畅想

未来

2—4

2—4

2—4

2—4

2—4

1、复习现在进行时

2、解决环境问题

Unit14 1、remember doing sth. 2—4

年级模块

听力单

选情景

对话完

形填空

阅读理解

词语作用

连词成句

写作听

力单选

完形填空

阅读理解

词语作用

连词成句

写作期末考试中的分值

20 分

15 分

5 分

10 分

30 分

5 分

5 分

10 分

25 分

15 分

10 分

30 分

5 分

5 分

10 分

七年级

八年级

初中语文同步知识点及分值

期末考试中分值约15 分建议课时10

年级模块内容主要知识点

七年级第一部分基础积累与运用识记字词、默写诗句、病句辨析、排

序、成语运用、 标点符号、 综合性学

习、名著阅读

《世说新语》《论语十二章》

《虽有佳肴》 《河中石兽》 《伤 仲永》《木兰诗》《孙权劝学》

《口技》《短文两篇》 识记作家、识记字词、解释重要词语、 翻译文言文

约 14 分

5

第二部分

识记字词、搜集筛选信息、 把握寓意、 赏析关键词语、掌握写作手法 审题立意、 写作技巧、 作文语言的锤

炼、结构的创设 识记字

词、 默写诗句、 病句辨析、 成 语运

用、 标点符号、 排序、综合性学

习名著阅读

记叙文阅读、散文阅读

约 31 分

15

第三部分

写作

约 40 分

10

第一部分

基础积累与运用

约 15 分

5

《桃花源记》 《短文两篇》 《三 峡》《记承天寺夜游》《湖心 亭看雪》《岳阳楼记》《小石 潭记》《满井游记》《醉翁亭

识记作家、识记字词、解释重要词语、

翻译文言文

约 14 分

10

记》《送东阳马生序》《马说》

八年级

第二部分

识记字词、搜集筛选信息、 把握寓意、 赏析关键词语、 掌握写作手法、 说明

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文的结 构、语言特点、 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

义和作用

记叙文阅读、散文阅读、说明

文阅读

约 31 分

12

审题立意、 写作技巧、 作文语言的锤

炼、结构的创设

第三部分

写作

40 分

10

识记字词、 默写诗句、 成语运用、 病

句辨析、 排序、 综合性学习、 名著阅

读、标点符号

第一部分

基础积累与运用

23-26 分

15

识记作家、 理解词义和句意、 划分朗 读节奏、 欣赏词语和句子、 理解作品

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情感、 体会作品的

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

第二部分

古诗词曲赏析

5-6 分

15

九年级

《出师表》注:考纲中本册只 这一篇,别的文言文有时不讲

识记作家、识记字词、解释重要词语、

翻译文言文,

开始有课外文言文的对 比阅读

第三部分

有时略讲

《鱼我所欲也》《生 14 分

6

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 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识记字词、搜集筛选信息、 把握寓意、 赏析关键词语、 掌握写作手法、 议论

文三要素、 议论方法及作用、 议论文 的结构、 语言特点、 重要词语和句子

的意义和作用

审题立意、 写作技巧、 作文语言的锤

炼、结构的创设

记叙文阅读、散文阅读、议论

文阅读

24-28 分

14

第四部分

写作

50 分

10

初中物理同步知识点及分值

期末考试 中分值 建议课 时 年级

章节 内容 主要知识点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快 慢、测平均速度

第 1 章

机械运动

17 分

4-6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声音的特性、 声音 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温度、 熔化和凝固、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 华

第 2 章 声现象 12 分 4

第 3 章 物态变化

18 分

4-6

八年级 (上)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光 的折射、光的色散

第 4 章 光现象 18 分 6-8 第 5 章 透镜及其应用 透镜及其生活中的应用、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3 分 4-8 第 6 章 质量与密度 质量、密度、密度的测量、密度的应用 22 分 8-10 第 7 章 第 8 章 力 运动和力 力、弹力、重力

牛顿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

压强、 液体压强、 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与流 速的关系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 用

14 分 23 分 4 8-10 第 9 章

压强

17 分 4-8 八年级 (下)

第 10 章 浮力 16 分 4-6 第 11 章 功和机械能 功、功率、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 18 分 8-10 第 12 章 第 13 章 简单机械 热和能 杠杆、滑轮、机械效率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19 分 10 分 8-10 6-8 第 14 章 内能的利用

热机、热机效率、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8 分 4 九年级

电荷 摩擦起电、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 第 15 章 电流和电路

12 分

4

电流的强弱、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电压、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电阻、变

阻器

第16 章电压和电阻20 分4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测量、欧姆定律的应用欧姆定律、电阻

第17 章欧姆定律26 分8-12

电能电功、电功率、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焦耳定律

第18 章电功率32 分18-24

家庭电路、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全用电安

第19 章生活用电 5 分2

磁现象磁场、电生磁、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第20 章电与磁8 分4-6

电动机、磁生电

电话、电磁波的海洋、广播信、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电视和移动通

第21 章信息的传递7 分2

能源与可持续

发展

第22 章能源、核能、太阳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5 分2

初中化学同步知识点及分值

期末考试分值建议课时

年级章节主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物质的变化种类区分,物质性质的区分; 实验室固体药品和液

2-4 分2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的实验,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 空气

中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氧气的性质实验和现象; 实验6-8 分4-6 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及实验装置; 催化剂的认识和判断

原子、分子的定义及之间的联系;原子中原子核、质子、核外

电子的认识,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的形成;元素认识、

元素周期表爱护水资源的方法;过滤操作的掌握,软硬水的

区分;电解水的实验,氢气的性质及验纯;单质、化合物的

区分;化学式的书写、读法,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的

理解和应用,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的方法步骤,配平化学方程式;能够解答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题三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性炭的吸

附性;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实验装置,二氧化碳的

验满

和检验;比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6 分2-4

九年级

(上)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6-8 分4-6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0-14 分2-4

第六单元碳

10-12 分6-8 和碳的氧化物

燃烧的三大条件缺一不可以及如何灭火,爆炸物的认识和标志

的了解;化学变化与能量的联系,三大化石燃料,天然气的认 识,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和防护;新能源的开发和利 用 金属材料的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

金属 与氧气、酸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工业炼铁原理、金属铁 生锈的条件、金属资源的保护

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变,溶

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配制一定溶 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

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认识常见的盐酸 和硫酸、常见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酸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及其用途;中和反应的实验及其图像判断;溶液酸碱度的 表示方法 pH 化学中盐的定义,常见盐的分类及其盐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粗 盐提纯的实验操作,过滤和蒸发结晶的掌

握;复分解反应的定 义和发生条件;化肥的分类及其化肥的

检验 六大类营养物质的认识,合理饮食,营养均衡;化学元素与人 体健康,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的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

区分;有机高分子材料的认识,合成材料和天然材料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4-6 分

2-4

第八单元 金 8-10 分 8-10 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 溶液

10-12 分 8-10 第十单元 酸和碱

10-14 分 8-10 九年级 (下)

第十一单元 6-8 分

6-8

盐 化肥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2-4 分

4

中考复习篇

中考数学知识点及其分值

中考中 的分值

建议课 时

模块

内容

主要知识点

模块 数与式 实数 实 数,整式与因式分解,分式

9-17 分

1 6-12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 式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

模块 方程与不等式 8-26 分 2 10-20 模块 函数及其图像

37-42 分

3

16-25

模块 模块 统计与概率 空间与图形 统计;概率

简单图形的认识、相交线与平行线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线;三角形的全等;等腰三 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8-13 分 3-7 分 4 5 4 3 模块 三角形 6-12 分 6 10-12 模块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多边形 12-24 分 7 8-12 模块 图形的变换 图形的相似;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

8-20 分

8 10-14 模块 与圆有关的知识 与圆有关的性质;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中的计算; 3-12 分

9 12-16 模块 10

视图与投影

视图、投影

3 分

2

中考语文知识点及分值

中考中 的分值 建议 课时 模块 内容 主要知识点

模块 字音、字形

正确注音、正确书写、查字典 3 分 1 2 模块 词语 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3 分 2 3 模块 模块 模块 句子排序 辨析、修改病句

标点符号 排列语序,使之衔接连贯 病句辨析、病句修改 正确使用常见标点符号 3 分 3 4 5 3 3 3 分 分 3-4 3-4 模块 语言的运用与创新 了解常见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分 6 2-4 4 模块 名句名篇积累运用

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和现代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分

7

3-6 3

识记中外主要作家、 了解文体基本知识、 识记考纲 中的名著相关知识

模块 文化常识与名著导读

8

3-4 4

口语交际、信息提取、图文转换、材料整合、综合 运用

模块 语文综合性学习 分 9 3-7 5

识记作家、 理解词义和句意、 划分朗读节奏、 欣赏

模块 古代诗词阅读

词语和句子、 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情感、 会作品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

体 分

10

5-6 17

常见实词和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文章

模块 文言文阅读

中的句子、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观点态度、有自己的体会理解

分析概括作者的 14 分

11

16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文的结构、 语言 特点、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模块 说明文阅读 9-12 分 12 5

议论文三要素、 文章的思路、 议论文的语言、 筛选 并提取主要信息

模块 议论文阅读

11-12 分

13 5

记叙文的文体特点、题目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

模块 记叙文阅读 概括段意或事件、 分析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描写的作用、记叙顺序及作用

环境 15-16 分 14

15

散文的文体特点、 题目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 分

模块 散文阅读 析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法及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 写作手 15-16 分 15

10

审题立意、 写作技巧、 作文语言的锤炼、 设

结构的创 模块 写作 50 分 16

15

中考英语知识点及分值

中考中 的分值

建议课 时

模块 单元

知识点

模块一

听力部分

选单词 ;选答语和对话 ;听短文

30 分

6— 8

冠词 ;介词 ;连词 ;数词;时态与语态;形容词 模块二

单选题 20 分 10— 12

与副词;代词;三大从句;动词以及动词短语等

完形填空 代词;名词辨析;动词连词等

10 分 4— 6 模块三 模块四 阅读理解 细节理解 ;词义判断;文章主旨大意

30 分 8— 10 任务型阅读 判断正误 ;完成句子 ;回答问题;翻译句子 10 分 4— 6 模块五 模块六 词语运用 名词 ;代词;形容词与副词

;动词与动词短语

5 分 4—

6 连词成句 感叹句 ;疑问句 ;否定句 ;符合语法 5 分 2— 4 模块七 模块八

写作

注意相应地语法运用

10 分

4— 6

中考物理知识点及分值

中考中 的分值 2 分 4 分 4 分 5 分

建议 课时 2-3 2-3 2-4 2-4

模块 内容 主要知识点

模块一 模块二 模块三 模块四

声现象 光现象 透镜 物态变化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特征、噪音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透镜及成像和应用 六种物态变化和晶体、非晶体

模块五 模块六 模块七 模块八 模块九 质量和密度 力学专题 功和机械能 热和能 欧姆定律 质量和密度及密度测量实验探究

重力、弹力、摩擦力、牛顿定律,压强和浮力 功、功率、简单机械做功 热量和能量利用及转化 电路及欧姆定律探究和动态计算 电能表、额定电功率、实际功率、小灯泡额定 功率探究和综合计算 磁场和电生磁、磁生电

信息及信息的传输,电磁波 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与可持续发展

4-6 分 8 分 6-8 分 4 分 10.5 分 4-6 12-18 6-8 2-4 8-12 模块十 电功率 11 分 10-16 模块十一 模块十二 模块十三

电和磁 信息的传递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2-3 分 2 分 2 分

2 2 2

中考化学知识点及分值

中考中 的分值 建议 课时 模块

内容

主要知识点

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与 用途;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模块 1

空气、氧气

2— 6 分

2—4

水的电解、组成、分类、净化,节约用水;溶解,溶液,乳 化现象,溶解时的热量变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 度与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和综合计算

水和常见的

溶液

模块 2

4—10 分

6—8

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

碳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与用途, 自然界的碳循环, 制取二 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检验与验满方法等;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碳和碳的化

合物

模块 3

9—12 分

6—8

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的性质及用途; 金属材料和合金; 金 属矿物,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工业炼铁; 金属的锈蚀与防 锈,金属资源的保护,废气金属的回收与污染

金属与金属

矿物

模块 4

4— 7 分

4—6

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与用途, 酸的腐蚀性; 氢氧化钠和氢 氧化钙的主要性质与用途, 碱的腐蚀性; 酸碱中和反应及其 应用;溶液酸碱性、 酸碱度的测定及其应用; 常见盐的性质 与用途;化肥的种类及作用、检验

常见的酸碱

盐及化学肥

料 10—14 分

模块 5

8—10

物质的组成 和分类

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 有机物和无机物, 物质的分类;知道区分酸碱盐

模块 6

2— 4 分

2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的概念、性质及应用;原子的构成, 核外电子排布;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相互转换;利用微 观示意图认识宏观物质和化学变化;元素种类、元素定义、 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物质的构成、

认识化学元

素 模块 7

4— 6 分

4—6

化学式和化

合价 由化学式求化合价,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断化合价; 的意义、书写及推断,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化学式 模块 8

2— 4 分 4—6

物质的变化 和性质 认识化学反

应 质量守恒定

律和化学方 程式

正确认识自然界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了解物质的物理 模块 9 2— 4 分 4

模块 10

化学反应类型,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认识催化剂 2— 4 分 2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包括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 验;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 包括和溶液质量分数的关联计算

模块 11

8—10 分 8—10

燃烧的三个条件、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燃烧、缓慢氧化、 自然与爆炸;灭火的原理与实际中如何灭火

模块 12

燃烧与灭火

2— 4 分 4

化石燃料的种类及其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我国能源与资源 化学与能源、 能源的利用 模块 13

短缺的国情,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 理想的高效、清洁能源,了解能源对环境的影响

知道氢气是最 4— 6 分 4

常见的化学 合成材料 化学物质与

健康 塑料、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是三大合成材料; 知道塑料的热 塑性和热固性;新型的复合材料的认识

六大类基本营养素, 营养元素对人体健康, 化学元素对人体 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缺乏某些元素后引起的相应症状

模块 14 2 2

模块 15

2— 4 分 4

环境污染的原因、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正确、 保护好我们 的环境

模块 16

合理使用化学物质、 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 用

仪器的认识与使用; 药品的取用;物质加热;连接简单仪器; 2— 4 分 4

常见仪器和 基本操作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用酸碱指示剂、

pH 试纸

模块 17

6— 8 分 6—8

测溶液的酸碱性;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根据实验目的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实验装置、 氧气的检验方法; 二氧 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实验装置、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气体的制取 及净化 模块 18

4— 8 分 8—10

化学基本计

掌握题干中信息的提取, 审题,找出题干中涉及到的化学方 程式,正确计算

模块 19 5— 8 分 6

高中同步教学篇

高中数学同步教学知识点及分值

期末考试 分值 建议 课时 年级

章节

名称

主要知识点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 的基本运算

函数 ;单调性、奇偶性;指数、对数、幂函 数;函数的图像 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应用 角、弧度制、三角函数;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 向量;线性运算;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运 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应用举例 两

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 公式;三角恒等变换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常用的面积公式; 解三角形的应用

第 1 章 集合

约 20 分 4 必修一

第 2 章 函数

约 30 分 16 高一 (上)

第 3 章 第 1 章 函数与方程 三角函数

约 10 分 约 30 分

8 10

必修四 第 2 章 向量

约 40 分

10

第 3 章 三角恒等变换 第 1 章 正、余弦定理

约 20 分

8

约 15 分

6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等差数列及其前

n

必修五

第 2 章 数列

项和;等比数列及其前 用

n 项和;数列的综合应 约 25 分

10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 法;线性规划;基本不等式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直观图;空间几 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空间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平面平行与 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倾斜角;斜率;

直线的平行垂直;直线的五种 方程;三种距离 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直线与圆

的位 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算法与程序框图;算法基本语句;算法案例 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两变量间的相关 关系与线性回归方程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必要条件;简单的逻辑连

接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 3 章 不等式

约 15 分

10

高一 (下)

第 1 章 空间几何体

约 15 分 6 第 2 章 点、线、面 约 20 分

10

必修二 的位置关系

第 3 章 直线的方程 约 20 分

8

第 4 章 圆的方程 约 10 分 6 第 1 章 算法

约 10 分

6

必修三

第 2 章 统计 约 30 分 6 高二 (上)

第 3 章 概率 约 10 分 6 选修 2-1

第 1 章 简易逻辑

约 10 分

6

第2 章第3 章(理)圆锥曲线

空间向量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曲线与方程约10 分16

空间坐标系和空间向量及运算;

向量方法

立体几何中的

约40 分10 导数的概念及运算;导数的应用;定积分与微

积分基本定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直接证

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复数的概念;四

则运算;复数的几何意义分类加法、分步乘

法;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二项分布及其

应用;正态分布;常见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

布列、均值、方差

线性回归方程;独立性检验

第1 章导数约40 分10 选修

2-2

第2 章推理及证明约20 分6

高二(下)

第3 章

第1 章

(理)

第2 章

复数

计数原理

约10 分4

约20 分10 选修

2-3 随机变量及

约20 分10 其分布列(理)

第 3 章统计案例约20 分6

选修

4-1

选修

4-4

选修

4-5

平行线截割定理与相似三角形;

及应用

圆中有关定理

几何证明选讲约10 分4

高三

(上)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坐标系;参数方程约10 分4

不等式选讲含绝对值不等式;几个重要不等式约10 分4

高中语文同步知识点及分值

期末考试中的分值

3 分

3 分

3 分建议课时6 6 6

年级内容主要知识点

正确使用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言连贯

小说知识总结及题例、典型题例分析小说经典题例分析专题文学作品阅读之小小说经典题例分析散文阅读方法、散文名篇指路

复杂记叙文之审题构思

散文题型总结复杂记

叙文之描写手段

复杂记叙文之情感真挚实词、虚词、熟语的使用及其快速辨析方法

总结六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查找语病的九大窍门培养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语文表述能力

人物形象分析

高一

(上)

人物、情节、环境25 分10

透过现象看本质

看标题、看思路、看主旨;从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来分析结合文章,学会审题

考试题型解析借助想象、侧面

烘托、环境渲染

以实写虚、细节刻画、抒情议论、借助想象,让25 分8

60 分

25 分

4

8

高一

(下)60 分12

你的记叙文情感真挚

情节突转、悬念蓄势、螺旋起伏、环境渲染、留 白回味,让你的文章一波三折 六种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留”“删”“换”“调”“补”“贯” 掌握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断地积累 课内词语系统整理与知识点精讲 结合历年考试题总结现代文阅读的考查题型; 一反三地做题方法,提高散文阅读的得分率 分析选择题和主观题的解题思路及步骤 六看法读懂诗歌 快速而准确进行判断

复杂记叙文之情节曲折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文言文阅读之整体阅读 基础知识复习与精讲 散文阅读方法、经典篇目选 讲、题型总结

科技文阅读 古诗词鉴赏之如何读懂诗歌 古诗词鉴赏

之客观题精讲 古诗词鉴赏

之主观题型归纳

1

语言基础与运用复习精讲 议论文写作之审题构思及基 本类型 古诗词鉴赏之主观题型归纳 2

议论文主体段的基本写作方 法、议论文写作之时评类作 文、写作之寓意类作文 文

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特 殊句式、断句翻译 文学作

品阅读之阅读延伸题 ( 一) 、(二) 语言基础与运用 语言基础和运用经典精讲 ( 一)

19 分

10

25 分 6 举 25 分 10 9 分

6

高二

(上) 11 分

9

总结六种古诗词鉴赏的主观题型, 的答题步骤和思路 复习词语,基础知识点精讲 提出它们各自 20 分 9 作文审题立意、类型分析 60 分 6 形象分析、意境理解、表达技巧

11 分

9

议论文写作分类分析

60 分

10

高二

(下) 词语含义理解及用法分析、语法掌握

19 分

10

选修文本阅读探究题

8 分 5 成语、词语、压缩语段、信息概括

20 分

6

近义词语、成语使用、辨析病句、语言连贯

20 分

10

语言基础和运用经典 ( 二)

精讲

压缩语段、变换句式、仿用句式、图文转换 语言基础和运用新题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经典精讲、阅 读新题赏析 文言文阅读经典精讲、新题 赏析 必考类文本阅读经典精讲、 新题赏析

结合题型精讲

20 分 4 高三 (上)

结合例题精讲古诗知识点 11 分 6 结合例题精讲文言文知识点

19 分 5 结合例题分析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

25 分

5

写作经典与精讲 作文技巧精讲 60 分 10

高中英语知识点及分值

期 末 考 试 中分值

建议 课时

模块

内容

主要知识点

1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定语从句

2 宾语从句

3 状语从句

4 非谓语动词

5 时态

6 情景交际

7 固定搭配

8 冠词

9 介词 形式主语 13 形

形容词或副词 10 形容词副词之间的转换 11 情态动词 12 式宾语 14 代词 15 虚拟的 if 句 16 连词 17 15 分

12

语法填空

比较级 18 形容词或副词的最高级 19 名词变形容词 如 nature -natural 20 take place

无被动 21 belong 后不能

加名词性物主代词

1 定语从句 that which when where why 2

宾语从句 what

时态

that 3 状语从句 4 非谓语动词 to do/ doing/done 5

高一

6 情景交际 例如 what can i do for you ?

7 固定搭配 11 情态动词 12

8 冠 10 分

5

词 9 介词 10 形容词副词之间的转换 形式 形容 改错

主语 13 形式宾语 14 代词 15 虚拟的 if 句 16 连词 17 词或副词比较级 18 形容词或副词的最高级 性数一致

19 名词变形容 词 20 主谓一致 21 30+40=70

16— 23

完形 阅读

500 核心词汇,从而再加以扩展 如: recover - recovery

1 基于模块一与模块二的基础上,然后讲句子结构

2 单词的

作文

25 分 3

应用 3 连接词的应用 4 书写训练

1 名词性从句

2 定语从句

3 状语从句

4 非谓语动词

5 时态

6 情景交际

7 固定搭配

8 冠词

9 介词 10 形容词副词之间 形式主语 13 形式宾语 14 代词 15 语法填空

的转换 11 情态动词 12 17 15 分 12

虚拟的 if 句 16 连词 19 形容词或副词比较级 18 形容词或 副词的最高级 名词变形容词 如 nature -natural

高二

1 定语从句 that which whenwhere why

2 名词性从句 what 时态

that 3 状语从句 4 非谓语动词 to do/ doing/done 5

改错

10 分

5

6 情景交际

7 固定搭配

8 冠词

9 介词 10 形容词副词之间 的转换 11 情态动词 12 形式主语 13 形式宾语 14 代词 15 虚拟的 if 句 16 连词 17 形容词或副词比较级 18 形容词或 副词的最高级 19 名词变形容词

1600 核心词汇,从而再加以扩展 economy -economic finance -financial

如:

30+40=70

完形 阅读

16-28

作文

1 句子结构

2 单词的应用

3 连接词的应用

4 书写训练

25 分 3

高中物理同步知识点及分值

期末考试 中的分值 建议 课时 年级

内容

主要知识点

运动的描述 匀 描述运动的几个物理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运动的图像问题;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 30 分

6-8

变速直线运动

常见的几种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受力分析;共

点力平衡问题;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超重和失重问题;两类典型的动 力学问题;动力学的图像问题;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 定律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圆周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速度

功和功率;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 相互作用

6、

30 分 8-12

高一 (上)

牛顿运动定律 30 分 8-12 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10 分 10 分 20 分

4-6 2-4 2-4 机械能及其守恒

定律 高一 (下)

用;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6、实

40 分

8-10

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场线;电势能电势

和电势差;电容器的动态分析问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 的运动

电场

30 分 6-8

部分电路或闭合电路的概念及计算;电路的动态分析问 题;电表的改装及电阻的测量;实验七八九十 电流的磁场安培力;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

运动;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现代科技中的电磁 场问题 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和涡 流;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图像问题、力

学问题、能 量问题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变压器的原理及电路分析;远

距离输电问题

恒定电流

40 分 6-8

高二 (上)

磁场

25 分 6-8

电磁感应

35 分 6-8

高二 (下)

交变电流

20 分 2-4

选修3-4 机械振动机械波;光学电磁波相对论简介30 分4-6 选修3-5 碰撞与动量守恒定律;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与原子核30 分4-6

高中化学同步知识点及分值

期末考试分值建议课时

年级章节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8 分4

第二章化化学物质及其变

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21 分4

高一

(上)必修一

金属的化学性质;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用途广

泛的金属材料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28 分8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硅;富集在海水

33 分10

中的元素—氯;硫和氮的化合物;硫酸、硝酸和氨

第一章:物质结构

周期律

元素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化学键26 分8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能与热能;电能;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32 分10

高一

(下)必修二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

化工原料;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30 分8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

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合利用、环境保护

;资源的综

12 分4第一章

量第

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热的计算

;燃烧热;能源;化学反应

16 分4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

25 分6

高二(上)选修四和化学平衡衡;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

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原电池;化学电

源;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有机化合

物的命名;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第三章

子平衡

水溶液中的离

31 分8第四章电化学基础28 分8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12 分4

高二

(下)选修五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烃和卤代烃

烃的衍生物生

命中的基础有

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16 分

24 分

6

10

醇;酚;醛;羧酸;有机合成

油脂;糖类;蛋白质和核酸8 分4机化学物质

第五章 化合物

合成有机高分子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高分子材料;功能 高分子材料

10 分 4 有机合成问题题型与解 题方法

高考题型分析与解决方法

30 分

8

高考复习篇

高考数学知识点及其分值

高考中 的分值

5 分 建议 课时

2 模块

内容 主要知识点

模块 集合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 1 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函数与方程 型及其应用 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

义;导数的应用 6 函数模

模块 函数

5 分 2 12 模块 导数及其应用 12-17 分

3

10

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 三角函数;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 式二倍角公式;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 理 ;应用

三角函数、 解三角形

模块 10-12 分 4 12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向量的线性运算; 平面向 模块 5 分 5

平面向量 12

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前 n 项和的求法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向量的应用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和 模块 数列 10-12 分 6 6

不等关系; 一元二次不等式;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 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

空间几何体, 体积表面积三视图;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 系;线线线面面面角;空间向量 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 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统计案例:线性回归方程独立

模块 不等式

5 分 7 4

立体几何与空 间向量 平面解析几何 统计、统计案 例,概率 算法、复数、

推理与证明、

简易逻辑 选考内容

(3 选 1)

模块 17-22 分 8 12 模块 22 分 9 12 模块 22 分

10

12

性检验;事件与概率;古典概型随机数几何概型

6 分布列

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基本算法语句;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 引入;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常用逻辑用语

各 5 分, 共 20 分

模块 11 8

模块 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

10 分 12

6

比的知识点整理

【求几个数的连比方法】求几个数的连比的方法,如 已知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6,乙数与丙数的比是8∶7,求甲乙丙三个数的连比。 解题时,可先把两个比排列成右面竖式的形式,再在两个空位上填入左边或右边相邻的数(为了与比的项相区别,用括号括起来),然后将每一竖行的两个数相乘,就得出了甲乙丙这三个数的连比。如果这个连比中各个项都含有除1以外的公约数,就用公约数去除各个项,直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为止,从而将这一连比化简。 【求比的未知项的方法】求比的未知项的方法比较简单:(1)未知项x为前项,则x=后项×比值;(2)未知项x为后项,则x=前项÷比值。 【解比例的方法】解比例就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解比例的方法也比较简单: (1)若未知数x为其中的一个外项,则 (2)若未知数x为其中的一个内项,则 比和比例

比的概念是借助于除法的概念建立的。 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5÷6可记作5∶6 两个数的比叫做单比,两个以上的数的比叫做连比。例如a∶b∶c。连比中的“∶”不能用“÷”代替,不能把连比看成连除。把两个比化为连比,关键是使第一个比的后项等于第二个比的前项,方法是把这两项化成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例如, 甲∶乙=5∶6,乙∶丙=4∶3, 因为[6,4]=12,所以 5∶6=10∶12,4∶3=12∶9, 得到甲∶乙∶丙=10∶12∶9。 例1 已知3∶(x-1)=7∶9,求x。 解:7×(x-1)=3×9, x-1=3×9÷7,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21:7 其中21是前项,7是后项,3为这个比的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比的后项不能是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最全)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圆柱:底面是圆Ml 侧面是曲面 棱体:底面是多边形侧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mJ 圆锥: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 02 ?锥体2 棱锥:底面是多边形 侧而都是三角形 □3.球体:由球而围成的(球面是曲面) □4.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① 几何体与外界的接触面或我们能看到的外表就是几何体的表而。几何的表面有平而 和曲而; ② 而与而相交得到线: ③ 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探5.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而的交线都叫做棱。 探6?侧棱:相邻两个侧而的交线叫做側棱,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 ? 07.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08.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人们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 面图形 的形状分别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09.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010.圆柱的表而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 Oil.圆锥的表而展开图是由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连成。 ※吃.设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n>3,且n 为整数),从一个顶点岀发的对角线有(n-3)条: 可以把n 边形成(n-2)个三角形;这个n 边形共有巴匸卫条对角线。 2 ◎ 13.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狐,弧是一条曲线。 ◎ 14.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 015.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都属于多边形。有弧或不封闭图形都不是多边形。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正整数(如:1, 2, 3…) 整数零(0) 负整数(如:一1, -2, 一3…) ? '正分数(如:5.3, 3.8…) 分数'负分数(如-2.3, -4.8 - ) . 2 3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所有的点都 表示有理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 为柱体 有理数

(完整word版)比和比例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 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知识点二: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

知识点三:求比值和化简比 知识点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1、 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关系式:k x y (一定)

2、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 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 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反比例的关系式:k xy=(一定) 3、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一找二看三判断 (1)找变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看定量,分析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 (3)判断: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商和积都不是定量,就不成比例 4、正比例、反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点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按比例分配问题 (1)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分配成几部分,求每个部分数量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解题方法 一般方法:把比转化成为分数,用分数方法解答,即先求出总分数,然后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解题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量是多少 归一法:把比看做分得的分数,先求出各部分的总分数,然后再用“总量÷总份数=平均每份的量(归

一)”,再用“一份的量 各部分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各部分的量。 用比例知识解答:首先设未知量为。再根据题中“已知比等于相对应的量的比”作为等量关系式列出含有x的比例式,再解比例求出x。 2、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分析数量关系。判断成什么比例。 (2)找等量关系。如果成正比例,则按等比找等量关系式;如果成反比例,则按等积找等量关系式。(3)解比例式。设未知数为x,并代入等量关系式,得正比例式或反比例式。 (4)解比例。 (5)检验并写出答语。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1、比的意义和性质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9 : 6 = 1.5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习题: 一、判断。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比的基本性质和商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3、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这时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4、比的前项乘5,后项除以1/5,比值不变。() 5、男生比女生多2/5,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5. () 6、“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与“宽与长的比”,意义相同,结果表达不同。() 7、2/5既可以看做分数,也可以看做是比。() 二、应用题。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 (1)写出甲、乙两队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 (2)写出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并化简。

2.育才小学参加运动会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3,其中女生72人。那么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3.食品店有白糖和红糖共360千克,红糖的质量是白糖的。红糖和白糖各有多少千克 4.甲、乙两个车间的平均人数是162人,两车间的人数比是5∶7。甲、乙两车间各有多少人 5.有一块长方形地,周长100米,它的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6.建筑用混凝土是由水泥、沙、石子按5∶4∶3搅拌而成,某公司建住宅楼需混凝土2400吨,需水泥、沙、石子各多少吨 外项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例如:9 :6 = 3 : 2 内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3、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2)人们感受周围世界的感官有:眼、耳、鼻、舌、皮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3)感受器有:皮肤中的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受器。③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对热觉最敏感的是手背,因为这些部位的相应神经末梢比较丰富。④在皮肤的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⑤嗅觉:鼻的结构: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内含嗅细胞和嗅觉神经)⑥嗅觉的形成过程:气味嗅觉细胞嗅觉神经大脑产生嗅觉⑦嗅觉的特点:(4点)①人的大脑的嗅觉中枢易疲劳②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② 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③ ④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⑧味觉: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乳头),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⑨味觉的形成过程:食物溶于唾液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大脑产生味觉⑩四种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综合味觉有:麻、辣、涩⑾舌的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味觉的敏感程度不同:甜味舌尖苦味舌根酸味舌侧中部咸味舌侧前部⑿说明: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味觉。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小孩在嗅柠檬时吃苹果,将产生什么味道。(苹果与柠檬的混合味

道)(4)声音的发生与传播①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说明:有物体的振动,但不一定能发出声音,还需要介质传播。②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③传播的形式: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在太空要靠无线电波交流。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即将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说明液体能传声。④声音传播的速度:①与温度有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气温每升高1℃,传播的速度增加0、6米/秒。②与介质有关,固体传声较快,气体最慢(物质越密传声越快,越疏传声越慢,为什么?)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就产生回声。(5)耳和听觉耳廓:收集声波外耳外耳道:传递声波的通道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鼓室:中耳中的空腔,与咽鼓管相通耳的结构:中耳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咽鼓管:平衡鼓膜内外气压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前庭:内耳半规管:耳蜗:有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并传递给听觉神经。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耳蜗听觉神经听觉人用两个耳朵听的好处:主要是能辨别声源的方向,其次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清楚。音调、响度、音色:①音调:声音的高低,通常指的是声音的尖或低沉,主要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频率:1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赫)),频率越高,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一般儿童的声音比成人的尖,故儿童的音调比成人的

比例知识点归纳及练习题教学提纲

《比例》的整理与复习 重点知识归纳 1:比例的意义 (1)什么叫比例?比和比例的区别和联系?从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这几个方面找区别 (2)判断四个数是否成比例的方法是什么? 2、比例的基本性质 3、什么是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据 4、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它们的图像分别有什么特点。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 5、比例尺的意义。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三者的关系 比例尺的分类 (1)按表现形式, 可以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2)按将实际距离放大还是缩小分, 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6、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把图形按2:1表示 把图形按1:2缩小表示 (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特点是:相同,不同 (2)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一看,二算,三画。分别说出它们的含义 7、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一、填空: 1、写出比值是6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是()。 2、比的前项缩小2倍,后项扩大3倍,则比值是原来的()。 3、在y=12x,x与y成()比例;在y= 中,x与y成()比例 4、把比例尺1 :2000000改写成线段比例尺是()。 5、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10,一个內项是0.4,另一个內项是()。 6、18的因数有();选出其中的4个组成比例是()。 7、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比例;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比例。 8、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比例;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成()比例。 9、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与高成()比例。 10、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成()比例。 11、如果8a=9b,那么a和b成()比例。 12、把一个长6cm,宽4cm的长方形按2 :1放大,得到图形的面积是()。 13、圆锥的底面积一定,它的体积和高成()比例。 14、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 :5000000,地图上的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千米。 15、x的等于y的,则x与y成()比例。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中考数学知识点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 1. 2.当x=3时,函数y= 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 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1,2). 6.抛物线 2)1(2 1 2+-= x y 的顶点坐标是7.反比例函数x y 2=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60°+ cos 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六上-第三章-比和比例知识点总结及相应练习(20210120073134)

第三章比和比例 3.1比的意义 1. 将a 与b 相除叫3与b 的比,记作a : b,读作&比b 2. 求&与b 的比,b 不能为零 3. &叫做比例询项,b 叫做比例后项,前项&除以后项b 的商叫做比值 4-求两个同类量的比值时,如果单位不同,先统一单位再做比 5.比值可以用整数、分数或小数表示 练习: 1、 比的前项是73,比的后项是3 7 ,它们的比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一支铅笔长23厘米,一根绳子长4.6米,它们的比是 3.100米的赛跑中,若甲用了 12秒,乙用了 14秒冲乙的速度之比是 _________ 4、把10克盐完全溶解在110克水中,盐与盐水重量之比是 _________________ 3.2比的基本性质 1. 比的基本性质是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比值不变 2.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华为最简整数比 3. 两个数的比,可以用比号的形式表示,也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 4. 三项连比性丿贞是:如果a : b=m : n, b : c=n : k,那么定b : c^m : n : k a b c 如果 kHO,那么心 b : c=ak : bk : ck=^: 丄 5. 将二个整数比化为最简整数比,就是给每项除以最大公约数; 将三个分数化为最简整数比,先求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给各项乘以分母的最 小公倍数; 将三个小数比化为最简整数比,先给各项同乘以10, 100, 1000等,化为整数比, 再化为最简整数比 6. 求三项连比的一般步骤是: (1) 寻找关联量,求关联量对应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 根据毕的基本性质,把两个比中关联量化成相同的数 (3) 对应写出三项连比 练习 5、化成最简整数比 6、如果d :b = 2:3、b :c = 6:5,那么 a\b\c = _________ 7、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4天完成.乙队单独做5天完成,丙队单独做7天完成,那么 甲乙 丙三队的工作效率之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比例 (1) 0.75:1.5= ____________ (3) ―-一=9:5 ( ) (5) 48 分:0.4 小时= ______________ (2) 76g : 19g (4)-= (6) 1.125:51 = ____________ 2

初中各科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大全 初中几何公式包括:线、角、圆、正方形、矩形等数学学几何的公式 初中几何公式:线 1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初中几何公式:角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初中几何公式:三角形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初中几何公式:等腰三角形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初中几何公式:四边形 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小学六年级--比和比例知识点梳理

复习课:比和比例 … 知识点三:求比值和化简比 知识点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1、 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 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 例关系。正比例的关系式: k x y =(一定) 2、 ~ 3、 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 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的关系式:k xy =(一定)

4、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一找二看三判断 (1)找变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看定量,分析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 (3)判断: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商和积都不是定量,就不成比例 《 知识点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按比例分配问题 (1)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分配成几部分,求每个部分数量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解题方法 一般方法:把比转化成为分数,用分数方法解答,即先求出总分数,然后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解题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量是多少 归一法:把比看做分得的分数,先求出各部分的总分数,然后再用“总量÷总份数=平均每份的量(归一)”,再用“一份的量?各部分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各部分的量。 用比例知识解答:首先设未知量为。再根据题中“已知比等于相对应的量的比”作为等量关系式列出含有x的比例式,再解比例求出x。 2、; 3、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分析数量关系。判断成什么比例。(2)找等量关系。如果成正比例,则按等比找等量关系式;如果成反比例,则按等积找等量关系式。(3)解比例式。设未知数为x,并代入等量关系式,得正比例式或反比例式。(4)解比例。(5)检验并写出答语。精讲典型题 例题1填空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4天,乙单独做要5天完成,甲和乙的工作效率比是():() (2)把2米:4厘米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分析:(1)要求甲乙的工作效率比,关键是要根据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出甲、乙的工作效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第一册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一”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1.2.3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1.2.4绝对值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饿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 b= b+ 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小升初数学备考比和比例知识点总结

2019小升初数学备考比和比例知识点总结小升初数学考试中,学生常常因为基础知识的不牢固而失分,甚至影响到自己升入理想的初中,下面为大家分享小升初数学备考比和比例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比和比例 一、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二、比同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三、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 四、化简比: ①整数比的化简方法是: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②小数比的化简方法是:先把小数比化成整数比,再按整数比化简方法化简。 ③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是: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五、比例尺: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六、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正比例、反比例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

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一、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二、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三、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区别: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

最新小学六年级__比和比例知识点梳理

最新小学六年级__比和比例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三:求比值和化简比 知识点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1、 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 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 系.正比例的关系式: k x y =(一定) 2、 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 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反比例 的关系式:k xy =(一定) 3、 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一找二看三判断 (1) 找变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 看定量,分析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 (3) 判断: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商和积都不是定量, 就不成比例

知识点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按比例分配问题 (1)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分配成几部分,求每个部分数量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解题方法 一般方法:把比转化成为分数,用分数方法解答,即先求出总分数,然后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解题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量是多少 归一法:把比看做分得的分数,先求出各部分的总分数,然后再用“总量÷总份数=平均每份的量(归一)”,再用“一份的量?各部分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各部分的量. 用比例知识解答:首先设未知量为.再根据题中“已知比等于相对应的量的比”作为等量关系式列出含有x的比例式,再解比例求出x. 2、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分析数量关系.判断成什么比例.(2)找等量关系.如果成正比例,则按等比找等量关系式;如果成反比例,则按等积找等量关系式.(3)解比例式.设未知数为x,并代入等量关系式,得正比例式或反比例式.(4)解比例.(5)检验并写出答语. 精讲典型题 例题1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4天,乙单独做要5天完成,甲和乙的工作效率比是():()(2)把2米:4厘米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例题2 汉江码头第一货场有750吨货物,分给两个运输队运到另一货场.甲队有载重6吨的汽车6辆,乙队有载重8吨的汽车3量,按两个队的运输能力分配,甲、乙两队各应运货多少吨?

初三数学知识点大全

初三数学各章节重要知识点概要 倪月舟 第21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1)若0a ≥这个条件不成立,则 a 不是二次根式; (2)a 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a ≥0. 2.重要公式:(1))0a (a )a (2≥=,(2)? ??<-≥==)0a (a )0a (a a a 2 ; 3.积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 a ab ≥≥?=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0b ,0a (ab b a ≥≥=?.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 )0b ,0a (b a b a >≥=,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1) )0b ,0a (b a b a >≥= ;(2))0b ,0a (b a b a >≥÷=÷; (3)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①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10.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 同类二次根式. 1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 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 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1、比的意义和性质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9:6=1.5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习题: 一、判断。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比的基本性质和商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3、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这时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4、比的前项乘5,后项除以1/5,比值不变。() 5、男生比女生多2/5,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5.() 6、“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与“宽与长的比”,意义相同,结果表达不同。() 7、2/5既可以看做分数,也可以看做是比。() 二、应用题。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 (1)写出甲、乙两队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 (2)写出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并化简。

2.育才小学参加运动会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3,其中女生72人。那么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3.食品店有白糖和红糖共360千克,红糖的质量是白糖的。红糖和白糖各有多少千克? 4.甲、乙两个车间的平均人数是162人,两车间的人数比是5∶7。甲、乙两车间各有多少人? 5.有一块长方形地,周长100米,它的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6.建筑用混凝土是由水泥、沙、石子按5∶4∶3搅拌而成,某公司建住宅楼需混凝土2400吨,需水泥、沙、石子各多少吨? 外项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例如:9:6=3:2 内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3、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习题: 一、填空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 (2)在5:4中,比的前项是(),后项是(),比值是()

初中英语知识点大全

英语语法大全 初中英语语法 学习提纲 一、词类、句子成分和构词法: 1、词类:英语词类分十种: 名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冠词、动词、副词、介词、连词、感叹词。 1、名词(n.):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如:boy, morning, bag, ball, class, orange. 2、代词(pron.):主要用来代替名词。如:who, she, you, it . 3、形容词(adj..):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如:good, right, white, orange . 4、数词(num.):表示数目或事物的顺序。如:one, two, three, 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5、动词(v.):表示动作或状态。如:am, is,are,have,see . 6、副词(adv.):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说明时间、地 点、程度等。如:now, very, here, often, quietly, slowly. 7、冠词(art..):用在名词前,帮助说明名词。如:a, an, the. 8、介词(prep.):表示它后面的名词或代词与其他句子成分的关系。如in, on, from, above, behind. 9、连词(conj.):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如and, but, before .

10、感叹词(interj..)表示喜、怒、哀、乐等感情。如:oh, well, hi, hello. 2、句子成分:英语句子成分分为七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表语、宾语补足语。 1、主语是句子所要说的人或事物,回答是“谁”或者“什么”。通常用 名词或代词担任。如:I’m Miss Green.(我是格林小姐) 2、谓语动词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回答“做(什么)”。主要由动词 担任。如:Jack cleans the room every day. (杰克每天打 扫房间) 3、表语在系动词之后,说明主语的身份或特征,回答是“什么”或者 “怎么样”。通常由名词、代词或形容词担任。如:My name is Ping ping .(我的名字叫萍萍) 4、宾语表示及物动词的对象或结果,回答做的是“什么”。通常由 名词或代词担任。如:He can spell the word.(他能拼这 个词) 有些及物动词带有两个宾语,一个指物,一个指人。指物的叫直接宾语,指人的叫间接宾语。间接宾语一般放在直接宾语的前面。如:He wrote me a letter . (他给我写了一封信) 有时可把介词to或for加在间接宾语前构成短语,放在直接宾语后面,来强调间接宾语。如:He wrote a letter to me . (他给我写了一封信) 5、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通常由形容词、代词、数词等担任。如: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1、比的意义和性质1.5 = 6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9 : 比比后前 值号项项 ,比值不变。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习题:一、判断。)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2、比的基本性质和商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1:10. (3、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这时盐和盐水的比是)(/5,比值不变。4、比的前项乘5,后项除以1 )(/5,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5. 5、男生比女生多2 )结果表达不同。,意义相同,(6、“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与“宽与长的比”)5既可以看做分数,也可以看做是比。(7、2/二、应用题。30天完成。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1)写出甲、乙两队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2)写出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并化简。(人。那么男生比女,其中女生725∶32.育才小学参加运动会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生多多少人。红糖和白糖各有多少千克食品店有白糖和红糖共360千克,红糖的质量是白糖的3. 。甲、乙两车间∶7162人,两车间的人数比是54.甲、乙两个车间的平均人数是各有多少人这块地有多少平方米∶2。周长5.有一块长方形地,100米,它的长与宽的比是3搅拌而成,某公司建住宅楼需混3∶4∶6.建筑用混凝土是由水泥、沙、石子按5 吨,需水泥、沙、石子各多少吨凝土2400 外项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 2 :6 = 3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例如:9 内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习题: 一、填空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 (2)在5:4中,比的前项是(),后项是(),比值是() (3)8:9读作:(),这个比还可以写成()。 (4)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这叫做()。 (5)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里的(),分数的(),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里的(),分数的(),比值相当于除法里的(),分数的()。(6)因为除法里的()不能是零,分数的()不能为零,所以比的()不能为零。

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大全 导读:本文是关于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一) 春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朗润.yùn 水涨.zhǎng 嫩.nan 宛.wǎn转应和.ha 撑.chēng伞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 niàng) 酝酿鸟(cháo) 巢披(suō) 蓑戴(lì) 笠抖(sǒu) 擞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 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卖弄:炫耀。 (2)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烘托:衬托。 点拨: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贬的。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春》最后三段。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体裁)。 2.《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第12课济南的冬天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暖和.huo 着.zhu?落一髻.jì白花镶.xiāng 宽敞.chǎng 贮.zhù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清秀文雅,这里指小山秀美小巧。 (2)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响晴:晴朗无云。 (3) 设若.. 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设若:假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第13课山中访友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栀zhī子湛zhàn蓝犬吠fai 津jīn津乐道禅chán心 2.解释下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