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2020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2020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2020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2020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为做好2020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遴选工作,特制订本要素条件。

一、网络化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项目

(一)基于新型网络技术的企业内网集成创新应用。

基于新型网络技术的企业内网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满足以下方面的内容要求:

终端改造——通过设备更新、二次开发、网关部署等方式对工业现场设备进行网络化能力升级,对支持不同工业网络协议的工业设备进行数据采集;通过采用OPC统一架构(OPC UA)、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等技术,实现工业设备、系统、仪器仪表的多元数据采集汇聚处理。

网络互联——通过时间敏感网络(TSN)、边缘计算、工业无源光网络(PON)、IPv6等一种或多种新型工业互联网技术,或者通过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等成熟技术的规模应用,建设全连接工厂,改造企业内网络,实现生产设备/设施、仪表仪器、传感器、控制系统、管理系统、工厂应用系统等关键要素的泛在互联互通。

应用创新——基于企业内网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实现工业设计、产品研发、排产调度、加工装配、质量检测、安防监控、生产控制、产线巡检、仓储物流、设备监控等多

个环节优化提升或创新突破。

(二)基于工业互联网企业外网的集成创新应用。

基于工业互联网企业外网的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应满足以下方面的内容要求:

终端改造——通过设备更新、二次开发、网关部署等方式将工业装备、监控监测设备、管理设施、信息系统等连接上企业外网,实现多元数据采集汇聚处理。

网络互联——采用宽带网络、软件定义网络(SDN)、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光传送网络(OTN)、窄带物联网(NB-IoT)、5G、边缘计算等一种或多种技术,实现多个厂区、工业智能设施/产品、产业链伙伴等的互联互通。完成企业外网的IPv6地址规划和应用部署。

应用创新——基于企业外网开展网络化协同设计、控制以及设备在线检测、预测性维护、故障预警、诊断修复、运行优化、远程升级、供应链协同等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

二、标识解析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项目

(一)主动标识载体创新应用试点示范。

主动标识载体创新应用试点示范应满足以下方面的内容要求:

标识载体——结合5G、窄带物联网(NB-IoT)等新连接技术,开发或使用基于标识解析的主动标识载体。

数据互通——支持主动标识服务能力,建立物联网设备— 2—

与标识解析的连接接口,在可信状态下支持基于标识的设备发现、数据获取、数据运营等服务能力,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传输保障。

可信验证——主动标识载体具有高安全防护等级,保证标识在安全状态下使用,不被非法篡改;平台侧与标识载体结合形成端到端系统,具备信息安全服务能力,保证终端安全及通信安全。

应用创新——面向用户提供新型标识应用服务,以主动标识载体为基础,借助标识解析体系,实现工业终端与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的主动连接和信息交互,推进工业企业供应链管理、生产流程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核心能力转型升级。

体系接入——主动标识载体创新应用应接入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企业节点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企业节点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应满足以下方面的内容要求:

标识编码——通过条码、二维码、射频电子标签、激光蚀刻、生物识别等标识技术对机器、产品、零部件等物理资源以及工艺、算法、数据等虚拟资源的身份进行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

数据互通——从产品设备、过程流程、产业资源三个层次,综合考虑标识对象、标识载体、标识作用范畴、标识生命周期等要素,建立围绕设备、工艺参数、产品、生产运营现场、生产资源等标识管理系统,并完成标识的编码注册、解析、备案等服务。

创新应用——支持异主、异地、异构标识的数据智能关联,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机器人、通用设备、医疗器械等典型行业,开展设备运维管理、产品数字化交付、智能生产管控、供应链管理、产业链协同优化、产融结合模式、资源共享模式等创新应用,提升标识解析在业务串联集成方面的增值服务能力。

体系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企业节点集成创新应用应接入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公共服务应用试点示范。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公共服务应用试点示范应满足以下方面的内容要求:

标识注册——标识注册服务应包括企业前缀和产品标识的注册变更、实名审核、数据查询等服务,同时提供丰富的企业节点应用接口,便于企业开展移动端标识应用开发和接入。具备完备的二级节点标识编码规则和标准体系。

标识解析——日均标识解析量不低于10万次,支持利— 4—

用5G、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手段提升标识解析能力。

数据管理——基于二级节点建立标识的数据应用管理创新,对不同种类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形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体系,对多种异构数据进行实时快速的处理、分析帮助企业管理决策。

公共服务——基于二级节点进行标识应用拓展和托管服务,推进通用型应用及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支持标识可信解析,以及不同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用户权限合理配置。

体系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接入国家顶级节点。

三、“5G+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试点示范项目

“5G+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试点示范应满足以下方面的内容要求:

内网建设改造——利用5G混合专网(UPF下沉)、虚拟专网(网络切片)等多种形式,开展工厂内5G网络部署,有效覆盖现场,提供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能力,实现主要工业设备/设施、仪表仪器、传感器、控制系统等生产要素的联网,显著提高工业终端联网率。基于5G云网融合,支持企业内生产/控制、运维、管理数据的传输、交互和智能处理。

融合应用创新——将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实现多个生产核心和外围环节的优化提升或创新突破,

开展数据采集和感知、精准操控、质量检测、辅助装配、智能物流、维护巡检、安全监控等应用创新,典型应用场景不少于3个。

融合产品创新——开发或使用具备5G通信能力的工业终端、工业5G网关、CPE等产品,实现5G技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工业控制系统的融合创新。开发并使用面向工业应用的5G基站、轻量级核心网设备、云网融合相关产品设备等。

发展路径创新——形成行业内可复制、可推广的“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路径。

四、平台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解决方案

平台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解决方案重点遴选以下四类“平台+”解决方案。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技术解决方案。

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技术解决方案应满足以下方面的内容要求:

面向问题——着力解决在传统技术条件下,数据传输速率低、海量数据挖掘能力差、信息交互可信度低、人机交互水平不高等问题。

实施路径——通过深化5G、人工智能、区块链、AR/VR 等新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应用,并建立测试验证环境,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供给能力。

— 6—

应用成效——能够形成泛在感知、智能决策、可信互信、人机协同等解决方案,在典型行业形成应用案例,并具备向其他行业推广的可行性。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解决方案。

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解决方案应满足以下方面的内容要求:

面向问题——着力解决企业可能存在的用户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生产研发效率不高、劳动力成本上升、产品价值链低端锁定等问题。

实施路径——通过开发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经营范式加速变革,助力制造业产品及服务供给质量提升。

应用成效——能够在特定行业形成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系统解决方案,并具备向其他行业推广的可行性。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典型场景解决方案。

工业互联网平台+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应满足以下方面的内容要求:

面向问题——立足制造业门类众多且数字化转型需求各异的特点,着力解决特定行业的典型场景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共性问题。

实施路径——重点面向原材料、消费品、装备制造、绿

色生产、电子信息等领域,聚焦行业典型场景培育基于平台的系统解决方案,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水平。

应用成效——能够形成工艺改进、质量管控、节能降耗等解决方案,在特定行业的典型场景形成应用案例,并具备向其他行业同类场景推广的可行性。

(四)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生产解决方案。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生产解决方案应满足以下方面的内容要求:

面向问题——着力解决企业在人员、设备、生产、仓储、物流、环境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

实施路径——通过工业互联网在安全生产中的融合应用,深化重点行业安全管理经验知识的软件化沉淀和智能化应用,增强工业安全生产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

应用成效——能够形成工艺优化、智能巡检、风险预警、故障自愈、网络化安全管理等解决方案,在典型行业形成应用案例,并具备向其他行业推广的可行性。

— 8—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化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化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化白皮书 内容摘要 为积极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北京和利时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智能云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参数技术公司、北京寄云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极熵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写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化白皮书(2018)》(以下简称:白皮书),目的是为政、产、学、研、用各方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化工作提供支持,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推广,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白皮书的编写以新时代标准化工作总体思路为指导,以参考架构为分析标准化需求的理论体系,以综合标准化为标准化工作的总方法,系统分析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标准化需求,以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型标准体系为目标,提出了亟待研制的关键标准及方向建议,希望能为下一步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引。 第一章概述:简要介绍了本白皮书的编写背景、思路和目标。 第二章平台发展情况:重点梳理了美国、德国和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现状和最佳实践,分析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规律,总结了以参考架构为核心的标准化与平台建设推广双向迭代的发展态势,回答了标准化工作中“为什么”这一基本问题。 第三章标准化需求分析:给出了基于参考架构理论的“四步走”标准化需求分析方法,围绕业务、用户和功能三个视图分析标准化需求,解决了标准化“做什么”的问题。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化白皮书 第四章标准化实施路径: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一五一三”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化生态,以及通过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汇聚政、产、学、研、用五个方面的资源,实现产业、技术、标准协同发展。根据标准化工作的不同阶段,规划了标准体系框架、标准研制、试验验证和应用推广等重点任务,解决了标准化“怎么做”的问题。 第五章政府主导制定的潜在关键标准:立足政府主导标准保基本的定位,提出了潜在的由政府主导制定的四类关键标准,包括基础共性、通用指南、行业管理和安全标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行业管理、规范引导、支撑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第六章市场自主培育的潜在标准方向:从提高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强化组织管理、消除技术壁垒四大目标出发,提出了由市场自主培育的潜在重点标准方向。 最后,作为正文相关内容的补充,以附录的形式给出了名词解释和已有相关标准清单。

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白皮书

目录 编写说明 一、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情况 (1) 二、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路及原则 (3) (一)总体思路 (3) (二)基本原则 (3) 三、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框架 (4) (一)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框架 (4) (二)重点标准化领域和方向 (6) 四、工业互联网标准化推进建议 (14) (一)统筹部署协同推进工业互联网标准化 (14) (二)推进工业互联网标准验证和标准推广 (14) (三)加强国际标准化合作与交流 (15)

工业互联网是满足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网络基础设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工业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兴业态与应用模式。加快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既是我国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重大机遇,对推进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情况 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主要指制造体系中与数据采集、传送、处理、反馈等相关的产业环节,涉及制造环节中的设备智能化使能、系统集成、网络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安全等方面。目前,全球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正在加快构建,随着跨系统、跨企业互联交互需求的增加,对工业互联网的标准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1.设备改造及系统集成 我国已经具备一定的设备、产品的研发能力和基础,但联网程度较低,数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亟需加强设备和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系统集成大多采用定制化解决方案,可复制性较低,且大多面临核心技术薄弱、应用领域单一等问题,亟需提升系统开放性,提高互联互通及互操作能力。 2.工业互联网网络互联 工业互联网网络互联包含工厂外部网络和工厂内部网 — 1—

工业互联网九大核心技术

工业互联网的九大核心技术 工业互联网这个话题是由GE公司在2012年率先提出的。这个话题和后来2013年德国提出的工业4.0,可以说搅动了很多企业的神经。 但是这些新的理念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是工业化国家在过去几十年强大的技术积累,以及和互联网结合以后产生的新战略,新的技术布局以及对未来的一种新的愿景。如果我们单从互联网角度去解读这些愿景和战略,我认为是不够的。事实上工业互联网有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我们要想获得持续、稳健的发展,需要具备坚实的技术基础。下面这张图将正在出现的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要素用结构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大家对工业互联网所形成的技术和系统基础,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 在这个结构当中,最为基础是工业互联网的标准和系统安全体系,不同于已经成熟的商业互联网和人际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相关的技术标准还远远没有成形,

可以讲不同技术阵营当中的博弈和争夺正在激烈展开。而且系统安全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这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工业互联网的开放,和彼此数据的交换。在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到各个工业化的国家、组织乃至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将围绕标准的设立和系统安全的共识和创建,进行大量的工作。 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战略性的。因此我们中国的企业家群体要非常关注这些基础性的工作,要抛弃那些可能假想性的,以及希望快速弯道超车的简单愿望。没有这些基础工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互联,是不可能的。 在此之上还有三个非常关键的技术组件,一个称之为随处可及的超级计算终端。所谓随处可及的超级计算终端,是由传感器、强大的芯片以及因此产生的分布式强大计算能力所带来的,这个是因为芯片技术的普及和IPV6的寻址能力的扩张所带来的。 第二类的组件基础,我们称为软件定义机器。所谓软件定义机器就是强大的、无处不在的超级计算终端,以及我们所使用的工业时代的各种设备的整合以后所出现的一种新的前景。未来硬件虽然重要,但是软件更加重要。硬件作为技术组件,相对软件赋予不同的功能,软件定义硬件和定义机器,将成为未来的大势所趋。 由此产生的数据、模式、方法论和人工智能,将归结在知识工作的自动化领域,这个领域涉及大量新的技术。 在这三个技术组件之上,是关于新型的工业流程。未来的工业流程将突破流程化,或者是离散化的传统定义。随着机器人的深度介入,将使得工业流程和工业生产的过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工业生产将变成真正没有停息的全过程,因为机器人没有疲劳,而且机器人之间将进行深度的交流和自动化处理,使得生产效率突破人类介入方式的瓶颈,达到新的高峰。 在分布式生产领域,3D打印作为分布式生产的一个代表,将成为一个新的明星,而且它使得个体、组织成为大型生产中间的一个个节点,彻底改变过去大规模生产方式,这将重新定义未来的工业流程。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管理接口规范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标准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管理接口规范 Application Management Interface Requirements for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目录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3.1术语和定义 (1) 4应用管理接口 (1) 4.1接口组成 (1) 4.2接口功能说明 (2) 5接口定义 (3) 5.1部署发布类 (3) 5.2持续迭代类 (6) 5.3监控管理类 (7) 5.4中间件接入类 (9) 6应用接入流程 (10)

T11/AII/002-2018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管理接口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应用管理接口的要求,包含接口组成、接口功能说明、接口详细定义及应用基于接口的接入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接口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快速构建、灵活部署工业应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口模型》 3术语和定义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 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Applic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 包含应用从创建、运行到销毁的全过程管理。 4应用管理接口 4.1接口组成 应用管理类接口应提供应用运行环境、中间件管理、运维管理功能,主要包 — 1 —

T11/AII/002-2018 含部署发布类、持续迭代类、中间件接入类、监控管理类等接口类型,组成如图1 所示: 图1 应用管理类接口模型 4.2接口功能说明 4.2.1部署发布类 部署发布类接口主要负责应用的上传、启动、停止、销毁、服务绑定、域名绑定功能。 部署发布类至少包含:应用创建、应用上传、服务绑定、服务解绑定、应用启动、应用实例数设置、应用动态伸缩设置、应用停止、获取域名详情、绑定域名、解绑域名、应用销毁等接口。 4.2.2持迭迭代类 持续迭代类接口主要负责版本库创建、代码版本创建、代码上传与下载功能。 持续迭代类至少包含:版本库创建、代码上传、代码下载、获取代码分支、持续迭代设置、创建版本等接口。 4.2.3中间件接入类 中间件接入类接口主要负责标准化的中间件服务接入、服务实例创建与销毁、服务实例配置与监控管理功能,中间件服务至少应包含:数据库服务、大数据服务、消息与缓存服务等。 中间件接入类至少包含:服务接入、创建服务实例、服务实例配置、获取环境变量、删除服务实例、获取服务实例状态等接口。 4.2.4监控管理类 监控管理类接口主要负责CPU 资源监控、内存资源、应用流量与调用监控功能。 —2 —

《工业互联网应用评估指南》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

团体标准 T/DGCIO 001-2020 工业互联网应用评估指南 Industrial Internet Application Assessment Guide (征求意见稿) 2020.01.14 2020 -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东莞市首席信息官协会发布

目录 前言 ................................................................................................................... III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 3.1 术语和定义 (4) 4 工业互联网应用程度 (5) 4.1 概述 (5) 4.2 网络 (5) 4.3 数据 (5) 4.4 安全 (6) 4.5 应用 (6) 5 评定指标 (8) 5.1 工业互联网应用程度 (9) 6 评定指标使用方法 (13) 6.1 评定总则 (13) 6.2 评定细则 (13) 7 附录 (19) 7.1 设备数据的采集信息表 (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东莞市首席信息官协会提出并归口。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相关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莞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力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东莞朝隆机械有限公司、东莞市人工智能学会、东莞市两化融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深圳市迪森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全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盘古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广东远峰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东莞怡合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百安石化仓储有限公司、东莞市添翔服饰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版本2.0)

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版本2.0)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 2019年2月

指导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联合牵头编写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参与编写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海尔集团、三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索为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云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一研究所、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北京和利时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研究院、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电子六所、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六方云科技有限公司、网神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编写组成员: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魏毅寅、李曙春、张萍、柴旭东、侯宝存、王飞、李国栋、朱虹、秦鹏、李云鹏、于文涛、邹萍、姜海森、谷牧、孙博雅、黄健、石伟、黄羿清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续合元、石友康、李海花、黄颖、沈彬、张恒升、罗松、刘默、刘棣斐、田慧荣、李艺、杜霖、李南、刘棣斐、池程、田娟、陈洁、林欢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曾鹏、李栋、刘意杨、刘阳、张华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秦尧、李汉涛、张朝辉、王雨晨、彭炎、周亚灵、赵黎黎 海尔集团:陈录城、张维杰、王晓虎、任涛林、张海港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贺东东、王锦霞 中国电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杨震、孙健、王志宏、张东、李洁、龚晟、张建雄、徐敏捷、程涛 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陶耀东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陈晓天、许冬勇、巫灵珊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陈维、王荣、张峰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刘松、张大江、刘欢、李俊平、胡鑫、杨国彦、刘宇航 清华大学:王建民、王晨 北京索为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王战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楚俊生、张博山、李斌、王继刚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曹志月、陆成长、高庆

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报告

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 应用报告

目录 1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 (2) 2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实践 (59) 2.1行业基本情况及生产特点 (59) 2.2行业对工业互联网实施的业务需求 (60) 2.3细化应用场景一:现场数据采集与边缘计算 (62) 2.4细化应用场景二:轧机振动监测及抑振技术研究与应用 (68) 2.5细化应用场景三:实施集成客户的制造工程 (71) 2.6细化应用场景四:船板定制配送C2M+JIT 应用 (77) 3 结语 (83) 3.1 发现 (84) 3.2 建议 (85) 3.3 展望 (85)

1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 1.1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工业互联网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见图 1 所示。 图 1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其中,网络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将连接对象延 伸到工业全系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可实现人、物品、机器、车间、企业等全要素,以及设计、研发、生产、管理、

服务等各环节的泛在深度互联,包括网络联接、标识解析、边缘计算等关键技 术。 平台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 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载体,其中平台技术是核心,承载 在平台之上的工业APP 技术是关键。 安全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保障,通过构建涵盖工业全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增强设备、网络、控制、应用和数据的安全保障能力,识别 和抵御安全威胁,化解各种安全风险,构建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安全可信环境,保障工业智能化的实现。 新模式新业态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特色应用。我国工业企业、信息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探索和模式创新,形成了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诸多新模式新业态。 1.2工业互联网重点领域标准化发展情况 网络与联接 在传统工业网络领域,虽然我国自主研发的工厂自动化用以太网(EPA)、面向工业过程自动化的无线网络(WIA-PA)等技术已成为国际标准,但在工业互联网整 体产业和技术方

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口模型规范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标准 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口模型规范Interface Model for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目录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 (1) 4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口 (2) 4.1接口模型 (2) 4.2接口组成 (2) 4.3功能说明 (3) 4.3.1工业应用接入接口 (3) 4.3.2设备/产品/服务接入接口 (5) 5接口格式要求 (6) 5.1工业应用接入接口 (6) 5.2设备/产品/服务接入接口 (7) 6接口设计要求 (7) 6.1规范性 (7) 6.1.1版本控制 (7) 6.1.2参数说明 (7) 6.1.3数据类型 (7) 6.2实用性 (7) 6.3易用性 (8) 7接口协议要求 (8) 8接口安全要求 (8) 8.1接入安全 (8) 8.2接口认证 (8) 8.3数据安全 (9)

T11/AII 001—2018 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口模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口模型及接口组成,并对接口格式、设计、协议及安全提出规范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口的应用开发、部署、数据采集全过程。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防护要求》 《工业互联网安全接入技术要求》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 1 —

T11/AII 001—2018 4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口 4.1接口模型 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口是指基于平台进行应用开发、应用运行及设备/产品/服务接入的API。 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口模型如图 1 所示: 图1 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口模型 如上图所示,工业互联网接口模型分为上行的工业应用接入接口层与下行的工业设备/产品/服务接入接口层。 工业应用接入接口层:明确应用接入接口层应包含的接口类型,规定应用开发与应用运行的接口要求,。 工业设备/产品/服务接入接口层:提出了设备、产品、服务的接入规范要求,工业设备、产品通过下行接口接入平台,工业服务通过服务注册接入平台。 4.2接口组成 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口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a)模型类 b)数据类 c)服务类 —2 —

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

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 建设指南 年月

目录 前言...............................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技术发展现状.....................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网络体系....................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平台体系....................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安全体系....................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应用........................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建设思路及目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总体思路....................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基本原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建设目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建设容...........................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框架......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重点标准化领域及方向........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组织实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附件:工业互联网相关缩略语........... 错误!未指定书签。 附件:已发布、制定中和待制定的工业互联网标准错误!未指定书签。

前言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对未来工业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影响。工业互联网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是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力支撑。工业互联网具有较强的跨领域综合性,正在形成全新和复杂的生态系统,急需加强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工作,夯实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决策部署,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工作,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交叉重复等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并进行动态更新完善,加快建立统一、综合、开放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工业互联网平台 通用要求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标准 工业互联网平台通用要求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General Requirements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目录 前言 (1) 工业互联网平台通用要求 (2) 1范围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定义 (2) 4缩略语 (2) 5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位置 (4) 6工业互联网平台参考架构 (4) 7边缘连接要求 (6) 8云基础设施要求 (6) 8.1 基本要求 (6) 8.2 资源管理要求 (7) 8.3 服务管理要求 (7) 9基础平台能力要求 (8) 9.1 概述 (8) 9.2 资源连接层要求 (8) 9.3 数据处理层要求 (10) 9.4 数据共享层要求 (11) 9.5 数据分析层要求 (12) 9.6 应用使能层要求 (13) 10基础应用能力要求 (14) 10.1 云设计服务 (14) 10.2 云生产服务 (14) 10.3 云供销服务 (15)

10.4 云产品服务 (15) 11安全可信要求 (16) 11.1 管理视角下安全计划 (16) 11.2 平台系统部署基本安全可信要求 (16) 11.3 云基础设施安全可信要求 (18) 11.4 数据安全要求 (18) 12运维管理要求 (20) 12.1 一般要求 (20) 12.2 云服务运维管理要求流程 (20) 13性能要求 (22)

前言 本标准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系列标准之一。 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制定后续的相关标准。 标准牵头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标准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李海花、黄颖、陈屹立、刘钊、李强、魏凯、刘阳、杨希、陈文弢、栗蔚、沈彬、李铮 -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柴旭东、李潭、于文涛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刘松、贾宁、郑王力、马铁宝、李俊平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贺东东、王锦霞 -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文博武、张茂森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邵伟翔、林兆骥、张博山、高峰 -北京和利时智能技术有限公司:龚涛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张东、杨震、李洁、叶锦宇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俞文光 -中国移动研究院:陈维、刘琨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杜孟新、方毅芳 -北京长河朗锐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施磊

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目录 编写说明 (5) 一、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 (1) (一)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1) (二)工业互联网重点领域标准化发展情况 (2) 二、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路及原则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基本原则 (7) 三、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框架 (8) (一)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框架 (8) (二)重点标准化领域和方向 (10) 四、工业互联网标准化推进及实施建议 (19) 附件1:工业互联网相关名词术语和缩略语 (21) 附件2:工业互联网标准明细表 (24)

一、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 (一)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工业互联网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见图1所示。 图 1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其中,网络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将连接对象延伸到工业全系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可实现人、物品、机器、车间、企业等全要素,以及设计、研发、生产、管理、

服务等各环节的泛在深度互联,包括网络联接、标识解析、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 平台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载体,其中平台技术是核心,承载在平台之上的工业APP技术是关键。 安全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保障,通过构建涵盖工业全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增强设备、网络、控制、应用和数据的安全保障能力,识别和抵御安全威胁,化解各种安全风险,构建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安全可信环境,保障工业智能化的实现。 新模式新业态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特色应用。我国工业企业、信息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探索和模式创新,形成了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诸多新模式新业态。 (二)工业互联网重点领域标准化发展情况 1 网络与联接 在传统工业网络领域,虽然我国自主研发的工厂自动化用以太网(EPA)、面向工业过程自动化的无线网络(WIA-PA)等技术已成为国际标准,但在工业互联网整体产业和技术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