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工作总结精选

中华中医药学会工作总结 20××年度,我会在中国科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民政部等上级单位的关怀、指导下,在学会常务理事会的带领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学会工作全局,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和××全会及中国科协×大会议精神,围绕中医药行业中心工作,结合学会实际,突出工作重点,紧密团结依靠广大会员,树立以 人为本的科学工作作风,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以促进学术发展为己任,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为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使得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综合情况 20××年,共举办全国性学术活动83次,交流论文8000余篇;开展继续教育项目66项,培训人员6000余人次;举办科普讲座及科普展览56次,受众达8万余人;表彰先进集体163个,奖励中医药科技人员979名;总会直接发展会员835名;20××年筹措经费724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学科建设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学会从分会管理建设入手,认真执行《中华中医药学会分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约束、管理分会的行为。

根据中医药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逐步调整分会设置,加强分会管理,强化分会职能,突出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使各分会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发挥促进中医药 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20××年组织实施了中医内科分会、中药炮制分会等9个分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并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在20××年度,先后组织筹备成立了中医血栓病 分会、中医继续教育分会和中医肾病分会,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学术交流 ⒈重要学术活动 学会进一步明确学术交流的创新导向,先后组织了"纪念'衡阳会议'××周年暨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峰会"、"中医药现代化与科技创新论坛"等重要的会议,扩大了中医药的影响力,树立了学会的形象,为加强国内外中医药交流与合作, 发挥了重要作用。 ⒉国内学术会议 20××年学会在国内举办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 交流大会"、"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暨外治特色技术演示大会"等60次学术会议。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学科发展和不同学科间的的交叉与融合。

肝硬化腹水中医治疗概况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肝硬化由代偿期转为失代偿期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医根据其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的特征,称之谓“臌胀”。其病情复杂,缠绵难愈,且易复发。论其病因则有感受湿热疫毒、嗜酒无度、饮食不节、疲倦过度和精神因素等,其病机在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肝失条达、脾失健运、肾不化水,以致气血瘀滞,壅结腹中,遂成腹水。 对其治疗,中西医都在努力寻找疗效可靠而又安全的方法。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特殊有效方法,中医药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用辨证论治,在消除腹水,改善肝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中医中药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概况做一综述。 一、辨证论治 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辨证施治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具有肯定的疗效,但是由于不同医家对该病认识的差异,以及地域气候、患者体质之间的差异,辨证分型的依据不同,致使本病辨证分型不尽相同。 谢氏[1]分3型论治:①湿热型: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利水,佐以疏肝,方选茵陈蒿汤加减;②脾虚型,治疗以益气健脾,化瘀利水为法,治疗以益气健脾,化瘀利水为法;③阴虚型,治疗以柔肝养阴,清化渗利为主,攻补兼施,方选一贯煎加减。王氏[ 2 ]介绍俞荣青教授经验分4型论治: ①气虚型:重用益气药,使水道通调,以资化生气血,治以益气健脾,行气利水,常用黄芪、党参、当归、丹参、赤芍、郁金、虎杖、茵陈、大腹皮、茯苓、鳖甲、白术等; ②阴虚型: 治宜滋阴养血,健脾利水之法,守已故邹良材老中医经验,取兰豆枫着汤加味。常用泽兰、黑豆、路路通、楮实子、生地、赤芍、车前子、枸杞子、丹参、太子参、山药、郁金、茯苓、大腹皮; ③肝郁血瘀型:宜用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之法,方用下瘀血汤;④湿热型:治宜清热利湿以除病源,攻下逐水以治其标,方选茵陈蒿汤加味。陈氏[ 3 ]分为4型论治,湿热蕴结型:治宜清化湿热,分消利水;肝郁脾虚型:治宜疏肝解郁,健脾消水;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补脾肾,助阳行水;肝肾阴虚型:治宜柔肝益肾,滋阴祛水。黄氏等[ 4 ]分为湿热蕴结、气虚湿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4型,分别治以清热利湿、益气健脾利湿、滋阴养血补肾、温补脾肾、化气利水。杨红莉等[ 5 ]分为脾虚湿阻、湿热残留、肝肾阴虚、气虚血瘀 4 型,以软肝化瘀汤为主加减治疗。乐进[ 6 ]分5型,①脾虚气滞型:治以运脾化湿 ,理气行水,方选香砂平胃散合五苓散加减;②脾肾阳虚型:治以温阳利水,方选实脾饮或附桂理中汤加减;③气滞血瘀型:治宜化瘀行水,通络散结,方选调营饮加减; ④肝肾血郁型:治宜养阴清热,健脾利水,方选一贯煎合四苓散加减;⑤阴虚湿热型:治宜养阴而不碍湿,利水而不伤阴,方选二根汤加减或甘露消毒丹加味。夏义国[ 7 ]将本病分为6型:①气滞湿阻型:治宜疏肝活血健脾,散满消胀化湿,用柴胡疏肝饮合平胃散化裁;②湿热蕴结型:治宜清热化湿,利水消胀,用中满分消丸化裁;③肝脾血瘀型:治宜化瘀行水,通络散结,用归脾丸合五苓散;④寒湿困脾型:治宜湿运中阳,利湿行水,用实脾饮合胃苓汤;⑤肝肾阴虚型:治宜柔肝滋肾,养阴利水,用参麦地黄汤加减;⑥脾肾阳虚: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或济生肾气丸。王永炎[ 8 ]等将此病分为8种证型论治,分别为气滞湿阻型:治宜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寒湿困脾型:治宜实脾饮;湿热蕴结型:治宜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肝脾血瘀型:治宜调营饮;脾肾阳虚型:治宜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

博客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 2006英国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 2008-07-17 22:40 2006英国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 2006英国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 KP Moore,G PAithal Gut,2006;55(Suppl VI):i1–vi12 1.0 简介: 腹水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10年随访的患者中发生率50%左右,腹水的发生对肝硬化的自然史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多与两年的50%的死亡率相关,并且提示治疗抉择中需要考虑肝移植。大多数(75%)的腹水患者患有肝硬化,其他包括恶性肿瘤(10%)、心率(3%)、结核(2%)、胰腺炎(1%)和其他少见疾病。在英国,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真实的发病率尚不清楚,死亡率已经由1993年的6/10万升高到2000年的12.7/10万。普通人群中大约4%存在肝功能异常,其中10~20%具有三个常见的慢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慢性丙型肝炎)中的一种,10~20年后会进展为肝硬化。随着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肝病的增多,预计之后不久肝病的负荷会急剧增加,肝硬化的并发症也会不可避免的增加。近年来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发生了很多改变,本指南的目的是促进全英国一致的临床诊疗。 本指南的资料来自广泛的文献搜索,包括随机对照研究、系统回顾、前瞻性/回顾性研究,有时也包括一些专家委员会的报告。推荐意见的分级参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分级标准,本指南预计每3年进行校正。 2.0 定义: 以下概念参照国际腹水俱乐部的定义: 不复杂的腹水:即腹水无感染,不会形成肝肾综合症,分级如下: 1级(轻度):腹水仅仅经超声检查探及; 2级(中度):腹水导致腹部中度的、对称的膨隆; 3级(大量):腹水导致明显的腹部膨隆。 难治性腹水:即不能被动员,或者在治疗后(如治疗性腹腔穿刺)很快复发,包括两个亚型: ①利尿剂抵抗型腹水:腹水对饮食钠盐限制和加强的利尿治疗无效(螺内酯400mg/d,呋塞米160mg/d,至少一周,钠盐限制低于90mmol/d,即5.2g盐/d); ②利尿剂难治型腹水:腹水治疗无效,因为利尿剂诱发的并发症使不能使用常规的有效剂量。 3.0 腹水形成的发病机制: 腹水形成的发病机制的详细描述不在本指南的范围之内,有两个关键因素:水钠潴留和门脉高压(窦性)。 3.1 门脉高压的作用: 门脉高压增加肝窦的静水压,使液体容易漏出至腹腔。没有肝硬化的窦前性门脉高压患者很少形成腹水。因此,孤立性慢性肝外门静脉闭塞患者或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者(如遗传性肝纤维化),不会形成腹水,除非由于消化道出血等原因导致肝功能损害。相反,导致窦后性门脉高压的急性肝静脉血栓形成通常伴有腹水形成。门脉高压是肝硬化肝脏结构改变的后果,使内脏血流量增加。胶原沉积的逐步增加和结节形成,改变了肝脏的正常血管结构,增加门脉血流的阻力。由于Disse间隙内的胶原形成,肝窦的扩张性减弱,从而对门脉系统的静水压产生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激活的肝星状细胞可以动态的调节肝窦张力,继而影响门脉压。 肝窦内皮细胞组成一种极端的多孔膜,几乎对大颗粒完全通透,例如血浆蛋白。不过内脏毛细血管的孔径要比肝窦小50~100倍。因此,肝脏内经肝窦的渗透压梯度为0,而内脏循环为0.8~0.9(最大值的80%~

肝硬化腹水治疗指南

肝硬化腹水治疗指南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 1.0 简介: 腹水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 10年随访的患者中发生率50%左右,腹水的发生对肝硬化的自然史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多与两年的50%的死亡率相关,并且提示治疗抉择中需要考虑肝移植。 大多数(75%)的腹水患者患有肝硬化,其他包括恶性肿瘤(10%)、心率(3%)、结核(2%)、胰腺炎(1%)和其他少见疾病。 在英国,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真实的发病率尚不清楚,死亡率已经由1993年的6/10万升高到2019年的12.7/10万。 普通人群中大约4%存在肝功能异常,其中10~20%具有三个常见的慢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慢性丙型肝炎)中的一种, 10~20年后会进展为肝硬化。 随着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肝病的增多,预计之后不久肝病的负荷会急剧增加,肝硬化的并发症也会不可避免的增加。 近年来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发生了很多改变,本指南的目的是促进全英国一致的临床诊疗。 本指南的资料来自广泛的文献搜索,包括随机对照研究、系统回顾、前瞻性/回顾性研究,有时也包括一些专家委员会的报告。 推荐意见的分级参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分级标准,本指南预计每3年进行校正。 2.0 定义: 以下概念参照国际腹水俱乐部的定义:

不复杂的腹水: 即腹水无感染,不会形成肝肾综合症,分级如下: 1级(轻度): 腹水仅仅经超声检查探及; 2级(中度): 腹水导致腹部中度的、对称的膨隆; 3级(大量): 腹水导致明显的腹部膨隆。 难治性腹水: 即不能被动员,或者在治疗后(如治疗性腹腔穿刺)很快复发,包括两个亚型: ①利尿剂抵抗型腹水: 腹水对饮食钠盐限制和加强的利尿治疗无效(螺内酯400mg/d,呋塞米160mg/d,至少一周,钠盐限制低于90mmol/d,即5.2g 盐/d);②利尿剂难治型腹水: 腹水治疗无效,因为利尿剂诱发的并发症使不能使用常规的有效剂量。 3.0 腹水形成的发病机制: 腹水形成的发病机制的详细描述不在本指南的范围之内,有两个关键因素: 水钠潴留和门脉高压(窦性)。 3.1 门脉高压的作用: 门脉高压增加肝窦的静水压,使液体容易漏出至腹腔。 没有肝硬化的窦前性门脉高压患者很少形成腹水。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标准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72学时学分: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中医药概论》是药品营销与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让学生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熟悉常用中药和方剂,能辨识中药材、中药饮片,了解中药的加工、炮制方法。能综合运用中医、中药、炮制、方剂理论指导中药的应用和研究,为中药学专业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达到本专业学生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相应模块考证的基本要求,并为从事药品经营与管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二)设计思路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改变以往“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理念,将本课程建设成“理论服务于实践”的课程。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与后续专业技能课程衔接得当。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模式,贯彻“任务引领”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资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本课程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共包括绪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病因病机、四镇、辨证、防治原则、中药基础知识、常用中药及应用、方剂学基础知识等学习项目,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究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病例分析、校内实训基地、临床医院见习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强化实训技能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时为72学时,顶岗实习100学时。 二、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和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中医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成药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品经营等工作所必需的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态度,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为更好的从事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等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学会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能运用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肝硬化诊断及治疗指南

肝硬化诊断及治疗指南 肝硬化 (Cirrhosis) 的形态学定义为弥漫性肝脏纤维化伴有异常结节形成。仅有弥漫性肝纤维化而无结节形成(如先天性肝纤维化),或仅有结节形成而无纤维化(如结节性再生性增生)均不能称为肝硬化。从临床的角度来看,肝硬化是指上述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所导致的肝功能衰竭(血清白蛋白降低、胆硷酯酶活力降低、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和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 张及其破裂出血、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等表 现。从病理学上来看,慢性炎症坏死首先导致肝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沉积(纤维化),继而导致肝小叶结构的破环和假小叶形成,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实际由 肝纤维化向肝硬化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在临床上无法将二者截然分开。 一、临床分类 1.根据肝脏功能储备情况可分为: ①代偿性肝硬化指早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A 级。虽可有轻度乏力、 食欲减少或腹胀症状,但无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血清蛋白降低,但仍≥35g/L,胆红素 <35 mol/L ,凝血酶原活动度多大于 60% 。血清 ALT 及 AST 轻度升高, AST 可高于 ALT , -谷氨酰转肽酶可轻度升高,可有门静脉高压症,如轻度食管静脉曲张,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 ②失代偿性肝硬化指中晚期肝硬化,一般属 Child-Pugh B 、C 级。有明显肝功 能异常及失代偿征象,如血清白蛋白 <35g/L ,A/G<1.0 ,明显黄疸,胆红 素>35 mol/L ,ALT 和 AST 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 <60% 。患者可出现腹水、肝 性脑病及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明显曲张或破裂出血。 2.根据肝脏炎症活动情况,可将肝硬化区分为: ①活动性肝硬化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依然存在,特别是 ALT升高;黄疸,白蛋白水平下降,肝质地变硬,脾进行性增大,并伴在门静脉高压征。 ②静止性肝硬化 ALT 正常,无明显黄疸,肝质地硬,脾大,伴有门静脉高压症, 血清白蛋白水平低。 二 . 肝硬化的诊断 (一)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方法 1. 血常规检查代偿期多在正常范围。失代偿期由于出血、营养不良、脾功能 亢进可发生轻重不等的贫血。有感染时白细胞可升高,脾功能亢进者白细胞和血 小板均减少。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编者按: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

名中医治肝硬化腹水十二个秘方

名中医治肝硬化腹水十二个秘方 治肝硬化腹水秘方(12首) 47.1加味阴骘丸 【来源】张梦侬,《临证会要》 【组成】苍白术各60克,川厚朴、炒枳实、旋覆花炭、煨三棱、煨莪术各60克,醋炒 鳖甲90克,绵茵陈120克,炒槐角、广陈皮各60克,败酱草90克,赤白芍各60克,红饭豆120克,昆布、海藻、槟榔各60克,干蟅虫(土鳖)30个,干蝼蛄(土狗)30个,蒲公英、地丁各120克。 【用法】共炒焦,研极细,另用皂矾120克,入500毫升醋中,加热溶化,再加入粟米1000克,拌匀,晒干,入锅内慢火炒成炭,待烟尽,俟冷,隔纸将粟米炭摊地上,约2小 时许以去火气,研极细,再合入上药末中共研匀,后用白面粉750克加醋与水各半,打成糊,和令为丸如小豆大,晒干,备用。每次服30粒,饭前用糖开水送下,每日服3次。如服后胃中有嘈杂样感可只服20粒或10粒,待反应消失时,每日加服5粒,逐渐加至每次30 粒,最多每次不得超过40粒。如服1料后,病势减退,可照方配制继续再服,以愈为度。【功用】疏肝理脾,活血消瘀,清热利湿,软坚散结。 【方解】本病治法,与水肿病根本不同。唐·孙思邈有“治蛊臌以水药,治水臌以蛊药, 或但见胀满,皆以水药,如此者,仲景所云愚医杀之。”的论断。但未指出病根在肝。著 者曾治愈本病几例,其方全以前人治黄疸及肝病的基础上立法,解放二十多年来,又在此 基础上,通过对病人的走访,对方药的探索,检查得失,总结疗效,更作了多次改进而始成。本方以《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论为主导。因肝藏血而主疏泄,肝病则血瘀气滞,不能疏泄脾土,脾病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又不能制约肾水,致水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仅供参考)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肝硬化腹水,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鼓胀”的范畴。鼓胀,因腹部胀大如鼓而命名。临床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则腹部青筋怒张、四肢不肿或微肿为特征。多因黄疸、积聚失治,或感染血吸虫、酒食不节、情志所伤,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成。病位在肝、脾、肾,属虚实夹杂之证。 一、诊断要点 1、主症:腹部膨隆如鼓,皮肤绷紧,叩之如鼓,有移动性浊音。可伴有腹部积块,或齿鼻衄血,或在颈胸臂等处出现红痣血缕及手掌赤痕,或四肢瘦削、神疲乏力、纳少便溏,或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皮肤出现瘀斑等症状。若嗳气、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如按气囊,叩之如鼓,多为气鼓;若腹部坚满,状如蛙腹,振动有水声,按之如囊裹水,多为水鼓;若内有癥积,按之胀满疼痛,腹上青筋暴露,面、颈、胸部出现红缕赤痕,多为血鼓。 2、病人有胁下癥积、黄疸、胁痛、情志内伤等病史,酗酒及到过血吸虫疫区等,对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3、理化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可发现少量腹水与判断腹水量,对鼓胀诊断有重要作用。其他如X线钡餐、胃镜检查、CT、血常规与肝功能检查等对病情判断也有一定作用。 二、辨证论治 1、气滞湿阻证

证候: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暖气、矢气稍减,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腻,脉弦。 病机:肝郁气滞,脾运不健,湿浊中阻。 治法: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l0g,枳壳15g,香附l0g,大腹皮l5g,厚朴10g,郁金10g,川芎10g,车前子包煎l5g,白术15g,白芍15g。 加减:胸脘痞闷、腹胀、噫气为快,属气滞偏甚,加佛手10g,沉香后下1.5g,木香6g以调畅气机;尿少,腹胀,苔腻,加砂仁后下6g,泽泻15g以加强运脾利湿作用;神倦,便溏,舌质淡,宜酌加党参15g,干姜6g,蜀椒1g以温阳益气,健脾化湿;如兼胁下刺痛、舌紫、脉涩者,可加延胡索15g,莪术10g,丹参15g以活血化瘀。 2、寒湿困脾证 证候: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则舒,精神困倦,畏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病机:湿邪困遏,脾阳不振,寒水内停。 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方药:实脾饮加减。 白术l5g,附子先煎9g,干姜6g,桂枝9g,甘草6g,木瓜15g,大腹皮l5g,茯苓15g,泽泻15g,厚朴6g,木香6g,草果15g。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 编制说明 提出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归口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规范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要执笔人:王斌、忻凌、周洪伟、汪涛、史华新、曹馨宇、余海滨、郭玉峰、陆丽明、张妮楠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 一、工作简况 (1) (一)任务来源 (1) (二)目的意义 (1) (三)制作单位 (1) (四)主要工作过程 (1) (五)主要起草人员 (2) 二、确定团体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论据 (2) (一)主要编制依据 (2) (二)编制原则 (2) (三)主要技术内容 (3) 三、主要编制过程 (4) (一)组建标准起草组 (4) (二)系统收集相关材料 (5) (三)编制技术规范 (6) 、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6)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7) 六、贯彻团体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7) 七、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7) 附件一: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立项批文 (8) 附件二:专家意见汇总及处理情况 (9)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规范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源异构中医科学数据汇交系统的研发”(2017YFC1703505)课题和“多维多层多态中医药知识图谱及时空演化模型研究”(2017YFB1002302)课题资助。《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于2018年1月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作为团体标准立项。 (二)目的意义 编制《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规范的数据采集是形成可靠临床证据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研究方案的实施效果及后期临床数据的分析质量。 (三)制作单位 《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提出,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合作编制。 (四)主要工作过程 本技术规范的编制,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进行,研究技术路线图如下: 本技术规范的编制过程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主要阶段时间进度工作安排及内容 项目申报2017.12 项目申报立项 项目启动2018.1 召开项目启动会,成立标准起草组 撰写规范草案2018.1-2018.6 讨论规范编制内容框架 检索、收集文献等,形成规范草案

臌胀(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肝病科 臌胀(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鼓胀系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本病多因酒食不节、情志所伤、虫毒感染或黄疸、积聚病后续发所致。鼓胀的病变部位在肝、脾、肾,基本病机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腹中而致。初起损在肝脾,迁延日久,可由气及血,且瘀血亦可化水,使水湿更盛;晚期及肾,正气亏虚,气、血、水相互交结,则神昏、痉厥、出血等变症丛生。根据本病表现,现代医学所指的肝硬化腹水属本病范畴,包括血吸虫性、胆汁性、营养不良性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正常人腹腔内有少量游离液体,当腹腔内积聚的游离液体超过200mL时称为腹水。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复杂,包括门脉高压、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肝淋巴液形成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等。腹水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慢性肝病自然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提示肝硬化失代偿、预后不良。初次出现的腹水经治疗较易恢复,但反复发作的顽固性腹水治疗困难。 一疾病诊断: (一)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指南》(ZYYXH/133-2008)(1)主症:腹部胀满如鼓,皮肤绷紧,叩之如鼓,有移动性浊音。可伴有腹部积块,或鼻衄齿衄,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起。常伴乏力、纳差、尿少及、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现象,可见面色萎黄、黄疸、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 (3)常见体征有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下肢凹陷性水肿等。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 (二)西医诊断标准 (1)病史明确的肝硬化病史及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常见病因有慢性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与血吸虫肝病等,其他病因有酒精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毒物或药物性损肝伤、胆汁淤积、代谢性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症状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水、大便溏薄或便秘、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等肝硬化失代偿期症状; 少量腹水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餐后腹胀。中、大量腹水表现为明显腹胀,餐后尤甚,可伴尿少、双下肢水肿。 (3)体征少量腹水体格检查常不能发现; 中等量腹水可见全腹饱满或微隆,腹水量>1 000mL时,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 大量腹水可见全腹隆起或呈蛙状腹,出现液波震颤,可并发脐疝。并可伴见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下肢凹陷性水肿等。严重患者可出现黄疸、消化道出血、意识障碍、扑翼样震颤,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者可出现腹部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等。 (4)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可有贫血,脾功能亢进时血小板、白细胞降低明显;肝功能试验转氨酶可升高,胆红素常升高,白蛋白、前白蛋白、白/球比例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其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增高。腹水检查对初发的腹水、腹水治疗效果不佳或怀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时原则上应腹腔穿刺,行腹水检查。观察腹水外观,进行腹水常规和生化检查,包括比重、细胞分类及计数、腹水蛋白测定等,以区分腹水为漏出液、渗出液或癌性腹水。可疑感染时,应进行腹水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怀疑肿瘤时应行腹水肿瘤标志物和细胞学检查。影像学检查B型超声检查或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三)证候诊断 1. 气虚血瘀证:腹大胀满,撑胀不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头颈胸臂或有紫

64 脾胃科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发布《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 鼓胀,因腹部胀大如鼓而命名。临床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则腹部青筋怒张、四肢不肿或微肿为特征。多因黄疽、积聚失治,或感染血吸虫、酒食不节、情志所伤,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成。病位在肝、脾、肾,属虚实夹杂之证。 (二)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12年美国肝病学会成人肝硬化腹水指南》、《2010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处理》等。 1.肝硬化诊断:包括慢性肝脏疾病病史及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证据。 2.腹水(2~3级)的定义:2级腹水指可见明显对称性腹部膨隆的中量腹水;3级腹水指可见显著腹部膨隆的大量或严重腹水。 (三)证候诊断 1.气滞水停证:腹大坚满,叩之如鼓,两胁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嗳气不适,小便短少。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 2.湿热蕴结证: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 3.肝脾血瘀证:脘腹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或见大便色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4.气虚血瘀证:腹大胀满,撑胀不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或食后腹胀,面色晦暗,头颈胸臂或有紫斑或红痣赤缕,小便不利。舌质暗淡,脉细无力。 5.肝肾阴虚证: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

省级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2019年 试行)

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流程 (3) 第一节提案 (3) 第二节立项 (3) 第三节起草 (4) 第四节征求意见 (4) 第五节技术审查 (5) 第六节批准 (5) 第七节编号、发布 (6) 第八节复审与转化 (6) 第三章知识产权管理 (7) 第四章附则 (7) 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立项建议书 (10) 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组工作程序(试行) (14) XX省中医药学会学会标准《××××××》编制说明 (18) XX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审查单 (26) XX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复审结论表 (2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满足市场和创新需求,推动我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提高中医药标准的质量,规范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的管理,依据 国家标准委、民政部印发的《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国标委〔2019〕1号),制定本办 法。 第二条 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是由XX省中医药学会负责组织和制定供会员单位或社会采用的中医药标准,须经XX省中医药学会审核通过和批准发布。 第三条 XX省中医药团体标准坚持政府引导、学会主导、技术组织支撑的管理方式进行。XX 省中医药学会中医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负责XX省中医药学会 团体标准的技术审查工作。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 组”)负责团体标准的流程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按照本办法组建的“编制工作组” 负责相应的团体标准的具体编制和申报工作。 第四条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遵守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程序; 2.接受XX省中医药局和XX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依法、有序的开展工作; 3.积极倡导中医药相关的医疗保健机构、健康和服务业机构、相关企、事业等市场 主体参与团体标准制、修订的活动; 4.遵循开放、透明、公平的原则,吸纳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消费者、教育科 研机构、检测及认证机构、政府部门等相关方代表参与,充分反映各方的共同需求; 5.选题应优先考虑创新和市场需求,响应先进国际标准的标准,严于现行国家标准 和行业标准的标准,填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空白的标准; 6.团体标准应当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分析, 进行实验、论证,切实做到科学有效、技术指标先进,提升中医药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条团体标准的编制人员应当在中医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开发或管理等相关领域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医学博士学位,并接受过标准化知识培训。

肝硬化腹水克星山辣椒学名

肝硬化腹水克星山辣椒学名:毛莨 有一种草药,民间称它“神奇草”,因为它能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胆囊炎、慢性结肠炎、慢性附件炎、慢性气管炎、慢性前列腺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所以它有神奇草之称。本文以作者亲眼看到和亲自用神奇草治愈的肝硬化腹水病人及其他多种慢性疾病的病例治疗过程作详细的介绍,以引起同仁关注。 发现不等于认识,认识需靠实践 作者于197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从一个菜农那里得到的启发。有一天我到医院附近的菜园地散步,看到一个病人和一个菜农在那里谈话,菜农问:“同志你患的是什么病住院?”病人回答说:“唉!是该死的肝硬化病。”菜农又问:“是不是我们老伯姓说的大肚子病?”病人回答说:“正是”。菜农药接着说:“咳!我们村个人患大肚子病好几年了,在大连住院半年多没治好,后来用一种草药敷在肚子上,起了很多水泡,放出很多黄水,以后他的病就好了。他是大连造船厂的工人,现在都回厂里上班了”。他们的谈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想,现代医学都无法治愈的肝硬化腹水病人,而一味中草药就能把肝硬化腹水病人治愈,真不

可思议。我好奇的插话问那菜农:刚才你说的事是真的吗?那菜农说:咳!哪能有假!那是真人真事,那人和我住在一个屯里,你不信你可自己去问那人。”于是菜农把病人的地址详细地告诉了我。当时我对这事有很大怀疑,为了弄清事实,决定去实地作一调查,以搜索民间治疗肝硬化偏方验方为名向医院领导打了申请报告。领导批复:“同意”。于是我就组织了一个三人小组(医生、护士、病人)到病人家里采访,不巧那天病人不在家,他爱人在家,她看我们都是军人非常热情地接待我们,当我们说明了来意,主人便打开了话匣子:“感谢解放军同志的关心,我爱人姓张,是大连造船厂的工人,45岁了1968年患的肝炎病久治不愈,到了72年病情加重发展成肝硬化在大连铁路医院住院治疗半年多,靠输血、白蛋白来维持,几乎每周要用一次血浆或白蛋白,不用就排不出尿腹胀就加重,主治医生背着老张对我说:“张师傅的病已是肝硬化晚期恐怕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不如回家去找些偏方验方治疗可能还有些希望”。我想既然大医院都没有办法治疗,那也不能在医院里等死呀!于是我就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到家里。我的侄女在卫校读书,她在一次中草药展览会上看到一种草药叫神奇草的,能治疗大肚子病。这神奇草在我们里到处都有,于是她就到

肝硬化诊断和治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肝硬化诊断及治疗指南 肝硬化(Cirrhosis)的形态学定义为弥漫性肝脏纤维化伴有异常结节形成。仅有弥漫性肝纤维化而无结节形成(如先天性肝纤维化),或仅有结节形成而无纤维化(如结节性再生性增生)均不能称为肝硬化。从临床的角度来看,肝硬化是指上述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所导致的肝功能衰竭(血清白蛋白降低、胆硷酯酶活力降低、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和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等表现。从病理学上来看,慢性炎症坏死首先导致肝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沉积(纤维化),继而导致肝小叶结构的破环和假小叶形成,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实际由肝纤维化向肝硬化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在临床上无法将二者截然分开。 一、临床分类 1.根据肝脏功能储备情况可分为: ①代偿性肝硬化指早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A级。虽可有轻度乏力、 食欲减少或腹胀症状,但无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血清蛋白降低,但仍≥35g/L,胆红素<3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多大于60%。血清ALT及AST轻度升高,AST可高于ALT,γ-谷氨酰转肽酶可轻度升高,可有门静脉高压症,如轻度食管静脉曲张,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 ②失代偿性肝硬化指中晚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B、C级。有明显肝 功能异常及失代偿征象,如血清白蛋白<35g/L,A/G<1.0,明显黄疸,胆红 素>35μmol/L,ALT和AST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60%。患者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及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明显曲张或破裂出血。 2.根据肝脏炎症活动情况,可将肝硬化区分为: ①活动性肝硬化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依然存在,特别是ALT升高;黄疸,白蛋白水平下降,肝质地变硬,脾进行性增大,并伴在门静脉高压征。 ②静止性肝硬化 ALT正常,无明显黄疸,肝质地硬,脾大,伴有门静脉高压症,血清白蛋白水平低。 二.肝硬化的诊断 (一)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方法 1.血常规检查代偿期多在正常范围。失代偿期由于出血、营养不良、脾功能亢进可发生轻重不等的贫血。有感染时白细胞可升高,脾功能亢进者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减少。

中医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研究

中医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研究 作者:邓丽青范新民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23期 【摘要】目的采用中医中药疗法对肝硬化腹水进行治疗,探究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之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抽签分组法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疗法治疗,药物为螺内酯、呋塞米,观察组30例采用中医中药疗法加减治疗治疗,药方为护肝再生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 (28/3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达73.3%(22/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中医中药;肝硬化腹水;疗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3..01 肝硬化腹水是一種较为常见的肝脏疾病,主要是由于一种或多种原因反复作用引发的肝脏损伤,多年以来认为该病是不可治愈的。人体具有代偿功能,一般肝硬化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一旦发展至后期,就会出现门静脉高压、肝功能损伤等症状,情况严重时甚至损伤多组织器官,肝硬化发展至失代偿期将诱发腹水等症状[1]。此次研究从我院收治患者中抽取肝硬化腹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后分别采用西医西药疗法、中医中药疗法治疗,比较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差异。现在对其治疗过程与结果进行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其治疗时间均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均知悉,并已签署同意书。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年龄区间是26~77岁之间,平均年龄 (50.25±7.56)岁,病程为1~15年,平均(8.2±2.8)年;观察组30例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龄区间是25~76岁之间,平均年龄(50.08±7.42)岁,病程为1~16年,平均(8.6±2.6)年。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西医疗法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口服螺内酯40 mg/次,每日2次,呋塞米20 mg/次,每日1次。观察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采用中药护肝再生汤加减,其组方包括白茅根、丹参、车前子、黄芪各30 g,海藻、山药、昆布、丹皮、茵陈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辩证治疗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辩证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辩证治疗临床疗效。方法探讨我院2016 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40例,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对 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中医辩证中药治疗,临床 症状体症均较治疗前好转明显,临床总有效率达92.5%。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 显改善。结论应用中医辩证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肝功能恢复 良好,安全,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中医辩证;中药治疗;疗效分析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合并症,是肝脏失代偿的表现[1]。本病属中医“臌胀”范畴,中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对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 2016 年1月至 2017 年 12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40例,期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48.5±1.5)岁;病程最短为2年,最长达 14年,平均为6.8±1.5年;肝炎硬化患者30例,酒精类肝硬化患者10例。腹水第一次出现 9例,两次以上腹水者31例。主要表现为腹胀40例,尿少40例,乏力40例,黄疸34例。 1.2方法 1.2.1肝脾滞水证腹胀如鼓,按之稍软,脘胁痞闷,得矢气、喛气则舒,知饥纳呆,口 淡不渴,小便短少,大便溏软、欠畅;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弦缓。治用疏肝调脾,理气行水。方用柴胡疏肝汤合胃苓汤加减:柴胡、赤芍、厚朴、白术、大腹皮、香附各10g,陈皮、木香各6g,茯苓、猪苓、泽泻各15g。伴泛吐清水,加半夏10g,干姜6g;兼黄疸,加茵陈 15g,郁金10g。 1.2.2肝脾瘀水证腹大如鼓,按之硬满,静脉曲张,胁肋刺痛,脘腹胀闷,知饥纳呆, 口干不欲饮,小便淡黄而短,大便偏于色黑;面黯唇褐,肝掌暗红,面或颈、胸、臂有蜘蛛痣,舌暗红或瘀斑、舌下络脉色紫细曲、苔薄白或腻,脉弦涩。治宜疏肝理脾,化瘀行水。 方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柴胡、白术、当归、熟地黄、炮山甲各10g,红花、桃仁、青皮、大 黄各6g,丹参、茯苓各15g,马鞭草30g。消瘦、气短四肢乏力、大便软、脉细弦无力,去 大黄、红花,加人参4.5g,黄芪10g;黄疸,去当归、红花、熟地黄,加茵陈15g,白毛藤 30g;腹中癥块明显,配服鳖甲煎丸6~9g,2次/日;腹胀过甚、体质尚好,脉弦数有力,可暂用舟车丸或十枣汤粉(枣汤送服)1.5~3g,得泄则停用。 1.2.3湿热结水证腹大坚满而痛,拒按,口苦渴喜少饮或热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舌尖边红、苔黄腻干,脉数。治宜清热祛湿,攻下逐水。方用加味小承气汤:大黄、厚朴、 枳实、赤芍各10g,败酱草15g,半边莲30g,牵牛子、黄连各6g。伴黄疸,加茵陈15g,白 毛藤20g;兼发热,去黄连,加柴胡10g,黄芩6g;若大便溏软、黄疸、苔白腻,改用茵陈 五苓散。 1.2.4阴虚瘀水证腹大胀急,或见静脉曲张,口燥咽干,心烦寐差,知饥纳少,齿鼻时 有出血,或午后低热,小便淡黄而少,大便燥结;面晦唇紫,形体消瘦,肝掌红暗,舌红绛、少苔,脉细弦或细数。治宜滋肾养肝,化瘀行水。方用乙癸汤合二至丸加减:生地黄、山药、鳖甲、牡蛎、丹参、败酱草、旱莲草各15g,麦冬、女贞子、丹皮、泽泻、枸杞子各10g,马鞭草30g。伴口苦、苔薄黄干,加知母10g,黄柏6g;黄疸,加茵陈15g;出血明显,加仙鹤草15g,茜草10g;癥块明显,配服鳖甲煎丸6~9g,2次/日。 1.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腹水消失,临床症状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腹部无压痛、 叩击痛;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腹水减少超过50%,腹部没有压痛感和叩痛感消失或好转,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2];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未达到好转或更重。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使用 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