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1.地质井:;盆地普查阶段,为取得基础工业质资料而钻的井。以一级构造单元+“D”命名

2.参数井:盆地区域勘探阶段,为了解一级构造单元地质情况而钻的井。井名带“参”字。

3.预探井:圈闭预探阶段,以发现油气为目的而钻的井。以二级构造带单元名称加1-2位数字命名。

4.评价井:在已获得工业油流的圈闭上,为查明含油气规模而钻的井。取油气田名称为名,3位数编号。

5.开发井:采油井和注水井,评价井钻探后根据开发方案,按照一定的井网方式和井网密度而钻的井,以高效果科学地采出地下石油为目的。

6.调整井:油气田开采一段时间后,根据开发动态和数值模拟资料,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为目的而钻的井

8.综合录井技术:是一项随钻石油勘探技术,在钻井过程中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对石油地质、钻井工程及其他随钻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处理,目的是发现油气层,评价油气层和实时监控钻井施工过程。技术特点:录取参数多,采集精度高,资料连续性强,资料处理快,应用灵活,服务范围广

.8.地下的岩石被钻头破碎后,随泥浆被带到地面上,这些岩石碎块叫岩屑,又常称为“砂样”。

9.通过岩心分析,可以获取如下资料或信息:

▲古生物特征;▲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

▲研究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四性关系研究;

▲掌握生油层特征及其地化指标;

▲观察岩心的岩性、沉积构造,恢复沉积环境;

▲了解构造和断裂情况,如地层倾角、地层接触关系、断层位置▲检查开发效果,了解开发过程中所必须的资料数据。

11说明岩心含水实验的分级特征与分级标准

Ⅰ)、含水观察:直接观察岩心新鲜面湿润程度。

湿润程度可分为3级:

▲湿润:明显含水,可见水外渗;

▲有潮感:含水不明显,手触有潮感;

▲干燥:不见含水,手触无潮感。

Ⅱ、滴水试验法

滴一滴水在含油岩心平整的新鲜面上,观察水滴的形状和渗入速度,以其在1分钟之内的变化为准分为4级:

渗:滴水立即渗入→含油水层

▲缓渗:水滴呈凸镜状,浸润角

<60°,扩散渗入慢→油水层

▲半球状:水滴呈半球状,浸润角

60~90°之间,微渗→含水油层

▲珠状:水滴不渗,呈圆珠状,

浸润角>90°→油层

12说明岩心含油实验的分级特征与分级标准

主要依靠含油面积大小和含油饱满程度来确定。

含油面积大小(分级),根据储集层储油特性不同,孔隙性含油级别--

碎屑岩含油级别,缝洞性含油级别-- 碳酸盐岩含油级别

含油面积百分数:指将岩心沿轴面劈开,新劈开面上含油部分所占面积的百分比。

岩心含油级别的确定:通过观察岩心光泽、污手程度、滴水试验等可以判断含油饱满程度。一般分3级:含油饱满、较饱满、不饱满

②孔隙性含油-- 碎屑岩含油级别

以岩石颗粒骨架间分散孔隙为原油储集场所,以岩性层为单位,以新鲜面的含油情况为准,分6级:

Ⅰ饱含油:>95%截面含油,含油均匀、饱满

Ⅱ富含油:>75%截面含油,含油均匀

Ⅲ油浸:>40%截面含油,含油不均匀

Ⅳ油斑:40%~5%截面含油,含油部分呈斑状、条带状

Ⅴ油迹:<5%截面含油,含油呈零散斑点状

Ⅵ荧光:肉眼看不到原油,荧光检测有显示

③缝洞性含油-- 碳酸盐岩含油级别

缝洞性含油:以岩石的裂缝、溶洞、晶洞作为原油储集场所;岩心以缝洞的含油情况为准,分为以下4级:

Ⅰ富含油:≥50%以上的缝洞壁上见原油

Ⅱ油斑:50%~10%(含10%)的缝洞壁上见原油

Ⅲ油迹:<10%的缝洞壁上见原油

Ⅳ荧光:缝洞壁上看不到原油,荧光检测有显示

13.岩心描述内容- 主要包括5个方面

①岩性--颜色、岩石名称、矿物成分、胶结物;

②相标志--沉积结构、沉积构造、生物特征等;

③储油物性--φ、K、孔洞缝发育情况与分布;

※裂缝统计:按小层统计,只统计张开缝和方解

※孔洞统计:孔洞个数、连通性等。

④含油气性--结合岩心油气水观察、确定含油

⑤岩心倾角测定、断层观察、接触关系判断

归位方法与步骤:

⑵岩心归位方法和步骤

由于地质上、钻井技术及工艺方面种种原因,

取心收获率并非都是100%;且经常不连续(间断)

因此,需要恢复岩心的原来位置—岩心归位。

A 校正井深

B 岩心归位

C 岩心位置的绘制

D 样品位置标注

B 岩心归位归位原则:

▲以筒为基础,用标志层控制;

▲磨损面或筒界面适当拉开;

▲泥岩或破碎处合理压缩;

▲整个剖面岩性、电性符合,解释合理;

保证岩心进尺、心长、收获率不变。

包括:归位原则、具体操作两个方面。

?岩心归位的具体操作--分4个环节:

?▲先装收获率高的筒次--从最上一个标志层开始,

?上推归位至取心段顶,再依次向下推;

?▲后装收获率低的筒次--在本筒顶底界内,

?根据标志层、岩性组合分段控制归位。

?▲破碎岩心归位、磨损面、乱心处理--对破碎岩心的厚度丈量误差,可分析破碎程度及破碎状况,按电测解释厚度消除误差装图。

?▲实取岩心长度大于电测解释厚度,且岩心完整:

?---按比例压缩归位。

14.破碎岩石气在钻进过程中,钻头机械地破碎岩石而释放到钻井液中的气体称破碎岩石气。

15.压差气1)接单根气:接单根时的抽汲作用使钻井液对井底压力降低,易形成压差气进入井筒,经过一个迟到时间就可在录井仪上检测到。

2)起下钻气—后效气:起钻过程中,由于停泵、上提钻柱,必然会有钻井液静止或抽汲效应,这两个效应都会使井中钻井液压力下降,因而有利压差气的产生。

16.总有机碳:(TOC):表示单位质量的岩石中有机碳的百分比含量

17.完井要下的套管有(表层套管),(技术套管),(油层套管):

18.油气井的完井方法,因地质条件不同而分成两大类:

先期完成:裸眼完成和衬管完成

后期完成:射孔完成,尾管完成和贯眼完成

1.稳定试井:每次改变工作制度之后,都必须保持产量稳定,并且要等井底流动压力达到稳定之后才能测量各项数据,因此称为“稳定试井也常称作“系统试井。

2.不稳定试井:是广泛采用一种方法。井底压力在改变油嘴时随时间的变化,是地层特性和流体性质的函数,如流动系数渗透率、地层压力、地层边界、储量丰度等。

1.岩性法:沉积岩的岩性特征反映了其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在一个剖面上,岩性的变化意味着古地理环境随时间而改变,在地面露头和钻井地质剖面中,常根据岩性特征来划分对比地层。

2.沉积旋回法:沉积旋回(沉积韵律)--指在垂直地层剖面上,若干相似岩性、岩相的岩石有规律地周期性重复。

3.化石组合法:利用地层中所含全部化石或某一类化石的自然组合对比地层的方法。

4.古地磁学法:介于地质学、地物学和物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通过测定岩石中保存的剩余磁性来追溯过去地史中的磁场方向,强度变化的科学。

5.旋回对比法:以地层沉积旋回为依据,根据旋回的级次大小分级控制,油气层的纵向划分和横向对比。

6.油层对比一般分为几个步骤?各步骤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油层对比的步骤

A.利用标准层划分油层组

B.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层组

C.利用岩性和厚度比例对比单油层

D.连接对比线

标准层:在对比中选取的具有明显特征,稳定分布,可作为对比标志的地层

特征如下:

?分布稳定

?岩性、岩矿、古生物、电性等具有明显特征

?易于上下层区别横向变化不大

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层组:在划分油组的基础上的砂岩组对比,应根据油层组内的岩石组合性质,演变规律、旋回性质、电测曲线形态组合特征,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三级旋回。

在二级旋回内划分三级旋回一般均按水进型考虑,即以水退作为三级旋回的起点,水进结束作为终点。

使旋回内的粗粒部分的顶部均有一层分布相对稳定的泥岩层,这层泥岩既可作为划分与对比三级旋回的具体界线,又可作为砂岩组的分层界面。

对比工作程序:

?选取标准井

?选择标准层

?建立骨干对比剖面及骨干剖面对比

?建立全区对比剖面及剖面对比

?全区对比闭合

?复杂断块的对比应从块内对比再全区闭合

?对比数据整与分析

1.井下断层识别标志,井下短点组合的几本原则、方法和步骤

1)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短距离内同层厚度突变

在近距离内标准层深度相差很大

石油性质的变化

折算压力和油水界面的差异

在地层倾角测井矢量图上的特征

2)井下断点组合(概念):

在单井剖面上确定了断点,只能说明钻遇了断层,还不能确切掌握整条断层面特征。在多条断层地区,每口井都钻遇了几条断层,哪些断点属于同一条断层,几条断层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都需要对断点进行研究。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3)断点组合一般原则

①各井钻遇的同一条断层的断点,其断层性质应该一致,断层面产状和铅直断距应大

体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②组合起来的断层,同一盘的地层厚度不能出现突然变化;

③断点附近的地层界线,其升降幅度与铅直断距要基本符合,各井钻遇的断缺层位应

大体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④断层两盘的地层产状要符合构造变化的总趋势。

4)断点组合方法

(1)作构造剖面图组合断点

断裂切割作用把一个完整构造分割成许多断块。在每个断块内(即断层面的一侧),同一地层界面的高低关系有明显不同,地层厚度也可能突变。因此应用各井的分层数据、断点资料做构造剖面图,分析各个地层界面的高低关系和厚度变化情况,一般能够把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组合起来。

(2)作断层面等值线图组合断点

表现断层的倾向、倾角、走向、断距及分布范围。

不同断层断层面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则不同。

先在远离复杂区的单断点区编制断层面等值线图,获得该断层的基本要素后,再由已知的走向、倾向、倾角、落差等,逐渐向复杂区延伸,把多断点区分开,进而做出各条断层的断层面等值线图。

(3)综合分析

在地下构造复杂的地区,井下断点多,断点组合往往具多解性,需要综合分析各项资料,互相验证,选出较合理的断点组合方案。

断层面等值线图、构造剖面图和构造草图要互相验证,同时参考地震资料所提供的区域构造特征和分布模式,若有矛盾,查明原因,调整断点组合方案,直到前述各项原则与各种构造图件互相吻合为止。

只要有条件,应尽量利用地层流体性质、油气水分布关系和压力恢复曲线特征来验证所组合成的断层。

2.井位校正

为了提高地质剖面图的精度,必须充分利和剖面附近的井的资料,因此就需要把这些邻近剖面的井人为移到剖面线上去,这一工作被称做井位校正。

1. 测井相是指具有一定特征的曲线段或曲线组合,包括测井曲线的形态、顶底接触关系、包络线形态、齿化程度及组合特征等,反映特定的岩石组合、岩石序列和沉积环境。

2.地震相分析:是可以作图的三维地震单元,它由地震参数不同于相邻地震相单元的反射波组所构成。代表了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一定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的单元

3.储层非均质性:是指储层的几本性质,包括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以及微观空隙等特征在三维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

4. 储层非均质性分类:

1)Pettijohn 分类

油藏规模:1→10km×100m

层规模:100m ×10m

砂体规模: (1 →10)m2

孔隙规模:(10 →100)mm2

层理规模:(10 →100)um2

4)裘亦楠分类

层间非均质性:层系的旋回性、砂层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隔层

分布、特殊类型层的分布。

平面非均质性:砂体成因单元的连通程度、平面孔隙度、渗透率的

变化和非均质程度、以及渗透率的方向性。

层内非均质性:包括粒度韵律性、层理构造序列、渗透率差异程度

及高渗透段位置、层内不连续薄泥质夹层的分布频

率和大小、以及其它的渗透隔层、全层规模的水平、垂直渗透率比值。

孔隙非均质性:砂体孔隙、喉道大小及其均匀程度;孔隙喉道的配置关系和连通程度

2 )Weber 分类

3)Haldorsen 分类

5.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1、层内非均质性

2、层间非均质性

3、平面非均质性

4 、微观非均质性

5、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

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

层内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岩心观察描述,驱替实验,分析化验统计,沉积模式法,地质建模

层间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测井解释,地质统计,动态分析,油藏工程统计

层间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测井解释,地质统计动态分析,油藏工程统计

微观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薄片观察,铸体薄片,图像分析,扫描电镜压汞(高压离心机)速敏性是指液体在流速剪切力的作用下,使岩样孔隙中的微粒移动,堵塞孔隙、喉道,造

成渗透率下降的可能性及其程度。

水敏是指储集层被钻开时,外来流体引起粘土矿物的重新膨胀、分散和运移,导致储层的渗透率下降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油气地质学考试重点(经典)

第一章绪论 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地质科学。属于矿产地质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对象是油气藏。 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生、储、盖、圈、运、保” 3、括提出“石油”这一名词 4、建国后第一个大型油田:克拉玛依油田 第二章油气藏中流体成分和性质 1、?石油: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以液态烃为主体的可燃有机矿产,又称原油。 2、元素组成:碳(C)和氢(H)为主;其次为氧(O)、氮(N)、硫(S)。 C:80%-88%;H:10%-14% 3、?石油的化学组成:元素、化合物、馏分和组分。 4、化合物组成:烃类组成和非烃类组成 烃类组成:饱和烃(烷烃、正构烷烃、正构烷烃、环烷烃)、不饱和烃(芳香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稠环芳烃、环烷芳香烃) 非烃类组成: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 5、高硫石油:S>2%(辽河);低硫石油:S<0.5%();含硫石油:S =0.5~2%(胜利)。 6、馏分:馏分就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各自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通过对原油加热蒸馏,将石油分割成不同沸点围的若干部分。(温度区间(馏程):馏分有所差异。) ?轻馏分:石油气、汽油(C5-C10);中馏分:煤油(C11-C13)、柴油(C14-C17)、重质油(C18-C25);重馏分:润滑油(C26-C35)、渣油 7、石油的组分组成:油质、胶质、沥青质。 8、海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海相含蜡量低、含硫量高、V/Ni>1、碳稳定同位素13C>-27‰;陆相含蜡量高、含硫量低、V/Ni<1、碳稳定同位素13C<-29‰。石油类型也不同。 9、颜色:淡黄色、黄褐色、棕色、深褐色、黑绿色至黑色。胶质和沥青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10、密度: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g/cm3)。 相对密度:105Pa,20oC石油与4oC纯水的密度比值。(一般介于0.75~1.00之间,相对密度大于0.93为重质石油,小于0.90为轻质石油。) 膨胀系数:温度每增加1oF,单位体积所增加的体积数。 11、粘度:反映流体流动难易程度。粘度大则流动性差。与温度、压力、组成有关。 12、溶解性:石油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与温度、压力、含盐量有关。 13、石油物理性质:颜色、密度和相对密度、粘度、溶解性、荧光性、旋光性 14、天然气——广义:自然界所有天然形成的气体。狭义:指气态烃和非烃气。 15、天然气的产状类型 ?(1)聚集型:a、气藏气: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成藏,为纯天然气气藏。甲烷占气藏气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与答案[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 2.圈闭 3.溢出点 4.TTI 5.CPI 6.初次运移 7.流体势 8.系列圈闭 9.含油气盆地 10.石油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4、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5、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6、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7、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8、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9、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0、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二、论述题(70分):(答题要点)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1)气藏气中常见的烃类组成有甲烷(C1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iC4H10)、正丁烷(nC4H10);(2)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氮气(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汞(Hg)蒸气及惰性气体(氦、氖、氪、氩、氙、氡)。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1)圈闭的概念;(2)圈闭形成时期-早;(3)圈闭的位置-近;(4)圈闭的容积-闭合高度高;(5)闭合面积大;(6)圈闭的保存条件-保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1)圈闭度量的实质是评价一个圈闭有效容积的大小。 (2)其一般步骤包括:1)确定溢出点;2)确定闭合高;3)确定闭合面积;4)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比例;5)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1)成油物质――有机、证据;(2)成油过程――演化、晚期;(3)烃源岩、干酪根的概念);(4)阶段性具体论述: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1)排烃驱使因素-成烃增压;(2)排烃途径或通道-微裂缝;(3)排烃相态-连续烃相。特点:幕式排烃。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一定的产油面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综合地质条件:

(完整版)油气成藏地质学作业

第一章研究内容 1、油气成藏地质学的内涵及其在石油地质学中的位置 答:成藏研究涵盖的内容很多,包括基本的成藏条件或要素、成藏年代、成藏动力(运聚动力)、油气藏分布规律或富集规律等。 赵靖舟将从事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方面的研究称为“油气成藏地质学”(简称成藏地质学),认为它应是石油地质学中与石油构造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储层地质学、开发地质学等相并列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2、成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答:成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静态的成藏要素、动态的成藏作用和最终的成藏结果,涉及生、运、聚、保等影响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各个方面,但重点是运、聚、保。其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5个方面: 1)成藏要素或成藏条件的研究。包括生、储、盖、圈等基本成藏要素的研究和评价,重点是诸成藏要素耦合关系或配置关系的研究,目的为区域评价提供依据。 2)成藏年代学研究。主要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现代成藏年代学实验分析技术与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尽可能精确地确定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时间,恢复油气藏的形成演化历史。3)成藏地球化学研究。采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利用各种油气地球化学信息,研究油气运移的时间(成藏年代学)和方向(运移地球化学),分析油气藏的非均质性及其成因。 4)成藏动力学研究。重点研究油气运移聚集的动力学特点,划分成藏动力学系统,恢复成藏过程,重建成藏历史,搞清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式。 5)油气藏分布规律及评价预测。这是成藏地质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它是在前述几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进行资源评价和油气田分布预测,从而为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在盆地早期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地质学研究的重点是基本成藏条件的评价研究与含油气系统划分。 在含油气系统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研究的重点是运聚动力学、输导体系的研究、成藏动力系统划分、已发现油气藏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研究,以及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 在成藏动力系统的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地质学的研究重点油气藏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研究以及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等。 3、成藏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1)最大限度地获去资料,以得到尽可能丰富的地质信息。 2)信息分类与分析——变杂乱为有序,去伪存真,突出主要矛盾。 3)确定成藏时间,分析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式,总结分布规律。 4)评价勘探潜力,进行区带评价,预测有利目标。 高素质的石油地质科学地质工作者须备的基本素质: ①1知识+4种能力+2种意识②扎实的背景知识 ③细致的观察能力④全面准确的信息识别能力丰富的想象力⑤周密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⑥强烈的创造意识 ⑦强烈的找油意识 第二章油气成藏地球化学 成藏地球化学研究内容 1)油藏中流体和矿物的相互作用 2)油藏流体的非均质性及其形成机理 3)探索油气运移、充注、聚集历史与成藏机制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肈腿薇螅芀莄薃螄羀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xzCK7。 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14、含油气盆地——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LbauT。 15、异常地层压力——地层压力是作用于地层孔隙空间流体上的压力。正常地层压力可由地表至地下任意点地层水的静水压力来表示;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背离正常地层压力趋势线的底层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 16、岩心收获率——岩心长与取心进尺之比的百分数,即岩心收获率=岩心长度/取心长度X100%。

2015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考研真题862油气地质勘探考试大纲

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 油气地质与勘探 一、考试要求: 考试为闭卷。掌握油气地质与勘探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利用油气地质学原理分析油气地质与勘探问题。试题总分150分,试题类型包括: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题(含名词解释、填空、判断等)、综合论述题和图件分析题。答题要紧扣题意,论述题要阐述清楚,名词解释简明扼要。 二、考试内容: 1.石油、天然气及油田水的基本特征; (1)石油的化学组成、分类及物理性质; (2)天然气的化学组分、产出状态及物理性质; (3)油田水的产状和来源、矿化度、化学组成及类型; (4)油气中的碳、氢同位素。 2.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1)油气有机和无机成因说及主要证据; (2)油气生成的原始物质、地质环境及促使油气生成的理化条件; (3)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阶段及特征; (4)低熟油与煤成油形成的理论; (5)天然气成因类型、特征及识别标志; (6)烃源岩特征;

(7)油源对比。 3.储集层和盖层 (1)xx的孔隙性和渗透性; (2)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类型、储集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储集体类型; (3)特殊岩类储集层; (4)盖层的基本地质特征、封闭机理及影响盖层有效性的因素。 4.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 (1)油气运移的概念、基本方式及相关知识; (2)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主要动力及作用机理、通道和运移模式,烃源岩的有效排烃厚度; (3)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和阻力、通道与输导体系和运移距离,主要运移方向的判断; (4)油气运移的研究方法。 5.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 (1)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及度量; (2)油气聚集的动力学机制和油气聚集模式; (3)油气差异聚集的原理; (4)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条件; (5)油气藏的破坏和再形成; (6)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 (7)凝析气藏的概念及形成特征;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总复习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定向井 按照预先设计要求,井轨迹具有一定斜度和 方位的井 2、 测井相 又名电相,是从测井资料中提取与岩相有关 的地质信息,并将测井曲线划分若干个不同特点的小单元, 经与岩心资料详细对比,明确各单元所反映的岩相,即是测 井相。在一个地区建立了测井相后,可以利用测井曲线解释 出井的柱状岩性剖面图。 3、 可采储量 在现有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地质储 量中开采出来的储量。 4、 岩心收获率 指实取岩心的长度与取心进尺的比值,用百 分数表示。 5、 孔隙结构 储层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 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 相互连通情况,以及孔隙与 喉道间的配置关系等。它反映储层中各类孔隙与孔隙之间连通 喉道的组合,是孔隙与喉道发育的总貌。 6、 储集单元 碳酸盐岩油气层剖面中,能封闭油气并具有统 一压力系统的基本岩石组合。(储、产、盖、底) 7、 地温梯度 又称地热梯度、地热增温率。指地球不受大 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8、 井位校正 9、 沉积旋回 是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 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 10、 折算压力 是指测点相对于某基准面的压力,在数值上 等于由测压点到折算基准面的水柱高度所产生的压力。 11、 断点组合 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 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2、 探明储量 在油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在现代 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利润的可靠储量。它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 开发分析以及油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的依据 13、 异常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是作用于地层孔隙空间流体上的压 力。正常地层压力可由地表至地下任意点地层水的静水压力 来表示;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 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背离正常地层压力趋势线 的底层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或压力异常。

华东《油气田开发地质学》2019年春学期在线作业(三)

------------------------------------------------------------------------------------------------------------------------------ (多选题)1: 从地质发展的观点看,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可以是()。 A: 油源区附近长期继承性的长垣带 B: 盆地内部的斜坡带 C: 与同生断层有关的滚动背斜带 D: 环礁型生物礁带 正确答案: (多选题)2: 下列给出项中,()是油层对比的成果图。 A: 栅状图 B: 岩相图 C: 小层平面图 D: 油砂体连通图 E: 古地质图 正确答案: (多选题)3: 世界各国许多油气田中普遍存在异常地层压力,下列()作用可能形成异常地层压力。 A: 泥页岩压实作用 B: 粘土矿物脱水 C: 有机质生烃 D: 渗析作用 E: 构造作用 正确答案: (多选题)4: 油层划分和对比的主要依据有()等。 A: 岩性特征 B: 储集单元 C: 地球物理特征 D: 沉积旋回 正确答案: (多选题)5: 下列给出条件中,()是容积法计算石油储量的所需参数。 A: 有机质丰度 B: 有效孔隙度 C: 累积产气量 D: 含油面积 正确答案: (多选题)6: 连续生储盖组合是指生油层和储集层在时间上连续沉积,两者直接接触,下列()均属于连续生储盖组合。 A: 不整合型 B: 断层型 C: 指状交叉式 D: 上覆式 正确答案: (多选题)7: 岩性遮挡油藏原来埋深适中,具有一定的压力,后因断裂作用下降,其原始压力仍保存下来形成()。 A: 低压异常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油气田:指受构造或地层因素控制的,同一产油面积上的油气藏总和。 2.干酪根:沉积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 3.异常地层压力:通常我们把偏离静水柱压力的地层空隙流体压力称为异常地层压力。 4.油气初次运移:石油和天然气自生油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油气初次运移. 5.油层有效厚度:指储集层中具有工业产油能力的那部分厚度。 6.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 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7.断点组合:把单井的断点联系起来研究整条断层特征的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8.储集单元:一个储集层为一个储集单元。 9.空隙结构:指岩石当中空隙与连通它的喉道所组成的复杂的孔喉网络的形状,大小,孔 喉配置关系及分布状况。 10.压力梯度:指每增加单位高度所增加的压力。 11.地温级度:地温每增高一度时深度的增加值。 12.可采储量: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采出来的石油储量。 13.天然气:指在地下岩层中存在的,以烃类为主的气体。 14.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 15.探明储量:是在油气田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并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 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 16.油气聚集带:指受背斜带等同一个二级构造单元控制的,具有相似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 聚集条件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17.生油岩:凡能生成并提供具有工业价值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 18.储集层:由储集岩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 19.空隙结构:指岩石当中空隙与连通它的喉道所组成的复杂的孔喉网络的形状,大小,孔 喉配置关系及分布状况。 20.标准层:作为划分和对比层位用的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地层。 21.地质储量:地下油层中石油的实际储量。 22.折算压力:折算压头产生的压力。 23.油气藏:是地壳中油气聚集的最基本单位,是油气在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 统一的油水界面的基本聚集。 24.岩屑迟到时:指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二,填空题 1.石油主要是由碳,氢,氧,硫,氮等五种化学元素组成,通常石油中烷烃含量高,溶 解气量多,温度高,则石油的粘度低。 2.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油气田的构造情 况,地层的接触关系,岩性和厚度的变化,油气水纵横分布情况。等地质特征。 3.我国常规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分区域勘探,圈闭勘探,油气田评价勘探三大阶段。 4.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和产出油气,其原因在于具备空隙性和渗透性两个基本的特征。 5.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通常是由储集层,盖 层,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烃源岩 2、盖层 3、岩性标准层 4、沉积旋回 5、地温梯度 6、含油气盆地 7、圈闭 8、石油 9、油气田10、孔隙结构11、可采储量12、井位校正 13、压力系数14、滚动勘探开发 二、填空题 1、石油主要由等五种化学元素组成,通常石油中烷烃含量、溶解气量、温度,则石油的粘度低。 2、形成断层圈闭的基本条件是断层应具有,并且该断层必须位于储集层的方向。 3、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特征; 4、压力降落法是利用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参数所构成的压降图来确定气藏储量的方法。因此,利用压力降落法确定的天然气储量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常规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阶段。 6、油气有机成因论认为,生成油气的原始沉积有机质随埋深的增加、古地温的升高进一步转化成大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时,大量生成液态烃。 7、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和产出油气,其原因在于具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基本特性。 8、石油的非烃类化合物组成分为、、等三类。 9、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分布位置在不整合面,裂缝性油气藏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 为。 10、依据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进行油层对比时,先利用_______________、其次利用_____________ 后,利用_______________,最后连接对比线,完成对比剖面图。 11、在地层倾角测井矢量图上可以解释、、、 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模式,它们可以反映地下沉积和构造地质信息。 12、依在陆相湖盆的坳陷内,油气成藏应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方面的基本地质条件。 13、岩性遮挡油藏原来埋藏较深,具有一定的压力,后因断裂作用上升,其原始压力仍保存下来形 成。若已知辛3井钻遇L油层顶面的标高为-1750m,钻遇断点的标高为-1702m,那么该井钻遇了断层盘的L油层。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原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总学时:72 一、教学思想 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这门课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打好基础、向前覆盖(覆盖已经学过的基础地质知识,让学生了解它们与油气地质学的关系及其用途)、向后延伸(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精髓在于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授课中围绕现代油气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了精练的讲述,致力于语言风格上精练、简约,内容安排上深入简出,以便于学生的学习、掌握; 3、在课程体系安排上,体现了以油气藏为核心的油气勘探指导思想。先介绍油气地质学的核心——油气藏及其构成因素,然后是油气藏的形成机理,最后介绍油气藏的赋存规律,共分三个大的板块; 4、尽量避免与后续课程的重复,适当加强了在生烃、运移等章节的份量; 5、吸纳了目前油气地质学的国内外主要进展,如:天然气的形成和富集、流体动力与油气的运聚成藏、储盖层评价、含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学、油气成藏组合、非常规油气等。 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油气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要求对油气在地下的实际赋存条件如圈闭和油气藏的结构等,能通过图件的形式表达出来。故安排了8次实习(其中第8次为综合大实习)。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安排了3次分组实验(课下进行)。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 本课程总学时为72,以教师讲授为主,并安排8次实习。 学时分配:教师授课60学时,课堂实习12学时,实验需在课下完成。建议学时的分配方案:第一章绪论,6学时 实习一中国主要油气盆地和油气田分布,1学时 第二章油气藏中的流体,6学时 第三章储层与盖层,8学时 实习二储集层孔隙结构观察对比、影响碎屑岩物性的因素分析,1学时 第四章圈闭与油气藏,8学时 实习三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的识别,1学时 第五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与生油岩,8学时 实习四有机质成熟演化曲线和成熟度分区,1学时 实习五TTI值的计算和应用,1学时 第六章石油与天然气的运移,8学时 实习六地下水动力分布与油气运聚的关系,1学时 实习七油源对比与油气运移方向确定,1学时 第七章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8学时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总结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总结 第一章钻井地质 一、主要概念 1、参数井:地层探井、区域探井-指在区域勘探阶段部署的,主要了解各一级构造单元的地层层序、厚度、岩性、石油地质特征(生、储、盖及其组合,获取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为物探解释提供参数而钻的探井。 2、预探井:指在圈闭预探阶段,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构造(圈闭)或构造带等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取得储集层物性资料、计算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 3、评价井:指在地震精查或三维地震的基础上,在已获工业性油气流的圈闭上,为详细查明油气特征,评价油气田的规模、产能、经济价值,计算探明储量等而钻的探井。 4、开发井:指根据编制的该油气田开发方案,为落实探明储量、完成产能建设任务,按开发井网所钻的井。 5、调整井:指油气田全面投入开发若干年后,根据开发动态及油气藏数值模拟资料,为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及采收率,需要分期钻一批调整井;根据油气田调整开发方案加以实施。 6、钻时:每钻进一定厚度岩层所需要的时间,单位min/m。 7、定向井: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有控制地使井身沿着设计的方向和路线钻达预定的目的层段和井下目标(靶位)的井。 8、岩心收获率:岩心长度占取心进尺的百分比。 9、岩屑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回井口的时间。 10、泥浆录井:根据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槽面显示推断井下是否钻遇油气水层和特殊岩性的方法。 二、问答题 1、简述定向井的主要用途,图示说明井身剖面基本类型。 纠正已钻斜的井眼成一个垂直的井身,对落鱼等井下障碍物进行侧钻,在不可能或不适宜安装钻机的地面位置的下边钻油井,为扑灭大火、压住井喷等而设计的井—抢险井或救险井,在一个井场、钻井平台或人工岛上,钻几口、几十口井、丛式井—海上油田、地面受限制的沙漠、沼泽等地,最大井斜角接近或达到90°,且有水平延伸的井--水平井。 I 型井身剖面;Ⅱ型井身剖面(S形曲线井身剖面);Ⅲ型井身剖面(见图) 2、简述影响钻时的主要因素及钻时录井的主要用途。 岩性--软硬、孔缝发育程度;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钻井措施与方式;钻井液性能与排量;人为因素的影响。 ①应用钻时曲线可定性判断岩性,解释地层剖面。

油田开发地质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或生油气母岩)。 2.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细粒、致密岩层称为盖层。 3.岩性标准层:是指且有岩石特征明显、岩性稳定、厚度大小、分布广泛等区域性对比标志的岩层。 4.沉积旋回:(或称韵律)是指垂直地层剖面上具相似性的岩石有地重复出现。 5、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深约20~130m)之下,地温随埋臧深度而有规律的增加,现将尝试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 6、含油气盆地: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内,地壳上那些曾经稳定下沉,并接受了巨厚沉积物的统一沉降区称为沉积盆地。在沉积盆地中,如果发现了且有工业价值的油气田,这种沉积盆地就可视为含油气盆地。 7、油气藏:在地下岩层的运移过程中,当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几何形态阻止油气进一步运移时,油气就会在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 8、异常地层压力:在正常压实条件下,作用于隙流体内的压力即为静水柱的压力。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偏离静水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为压力异常。 9、岩心收获率:是表示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10、断点组合::在相同方向的测线上,断点性质,落差及断层面产状应该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其所断开的地质层位应该相同或沿某一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沿走向方向各区段的断距相近或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块内地层的产状变化应有一定的规律;区域大断裂其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 11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一各场所。 12、石油:是储存于地下岩石空隙(孔、洞、缝)中的、天然生成的、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 的可燃有机矿产。 13、油气田:指受单一局构造、地层岩性因素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臧、气臧、油气臧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受某一局部或地层性因素控制的范围内只有油臧,称为油田;只有气臧,称为气田。 14、孔隙结构:就是指孔隙和喉道的几何的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连通的关系,是影响储集岩渗透能力的主要因素。 15、折算压力:折算压力系指折算压头产生的压力,可利用静水压力公式导出。为了对比油臧上各井头的大小,应将所有的井都折算到同一个基准面上。 16、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氧化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17、油气初次运移:从指油气自烃源岩向储集层或运载层中的运移。 18、储集单元:在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划分与对比中,将这种在剖面上按岩性组合划分的、能够集体与保存油气的基本单元称为念念单元。 19、压力系数指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的比值。压力系数>1.2------高压油藏 20、可采储量:是指从油气地质储量中可采出的油气数量。按其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分为七类(预测储量是内蕴经济的,不划分经济可采储量。 21、滚动勘探开发:是指对于复式油气聚集带(区)或复杂油气田,从评价勘探到油气田全面投入开发阶段,在采取整体控制的基础上,勘探一块,开采一块,评价勘探与油田开发紧密结合、交叉进行的一套工作方法。 1、岩浆——指地内深处高温、高压、富含挥发组分的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2、岩浆岩——指岩浆侵入到地壳或喷出地表逐渐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油气田开发课程设计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今年我们学习了《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这门课程,收获颇多,对于油气田开发地质的整体有了个基本了解与掌握,《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平时的系统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静、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之后进行开发地质学的课程设计活动,可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处理油田实际地质资料和分析解决勘探开发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开发地质学理论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是认识油气田(藏)地质特征、搞好油气田(藏)开发的基础以及优化油藏管理的重要地质依据。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开发储层评价、油藏评价与开发可行性分析、开发动态监测、及开发过程中的地质效应等。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油田实际资料的分析研究,使学生经受实际科研锻炼,深化地质认识,提高科研能力,基本掌握油田开发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等。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主要内容: (1)油藏储层特征分析 (2)油藏开发动态分析 (3)油藏压力分析及油水界面确定 2.提供资料: (1)W油田井位分布底图(图1) (2)W油田C储层连井剖面测井曲线(图2及附图片7个) (3)W油田C油藏储油层综合数据表(表1) (4)W油田C油藏产量综合数据表(表2) (5)W油田C油藏某注采井组生产数据表(图3、表3) (6)某油藏剖面及压力测试结果(图4) 三、基本要求 1.依据W油田连井剖面测井曲线,完成C储层横向追踪对比,编制岩相横剖面和油藏横剖面图,分析储层连通变化及油水分布特征,分析沉积微相及测井相。 2.依据对实验分析成果的统计整理,分析储层物性特征及层内非均质性。 3.编制W油田C油藏顶面构造图、砂岩厚度图、油层有效厚度图、含油饱和度等值线图、渗透率等值线图等;分析油藏构造特征、储层与油层厚度展布、以及物性与含油性的平面变化;分析储层非均质性及其空间分布与连通情况;分析油藏油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4.绘制油藏油、水产量及含水率变化曲线,分析低渗油藏产量及含水率曲线变化特征及可能的变化原因;划分开发阶段;分析开发效果。 5.求注采比、累计注水量和累计产液量;绘制注采井组注采曲线,分析单井产量变化原因及注水效果;分析井组注采效果、主要水推方向及可能影响因素等。 6.分析油藏压力的分布变化特点;由已知条件推导油水界面深度及压力计算公式,加深对油藏及压力概念的理解。 7.编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制作汇报多媒体。 课程设计内容一:油藏及其储层地质特征分析 一、目的要求:

油气地质学发展的新方向

油气地质学发展的新方向 姓名:学号:学院:地球物理学院 油气地质学是一门长久的学科,它直接运用于对油气开采的地质指导,是为油气开采提供服务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不可再生的油气资源不断减少,油气地质学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一、基础能源决定油气能源将作为我国长期使用的能源 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化石能源相对丰富,油、气、煤三大能源将会在一定时期或者说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三大能源都具有易转化、使用成本低等天然优势。 油气能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大作用。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原油消费量为5.08亿吨左右,国内原油产量为2.1亿吨左右,原油进口量约为2.98亿吨,对外依存度为58.66%,逼近59%。2014年度我国天然气消费量总计1903亿立方米,其中国产天然气量达1308亿立方米,国外进口量为595亿立方米。 从长远角度看,我国虽然在加大对石油、天然气以及页岩气等能源的勘察力度,但是总体上讲,无论石油还是天然气呈逐年增高趋势,并且进口量和比例在不断增高。随着工业化程序的不断提高,我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日益加巨。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等新能源由于在开发利用上对于技术要求极高,因此在完全替代油气煤等老能源上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对于油气过于地对国外进口的依赖,

一是由于我国要身油气资源的匮乏所致,二是我国地理条件复杂多样,还有国外进口油气资源成本较低,三大原因组织了我国油气开发水平相对发达国家滞后的主要原因。 美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最大的油气消费国,其油气进口量和进口增长速度一直以来都居世界前茅,其本国的油气产量持续下降。但是2008年后的短暂的几年,由于美国页岩气和近海石油开采的放开,使美国的页岩气快速发展产量迅速提升,21世纪以来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气国。2015年美国已经实现液化天然气出口并在其后可成为天然气的净出口国。因页岩气大量生产而使气价猛降以后,生产者把更多的投资转向与页岩气共生、伴生的页岩油。根据华尔街日报称,美国正在超越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的油气生产国。 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自1982年以来首次在天然气产量上超过了俄罗斯。其主要因素为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欧洲经济下滑,这些都是导致俄罗斯天然气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根据现在的经济状况来看,俄罗斯的产量将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2015年受到全球多主因素的影响,油气煤等能源价格创造了多年来一个新的低谷。 NGP能源资本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Ken Hersh表示:“能源供给已经不成问题了,真正的问题是其开采的成本和市场需求。”而影响能源价格的因素包括:一是全球经济的萎缩会压低油气价格,导致企业降低生产速度;二是相对于传统开采方式,成本高且工序复杂,伴随着市场价格的下滑,进而影响其出口。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2020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一)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2020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一)题目和选项如下图所示: A:A B:B C:C 答案:C 碳酸盐岩的储集单元是由()组成的基本岩性单元。 A:储集层 B:单油层 C:盖层 D:油层 E:产层 F:底层答案:A,C,E,F 通过()等方法,可以确定油层有效厚度的物性下限。 A:测试法 B:经验统计法 C:含油产状法D:钻井液浸入法 E:饱和度分析法答案:A,B,C,D 油层划分和对比的主要依据有()等。 A:岩性特征 B:储集单元 C:地球物理特征 D:沉积旋回答案:A,C,D 通过观察和描述探井岩心,能够获取到()等地下地质信息。 A:古生物特征 B: 生油情况 C:岩性特征 D:沉积构造 E:地层时代答案:A,C,D,E 天然气的产出状 态多种多样,下列给定条件中,()属于聚集型天然气。 A:气藏气 B:气顶气 C:固态气水合物 D:煤层气答案:A,B 下列给出条件中,()是容积法计算石油储 量的所需参数。 A:有机质丰度 B:有效孔隙度 C:累积产气量 D:含油面积答案:B,D 在油气藏形成的过程中,影响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 A:圈闭形成 时间与油气运移时间的关系 B:圈闭保存条件 C:圈闭所在位置与油源区的关系 D: 生油层的厚度答案:A,B,C 连续生储盖组合是指生油层和储集层在时间上连续沉积,两者直接接触,下列()均属于连续生储盖组合。 A:不整合型 B:断层型 C:指状交叉式 D:上覆式答案:C,D 容积法又称油气储量的静态法,下列()等 类型的油藏储量计算均能适用。 A:背斜型油藏 B:碎屑岩气藏 C:裂缝性油藏 D: 砂岩凝析气藏答案:A,B,D 油气在二次运移过程中,可以通过()等通道运移,

油气成藏地质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成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油气成藏地质学的概念 油气成藏地质学是石油地质学的核心,是石油地质学中研究油气藏成藏的动力、成藏时间、成藏过程及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 油气成藏包括油气藏静态特征描述和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过程动态分析。 ①油气藏静态特征描述主要从油气藏类型、生储盖层、流体性质和温压等方面描述油气藏特征。②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过程分析主要用各种分析方法(如流体历史分析法)研究油气成藏期次与成藏过程,包括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以及保存和破坏各个环节。 2、成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⑴成藏要素或成藏条件的研究:包括生、储、盖、圈等基本成藏要素的研究和评价,重点是诸成藏要素耦合关系或配置关系的研究,目的为区域评价提供依据。 ⑵成藏年代学研究:主要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现代成藏年代学实验分析技术与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尽可能精确地确定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时间,恢复油气藏的形成演化历史。 ⑶成藏地球化学研究:采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利用各种油气地球化学信息,研究油气运移的时间(成藏年代学)和方向(运移地球化学),分析油气藏的非均质性及其成因。 ⑷成藏动力学研究:重点研究油气运移聚集的动力学特点,划分成藏动力学系统,恢复成藏过程,重建成藏历史,搞清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式。 ⑸油气藏分布规律及评价预测:这是成藏地质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它是在前述几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进行资源评价和油气田分布预测,从而为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3、成藏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⑴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 ①最大限度地获去资料,以得到尽可能丰富的地质信息。②信息分类与分析——变杂乱为有序,去伪存真,突出主要矛盾。③确定成藏时间,分析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式,总结分布规律。 ④评价勘探潜力,进行区带评价,预测有利目标。 ⑵先进的实验分析技术: ①成藏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岩石热解法、棒色谱法、含氮化合物分析技术;②成藏年代学分析技术:流体包裹体分析方法、自生粘土矿物同位素测试技术、有机岩石学方法;③成藏动力学模拟实验技术:物理模拟、数学模拟。 第二章成藏地球化学 成藏地球化学 研究内容:1、油藏中流体和矿物的相互作用;2、油藏流体的非均质性及其形成机理;3、探索油气运移、充注、聚集历史与成藏机制。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一、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主要的研究内容: 1、储层研究:包括油气层的储集类型、岩性、物性、厚度、分布、形态、沉积类型等; 2、油层非均质性研究:包括对碎屑岩储层岩性、物性在纵向上、横向上的变化及其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3、构造、断裂系统研究:包括构造的形态、成因,断层的性质、产状、分布特点、成因,发育时代,演化规律,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和破坏作用; 4、流体分布及流体性质研究:包括油气水的纵向、平面的分布规律,油气水的性质; 5、油气储量研究:包括储量计算方法研究、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二、开发地质学研究手段: 1、利用钻井资料:包括取心资料、化验分析资料; 2、利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包括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二维地震、三维地震、井间地震等; 3、利用试油、试采、矿场开发资料:包括产量、含水、 含水变化率、地层压力、温度、化验分析资料等。 三、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四、油藏描述的目的包括: 1、真实、准确、定量化地展示出储层特征; 2、最优化地提高采收率; 3、提高可靠的油藏动态预测; 5、降低风险及效益最大化 一、美国常用API度表示石油的相对密度: 二、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 1动力粘度;面积各位1m^2并相距1m的两平板,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之间的流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原油粘度的单位是:mPa.s 2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压力下的流体的密度比值。单位m^2/s 3相对粘度,就是原油的绝对粘度与同温度条件下水的绝对粘度的比值。 三、国际稠油分类标准 原油粘度的影响因素:与原油的化学组成、溶解气含量、温度、压力等因素关系密切。 四、气藏气气顶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