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智子疑邻》

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1、文学常识填空。

《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是末期著名家。“智”在这里的意思是:。

2、解释加粗的字。

①其子曰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邻人之父亦云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而疑邻人之父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言句子。

①天雨墙坏。。

②其家甚智其子。。

4、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塞翁失马》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靠近长城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位精通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塞内,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部分人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得以互相保全。

1、《塞翁失马》节选自《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西汉淮南王等编著。“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

________________连用。

2、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1)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2)居数月居

(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

(4)堕而折其髀髀

(5)死者十九十九

(6)人皆吊之吊

3、翻译下列句子。

此何遽不为福乎

丁壮者引弦而战

4、写出本则寓言的寓意:

参考答案:(一)

1《韩非子》战国思想家以……为聪明

2、①他的②说③丢失④的

3、①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②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

4、我们不能根据亲疏远近去判断人和事情。(或:告诉人们:接受别人的意见只能看它是否正确,而不是看提出意见的人的身份。)(二)

1、淮南子淮南鸿烈刘安焉知非福

2、逃跑经过带领大腿绝大部分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3、这怎么就不能成为福呢?年轻力壮的人拿起弓箭参加战斗。

4、祸与福是对立统一的。(或: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绝对化,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6.8塞翁失马教学试题练习题(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复习学案之《塞翁失马》比较阅读日期:主备人:殷二丽审核人: 一、复习目标 1. 结合课本,识记课下注中的重点词汇的解释及文学常识,并能完成相关检测题。 2. 通过做典型题例,总结考察文言文的题型及答题技巧,并能做相关比较阅读。 二、知识点归纳 结合课本识记《塞翁失马》课下注及重点句子的翻译,5分钟后完成下面检测题。 (要求:5分钟独立完成。同桌对改、订正、识记错题6分钟!)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又名,西汉淮南王等编著。2.解释下列词语 塞()善术者()亡()吊.()何遽()居()将()髀() 引弦而战()十九()此()跛()保()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 ②此何遽不为福乎。 ③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④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三、典型题例及解题思路 典型题例:(要求:独立完成此题,并总结考察文言文的题型及答题注意事项!) 《塞翁失马》原文略(2012年期末试题) 1.《塞翁失马》选自,其主要编写者是西汉人。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②人皆吊.之吊:() ③丁壮者引.弦而战引:() ④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九:() 3.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译文: ②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译文: 4.请用原文的话回答,失马之福、得马之祸分别指什么? 失马之福: 得马之祸: 5.你从“塞翁之马”这个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我总结的考察文言文的题型及答题技巧:

四、巩固练习(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两篇文言文阅读,十分钟后,组长领着讲评答案及解题思路) 《塞翁失马》原文略 1.解词。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②居.数月() ③人皆吊.之()④此何遽.不为福乎() ⑤坠而折其髀.()⑥父子相.保() 2.用原文填空: ①失马之福是: ②得马之祸是: ③跛腿之福是: 3.翻译句子。 ①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②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③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④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4.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5.这则寓言所写的人和物都与边塞有关,主要体现在等词语上;这则寓言被后人概括成成语,。 《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席上啖.菱()②或.曰() 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 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2019年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

2019年初中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练习题(含答案) 学生姓名:年级:老师: 上课日期:时间:课次: 【能力提升】 1.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如图甲),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如图乙),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如图丙),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 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2.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用扫帚将地面上的水扫开 B.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 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 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3.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4.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滴 B.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5.春暖花开的时候,很多地方都在进行绿化,园林工人的辛勤努力使城市更加漂亮了。小明发现一些树木部分树冠被剪掉了,这样做的目的是 。 6.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作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加压下(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瘀血。 7.小李同学看了油锅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只有当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8.小芳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请指出图甲中的错误: 。 (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3)为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小芳再次实验时采取两项措施节省了加热时间,请在图乙中大致画出能体现那两项措施的图线。 探究创新 ★9.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比和比例易错题集及答案 (2)

易错题 一、化成最整数比 1211:24 11=(2:1) 800dm:4mm=(2000:1) 二、解比例 2:9=x :15 32:60%=x :1.2 x :7.5=2.2:4 3 1 85:0.6=83:x 214:31=4 3 :x 120%:=0.8:6 三、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75×1.4=125×2.4 (75:12 5 =2.4:1.4) 41÷51=433×31 (41:433=31:5 1) 一、填空题 1. 13÷4=( )∶8= =( )%。 2.如果甲数是乙数的1.2倍,那么甲、乙两数的比是 ( ) 3.在含盐10%的500克盐水中,再加入50克盐,这时盐与盐水的比是( )。 4.东风小学六年级人数是五年级人数的 9 8 ,五年级与六年级人数的比是( )。 5.甲数的 5 3是甲乙两数和的41 ,甲、乙两数的比是( )。 6.把甲数的71 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 ,甲数比乙数多。 7.把13 2 与它的倒数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8.星期天,小丽看一本书用了2小时15分,小红同样一本书用了2.15小时,小丽和小红看书用的时间比是( )。 9.如果甲数是乙数的1.2倍,那么甲、乙两数的比是( ) 10.一杯糖水,糖与水的比是1:4,喝去2 1 杯糖水后,又用水加满,这时杯中糖与水的比是( )。 11.一车水果重1.8吨,按2:3:5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丙三个水果店,乙水果店分得这批水果的( )。 12.一个三个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4∶1,这是一个( )三角形。 13.五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刚好可以拼成一个如图的大长方形,那么小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 ),大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 ) 14 37,差是13,比值是6 5 ,这个比例式可以是( )。 15.如果 a b 与c d 互为倒数,那么a 、b 、c 、d 这四个数写成比例是( )。 16.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一个内项是最小的质数,另一个内项是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汽化和液化 练习(有答案)

5.3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眼镜片有时会出现起“雾”现象,干扰视线造成了不便,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保护好视力。关于镜片上的“雾”,下列正确的是() A.“雾”是气体 B.“雾”是汽化形成的 C.“雾”的产生过程放出热量 D.一段时间后,“雾”消失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2.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缓慢打气,突然塞子跳起来,同时瓶内出现了“白雾”,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白雾是水蒸气 B.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C.瓶内气体内能增加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 3.如图各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冒 B.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部分枝叶 C.地膜种植 D.湿衣服展开晾在向阳、通风处 4.为了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图甲、乙和丙所示的三组实验,在每组实验中,分别在两块玻璃板上滴有初温和质量都相等的酒精,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 B.乙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

C.丙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质量是否有关 D.甲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是否有关 5.如图所示,大容器A和小容器B内均装有水,在容器A底部加热使容器A内的水沸腾,继续加热,容器B内的水() A.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不能达到沸点,但能沸腾 D.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6.用相同加热器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乙两物质从0~6min内吸收热量相等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塞翁失马》阅读附答案教案资料

《塞翁失马》阅读附 答案

精品资料 《塞翁失马》,完成后面小题。(14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小题1】《塞翁失马》选自,其主要编写者是西汉人。(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2)人皆吊之吊:() (3)丁壮者引弦而战引:() (4)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九:() 【小题3】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此何遽不为福乎?(2分)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分) 【小题4】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失马之福、得马之祸分别指什么?(2分) 失马之福: 得马之祸: 【小题5】你从塞翁失马这个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2分) 答案 【小题1】《淮南子》刘安 【小题2】 (1)亡:逃跑(2)吊:安慰(3)引:拉(开)(4)十九:十分之九 【小题3】(1)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2)唯独因这个人因为腿跛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2分) 【小题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一点1分,共2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小题5】1.遇事要沉着冷静,处之泰然。失去时不要沮丧,得到时也不要得意忘形。 2.人世间的好事和坏事都不是绝对的,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理性地看待得失福祸。3.不要太在意一时得失,要着眼于长远,看到可能发生的变化。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对作者及出处重点识记。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和比例的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和比例的练习题及答案经典题型 一、填空: 1.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甲、 。 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倍,乙数是甲数的2. 在3:5里,如果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 91 吨大豆可榨油吨,1吨大豆可榨油吨,要榨1吨油需大豆吨。3 22 4. 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35 3. 5. 把甲数的 1 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甲数比乙数多。 1

,甲数与乙数比是。乙数比甲数少。 6. 甲数比乙数多 7. 车库中停放若干辆双轮摩托车和四轮小卧车,车的辆数与车的轮子数的比是2:5.问:摩 托车的辆数与小卧车的辆数的比是。 8. 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 水的重量占盐水的。 9. 光明小学有三个年级,一年级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5%,二年级与三年级学生人数的 比是3:4,已知一年级比三年级学生少40人,一年级有学生人。 10. 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的加工的时间比例;订数学 书的本数与所需要的钱数比例;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已经加工的零件和没有加工的零件个数比例。 11. 如果x÷y = 1×2,那么x和y成比例;如果x:4=5:y,那么x和y成 比例。 12. 甲、乙两人步行的速度比是13:11.如果甲、乙分别由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0.5 小时后相遇,如果它们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小时二、选择

1 / 1. 图上6厘米表示表示实际距离24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A、1:40000 B、1:400000 C、1:4000000 2. 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A、2: B、6:21 C、4:14. 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4. 与 15:1 6 能组成比例的是。 A、16:1 B、1 6 : C、:D、6:5 5. 在盐水中,盐占盐水的1 10 ,盐和水的比是。 A、1: B、1:9 C、 1:10 D、1:11 6. 如果X= 3 4Y,那么Y:X=。 A 、1:3B、3

升华和凝华练习题有答案

升华和凝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日光灯用久后,灯管的两端会发黑,这是灯丝中的钨( C ) A. 汽化而成 B. 先升华后凝华而成 C. 升华而成 D. 先汽化后液化而成 2.毕节,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是较为理想的宜居城市。下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云、雨、霜和 雾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C 3.今年冬天,世界多地出现了极寒天气。下图是我国某地出现的雾凇景象。雾凇的形成,是由于 水蒸气遇冷发生了B A .液化 B .凝华 C .汽化 D .升华 4.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种物态变化是C A .汽化 B .熔化 C .升华 D .凝华 5.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3描述的物理 现象理解正确的是C 6.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B 7.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C A .蒸发 B .熔化 C .升华 D .液化 8.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云 B .雨 C .霜 D .雾 A .“飘渺的雾”是气化现象 B .“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C .“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 .“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 A .山间的“云海” B .树枝上的“雾凇” C .花草上的“露珠” D .房檐下的“冰凌”

A .雪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 B .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 C .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 D .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9.当深秋的某天早晨,我们看到了覆盖在树叶、草地上的茫茫白霜(如图所示)时,这预示着冬 季即将来临。固态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一物态变化形成 的A A .凝华 B .升华 C .液化 D .汽化 10.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D 11.下列符号分别代表大雨、冰雹、霜冻和雾等四种气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C 12.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 A .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B .秋天花叶上的露珠 C .江面弥漫的大雾 D .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1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吸收热量的是A A .熔化 升华 汽化 B .凝华 升华 熔化 C .汽化 液化 凝固 D .凝华 液化 凝固 14.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C A .大雨 B .冰雹 C .霜冻 D .雾 A .春天里冰雪消融 B .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 C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D .初冬的早晨霜打技头

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 比和比例练习题 一、 填空: 1.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 (,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 () (。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 )倍,乙数是甲数的 ) () (。 2. 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 3,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 3. 一本书,小明计划每天看7 2,这本书计划( )看完。 4. 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 () (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 (。 5. 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 ),这个比的比值的意义是( )。 6.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5 8 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7. , 8. 89吨大豆可榨油3 1 吨,1吨大豆可榨油( )吨,要榨1吨油需大豆( )吨。 9. 甲数的3 2 等于乙数的5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10.把甲数的7 1 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 ) () (,甲数比乙

数多 ) () (。 11.甲数比乙数多41 ,甲数与乙数比是( )。乙数比甲数少 ) () (。 12.在6 :5 = 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是比的()。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13.4 :5 = 24÷( )= ( ) :15 14.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 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水的重量占盐水的(—)。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实际距离1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 15.12的约数有(),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写出两个比值是8的比( )、( )。 16.( 17. 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的加工的时间( )比例;订数学书的本数与所需要的钱数( )比例;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已经加工的零件和没有加工的零件个数( )比例。 18.如果x ÷y = 712 ×2,那么x 和y 成( )比例;如果x:4=5:y ,那么x 和y 成( )比例。 二、 判断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专项练习试卷

得分: 一、选择题(5×15=75分) 1、下面寓言标题中哪一个不是成语( ) A、《郑人学艺》 B、《邯郸学步》 C、《惊弓之鸟》 D、《五十步笑百步》 2、关于《朝三暮四》的内容,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狙公是因为家境很富有,所以才养猴子。. B、猴子们很聪明,能够识破狙公的诡计。 C、狙公因为不喜欢猴子,所以才想减少猴子们的食物。 D、最后,狙公每天早.上给猴子们四颗橡实,晚上给三颗。 3、《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以下哪个道理? ( ) A、我们不能盲目地模仿他人。 B、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以后的危险。 C、做事情不能不懂得变通。 D、看事物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4、《南辕北辙》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A、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良师益友。 B、我们做事情要懂得变通,但也不能像那个魏国人-样自作聪明不懂装懂。 C、我们做事首先要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 条件只会起反作用。 D、我们要认清事实,踏踏实实地努力学习,才能获得成功。 5、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猴子捞月》中,月亮并没有掉进井里,猴子们看到的其实是月亮的影子。 B、故事《乐羊子求学》中,乐羊子一开始就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他出门学艺七年,终 于学成归来。 C、故事《千金市骨》讲的是一个国君花了一千两黄金买了马的骨头的故事。 D、故事《周处自新》中,周处与山上的老虎,还有森林里的狼,被义兴的百姓们合称为 “三害”。 6、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故事《刻舟求剑》中,楚国人的剑掉入水里,最后并没能找回来。 B、故事《叶公好龙》中,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C、故事《按图索骥》中,伯乐的儿子根据父亲的《相马经》找回来了一匹好马。 D、故事《画鬼最易》中,为齐王画画像的画家认为画鬼最容易。

3.3--汽化和液化练习题(含答案)

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__ ___态变为__ _ __态的现象叫汽化, 汽化过程要_____ ___热,汽化的形式有____ __和____ _两种。 2、物质由_______态变为_______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过程要________热,液化 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图1)是在常 温条件下,用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 图 1 3、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现象. 在瓶内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瓶内物质的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游泳运动员刚从水中上岸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运动员身上的水()A.熔化吸热. B. 汽化吸热C.凝固放热D.液化放热 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A、春天来了,冰封的河面解冻 B、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 C、秋天早晨,小草上结有露珠 D、太阳出来后,小草上的露珠不见了 6、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寒冷的冬天,洗好的衣服刚晾出来就结了冰 B、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 C、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 D、大雾的形成 7、若不小心被①沸水烫伤;②水蒸气烫伤,_______(填“①“或“②“)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如下图所示的甲、乙、丙三幅图都是加快蒸发的实例,其中_______图表示的主要是通过加快液体表面的气体流动速度加快蒸发;_______图表示的是通过提高液体温度来加快蒸发;_______图表示的是增大物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加快蒸发。 甲、刚洗过的锅上有水珠,乙、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丙、将篮球场上的积水扫开用火烤一烤

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精心制作)

比和比例练习题 一、 填空: 1.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 )倍,乙数是甲数的 )()(。 2. 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 3,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 3. 一本书,小明计划每天看7 2,这本书计划( )看完。 4. 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 )()(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5. 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 ),这个比的比值的意义是( )。 6.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58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7. 89吨大豆可榨油3 1吨,1吨大豆可榨油( )吨,要榨1吨油需大豆( )吨。 8. 甲数的32等于乙数的5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9. 把甲数的7 1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甲数比乙数多)()(。 10. 甲数比乙数多 41,甲数与乙数比是( )。乙数比甲数少)()(。 11. 在6 :5 = 1.2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1.2是比的( )。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12. 4 :5 = 24÷( )= ( ) :15 13. 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 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水的重量占盐水的(—)。 14. 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15.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实际距离150千米在图上要画( )厘米。

寓言四则练习题及答案

《寓言四则》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寓言 寓言是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可以是。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性和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时代流传下来的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3. 韩非及《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国人,著名。他著有《》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4. 《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又名《》。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部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 二、概括寓意 1.试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复述四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说说你认为四则寓言的寓意分别有怎样的寓意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2)《蚊子和狮子》: (4)《塞翁失马》: 三、问题探究 1. 探究《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中的异同点

《塞翁失马》阅读附答案

《塞翁失马》,完成后面小题。(14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小题1】《塞翁失马》选自,其主要编写者是西汉人。(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2)人皆吊之吊:() (3)丁壮者引弦而战引:() (4)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九:() 【小题3】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此何遽不为福乎?(2分)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分) 【小题4】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失马之福、得马之祸分别指什么?(2分) 失马之福: 得马之祸: 【小题5】你从塞翁失马这个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2分) 答案 【小题1】《淮南子》刘安 【小题2】 (1)亡:逃跑(2)吊:安慰(3)引:拉(开)(4)十九:十分之九 【小题3】(1)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2)唯独因这个人因为腿跛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2分) 【小题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一点1分,共2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小题5】1.遇事要沉着冷静,处之泰然。失去时不要沮丧,得到时也不要得意忘形。2.人世间的好事和坏事都不是绝对的,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理性地看待得失福祸。3.不要太在意一时得失,要着眼于长远,看到可能发生的变化。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对作者及出处重点识记。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亡字的释义是逃跑。十九是十分之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第一句重点词何遽福第二句中此独以的翻译。

《寓言四则》(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同步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四则》(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暮而果大亡其财(亡:) ⑵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⑶人皆吊之(吊:) ⑷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 ⑸居数月(居:) ⑹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 ⑺死者十九(十九:)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3.《塞翁失马》这篇寓言用来说明“”(《老子》第五十八章)这两句话的,阐述了与的对立统一关系。 4.阅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分别说说四则寓言的寓意。 5.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只作“白送”之用后,产生了怎样的心情,说了些什么? 6.从下面提示的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作话题,发挥想象,编写一则寓言。 ⑴嘴和眼的对话;⑵树和斧子。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又不被重视的人。 〖注〗赫耳墨斯:希腊神话里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是宙斯的儿子。宙斯是希腊神话里最高的神。赫拉:宙斯的妻子。添头:商人为了吸引顾客,往往在顾客所买的货物以外,加送一点不值钱的东西,这种加送的东西叫做“添头”。 7.第一段采用的是与的表达方式,第二段采用的是的表达方式,点明了。 8.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请用一个词语来更明确地表达赫耳墨斯雕像的价格:。 9.在赫耳墨斯的想象中,雕像者会如何回答他的雕像价值?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态? 10.文中划横线部分是对赫耳墨斯的描写,表现了他的心理状态。 11.赫耳墨斯在问赫拉像的价值时,为什么笑?这反映了他

八年级物理上汽化和液化习题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汽化和液化习题附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汽化和液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面关于蒸发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蒸发时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 B. 蒸发现象在-20℃时也能发生 C. 蒸发是在液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D. 蒸发时向外界放热 2、在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A.樟脑球放久了会变小 B.水结冰 C.冬天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D.夏天,晾在绳上的湿衣服,过一段时间会干 3、冰变成水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_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___热量.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吸收 4、关于晶体的熔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5、下列各例中属于物质液化现象的是() A.卫生球日久天长逐渐变小或消失

B.在草、荷叶上出现露水 C.糖放入水中变成糖水 D.海波加热到48℃变成液态的海波 6、在室内, 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 它的示数将() A. 一直升高 B. 一直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7、给盛在开口容器中的温度是15℃的水加热到30℃, 则容器中水的质量将______, 这是由于______的缘故. A. 减小 B. 水蒸发 C. 不变 D. 增多 8、关于液体蒸发快慢的因果关系,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D.以上论述都不太正确 9、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 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 C.病人发烧时常用冷湿毛巾敷头部 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 10、夏天,自来水管的外壁上常有水珠,这是因为() A.夏天气温较高,蒸发较快,在管壁形成水珠 B.夏天空气中水蒸气较多,遇到较冷的自来水管就凝结成水珠

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2

比和比例练习题 一、 填空: 1.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 )倍,乙数是甲数的 )()(。 2. 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 3,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 3. 一本书,小明计划每天看7 2,这本书计划( )看完。 4. 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5. 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 ),这个比的比值的意义是( )。 6.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5 8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7. 89吨大豆可榨油3 1吨,1吨大豆可榨油( )吨,要榨1吨油需大豆( )吨。 8. 甲数的32等于乙数的5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9. 把甲数的7 1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甲数比乙数多)()(。 10. 甲数比乙数多4 1,甲数与乙数比是( )。乙数比甲数少)()(。 11. 在6 :5 = 1.2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1.2是比的( )。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12. 4 :5 = 24÷( )= ( ) :15 13. 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水的重量占盐水的(—)。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实际距离150千米在图上要画( )厘米。 14. 12的约数有( ),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 )。

2021年塞翁失马原文、注释、翻译、练习及答案之欧阳学文创编

塞翁失马① 欧阳光明(2021.03.07) 近塞上②之人有善术者③,马无故亡④而入胡⑤。人皆吊⑥之,其父(fǔ)曰:“此何遽(jù)⑦不为福乎?”居⑧数月,其马将⑨胡 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

17. 保:保全。 翻译: 在边塞旁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其不幸表示安慰。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坏事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胡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边塞附近的人,大部分的人都死了。惟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一、根据汉字写拼音并抄写字2遍。 遽(jù)髀(bì)跛(bǒ)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划线字。 善术者(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亡而入胡(逃跑) 将胡骏马而归(带领)以跛之故(瘸腿)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算卦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

下来摔断了大腿。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居住在边塞附近的人,大部分人都死了。 四、本文是蕴含的道理是:福和祸、好和坏、得和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所以应该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并且有乐观精神和居安思危精神,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出自本文。 五、你认为塞翁“善术”是本文故事情节变化的根本原因吗?塞翁的真正高明之处在哪里? 根本原因是马的得失。塞翁的真正高明之处在:明白祸福得失之间的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5讲 汽化和液化(提高)习题答案

微信搜索关注:【兰州新东方初中学习】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汽化和液化(提高) 【习题答案】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 1.【答案】D 2.【答案】C 【解析】从数据中可知,液态氮的沸点最低,则最容易沸腾;而二氧化碳的沸点最高,很难沸腾,相反最容易液化。所以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3.【答案】C 【解析】温度计在酒精中的示数是 17℃,从酒精中拿出来后,温度计的液泡上有酒精,酒精很容易蒸发,蒸发吸热,温度计的示数先下降,当酒精蒸发完之后,温度计的示数再上升,达到室温。 4.【答案】A 【解析】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汽化(蒸发)为气态,弥漫在空气中。故选 A。 5.【答案】D 【解析】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杯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 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杯的内表面。 6.【答案】A 【解析】A、开始加热时,水中气泡较少,并且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选项 A 错误;BD、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选项 BD 正确;C、水沸腾时,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此选项正确,故选 A。 二、填空 7.【答案】60;不会;60 8.【答案】液化;放 9.【答案】增多;不变;停止;吸 10.【答案】液化;放出 【解析】蒸馒头时,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上层蒸格中的温度较高,所以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11.【答案】液态;液化 【解析】医用氧气瓶中的氧是以液态存在的,它是通过对氧气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增大压强的方法使之液化后储存在瓶中的;故答案为:液态;液化。 12.【答案】试管壁有小水珠(液化);放出 【解析】烧瓶中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进入容器 A 中,容器 A 放在装有冷水的容器 B 中,容器 A 的温度也比较低,通入容器 A 中的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试管壁上;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证明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三、综合应用与实验探究 13.【答案】(1)96℃;(2)98;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3)吸热但温度不变;(4)水的初温低 【解析】(1)由图甲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96℃;(2)由图乙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时,沸点低于100℃;(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偏多,或者水的初温度太低。 14.【答案】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对食物可起到保鲜的作用;加快沙中水的蒸发

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填空: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CJ ,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LJ 。甲、 () () 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 )倍,乙数是甲数的 LJ 。 () 3 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与男生 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 4 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 2 一本书,小明计划每天看 一,这本书计划( )看完。 7 甲数比乙数多 丄,甲数与乙数比是( )。乙数比甲数少」。 4 () 在6 : 5 =?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是比的()。在4 : 7 =48 : 84 中, 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4 : 5 = 24 -( ) = ( ) : 15 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 1 : 30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一) , 水的重量占盐水的(一)。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图上 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 实际距离150千米在 图上要画()厘米。 12的约数有(),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 。写出两个比值是 8 的比()、()。 比和比例练习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 ( ),这个比 的 比值的意义是( )。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8 米,它的面积是( 5 )平方米。 9 1 吨大豆可榨油-吨,1吨大豆可榨油( )吨,要榨1吨油需大豆( )吨。 8 3 2 2 甲数的三等于乙数的 三,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3 5 把甲数的-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 」,甲数比乙数多 」 7 ()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 5段,每段长是 W 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测试题有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做法中能减慢蒸发的是( ) A. 在通风处晾衣服 B. 用电吹风吹干湿头发 C. 用扫帚摊开篮球场地上的积水 D. 将蔬菜用保鲜袋封好放入冰箱内 2.小明在加油站看见两条标语“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 汽化 B. 液化 C. 凝华 D. 升华 3.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式飞机正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 如图.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 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 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 B. 液化 C. 蒸发 D. 凝固 4.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用如图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 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沸腾,后凝固 C. 先液化,后汽化 D. 先蒸发,后沸腾 5.如图,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烧杯内的水不断沸腾,则插在烧杯中的试管里的水将( ) A. 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 能达到沸点,可以沸腾 C. 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 将酒精灯火焰加大,多加热一些时间,可以沸腾 二、填空题。 6.吹气和哈气都是人口吹出来的气,夏天用口吹气使热水变凉,这是因为加速了热水__使水的温度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主要是因为水蒸气遇冷使手的温度升高. 7.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在常温下采用加压的方法使它(填物态变化名称)后装入钢罐内,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又在皮肤上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 三、8、实验题。进行“观察水沸腾”的实验。 (1)记录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记录,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2)分析图像可知:当时大气压(选填“低于”或“等于”“大于”)1标准大气压。 (3)图丁中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3)在用水煮鸡蛋时,水沸腾后,小明认为应该继续用猛火,而小红认为用小火维持沸腾就可以了。你认为的观念正确,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