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三年级下册 27 古诗两首

语文三年级下册 27 古诗两首

语文三年级下册 27 古诗两首
语文三年级下册 27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反复朗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

难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从军行》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出示古代战士戍边课件,请同学认真观察,并说说内容。

2、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一首著名的边塞是《从军行》。

3、简介诗人。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是的意境。

青海:即今青海湖。

长云:满天都是云。

雪山:终年积雪的山。

玉门关:在今甘肃省墩煌县西,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穿:磨坡

金甲:金属制作的铠甲。

楼兰:汉戴的西域小国,在今新疆境内。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的什么精神?

4、从哪些诗句中,你可以体会出战士们誓死卫国的情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指名读,体会诗情:假如你是作者王昌龄,你该怎样读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说。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古诗

2、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塞下曲》

一、出示插图,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1、今天我们学习卢纶写的诗《塞下曲》。

板书:塞下曲

2、简介诗人

二、检查预习

三、深入探究,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3、指名读,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平明)

4、自读思考:

(1)结合插图,说说在“夜”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结合诗句想象:“平明”来到现场,将士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心里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想?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的内容。

5、汇报交流,师相机把学生的理解、感悟引向深入。

6、诵读古诗,体会边塞将军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威武形象。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019语文S版三年级下21古诗二首寒食清明教案及作业题

教学要求1.学习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了解诗的意境和节日习俗。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 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3.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的意思。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边观察边想象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与节日有关的古诗。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谁能说出自己知道的与节日有关的古诗句?可以是描写春节、端午、重阳等。 2.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首著名的描写节日的的古诗,一首是《寒食》,一首是《清明》。 3.简介诗人:韩翃、杜牧。 出示诗人资料: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绝句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诗的乐园,一起品味古诗吧!(课件出示课题“古诗两首”,生读) 师: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望庐山瀑布》,你们会背吗?(两名学生背诵古诗) 师:背得真好!我们也一起来背一背吧!(全班齐背) 师:大家真棒!昨天我们还总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谁能把它说出来? A生:知诗人。 B生:解诗题。 C生:明诗意。 D生:悟诗情。(师相应板书,生齐读学习古诗的方法) 〖语言激励,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顿时被激活了。学法迁移,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解读诗题,了解作者】 师:大家读得真好!现在,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首古诗。 生:绝句。(师板书,生书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生:杜甫。 师:哪为小朋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杜甫呢? 生:杜甫是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 生:杜甫是李白的好朋友,湖北人。 生:...... 师:你们了解得真多!现在请跟随老师一起去认识杜甫吧!(师课件出示有关杜甫资料) 师:你们知道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此诗的吗?(师简介杜甫写此诗的背景)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诗人,接下来我们应该是...... 生:解诗题。 师:是的。谁会来解释一下这首诗题目的意思。(生一片茫然)是啊,我们没办法给这首诗的题目解释。因为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古诗的体裁主要有两种:绝句和律诗。在古代,一首诗中有四句的被称为绝句,八句的被称为律诗。(师相应板书“绝句”“律诗”)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首诗,判断一下它们是绝句还是律诗。(师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 生:《望庐山瀑布》是绝句,《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律诗。 〖“知诗人、解诗题”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为下面的“明诗意、悟诗情”做了有力的铺垫,收一举多得之效。〗 【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师:(师课件出示整首古诗古诗内容)这首诗里面藏着许多生字,哪位小朋友能够请出她们的拼音朋友?(一生带读,师出示拼音) 师:读得真好!谁能来给这些生字宝宝交交朋友? A生:鹭,白鹭。 B生:岭,山岭。 C生:含,包含。 D生:泊,停泊。 E生:泊,湖泊(bó) 师:你的词汇积累得真多,但应是湖泊(pō) ...... 师:大家很会给生字宝宝交朋友。接着,请大家小声地读一读古诗,并给古诗画一画节奏。(生自读古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2

古诗两首 班级姓名 一、比一比,再组词。 渡()愉()烧()宵()气() 度()偷()晓()霄()乞() 二、先查字典,再按要求填空。 1.“宵”的音节是,它是结构的字,部首是。它的另一个同音字是2.“屏”的部首是,去掉部首有画。组词: 三、把词语和正确的解释连一连。 碧霄用云母做的屏风 今宵古代的节日,又名七夕 云母屏风银河,天河 乞巧浩瀚无际的青天 长河今夜 四、读读下面的诗句,写出诗句的意思。 1.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五、我能把下面的节日和时间连一连,再回答问题。 端午九月初九 中秋七月初七 七夕五月初五 重阳八月十五 1.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节日? 2.端午节这天,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写一写。 六、语文实践。 1.我有一个小小心愿。 现在,乞巧的内容更丰富了,心意也更诚了,还可以乞富、乞子、乞健康、乞平安……… 如果是你,你会乞求什么? 2.我读书,我最棒。让我们来读读《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 参考答案: 一、渡河度日如年愉快偷偷烧饭知晓元宵九霄云外生气乞讨 二、1.Xiāo 上下宝盖头霄 2.尸 6 屏幕

三、碧霄浩瀚无际的青天今宵今夜云母屏风用云母做的屏风乞巧古代的节日,又名七夕长河银河,天河 四、1.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2.嫦娥应当懊悔不该偷吃仙丹,如今冷冷清清住在月宫里,对着无边无际的碧海般的青天,这颗心是日日夜夜都不能平静的。 五、端午五月初五中秋八月十五七夕七月初七重阳九月初九 六、乞聪明乞智慧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春日

2 古诗两首《春日》 【教学过程】 一、读春 积累词句 (可当作课前活动)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听。 (学生有困难,师生帮助) 1、出示二字词语: 立春早春初春春日开春新春仲春阳春晚春 残春暮春春令三春阳春春辉春风春水春光 春色春汛春雨春景春花春草春耕春游春暖 踏春春雷春潮春华春季报春 2、出示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光融融春光旖旎春色怡人春燕回巢 春风得意春色迷人春色无边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春色满园 春深如海春寒料峭春满人间四季如春春风和煦春和日丽 春风送暖春风浩荡春风化雨春潮滚滚春花怒放春意正浓 春苗茁壮百花争春春到人间百鸟鸣春春花烂漫春桃吐蕊 枯木逢春春水盈盈春风轻拂春风拂面春和景明春风荡漾 春风徐来春江水暖春雨丝丝春雨绵绵红杏闹春春花似锦 3、出示佳句名诗: ●春到三分暖。 ●春天三日晴。 ●春雨贵如油。 ●一年四季春为首。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 ●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 ●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 ●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 ●青年是人类的春天。──郭沫若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愈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东方风来满眼春。──李贺 ●春到人间万物鲜。──冯梦龙 ●春到人间草木知。──张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于门万户中。──卢道悦 二、咏春 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出示《春日》)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 (春天的日子、春天) (学生板书题目)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 (指名板书“南宋朱熹”)

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三年级下册的古诗两首

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三年级下册的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咏柳》和《春日》是三年级下册语文学习的两首咏物诗文。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参考! 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咏柳

《咏柳》教学设计 都结乡中心小学许春娇 教材分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千古佳作,诗人通过用独特的笔触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咏柳》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会认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

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柳图) 2、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 3、介绍作者:贺知章 5、齐读课题,认记生字“咏”。释题:“咏”是歌颂、赞美的意思。“咏柳”就是赞美柳树。 6、自由读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7、突显生字,圈出今天所要学习的生字,再让学生多练读几遍。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指导学习第一、二句。 师:在一千多年前的某一天,贺知章老先生在回乡途中,远远看到一棵大柳树,是什么样子的呢?指图引出第一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青绿色的玉石,“妆”——打扮。“一树”在这里表示一棵树吗?“一”在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的意思,“一树”就是指整棵树、满树。比如:我们这里坐了一屋子人,爸爸出了一身汗。说说诗句意思(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有不同的说法)。(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2、学习第二句诗。“万条”是多少条?指柳树枝条很多。“百”“千”“万”在古诗中经常泛指“多”的意思。千万条柳枝,在春风中飘荡,诗人又想到了什么?“丝绦”什么意思?“丝绦”——用绿色丝线编成的带子或绳子。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说诗意。(千万条柳枝从树上垂下来,好像绿色丝带一样。)

三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二首 部编版

1、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惠、崇、蒌蒿、豚,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够背诵并默写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情感目标:学会正确流利感情地吟诵古诗,体会古诗的语言美。让学生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了解古诗说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炼和深远的意境。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问题导入 同学们,春天有什么景象?你能用你的话简单地说说吗? 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进行简单的总结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出事春江晓景图引入今天需要学习的课文。 2.教师先读一遍课文。 3.让学生自己朗读,借助字典或者同学之间相互认读的方式学习生字词。 4.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本课所需要学习的生字词。 5.教师认真反复的拼读每一个词,并让学生跟读、点名读、分小组读等方式来进行,并对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进行表扬。 6.将多媒体课件切换到春江晓景,问学生图上出现的景物是不是在古诗中都有体现。学生回答完毕,再问:为什么图上没有出现河豚,而作者又写了“正是河豚欲上时”? 7.带着刚刚提出的问题开始讲解课文大意。 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如:为什么桃花只有“三两只”,为什么是“鸭先知”。 8.讲完整首诗之后,问学生,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图上没有出现河豚,而作者又写了“正是河豚欲上时”,引导学生向作品的深远意境和作者思想感情方面去解答。 9.总结学生的答案,并作出简单的小结。讲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10.通过对整首诗的学习,让学生再进行朗读,慢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1.布置作业:课后巩固生字词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二首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燕子》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一、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三、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四、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课前准备]: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课文。讲读课文一、二两节。 第二课时:复习生字。讲读课文三、四节。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 四、自学课文。 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 五、指导看图。 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出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深蓝的底色,黑色的燕子,犹如燕子在蓝天飞翔。如右图)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观察后口述。 (结合学生回答,教学"剪尾""双翼""两翼""翼尖",并根据学生回答,点明观察顺序。) 六、讲读课文。 第一节.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2.指名朗读第一节。 3.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三年级语文下册2古诗两首咏柳教案一

《咏柳》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 北方的春天在春节过后已经悄然而至,这一板块的编排恰好是以春为主题,选编了《咏柳》《送春》《祖国的春天》《春芽》四篇课文,为我们展现了春天的美好画卷,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留恋、赞美之情。从作者的描写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感悟到了春天生命力的美好与顽强。 学习这一板块,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从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本板块呈现的几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这一板块后面编排的综合学习活动“举办春之声博览会”都是围绕大自然的春天为专题安排的。学生能通过搜集春天的图片、歌曲、诗歌、等内容,多角度感受春天、表达春天,扩大对大自然的了解,在观察对比中体会春天的美好。 教材分析: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借歌咏柳树来歌颂春天。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学生分析: 如果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创新能力较强,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一直把识字、朗读和积累古典诗词放在第一位,有着较强的识字能力和扎实的朗读基础和国学

积累,学习本首诗歌还是比较轻松的。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知识与技能:会认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新课,初感诗境——感知美。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品味美。 三、分组活动,熟读成诵——抒发美。 四、总结写法,网络拓展——延伸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感诗境——感知美。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继续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自能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读懂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古诗《咏柳》,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3)仿照课文写话:泉水流到田地里,禾苗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说:“ 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会长得更高更壮。”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揭题解题,简介作者:这节课,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来学习一首 写春天的诗——《咏柳》。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诗人贺知章你们知道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3.课件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 4.过渡:柳树真美啊,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 柳树的诗。(课件出示诗歌)师:同学们已经按课文的预习要求预习了课文,接下来请大家 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这首诗再朗读几遍,等一下向老师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能力好吗?读的 时候要注意找出能体现柳树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个记号。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1.生自由朗读。 2.检查朗读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 我们提倡戒烟不是为了省几个钱,也不是花不起钱,更不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而是 为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健康。 4.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懂的地方。 5.看来大家通过预习,都能自己理解词语跟句子的意思。学到这里,大家发现这棵柳 树的什么地方最美呢?(树高、绿;枝多;叶细) 6.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赞美、喜爱)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学 生齐读)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 3.交流朗读:(主要运用课件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及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三 个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的美及柳树的美) (1)出示第一句诗课件,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 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 (2)出示第二句诗课件,体会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 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3)出示第四句诗课件,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以及作者对 春天的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齐读全诗。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教案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 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 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预习设计: 导语: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今天让我们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再次走进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1.解释下面的词语。(结合注释或插图等方法理解词语) 妆: 绦: 胜日: 光景: 等闲: 2.概括古诗主要内容: 《咏柳》的作者是,主要描写了。《春日》的作者是,主要描写了。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的赞美之情。 3.认真读古诗,思考下列问题。 (1)“咏柳”中的“咏”是什么意思?“咏柳”呢?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句诗的意思是: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两句诗的意思是: (4)《咏柳》这首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两句诗的意思是: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两句诗的意思是: (7)结合插图,想象作者来到泗水边寻找春天,都看到了什么“焕然一新”?“万紫千红”的春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4.试着把两首古诗背诵下来。 5.我还搜集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词语、谚语、古诗等,比如: 词语: 谚语: 教学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咏柳》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诵)/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看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古诗两首》教案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 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 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 (1)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 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 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3)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 (1)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二、解题: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读,初通诗意 1、自读全诗,再抽读。 2、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 3、交流: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 滨:水边 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形容时间很短 新:新鲜、奇丽 4、由词意思考: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 读出来的。 5、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 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 7、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 等闲:平常、随便 识得:认识 东风:春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 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4个生字的音,能正确书写“咏、碧、妆”等生字和“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能有感情背诵和正确默写两首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大致说出诗意,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4、感受春色无边的美好景象,体会诗人寻春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入情入境的品读古诗,体会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引入: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 (学生个别背诵)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先学习《咏柳》,它的作者是唐朝的贺知章。板书课题:古诗两首咏柳唐贺知章 (学生齐读诗题1遍。) 3、学习写生字:咏(用口吟诵) 4、释题:咏柳就是描写柳树,赞美春天。 二、初读 1、出示《咏柳》:借助音节,自己练习把古诗读得字正腔圆? (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2、随机正音:裁妆绦似 三、组织学习 1、回忆学法: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学生个别说) 2、小结学法。 3、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学古诗,用——?标出疑点。(学生自由学习) 4、相互释疑。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置疑问难。 六、指导书写:碧(猜字谜:王白二人石上坐)妆(打扮,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裁(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第二课时 一、以旧带新,导入古诗。 (一)读春。

培训资料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案.doc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课是一个情感、人格的陶冶过程,是一种审美教育。中国古诗词里蕴涵着极为丰富的“美”的因素。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这两首描写的都是寒山秋天景色的古诗,诗人被那里美丽的景色所吸引陶醉,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学情分析: 学生非常喜欢背诵古诗,对《山行》《枫桥夜泊》比较熟悉,大部分学生已经能背诵这两首诗。但学生对古诗中的词义及内容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构想: 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两首诗在认读生字词的基础上里理解重点词语,然后让学生结合图画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山行》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1、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3、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二、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径""飘" 2、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3、指名读课文。 4、回答问题: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四、理解诗句。 1、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1为什么称为"寒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3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2、读第二句。 1理解"白云生处"。 2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3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二首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 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具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第一课时 一、激趣背诗,导入新课 1.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古诗?(指名背诵) 2.赞美春天的诗歌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将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板题《咏柳》,解题 1.看题目,说说“咏”是什么意思?(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2.谁能说说“咏柳”的意思。(谁赞美柳树?要求说完整。) 三、自读古诗,初步释疑 1.把古诗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 四、读中理解,体会诗境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 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A.“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B.“妆”,打扮。 C.“一树”,满树,“一”字在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 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枝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枝的绵长和柔软)” 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A.“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

B.“绦”,一种用丝编成的带子。 全句的意思是: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A.“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B.“裁”,裁剪。 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似,好像。 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4.这首诗前两句主要写什么?(静态中柳树的色彩美、形态美。) 5.指导朗读古诗,在朗读中想象春天美丽的画面。。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要求学生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2)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体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赞美柳树,歌颂春) 五、反复朗读,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齐背《咏柳》。 二、板《春日》,释题 1.“春日”你怎么理解?(诗题的意思是在春天里。全诗讲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限的春光,从中有所体悟,阐发了自己的哲理思考。) 2.简介作者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考亭。他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朱熹的诗富于哲理性而不乏诗味,寓议论于写景,别有风格。 三、自读古诗,初步释疑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019年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习题精选第七十七篇

2019年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习题精选第七十七篇 ?第1题【单选题】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反映了大自然的:_____ ①色彩美②动态美③声音美④形象美⑤人工美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读《绝句》,对下面诗句理解正确的是( ) A、“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万里”是虚指,意思是行程很远。 B、“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青天”指的是青色的天。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村居》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春晓》《村居》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景物的。(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听一听,选一选。 (岭冷)山______ 寒______ (含念)包______ 思______ 【答案】: ?第6题【填空题】 我会写。 【答案】: ?第7题【填空题】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古——______ 忙——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读诗歌,填一填 《绝句》中表示数量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是实指,______、______是虚指;有虚有实,使这首诗更有特色。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根据课文《村居》填空。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后期诗人______,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______(季节)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______的情景。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填空 《绝句》这两首古诗作者是______代伟大诗人______。在内容上都侧重于______。并借景______。《绝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______的心情。 【答案】: 【解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

教学 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背诵这两首古诗。 3.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 然的美好。 重点 难点 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咏(yǒnɡ) 柳 作者:唐贺知章 2 [①“高”和“垂”写出了什么?] 3[②这两句诗,作者是怎样来写春天的?] 春日 作者:宋朱熹 1知识点详解? 2①一个“高”字,衬托出柳树婷婷袅袅的风姿;次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轻摆,突出它的轻柔美。诗中虽没有“柳树”和“纤腰”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把春写活了。 3 ②作者运用了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沐浴在春风中的柳树想象成经过巧手剪裁的艺术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4[③“无边”和“一时新”表现了什么?]首句点明天气、地点和主题。次句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5[④这两句诗中的哪些词句和前两句相照应?] 这两句诗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1.学习《咏柳》,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字、新词卡片,挂图或投影。 一朗读引入课文题目,了解作者 1.我们以前学过不少古诗,回忆一下,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背给大家听。(学生背诵古诗。)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3.教师范读古诗《咏柳》,板书题目。 4.解题:咏,用诗词的形式描述。这里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同学们观察过春天的柳树吗?(教师出示图片或挂图。) 5.介绍作者。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他少年就以文辞而出名。晚年与李白交友,善酒后作诗文。 二自读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这首古诗。 (2)认读生字。 4 ③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5④“等闲识得东风面”中的“识”字照应首句中的“寻”字。最后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中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苏教版】2019年春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古诗二首》示范教案

第2课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鹭”等1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绝、岭、吴、”等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色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走进这个教室就在关注这个大屏幕(课件:绝句 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太美了) 2.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 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 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3.了解“绝句”: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在古代,一首诗共有四句就称 为绝句,这两首诗,判断一下哪首诗是绝句。绝句有两种,一行五个字的叫五 言绝句,一行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它是一首—— (七言绝句)。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 2.学生初读感知: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二、记忆字形,感知古诗: (一)自由读诗: 1.(出示带拼音的古诗)一分钟的时间,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要想把诗读好,是有绝招的,想学么?那老师就把绝招传授给你们。 (二)绝招一:认识生字。课件出示:鹭 1.带拼音读生字:小老师带读。 2.去拼音认生字:个别读。 3.请学生说一说容易读错的字?或者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注意:含和岭) 4.同桌互读,读错的相互纠正。 5.开火车检查认读情况。 6.认读词语:四位同学分别读词语。 7.认识多音字“行”,“泊”,读好带多音字的句子。 8.认写“绝”“岭”“吴”字: 生:“绝”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书写时“色”占三分之二。 生:“岭”去掉“山字旁”是“令”。 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 生:玲、拎、冷、铃、零、龄、领。 生:“吴”上面是“口”下面是“天”。 9.指导书写“窗”。 10.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11.展示学生作品并点评。 (二)绝招二:读好节奏。 1. 欣赏范读视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