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试点专业课:流体力学泵与风机重要内容总结

考试点专业课:流体力学泵与风机重要内容总结

考试点专业课:流体力学泵与风机重要内容总结
考试点专业课:流体力学泵与风机重要内容总结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考研重要内容总结

1.连续介质假设,流体的易变形性,粘性(粘性随温度的变化),可压缩性(工程上对不可压缩的判断及分类),

2.静压强及其特性(静水特性),点压强的计算,静压强分布。连通管测量液位的原理(锅炉水位测量装置)。

3.作用于平面上液体总压力的计算。作用于曲面上液体总压力,压力体的画法。

4.欧拉法(场观点)观察流场的方法,迹线在工程上的应用。流线描述流场的特点(流线不相交、不分支、不能突然折转。流线密集的地方流体流动的速度大,流线稀疏的地方流动速度小)。

5.湿周、水力半径、水力直径(非圆管道沿程损失的当量直径计算)、平均流速的概念。

6.掌握三大方程及其应用计算: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和动量方程。(连续性方程是根本,不存在不符合质量守恒的流动;伯努利方程是认识流动的关键,当流动损失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推知位能、压能和机械能三者的相互转化关系;动量方程求解有关作用力的问题,推导泵与风机、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的工作方程)。

7.几种热能工程常用的差压式流速、流量测量装置:皮托管、文丘里(Venturi) 流量计、孔板(未必是孔,可以是喷嘴形式)流量计的原理及计算。

8.流体运动的两种形态:层流和紊流及其判别准则(Re雷诺数准则,了解其他判别如速度分布(最大流速、平均流速与中心流速关系),沿程损失与平均流速关系、紊流流动涡扩散特性等)

9.能量损失的两种形式及其计算:沿程流动损失(达西公式)、局部损失(范宁公式)。关键是系数的求取(),同时感性认识和判断不同管道和过流断面布置流动损失的高低(结合泵与风机的结构和管路布置)。

10.管内流动的分区:层流区、层流(到紊流的)过渡区、紊流光滑区、紊流粗糙区、紊流过渡区。了解尼古拉兹图和分区计算公式的应用。尤其公式应用首先判断适用范围,层流计算公式必须掌握(λ

=64/Re),其他区域有综合的公式,能覆盖从层流过渡区到一般高度紊流的区域(如斯瓦米江公式的适用范围为,Re=5×103~108,Δe/d=10~10-2)。)

-6

11.了解莫迪图和掌握商用管当量粗糙度的应用。

12.孔口、管嘴出流:流速系数、收缩系数、流量系数。圆柱形管

嘴收缩断面处真空作用把管嘴的作用水头增大了75%。μn= 1.32μ。因此,工程上常用管嘴作泄水管。(同样可以运用连续方程和伯努利方程进行求解分析)。

13.理解不同的孔口形式和管嘴形式对流动的影响。

14.简单串、并联管路的计算。(串联管路特点:各管段流量相等,总水头等于各段沿程损失之和;并联管路特点:各分路阻力损失相等,总流量等于各分路流量之和。)

15.水击(又名水锤)的原理,在工程上的影响以及减少水击影响的措施。

16.掌握边界层的概念和物理现象,分类:层流边界层、紊流边界层。

17.理解曲面边界层的分离现象及其对压差阻力(形状阻力)的影响(绕流物体压差阻力增大、飞机机翼升力减小、流体机械效率降低、螺旋桨性能下降)

18.理解物体阻力的减小办法:①减小摩擦阻力(使层紊流转变点尽可能向后)另外,加速流动总是倾向于使附面层减薄,从而使摩擦损失减小(轮机、流动机械)。②减小压差阻力:使用翼型使得后面的“尾涡区”尽可能小。例如采用流线性物体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③要抓重点(摩擦阻力是要减小滴,但出现了边界层分离后,压差阻力占主导,这时的关键是减小压差阻力,因此,粗糙度的提高会提高紊流的程度,从而加强外部能量向尾流区的转移,保持流动而不脱流。也就是使边界层的分离点尽可能向后推移。)

19.泵与风机在热力发电厂的应用(三大风机:一次风机、送风机、引风机;三大泵:循环水泵、给水泵、凝结泵)。

20.泵与风机的基本分类(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叶片式、容积式;离心式、轴流式、混流式)

21.*注意容积式泵与风机的正位移特性(风量与转速成正比,压头、轴消耗功率仅如管路阻力有关,随阻力增大而增大)和旁路的调节方法。

22.了解电厂(凝汽器系统中)抽吸带湿的空气的常用的水环真空泵和射流抽汽器。

23.了解离心泵的主要部件,从吸入室的收缩结构和压出室的扩张结构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吸入室内有加速,流态好,损失小;压出室将动能转换为压力能,使得流动的动能小,损失也小;两者使用螺旋式,都可以使得速度分布较均匀,得到最高的效率。)

24.离心式泵的工作原理和启动过程(关底阀灌泵,放气排空防气缚,关闭出口阀,待转速、出口压头、电机电流上升后才逐渐开出口阀)。停泵过程还必须关出口阀防管路中的高压流体倒流,造成反转和叶轮损坏,安装了逆止阀的泵则遵照规程进行操作。

25.掌握泵与风机性能参数:流量、扬程或全压、功率、效率、泵气蚀余量及其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特别是从欧拉(Euler)方程出发进行分析。

26.在流体径向流入叶轮时,可以获得最大的理论扬程。但三种不同的叶片形式:后弯式、径向式、前弯式,其各自的总扬程和动沿程所占的比例都不同。用流体力学基本理念理解他们的效率高低和使用的情况。三种叶片形式的压头和功率性能曲线的定性分析(后弯式叶片轴功率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大,有最大值。而前弯式叶片的功率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大,没有最大值,容易产生原动机的超载)。

27.掌握比转数和其反映的泵与风机性能及结构特点:如当转速不变,其比转数小(离心式),扬程(全压)高、流量小。反之,比转数大(轴流式),流量大,扬程(全压)减小。结构特点为:叶轮的外缘直径D2和叶轮进出口直径比D2/D0随之减小,而叶轮出口宽度b则随之增加。

28.相似律的应用:状态改变、转速改变、直径改变,对应泵与风机选型和调节的意义。

29.掌握泵与风机工作点的确定,以及稳定工作点的判定(驼峰性能曲线的右侧下降段的交点)。

30.掌握泵与风机串联和并联运行的特点。并联希望增大流量,管路性能曲线越平坦,并联后的总流量增加得越多;串联希望提高扬程克服阻力,管路性能越陡峭,扬程增加越明显。两种方法都同时的提高了流量和扬程,但不同性能的流体机械串并联运行的时候,工作范围受到限制。

31.工况调节-通过调节管路性能曲线和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调整工作点。调整管路性能(节流、旁通、液位)方便,但泵与风机的输出性能曲线不变,节能效果差。调整泵与风机性能曲线(变速、入口导流、变动叶角、改变并联泵或风机台数)的节能效果好。了解这些调节方式在工程上的应用。

32.掌握泵的气蚀现象:在低压处汽化产生大量空泡,一来堵塞流道,二来在压力升高的地方破灭,产生水击,形成3大影响,噪音和震动、材料破坏、泵性能下降。

33.所有的气蚀性能参数(允许吸上真空高度、安装高度、有效汽

蚀余量、必需汽蚀余量)都是为了描述流体具有的能头与泵入口能头最小处的比较,必须使得此时的能量有富余,不会达到汽化的压力。

34.必需汽蚀余量:有效汽蚀余量△h a随流量增加而下降,流量增加会导致叶片进口前的流速v0、w0增大,从而致使必需汽蚀余量△h r将随流量增加,两曲线的交点为临界汽蚀状态点,左侧是泵的安全工作区域,右侧会发生气蚀。实际上,小流量下,泵的运转也会发生不稳定,损失大,会提高必需汽蚀余量,从而引发汽蚀。因此,流量小流量下,给水泵需要开启旁路,保证自身安全。另外,减少入口处的节流阻力部件,防止抽空,注意排气(水平段应有顺流方向的向上坡度,易积存空气的部件设排气孔)。

35.轴流式泵与风机的流量大、扬程小、结构紧凑,能实现高效率的工况调整(动叶可调),在电厂中常用作送、引风机和循环水泵。启动特点与离心式相反,需开启出口门启动。

36.轴流式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是翼型升力理论。

马原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P3)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有机统一基本组成部分。 (2)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既包括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2、思考并归纳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29-P33) (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①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反映世界时会表现出主体选择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非凡创造性。人能在思维中建构一个现实中没有的理想世界。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可变客观为现实。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首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其次,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 3、当前中国一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试结合有关矛盾原理谈谈看法。(P42-P43) (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的基本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

(完整)马原前三章知识点,推荐文档

1,马克思主义: 生命力的根源: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 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物质与意识谁是本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可知论(有)与不可知论(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观点)与形而上学 (孤立的静止的观点) 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唯物辩证法(承认)与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其根 本方法) 唯心主义宿命论——只强调必然性而否定偶然性; 唯心主义非宿命论——只强调偶然性而否定必然性; 辩证决定论——坚持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 客观唯心主义——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3,运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普遍状态;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不运动的物质导致形而上学;无物质的运动导致唯心主义;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4,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意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 社会实践(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5,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形式和状态(量变与质变的依次更替);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2)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1)二者是有区别的。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 ①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 ②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 ①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易考分析题) (1)含义:真理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 (2)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③坚持真理,修正谬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做斗争。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的唯物论)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所要求和实践的本质特点,即直接现实性所决定的。 (2)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主观和客观事物本身都不能作为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唯一有这个

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大纲

《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5) 《动画造型》课程教学大纲 (6) 《计算机图文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8) 《三维动画软件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0) 《广告摄影》课程教学大纲 (12) 《图片编辑》课程教学大纲 (14) 《黑白摄影》课程教学大纲 (16) 《电视摄像》课程教学大纲 (17) 《造型基础(广告)》课程教学大纲 (19) 《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20)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23) 《专题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24) 《新闻摄影》教学大纲 (26) 《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28) 《人物摄影》课程教学大纲 (29) 《电影导演》课程教学大纲 (31) 《动画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33) 《动画特技与特效》课程教学大纲 (34) 《造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36) 《造型基础》教学大纲 (37)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学大纲 (38) 《原动画设计及时间概念》课程教学大纲 (40) 《设计稿》课程教学大纲 (42) 《动画背景画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43) 《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45) 《互动媒体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47) 《动漫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49) 《电脑漫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51) 《二维动画软件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52) 《摄影构图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54) 《摄影技术基础二》课程教学大纲 (56) 《摄影技术基础三》课程教学大纲 (57) 《摄像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59) 《专题摄影》课程教学大纲 (61) 《电影摄影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62) 《创意摄影》课程教学大纲 (63) 《建筑摄影》课程教学大纲 (65) 《时尚摄影》课程教学大纲 (67) 《新闻采访与写作1》课程教学大纲 (68) 《新闻采访与写作2》课程教学大纲 (70) 《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73) 《新闻编辑与评论》课程教学大纲 (74) 《网络新闻业务》课程教学大纲 (77)

马原期末复习 重点整理

马原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单元: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意义:P2 2.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2.怎样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24-25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 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实践史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41.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 ●否定时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 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 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4.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P44-45 ●矛盾分析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

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 的。 ●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体现:a.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b.“两 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c.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d.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矛盾分析方法的核心要求是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矛盾具体分 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要求我们不断强化 问题意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认识和化解矛盾,尤其是优先解决主要矛盾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单元: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P61-6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感性认识与理想认识的关系:P68-69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非线性编辑(Premiere)》课程标准

《非线性编辑(Premiere)》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艺术设计专业(新媒体策划与设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非线性编辑(Premiere)》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其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使用Adobe Premiere Pro,实现后期制作,毕业后可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广告后期制作、栏目包装、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策划师、编辑师等多个工作岗位等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 《非线性编辑(Premiere)》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兼顾技术与艺术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视音频编辑的理论知识,掌握节目后期制作这一重要环节中的非线性编辑方式的技术原理、艺术原则及实际操作的方法与技巧,并能够利用Adobe Premiere

Pro软件制作各种影像视频文件等;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从事专业影视剪切、音视频合成、非线性编辑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 (四)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 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影视后期后期制作人才市场需;二是为“视频特效合成”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基础;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将课程划分为六个学习情境。把电视台精彩的节目片头、广告公司的视频广告作为课堂教学项目引入课程,加强岗位综合技能和技巧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操作熟练、举一反三。 1.学习情境中的知识点与现实密切相关 学习情境中的知识点必须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基于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 学习型的知识点,基于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学习任务在包含前一个任务的基础上增加知识点,难度层层推进,有序实现教学目标。 3.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课程结构是静态的,教学载体是动态的、开放的 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各个载体包含的知识点是静态的,老师或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载体。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能够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提供的编辑技术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制作宣传片、电子相册、MTV等有动感的适合在光盘/网络传播、展示的各类视频作品。 (二)分目标 1.知识目标

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和。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

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

《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着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着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着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6、柏格森所说的运动变化不是指任何具体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只是纯粹的“动作”,是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

非线性编辑教学大纲

非线性编辑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非线性编辑》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影视广告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本课程是对影视制作专业相关理论课程的融会贯通,并指导专业实践课程更好地完成影视作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视频编辑的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作应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视频剪辑的基础软件,培养学生通过软件工具完成自己的作品。 学习本课程应先修过《平面设计》、《广告摄影》以及有关影视视觉设计方面的课程。同时本门课的学习,又为《电视编辑》、《视频特效》等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是新媒体专业的必修专业方向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影视编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影片编辑相关的视频、音频、动画、字幕等的操作,独立完成作品。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编导基础理论。 (二)掌握线性编辑系统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线路连接。能够独立配置一套非线线性编辑系统,并撰写可行性报告。 (三)?掌握常见的视频、音频、图片的格式,并能模拟素材通过采集得以数字化。 (四)掌握字幕的作用、设计原则、注意事项,并能够进行常见字幕 的设计和制作。 (五)掌握常用的特技类型,并能进行设计与制作。特别是特技的关键帧设制。 (六)知道常见动画类型,掌握动画设计的原则,并能进行设计与制作以及在影视制作中的一些应用。 3.课程目标 (1)掌握在线性编辑平台与非线性编辑平台上编辑视频的技巧。 (2)能够进行视频、音频、动画、字幕等的合成,独立完成作品。 (3)教学要求有三个层次: 了解:即做到知道,识别; 熟悉:即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并能归纳总结。 掌握: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在理论掌握的基础上能熟练应用于实际

《马原》各章核心知识点归纳

绪论、主干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主干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马原必背知识点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 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 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 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非线性编辑 课程标准

《非线性编辑》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定位 非线性编辑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非线性编辑是利用实际拍摄所用的素材,通过三维动画和合成手段制作特技镜头,然后把镜头剪辑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影片,并且为影片制作声音。随着影视制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使用为特技制作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手段,也使许多过去必须使用模型和摄影手段完成的特技可以通过计算机制作完成,所以更多的特技效果就成为了现代后期制作的工作。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视频编辑相关知识及其基本操作的职业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案例、任务、项目形式组织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案例、任务、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具体装饰造型应用的技能。 (1)内容设计 依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应包括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内容及要求以及技能内容及要求。涵盖了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的重点以及学生技能的操作内容。 具体的项目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2)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全程安排专业实训室进行,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强化实训环节对学生装饰造型技能的培养。采用教授法、讨论法、分组教学法、实例制作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大力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将课堂授课与实例教学相结合,促进自主学习。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考核装饰造型能力,过程性评价及结果性评价的比重各为50%。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色彩结构、Photoshop、Flash、3Dmax等课程的基础上,所开设的另外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学习Adobe Premiere软件的操作技巧,采用一系列的实例来学习和掌握影视后期制作方法,并能把以前所学习到的知识与现在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制作出完美的作品。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2.2.1 知识目标 (1)了解音频、视频基础知识; (2)掌握音频、视频的采集方法; (3)掌握音频、视频的合成方法; (4)掌握Premiere软件编辑视频特效的方法; (5)掌握视频合成与创意实现方法。 2.2.2 技能目标 (1)初步掌握音频、视频采集获取的技巧; (2)初步掌握音频混音、视频合成方法; (3)能够运用Premiere编辑视频,制作视频短片; (4)培养影视动漫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2.3 态度目标

第五六七章马原知识总结

思维导图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1.生产集中: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 日以集中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 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2.垄断产生原因:(1)当生产集中发展到 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 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 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 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 额利润 (2)企业规模大,形成 对竞争的限制 (3)激烈的竞争会给各 方带来严重损失,为避免 两败俱伤,企业间联合实 行垄断

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是垄断资本 主义的真正统治者 (四)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 操作形式-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作用 1)积极作用:第一,国有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 供了物质基础。第二,国家对科学研究的参与和协调,对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三,国家作为消费者,为私人垄断企业的产品 销售提供了有保障的市场,改善了商品的实现条件。第四,国家推行的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危机的进程,从而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社会福利 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 社会环境。 2)消极作用:第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 固有矛盾,难以阻止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 经济干预使70年代以来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缓慢,陷入“滞胀”困 境。第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改变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状 况,反而会使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进一步加深。 (二)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1、西方国家普遍走上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道路. 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这个体系曾经对战后恢复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它是维护美国霸权的一个体系,造成了内部矛盾激化。)70年代,这个体系瓦解后,西方国家普遍走上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道路。 2、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是金融资本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他推动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不断提高。 分析:这一点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有较大的优越性,也就是说西方国家要求离开美国的控制,希望金融自由化。 3、金融资本快速发展的表现:这里简单概括。 第一: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 第二:金融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利润总额中比例越来越大。 第三: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实体经济把一部分利润投向金融领域,金融资本膨胀。 第四:制造业人数逐步减少,金融业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增加。 第五:虚拟经济逐渐脱离实体经济。

(完整版)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绪论 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及基精神实质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在批判继承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因素并对现代科学成果进行科学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的科学理论成果,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但为以往的实践检验所证实,且随着未来的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而深化。 第一,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列宁的物质概念及其意义。 第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它被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所证实和丰富,并提供了理论思维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方法。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客观规律性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非线性编辑》教学大纲

《非线性编辑》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影视广告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本课程是对影视制作专业相关理论课程的融会贯通,并指导专业实践课程更好地完成影视作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视频编辑的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作应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视频剪辑的基础软件,培养学生通过软件工具完成自己的作品。 学习本课程应先修过《平面设计》、《广告摄影》以及有关影视视觉设计方面的课程。同时本门课的学习,又为《电视编辑》、《视频特效》等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是新媒体专业的必修专业方向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影视编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影片编辑相关的视频、音频、动画、字幕等的操作,独立完成作品。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编导基础理论。 (二)掌握线性编辑系统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线路连接。能够独立配置一套非线线性编辑系统,并撰写可行性报告。 (三)?掌握常见的视频、音频、图片的格式,并能模拟素材通过采集得以数字化。 (四)掌握字幕的作用、设计原则、注意事项,并能够进行常见字幕 的设计和制作。 (五)掌握常用的特技类型,并能进行设计与制作。特别是特技的关键帧设制。 (六)知道常见动画类型,掌握动画设计的原则,并能进行设计与制作以及在影视制作中的一些应用。 3.课程目标 (1)掌握在线性编辑平台与非线性编辑平台上编辑视频的技巧。 (2)能够进行视频、音频、动画、字幕等的合成,独立完成作品。 (3)教学要求有三个层次: 了解:即做到知道,识别; 熟悉:即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并能归纳总结。 掌握: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在理论掌握的基础上能熟练应用于实际 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1)强调知识点讲授、优秀作品赏析、编辑技巧运用及相关软件技术的学习,多者结合的教学方法。

(完整版)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

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

《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着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着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着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6、柏格森所说的运动变化不是指任何具体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只是纯粹的“动作”,是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 27、唯物主义运动观与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8、“从辩证的观点看来,运动可以表现在它的对立面中,即表现在静止中。”蕴含的哲理是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赖的,不了解静止就不能具体地了解运动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意义 内容:(p29)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哲学派别的标准。 意义:(p29)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奠定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p3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理论意义:(p32)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3、意识的本质 (p31)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4、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p4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p32—33)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6、为什么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